時間:2022-05-03 16:29: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審計職業判斷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論文摘要:正確理解和運用重要性原則對成本會計核算工作的重大意義和作用,以及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以及重要性原則對會計人員的職業要求。
論文關鍵詞:重要性原則,成本會計,運用
一、引言
重要性是會計、審計理論與實務中的一個基礎概念和基本原則, 在會計和審計中有著十分廣泛的運用,以及重要性原則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二、重要性原則的內涵
(一) 重要性的判定
(二) 對重要性原則的進一步分析
1. 運用重要性原則是“成本效益原則” 的要求。
2. 運用重要性原則, 有利于把握住問題的實質, 抓住關鍵點。
三、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構成及效益構成
(一)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構成
1、處理和提供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
2、傳遞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
3、訴訟成本。
4、競爭和談判劣勢。
5、管理和業績評價的機會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會計信息的效益構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業的利潤。
(3)為企業戰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與效益分析的啟示如下:
第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無論是企業的外部信息需求者還是企業的管理當局對成本會計信息的需求加強。
第二、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與效益大部分是難以計量的。
第三、成本會計信息是一個動態的、相對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分析
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較為普遍,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賬戶設置
(二)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
1. 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則。
2. 計劃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則可以簡化核算。
3. 順序分配法,充分體現出了重要性原則的思想。
(三)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1. 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
2. 在產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
3. 在產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計價法。
4. 在產品按完工產品成本計算。
5. 定額成本法計算在產品成本
(四) 聯產品和副產品成本的計算
(五) 制造費用計劃分配率分配法
(六) 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核算
四、結束語
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是非常普遍的, 重要性標準離不開信息使用者的具體需要, 離不開每個企業所處的特定環境, 重要性原則在實務中的適度運用依賴于會計人員高度的職業敏感性與良好的職業判斷能力, 可見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 增強職業判斷能力已成為新形勢下會計發展的緊迫任務。另外, 在成本核算中運用重要性原則畢竟會使得成本信息的準確性受到一定的影響, 因此加強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費倫蘇.對重要性原則內涵的思考〔j〕.財會月刊(綜合),2006(9).
〔2〕金未.重要性原則在我國會計中的運用〔j〕.發展研究,2006(4).
〔3〕歐陽清,萬壽義.成本會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謝詞:
相關推薦:
一、資產減值及相關原則概述
資產是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它是特定個體從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中所取得的或者加以控制的資源。資產減值的本質是資產的現時經濟利益預期低于原記賬時對未來經濟利益的評估值,在會計上體現為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歷史成本,這種差異源于社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根據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當資產發生減值時,財務會計應當正確反映資產的減值,其實質是對減值資產按減值后的現行價值進行重新計量,當企業的未來可預期經濟利益高于賬面成本時,記錄為一筆資產減值損失。與資產減值會計相關的會計原則主要有兩個:一是資產減值會計是對歷史成本原則的修正,如今,通貨膨脹的存在增加了企業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資產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會計是針對現有的環境和條件提出來的,是基于歷史成本計價模式的重大突破;二是資產減值會計是對穩健原則的應用,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下,滋生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多,經營風險的不斷增大,就需要更加廣泛深刻的運用穩健原則,穩健性原則要求企業正確地反映風險,以有利于會計報表使用者做出正確的決策。資產減值會計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二、上市公司資產減值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資產減值會計實務中常遇到的問題
1.上市公司財務預測能力較低
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對于現金流量預測缺乏經驗,預測的可靠性低,證監會曾先后強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提供3年至10年期的盈利預測,結果都不理想,結果只能把盈利預測列入自愿披露的信息,究其原因主要體現上市公司的財務預測能力偏低。
2.弄虛作假層出不窮
在中國證券市場取得重大發展的十多年中,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屢屢出現論文格式模板。2001年,爆發了銀廣夏、麥科特等多家上市公司造假案。在每一份虛假財務報告的背后,都附帶著一份由注冊會計師出具的虛假審計報告。
3.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偏低
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低,操作能力受到局限,缺乏洞悉市場信息的能力,對于錯綜復雜的資產減值問題,一些會計人員有心無力,這就影響了我國資產減值會計準則實施的效率資產減值損失,也讓我們必須加快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才能達到要求。
4.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健全
現在大多數上市公為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這使得所有者缺位,對經營者的約束力小,企業形成不了一個健全的監管約束經營者的機制,會增加經營者為獲取自身的利益而利用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進行盈余操縱的機率。
5.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不合理
上市公司受其利益的驅動性,通常會千方百計地尋找新的利潤操縱手段以逃避市場的監管,從而達到上市、“保牌”、“摘帽”、“扭虧增盈”和增發配股等多重性目的,且在相關信息披露時會選擇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和內容予以披露,利用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及其他減值準備的計提操縱利潤。
(二)上市公司資產減值問題的原因分析
1.市場經濟發展不夠完善
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在經濟發展程度不足以形成一個統一的交易信息系統,便不能取得具有實際意義的預期未來收益信息。這使會計人員在考慮資產減值的因素時,不能獲取可觀的估計數據。而且在多變的當今環境下,公司的運作,經營狀況不穩定,偶發性因素較多,因而在市場上要獲得準確的信息仍需時日。
2.外部審計監督力度不夠
注冊會計師是會計外部審計監督的主要力量,它對于會計信息的質量保證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注冊會計師的監督力度還不夠,這主要是由于注冊會計師制度的不健全,會計師聘用、輪換制度尚不完善,影響了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資產減值損失,我國還缺少給予注冊會計師支撐的專業審計準則。造成我國獨立審計報告失真的原因很多,其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完善,導致外部審計制度的固有缺陷,是造成審計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3.會計人員素質不高
我國高層次會計人才匱乏,而低學歷或無學歷的會計人員還占有相當大的比率,有的甚至沒有受過專門的會計教育。雖然他們在多年的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但是由于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勢和新的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的實施,一些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實際工作的需要。有的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不強,對政策法規的運用和業務處理不夠準確,導致業務處理的估計、判斷偏差較大,會計信息失真。另外,我國會計專業教育對會計道德教育重視不夠,對一些會計人員的營私舞弊行為不聞不問,聽之任之,還有些會計人員不認真學習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法制觀念淡薄論文格式模板。
4.上市公司治理機構不完善
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于規范上市公司會計行為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有明顯的缺陷。一是在授權審批控制時沒有做到按資產減值準備額的大小進行分級審批和審核;二是對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中的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工作沒做好,有時原始數據的提供、計算和審核都是同一批人完成;三是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中的審計監督弱化,真實有效的信息并未反映在財務報表中,而是為了上市公司自身利益進行編制。
5.會計政策選擇權的運用不合理及減值準備披露的透明度不夠
很多企業并沒有正確運用《企業會計制度》賦予的會計選擇權資產減值損失,而是將其視作了利潤操縱的機會,往往利用會計選擇權重組“報表業績”,違背了資產減值會計相關規定的初衷,造成了股票市場資源的不良配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高,也沒有在改變會計方法和原則時詳細披露其改變對利潤的影響。
三、上市公司資產減值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進一步完善信息市場和價格市場
有效的信息和價格市場是順利實施資產減值準則的重要保障,它可以使企業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和市價得到公正合理的確定和公開。健全和發展我國的信息市場和價格市場就必須健全和發展期貨市場、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等,進一步建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報價系統,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公正合理的信息,使企業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具可操作性,提高信息的客觀性和公允性。
(二)強化外部監督作用
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對被審計公司年度報表中所反映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具有鑒證作用。因此,注冊會計師應該評價資產減值準備所依據的資料、假設及計提方法;檢查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批準程序;比較前期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數與本期實際發生數;復核資產減值準備的正確性;評價資產減值準備披露的充分性。在審計工作報告階段,注冊會計師依據審計證據所估計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列示有差異時,應判斷差異是否合理。只有加強外部監督才能更好的規范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
(三)增強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會計人員應結合資產減值規范規定的計量標準,正確確定資產減值的數額,并及時通過會計記錄反映在會計報表上,使報表使用者及時了解企業資產的實際狀況,以做出正確決策,這都要求上市公司的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判斷能力和綜合能力,會計人員應自覺、自動去學習、思考、探索和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來提高職業判斷能力,來適應會計變革的需要、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提高會計職業判斷水平資產減值的分析和判斷的過程中更多注人了會計人員的主觀因素。這需要會計人員從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質,一方面需要會計人員的自覺主動性資產減值損失,另一方面也需要國家從法律法規的角度對企業會計人員的上崗要求、后續教育等方面進行規范。
(四)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機構
公司需要通過與之相適應的組織體制和管理機構來行使決策、管理等權利,承擔責任,相互監督和約束,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機構是很重要的環節論文格式模板。加強所有者的控制權,真正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完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改變股權過于集中的局面,形成國有股權適當分散持有、國有股權人間有效競爭、相互制衡的國有股持股結構。通過激烈競爭的外部市場,形成對高層管理人員的外部監督,使其因擁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而去監督和約束經理人,這樣能提高上市公司動作的自律性和自覺性,還能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五)加強資產減值會計政策的信息披露和減少人為因素
在準則中盡量采用定性與定量描述相結合的方法,將有助于減少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的主觀性差異,減少資產減值確認與計量的人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主觀上有目的的操縱利潤行為。會計準則制定部門應該盡可能明確資減值會計政策的選擇權,使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方法,計提比例更先進、更科學,嚴格限制可能導致會計信息模糊和失真的處理方法,盡可能縮小會計人員人為估計和判斷的范圍,避免企業執行會計政策的主觀隨意性,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減少人為的估計和判斷資產減值損失,加強資產減值會計政策的信息披露。
結束語
由于新準則有引入了資產組的概念,減值跡象要求明確,以及計提的減值不得轉回等特點,所以對上市公司的利潤和會計信息都有重要影響。不得轉回的規定,符合上市公司監管現狀,也是我國在賦予企業資產減值會計選擇權的謹慎性體現,但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仍存在許多問題。影響資產減值會計處理的有關問題,不僅僅是準則因素,更重要的是制度因素。因此,要上市公司真實地計提資產減值,一方面是技術問題,有賴于公允價值的研究;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與管理者的誠信問題,這就有賴于整個社會、企業和廣大會計人員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相關部門人員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只有把主觀和客觀相結合,不斷的剖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規范和完善資產減值會計。
參考文獻
[1]蘇瀾.典當企業2010年將執行新會計準則[N].商務時報,2009(6)。
[2]郭恒泰.試論我國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選擇[J].財會研究2008(2)。
[3]趙莉.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選擇的實證研究.沈陽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內部審計理論
(一)新的審計準則實施要求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
2006年2月15日頒布的新審計準則推行風險導向審計,這意味著審計人員在實務操作中要真正實現由過去簡單的“審計程序執行到位”理念向將“審計風險控制到位”的審計理念轉變,還必須從實質上借助職業判斷運用好審計準則,將審計風險控制到位。這對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強教學中對學生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盡快找到理論與實務的結合點,也將成為目前審計教學中的一個重點。
(二)提高職業判斷能力有利于增強學生未來就業的競爭力
職業判斷是審計人員主觀認識的反映,審計人員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審計判斷的結果。審計人員必備的素質有兩個方面:一是基本素質,即作為一個審計人員應具備的道德素質和專業知識;二是特別素質,主要是審計特殊的職業要求,即職業判斷能力。筆者在與企事業單位、事務所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用人單位除看重學生是否具備審計人員應當具備的道德素質、扎實的專業知識之外,還特別看重學生經過一定時期的實踐鍛煉是否具備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鑒于目前學生就業難的形勢,對于在校學生來說,為增強未來就業的競爭力,在畢業之前就需要具備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
二、審計職業判斷教育的現狀及其影響
職業判斷能力的強弱是審計人員綜合素質的全面體現,它不僅需要審計人員具備會計、審計方面的知識,還應有經濟、管理、計算機等相關專門知識,同時還應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能夠將多學科知識熟練運用到審計中來,并根據具體情況對問題加以分析、判斷,得出合理、恰當的結論。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AECC)在其公布的《會計教育的目標》中強調“學校會計教學的目的不在于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在于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并特別強調“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不應是會計教育的唯一目標。會計教育應著重于分析和思考能力,而非記憶日新月異的會計準則。”然而目前的審計教學還存在著許多不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職業判斷能力的因素,具體表現在:教學方法單一,多是“填鴨式”的課堂講授教學;注重理論教學,過于關注對準則條例、規章制度的講解,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欠規范,實踐教學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的教育,忽視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高校會計教師隊伍素質參差不齊,教師來源單一,缺乏實踐鍛煉等。
三、培養在校學生職業判斷能力的措施
(一)加強實踐教學,要求實踐教學規范化、形式多樣化
實踐教學環節是提高學生職業判斷水平的有效途徑。筆者認為在實踐環節對學生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應關注以下幾方面:
1.加強實踐教學各環節的規范建設
據對高校會計實踐教學的調查報告顯示:有76.51%的被調查者認為“實踐過程控制不嚴,沒有按照進度完成”;有56.51%的被調查者認為“實踐結束對經驗教訓沒有講評,沒有進行很好的總結”;有47.30%的被調查者選擇“實踐計劃安排不當,組織混亂,時間安排不合理,沒有時間上的保證”; 有66.03%的被調查者認為“會計畢業生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弱”。由此可見,目前會計實踐教學效果普遍不理想。筆者認為,實踐教學質量如果要取得良好效果,各高校就需要對實踐教學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及結束階段的各個環節予以規范。
2.大力推行審計模擬實驗課程
由于學生從未接觸過審計工作,對審計程序、審計方法缺乏感性認識,教師如果僅依據書本進行教學則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有必要通過開設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提供某個企業從憑證、賬簿到報表一整套會計資料的仿真場景,然后學生可以分審計小組進行實訓,各成員在模擬小組中分工明確,協作完成。通過審計仿真訓練,可以讓學生掌握審計工作程序和具體方法,加強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達到對審計理論和實踐方法融匯貫通的目的,從而增強職業判斷能力,使學生在求學階段已初步具備審計業務的實務能力。
3.加強與會計師事務所等會計職業界的聯系,推行校企合作
目前,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會計職業界和學校聯系松散,沒有一個固定的、長期的合作關系。為使實踐性教學環節能形成一個良好而持久的運行機制,學校有必要加強與會計師事務所等會計職業界的聯系,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有機會多渠道、多層次地參與社會實踐,真正投入到企業實際的經濟環境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使其職業判斷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二)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培養學生職業判斷能力的重要保證
審計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審計理論知識,還應具有實踐經驗和必要的專業技能,但當前多數審計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他們理論知識扎實,但實踐經驗比較欠缺。據調查統計資料顯示:教師隊伍中只有25.7%的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曾深入參與過實踐的僅占23.9%。因此為提高審計教師的實踐能力應鼓勵教師多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定期脫產到會計師事務所去從事審計工作,以提高實踐能力。
(三) 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效果的進一步顯現及未來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以后我國高考的學生數將逐年下降。基于此,為了實現精英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審計人才,各財經高校應嚴控招生規模,在維持目前招生水平的前提下,有可能的話還應逐漸降低招生規模。
2.明確目標定位,培養財經人才
盡管人才培養的專業設置是審計學,但教學定位不應只限定在審計,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審計的重要性在經濟活動中的各方面都得到體現,如政府部門的經濟效益審計、高級管理人員的離任審計、上市公司財務審計等。因此,財經高校審計專業以培養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的財經人才為目標。
3.優化課程設置,實現與認證教育相結合
與其他行業的顯著區別是,注冊會計師審計是一個職業化的行業,從業人員需獲得相關資格認定。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對未來職業發展進行準備,我國財經高校審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可以與國際會計師資格考試相結合,將相關會計師資格考試的課程納入審計專業的本科教學中,在引進先進教學體系的同時,幫助學生盡快通過相關資格考試。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2-0141-02
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社會調查,依據社會對財務、會計人才素質要求,結合崗位工作特點和生源情況,按照應用型人才知識、能力、素質和諧發展目標要求,按照“理論夠用、加強實踐、突出特色、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以能力培養為重心構建并實施人才培養體系,主要內容為三方面: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拓展體系。
一、理論教學體系
(一)課程結構上形成“平臺+模塊”的框架,通過“平臺+模塊”課程體系的建設,保證人才基本規格要求和多樣化、個性化的發展。其具體含義是在應用平臺上設置了職業技術模塊、崗位技能模塊和第二、三課堂模塊。在學院統一規定的公共基礎平臺外,又在專業理論平臺上設置了學科共同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必修課模塊、專業方向課程的限選課模塊和自由選課模塊。
(二)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建設,對各類課程進行裁并、整合和內容更新,為實踐教學提供“必須、適度”的理論前提。從總體上設計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和能力發展要求,突出整合性和知識的應用性,打破傳統按學科范疇設置課程舊框架,增強主干理論課程整合。
(三)把職業資格認定類課程整合進課程體系中,為順利就業打下基礎,為學生進入相關行業作好準入的資格準備,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串連起來,能以行業需求為主線,為綜合知識與技能的構建提供理論知識和技能原理。
二、實踐教學體系
(一)建立“全方位、雙循環、多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
1.全方位
(1)全方位模擬教學形式。形式依據根據財務管理專業系列課程特點而定,有校內校外兩種形式的實訓與實習,并把二者緊密結合。同時有手工模擬、計算機模擬和會計、財務、審計電算化相結合的實訓。單元實訓為每門課程的基礎,專項實訓針對崗位需求而設,還有包括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企業經營全過程實訓,集會計、審計、財務管理于一體的專業綜合實訓。
(2)全方位模擬實訓內容。由單一的工業企業的模擬實訓擴展到主要行業的模擬實訓如施工企業、商貿企業、行政企業單位等;強化會計、審計、財務等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單元實訓及其綜合實訓;增加就業崗位的專項實訓。最終使模擬教學內容更加崗位化,更加全面,為人才培養走向準職業化奠定基礎。
(3)全方位模擬教學環境。校內實驗室,校外實習基地。校內建立健全“會計電算化實驗室”、“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ERP財務管理沙盤模擬實驗室”;校外建立實習基地,包括會計咨詢公司、金融單位、企業、會計師事務所、證券公司等。
2.雙循環
日常教學中雙循環是指各門課程的單元模擬循環與畢業前的綜合模擬循環。
(1)各門課程(指專業主干課)一是按章節內容分散進行實訓。二是課程結束后集中一段時間進行該課程綜合實訓。這需要科學的安排時間,理論教學精講多練,通過實訓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單元循環是伴隨專業系列主干課程理論教學同時進行。
審計、公司(企業)財務等課程單元模擬,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案例分析為主,輔以專業調查,提升職業判斷能力,以及與人溝通、協調、交往的能力。會計系列課程單元實訓側重基礎模擬訓練,培養基本職業能力,使學生熟練掌握本專業基礎知識技能。在時間安排上,分別在一、二、三、四、五、六學期進行,系列課程單元模擬實訓是伴隨每門專業理論授課同步進行,實踐教學環節連續不斷線,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
(2)畢業前的綜合模擬循環。著重培養學生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包括整個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系列的綜合模擬實訓,這是在專業系列課程單元模擬實訓后而進行的實訓。
綜合模擬實訓以校內實訓為主,按設定的模塊進行實訓,集中在大四第七學期。第八學期進行頂崗就業實習,完成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撰寫的準備工作及畢業論文的撰寫工作。
通過雙循環模擬實訓,實現了每門課程的整體循環和相關知識的交叉循環,達到全面把握、重點應用的目的,使學生專業知識步步升華。使學生在對各門專業課程的基本理論與技能分塊、分條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提升就業能力。
3.多模塊
畢業前設計既互相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崗前實訓模塊,旨在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強化職業能力培養。
(1)出納崗位實訓模塊。這一模塊的設計是為了保證學生上崗后能扎扎實實地從基礎業務做起,出納往往是學生進入財會部門的第一個工作崗位,出納業務也是財會人員的基礎業務。此模塊設計為成為一名合格的財會人員奠定良好的業務基礎。
(2)會計(審計、財務)崗位實訓模塊。將學生置身于會計(財務、審計)主管人員的崗位,進行經營或業務活動全過程的會計業務、審計業務和理財業務的處理。主要以工業、商貿、施工、行政事業單位一定期間的主要經濟業務,目的是讓學生熟練掌握經營活動或業務活動的內容及方法與操作技能,使畢業生迅速適應崗位需求,從而把握繼續發展的機會。
(3)納稅申報業務實訓模塊。學生在校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較少,但用人單位在選擇財會人員時,往往非常看中其納稅申報與納稅業務處理的能力。該模塊完全模擬企業納稅申報業務全過程,使學生得到這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全面訓練。突出各種稅金的計算、合理避稅的運用、調整賬務處理等內容實訓,各種稅收處理在企業會計實務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而且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大,這項任務對財會人員職業判斷力要求高,所以納稅申報業務是財會人員必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4)“ERP沙盤模擬實驗”模塊。該模塊訓練,可以讓財務管理專業、會計學專業學生跳出財務看財務,全面提高學生職業判斷力、經營決策和財務及經營活動分析與評價能力,不但可以使學生全面掌握現代企業信息化管理方法,從而從更深層次把握財務管理內涵。在這一模擬實訓中,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對抗性的實戰訓練。學生分別扮演不同企業管理角色,包括會計、采購、生產、銷售、財務、人力資源等職能。
(5)特殊業務模塊。設計這一模塊,旨在加強實務操作訓練,以適應實際工作崗位需要。一些特殊業務處理因新會計準則與審計準則的頒發與實施越來越國際化、標準化。這些特殊業務在實際工作中時常發生,學生在校只學些基本理論知識而缺乏實際運用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強該模塊設計。
(6)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設計模塊。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四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質量的檢驗,是實踐教學體系中的更高層次,它是理論和實踐的升華,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全方位的考察。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不高,收集資料、整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較弱,文字組織能力較低。為此我們利用日常各種實訓與實習機會要求學生寫出論述性的總結和調查報告,有意識、逐漸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為畢業論文的撰寫奠定一個較好的基礎。待進行較長時間的畢業實習時,學生就可以根據日常逐漸培養出來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日常積累的資料,針對論文選題,較為順利的收集、整理、加工實習中取得的與論文相關資料,較好的完成畢業論文撰寫工作。
(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實施的措施
1.構建財務管理專業大學本科1―4學年的分層次、模塊化及點、線、面相結合的實訓課程體系,將實踐教學納入新版教學計劃,從而保證上述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
2.認真做好實踐教學內容的銜接。做好以下幾個結合:
(1)單項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包括每門專業課程實訓與專業系列課程綜合知識與技能融合為一體的綜合實訓相結合;每門專業課按章節分散實訓與該課程結束后集中一定時間進行系統實訓相結合。
(2)手工實訓與電算化實訓相結合。學生畢業后,無論是在大公司還是小企業從事財會工作,無論是手工核算還是計算機核算都希望游刃有余地勝任工作,因此在實訓過程中,要求學生既能熟練的進行手工操作,又能利用財會軟件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
(3)課余學生分散實訓與相課堂集中實訓結合。分散實訓是指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各個實驗室中隨時隨機進行操作實驗。
(4)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規定學生自找單位進行一定時間的專業實習。學生必須根據實習內容提交一份論文性質的調查報告,作為平時學習成績考核內容。由于財會專業建立實習基地難度較大,學生在校期間,在強化校內實訓的同時,校外實習必不可少,嚴格要求學生按實習指導書具體規定的要求與內容進行實習。
(5)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撰寫相結合。根據財務管理專業特點,要求學生在較長的畢業實習期間,根據論文選題注意搜集資料、并進行分類整理、提煉出論文論據、從而使學生撰寫論文具有實際意義。因此要求學生撰寫具有實用價值的論文。
3.加強實踐教學資料建設
教材可選用正規出版的專門教材,也可由教師自行編寫。具體規定實訓目的,要求、內容、步驟、方法、時間、地點、進度及考核方法。同時教學大綱和實訓教材,要求單項實訓與綜合實訓均要有相應的教學大綱,實踐教學環節都要有相應教材和實踐指導書。
4.改革與完善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寓教于樂,樂學致用”,加強實踐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鼓勵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與方法,這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保障。具體包括:
(1)進行實踐教學方法創新。實踐教學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利用教學的有限時間進行是不可能完全實現的,因此,我們要求教師每學期開設的專業課程實訓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多媒體動態示范教學,使學生通過網上學習來完成實踐教學工作任務,并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網上實踐教學。
(2)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和手段。采用小組討論、課堂辯論、到實踐單位參觀、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崗位輪換、角色轉換、社會調研等靈活多變方法。
5.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
(1)請進來。聘用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具有實際工作經驗人員為專職教師;外請專家講座,指導難度較大的專業課程實訓。
(2)送出去。到企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財會軟件開發公司接受專門培訓;允許教師在不影響教學工作前提下業余時間到企業、單位參與實務操作。
6.完善評價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的考評
(1)學生實踐成績的考核指標體系
(2)教師評價指標體系
(3)師生互評
以上各項指標均賦予相應的權重登取成績,均以“百分制”考核,折合為“五級分制”。
三、素質拓展體系
應用型人才不是培養精于技能的工匠,而是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的創新人才和創業人才。素質拓展體系應包括專業技能、技術創新和專業素質的拓展、社會綜合能力擴充訓練、精神氣質的陶冶、身心品質的全面提升。
(一)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專業技能競賽,提高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和培養技術開發能力。
(二)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科技文化活動,提高學生社交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
1.1 內部控制環境基礎薄弱
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的基礎,直接關系到醫院內部控制的執行和貫徹,它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其他控制能否實施或實施效果的好壞。目前醫院在組織機構設置中,比較重視縱向的權利與義務關系,而對橫向的協調重視不夠,導致同級各職能部門間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溝通不靈敏,協調性差,進而影響醫院內控的成效;大多數醫院院長來源于醫療骨干或學科帶頭人,缺乏系統的管理知識,對于內部控制的認識不到位,使醫院內控工作缺乏統一領導,統一部署,即使有些院長對醫院內控工作有了較清楚的認識,也會因其管理能力所限而無法建立和實施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1.2 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健全
有些學術參考網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醫院財務管理部門與會計核算部門未明確劃分,將兩項工作合并一處,財會部門的主管人員既管理財務收支又處理會計信息,如此極易導致基于需要而捏造會計信息。權利、義務與責任對等是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之一,而目前醫院的會計人員按有關規定所擔負的責任大于其實際擁有的權力,同時醫院又對他們缺乏有效的內部激勵機制,導致責、權、利嚴重背離。有的單位雖然建立了較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卻沒有很好地貫徹執行或束之高閣,使得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
1.3 財務會計內部控制人員缺乏應有的專業素質
人員素質是決定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重要因素。如果人員心理上、技能上和行為方式上未能達到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要求,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程序或措施誤解、誤判,即使內部控制制度再完善,也很難充分發揮作用。就目前醫院情況看,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偏低,參加學習培訓的機會很少,缺乏應有的分析判斷能力,難以適應財務會計內部控制所需的知識層次,只滿足于日清月結、做憑單、記賬等,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辨別能力。
1.4 醫院財務內部審計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內部審計是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內部審計人員是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檢查執行的首要責任人,但他們的獨立性不夠,內部審計的服務對象是醫院經營者,而內部各職能部門都是在經營者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其各項經營管理行為尤其是重大行為大多在他們的授權下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內部審計無法真正履行其職能。有的內部審計人員只是兼職或是掛靠,對業務知識掌握不全面,使得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和檢查流于形式,稽核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
2 加強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對策
2.1 營造良好的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環境
強化財務會計內部控制意識是提高醫院內部會計控制有效性最基本和最迫切的要求,醫院內部應建立以院長為首的經濟責任制,加強總會計師在會計工作中的地位,提高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認識,認真履行《會計法》賦予的職責,加強對財務內部會計控制的組織領導和協調,保證其正常有效運行。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是一個涉及醫院經濟活動全方位的控制,是一整套相互監督、制約、聯系的控制方法,醫院各個層次的人員,上到院長下到各部門、科室、職工要共同實施,只有全院上下統一認識,才能保證醫院內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此外,領導重視才能保證內部會計控制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2.2 建立健全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
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應該全面、系統,要涵蓋預算控制、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貨幣資金控制、資學術參考網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產控制、工程項目控制、對外投資控制以及信息系統控制。要遵循機構分離、職務分離、錢賬分離、賬物分離的原則,做到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確保財務會計內部控制成效。醫院內部會計控制應當涉及所有與經濟業務相關的崗位及人員,并對經濟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點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財務會計內部控制涉及經濟業務的全過程。同時,醫院應選擇一些影響面廣、作用大的關鍵控制點,實行重點控制。
2.3 全面提高財務會計人員綜合素質
近幾年醫院會計制度作了較大改革,新增內容較多,由于人的素質因素,不能適應新形勢,跟不上事業發展需要,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從而導致技術性會計信息失真;由于從業人員政治素質的影響,不能依法進行會計核算,不履行義務與職責,在利益驅動下,步入歧途,形成經濟犯罪。為加強醫院會計內部控制,必須提高會計人員的政治和業務素質。醫院負責人應鼓勵和支持會計人員學習和掌握新的專業知識,使其知識和技能得到不斷更新、補充、拓展,進一步掌握內部財務管理控制制度和財政政策,從而跟上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準,這是有效發揮財務會計內部控制作用的重要條件。
2.4 強化內部審計的職能
內部審計的目的是審計財務核算的正確性,同時也是為了檢驗各項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情況,以便發現不足,彌補漏洞。內部審計機構應強化其獨立性和權威性,獨立于有關部門的經濟活動之外,通過定期和經學術參考網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常的審計活動,對經濟運行進行審核檢查并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在醫院內部建立以內部審計為主線的監控機制,應實行院長負責制,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科室,保證醫院內審工作的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避免“形同虛設”,真正使內部審計起到衛士、謀士的作用。醫院審計部門要制定出一整套的內部監督制度,將整個內審工作的重心從過去的事后審計,轉向事前計劃預測、事中跟蹤控制、事后審計并舉,從查處違規違紀審計轉向內控制度審計和績效審計,實現對醫院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評價,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 把醫院的經營風險降到最低,從而使內控制度更加完善和嚴密。
主要參考文獻
在企業風險管理中,舊的內部審計模式已不能滿足要求,呈現出一些局限性,如:制度導向審計模式著眼于對內部控制制度及其執行整體情況的了解和分析而對企業風險因素關注不夠;注重內部控制,忽視企業目標,導致過度控制日益嚴重。因此,新的審計模式在企業風險管理中便應運而生,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及其應用的研究己成為國內外審計理論界與實務界廣為關注的前沿課題。一些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在與學術界的合作研究中,己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并不斷把它運用到實踐中。審計模式已發展至現代風險導向審計階段。2003年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IAASB)頒布了新風險準則,以推動風險導向審計的變革。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作為一種新的審計方法更作為一種新審計理念,成為備受審計職業界關注的熱點。它代表了現代審計方法發展的最新趨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對風險導向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一、風險導向審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存在較大的差距
實施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要求注冊會計師具有判斷企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和合理的經營計劃的能力。注冊會計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會計、審計知識,也要掌握管理知識、行業知識和法律知識等,還要熟練運用各種分析工具對各種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進行分析。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90%以上的業務是審計業務和會計業務,沒有經濟、法律和管理方面等多元化的背景。注冊會計師不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了解相關行業,不懂得管理、行業等方面的知識,不具備運用數理統計方法的能力。這些都不利于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實施。
(二)相關數據積累不夠,信用體系不盡完善
實施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注冊會計師必須要掌握宏觀環境、監管環境、行業狀況以及企業經營戰略等方面信息,判斷企業的誠信,評估企業的經營風險,則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應該建立功能強大的數據庫,以滿足注冊會計師了解企業的戰略、流程、風險評估、業績衡量和持續改進的需要。現階段我國很多企業的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很不完善,注冊會計師對行業風險和企業經營風險缺乏了解,數據積累嚴重不足。另外,我國的信用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沒有信用指標,很難判斷企業的誠信。由于數據積累不足和信用指標的缺乏,影響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實施。
(三)審計成本有所增加
實施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首先需要培訓注冊會計師,使他們熟悉業務流程等有關方面的知識,這就需要有一定的投入。實施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初期,在審計計劃階段和執行控制測試階段,注冊會計師關注的范圍擴大,程度加深,必然導致工作時間和審計成本的增加。會計師事務所總是要講求成本與效益的,成本能得到補償是實施好新的審計模式的前提。在會計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成本的增加往往不可能與收費的增加同步,這就有可能因為注冊會計師實施的實質性程序有限,在沒有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缺陷或測試內部控制不充分的情況下,增加審計風險。
(四)建立風險評估體系中的問題
審計風險評估體系的設計雖然有其可行性的分析,但是一定的程度上仍然存在大量的需要解決的問題。①在指標體系設計中,應該包括非財務指標,多設計出新的非財務指標,并要注意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相互協調。新的評估指標體系還應同時兼顧企業經營過程和結果,應包括反映企業人力資源素質變化及人員周轉的指標,應與企業競爭策略相結合,應該做到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相結合,尤其應該注重設計反映長期效益的指標。②盡管非財務指標很重要,但為了避免非財務指標主觀性和易于操縱的特點,企業應該考慮加強這些非量化的財務性指標的可行性。③根據權變理論,當企業的競爭策略、經營環境改變時,指標體系也會隨之變化,即應隨時評價指標體系的適用性,所以所建立的新的評估體系應該有一定的靈活性。④風險導向審計在我國還剛起步,我國當前事務所法律風險普遍很低,審計人員缺乏運用風險審計技術提高審計質量的動力,加之比較完善的風險審計運用方法尚未形成,短期內還很難提供高質量的風險審計技術。
二、風險導向審計在風險管理應用中的策略
(一)大力提高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能力
審計是一種依靠經驗和知識進行判斷的職業,審計風險要素的評估、審計證據的收集等,都主要依靠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存在很強的主觀性。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是審計工作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并對審計質量產生重要影響。而我國注冊會計師一般專業知識較扎實,但缺乏豐富的職業經驗,職業判斷水平不高,特別是在涉及審計風險的時候。因此,應通過后續教育和工作培訓來強化注冊會計師的風險意識,增強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風險評估和控制方面的職業判斷能力,使其以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和超然獨立性執行審計業務,從而降低審計風險。
(二)做好新的審計風險準則的銜接和培訓
職能部門應加大對新審計風險準則和方法的宣傳與培訓,讓會計師事務所和社會公眾理解和接受新的風險審計準則和方法。對審計人員的培訓不僅應該包括審計風險準則的內容和要求,還應包括審計小組人員配備、風險評估技術、新進員工的培訓和后續教育等相關內容。對社會公眾而言,審計職業應該積極地估計公眾的預期,盡可能地使社會公眾了解財務報表審計不是舞弊審計,審計人員只是對財務報表提供高可靠性的保證,并不是專門追查舞弊。
(三)通過參加職業責任保險抵御審計風險
由于獨立審計是一個具有高度社會責任和高度執業風險的行業,會計師事務所即使已足夠重視對審計風險的管理,也仍要承受一部分風險。而且隨著與審計相關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會計師事務所的民事賠償責任不斷增大,因此,會計師事務所應采取一定措施抵御審計風險。我國大部分會計師事務所采取了提取執業風險基金的做法,把審計風險引起的損失平均分攤到各個時期,在會計師事務所內部化解的方法。而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通行的做法是參加職業責任保險,它可以將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資金積累起來,由全行業共同承擔職業風險事故造成的損失,發生事故后的賠付能力可以滿足社會公眾的需要。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而且也是對社會公眾負責的表現。
參考文獻
[1]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4
摘要:企業各項經濟行為的發生,都涉及到不同規模的資金,要想做到資金的利用高效化,就需要對其使用進行有效監督,會計審計工作的作用就在于此,即保證企業經濟信息的準確,以及經濟行為的高效。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也能夠優化現有的資產結構,有利于更好地投資。但是,部分企業卻出現了“短視”行為,想要借助會計人員來做假賬,讓賬本上的信息看起來“好看”,卻不知這會加速企業的失敗,而且損害國家整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是企業不承擔經濟和社會責任的表現。基于此,就企業如何進行會計監督以及提升會計審計質量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會計審計質量;會計監督;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8-0097-02
企業發展必然要進行經濟活動,產生資金流,會計部門和人員存在的意義是保證這些資金流可以安全、有效地流通,并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在企業的會計工作中,涉及到的業務范圍很廣,工作重要且繁雜,其中的會計審計就是很重要的內容,在進行這項工作時,需要工作人員及時獲取真實且完整的經濟信息,從而能夠保證領導層獲知企業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做出科學的決策。會計審計工作的重點不在于簡單的完成,而在于質量的高低,這與負責人員的素質高低,以及企業會計審計制度是否完善密切相關。那么如何來提升一個企業的會計審計質量,需要考慮上面兩個因素。另外,提到會計監督,顧名思義,是對企業會計工作的一系列監督行為,關系到制度層面,即企業監督機制的設置,需要有專門的會計監督部門,企業內部會計監督體系是否完善,又直接關系到會計審計質量,兩者是具有密切聯系的,可以結合起來一起討論。因此,本文將分別就如何提升這兩項工作的質量進行探討。
一、會計審計與會計監督概述
對于企業負責會計審計工作的人來說,獲取到的經濟信息是否準確、真實、完整,直接關系到這項工作完成的質量高低,即會計審計質量。另外,還需要考慮獲取的過程和獲取的信息是否在法律允許范圍之內。基于會計工作范圍非常廣,那么在進行這項工作時,就需要從多個方面考慮,來保障最終的質量。一方面,負責人員的專業素質高低有直接影響,需要專業出身,或有職業資格證書。另一方面,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程度,只有各方面法律健全,才能使這項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影響會計監督工作質量的因素也有很多,比較重要的有工作人員和企業的監督體系,這兩者共同決定會計監督工作能夠高效高質量完成。綜上,雖然影響會計審計和會計監督工作質量的因素不一,但這兩者卻有共通之處,若能做好會計監督工作,無疑可以大力提升會計審計工作的質量。
二、提升會計監督的措施建議
通過前文分析可得,會計監督是會計審計工作的重要一環,因此,我們先來探討如何做好企業的會計監督工作,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挑選高素質的工作人員,會計工作專業性強,自然需要有專業素養的人來負責,在招聘時就需要明確入職門檻,包括專業、資格證書、從業經歷等,尤其需要具備相關證書,保證招進來的人能夠快速上崗,準確處理工作中的問題,減少失誤。另外,還需要職業忠誠度,會計工作涉及到企業的經濟信息,會計監督人員必須要對企業忠誠,并知法、守法。除了招聘,還需要定期對企業現有的會計人員進行培訓,不僅要學習最新的會計法律法規和理論知識,還要與時俱進,掌握新興的會計軟件操作方法以及審計技術,提升工作效率。第二,從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入手,完善會計相關制度,為會計監督人員提供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和渠道,同時完善薪酬福利體系,刺激員工工作積極性,多組織團建,讓員工從枯燥的會計工作中得到放松。
三、提升會計審計質量的對策建議
1.建立高素質、強有力的會計審計從業人員隊伍。不管是會計審計工作,還是單純的會計監督工作,要想保證質量,其關鍵都是在于提升負責人員的專業素質,因此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建立起一支高素質、強有力的會計審計從業人員隊伍。為達成這一目的,需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幾個:首先,嚴格控制招聘門檻,企業的會計人員都是需要專業出身,在招聘簡章上明確崗位的工作內容、任職要求、資格證書以及從業經歷等,尤其要注重招聘人員的操作能力,以及是否通過注冊會計師等考試。為了保證入職人員能夠順利上崗,企業還需要對其進行專業培訓,讓他們了解企業的基本運作情況。基于會計工作的保密性,企業還需要重要考察面試人員的責任心和職業素養,人品不過關,是不適合從事會計審計工作的,當然,這一素質需要時間來驗證,可以在入職后著重考察,并納入考核體系。其次,針對會計審計工作人員的培訓是要一直進行的,因為市場上的會計準則千變萬化,要想讓企業的運作緊隨市場腳步,就必須讓從業人員接受培訓,來掌握國家變化了的政策法規,才能在實際操作時有章可循,不觸犯法律。另外,為激發員工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舉辦會計審計能力競賽,對表現好的員工進行獎勵。最后,為會計審計從業人員提供完善的發展機制和保障機制,也是提升這一工作質量的重要內容,只有明確了職業發展路徑,才能更好地留住高素質員工,減少用人成本。而且會計人員的素質較高,他們對自己價值實現的需求更多,企業要從職業發展上滿足他們的需求。
2.利用目標管理,通過會計監督來提升會計審計質量。從會計監督和會計審計工作的內容和目的來看,兩者是有重合部分的,因此可以利用目標管理的手段,通過會計監督來提升會計審計的質量。因為會計監督的成果是時刻保證所獲取經濟信息的合法、準確、完整,屬于會計審計重要環節。具體來說,根據時間長度,企業目標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在不同的目標要求下,企業在銷售、發展等方面的目標也會有所不同,比如短期目標的側重點在于經濟利益,而長期目標轉移到企業的品牌建設。在不同目標背景下,企業所進行的經濟行為、產生的經濟信息是不同的,而會計審計工作質量的提升,需要結合實際,也是工作的對象和目標,會計審計工作內容包括審核原始單據和會計憑證以及賬簿的記錄。另外,檢查財務報表、是否在會計準則要求下也是重點。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想實現預定的目標,從一開始生產計劃的制定,到中期的投入生產,都需要落實責任到個人,那么,在進行會計審計工作時,也要明確責任到個人身上,并結合企業目標來制訂會計審計工作計劃。為保證這一過程準確高效的進行,需要企業對從業人員進行激勵,將完成的程度細化成指標,并與薪酬、福利掛鉤。目標管理的實質其實是使會計審計工作更精準,減少資源浪費,同時又能促進企業內部會計監督體系的完善。
3.利用內部監督控制體系來提升會計審計水平。在前期,通過組建一支高素質的從業人員隊伍,以及目標管理,來提升后期會計審計,以及會計監督的質量,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以往經濟信息混亂的問題。但要想在真正實踐過程中保證目的的實現,還需要常態化的監督控制體系來進行跟進和約束。在構建的這一內部監督控制體系中,所有會計審計從業人員的行為都受到了監督與約束,減少偏離正軌的可能性,實質上是通過制度的完善,利用監督手段,來倒逼從業人員可以保持初心和責任感,準確完善企業的會計審計工作,而不是做假賬等,若出現違規行為,則要受到處罰,這形成了一種震懾作用。同時,監督體系的作用還在于改善企業財務部門的工作,設置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制度,來讓每個工作人員都能堅守在自己崗位上,做好每一項工作,讓企業的財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對于企業領導來說,還需要看到這一體系作用的發揮,需要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為此,領導要真正提升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并且通過動員和宣傳,來讓全體員工認識到財務工作的重要性和嚴謹性。首先,領導的重視,給員工傳遞了重要信息: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透明的,沒有暗箱操作的空間。領導除了在制度上進行完善之外,還需要將目標落實到財務部門的每個成員,做到賞罰分明。其次,企業的凝聚力,這有利于增強會計人員的企業忠誠度,通過企業形象的塑造以及價值觀的傳遞,讓員工感受到工作是輕松、快樂的,自己的付出會得到相應的匯報。那么,在這一工作氛圍中,大家都朝著一個方向努力,好處是不同部門在進行工作溝通時可以更加順暢,對于負責會計審計工作的人員來說,更加保證了他們在收集企業經濟信息時的效率,提升工作的高效性和準確性。
4.借助外部監督,提高內部會計審計監督質量。要想減少企業內部監督控制體系帶來的隨機性,以及部門之間相互勾結的問題,可以引入外部會計監督,其手段主要是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定期交換會計審計人員,互相學習對方的有效做法,從而發現自身不足,并進行改進。另外,找到業界權威的審計轉接,以及事務所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再次核對企業的會計審計信息,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若企業對目前內部的監督控制體系不滿意,還可以有償征求上述專業人士的意見,進行完善。
另外,在企業會計審計工作和會計監督工作中,政府的角色也至關重要。要不定期檢查企業在這一方面工作質量,倒逼企業加強日常監督。為此,政府部門要有專業負責這一工作的崗位,需要會計從業人員來任職,并且也要遵循法律法規,接受社會監督,讓抽檢在陽關底下進行。
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就不能“耍小聰明”,做好會計審計工作,監測好各項經濟信息,保證經濟行為要正軌上進行,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把握好會計審計與會計監督之間的關系,通過強化從業人員素質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推動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這是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這對于企業以及國民經濟的整體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會計審計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分析論文
摘要:此文簡單介紹了會計審計與企業經濟效益的內在關系,詳細分析了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性與會計審計職能,并研究了企業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具有的影響。
關鍵詞:會計審計;企業經濟效益;影響分析
如今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發展日益成熟,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愈發多變,經濟活動也愈發復雜,為更好地應對經營管理風險,需要企業提高對會計審計的重視程度,了解其在企業經濟效益提升中發揮的作用,并認識到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帶來的影響,從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會計審計工作開展的規范性,充分發揮會計審計工作作用價值,這對于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會計審計與企業經濟效益的內在關系
(一)了解會計審計工作的特點
對于會計審計而言,在其工作的主要內容當中最能夠體現工作職責的就是在對會計的管理和會計核算這兩項工作當中能夠充分的體現會計審計的工作職責。就會計核算來說,是會計工作當中的一項基礎,也是相關的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審計工作當中必須要具備的專業技術和信息操作能力等相關方面的要求。從而在相關會計操作人員具備這些過硬的專業技術和信息操作能力,才能夠保障對大型國有企業之間的會計審計核算,達到數字信息的準確,相關內容的完整[1]。
(二)掌握企業經濟效益概念
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來看,對于企業自身的發展道路,一定要看清形勢和發展趨勢準確的把握企業在發展當中的最好機會。雖然國有企業是能夠在國家的扶持和幫助之下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前景,但是也要具有對機會的把握能力。通過對網絡等相關數字信息化的技術使用,在其生產和經營環節降低成本,減少對勞動力的超額使用,基于這些措施工要目的是為了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在企業的經濟效益發展之中,會計審計的工作管理模式能夠對企業的經濟效益起到一個決定性的作用。而會計審計的管理和運營能夠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一個更好的發展,因為在會計審計的管理和運營當中,會對企業的整個經濟往來進行一個監督和計算,保障其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
二、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性與會計審計職能
(一)經濟效益對企業的重要性
就企業來說,相關的經濟效益和利潤以及投資成本等相關方面的經濟來往,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意義,而且在這些國有企業的發展為我國公民提供了許多的就業機會,使得他們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經濟來源來維持他們的日常生活,而且在國有企業當中相關的產品生產也能夠給我國外貿經濟上帶來很大的增收,產品對外出口一方面能夠提升國家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能夠向世界展現我國的實力提高中國在國際當中的地位[2]。
(二)會計審計職能
在會計審計當中,其主要表現的職責和能力就是對于相關的企業在經濟方面有一個更好的監督,和通過對這些經濟方面進行核算得出的數據信息進行評價,以及見證這些經濟收入的合法性。就拿會計的核算部分來說,其主要就是通過會計操作人員使用相關的會計工具以及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企業當中的經濟往來等各方面進行整理和歸納,然后再有效地計算這些信息,使這些信息能夠準確、完整的將企業的經濟部分展現出來,反映出企業在發展和運營當中真實的經濟效益情況,從而為企業在相關的發展和生產當中提供一個更加準確有效的信息。促進企業經濟的管理避免出現虧損,保證企業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當中穩步提升。而會計監督也就是對在核算過程和評價之中進行一個有效的監控,保證這些數據信息的準確和有效,以及它的真實性和可靠性[3]。
三、企業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所產生的影響
(一)科學管理會計審計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在相關的企業發展的情況之中來看,對于其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最核心的想法就是追求企業經濟效益的完整和提高,而要想保障企業經濟的效益能夠穩步上升,對于會計審計的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應對措施,從而能夠促進企業的經濟向前邁進。通過利用一些科學的方法對企業當中的會計審計進行管理和相關工作的運營,能夠保障企業在對經濟方面做出一個準確的評價和判斷,以及在企業運營當中的決策有一個更加明確的目標,使得會計審計在企業當中充分的發揮作用和價值[4]。
(二)企業會計審計可確保經濟活動的順利進行
在企業的經濟效益當中,對會計審計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能夠保證其企業在一個相對穩定且良好的狀態下發展,促進企業經濟的穩步提升。在實際當中,對于企業的經濟效益活動,應該保證企業在其中對于人力物力的使用盡量控制,保證在審計過程中能夠客觀的評價和計算相關的企業經濟信息,為相關的企業管理人員能夠做出一個更加準確有效的判斷和決定,從而推動企業經濟的發展,保證我國大中型企業的經濟效益能夠在企業的發展中做到精準、可靠、有效。
(三)會計審計管理能夠使企業資金合理利用
在審計過程中,一個審計項目往往要由幾個層次的審計人員共同完成,如具體實施審計取證的外勤人員、對該項目直接負責的項目經理、進行復核審查的部門經理及主任會計師等。這些人員都需要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進行相應的職業判斷。而且在整個審計程序中,后者都要對前者的判斷進行復核與檢查,這就形成了審計判斷的多元性和層次性。可見,審計人員對被審計事項的各種職業判斷并不完全是由某一個審計人員獨立完成的。影響審計判斷的因素有責任、競爭壓力、職業風險、職業意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等。但就審計人員的不同層次而言,情況卻有所區別。要改善審計判斷,提高對整個審計項目的審計判斷水平,就應該根據不同層次審計人員的具體情況,對影響其職業判斷能力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以求加以改進。
一、對項目經理和主任會計師應主要提高其職業道德素質
主任會計師和項目經理是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骨干和行政領導,他們往往并不缺乏專業技術能力,在知識結構、實踐經驗、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對審計環境的認識等諸多方面堪稱會計師事務所的佼佼者。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對一個審計項目審計風險的評估、重要性水平的確定以及審計意見類型的把握起著決定性作用。這樣的審計人員一旦出現客觀的審計判斷失誤,常常比一般審計人員的判斷誤差對審計質量的危害更大。那么,這些業務能力優秀的審計人員出現審計判斷失誤的原因何在呢?我國大量的審計失敗案例解答了這個問題———主要是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素質。會計師事務所的項目經理和主任會計師作為事務所的領導和業務骨干,與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利害關系往往比普通的審計人員更密切,具體表現在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收入與他們本人的利益緊密相連。為追逐最大利益,這些高層次的審計人員更看重審計效率,往往略去明知應有的審計環節,從而導致審計項目沒能按照正常的審計程序進行,造成取證不足或不準,最終形成失真的審計報告。這部分審計人員的問題不在于不熟悉審計判斷過程,而是指導思想上出現了偏差。指導其開展審計工作的審計判斷完全受利益驅使,把能夠保證審計質量的審計判斷結果即應該遵從的審計判斷結果放棄了。其次,部門經理和主任會計師對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是遠離審計現場的復核,項目負責人往往擔負著過多的審計工作,而且完成審計任務總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審計的時間預算有時定得太緊,項目負責人沒有時間對報表進行深入分析和捕捉審計重點,從而使項目負責人的現場復核流于形式。
鑒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改善、提高審計判斷能力,重點是提高會計師事務所部門經理和主任會計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同時,建立起對職業界的嚴格監督措施,對那些錯誤指導審計過程的部門經理和主任會計師進行嚴懲,切實讓其承擔責任,提高失真審計報告的成本,從而迫使其在具體的審計過程中按照正確的審計判斷結果開展審計工作,保證審計質量。
二、對一般審計人員應側重培養其職業意識和職業技能
會計師事務所一般審計人員的審計判斷能力是其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函數。他們在日常的審計工作中需要對自身所負責的審計項目進行職業判斷,但不承擔對其他審計人員職業判斷的復核和檢查任務。所以,本層次的審計人員為提高職業判斷能力,只需提高和增強自身的職業技能及職業意識。
(一)完善注冊會計師制度
職業判斷能力是知識的函數。具有較寬知識面的人能夠全面系統地考慮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世界上許多國家為了保證審計工作質量,都相繼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注冊會計師考試制度。它們的做法值得我國借鑒。
對于報考資格,美國已把考生的學歷資格提高到碩士研究生水平。日本的公認會計士考試要求更為嚴格,考試共有三次,只有通過前兩次考試者才有資格參加第三次的公認會計士考試。而我國于1991年建立的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制度,根據《注冊會計師法》及《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辦法》的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即可報名參加考試:一是高等專科以上學歷;二是會計或者相關專業(指審計、統計、)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相比較而言,我國注冊會計師考試考生報考要求是很低的,每年的通過率也特別低。從進一步提高注冊會計師素質考慮,建議將注冊會計師考試報名條件修改為:高等院校會計或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或者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會計或相關專業知識。這里的“具有會計或相關專業知識”是指取得會計或相關專業技術資格。大專學歷以及不具有學歷條件但有會計或相關專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不能報考。他們可以通過自學考試、成人取得本歷后再報考注冊會計師。
科目也反映了一個國家對注冊師素質的要求。美國在1994年以前的考試科目有財務會計和報告-營利,會計核算與報告-稅務、管理、政府部門和非營利機構,商法和職業責任。日本的公認會計士考試分為第一次考試、第二次考試及第三次考試。第一次考試主要對國語、數學、論文進行筆試;第二次考試要對會計學(簿籍、財務報表、成本核算及審計理論)、經營學、學及商法(海事商法、票據及支票的部分除外)進行筆試;第三次考試是用筆試的對有關財務的審計、及其他實務(包括有關稅收實務)進行測試。當前我國注冊會計師統一考試的科目是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和稅法。相比之下,我國的考試科目比較簡單,實務性東西太少。今后,我國考試科目應該設計得更有實務性,理論上的東西應該減少,畢竟注冊會計師行業面對的實務性的東西比較多。另外,可以考慮增加對職業道德方面的考察,形式可以多樣化,以防止道德敗壞的考生混入我國注冊會計師隊伍。
(二)嚴格注冊會計師的注冊登記
質量是經驗的函數。注冊會計師只有懂行才能做好審計工作。按照《注冊會計師法》的規定,參加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成績合格并從事審計業務工作兩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冊會計師協會申請注冊。注冊會計師協會應當將準予注冊的人員名單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國務院財政部門發現注冊會計師協會的注冊不符合《注冊會計師法》規定的,應當通知有關的注冊會計師協會撤銷注冊。這樣規定的目的在于使進入注冊會計師隊伍的人員具有審計工作所需要的相應知識和經驗,掌握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國務院財政部門的人力有限、地方保護普遍存在,能夠注冊登記的人員往往就是那些參加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成績合格者,而對于其是否符合“從事審計業務兩年以上”這一要求的把關工作根本沒有落實到位,結果很多注冊會計師沒有任何審計實務經驗。建議注冊會計師協會切實負起責任,嚴把注冊登記關;國務院財政部門加大注冊審查力度,為注冊會計師隊伍整體業務素質的提高作好基礎工作。
(三)加強會計師事務所的內部質量控制
內部質量控制能夠促使會計師事務所正確把握審計風險,避免業務人員因主觀或客觀因素給事務所造成損失。個別企業的造假能力很強,事務所應該建立、健全內部質量控制制度,對每一個審計項目、每一位從業人員切實做到事前指導、事中監督和事后復核,時刻防止業務人員發生工作疏忽,使其保持應有的職業關注,敦促其作出正確的職業判斷,以貫徹落實獨立審計準則。在目前會計師事務所規模比較小的現實情況下,每個事務所最好能具有自身的專業特長。國際會計行業除了有安達信等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外,還有許多具有專業特長的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如果能夠充分了解本所自身的業務能力,統籌規劃其專業方向,通過專業化的服務,建立專業的內部質量控制體系,就能夠整體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能力。
[]
[1]秦榮生。論注冊會計師專業判斷及其因素[J].注冊會計師,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