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技巧匯總十篇

時間:2023-01-29 19:14: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主持人技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主持人技巧

篇(1)

“即使你不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但可作為一個很好的記者;但是如果你不善于采訪,就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①威廉?梅茨的話很精辟地概括了采訪的重要地位,沒有采訪就沒有記者工作。作為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采訪是所有業務環節中的一項必備的基本功。在節目中對于一些社會問題、現象或事件的討論,往往需要對普通群眾進行采訪,以得到普遍性的意見。而由于群眾性采訪事先缺乏足夠的溝通,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突發性,因而在采訪時必須講究技巧,以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意外和不確定性因素,保證采訪的成功。

一、確定采訪對象

采訪對象是采訪活動中的被訪問者,通常因節目性質不同,采訪對象也各不相同,如新聞節目中被采訪者就是新聞人物或新聞事件的當事人以及知情者等等。隨機式群眾采訪的采訪對象就是關心該期話題的群眾,包括話題中涉及到其利益的群體。因此,隨機式群眾采訪的采訪對象只能確定在某個群體范圍之內,但卻不能確定為哪個個體,這樣,搜索、挑選你認為合適的采訪對象是很關鍵的一步。如何才能確定他(她)是你理想的采訪對象呢?這其中主要有三個因素:

1、形象具有代表性

采訪對象個人的修養、氣質、職業不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的心理狀態也各不相同。隨機式群眾采訪的“群眾性”要很好地表現出來,就需要選擇形象有代表性的群眾,這樣,發言會更全面一些。例如,筆者在一期談話節目――《公交票卡:月底余額作廢制是否合理》的外景群眾采訪中,剛開始只采訪了一些層次較高的公司職員,回來之后,覺得很單薄,說服力不夠強,因此在再次出去外采時,就注意了被采訪者的職業區別,這樣,采集回來的意見就比較全面,有權威性和可信度了。

2、愿意接受你的采訪

有的人個性靦腆、不善于言談、不善于社交活動,或沒有接受過采訪,容易出現緊張的心理狀態;有的人對主持人的采訪有一種反感的心理;還有的人因為電視的某些報道有過假報道、浮夸報道而導致對記者的不信任,等等。這些人一見到攝像機,便會表現出某種對抗情緒,如立該將臉背過去,刻意躲閃,有的人則一臉不屑,甚至干脆拒絕。在采訪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將他們選做采訪對象,以免遭到拒絕,降低記者的威信,影響對周圍其他人的采訪。同時,也有的人樂意接受記者的采訪,因為采訪活動符合他們的需要,意識到記者會為他們說話,是支持他們的,或能從記者那里得到信息。這種需要心理會促進他們在采訪談話中以良好的情緒狀態積極配合,在見到攝像機時表情愉快,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信息,主持人可以對他們進行采訪。

筆者就《公交票卡:月底余額作廢制是否合理》這一話題對群眾進行采訪時,在人來人往的公交汽車站,面對很多使用票卡的人,起初不懂先給他們“相相面”,看他們是否屬于那種愿意接受采訪的人,結果逢人便問,每問必碰到拒絕,屢屢受挫,不僅自信心受到影響,還使記者的威信在群眾眼中一降再降,影響我們采訪的成功。后來,吸取經驗之后,情形就好多了。

3、語言表達能力強

被采訪者具備上述兩方面的因素之后,仍不能算是很理想的采訪對象,因為有些人語言表達能力較差,說話前言不搭后語。這樣的話采回去之后恐怕也不能用,如果要用,也是幾句話硬接在一起,覺得畫面跳躍,在語言上缺乏連貫性。因此,這樣的采訪對象只能算在你采訪的預備單里,不能作為主要采訪者使用。

二、采訪實施

采訪活動是互相反饋的,采訪的成敗,是對主持人各方面知識和能力的檢驗。隨機式群眾采訪的采訪對象千變萬化,主持人應鍛煉和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以適應不同采訪環境和對象,積極主動把握好采訪,作為隨機式群眾采訪的記者型主持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采訪技巧:

1、主持人應氣質佳,交流感強

作為隨機式群眾采訪的主持人,與被采訪者進行的是一次性的交流和接觸,因此被采訪對象對主持人的第一次印象如何會直接影響到他(她)對主持人、對采訪談話的態度。當他(她)感到主持人是有修養、可以信賴時,他(她)就會樂意談,主動提供材料,反之,當他(她)看到主持人形象很差、說話沒有水平時,便很少有談話興趣,并且這樣也會使主持人所在的電視臺在觀眾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只有當主持人在儀態上接近采訪對象,平易近人,平等待人,不卑不亢,使被采訪者與記者在談話時產生愉悅之感,那么這樣的突擊式采訪才會成功,順利。我國近代著名記者邵飄萍說過“謙恭不流于諂媚,莊嚴不流于傲慢”②,這樣的主持人形象是所有的群眾都樂意接受的。

2、選擇合適的環境

常言道:“觸景生情”、“情以景起”。環境能影響采訪對象的心理,而作為隨機式群眾采訪,到一個合適的環境,相對采訪對象更集中一些,更方便采訪,同時,現場感更強。比如筆者在一期節目中,話題是走近校園突發事件,在對幾名老師進行外景采訪時,我們選擇了以學生課間活動的操場為背景,因為各個學校背景各不相同,所以在視覺上觀眾會感覺到在這樣朝氣蓬勃的校園里,卻存在著那么多安全隱患和惡性事件,這樣,更易引導觀眾的深度思考。

三、提問技巧

采訪是一場具有既定目標的對話。它的表現形式是主持人提出問題采訪對象回答,提問方法和采訪目標也要因采訪對象不同、采訪內容不同而相應變化。隨機式群眾采訪一般要為一個話題服務,所以它的目標更明確,記者在采訪時,應講究以下幾點技巧:

1、采訪前有充分的準備

應從各方面設計出群眾有可能要說的問題,這樣主持人在采訪時才能把握好主動權,一旦被采訪者開始說到你所要的部分時,你就可以對他(她)進行引導,直到被采訪者把這個問題說全了為止。倘若主持人事先沒有準備,腦中一片空白,采訪時也無法判斷被采訪者所說的話哪句有用、哪句沒用,哪句還潛藏著更有價值的下一句,這樣,主持人的問話和交流都會很盲目,不能采到理想、有價值的話。

2、多問開放性的問題

采訪問題一般分為開放性和閉合性兩類。開放性的問題,本身比較抽象,不具體,對方回答時范圍較大,可以自由地發揮。閉合性問題則相反,比較具體,要求采訪對象限制在一定范圍內談話或要搞清具體的細節。

隨機式群眾采訪的目的就是要群眾就某一話題發表意見。因此,畫面需要被采訪者的回答或見解很完整,這種完整也包括語句的邏輯完整。因此主持人提問時,就不能將問題問得太具體,否則回答被局限了,效果不理想。例如,筆者在《公交票卡:月底余額作廢制是否合理》的外景采訪中,想要一段群眾對公交票卡的月底余額作廢制是否侵犯了持卡人的合法權益的群眾意見。剛開始,我們就把問題限制得太小了,問:“您認為這種制度侵犯了您的權益了嗎?”結果被采訪者都回答:“算是吧!”、“可能算侵犯了吧!”等等這些結構不全的句子,由于不完整所以不能用。后來,再出去采訪時,筆者注意調整了問題的問法,“您覺得這種制度對您的權益方面有什么影響呢?”乘客回答就完整多了,“我覺得這是一種或大或小的侵犯行為……”結果,我們采訪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話,很有說服力、很具體。所以問題要問半封閉半開放的問題,給被采訪者充分發揮的空間,有時會收獲一份驚喜。

3、不能干涉你的采訪對象

外景采訪畫面的逼真性要求主持人在采訪提問時也要真實自然,不要去干涉采訪對象,不要去導演擺布,更不能事前組織采訪。布雷迪說:“采訪與其說靠技術,不如說憑直覺。采訪僅僅是生氣勃勃富有思想的談話而已,你的提問越充分,思想越豐富,對方的回答就越詳盡。”③任何技巧方法都不是束縛自身的教條。

以上,談了一些隨機式群眾采訪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作為記者型主持人,在遵循一般的采訪原理的時候,隨機式采訪更要隨機應變。目標只有一個:創造生動的談話氣氛,收集豐富的群眾意見,以求出色地向觀眾表達話題思想。■

參考文獻

①[美]威廉?梅茨:《怎樣寫新聞:從導語到結尾》,新華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

②肖東發、鄧紹根 編:《邵飄萍新聞學論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篇(2)

廣播聽眾聽戲曲節目和劇場觀眾看舞臺演出,從審美心理上就有很大區別。廣播上播出的戲曲節目是失去了觀眾和演員直接交流、共同參與、共同體驗的現場性,同時,也失去了聽眾品味唱念做打(舞)這些戲曲程式中的做和舞的品味情趣。而劇場觀眾就不一樣了,舞臺上不管有多少人物、有多少道具,他都可以隨意選擇觀看,并從中品唱、品念、品做、品打(舞)、品演員表演和戲劇情趣。由此可見,劇場觀眾在觀看舞臺戲曲時有著主觀選擇的隨意性,而廣播聽眾在收聽廣播戲曲節目時是客觀選擇的被動性。

那么廣播戲曲節目怎樣才能和其他的,諸如新聞、專題類節目一樣辦得有“聲”有“色”呢?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求主持人在節目中知識結構和主持技能的不斷提高和完善。

筆者就廣播戲曲節目的編輯和制作過程中對主持人的要求談談自己的看法。

知識結構的自我堆積

作為廣播電臺戲曲節目的主持人,編輯主持戲曲節目需要的東西太多了。因此,這就要求主持人在“聽”上做文章,充分運用聲音的真實性、多樣性、情緒變化來塑造廣播文藝形象。與其說是編輯主持節目,倒不如說是在堆積自己,這種堆積有時是情結的,但更多的是知識結構方面的。

知識堆積的五花八門。作為一名戲曲節目主持人,僅僅局限于了解戲曲的起源、發展、程式、門類、代表的人物劇目也是不夠的,還要了解歷史。因為戲曲講述的往往是歷史上發生過的或者可能發生的事情,俗話說得好:“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三列國。”歷史的刀光劍影和兒女情長就這樣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聚合,如果主持人對歷史缺乏必要的了解,就會在理解時出觀一些障礙,而這些障礙會影響主持人與聽眾的溝通。

一名戲曲節目主持人,知識儲備不僅要專,還要雜。它要求主持人涉獵的知識范圍更廣、更大,不僅是戲曲,音樂、文學、曲藝應無所不及。

時事時令堆積的應勢應時。戲曲直播節目也是伴隨新聞宣傳的整體脈搏一起跳動的。時事、時令的體現雖然不那么直截了當,但是把它當做線索去組織戲曲節目內容、將其滲透到節目當中也是不能忽視的。堆積時事與配合形式是一致的,之所以稱為堆積時事,是因為其存在著時間的長度和空間的高度。堆積起來的時事要素具備了文藝性、可聽性,主持人也才顯得懂政治,有廣播宣傳的敏感性。

例如:配合勝利5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的宣傳,就結合了抗戰題材的戲曲選段,如《平原作戰》、《沙家浜》、《楊靖宇》、《紅燈記》等;每年固定的一些節假日如三八婦女節、端午節等也要安排一些應時應景的內容。

堆積的技巧在于以小見大,以一滴水反映太陽的光輝,主持人在堆積時事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培養起來追尋時代規律的自覺性。

主持技能的不斷提高

主持人節目指設有專門人員主持的節目。所以主持人便在節目中占有主導地位,節目主持得好與不好直接關系著主持人節目的命運。這樣,主持人節目便對節目主持人的主持技能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一名合格的戲曲直播節目主持人不僅要有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廣博的知識,在主持節目時還要有平等意識和服務意識,迅捷的反應能力、完美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平等意識和服務意識。所謂平等意識,就是把受眾和傳播者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受眾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與以往相比,他們從未像今天這樣追求個人價值的體現和個性的發揮。當前的受眾已不是傳統意義上完全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大眾傳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廣播的傳播過程中,傳播者和受眾應該是平等的、互為依存的關系。廣播失去了聽眾,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主持人要十分得體地把握自己在節目中的位置,不以“救世主”自居,不生搬硬套、不夸夸其談,而是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和聽眾平等的位置上。

迅捷的反應能力。熱線互動、嘉賓訪談是最具雙向交流特色的廣播節目。熱線直播,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最具主持人節目傳播特色又最考驗主持人水平的節目形態。主持人在節目中要發揮主導作用,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迅捷的反應能力尤為重要。

完美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文藝性節目不具備新聞節目的快捷和專題性節目的大眾生活化,很難觸及到受眾的內心深處,再加上廣播轉瞬即逝的特點,這就對主持人的語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語言只有個性鮮明才能牢牢抓住聽眾,并彌補廣播“保留性差”的不足,使文藝直播節目也能變得讓人過耳不忘。

在戲曲直播節目中,主持人如能活用個性鮮明的語言,對答如流。并能在幽默的談吐中揭示一種哲理,駕輕就熟,化險為夷,便能大大提高主持人自身的形象和吸引更多的聽眾參與到節目中。

篇(3)

近幾年來,一些優秀的電視欄目可謂層出不窮,節目主持人作為媒體和受眾之間聯系的橋梁,無疑受到更多的關注,集采編播多種技能于一體的記者型主持人也就脫穎而出。一名記者型主持人的采訪能力如何,是這類主持人能否突出重圍,獨具特色的關鍵所在。筆者根據自己多年來從播音員到主持人、從新聞記者到欄目編輯的實踐經驗,就記者型主持人的采訪技巧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采訪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采訪的成功與否和采訪前的案頭準備成正比。經驗豐富的記者都會有這樣共同的感受,每采訪一分鐘至少要做十分鐘的準備。作為一名記者型主持人,兼具了主持人和記者的雙重身份,要考慮的因素遠比一般的記者要更多更復雜。記者型主持人采訪前的案頭工作,應在條件可能、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考慮周全。

1. 研究分析選題,確定采訪重點。選題是電視節目創過程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關鍵所在。采訪前就要對已確定的選題,進入深入的分析,以求挖掘出最精彩的內涵。記者或主持人的提問,實際上代表受眾的提問,因此,作為一名采訪者時刻要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揣測受眾最想聽到采訪對象說什么,最想通過采訪者的采訪中獲取什么樣的信息,因此,記者型主持人必須在采訪前將選題研究透徹,以確定采訪重點是什么,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2. 初擬采訪大綱,設計問題。所設計的問題對于采訪主題、采訪對象來說,應該是全面具體,有針對性的。既能反客觀事實,又能獲取和主題相關的信息,并且對受眾有吸引力,這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要求設計問題簡單明了,準確傳達給受訪者,切記含糊不清、抽象寬泛。另外設計的問題應該是受眾所關心的和想要知道的問題,了解受眾心理,站在手中立場上,有針對性的設計問題。

總之,采訪前的準備對于采訪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一次采訪是否可以取得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這樣才可以在采訪中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二、采訪中要抓住記者型主持人采訪的特點

記者型主持人的采訪不同于一般記者的采訪,他兼具了主持人和記者的雙重身份,除了演播室外記者式的現場采訪,還包含有演播室內主持人的訪談類采訪,既要達到記者式采訪的目的,又要在整個采訪過程中把控好作為主持人的聲音、語言、形體等方面的,良好的主持狀態和得體的語言運用是迅速打開局面,并使采訪順利進行的保證。

1. 采訪要以平等的方式進行。記者型主持人雖然和記者一樣,采訪的對象無所不及,上至政界官員,下至平民百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形形的人都有可能成為采訪對象,但與記者又有所不同,主持人是媒介與受眾的直接聯系者、代言人。所以在采訪過程中,要注意把握采訪時的神態、語調、形體、服飾等等。面對不同的采訪對象,所使用的語氣腔調都要有所不同,在稱呼上也要注意,既要準確,還要得體,要與被采訪者的身份,以及采訪的環境相吻合。但是有所區別絕不等同于把被采訪者分成三六九等,不管面對什么樣的采訪對象都要一視同仁,不能對任何采訪對象帶有個人感彩,面對政府官員不能仰而望之,面對平民百姓更不能俯而視之,對于一些特殊群體,比如殘疾人、監獄服刑人員等等,更要注意語言、語氣、神態的把控。筆者在法制類欄目工作多年,采訪的對象經常會是一些在押服刑人員,甚至一些死刑犯,面對這樣的采訪對象,更加不能摻雜個人感情,不能因為他們的特殊身份就對他們產生恐懼或者厭惡的情緒,這些都是采訪別需要注意的地方。這些特殊群體比一般人更加的敏感,抵觸媒體。所以采訪時一定要和他們保持平等的交流狀態,要暫時拋開他們的身份,尊重他們的人格,這樣他們對采訪者才會沒有戒心和抵觸,才可以順利的進行采訪。

2. 采訪提問方式要因人而異。一些采訪對象面對主持人的話筒不免有些緊張,有時對主持人的提問表現得茫然,不知所措。這個時候,主持人千萬不能著急,而應該力爭做到:他緊張你放松、他冷淡你熱情,他言者無意你聽者有心,抓住機會,一舉突破。營造良好輕松的氛圍,采訪才會順利進行,甚至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采訪時提問的方式應因人而異,比如,對一時還不能集中注意力的采訪對象,主持人可以用籠統的提問開頭,讓采訪對象在不經意的回答中慢慢進入狀態。還有就是在一些比較激烈話題的采訪中,也可以用一個含義廣泛的問題開頭,然后縮小話題,最后進入正題。在做一些曝光類節目的采訪時,一些被采訪者可能并不愿意接受和配合采訪,不愿回答記者提問,這種情況下,采訪者就要抓住問題要害適時追問,根據所掌握和了解的情況,引導被采訪者回答出受眾或節目主題所需要了解到的信息,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引導絕不等同于誘導,決不能一味追求采訪效果,而誘導被采訪者說出與事實向悖的東西,另外追問也并不是咄咄逼人,不依不饒,即便是被曝光者(被采訪者)做了有悖常理甚至違規違紀違法的事情,我們也要尊重其人格,尊重其話語權、隱私權。仍然以筆者的實際采訪為例,筆者曾經采訪過一名殺害其舅母的死刑犯,雖然在采訪前監獄工作人員也對其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其配合媒體采訪,但這名死刑犯仍在采訪時三緘其口,拒不回答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改變采訪思路,不再直接提問所需要獲知的信息,而是根據采訪前所做的一些工作,了解到這名犯人之前最為親近的人是自己的祖母,便以其祖母為話題,慢慢打開他的心里防線,再逐步引導,不漏痕跡的轉入需要了解的問題。用這樣迂回引導慢慢滲透的的方式進行采訪提問,使這次采訪最終按照預期的設想完成。

3. 采訪時給被訪者回答的空間。第一,提問時的問題不要讓被采訪者用簡單的“是”與“不是”就可以回答,應該給被采訪者以回答的空間,盡可能表達出更多的內容,但同時問題也不能過于空洞寬泛。第二,善于提一些“難題”,難并不是刁難、為難,而是問題可以使被訪者處于一種積極思考的狀態,而不是被動應付回答,覺得索然無味。

三、記者型主持人采訪時服裝服飾要得體

服裝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無聲語言,與有聲語言共同構成了主持人進行大眾傳播的基本載體,直接傳達著主持人的思想、文化修養、個性藝術品位,與受眾直接無聲的交流。記者型主持人的雙重身份,對于服裝的要求更高一層,記者型主持人選擇穿什么樣的服裝,取決于采訪的地點、環境以及被采訪者的身份和節目所要反映的主題思想。央視記者型主持人董倩、柴靜等服裝造型簡約柔和、樸實自然,現場采訪態度親和,卻環環相扣、思維清晰,思想鋒芒藏于言語之間,服裝和語言的相互呼應,相得益彰使得采訪充滿了內涵和思想。筆者曾在農村類欄目工作多年,采訪時大多在農村的田間地頭,被采訪者也常常是普通農民,這個時候服裝就應樸實自然,接地氣,這樣才能拉近與被訪者的距離,消除他們的局促感和緊張感,更自然的進行交流,達到預期效果。

篇(4)

一、引言

廣播電視是現代人們了解社會發展動態的主要途徑之一。[1]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一個廣播電視臺不能只播電視劇,需要擁有自己的特色節目。而一個節目的核心在于主持人,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可以有效駕馭整個節目,使嘉賓、現場觀眾、演員等跟隨他的節奏推進節目。一個優秀的主持人需要對自己節目中的情感控制得當,并提升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筆者對主持人在節目中的情感控制有幾點認識。

二、主持人整體把控節目

主持人是一個節目的靈魂,需要對整臺節目的流程、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推演,不斷發現需要調節的關鍵時間點和問題。在訪談類的節目中,有效編排需要訪談的問題,什么時候問什么問題,都是需要把握火候的,當訪談嘉賓的情緒達到某一程度之后,一些問題才可能問出。同時,一些草根嘉賓在講述自己故事的時候,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對主持人的情感控制有很大的影響。主持人與嘉賓進行交流,就需要注意這一方面的問題,不斷拓展自我對于一些問題的情感控制。因為一旦出現情感失控,節目沒有主持人的主持,將停頓下來,整個節目的效果將出現斷頭等情況。在控制情緒方面,主持人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將整體節目推演一遍,把握相關的節目特征,準確定位整個節目的情感基調,是喜還是低落等,都是需要定位清楚的。然后,主持人要對相關節目進行有效的把控,有些嘉賓面對電視鏡頭或者廣播話筒可能有一定的緊張情緒,需要主持人不斷疏解他們的心情,使其精神放松,這樣主持人與嘉賓的交流才能順暢進行。

三、提升情感控制的素養

主持人是一個特殊的行業,需要對自己在節目中的情緒收放自如。這種能力,有的人是天生的,但也需要在平時生活中加強訓練,因為后天的訓練是十分必要和有意義的,可以進一步強化對整體節目的控制。筆者認為,主持人需要多聽、多看一些情感故事,使得自己在這一方面有更為廣泛的認識和理解,這樣在節目中遇到類似故事時,就可以對相關的情境有自己的預判,實現良好的情緒控制。在平時的訓練中,可以選擇一些社會上的熱點問題,查找網上一些人的觀點,多角度思考這些社會熱點問題,得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這樣可以為自己情緒的控制提供更重要的支撐,同時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實現對自我分析能力、邏輯、創新等精神的提升。這些都可以幫助主持人更好地明辨是非,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將一個正面、積極的主持人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2]

四、充分掌握聽眾、觀眾的心理

在收聽和觀看節目的過程中,受眾的心理存在不同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是需要主持人充分掌握的。讓受眾滿意是我們辦節目的宗旨,主持人作為駕馭節目的主要人物,需要進一步掌握受眾的心理。不同人群對同一節目有著不同的認識,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分析的。例如,一些大學生對于社會熱點話題的討論十分感興趣,但他們對一些問題的觀點可能更加突兀,針對大學生的這些特征,主持人需要進一步引出一些具有說服力的、與實際結合較為緊密的案例進行分析。大學生沒有完全建立人生價值理念,社會上很多不良思想使得他們對問題的看法出現了偏差,節目主持人需要具備社會性質,通過一些正面的案例將大學生從不良的認知中拉回來。這就需要主持人掌握大學生受眾的心理。

五、情感應變能力

有時,一個主持人需要主持的節目可能不止一個,不同的節目定下的情感基調可能是不同的。這些就需要主持人在主持不同節目的過程中,能夠良好地切換情感,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情感基調節目的需要。主持人在情感轉變的過程中,要不斷體現出自己的應變能力,一些肢體、語言等方面的細節都可以進一步增強實現情感轉化的能力。有時在一個節目的現場,主持人就需要有不同的情緒變化,這更需要主持人具備突出的情感應急反應。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環境背景都需要具體的情感表達,一個可以駕馭節目的主持人不能為了控制情感,成為一個沒有情感的人,而應是一個情感豐富的,針對不同的環境及時切換情感的人,這樣他才能更好地掌控節目的節奏。最后,主持人還要提高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主持人要在節目播出的過程中,清晰地陳述節目所要表達的觀點,將節目內容中的背景和時代融入播出現場中。不同背景和不同時代的故事,都需要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所以,主持人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要利用自身的情感和表達能力去感染觀眾,用符合故事情景的語言將其蘊含的感情傳遞給觀眾。將觀眾引領到情節之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3]

六、結語

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難以駕馭節目現場復雜多變的情況,節目主持人需要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來控制整個節目現場。要是情緒失控,他們將難以表達出應該達到的節目效果。主持人情感控制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節目推進的順暢程度,對于節目來說有直接的意義。[4]

作者:郭瑤 單位:西北大學

參考文獻:

[1]史丁文.新形勢下電視節目的娛樂之道[A].2012

篇(5)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11-0031-02

輿論監督類節目不同于娛樂類、教育類、服務類的節目,是新聞媒體的功能性的體現,也是反映百姓訴求、維護百姓權益的重要渠道。如何確保民眾更好的從節目中獲益,了解政府動向,提升輿論監督能力,這就需要輿論監督節目主持人掌握必備的主持技巧。

1 豐富的語言表現力

主持人對大眾進行傳播活動首先是通過自我語言表現力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也更容易給大眾留下深刻的個人印象。主持人不斷提高自身語言功力,增強個人語言魅力也就成為經久不衰的話題。通過輿論監督節目的觀察分析,輿論監督節目主持人在語言表現上更多的還是側重于思想性的引導,具體又展現在播報方式和語言特色上,同時達到展示主持人公信力的目的。

1.1獨特的播報方式

之所以說輿論監督節目不同于其他普通節目,是因為在整個節目播報過程中,主持人都是在分享自己對現象、事實的看法,形成一些結論,通過這種節目形式,和觀眾拉近距離。輿論監督節目大致分為對多個社會現象的播報和對某一特定專題社會現象的播報。掌握巧妙的工作技巧是輿論監督節目主持人的“大招”,因此要學會在拿到稿件的同時,充分準備做好主持詞的串聯工作,就本期所報道的社會現象或事實進行精干的簡評。簡單的評價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所以既不能隨性,也不能枯燥木訥,恰如其分是最好。在播報輿論監督節目的特定專題現象時,主持人針對對象進行短評,這個短評也是我們所說的“主持人小言論”,它在節目中占有獨立的時段。因為這個短評所占據的位置很重要,所以也要求主持人仔細把握與受眾的關系,注意語言表達的個性化。從自己的身份出發,成為百姓和政府的橋梁,用貼近百姓的語言,貼近百姓的內心想法。

1.2個性的語言特色

個性的語言,既是自我的語言習慣,又是從觀眾角度出發,滿足觀眾對輿論的解讀,形成公信力的塑造。

1.2.1主持語言的個性化。

在2011年第9期的輿論監督節目《企業導報》中,主持人采用了“嘮家常”似的播報方式,主持人與觀眾像朋友、家人一樣進行互動。這種貼近社會化的口語和溝通方式自然也就使得節目更加氣氛活躍、貼近生活。運用這類口語,主持人還要有對稿件信息加工能力的掌握,才能在主持中言簡意賅,得體而不失禮。“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言的個性化就要求我們主持人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看法,要形成自己的風格。《“細”看朝陽》的主持人劉薇,京味兒化的口語是她的最大特點,在觀眾看來直擊要害、自在膽大最能評價她。說觀眾想說的話,不僅是語言上,更是從心聲上,這樣很快就引起了觀眾的共鳴。作為央視著名輿論節目主持人,阿丘習慣性地操著一口不是很標準的普通話,但是聽他“說”的人卻從不吃力,反而感到的是明朗、簡捷,自然語言生活化也就成了他的最大特色。在詼諧與調侃中,讓觀眾感受到親切。阿丘每一期《社會記錄》節目都會講述一個關于輿論監督的故事或現象,他不囿于稿件的要求,談心交朋友似的和觀眾談自己的看法與態度。注重自己的理解,述說著故事中所暗含的觀點,引領觀眾更深層次的思考。輿論監督主持人要主持好節目,就要掌握特定技巧,培養形成自己的個性,這些就可以從增強基礎,提高素質,增加生活閱歷和文化內涵開始,以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呈現在觀眾面前。

1.2.2注重公信力的塑造

輿論監督類節目主持人恰當的語言表達是塑造公信力的關鍵。輿論監督類節目主持人直接服務觀眾,聆聽觀眾訴求。所以要學會傾聽和引導,不能語言生硬,心高氣傲,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在節目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問題。觀眾在進行交流時,會一時控制不住情感,可能會使節目無法進行,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打斷觀眾的講話或者行為反倒會起反作用,我們的主持人就要用站在觀眾立場上,引導觀眾進入節目主題。觀眾之所以情緒失控,多數是在某段感情經歷上的挫敗,因此主持人要學會從觀眾角度上出發,貼近他們的內心聲音,切記對觀眾的厭惡只會使其再次受傷 ,讓觀眾和主持人產生了距離,讓節目和觀眾脫離。

2注重輿論節目平衡藝術

我們努力把握著每一種平衡,也在把握著輿論監督節目的平衡,因為這類節目的內容更容易產生矛盾。節目主持人如果只反映社會現象活新聞時間的某一個方面,體現某一種觀點,就失去了輿論監督節目的平衡,從而導致矛盾雙方和觀眾對主持人產生不信任,輿論監督節目也就失去了民眾可信性。節目的失衡,也就難以正確消除矛盾,達不到以理服人的目的,那么通過輿論監督節目引導正確輿論導向又談何說起呢?因此,我們在主持輿論監督節目時,要把握平衡性,在平衡中說理,在平衡中服人。

2.1恰當掌握節目中的各種矛盾分歧。

輿論監督節目最大的事實就是它存在著各種交織的矛盾,這也是節目能夠引起廣泛社會效應的重點。輿論監督節目主持人就要在矛盾中找到切入點,把握切斷觀眾話語,轉移話題方向的技巧。近兩年公路貨運中“大噸小標”的問題日益突出,個別車輛生產廠家為了迎合消費需求在標注車輛噸位過程中要比實際噸位要低,給交通稽查征費工作帶來了困難。雖然國家發改委、交通部等職能部門先后針對這一問題采取諸如對車輛噸位重新進行核對、計重收費等措施加以整治。但也導致車輛的行駛證必須作出相應更改,交警部門在核發行駛證上就必須要很好的配合這項工作。這就出現了聽眾在《百姓熱線》節目中反映自己在交養路費時不是按行駛證上的標準收費,而是補交?這就是職能部門和百姓之間的一種平衡,這種平衡需要主持人來維系。主持人只有對之前的政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及時告知解答聽眾疑問:得出發改委出臺文件與交警核發行駛證工作銜接的時間問題這樣一個結果。

2.2掌握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平衡。

輿論監督節目不僅是政治氣息濃厚的節目,它還是一檔關于說話藝術的節目,通過主持人強有力的語言表現力,藝術性的讓觀眾感受到節目所要傳遞的正確信息。一名優秀的輿論監督節目主持人,要學會合理合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導向性的表現方式讓觀眾領會你的觀點和看法,思想上和觀眾保持一致。在節目中做好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結合,既能引導觀眾,又能使節目主題突出。在嘉賓與觀眾形成對峙、矛盾時,先把握好火候,再用平衡的方法達到化解矛盾、發人深省、吸引觀眾的目的。

篇(6)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0)20-0036-02

談話類節目是以主持人為基礎、主持人與嘉賓的談話為核心、受眾參與的一種節目形式,它廣泛關注社會熱點,因其靈活的形式、獨特的視角及對社會問題的深刻剖析而成為受眾最喜愛的節目形式之一。由于談話節目中主持人的引導、控制作用,確定了主持人在談話節目中的核心作用及地位。談話類節目是由互動交談構成的,主持人只有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才能更好地和嘉賓、受眾交流,使節目更生動、豐滿,達到節目的既定目標。由此,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應掌握以下溝通技巧。

一、營造一個輕松、充滿親近感和人情味的談話氛圍

第一,要想節目氣氛輕松、自然,就要充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做節目時就越主動,成功的把握性就越大。準備工作主要有三個方面:了解節目的相關情況,如節目的主題、與節目有關的政策法規等;了解嘉賓的相關情況,如嘉賓的個性、經歷、成就等;確立清晰的談話思路,列出談話提綱。

第二,平等對話。節目所邀請的嘉賓對象無所不及,上至政界要員,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可能成為節目嘉賓。無論面對什么樣的節目嘉賓,主持人都要不卑不亢、一視同仁,用平和的心態進行交流。當然因對象的不同,表現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如對長者的尊敬、對小孩的愛護、對強者的敬重、對弱者的同情等,但基本點是不變的,那就是心態的平等。

第三,人們在面對話筒或攝像機時往往不能像通常情況下放松自然地進行溝通或交流,有的人也許還要刻意地維護自身的形象,這些都會使他們在表述觀點時詞不達意或避重就輕。因此,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也要善于引導節目嘉賓,共同營造輕松的氛圍。

二、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主持人不是主講人,談話類節目中只有談話雙方均有訴聽的機會,節目才能生動活潑。真誠的心態是主持人工作的前提。對于現場嘉賓、參與受眾,真誠地傾聽是對人的尊重,嘉賓只有感覺到主持人在用心傾聽,才會敞開心扉講出自己要說的話。其實這和日常生活中的談話有相似之處,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以誠相待的朋友,才會對他說出心里話。

傾聽是交流的基礎,長期以來,主持人大多以滔滔不絕的形象出現,受眾似乎也習慣了這種被動的傳播方式。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接受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思考型取代了接受型,更多的人愿意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思想和觀點,形成雙向及多向交流,以獲得更多的信息互動。這就要求主持人必須具備更多的人文關懷精神,不僅會說,更要會聽。受眾的參與,讓主持人的傾聽意識得以體現,主持人更多的是引導、調動、調整談話的進展,讓嘉賓與受眾真正感受到話語權被尊重。原《實話實說》主持人崔永元就是一個善于傾聽的主持人,我們在電視屏幕上經常看到他側首傾聽的場景,這種傾聽是一種思想上的傾聽,是在不動聲色中捕捉要點,引導談話的發展。崔永元說:“現場的嘉賓和觀眾通常是一對矛盾,任何一方對另一方不感興趣就會讓氣氛變換,這就要求主持人有所放任,有所控制,注意節奏和場上態勢變化。我習慣于豎立起耳朵聽嘉賓說,同時也在聽受眾反應。”正是由于崔永元是一個善于傾聽的主持人,他才會抓住一個個興奮點并把它放大,制造出談話類節目中的一個個。崔永元這種充分尊重嘉賓觀眾話語權的傾聽意識,也贏得了觀眾對他的贊許和尊重。

三、學會記憶、思考

主持人要頭腦冷靜、精神集中,把對方的話全部都聽進去,而且要對一些談話內容進行強行記憶。比如在節目現場,主持人應該學會在聽完聽(觀)眾的自我介紹后,記住他們的姓名、工作單位或一些簡單情況。在傾聽的過程中,主持人還要進行思考,比如在一個話題應該結束時,自然地承上啟下,開始下一個階段的談話;在嘉賓一時語塞之時給予提示、鋪墊,避免冷場的出現;當嘉賓滔滔不絕,甚至出現了不適于出現的語言,或已經偏離了主題時,及時地予以制止、引導等。

四、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不要只是一味地一副和事佬的姿態,只報喜不報憂,只說些無關痛癢的話,要在恰當的時候明確地闡述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只有這樣才會有一批喜歡其風格的聽(觀)眾聽(看)其主持的節目,才能保證節目的收聽(視)率。不會用心傾聽,主持人就不可能對現場的情況加以判斷,做出相應的反應。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在談話過程中,主持人集中精力,積極認真地傾聽,同時,努力克服各種分散注意力的消極因素。這些消極因素從客觀上講,有環境噪音等的干擾;從主觀上講,有緊張等造成的影響。主持人擺脫這些消極因素,頭腦冷靜,精神集中,態度認真,專心傾聽來自嘉賓及現場觀眾的聲音,把對方的話全部都聽進去,等于為談話類節目的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主持人對傾聽到的內容要充分理解,并進行強行記憶。只是專心地聽對方的話是不夠的,主持人應該讓這些話成為頭腦中的記憶,否則很難與別人對話。但是這種強行記憶是有選擇的記憶,是主持人在嘉賓說話時一邊傾聽一邊理解、分析,去粗取精,留下有價值的信息。主持人需要經過不斷地鍛煉,增強理解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要點、重點,掌握這種快速記憶能力。有目標地傾聽只是認真的傾聽,主持人的談話終究會成為嘉賓的“俘虜”。主持人必須把握自己的目的。“目的”的一層含義是把握談話的主題,主題鮮明。談話總是圍繞一個主題展開的。因此,主持人應當在與對方對話的同時,考慮談話的主題、達到這種目的的手段以及如何通過自己的話語使主題清晰。

五、以平常心做平常人

主持人切忌以名人自居、以教育者身份出現,而應作為普通人與參與者平等交談,成為參與者的朋友,熱情地和他們一起討論問題。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要善于為參與者營造一個適合談話的現場氛圍并且貫穿節目始終。如節目剛開始時要設法消除參與者膽怯緊張的心態,雙方都以平常心進行談話,說真話、實話,使參與者感到主持人是他們的朋友,不是老師更不是名人。另外,由于嘉賓的地位、身份、職業、年齡、性別、學識的不同,存在著各自行為規范的差異,這就要求主持人以不同的方式、手段來營造一個嘉賓最容易接受的環境氛圍。這個氛圍必須以一個“點”為契機,這個“點”的選擇,可以與談話主題直接關聯,也可以與談話主題間接呼應,有時一個很嚴肅的談話主題,往往可以從最輕松的話題入手。

營造談話氛圍的手段多種多樣。不同的營造手段是主持人不同心理活動和思維的結果,它需要隨著環境、人物的變化不斷地調整主持人的語言行為、把握心理對應的營造。這是一種放棄自我的營造,也是一種沒有痕跡的表演。它要求主持人把自己放到任何一個位置,強迫自己首先進入談話主題的“規定情景”并全身心地投入。只有對生活的了解和大量的知識積累,才有可能把握這種自覺和不自覺的營造技巧。親切、幽默是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營造良好談話氛圍的必備條件,親切感是主持人被受眾接受的前提,可以消除嘉賓和現場觀眾的緊張情緒,排除交流上的阻礙因素。心理上的親切來自誠摯、平等,所以,作為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在現場最大可能保持親切、平和的心態并付諸行動,是建立形象并與之溝通的必要條件。

篇(7)

1、電視新聞播音技巧把握的意義

在信息時代,先進的科學技術迅速發展,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等促進了新聞業的發展,使新聞傳播的速度不斷加快,新聞信息的數量與日俱增。面對海量的新聞信息及迅猛的傳播速度,社會公眾對電視新聞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情況下,各類電視新聞節目為了保證收視率、提高電視新聞質量,要求播音員主持人應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電視新聞播出的質量直接受播音員、主持人的影響,其專業能力、工作技巧等均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播音員主持人應高度重視電視新聞播音技巧的重要意義,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以便于把握相關的技巧[1]。

2、播音員主持人把握電視新聞播音技巧的方法

電視新聞播報時,播音主持人的重要性十分顯著,為了保證播報的效果與質量,要求其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如:語言組織能力、心理素質及身體素質等,為了滿足電視新聞的播報需求,播音主持人應全面把握電視新聞播音的技巧,具體內容如下:

2.1口語的合理運用

對于社會公眾來說,電視新聞是其接收新聞信息的主要途徑,它作為大眾化的媒介,其面對的受眾特點表現為較廣的年齡范圍,各異的受教育程度,為了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播音主持人應合理組織語言,盡量使用平實、通俗與規范的語言,在此基礎上,不僅能夠保證傳播信息目標的達成,還能夠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在實際播報過程中,播音主持人應保證語言的規范性、清晰性與準確性,盡量減少語病、發音不準、復句、歧義等問題的出現,力求自然、簡潔、易懂地播報新聞。電視新聞作為信息傳遞方式的一種,其載體、形式與內容等均具有豐富性,觀眾通過聽覺與視覺等方式獲取信息,在聽覺方面,播音主持人應利用自己的聲音,為觀眾營造新聞氛圍,進而感染、影響觀眾;在視覺方面,播音主持人應借助音頻、視頻等畫面,為觀眾提供準確的信息,使其對新聞信息產生深刻的印象[2]。

2.2狀態的自我調整

電視新聞播報過程中,播音主持人應保持最佳的狀態,其精神面貌、工作狀態均直接影響著節目的質量。當主持人保持良好的狀態時,其播報的效果將更加顯著,在提高信息傳播任務的同時,還能夠保證節目的收視率。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應積極備稿,通過全面的、完善的備稿,其播音失誤的發生幾率將得到有效的控制。通常情況下,要求播音主持人對稿件完全熟悉與全面理解,在充足自信心的情況下,其播報問題將有所減少,如:斷句不當、語意不清、語速失衡等;并且要明確稿件內容的主次、輕重,把握新聞播音的主旨,突出新聞的目標性;同時,要求新聞內容、質量均要有所保障,為了提高播音質量,提升節目效果,新聞內容應具有新鮮性、真實性與實效性等特點[3]。例如:中央一套的《焦點訪談》,此節目的質量較高,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便是新聞內容真實、新鮮,并且其播音主持人十分優秀,不僅具備良好的播音狀態,還掌握了電視新聞播音的技巧,從而吸引了廣大觀眾的注意力。新聞內容與播音主持人對于電視新聞而言均是重要的,二者直接關系著節目的質量,因此,在工作中應積極發揮二者的作用。在節目播音過程中,播音主持人應保持自然的儀態、清新的風格,在妝容、服飾等方面均要保持自然與穩重,通過工作實踐,探索屬于自己的播報特色,進而吸引觀眾獲得其認可。在播音時,應注意與觀眾的互動,讓其融入到電視新聞節目之中,以此保證穩定的收視率。

2.3節奏的有效控制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積極追求個性化、特色化的事物,在此背景下,不僅要求電視新聞節目應保持較高的質量,還要擁有獨特性,為了適應公眾的需求,要求播音主持人應具備獨特的、個性化的風格。在播音過程中,涉及諸多的因素,其中影響播音主持風格的因素有音節、語速與播報節奏等,根據相關資料可知,電視新聞播報節奏應控制在280字/分鐘,音節、語速等均要由播音主持人自行調節。當前,電視新聞節目日漸豐富,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異的播音主持人風格,而不同的風格直接影響著節目質量、關系著受眾的認可度。電視新聞節目為了獲得可持續發展,在新聞內容、受眾群體等方面均積極探索,播音主持人面對新的情況與新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自我調整,保證語速、節奏的一致性,以此保證新聞播報的質量[4]。例如:《新聞聯播》的播音員,其播報就具有鮮明的特色與風格,每個播音員均根據新聞內容、長短等內容對播報節奏進行了合理的控制,在此基礎上,把握新聞要點,通過長短句的合理運用,使簡訊的播報更加簡潔、清晰;通過緩慢的節奏與情感的流露,使專題新聞、新聞評論等具有了較強的感染力,并明確了新聞立場,凸顯了其客觀性。

篇(8)

電視訪談節目主要是指節目主持人以新聞人物為主要對象進行對話,節目形態相對輕松,區別于嚴肅類與娛樂類的綜藝節目。憑借低成本、易操作、高收益的優勢,電視訪談一直以來深得電視制片人的青睞,另一方面,大量涌現的訪談節目中也不乏濫竽充數者,各節目間難免重復、抄襲。如何在受眾自主化的年代,在眾多的電視訪談類節目中獨樹一幟,主持人的談話技巧尤為重要。

在這方面做得較成功的當屬由著名媒體人楊瀾女士主持的高端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該節目由主持人楊瀾親自創辦,近幾年來在社會中高階層的精英人群中有著相當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楊瀾的獨到之處就在于同嘉賓之間的知性溝通與交流,深入挖掘嘉賓的精神層面,帶領觀眾近距離感受傳奇人物的傳奇人生和豐富的內心世界。楊瀾在自己的書中說道:“做訪談節目的人是以提問為生的。我們這輩子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地提問。”通過回顧《楊瀾訪談錄》近兩年的視頻,并大量搜集相關研究,本文以楊瀾的談話藝術為研究對象對電視訪談節目中的關鍵談話技巧做了以下三點總結。

一、訪談節目中禮貌原則的使用

20世紀80年代,英國語言學家Geoffrey Leech(1983年)在合作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禮貌原則”。主要包括以下準則:1.策略準則:使他人受損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2.寬宏準則:使自身受惠最小,使自身受損最大;3.贊揚準則:盡力縮小對他人的貶損,盡力夸大對他人的贊揚;4.謙虛準則:盡力縮小對自身的贊揚,盡力夸大對自身的貶損;5.贊同準則:盡力縮小自身和他人之間的分歧,盡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間的一致;6.同情準則:盡力縮小自身對他人的厭惡,盡力夸大自身對他人的同情。1

楊瀾在節目中展現出優雅知性的形象,而她的談吐也一如她得外表一樣,讓人感到舒適自然。成就她這種氣質的眾多因素中,節目中的禮貌原則是十分重要的一點。本文認為語言學家Leech的理論,對于電視訪談這一媒體形式的發展有直接的借鑒價值。

下文將結合《楊瀾訪談錄》中的具體案例,解析“禮貌原則”在其訪問中的具體體現與其應用效果:

例1、楊瀾:在您的武俠小說中有很多讓人神往的愛情;您覺得哪一對人物之間的愛情是代表了您對愛情的一種理想的想法?金庸:我對愛情理想的想法,不能說那一段,總之對人很忠心的,沒有三心二意的,一直從一而終的這種感情我是很欽佩的,自己也做不到的。楊瀾:自己做不到,所以很愿意去把它描繪出來。

金庸先生在小說中為人們描繪了眾多傳奇的愛情故事,但作為這些故事的原創者,他的婚姻卻倍受外界爭議。然而,對于一個已經年邁的滄桑老人來說,以犀利的言語去刺激責備顯然不妥。因此,楊瀾沒有正面發問,而是從金庸自己的作品為切入點,表面上談論武俠小說、愛情理想,實則給金庸心里暗示,避免唐突。而金庸也由小說自然地談及自身,這樣楊瀾便可順理成章地引入到核心的問題,這是策略原則的體現。通過合理的策略減少節目訪談對象的利益損害,是保證節目能夠順暢進行下去的有效手段。

例2、楊瀾:但是為什么在得了金牌以后你的表情依然是那么恬淡,帶著迷人的微笑,也沒有覺得特別激動,不能自已。劉子歌:可能我就是性格就是這樣……(省略)

本例中楊瀾用的“表情恬淡”、“迷人的微笑”這類褒義的詞語來描述被采訪者,就是贊揚準則典型應用。對采訪對象的適時的贊揚不僅可以表達主持人的友好,更可以是采訪對象身心愉悅,從而達到使采訪活動更加順暢的進行下去的效果。

例3、楊瀾:我每次(做采訪)都很緊張,你呢?卡爾拉格菲:每做一次時裝,我都當它是第一次,下一次我就能把它做得更好。

事實上對于楊瀾這樣一個采訪過超過500個社會名流的資深媒體人來說,楊瀾必定會有胸有成竹、輕松應對的時候,但是這里楊瀾卻說“每次都很緊張”,顯然是謙虛的表現。適時的謙虛有時也是一種方法——將自身的“感受”作為出發點從而引導采訪對象描述對同一處境的感受,既可以看作是提問也可以看作是謙虛的討教,其效果就是采訪者更樂于與主持人分享。

例4、黃秋生:對,特別典型,女人其實講這些話,她不是要真的做出來。楊瀾:對,對,對……(省略)我很能夠理解這一層意思,就是當時覺得是沒有任何選擇了,但實際上回頭看并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該例中楊瀾用“對,對,對”、“我很能夠理解這一層的意思”,從語言上拉近了主持人與嘉賓的距離,擴大了一致性,有利于創造融洽的談話氛圍,正是贊同原則的體現。

例5:席琳.迪翁:……后來我就在他面前開始清唱,沒有音樂……聽了他便開始流淚,便開始哭泣。真的。楊瀾:哦,真是太感人了。

例6:金庸:對他的去世,大概我沒有責任,但是可能有間接影響,至少他不喜歡我跟他媽媽離婚,但是他自殺不是因為我的關系。楊瀾:所以這個痛苦,我想對一個父親是很難承受的。

在以上兩個例子中,席琳和金庸都是成功人士,卻有著不同程度上的坎坷人生——席琳深愛的丈夫身患癌癥,以至席琳只能通過人工受精懷孕;金庸婚姻失敗,受盡世人猜疑,兒子自殺更是他心中沉重的傷害。在觸及傷痛時人們難免悲傷,此時主持人的言語上的肯定,對他們不幸遭遇的同情,會讓被采訪人感到安慰,緩和其痛苦心情,這就是同情準則在談話中的應用及功能。

二、訪談節目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

1965年,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L.A.Zadeh在論文《模糊限制語的模糊集論解釋》中首次提出“模糊集”這一概念,標志著模糊理論的誕生2。模糊限制語作為模糊語言的一部分,是實現語言模糊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國語言學家G.Lakoff(1972)最早提出模糊限制語這一概念并且定義為“使事物變得模模糊糊的詞語” 3。更通俗易懂的說那些表達不確定的、非量化的、難以確定外延的詞就叫模糊語言,而模糊限制語指的是一種用來修飾一個術語或名詞短語的形容詞或者副詞等,而這些詞的應用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被修飾詞的模糊程度。

模糊性語言是語言交際中的普遍現象。使用模糊性語言通過使用簡潔的語言,增強訪談節目的真實性、保護談話雙方,并避免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由于模糊語言具有模糊中心詞的作用,因此訪談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可以減少某些尖銳敏感話題對采訪對象造成的刺激與傷害,起到緩和語氣,緩解氣氛的作用。本段將結合《楊瀾訪談錄》中的具體案例來分析這些模糊限制語的巧妙之處:

例7楊瀾:除了給自己穿小鞋之外,別人也有可能給你穿小鞋,你遇到過這樣的競爭吧?欒菊杰:像我現在代表加拿大參加比賽,又是接近50歲……(省略)

例8:楊瀾:那個時候,好像很多人都覺得,就因為王楠輸掉了這場比賽,我們把女團的這枚金牌丟掉了。王楠:對,確實。楊瀾:那時候甚至有媒體已經說,你可以退役了。

例9:楊瀾:我覺得你的成熟度,遠遠大于你的年齡,大概跟看《道德經》是有一定的關系。你會不會覺得你的世界有點兒單調? 劉子歌:不會啊,我偶爾也會看電視啊,有什么新出的電影也會去看。

例10:楊瀾:在雙杠的比賽中,我看到你最后落地的時候,一開始稍微有一點點搖晃。李小鵬:對。楊瀾:然后終于站住了,那一瞬間有沒有一點害怕?李小鵬:哎呦,天哪,有有有……(省略)

例11:張藝謀:我回應就是沒法兒干也得干,你還必須干,包括我們的修改,也是必須改好。楊瀾:好像武術指導程小東也跟你急過幾次。

在以上幾個案例雖然沒有覆蓋模糊限制語的所有類型,但是已足以說明楊瀾在訪談中通過巧妙的運用模糊詞語,成功的達到了降低尖銳性,緩和氣氛的效果。

例7中楊瀾采訪已經50多歲卻還活躍在奧運會上的欒菊杰,或許有人對她有些不理解,認為她應該把機會讓給那么年輕人。對于一個多次強調“做足事先功課”的主持人來說,顯然楊瀾早有耳聞,所以楊瀾用了“可能”這樣一個不確定的詞語給被采訪者留下余地。

例8中楊瀾和王楠的討論話題亦是如此,主持人用“好像很多人都覺得”、“甚至有媒體已經”這樣的語言,一來表明立場,避免主觀傾向以保持節目的中立客觀性,二來有意模糊了具體的輿論來源,起到緩和輿論雙方矛盾的作用。例9中的“我覺得”、“大概”是主持人為了表達一種推測或者估計的時候使用的詞。這里,楊瀾并不能肯定劉子歌之所以比實際年齡顯得成熟就是因為讀 《道德經》的關系,她只是基于談話內容所做的猜測。

其他如例9中的“有點兒”和例10中的“一點點”、“一點”表示程度上的模糊。例11中“幾次”是一個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在節目中這種數字是不宜透露的,否則就會影響到兩位當事人的媒體形象,可以起到保護被采訪人的作用。此外,例11中的“好像”是一種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這里明顯的是為了顧及被采訪人的感受,盡管提到的確為事實,但畢竟是負面事件,如若直接發問則導致引起當事人尷尬。

楊瀾曾經自我評價她的采訪風格是“溫和的深刻型”。4楊瀾說:“到底是開著轟炸機把這塊地都炸平,還是鉆井取油?后來我們認為,深刻的問題也可以用一種溫和的形式提出來。”而這里的“溫和的方式”也就是模糊限制語的大量使用所成就的。

三、訪談節目中有效誘導信息的提問方式

幾年前,當時的俄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來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期間只接受了楊瀾一個人的采訪。隨行的人員說,是因為曾經接受過楊瀾采訪的俄羅斯副總理告訴卡西亞諾夫:“如果你去中國,應該接受這個女記者的采訪,她提的問題很有水平。” 5

楊瀾的采訪得到肯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楊瀾的提問方式。總結現在漢語使用習慣發現,漢語中問句有八個主要問句類型和三個非主要非問句類型:其中陳述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含有情態詞的是非問句、正反問句、附加疑問句、正向是非問句、反向是非問句以及選擇疑問句屬于主要問句類型。三個非主要的非問句類型則主要包括包括信息索要,轉換話題,延長聲音。與非問句類型相較,運用問句從受訪者處獲取信息的方式占有更高的比例。同時,在對問句的類型研究中發現,運用特殊疑問句和陳述疑問句獲取信息的情況更為常見。楊瀾之所以能夠捕捉到別人捕捉不到的信息,跟這些句式的靈活運用密不可分。

這里本文隨機選取了《楊瀾訪談錄之東方看奧運Ⅱ》為樣本,做了一個粗略的統計(見表):

從表格可以看出,楊瀾在發問時其提問的方式是多樣化的,用楊瀾自己的話說,她“不是把一個問題扔給他,得到答案后又接著問采訪提綱上的另一個問題。”6而是隨著談話的進展與變化隨時改變自己提問的方式。本文分別選取兩種類型中使用頻率較高的陳述疑問句與聲音延長兩種提問方式,結合《楊瀾訪談錄》中具體案例分析其使用及優勢:

例16。楊瀾:他(指普魯申科的師兄——亞古金)就是欺負你的那個人。普魯申科:他是其中之一,還有別的人……(省略)

普魯申科是俄羅斯花樣滑冰運動員,小時候體弱多病且家庭經濟困難,常被人欺負。他經歷過許多困難的時刻,但是他十分刻苦努力。然而成為專業運動員后,日常訓練中他還是受到不少排擠,因此第一次參加世錦賽的他非常渴望贏得金牌證明自己。然而遺憾的是他沒有拿到預料的金牌,普魯申科因此消沉過一段時間。普魯申科早年受人欺負之事,雖然有苦衷,但也不方便在公眾面前直指其師兄,這時楊瀾一個主觀臆斷的肯定陳述,讓他不得不做出正確的回應——“他是其中之一”。

例18 楊瀾:為什么不呢?這么說一點兒沒錯,談到你電影的風格……格林斯潘:是海明威風格的電影。

例19:楊瀾:我想問你的最后一個問題是,你怎么看待這一次的劉翔退賽?姚明:我認為他做了正確的決定。如果受傷的話,特別是如果這不是你最后一次的比賽的話,為長遠考慮,應該退下來。楊瀾:有人說……姚明:而且說實話,哪怕是最后一次比賽,你也要考慮到,不作為運動員的話,今后的日子你還要怎么過,不僅僅是你自己,你的家人怎么辦?像我現在結婚了……(省略)

在這兩個例子中,楊瀾使用聲音延長的方法,但是它們的功能是不一樣:例18中延長聲音是為了引導嘉賓自己說出答案。例19中同樣的方法,目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劉翔退賽影響巨大。當時,社會上譴責聲、質疑聲、嘆息聲都有,這里楊瀾采用延長聲音而不說破,正是為了保證劉翔的個人利益不受損害,也保證節目的客觀公正性不受損害。

四、結語

隨著實踐的不斷積累,電視訪談節目開始走向成熟,節目的形式,內容也逐漸多樣化。但無論以何種形式做訪談,把握談話技巧是主持人的中心課題,是保證節目質量重要基礎。倘若不總結經驗,不研究問題只顧發展數量,這類節目的質量將日益衰減,最后也必將淪落為觀眾厭惡的次品,最后也只能走向衰落走向滅亡。

注釋:

1楊青青.從禮貌原則看《楊瀾訪談錄》中的委婉語[J].首都教育學報,2010(12).

2夏麗云.模糊限制語·新聞語體·語用功能[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6(2).

3李若洋.模糊限制語視角下的新聞語篇[J].青春歲月,2011(22).

4袁余梅.楊瀾的主持風格簡析[J].西江月,2012(21).

5楊瀾.我們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J].文苑,2009(18).

6蔣珂.論思想性:訪談節目制作之根本——以《楊瀾訪談錄》與《魯豫有約》為例[J].戲劇之家,2010(4).

【參考文獻】

[1]楊青青.從禮貌原則看《楊瀾訪談錄》中的委婉語[J].首都教育學報,2010(12).

[2]夏麗云.模糊限制語·新聞語體·語用功能[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6(2).

[3]李若洋.模糊限制語視角下的新聞語篇[J].青春歲月,2011(22).

[4]袁余梅.楊瀾的主持風格簡析[J].西江月,2012(21).

[5]楊瀾.我們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J].文苑,2009(18).

[6]蔣珂.論思想性:訪談節目制作之根本——以《楊瀾訪談錄》與《魯豫有約》為例[J].戲劇之家,2010(4).

[7]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篇(9)

良好的即興發揮能力以及臨場應變能力是一名新聞欄目出鏡主持人在現場新聞報道當中面對突況能夠在客觀條件所允許范圍內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調動大腦思維,作出快速反應,推動勢態良好發展的必要能力,一般主要體現在思維和語言兩個方面。對新聞欄目出鏡主持人即興技巧進行概述,可以從思維即興技巧和語言即興技巧兩個方面入手。

1.1 主持人思維即興技巧

思維即興技巧應該是當代任何類型節目主持人均具備的最基本即興技巧與能力之一。主持人在新媒體時代,無論生活或者工作中均會接收到與過去相比成本增長的信息和資料,其必須要能夠對該部分信息與資料進行迅速的整理與分析,尤其對于新聞欄目的出鏡主持人而言,其必須要能夠從眾多信息當中抓住重點,因而需要具備良好的思維即興技巧與能力[ 2 ]。與此同時,當前社會的競爭十分激烈,各個崗位的競爭更加嚴峻,新聞欄目出鏡主持人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維即興技巧,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狀態,在出鏡主持的過程當中能夠通過自身比較敏捷的思維能力向廣大受眾傳播具有吸引力和高價值的信息,方能夠為自身以及新聞欄目的生存與發展予以保障。

1.2 主持人語言即興技巧

主持人具有通順、流暢的語言是其主持好一個節目的最基本要求。作為新聞欄目的出鏡主持人,其不僅僅要口齒伶俐,對于所要報道的新聞內容能夠清晰的表達,更要憑借自身的語言即興技巧應對現場報道當中可能發生的突況,令觀眾對自身的報道能夠信服。若出鏡主持人在報道的過程中語言十分生澀,詞不達意,不能夠及時應對突況,則觀眾難以明確主持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因而不能夠進一步了解新聞報道所要展現的意圖。從該方面可以說,新聞欄目出鏡主持人屬于與觀眾之間最直接、最能夠溝通情感的中介,只有其準確的向觀眾傳達信息,觀眾方能夠對主持人以及新聞欄目產生信服感。一般情況下,主持人可以通過自身的形態、目光、手勢、語言等與觀眾之間進行交流,其中最主要的便應該為語言,主持人通過語言與環境的結合,再配合重音、語氣、節奏、停連等方法,將能夠更加有效的吸引和打動觀眾[ 3 ]。

2 新媒體形勢下新聞欄目出鏡主持人即興技巧必要性

主持人的即興能力主要是指主持人對于其主持過程中周圍所發生的突況所能夠作出迅速反應的能力,其要求主持人能夠針對自身無法預知的事情作出迅速的、機敏的反應,且要具備冷靜、機敏的心理素質,通過思想以及語言方面的表達展現自身的內涵素養,向廣大觀眾傳達更加具有價值的新聞資訊[ 4 ]。

新媒體形式下,新聞欄目主持人的即興能力與即興技巧應該被視為評價其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即興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對于主持人的職業水平會產生一定影響,若主持人具有良好的即興技巧,其必定有利于拓展自己的社交,促使主持事業獲得成功。另外,新聞欄目出鏡主持人屬于傳播社會正能力的核心人物,其在攝像機以及話筒面前必須要能夠保持比較敏銳的思維與語言能力,對于意外事件、尷尬事件要能夠巧妙、圓滑應對,由此方能夠進一步推動自身以及新聞欄目的發展。

3 新聞欄目出鏡主持人提升即興技巧的策略

3.1 豐富自身知識儲備

作為新媒體形勢下的新聞欄目出鏡主持人,其若要提升自身的即興技巧,首先便必須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在此方面,新聞欄目出鏡主持人需要明確自身的職業特征,其需要不斷與社會與人們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進行信息的傳遞,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所涉及的話題必須要保證具有意義性和價值性。為了能夠更加深入的針對話題進行報道,新聞欄目出鏡主持人必須要在報到前收集好信息資料,并且在信息資料的整理與消化當中融入自身的文化功底。若新聞欄目出鏡主持人缺少扎實的文化底蘊,其在一定程度上便難以保證現場新聞報道變得具有吸引力,更加難以體現自身作為主持人的專業水準[5]。此時,即便面對突況能夠作出相應的處理,無論在思維或者語言上卻均會存在一定欠缺。為此,新媒體時代新聞欄目出鏡主持人必須要重視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要能夠在采訪與報道的過程中良好的作出即興應對,由此方能夠保證自身采訪具有價值性。

3.2 抓住現場即興靈感

篇(10)

中圖分類號:G22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3-0116-02

我國的相聲事業從明清時期發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相聲界涌現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相聲演員。郭德綱作為一名相聲演員,在相聲界擁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而郭德綱除了相聲演員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東方衛視打造的全國首檔明星喜劇競賽節目《歡樂喜劇人》的主持人。郭德綱在主持《歡樂喜劇人》節目時,將相聲語言技巧進行了巧妙的運用,取得了良好的節目效果,使節目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一、巧用“墊話”

“墊話”在相聲中也稱“墊活兒”,即我們平時說的開場白。由于相聲的很多內容都是離奇好玩兒的,因此在“正活”的前面加一段“墊話”,起到一定的鋪墊和帶入作用,顯得不那么生硬刻板。這既給觀眾一個接受下一段內容的緩沖,同時又給觀眾介紹說明一下接下來的內容,起到了與正文緊密承接的作用。

例1:

郭德綱:“今天來的‘魔王’呢,跟往常不一樣。往常的‘魔王’你比如岳云鵬,一個人就來了。有的時候賈玲,賈玲算魔母。但今兒這‘魔王’挺好,并肩作戰來倆人,而且這倆人在喜劇人舞臺上一路走到今天不容易。當初他們倆出現就被人稱為喜劇人舞臺上的一匹黑驢,他比馬沖,你知道吧。關鍵他倆人沒有背景,沒有靠山。全憑自己不要那個,臉厚,啊,全憑自己有能力,一路過關斬將熬到今天。其中有一位演員他的口頭禪叫好尷尬呀。沒錯,他們就是大潘、佳佳。”

——《歡樂喜劇人》第四季2018-03-15期

這是在《歡樂喜劇人》第四季當中,主持人郭德綱在介紹“大魔王”——大潘、佳佳出場前的一段“墊話”。郭德綱用這段幽默搞笑的開場詞引出了這兩位選手。他用“今天的‘魔王’跟往常不一樣”,來吸引住觀眾,然后通過一系列的調侃,將觀眾的思緒帶入節目當中,俏皮而又不生硬,結合了自己在說相聲時的幽默語言風格,讓觀眾在一個開心愉悅的氛圍下進入節目當中。

二、“包袱”十足

“包袱”就是“相聲中經過精心組織的,為表現主題、刻畫人物形象服務的笑料,是相聲藝人對自己的笑料的形象比喻”。[1]“包袱”可謂相聲中的精髓,即把觀眾逗樂的“笑點”。演員把“包袱”抖出來,觀眾笑了,那這個“包袱”就算抖響了。所以說,看一段相聲的好與不好,就可以看這段相聲中的“包袱”有沒有抖響。“包袱”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說反話、先伏后揭、故意曲解、自相矛盾、雙關、否定等等。在《歡樂喜劇人》節目主持當中用到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說反話

例2:

郭德綱:“張鶴倫是頭鶴嘛,哦,二鶴。”

張鶴倫:“是的,我第一批不是被淘汰了嘛。”

郭德綱:“這個好消息天下盡知了。”

——《歡樂喜劇人》第五季2019-03-20期說反話是相聲演員慣用的一種語言表達技巧。就一件事故意按相反的意思說,給觀眾帶來一種反差感,形成一個笑點。例2中郭德綱說張鶴倫是德云社鶴字科的第二批徒弟,因為在第一批考試的時候被淘汰了。這本不是一個好的消息,郭德綱故意開玩笑說反話,說這個好消息天下盡知了。這就給觀眾帶來了一種反差感,把觀眾給逗樂。

(二)先伏后揭

例3:

郭德綱:“一晃,我們這一季的節目已經過了半了。我特別感慨,一季節目一般來說十二期或者十三期,這已經是第八期了。這就意味著什么呢,對我來講,就這一季的錢快掙完了。當然,這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必須到賬。錢我也不是為了留著,我得花了它。”

——《歡樂喜劇人》第四季2018-03-07期

先伏后揭一般是先埋下一個伏筆,然后再揭開一個包袱。郭德綱在例3的這段主持中就使用了這種方法。先說節目已經過半了,然后是一個問題——這意味著什么。觀眾肯定會覺得有什么重要的意義,這時他揭開包袱說:這一季的錢快掙完了。緊接著再拋出另一個“包袱”說: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必須到賬。這就采用了“雙重包袱”,這兩個包袱都讓觀眾意想不到,給觀眾一種沖擊感,使觀眾在“包袱”拋出后開懷大笑。

(三)故意曲解

例4:

郭德綱:“好家伙,沒想到把郎鶴焱也能吊起來。”張鶴倫:“300多斤,后臺16個人一起。”

郭德綱:“我剛才從后臺走過來的時候,威亞老師正給他弄著呢,我還以為這是演的臘腸呢,需要吊起來陰干了才行。”

——《歡樂喜劇人》第五季2019-03-06期

故意曲解就是故意扭曲事實,進行錯誤的理解,表達了諷刺感,也給觀眾帶來一種意想不到的幽默感。郎鶴焱在節目中扮演了一個大俠的角色,需要吊威亞,郭德綱故意說:以為他演的是臘腸,需要吊起來風干。同時,這也暗諷了郎鶴焱像臘腸,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四)夸張描述

例5:

金靖、劉勝瑛:“郭老師好。”

郭德綱:“誒,我們家有這么一個床單。今天穿得好看,穿個香芋。”

——《歡樂喜劇人》第五季2019-04-10期

在節目中,金靖穿了一件格子襯衣,郭德綱故意夸張地說金靖穿的衣服跟他們家的床單一樣。劉勝瑛穿了一條淡紫色的裙子,郭德綱夸張地說她穿了一個香芋。郭德綱用夸張、俏皮的語言與嘉賓對話,放松了嘉賓原本要參賽的緊張心情,同時也愉悅了觀眾的心情。

三、“現掛”技巧

“現掛”是相聲表演術語,指“相聲演員在表演時見景生情,臨時抓哏取笑,倘能針對性、精巧性、趣味性齊備,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2]“現掛”一般是在開場的時候或是突發狀況的時候,演員要機智靈活地抓住舞臺上可利用的元素,進行“現掛”,以達到最佳的演出效果。

例6:

觀眾:“郭老師,您瘦了。”

郭德綱:“嘿,您瞧瞧,以后買個好電視啊。看見你們特別高興,我也沒有別的手藝,就是說相聲、做節目,偶爾拍個電影什么的。我那電影你們看了嗎?”

觀眾:“看了!”

郭德綱:“你們騙我啊。那么少的排片你們上哪看去。哈哈哈,好吧好吧,謝謝,謝謝。我這戲有一最大特點,不是早晨6點放,就是半夜12點。一個是叫早的,一個是催眠的。這個狀態下呢,在這個春節期間還挺好,反正看過的吧大部分還說,行,不那么爛。那我就挺開心了,謝謝。”

——《歡樂喜劇人》第四季2018-03-15期

上一篇: 體育舞蹈專業論文 下一篇: 稅法設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情欲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有码~第一页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在 | 尤物在线视频国产区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专区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