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8 14:41: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神秘生物考察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烏云界自然保護區因地質古老和受第四紀冰川侵襲影響較小,區內物種起源古老,保存了許多孑遺植物和古老植物;同時植物成份復雜,種類繁多。據調查有維管束植物203科847屬2076種,初步認定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植物有5種(銀杏、水杉、伯樂樹、紅豆杉、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的植物有23種。另外,區內還保存了大片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篦子三尖杉群落以及眾多古樹名木,還發現了一個書無記載的菖莆新品種。該區植物的分布類型多樣,含我國植物15個地理分布區類型中的14個。茂密多樣的植被營造了眾多野生動物的理想庇護所,本區有野生脊椎動物28目71科201種,無脊椎動物21目162科999種,初步認定屬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4種(金錢豹、云豹、中華秋沙鴨、白頸長尾雉),國家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23種。動物分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有大型貓科動物群落的保存,特別是瀕危物種華南虎近年來頻頻顯露蹤跡,是目前我國發現野生華南虎蹤跡的幾個少數區域之一,我國特有種中華虎鳳蝶連續兩年在這里大量發現。這繁多的森林植被,豐富的野生植物,珍稀的飛禽走獸,奇特的花鳥蟲蛇,構成了湖南烏云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極其原始的生態體系。在這綠色的海洋里,每一種動物都有大自然賦予的靈性,展示著自己獨特的風景。它們各領,與周邊極其和諧的統一在一起,共享陽光雨露,繁衍生息,演繹著自然界無窮的生命力。因此,烏云界自然保護區不愧是雪峰山余脈一座巨大的天然基因庫,具有極高的保護和科研價值。
在湖南常有人說“北有張家界,南有烏云界”。 烏云界保護區與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桃花源,常德市花巖溪風景旅游度假區緊緊相鄰,區內群峰連綿,溝壑縱橫,地勢險要,森林茂密,氣候宜人,擁有豐富的森林景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自古以來,寨王僧尼、文人墨客往來出沒,留下的民間傳說和古典遺跡不勝枚舉。生態旅游資源具有明顯的多樣性、典型性特點。明鏡遠照、古鎮風貌、猛虎跳澗、凈水映日、龍洞春漲、七娘竟眉、古寨凌宵、五龍戲水、七鳳起舞、云嶺積雪等主要景觀是人們回歸自然、尋找刺激、避暑度假、修身養性的理想之地,也是一塊待開發的旅游資源處女地。據傳說,還有一個長達數里的神秘之洞――小龍洞,至今未能找到進出之口。
在烏云界,民間文化豐厚。那里地處湘西北,民風淳樸,蘆家寨、賽五龍、金牛溪、牯牛山等民間傳說比比皆是;山歌、儺戲、花燈、打獅子、三棒鼓應有盡有。這里曾有《鐵牛鎮》、《竹山青青》、《西去北丈峽》、《葫蘆晃悠悠》、《女兒船》等眾多影視作品在此拍攝。
烏云界遠離城市的喧鬧,遠離灰塵的侵擾,這里有沅江四條一級支流和三座中型水庫,特殊的地理構造和氣候條件造就了獨特的生態環境,是一個天然的氧吧。烏云界霧氣較多,云霧飄渺纏繞,山峰山巒或隱或現,猶如到了天庭仙境,霧擁群山,人在其中有聞其聲不見其形的神秘,令人無限遐想。山上一年四季都有山珍美味,不說獼猴桃、八月扎、野核桃、猴頭菇這些隨手可取的“平常”之物,就是百年首烏、千年靈芝之類也會有幸與您相約。春天,山花野卉,色彩絢麗多姿,五彩繽紛,展現春的活力;夏季竹山青青,松濤陣陣,遍山碧綠,清涼異常;秋季是最有魅力的,林中百鳥宛轉啼鳴,動物留蹤,充滿活力;冬季銀妝素裹,別有景象。特別是云嶺積雪可稱烏云界的一大奇觀:烏云界主峰高聳云霄,與云霧山、神仙界連為一嶺,冬天下雪早,春天融雪遲,皚皚白雪,堆成一線,遠遠望去好似銀龍騰空,仿佛日本富士山就在眼前。
冬天的拉普蘭銀妝素裹,空曠寧靜,顯露出芬蘭北部地區的樸實和純潔。
拉普蘭省的首府羅凡涅米(Rovanlemi)是圣誕老人的故鄉,是極地風光的極佳觀賞地,是世界上惟一設在北極圈上的省會。在來之前查到她的一個中文名字叫露云娜美,讓我們很早就對她展開了美好的想像和憧憬。羅凡涅米是一個很小的城市,人口才5.5萬人,二戰時期被全部炸毀,戰后由芬蘭著名建筑設計家阿爾托規劃設計,城市才得以重建,據說阿爾托是按照北部馴鹿的形狀來設計這座城市的重建藍圖的。
大家首先游覽了童話般的圣誕老人村(SantaaausVillage)和世界上最正宗的圣誕老人合影。參觀圣誕老人辦公室,終于實現了夢想:雙腳橫跨在北緯66度33分的北極線上。北極圈上的方向柱顯示,圣誕老人村距離北京6680公里。
到了極地,乘坐雪橇是必不可少的。馴鹿體格健壯,但性情溫順,拉起雪橇非常平穩。雪橇在茫茫雪原和冰凍的河床上穿行,天地廣闊,靜寂無聲。頗有“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意境,
我們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拉普蘭大學;拉普蘭大學建于1979年,是芬蘭最年輕的一所大學,位于北極圈上,也是芬蘭和歐洲最北的大學。拉普蘭大學有教職工600多名,其中71位教授,在研究藝術和設計、福利,少數民族、國際法學、應用和環境論等方面有著非常強的研究隊伍。該校大約有4200名本科生,400名研究生,120名國際學生,和214名國外交流學生,還有9200名左右的成人學生參加繼續教育。該校下設5個院系:藝術和設計學院,商業和旅游學院,教育學院,法律學院,社會科學學院。藝術和設計學院有著濃郁的藝術氣息,學院樓道里到處懸掛著藝術作品,新媒體研究實驗室的排演在緊張有序的進行。據介紹,當前芬蘭藝術學生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這從該校藝術和設計學院墻壁上的漢字可見一般。
羅凡涅米有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極地博物館,那就是ARKTIKUM博物館。博物館生動地展示了北極地區的自然和生命的演變過程,人類與北極的相互關系、北極圈內不同的種族文化等。展廳內還收集了生活在北極地區土著民族愛斯基摩人和薩米人的文物,記錄了他們的傳統和風俗習慣 利用多媒體技術,介紹了極地惡劣天氣情況下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博物館的內容如此豐富,讓我們在里面足足待了有四五個小時,在感受極地文化的熏陶之后,我們錯過了芬蘭著名的marttini刀場開門的時間。由于冬季光照時間極短,所以商場營業時間相應減少,一般上午10點到下午2點或3點。
薩米文化是我們這次北上考察的興趣之一。薩米人(Sami又稱拉普蘭人Lapps)是居住于北方極地的土著民族。他們的深藍帶紅彩花邊的傳統服飾,及精美毛皮制品和小刀、皮鼓等工藝品,用鹿皮措建的錐型蓬帳,飼養馴鹿的優良技術,代表著北方極地的獨特色彩,洋溢著濃郁的芬蘭風情。
按遠古石頭上的刻劃圖案所顯示的考古證據,薩米人約在1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完結后就已遷徙到北方極地居住。早期他們聚集于大西洋、北極洋與波的尼亞灣一帶,后來才逐漸移入內陸。本來薩米人占據大部份芬蘭工地,后期移居來的芬蘭人將他們推回北極圈之內。薩米人以前為游牧民族,他們狩獵野鹿,在荒原間捕魚和采集野果,在和暖季節則販賣肉類,皮衣與自家特制工藝品。但芬蘭境內的薩米人愈來愈多地開始農業生活,漸漸地他們比其它北歐國家的薩米人更安定地駐扎下來。
芬蘭的薩米人約有6500人,他們分散居住在北極圈以內的拉普蘭地區,主要在東拉普蘭的薩利色爾卡(Saariselka)一帶集結成較大村落及社區。伊納里(lnari)建有詳盡展示薩米人歷史和資料的Siida薩米博物館。并有畫滿薩米人圖畫的薩米教堂。可惜我們限于時間和交通,無法前往學習和欣賞,算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遺憾吧。
2
坦佩雷(Tampere)是芬蘭第三大城市,北歐最大的內陸城市,芬蘭南部名城。坦佩雷曾以木材、紡織、金屬等工業而聞名全球,在工業革命時期被稱為北方的曼切斯特。多年前的紅磚建筑的工廠大廈,因為城市轉型的原因,很多競相改建為商店、餐廳、酒吧。電影院等休閑中心,甚至有的還改建成了豪華的酒店,形成了坦佩雷與眾不同的城市風格。
坦佩雷大學是一所集科研及教學于一身的綜合性大學,其科研及教學重點主要集中在經濟。文化、健康等領域,大學的優勢整體上仍在面向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上,是芬蘭全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佼佼者。學校共有19000個學生,3000多個教職工。學校在市里各處都有學院分布且交通極為便利。大學主樓的建筑觀代感極強,整體來看,像一把蓄勢張開的彎弓,充滿著力量和活力,可能代表著積極探索,不斷前進的精神。由于是周末,很遺憾沒有機會深入了解學校的具體情況。
我們專程前往著名的俄國革命工人大廈,拜謁了全世界僅存的列寧博物館,對這位偉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大家都是第一次了解到列寧同芬蘭有著不解之緣,芬蘭人民對列寧也有著不尋常的感情。十月革命前,列寧曾26次來到芬蘭,前后居住了近兩年的時間。列寧在芬蘭期間領導著俄羅斯的革命運動他的足跡踏遍了芬蘭的許多地方。1905年和1906年列寧曾兩次在此召開地下會議,醞釀后來的俄國革命。列寧曾擔任1905年會議的主席,并在這次會議上第一次同斯大林會面。目前博物館里保存著與列寧一生的革命活動有關的文物、圖片、文獻等展品上萬件,陳列了許多與列寧有關的油畫和雕塑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莫斯科列寧博物館展品的復制品。在這里可以買到列寧在芬蘭居住時寫下的名著《國家與革命》的芬蘭文版本以及各種有關列寧的紀念品和工藝品。
坦佩雷大教堂非常雄偉,內飾精美,是芬蘭民族浪漫風格最令人難忘的典范。尤其是里面那副環四壁而作的長條畫卷,上面代表12千月的12個小男孩或蹲或站,表情各異,捧著長長的花束,線條、色彩簡單而自然,畫面,布局淳樸而和諧,但感覺多少帶有一些傷感和壓抑,或許正是芬蘭這個國家完美的寫照吧。
3
圖爾庫是芬蘭最古老的城市,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229年,曾經是芬蘭的首都,擁有三所大學和科技園,其中還有芬蘭惟一的一所瑞典語大學,在生物化學、ICT和藥物研究領域成績斐然,也因此成為學術與科技重鎮,今天它依然是芬蘭西南部最重要的城市,是芬蘭第五大城市。Turku(圖爾庫)這個宇的斯拉夫語原意就是市場的意思,如今圖爾庫的市中心也稱為MarketPlace(市場)。城
中的奧拉(Aunm)河從市中心穿流而過,沿河兩岸成為圖爾庫的精華所在。
圖爾庫瀕臨瑞典,承襲了瑞典風格的建筑,成為芬蘭與俄羅斯文化分庭抗禮的城市。芬蘭文化包含兩個源流:一是瑞典,另一是俄羅斯,而古都圖爾庫就是偏向瑞典的一個典型。圖爾庫經常被認為是芬蘭惟一的西歐城市,因為一般中世紀歐洲城市有4個共同點:有一條運輸作用的河。一個大教堂顯示宗教權利,以及代表世俗力量的城堡和一個交易的市場,而圖爾庫樣樣都有。
建于17世紀的圖爾庫大學是芬蘭第一所高等學府,也是芬蘭著名的綜合性多學科大學之一。圖爾庫大學共有學生17000多人,基本授課語言為芬蘭語。這個大學沒有校門,沒有圍墻。連一個寫著“圖爾庫大學”這幾個字的地方都沒有,問朋友哪是大學的標志,他們竟是一股的迷茫。但圖爾庫大學的教室是對社會。對所有人開放的。圖爾庫大學幾乎完全融合在這個城市里,在平和中透出一種大氣。大音希聲,大巧若拙,是在大里有一種澄澈。靜默、開放、樸實的內涵,是大得結實而有無窮的力量。
(二年六月)
市第三次黨代會及區有關會議提出我區要發展“三高”農業,建立都市農業基地,使農業在我區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角色。為了借鑒其它大城市在發展都市農業方面的成功經驗,促進我區都市農業的發展,6月7日至14日,我區由曹建良副區長帶隊,組織區農業局、各鎮分管農業的領導及部分農業企業經理一行22人,赴北京、上海、蘇州等地,對當地農業特別是都市農業的發展進行考察和學習。考察團與北京市農委、上海市農委和有關部門的負責人進行了座談,聽取了各地發展都市農業的經驗介紹,并重點對上海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北京錦繡大地、北京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等8個現代都市農業的典型進行了實地考察。整個考察活動行程緊湊,內容豐富而生動,同志們一致認為收獲很多,啟發很大。
一、北京、上海、蘇州都市農業發展的特點與經驗
北京、上海、蘇州是我國的發達城市,它們是我國的政治、金融、商貿、工業中心,經濟與社會發展事業均走在全國前列。在這次考察中,我們強烈感受到這些發達城市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特別是近幾年來,他們順應國際國內潮流,因地置宜致力于都市農業的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使農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他們先進的經驗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把握機遇、科學規劃、發展起點高
都市農業是城市化地區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京滬等地認真分析研究都市農業如何與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市場相吻合。他們根據自身優勢,率先示范,構思和構建都市農業示范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以點帶面,促進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的轉化。
1、分析形勢,把握機遇
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區發展都市農業的優勢就越大。蘇州是中國發展較快的城市之一,本地區的農村現代化建設一直是全國的樣板,并對中國內地有極強的幅射作用。蘇州所處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當今中國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地區,區域面積雖然占全國的1%,卻擁有10%的人口,創造了22%的國內生產總值。長江三角洲是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有1.2億居民,城市人口已達0.5億,1997年,90%以上的農民年收入超過了一萬元,農業、旅游大市場極具潛力。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之發展商新加坡維信集團正是看巨大的市場潛力,于95年初提出對中國的農業領域進行開發,97年完成項目規劃與一期建設工作,這與98年中國政府確立的跨世界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發展目標不謀而合。
2、精心選址,科學規劃 以蘇州為例:
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選址于名城蘇州西郊的太湖之濱,中國經濟最活躍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帶中心。經與農科院校的反復論證,確定它的主題是:匯集現代農村科技,展示未來自然田園。進入未來農林大世界,可盡享太湖風光之秀美,更能強烈感受到浦東開發區、新加坡工業園區以及滬寧杭城市火爆的發展熱潮。該大世界規劃范圍3000畝,目前進行了一期開發,占地800畝,是一個融生態景觀和農業高科技展示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園林,且已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農業科技觀光、交流和展覽基地之一。談項目以農林科技為核心,通過一流項目的引進,探尋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生產與發展模式,促使農業及農村現代化進程。眾多有識之士在這里參與農林投資、市場研究、項目運作、科技開發、生產管理等,他們組成了未來農林大世界的知識和信息平臺,為園內外農商拓展市場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由于未來農林大世界項目的領先和超前,科學規劃和高起點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樣板效應,建樹了形象,每年有數百萬的游客來到這里,成為中國農林工作者,各級政府官員學習考察的熱點。
(二)政府牽頭,市場運作,投入手筆大
無論北京,還是上海、蘇州,地方政府都把發展都市農業,作為今后發展的基本方向。他們充分運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辦好農業示范區,在產業開發上起牽頭、引導和扶持的作用,促進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轉變。
1、 政府重視,政策支持
北京市昌平區政府成立了以副區長馮維利為主任的北京市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管委會,負責起草制定示范園的總體發展規劃和入園項目的立項、審批,及對重點項目提供管理、協調、服務工作。制定出《關于加快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鼓勵和支持對農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農民致富拉動力強的精品農業、籽種農業、創匯農業、加工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項目的開發建設,并在土地、融資擔保、戶口、稅費、住房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與便利服務。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0平方公里,已建成亞洲最大的工廠化、自動化鱘魚繁育場,肉用鴕鳥深加工產業基地和國家級林木種苗生產示范基地。
2、 市場運作,高效開放
此次考察的都市農業示范點基本上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在管理模式上實現市場化運營、在投資體系上實現多元、開放、高效,在發展模式上主要類型有:一是政府辦園、企業經營。如小湯山示范園,區、鎮二級政府出資出地進行園區的基本建設、規劃功能區域,入園企業可采用租賃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租賃年限可根據不同產業需要一般為30—50年,區內的土地由小湯山鎮政府統一租賃后再分別租賃給入園企業,并由區政府發給集體土地使用證。二是組建股份制企業。如北京錦繡大地農業股份公司是依現代企業制度組建的股份制企業,98年2月正式成立,主要發起人為北京市大地科技實業總公司等11家國有、集體企業,注冊資本金為2.8億元,總投資逾5億元人民幣。三是引進外資。如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注冊資金為1億元人民幣,地方政府以土地投入占20%的股份,新加坡維信集團(WBL)出資7200萬元人民幣,占72%的股份,由于市場前景好,外商投資進一步增加。
(三)科技支撐、產業開發、設施程度高
我們所考察的示范區、定位較高,都體現出農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展示商口、是現代高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器、是現代農業示范中心。作為一個企業,它不僅是一個產業項目,而且是一個農業的技術、信息、交易平臺。
1、形成農業技術支撐體系:
一是密切與科研院校的合作與交流。如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江蘇農科院、水稻研究所、上海農學院等一批名校院所,已在蘇州農林大世界捷足先登;二是加強科技開發。如北京錦繡大地的技術目標對準美國的那斯達克系統,公司擁有2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一個博士后流動站,它將現代科學技術運用到農牧業領域,并已形成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農業工程、植物生理、動物營養及農業生態六大技術支撐;三是積極引進國內外農林高科技。如蘇州農林大世界引進了61項國際、國內的高科技項目,其中成熟形成產業化的有如:素有“全球種苗技術先鋒”盛譽的美國Speedlling公司、處于世界畜牧業領先水平的新西蘭Exceel企業、臺灣農支種植、瑞士大昌、知名的比利時維池麥公司等。
2、形成高科技農業產業項目群。
一是工廠化農業,將農業的栽培技術和工業設施標準化、工藝化的管理技術有效結合起來。通過規模,集約化生產來降低成本,達到可觀的效益。如錦繡大地公司自行設計制造高度自動化的現代化蔬菜生產工廠,采用鋼架結構及先進的覆蓋材料PC板,配備懸掛式遮陰系統,天窗開啟系統,濕簾和風機降溫系統,將溫度、濕度、光照、能量循環調整到適宜蔬菜生長的最佳環境,使蔬菜在可控制的規模下不受季節和環境限制,快速生產,蔬菜工廠里日日播種、天天收獲。一年每畝土地生產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的A級綠色蔬菜8—10萬斤,效益是普遍農田的30—50倍。小湯山示范園的“北京瑞德鱘魚開發中心”擁有一套集生物、電子、機械技術為一體的節能、節水全自動魚苗、魚種培育設備。設備根據鱘魚的培育過程分為孵化系統和三個不同規格苗種培育系統,設施先進,填補了我國大型經濟魚養殖的空白,成為產業化龍頭企業。二是分子農業,將生物技術成果與傳統農業有機結合,使農業不僅為我們提供鮮活產品,同時還提供保健品。如錦繡大地公司與中科院遺傳所合作,建立了優良食用菌種植工廠,采用經空間誘變選育得到優良菌株進行大規模工廠化生產,目前,香茹、猴頭茹、花菇等各種經過空間誘變選育的優良食用菌正在源源不斷地被生產出來投放市場。 高投入帶來高產出,經濟效益明顯,99年北京錦繡大地公司實現利潤4100萬元,每股分紅0.18元,今年的形勢經營者表示樂觀。
(四)拓展功能、持續發展、都市特色濃
考察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融生態景觀和農業高科技展示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園林,其追求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思路明顯,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和諧統一的特點明顯,生態、觀光、休閑、體驗、教育等都市特色濃郁。
1、旅游觀光農業。
我們所考察的8個項目,均被當地旅游部門指定為主要旅游觀光景點,源于都市居民的回歸自然的要求和現代化農業的獨特魅力。北京朝來農業園有5萬平方米的休閑觀景區,百果林、荷花塘、觀賞池使人心胸開闊;垂釣、游船、坐小驢車使人其樂無窮;恬靜的農家小院,美麗的田園風光,清新的空氣,使人心曠神怡;搖轆轤打水,推碾馬磨面、種植、采摘品嘗各種綠色蔬菜,使人盡享農家豐收的喜悅。園區自97年建成自社會開放以來,共接待中外賓客30萬人次,實現經濟總收入超千萬元。錦繡大地拓展旅游空間,到園區觀光旅游、不僅可以了解現代農業、揭開現代生物技術神秘的面紗,還能充分享受到都市的田園風光,體驗返還大自然的樂趣。98年4月對外開放,至12月,共接待游客12萬人次,平均每天達500人以上,相關收入約700萬元,今年預計可達1000萬元,樹立了“錦繡大地”的品牌形象。
3、以科技教育為導向,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
無論蘇州、上海,還是北京,在農業園區我們都看到一群群的少年兒童在這里流連。上海市農科院在6月1日舉辦“綠色家園”活動,和小朋友們一起栽玉米吃玉米講玉米,把小朋友的生物課開在農科院。北京朝園藝場建成3600平方米的青少年科技活動實驗園,通過實物和標本展示,使青少年開闊眼界,增長現代農業知識,了解農業發展史,突出知識性、啟發性、趣味性和觀賞性,對青少年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該園還被朝陽區委、區政府指定為“愛國文化教育基地”。
二、龍崗發展都市農業的思路
我區的農業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已逐漸發生了變化,從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景觀形態等方面都日漸形成都市農業的特色。今后的發展,要認真借鑒其他城市都市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因地制宜地加快形式多樣的都市農業的開發。
(一)要認識到都市農業的新內涵,增強現代農業意識,形成發展都市農業的氛圍
都市農業是城市化地區及其周邊地區農業與城市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的經濟現象,已不同于鄉村農業、城郊農業,而具有了新的特征、功能與形態。只有對此形成新的認識,增強了現代農業的新觀念,才能提高發展都市農業的主動性。
1、要認識到都市農業的發展是城市化地區的一種必然。
一方面,隨著城市和工業的過度擴張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人們對農業有了重新的認識,認為城市化地區也必須有農業存在,無農的城市是不完整的城市;另一方面,城市較為發達的技術、資金、管理等要素使都市農業的發展有了可能性。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融合為都市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農業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現代生產要素與基礎設施、社會化服務條件來改變農業的發展方式。
2、要認識到都市農業是一種較高形態的農業經濟現象,具有城鄉融合的特征,是一個地方經濟發達、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之一。
都市農業產生于農村城市化,既是現代化農村的一部分,也是大城市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發展,突破了傳統的城鄉布局,模糊了城鄉界線,使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延伸滲透,農業、旅游兩業交叉融合,同時使得原來的農民逐漸步入現代文明生活,城鄉居民可以和諧共處在一個優美的環境中,推動了人與自然和諧、都市與農村和諧的歷史進程。
3、要認識到都市農業是多項功能互相融合的農業。
都市農業的功能必須服務于大城市和滿足大市場需求,在生產和服務中獲得效益。城市及市民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決定了都市農業的功能是多樣化的。它不僅要為市場提供名、特、優、新農副產品,也要提供優美的生態環境、旅游觀光場所、文化科學教育基地等,是經濟、社會、生態三種功能相統一的農業。
4、要認識到都市農業是資金密集、技術密集與土地節約相統一的農業。
隨著都市農業區域地租的上升,在市場規律作用下,都市農業轉向資本、科技密集和土地節約型的發展道路,農業生產方式高度企業化、規模化、科技化、設施化,逐漸實現了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并且經營效果上易達到“三高”的特點。
5、要認識到都市農業是高度市場化的農業。
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和旅游、觀光、休閑功能的實現都以適應市場需求為出發點,農產品在市場上實現大流通以及農業項目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青睞是都市農業發展的動力和生命。是通過市場網絡才把生產與需求緊密地連結在一起,農業項目也通過市場實現它的旅游、觀光、休閑等功能,因而都市農業是一種工業化、商業化、市場化的農業。
6、要認識到都市農業具有多樣性的形態。
這與其功能多樣性一致,除傳統的露地栽培、大田農業外,也有設施農業、景觀農業、農業公園、觀光農園、教育農園、農業科技園、農業生態園等多種形態。這些形態既可以單獨經營,也可以互相結合發展。它們都是都市農業的經濟、社會、生態功能的直接體現,是都市農業多種功能的載體。
7、要認識到我區發展都市農業的可行性和有利因素。
我區是深圳市重要的農業基地,具有發達便捷的交通條件,近年來圍繞市場需求已逐漸形成以畜牧、水產、水果、蔬菜、花卉為主的農業生產格局,設施農業面積不斷增加,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發展都市農業有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景觀設施等有利條件。
(二)把都市農業作為城市化地區不可缺少的重要產業來抓,做好統一規劃和指導,提高都市農業發展的起點
我區都市農業的建設剛剛起步,首先要對都市農業有一個總體的規劃。規劃要正確分析我區農業生產現狀,研究都市農業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圍繞我區農村城市化,建設深圳后花園的大目標,強化農業的經濟功能,拓展生態功能、社會功能。規劃要對都市農業在空間布局和發展時序上有一個總體安排,對都市農業的產業結構、景觀形態、融資方式、科技支撐、經營體制等方面提出指導。規劃時要注意幾個問題:
1、把都市農業放在城市化發展的總體中予以考慮。
都市農業已成為城市化的重要內容,要按照我區城市總體發展的要求,結合城市空間布局,以點、線、環、面的網絡格局,以高起點、新格局、多功能、富特色的區域定位、形態定位、目標定位,科學合理地規劃都市農業的發展。通過規劃強化城市生態用地、水源保護區、農業保護用地、蔬菜基地、休閑旅游農業用地和農業基礎設施的保護與管理,減少土地開發征用所造成的農業資源的浪費。
2、立足于現有的農業生產設施和條件,根據各鎮農業發展的不同特點,分區指導。
尤其應當注重農業景觀的保護,突出地域農村特色,豐富區域農業文化內涵。根據有利發展的原則和各鎮農業的現狀,規劃各鎮不同的發展方向,選擇不同的重點項目、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同時要按照主次有別、先后有序的原則進行規劃。
3、規劃要體現既增強經濟功能,也不斷拓展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的思想。
都市農業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的實現要和經濟功能的實現結合起來,有些需要依托經濟功能,都市農業必須以追求功能的完善和提高來求得發展,使農業的功能達到有機的統一。
4、規劃要把都市農業的發展與旅游業發展結合起來。
根據對目標市場的預測,分別選定農業項目的服務內容和形式。我區的觀光、休閑農業大體接待三類顧客,一是外地短期來深游人,二是本市的團隊,三是本市居民,包括一般收入水平居民和高收入居民。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項目,需要有不同的目標市場。不同景點其本市、外地游客的到訪率是不同的。規劃就要按照不同目標市場的特點來選擇不同的服務對象,確定相應的項目。
(三)形成投資多元化和企業經營為主的都市農業運行機制,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增強都市農業發展的動力
1、完善多元化投資體系。
都市農業是資金密集型的產業,需要較高的資金投入。都市農業不僅體現出經濟效益,也體現出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其受益者除了農業企業、農戶等農業生產經營者外,也有政府和社會。所以投資主體也必須多元化。要堅持和完善業已形成的“四輪齊轉”的農業投資體系,做到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開放式投資都市農業。農業內部要不斷進行資金積累,財政資金要增加投入,銀行信貸資金要積極支持農業發展,也要加大利用區外資金的力度,鼓勵和引導外資進入都市農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同時要規范農業投融資主體的行為,政府投資要力爭實現社會效用最大化的目標。
2、探索都市農業建設和運作的多種形式。
根據我區農業用地規模、農業企業化程度、設施農業現狀等情況,可以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是設施農業園區。即規劃出較大規模的用地發展設施農業,包括無土栽培蔬菜,大棚栽培花卉,工廠化菇類生產,花卉組培車間,觀賞動物養殖等,以及農業的科研、開發、試驗。從產業類型上講,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單一產業的,但都突出以設施化生產為主。 二是高科技農業生態園。是把設施生產和露地栽培相結合,養殖與種植相結合,生產與科研相結合,但著重于生產功能的一種都市農業形式。 三是度假農園、觀光農園、森林公園等。強調以觀賞農業景觀或體驗農業生產過程,體會回歸自然樂趣為主。包括果園、水產養殖區、蔬菜生產基地、森林等都可開發成這類園區,既可以是單一產業的,也可以是多業綜合經營的。 這幾種形式從組織形式上講,可以是政府建園——企業經營型的,即由政府完成規劃及基礎設施建設,然后制定一定的進園標準,由企業投資經營農業項目;也可以是企業建園——經營一體型的,即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經營都由企業負責,進園區的項目可以是引進多個企業的。
3、以企業化經營為主,政府各部門做好協調和服務。
都市農業的發展一定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進行,政府在其中的行為只能是引導、協調和服務,即使是政府的投資,也應當納入市場化的運作管理之中。都市農業也要實行以公司(企業)為主體,產—加—銷—旅(業)一體化、種—養—加—體(驗)一體化、貿—工—農—服(務)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可以在現有的農業公司(企業)中培育出不斷把農業向觀光、旅游方向拓展的龍頭農旅公司,也可以組建新的農旅公司,擔當都市農業發展的龍頭。當然政府也要有明確的管理服務機構,做好協調、服務、管理工作,專門研究、規劃和指導都市農業的發展。可以由農業、旅游、文化、工商等部門協同運作。
(四)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增加設施農業面積,進一步增強都市農業的經濟功能
我區都市農業的發展仍要進一步增強經濟功能,要繼續按照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效益為中心的原則,以現有特色農副產品為基礎,培壯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實現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把發展設施農業與發展露地栽培結合起來,把優化農業生產結構與改善品種質量結構結合起來,加快發展精品農業、苗種農業、創匯農業、食品農業等。
畜牧業要形成集約化、企業化、規模化的生產體系。要調整畜禽養殖結構,壓縮淘汰規模小、產量低的小型養殖場和成本高、肉質差的劣質品種,充分發揮康達爾公司在畜牧業生產上的龍頭示范作用,積極發展規模化、現代化的大型畜禽企業和雜交型、節糧型的優良新品種,在目前50%良種化率的基礎上,加快良種化進程。鼓勵發展名優和高效生態養殖業,發展跨地域的畜禽業,形成畜禽良種基地。 水產業要繼續擴張,盡快形成工廠化、多元化的養殖模式。繼續發展池養、箱養、吊養、護養多種養殖模式。發揮南澳海珍品養殖公司的龍頭作用,增強區水產研究所的開發、示范作用,引進優良新品種和珍稀品種,優化品種結構。擴大工廠化養鮑、工廠化養魚的規模。
水果業要以優質的龍眼、荔枝為主,同時積極引進適合本地栽植的熱帶水果新品種。要加強果園的科學管護,改善果實品質,提高產量和效益。 蔬菜生產要重點加快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建立無公害蔬菜檢測制度,擴大蔬菜設施栽培面積,提高蔬菜品種的檔次和質量,適量發展以觀賞為主的盆栽蔬菜。
花卉業要逐漸擴大規模,新建幾個花卉場,并要面向市場不斷調整品種結構,重點要進行設施花卉場的建設,引進培育高檔花卉,提高花卉業的水平,盡快把花卉業培育成我區農業新的增長點。
畜牧、水產、水果、蔬菜、花卉等產業的發展,都要實行品牌經營,這是農業市場化的必由之路,必須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創出幾個名牌產品。
(五)加快旅游農業、生態農業的建設步伐,延伸都市農業的生態功能和社會功能
我區都市農業的發展,應該越來越重視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的實現和發揮。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的實現具體以觀光農園、森林公園、農業公園、市民農園、教育農場、度假農舍、自然休養村等形態作為承載體。這些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以觀賞農業景觀為主的觀光型農業,如觀光農園、農業公園、森林公園等;另一類是以參與農業活動為主的體驗型農業,如市民農園、教育農場、農產品采摘節等;還有一類是以休閑娛樂為主的休閑型農業,如度假農舍、自然休養村等。觀光、體驗、休閑農業的發展,有以下的基本思路:
1、完善配套設施。
在生產設施、農田、園區等的基礎上,根據確定的發展目標,來完善配套設施,如展覽廳、錄相廳、會議室、餐飲廳、住宿房、觀光車、娛樂室、標志牌、說明牌。
2、實行點——線串珠狀開發。
把農業景觀建設與旅游業、山地綠化、城市綠化、園林建設、海上游艇等結合起來,擴大經營領域,延伸服務鏈條。各鎮都要選擇適合作為觀光、體驗、休閑農業開發的項目,抓緊開發和建設。如布吉鎮的三聯果場、石牙山森林公園,橫崗鎮的神仙嶺生態農莊,平湖鎮的甘坑果場,龍崗鎮的回龍埔鴕鳥場、八仙嶺森林公園、五聯村生態公園,坪地鎮的梅花鹿場,坪山鎮的馬巒山保護區、碧嶺生態村,坑梓鎮的尖峰嶺森林公園、金沙農業高科技園,葵涌鎮的田頭山森林公園,大鵬鎮的新穗寶鮑魚養殖場,南澳鎮的七娘山保護區和濱海養殖基地等。近期要重點抓好碧嶺生態村、金沙農業高科技園的觀光、休閑配套設施的完善;加快南澳濱海養殖基地、龍崗回龍埔鴕鳥養殖場、坪地梅花鹿場的觀光設施的配套,盡快增強特色農業的吸引力;加緊開發建設橫崗神仙嶺生態農莊;著手建設坑梓尖峰嶺、龍崗八仙嶺、布吉石牙山三個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