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6 18:14: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學研究先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7-0141-03
一、核心概念及理論基礎
R.M.加涅將教學設計界定為系統化(systematic)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是對資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學習的安排,任何組織機構,如果其目的旨在開發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學設計系統中。因此可以看出,教學設計不是單純指教學活動的安排,它是一個系統的概念,包括分析、設計、設計評價全過程。
教學設計技術本身具有自成一體的理論體系:首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過程,有系統方法理論;其次,分析教學內容及設計教學活動過程有相應的理論作為指導,包括一定的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最后,隨著科學技術對教育領域的影響而產生的豐富的教學手段技術也是教學設計理論的補充。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教學技術理論甚至反過來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傳統的學與教的過程,如現在國內外風靡的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慕課(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信息技術使教學從電化走向信息化。
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可以由下圖1所示,認知主義、行為主義、建構主義共為三大學習理論。行為主義起于20世紀20年代左右,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發起,行為主義強調行為的環境決定性。認知心理學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它是反對行為主義的,把思維歸結為問題解決。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教育領域中興起的建構主義則基于情境、基于社會文化背景。與建構主義有關的研究是近年來我國外語界最熱的話題之一,幾乎涉及外語教學的方方面面,其中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媒體網絡技術相結合的研究最多,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中國知網中“多媒體”為關鍵詞的英語教學設計論文與論文總數的比例達■,約14%)。
英語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也是源于三大學習理論的,圖2為英語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構成學,其中語言學習理論在西方研究比較多的是二語習得理論,M.S.Troike在《二語習得導論》分別從語言學、認知心理、社會環境三大角度來解釋二語習得過程。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英語教學設計研究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從最初相對簡單的語法―翻譯教學,發展到一個整合心理、認知、社會、文化和管理的多維研究領域,20世紀90年代左右逐漸成熟的二語習得理論使得英語作為二語(second language)和外語(foreign language)的教學設計有了更具體的理論依據。其應用和理論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場國際化的行動,遍及各種級別學校的課堂學習以及專業教育。本文嘗試從英語教學設計的三大主線來粗略總結最近十年來的研究進展。
1.體現差異化,因材施教――認知心理學為主線。國內:主要是在班級設計、教學活動設計等方面進行了不少嘗試,如小班教學、作業分層、基于多元智力理論的英語項目化教學等。其中基于多元智能的英語項目化教學研究從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思想出發,探討了這一認知心理學理論在項目教學法中的現實化。研究認為不能單憑某種標準測試的分數或幾門書而考試的成績衡量學生,而應重點培養并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初步創造的能力。在我國外語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形勢下,多元智能理論和項目教學法相結合的模式會為外語教學改革提供一個良好思路,從而推動我國英語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國外:由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于1966年提出的認知心理學,是認知發展領域中最有影響的學派。皮亞杰在1970年發表了《發生認識論原理》,在皮亞杰理論的基礎上,維果斯基強調學習者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作用,維果斯基提出的社會文化理論中的符號中介、最近發展說、內化學說都在二語習得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主要將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二語教學設計作為主要方向,如David Numan在《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一書中闡述了如何以學習者為中心,分析學習者的需要、興趣等一系列方法技術。國外許多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嘗試用多種輔助方法從母語對外語的正遷移作用來編排教學程序和內容,促進學生高效地習得英語這門外語,如TOMAK?N?Ercan在土耳其兩所小學英語教學中將英語和土耳其語有意義地混合在一起,類似我國香港等地,一句話中中英文夾雜,結果表明土耳其的小學用這種方法取得了成功,特別在人稱代詞和be動詞的學習上。
2.關注情境,基于問題解決――建構主義為主線。國內:中國知網以“英語教學設計”為標題的學位和期刊論文,關鍵詞含“任務學習”、“情境”、“互動”、“交際法教學”等與建構主義相關的詞語的論文數量占■(約26%)。
“基于任務”的教學設計研究是這類研究的主力,因為其更具實踐性,許多一線英語教師傾向于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英語教學期刊中任務型教學設計研究論文數量占13%(不完全統計)。“基于問題學習”是建構主義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臺。“交際法教學”更是今年來流行于中國英語教學界的話題,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張伊娜曾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做過一個調查,了解交際法在中學的使用情況以及教師對交際法的了解程度,結果發現82%的老師認為交際法是目前最先進的教學法,超過半數的老師自認為是在使用交際法。國外:“系統功能語言學”自誕生之日起迄今已有四十多年了。系統功能語言學在80年代中期趨于成熟,其標志是韓禮德《功能語法導論》的出版。在基本理論趨于穩定和完整的前提下,近二十年發展迅猛,在世界語言學發展潮流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系統功能語言學在英語教學設計方面則表現為主流的教學設計方法――交際法教學,如John Munby的《交際法教學大綱設計》,交際法強調語言是通過交際獲得的,同時也強調向學習者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的重要性。近年來,在國外建構主義理論的運用非常盛行,特別是將信息技術與建構主義理論結合,掀起又一潮改革大浪,全面刷新人們的師生觀、教室觀(教室不再拘泥于學校,處處是教室,只要有網絡)。在下文的第三點將具體介紹最新動向。
3.網絡技術用于教學設計――信息技術應用帶來新活力。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應用,教學領域也發生了巨大發展,突出表現在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國內外的教學設計研究近年來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教學技術運用及研究。2013年國際英語教學會議的主題是“計算機應用技術用于英語教學游戲設計”。2014年在阿拉伯國家召開的第四次國際英語教學會議則將語料庫作為E學習的內容,網絡應用于英語語料庫的研究。近來風靡教學界的“翻轉課堂”,重新轉換課堂內外時間的安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課后完成自主學,教師則采用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并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共同研究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為了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身經驗建構知識體系。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催生“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而“魔燈”(MOODLE)則更進一步,它是依據社會建構主義教學思想而設計的課程管理系統軟件平臺,在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協作,并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共同建構知識。翻轉課堂又催生了“慕課”(MOOC),即大規模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最初是國外大學開始嘗試制作由知名教授講課的視頻開放課程,以后發展迅猛,以至于現在由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MIT)成立的EDX所提供的免費開放課程,已經吸引了大約6000名大陸學生。我國也積極致力于抓住國內教學陣地,清華近期將開發30門新一代在線課程。2013年7月,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簽約“MOOC”平臺Coursera。
三、未來研究趨勢
隨著我國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教育學理論研究重心的不斷下移,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特別是一線教學工作者著手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改革研究。近年來,我國英語教學設計的研究熱點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趨勢。(1)在宏觀層面上,探索課程領域的理論發展走向;同時對學科教學設計統整評價、校本課程教學設計、教師教學能力對教學的影響等課題進行探究。(2)微觀層面上,基于新課標,從目標倒推教學內容的設計改革;細分英語學科部門如普通和專門英語等。(3)對國際經驗的反思與借鑒,探討前沿課程理論與課題研究。隨著科技的發展,英語教學課堂將會變得更加高效、更加豐富,借助現代技術的幫助,積極參與并趕超國際上關于二語習得理論的研究發展,在實踐領域進行實證研究。
美國芬瑟曾寫過一本著作《學校是一段旅程》,其實,教學也是一段旅程。教學設計則是布局:我們如何帶領學生在獲得知識(經驗)的旅途中比較順利高效地領略“大自然的魅力”,需要完善制定出行目標、路線、時機、方式等。在教學之旅,不同的教學設計可能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教學“風情”,不同的教學設計理念就可能讓學生領略不同的教學“風景”。在學習之旅,教師和學生都是風景的領略者,導游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環境自身,而學習者對意義進行個人或社會合作建構以及解決問題,其內容縱向涉及問題解決的不同過程,橫向涉及不同的問題解決類型,將二者融于一體,并在一個框架之中整合出現了一個個成功的典型案例,為理論與實踐搭建橋梁。日本學者以“未來的英語教師――一名充滿革新、基于網絡多媒介環境的研究型英語教學者”(My English teacher-An envolutionar,web-based,multi-Agent environment for Academic English teaching.)為題,勾畫出當今時代英語教學的新變化以及對英語教師的挑戰。未來英語教學設計研究也將著手于這種新變化下的重新整合。
參考文獻:
[1]R?M?加涅.教學設計原理.學習心理學與教學設計名著譯叢[M].王小明,龐維國,陳保華,汪亞利,譯.皮連生,審.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研究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3]嚴育洪.課堂坐標:教學設計的走向[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美]查爾斯?賴格盧斯.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模型:教學理論的新范式.第2卷[M].裴新寧,鄭太年,趙健,主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5][美]薩爾曼?可汗.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時代的教育革命[M].劉婧,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6][美]羅伯特?D?坦尼森,等.教學設計的國際觀: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M].主編任友群,裴新寧,主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2007.
[7]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8]韓禮德(Halliday).功能語法導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9]吳劍平,趙可,等.大學的革命:MOOC時代的高等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10]David Nunan.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11]M.S. Troike.二語習得導論(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2008.
[12]杜亞莉.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13]鮑靜.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D].雞西大學學報,2008.
[14]張伊娜.交際教學法問題之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04).
[15]慕課崛起,大學的未來在網絡?[EB/OL].MOOC學院.http:///post/610661.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金融行業的迅速發展對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需要全面掌握經濟金融知識,還要能夠熟練進行市場運作。因此,如何幫助學生構建扎實的理論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實現學生知識、技能與經濟社會的融合是金融學教學擔負的主要任務。現階段,國內高校的教學通常能夠完成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對學生研究能力、實踐技能的培養,導致金融學專業的學生走入崗位后,所學知識無處可用,業績不理想,創新意識不強,無法滿足金融行業的人才需求。
(二)學科建設不完善,課程設置不科學近年來,為適應社會對金融人才的大量需求,開設金融專業的院校紛紛擴大招生規模并進行專業細分,實際上很多細分出來的新專業都是出于包裝需要,在教學內容上與傳統的金融學并沒有顯著差異。然而,專業過度細分反而打破了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完整性與系統性。簡單的細化與分割,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變窄,一些專業基礎理論在很多課程中都有涉及,卻都講的不透。金融學學科內涵與外延的劃定及學科體系的建設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多數高校金融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仍偏重宏觀經濟理論、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等核心課程,對數理分析、計算機技術應用重視不夠,比如像經濟數學、計算機編程、數據庫等能夠輔助學生進階的課程并未廣泛開設;而公司理財、證券投資、財務分析、金融工程、基金管理、資產定價等與時展聯系緊密的課程也未能實現知識與應用的互動。此外,金融學教學對國內外金融發展的動態追蹤仍是一個薄弱環節,教材陳舊、內容良莠不齊的問題依然存在。近年來,金融體系一直在發生著新的變化,新問題的出現為教學和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比如,國際上新興資本市場的崛起、金融危機的爆發、跨國并購、資產證券化等問題,以及國內的資本市場發展、匯率改革、人民幣國際化、影子銀行等問題,都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如果在教學中不能跟隨社會發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跟不上時代變化,如此的教學效果必然是不達標的。
(三)教學方法單調,對研究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很多高校在教授金融專業課程時,仍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在這種培養方法下,學生習慣了被動接受,為應對考試而強行記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針對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是布置課程論文,由學生個人完成或者以小組形式完成。撰寫課程論文確實是鍛煉學生研究能力的有效方法,但實際效果卻參差不齊,難免流于形式。在學生獨立撰寫論文時,如果缺乏指導,且不存在嚴格的外部監督,學生可能會在網絡上直接抄襲他人已有觀點,這不僅起不到促進作用,反而滋長了不誠信的學術之風。而在以小組形式開展學術研究時,往往出現“搭便車”的現象,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得到訓練,單純的分工再拼湊也嚴重損害了研究的完整性。在教學改革中,高校也在積極嘗試新型教學模式,如案例教學、課堂討論、實驗模擬等,然而從長期禁錮的思維向發散創新的思維轉變仍需要多年的教學摸索,相應的配套措施也需逐步完善。
(四)教師隊伍素質仍需提高作為教學的主要參與者與引導者,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國內金融學博士培養的跟進與海歸博士的引進為高校的教學隊伍補充了一大批高學歷人才,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師整體素質。然而,高校教師隊伍在學術研究、工作經歷、教學經驗等方面還存在著結構性問題,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分工與協調也存在脫節。針對教師個人而言,不合理的職稱評定制度還會對其教學任務與研究任務的分配造成負面影響。
二、學術研究在金融學教學中的作用
在金融學專業教學中強調對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與科研能力。
(一)學術研究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主要表現在:1.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實際運用能力。學術研究活動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主角,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空間展示自己,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主動性。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將理論知識用于分析現實問題,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大大縮小了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2.鍛煉學生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研究過程中,學生既要留心觀察經濟社會運行,發現問題,又要大量地閱讀與思考,從實例中歸納分析出一般性結論,檢驗已有理論的正確性。通過對金融市場已經發生的或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可以啟發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交流與討論,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國外課堂常采用的小組討論方式,近年來也備受國內老師追捧。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成討論小組,根據班級的規模,每組可由4~8人組成。挑選經濟熱點展開討論,針對不同的觀點展開進一步的探討、辯論。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參與問題的各個環節,教師可以通過適時引導、簡單評論來參與學生的討論與分析。這既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也有助于學生之間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同時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注重學術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水平在引導學生進行學術研究時,教師需要關注專業領域的前沿發展,收集、更新、整理數據及案例,這就對教師的授課水平提出了高要求。要想講好金融學的課程,與同學形成良好互動,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廣博而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了解相關業務的實際操作,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國內外金融市場的風云變幻和理論研究前沿。另外,在科研工作中積累的素材也可用于編寫教學案例,實現教學與科研的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可見,提高學術研究在教學內容中的比例,重視學術活動的開展,不僅能使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與研究能力。
三、在金融學教學中推動學術研究的途徑
為了推進金融學專業研究型教學的開展,一方面,要轉變教學觀念,糾正師生“重應試輕學術”的觀念,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深入開展學術思想的討論與學習;另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完善硬件設施的現代化建設,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抓住課堂互動、課外實踐和評價反饋幾個主要環節,積極推進研究型教學進程。
(一)試驗研究型課堂教學與傳統的單向傳授課堂不同,所謂研究型課堂教學,是指以學生為主體,研究理論形成過程為主的教學方式。金融學作為一種社會科學,與現實聯系緊密,很多理論都可以通過觀察總結得出,或者放入現實社會進行驗證。老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索理論知識的產生,還原經濟學家們的思維活動,并鼓勵學生質疑反思已有理論,發表獨立見解。研究型的教學課堂有很多種實現方式,比如案例探討,頭腦風暴,問題情境,正反方辯論,小組討論等,每種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適用條件,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教師們通過掌握新型教育理念,就可以不拘于已有模式,根據課堂內容和學生特點,自主設計教學方案,借助多媒體和信息技術,開展研究型教學試驗,提高教學質量。
(二)完善金融學學術研究方法在傳統金融學專業教學中,定性分析往往占主導地位,定量分析比重則十分有限。如果沒有精確的數量分析,質的規范性就難以把握;但無視定性分析,單純定量研究也會失去經濟學意義。只有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得到更準確的結論,更好地揭示資金運作的內在規律。現代金融學的量化特征日益顯現。定量分析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理論模型化,即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某一理論的基本內容;另一種是實證研究定量化,即運用統計數據來驗證理論的適用范圍與正確性。近年來,西方國家的金融領域研究多數都是通過運用數學工具來研究。國內的量化分析仍處在起步階段,可以在借鑒國外成熟模型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行研發,但同時也要防止過度強調數量分析而忽視了經濟含義。
1. 先進教育技術的含義和作用
先進教育技術主要包括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先進教育技術已經在教育教學中彰顯了極大的優勢,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使教學更直觀,更具體,內容更豐富。
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的社會化、教育的大眾化、教育的個性化已成為當今社會多元人才發展的客觀需要,而先進教育技術則是實現這一需要的必要手段和載體。先進教育技術不再局限于單純的知識傳授、知識累積、知識灌輸等應試性的傳統教育,它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帶進了現代化的教學,使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更加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更體現以人為本,彰顯個性的社會特征。
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的圖象和影視資料并以圖文聲像并發的形式向受眾者提供,使受眾者的直觀感受更接近現實,獲得的資料更加多維化,更加真實化,使學生接受的信息更加多姿多彩。多媒體教學所具有的信息媒體多維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特征,極大的豐富了其表現力。縮短學習時間,增強學習效果,
傳統教學教師大量的時間浪費到板書和講解上。而現代多媒體技術使教師提前準備好課件,這樣教師就有足夠的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獲得教師的大量信息,在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很便捷的向教師提問。即使教師不在現場可以通過電子郵件,QQ,視頻等方式以最及時、最便捷的方法與教師進行互動。另外,教師可以選擇任意一個學習者或學習組與其進行研究討論,可以指導每一個學習者進行操作,可以將某個學習者的屏幕內容傳播給其他學習者觀看。學習者之間也可以進行網上交流,展開討論,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2.推行先進教育技術的意義
傳統教育手段絀劣越來越突顯,如何歸避傳統教育的弊端,有效發展當前教育成為當務之急。先進教育技術利用網絡、多媒體、計算機、遠程教育等優勢應運了這一需要,利用先進教育技術可以更有效、更科學、更迅速的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公眾的可持續發展教育意識;加強生態環境教育發展的需要。最終實現我國由人口大國向人才強國的轉變。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國際間的競爭將是綜合國力的競爭,經濟實力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我國是人口大國,如何使人口大國蛻變成人才強國,主要依靠教育。而提高教育水平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先進技術教育。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識記能力強,但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體系古板,在國際人才競爭中缺乏創新能力的弊端已經凸顯無遺,如何克服這種弊端,提高我國人才的創新水平和創造意識,是我國取得國際知識經濟競爭優勢的重中之重。那么就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把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創新思維模式等我們可以利用的東西歸整過來,為我所用,從而提高知識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3. 先進教育技術對教育教學的影響
先進教育技術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教育技術主要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基礎上,以課件為中心對教育教學進行制作講解的過程。先進教育技術與傳統教育是矛盾的。傳統教育以教師講授為主導,學生是被動的接受信息的知識的過程。是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前提下被動接受教育的過程。這種填壓式教學使學生死記硬 背,缺乏活力,更沒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而先進教育技術以多媒體為手段,教學方式更新穎,內容更豐富、更直觀,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開發學生的智能。
先進教育技術可以更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先進教育技術教學方法更多元,教學技術更豐富多彩,教學手段更有效,例如3D教學,可能通過電腦使3D技術更直觀更有效的讓學生接受。而3D在以前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很難表現出來的。
傳統教育教學信息的組織是線性的、順序性的,它不符合人類善于聯想、觸景生情、思接千里的網狀思維方式,制約了“直覺思維”的正常發揮。而先進教學技術是多維的、互動的、立體的,更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更有利于促成學生創新環境的形成。
4. 先進教育技術對未來教育的影響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更新顯得非常重要。終身學習成為現代學習的主流。傳統教育技術是單一的,單向的,不變的。而且知識結構老化,更新換代比較慢,教材易于陳舊。而先進教育技術使學習者學習形式更加多元,學習方式更加多維,可以通過廣播、電視、衛星轉換、計算機網絡等途徑傳送教育信息,這樣信息的接收和互動就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且接收信息者省去了固定學校的教育時間和花費。在這種多元化的教學體制中,學習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有目的地自由選擇和變更學校以及所學的學科內容。突破了年齡、空間、時間的限制。從個人自身發展來講,可以利用先進教育技術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年齡段進行無限制的學習。從學校和政府角度來講,可以根據自身資源和學校設施等方面的條件進行合理的對公民和學生進行教育,有效的節省了教育資源和成本,提高了教育效益。
參考文獻:
電子科技革命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提高了知識循環的速度,同時也使人們進入了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高職日語教學中成為現代高職教育的必然要求。現代教學手段包括教學資源和方法。教學資源包括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網絡學習環境下的教學等。教學方法包括糾錯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等。
一、現代教學手段在高職日語教學的現狀
大部分高職學校雖然都配備了語音實訓室,多媒體設備及遠程教育設備等現代教學資源,但是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語音實訓室等現代教學資源或閑置或單純地淪為學生聽聽力的單純工具。同時網絡環境下的日語教學尚處于試點階段,很多學校的語音實訓設備的網絡功能只是一個假的擺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大大地降低了日語現代教學資源的應用效率。這些日語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現狀與社會對新型的日語人才需求是不適應的。如何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日語教學就成為我們需要探索、研究和發現的課題。在教學方法上,多數高職學校仍然以教師為課堂行為的主體,采用照本宣科、灌輸性教育形式,交際教學法、糾錯教學法等先進的教學法沒有充分的利用到課堂教學中。在現代教學中如何更好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成為我們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
二、現代教學手段在實際教學中的探索
1.因循利導,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利用學生原有的語言優勢。高職日語學生大部分都是零基礎的學生,且都已經學過一門外語,這對于日語學習既是有利的,又是不利的。有利的是學可以運用其他外語的經驗來學習日語,對于學習過英語的學生來說更加方便記憶外來語單詞等。不利的是學生的固有的觀念和思維方式難以打破。在教學中如何打破固有的思維和記憶方式成為日語教學中應該和必要研究的課題。2.運用交際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現代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日語語言應用能力及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現代教學強調以實用為目標。要求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課堂中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教師發揮的只是指導和輔助的作用。如何改變教師課堂中的作用,做好教師角色的轉化也是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3.運用現代教學資源進行日語教學。現代教學資源一定程度上能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靈活性與多樣性。例如利用遠程教育來進行講解,利用語音室設備對學生進行分組等,都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更好地運用現代教學資源必然成為我們研究的課題。4.把現代教學方法與教學資源相結合進行教學是我們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把現代教學手段結合進行教學是最能發揮“現代”兩個字的能動作用的。5.總結經驗,進行改革實踐。通過調研把現代教學手段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
三、現代教學手段在實際教學中的實踐
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使用日語的能力,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可以模擬真實的語言環境能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文化素養的交流與學習,用真實、生動、直觀的場景促進學生學習技能。1.以交際教學法,糾錯教學法等現代教學法在課堂中實踐。以精讀課程一課課文為例“へやの窓は,あけてあります”,讓學生到講臺上講這個句子,對這個句子中的單詞和語法進行講解。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有不會的可以隨時請教下面的學生,并提問下面的學生。待學生講解完,以小組討論、小組發言的形式對該生講解的內容進行糾錯。要求學生必須用日語進行小組討論和小組發言(如果學生不會的日語單詞可以用漢語代替)。對于新出現的語法“てあります”,讓學生自由發揮,找出自己能想出的句子,充分發揮學習動能。簡單的也可以,例如“壁に絵がかけてあります”這類的句子。通過交際,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會了枯燥的語法和單詞。以讀寫課程的“一寸法師”為例,在學習的時候,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扮演,有人扮演老爺爺,有人扮演老奶奶,有人扮演老爺爺,有人扮演男主人公,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角色。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有一些平時沉默寡言的、不善于參加集體活動的學生由老師進行分配角色。全班集體進行情境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了解日文,愛上日文。2.在現代教學環境下進行課堂實踐教學。以“出迎え”這篇課文為例,在網絡環境下創設情境,利用聲音、圖像等媒體功能生動地展示這課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生動直觀地對課文內容進行演示,使學生對課文有感性認識,激發其好奇心和學習動力。要采取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教學語言不是規范的而是辯證的,不是單向傳遞而是師生、學生間的多向溝通,使得學生在探討、辯論中逐漸認識錯誤,做出自我更正。通過語音室多媒體功能中的小組討論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教師和學生能夠很好地溝通,消除學生上課過程中的緊張感。利用網絡進行答疑等方式都可以很好地利用網絡多媒體教學。3.把現代教學資源與現代教學方法相結合。現代教學資源與現代教學方法是相輔相成的,相互聯系的,不能單純地提出現代教學資源,也不能單純地提出教學方法,只有把二者完美結合,最終才能達到以應用為主旨的目標。在網絡環境下可運用交際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以及多媒體環境下進行的小組討論都是一種現代教學手段的體現。
四、結語
在現代教學手段方面,我們知之甚少,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實踐和思考。我們要不斷提高個人素質,學會轉變個人角色,初步構建起以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技能訓練為主要內容的日語教學模式,培養出能說會做的實踐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妲莉,邱蔚.日語網絡課程的開發及其特點[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3(3).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3)26-0148-02
1 國內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實踐教育現狀分析
1.1 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實踐教育起步晚,重視不夠
2005年教育部下發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以及將實驗室建設作為本科教學評估的重點考核內容,獨立學院才真正開始對實驗教學加以重視和投入建設,同時認識到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實踐教育建設的必要性,金融專業實踐教育起步晚,經過這些年的建設和發展,各獨立學院都有自己的金融專業實驗室及相關的教學項目,但目前金融專業實踐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實驗教學、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各自發展,互不協作,實驗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實驗項目和實驗內容較少,不利于系統的培養學生實踐綜合能力。
另外,獨立學院對實踐教學雖有認識但重視不夠,只是將實踐教學作為獨立學院教學體系的一般環節,被動的成為教學評估的一個項目內容,而沒有將實踐教學提高到與一般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學校缺乏營造實踐教育的文化氛圍。因而培養出來的金融專業學生缺乏實踐精神,不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針對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培養方向,應強化實踐教學,將實踐教育提高到與傳統就業型教育和理論型教育并重的地位,對于增強學生就業技能,提高就業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2 獨立學院金融專業指導實踐的理論課程及實踐項目設置脫離實際需要
隨著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和金融學科建設發展,各個高校都對金融學專業的課程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引進了不少西方現代金融理論的課程。不少學校都新開設了資本市場、投資銀行學,金融工程學、公司財務等課程。課程設置基本照搬母體院校,教材的選用基本選擇一流本科優秀教材,金融理論過于寬泛深奧,這些理論不能指導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實踐,不能具體指導金融實踐。
另外,從獨立學院金融類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就業來看,我國獨立學院培養的學生與金融業所需要的人才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供需脫節現象。學生在獨立學院接受了幾年系統的金融專業理論與實踐教育,用人單位卻覺得這些受過金融專業教育的大學生并不能勝任實際的金融工作,他們需要重新進行專業培訓,再上崗。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獨立學院的金融實踐教育項目脫離實際需要。
1.3 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實踐教育師資隊伍素質不高、不穩定
目前,獨立學院金融學院專業師資隊伍主要是獨立學院專職教師。他們具有年輕、刻苦、敬業的優點,但同時教學經驗不足,金融實踐經驗缺乏。年輕的師資隊伍影響了獨立學院金融實踐教育的質量。另外,獨立學院聘請了一些實踐能力強、有較強的理論功底的教授指導實踐,但授課老師的聘請有隨機性,使學生很難系統的進行金融實踐學習,實踐效果很難保證。這使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培養的學生沒有較全面的金融實踐能力,難以符合社會的需求,同時也影響了學生的就業。
2 國外金融專業人才實踐教育培養現狀
國外金融專業人才實踐教育培養比較代表性的有: ①美 國的“合作型” 實踐教育培養,其具有兩大主要特征:一是學校內部設立“合作教育部”,人員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和社會關系廣泛的項目協調人組成,職責在于建立金融實訓基地、尋求合作伙伴和解決實際困難。二是政府給予了的高度重視和政策傾斜,出臺了很多相關法律、法規。②德國的“雙元制”實踐教育培養,學生在職業學校接受職業專業理論和普通文化知識教育是“一元”,在企業中接受職業技能和與之相關的專業知識培訓是另外“一元”。“雙元制”實訓模式的突出的特點:一是實訓企業和學校一樣同屬教育培訓部門;二是接受“雙元制”教育的學生在企業接受培訓的時間要遠遠多于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校企合作看作企業自身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是評價、考核實踐教學成果的主體。[3]③英國“資格推動型”實踐教育培養,“國家職業資格”是一種以能力為基礎的資格認定,是一項“能力說明”,“國家職業資格”強調在干中學,實踐教學也必然要求在干中學。④中國香港“工業訓練中心型”實踐教育培養,工業訓練中心旨在為學生的工業訓練提供一個接近真實的工業環境,通過群體工作完成一個真實的工業項目或工程項目課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協作精神和領導才能等。[4]
另外,各國在校內建立了相應的金融實驗室相配合,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金融工程實驗室(LFE)、英國埃克斯特大學實驗經濟金融實驗室(FEELE)等,達到校內校外相協調。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到社會上的金融機構進行兼職實習來完成。大量的金融機構樂于以相對低廉的報酬為代價提供大量崗位給學生實習。金融機構由于支付報酬,必然對兼職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工作績效監控,這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學生完成實習任務的質量[5]。
從各種實踐教育模式來看,總體來看都強調社會實踐及個人的綜合能力提高。
3 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實踐教育構建
3.1 將實踐教育文化建設作為實踐教育重要組成部分
實踐教育文化建設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指實踐活動展開,定期舉行銀行實踐、證券實踐、保險實踐的校園內競賽,積極參與社會舉辦的各類金融實踐活動,同時定期聘請金融實踐專家來學院交流和講座,增強學生實踐意識,促進校園實踐文化形成。
另一方面構建實踐教學文化的制度保障,對實踐教學實行學分制管理制度。強化實踐教學的地位,增強老師和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使實踐教育文化有生存的土壤,從制度上促進金融實踐文化的形成。
通過實踐教學文化的構建,使這種實踐文化精神內化為學生結束課程學習后繼續求知以適應瞬息萬變之未來的基本能力。促進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培養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實踐性強的金融人才。
3.2 構建以金融實踐為導向理論課程體系
對所設置金融專業實踐環節進行系統分析,進行金融實踐為導向理論課程體系設計,滿足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實踐總體需求。針對具體設置實踐環節(實驗、課程設計)、校外實踐環節(生產實習)課程進行認真分析,對所涉實踐理論,加強理論指導分析內容,滿足其實踐需要。編制銀行實踐教學理論指導書、證券實踐教學理論指導書、保險實踐教學理論指導書,形成規范的理論體系文件。
3.3 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實踐體系
針對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學生就業后的具體工作內容及所需的資格要求,設置實踐項目,具體包括銀行實踐教學體系,證券實踐教學體系,保險實踐教學體系。另外,為了增強實踐教學與社會實際需要緊密的聯系,應構建“二維實踐平臺”,包括校內實踐平臺(實驗、課程設計)、校外實踐平臺(生產實習實踐),使校外生產實習基地、校內實驗室有機整合,共同推進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實踐體系形成。具體實踐體系如下圖所示:
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實踐體系圖
3.4 加強實踐教育師資隊伍素質
為了保證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實踐教育的穩步長遠發展,必須實踐教育師資隊伍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走出去”是指派遣具備潛質的年輕老師到國外金融實踐教學優勢的學校去學習。另外派遣年輕老師到國內知名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實踐學習,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素質水平。“請進來”指聘用外部優秀的金融實踐專家,金融權威分析師等到我校做教師,指導實踐教學。增強獨立學院的金融實踐師資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譚春枝,岳桂寧.地方高校金融專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實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2).
[2]趙淑英,張德江,金英姬,等.高校本科金融學專業“訂單式”培養模式改革與探索[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0,4(1).
[3]苗志剛.金融學網絡實訓管理平臺的設計與開發[D].河北大學,2011(06).
[4]王慧,尚煜.應用型本科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選擇[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7).
[5]劉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學科實驗教學建設與改革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18).
[6]林曉嬋,王莊嚴.獨立學院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探究[J].中國對外貿易(英文版),2010(12).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5-0120-02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借款人、證券發行人或交易對方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或無力履行合同條款而構成違約,致使銀行、投資者或交易對方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基于傳統金融學理論許多金融機構和研究者對信用風險管理作出積極探索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計量模型和支持工具,但也存在明顯缺陷。隨著行為金融學的興起和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來研究信用風險管理。
1 行為金融學的產生
20世紀50年代,馮?紐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Morgenstem)在公理化假設的基礎上建立了不確定條件下對理性人(rational actor)選擇進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數理論。阿羅和德布魯(Arrow,Debreu)后來發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論,成為經濟學分析的基礎,從而建立了經濟學統一的分析范式。這個范式也成為金融學分析理性人決策的基礎。1952年馬克威茨(Markowi)發表了著名的論文“portfoliosdeefion”,建立了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標志著現代金融學的誕生。此后,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Miller)建立了MM定理,開創了公司金融學,成為現代金融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自上個世紀60年代夏普和林特納等(Sharp-Limner),建立并擴展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至布萊克、斯科爾斯和莫頓(Black-Scholes-Merton)建立了期權定價模型(OPM),至此,現代金融學,已經成為一門邏輯嚴密的具有統一分析框架的學科。
隨著金融市場上各種異常現象的累積,模型和實際的背離使得傳統金融理論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尷尬境地。20世紀80年代,通過對傳統金融學的反思和修正,行為金融理論悄然興起,并開始動搖了CAMP和EMH的權威地位。行為金融理論在博弈論和實驗經濟學被主流經濟學接納之際,對人類個體和群體行為研究的日益重視,促成了傳統的力學研究范式向以生命為中心的非線性復雜范式的轉換,使得我們看到了金融理論與實際的溝壑有了彌合的可能。1999年克拉克獎得主馬修(Matthew Rabin)和2002年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弗農?史密斯(Vemon Smith),都是這個領域的代表人物,為這個領域的基礎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國外將這一領域稱之為behaviorfinance,國內大多數的文獻和專著將其稱為“行為金融學”。
行為金融學發現,人在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過程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會受到過度自信、代表性、可得性、錨定和調整、損失規避等信念影響,出現系統性認知偏差。而傳統金融學是基于理性人假設,認為理性人在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是嚴格依照貝葉斯法則計算的期望效用函數進行決策的。即使有些人非理性,這種非理性也是非系統性的,會彼此抵消,從而在總體上是理性的;如果這種錯誤不能完全相互抵消,套利者的套利也會淘汰這些犯錯誤的決策者,使市場恢復到均衡狀態,達到總體理性。
2 行為金融對信用風險管理的影響
2.1 風險偏好
根據行為金融學的基本理論,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同于傳統金融學理論下風險偏好是不變的,而是變化的,是會隨著絕對財富等一些其他因素的改變而發生改變的。因此,我們就沒有理由相信借款人是特殊的群體,他們借款的目的大多都是為了投資,也是眾多投資者中的一部分,他們的風險偏好也會發生改變。風險偏好的改變就會直接影響到他們面臨的風險,最終會影響貸款方面臨的信用風險。
2.2 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或許是人類最為穩固的心理特征,人們在作決策時,對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概率的估計過于自信。投資者可能對自己駕馭市場的能力過于自信,在投資決策中過高估計自己的技能和預測成功的趨勢,或者過分依賴自己的信息而忽視公司基本面狀況從而造成決策失誤的可能性。這種過度自信完全有可能導致大量盲目投資的產生,盲目的多元化和貪大求全。
2.3 羊群行為
企業決策由于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并涉及較多的技術環節,其決策往往由決策團體共同協商作出,主要屬于群體決策,而群體決策有可能導致羊群行為(Herd Behaviors)的發生。羊群行為主要是指投資者在掌握信息不充分情況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而模仿他人決策的行為。在企業決策中,羊群行為的表現可能是決策團體中多數人對團體中領導者的遵從,也可能是領導者對決策團體中多數人的遵從,而且是一種盲目的遵從。決策中的羊群行為可能造成決策失誤。
2.4 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
1958年,美國經濟學家費朗哥?莫迪格里安尼(FraneoModigliani)和默頓?米勒(Merton Miller)在《美國經濟評論》發表了題為《資本成本、公司財務和投資理論》的論文,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主要內容是:在市場完全的前提下,企業的資本結構與企業的市場價值無關。即企業價值與企業是否負債無關,不存在最佳資本結構問題。如果證券價格準確地反映了公司未來現金收入流量的值,那么不管發行的是什么類型的證券,只要把公司發行的所有證券的市場價值加在一起,一定等于這個公司未來利潤的現值。無風險套利活動也使得資本結構無關緊要,如果兩個本質完全相同的公司因資本結構不同在市場上賣出的價格不一樣的話,套利者就可以將更便宜的公司的證券全部買下,然后在價格相對較高的市場上賣出。因此,公司的資本結構就不再是不相干的問題。不同的現金收入流量對不同的投資者的吸引力也會各不相同,這些投資者對于他們感興趣的現金收入流量愿意付出高價。特別是由于噪聲交易者的存在,套利仍充滿風險。所以,不同的資本結構,其公司價值顯然是不同的,其信用風險必然不同。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3-0257-01
第1章 高校網球教學的意義
1.1 切實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
體育網球運動對抗非常激烈,激戰雙方身體體能消耗均較大。如果進入搶七必然增加較量難度以及體力消耗程度,雙方戰事可能呈現膠著狀態。因此,縱觀優秀網球運動員,網球比賽過程中大都能夠擊打出勢大力沉的球而實現快速得分。對此,要求運動員要具備較強的身體素質,從而完成漫長且體力消耗較大的比賽賽事。因此,高校體育網球課程的開展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及體能.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
1.2 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
優秀網球運動員能夠在賽事于己不利狀態下奮起直追、扳回城,其主要與運動員優異的意志品質有關。因此,高校內部開設體育網球運動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讓學生形成不怕困難、勇于挑戰、敢于拼搏的強大意識,并且為學生樹立不畏失敗、敢于爭勝的自信心,有益于學生更好地進行大學生活和學習。
1.3 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
高校大學生應通過網球運動練習,提高自己的體育運動素養。現代高校大學生既要具備優異的文化成績,又要具備健康的體魄、靈敏的反應能力和其他綜合素養等。網球運動中應學會觀察對手的弱點,制定合理的戰術,并根據實戰變化進行合理的調整.取得最后的勝利。所以,通過體育網球運動教學,能夠有效的對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意識加強鍛煉和培養,幫助學生提高發現問題和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高校大學生的綜合體育素養。
第2章 高校網球教學的缺陷
2.1 大班教學難以保證教學質量
自網球項目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設以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這項運動的學生數量不斷攀升,然而基本采取大班教學的模式,有時一個班級的人數多大30―40人,但場地相對有限,這無疑給網球教師和課程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教師有限的精力也難以顧及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可能實現一對一的詳細指導,經常出現教學秩序混亂等情況。而從學生角度講,由于班級上的人數過多,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對教師講授內容的理解也不夠深入,網球訓練也不夠系統,很多網球動作和技術上的錯誤很難得到及時的糾正。此外,由于受到場地和人數的限制,很多學生參與網球運動的積極性和熱情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會讓學生學習網球的意志力逐漸下降,最終影響到學生的網球訓練與學習效果。
2.2 網球教學師資質量有待提升
從網球教師隊伍的人員構成分析,大多數教師都是畢業于體育類院校的年輕教師。說明目前高校中教師隊伍已經基本形成了年輕化和專業化。但通過分析網球教師各自的專業可以看出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師具有專業的網球運動和教學資格。而相當一部分教師是屬于“半路出家”的。雖然這部分教師也具備了進行網球教學的資格,但與專業的教師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2.3 教學評價注重實戰
網球運動是一項要求多種技戰術協調配合、靈活運用的對抗項目。因此,對學生網球技戰術水平情況的掌握也需要通過實戰進行檢驗、評價,如果學生只是單純的掌握某個技術,且不會在實戰中靈活運用,那就表明學生并不是真正學會了網球運動,學生更無法體會到網球實戰的樂趣。網球理論知識的掌握是必要的,但是更要注重實戰技能的掌握。因此,在提高網球教學質量的要求下,如何在實戰中合理、靈活使用所學技術的能力將成為網球考核評價的一個發展趨勢。
第3章 推進網球教學的改進措施
3.1 改進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就網球教學方式而言,不能完全統一化,需要照顧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設置適合不同學生特點的網球課程,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要的學生需求。在教學評價方面,更要堅持去統一化,因為我們無法通過單一的標尺。就能對學生做出全面、正確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應當貫穿在學習的過程和效果整個階段。對學生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習態度、行為、認知以及與學生的合作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在評價時,注重評價的發展與刺激功能,不能只看到結果,要重視對學生的今后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
3.2 教學與比賽相結合
通常情況下,學生在學習了網球項目的基本動作后.會希望有機會參加比賽,進而驗證自己的水平。比賽不同于平常的訓練,比賽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不可控因素,這些都是對學生的重大考驗,同時也能很好的促進學生網球運動水平的提升。但是.如果學生的基本功不夠扎實,還不具備參加比賽的基礎時,最好不要組織比賽,否則也是浪費時間,對于提高學生的網球水平沒有多大幫助。因為,學生很可能在緊張激烈的比賽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忘記本就不扎實的技能,然而,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時,在教學中引人比賽,才有利于網球水平的提高。在比賽前,教師需要將比賽規則、比賽方法、比賽要求等與比賽相關的知識介紹給學生,同時加強學生比賽心理素質、心態方面的訓練。比賽能夠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進行考察,當然,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
3.3 充分利用網絡對網球教學的輔助
當今社會,網絡早已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在教育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也不容我們忽視。網絡,擴大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徑,這些都是傳統教學模式所不具備的。因此,為了提高網球教學質量和效果,高校應將網絡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建立網絡教學系統。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網絡視頻的播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音、聲、像的結合,更直觀的進行講解。學生除了在課上學習網絡知識,還可以課下自己觀看網球比賽,增加對網球運動的了解。利用網絡進行教學,可以得到最新的網球知識,了解網球運動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其次,還可以建立網絡評價系統。通過網絡,將學生的平時表現清晰記錄下來,仔細分析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分析,為教師教學和對學生的最終考核提供依據 這樣可以改善盲目追求高分的現象,弱化學分的作用,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據古代文獻資料驗證,我國是第一個被發現使用金屬工藝裝飾品的國家。金屬工藝作品作為一種傳統手工藝品,是手工藝人在經歷了相當多復雜的技術程序后,最終才成為一件實用品的,器皿上面將噴繪高光漆,既起到保護器皿的作用也有美觀裝飾的作用,自金屬工藝作品誕生之時就與藝術有著藝術密不可分的關系。現代金屬工藝作品嚴重脫離了傳統金屬工藝以實用為目的的制作,卻繼承了傳統金屬工藝的手工鍛造技術,金屬工藝藝術家們在新的技術革命的環境下充分運用傳統金屬工藝技術自由的表達自我。在當今藝術設計領域,金屬工藝教學文化建設更是被視為重中之重。
一、目前我國金屬工藝教學文化建設
近年來,不少國內學者在金屬工藝的課題研究方向進行深入研究。經研究得知,目前,國內外的各大高校在教學方式的分歧逐步擴大化。在國內,現代文化教學的生活論轉向是后現代消費社會出現的文化現象,對于金屬工藝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新變,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普遍美、標準美、審美的幻境以及與現實社會脫軌等.這些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進而破解消費社會的審美謎題。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里,我國藝術設計教育,尤其是在工藝課程中,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十分重視理論教育,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藝術設計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極度的遠離現實生活,走進了藝術設計的理論知識的書籍中,以至于學生長期養成只看不做的習慣,并且導致了學生所創作出來的作品與現實生活軌跡脫節,毫無實際生活意義可言。
二、目前國外金屬工藝教學文化建設
目前,國外各大高校對于藝術設計金屬工藝教學方面有著獨特的教學方式。首先,在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的思想指導下,以集體教學為基礎,輔之以經常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提供個別化的藝術設計金屬工藝理論知識及制作技術方面的幫助以及額外的學習時間,使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要求;第二,國外教師顯然是根據學生目標,在促進學習者學習時,不斷地給予設計思想上的強化,促進學習者向著創新設計思路上邁進;第三,以最好的藝術設計金屬工藝教學效果來達到學生最理想的金屬工藝作品水平。把設計理論知識的學習看成信息的獲取、加工和儲存。在此基礎上,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設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嚴格要求學生作品要與現實社會生活接軌,也因為國外各大高校這種獨特的教學模式,國外學者的社會實踐以及實地考察經驗十分豐富,也因此才會設計出那些十分驚艷且貼切社會生活的優秀作品。此外,教師應努力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即課堂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他們按自己的需要,可能、意愿和興趣,去安排自己的學習。通過教材中典型事例的研究,使學生從個別到一般,理解帶普遍規律性的一種教學方法,支持學生獨立進行藝術設計思考,獨立完成作品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學過程必須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和現實記憶能力,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設計聯想能力和現實記憶能力,有利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教育者都認為在設計教育領域,使學生缺乏感情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學習。
三、國內外金屬工藝教學差異
分析過國外高校對于金屬工藝教學的文化建設,便可很清晰的得知國內外在藝術設計金屬工藝教學方向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在藝術設計金屬工藝教學方向上,國內的教學文化建設較為內斂,拘束了大多數學生的設計思維。而且,我國的金屬工藝專業教學過于重視理論教育,而忽略了對于一個藝術家最為重要的培養方向,即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進入社會生活時顯得無所適從,不知如何下手。使學生極度的遠離現實生活,走進了藝術設計的理論知識的書籍中,以至于導致了學生所創作出來的作品與現實生活軌跡脫節,毫無實際生活意義可言。而且缺少實地考察經驗,使得學生作品而這種差異則是導致國內金屬工藝領域發展前景不夠樂觀,更是這種教學文化建設的差異,導致金屬工藝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使得大多數優秀的專業人才轉行就業。因此,在金屬工藝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還有許些問題值得思考與解決。
四、總結
作為高等教育的工藝美術專業教學,尤其是手工藝教學文化建設上,直接指導學生日后實操,必須引導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進入社會這個真實的環境中,直接指導學生日后實操。過去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的金屬工藝專業教學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從而忽略了操作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進入社會生活時顯得無所適從,即使在金屬工藝理論知識教學方向上,也應組織學生進行群體談,討論是一種群體談,良好的討論應在學生中隨意開展,是多向性的信息傳遞,討論的方式是多種化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可見,教學實踐與社會生活密不可分,向社會回歸才是當今教學改革與發展的主流。在此,我呼吁不只是金屬工藝課程的教學,而是所有藝術設計的課程教學,在中國傳統理論知識基礎之上,我們應主張藝術設計的教學與所學專業以及現實社會生活所結合,重視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搞好藝術設計金屬工藝教學文化建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活動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與競爭的本領,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者:張星晨 單位:天津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鄔烈炎主編.設計教育研究[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年
1.師生認識偏差。在很多學生的認識當中,考上中職學校就是為了學得一技之長,將來走上社會后能找到一份跟自己特長相匹配的工作就行。語文這門學科不是技能課,實用性不如技能科目。在這種錯誤的認識下,學生不愿花費更多的精力在語文課的學習上,使語文學習變得索然無味;而在許多教師的認識中,語文是一門付出和收獲難成正比的科目,與其鞠躬盡瘁、兢兢業業、受苦受累還得不到認可,不如“吃老本”稀里糊涂地教學,不去拓展教材上的知識,也不增加新的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更不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久而久之,學生和老師對中職語文的認識都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導致師生都不重視語文的教和學。
2.教材與教學實際存在偏差。現在中職學校使用的語文教材,大部分內容是古今中外的文學篇章,這些內容需要中職語文教師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側重于培養其審美情趣。這樣的初衷無可厚非,然而,卻與中職語文教學的實際目標背道而馳。因為,中職語文的教學只有一年的時間,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想要達到教材所設定的目標難如登天,更何況還有種種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制約,導致教材與實際教學的距離越來越遠。
二、中職語文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1.激發學習興趣,提升主動性。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積極、主動的意向活動,是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和源泉,中職學生對中職語文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決定了中職語文教學的成效。為了培養中職學生學習中職語文的熱情和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樹立學生信心,中職語文教師應該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正視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學習接受能力,找到教學切入點。中職學生學習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差,如果課堂教學速度過快、起點過高,學生會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速度,掌握不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知識要點,長此以往,極易在學習上自暴自棄。在教學時可以采取由慢到快、由淺到深、由具體到抽象的教學過程,逐漸把學生從初中語文學習節奏轉變到中職語文學習節奏上來,逐漸增強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課堂教學容量,在保持學生學習信心的基礎上,使學生水平躍上新的臺階。二是正視中職學生對語文課程的態度。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中職學生對中職語文課的學習態度不好,主要是他們不了解中職語文課程對他們學習和從業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針對中職學生內心深處的就業從業需求,讓中職學生了解中職語文與專業和就業之間的關系,使其深入感受到語文是眾多專業課程的知識載體,是必不可少的學習工具,也是今后從業就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讓學生看到學習中職語文知識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三是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維持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給予學生自由發表心得體會的機會,讓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及時表揚學生的積極表現,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成就感,拉近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賴心理。
2.拓展教學內容,強化素質教育。利用語文知識是眾多人文知識和專業知識載體的特點,要巧妙合理地將中職語文與其他學科溝通滲透,強化中職語文內容與現實生活和專業課程之間的緊密聯系,讓中職學生在中職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一直保持明確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使他們感受到現在的語文學習就是為了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就是為了提高自己今后參加工作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從而保持持續的學習熱情和動力。
作者簡介:高欽和(1968-),男,山東曲阜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學二系,教授;程洪杰(1978-),男,山東定陶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學二系,副教授。(陜西 西安 710025)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2-0162-02
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第二炮兵工程大學各學科課程體系在充分研討、反復調整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教學內容在不斷革新結構、充實內容的基礎上日趨完善,教學手段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帶動下逐漸呈現出多樣化、豐富化等特點。作為理論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實驗教學在實現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上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在制定新版人才培養方案時,加大了課程實驗比例,要求實踐教學所占比重不低于總學時的10%。這對實驗教學的內容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調研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員對參與實驗教學興趣不足,并且認為實驗課程對提高個人創新能力作用不明顯,存在得過且過或在實驗過程中充當“南郭先生”的現象,明顯沒有很好地達到開設實驗課程的目的。基于此,以筆者所在的軍隊重點實驗室實驗課程開設情況為例,在分析實驗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實驗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進行了剖析,提出了解決措施,為進一步提升實驗教學質量提供有效支撐。
一、機電類課程實驗教學效果不佳的主要表現
筆者所在的“發射設備與機電控制實驗室”是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國家重點學科的骨干實驗室之一,主要承擔發射系統總體設計論證、導彈發射新技術、發射設備性能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任務,承擔國家級精品課程“導彈發射技術”以及“機電檢測與控制”、“地面發射設備原理與故障分析”、“裝備維修實踐”等十多門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
特別是針對機電類專業實驗教學,實驗室引進了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德國Festo產品,構建了機電控制教學實驗系統,采用開放式、模塊化結構,使學生可以自主設計和快速構建系統進行實驗,為開展機電控制技術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實驗條件。該套實驗設備在2009年建成以后,已完成了5期共900余人次的實驗教學任務,為完成課程實驗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支撐。但從學校畢業的機電類學生在部隊工作的現狀來看,動手實踐能力提升幅度不大,并沒能體現出開設大量課程實驗對學員創新能力的培養和促進作用。
1.多數學員沒能充分認識實驗教學的作用
實驗室作為現代化大學心臟,是培養學員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對工科尤其是機電學科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時,實驗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員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第二炮兵工程大學學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學校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采取了不少措施,實驗室也多方籌措資金更新和完善了很多實驗教學設備,但是只有少數學員積極參與實驗教學,在實驗前充分預習,在實驗過程中謹慎細致,在實驗后認真撰寫實驗報告。這部分學員真正地通過實驗教學鍛煉了實踐動手能力,提高了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而相當一部分學員對實驗教學不感興趣,對教員布置的實驗教學任務不積極,處于一種被動應付的狀態。他們在實驗之前沒有進行任何準備,在分組時主動和學習較好或做了充分實驗準備的學員形成一組,在實驗過程中只是充當看客,很少動手,實驗報告也是照抄了事,從態度上對實驗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也沒有想著通過實驗過程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沒能體現實驗教學的效果。
2.教員沒能扮演好“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
在課程實驗開展過程中,完成實驗教學的主體應當是學員,從實驗程序上來講,教員應當從“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組織者”和“引導者”。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員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傳授者”,在將儀器設備準備好后,把實驗步驟和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手把手教給學員,然后一步一步地進行把關,這樣的實驗過程對學員的創新能力和實際動力能力培養作用有限。并且由于實驗設備臺套數有限,學員大多5-7人分為一組,這樣就導致部分學員混在實驗小組里充當“南郭先生”,實驗前不進行預習,實驗過程中不愿動手,撰寫實驗報告也是應付了事,而教員由于人手和精力的限制,對這部分學員無法完全兼顧,有時礙于情面而又聽之任之,使得實驗場面較為混亂。另外,在實驗過程中,當學員遇到問題時,為了不影響實驗進度,教員放棄了“引導者”角色,主動替學員完成實驗操作,這導致學員對實驗過程印象不深,對實驗原理理解不透徹,對實驗過程中的異常情況缺乏行之有效的處理手段。
3.實驗過程評估缺乏有效的手段
課程實驗是課程理論教學內容的一部分,課程實驗考核應當包含在理論課程考核當中,但目前在課程考試成績中,往往忽視了實驗成績,甚至有時理論課程考核都已經結束,而課程實驗還沒有進行完,因而對課程實驗的考核完全依靠實驗報告這種較為簡單的形式,從客觀上導致了部分學員對課程實驗不重視。同時,對部分參與意識不強的學員,沒有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無法對其在實驗中的貢獻進行科學評估,這也助長了部分學員“混”的思想。
二、機電類課程實驗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實驗教學作為整個教學體系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是培養學員創新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從學校機電類專業畢業學員動手實踐能力現狀,以及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不佳表現來看,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實驗教學環節并沒有真正發揮其作用,造成這種現象的具體原因體現在:
第一,實驗課程對學員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其效果是微觀的,無法立即體現出來,再加上教員對課程實驗的地位和作用宣講力度不夠,導致學員無法直接感受到參與實驗對提升自己實踐動手能力的作用,從而對參與實驗過程興致不高。第二,現在的實驗教學是教員將一切儀器設備準備齊全,并且將實驗目的、原理和實驗步驟以及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全部灌輸給學員,學員則被動地接受教員的講解,按教員講解的實驗步驟去做。一次實驗下來,學員僅僅是操作開關、記錄數據,最后按教員規定好的實驗報告模式填寫實驗報告,這種實驗完全是驗證性的,有時還是一種演示性的實驗,根本不能發揮學員的主動性。第三,由于實驗學時安排較為緊湊,為使實驗教學按時順利完成,在實驗過程中當學員遇到問題時,教員通常會“親力親為”,這就導致學員對實驗的感受不深刻,對問題研究不深入,也就無法激發他們對實驗課程的積極性。第四,由于大部分實驗的性質屬于課程實驗,在考核評價上還沒有科學合理的體系,無法對學員在實驗過程中的貢獻做出明晰的評估,實驗效果沒有在課程考試成績上得到體現,也導致部分學員對課程實驗缺乏足夠的重視。
三、提高機電類課程實驗教學效果的主要措施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學校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也予以了足夠的重視,在新版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對課程實驗提出了明確要求。為了提高廣大學員的實驗設計、動手操作能力,我們對如何提升實驗教學效果、發揮實驗教學優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重點培養學員的參與意識、主體意識,極大激發了學員參與實驗教學的興趣。
1.進一步優化實驗教學課程體系
為提升實驗教學質量,必須對目前所開設的課程實驗進行進一步梳理,使得課程實驗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合理性。圍繞教學內容,依托發射系統總體與設備實驗室,結合“機電檢測與控制”、“光機電檢測與控制技術”等課程實驗教學的開展情況,按照開設原理性實驗、結構性實驗、開發研究性實驗的思路,突出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和創新性實驗課程的設置,將基礎驗證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和研究創新性實驗組成一個實驗課程群,將原來較為單一的“理論教學+驗證實驗”的課程教學模式,轉變為“理論講授+綜合實驗+開放性實驗”的新模式,形成以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驗課程教學體系,通過有機組合以及合理的課時分配,從基礎理論和實踐訓練上給學員足夠的指導,完善其實驗技能結構,培養其創新能力。
2.提高教員實施課程實驗教學的能力
首先,教員應當對理論課程體系有著清晰的認識,了解所開設課程實驗在整個理論課程體系中的作用,這樣才能從宏觀上把握實驗課程的目的和任務。其次,教員應當對實驗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對實驗教學環節做更深入的研究,探討如何發揮實驗教學的優勢,提高學員參與實驗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處理在實驗教學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然后,教員在實驗開始之前應做好各種預案,預想學員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什么問題,出現問題后如何引導,而不是親自動手幫學員完成實驗,要做好“引導者”角色。最后,針對實驗設備有限的實際情況,在做好學員分組的情況下,要加強現場組織與協調,防止學員出現渾水摸魚的現象,力爭讓每一位學員有任務、有動手機會。
3.努力推進開放性實驗建設
為了進一步深化本科實驗教學環節的改革,提高學員的實驗設計、動手操作能力,除了完成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實際要求的實驗教學任務外,還應當依據專業特色面向學員進行實驗室開放。
開放性實驗教學內容應符合學員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水平,由淺入深,由驗證性到綜合性、設計性。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實驗內容的設置上,本著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指導原則,形式多種多樣,有課內實驗、大型綜合性實驗,也有研究性實驗。課內實驗、大型綜合性實驗由教員確定實驗方向,由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及方法、步驟,教員審查通過后由學生完成;研究性實驗由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題目,教員審查通過后再由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驗。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需要學員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并進行創造性勞動才能完成。通過這樣的實驗項目,不僅能使學員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還可以有效地訓練學員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4.改革實驗教學考核模式
為充分調動學員參與課程實驗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須對其在實驗中的表現予以充分肯定,體現在成績評定上,有必要對考核模式進行改革,改變目前僅依靠實驗報告這種較為簡單的考核方式,實現對實驗過程和結果的客觀評價與評定。
對于課程實驗,主要從實驗預習報告、實驗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實驗報告的撰寫質量等方面來進行考評,凡抄襲他人報告或者篡改實驗數據的行為一律判定為不合格,鍛煉和培養學員從事科研工作的嚴謹性。對于開放性實驗,原則上由學員自主完成,并對實驗結果作真實、完整的記錄;在實驗項目完成后,應向指導教員提交實驗報告或研究論文等實驗成果;同時,學員應按照安排或確認的時間到實驗室進行實驗,無特殊原因兩次未按時到實驗室進行實驗者,取消其該學期參加開放性實驗的資格。
四、結束語
高等學校實驗室是從事實驗教學或科學研究、生產試驗、技術開發的教學或科研實體,實驗室的建設水平也成為了大學的核心標志。近年來,隨著總部對學校實驗室建設投入的不斷加大,第二炮兵工程大學實驗室建設水平不斷攀升,為課程實驗教學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支撐。如何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和實驗室的利用效率,使學生愿進實驗室、提高實驗動手能力,仍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楊建華.整合資源,提升水平,打造一流的教學實驗平臺[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