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經濟匯總十篇

時間:2022-04-08 17:07: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計劃經濟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當今形勢是,方便就是生產力。網絡與手機相連,手機與人體相連,等于網絡成為人體的外延,需要什么點點手機馬上就到,變魔術一樣,非常方便。就這個“方便”要了傳統出租車的命。紐約出租車歷來口碑欠佳,叫車難,野蠻駕駛,Uber的出現很快就威脅到紐約出租車的命運。可是紐約出租車行業是受法律保護的計劃經濟,每年增加多少車輛,新車的定制,價格的調整,都有計劃,由市議會和出租車管理局統一監督管理。Uber的出現像闖進睡房的野獸,必然引起傳統出租車業者的強烈反抗。他們到市政廳門前舉牌抗議,高喊口號,要公平要正義要民生,讓紐約市政府倍感壓力。

篇(2)

需要計劃經濟嗎?

很多即將步入古稀之年的人都曾經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生活,而當時的計劃經濟時代,經常被人形象的稱為“糧票”時代。在計劃經濟時代,人們要買米,買面,不僅需要錢,還需要糧票,因為憑糧票和錢才能買到糧食。更令現代人不解的是,計劃經濟時代,糧票的發放數量都是有計劃的;而市場經濟時代,人們拿著錢就能買到糧食,而且購買數量不受限制。從這一層面來看,網吧經營似乎不需要計劃經濟。其實不然,在微利泥潭中掙扎的網吧特別需要計劃經濟。

網吧已經是一個企業,很多網吧經營者也在嘗試用管理企業的模式去管理網吧。在企業運營中,計劃經濟無處不在。舉個例子來說,很多企業在月底都會制訂下個月的經營計劃,包括銷售計劃,市場推廣計劃,這就是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運營中的“計劃經濟”。網吧經營者不妨審視一下自己網吧經營的每一個細節,哪個經營環節做了計劃呢?試問各位網吧經營者,月底時是否制訂了下月的會員發展計劃,以及營業收入計劃呢?

不可否認,現在很多網吧經營者已經將網吧運營納入了企業化管理的模式。可是,這一改變需要貫穿網吧經營的每一個細節。其實,網吧之所以會沉陷微利的泥潭難以自拔,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網吧經營者不會將網吧經營的每一個細節都做一個周全的計劃,并且將這些經營計劃實現。

不妨做一個假設,網吧經營者每個月底根據本月的收入,做一個經營計劃。計劃中包括下個月要實現多少營業額,下個月要發展多少名會員,下個月要花多少錢用以改善網吧的經營環境,維護網吧的硬件設備。事實上,很多網吧經營者對自己的網吧并沒有一個周全的計劃,網吧經營仍然是市場經濟,營業額多少,完全取決于市場,網吧自身不去爭取,這種情況下,網吧陷入微利泥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當網吧的支出和收入都有了一個計劃之后,所有員工都為這個計劃而努力,網吧擺脫微利的泥潭又有何難?

雖然網吧是生存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一個企業,在經營中,網吧絕對不能走市場經濟的模式,而是要走計劃經濟模式,將網吧經營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進行計劃。

網吧經營

細節哪些需要計劃?

計劃經濟的核心,就是“計劃”。將計劃經濟模式應用到網吧這個環境,并不簡單的是“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網吧的計劃經濟,就是對網吧的經營收入和支出做一個計劃,從而實現網吧利潤的最大化。需要計劃的網吧經營細節,究竟有多少呢?

一、經營收入篇

今天的網吧再也不是單純依靠上網收費實現贏利,而是實現了多元化經營。為此,在對網吧的經營收入做計劃時,要將計劃落實到每一項經營收入項目。在制訂計劃時,一定要參考前幾個月的收入情況,根據網吧的實際增長情況做出合理的計劃。具體來說,經營收入需要做詳細計劃的項目有以下幾個。

1、上網收入:在網吧的經營收入中,上網收入仍然是支柱。為此,上網收入計劃的制訂顯得尤為重要。要想制訂一個合理的上網收入計劃,最好將網吧的上網收入量化成為上機率,或者是單機上網收入,因為這樣可以更直觀的反應出網吧的實際經營情況。

舉個例子來說,一家200臺規模的網吧,會員上網價格是2元/小時,非會員上網價格是2.5元/小時,該網吧本月的上網收入為108000元。在做計劃時,我們可以按照會員上網價格計劃,這樣更準確,因為很多網吧的顧客都是會員為主。每月10.8萬元的上網收入,每臺機器每天的收入18元。按照這個計算規則,將網吧本月和前兩個月的單機收入做一個詳細的計算。如果網吧一個月每臺機器每天的收入是18元,下月的經營計劃可以是每臺機器每天收入是19元。

其實,網吧每月的上網收入,除了與每臺機器每天的收入高低有關外,還跟每臺機器每天的工作時間,以及上機率有關系。所以,在制訂上網收入的計劃時,每個指標都要有小幅度的增長。以上個例子中的網吧而言,該網吧每天每臺機器的工作時間為9小時,上機率按100%計算的。

2、飲料銷售收入:飲料銷售收入和上網收入,堪稱網吧經營收入的兩大支柱。在一些客流量比較大,規模比較大的網吧里,飲料銷售收入可以與上網收入抗衡。與上網收入一樣,網吧經營者也需要對飲料銷售收入做一下計劃,并想出提高飲料銷售收入的策略。

飲料銷售收入受季節變化很大,夏天的幾個月里,飲料銷售收入會有大幅增長。一旦網吧進入秋天,飲料銷售收入會大幅下跌。季節交替導致的飲料銷售跌漲是網吧經營者無法應對的,網吧的飲料銷售收入計劃,只能根據去年某個月的銷售額制訂今年同一個月的銷售計劃。舉個例子來說,2007年8月某網吧的飲料銷售收入是3萬元每月,2008年8月該網吧的飲料銷售收入可以是3.5萬元每月。

有了飲料銷售收入提高計劃,還要有提高飲料銷售的策略。在夏天,建議網吧經營者不要在網吧擺放飲水機。這樣,沒有了免費的開水,網吧顧客在口渴時,只能購買飲料以解口渴之苦,網吧的飲料銷售收入也會有一個明顯的增長。除了取消免費開水之外,網吧經營者還可以結合自己網吧的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飲料收入增長推廣策略。

3、游戲點卡銷售收入:由于大多數網絡游戲運營商都推出了Esales網絡銷售平臺,普通用戶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購買游戲點卡。Esales平臺的普及,讓游戲點卡銷售迅速縮水。目前,一張10元的游戲點卡,利潤才幾毛錢。為此,游戲點卡只能用薄利多銷的策略來提高利潤。

在網吧經營中,能夠刺激游戲點卡銷售收入增長的方法,就是打造幾款主力網絡游戲,以提高點卡銷售量。打造幾款主力游戲,是為了避免用戶玩的網絡游戲名目太分散,這樣網吧就很難提高游戲點卡的銷售收入。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家擁有4000名顧客的網吧,有2000名游戲用戶。而這2000名游戲用戶中,只玩《征途》、《傳奇》和《跑跑卡丁車》這三款游戲。另外一家同樣擁有2000名游戲用戶的網吧,玩的游戲數量不下于十幾種。相信哪家網吧的游戲點卡銷售收入高,網吧經營者自己心中會有一個答案。為此,要想提高游戲點卡銷售收入,一定要逐漸減少網吧的熱門網絡游戲數目,這同樣需要網吧經營者制訂一個詳細而周密的計劃。

其實,網吧制訂的游戲點卡銷售收入增長計劃,是一個打造幾款網吧熱門游戲的一個過程,這一過程,同樣需要一個詳細的計劃。通過這個計劃,也可以檢查打造網吧熱門游戲的效果。

4、IP電話銷售收入:很多網吧為了方便顧客,都安裝了IP電話。IP電話銷售收入,同樣需要制訂一個計劃。由于IP電話銷售收入點網吧總收入的很少一部分,所以筆者在此不再詳細敘述如何制訂IP電話銷售的收入計劃。

二、經營支出篇

網吧的經營支出越高,網吧的利潤也越少。為此,制訂經營支出計劃時,每月的經營計劃應該是逐漸降低的,而不是逐漸升高的。在網吧經營支出中,除了員工工資、稅務等固定的費用之外,還有以下幾項不固定的費用需要網吧經營者每月都制訂支出計劃。

1、水電費支出:水電費,尤其是電費,是網吧的最大支出。一家200臺規模的網吧,每月的電費高達數萬元。在網吧中,最大的耗電大戶并非空調,而是PC,因為幾百臺PC每天都在長時間工作。網吧經營者每月制訂電費支出計劃,可以更直觀的反應出節約用電的效果。

或許很多網吧同行認為網吧的用電量很難降下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顧客下機后及時關閉PC,將空調溫度調節到適宜的溫度,合理打開網吧內的照明設備,各種節約行為都可以讓網吧的電費下降。水費的支出計劃與電費支出計劃相似,只要節約用水,水費支出就能降下來。

篇(3)

一、引言

在1998年以前,中國的棉花加工企業仍舊處于計劃經濟時代,因為棉花市場尚未放開,而生產和價格都由國家進行控制,并且收購和銷售環節由供銷社統一經營。1998年,國務院下發《關于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主要依靠市場機制實現棉花資源合理配置的新體制。從1999年開始,棉花流通領域開始出現松動。2001年,國務院頒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確定了“一放、二分、三加強,走產業化經營路子”的改革思路,從而使得新的棉花流通體制基本確立。

國家相繼放開棉花市場,為棉花流通開辟了新的道路,棉花加工企業更是異軍突起。按照國務院的決定,凡符合《棉花收購加工與市場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經省級人民政府資格認定的國內各類企業,均可從事棉花收購。棉花市場放開后,棉花加工企業根據市場合理安排自身的生產與經營,經濟效益明顯增長;由于國有企業占據資金、設備以及技術和人員方面的優勢,規模迅速膨脹,依靠其雄厚的實力,很快贏得了市場;同時,打破了棉花經營中的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實現多渠道經營和有序競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調節棉花生產、流通中的基礎性作用,為私營加工業的成長帶來了發展空間。目前,棉花加工企業已經從計劃經濟進入到市場經濟時代,現在市場上具備棉花收購資格認定的企業有8000家,但據棉花協會不完全統計,實際存在的收購企業達1.8萬家。

放開棉花購銷的政策的實施,意味著幾十年來我國由計劃經濟形成的棉花加工行業體系被徹底打破,一種新型的、具有活力的棉花加工新格局、新機制將會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形成。棉花加工企業如何適應新形勢,已成為當務之急。

二、棉花加工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放開棉花購銷渠道后,我國仍然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凡符合《棉花收購、加工與市場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經省級人民政府資質認定的國內各類企業都可以從事棉花收購、加工業務。因此,供銷社棉花加工企業要抓住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機遇,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廣采博覽,以新的姿態迎接國際、國內市場的挑戰。

(1)棉花加工企業的機遇。進入市場經濟時代,棉花加工業將與國際市場融為一體,這正是涉足國際市場的有利時機。只有依靠科技進步、發揮集團優勢,做到優質、高產、安全、低耗,才能以優質的、低廉的棉花產品擴大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從而促進我國棉花生產和紡織工業的發展。同時,放開棉花購銷渠道,更有利于棉花加工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社會經濟實力充實自己、發展自己。

(2)棉花加工企業面臨的挑戰。首先是來自國內的挑戰。放開棉花購銷渠道以后,棉花加工企業現行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將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一些經濟實力雄厚的非棉花企業會通過各種方式涉足棉花加工行業,使加工能力已經過剩的現有棉花加工企業受到嚴重威脅,新一輪的結構調整在所難免。對此,棉花加工企業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及早采取應對措施。其次是來自國際的沖擊。“入世”以后,國外一些棉花財團,會通過多種途徑滲透到中國的棉花加工行業。他們有可能不惜代價,占領中國棉花市場,直接挑戰中國的棉花產業。一場“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景象可能會在棉花加工行業發生,并最終達到平衡,形成新的格局。

三、市場經濟背景下棉花加工企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棉花加工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的現象是比較突出的,棉花加工企業的實力與規模仍然難以適應競爭激烈的國內和國際棉花市場。

(一)重復性投資嚴重,原料供應緊缺,造成企業開工不足,設備閑置。由于市場的放開,棉花加工企業經濟效益尤為可觀,一些小型棉花加工企業紛紛上馬,棉花加工能力急劇擴大,雖然當地許多棉販每年都會從相鄰棉區購進大量棉花,但仍然不能滿足當地棉花加工企業的生產需要,企業普遍存在著開工不足和設備閑置的問題

(二)技術裝備落后。由于我們國家棉花市場長期沒有放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棉花加工企業缺少進行技術革新的動力,所以,長期以來棉花加工企業的設備存在老化想象,不能夠適應提高生產率的要求,這是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棉花加工企業實行《經營許可證管理制度》不規范。國家放開棉花市場,只是不再由政府直接進行統購統銷,改為許可證管理制度。按照有關規定,棉花加工企業必須持有省級以上工商、計劃、經貿等五部門核發的《棉花收購與加工資格認定證書》,但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對這部分無證企業給予一定的保護政策,使得新上無證棉花加工企業越來越多。從調查情況看,大部分新上棉花加工企業并沒有棉花加工許可證。

四、市場化條件下棉花加工企業發展壯大的對策

針對進入市場經濟時代棉花加工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以及目前棉花加工企業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應當引起重視:

(1)加強技術改造,實現產業升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棉花加工企業早已達成的共識。棉花加工設備技改是提高棉花加工質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重大舉措。加強技術改造、實現產業升級,根據現在的棉花加工企業的現狀,需要在籽棉的清理,籽棉的烘干,皮棉的加濕上抓效益。另外,還要在發展機采棉上下功夫,這也是勢在必行的。

(2)樹立質量意識,狠抓產品質量。全面制定產品質量制度、產品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和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配備各種質量管理人員,制定質量管理目標、質量管理標準和質量監督考核制度。要求全廠所有參加棉花加工的人員,人人都要有質量意識,而且人人都有產品質量標準。在不同的崗位上,有不同的質量要求,環環相扣,哪一級出了問題哪一級負責。廠質檢考核小組不定期到車間一線抽查產品質量,發現不合格產品,立即責令生產車間及時整改,調整各種機械性能,確保皮棉的加工質量。另外,如生產出不合格產品,將和工人的工資掛鉤,進行經濟處罰。

(3)金融支持要與產業政策相結合。金融部門特別是基層農村信用社在對棉花加工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時,不能盲目,要有選擇性,對那些國家已經批準、有棉花經營許可證且管理完善、經營前景好的企業,應重點給予資金支持;相反,對那些沒有取得棉花經營許可證的棉花加工企業,不予信貸支持,已經貸款的應逐步收回。

參考文獻:

[1]李明,.加工食品價格上漲棉花價格繼續回落——2007年4月全國企業商品價格指數變動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7,(5).

篇(4)

自由市場經濟本身存在難以克服的缺陷,由于沒有協調機制,它的供給和需求永遠都是錯配的,生產的產品總是多于實際需求,這就產生了極大的資源浪費,資源過度開發、產能過剩等都可歸因于此。而且雜亂無章的自由市場總是產生太多的抵消作用,比如重復建設、惡性競爭,以及馬太效應和貧富分化等。這些固有的缺陷導致自由市場經濟已無法自救,那么未來的經濟發展出路在哪里?答案是:新計劃經濟。

二、新計劃經濟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的廣泛應用,使人類社會進入到了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新紀元,高度的信息化造就了新計劃經濟誕生的必然性。通過信息技術進行生產信息和消費信息的采集和處理,在社會化大生產和靈活的物流配送體系下對產品的生產、銷售、分配、消費進行計劃指導,把準確預測消費和計劃生產擺在同等的位置上,既有消費品市場的競爭又有計劃的和諧,這就是所謂的新計劃經濟。

較之自由市場經濟,新計劃經濟具有其獨特的優越性。其一,新計劃經濟能夠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生產和消費,可以消除市場競爭的盲目性;其二,新計劃經濟是節約型經濟,它不用考慮銷售這個環節,而銷售環節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其三,新計劃經濟避免了商品的梯級批發和零售環節所增加的商業成本及龐大的廣告費用,也避免了商品積壓,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資源的浪費,既節約了成本,也不會造成庫存、產能過剩。

三、按需生產

新計劃經濟的本質即是按需生產。在傳統的生產方式里,a品是生產者說了算,消費者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決定買或者不買。而以互聯網+、工業4.0為代表的生產技術的革新,引起了一場“消費關系”的大解放,未來的消費關系是:消費者需要什么,生產者就得生產什么。這是一個逆向生產的過程,整個社會的供應關系被摧毀重建。

以工業革命4.0為例,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導致制造業與互聯網的高度融合,誕生出C2F(顧客對工廠模式)。這也是工業4.0的本質,工業4.0將在未來實現工廠、消費者、產品、信息數據的互聯,最終實現萬物互聯,從而重構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即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手段,使工廠實現定制化生產(按需生產)的過程,從而實現消費需求――工廠制造――后續服務的一體化。

如果說過去十年屬于互聯網企業,那么未來十年屬于成功轉型的傳統企業。傳統企業會因為互聯網而發生裂變、重構,帶來創新。消費數據會決定工廠生產什么,而不是工廠生產什么便消費什么。

四、中國正在進入“新計劃經濟”時代

篇(5)

計劃經濟體制,又稱指令型經濟,是一種經濟體系,而這種體系下,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財團事先進行計劃。計劃經濟體制的含義有:

1、計劃經濟相對于市場經濟,是指一種不同于市場經濟的,高度集中的,實踐中低效率的社會經濟體系,是有規劃、計劃地發展經濟,從而避免了市場經濟發展的盲目性、不確定性等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危害;

2、由于幾乎所有計劃經濟體制都依賴于指令性計劃,解決三個基本經濟問題的是政府,所謂的三個經濟問題是指生產什么、怎樣生產和為誰生產,而其中大部份的資源是由政府所擁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資源的,不受市場影響;

3、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一個基本原理,這種觀點的邏輯推理是社會化大生產把國民經濟各部門連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因而客觀上要求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十幾年的討論和探索,終于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模式。這無疑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也是對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貢獻。然而,伴隨著這一改革模式的提出,也出現了另一種思想傾向,即全盤、徹底地否定“計劃經濟”,一時間對“計劃經濟”的口誅筆伐鋪天蓋地,使國人誤認為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經濟發展落后的原罪就是“計劃經濟”造成的,大有“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發達不起來的“萬惡之源”之勢。結果是使“計劃經濟”聲名狼藉,至今一提起“計劃經濟”還有“引狼入室”之意,似乎只有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才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才是中國的最終出路。有人甚至公開講:“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上個世紀影響最深的一場“國際馬拉松大賽”,其結果是經過70多年的激烈較量,以“計劃經濟”的失敗而告終。對此,筆者以為:這種認識如果不是無知的話,就是與當初我們全盤、徹底地否定社會主義存在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一樣,犯了同等程度的錯誤。為了澄清這些思想上的迷誤,有必要從歷史的角度來考察“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問題,以使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避免犯過去同樣的教條主義錯誤,同時也使我們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這就是撰寫本文的宗旨。

一、市場經濟的歷史演進及其本質屬性

目前,在我國理論界對“市場經濟”存在著多種解釋,但可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把市場經濟看成是社會資源配置的一種形式,這是主流認識;另一類是把其看成為商品經濟高度發展了的一種經濟運行形式。實際上這兩種解釋有內通之處。國外對“市場經濟”的解釋大體也有兩種:一種是把市場經濟看成是市場對商品生產實行調節的一種方式,也是個資源配置問題,另一種是把市場經濟看成是一種經濟制度而等同于資本主義經濟,成為資本主義的同義語,這是主流觀點。

究竟應該如何認識“市場經濟”及其本質屬性呢?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表達了一種深刻的研究方法,很值得我們深思,這就是:“對人類生活形式的思索,從而對它的科學分析,總是采取同實際發展相反的道路。這種思索是從事后開始的,就是說,是從發展過程的完成的結果開始的。”[1]因此,只有通過對歷史的考察和分析,才能使我們對所研究的對象認識得更加清楚。

自從人類誕生以后,就產生了人與自然界的物質變換關系問題。這一關系的實質內容就是: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不斷地向自然界“宣戰”,通過勞動利用和改造自然資源以滿足自己不斷增長的多方面需要。這就是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這種經濟活動要采取什么形式進行,不少思想家和經濟學家都進行過考察和研究,而馬克思的論述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闡述到:“人的依賴關系(起初完全是自發的),是最初的社會形態,在這種形態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態,在這種形態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第二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因此,家長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狀態隨著商業、奢侈、貨幣、交換價值的發展而沒落下去,現代社會則隨著這些東西一道發展起來。”[2]這段論述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形式的發展軌跡: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產品經濟三個歷史階段。它們并不是?梢勻我庋竦模僑【鲇諶死嘍宰勻喚緄娜鮮凍潭群透腦炷芰Γ瓷Φ姆⒄顧健5鄙Φ姆⒄故值拖率保死嘀荒芤攬俊叭說囊覽倒叵怠崩湊絞ぷ勻唬闋隕淼男枰餼褪僑擻胱勻恢淶摹白勻瘓謾筆逼冢壞鄙Φ姆⒄鉤魷至松緇岱止ぃ卑樗胬投曬辛聳S嘍接兄埔院螅擻胱勻壞奈鎦時浠還叵稻鴕⒃凇耙暈锏囊覽敵暈〉娜說畝懶⑿浴斃問繳希慈嗣峭ü吧唐方換弧鋇男問嚼詞迪致闋隕淼男枰嬤死嗌緇峋沒疃男問揭簿徒肓恕吧唐肪謾狽⒄故逼冢壞鄙緇嶸Φ母叨確⒄梗股緇岵聘壞囊磺性慈汲浞鐘苛髦螅投晌死嗌畹牡諞恍枰接兄埔菜嬤觶鋈說玫餃娣⒄梗鞘比死嗌緇峋沒疃問驕筒恍枰ü敖換弧鋇男問嚼詞迪鄭簿筒恍枰凹壑怠輩迨制浼洌且浴案骶∷埽蔥璺峙洹鋇男問嚼綽闋隕淼男枰傭搿安肪謾鋇姆⒄菇錐巍?/P>

可見,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形式的發展是一個客觀的“自然歷史過程”,每一階段上的形式都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經濟形態。正如馬克思當年批判蒲魯東時指出的:“社會——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們交互活動的產物。人們能否自由選擇某一社會形式呢?決不能。在人們的生產力發展的一定狀況下,就會有一定的交換(commerce)和消費形式。”因此,“人們借以進行生產、消費和交換的經濟形式是暫時的和歷史性的形式。”[3]

對“產品經濟”形態的認識雖然并不是本文論述的主題,但有必要在這里順便提一下:它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發展階段,或者說“是不可實現的理想模式”,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這可從三個方面證明:第一,在歷史上它是在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批判的基礎上,作為商品經濟的否定形式而提出來的,并且由空想社會主義者們以試驗的方式實行過。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失敗的原因并非“產品經濟”形式本身的錯誤,而是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沒有達到可以否定“商品經濟”的程度;第二,當代世界某些發達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踐足以證明,它們所實行的大量“福利”經濟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體現出“產品經濟”形態的痕跡;第三,如果從分配的角度運用抽象法,來考察一個家庭內部的經濟活動(不考慮它與外部的經濟聯系方式),也可以得到說明:當其收入水平較低時,父母要以計量的形式對家庭成員進行消費品分配。而當收入水平較高以后,因為消費品的種類和數量可以得到不斷補充,所以父母就不再以計量的方式進行分配,而以“各自按需索取”的形式來滿足家庭成員的需求。這一點已為我國改革開放后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證實。以小喻大,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商品經濟”形態的發展終將被“產品經濟”形態所代替,這在人類社會經濟形態發展史上只是個時間問題。

社會客觀經濟形態發展的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有一個由產生到成熟、由初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因而會體現出不同發展時期的階段性。“商品經濟”形式的發展也不例外,以中世紀的結束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確立為標界,大體可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簡單商品經濟”時期,后一階段為“復雜商品經濟”,即“市場經濟”發展時期。“簡單商品經濟”也稱為“小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培育時期,它的交換是以直接獲得所需要的使用價值為目的,是作為“自然經濟”的一種補充形式而存在。因此,它只存在于當時占主導地位的“自然經濟”的夾縫之中,處于從屬地位,“就象伊壁鳩魯的神只存在于世界的空隙中,或者猶太人只存在于波蘭社會的縫隙中一樣”[4]。“復雜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的成熟和發展時期,這時的商品生產和交換不再以獲取使用價值為直接目的,而是以盈利為直接目的,并且成為社會居主導地位的經濟形式。“市場”已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的樞紐和中心環節,是商品經濟發展到這一階段的突出特征。因此到19世紀末,開始有學者把這種“復雜商品經濟”稱之為“市場經濟”。可見,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發達起來以后的一種成熟表現形式。圖示如下: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認識:第一,“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的基礎在生產力方面乃是社會分工引起的勞動社會化,在生產關系方面則是生產資料歸不同的經濟主體所有(起初是私有制)。因此它是社會生產方式發展到一定歷史時期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所出現的社會經濟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商品經濟是一種“自發”產生的社會經濟制度。第二,“市場經濟”在本質上就是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形式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以“市場”為核心、以市場機制為紐帶來構建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系統,通過市場把社會各個經濟主體緊密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網絡結構。因此,一方面“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這種社會經濟活動組織形式在一定歷史時期的具體表現,也是一種客觀的社會經濟制度;另一方面“市場經濟”也是社會經濟系統的一種運行機制,它依靠市場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所形成的市場機制,來推動社會經濟活動的運轉,從而形成由市場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市場經濟”是以商品生產和交換為網絡結構的社會經濟活動系統。它既是一種經濟制度設置,也是一種經濟運行機制。作為經濟制度,它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形式在商品經濟階段成熟起來以后的表現形式;作為經濟運行機制,它表明“市場”成為商品經濟運行的樞紐,是通過市場要素自發的有機運轉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表現為一只“看不見的手”的調節作用。不過,兩者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一定的經濟制度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經濟運行機制。因此,兩者的共性就在于都是不依賴于人的主觀意志而存在的客觀經濟形式。對于客觀經濟形式,人們不能任意選擇或否定,只能根據“現有的生產力所決定和所允許的范圍之內”去認識它,揭示它的內在規律,并運用這些規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二、“計劃經濟”的產生及其本質屬性

一種思想的出現,總是與客觀事物的產生和發展相伴隨,因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5]“計劃經濟”同樣如此,它絕不是憑空想象或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過程中,針對這種生產方式的不合理性,以及古典資本主義(早期)市場經濟“自發”運行所帶來的問題和困難而產生的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自覺”組織的思想。最初它萌發于16世紀產生的空想社會主義者那里。例如:托馬斯·莫爾在《烏托邦》一書中,在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深刻批判的基礎上,論述了未來理想社會的生產狀況是由社會領導機構根據“估定”的社會需要量進行生產,并且根據不同地區對某種產品需要量的不同,“以盈濟虛”地進行調節來滿足各地的消費需求[6]。這說明莫爾的思想中已包含了有計劃地組織社會經濟活動的思想萌芽。這一思想在康帕內拉的《太陽城》和摩萊里的《自然法典》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到18世紀,法國的巴貝夫對未來社會實行計劃經濟的思想則表述的更加清楚,指出:“我們未來的制度將使一切都按計劃來進行”,因而社會中“不再有盲目經營的危險,不再有任意生產或生產過剩的危險”,并且論述了社會對勞動投入的有計劃調節[7]。19世紀的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根據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深化,不但繼承和發展了這種“計劃經濟”的思想,而且把它付之于他們所設計的實業制度中,第一次把“計劃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制度來設置,并且對計劃的制定、審查和實施過程進行了具體闡述。當然,這時的計劃經濟思想還不是建立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帶有很強的主觀理想主義色彩。但是,它對后人認識社會經濟活動并“自覺”進行組織的問題無疑產生了重要影響。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他們所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理論,從分析和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基本矛盾及其規律出發,批判地繼承空想社會主義關于有計劃發展社會經濟的思想,建立了科學的計劃經濟理論,并且把它與未來社會聯系起來,指出這是未來社會經濟形式的重要特征。馬克思曾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種不同的需要量相適應的產量,就要付出各種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會總勞動量。這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會勞動的必要性,決不可能被社會生產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變的只是它的表現方式,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規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能夠發生變化的,只是這些規律借以實現的形式。”[8]恩格斯也曾表達過: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生產資料終將由社會占有,而那時“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并且比喻說:“社會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樣,在我們還沒有認識和考慮到它們的時候,起著盲目的、強制的和破壞的作用。但是,一旦我們認識了它們,理解了它們的活動、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們越來越服從我們的意志并利用它們來達到我們的目的,就完全取決于我們了。這一點特別適用于今天的強大的生產力。……。當人們按照今天的生產力?沼詒蝗鮮讀說謀拘岳炊源庵稚Φ氖焙潁緇岬納拚刺腿夢揮詘湊丈緇嶙芴搴兔扛齔稍鋇男枰隕械納緇岬撓屑蘋牡鶻凇!盵9]從他們論述中可以看出三點:第一,社會經濟活動是有規律的,它與自然規律一樣,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第二,雖然社會經濟規律是客觀存在,但人們可以認識它,自覺地利用它來人類服務;第三,當人們自覺地利用認識了的經濟規律來從事社會經濟活動時,就是計劃經濟形式。雖然他們在這里并沒有使用“計劃經濟”概念,但已包含這一思想,“計劃調節”就是“計劃經濟”的具體表現形式。據此可知,馬克思恩格斯的“計劃經濟”是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一種經濟形式。

在此基礎上,列寧對“計劃經濟”作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發展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經常的、自覺保持的比例性也許確實是計劃性”[10]。這被認為是對“計劃經濟”經典性的表述,很值得我們深思,它表明“計劃經濟”的內涵在本質上就是要經常的、自覺的保持社會各個生產部門發展的比例性。在如何才能做好計劃經濟工作問題上,列寧更是強調對計劃“應該根據實際經驗和更詳細的研究來修正它”,否則“我們就會盲目行動”[11]。他堅決反對用主觀計劃來代替實際工作,并且明確地告誡說:“完整的、無所不包的、真正的計劃=‘的空想’。不要追求這種空想”,如果把國家經濟計劃化了,“這是莫大的危險”[12]。這對我們重新認識和正確理解“計劃經濟”,為計劃經濟正名,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我們從經典作家對計劃經濟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他們所主張的“計劃經濟”是建立在符合客觀實際,并且根據實際的變化不斷修正和完善的、科學意義上的計劃經濟,為的是達到合理、充分地調節社會經濟資源和發展社會經濟的目的。這表明,計劃經濟應該建立在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并且反映經濟規律的要求。因此“計劃經濟”是指: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要求,社會(國家)從具體情況出發,預先擬定經濟的發展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進行修正,從而對社會經濟活動實行“自覺”的組織管理和調節,它是自覺運用經濟規律的主觀表達形式。這就不難看出,“計劃經濟”實際上就是依靠“社會的理智”通過事先的計劃對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說“計劃經濟”=宏觀調控,宏觀調控就是“計劃經濟”的表現形式,這應該是計劃經濟的本來含意。它與“市場經濟”一樣,既是一種經濟制度,又表現為一種經濟運行機制。作為經濟制度,它和自發的“市場經濟’制度相對立,是自覺地按經濟規律組織和管理社會經濟活動的表現形式;作為一種經濟運行機制,它表現為一只“看得見的手”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自覺的調節和控制,以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

內容提要:當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模式以后,出現了一種全盤否定“計劃經濟”的思潮。究竟應該如何認識“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是一個經濟理論界長期爭論不休的理論問題。本文從歷史的角度論證了二者是“主客觀”之間的關系,他們既存在著誰是第一性的問題,也存在著同一性的問題。科學意義上的計劃經濟應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結果,這是計劃經濟思想的本意。所謂“宏觀調控”實質上就是計劃經濟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商品經濟市場經濟計劃經濟宏觀調控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十幾年的討論和探索,終于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模式。這無疑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也是對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貢獻。然而,伴隨著這一改革模式的提出,也出現了另一種思想傾向,即全盤、徹底地否定“計劃經濟”,一時間對“計劃經濟”的口誅筆伐鋪天蓋地,使國人誤認為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經濟發展落后的原罪就是“計劃經濟”造成的,大有“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發達不起來的“萬惡之源”之勢。結果是使“計劃經濟”聲名狼藉,至今一提起“計劃經濟”還有“引狼入室”之意,似乎只有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才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才是中國的最終出路。有人甚至公開講:“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上個世紀影響最深的一場“國際馬拉松大賽”,其結果是經過70多年的激烈較量,以“計劃經濟”的失敗而告終。對此,筆者以為:這種認識如果不是無知的話,就是與當初我們全盤、徹底地否定社會主義存在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一樣,犯了同等程度的錯誤。為了澄清這些思想上的迷誤,有必要從歷史的角度來考察“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問題,以使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避免犯過去同樣的教條主義錯誤,同時也使我們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這就是撰寫本文的宗旨。

一、市場經濟的歷史演進及其本質屬性

目前,在我國理論界對“市場經濟”存在著多種解釋,但可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把市場經濟看成是社會資源配置的一種形式,這是主流認識;另一類是把其看成為商品經濟高度發展了的一種經濟運行形式。實際上這兩種解釋有內通之處。國外對“市場經濟”的解釋大體也有兩種:一種是把市場經濟看成是市場對商品生產實行調節的一種方式,也是個資源配置問題,另一種是把市場經濟看成是一種經濟制度而等同于資本主義經濟,成為資本主義的同義語,這是主流觀點。

究竟應該如何認識“市場經濟”及其本質屬性呢?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表達了一種深刻的研究方法,很值得我們深思,這就是:“對人類生活形式的思索,從而對它的科學分析,總是采取同實際發展相反的道路。這種思索是從事后開始的,就是說,是從發展過程的完成的結果開始的。”[1]因此,只有通過對歷史的考察和分析,才能使我們對所研究的對象認識得更加清楚。

自從人類誕生以后,就產生了人與自然界的物質變換關系問題。這一關系的實質內容就是: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不斷地向自然界“宣戰”,通過勞動利用和改造自然資源以滿足自己不斷增長的多方面需要。這就是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這種經濟活動要采取什么形式進行,不少思想家和經濟學家都進行過考察和研究,而馬克思的論述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闡述到:“人的依賴關系(起初完全是自發的),是最初的社會形態,在這種形態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態,在這種形態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第二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因此,家長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狀態隨著商業、奢侈、貨幣、交換價值的發展而沒落下去,現代社會則隨著這些東西一道發展起來。”[2]這段論述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形式的發展軌跡: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產品經濟三個歷史階段。它們并不是?梢勻我庋竦模僑【鲇諶死嘍宰勻喚緄娜鮮凍潭群透腦炷芰Γ瓷Φ姆⒄顧健5鄙Φ姆⒄故值拖率保死嘀荒芤攬俊叭說囊覽倒叵怠崩湊絞ぷ勻唬闋隕淼男枰餼褪僑擻胱勻恢淶摹白勻瘓謾筆逼冢壞鄙Φ姆⒄鉤魷至松緇岱止ぃ卑樗胬投曬辛聳S嘍接兄埔院螅擻胱勻壞奈鎦時浠還叵稻鴕⒃凇耙暈锏囊覽敵暈〉娜說畝懶⑿浴斃問繳希慈嗣峭ü吧唐方換弧鋇男問嚼詞迪致闋隕淼男枰嬤死嗌緇峋沒疃男問揭簿徒肓恕吧唐肪謾狽⒄故逼冢壞鄙緇嶸Φ母叨確⒄梗股緇岵聘壞囊磺性慈汲浞鐘苛髦螅投晌死嗌畹牡諞恍枰接兄埔菜嬤觶鋈說玫餃娣⒄梗鞘比死嗌緇峋沒疃問驕筒恍枰ü敖換弧鋇男問嚼詞迪鄭簿筒恍枰凹壑怠輩迨制浼洌且浴案骶∷埽蔥璺峙洹鋇男問嚼綽闋隕淼男枰傭搿安肪謾鋇姆⒄菇錐巍?/P>

可見,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形式的發展是一個客觀的“自然歷史過程”,每一階段上的形式都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經濟形態。正如馬克思當年批判蒲魯東時指出的:“社會——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們交互活動的產物。人們能否自由選擇某一社會形式呢?決不能。在人們的生產力發展的一定狀況下,就會有一定的交換(commerce)和消費形式。”因此,“人們借以進行生產、消費和交換的經濟形式是暫時的和歷史性的形式。”[3]

對“產品經濟”形態的認識雖然并不是本文論述的主題,但有必要在這里順便提一下:它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發展階段,或者說“是不可實現的理想模式”,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這可從三個方面證明:第一,在歷史上它是在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批判的基礎上,作為商品經濟的否定形式而提出來的,并且由空想社會主義者們以試驗的方式實行過。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失敗的原因并非“產品經濟”形式本身的錯誤,而是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沒有達到可以否定“商品經濟”的程度;第二,當代世界某些發達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踐足以證明,它們所實行的大量“福利”經濟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體現出“產品經濟”形態的痕跡;第三,如果從分配的角度運用抽象法,來考察一個家庭內部的經濟活動(不考慮它與外部的經濟聯系方式),也可以得到說明:當其收入水平較低時,父母要以計量的形式對家庭成員進行消費品分配。而當收入水平較高以后,因為消費品的種類和數量可以得到不斷補充,所以父母就不再以計量的方式進行分配,而以“各自按需索取”的形式來滿足家庭成員的需求。這一點已為我國改革開放后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證實。以小喻大,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商品經濟”形態的發展終將被“產品經濟”形態所代替,這在人類社會經濟形態發展史上只是個時間問題。

社會客觀經濟形態發展的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有一個由產生到成熟、由初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因而會體現出不同發展時期的階段性。“商品經濟”形式的發展也不例外,以中世紀的結束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確立為標界,大體可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簡單商品經濟”時期,后一階段為“復雜商品經濟”,即“市場經濟”發展時期。“簡單商品經濟”也稱為“小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培育時期,它的交換是以直接獲得所需要的使用價值為目的,是作為“自然經濟”的一種補充形式而存在。因此,它只存在于當時占主導地位的“自然經濟”的夾縫之中,處于從屬地位,“就象伊壁鳩魯的神只存在于世界的空隙中,或者猶太人只存在于波蘭社會的縫隙中一樣”[4]。“復雜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的成熟和發展時期,這時的商品生產和交換不再以獲取使用價值為直接目的,而是以盈利為直接目的,并且成為社會居主導地位的經濟形式。“市場”已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的樞紐和中心環節,是商品經濟發展到這一階段的突出特征。因此到19世紀末,開始有學者把這種“復雜商品經濟”稱之為“市場經濟”。可見,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發達起來以后的一種成熟表現形式。圖示如下: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認識:第一,“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的基礎在生產力方面乃是社會分工引起的勞動社會化,在生產關系方面則是生產資料歸不同的經濟主體所有(起初是私有制)。因此它是社會生產方式發展到一定歷史時期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所出現的社會經濟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商品經濟是一種“自發”產生的社會經濟制度。第二,“市場經濟”在本質上就是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形式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以“市場”為核心、以市場機制為紐帶來構建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系統,通過市場把社會各個經濟主體緊密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網絡結構。因此,一方面“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這種社會經濟活動組織形式在一定歷史時期的具體表現,也是一種客觀的社會經濟制度;另一方面“市場經濟”也是社會經濟系統的一種運行機制,它依靠市場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所形成的市場機制,來推動社會經濟活動的運轉,從而形成由市場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市場經濟”是以商品生產和交換為網絡結構的社會經濟活動系統。它既是一種經濟制度設置,也是一種經濟運行機制。作為經濟制度,它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形式在商品經濟階段成熟起來以后的表現形式;作為經濟運行機制,它表明“市場”成為商品經濟運行的樞紐,是通過市場要素自發的有機運轉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表現為一只“看不見的手”的調節作用。不過,兩者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一定的經濟制度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經濟運行機制。因此,兩者的共性就在于都是不依賴于人的主觀意志而存在的客觀經濟形式。對于客觀經濟形式,人們不能任意選擇或否定,只能根據“現有的生產力所決定和所允許的范圍之內”去認識它,揭示它的內在規律,并運用這些規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二、“計劃經濟”的產生及其本質屬性

一種思想的出現,總是與客觀事物的產生和發展相伴隨,因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5]“計劃經濟”同樣如此,它絕不是憑空想象或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過程中,針對這種生產方式的不合理性,以及古典資本主義(早期)市場經濟“自發”運行所帶來的問題和困難而產生的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自覺”組織的思想。最初它萌發于16世紀產生的空想社會主義者那里。例如:托馬斯·莫爾在《烏托邦》一書中,在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深刻批判的基礎上,論述了未來理想社會的生產狀況是由社會領導機構根據“估定”的社會需要量進行生產,并且根據不同地區對某種產品需要量的不同,“以盈濟虛”地進行調節來滿足各地的消費需求[6]。這說明莫爾的思想中已包含了有計劃地組織社會經濟活動的思想萌芽。這一思想在康帕內拉的《太陽城》和摩萊里的《自然法典》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到18世紀,法國的巴貝夫對未來社會實行計劃經濟的思想則表述的更加清楚,指出:“我們未來的制度將使一切都按計劃來進行”,因而社會中“不再有盲目經營的危險,不再有任意生產或生產過剩的危險”,并且論述了社會對勞動投入的有計劃調節[7]。19世紀的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根據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深化,不但繼承和發展了這種“計劃經濟”的思想,而且把它付之于他們所設計的實業制度中,第一次把“計劃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制度來設置,并且對計劃的制定、審查和實施過程進行了具體闡述。當然,這時的計劃經濟思想還不是建立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帶有很強的主觀理想主義色彩。但是,它對后人認識社會經濟活動并“自覺”進行組織的問題無疑產生了重要影響。

篇(7)

1、預算管理是一種系統的管理。預算管理即指預算控制,它是預算編制、調整、執行、分析與考核的過程,是在企業管理中對與企業的存續相關的投資活動、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的未來情況進行預期并控制的管理行為及其制度安排。可見,它是一種系統的管理,是公司的整體“作戰方案”,需要全過程、全方位、全員都納入到預算管理中,因此也稱其為“全面預算管理”。但目前,國內一些企業將預算簡單地理解為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情,把預算當作一種單純的操作層面的東西,僅僅是“財務三張表”,這是認識上的偏差。實際上,預算的制定,不但要考慮所有直接影響公司經營績效的因素,還要與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相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控制系統。

2、預算管理具有戰略導向作用。有些企業的管理層認為預算就等于財務計劃,其實,預算遠遠超出了計劃的范疇。科學、合理的預算涵蓋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思想和近期經營管理的重心,能充分反映企業經營決策者的意圖,引導整個企業的各個分部為實現管理者的管理意圖和企業長期發展目標而努力。通過全面預算,企業內部上至領導,下至員工都明確各自具體的工作任務,以及要達到的目標,明確各自在成本、利潤和資金等方面必須達到的水平和努力方向。

3、預算管理具有約束和激勵作用。預算管理是企業建立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發展機制的有效辦法。在預算管理的實施中,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權利,承擔—定的責任和義務,每項經濟活動都處于預算指標的控制之下,可以說預算管理通過權利和責任的配置約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此外,一個好的預算必然與獎懲制度結合起來,如果沒有獎懲制度,預算也只能是個擺設。企業可以通過預算的執行結果實行績效考核,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激勵員工不斷進取。

4、預算管理可以改善會計信息質量。這是一些企業管理者忽視的預算管理的一項功能。現代企業由于存在委托關系,委托人與入之間存在目標函數差異、信息不對稱,委托契約不健全等問題,因此會出現人為了自身利益而調整成本、費用,調節利潤,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全面預算管理需要滿足各預算表之間的平衡關系,降低了預算的隨意性,為利潤的調整設置了障礙,從而為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捉供了保障。

5、預算管理是調節各部門工作的重要手段。現代化大生產條件下的企業,若要實現其經營目標,單靠某個部門的努力是無法實現的,它需要各部門組成一個有機整體,相互協調,通力配合。預算管理將總目標以數量指標體系體現出來,并將這些指標分解落實到每一個部門,使購、產、銷各環節、各部門的工作,在企業的預算指導下,協調進行,從而達到正確處理企業內部各部門的相互關系,減少內部矛盾的目的。從以上分析可以得知,預算管理不是數字游戲,而是企業內部控制的管理工具。因此,企業的領導層、決策層應充分認識到預算是為了公司治理更好的實現而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工作環節。

二、我國企業實施預算管理應注意的問題預算管理是企業邁向管理科學化和現代化的一種重要手段。但要制定和實施有效的預算管理,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領導層應提高對預算管理的認識。從我國預算管理實踐來看,許多企業的領導層對預算管理的認識不夠,只是指定財務部門完成預算并進行實施,只在最后審批時才會關注一下。也有的企業領導對于預算管理的益處很清楚,但他們覺得與其考慮這些,還不如把精力花在爭取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上來得立竿見影。然而,優惠政策不是永久的,有效的預算管理才會使企業長久受益。因此,企業領導層應樹立“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思想,成立預算委員會,由董事長、總經理親自掛帥,構建預算管理體系。只有這樣,預算管理才有權威性,其順利實施才有保障。

2、制定和實施預算要同企業的戰略結合起來。從企業發展的角度講,預算應和戰略掛鉤,使其從屬于戰略管理,而不是簡單的企業預測。沒有戰略指導的預算管理,只重視企業短期活動而忽視長期目標,這樣的預算管理難以取得預期效果。同時,企業戰略也只有通過預算管理的細化,才能得以順利實施。因此,企業在實施預算管理前,應在調查分析基礎上明確自己的長期發展戰略,并以此決定預算的模式,只有這樣,預算管理才能避免盲目性,才有生命力。

3、結合企業特點編制全面預算。企業只有綜合分析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制定適合自己的預算管理模式,才能真正發揮其效用。企業類型不同,預算管理的側重點也應不同,比如,制造業的預算應側重降低生產成本,服務業應側重對成本的綜合控制和增加收入。就同一企業而言,其不同的發展階段,預算的側重點也應不同,如在創業之初,為打造品牌,企業在產品開發上的費用相對多些;當企業的品牌得到公眾的認可,為提升其市場占有率,市場推廣費就要相對多些。

4、預算必須與業績考核相結合。預算作為一種價值化的目標體系,在期末終了,應通過合理的程序進行考評,才能真正發揮其激勵作用。考核制度要簡明、清晰、易懂,使被考核者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以及違規成本。考核制度應包括考核指標的設立、組織機構人員的構成、考核的結果和用途等。考核要公平、有效、精確,并嚴格執行已定制度。有制度不執行,不但會降低管理者的管理威信,使預算管理成為一紙空文,而且會挫傷被考核者中努力群體的積極性,其不良影響相當深遠。

5、提高財務人員素質,為預算管理提供技術保障。預算管理的“全面性”、“系統性”要求財會人員在財務管理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工夫。財務人員應走出就“賬”論“賬”的狹小天地,培養把財務管理同生產營銷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充分利用真實的財會信息考核責任人的能力,及時從預算執行的差異中分析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能力,提出糾正預算偏差的對策的能力,為企業決策層當好參謀。

6、理性看待預算的調整。—般情況下,為了保證預算管理的嚴肅性,預算不允許修改,但如果預算實施的客觀環境發生實質性變化,那么就應對預算加以調整。盡管我們在制定預算時預見了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并制定出相應的措施,但市場變化風云莫測,總有一些問題是不可能預見到的。因此,預算管理不能一成不變,預算的調整是客觀需要,不能因此低估甚至否定預算管理的功能,并且預算的調整同預算的制定一樣,要經過規定的程序或法定的授權,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其權威性。

篇(8)

除去當時物品流通的價值,糧票等票據印刷圖案很精美,且內容充滿了時代感,暗含了國家與社會的變遷,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一兩糧票換了3根冰棍

老任從小時候就開始搜集這些東西。那時父親經常給自己兩三市斤(1市斤為1斤)糧票,讓自己去買糧食。任書辰就步行去附近一家糧店購買口糧。他時不時從里面克扣出一兩來,把這個稀罕品夾到書本中小心保存起來。其實那時候糧票不光是可以買糧食,還能換別的東西。

任書辰清楚記得他曾拿攢下的一兩糧票換過3根冰棍吃。

以糧票為代表的這些票據,承載著那個年代人與貧苦有關的日子,與生活相關的衣食住行無不透著拮據。任書辰家當時七口人,一家人就擠在3間土壘的小平房里。老任說那時一次買上兩三斤面就能吃上半個月,那是用玉米面摻著白面做的饅頭。至于肉平時是舍不得買的,唯一的盼望是過節時多少能割上一些肉,而且那時買肉都是專挑肥的,先放鍋里煉成大油做炒菜用,剩下的肉渣放一點混在菜里吃。“那時吃的菜很多是野菜腌蘿卜是主要菜品之一。

穿的衣服,純粹手工縫制,冬天穿棉衣棉褲,外邊要是有件粗布外套就非常體面了。”至于行,任書辰清楚地記得,自行車絕對是稀缺產品,村里有人攢了不少票買了一輛自行車,卻舍不得騎,終日掛在墻上。

篇(9)

市場經濟條件和計劃經濟條件中宏觀調控的差異何在,存在以下幾點意見:

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和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存在諸多差異,研究,識別和利用不同的是從根本上改變計劃經濟下宏觀調控體系的劣勢,建立一個符合客觀規律的新型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和控制系統必要的條件。

一方面,控制和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是指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在計劃經濟的背景下,資源的調配,經濟運行之決策完全由政府掌握,一切經濟運行無法按照自身的發展規律運轉,不能決定自身的發展方向,所謂的計劃指令和激勵制度,也主要是政府主導的強制性和精神性管理指令。大多數企業事業單位,要么是要服從的計劃指令,以政府的指令為方向,否則就不會受到政府重視,發展不起來,地位也會受到影響,企業自身的經濟下降也必然的。在這種經濟制度現狀面前,可以說計劃經濟中宏觀調控只能是行政手段為主導,優先考慮,或完全遵循行政手段調控經濟,企業本身無任何自由發揮的空間。在計劃經濟背景下,國家也好,政府也好,宏觀調控的措施的一般都是是政府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按照政府頒布的分層計劃指令下屬單位接受政府的計劃指令下級單位執行計劃指令。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和計劃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的條件下孕育而生的。具體的原因在于市場經濟計劃經濟下的宏觀調控和控制的直接區別點在于在宏觀經濟容易導致市場發展不均衡,但從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本質區別來看,這是兩個不同的經濟體制,經濟運行機制有根本的差異,導致宏經濟不平衡的原因有差異,也是導致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和計劃經濟下宏觀調控差異的根本原因。

2.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條件中宏觀調控的具體功能的不同。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和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的條件下產生的具體原因不同決定了實際行動上的差別。雖然在兩種經濟環境下,宏觀調控是糾正和防止宏觀經濟失衡。但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宏觀調控本身的解決的方案和計劃的實施往往容易片面,進而會導致宏觀經濟調解力度不到位,市場發展失衡。由于計劃經濟的本質是政府主導,所以宏觀調控主要是彌補政府管理漏洞,彌補自身缺陷。

3.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和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和控制的系統不同。在現有的基礎上,不同的條件下,宏觀調控是經濟運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本身享有有無限的經濟自由,政府掌握實施宏觀調控并不需要單獨的立法授權,因為政府宏觀調控措施所憑借的行政手段,即使用直接調控措施,也是經濟的綜合控制的一部分,不需要特別單獨的立法。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在實施宏觀調控措施和控制是,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授權來提供制度支持,法律是先決條件,更是是宏觀調控和控制系統的關鍵環節,該系統基于現有的條件,在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總體上來說,是指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征服所面臨的問題都不是在計劃經濟的宏觀調控和控制系統的改進,但向計劃經濟的宏觀調控和控制系統的根本改革,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運作,建立新型的宏觀調控體系。

4.在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條件中宏觀調控和經濟之間的關系,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自由的市場經濟,和政府主導的計劃經濟不同的條件下,調控手段是不同的,政府的宏觀調控是采取行政手段,通過對市場主體的直接干預,達到調控經濟運行的目的,這決定了政府干預享有充分的自由,和市場主體的經濟自由被剝奪是此消彼長的。

篇(10)

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對社會發展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市場經濟對競技體育的影響也是如此,既有正面的影響,也有其負面的影響。

一、存在問題

(一)不重視運動員文化教育

中國競技體育發展的基本模式為:少體校,青年隊,專業隊(職業隊)、國家隊 。運動員從很小就開始專業訓練,例如:體操運動員一般從5、6歲就開始訓練,基本上是全天訓練,也安排上文化課的時間,但孩子在大運動量訓練情況下,基本沒有精力學習,所以可以預見成績會怎樣。看一下現在的運動員有幾個是真正的有較高學歷的,有的也是在某大學掛名,在學校的照顧下拿到文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因為他們在傾力從事運動訓練的同時無法顧及必要的文化學習,到了退役或中途離隊時除了運動技能外,缺乏其它專業的文憑和能力,難以被社會所接受。而反觀外國運動員,都有較高學歷,有的甚至是雙學位。當前,中國在人力資源的安排上實行的是市場化配置,受教育程度正成為獲得工作機會的主要資源。舊的體育人才培養模式使得體育后備人才文化水平較低,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升學、就業。體育人才的退役安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好多運動員退役后很難找到工作。現階段一些運動員逐漸認識到了這些,退役后都到大學去渡一下金,提高學歷水平。

(二)后備運動員的培養模式

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說過人多力量大,13億人的中國派出1099人的代表團參加北京奧運,其中包括運動員639人。1099人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奧運代表團也是奧運史上最大的代表團,一屆奧運會一個代表團有運動員639人,這樣的規模是空前的。這639人拿走了奧運會上100枚獎牌。而拿同樣派630多運動員參加奧運拿走110枚獎牌的美國比較,人口僅有3億。3億人只有中國人口的一個零頭,然而就這3億人中就能選出數量相當的高水平運動員與13億人的中國相抗衡,這點是值得思考的。

(三)投資渠道單一、投入結構不合理

中國競技體育經費大部分都是國家撥發,由于體育項目歸國家統一管理所以企業贊助或投資較少。而且資金絕大多數投向一線隊伍和“經濟類”項目,二、三線隊伍和效益不高的項目經費嚴重不足。投入結構不合理必然導致后備人才隊伍萎縮及項目發展不平衡,從而使我國體育事業出現頭重腳輕的畸形發展和跛腳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資源短缺,如不解決體育事業投資渠道單一這一問題,體現在我國的“窮國辦大體育”的不良特征必將延續很長時間。如不能有效動員社會資源共同參與到體育事業中,要想單靠國家靠政府辦好“窮國”的“大體育”的確是難。如果投資單一這一嚴峻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必將使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陷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境地。

(四)賞罰不明,缺乏激勵和約束機制

各級體校的資產所有者是國家,地方體育行政部門是國家的委托人,權力集中在體育行政機關。這種管理模式很少考慮具體從事競技體育工作的少體校、青年隊、專業隊等單位和個人利益。由于個人的物質收益與其貢獻沒有直接掛鉤,導致了“吃大鍋飯”、“干多干少一個樣”現象,運作的效果與設定的目標難以相適應,難以調動單位和個人的積極性。由于缺乏利益激勵與約束機制,許多人常常采取投上級所好,做表面文章。更有甚者,一些人為了追求自身利益,不惜進行“權利尋租”,如在選材、輸送過程中的“灰色交易”和在競賽中濫用興奮劑等違紀行為。

(五)競技體育與市場經濟相互關系

以前人們認為體育活動就是玩,它和錢沒有任何關系。但由于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競技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走進體育館觀看比賽,許多商人看到了這一商機,從而有了體育產業開發。體育本身是一種產業,具有經營和娛樂功能,這是由體育的經濟功能決定的。而在中國所有體育的權利都在國家。實踐中出現了好多本不該出現的問題。從而阻礙了中國競技體育的良性循環。例如:女排、男籃等本來是亞洲霸主,但現在看一下,經國家調控下的計劃經濟供給存在的后效應正在一點點的體現。別的國家體育部門是為聯賽服務,而中國是聯賽要聽國家體育部門的安排。任意縮短聯賽,還美其名約為國家利益,試想聯賽水平不高,國家隊水平能高到哪去。當然競技體育和市場經濟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近代的各種商業體育聯盟俱樂部形式,我們可以借鑒英超、德甲、西甲等。他們都是商業聯盟,球員收入、球隊收入主要靠自己從球迷和贊助商、合作商獲得、無論是通過賣門票搞活動還是賣相關紀念品,如果他們踢不好球,就得不到球迷的支持,同時也得不到商家的合作與贊助的支持。因此運動員會不斷的想方設法把球踢好,管理者會想盡一切辦法把球隊經營好,不斷的改進、不斷的引進新鮮血液從而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上一篇: 文明勸導活動總結 下一篇: 銀行員工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福利精品导航凹凸 | 亚洲不打码视频在线看 | 亚洲国产99热最新在线 |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视频 | 亚洲欧洲国产码专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