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1 21:11: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村級科普基地工作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按照XX縣創建全國科普示范領導小組的要求,為把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了顯著效果,今年以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科普組織網絡
鞏固和完善鄉科協和村科普小組,積極在民營企業中發展科協組織。加強鄉科協辦公室規范化建設,切實落實“四有一保證”(即有辦公室、有牌子、有人員、有年度工作計劃、有經費保證)?!稗r技協”穩定在5個左右,并著力提高功能,引導向實體型發展,充分發揮為“三農”服務的作用。同時,積極在民營企業中建立科協組織。
二、增加經費投入,加快科普設施建設
按固發[2002]13號文件規定,鄉科普經費按全鄉總人口人均0.2元標準落實到位,并納入鄉年度財政預算;鄉的科普經費每年不少于8000元,開入鄉鎮撲財政預算。
鄉建設1個10米長的“科普畫廊”和2個室(即:“綜合配套的科普活動室”和“科普圖書室”)。
三、強加推進科普示范村、戶的創建工作
在全縣廣泛深入開展講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創建科普示范村、戶活動。按中國科協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標準的要求,科普示范村應占行政村總數的三分之一,科普示范戶應占總戶數的百分之三十。這此,在開展全面創建的基礎上,側重抓好2個重點村及20個重點的科普創建工作。依據標準,認真謀劃,精心指導,切實將科普創建各項任務落實好,以點帶面推動全鄉。鄉擬于10月份對科普示范村、戶進行全面檢查驗收,合格的予以授牌。
四、加速科普示范基地建設
鄉注重抓好良種肉雞、三元雜交豬、無公害蔬菜3個鄉級科普示范基地建設,盡力幫扶,促其發展,與此同時,對10個村級科普示范基地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幫助引進項目和配套技術,并盡可能給予必要的物資和資金支持,不斷提升水平。各村對自己的2個科普示范基地,更要加強管理,突出特色,提高科技支撐水平,充分發揮示范輻射作用,拉動全鄉經濟發展,鄉擬于6月底前對村創建的科普示范檢查驗收,符合標準的報縣里統一授牌。
五、廣泛深入開展科技培訓
堅持以人為本,大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訓,進一步提高全鄉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全年培訓5000人以上,具體實施步驟:一是鄉科協與鄉農技部門配合,負責抓好500名農村黨員和基層干部的專業技能培訓;二是縣科協與鄉中學配合,對500名初中畢業生進行農村實用技術及技能培訓,促進全縣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能力。三是發揮鄉科普創建成員單位和涉農單位的作用,與鄉配合,條塊結合,根據農時需要,進村入戶到田頭,負責抓好200名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四是鄉繼續組織縣農廣校從農村知青中的大中專班對回鄉知青繼續教育等,全年進行高層次培訓50人;五是結合招商引資,配合來固企業開展對新工人崗前培訓500人;六是繼續舉辦“農函大”實施學制一年的系統培訓。繼續在鄉、村干部和農村中學招生,全年招生500人以上,其中:各村10人計200人,農村中學300人。此外,在對農村開展大規模技術培訓的基礎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技術,積極引進推廣適銷對路的新技術10項,新品種8個。
六、大張旗鼓開展科普宣傳
創新方式,變化形式,利用一切宣傳工具,大張旗鼓地開展科普宣傳,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具體辦法:一是認真舉辦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動周”活動;二是組織涉農單位和縣相關部門舉辦3次大型送科技下鄉和科普趕集活動,發入各種科技資料10000份以上;三是舉辦鄉、村干部科技講座會1場;四是為全縣19座“科普畫廊”訂購科普掛圖20套960張,全年更換內容4期以上;五是繼續辦好“科技熱線”;六是舉辦弘揚科學精傳播科學思想掛圖展2次;七是舉辦科普創建成果攝影展1期。
七、大力發展技協,更好的為“三農”服務
農技協是農民自己的組織,聚集了眾多種、養、加大戶,科技示范戶和發展經濟的各類能工巧匠,是科技與經濟的聯合體,具有技術、人才、經濟實力的比較優勢,且源于農民,與廣大農民同呼吸共命運,在傳播科學技術和帶領農民致富方面,可以發揮政府及農技推廣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發揮好農技協為“三農”服務的作用尤顯重要。各級政府應把農技協的培育、發展、鞏固、提高工作擺上工作議程,根據各農技協的特色,多方面給予熱情關心和支持,積極為他們協調關系、扶持幫助、提供技術、引進項目、解決困難等,使之規范管理、增強功能、提升水平。鄉應著力抓好5個全縣行業性農技軒、各村應著力抓好1個不同類型農技協的鞏固發展工作,引導農技協迅速轉型,由技術交流和技術服務型向經濟實體型轉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堅持走有償服務和實體化之路,逐步增強造血功能和對會員的凝聚力。二是加強對農技協管理,充分發揮其作用:⑴根據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大力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⑵引進推廣適銷對路的新技術、新品種,并允許銷售配套的種子、化肥、農藥等;⑶根據專業特點,以訂單農業、集約經營方式,發動農民建立相應的科普示范基地(片、點),發揮示范效應,促進產業發展;⑷拓市場、促銷售。以信息交流、網站搜尋、外出考察、橫向聯合、建銷售市場等方法,把農產品銷售這個困擾農民的難題解決好,促進農民增收。
一、強化基礎建設
1、完善黨建陣地建設,建設完整的辦公場所,有合格的標志牌,有完整的黨員活動室,有完整的規章制度,有規范的檔案,有村務公開欄。
2、計劃擴寬X組通組公路并進行硬化,在XX安裝路燈并進行綠化,確保村民交通安全。
二、黨支部活動規范化
1、支部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好,支部工作要有新創意和新舉措,村兩委班子配合的好,及時通報情況,交換意見,做到和諧共事。
2、利用“”制度,搞好黨員教育工作,保證全體黨員參與決策、管理,監督權力的發揮,努力做到黨員活動參與率在60%以上。
3、搞好新黨員發展工作,按照新黨員發展要求,確定發展目標及培養人在黨員大會上進行公開確定,認真做好新黨員發展公開公示有關要求。
4、認真做好黨費收繳工作,做到表冊齊全,及時足額按時價收繳上交。
5、做好黨員培訓工作,做到有計劃有內容,年內組織黨員學習不少于6天,有學習資料,有學習記錄。
6、認真做好黨員民主評議工作,年末將評議黨員的結果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7、流動黨員的管理,建立流動黨員臺帳,利用微信、QQ、郵箱做好線上送學,專人管理。
8、制定切實可行的村民增收目標,并按照規定完成。
9、積極開展無職黨員設崗爭星活動,充分調動全體黨員在文明建設中的積極性。
三、宣傳思想教育工作
1、定期組織黨員、群眾代表,開展科普知識、市場經濟理論學習、討論活動。
2、利用農閑時間集中培訓黨員,后備干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率要達到95%以上。
3、兩委班子成員要抓好理論學習,力爭全年集中學習不少于12次。
4、抓好通訊稿件上報工作和理論成果轉化材料。
四、精神文明建設
1、積極開展“道德講堂”“十星級文明農戶”等活動。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五次、州委十屆六次、縣委十一屆四次全委會會議精神,堅持科學扶貧和精準扶貧,堅持引領發展、服務群眾、轉變作風、鍛煉干部,推進農牧區加快發展,幫助子耳鄉麻窩村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動農村科學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促進社會和諧。
二、工作計劃
(一)開展調查研究,摸清村情民意
認真做好調查摸底工作。調查摸底工作是做好駐村幫扶工作的基礎。按照“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精神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調研走訪,全面把握村情民意,找準問題,分析原因,研究對策,理清思路,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幫扶工作規劃,為今后的駐村幫扶工作順利健康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明確發展思路,制訂幫扶方案
切實加強對駐村工作的組織領導,及時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深入調研摸底、掌握村情民意、分析資源優勢的基礎上,一方面大力普及科學種植技術,提高產量,一方面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立足實際,以“走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特色經濟”的農村經濟工作新思路,發展規?;N養殖。強化生產技能培訓,擴大勞務輸出,動員群眾找準季節性地副業收入。
(三)緊盯幫扶項目,狠抓工作落實
1、加強文化科技教育,轉變農民傳統觀念。
因地制宜,深入開展農業生產、利用農閑時間舉辦農村實用技術等技能培訓活動,重點培訓糧食豐產技術、畜牧養殖等知識;注重科普宣傳;開展有關現代思想觀念的宣傳教育,使農民在接受新知識的同時不斷接受新的思想觀念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造優良發展環境。
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縣級各部門的支持關心下,積極爭取和多方籌措資金,把完善基礎設施作為幫扶村改變落后狀況的工作重點,狠抓落實。重點解決麻窩村村民行路難問題。
3、結合鄉村治理工作,打造良好人居環境
通過宣傳“建設美好家園,人人有責”,發動群眾投工投勞,開展群眾性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動,把舊村改造、新村建設與改水、改路、改溝、改圈、改廚結合起來,把發展農村經濟與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加強法制宣傳力度,重視農牧民群眾法治思維的引導以及合法權益保障。
(四)化解矛盾糾紛維護一方穩定
統籌城鄉發展,建設具有城郊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區“奮力崛起、率先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全區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把科教興區戰略落實到基層,對于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全區上下對此必須高度重視,深刻認識加強農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把這項工作作為推進*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快組織實施。
二、農村科普工作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村科普工作,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服務,圍繞科協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提高全區人民科學文化素質服務的根本理念,全面貫徹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緊密結合*區農業農村工作實際,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提高廣大農民和農村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質,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更大貢獻。
三、農村科普工作的總體要求及目標
以農業生產第一線的農民和農村青少年為重點工作對象。提高農民獲取科技知識和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發展生產、保護環境、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的能力;提高農村青少年學習新知識、運用新技術、健康成長、科學生活的能力;提高農村公眾反對愚昧迷信,革除陳規陋習,識別和抵御的能力。
以宣傳科學發展觀為重點內容,促進科學發展觀在農村的樹立和落實。要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和農村的特點,重點普及先進適用技術,宣傳和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節約水資源、保護耕地、健康衛生、移風易俗和反對愚昧迷信、陳規陋習等觀念和知識,在農村形成崇尚科學、追求知識、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會風尚。
以搭建農村社會化科普服務平臺為主要工作方式,有效發揮科普工作主要社會力量的作用,動員、支持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開展科普工作,集成并共享科普資源,通過社會化的農村科普工作,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以提高基層科普服務能力為突破口,逐步形成為農民和農村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務的長效機制。切實加強農村科普隊伍和基層組織建設,豐富農村科普資源,發展基層科普設施,使農村科普工作總體薄弱的狀況得到顯著改善,使農民參與科普教育的機會與途徑明顯增多。
四、圍繞宣傳科學發展觀,廣泛開展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的科普宣傳活動
科普宣傳活動是增強廣大農民和農村青少年科技意識,在農村營造崇尚科學、追求知識、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會風尚的有效形式,是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農村科普的重要平臺。要以宣傳和普及科學發展觀為主要內容,以農民和農村青少年為主體。要與農民文化娛樂生活相結合,采用他們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和樂于參與的內容和方式。要注重活動的策劃和對活動效果的評估,把公眾參與和動員社會資源的程度作為評價科普活動的主要指標。
要著力抓好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青少年科技傳播等重點科普活動。要把面向農民和農村青少年的科普宣傳作為活動的重點。科技下鄉活動要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內容,形成動員科技工作者常下鄉的工作機制。鼓勵和支持農村基層科普組織、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農民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科普活動。
加強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戶建設,廣泛開展科普示范活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創建集技術示范、科普宣傳和培訓為一體的農村科普示范基地,支持它們健康發展,發揮好它們的示范帶頭作用。
五、充分利用各類農村教育培訓資源,進一步加強農民科技培訓工作
科技培訓是廣大農民和農村青少年學習科學知識和實用技能、提高科學生產和科學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農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開展面向農民的科技培訓,注重培訓工作方式的創新。積極與組織、宣傳、農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勞動和社會保障、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共同完成各級政府實施的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等現代傳播方式,積極參與全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充分發揮各級學會、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以下簡稱農函大)、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以下簡稱農技協)等在農民科技培訓中的作用。農技協是農村基層重要的科普組織和科普工作平臺,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堅持農技協“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聯合相關部門和社會有關方面,扶持農技協做大做強,指導農技協發揮好科普示范作用。*期間,中國科協、全國性學會和地方科協將重點扶持1萬個農技協。各級科協組織要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的支持,為農技協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支持農技協得到各方面的服務。
六、圍繞素質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強農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提高廣大農村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質,是實現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在整體上有較大提升的關鍵。各鄉鎮和基層科協要積極配合教育部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農村基礎教育改革,組織科技工作者參與農村科技教育資源建設,結合地方特點開發與科學課程相結合的低成本科學體驗活動,增強農村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積極開展農村科技教師和科技輔導員培訓,提高他們實施科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進農村中小學科學教育質量的提高。
積極開展農村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宣傳教育,在農村進行“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珍愛生命遠離”、“預防艾滋病知識”等內容的巡回展覽。針對經濟困難、進城務工等家庭中農村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提高他們抵抗挫折、克服困難的能力。
整合校外科學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省、市科技館、科普大篷車和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科技活動設施,在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校外科技活動場所與農村學??茖W課程相結合的有效機制。*期間,中國科協優先支持“科技館活動進校園”項目在農村試點,同時支持地方科協開展農村科技輔導員、科普員培訓。區科協要積極爭取上級科協的支持。
七、圍繞推進科普工作、促進區域科技進步,深化全國科普示范城區創建活動
全國科普示范城區創建活動是全面推進我區科普工作的重大舉措,是通過推動科普工作發展促進區域科技進步,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形式。
創建工作要以貫徹實施《綱要》、提高區域公眾科學素質作為根本任務。要堅持“黨政主抓、科協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原則,在提高重點人群科學素質、增強基層科普服務能力、優化科普工作社會環境等方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率先實現農村科普工作的有關目標。
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是科技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區科協要與科技部門加強在區域科技工作中的協調配合,逐步把創建科普示范城區作為實施“科技富民強區”計劃的基礎條件。
各鄉鎮黨委、政府和基層科協要把農村科普工作與創建全國科普示范城區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積極開展科普示范鄉(鎮)、社區(街道)、村創建活動,帶動農村科普工作發展。
八、推進“一站一欄一員”建設,切實增強基層科普服務能力,逐步形成農村科普工作的長效機制
建設鄉村科普活動站、科普宣傳欄、科普員,是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基層科普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活動站是在鄉村組織農民開展科普活動的陣地,宣傳欄是農民身邊的科普信息窗口,科普員是根植基層、直接面對農民的科普工作者,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期間,力爭在全區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一站、一欄、一員”,并發揮有效作用。
要堅持新建、完善和利用相結合,主要依托農村中小學、鄉鎮黨校、村黨員活動室、農村化技術學校、文化站、科技大院圖書室、農村現代遠程教育接收點等設施和有條件的鄉鎮企業、農技協等各類基地,通過充實健全其科普功能,建設鄉村科普活動站;與農業、科技、組織、宣傳、教育、文化、衛生、民政、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共建,以爭取財政資金和吸納企業資金相結合的方式,建設科普宣傳欄;主要在鄉村科普組織中的骨干、基層干部、教師、科技人員、回鄉知識青年等鄉土人才中選拔鄉村科普員,加強培訓和指導,提高他們開展科普活動的能力,使他們成為農村基層科普隊伍的骨干力量。
各鄉鎮黨委、政府和基層科協要在工作指導、科普資料、設備、經費等方面,對“一站一欄一員”予以支持。區科協會同相關部門負責對鄉村科普活動站、科普宣傳欄、科普員進行具體指導、日常管理和培訓,并為他們創造必要的工作條件,使之成為農村基層科普活動的主要依托??破栈顒诱疽ㄆ陂_展活動,科普宣傳欄要及時、定期更換內容,科普員要利用“一站一欄”開展經常性的科普活動。同時要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科協對“一站一欄一員”建設的支持。
九、加強農村科普隊伍和組織網絡建設,支持基層提高科普服務能力
基層科協組織是科協面向農村開展科普工作的關鍵環節。各鄉鎮黨委、政府要關心和支持基層科協的隊伍建設,區科協要指導基層科協按照章程規定正常開展活動,發展鄉(鎮)、村級科協組織、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農村科普組織網絡,加強業務指導、項目引導,優化工作環境,推動農村基層科普組織發展。
加強包括農村科技、教育、傳媒工作者,農民技術人才,科協及所屬學會、農村基層科普組織的工作人員等在內的農村科普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廣大科技工作者在農村科普中的突出作用,組織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技下鄉,與鄉村、農技協等開展結對服務,支持科技工作者服務“三農”的項目。加強基層科協農村科普專兼職干部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加強農村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教育、傳媒工作者、離退休科技工作者、科技青年志愿者和高校學生參加農村科普工作。
十、深入貫徹落實《科普法》,營造有利于農村科普工作的良好環境
各級要認真貫徹落實《科普法》,把科普工作納入科技工作全局,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結合區劃調整的實際,制定農村科普工作計劃;制定和實施更多、更有利于農村科普工作發展的政策;經常調研科普工作情況,及時解決科普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將農村科普工作納入各級部門目標管理和干部業績考核制度。
(一)結合素質培訓工程,啟動三級培訓計劃
1、成立創業青年培訓基地,啟動縣級培訓計劃
今年團縣委繼續實施*青年創業行動,在服務青年增收成才工作中,與縣勞動局合作,成立了創業青年培訓基地,培訓基地根據青年所需,開展實用、豐富、多層次的創業知識、農業科技知識和職業技能培訓,增強*青年的自主創業和轉移就業的能力,為廣大青年搭建創業增收平臺。近期,團縣委將舉行創業青年推進會,會上將為創業青年培訓基地揭牌,將舉行首期創業青年開班儀式,對現已報名要求參加培訓的80名農村青年進行培訓。
2、努力實現部門聯動,啟動鎮級培訓計劃
在團縣委整體部署安排下,各鄉鎮團委加強與鄉鎮社保所、計生辦、農發辦、經發辦、林業站、民政科等職能科室所的聯系溝通,發揮共青團組織協調優勢,借助相關部門專業職能的優勢,廣泛開展“新農民大講堂”活動。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和培訓,使農村大批青年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達到新型農民的要求,促使農村青年由“勞力型”向“技能型”轉變。此外,在新型農民培養工作中注重青年典型的培養宣傳工作,通過對優秀青年典型的地宣傳,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教育廣大農村青年,更為有效的發揮典型帶動引領作用,從而在廣大農村青年中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推進農村青年現代化素質培訓工程取得實效。
3、積極發揮村官作用,實施村級培訓計劃
07年,團縣委要求各鄉鎮團組織充分利用好494名村官,80名服務基層志愿者這一龐大隊伍的資源優勢,充分調動其積極主動性,發揮其智力資源優勢,組織其參與新農民大講堂活動,在全縣各行政村中廣泛開辦“村官大課堂”,啟動村級培訓計劃。一方面組織引導大學生村官、服務基層志愿者利用業余時間和節假日,圍繞文明禮儀、常用英語、法律常識、衛生防疫、生殖健康、歷史文化知識等方面,在青年中心、業余黨團校、村委會等宣傳陣地定期為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民青年進行培訓,幫助其豐富知識、提高素質,推進農民青年現代化素質培訓工作的深入開展,有效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方面通過舉辦“村官大課堂”,為大學生村官和首都大學畢業生基層志愿服務團成員搭建展示才華、發揮作用的平臺,使其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理論和實踐的鍛煉,讓其成為未來農村的中堅力量,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
(二)拓寬工作方式方法,豐富工作內容形式
1、開辟“新農民大講堂網上論壇”
團縣委充分利用*共青團網站的宣傳優勢,在網站上開辟“新農民大講堂網上論壇”,搭建工作交流平臺,青年可結合主題闡述自己的觀點,對課程安排、授課內容進行論證,以便最廣泛的爭取青年的意見和建議,努力形成工作良性互動,促進工作水平提高。
2、開辦“微笑北京志愿奧運大講堂”
以團縣委為主體集中開展“微笑北京志愿奧運大講堂”活動。組織縣內奧運會、殘奧會賽會申請人、城市志愿者、服務基層志愿者、大學生村官及廣大團員青年圍繞奧運政策、文明禮儀、志愿服務、語言翻譯、醫療救護等方面進行培訓,切實提高廣大群眾的文明素養,為志愿服務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8月10日、14日,團縣委集中2天,對全縣335名“好運北京”公路自行車測試賽志愿者進行培訓,大力宣講奧運,傳播奧運知識,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并就賽場突發事件處理、急救常識等相關內容進行專業培訓,確保圓滿完成測試賽志愿服務工作。
3、深化“青春之音”廣播站活動
06年,*縣“青春之音”廣播站活動取得了較好成效,今年團縣委繼續深化此項工作,組織大學生村官及服務基層志愿者利用各村集體廣播,宣傳科學文化、文明禮儀、政策法規、北京奧運等方面知識,豐富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青年的知識面,提升其綜合素質,為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貢獻力量。
4、舉辦*縣第23屆青年文化節
在青年文化節期間,團縣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廣泛宣傳文明禮儀知識,全面深化*縣“迎奧運、講文明、知榮辱、樹新風”活動,弘揚良好的社會新風尚,推動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努力開辟提高青年農民文明素養的新渠道。
二、2008年新型農民培養工作計劃
(一)繼續實施農村青年“實用技術”和“創業技能”培訓計劃
繼續組織各基層團組織在15個鄉鎮中廣泛開展以政策知識普及、素質培訓、證書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崗位練兵等為主要內容的*青年現代化素質培訓工程。
(二)啟動“技術骨干鄉村行”活動
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優勢,協調各培訓單位,整合社會資源,組織一批青年技術骨干,下到鄉鎮農村、下到田間地頭,為廣大農民講解并實際操作有關養殖種植技術方面的知識及技術,提高農村青年科技致富的能力,有效服務農村青年增收成才。
(三)啟動“青年創業講師團”巡回報告行動
由于受到傳統體制和舊的觀念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下崗失業及農村青年創業意識淡薄,創業思路狹窄,創業勇氣欠缺,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青年創業行動的順利實施。為此,團縣委將組織我縣資深專家學者及已取得一定成績的創業青年成立青年創業講師團,并在適當時機下鄉進村舉行巡回報告,以積極先進的青年創業成功典范進行現身說法,幫助廣大青年認清形勢,轉變觀念,自覺走創業之路,為加快我縣經濟發展步伐貢獻青年才智。
(四)深化“科技衛生文化”三下鄉活動
一年來,全市科技工作抓住重點領域,突破關鍵環節,以大科技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強化自主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高新2009年,我局將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作為推動自主創新的重中之重,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在全國范圍內整合科技資源,以更加更新的觀念拓展產學研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探索和開辟國內重點高校服務我市經濟建造和社會發展的新途徑,不斷提高對科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能力,為我市與重點高校、科研機構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努力提高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加速科技成果開發與轉化.
〔一)努力爭取對我市產學研合作的有力扶持。在對我市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充分調研的基.6.122010*科技針對我市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著力突破制約產業發展升級的關鍵共性問題,積極引導企業聯合國內重點建造高校,共同提出促進產業技術水平提升的重大共性、關鍵和核心技術項目,積極爭取省部產學研合作平臺的支持.
2009年,我市共有23個項目列人省部產學研合作項目,獲得1430萬元資金扶持。其中,“綠色包裝產業共性技術”列人重大科技專項計劃項目、獲得200萬元資金扶持,“高性能紙張的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列人*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獲得210萬元資金扶持.
(二)積極探索開展產學研交流對接的新模式。為總結市??萍己献鞯慕涷灣晒?、探索雙方合作的途徑與形式、推動*和相關高校全面科技合作邁上新臺階,2009年,我市采取主動“走出去”的形式,先后赴武漢市和成都市開展產學研活動。1月份,我市構造印刷包裝行業部分重點企業和有關專業鎮負責人赴武漢市,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就校市、校企產學研合作事宜開展深人洽談。本次活動實效顯著,勝利促成“共建廣東省綠色包裝與數字印刷省部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等10項科技合作協議的簽訂。10月份,我市再次構造產學研合作訪問團,赴成都市與*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開展產學研交流對接活動,促成我市企業與兩所高校簽訂了“綠色包裝與數字印刷產業重大共性技術”等13項科研合作項目.
(三)繼續辦好我市特色產業產學研交流傳統活動。繼前幾年連續勝利舉辦食品、包裝機械、新材料、輸配電設備制造等行業的產學研交流活動之后,2009年6月,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教導部產學研結合調解領導小組辦公室、*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09粵東(*)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裝備產業產學研結合活動”又在我市勝利舉辦。來自*大學、省材料研究學會、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科院廣州化學研究所、廣東工業大學、暨南大學、*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省科技廳、省部產學研結合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同志,粵東各市科技部門負責人,粵東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裝備企業代表等參加了本次活動。產學研結合活動由科技發展論壇、產學研對接座談會和重點企業參觀考察等活動組成。本次產學研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共促成*大學與我市有關企業達成41項合作意向。本次活動的勝利舉辦,對于推動*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創新資源與粵東地區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裝備產業需求實現有效對接、加速科技成果在粵東地區的轉化和產業化、提升粵東地區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裝備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造,提高自主創新的承載能力
2009年,我市創新載體建造取得新進展,創新服務體系取得新突破,科技型企業隊伍取得新發展。全市科技創新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一)加大對創新載體的建造力度,優化科技創新的空間布局。一是科技園區發展態勢良好。高新區、民營科技園、軟件園、農業科技園等科技綜合、專業性園區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集聚效應持續增強,科技園區已發展成為我市培育科技型企業的重要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技術創新的聚集地,成為帶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和工業財稅收人的主要來源。金平民營科技園現有人園企業300家,其中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10家,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8家,園區形成了輕工裝備制造、印刷、食品、輸配電設備、精細化工五大支柱產業,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4.00億元,上繳稅金18.60億元,成為驅動金平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龍湖民營科技園現有企業252家,其中省級民營科技企業47家,組建了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5家,一批光機電、電子信l/2010*科技·7技工作息、輸配電設備制造、生物技術企業在園區集聚,產業特色鮮明,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5.30億元,上繳稅金19.63億元,園區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軟件園現有人園企業65家,匯集了我市軟件產業的主要開發力量,其中醫療信息化產業特色顯著,依托于軟件園的“省火炬計劃醫療信息化特色產業基地”建造有序推進,產業鏈得到進一步完善,2009年園區實現總收人6.5億元左右,軟件產品收人達到3.5億元,其中軟件服務外包2萬美元,實現了零的突破。此外,高新區、*國家電動汽車試驗示范區、農業科技園也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
二是特色產業基地發展成績喜人。加大力度引導和扶持特色產業基地開展科技創新,以基地建造帶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升級,不斷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對全市經濟發展的綜合帶動效應。目前,全市4個國家級和4個省級特色產業基地為光機電、輕工機械裝備、智能玩具創意設計與制造、輸配電設備、印刷包裝、醫療信息化等6個特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載體.
三是技術創新專業鎮建造成效顯著。繼續圍繞我市縣域經濟特色產業的發展特點,開展技術創新專業鎮試點工作,引導和扶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南澳縣深澳鎮、龍湖區龍祥街道、金平區大華街道3個鎮(街道)被省科技廳認定為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全市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增至26家,數量占全省十分之一以上;構造認定了龍湖區金霞街道、潮陽區關埠鎮、金平區東方街道、澄海區蓮上鎮、蓮華鎮5個鎮(街道)為*市技術創新專業鎮,全市市級專業鎮增至12家.
(二)鼓勵優勢企業搭建創新平臺,提高行業創新的服務能力。一是支持產業公共科技創新。加大對現有的輕工裝備等公共科技創新平臺的引導和扶持力度,以科技立項扶持平臺的創新能力建造,*輕工裝備研究院的“節能減排技術實驗室建造”、“輕工裝備智能測控技術實驗室建造”兩個項目列入省科技計劃項目,獲得扶持資金320萬元。新啟動建造由澄海區與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研究所共建的“玩具快速成型技術服務公共平臺”,該平臺的建造,對于研究和解決澄海玩具產業面臨的新產品研發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促進技術創新、優化產品結構具有重要意義。二是組建一批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積極引導行業優勢企業增強研究開發機構的建造,組建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提高行業的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能力.
2009年,新組建了高效節能換熱設備、現代電源、中藥、金屬包裝容器、再造煙葉、LED半導體照明、糖果涼果及烘焙食品、智能型電動玩具8家省級工程中心和13家市級工程中心.
至2009年底,全市擁有行業公共科技創新平臺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實驗基地2家,省級重點實驗室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3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44家,市級國有科研機構16家,市級民辦科研機構3家.
(三)培育科技創新的主體隊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民營科技經濟。2009年,我市積極引導企業增強自主創新,不斷壯大我市自主創新的主體力量。一是積極培育創新型企業。擇優選擇部分在技術創新、品牌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業,重點增強引導和支持,通過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探索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有效模式和措施,形成各種類型具有示范性的創新型企業。2009年,廣東光華化學廠有限公司、*超聲儀器研究所、廣東金明塑膠設備有限公司列人省第二批創新型試點企業。全市現有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7家。其中,廣東東方錯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西隴化工有限公司通過試點驗收,被認定為省首批創新型企業。二是按新標準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
以新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治理辦法》出臺及實一/2010*科技契機,在高新技術企業的重新認定過程中,敦促企業增強創新能力建造,規范財務治理,促進企業不斷提高綜合實力,更好的發揮在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治理工作指引》的要求,會同市財政、地稅、國稅部門大力開展宣傳培訓,精心構造申報,共推薦兩批共72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有62家企業通過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構造的專家評審,進行公示。三是大力培育民營科技企業。重點扶持一批具備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企業。2009年,全市新增13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構造認定了29家市級民營科技企業,全市累計認定市級以上民營科技企業616家,其中省級民營科技企業283家。同時,根據民科企業認定的新變化,制定出臺了《關于做好民營科技企業認定、考核和更名工作的通知》,就民科企業的界定,省、市級民科企業的認定標準、程序進行明確,不斷完善我市民營科技企業的培育和治理。四是努力培育軟件企業。新增2家省級軟件企業,全市現有省級軟件企業20家。五是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扶持政策.
2009年,省科技廳、經貿委、國稅局、地稅局聯合制定了《關于企業研究開發費稅前扣除治理試行辦法》,規范了企業研發費稅前扣除的操作程序。該政策出臺后,我局會同市經貿局、國稅局、地稅局建立了實施企業研究開發費稅前扣除調解機制、明確了具體操作規程,推動此項政策在我市的貫徹實施。目前,此項工作正有序推進中。此外,繼續做好軟件園人園企業的優惠政策落實,2009年共落實稅收優惠返還100多萬元,補助人園企業辦理著作權登記、雙軟認證和系統集成費用20萬元.
三、實施精細化治理和服務,實現創新資源的科學配置
2009年,我局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不斷規范科技治理手段、細化科技服務內容,提高科技資源配置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切實引導和幫助企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一)構造實施科技計劃項目。積極引導和構造企業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通過科技立項扶持企業增強技術創新,促進企業科技成果產業化。認真編制2009年度*市科技計劃,按工業科技項目、信息技術項目、大農業科技項目、社會發展項目、其他項目(包括科技能力建造、創新體系建造等)五部分進行統籌安排,并在工業和社會發展項目中,重點安排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項目,大力扶持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的重大關鍵技術和產品攻關項目,促進產業發展。本年度共安排項目159項,計劃總投資7.5億元,資金來源以企業自籌為主,市財政科技三項費用投人1745萬元作為引導啟動資金。這批項目的實施,預計年新增產值可達32.49億元,年稅利6.19億元,創節匯1.58億美元.
(二)抓好科技成果的治理獎勵。2009年度,主持省、市科技成果鑒定36項,包括工業項目17項、農業項目7項、醫療衛生項目12項,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項、國際先進水平11項、國內領先水平n項。進一步完善*市科學技術獎評審辦法,對評審專家選聘、評審方式、工作要求等進行明確規定,確保評審工作的科學公正。共評定市科學技術獎勵39項,其中一等獎12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3項,構造19項科技成果申報省科學技術獎勵,科技獎勵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激勵作用得到較好發揮.
(三)增強科技項目的績效治理。一方面,構造開展2009年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增強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及時、全面地掌握項目的執行情況,有效地發揮科技經費的引導作用,推動項目的規范治理和順利實施。另一方面,增強省級科技項目的規范治理,共構造122010*科技·技工作對181個省級科技項目開展結題驗收,其中,工業項目68項、農業項目48項、科技能力建造項目27項、民科園建造項目巧項、社會發展項目6項、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造項目6項、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項目4項、重點科技成果推廣轉化計劃項目4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3項.
(四)加快技術市場的培育發展。大力發展網上技術市場,做好科技成果、技術需求項目的網上采集和工作,提升科技成果引進、吸收、轉化的服務能力。做好技術合同登記、統計工作,全年共受理、登記技術合同44項,其中技術開發合同40項、技術轉讓合同1項、技術服務合同3項。技術合同交易總額為2388萬元,其中技術交易額2291萬元.
(五)開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根據我市外向型企業居多的特點,引導企業增強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在全球范圍拓展合作領域,并積極爭取省科技廳的立項扶持,發揮推廣、示范、帶動效應。2009年,我市共有5個項目列人省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獲得扶持資金90萬元,立項數量和獲得扶持資金均為近年最好成績.
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發揮科技對新農村
建造的引領作用2009年,我市抓住國家加快農村改革發展的有利時機,繼續貫徹落實《*市農業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9一2010)》,加大力度引導和扶持農業科技創新,依靠科技進步帶動我市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造,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一)開展專題調研,明晰發展思路。
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對我市農村科技和農村信息化工作開展廣泛深人的調查研究,形成了《加快科技興農步伐,推進農村信息化建造》的調研報告,供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開展農業科技區域創新能力調研,對2009年以來我市農業科技發展情況進行梳理,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報省科技廳。此外,還就海洋科技發展等開展專題研究,形成研究報告.
(二)功少決農業科技創新,推動科技興農。
一是發揮科技支撐效應,減少農業生產損失。年初,低溫冷凍災害對我市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造成較大危害。為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在防寒抗凍恢復生產中的支撐作用,我局成立了農業防寒抗凍恢復生產科技應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切實做好科技防寒防凍以及災后恢復生產工作。經精心構造申報,“潮南區無公害蔬菜生產科技示范基地科技減災綜合措施”項目列入省科技減災專項。同時,指導各區縣各有關部門積極構造專家到種養大戶、農業基地指導抗災減災工作,依靠科技手段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二是實施項目扶持,引導農業科技發展。積極引導和精心構造本年度農業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工作,2009年,我市共有17個項目列人省農業科技項目,獲扶持經費123萬元。通過項目的實施帶動,提升了我市農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為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三是扶持優勢產業發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根據我市海藻資源豐富、海藻養殖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特點,加大力度扶持海藻加工業的發展。進一步支持省重點課題“*海藻資源調查及開發”項目的有關工作,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該項目在龍須菜、壇紫菜等養殖標準化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此外,引導各涉農科研機構發揮各自專業技術優勢,開展林業種植、蔬菜瓜果種植、*柑品種改良等的技術研究和推廣,扶持引導本地特色產業的發展。四是實施信息直通車工程,推動農村信息化建造。積極構建我市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通過實施廣東省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向農民提供及時的科技、市場等信息,加快農村信息化進程,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村經濟發展.
2009年,“*農村基層綜合信息服務體系(蔬菜產業)”列入廣東省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建造項目.
(三)開辟工作新路,增強農業科技合作。
在鞏固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關系的同時,增強與華南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的科技合作,尋求農業高校的技術支持。牽頭聯系華南農業大學,作為潮南區東華村的技術支撐單位,做好科技部認定的國家新農村示范點工作,幫扶東華村發展成為具有粵東瀕海平原種養業的示范典型。增強地區間的橫向農業科技合作,積極建立與我省粵西海洋大市湛江市的合作渠道。進一步深化對臺農業科技合作,推動*龍魚進口項目落戶我市。此外,積極構造引導我市農業科技界增強與*臺商的合作,以聯合攻關項目,共同促進農業科技的提高.
(四)構造科技下鄉活動,普及農村實用技術。
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造,先后構造了在澄海區蓮上鎮蘭苑村舉辦的“科普惠農興村—送科技下鄉”,以及在南澳縣舉辦的“龍須菜栽培技術培訓班”兩次大型科技下鄉活動。同時,通過科技立項,支持*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聯合開展龍須菜品種的引進和技術推廣工作,構造開展龍須菜栽培和加工技術培訓.
五、增強科技發展環境建造,完善科技創新的支撐體系
2009年,我市科技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全市上下發展科技的意識得到增強,鼓勵自主創新的氛圍更加濃厚.
(一)增強構造領導,統一思想部署工作.
12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產學研結合工作會議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傳達學習省科學技術大會精神,表彰獎勵省、市科學技術獎的獲獎者,總結部署產學研結合工作。會議的召開,對于進一步增強全市上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造創新型*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科技創新的工作合力具有積極意義.
(二)出臺工作計劃,明確目標細化任務。
經充分醞釀、反復論證,市政府于3月巧日頒布實施了《*市科學和技術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科學分析了全市科技發展的基礎和環境,提出了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發展目標,部署了重點任務,明確了規劃布局,是“十一五”期間統籌全市科技發展的綱領性政策。同時,制定了《建造創新型*行動計劃》(2009一2012年),提出通過實施行動計劃,切實推進創新型*建造,從而有效提高科技進步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三)開展科普教導,營造氛圍提高認知。
一是廣泛開展群眾科普宣傳教導。5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全市廣泛開展了以“攜手建造創新型*”為主題的“科技進步活動月”活動,突出科技惠及民生和科技支撐發展兩大主線,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的群眾性科技活動。二是引導科普場館增強功能建造。精心構造我市的省級青少年科技教導基地申報省科普項目,增強基地建造,完善科普功能?!?科技館模擬人體解剖實踐室”、“科普畫廊的建造與利用”和“教導基地科普宣傳演示設施建造”列人省青少年科技教導基地科普項目。積極引導科普基地開展科普活動,發揮科普功效,*科技館新增“青少年科技探索園”常設科普展館,全年承辦7項大型展覽及科普活動,完成各項學術報告會、講座、論壇技術演示等科技活動59場次,承接舉辦各類培訓班18場次,接受參觀科普展覽85000人次。三是增強基層科普陣地建造。引導一批基礎良好、具備一定科普能力的街道社區居委會增強科普功能建造,經常性開展科普教導活動,建立和發展面向群眾的科普活動前沿陣地。金平區永祥街道永安社區、石炮臺街道新湖社區、海安街道海悅社區,澄海區澄華街道華冠社區被認定為2009年度廣東省科普示范社區。四是及時報送政務信息和開展宣傳報道。全年共向省科技廳報送信息專報6期,向l/2010*科技·11·技工作市委報送信息專報18期,向市政府報送信息專報17期。出版編輯《*科技》4期。通過新聞傳媒、網絡大力宣傳報道我市的科技工作動態。參加電臺“民聲熱線”欄目,解答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二是實施項目扶持,引導農業科技發展。積極引導和精心構造本年度農業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工作,2009年,我市共有17個項目列人省農業科技項目,獲扶持經費123萬元。通過項目的實施帶動,提升了我市農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為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三是扶持優勢產業發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根據我市海藻資源豐富、海藻養殖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特點,加大力度扶持海藻加工業的發展。進一步支持省重點課題“*海藻資源調查及開發”項目的有關工作,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該項目在龍須菜、壇紫菜等養殖標準化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此外,引導各涉農科研機構發揮各自專業技術優勢,開展林業種植、蔬菜瓜果種植、*柑品種改良等的技術研究和推廣,扶持引導本地特色產業的發展。四是實施信息直通車工程,推動農村信息化建造。積極構建我市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通過實施廣東省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向農民提供及時的科技、市場等信息,加快農村信息化進程,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村經濟發展.
(四)抓好隊伍建造,強化治理提升服務.
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中央1號文件精神,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三大目標,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為首要任務,切實轉變工作觀念和工作方式,加大結構調整和科技投入力度,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動農業跨越式發展。
二、目標任務
(一)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年推廣農作物、蔬菜、林業、畜牧、漁業、水利、農機(以下統稱農業或農業各業)等適用新品種(新農具)、新技術各2項以上;每村至少有1處農業科技示范田、2個農業科技示范點、3-5戶農業科技示范戶;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推廣服務范圍達到區域內農業各業生產規模的90%以上,力爭主要農產品(農、林、牧、漁等)優質率達90%以上。
(二)實施農民科技培訓。全面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關鍵農時季節到村集中開展農業各業先進實用技術培訓累計5次以上,現場指導10次以上,發放農業各業技術明白紙6種以上。村級培訓覆蓋率100%,農戶培訓覆蓋率85%以上。
(三)狠抓農業科技入戶。通過采用“三直接”、“零距離”方式,實現區域內農、林、牧、水產、農機、蔬菜等各業全面科技入戶。每個村10戶示范戶,技術指導員全年在村、組、戶工作時間不少于200天,累計入戶指導不少于100天。農業各業示范戶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達到95%以上,示范戶的學習接受能力、自我發展能力、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
(四)落實好惠農項目。開展涉農政策宣傳,按政策要求配合縣主管部門落實好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陽光工程等各類支農惠農項目,確保農民受益。
(五)做好農業試驗示范。按照縣主管部門要求,配合或獨立完成一項以上農業各業試驗示范項目,并形成總結報告。
(六)做好信息搜集與傳遞。努力形成涵蓋農、林、牧、漁、水、機、菜等農業各業生產、市場、政策及科技致富等高質量的綜合信息。
每季度上報1份農業綜合信息調查報告;每年向農民提供農業各業生產、市場、政策及科技致富等信息不少于4條。
(七)發展“綠色”農業。力爭區域內新增農業標準化生產,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示范基地1個,新認證“三品”1個。
(八)積極引導土地流轉,發展集約化、規?;a。努力爭取區域內新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以上。
(九)做好法律授權的或主管部門委托的行政執法工作,協助做好種子、農藥、肥料等農資市場的監督和管理。
(十)完成縣農委、縣有關部門和鄉鎮下達的其它工作。
三、工作職責
(一)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各項農業方針政策。
(二)參與制定本區域內的農業發展規劃,制定農業技術(農技、農機、農水、林業、畜牧等)推廣計劃,并組織實施。
(三)配合主管部門做好以下工作:①農業新品種、新機具、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②農業“三情”、動物疫情、林木病蟲情、旱澇災情等農業災害的監測、預報、防治和處置。③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檢測、監測和強制性檢驗。④種子、農藥、肥料等農資市場和農機安全作業監督和管理。⑤農業資源、林業資源、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與監測,土壤肥力監測、改良、檢測。⑥農村能源和水資源管理、農村水務和水利建設與管理,防汛與抗旱技術指導。
(四)配合縣有關部門實施各類涉農項目,落實好強農惠農政策。如農業科技入戶、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測土配方施肥,糧食直補、良種補貼、高產攻關、農村戶用沼氣池、農機購置補貼、農村飲水安全、陽光工程等農、林、畜牧、水產、農機方面項目建設。
(五)開展農業科普活動。組織區域內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采集、篩選、整理、呈報、、提供農業公共信息服務。
(六)積極參與、配合、指導鄉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區域優勢農產品的產業發展,促進產業鏈條延伸,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七)培育、指導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和扶持種、養、加、銷等農民創業致富帶頭人,促進農業生產向規模化、社會服務向系列化方向發展。
(八)開展農村經濟、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勞動力轉移等情況調查,主動了解農民的需求,結合工作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并及時上報縣農委和有關部門。
四、工作原則
(一)富民為本的原則。積極把先進實用技術、農業信息和致富理念引入村組,帶進千家萬戶,通過科技服務促進農民增收。
(二)項目帶動原則。按照做大做強區域特色產業、發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積極主動承擔農業示范推廣項目,以項目為載體,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典型示范原則。通過建立示范點、培育扶持示范戶和實施示范項目,樹立科技示范典型和培育農民身邊的科技致富示范戶,輻射帶動周邊農民致富。
(四)零距離服務原則。把工作地點前移到村、組、農戶和田間地頭,把廣播、電話、資料等不見面的服務形式變為手把手、面對面現場指導。
(五)及時高效原則。培訓、指導要抓住關鍵季節、關鍵環節、關鍵技術措施,不誤農時農事;及時解答農民咨詢,及時傳遞重要的、時效性強的農情信息。
五、工作要求
(一)實行站長負責制。站長主持本站全面工作,每周要召開一次全站人員會議,總結上周工作,安排布署下周工作任務。每月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報送上月工作總結和下月工作計劃。
(二)重大事項匯報制。對于動植物疫情、旱澇災情、病蟲害情和群眾反映的農資質量問題及生產技術難題等重大事項,要立即向有關部門和領導請示匯報,并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采取措施,積極處理。
(三)熱情服務工作制。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接受咨詢要做到熱情服務,方便農民。
(四)工作責任追究制。凡工作不負責任,重大事項沒有請示匯報,使農民不滿意,甚至給農業生產帶來重大損失的,要追究當事人責任。
(五)規范工作行為制。各項工作必須遵守行為規范,提高工作效率,保質保量完成。
(六)主動當好政府參謀。準確掌握本鄉鎮農業各方面的動態信息,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和提供解決農業生產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意見、建議。
六、運作方式與保障措施
(一)人員定崗定職,職責任務明確,全員上陣,人人有責。
(二)制定計劃、擴大宣傳、選準項目、抓好示范、培植亮點、突出重點、扶持傾斜(向示范戶傾斜、向主導產業傾斜、向關鍵季節傾斜、向緊要工作傾斜)。
一、當前農業農村工作完成情況
20*年,全縣春耕生產動手較早,農田地備耕充分,農業及農資部門及早就位種子、化肥、農藥等農用生產資料,目前,全縣大春生產栽種進展十分順利,截止4月10日,全縣完成大春栽種面積萬畝,同比萬畝,完成計劃的%。其中:水稻栽插萬畝,同比萬畝,完成計劃的%;旱谷播種萬畝,同比慢萬畝,占計劃的%;玉米播種萬畝,同比快萬畝,占計劃的%;薯類栽種萬畝,同比萬畝;雜糧下種萬畝,同比快萬畝;豆類下種萬畝,同比快萬畝。二、各項農業生產措施落實情況
1、蔗、茶兩大傳統支柱產業生產情況(1)高優蔗園建設情況20*/20*植期,共完成高優蔗園建設面積萬畝,占計劃萬畝的%,其中,秋植蔗完成萬畝,完成計劃任務萬畝的%;冬春植蔗完成萬畝,完成計劃任務萬畝的%。20*/20*榨季,實際砍蔗面積6.776萬畝,較上一榨季減0.324萬畝,實現農業產量23.97萬噸,較上一榨季增2.87萬噸,農業產值達4551.7萬元,較上一榨季增1519萬元。工業入榨量為20.54萬噸,較上一榨季增2.36萬噸;入榨蔗平均含糖份和產糖率分別為14.72%和13.2%,較上一榨季明顯提高;生產白砂糖2.7萬噸,生產酒精0.155萬噸,工業產值12*3.5萬元,實現蔗糖業總產值16625.2萬元,較上一榨季增6492.3萬元。(2)茶葉生產情況20*年,全縣茶葉面積累計達9.6萬畝,新建高優生態茶園0.535萬畝,累計建成高優生態茶園3.978萬畝,茶葉可采摘面積達6.3191萬畝,毛茶產量2016.1噸。農民實現茶葉收入2115.1萬元,比上年增720.6萬元,增51.6%。目前,全縣有茶園面積9.0*萬畝(含農場),其中,2000—20*年建成高優生態茶園3.4369萬畝(含0.7886萬畝的無公害茶園),占全縣茶園面積的38.2%;老茶園5.5682萬畝,占全縣茶園面積的61.8%。今年計劃完成萬畝高優生態茶園建設任務,現已完成開挖種植溝萬畝,完成計劃的%。
2、生物能源完成情況
目前,全縣共完成木薯種植畝
3、種子、化肥等農用物資調供情況去年11月至今年4月10日止,共調入兩雜種子萬公斤,其中,雜交水稻種子萬公斤,雜交玉米種子萬公斤,玉米群改種萬公斤,截止4月10日,共銷售雜交水稻種子萬公斤,雜交玉米萬公斤,群改種萬公斤。4月10日止,縣供銷社、勐省糖業公司、農業局等相關部門共調進化肥噸,其中,尿素噸、復合肥噸、鈣鎂磷肥噸、其它肥料噸;農藥噸,其中,殺蟲劑噸、除草劑噸、殺菌劑噸;農膜噸。農用物資就位早,數量充足,為今年的大春糧食生產提供了物資保障。
4、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情況利用農閑時間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去冬今春全縣共建成高穩產農田萬畝,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萬畝,完成坡改梯萬畝,中低產田改造萬畝,開挖新田萬畝,治理水土流失平方公里。完成水利排灌溝渠建設公里,農田水利建設投工投勞萬個,完成土石方開挖工程萬立方米。
4、三大糧食作物各項增產措施落實情況(1)良種種推廣情況截止4月10日,全縣共完成良種推廣萬畝,占計劃的%,其中,雜交水稻萬畝,占計劃的%,水稻中矮桿良種萬畝,占計劃的%,優質稻完成萬畝,占計劃的%;玉米良種完成萬畝,占計劃的%,陸稻良種完成萬畝,占計劃的%。(2)各項配套措施完成情況①實施電腦農業專家系統項目3.71萬畝,占計劃的55.37%;②培育壯秧萬畝,完成計劃的%;③推廣水稻品種多樣性抗病混栽技術萬畝,占計劃的%;④推廣平衡施肥技術萬畝,占計劃的%;⑤完成測土配方施肥萬畝,占計劃的%;⑥推廣山區旱糧多元化立體栽培技術萬畝,占計劃的%;⑦切實加強對大小春糧經作物病蟲草鼠的預測預報和防治指導工作。共發出病蟲簡報期份,指導大田防治萬畝次,占計劃的%。⑧為使各項措施順利實施,開展不同形式的技術培訓期,萬人次,印發各種技術資料份。
(3)中心樣板落實情況典型引路樣板推動是農技推廣工作的慣用做法,也是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得以在生產上應用的重要手段。我們選擇公路沿線,交通方便,群眾文化素質高,經濟基礎好,集中聯片的田地塊舉辦樣板。據統計,截止4月10日,完成各項中心樣板萬畝,其中,優質稻示范樣板0.4萬畝,雜交玉米示范樣板2.5萬畝;水稻品種多樣性抗病混栽樣板0.2萬畝;雜交陸稻示范樣板0.*萬畝;高寒山區粳型雜交水稻(鄂粳雜)示范樣板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示范樣板0.15萬畝;旱地立體栽培示范樣板0.4萬畝;水稻旱育稀植示范樣板0.4萬畝。5、小區域經濟作物的種植完成情況圍繞農民增收的目標,充分利用本地優勢,大力開發具有佤山品牌的地方名、特、優、稀農產品,目前為止,全縣共推廣無公害蔬菜0.32*萬畝,小區域經濟1.145萬畝,其中:香紅辣0.34萬畝,香紅蒜0.1萬畝,黑葵花0.25萬畝,土煙0.1萬畝,草果0.15萬畝,香芋0.12萬畝,芝麻、蘇子等0.*5萬畝;開發花椒、核桃、木瓜等經濟林果2.176萬畝,使全縣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產值和產量大幅度增加,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6、新品種、新農藥的試驗示范情況今年根據我縣不同海拔、不同氣候條件,在去年的基礎上積極引進糧食作物新品種,對品種的適應性、抗病性、高產性等進行大田對比試驗,共計畝。其中,雜交稻品種個,雜交玉米品種個,以期通過良種試驗種植。帶動全縣良種種植面積。
7、農資市場清查整治情況為充分發揮部門的職能作用,保證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入戶,我局共組織開展趕科普街1次,放心農資下鄉宣傳2次,食品安全宣傳2次,整頓農資市場10個,檢查農資門市13個。對農資經營大戶進行農藥標簽抽查15個,農業系統內部自檢自查1次,均未查到不合格的化肥、農藥流入我縣。查處假種子案件1起,使我縣的農資市場質量得到保證,避免了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自然災害頻繁。由于我縣99.2%的土地面積是山區,交通不便,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條件差,農業的救災、防災和綜合生產能力弱,各種災害頻繁發生,一定程度上仍屬于自然農業的現狀。二是農業投入嚴重不足,大春生產形式嚴峻。由于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農民群眾的生產費用增加。加之財政困難,對農業生產的扶持措施不夠力,群眾的購買力弱,三大作物生產缺肥現象突出,特別是山區玉米更為嚴重。
此外,在病蟲害防治上也因缺錢,不能及時施藥預防。三是農業新技術推廣難度大。由于缺乏農技推廣經費,各項試驗示范、技術培訓均因經費不足而難以開展,農業技術全面普及的難度越來越大,先進的農業實用技術、新機具得不到及時推廣應用。四是農業行政執法機構不健全。由于農業系統內部執法部門多,局上又無專門的執法協調機構和人員,涉農法律法規宣傳落實不夠到位,廣大農民不知法不懂法,出現了法盲的誤區。四、下一步工作計劃要取得我縣20*年農業工作新突破,我們要充分利用國家政策調動,農產品市場價格拉動,各項工作推動的有利時機,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核心,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效益和農產品市場竟爭力,確保農村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要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抓好“十一五”期間我縣“5.8”產業基地建設,加大農民科技培訓力度,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步伐,加強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夯實農業生產及工作基礎,重點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努力提高良種覆蓋率及農業技術普及率,確保糧食豐產。結合實際,加強水稻新品種引試推廣,促進壩區雜交水稻品種的更新換代,提高山區粳稻良種的利用率;加大玉米新品種引進力度,充分利用國家對我縣玉米良種實行補貼的時機,合理布局不同海拔高度的玉米品種結構,特別要做好適宜東部高海拔地區,和西部高溫高濕氣候條件下雜交玉米良種的引種推廣工作,在水稻、玉米良種利用上取得更大突破。以項目為載體,抓示范樣板建設,帶動面上技術推廣,認真組織實施糧食增產工程,配套落實優質高產良種、培育壯秧、規范化栽培、水稻多樣性抗病混栽、陸稻立體栽培、玉米立體栽培、平衡施肥、蓄留再生稻、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科技配套措施。要正確處理好穩定糧食生產和結構調整的關系,不能簡單地把農業結構調整理解為“壓縮糧食作物面積擴大經濟作物面積”,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糧食品質,提高糧食生產效益。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玉米良種補貼、農業生產資料增資補貼工作,加大宣傳落實力度,確保補貼政策落實到位,充分調動廣大農民應用良種的積極性。
(二)圍繞農業資源和特色立縣產業基地建設,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我縣農業發展突出的問題是缺乏有竟爭力的主導產業,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當務之急是要立足農業資源優勢,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在鞏固提升甘蔗、茶葉、橡膠傳統產業的同時,努力培植木薯、核桃新興產業。一是夯實基礎,加強產業基地建設,提高甘蔗、茶葉、橡膠經濟水平。要加強蔗區道路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廣高產高糖甘蔗品種,實現原料蔗生產高產、優質、節本增效目標,提高蔗糖業競爭力;要持續大干高優茶園建設,提高茶葉質量和標準化生產水平,整合茶葉品牌,加強宣傳和市場開拓,盡快產生品牌和規模效應,極積開發茶葉新品種,做到名優茶和大眾茶同時抓;要抓住天然橡膠快速發展的大好時機,充分發揮優勢資源條件,擴大橡膠種植面積,做好橡膠種苗培育,中小苗管理,割膠技術培訓,膠林管理和更新工作。二是穩步推進木薯、核桃新興產業的培育。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品種對路既要適合自然條件,又要適應經濟、社會等條件因素,高標準種植,加強管理,良種良法配套,確保優質高產高效。
(三)加強對龍頭企業的培育扶持,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我縣僅有勐省糖廠可以稱得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十分低下,農業企業規模小,檔次低,帶動力弱,在結構調整中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一要圍繞“5.8”產業基地建設,對現有企業通過重組和聯合,加強資源整合,為其爭取配套項目,搭建招商引資平臺,落實有關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產業的優惠政策,支持它們引進資金、技術、人材,建設原料基地,開發新產品,開拓市場,促進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二要引導、扶持、壯大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等農村中介組織,使它們成為聯結龍頭企業和農民的有效紐帶,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成為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自我服務組織,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上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三要積極培育引導農村致富帶頭人,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農村致富帶頭人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領頭雁、排頭兵”,要把培育好、利用好農村致富帶頭人作為推進農村經濟工作的有力武器,不斷總結并推廣他們的典型經驗,幫助他們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技術培訓、項目扶持上給予傾斜,增加其發展后勁,使他們在先富起來的同時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
(四)抓好示范亮點,推動整體工作。各單位要根據自己的工作職責和業務特點,圍繞全縣35個新型農民科技示范村,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的試驗示范,抓工作典型,所選擇的典型不求多,只求精,要在新、奇、特上下功夫,要有新內容,新特色,新看點,示范作用要強,推廣價值要高。在辦樣板的過程中要做到有實施方案、有工作措施、有責任人,要自始至終加強管理,達到種植規范,管理科學,記載詳細,數據完整,說服力強,真正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五)加大農村國債沼氣建設力度,發展循環經濟。
農村沼氣建設,要以發展農村循環經濟、保持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發展農村經濟和改善鄉村生態環境為落腳點,要把建好沼氣池作為一場硬戰來打,在布局上要做到集中布局,科學規劃,嚴格按照技術標準,精心組織實施,杜絕或減少病、廢池,提高建池質量,同時要加大農村能源技術培訓力度,造就一支沼氣池建設、管理專業隊伍。
(六)加大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努力提高勞務經濟收入。
二、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十三五”脫貧攻堅任務落實情況
根據區委、區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文件精神,主要承擔以下工作任務:
1、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五年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區有關脫貧攻堅工作部署,聚焦科技項目、科技特派員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有序推進科技扶貧工作落實。一是制定有關政策。先后制定了《區“十三五”科技扶貧規劃》、《區“十三五”信息扶貧規劃》、《區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等政策措施。二是全面落實科技扶貧項目。實施科技扶貧項目49項,扶持資金224萬元,項目涉及植物新品種開發、茶葉質量安全、高效種植技術示范、“五個一”主導產業技術提升等。項目實施有的以貧困村承擔實施,以此壯大集體經濟,大部分以企業、合作社牽頭,通過“企業(合作社)+科技+貧困戶”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以勞務用工、園地入股、產品銷售等形式,帶動貧困戶456戶,戶均增收2900余元。三是開展科技特派員結對幫扶貧困村行動。自2017年起,累計選派科技特派員138名,共向48個村選派了科技特派員,其中19個省級貧困村全覆蓋,組建了皖南山區、太平猴魁茶和全江腌臘肉制品精深加工三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達到聚集人才、開展培訓服務、指導村級產業發展,引進推廣新技術32項、示范新品種40個、新建示范基地5800余畝。
2、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電信公司:五年來,一是推進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寬帶中國”戰略,加快農村地區的寬帶網絡和4G覆蓋。光網能力大幅提升,行政村光纖到達率為100%,自然村光纖到達率為99.5%,出口帶寬翻番,帶寬總量達到400G;無線能力快速增強,建成800M4G網絡,4G信號100%覆蓋了全區集鎮、行政村,高速、全部3A以上景點100%覆蓋,自然村覆蓋率達到90%以上,4G覆蓋人口數達93%。尤其重視貧困村的網絡建設工作,累計在基站建設、FTTH補盲方面累計投資368.87萬,助力貧困村脫貧攻堅。二是美麗鄉村建設及村委會WIFI。全力支持區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道路拓寬改道任務,協助提升我區鄉村面貌,充分發揮和利用電信行業網絡優勢,實現區村級79個行政村無線WIFI全覆蓋。為村委及辦事村民提供免費的WiFi服務,助力村委會信息扶貧攻堅。對19個貧困村,每個村贈送1條百兆寬帶和iTV,免收安裝和使用費。三是精準扶貧-信息入戶。自2017年起,為配合市政府開展“精準扶貧-信息入戶”行動,加強貧困戶信息化建設,實現宣傳渠道暢通,將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產業扶持清單、生產技術實現點對點傳播,市扶貧辦與中國電信分公司聯合實施“精準扶貧-信息入戶”工程。截止今年10月,共完成1098戶在冊貧困戶iTV的安裝調試工作,并全部通過驗收。在電信普遍服務的基礎上給扶貧戶帶來真實惠,讓扶貧戶們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四是贈送“致富包”。貧困人口手機用戶免費贈送“致富包”,手機每月免費享受1G國內流量和100分鐘國內通話,截止今年10月,共計贈送1377戶。移動公司:強力推進信息化扶貧工作,重點推進貧困地區光網絡和移動網絡建設,共投入19個貧困村基站建設資金363萬,投入寬帶建設231萬(不含主干電路建設投資),改善了貧困村通話、上網質量,為貧困地區產業信息化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信息化基礎。投入60萬建成703個點的云監控,其中直接投入貧困村11.4萬建成133個點,織密了平安鄉村安全防空網。投入5G基站建設投資2150萬,為今后信息化運用和社會綜合治理打下良好基礎。聯通公司:累計投資1500萬元,建設4G基站135座,累計完成架設各類光纜1950皮長公里、寬帶覆蓋1.8萬戶。實現行政村信號覆蓋率97.6%,自然村信號覆蓋率91.6%,區境內的各景點、高速公路實現全線中國聯通信號的無縫覆蓋。2019年,積極按照國務院要求開展提速降費工作,寬帶提速至100M,通信費下降約30%。
(二)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任務落實情況
三年來,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圓滿完成交辦的扶貧工作任務:一是大力實施科技計劃項目助力脫貧攻堅。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實施科技扶貧,實施科技扶貧項目27項,資金127萬元,累計開展技術培訓27場次、培訓貧困人群506人。二是全面落實科技特派員結對幫扶貧困村工作。會同區委組織部、區人社局、區農水局、區扶貧開發局共同選派19名科技特派員,與19個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實現全區貧困村科技特派員全覆蓋。主要目標任務是:開展技術培訓、推廣一批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幫扶帶動一批貧困戶,通過全面落實科技特派員結對幫扶,共引進新技術新品種30項(個),幫扶貧困戶124戶,增加收入49.2萬元。三是持續推進信息化扶貧工作。積極推進光纖網絡和4G網絡普遍覆蓋,督促通信三大運營商認真抓好“雙基”建設方面網絡覆蓋不到位的問題,對全區貧困村中移動信號覆蓋較弱的自然村,加快改造升級步伐,在實現行政村光纖、4G網絡全覆蓋的基礎上,推進網絡深度覆蓋,優化網絡服務質量,貫徹落實提速降費政策,推動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
(三)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落實情況
對照《區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要點》(黃扶貧〔2020〕4號)文件精神,本單位主要承擔以下工作任務:一是科技項目助力扶貧工作。組織實施2020年區本級科技扶貧項目9項,安排項目資金50萬元,占本年度科技項目經費63.29%。項目涉及植物新品種引種示范、高效種植技術示范、農旅結合、農村電商、林下經濟等。通過項目實施可帶動63戶貧困戶增收。二是持續開展科技特派員結對幫扶貧困村行動。加強對19個貧困村科技特派員管理,進一步明確目標,壓實責任,引導每位科技特派員結對幫扶6戶貧困戶,并按照“一村一產業”的要求,開展精準扶貧。積極籌集科技特派員專項資金22萬元,年初對19名貧困村科技特派員進行考核,表彰了2019年度優秀科技特派員7名,并按考核等次下撥結對服務的貧困村專項資金補助11萬元。目前正有序推進2020年度科技特派員考核工作,將依據考核結果,給予科技特派員所服務的村一定的資金扶持。三是全面落實信息化扶貧年度目標。組織三大通信運營商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相關文件精神,強力推進信息化扶貧工作,重點加快貧困地區光纖網絡和移動網絡建設,截至10月底,共計投入資金995萬元(其中:移動425萬元,電信310萬元,聯通260萬元),農村偏遠地區FTTH補盲35個點位共計新增寬帶端口280多個,改善貧困村通話、手機上網質量。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完成iTV信息入戶1098戶,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繼續推出扶貧致富視頻應用、贈送“致富包”、示范應用釘釘管理平臺等特色服務。降低信息資費門檻,讓貧困群眾共享信息生活。四是為鄉村疫情防控提供信息化支撐。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為把疫情資訊、防控科普知識等信息及時地、不間斷地送到村里村外、田間地頭,中國電信在區主城區、太平湖鎮、新明鄉等多地開通55處天翼大喇叭,鄉鎮、村領導可通過手機一鍵喊話,實時指揮調度防疫工作,打通防控疫情信息傳達的最后一公里,傳遞防疫強音。五是做好光纖和4G網絡的汛期維護工作。今年7月6日洪災,通信設施受損嚴重,所有鄉鎮通信設施均不同程度受損,據不完全統計:光纜中斷16處,約21.7皮長公里;桿路損毀112根,桿程7.1公里;設備退服32處,影響用戶3000戶;預估總體損失約260萬元。洪災發生后,三大通信運營商秉承“用戶至上,用心服務”的服務理念,所有對外服務單位全部堅守崗位,全力保障線上線下服務暢通。本著“先搶通、后修復”的原則,僅用2天時間,完成了所有的中斷線路的接續工作,所有退服設備正常運轉,信號恢復正常。六是在問題整改上求實效。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國家成效考核方面,雖無具體整改任務,但舉一反三,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堅決克服形式主義。
三、“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幫扶情況
根據全市“萬名黨員干部幫萬戶”行動部署,原區科技局定點聯系幫扶譚家橋鎮長羅村(貧困村)和甘棠鎮鳳凰村(非貧困村),12名黨員和干部聯系幫扶16戶貧困戶。原區經信委定點聯系幫扶新豐鄉安居村,10名黨員和干部聯系幫扶新豐鄉盛洪村24戶貧困戶。2019年3月,新組建的區科技經信局調整為聯系新豐鄉安居村(貧困村)和甘棠鎮鳳凰村(非貧困村),截止目前,現有9干部聯系幫扶16戶貧困戶。
(一)單位包村幫扶情況。五年來,每年不少于4次到新豐鄉安居村開展脫貧攻堅專項調研。局主要領導帶隊赴安居村和鳳凰村,與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共同商討幫扶計劃、制定幫扶措施,制定了《區科技經信局“雙包”工作計劃》。通過摸排,該村在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信息化服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根據單位包村要求,切實強化幫扶工作,一是解決長羅村產業發展、新豐鄉安居村、村道路戶戶通、油茶產業發展等資金缺口30余萬元;二是聘請林業、果樹、養蜂專家,對安居村油茶管護、雷竹高效栽培、板栗病蟲害防治、中蜂新法飼養和漁業養殖等產業項目開展點對點技術服務,并為他們建立長期服務關系提供支持;三是協調區移動公司、電信公司分別投資7萬元、9.4萬元,解決偏遠地區通信不暢問題。四是積極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幫助解決貧困戶銷售農產品價值1萬元。
(二)干部包戶幫扶情況。五年來,堅持每月一次全員上門走訪,認真落實“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精準幫扶。核實建檔是否符合要求、家庭人口是否精準、程序是否規范、“兩不愁三保障”及收入是否達標、十大工程扶持政策落實情況、基礎信息是否準確,同時積極開展幫扶工作,制定幫扶措施、宣傳相關政策,力所能及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共落實產業扶貧18戶、就業扶貧13戶、教育資助2戶、小額信貸扶貧15戶,幫助銷售農產品1.78萬元,捐贈棉衣6件、棉被1床折款0.56萬元,捐贈食品0.3萬元。
四、2021年工作謀劃情況
上半年,我們圍繞全縣跨越發展目標和招商引資夏季重大項目百日競賽活動,全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投資1.5億元的恒隆水城和投資1.2億元的仁通物流項目相繼開工,預計7月份可列入市重點項目的考核。5月份我們相繼注冊了5家商貿企業,并實現開票,至6月份可完成現代服務業稅收200萬元,預計全年可實現稅收1100萬元。同時還有3個工業和商業項目在談,近期有1—2個項目可以簽約。
二、向上爭取資金工作有了較大突破。
上半年,全局共編報了18個項目向國家、省、市爭取資金總額近2000萬元,到目前已落實或已到位資金近1000萬元,比上年凈增加近1倍,預計全年可完成近1300萬元。
三、文化活動異彩紛呈。
1.“為民書春”是春節期間一項傳統活動之一,已連續舉辦了二十余年。“金蛇狂舞”2013年縣書法家為民書春由縣文化館、湖博物館與圖書館共同舉辦,免費為群眾書寫春聯二千幅之多,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
2.縣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節日期間繼續正常開放,除基本陳列展覽外,還組織舉辦了一系列特色活動和展覽,如南圖館藏珍品——彩繪《水滸傳》人物圖像展、2013年春節燈謎有獎競猜等。
3.正月初一至初五,在湖畔水釜城景區舉辦了“金蛇迎春”廟會,游人如織,除秧歌、旱船、舞龍、戲劇、繡品、剪紙、船模、烙畫、草編等非遺項目展示展演外,還有大量的民俗小吃、傳統游戲,異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濃濃的年味兒讓游人著迷。
4.4月15日—6月5日,舉辦了“魅力童星”縣第二屆少兒才藝大賽。這次大賽主要面向全縣4至14周歲的少年兒童,分聲樂、繪畫及講故事三個類別進行展示角逐。大賽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自己、積極交流的機會,全縣近600多名少兒參加了比賽。
5.成功地舉辦了第四屆縣農漁民讀書節,開展了系列活動,得到省市文廣新局的表彰。
6.5月19日成功地舉辦了省文化廳組織的“美好”農民法制巡回演出,近700名觀眾觀看了演出。
四、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1.全市縣區首家數字影城——湖數字影城目前已全面建成開放,數字影城建設在全市處于領先地位,并申報了今年的省、市文化產業引導資金。
2.申報省文化產業引導資金的還有“芯PAD”手持終端項目,縣城鄉有線數字電視雙向化改造工程項目申報了市文化產業引導資金。
3.利用水釜城積極編報創建省級文化產業園。
五、文化市場繁榮有序。
1.全縣文化市場監管工作以“確保文化市場平安穩定”工作為中心,采取一系列措施,認真開展網吧集中專項整治和“平安”文化市場專項保障行動,開展反盜版天天行動,開展學校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專項活動等,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2.2月28日組織文化、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門開展一次“掃黃打非”聯合集中行動,共查書刊網點、報刊亭20余家,共收繳盜版《新華字典》6本,卡通畫冊26本,《舊聞》等非法小報120余份,為凈化文化市場,為“兩會”勝利召開營造健康環境。
3.組織開展了“4.26”世界知識產權保護日宣傳活動,5月17日召開了政治“小耳朵”工作協調會,5月20日在湖文化廣場開展了集中咨詢活動。
4.完成了26家印刷企業年檢材料審核和43家出版物發行企業年檢換證工作,以及對未按規定核對登記上網消費者有效身份證件的網吧實施了行政處罰,對網吧違規接納未成年人、未按規定核對登記上網消費者有效身份證件進行立案查處,保證了文化市場凈化、繁榮。
六、文物保護成效明顯。
1.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中,縣有三處被列入其中,上半年我們開展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對周橋大塘進行了維修,對申遺的湖大堤兩個節點的環境衛生進行了全面的整治。
2.由縣圖書館、湖博物館、縣文化館聯合舉辦的南京圖書館館藏珍品——彩繪《水滸傳》人物圖像展于2月1日—28日開展。《水滸傳》人物圖像收錄了清代畫家張琳工筆重彩《水滸傳》人物一百零八圖。張琳所繪彩圖,人物形象、表情生動、設色均勻,為古代工筆重彩人物繪像之佼佼者。開展期間,吸引了很多觀眾前來參觀。6月6日,“為貧困鄉送展覽”在岔河鎮開展,吸引了當地很多百姓駐足觀看。
3.在文物保護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也正在穩步推進。漁文化生態保護區的保護規劃、實施方案等已請南京大學相關專家實地考察并加緊編制,保護區內10多個項目展示點正在建設中,今年漁文化生態保護區力爭獲得省政府授牌。
七、圖書工作呈新局面,文化服務理念不斷延伸。
上半年,圖書館接待讀者34253人次,外借冊次75667,辦理新證1674張,并接待實驗小學“萬里行”社會實踐班200余名學生來參觀。
縣圖書館文化共享工程縣支中心聯合縣實驗小學開展了“小學自主學習教學輔導課件”和“知識視界”科普視頻庫點播活動,受到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熱烈歡迎。
八、廣播電視事業蓬勃發展
繼續實施有線電視數字整轉工程,全縣有線電視用戶達5.4萬戶,上半年新增有線電視整轉用戶5000戶。
九、立足基層群眾實際,電影放映工作穩步發展
根據我縣地理位置、電影隊力量、交通狀況、氣候原因等實際情況,按四個不同類別,于年初制定下放映計劃,向各鄉鎮下達放映場次任務,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村電影的娛樂功能和社會效益。并要求各鄉鎮文化站每日將當天放映的地點、放映時間和放映人情況通過電話匯報至縣文廣新局。目前正在按序時進度開展送戲、送電影下鄉活動。
免費為農村電影隊維修放映設備,保證全縣農村公益電影的安全優質放映。縣文廣新局設置了監督舉報電話,抽調人員下鄉對各電影放映隊進行督促和檢查,以此保證全縣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的穩步推進。
在上半年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下半年,我們將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年目標任務,立足實際制定下步工作計劃:
1.聚合全局之力,抓好招商引資。
2.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強力支撐文化發展。
3.積極創建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及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等方面的實力,建設特色農家書屋及村級特色文化中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建少兒圖書館及盲人閱覽室。
4.參加文化部第五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爭取再創國家一級圖書館。
5.為保護、展示、傳承“印”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在水釜城通過向上爭取資金,投資300萬元建“中國印博物館”。
6.舉辦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活動、第四屆湖農漁民讀書節等特色讀書活動,積極開展群眾文化系列活動,做到月月有活動,重點打造品牌性活動:罩魚大賽、全縣老年戲曲票友大賽、廣場舞比賽和全縣書畫作品展。
7.籌備成立縣博物館。按照省、市的要求,今年,要在湖博物館的基礎上,通過改造、擴展等形式,籌備成立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