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類專業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5-18 00:53: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電子類專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電子類專業論文

篇(1)

2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所涉及的理論、設計及分析方法具有很強的工程應用性和實用性,在學生的整個知識體系中占有相當的比例,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后續課程的學習都十分重要。計算機類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學時少,內容多

為了突出專業課程的學習,很多學校的做法是壓縮電路分析課程的學時數,甚至取消了電路分析課程。而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知識多且比較分散,它集高等數學、電磁學、物質結構理論和電路分析等知識于一體,該課程的學時數(含實驗)一般在80學時以下,在如此緊張的時間內要完成該課程的教學工作,不僅老師感到困難,學生也有很吃力。

2.2學生認識不到位

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應該是電子、機械類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他們在專業學習中一般都有重視軟件而輕視硬件的傾向,而且,學習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成就感往往不及其他課程來得快和強烈,因此,就造成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剛剛從中學過度到大學的學生,很多還沒有找到適合本課程的學習方法,模擬電子技術主要以原理分析為主,而學生更多地相信精確的數值計算,他們往往認為只有經過嚴格的數學推算得出的結果才是可信的,當實際結果與嚴格的理論演算結果有出入時,他們難免會感到困惑。學生的認識不到位和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導致了計算機類專業中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2.3課程教學本身存在問題

計算機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完全套用電子、機械類專業的那一套,有些學校甚至完全由機電類專業的老師來教授該門課程。這些教學內容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與計算機類專業存在脫鉤的現象,沒有突出本專業的特色。近些年來,很多高校的計算機類專業的同仁們對本課程進行了一定的改革探索,并總結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但是,對于不同的學校和不同的學生,這些教學改革舉措應該不盡相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切忌“拿來主義”和生搬硬套。我們也對賀州學院的計算機類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工作,實踐表明這些工作有益于提高教學效果。

3教學改革的內容和措施

為了使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更切合計算機類專業的實際,我們做了一定的探索以提高教學效果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3.1教學內容的甄別與整合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涉及的內容多且知識面廣,為了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根據計算機類專業的特點,依據“必用、夠用”的原則甄別和整合課程內容。受學時數的限制,計算機類專業一般無法系統開設電路分析等先導課程,但電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貫穿于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我們把電路分析課程的主干內容整合到模擬電子課程之中。在正式講解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內容之前,我們花4至6個學時重點講解電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主要有KCL、KVL、疊加原理、戴維寧定理、諾頓定理及密勒定理。經過對多部國家級模擬電子技術教材的比較,我們選定康華光教授主編的《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五版)作為我院計算機類專業的教材。該教材加強了基礎理論,如加強了半導體的物理基礎和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同時也注意吸取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如加強了線性集成電路和數字集成電路(包括中、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原理和應用,新增了電子電路的計算機輔助分析等內容。該教材歷經多次改版以緊跟當代電子技術的發展步伐,但我們不是全部講解教材內容,依據“必用、夠用”的原則甄選講解內容,其他內容留作學生課外閱讀,以開闊視野。經過討論,我們將教材內容整合成半導體器件、放大電路基礎、信號產生與處理三大部分,將直流穩壓電源的內容作為任務驅動式教學內容。

(1)半導體器件部分簡要介紹常用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及場效應管的基本結構等基本知識,重點講解它們的應用及經典電路的分析方法。

(2)放大電路基礎部分重點分析三極管單管共射放大電路,包括靜態工作點的設計及穩定措施、輸入輸出特性、電壓增益計算、輸入輸出電阻等特性,然后介紹集成運算放大器的“虛短”和“虛斷”等基本概念及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等知識。

(3)信號產生與處理部分重點介紹有源濾波電路和正弦波振蕩電路,信號產生與處理部分知識是今后學習接口技術、理解芯片外圍電路設計原理的基礎,所以,不能簡單地將這部分知識從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內容中刪掉。

3.2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我院計算機類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個學期,由于課程內容多、難度大,而且相當多學生的前導課程知識掌握不牢,所以,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畏懼感,鑒于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對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實踐做了一定的探索。

3.2.1理論教學靈活多變

課堂教學方法很多,常見的有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發、啟發式教學法等,要生動有趣講解好本課程的內容,往往要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取得預期效果。本文重點介紹啟發式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1)啟發式教學法。

課堂教學最忌諱的是老師一言堂,教師必須想辦法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式教學法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激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鋪展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地不斷引出問題,啟迪學生去思考、分析問題,直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途徑。比如,在講解KCL時有學生對定律無法理解,教師就可以用水管中水流的特性做類比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然后借用中學電學中關于電流、電荷的知識來引出電荷在導線上不能積聚,從而得出任意時刻流進節點的電流之和必然等于流出節點的電流之和的結論。為了進一步鞏固KCL相關知識,教師應該提出節點的相對概念,即電路中的節點既可以是一個電路分支的交叉點,也可以是任何一部分電路。這樣擴大了節點的概念,學生自然就掌握了KCL的更廣泛的應用。比如在講到NPN和PNP型三極管時,發射極上的箭頭標識的方向不同于集電極和基極上的電流方向,如果將三極管看作是一個節點,那么從宏觀上就很容易得出放大電路中三極管三個極上的電流分配關系:Ie=Ib+Ic。有了宏觀認識以后,再講解三極管電流分配關系的微觀解釋就顯得較為輕松。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將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工程實踐性比較強,因此,當學生具備一定模擬電子技術基礎以后,教師就可以在課程的教學中使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比如,當學生學完二極管電路的分析方法以后,學生具備了二極管半波整流的知識,然后給他們布置新的任務:查閱資料,掌握常用全波整流電路的相關知識。很多學生通過網絡和圖書館的資料掌握了橋式整流電路的結構特點和工作效率,在此基礎上,我給他們演示一臺卡式錄音機的故障現象:單獨用干電池供電時,錄音機工作正常;單獨用220伏交流電供電時,錄音機不工作。然后拆開錄音機,讓學生觀察電源部分電路的結構特點,最后給他們布置任務:畫出錄音機電源部分原理圖,分析各部分電路的功能。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可以將教材中直流穩壓電源部分知識的教學徹底轉換為以學生為主體,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2.2理論與實驗教學交叉融合

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大多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因此,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引入了SPICE仿真軟件。有了此類仿真軟件,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在理論教學中可以先用仿真軟件演示有關理論或電路的宏觀外在表現,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學生在用物理器件做實驗前也可以先用仿真軟件做一遍,這樣可以提高實驗效率,降低實驗損耗。有了仿真軟件,課堂上無法及時完成的實驗,學生還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所以,利用仿真軟件可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相互交融,當然,為了強化理論知識,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在實踐中堅持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必須是同一位老師的做法,這樣,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3.3多角化課程考核方式

篇(2)

1.1驗證型實驗優化和整合傳統的驗證型實驗,將驗證型實驗分為初級驗證型實驗和高級驗證型實驗。主要用于幫助學生理解網絡基本概念如協議、數據幀和算法等,觀察和評價網絡性能指標。初級驗證型實驗主要利用網絡協議分析工具截獲網絡中傳送的數據包,驗證網絡上數據包的基本結構,通過觀察分析數據包的傳送認識和理解協議的運行機制。高級驗證型實驗依托網絡仿真軟件進行,首先由教師給出實驗的仿真核心源代碼,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及關鍵部分的提示對網絡仿真腳本做相應的修改后運行,利用網絡仿真軟件中的可視化工具觀察網絡協議運行過程的動畫演示。在高級驗證型實驗中學生還可以通過修改某一參數觀察網絡各性能指標的變化,分析比較仿真結果,領會協議和算法的含義。以Wireshark軟件抓取網絡上的數據包為例實現初級驗證型實驗。該實驗的硬件配置要求比較低,配備網卡的PC機和局域網環境即可,操作系統Windows2000或者XP都可以。通過Wireshark軟件抓取網絡上的數據包,可以得到封包的詳細信息[3],如物理層的數據幀概況Frame、數據鏈路層以太網幀頭部信息EthernetII、互聯網層IP包頭部信息InternetProtocolVersion4、傳輸層TCP的數據段頭部信息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和應用層的信息HTTP協議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等。學生可以通過每層捕獲的數據包清楚地驗證數據包頭部信息的嵌套,數據幀或包的格式,進而理解網絡協議分層的意義。為了提高學生獨立分析能力,而不是被動驗證所學知識,可以用Wireshark捕獲到的實驗數據分析TCP/IP連接的三次握手情況,識別Wireshark截獲到了三次握手的三個數據包。高級驗證型實驗中的網絡仿真軟件目前使用較多的有OPNET、Matlab、NS2和OMnet++等。由于NS2是開放源碼的網絡仿真平臺,不需要額外付費,可以運行在Linux或Windows操作系統上,能夠在計算機網絡各個層次上模擬網絡運行,并支持目前計算機網絡教材中出現的大多數有線和無線網絡協議,所以可選擇NS2作為高級驗證型實驗的主要軟件工具。以NS2為網絡仿真軟件的高級驗證型實驗的硬件配置要求比較低,配備網卡的PC機。如果現有實驗室的PC機已有Windows系統,又想在Linux下運行NS2仿真,可在PC機的現有操作系統上安裝虛擬機,虛擬機上再安裝Linux操作系統運行NS2即可。在運用NS2做高級驗證型實驗時,重點是驗證網絡協議或算法的動態運行和變化過程。由教師給出TCL腳本實現對模擬仿真場景的產生和控制,并對關鍵控制部分進行詳細講解。學生依據圖1所示實驗流程完成實驗。在這個實驗階段,學生一般不具備獨立編寫網絡控制腳本的能力,對NS2網絡仿真軟件使用不熟練,所以學生主要是觀察和驗證已有網絡協議的運行過程,修改關鍵網絡仿真參數,通過觀看動畫演示和分析NS2的跟蹤記錄文件,得到網絡性能如何變化,深層次領會網絡協議和算法。

1.2操作性實驗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突出電子信息類專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可在傳統網絡實驗的基礎上增加操作性實驗,適當購置一些計算機網絡實驗的硬件設備,如雙絞線夾線鉗、雙絞線測試工具、小型路由器、網絡檢測設備等,針對性地開設一些必要的計算機網絡硬件實驗,如網絡線纜的制作與測試、網卡等一些常用設備的安裝、設置及使用,路由器的設置、小型局域網的配置等。操作性實驗不僅能增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操作性實驗包括3個步驟:①布線實驗。主要是掌握雙絞線的制作與連接,使學生明白雙絞線與直通線的不同點,能夠使用測試儀測試網線,制作出合格的雙絞線[5]。②組網和建網實驗。主要是掌握如何利用小型路由器、PC機和在步驟①做好的網線連接形成一個小型局域網。通過這一步實驗,使學生能夠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路由器的級聯方法、理解沖突域的概念等。③測試和管理網絡。主要是掌握常用網絡測試命令的應用,如Ping命令、Tracert命令、ipconfig命令等。對學生在步驟②中組成的一個網絡運用基本的網絡測試命令進行網絡測試和管理。在傳統的計算機網絡實驗中,常用網絡測試命令通常都放在驗證型實驗中,學生實驗的目的性不強,通常是把每一個測試命令敲一遍看看結果就結束實驗,大約20分鐘不到就可以完成,實驗的效果不佳。將基本網絡測試命令的運用放在操作型實驗中,可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對自己布線和組網成功的網絡進行測試,檢查網絡是否連接成功,如何通過命令修改網絡配置等。這樣學生做實驗的興趣比較濃厚,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操作性實驗結束之后建議學生在家里組建自己的有線或無線小型局域網通過ADSL上Internet,也可以鼓勵學生實驗在筆記本上配置無線AP(接入訪問點),手機接入WiFi的方法,進一步鞏固實驗內容。

1.3設計型實驗電子信息類學生一般要具備一定的網絡應用軟件開發能力,因此設計性實驗是電子信息類學生計算機網絡實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設計性實驗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編寫簡單的網絡通信程序,掌握網絡基本編程技巧。計算機網絡課程通常在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大三和大四開設,此時學生一般都已熟練掌握一門程序設計語言,如C語言和Java語言,學生具備順利掌握網絡編程技巧的基礎。設計性實驗的主要內容是用Socket套接字進行網絡程序設計,讓學生能運用Winsock提供的API函數接口進行面向連接或無連接的網絡程序設計,實現網絡數據傳輸。通過該實驗學生可掌握Socket編程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深入理解UDP及TCP協議的工作原理,初步掌握TCP和UDP方式的網絡編程模式。傳統的計算機網絡設計性實驗通常是側重網絡應用層通信的設計,即實現網絡聊天程序,FTP客戶端/服務器端程序開發等[6]。電子信息類專業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網絡底層通信技術,因此其計算機網絡設計性實驗需要側重網絡底層的通信實驗。針對電子信息類的專業特點,設計型實驗主要包括3個部分:①基于Socket的異步串行通信設計。電子信息類的課程設計中會大量用到串口通信測試,可以讓學生設計基于Socket的異步串行通信,通過這部分實驗不僅讓學生了解串口通信的原理,而且有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Socket編程方法。②基于原始套接字的通信設計。電子信息類專業在進行硬件設計特別是嵌入式開發時,通常要對網絡的數據鏈路層和IP層進行開發,而原始套接字可以用來處理數據鏈路層及IP層數據。這部分實驗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Ping程序,完成數據鏈路協議設計和修改等。③基于流式/數據報套接字的客戶/服務器通信設計。這部分實驗是傳統的計算機網絡設計性實驗的主要內容,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于TCP和UDP方式的網絡通信設計,如設計FTP客戶服務器程序。

1.4研究型實驗研究型實驗主要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的自主研究實驗,采取2~4人為一組的形式,旨在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高級驗證型實驗中學生已對網絡仿真軟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熟悉,通過高級驗證型實驗學生能了解網絡協議的動態工作工程,分析網絡性能。研究型實驗可以在高級網絡驗證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深入了解如何修改和設計自己的網絡協議,并觀察、測量和比較其性能的變化。以NS2網絡仿真軟件為例,圖2給出了NS2的網絡仿真模型,由上至下可以針對網絡層、數據鏈路層(包括介質訪問控制層)和物理層分別展開研究。(1)在網絡層上,重點研究動態路由。在有線網絡環境中,研究動態路由的路由信息更新過程。以距離矢量算法的動態路由為基礎,研究當鏈路狀態發生改變時,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之間的差異。在無線網絡環境中,在分析無線Adhoc網絡路由協議(如DSDV、AODV以及DSR)性能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和設計無線網絡路由協議。(2)在數據鏈路層上,重點研究鏈路層協議。在研究以太網基本協議(如滑動窗口協議、停止等待協議、CSMA/CD協議等)的基礎上嘗試修改鏈路層協議以改善網絡在某方面的性能(如吞吐量、延時、數據包投遞率等)。(3)物理層上,重點研究無線傳播模型和能量模型對無線網絡性能的影響,從而為不同網絡環境設計不同的無線網絡的上層協議。

篇(3)

2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所涉及的理論、設計及分析方法具有很強的工程應用性和實用性,在學生的整個知識體系中占有相當的比例,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后續課程的學習都十分重要。計算機類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學時少,內容多

為了突出專業課程的學習,很多學校的做法是壓縮電路分析課程的學時數,甚至取消了電路分析課程。而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知識多且比較分散,它集高等數學、電磁學、物質結構理論和電路分析等知識于一體,該課程的學時數(含實驗)一般在80學時以下,在如此緊張的時間內要完成該課程的教學工作,不僅老師感到困難,學生也有很吃力。

2.2學生認識不到位

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應該是電子、機械類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他們在專業學習中一般都有重視軟件而輕視硬件的傾向,而且,學習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成就感往往不及其他課程來得快和強烈,因此,就造成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剛剛從中學過度到大學的學生,很多還沒有找到適合本課程的學習方法,模擬電子技術主要以原理分析為主,而學生更多地相信精確的數值計算,他們往往認為只有經過嚴格的數學推算得出的結果才是可信的,當實際結果與嚴格的理論演算結果有出入時,他們難免會感到困惑。學生的認識不到位和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導致了計算機類專業中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2.3課程教學本身存在問題

計算機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完全套用電子、機械類專業的那一套,有些學校甚至完全由機電類專業的老師來教授該門課程。這些教學內容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與計算機類專業存在脫鉤的現象,沒有突出本專業的特色。近些年來,很多高校的計算機類專業的同仁們對本課程進行了一定的改革探索,并總結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但是,對于不同的學校和不同的學生,這些教學改革舉措應該不盡相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切忌“拿來主義”和生搬硬套。我們也對賀州學院的計算機類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工作,實踐表明這些工作有益于提高教學效果。

3教學改革的內容和措施

為了使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更切合計算機類專業的實際,我們做了一定的探索以提高教學效果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3.1教學內容的甄別與整合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涉及的內容多且知識面廣,為了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根據計算機類專業的特點,依據“必用、夠用”的原則甄別和整合課程內容。受學時數的限制,計算機類專業一般無法系統開設電路分析等先導課程,但電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貫穿于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我們把電路分析課程的主干內容整合到模擬電子課程之中。在正式講解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內容之前,我們花4至6個學時重點講解電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主要有KCL、KVL、疊加原理、戴維寧定理、諾頓定理及密勒定理。經過對多部國家級模擬電子技術教材的比較,我們選定康華光教授主編的《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五版)作為我院計算機類專業的教材。該教材加強了基礎理論,如加強了半導體的物理基礎和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同時也注意吸取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如加強了線性集成電路和數字集成電路(包括中、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原理和應用,新增了電子電路的計算機輔助分析等內容。該教材歷經多次改版以緊跟當代電子技術的發展步伐,但我們不是全部講解教材內容,依據“必用、夠用”的原則甄選講解內容,其他內容留作學生課外閱讀,以開闊視野。經過討論,我們將教材內容整合成半導體器件、放大電路基礎、信號產生與處理三大部分,將直流穩壓電源的內容作為任務驅動式教學內容。

(1)半導體器件部分簡要介紹常用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及場效應管的基本結構等基本知識,重點講解它們的應用及經典電路的分析方法。

(2)放大電路基礎部分重點分析三極管單管共射放大電路,包括靜態工作點的設計及穩定措施、輸入輸出特性、電壓增益計算、輸入輸出電阻等特性,然后介紹集成運算放大器的“虛短”和“虛斷”等基本概念及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等知識。

(3)信號產生與處理部分重點介紹有源濾波電路和正弦波振蕩電路,信號產生與處理部分知識是今后學習接口技術、理解芯片電路設計原理的基礎,所以,不能簡單地將這部分知識從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內容中刪掉。

3.2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我院計算機類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個學期,由于課程內容多、難度大,而且相當多學生的前導課程知識掌握不牢,所以,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畏懼感,鑒于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對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實踐做了一定的探索。

3.2.1理論教學靈活多變

課堂教學方法很多,常見的有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發、啟發式教學法等,要生動有趣講解好本課程的內容,往往要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取得預期效果。本文重點介紹啟發式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1)啟發式教學法。

課堂教學最忌諱的是老師一言堂,教師必須想辦法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式教學法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激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鋪展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地不斷引出問題,啟迪學生去思考、分析問題,直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途徑。比如,在講解KCL時有學生對定律無法理解,教師就可以用水管中水流的特性做類比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然后借用中學電學中關于電流、電荷的知識來引出電荷在導線上不能積聚,從而得出任意時刻流進節點的電流之和必然等于流出節點的電流之和的結論。為了進一步鞏固KCL相關知識,教師應該提出節點的相對概念,即電路中的節點既可以是一個電路分支的交叉點,也可以是任何一部分電路。這樣擴大了節點的概念,學生自然就掌握了KCL的更廣泛的應用。比如在講到NPN和PNP型三極管時,發射極上的箭頭標識的方向不同于集電極和基極上的電流方向,如果將三極管看作是一個節點,那么從宏觀上就很容易得出放大電路中三極管三個極上的電流分配關系:Ie=Ib+Ic。有了宏觀認識以后,再講解三極管電流分配關系的微觀解釋就顯得較為輕松。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將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工程實踐性比較強,因此,當學生具備一定模擬電子技術基礎以后,教師就可以在課程的教學中使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比如,當學生學完二極管電路的分析方法以后,學生具備了二極管半波整流的知識,然后給他們布置新的任務:查閱資料,掌握常用全波整流電路的相關知識。很多學生通過網絡和圖書館的資料掌握了橋式整流電路的結構特點和工作效率,在此基礎上,我給他們演示一臺卡式錄音機的故障現象:單獨用干電池供電時,錄音機工作正常;單獨用220伏交流電供電時,錄音機不工作。然后拆開錄音機,讓學生觀察電源部分電路的結構特點,最后給他們布置任務:畫出錄音機電源部分原理圖,分析各部分電路的功能。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可以將教材中直流穩壓電源部分知識的教學徹底轉換為以學生為主體,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2.2理論與實驗教學交叉融合

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大多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因此,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引入了SPICE仿真軟件。有了此類仿真軟件,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在理論教學中可以先用仿真軟件演示有關理論或電路的宏觀外在表現,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學生在用物理器件做實驗前也可以先用仿真軟件做一遍,這樣可以提高實驗效率,降低實驗損耗。有了仿真軟件,課堂上無法及時完成的實驗,學生還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所以,利用仿真軟件可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相互交融,當然,為了強化理論知識,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在實踐中堅持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必須是同一位老師的做法,這樣,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3.3多角化課程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好的考核機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實踐中,我們以專業知識和技能考核為主,兼顧學生德育和出勤率考查。課程考核項目包括出勤情況(占總分10%)、課堂表現(占總分20%)、平時作業(占總分20%)、期末測評(含理論筆試和技能測試,占總分50%)。按時出勤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遵守紀律的習慣,也是課程教學得以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筆者的做法是全勤記10分,缺席一次扣2分,缺席三次者給予警告,缺席五次取消該門課程考核資格。為鞏固理論知識,適當加重對平時作業的考核是否必要的。筆者的做法是整個學期共布置、批改作業五次,每次4分,根據作業的質量分D、C、B、A四個檔次,每個檔次分別給為1分、2分、3分和4分。另外,為防止相互抄襲,限制作業必須按時完成,不得補交,一旦發現存在抄襲作業的情況,抄襲與被抄襲者雙方本次作業都做零分處理。為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表現考核顯得十分重要。筆者的做法是主動回答問題者,正確的一次記2分,錯誤的不扣分;被點名回答問題,正確的計1分,錯誤的不扣分。期末測評包括試卷筆試和技能測試。筆試是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集中體現,占課程考核40%的比重,專業技能測試是考查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占課程考核10%的比重。通過多角化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學期課程的平均出勤率達到98%以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明顯提高,課堂教學秩序良好,氣氛活躍,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篇(4)

[文獻標識碼]A

一、畢業設計網絡選題系統設計意義

電子類畢業設計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本科生的培養也將圍繞著一主題來進行研究。鑒于我院是師范大學的歷史背景,且相對于專業學校電子類專業教師主持的應用項目較少的特點,有必要在畢業論文/設計題目的選定上進行改革,豐富電子信息類專業畢業論文/設計題目的出題渠道,將原來的僅僅由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師的自由出題改變為多種渠道和方法,并通過小組統一篩選優選,嚴格把關。我們開通網絡選題的最大目的也就是為了實現學生網絡直接選報畢業設計題目,加強師生的交流,方便了畢業設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畢業設計網絡選題系統設計總體框架

我們充分的比較了各種方案后,以及考慮到學生和老師的開發與使用便捷,本研發團隊最終確定了用ASP+ACCESS技術為框架,結合了數據庫開發該系統,系統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該系統共有三個系統,分別為:管理系統、教師系統以及學生系統。使用時用戶需從同一登錄界面中進行登錄。系統通過驗證后,對該登錄者相應的加密UID,系統將根據后臺數據庫信息自動給予用戶相應的權限,區分登錄者的身份,然后進入相應的系統界面。

圖1”電子類畢業設計網絡選題系統結構框圖

三、畢業設計網絡選題系統設計系統實現

在系統進行登錄認證,如圖2所示,登錄后,系統將進行登錄身份驗證,并判別用戶的身份,再將相應的權限作為變量傳遞給每種不同用戶的界面。在圖3中,將展示教師管理系統中后臺管理系統功能說明圖。

該系統設計包括了應用數據庫設計、用戶管理頁面設計和應用服務器設計。應用數據庫設計是根據ACCESS數據庫服務器上;用戶登錄及管理界面主要是基于萬維網服務器上;應用服務器和萬維網服務器軟件可以共用同一物理服務器。

在用戶管理登錄后,系統需要進行相應的身份判決,以此來確定不同的用戶并進行相應的操作,實現不同的功能。該系統的操作流程如圖3所示。

圖4:電子類畢業設計網絡選題系統操作流程圖

為了保證畢業論文選題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整個論文選題的過程中,針對我院電子信息的專業特點,我們開發的網絡畢業選題系統。具體的管理運行方式作了以下八點重要的優化:

1.修改了管理的路徑。將原來的路徑admin_index.asp改為了gldl_index.asp,并通過session值驗證用戶是否登錄,如未登錄則出現登錄提示,防止他人利用登錄路徑修改選題,加強了系統安全性。

2.根據各位教師的要求,對論文默認設置做了相應修改:

①每個選題可選人數均設為1人,用戶不可修改;

②新添加的題目均默認為“未審核”,只有管理員有審核的權利;

③每個論文題目不能完全相同;

④管理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修改每位老師出題上限N值;

⑤每位學生不能重復選題,否則提示出錯;

⑥設置了選題的基本要求、基本目的和基本內容限制字數。

3.對數據庫進行了修改。原來的數據庫僅為一個表,題目內容和用戶信息均放在一起,這樣,每添加一個選題用戶的信息就會被復制一次,顯得數據累贅。優化后的數據庫分了兩個表,分別為用戶信息表和題目內容表,并在用戶信息表中設置了權限,分為管理員和普通用戶。

4.在原基礎上增加了刪除選題、用戶修改資料、添加或刪除用戶的功能。

5.對添加選題的頁面進行了優化。原系統中每添加一次題目用戶就要輸入一次自己的信息,比較煩瑣,而且一旦輸錯了“指導老師”則再也無法修改(只顯示本用戶添加的題目)。修改后的頁面利用登錄時傳遞用戶名的session進行判斷,默認新選題為此用戶添加,在首頁顯示時直接調用信息表中此用戶的信息,使操作變得簡單。

6.修改選題的頁面針對不同用戶進行了設置,普通用戶只能修改選題的基本信息,無權修改選題的“是否審核”內容,只有管理員有審核權限。

7.管理功能的優化。針對不同權限,用戶在登錄后的功能各不相同:普通用戶在管理主頁只能查看、修改或刪除自己已添加的論文題目,并能添加新的題目;相對管理員而言,除了能查看所有用戶添加的論文并修改、刪除外,還能添加或刪除普通用戶和和管理員。

8.數據加密。利用MD5技術(16位)對用戶密碼進行加密后儲存,防止他人竊用,加強了數據安全性。

總體上,優化后的上系統已滿足老師和管理員管理的大部份要求,操作比更簡單也更方便。

四、總結

論文畢業網絡選題設計的教學改革是在教學改革和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一個創新。網絡選題系統做到了公開效果,杜絕了不同教師出同一題目的現象,也保證了論文的質量。該系統更加有利的增強了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讓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清楚的知道設計課題的要求及目的,順利的完成畢業設計。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新世紀教改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項一般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08B035);

[參考文獻]

[1]周翟和,劉建業等.電子類畢業設計實現方法探討[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年02月:116-118;

篇(5)

一、計算機類、電子類人才市場需求前景分析

通過對當前國內外局勢的多方面分析,我們認為在今后一段時期內,計算機類、電子類專業人才的市場前景需求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人才需求量仍大量存在。當前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人才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但是這并不是說市場上對于這種人才的需求已經飽和,已經不再需要這種專業教學的存在。從世界范圍來看,信息技術的革命依舊在不斷的更新和深化,信息技術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依舊是主導我們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對于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也會持續存在,并且這種需求在短時期內不會出現飽和。這就是說,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并不是否定了這種專業人才存在的必要,而是應該予以肯定的。

第二,高端人才的需求旺盛。當前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就業狀況尷尬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過去一段時期內,高等學校中的計算機專業教育一直是以“大鍋飯”的形式在開展,這種教育模式下,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規模已經達到了標準,但是在高端人才的培養上很欠缺。一碗水端平的教學方式既沒有充分的發掘出不同學生在這個專業中的不同能力,也沒有在人才的培養上形成梯級式的模式,不能很好的滿足當前市場上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并且,從今后一段時間來看,市場對這種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專注于一些高端技術上,對高端技術人才的需求更為旺盛。

第三,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強。復合型人才已經成為當前人才市場需求的一個重要潮流,對于計算機專業這中專業性很強的學科而言,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同樣重要。因為在信息技術這個大的專業中,包含了計算機類、電子類、通信類等多個不同的專業,這其中的每一個專業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中的職責與工作內容又是不一樣的。當前這幾個專業在人才市場上的需求也是有一定的差別,電子類與通信類的畢業生在就業狀況上要好于計算機類的畢業生。因為電子類與通信類在實際操作技術上要比計算機類的專業畢業生略占優勢。當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就是要求在信息技術內部,應該對不同的專業有所涉獵,不僅僅局限于本專業內部的一些學習,信息技術的不同專業本身就是相互聯系共同來發揮作用的,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是一種必然。

二、提高計算機專業就業率的對策分析

通過對以上就業前景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對于計算機類、電子類專業的高校畢業生而言,市場的需求在本質上是存在的。但是由于近年來,我國的高校教育注重的是規模的擴大,而對人才的精英化培養有所偏廢,導致了當前這種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大范圍出現。為了滿足這種市場需求,使企業用人單位與高校的人才輸送之間能夠有效地吻合,我們的高校教育體制和教育模式就必須做出改革和調整:

第一,創新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創新課程體系是實現培養目標多樣化的關鍵。學校應結合學科整體發展趨勢和人才培養要求,本著理論與技能并重的原則,構建和優化整個學科核心課程體系,為學生真正構建起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知識結構以及完整的課程體系,奠定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為保證教學內容的前瞻性和實用性,學校應定期修訂培養方案,刪減陳舊課程,更新教學內容,同時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緊跟專業技術發展的前沿,及時將科研成果、教改成果、校企合作的成果引進教材,使學生能夠及時掌握本專業領域的主流技術和前沿成果。

第二,進行教學方法改革與研究,實施適合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新模式。教學方法改革對提高教育質量至關重要,應積極倡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發揮教學一線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的主動性,靈活使用案例式、啟發式、探究式、創新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如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精心設計規模和難度適當、符合教學要求的案例,在講授案例的過程中啟發學生進行深入的理論總結;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要少而精,留給學生必要的查閱資料和思考的空間。教學過程中應發揮信息技術學科優勢,把教育資源信息化,同時可建立網絡輔助教學新模式,建立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開放學習、師生多向互動的網絡教學平臺,開發網絡資源庫,提供與課程相關的教學大綱、教材教案、習題試題庫、參考文獻、教學成果、網絡資源等信息,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強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第三,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模式,建立適應創新教育的實踐平臺。對于計算機類、電子類的學生而言,在學習基本的理論知識以外,還要重視實踐課程的參與。這種實踐課程除了一般的校內實驗以外,還應該包括積極的參與企業的實際生產。這就要求學校應當為學生的實踐學習提供機會,創造良好的外部輿論環境,幫助學生更好的參與企業的實際生產共組中,得到最直接的鍛煉和最快速的成長。擯棄那種完全依靠課堂內實驗操作來獲得實踐知識的做法,因為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是通過市場來體現的,而企業則是帶來這種改變的直接因素和直接力量。

參考文獻:

篇(6)

作者簡介:王小妮(1977-),女,山東威海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理學院,講師。(北京 10019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北京市教委科技發展計劃面上項目(項目編號:KM201110772018)、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學改革立項項目(項目編號:2012JGYB6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3-0125-02

電子信息類專業英語是面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子信息專業、微電子專業、通信專業等電子類專業開設的專業必修課程。電子信息類專業英語主要包括計算機、嵌入式、可編程器件、傳感器、數字信號處理、集成電路等方面的內容。該課程研究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掌握一定專業英語詞匯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本專業簡單的英文技術資料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對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提高其專業素質,增強其實際工作的能力。[1]

電子信息類專業畢業生多從事電子制造業、通訊行業等,除應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外,對其專業英語水平也有較高的要求。目前電子信息類專業英語教學的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專業英語教學也在不斷完善和發展中,但現狀并不令人滿意,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教材的選擇對于課程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每個學校對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培養計劃都不同、教材的側重點都不一樣。由于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現有的教材內容常常嚴重滯后于現實發展,與實際嚴重脫節。如何能讓學生對專業英語感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也是在講授專業英語課程中面臨的重大問題。專業英語教學屬于語言教學范疇,與專業知識教學在方法和手段上都有較大的差異。而當前專業英語教學通常還是采用傳統口頭講授和黑板板書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教學內容也主要集中在詞匯的學習和文章的翻譯方面,對口語表達和聽力沒有太多的要求。這使得原本就晦澀難懂的專業英語變得越發的枯燥乏味,課堂氣氛沉悶,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一、專業英語教學內容的改進

在設計專業英語課程內容方面,要強調專業課程基礎性和新技術應用。選擇與本專業相關的有典型代表性的經典英語文章作為閱讀材料。專業英語的上課內容除了包括一般科技文章的語法結構與表達方式的講解外,還要對專業詞匯及專業術語結合本專業設計內容展開講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主干課程為:“計算機組成原理與接口”、“操作系統”、“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通訊電路”、“通訊原理”、“嵌入式系統及其應用”、“可編程器件及應用”、“傳感器技術”、“數字集成電路設計”、“IC芯片設計”等。結合這些課程的特點,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分若干專題,每一專題涉及一個知識點及相關技術,這樣既不失內容的系統性又具有先進性和趣味性。

1.計算機類英語

計算機行業是當今發展最迅速的行業之一,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中有大量計算機方面的課程,學生也需要具有計算機方面的知識來進行軟硬件系統設計。新的理論和技術層出不窮,計算機行業在我國的發展相對滯后,國外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是用英文發表的,需要汲取最新研究成果的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專業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以便能夠與國外的先進研究成果進行學習和交流。[2]

計算機類英語設計課程時可以包括以下話題:Computer System Overview、Computer System Organization、Programming and Languages、Operating Systems、Computer Network、Network Security。

在學習過程中增加計算機制作方面英語視頻介紹等內容,以幫助學生適應熟悉專業術語及鍛煉自主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2.微電子類英語

以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與應用為代表的微電子學是現展最迅速的高科技應用性學科之一,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中微電子學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集成電路、微電子系統的設計、制造工藝和設計軟件系統,能在微電子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工程技術及技術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微電子類英語設計課程時可以包括以下話題:DSP Engineers Move Toward Standardized Software Development、Embedded Systems Programming Us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FPGA Basics、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s、System-on-a-Chip Designs Reuse Solutions、Semiconductor Device、Integrated Circuits。

在學習過程中增加芯片資料數據手冊等內容,以幫助學生適應熟悉專業術語及鍛煉自主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3.通訊類英語

通訊行業主要是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工程方法對通信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處理。通過該專業的學習,可以掌握電話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各種通信系統的原理,研究提高信息傳送速度的技術,根據實際需要設計新的通信系統,開發可迅速準確地傳送各種信息的通信工具等。

通訊類英語設計課程時可以包括以下話題:Digital Signals and Systems、Frequency Domain Representation of Signals and Systems、Expert System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Virtual Reality、General Network Topologies、Data Communications、Overview of the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4.新技術英語

新技術英語設計課程時可以包括以下話題:Introduction to Cloud Computing、The internet of Things、Top-down SoC Design Methodology、Moor’s law:the Future of Simicroelectronics。

在學習過程中增加能反映專業技術發展動態的云計算、物聯網等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及時獲悉最新的專業技術。[3]

二、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

1.校內教材編寫

根據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主干課程,研究國內外最新領域的研究動態,將理論基礎與實際相結合,編寫出適合本專業的現代的專業英語教材。

2.多媒體課件制作

在課件中加入大量動畫內容,形象展示所講授內容,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加深印象。用英語錄制實驗現場,讓學生通過一個個專業詞匯的介紹,更直接、更容易理解專業詞匯的意思及英文表達方式。[4]

3.編制紀錄片

一方面可以向學生展現專業領域最新的技術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關于電腦的紀錄片,紀錄了整臺電腦組裝過程,并配備了英文講解,如關于硬盤的英文閱讀:Computer’s hard drive disk saves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to it for a long time. The reading head reads the information. It is extremely precise. The space between the reading head and the hard disk is as thin as a hair. The hard disk is installed in its position within the computer。學生根據視頻演示和英文講解能夠理解該段英語的意思:計算機硬盤用來長期存儲傳輸進來的信息,磁頭負責讀取信息,它極其精確;磁頭與硬盤之間的間距如頭發般細微;將硬盤裝入電腦相應位置。關于微處理器的英文閱讀:A microprocessor is the brain inside the computer. It made up of microchip,on an electronic card. Preparing the chip to be installed on the card is a delicate and precise operation。學生根據視頻演示和英文講解能夠理解該段英語的意思:微處理器被譽為計算機的大腦,由安裝在電路板上的芯片組成;而將這些芯片安裝在電路板上,需經細致而精確的操作過程。還有關于CCD半導體、計算機電路板、太陽能電池板、鋰電池、電腦游戲、薄膜開關、掌上電腦、陰極射線管、麥克風、攝像機等制作過程。

4.教學方式的研究

在完成基本課程的講授之后,每次可以選擇某個主題,讓學生參與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個人的見解,并在講課過程中穿插向學生介紹科技英語的特點、數學公式的讀法、科技英語專業詞匯、常用英漢互譯技巧、被動語態的翻譯技巧、復雜定語的翻譯技巧、英語長句的翻譯技巧、學術論文的英文寫作、科技論文標題的寫法、英文摘要的寫作技巧、求職英文簡歷撰寫方法等知識。數學公式的讀法如下:

xA:x belongs to A / x is an element(or a member) of A

xA:x does not belong to A / x is not an element(or a member) of A

AB:A is contained in B / A is a subset of B

AB:A contains B / B is a subset of A

AB:A cap B / A meet B/ A intersection B

AB:A cup B/ A join B / A union B

A×B:A cross B / the Cartesian product of A and B

x>y:x is more than y

x≥y:x is more than or equal to y

x

x≤y:x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y

5.考核方式的研究

一般課程的考核分為卷面考試、論文、報告等形式。對于專業英語課程,將研究一種既能督促學生學習,又能綜合體現學生學習效果的好方法。

三、專業英語教學效果

第一,解決好專業英語課程與對應專業課程結合問題。專業英語是對專業課程理解的進一步升華,所以選擇好的選題是重中之重。選題內容不能拋開實際專業課程內容,對專業課內容進行補充,讓學生能通過專業英語既鞏固專業課的學習,了解專業詞匯的表達方式,又能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開闊眼界。

第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專業英語自學能力、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適當增加學生的課下學習以及通過網絡完成的作業,讓學生多看一些該領域專家的英文講座和英文文獻,突出學生的能力建設、知識探究和人格養成。

第三,通過多位教師編寫、制作專業英語不同專業領域的英文教材及英文課件內容,充分發揮每位教師優勢,使新技術能貫穿在教學中;與學生實踐相結合,對學生畢業找工作和再學習有很大幫助。

四、結束語

通過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專業英語課程教學設計,設計出了適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實際情況的專業英語課程。通過采取各類教學手段,不同教師來編寫和制作自己熟悉領域的英文教材、英文多媒體課件、英文紀錄片等,更貼近實際。多種教學方式的研究讓學生能快速、高效、積極掌握各門電子信息類課程的英文專業詞匯的表達、英文文獻的閱讀及最先進、最前沿的科學技術。

參考文獻:

[1]丁潔,吳冬梅.“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下電氣專業英語的教學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2):169-170.

篇(7)

中圖分類號:TM1-4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1-20

1.前言

實驗教學是高等學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以及實際動手能力的提高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利用開放實驗室的契機,充分整合與創造性地應用實驗教學資源,可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電子類專業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豐富實驗教學內容,拓展實驗領域,降低成本和風險。

通過開放實驗室,建立新型的實驗管理模式,可以充分發揮地方本科學校電子類專業實驗室資源,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可靠、安全和經濟的實驗項目,為地方本科院校電子類專業“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優質、高效、豐富的實踐教學環境。

2.實驗室全面開放的具體步驟

(1)開放模式。實驗室應該根據其性質不同,在開放時間、空間以及實驗內容方面有所側重:基礎實驗室采取半開放時間,實驗內容、項目相對固定;創新實驗室條件允許時在時間、空間以及實驗內容上全面開放。

(2)開放的具體內容。①原則上對于電路、模電、數電、高頻等基礎課教學實驗室,全面實現時間上及部分內容上的開放。內容開放主要包括:第一,保留部分必開的實驗教學項目,可占該實驗課程總學時的20%~50%。第二,增加并改造一批綜合性實驗項目,每學期開學根據學生人數列出足夠的綜合性實驗項目供學生選擇,綜合性實驗項目占該實驗課程總學時的30%~50%。第三,適當增加具有設計新穎性和創新性且由學生自主選題的實驗項目,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和學時空間,占該實驗課程總學時的20%~30%。②專業實驗室定期向學生一定數量的綜合性、設計性的項目供學生選擇,項目以各級電子設計競賽題目、分解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為主,逐步鍛煉學生掌握電子電路設計方法、電路故障檢測方法、工程應用方法,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以“挑戰杯”“科技文化周”活動為依托,引導、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實驗。創新實驗項目以團隊形式進行,參與學生不限年級,可自由組合;開放實驗室時可結合實際條件, 安排實驗場地和教師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團結協作精神,并通過高低年級學生的傳幫帶機制創新技術成果。④開發虛擬實驗系統,遇到一些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綜合訓練以及現有實驗實訓條件不足或學生自主開展實驗與創新訓練等情況時,采用虛擬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大型和綜合訓練經驗。

(3)開放實驗項目課時分配。①電子電路綜合實驗,開設時間為第三學期。本課程中學生要求修讀2項第一級實驗項目(必修);要求修讀1項第二級實驗項目和1項第二級或第三級實驗項目。②電子電路綜合實驗,開設時間為第四學期。本課程中學生要求修讀2項第一級實驗項目、1項第二級實驗項目和1項第二級或第三級實驗項目。③電子電路綜合實驗,開設時間為第五學期。本課程中學生要求修讀1項第二級實驗項目、1項第三級實驗項目和1項第三級或第四級實驗項目。

(4)管理模式及運行機制。①學生管理。在開放實驗中重點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從方案設計、操作、實驗結果的分析處理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作用,擴大學生獨立思考、操作、分析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 ②成績管理。第一,對于驗證性實驗成績的評定,以學生的預習報告、實驗報告和實驗操作為評分依據。第二,對于綜合性、設計性、創新型實驗,以實驗成果(包括實物、論文或實驗報告)和指導教師評價或通過答辯的形式進行評價,作為學生成績和學分的評定依據。③實驗室人員管理。實驗指導教師負責開放實驗項目的建設與更新,負責指定開放實驗項目的開題、過程指導、實物驗收與答辯、成績評定等全過程,并負責選取開放實驗優秀項目,推薦參加各種比賽和申報評獎。

開放實驗教學將逐漸成為實驗教學的主流, 地方本科院校電子類專業要不斷探索開放實驗教學模式,深化實驗教學內容改革,利用現代技術,探索實驗管理方法,結合學校實際,走出一條實驗室開放高效運行的新途徑。

篇(8)

專業英語是高校各專業均設置的一門專業選修課,專業英語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專業閱讀和寫作所必須的英語專業術語和語法知識,鼓勵學生為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和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專業英語基礎,并使學生能運用各類電子資源獲得最新的國內外專業前沿動態和最新學科研究動向。對于各種不同學科的專業英語的教學應該采用適合本專業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筆者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一套適合微電子類專業英語教學的方法。

一、正確認識課程的定位

在大多數高校中,專業英語教師的人選一般是學院里一些英語較好的教師,教師本身英語水平的高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專業英語一般都是專業選修課,課時較少,因此學生的重視度不夠。在這樣的前提下,就更需要教師從根本上認識課程的定位,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設定適合專業、適合學生需求的教學內容,才能夠讓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的地位和重要性。有了目標才有動力,有了動力,教與學才能事半功倍。

在電子類專業的科技文獻里,會出現大量的專業詞匯和英文縮寫,這往往是造成閱讀困難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將來更好的通過電子資源了解國內外專業前沿動態和最新學科研究動向,需要在本科階段打好基礎,學會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才能為將來更好的提升自我做好準備。這些客觀事實的存在確定了電子類專業英語課程的定位:專業英語是基礎英語與專業相結合的一門課程,更是大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培養的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在有限的學時內培養學生閱讀相關專業的科技文獻、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能與國際交流的目的。

二、教學內容的制定

教師在課程一開始讓學生明確的課程目標,從根本上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后,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以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多種教學方式來讓學生保持這個興趣。

確定教學內容的關鍵是首先要確定一本合適的教材。市面上現有的專業英語教材五花八門,有的是隨意選用原版專業文獻,有的是專業書籍的片段拼湊,大多與專業的結合度不夠、涉及面不夠廣。學生使用以后,普遍感到專業詞匯太多、句子較長、概念偏難,與基礎階段所學的公共英語差別很大,因而不免產生畏難情緒。選擇一本好教材的原則首先應該是專業對口,選用微電子類的專業英語教材,而不是統一用電子信息類的專業英語教材;其次教材內容應該從介紹基礎知識、原理開始到器件、工藝最后到集成、應用等都有所涉及;除此以外,盡量選擇近一兩年出版的教材。

但是教材的內容不應該是教學內容的全部,教材只能當作是一本教學參考書。教師應該根據自己所在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學生的狀況制定更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筆者根據幾輪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一套具有專業特色的,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教學內容。第一階段,以教師講解為主,內容基本參照教材前半部分,結合學生之前所學專業課中的部分環節,介紹相關的基本原理,如PN結原理、小信號等效電路等以及半導體器件(如MOS器件)等,學時大概在6-8個學時左右。在學生建立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之后,接著進行的才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專題介紹階段,這一階段的學時大概在16個學時左右,可以分為四個大的專題,每個專題4個學時計兩次課。專題內容在進入第二階段之前一至二周公布給學生,內容是微電子專業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研究方向,既能讓學生了解專業細分方向,還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自己的專業興趣所在。比如說集成電路設計方向的模擬設計和數字設計、半導體材料的制備和應用等。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專題,通過網絡、圖書館各種資源準備相關的資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調研能力。第三階段的內容主要在于訓練學生寫作能力,英文科技文獻的寫作是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一環節大概占用6個學時。第四階段,也是最后一個階段,有條件的可以安排學生參加一場英文的學術報告會,也可以由教師本人作一個專業前沿介紹。

三、多種課堂教學方式結合

之前教學內容確定以后,教學方式相對而言也就確定下來。

1.第一階段的教學內容以教師主講為主

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進行粗讀一遍,挑出每一部分的一些關鍵句,大概概括出段落大意。然后再進行精讀,首先把每一段里面出現的一些專業詞匯講解一下,將一些較難的長句式分割成幾塊,分塊理解。剩下簡單的內容可以讓學生直接翻譯,或者讓學生用簡短的語言概括出大意;有些內容可讓學生寫出這一單元的英文摘要,鍛煉學生撰寫摘要的能力。或者對于圖表比較多的文獻,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圖表內容,再結合圖注和摘要以及引言部分,先對文章所介紹的內容大致了解以后,再去細讀文章,就容易理解了。

2.第二階段的教學,教師主要起的是引導作用

學生在各自選定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以后,教師按照專題不同,將學生進行分組。以一個教學班40-60人為例,專題數為4個,每10-15分為一組,各組人數盡量相近。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先各自搜集一些英文資料,然后將搜集到資料進行匯總,分成3-4塊,由3-4名同學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可以輔助視頻、動畫、PPT等多媒體手段。以2個學時90分鐘為例,學生的講解時間大概控制在50-60分鐘左右,每位學生的講解時間為15分鐘左右,然后安排10-15分鐘的時間由其他同學進行提問,專題小組的任何一位同學都可以回答所提出的問題,最后預留15-20分鐘左右時間由教師進行評價總結,并提出更高要求,就學生之前搜集講解的內容里面去粗取精,讓該組同學進一步利用接下來一周的時間進行資料的深度搜集,在下一周的課上委派另外3-4名同學進行講解,之后仍然是學生提問和教師總結環節。之所以每個專題設置成4個學時,分2次課進行介紹,這樣的安排是符合科學研究的方法的,首先是廣泛調研階段,然后再進入有針對性的調研,這是一個漸進的由淺入深的過程。另外在這一過程中,將學生進行分組,要求每一位學生在團隊中都必須發揮自己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培養團隊協作的精神。

3.第三階段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這一階段的教學方式采用教與練結合。主要內容主要可以分為翻譯和寫作兩部分。翻譯的中文內容可以從之前所學的專業課中進行摘選,因為該課程是專業英語課,不是專門的翻譯課程,所以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一種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要面對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和課時有限的矛盾,所以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點帶面,不必過于拘泥于翻譯細節,主要是啟發式教學,做到當堂舉例、當堂練習、當堂講解,課時2個學時。寫作部分針對本科需求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英文摘要的寫作,二是應用文的寫作,如簡歷求職信。這兩部分都是學生在不久的將來都要用到的技能,所以分別安排2個學時。課時的安排基本上可以是教師講解寫作要點30分鐘左右,學生寫作30分鐘,范文講評30分鐘。由于時間有限,寫作的素材可以由教師提供專業相關的中文素材。

4.第四階段即專題前沿介紹

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安排一場英文專題學術報告,也可以由教師自己準備一個學術前沿介紹,盡可能多的利用多媒體資源,讓學生從多重角度了解學術前沿的知識,同時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補充在英語理解方面的不足。

四、課程考核方式

篇(9)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大量畢業生進入社會,電子類專業存在的問題逐漸顯現:課程設置過死,不符合各層次學生發展需要,畢業生就業時對口率低。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使中職學生更具有競爭力,走出校門就能進廠。這就勢必要求重新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新課程體系。我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于2005年被確定為中職學校省級示范性專業后,專業實驗、實訓設備有了大幅改善,學生規模也逐年增大。在這種形勢下,建設新課程體系顯得尤為迫切。因此.我校于2006年開始,在專業課中構建就業導向下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因需教學、因材施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學校電子類專業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當前中職學校電子類專業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1.專業定位不準確.職業方向不明確。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在生產第一線從事技術、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勞動者。但由于其教學模式和教材體系等許多方面參照了普通高校的模式.沒有太多地考慮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身素質、基礎知識及接受能力.往往造成對學生的各方面要求偏高,專業目標定位過高。另一方面,在開設專業前沒有經過市場需求和職業能力等方面的調研。開設諸如電子技術應用、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家用電子產品維修等專業在職業方向上比較相近,在課程設置上區別也不明顯,這就造成對學生理論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相對模糊。畢業后所能從事工作的定位不明確,給學生帶來就業困難。

2.不符合學生個體的發展。中職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仍按照過去的方式,用同一標準要求每個學生,將導致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則學不懂,對學不懂的學生影響最大,久而久之將使他們失去信心和興趣而放棄學習.結果會影響班級的學習風氣。這樣,既不符合學生個體的發展.也達不到原定的教學目標。

3.就業時專業對口率偏低。雖然每個學校都在想盡辦法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但是就業對口k率偏低仍然是一個重要同題。影響學生就業對口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一些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在校期間掌握的專業技能不夠扎實,達不到用人單位的標準,無法勝任工作;另一方面,學生在校期間所學技能與行業需求存在著差異。當然,也有一些學生的就業心理預期與現實情況存在較大差異。這些因素都影響著就業對口率。

上述問題嚴重制約了電子類專業的發展。造成畢業生就業難.企業接收的畢業生也不能做到“即聘即用”。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要在就業導向下構建多層次模塊化專業課程,實現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二、模塊化專業課程的構建和實施

1.基本思路。中職學校構建課程體系要以就業需要為導向.即主動適應勞動力和人才市場的變化,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這就需要進行廣泛的市場需求調查,捕捉、分析企業和市場信息,以滿足企業需求和學生的就業需求為出發點。實現社會需要與學生需要的統一。

2.模塊化專業課程的構建。首先.通過調研本地相關的行業、企業,了解市場對電子類中職生的需求及用工情況,分析得出學生就業集中的三類主要職業崗位,依次是A: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營銷類;B:電子產品裝配調試類;C:電子產品的售后服務、維修類。接著與校外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對這三類職業崗位群的能力進行分解,將其中的《電工基礎》和《電子技術基礎》等基礎理論和技能設計為專業通用課程模塊。再將適用于各個具體工作崗位的技能設計為滿足就業需要的職業方向課程模塊,職業方向模塊要易于和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由專業通用模塊和多個職業方向模塊組合成一個多層次的模塊課程體系。最后根據確定的模塊化專業課程編寫符合學生需求的專業教學目標和計劃。具體情形見下圖。

對于A職業方向模塊,側重于對各種家用電器(如彩色電視機、組合音響、視盤機、攝像機等)性能的了解和使用方法、相關營銷知識等技能,最后參加電子產品營銷員職業資格鑒定;B職業方向模塊,側重于對電子元件的認別、測量、焊接技術及對常規儀表儀器使用等技能,最后參加電子裝配調試工職業資格鑒定;C職業方向模塊,它在B類的基礎上還加強了對家用電子產品的故障分析、電路分析方法、檢修方法等技能,最后參加家電維修工職業資格鑒定。

3.實施的方法。要實施在就業導向下的模塊化課程因需教學.就必須從操作層面制定可行的辦法。根據該課程體系的特點,并結合電子類專業的特殊性,采取以下措施來保障該課程體系的有效執行。

(1)新生進校后按電子大類專業組織教學,不再細分具體的專業,第一學年學習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和大類專業通用課程模塊,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2)經過一年的學習后,學生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及具體的專業特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可從第二學年開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就業愿望,選擇合適層次的職業方向模塊,根據對應關系確定其所學的專業。力爭做到按需施教、因材施教,有效促進個體的發展。

(3)學生在學習完成職業方向模塊課程后,在第三學年參加相應技能模塊的實習實訓,參加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以取得就業資格。

三、實施模塊化課程的意義

1.充分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原則,提高了學生就業率及對口率。該課程體系的模塊課程設置直接與就業目標掛鉤,瞄準某種職業并落實到具體崗位,就業方向在課程體系中得到清晰體現。課程設置指向工作需要,即根據職業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來確定課程內容,形成“基本素質——職業能力——崗位技能”三位一體的課程模式,縮小了學生在校期間所學技能與行業需求之間的差異,提高了就業率及對口率。同時,在職業方向課程滿足了學生即時就業需要的同時,也充分考慮了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需要。

2.適應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各層次的模塊化課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新生進校后,通過一年通用基礎課程的學習,學生對專業有了明確的認識。可根據自身能力和需要進行職業方向的選擇。避免盲目性。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化需要得到滿足時,才能將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篇(10)

關鍵詞:電子賽;高職;實踐教學;改革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作為全國范圍的面向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我院分別于05年、07年、09年和11年連續四屆參加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并于09年獲得了全國專科組二等獎、11年江西賽區三等獎的較好成績。通過競賽,培養了學生查閱資料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設計與調試能力、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同時,競賽也對高職電子類專業實踐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歷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賽題分析

綜觀前幾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賽題,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5大類:

(一)電源類:簡易數控直流電源(第一屆),直流穩壓電源(第三屆),數控恒流源(第七屆),三相正弦波變頻電源(第七屆),開關電源模塊并聯供電系統(11年);

(二)信號源類:實用信號源的設計和制作(第二屆),波形發生器(第五屆),電壓控制LC振蕩器(第六屆),正弦信號發生器(第七屆),諧振放大器(11年);

(三)無線通信類:實用低頻功率放大器(第二屆),簡易無線電遙控系統(第二屆),調幅廣播收音機(第三屆),短波調頻接收機(第四屆),寬帶放大器(第六屆),單工無線呼叫系統(第七屆);

(四)儀器儀表類:簡易電阻、電容和電感測試儀(第二屆),簡易數字頻率計(第三屆),頻率特性測試儀(第四屆),數字式工頻有效值多用表(第四屆),簡易數字存儲示波器(第五屆),低頻數字式相位測量儀(第六屆),集成運放測試儀(第七屆),簡易頻譜分析儀(第七屆),簡易自動電阻測試儀(11年);

(五)數據采集與控制類:多路數據采集系統(第一屆),水溫控制系統(第三屆),數字化語音存儲與回放系統(第四屆),自動往返電動小汽車(第五屆),懸掛運動控制系統(第七屆),帆板控制系統(11年),波形采集存儲與回放系統(11年)。

試題的特點是:實用性強、綜合性強、技術水平含量較高、發揮空間較大。

所涉及的電子類專業的課程有:低頻電路、高頻電路、數字電路、微機原理、電子測量、單片機、傳感技術等。

實踐性教學環節有:電子線路實訓、微機原理實訓、單片機實訓、綜合實訓、生產實習等。

可選用的器件有: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可編程邏輯器件等。

可以采用的設計手段:傳統的,也可以采用現代電子設計工具,如Pspice輔助分析、ISP在系統可編程和EDA技術等。

不難看出,電子設計競賽的試題既反映了電子技術的先進水平,又引導高校在教學改革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

二、傳統的實訓教學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仍然采用或部分采用傳統的大學實訓教學模式,該模式已無法適應競賽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內容陳舊,形式呆板,方法單一。

在傳統的電子類專業實訓教學[1]中,一般是根據基礎理論的進程分電路基礎實訓、電子技術實訓和專業課程實訓等幾個層次進行的,這種層次符合人的認知過程。但在每個層次的實驗內容及實訓方法上所存在的內容陳舊、形式呆板、方法單一的問題與當今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卻極不適應,尤其在知識更新愈來愈快的今天,培養學生獵取知識的能力,顯得更加重要。因此,如何在實訓課學習中處理好理論課與實訓課的關系是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的問題。

(二)共性訓練及個性培養。

在傳統的實訓中由于內容陳舊和方法的單一,在教學中,著重的是達到某一實訓目的的共性訓練,而沒有時間、空間和條件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培養。創新需要個性,在實訓教學中在共性訓練的同時,加強個性培養,就需要在實訓的內容,方法和形式上進行改革,提供的實訓平臺就要具備分層次可操作的特點,在空間和時間上就不能是封閉的,而應是開放的。

三、高職電子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具體措施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高職電子類專業實踐教學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上應破陳出新,應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特點,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達到電子設計競賽的水平和現代信息產業發展的需要。

近三年,我院電子系在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以下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建立分層次實訓教學模式[3]。

建立分層次的現代實訓教學模式,即:基礎實訓,創新實訓,綜合實訓。

1.基礎實訓:實訓內容依據教學大綱要求預先設計好,只要求學生按照已知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操作即可,這種實訓方式在基礎訓練階段是必不可少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電子技術基本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對基礎實驗的興趣。

2.創新實訓:實訓內容為基礎課、專業課中各單元電路的設計及小系統設計,電路由學生自行安裝與測試。采用積木式、模塊化結構,將設計的單元電路組合成小系統電路,完成應用電路系統的設計。旨在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電子器件基本應用電路的安裝與測試及各種電子電路設計、裝調與測試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與書寫設計性實訓報告的能力。

3.綜合實訓:實訓內容包括電子類專業的信號獲取、檢測、控制、傳輸與處理等應用性較強的綜合設計性實訓。采用中大規模集成電路、專用集成電路與可編程邏輯器件。目的是培養學生進行高頻、低頻、數字電路、傳感器和單片機等進行綜合設計、裝調與測試的能力,強調各種設計方案的實現與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揮,鼓勵創新與突破,要求學生自擬設計方案并自行設計電路,應用新技術、新器件,書寫綜合性實訓報告,可2-3人1組。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設計能力、團結協作精神及新技術、新器件應用的能力。

(二)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5]。

1.因材施教,鼓勵創新,培養拔尖人才。

在創新實訓和綜合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中,對有創新設計思想,能力較強的優秀學生,可以免做普通實訓的內容,安排難度較大的實訓課題或學生自定課題,要求他們自擬設計方案,實訓室提供所需的特殊器件。對實訓課題完成較好的學生可以免考,并給予較高的成績。

2.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學校設立“學生創新設計基金”,制定獎勵政策。“創新設計基金”主要資助運用新思想,新技術,新器件的電子設計與制作的課題,學生每年可以申請;鼓勵學生進行課外科技活動,將課外科技活動取得的成果與綜合測評掛鉤。

3.成立電子科技活動小組。

電子科技活動小組主要由課外科技活動積極分子和優秀學生干部組成。活動小組所需的儀器設備由系實訓室資助,由學生管理。他們利用課余、節假日時間到社區、學校和“三下鄉”到農村義務為群眾、師生和農民修理家電,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社會服務,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的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評價。

四、結束語

高職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經過了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實踐教學方面還有很多課題要做,如何將全國電子設計競賽給予我們的啟示,帶到實踐教學改革中去,使高職教育在體系、方法和手段上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做到質和量的和諧統一,是一件長期而艱巨的系統性任務。

參考文獻:

[1],盧崇高,季躍東.高等職業教學理論探索與實踐[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2]李其龍.德國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2000.12。

[3]亓傳偉、任艷斐.高職高專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教論壇.2004.12。

[4]羅三桂.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9。

上一篇: 實習工作匯報 下一篇: 三下鄉心得體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三级中文版AV片 |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在线免费人成观看视频 | 偷窥精品在线视频 | 中文乱码字幕国产中文乱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