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業英語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10 22:34: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學專業英語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二、大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主要以通過四級為目標,對《要求》所規定的分類多樣化要求則較少重視。這一現象已引起部分高校和學者的重視,且已經就體育、藝術大學生英語教學展開相應研究和實踐,并已取得部分理論成果。如王嚴,田慧(2011)等則提出了體育專業學生教學的目標、重點及相關措施,探討了大學英語大班課的主要弊端并提出一些對策;我們利用問卷調查,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學生對教學的需求,并提出其對三級后英語教學有關師資、課程設置及教材等問題的觀點;建立科學的、有新意的大學英語課評價體系,是推動學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工作和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大學教學評價必須是全面的,實事求是的,著眼于通過大學英語教學學生是否達掌握知識、了解文化、是否提高人文素養。因此,在教學評價上,要改變單純以考試成績、三級成績、四級成績為標準,以檢測、考試、競賽為方式的局限性評價。建立以大學英語基礎知識、技能、、人文素質、課堂表現、考勤等綜合評價的標準,形成教學過程、成績測試、競賽和學生自評、互評同步進行的綜合性和形成性評價體系。

三、大學英語教學方法改革

篇(2)

1.1精心選材

在選取學習材料時,確保所選的學習才能不僅要滿足教學大綱中的相顧炎需要,還要緊密結合醫學專業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并致力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才能更好地確保其應用成效的提升。以醫學專業英語教學中常見的各種臨床疾病為例,其不僅具有較強的普遍性,而且所涉及的英語詞匯較多且常見,尤其是內容通俗易懂,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并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就能使得學生基本上掌握所學的內容,即便沒有掌握的內容,也能在課后通過努力而掌握。如果是采用涉及理論的相關內容,這不僅對學生而言較為生疏,而且具有較大的詞匯量,這就需要學生耗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掌握,而且所取得的學習效果也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其失去學習的興趣。基于此,作為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盡可能的在臨床常見病探究教學中穿插一定的理論內容,就能在潛移默化中使得學生掌握有關內容。

1.2創造機會

在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時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發現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機會,當學生在面對未知的知識時,作為教師應加強對其的引導,尤其是學生在質疑之后,應引導其通過查詢和論證進行釋疑解惑,并在整個過程中采取獨立、合作以及討論三者之間相互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才能使其更加快速而又主動地發現和解決問題,并及時的進行學習成果的溝通和交流,通過交流實現互相啟發和融通以及吸收,進而在促進自身提高的同時促進學生整體性的提升。

1.3加強引導

就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來看,其主要是以發現問題為前提,并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求證,從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以及思考和分析得到解決問題的過程,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在進行自我求知,而且學生還能在這一過程中總結出與自身學習相符的學習方法。所以作為教師而言,在應用探究式閱讀教學法時,應對自身在課堂中的角色進行精準定位,一般而言,教師只是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扮演著設計和管理的角色,而學生是整個探究活動的合作者以及被鼓勵的對象,從而使其更好地分析和解答問題,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總結出符合自身學習和發展的學習方式方法,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

篇(3)

同時這些網站還存在如下幾點問題:①導航不清晰;②與專業要求相比較,不夠專業化;③形式和內容較多樣性;④建設或者維護技術較復雜等問題。

2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英語網站設計的原則

為解決上述主要問題,在化工類專業英語網站建設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2.1導航清晰,信息全面由于化工專業英語網站建設的初衷在于資源共享,這就注定其內容形式繁多。為了與普通英語學習類網站區別開來,應根據化工專業學生對專業英語的需求來設計網站內容及功能,因此網站導航應簡潔清晰。在進行網站全局設計時,可采用網狀結構進行設計,而局部性知識模塊可采用樹狀結構進行設計,并用導航條、菜單等形式突出各關鍵模塊內容。

2.2專業化風格網站風格是指,網站頁面設計上的視覺元素組合在一起的整體形象,展現給人的直觀感受。“整體形象”包括站點的版面布局、瀏覽方式、交互性、內容價值等等。為體現網站的專業性,在風格采用上必須考慮化工課程的專業性。

2.3形式和內容統一性網站的建設是為了學習化工專業英語并達到學習資源共享的目的,而不單純的只是簡單的供給關系。因此,在一定形式的基礎上,必須注重網站的內容以及功能,使網站的形式和內容相互統一。

2.4技術簡單現在網絡上較活躍的網站均是由專業化的技術人員完成,使得網站的綜合風格越來越美觀,功能越來越強大。但技術也越來越復雜。因此網站的維護對于普通的學生或者教師而言都存在一定難度。這種“技術”的要求不利于學生開發建立起適合自己需求的網站。所以要求技術簡單化,這種簡單化不是低級的代名詞,而是指盡量摒棄不必要的一些網站設計,達到同等功能性的同時,盡可能多的人會使用的簡單技術。

3網站設計思路

3.1課程網站模式的確定網站建設有動態和靜態之分,兩種模式各有優缺點,靜態網站較易被檢索到,但文件交互功能較弱,不支持數據庫,網站后期維護管理工作量較大。動態網站則彌補上靜態網站上述缺點,但其缺點是不易被檢索到、總體而言,為了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動態網站更適合。

3.2網站建設軟件的確定制作網站的軟件非常多,本文主要介紹Dream-weaver8這款軟件,非常適合初學者,該軟件可以實現建設網站所需要的所有功能。Dreamweaver8是美國Macromedia公司開發的集網頁制作和管理網站于一體的一款面向大眾的網頁制作軟件。相對于其他網頁制作軟件,Dreamweaver8提供了設計者和代碼編寫者兩種布局。而我們的網站建設和管理者主要都是本專業的普通學生和教師。設計者的布局讓初學者也可以通過相關書籍介紹和軟件教學視頻等達到網頁制作的目的。

3.3課程網站內容的確定依據化學工程與工藝的專業性質,確立網站的內容。依據化學工程與工藝的專業性質,網站資料的收集方向必須緊密聯系專業課程設置和學生課外學習,創新研究需要。因此,在資料收集之前,做了大量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是對專業英語最具需求的化工專業學生。調查數據顯示,大約92%的學生都希望該類型網站能與所學專業和課程緊密聯系。除了依據專業和學生需要,也考慮到資料收集的可行性和成本。綜合分析,網站的內容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英語學習、專業英語學習、留學英語。

①英語學習內容可以細化分成四級、六級考試學習資料和一些英語學習技巧,如詞匯、語法、語境培養等;

篇(4)

畢業論文撰寫是高校本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凡是申請學士學位的本科畢業生均需提交畢業論文。國家教委2000年頒發的《高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指出畢業論文是考查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

Mohan&Lo認為,在語句層面上分析ESL/EFL的文章時會出現“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和“負遷移”(negativetransfer)。起積極促進作用的影響為“正遷移”,起消極阻礙作用的影響為“負遷移”[1](P515)由于中西思維的差異,受漢語負遷移作用,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筆者通過多年對英語專業本科生英美文學方向論文寫作的指導,發現論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選題不夠新穎,過于集中;格式不夠規范;上下文邏輯聯系不緊密等。除此之外,本科生畢業論文中的語言是最大的問題。

按規定,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要用英語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但大部分的學生都擺脫不了漢語的思維模式和表達習慣,多處出現漢語式英語(Chinglish),致使論文讀起來漢語味道很濃,而非地道的英語,從而影響了準確意思的表達和讀者對論文的理解。

本文擬以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生文學論文中出現的Chinglish為例,分析漢語負遷移現象表現的形式、存在的原因、及解決的對策。注:此論文為2006年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母語對英語學習的負遷移現象探析”(2006―JKGHAZ―168)及“2006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項目”―――“高校英美文學精品課程全方位開放式教學模式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一、論文中漢語負遷移作用的表現形式

(一)詞匯方面的負遷移(1) NathanielHawthorne, a Calvinistwho felt shamefulabouthis ancestors’wrong doings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Christian’s view of“original sin”, believed that humankindwere born sinfu.l改:NathanielHawthorne, a Calvinistwho felt shameful a-bouthis ancestors’misdeeds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 Chris-tian’s view of“original sin”, believed that humankind wereborn sinfu.l(2) At the ending place of the nove,l there is a conversa-tion between Nick and thewaiterGeorge.

改: At the end of nove,l there is a conversation betweenNick and thewaiterGeorge.

(3)In aword, the function thatO-Lan takes in the fami-ly can notbe replaced byWang Lung.

改: In a word, the role thatO-Lan plays in the familycan notbe replaced byWang Lung.

在英語詞匯學習中,學生容易受到母語的干擾,他們往往習慣從外語詞匯中尋找漢語思維所需詞匯的對應物,殊不知真正在概念意義上完全等同的對應物卻很少。以上例句均選自近兩年我系畢業生的論文,是具有代表性的“Ch-inglish”表達法。如句(1)中,學生想用“錯誤行為”一詞,受漢語影響,很自然地就用到了“wrong doing”,而這一漢語式的英語詞語,是在英語中找不到的,也是錯誤的,正確的表達法應為“misdeed”。在句(2)中,學生要表達的漢語意思是“結尾之處”,與漢語一一對應的英語詞就成了“ending place”,而在英語中,只用“end”一詞即可,漢語式的英語既顯得累贅又影響了表達。句(3)中的錯誤主要在于動詞搭配不當,學生在此想表達“所起的作用”這一含意,故而使用了“take the function”這一短語,而在英語里根本沒這種表達法,正確的詞組是“play the role”。因此,在詞匯教學時,首先要打破學生尋找中文對應詞的幻想,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字典,養成閱讀英文注釋的習慣。同時,一定要注重全面性,不能只局限于課本語境中出現的意義和用法,而是適量補充其它的常見用法和搭配,做到使學生在增加詞匯數量的同時,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全面地掌握詞匯的用法,從而排除漢語習慣的迷惑和影響,降低和避免負遷移的產生。

(二)句法方面的負遷移1.句子結構松散(4) The world is cold, indifferent, and essentially God-less andman was no longer free in any sense of theword.

改:Living in a cold, indifferent, and essentially godlessworld, man was no longer free in any sense of theworld.

(5) Men have lounged and crouched around their fires;they have been the companions of their dreams and meditati-ons.

改:Men have lounged and crouched around their fires,which have been the companions of their dreams and meditati-ons.Men have lounged and crouched around their fires―the companions of their dreams andmeditations.

由于英語和漢語分屬于印歐、漢藏兩個不同的語系,兩者在句子結構的表現形式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英語重形合,注重運用各種有形的聯結手段,達到語法形式的完整,因而句子結構緊湊;而漢語重意合,各分句依靠內存的邏輯關系貫穿其中,句子結構較英語來說顯得比較松散。在論文寫作中,由于受漢語句式的影響,學生往往會忽略英語句式的特殊性,按漢語的意思直接表達出來,致使句子讀起來失去了英語的味道,甚至會導致歧義的產生。如句(4)中,學生用只用“and”來聯結前后兩個句子,雖然也無語法錯誤,可是句子讀起來很平淡,而且因為兩個并列句主語不一致,使句子處于松散狀態。如果把前面一句改成原因狀語從句,后面一句作主句,那么整個句子結構嚴謹,層次感強,符合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而句(5)則因為在句法上沒有表明邏輯聯系的連接詞而具有了歧義性,句中的“they”指代不明。如果使用定語從句對指代詞加以限定,或使用同謂語加以補充說明,那么這一句子的歧義性便得以消除。

2.句子結構不平衡(6) The cottagewas situated on a hillwhich had a splen-did view from everywindow.

改:On a hillwas situated the cottage, which had a splen-did view from everywindow.

(7) Thus James became probably the first of the modernpsychological analysts in the novel by emphasizing the innerawareness and inward movements of the characters in face ofoutsice occurrences rather than merely delineating their envi-ronment in any detail改:Thus James, by emphasizing the inner awareness andinward movements of the characters in face of outsice occur-rences rather than merely delineating their environment in anydetai,l became probably the first of the modern psychologicalanalysts in the nove.l英語中為了保持句子平衡,常采用主謂倒裝、賓語后置、狀語后置等及其它成分位置變換,而在漢語中只要表達流暢,意思完整就可以了。這種情況下的漢語負遷移致使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以漢語句式為主,不考慮英語句子的平衡性,反而影響了表達的準確性。如句6如果按漢語的表達習慣和方式是不會引起歧義的,可是英語句式也按漢語的順序,就讓人不明白定語從句到底修飾的是哪個先行詞,是cottage呢,還是hill呢?如果把句子倒裝一下,意思就很清楚了,而且也符合英語的表達方式。句7因為狀語過長,放在句尾顯得頭輕腳重,使句子失去平衡,如果把狀語前置,就可避免這一現象。

3.忽略英漢主語的差別英語常采用非生物作主語(失靈句),而漢語常以人稱作主語(有靈句)(8) He got the experience with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this furnished both the material and guiding sprit for hisepic, Leaves ofGrass, which is the first edition came out in1855.

改: This experience with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fur-nished both the material and the guiding spirit for his epic,Leaves ofGrass, the first edition ofwhich came out in 1855.

漢語中主語重人稱,一般采用“有靈句”。而英語恰恰相反,主語重物稱,采用非生物作主語。如句8中,如果主語用he,則顯得思維上有些混亂,結構不嚴密,而若改為用experience作主語,就儼然是地道的英語了。

又如以下句子,經過主語改換后,去掉了漢語腔,顯得表達直接又準確(9) The rich is becoming richer and the poor is becomingpoorerwith the increasing industralization andmecnanization ofthe country.

改: Increas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mechanization of thecountry produced extremes ofwealth and poverty.

(10)“Modern America”emerged in the post-bellum.

改:The post-bellum witnessed the emergence of“Mod-ern America”.

篇(5)

詞塊是口語和書面語的重要基礎,尤其在議論文這種具有高度概括性和用詞準確、嚴密的文體寫作中,詞塊更突出了其獨特的價值和功效。二語習得理論研究中期將詞塊納入研究范圍,其中的重要學說來自Noam Chomsky的普遍語法論。Noam Chomsky認為遺傳基因賦予了人類特有的“普遍語法”,而詞塊則滿足了人類習得第二語言的切實需求,豐富了口語和書面語內容,提升了人類的交際能力和文學創作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上,隨著以計算機為載體的語料庫語言學的快速發展,詞塊研究在語言學界也日益成熟,其不僅為大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重要參考,更為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基于此,本文通過將CEM語料庫與EDC語料庫對比分析,討論了大學英語專業學生議論文寫作中應用詞塊的優勢與不足,并結合Michael Lewis詞塊研究框架體系,剖析了大學生英語議論文寫作的詞塊填充方法,為大學英語詞塊教學提出了建議和意見。

一、Michael Lewis詞塊研究框架體系概述

目前,語言學界對詞塊并沒有明確的定義,大多數語言學者都僅是根據詞塊的表現形式對其進行了簡單扼要的概括,這表明了詞塊并非一種單純的理論概念,而是具有較高的實踐研究和應用價值。從詞塊的表現形式來看,其形成大體是一個從個體到集合的過程,最后成為一個龐大且極其復雜的詞塊體系。漢語與英語在詞塊表現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漢語的個體是語素,其包含了單一的漢字和不能獨立運用的詞語兩個主體;將語素組合起來,則形成了能夠獨立用于語法的詞;進而,詞的組合是漢語詞匯,將詞匯進一步組合,才形成了最終的詞塊。而英語中也有語素的概念,其是構成英語詞匯的最小單位,但與漢語語素不同的是,漢語重義而英語重形,且英語語素在表達上更為復雜。例如:“reform”由“re”和“form”兩個語素構成,其單獨表達和組合表達的含義是不同的。將英語語素組合起來,形成單詞,單詞的組合則為詞匯,將詞匯進行再組合,則形成了英語詞塊。由此可見,英語詞塊是一個由詞匯所組合而成的集合體,詞塊的形成過程是一個由個體到集合的過程[1]。

Michael Lewis在他的詞塊研究框架體系中明確指出,詞塊是語言的一部分,當詞塊組合在一起時即形成了一段連貫的語言。但在實踐中,無論是口語交際還是文本書寫,語言都需要靠詞塊搭配才能準確的表達意義,因此,掌握越多的詞塊,則意味著人們在表達時的可選范圍越大,表達能力也越強。將二語習得理論中的“能力”詮釋與Michael Lewis詞塊研究框架體系相結合,則能夠得出兩個較為客觀的結論。第一,第二語言習得的根基在于先天遺傳基因所賦予的“普遍語法”和后天所形成的詞塊量,前者是一個自主獲取和自我糾正的過程,而后者則是一個由詞素、單詞、詞匯、詞塊和語言所組成的綜合體系,兩種因素取決了人們的語言表達根基是否扎實,但并不代表如此人們即能夠擁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二,決定人們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因素在于詞塊的搭配,尤其是那些易于固定搭配和半固定搭配的詞塊。當人們在交際或進行文本寫作時,詞塊的搭配能力能夠幫助人們從記憶的“語料庫”中迅速提取大量相匹配的詞塊并進行組合,不僅減少了大腦加工語言的時間,更加快了語言產出的速度,并提升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此外,Michael Lewis在對詞塊作用和價值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詞塊進行了細致的分類,按照其內在結構,通過對450萬詞容量的美式英語口語語料庫和630萬詞容量的英語書面語語料庫進行對比、研究和分析,對不同和相同的詞塊進行了甄別和分類,將詞塊劃分為四大類型。一是Polywords多元詞塊,如“in other words”、“by the way”、“look down upon”等等;二是習俗語詞塊,如“How are you doing”、“I’m afraid…”和“thank you”等等;三是短語架構詞塊,如“remind sb.of sth”、“spend…doing”等等;四是句子構建詞塊,如“First…then…next…afterwards…finally”等等。詞塊分類有利于學習者以最短的時間掌握詞塊的搭配方式,對學習第二語言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中國的大學生而言,英語即是他們的第二語言。在使用母語時,他們能夠從容的提取詞塊并下意識的進行詞塊搭配,從而能夠快速、流暢和準確的表達出語言的意圖;但在學習英語時,學生的英語詞塊掌握的相對較少,且缺乏搭配的經驗,即便學生能夠掌握英語文化和基本語法,但在口語交際時他們也需要一定的停頓時間來組合詞塊,因此,豐富學生的詞塊量,加強對大學生詞塊搭配方式的引導,對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CEM語料庫與EDC語料庫對比分析

由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研發的《英語專業學習者語料庫》(Corpus for English Majors,簡稱CEM)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語料信息平臺,其內在結構主要由英語語料庫、wordsmith 5.0單機版語料庫檢索工具和CEM語料庫工具三個部分組成,收錄了2004年和2006年我國四、八級英語考試作文2400篇,共計約66萬詞,并收錄了國內多家英語專科教育學院的教材和作文詞料約150萬詞,截至2013年年底,CEM語料庫共收入460萬詞,對中國的英語教育形成了重要的影響。而作為對比的EDC語料庫則以美英七份權威性報刊的社論和評論為核心,收錄了近年來美英權威報刊社論和評論詞144萬個。因CEM語料庫和EDC語料庫與大學英語議論文詞塊基本相同,因此兩個語料庫具有高度的可比性和研究價值。

結合Michael Lewis四類詞塊研究,首先,CEM語料庫與EDC語料庫在詞塊使用頻率上具有顯著的差異,四類詞塊在CEM語料庫中的頻率分布如表一所示。

表一中表達了中國第二語言教育中對詞塊的應用狀況,在CEM語料庫研究中,其充分說明了我國的英語教學中對詞塊教育的重視程度。基于EDC語料庫的研究主要針對美英權威報刊的社論和評論,Michael Lewis四類詞塊理論在EDC語料庫中的頻率分布如表二所示。

基于CEM語料庫和EDC語料庫的對比發現,在CEM語料庫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塊大多集中在2~10次/10萬詞之間,稍高次數的出現頻率為零;而在EDC語料庫中詞塊的使用頻率則明顯大于CEM語料庫,這充分表明了我國高等英語教育中詞塊教學的不足,說明了中國詞塊教學的針對性與應試性。然而,EDC語料庫中詞塊的出現頻率雖然較高,但基于美英權威報刊的社論與評論研究視角探析,發現詞塊的出現與文章命題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這表明了EDC語料庫所收納的詞塊與美英文化背景和Michael Lewis普遍語法論是一脈相承的。

此外,通過對CEM語料庫和EDC語料庫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塊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兩者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其中,CEM語料庫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前幾個詞塊如isagoodhabit、asfarasI和asameansto等等,其類型和搭配形式略顯單一性;進而,基于EDC語料庫視角探析,其出現頻率較高的前幾個詞塊如itishardto、theendofthe和oneofthemost等等,無論在類型還是搭配方式層面都有著一定的可變性,且適用范圍也較為廣闊。由此說明,在教育實踐中,基于CEM語料庫的詞塊教學相對較為狹隘,學生的詞塊空缺極為明顯,由此也導致議論文寫作成為了許多大學生英語作文的弱項。

三、基于語料庫的大學英語議論文詞塊填充方法

針對我國大學生在第二語言詞塊方面的空缺,筆者認為教師可從四個層面對大學生詞塊空缺進行引導和填充。

第一,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結合課題內容,引導學生有意識的去識別課文中的詞塊,教師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詞塊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詞的同時也注重學習詞塊的類型和搭配方式,避免詞塊以孤立的形態呈現出來。首先,這需要教師對每一課中的詞塊進行重點詮釋,要讓學生對詞塊有一個極為清晰的概念認識;其次,教師需要拓展詞塊教學,如每呈現一個詞塊,都讓學生對該詞塊進行分類,說出詞塊的結構;最后,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練習而掌握詞塊的搭配方式,如在新課中提取新詞:means,繼而,帶領學生練習means的搭配方式,如“by means of”、“by no means”、“by all means”等等。此外,教師還可采用比較法,在課堂上展示詞塊在不同文本中的表達方式,讓學生了解常用表達的差異。例如:“exchange ideas”與“communicate ideas;come to no harm”和“come to no danger”之間的對比,通過詞塊的多種搭配方式和文本含義的差異,讓學生掌握詞塊的搭配技巧,從而使他們形成敏銳的洞察力,提升英語議論文的寫作能力。

第二,引導學生學會用所學的英語半固定結構進行舉一反三,懂得如何活學活用所學的知識。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英語短語文本入手,對英語短語進行拆分,探索一句短語中所蘊含的詞塊結構,掌握詞塊在短語中的表達方法并將短語進行重組,由此而掌握英語作文的寫作技巧。這種先拆分、后重組的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詞塊搭配能力,讓學生學會將詞匯意義、語法作用和語用意義有機的融合起來,能夠自由、靈活的運用詞塊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作文能力。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所接觸的詞塊越來越多,而記憶表象中所容納的詞塊量也越來越大,學生會通過拆分與重組而逐步領悟到英語的表達方式,在英語作文時的表達形式也會日益豐富多彩,從而使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大幅提升。

第三,從CEM語料庫和EDC語料庫的對比中可以發現,我國大學生的“記憶語料庫”中的一些詞塊是連續的序列,以此為契機對學生的詞塊空缺進行填充,對提升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作為語法、語義和語境的結合體,詞塊有其特有的內部結構和對意義的制約作用。以填充學生詞塊空缺為主線,引導學生反復進行聽、說、讀、寫訓練,補充學生記憶語料庫中的不足,針對學生的欠缺而進行填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使學生的語言輸出更流暢、更準確。

第四,教師還可利用完形填空的方式填充學生的詞塊空缺。完形填空的基本形式是在二百余個單詞數的短文中設立大概20個左右的空格,讓學生來選擇填空,這些短文中的空白,會使信息發生“中斷”,導致學生們在選擇詞塊時思維出現“斷層”,對學生的詞塊能力是一種極大的考驗。不同形式的文本所表達的內涵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完形填空過程中需要學生首先對文本的形式進行確認,并評估一段文本的前文和后文內容,進而開展從文本到文章內容的聯想,判斷文章的內容結構,最后才擇取相應的詞塊填空。完形填空是提升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重要舉措,通過完形填空能夠讓學生更準確的把握詞塊的類型,以及提升學生的詞塊搭配能力,對加強學生議論文寫作具有重要意義。

結 語:在大學英語教育中,詞塊理論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其能夠幫助學生奠定扎實的英語基礎,對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功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因此,結合EDC語料庫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把握好詞塊理論的核心,通過引導提升學生對詞塊的認識,加強學生詞塊運用、搭配和表達能力,不僅是大學英語教育的需要,更是滿足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2]。

篇(6)

 

一.引言

進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后,西方翻譯開始轉向對翻譯文本的譯者和接受者(讀者和譯語文化的接受環境)的研究,因此,如何描述和解釋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成為翻譯理論的根本問題之一。起步于2001年的生態翻譯學是在翻譯適應選擇論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譯者主導、譯者中心是其核心理念,并取向于譯者與翻譯生態環境相互關系的研究,特別是譯者在翻譯生態中的生存境遇和能力發展研究。

生態翻譯學認為,翻譯是‘譯者適應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活動’”[1],它確立了譯者的中心地位和譯者的主導作用。這里的譯者具有動態的“雙重”身份:一方面接受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與制約,另一方面又以翻譯生態環境的身份實施對譯文的選擇與操縱。譯者的這種“雙重”身份可以表述成譯者既是原文的“讀者”、又是譯文的“作者”。

回顧20世紀以來國內古典詩歌英譯研究狀況,爭論的焦點之一就是“應該譯成韻體還是散體”[3]。或重聲韻,用傳統英語詩律翻譯唐詩,以求再現唐詩的整體美;或重意象,用自由的散體譯詩,以求傳達唐詩藝術的真質。這兩種方向,既有其成功之處,又有其遺憾不足。詩律有礙達意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因形害義”;而達意又要丟棄唐詩本身的形式美,以致損害了唐詩本貌。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態翻譯學理論對唐詩的翻譯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從胡庚申教授提出的“原文一譯者一譯文”三元關系視角看[4],我們從譯者居中的位置向兩端審視,由此演繹出來的譯論構架也有可能相對‘中和”穩定。基于這個理論視角,筆者認為唐詩英譯的過程是譯者適應與譯者選擇交替進行的循環過程,其實質是譯者適應生態環境的選擇活動,譯者在其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本文運用“生態翻譯學”來分析著名唐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雙譯本的異同,探討唐詩翻譯中譯者的雙重身份。

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英譯對生態翻譯學的體現

譯者適應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包括了翻譯活動的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不同維度的譯者適應與譯者選擇。生態翻譯學認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維’地適應特定的翻譯生態環境和至少‘三維’的選擇轉換,才有可能產生恰當的譯文”[5]。從這個意義上說,許淵沖和龐德在英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過程中適應原文和譯語文化生態環境、繼而做出對原文的主題思想“取便發揮”,這種做法又可以解釋為是兩位譯者適應其生存境遇的一種選擇。

2.1 譯者是原文的“讀者”對翻譯生態環境的適應

譯者作為原文的“讀者”具體表現為對“能力”的適應。譯文產生過程的第一階段即“翻譯生態環境”選擇譯者,“重點是以原文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環境對譯者的選擇”[2]翻譯生態環境中的原文是一首李白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那么,以原文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環境要選中的,可以說應當是詩人譯者,或者是對中國古典詩詞有一定造詣的譯者論文格式模板。許淵沖先生是“詩譯英法惟一人”,他用韻文來譯,顯示出了中國翻譯家力求保持中國古詩詞民族特色的訴求。美國詩人龐德改譯的《華夏集》包括《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中國古典詩詞十九首,其譯文語言簡練、流暢而不浮華,遣詞造句富于現代氣息。艾略特為此稱贊龐德為“中國詩歌之發明者”[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英譯本中許淵沖和龐德這兩位文學大師的譯文得到廣泛流傳,說明兩位譯者不僅沒有被“翻譯生態環境”給淘汰掉(比如或審稿者“未通過”、或出版商“不出版”、或讀者“不愿看”、或譯評者“不認可”等等),而且其譯作也做到了“適者生存”。

2.2 譯者是翻譯過程的“作者”實施對譯文的選擇

譯者不僅要適應翻譯生態環境,還要接受翻譯生態環境的支配。因此,在譯文的產生過程的第二階段即生態環境選擇譯文,“重點是以譯者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環境對譯文的選擇”[2]。這時的譯者是翻譯過程的“作者”,是真正的“主宰”。“譯者以翻譯生態環境的‘身份’實施對譯文選擇”[2]。這種選擇性適應集中體現在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三個維度上。評判譯品的“整合適應選擇度”,首先要看譯者是否多維度地適應了特定的翻譯生態環境,尤其要看是否做到了“三維”轉換。本文從這三方面看唐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兩譯本的異同。

2.2.1 譯者對語言維的選擇轉換

“語言維層面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這種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進行的”[7]。

在形式上,唐詩整齊、簡練,信息載量豐富;英文詩中冠詞、介詞、連詞常常是不可缺少的,這就使得在行數方面保持形似十分困難。作為七言絕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只有四行,每行七字,充分體現了唐詩布局合理,排列整齊,富于建筑美的特點。在兩篇譯文中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許淵沖先生的譯文保存了原詩的這一特點,也是四行,而在音節數上是呈遞減趨勢,從形式上反映出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天際的畫面,從詩的形式上與情境遙相呼應。而龐德采用了現代自由詩體譯成了散文詩,他認為,翻譯不應該受原語句法的限制,應該根據譯語的表達需要,采用自然的、符合譯語表達習慣的句法表達思想。筆者認為,唐詩乃中華文化之瑰寶,有其特定的形式與內涵,所以譯者在適應譯語生態環境的同時,需要發揮譯者的主體性,選擇和原文較為一致的形式來傳達詩意。因而,就形式方面筆者認為,兩篇譯文中,許的譯文較為突出。

在韻式方面,詩人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余音裊裊。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友人、以及對友人無窮無盡的思念十分切合。在這兩種譯文中,許淵沖的譯文保持了唐詩的音韻美,采用了aabb式的韻腳的轉換,并在句數上采用了絕句的四行式排列。而龐德譯這首詩時運用現代自由詩體。可見,由于兩名譯者的體會、判斷和選擇的不同,即使是對同一首詩,也會產生不同的譯作。

2.2.2 譯者對文化維的選擇轉換

“由于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性質上和內容上往往存在著差異,為了避免從譯語文化觀點出發解原文,譯者不僅需要注重原語的語言轉換,還需要適應該語言所屬的整個文化系統,并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的傳遞”[1]。

首句“故人西辭黃鶴樓” 在“黃鶴樓”送行富有文化內涵。許譯的第一句“My old friend has leftthe west where the Yellow Crane towers”,既交代了友人是自西向東而行,又傳達出了黃鶴樓的文化內涵:黃鶴樓既是傳說中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也是千古登覽圣地和中國詩人經常留下詩句的地方。龐德在此句的譯文中保留了古風和異國情調,例如英語專業畢業論文,他選取“Ko-jin”代替“故人”,“ko-kahu-ro”代替“黃鶴樓”原因在于這兩個詞作為名字好聽,和“故人”的漢音有點類似,帶有一點恰當的異國情調,放在詩歌的開頭和首句末顯得親切、自然,對整體意境傳達起著一定的作用。

次句“煙花三月下揚州。開元盛世的“揚州”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都會,象征著欣欣向榮,充滿希望。通過對詩人寫作背景的研究,可以考證當時的揚州確實是李白心之所向。許譯用River Town向譯文讀者點出了揚州的水鄉特征,有助于譯文讀者產生有益的聯想。龐德的譯文舍棄了表示目的地的“揚州”,而換成了一個新的意象: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 似煙如霧的花叢隨著孤舟漸行漸遠,慢慢地變得模糊不清。這一意象凸現了一個動的過程,孤舟的遠去,花叢的逐漸模糊與送別之人的心情交相輝映,送別之人的情感由此得到升華。

文化傳遞本來就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對詩歌而言尤為如此。兩位大師在文化維的選擇轉換都是在翻譯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生性,應用他們各自的語言來體現兩種文化的轉換,都選擇盡量把文化內涵傳達到位, 可謂都是較為好地適應了翻譯生態環境而做出的翻譯。

2.2.3 譯者對交際維的選擇轉換

“翻譯過程中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說譯者關注原文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1]論文格式模板。詩歌在交際維層面的轉換體現為原文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通過譯者的橋梁作用,讀者與作者在情感、思想等各方面產生共鳴,促成原文作者與譯文讀者間交際目的的實現。因此,譯文中意境的傳達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詩意賴以飛翔的翅膀,是一種軟信息的傳達。

詩的第三、四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從表面上看,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實際卻描寫的是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許譯文用“theboundless azure sky”表明天空的無窮無盡,這種空間上的延續也能表明詩人送友人時的悵惘情懷。原文中的“流”這個意象,許譯為“rolling”,表示的是長江的氣勢和浩蕩,與詩人感傷的情緒形成了對比,襯托出詩人對友人的無盡思念。龐德對兩個意象的英譯仍然沒有逐字對譯,而是用“lone sail”,“blots”和“thefar sky”,將一葉白帆遠去消失在天邊的畫面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用“reaching heaven”將“天際流”的意境和美感白描了出來,構成了一幅動靜結合的山水畫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這一方面充分表現了中國詩歌的特色――詩中有畫,畫中有情,另一方面讓西方讀者可以透過詩中突出的語言意象了解到異域文化,潛移默化地領會到詩中所蘊含的情感意味。這樣的譯詩,經過內容和形式上的“轉述、改寫、變形”后,在當時客觀的時代文化氛圍中大獲成功,這是譯者龐德的成功,然后才是李白詩歌的成功“出訪”。在這部分譯文中,兩位譯者對原文的處理增減恰當,將原詩中的“詩眼”和美的意境一覽無余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從翻譯創生性來看,兩位譯者是發揮其主導作用,在適應翻譯生態環境下實現了交際目的,堪稱最佳翻譯。

三.結語

綜觀兩篇譯文,通過從生態翻譯學視角分析,兩篇譯文各有千秋。為了形成“整合適應選擇度”最高的譯文,各自都盡可能地跟原詩保持一致,都在不同程度上傳達了原詩的意境和形象。基于此,譯者需要克服巨大的時空差距和文化差異,從各自的審美視角出發,通過譯作竭力將壯麗的畫卷忠實地再現在譯語讀者面前。生態翻譯學認為,翻譯是一種以“譯者為中心”的活動。譯者作為原文的“讀者”不僅要忠實于原作,對原者負責;同時是譯文“作者”,要服務于讀者,對讀者負責。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雙重”身份表明譯者是翻譯成功的根本因素。因此譯者是翻譯的真正主人,翻譯的過程就是譯者在翻譯生態環境中的適應選擇過程。譯者的素質越高,他在翻譯的過程中“適應”與“選擇’才會完成得更好。

參考文獻:

[1]胡庚申.翻譯適應選擇論[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23,136,137-138.

[2]胡庚申.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哲學理據[J]. 上海科技翻譯,2004(4):1-5.

[3]王海艷,劉秀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淺析中詩英譯現狀[J]. 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09(3):48-50.

[4]胡庚申.從“譯者主體”到“譯者中心”[J]. 中國翻譯,2004(5):10-16.

[5]束惠娟.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公示語翻譯———以上海世博會主題標語為例[J]. 上海翻譯,2010(2):39-42.

[6]吳其堯.龐德和中國文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111.

篇(7)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83

0引言

1992年,原國家教委頒布了《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該大綱明確表示出于對全國高等院校學校類別、學生水平和教學資源等方面差異的考慮,各校可以從自身實際出發,靈活設置研究生英語學位課程。同時提倡研究生英語教學應該講究實效,博采眾長,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研究生英語教學體系。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國的研究生英語教學總體上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近年來,隨著國際科研和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我國一些專業院校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眾所周知,國際上80%的文獻語言是英語,因此,我國的醫學研究生要想了解本專業最前沿的動態,就必須要能夠熟練的掌握英語。但是除了少數國家重點高校嘗試著對研究生開設專業醫學英語課程外,國內大部分普通醫學院校的研究生英語課程仍采用公共英語的教學模式。即使是那些開設醫學英語的學校,也由于缺乏師資力量,使得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由普通英語語言教師承擔,他們只能在課堂上介紹一些必要的醫學專業術語,顯然這種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社會對未來醫生和醫學科研人員的實際需求。大部分醫學研究生畢業后將要從事臨床和科研工作,這就要求他們必須經常查閱醫學文獻,撰寫科研論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等,因此醫學院校一定要開設醫學專業英語課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醫學研究生完成從學習階段到應用階段的順利過渡。

1研究生醫學英語的課程設置

研究生醫學英語課程作為基礎英語的后續課程,全國并沒有統一的要求,各高校應該將ESP教學理念貫穿到醫學碩士研究生英語課程教學實踐中去,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求開設多門相關課程。

1.1開設醫學英語詞匯課程

詞匯是基礎,因此要想提高研究生的醫學英語水平就首先要增加專業詞匯量,因此學校首先應該開設的課程是醫學英語詞匯課。醫學英語詞匯的特點是單詞長,發音難,不好記。但是我們可以借助構詞法來記憶。醫學詞匯構成的主要特點是依靠詞根和詞綴相互組合派生出新詞。因此老師可以利用構詞法來分解醫學英語單詞,根據詞根和前綴后綴的不同含義,培養學生推導記憶醫學詞匯。

1.2開設醫學英語翻譯課程

由于專業的需要,醫學生以后會接觸大量的國際醫學工作者的前沿研究成果,因此掌握相應的翻譯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英譯漢的技巧。因此,學校應該開設醫學英語翻譯課程,這樣教師可以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醫學英語詞匯的前提下,對他們進行系統的翻譯訓練。通過給他們分發一些醫學相關的英語文章,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翻譯理論和技巧,逐漸提供他們的專業英語翻譯技能。

1.3開設醫學英語寫作課程

醫學研究生畢業不可避免的要發SCI之類的醫學論文,因此,開設醫學英語寫作課程為研究生醫學科研論文的寫作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應該選擇一本醫學英語寫作方面的合適書籍作為教材,講授的重點應放在使學生熟練掌握醫學研究型英語論文包含的9大部分(標題、作者、摘要與關鍵詞、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致謝、參考文獻),英文摘要、醫學文獻綜述、臨床報告和病理報告的寫法。同時應該給學生介紹相應的醫學英語應用文的語言特點和常用句型,并進行漢英對照實例分析,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全面了解醫學英語應用文寫作的特點。

1.4開設醫學英語聽說課程

為了提高學生專業英語的溝通理解能力,學校可以開設醫學英語聽說課。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觀看一些與新課內容相關的醫學英語教學視頻或是與醫療相關的情景劇,如“實習醫生格雷”等,然后課上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情景對話或者角色扮演(role-play),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聽說能力。

2結語

當今的國際醫學領域發展很快,為了使我國的醫學研究生教育與國際的高端水平接軌,提高他們自身的學術水平和學科的國際化進程,我國醫學院校的英語教學課程設置必須要進行徹底改革和創新,為研究生開設醫學專業英語課程,滿足社會和國家對具有高水平外語能力的醫學人才的需求。

篇(8)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選擇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級甲等以上醫院實習的本科生52人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1)在醫學院校學習醫學知識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臨床實習中需撰寫畢業論文的本科生;(2)被調查時正在從事醫學院校臨床實習;(3)愿意參與本項調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齡22-25(23.2±0.8)歲。專業:護理專業33人,占63.5%,其他專業19人,占36.5%。實習醫院等級:三級醫院42人,占80.1%,二級醫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

1.2.1通過參考有關文獻及與本科生座談資料自行設計問卷。問卷包括四個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專業及實習醫院。②學生所屬院校在畢業論文撰寫方面所做工作、實際效果與學生對學校的期盼。③實習醫院對畢業生論文撰寫的影響以及實習生對醫院的期盼。④學生對撰寫論文的認識以及實際撰寫論文的能力。問題以單項選擇題為主,多選題2題,有專門標注。

1.2.2由調查者向被調查者說明調查的目的,并逐條講解調查內容,讓他們在充分理解后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行填寫,填寫完畢后調查者逐項檢查,確認沒有遺漏后回收。共發放調查問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問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統計學方法

調查所得資料用Microsoft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描述。

2結果與討論

通過本次調查得知,影響醫學院校臨床實習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的因素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

2.1學校方面本次調查顯示:①82.7%的醫學院校雖然開設了論文撰寫方面的課程,但有63.5%的學生認為院校開設的此類課程少。②在實用性方面,有65.4%的學生認為這些課程對實際論文撰寫的幫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論文的撰寫格式。③只有7.7%的學生掌握了數據資料收集、統計分析方面的知識。因此,學生希望學校做如下改進工作:①學校在優化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建議提高教師授課技巧。如在學習統計學課程時,老師應側重實際應用方面的講解,教會學生不同的數據資料該用哪種相對應的統計方法?具體意義是什么?②在撰寫論文實際需要的能力方面,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論文選題的指導,以糾正在以往畢業論文中存在的選題過大、查新不準、設計不夠科學等問題[2]。③筆者建議學校安排學生參加論文撰寫講座和模擬演練。

2.2實習醫院方面

2.2.1指導老師本次調查表2顯示:①86.6%認為醫院非常有必要為實習生提供論文指導老師。②80.8%表示需在老師的指導下才能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這說明了醫院提供論文指導老師對實習生畢業論文撰寫的重要性,這與某些文章的見解相一致[3]。

2.2.2實習科室的合理安排調查顯示:①73.1%的學生認為進入臨床實習初期即要求學生確定論文題目感到迷茫。②82.7%認為醫院實習科室的安排對論文定題有影響。筆者認為這可能是學校純理論性教育與臨床實踐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實習醫院可以在統一安排科室輪轉的基礎上增加一點學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論文選題那段時間,通過讓實習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科室進行2-4周的專科實習,配合臨床論文指導老師的指導,進一步熟悉該專科,了解本專科的國內外發展動態,增加學生畢業論文撰寫的興趣,以明確畢業論文撰寫的方向。另外,還可以安排學生參加實習醫院舉辦的論文撰寫相關講座、論文匯報會和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會等,甚至可以安排學生參加實習醫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學生個人方面調查顯示:①只有26.9%對撰寫論文感興趣。②53.8%覺得撰寫論文非常難,30.8%不知道論文的選題,覺得無從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進行數據資料的收集與統計分析。筆者建議:學生在大學三年級起可以梳理并確定自己感興趣的專科,著重了解和掌握該專科的國內外發展動態,以便為最后一年臨床實習畢業論文定題做好充分的準備。最后,學生進入臨床實習早期就應勤觀察、勤思考,理論聯系實際,以便早日選好、選對論文題目;并充分利用實習醫院現有的資源,例如臨床指導老師、醫院的圖書館等,要積極主動與論文指導老師溝通、交流,得到老師的指導,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寫論文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3小結

通過對52例醫學院校臨床實習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影響因素的調查,發現醫學院校臨床實習本科生在畢業論文撰寫上,學校、實習醫院、學生個人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改進,實習醫院、學校應該為臨床實習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提供更多的幫助,如實習醫院可以允許學生自選專科實習2-4周來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學生個人應該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努力提高與撰寫論文有關的各種能力,如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等。

參考文獻

篇(9)

我校進行英語課程變革的社會、政治情境。隨著我國體育教育的不斷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國原有的高校英語教育與社會對現代人才培養的需要存在了一定的不相適應的現象,影響高校英語教育質量。教育部于2002年再次將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列入議程。2007年教育部高教廳公布修訂后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的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可以說本次英語教育變革是之前歷次改革無法比擬的。

我校進行醫學專業英語課程選修課的開設。作為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的一名英語教師積極參加英語課程變革是我義不容辭的。此次變革我校本著從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著手,以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轉變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依賴性、統一性、虛擬性、認同性”并向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與問題性”的過度,開醫學專業英語課程選修課。此選修課本著提高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原則,進行課程設計,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中心的課程。

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等因素對醫學專業英語課程的影響

社會文化對醫學專業英語課程影響。眾所周知,國際上大部分的文獻是英語為主的,醫學類的文獻也不例外,要想了解本專業領域的研最新研究動態,及時跟上醫學發展的步伐這就要求我們醫學類院校的學生必須能夠熟練的閱讀醫學專業英語著作。尤其在如今的IT時代,信息就是力量,獲得信息和傳播信息都將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力的重要標志。醫學專業英語選修課的開設,是我校培養高級的醫學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是為在中醫藥領域的科學研究和國際流的方便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絕大多數的中醫藥院校沒有開設醫學專業英語,這對中醫藥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制約。沒經過醫學專業英語的學習就很難對英語著的醫學文獻和刊物內容進行準確的理解,就更別說完成醫學英語論文了。為此,我校開設的醫學英語專業課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英語著作閱讀能力,還為培養高全面素質的中醫藥類人才奠定了基礎。

政治因素對我校英語課程變革的影響。在我國高校英語課程的市場價值是隨著英語國家的國際政治地位、經濟實力、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等諸種因素變化而變化的。尤其是英、美兩國的國際政治地位對高校英語課程的市場價值作用的影響尤為明顯,其影響之大,持續時間之長。使之在全球化的進程中,英語成為不可替代的“語言工具”。各個領域的研究離不開英語,為跟上腳步高校英語課程必須進行變革,高校英語課程的變革隨著英語國家的政治地位、綜合實力改變而改變。中醫和西醫關系和漢語跟英語的關系很類似。隨著我國政治地位和國家的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越來的多的人重視和喜歡漢語和中國的傳統醫學。為了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們不能直接政治干預,直接的政治干涉,往往只是強調教育系統的經濟作用,已經極大地忽略了教育對于推動年輕一代個人發展的責任所在。因此,我們要不斷融合中西方文化,協調漢語和英語的關系,加強中醫的國際交流,這就要求中醫藥類大學開設醫學專業英語。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1-0160-02

國家教育部〔2005〕1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提高大學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建立個性化教學體系,切實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本著“學以致用”的精神,近年來英語教學以“實用”為原則開啟了專業英語教育教學的新局面。各大中醫院校也開始了醫學專業英語教育的探索之路。醫學與語言的結合,中醫與英語的融匯,專業與工具的應用成為中醫院校專業英語的研究熱點。中醫院校醫學英語以全面培養學生“五項”(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為基礎,教學模式的構建,教育團隊的建設,教材設備的完善等方面還在研究中,特別是確定明確的涵蓋范圍,設置相應的教學環節,構建全面實用并具有競爭力的教學模式是目前中醫院校專業英語面臨的首要問題。

醫學專業英語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在全球背景下推動中醫藥發展的基礎上制定出“內容型”教學模式,其涵蓋面包括對于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實踐訓練的界定與規劃。

一、教學目標

中醫院校醫學專業英語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一般要求”“較高要求”“更高要求”三個層次上的“五項”能力得到綜合全面的提高,是學生能夠在科研與臨床上運用醫學英語解決相關專業問題,系統地掌握醫學英語,以增強職業競爭力和科學研究力。

二、教學對象

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為例,醫學英語教學對象目前是七年制本碩和五年制英語方向(針推、中醫)的學生。一般在大三下學期或大四兩個學期開設醫學英語的兩門課程:中醫英語和西醫英語。近年來各個高校都開展了公共英語特色化教學改革。2012年4月21日在青島舉辦的“全國中醫西醫教學與教材研討會”上,各大高校專家紛紛提出了“公共英語專業化”的試改提議,這一議題預示了未來大學英語教學的轉型路線。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也確立了“專業化”這一改革方向,教學對象將逐步擴大到所有臨床相關專業,并擴充學時數以保證醫學英語授課內容的充實與完整。

三、教學模式

依據確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我們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做出了改革和調整。在原有教材《中醫基礎》(TCM Basics)、《中醫診斷學ABC》(Diagnostics of TCM)和《醫學英語基礎教程》(英文版)的基礎上,還在編充能夠滿足“五項”教學的配套教材,如《西醫英語教程ABC》(ABC Medical English)、《中醫英語教程ABC》(ABC Medical English of TCM)、《針灸學ABC》(ABC Acupuncture)等多部教材。學校還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和網絡平臺來支持課件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對于教材的擴編和補充是確定“內容型”學習模式的基礎。“內容型”教學模式是通過運用目標語把語言學習和學科學習結合起來,并通過對學科的學習來獲取語言能力。這種模式打破了醫學英語教學與醫學專業知識學習的壁壘,兼顧并融合了語言與專業兩個系統。這種模式我們可以向日本學習。日本較早地開展了綜合性的醫學英語教學,推廣“內容型”的學習模式:討論式學習,病例分析,教學查房,多媒體教學,角色扮演等,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日本德島大學醫學院每周舉行3次醫學英語講座,內容可為個人的研究進展,也可為《Cell》《Nature》等刊物的論文思路[1]。這些訓練使醫學生的醫學英語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

中醫英語與西醫英語為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兩大板塊,在“內容型”的教學模式下,兩者兼顧綜合性培養學生的“五項”能力。西醫英語教學中,詞匯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我們研發了以“詞素”為中心的“思維導圖總結”法,在實際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鞏固了學生對醫學詞匯的記憶和掌握,為閱讀和翻譯等項目奠定了基礎。在中醫英語教學中,特別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中醫學在其形成和發展中,受到中國古典哲學和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其語言和表達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國哲學思維和文學術語表達。在講解中,闡述和介紹文化背景知識,引導學生進入文化語境,這對中醫英語詞匯的記憶,理論的理解,實際的運用都至關重要。中醫雖然在理論體系和臨床實踐上與西醫具有較大差異,但兩者都是研究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現象,都是為防病治病。

四、教學方法

在“內容型”學習模式的理念下,我們主要采用自主學習,考學一體,比較聯系和實踐訓練等幾種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根據自己的教育狀況和需求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材料,應用合適的學習策略,自我檢測評價學習效果。其理論基礎是基于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和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 psychology)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語言在教學中要以學習者為中心 [2] 。這種構建主義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進行自我監督和調控,并引發約束機制的認知行為。在教材的編寫和課程的設置中,為了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還配套了“啟發式”的“內容型”學習內容。如“問題導入” “話題討論” “情景對話”以及課后的研討、報告、團隊作業等。考學一體則以提高學習效率,加大學習強度的方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對所掌握的知識迅速反應,設置與授課內容相對的多元隨堂考試模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比較聯系法將中西醫文化背景及詞匯的共性與區別進行比較聯系,詞匯是“五項”的基礎,這一方法特別適用于詞匯的記憶,也突出了以詞素為中心,以文化為背景的“內容型”學習模式之要義。比較聯系法特別適用于易混詞匯、一詞多義以及系列詞組的記憶。如介紹“氣”時,把中醫學中涉及的各種氣放在一起講解,“正氣”的表達有:healthy energy; innate vitality qi; vital qi等,“邪氣”的表達有:evil energy;evil factors; pathogenic factor等 [3] 。同時比較這些表達之間的不同,以加強區別和記憶。其他一些具體的學習和教學方法我們還在探討實踐中。

五、實踐訓練

實踐訓練對“五項”提出了新的要求,實踐是掌握一門技能的最終途徑,在詞匯的基礎上,可以側重鍛煉翻譯、口語等實際語言運用能力。中醫院校醫學英語的專業與語言結合特色就體現在實踐的過程中。科研、會議、臨床將是實現實踐訓練的三大途徑,其對五項的側重要求也有不同(如圖)。

科研方面,閱讀和寫作是重點和難點,要求的級別是“更高要求”。中醫翻譯不僅是兩種語言的轉換,更是兩種文化的融合 [4] 。目前,醫學生的醫學英語水平嚴重阻礙了其對國際前沿學術成果的閱讀、翻譯、理解,用英語在國際期刊上也有很大困難,科研能力因醫學英語受到很大局限。所以在科研上鼓勵學生多閱讀學習英語論文,直接接觸一手科研成果,組成科研小組定期交流、討論。美國當代翻譯理論家奈達(E.A.Nida)把翻譯看成交際活動,運用交際學理論,將通訊論和信息論用于翻譯研究[5]。由此“合作原則”成為醫學英語攻破科研翻譯與閱讀的重要方法。聽力和口語可在臨床與會議中采取情境模式。在前期的基礎教學中,我們會讓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新聞英語聽說訓練,在奠定了良好的聽說基礎后,再將醫學專業英語運用到臨床與會議的情境中。會議強調聽的理解與說的表達,涉及比較專業的學術名詞和前沿的學術理論。而臨床則是將基礎的詞匯、口語運用在與病患交流、病例書寫等方面。寫作是在聽、說、讀、譯過程中通過積累與模仿而逐漸培養的一種能力,科研論文、病例書寫、會議記錄、讀書摘要等都是寫作的訓練項目。這些訓練可安排在醫學生大四、大五兩年的學習實踐中,而基礎課程則提前到大二、大三的課時安排中。充實教學內容,拉長教學戰線,豐富教學層次,加強實戰效果一直是我校醫學英語改革的努力方向。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研究總結出中醫院校“西為中用”的教育原則,“內容型”教學的教育模式,確定了以培養學生“五項”綜合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目標。在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提供了科研、會議、臨床三大實踐途徑,即保證了醫學英語的基礎教學,又在實踐中鞏固和提高了醫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建立起涵蓋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模式,實踐訓練幾大內容的統一的教育系統,這一涵蓋面的確立指明了中醫院校醫學英語的發展方向,并讓我們確定了今后要完善的具體配套內容。

參考文獻:

[1]程井軍,馬駿.中醫院校醫學英語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改革芻議[J]. 長江大學學報,2011, 1 (8): 203.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

ford:Pergamon,1981.

上一篇: 銷售下個月工作計劃 下一篇: 快消品調研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欧美2222 | 曰本AⅤ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一级a在免费线看久久 | 亚洲专区国产精品 | 中文字乱码亚洲∧V日本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