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育碩士匯總十篇

時間:2022-09-01 01:14: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英語教育碩士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英語教育碩士

篇(1)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考什么、學什么、怎么考、怎么教。NMET為一種選拔性的考試,其考試規模之大、測試內容之廣泛,事關千千萬萬學子的前途與命運。提高試題信度:保證公平競爭是衡量NMET試題成功的重要標志。我們現在的NMET試題,客觀性的選擇題分值達115分,這也就是說大部分題應是答案唯一、標準一致、考試的題目,涉及內容廣泛、容量大、考生能在較短的時間之內完成測試內容,而且減少了改卷的麻煩,這卻實有其成功的一面,但這樣的題型也非常容易導致考生一味強烈地揣摩和追隨命題人的思路與看法,抑制其本人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其直接的結果還會導致學生不善于在閱讀過程中進行邏輯分析、剖析篇章結構、發揮其合理想象進行科學判斷或推理,從而也無形地影響自己對所涉及事物的獨特看法與觀點。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學生在做這類選擇題的時候,只要理解,并在命題人所規定的A、B、C、D答案的正確性,而不會注重英語語言表達習慣,如果我們教學中,這樣的選擇題做得太多了,那一定會使得學生一節課下來,都不能開口用英語說完整的句子,長期下去,就會使得學生開口難,這就從根本上背離了我們語言的宗旨。這樣的選擇題所反映學生的交際能力不一定準確。這就是有人在考研時,為什么有的考生筆試成績高,而口試則不過關,而有的考生相對來說,筆試成績稍低一點,而口語卻能通過。我們現在正需要的是英語口頭社會交際人才。

二、為了更好地培養社會交際人才,要求我們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把“說”的訓練放在重要位置

我們說英語教學中,全面的語言綜合素質,主要是指聽、說、讀、寫技能的全面發展,從而表現出綜合的語言能力。其中聽、讀是輸入,而說、寫是輸出。一個人是否聽得懂、理解得了,是否能按要求來完成一定的任務做出一定的評論、分析等,可直接通過最簡便的、最快的方式“說”,這就要求我們對“說”要引起足夠重視;一個人的閱讀理解是否能達到真正理解的程度,可以通過最簡便、最快的方式就是“說”,這又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應把學生的“說”放在重要位置,這主要是因為“說”是我們進行交際的最重要的手段。其實我們說一個人的綜合語言能力如何,只要我們能聽聽這個人幾分鐘的談吐就能有所了解。這就更說明了“說”能更好地表現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三、怎樣來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能力

1.要求高考試題“指揮棒”要有所變動

A.要調整高考試題中,主觀題與客觀試題的比重。把英語口語考試列為重要的測試,這樣學生才會重視英語口頭表達,這樣才能達到英語語言學習的真正目的。

B.完善填空題,盡量不提供備選的選項,這樣也可以讓學生的“說”的能力得到檢查。

C.把閱讀理解的問題設置可以像高中英語競賽題那樣,以回答問題的形式進行,比如說讓學生給文章添加標題,概括文章旨意,描述作者寫作意圖或推斷結果等。也可以用一、二句或三、五句話所測的內容進行描述、分析、綜合等。

D.寫作可以有限定內容的寫作,這有點類似翻譯的練習,可以考查學生所應讀運用的必備詞匯、句型結構等。同時也能得到較大發揮比較自由的寫作,這樣可以使學生能把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英語口語表達上面,從而促使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2.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處處重視“說”的訓練

A.在聽力訓練中,可以選取讓學生聽了范文以后用英語說大意、回答問題、進行討論、辯論等,以引起學生對英語口頭表達的重視,從而促進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

B.在閱讀時,讓學生用英語說主題、分段、分析問題,用英語解釋英語,對閱讀的文章進行推斷、分析、綜合評論等。

篇(2)

語文科應著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然而,目前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是讀寫教學受重視,而聽說教學顯得很不夠。其實,聽說教學的重要性早有定論。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早就提出過“聽說讀寫并重”的觀點。黎錦熙、張志公等語文教育家也都很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口語訓練,并提出過具體要求。

由國家教委審訂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走了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目的,其中明確規走:使學生“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可見,聽說教學同讀寫教學同樣重要。

聽說讀寫是四種相對獨立而又密切相關的語文能力,是相輔相成的。聽和讀以理解意義為中心,說和寫以表達意義為中心。聽和讀同說和寫之間是相通的,是互相促進的關系。聽和讀是說和寫的基礎和前提,說和寫對聽和讀起著消化和促進的作用。聽和說是運用口語接收和傳遞信息,讀和寫是運用書面語接收和傳遞信息。而書面語只不過是文字符號寫出來的語言。一般地說,說得出就寫得出。

聽和說同讀和寫,是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的關系。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聽和說越來越顯得重要了。現在,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某些文字表達被“說”所取代,聽和說的使用頻率和范圍遠大于讀和寫。語文教學只重視讀和寫、輕視聽和說的觀念和做法己落后于時代的需要。因此,語文課不僅應重視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而且也應該加強聽話教學和說話教學。

所謂聽話教學,就是引導學生學習有關聽話的基礎知識,結合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說話實踐活動進行訓練,培養學生聽話能力的教學活動。聽的能力非常重要,正如讀是寫的基礎一樣,聽是說的基矗不錯,人自幼就會聽話,但是聽的能力有高低,效果有好壞。聽話的過程是對語言感知的生理及心理活動過程,是一個邊接收、邊理解、邊儲存語言信息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人在接收聲音語言的瞬間,要進行分析、綜合、聯想、想象、判斷、推理等一系列復雜的思維活動。這就需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銳的語音感受力,準確理解語義的能力,以及對話語的品評能力等。要培養學生具備這些能力,就必須教給學生聽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組織和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大量的聽知訓練。

所謂說話教學,就是引導學生掌握說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在現想現說的情況下,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準確、簡明、流暢、動聽地表情達意的教學活動。說話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其中包括:組織內部語言(即思維)的能力,快速語言編碼(即組織語言)的能力,運用語音、語速、語調和態勢語準確表情達意的能力等。人的這些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習得的。要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專門的說話訓練和結合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聽話教學的說話訓練。由低年級到高年級,通過朗讀、復述、轉述、看圖說話、講故事、口頭作文、口頭回答、對話交談、會議發言、討論、演講、即興演說、辯論等方式,有序有方地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針對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輕視聽和說的現象,我們應該找出”病因”,“對癥下藥”,加以“治療”。

首先,應該看到不少教學工作管理者和語文教師,對語文科教學目標理解得還不夠深刻,對語文科聽說讀寫相輔相成的規律認識得還不夠清楚。每學期伊始,各級教學主管部門對閱讀和寫作教學有部署、有輔導、有要求,而對聽話和說話教學則往往沒有明確的質與量的要求。語文教師制訂教學計劃,備課,講課,開展教研活動,也大多以讀寫教學為主,以為在講課中多啟發、多提問,就算是在進行聽說教學了。即使有聽說訓練,也只是附屬于讀和寫,帶有很大的隨意性。

這樣,教學目的不明確,不嚴格按教學規律教學,怎么能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呢?因此,廣大教學管理者和語文教師,亟須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加強對語文教學大綱的理解,加深對語文教學規律的認識,轉變觀念,改進教學。

篇(3)

視聽說是一門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必修技能課,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語言真實度較高的各類視聽材料的理解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師通過“視”“聽”“說”的結合,以直觀畫面和情節內容為基礎開展有針對性的口語訓練,運用復述、總結、對話、口頭概述、即席演講等活動形式,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和口頭表達能力,加深他們對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認識和了解。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社會對英語專業學生理解和表達能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更注重實用性,視聽說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但視聽說教學依然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旨在針對主要問題進行探索,提出解決的辦法。

1.英語視聽說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視”“聽”和“說”難以結合。

一直以來,視聽說教學基本上都是以訓練聽力為主。在課堂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播放聽力磁帶,讓學生聽后做書面練習,然后講解。即使有相關口語練習,通常也是回答問題或復述,形式單一枯燥。對于材料中地道的表達,學生只能通過筆頭練習了解其意思,卻沒能通過特定的活動以口頭練習加深印象,進而掌握,甚至運用自如。結果是視聽成了教學的大部分內容,而說被壓縮至視聽之后,這個“說”尚不流利,更不用說地道了。

1.2視聽說教材欠理想。

在現階段,可供選擇的視聽說教材的數量和質量都不足。不少教材的編寫還是以訓練聽力為主,其中說的練習不是單純的模仿、復述,就是與學生生活缺乏聯系性的討論或者演講。總之,難度缺乏連續性,有時會讓學生缺乏信心。其次,很多教材內容陳舊,跟不上英語文化的發展和變化,因此學生學到的很可能是過時的英語文化及英語知識,不能與時代同步。

2.解決辦法

2.1豐富教學內容。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由知識主體――學生建構的。學生的學習具備積極性、建構性、累積性、目標指引性等特征,而教師則是意義建構的一個環境因素,對意義建構起推動和促進作用,在學習過程中擔任指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因此,在英語視聽說教學方面,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調動學生的參與構建性出發,進行課程設計。比如:(1)視聽的理解除了筆頭練習外還可以通過分組,不同組或只聽或只看后相互討論,共同恢復構建視聽內容,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對話、表演等形式嘗試再現視聽內容等;(2)在視聽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影音材料時,可以就相關話題讓學生展開課堂討論、辯論、作報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感受;(3)為了加深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例如,在涉及英語國家愛情觀的視聽后,可讓學生呈現中國傳統愛情觀,方式可多樣(采訪、對話、討論、表演、講故事等活動)。這種有意識的對比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認識,而且能為學生將來成為中西方文化交流使者奠定基礎。通過這一系列的精心設計,學生感覺到說聽的內容與自己息息相關,并且除通過視聽途徑學習英語文化外,還能取其中地道的表達方式、經典句型等為自己所用,做到“視”、“聽”與“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2有目的地讓學生習得有用地道的表達。

視聽的目的不應局限在鍛煉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上,還應該讓學生通過材料學習到不同語域中不同的表達方式,做到關于世界的方方面面聽得懂、說得出。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設計時要有意識地挑選典型材料,有意識地讓學生從材料中習得地道、準確的表達方式,又進一步有意識地設計表達環節,使學生學以致用。如:在視聽天氣預報材料時,重點指出天氣預報中幾種最常用的句型,然后讓學生利用剛學的句型進行天氣預報。這遠比只聽、只看記憶深刻,并且學以致用。

2.3靈活利用,補充教材。

針對教材編寫不理想的情況,秉著調動學生能動性自主構建知識的原則,教師在利用教材時,不必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內容原封不動地進行教學活動,可根據需要,靈活利用教材,如節選、改造。

為了讓學生能學習到最新的英語及其文化,僅僅靠教材是不夠的,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上各種英語影音材料既是不可回避的,又是視聽說教學為跟上時代需要必須利用的。英語影音材料包括電影、電視劇、電視節目、MTV等,適當地使用影音材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標準的英美發音、西方文化,而且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對于教師來說,能為開展更加多彩的教學活動提供平臺:在聽力課堂上穿插難度相當的英文歌曲作為調節,可讓學生寫下歌詞或填空,邊放松邊練習;讓學生視聽一些較熟悉的英文電影的原版錄音作為課堂討論的前提;利用紀錄片、新聞報道、書評、影評、產品介紹等,讓學生掌握最新事件的英語說法,加之配套設計的填空、正誤判斷、選擇題,辯論、討論,等等,可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結語

英語視聽說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要達到視聽說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調動學生的建構性出發,靈活應用教材及各種材料,精心設計,使視聽說融為一體,增強課堂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篇(4)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是傳授者,而學生是接受教育的一個載體。但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本應是主動的學生成了被動接受教育,形成學生是在教師的嚴格督促下進行英語的學習,被動地進行口語的訓練。這樣訓練出來的口語效果絕對是不理想的,要提高學生的口語等英語綜合能力,必須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發掘學生說英語的勇氣。

那該如何去發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一、開辟英語角

英語角是針對學生而設的一個學習英語的學習環境,必須是單純的、長期堅持的、形式多樣的、內容廣泛的屬于學生的英語天地。創設一個引人入勝的學習環境是學好知識的重要保證,但這還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因為再好的學習環境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是發揮不了任何作用的,這就要求英語角要避免枯燥性和單一性。所以,平時該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英語角的各類活動,教師要做好帶頭和指導作用。

英語角的形式必須是多樣的,圖書、圖畫、英語卡通、漫畫等等,凡是一切和英語有關的、有益有意義的題材都可以成為英語角的內容,再如學唱英文歌、英文詩朗誦等可作為英語角的興趣小組活動,使英語角變得立體化。內容有了,還需要教師悉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成為英語角的主角。同時,因為英語角面對的是學生,那就讓學生成為英語角的設計師吧。

二、抓好課堂中的口語教學

一方面,許多教師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全面貫徹英語用語教學,但這需要聯系實際。課堂中一味的英語表述所產生的效果不一定是正面的,因為種種原因,學生所學的英語有限,對于教師所說的英語不一定全都理解,這就導致學生學習情緒的降低,容易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所以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英語表述要做到“松馳結合,有的放矢,循序漸進”,要讓學生逐步適應,逐步理解,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聽學會說學會理解教師的教學用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該“白”的還是“白”一點好。另一方面,課堂教學中出除了教師努力去創造英語的學習氣氛外,也少不了學生的積極和參與,教師要說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去說。課堂上的角色對話、表演、操練、游戲是常用的幾種口語的訓練方式,而最富有成效的是引導學生自己或小組設計的一些富有創造性和知識性的小品或對話表演,這是學生把知識學以致用的體現,同時這也是最難推行而又最具效果的一個學習方法。

三、重視課外的延伸

現行的英語教材中除了英語常規知識的傳授外,還補充了一些和中外文化有關的知識介紹,學生對這些內容表現出十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把握這個難得的教學機遇,抓好學生的課外延伸是十分必要的,對學生的學習也是十分有利的。

課外延伸不是單純指學生的課外作業,還包括鼓勵學生收集有關國外文化的資料,把自己的收集放到英語角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鼓勵學生多點嘗試閱讀有關的英文兒童讀物,多讀多想多問;鼓勵學生學習別人有效的學習方法,學會利用英文字典查找不會的單詞等等都是很重要的課外延伸內容。

四、注重英語觀念的轉變,使英語變得平凡化、大眾化

學生對說英語常常難于啟齒,教師要善于轉化學生的這一認識,使學生覺得英語其實只是別的國家的語言,是世界上用途最廣泛的一門語言,要使學生明白說英語就和說普通話一樣,熟能生巧,把學生思想中的“要我說”觀念轉變成“我要說”的觀念。

篇(5)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2-0107-02

一、體驗式學習

所謂體驗式學習,其主要的教育哲學及理論架構是整合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社會心理學家黎溫(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以及其他學者理論形成的學習架構。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教授大衛?庫伯(David A. Kolb)在潛心研究后將他們代表性的教育思想與哲學、心理學、生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經典的體驗式學習理論。庫伯教授創造性地提出了“體驗學習圈”的革命性概念,將體驗式學習程序化、科學化,即具體體驗(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觀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括(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和主動應用(active experimentation),從而構成了完整的學習系統。體驗式學習與傳統式學習的最大區別,在于前者以學為主(學生為中心),后者以教為主(教師為中心)。要使練習有效,練習的主體必須是學生而非教師,正如伽利略所說:“你無法教別人任何東西,你只能幫助別人發現一些東西。”因此,“教”不一定導致學,更不一定產生“會”。

經過分析,學者們指出僅僅靠體驗不足以產生“學”。缺乏反思的體驗將很快被淡忘,由此體驗產生的學習潛能或很快喪失。只能透過反思才能形成抽象概括,從而使得學習者能更高效地處理新問題。可以看見,反思是體驗式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其實,反思性學習作為一種獨立的學習方式,也是教育學家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反思性學習

反思性學習,即通過對學習活動過程的反思進行學習。用當代心理學中的元認知理論來描述,反思學習就是學習者自身學習活動的過程,以及對活動中所涉及的有關事物、材料、信息、思維結果等學習特征的反向思考。反思性學習具有四個基本特征。

1.探究性,即反思不僅僅是“回憶”或“回顧”心理活動,而且要找到其中的“問題”以及“答案”。

2.自主性,即反思性學習的整個過程一般是學生自主活動的過程。

3.發展性,即反思性學習比常規學習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4.創造性,即通過反思,學生能對問題及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進行全面地考察、分析、思考,從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優化思維過程,揭示問題本質,探索一般規律,溝通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并進而產生新的發現。不斷有學者指出,反思性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與批判精神,幫助發展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三、體驗式反思性學習任務設計

筆者在非英語專業碩士生英語口語的課堂教學中發現:一般英語口語課堂里常用的假設場景對話由于脫離實際生活并缺乏足夠的背景鋪墊,很難讓學生身臨其境投入練習,從而達不到預期效果。另外,課堂上設計的學生之間的對話,距離生活、工作中英語的實際應用較遠,實用性較差。即便在課堂上練習了多遍,學生在真實交流中仍不敢開口,或開口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尷尬境地,進一步打擊了他們練習英語口語的自信心和積極性。然而,作為國際大都市,北京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士,這是一個可用來擴展補充課堂內容的最好資源。基于對反思性學習和體驗式學習的理解,以及實際教學過程的分析,筆者設計了“走出教室,開口說英語”的街頭采訪任務。任務主要分為兩大部分:街頭采訪的準備和實施;采訪結束之后的反思報告。兩者分別對應體驗式學習和反思性學習。學生隨機分成三人小組,共同完成用英語采訪至少三位外籍受訪者的任務。一般采訪任務會在學期初就布置下去,大約有2~3周的時間來完成。學生被要求上交詳盡填寫的報告表,同時要在課堂上就此次任務開展討論。

首先,在課堂上通過頭腦風暴讓他們列出外籍人士可能會感興趣討論的話題,然后按照固定模式編寫成一個采訪題。比如:你來到中國后遇到的困難有哪些?請列出5項,按照難度從大到小順序排列并給出原因。其次,準備階段。除了他們自己的課外討論之外,學生需要在一份報告表內詳細記錄下計劃細節。例如,他們被要求列出打算用什么句子跟陌生人打招呼。為了有效快速地讓被采訪人理解交流的目的,還需要仔細填寫準備的鋪墊句子、描述問題背景的內容。除此之外,他們設計的后續跟進的細節問題列表也要詳細填寫進表格,以此來保證每一次的采訪任務都是經過認真并且詳盡的準備,避免出現交流過程的“瞠目結舌”的問題。在采訪結束后,學生需要填寫以下反思內容:(1)簡單描述采訪對象。(2)對話中最困難的部分是什么?(3)哪個部分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完成?(4)對方表現友善,還是不大耐煩?并請試著分析原因。

報告的最后一個部分,是請學生基于這次的經歷,列出本學期英語口語表達練習和提高的兩大目標。

在過去的4年間,一共有將近550位學生參與并完成了此項任務,共上交了274份報告。我通過閱讀這些書面報告和聽取學生在課堂上的討論,總結分析出以下幾點。

1.在報告的前期準備部分填寫詳盡的小組,最后往往有非常令人滿意的交流過程。這些小組在出發前仔細討論,具體列出了準備的背景要用到的描述句子、多個采訪初始階段要提的問題以及十多個后續問題。他們一般和被采訪人交流的時間可以持續20~30分鐘,或者更長。而那些在報告里面就準備部分寥寥幾筆的小組,平均的采訪時間為10分鐘,個別甚至短至幾分鐘。而這些小組在反思部分普遍提到由于自己準備不夠充分,導致交談過程中,自己問了一個開頭的問題,但不知如何再承接下去。

2.在反思最困難的部分中,學生提到比較多的幾點。包括:不敢開口打招呼進行訪問;問題的準備存在歧義,背景鋪墊不夠,受訪人不明就里;問完問題得到答案后,不知道如何接“話茬”,因此對每一個問題都缺乏足夠深入的討論;受訪人語速較快,聽不懂,只能含糊點頭回應;有部分受訪人的母語不是英語,這使得雙方交流更為困難;有限的詞匯量阻礙了意思的表述;如何正確理解受訪者的肢體語言和恰當使用肢體語言表達含義。

3.在反思比較容易的部分中,普遍被提及的幾點。如下:開口打招呼(對比上文提到的最困難的部分,很有意思);剛開始接觸時,比如“您是哪國人?”“來北京多長時間了?”一類最常用的幾個問題很容易完成;把準備好的問題提出來不是很難;當雙方發現互相都感興趣的話題時,對話進行得相對順利,持續時間也較長;當受訪者的表述清晰、邏輯性強時,比較容易理解談話內容(其中有個小組提到一位受訪者每回答一個選項都先用一句話來概述他的觀點,然后展開)。

4.在反思受訪者態度及其原因部分中,絕大多數的受訪者是非常熱情友善的。而那些表現出不耐煩情緒或直接拒絕訪問的受訪者,學生自己分析原因,大體如下:沒選擇好時機;戶外溫度過低(冬季時作的訪問);地點選擇錯誤;選擇的受訪者需要做其他的事情等。

5.最后列出學習目標部分,最多被提及到的是:增加詞匯量;多找機會和外籍人士交流;對自己的英語多些自信,勇于開口;利用英文原版電影進行英語口語學習。

四、教師反思

在綜合學生的反思報告、課堂討論以及期末的匿名反饋后,筆者也嘗試對此項采訪任務進行反思和概括,期望對今后的教學能有一定的參考。

1.選題的自。在第一學年布置任務時,訪問的主題是由教師來選定的;但在部分學生的反思報告中,有提到因為受訪人對問題本身無興趣,因此影響他們的順利溝通。基于此,在今后的學期中,訪問的內容全部由學生自行討論選定后再在課堂上一起討論通過。此修改同樣提醒我們,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他們會有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際證明效果也更好。

2.在此項體驗式學習任務中學生的體驗。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采訪任務形式新穎,真實場景的交流相比于課堂中的虛擬場景更能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能夠鍛煉聽說能力;并大大地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興趣。很多學生提到,原來對自己的英語能力存有很大疑慮;但通過這次采訪,他們認識到只要勇敢開口說,英語的日常溝通其實并沒有那么難,雖然仍存有一些表述不準確或交流不暢的地方。不少學生強烈地表達了希望有更多類似學習任務的想法。這也督促教師進行思考和嘗試,如何將體驗式學習更多地帶到英語學習中來。例如,筆者在此后的課堂中又添加了“有主持人引導的小組討論”環節,要求每個學生輪流承擔主持小組討論的任務,也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3.反思的作用。學生坦承,這一部分的內容出乎他們的意料。以往的英語練習,做完了就完了;而這次作業,讓他們在完成任務后需要坐下來仔細分析和反思。通過這個額外的過程,他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英語能力的強弱項,為今后有的放矢地學習提供了方向。筆者從中也實實在在看到了反思性學習的意義所在,并在此后的其他課堂和其他任務中加入了反思報告部分。

參考文獻:

[1]D.A.庫伯.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和發展的源泉[M].王燦明,朱水萍,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杜威.我們怎樣思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篇(6)

我是1997年參加工作的,“彈指一揮間”,驀然回首走過的足跡,有太多值得回味的東西一直在心頭涌動,七年來一直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我的工作得到了在座的許多領導、老師的親切關懷和悉心幫助。我不敢辜負領導們的殷切期望,勤勤懇懇,不斷進取,在思想上和工作能力上都有了不少的進步。因此我今天充滿信心走上這競聘講臺。

站在大家面前有點單瘦的我,穩重而不死板,激進而不張揚,溫和而不懦弱,愚鈍而不懶惰,正直而不固執。

我覺得,我競聘英語教師有如下幾個優勢和條件:

1.有良好的師德

我為人處事的原則是: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工作,開開心心生活。自己一貫注重個人品德素質的培養,努力做到尊重領導,團結同志,工作負責,辦事公道,不計較個人得失,對工作對同志有公心,愛心,平常心和寬容心。自從參加工作以來,我首先在師德上嚴格要求自己,要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認真學習和領會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2.有較高的專業水平

我從昌濰師專英語系畢業后曾到山東師范大學進修取得本科學歷,系統而又牢固地掌握了英語教學的專業知識。多年來始終在教學第一線致力于小學英語教學及研究,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得到進一步充實、更新和擴展。被聘為教育部小學英語教學評價實驗教師,系山東省雙語教育研究會會員,參編了《學習與創新》,《陽光英語》等,有多篇和獲獎。

3.有較強的教學能力

從選擇教師這門職業的第一天起,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為了這個心愿,我一直在不懈努力著。要求自己做到牢固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熟悉相關學科的文化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精通業務,精心施教,把握好教學的難點重點,認真探索教學規律,鉆研教學藝術,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我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效果普遍受到學生的認可和歡迎。我提出的教學模式在市區研討會上做了交流并發表在《課改通訊》上。

4.有突出的工作業績

我從2002年8月學校成立后被選取調到學校擔任英語教師及教研組長。在這段時間里,我工作的很幸福,生活的很愉快。任職期間我被評為山東省英語教學能手,奎文區英語學科帶頭人,奎文區教育教學先進個人,奎文區現代技術教學能手,奎文區優秀團員等榮譽稱號。所教學生成績優異,在5月份的全國小學生英語競賽中,奎文區二年級被選入決賽的19名學生中其中16名來自于我和張琳老師輔導的我校學生,最后一舉取得了決賽第一名的好成績。

以上所述情況,是我競聘英語教師的優勢條件,假如我有幸競聘上崗,這些優勢條件將有助于我更好的開展英語教學工作。

英語組是雙語學校的重要科室,它的工作關系著雙語學校的未來及發展,處于核心地位。我深知,英語教學的工作不是輕而易舉能做好的,必須全力以赴,理清思路,找準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如果我有幸競聘成功,繼續擔任英語教師的話,我將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和學校的各項決定,加強學習,積極進取,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駕馭雙語學校英語教學工作的能力,用自己的勤奮加智慧,完成好教學任務。使我校的英語教學始終走在全區乃至全國的前列。二是做一個科研型的教師。教師的從教之日,正是重新學習之時。新時代要求教師具備的不只是操作技巧,還要有直面新情況、分析新問題、解決新矛盾的本領。進行目標明確、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強化教研科研意識,帶動教研室科研和教研工作的開展。

篇(7)

中小學英語教材,與學生生活存在一定差異。因此,英語教學不應被教材所限制,而應立足于學生生活,“用生活來教育(education by life)”。

1.不局限于英語教材的選用

目前,基礎英語教學所使用的教材有多個版本。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這些教材已經歷多次改版,從時代特征和生活特點考慮,教材的內容會繼續改變,但不可能過于頻繁地更換,某一時間內,對某一群體的學生來說,其內容必然會與學生生活存在一些差異。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許多學校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了校本教材,很受學生歡迎。

有人認為基礎英語教學,應采用英語語言國家的教材,以實現英語教育的文化目標。但正如張正東指出:在學習跨文化交際時,如果只注重英語民族、國家的習俗,就有可能損傷中國學生的審美觀和自尊心,從而損傷中國英語教育中的人文內容。所以用英語國家教材有悖于中國學生的實際生活。其實世界上使用英語的人近80%來自于非英語國家,用所學語言的國家觀念界定“文化”早已落伍。單一文化規范的理念不符合當今全球多元化的形勢。

2.不局限于教材的內容

根據生活教育學說,無論用什么樣的教材,都不應局限于教材的內容。而應關注學生生活,找準教材與學生實際生活的契合點,綜合而具體地“考慮到學生能夠做、學生應該做、學生喜歡做的事情(即3個情態動詞:can,should,will)”。要把學生實際生活的經歷、身邊的人和事、社會的關注點變成鮮活的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加強學習的場效應。

例如,在講解The environment單元時,筆者呈現了CCTV-9新聞播報的華北等地區沙塵暴的畫面和文字材料,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視覺印象、深刻的感受與思考,使課文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及內心世界距離拉近了,難度大大降低了。學生對環境話題產生了興趣,學會了借用文中語句表達。有了現實生活基礎,學生的表達具有了思想的真實性,在交流時言之有物,不是背誦交際套話,并能夠由此延伸,在交流中拓展思想深度和視野。思考來自實際的問題,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社會人文意識都得到了提升。

二、緊貼學生生活,選擇教學方法

機械的記憶、背誦、操練很枯燥,而且效率不高;最好的教學方法還是來源于生活,比如學生樂于接受的活動或藝術表現形式,都可以借鑒。

1.讓活動進入英語課堂

學生在符合他們生活的活動中會更活潑,感情更豐富,更樂于嘗試,比較積極。分組對抗賽、個人挑戰賽、演講賽、辯論賽、講故事比賽、英語歌曲比賽、海報制作、課本劇表演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學生在主動而愉快的參與過程中,理解、掌握并運用所學英語知識,避免了簡單的灌輸和移植,避免了英語課堂上師生間“我說你聽、我寫你抄、我問你答”的單調模式。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些積極參與和親身體驗,學生學會了自主查找和閱讀所需要的材料、合作完成集體任務、探究解決問題的各種可選策略,提升了綜合素質。

以牛津高中英語為例,在教學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時,教師聯系學校的主題辯論活動,把其中關于如何與人相處的話題延伸到英語課堂,讓大家聯系實際,選擇一個與自己的關系有過起伏的朋友,談談彼此之間的相處,并鼓勵其他同學提問或提出自己的見解。由于話題與學生的內心世界和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學生們饒有興趣地借用文中語句表達觀點,自然地促進了英語交流水平的提高。

2.把藝術融入英語教學

呂型偉先生說:“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生活中的藝術表現形式也可以融入英語教學,形成獨特的英語教學藝術。

把幽默融入英語教學,能夠讓英語學習充滿快樂。俞敏洪老師在這方面的做法很有特色。例如,在講解“at stake(瀕于險境)”這個詞組的時候,他幽默地解釋道:“stake是股份的意思,現在買股票經常被套牢,所以買了股票就等于‘處在危險中’。”這種幽默很吸引學生,教學效果很好。把演講藝術融入英語教學,可以讓英語學習充滿激情。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 、奧巴馬的Yes, we can等都是激情洋溢的演講,很值得教師借鑒。把心理咨詢師的談話藝術融入英語教學,可以和風細雨地滋潤學生的心田。例如,將“三明治”式的談話藝術應用于學生作文的面批。首先肯定學生的作文,接著委婉地指出個別地方存在的不足,然后中肯地建議如何修改。青少年學生更容易接受這種方式。

三、聯系學生生活,檢測教學效果

生活教育學說主張“為生活而教育(education for life)”,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英語教學效果的檢測,不應該只通過傳統考試卷,而更應該看學生能夠用英語“做”到什么。

篇(8)

現代教育要求教育信息的數字化、教學的多媒體化和網絡化以及信息傳輸的寬帶化,寬帶網逐漸進入校園,Internet的普及、web數據庫技術和交互式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基于校園寬帶網進行多媒體教學成了現實。原有的教學理念、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強調:“學校要重視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在更新教學內容、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習自覺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師自身業務素質中的重要作用。”結合英語視聽說教學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寬帶網豐富的信息資源,把現有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網絡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水平和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

1 英語視聽說教學及其媒體

英語視聽說是英語專業的技能課程之一,其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對真實交際場合中各種視聽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以提高學生語言的實際使用能力和交際能力,更好地認識和理解說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背景等方面的知識,而教學目的的實現依賴于視聽說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信息、知識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溝通。

視覺研究結果表明,“視覺支持能提高聽力理解的程序,說話者的非語言線索和環境線索能幫助學生理解所聽到的內容”;聽力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聽懂說話者的真實意圖、態度、所表達的內容以及相關背景知識的能力;說英語視聽教學材料大多要求學生對所聽到的或所看到的信息做出及時的、恰當的反應。由于受原有教學方式的影響和視聽設備功能的局限性,英語視聽說教學大多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是設備的操縱者,播放錄音、錄像,作些簡單的解釋或提問,再校對答案,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很難進行,教師不能進行個性化教學,不能因材施教,學生幾乎沒有機會直接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學習積極性不能很好地發揮。另外,教材相對單一、陳舊,內容跟不上知識的更新,從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

英語視聽說教學主要以語言實驗室為主,配有電視機、錄音機、錄像機、投影儀、幻燈機等視聽設備,在教學過程中能較好地呈現圖像和聲音信息。但這些媒體都是單向媒體,只能傳遞教學信息,不能接收學生信息,教師無法了解學生對所得到信息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不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背景和學習過程,不能分析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不能提供學生的反饋信息,交互性差,更不能進行個性化教學。計算機是雙向媒體教學設備,既能傳遞教學信息,又能接收學生信息,能進行交互式的個性化教學,有效地控制整個教學過程。由視聽媒體和多媒體計算機結合而成的多媒體視聽教學網絡能顯示多種媒體的教學信息,又具有交互性,集合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于一體,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利用各種精彩的畫面和圖形。優美的音樂、錄像帶、VCD、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等進行視聽說教學,但不能及時了解最新知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不能拓寬對外交流學習的渠道,不能充分利用Internet極為豐富的信息資源,教學內容和形式受到一定的限制。

2 基于校園寬帶網的多媒體教學網絡

校園寬帶網能快速、實時地傳送多媒體信息如數據。聲音、圖像、視頻等,主要采用TCP/IP網絡協議與Internet聯網,而基于校園寬帶網的多媒體教學網絡把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現代教學方法融為一體,是開放式的教學硬件平臺,具有集成化、數字化、網絡化、在線教學等特點。教師通過網絡進行交互式的現代化教學,共享網絡資源,互相交流信息,大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國內有較多的多媒體教學網絡,如 TOP 2000 IP Class。多媒體教學網絡系統能和校園寬帶網、Internet連接,支持Windows 2000,在功能上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集成了多種功能:數碼錄音、VCD、外部AV、文件傳輸、電子白板等,界面設計友好,支持雙監視器,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又能有效控制教學過程,適合英語視聽說教學。

基于校園寬帶網的多媒體教學網絡結合寬帶網和多媒體視聽設備進行英語視聽說教學,具有現代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主導和主體三大方面。

2.1 教學內容。基于校園寬帶網的多媒體教學網絡彌補了英語視聽說教材單一、陳舊的不足,提供極為豐富的、時效性強的教學材料,除錄音、錄像、CD-ROM和DVD外,有衛星電視節目網絡直播、音頻廣播節目、利用計算機應用程序制作而成的CAI課件、各種教學軟件以及Internet上知識面極廣的集數字。圖形、聲音、圖像、動畫等多媒體信息為一體的教學資源,通過校園寬帶網連接不同網站在線收看原版電影,在線收聽CNN、VOA、BBC等電臺的新聞,許多網站都有豐富的、語言純正地道的聽說教學材料和輔助材料,如:美國微軟公司 的 Windows media. com網站,浙江師范大學校園寬帶網上的外語學習網(EL.省略.省略)等。

2.2 教學形式。基于校園寬帶網的多媒體教學網絡的主要特征是實時性、交互性以及個性化教學。教師可通過校園寬帶網實時播放Internet上的教學信息,同步傳遞給學生,學生的提問和對所得到信息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進行答疑或示范,也可以安排學生就某個話題進行分組討論,監聽或監看學生的討論情況,甚至參加某一組的討論,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供交互式的教學環境,活躍課堂氛圍。此外,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的差異,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實時點播寬帶網服務器群上的不同的視頻節目。音頻節目和相關教學材料,對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或個別輔導,通過對網上信息資源的視聽說練習,解決難點和重點,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有效地加快教學進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視聽說能力。

2.3 教學主導和主體。基于校園寬帶網的多媒體英語視聽說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能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積極從事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利用Internet和web開放式技術,在web服務器上制作自己的頁面,介紹本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學進度、本次課要達到的目的、重點、難點以及要討論的話題、要回答的問題,還可把講課內容或相應的文字材料做成web頁面,方便學生課后訪問,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課前,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系統制作的課件可在寬帶網上任一終端進行預覽、預聽,為充分準備課堂教學提供了方便。課堂上,教師根據內容的難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把較為抽象的、較難理解的內容變得具體化,使學生易于接受。學生的學習是在網絡上與多媒體計算機的交流和對話中完成的,多媒體計算機能把學生的學習情況保存起來,課后教師可檢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了解課堂教學效果,適當調整、補充教學內容,控制教學進度。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基于校園寬帶網的多媒體教學網絡能進一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心理和個性心理特征,豐富多樣的教學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優美動聽的音樂、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大大地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討論并相互提問,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視覺能力、聽覺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注意力和想象力。學生可制作web頁面存放重要的教學材料或適合自己的內容,控制學習進度和要求,把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傳送到教師的web頁面,等待教師的答疑,做到自主學習。有效學習,彌補集體化教學的不足。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校園寬帶網任一終端進行預習、復習,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材料和方法,訓練視聽說能力,切實提高口頭交際水平。Swain(1985)的可理解性輸出假設(comprehensible output)認為,當學習者有機會進行推動的輸出(pushed output)時,語言習得得到促進。決定學習者參與課堂活動質量的一個可能因素是他們對課堂交流的控制程度,當學習者可以對談話進行控制時,他們的交際行為以及使用的語法結構會形式多樣。然而如果教師控制了談話則學習者的語言輸出往往只是一些單詞、短語或套語。

3 基于校園寬帶網的多媒體教學網絡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要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網絡與現有教學方式和手段的關系,學會操作使用多媒體設備,經常上網了解最新學術動態,精選、收集網上適合教學的信息資源作為教學的有效補充,增加教學信息量,盡可能多地利用多媒體課件系統制作課件,編制視聽說教材及其補充材料,積極開發新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豐富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進行形象化的教學,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同學間互助合作學習的精神。

教師要不斷豐富、更新自己的學科知識,具備獲取相關學科知識,注重學習研究現代教育學、心理學和現代教育技術,改變原有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現代教育的需要。要注意教師角色的轉變,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應由講授者轉為研究者、啟發者、引導者、課堂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表演者或觀眾,鼓勵、帶動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相處,保持融洽的師生關系,順利進行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篇(9)

情景會話和角色扮演是一種常用的英語口語課堂教學方式,它在各個層次的教學中都獲得了普遍的肯定。學生扮演某一特定語言情景中的不同角色去解決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并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多種手段把那一場景下發生的事情表演出來。同時,充滿表演性的活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是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大量的豐富的知識積累,比如要有標準的流利的發音,對某一場景背景知識的了解。因此,要使英語口語教學系統功能最大化,即整體效應最大化,也即要培養出優秀的外語人才,就必須要實現聽、說、讀、寫的互動,忽視哪一方面,必然會弱化課堂的整體效果。聽、說、讀、寫的相互關聯性可以從不同角度體現出來。

一、聽與口語教學

聽和說是密切聯系的。聽是屬于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活動,聽是說的基礎,聽懂了才能進行說。聽即理解、吸收,是活用的基礎,沒有理解和吸收,就不能達到活用,吸收不進,就談不上表達。同樣,沒有表達和活用,理解和吸收能力也得不到鞏固和發展。但聽的信息是以語音為媒介傳遞的,這就為我們學習標準英語提供了極好的模仿材料。也就是說,口語課中,聽、模仿、朗讀是很重要的一環。朗讀在英語教學中也具有同樣的作用,即會極大地促進英語的學習,其實質上是一種以書面文字為依據的全面運用語音知識、技能的活動,因此要以語音知識和技能為基礎。口語課中,不同階段聽、模仿和朗讀的內容和形式都應有變化。在口語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播放大量的原版英文資料,可以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風俗的資料,讓學生聽取不同發音的特點。即學生能夠記住和識別不同的發音,這可以幫助他們在以后的課堂上為說做好準備。比如說通過聽和模仿詩文、歌詞、故事、散文、小說、電影對白等來掌握朗讀規則和技巧。可以為以后的說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讀與口語教學

在大部分的英語課堂上很少有老師將閱讀與口語教學聯系起來。然而在一定程度上本人認為英語口語教學中閱讀也應該加以強調。沒有大量的信息輸入就不可能有語言的產出。我們的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語言環境,接觸真正的外語交際機會很少,并且外語教師大多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在校的外籍教師非常有限。比如由于很多因素學生與外籍教師接觸的機會不是很多。在課堂以外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學生無法用聽說去鞏固所學外語知識,通過閱讀大量的英語資料,不但可以了解到國外的歷史、傳統、文化及最新的社會動態和科技研究,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敏感能力,因為,外語中有許多語言現象,尤其是習慣用法,只有通過上下文才能確定其意思,而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真正地掌握其用法。并且,閱讀對人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是有活躍功效的,它可以使讀者得到大量的創造運用語言的啟示,為理性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天地。所以讀不僅是寫的基礎,也是說的基礎。因為閱讀是學生擴大詞匯量、鞏固語法規則、汲取文化背景知識的源泉。換言之,只有讀得多,才能聽得懂、說得出。所以在口語課堂上教師還應布置思考題目或討論話題,并在課堂上安排適當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演講或辯論。這樣學生有了信息的輸入,再對信息進行加工和整理,便會有信息的輸出,并且是有內容、有質量的信息輸出。

三、寫與口語教學

寫是把輸入性知識轉換為輸出性知識的過程。當學生開口說話或動筆寫字時,必須從已掌握的語言知識中調動出可以使用的積極可用詞匯及語法規則,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語法和句法來造句,還必須根據邏輯關系組成意義上連貫的文章,才能表達特定信息。要用英語比較充分地表達思想,學生必須具備相當數量的積極詞匯,且具備熟練運用句子構成規則的能力以及產出語篇的能力。而研究表明,必須要有寫作訓練。在寫作訓練中教師引導學生把所學語言知識、語篇知識用于表達思想,這樣學生對語言知識和語篇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靠。通過寫作牢固掌握并不斷擴大積極詞匯,提高遣詞造句的熟練程度,自覺培養語篇意識,無疑對提高學生的口語是十分有幫助的。在口語課中,教師可以配合書面作文組織進行即興演講,可先使學生即興演講,然后練書面作文。

四、說與口語教學

說是口語課的核心部分。聽、讀、寫在這里都是為說打基礎、做準備的。口語課是把學生已掌握的語言知識轉化成交際能力的課程,其宗旨是要學生通過讀和聽獲得知識、信息, 并在原有知識及語言的基礎上對它們進行加工,然后再輸出語言,完成整個交際過程。練習“說”的方式很多,在有對話、講故事、看圖說話、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演講法、辯論等等。旨在通過學習對話,熟練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會話,這是口語教學的基本內容,在大部分口語課堂上是以情景教學和角色扮演屋讓學生說。角色扮演法是英語口語教學中不可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從而培養其在實際生活、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角色扮演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給學生提供了在不同的社會場景里以不同的社會身份來交際的練習機會。教師在設計活動情景及人物角色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力求使情景和人物角色盡量真實,并為學生們所熟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表演過程中顯示出他們對角色的恰當把握,以及對場景的充分理解,對自我發揮的良好感受和對語言的盡情運用。從而確保學生在熟悉的團體中最大限度地自由發揮,充分演練。

五、結束語

口語課堂上用的最多的是分小組討論,老師作一簡短講話,引出話題,其次是巡視各小組,確保每個組員都有機會用英語而飛漢語自由討論,最后是傾聽各小組選派的代表對其小組討論所做的總結。通過小組討論法,語言的學習不再是詞匯加語法,而是語言與文化的巧妙結合。所以在英語課堂上我們可以把聽、說、讀、寫結合起來,來充分提高學生的口語。

篇(10)

夏谷鳴(2000)通過一個生活在以色列的中英混血兒童會講四種語言的一個個案生動地揭示了真實語言環境對于語言能力生成的重要性,他寫到:“令我驚訝的是這孩子能講四種語言。她用漢語和母親交談,用英語同父親交談,用西伯來語與她的以色列小伙伴交往,用俄語跟周圍的鄰居溝通(他們的鄰居大多數俄羅斯猶太移民)。”這個三歲的小姑娘能講四國語言,她所接觸到的語言環境是有所不同的:她的父親和母親分別與她形成生活語言環境,她的以色列小伙伴與她形成了游戲語言環境,她的鄰居又與她形成另一種特殊的相鄰交際語言環境。雖然語言環境并不相同,然而語言環境與她時時相伴,這對于兒童語言能力的生成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我國小學的兒童年齡普遍在6~12歲,正是處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他們缺少的是一個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語言的環境,與同伴交往的時候使用英語的游戲語言環境,母語是英語的相鄰語言環境。小學英語教學的困境正是缺少以上英語語言環境的支持。環境對于兒童的英語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已經成為共識。在非母語環境下學習英語,環境又有了特殊的含義,一是英語語言所賴以存在的情景,二是兒童可資利用的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如何通過英語動畫片創設語言情景,使低年級兒童生活在一個“廣闊的語言環境中,吸收并使用完整的語言”(馬瓊娜 編譯2000),進而帶動并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和學校語言環境,是小學英語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教學要素。

小學英語教育是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十分關心兒童的英語學習。《英語課程標準》(2002)雖然只要求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但是,越來越多的學校努力創造教學條件,已經從小學一年級開設英語課程,當然這也是《英語課程標準》所建議和允許的。這樣,小學英語教育覆蓋小學六年的時間,成為中學英語教育的準備期,中學英語又將升華小學英語,最終使學生具備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小學生在整個小學期間,從一名“具有學齡前兒童年齡特征”的兒童成長為一名“初步具有少年年齡特征”的兒童。(朱智賢:1999)小學階段的兒童明顯分為三個不同的群體,一二年級為低年級兒童,三四年級為中年級兒童,五六年級為高年級兒童。面對三種不同年齡心理特征的兒童,我們在開展英語教學時就要采用適合兒童認知方式的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更加有效地完成小學生英語的“初始化設置”。

本文根據作者在小學低年級開展的英語動畫片教學,討論英語動畫片作為視聽教學資源在小學低年級聽說教學中的意義和可行性。

1 聽說:初始化設置的必然選擇

小學英語學習從聽說開始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語言學習的規律,二是兒童的年齡特征。語言有三個基本方面:語音,詞匯和語法。語音是首要的和根本的。在談到英語學習中的聽說之間的關系時,許國璋先生寫到“能聽能說,外語就學活了。只有學好發音,才能把所學的語言材料以正確的形式在腦子儲存下來,以正確的形式使它重現,從而加強對語言的感受最有效地掌握語法和詞匯,提高實際使用能力。”

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從聽說開始學習英語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有利于發展兒童的英語語感。語感是一個人對語言的感受能力,語感來自于聽覺,是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語言有聲信息不斷作用于一個人的聽覺系統的結果。范存忠先生(引自于胡春洞1996)說:“我體會到學語言和學曲子一樣。學曲子貴在能唱,唱曲子的人有種種講究。腔板要正,要圓;喉舌牙齒要利落。一種語言有一種語言的精神,而傳達這種精神的是音調。所謂語感只能從音調里體會出來,也只能通過音調表達出來。”我國著名外語教學論專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胡春洞先生有言“培養英語語感,一方面要多朗讀多背誦,另一方面要多聽多說”(胡春洞:1996)。

培養低年級兒童的英語語感應該是初始化的最佳狀態,它表現為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能聽能說’的有聲語言的積累,這種有聲語言的積累又表現為語句單位上的對話。

小學低年級兒童指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是小學生中一群特殊的學生群體。在認知方式上,他們與小學三年級和小學五年級的兒童有著較大的區別,他們的具體形象思維還占很重要的地位,“兒童一般是按照形狀,顏色,聲音和形象來思維的,一些直觀的,具體的事物比較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朱智賢,1999)。低年級的兒童漢語書面語的能力剛剛處于起步階段,通過書面語獲取外部信息的能力遠不及他們通過聽覺和視覺獲取信息的能力。低年級的兒童還很大程度上帶有學齡前兒童的認知特點。兒童的年齡特征告訴我們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的教學資源教學方式一定要符合兒童的認知方式,聽說教學必然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的教學項目。

對于低年級兒童來說,聽說是課堂教學的目的,也是課堂教學的手段。聽說的目的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音,語調,表現為重音意識,節奏感和地道的語調等聲音特質;并在此基礎之上建立學生語言學習的“元圖式結構”,為進一步開展讀寫教學做好儲備式支持性結構。聽說教學必然是小學低年級教學和科研的重點。

2 聽說教學的兩種基本模式

《英語課程標準》(2002)以國際通用的分級方式,把英語課程目標按照能力分為九個級別。適用于小學英語階段的一二級語言技能標準與適用于中學階段的其它級別語言技能標準在分項指標中有一項格外地引人注目:一級指標中的“視聽”和二級指標中的“玩演視聽”;并且它們的目標描述是基本相同的:能看懂語言簡單的英語動畫片或程度相當的教學節目;視聽時間每學期不少于10小時。聽說教學決不可能是單純的聽,也不可能是單純的說,借助于“視覺”而開展形象直觀的英語教學符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心理年齡和認知方式,也有利于加強聽覺記憶,有利于說得準確流利。小學低年級聽說教學可以區分為廣義上的視聽教學和狹義上的視聽教學。

視聽教學就是要學習者視覺和聽覺同時感受語言信息,從而達到說得“準確和流利”。“如果不通過實踐,要熟練地說某種語言幾乎是不可能的,所有的現代教學法都基于這一理論。你們一直在學的課程是視聽法,這就是通過聲音和圖像的結合來開展英語教學”(L.G Alexander)。

視聽教學按照“視”的媒體可有廣義上的視聽教學,基于圖片的課本加錄音帶的課程模式(text-based audio-visual teaching model)。我國目前小學課本都是時代科技發展的產物,是視聽教學的思想產物,例如:《新標準英語》在呈現錄音信息的同時在課本學生用書中配置了圖片,描繪了形象生動的語言情景,這種直觀形象的視覺語言有利于兒童的語言內化,而無須過多地借助于母語的輔助。然而,圖片應用于英語教學有其先天的不足,畢竟圖片無法以“動畫”的情景展現語境,兒童在視聽的過程中無法深度感受語言。基于課本的視聽教學模式缺乏音樂背景,缺乏聲效對人感官的刺激。為此,我們在課本“視聽說”的基礎上,積極尋找和拓寬“視聽說”的課程資源。狹義上的視聽教學是基于動畫片的視聽說教學模式(cartoon-watching based audio-visual teaching model),動畫片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兒童常常會沉浸在故事里,與故事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樂,視覺聽覺獲得充分的感受。

動畫片對于兒童永遠都是一個可以獲得間接人生經驗和童年快樂的視聽資源,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兒童,只要是智力正常,他們都會在自己已有的“元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對所觀看的動畫片進行自己的理解,并樂此不疲。如果不是由于文化阻隔的話,美國的兒童和中國的兒童都會一樣地著迷于動畫片《西游記》,會反復地觀看它,并且最終能夠“倒背如流”。經典動畫片在不知不覺中傳達給兒童一個民族的基本的人生哲學,兒童由此獲得了未來社會中他們所需要的基本的文化意識。像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都體現了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不僅如此,動畫片中豐富規范的語言也熏陶了兒童,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兒童迅速地發展著自己的語言能力。可以說,動畫片中蘊藏著巨大的語言文化資源。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5,6歲的兒童,我們認為他的語言交際能力并不是太強的時候,往往能夠對喜歡的動畫片能夠幾乎一字不漏的“背說”出來,雖然他們有時并不能夠理解語言的意思,這一點,做過父母的都會有過較深的感觸。這種語言本領的獲得是相對容易的,這首先是因為處于學齡前和學齡初期的兒童主要是通過聽說來與外部世界交流的,其次,這一時期的兒童又處于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兒童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動畫片中的語言也不知不覺地進入他們視聽感覺的過程中。同樣,英語動畫片含有生動的語言,是英語教學的一種寶貴資源,那么,我們如何利用英語動畫片開展小學英語低年級的英語視聽教學呢?

3英語動畫片教學模式和意義

基于英語動畫片的視聽課堂教學模式由四個基本過程構成:視聽教學-聽力沉浸-聽說模仿和角色扮演。這一模式體現整體動畫內容感受,學生和教師共同拆分語言項目,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角色扮演重建動畫內容。

1.教學 這是英語動畫片內容整體感受過程。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在語言實驗室通過投影來觀看英語動畫片;在觀看前,教師簡單地介紹故事情節,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片段上,突出幾個重要的細節,并且問題的分布要能夠使兒童保持足夠的注意力。視聽教學過程中,故事的情節吸引著兒童的注意力,聽不是主要的,視是目的。視聽教學的目的是要在兒童的腦海中刻印故事的情節(畫面)。在這一過程中,語言與動畫片的其它聲效一樣都是增強兒童感受的要素。兒童看懂動畫片并不是基于動畫片中的語言,恰恰相反,兒童通過學齡前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的認知結構強烈地感受了動畫片的內容,為他們進一步學習語言設置了語境。在視聽教學中,語言是第二位的。但是,在反復播放動畫片的過程中,部分兒童能夠作到相關情景下復述出某些英語對話,雖然,他們并不能夠確切地翻譯成漢語。這正像他們會背唐詩幾百首,卻不知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一樣。但我們誰也不會否認背誦唐詩對于一個人中國語文能力的作用。

2.力沉浸 教師通過語言實驗室把英語動畫片從影碟轉錄到錄音帶上,發放給學生,教師此時一邊在學校讓學生反復觀看動畫片,一邊在家長的配合下開展課后的bedtime immersion training,要求家長在每晚兒童入睡前播放錄音帶,大部分兒童都能夠在聽到動畫片的音樂節奏和語言時激活腦海中通過“視聽教學”獲得的語境。有家長反映。孩子在聽錄音帶的過程中,時不時地發出笑聲;有的時候情不自禁地脫口說出動畫中的對話。這一方面說明通過聽力沉浸提取動畫情節的成功,為我們進一步開展聽說訓練提供了語境;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動畫片作為一種非母語環境下的語言環境的功能,兒童反復地視聽和經常的沉浸無形中“習得”了某些情景中的語言表達。

沉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動畫片的結構把它分成若干片段,以便于教學使用。每周安排一個片段的學習任務,三到五周內完成一部長度為45分鐘左右的動畫片的教學工作。在這里,要與家長密切配合,確保兒童每晚臨睡前反復聽,直至進入夢鄉,甚至在夢鄉中還沉浸在動畫故事中。

3. 視聽教學和聽力沉浸是動畫情節和語言輸入的兩個重要階段,視聽教學中學生視多聽少,而在聽力沉浸中,兒童又聽多視少,二者共同作用下,兒童分別獲得了視覺和聽覺的強烈感受。教師通過拆分練習,指導兒童正確模仿動畫片中的英語對話,聽說模仿是輸出性練習,要求兒童正確模仿和說出所聽到的語句和對話。教師可采取的教學活動有背說,教師說學生模仿,教師說上句,學生接下句,學生復述。要求學生在語音,節奏和語調方面盡可能地與錄音中的聲音一樣。聽說模仿“類似幼兒學話,比較簡單機械,但卻是學習口語的基礎,是初級階段必不可少的訓練。模仿性的訓練做得不夠往往導致各種錯誤。”(胡文仲:1989)。

4.演 在聽說模仿的基礎上,要求學生以小組對話的形式進行角色扮演。使用他們會說的語句重建英語情景,這樣完成了從情景到語言,再從語言到情景的過程。兒童在角色扮演的活動中,發揮了充分的想象力,獲得了成就感。角色扮演要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A,B兩個同學可以在視聽教學,聽力沉浸和聽說模仿的基礎上,扮演Little Deer Bambi中的一段對話,重建動畫故事中的情景。教師在同學扮演的過程中,可播放剪輯出的錄音,以增強角色扮演時的感染力。以下是摘自Little Deer Bambi中的可供角色扮演的兩個小對話:

Bambi---What are we going to do today, mum?

Mother---I’m going to take you to the meadow.

Bambi---The meadow? What’s the meadow?

Mother---It’s a very, very wonderful place.

Bambi---Then why haven’t we been there before?

Mother---You weren’t big enough.

Bambi---Mother, we are not the only deer in the forest.

Mother---Where did you hear that?

Bambi---Thumper told me.

Mother---Well, he’s right. There are many deer in the forest beside us.

Bambi---Then why haven’t we ever seen them?

Mother---You will, sometimes, on the meadow. Perhaps. Hush, now! We are almost there.

5 動畫片教學的意義 它向學生提供了真實感受英語的語境,學生無須通過翻譯就能夠迅速地把語句與語境聯系在一起,避免“這是什么意思?”;動畫片教學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指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擴展了兒童英語學習的心理空間和物理空間,學生在學習某個片段的對話時,常常在腦海中浮現出某個情景;把動畫片轉錄在錄音帶上,學生增加了聽英語的時間,彌補了教學課時不足的限制,充分利用了兒童的無意注意。基于動畫片的小學低年級視聽說教學模式符合當今任務教學的設計原則,“學生能夠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和學習語言;每一階段的任務設計都應具有一定的導入性,通過一系列的任務來理解語言,并能運用在交際活動中;所設計的任務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形成一個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通過完成特定的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盧莉 2002)

結束語

英語動畫片應用于小學低年級聽說教學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教學活動,它在原先基于課本的聽說課堂模式的基礎上,擴展了更大的教學空間,為學生提供更為逼真,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增加了兒童感受英語的機會和次數,同時使得一部分語言能力較強的兒童獲得了更充分的訓練。英語動畫片的作用類似于夏谷鳴先生提到的那個會講四國外語的小女孩的語言學習環境中的相鄰語言環境,如果兒童能夠堅持天天作到“聽力沉浸”,這種相鄰語言環境必然對兒童的角色扮演起到“語言孵化”式的作用。教師在進行英語動畫片教學時,起到了“化難為易”的作用。

我們在小學低年級開展的基于英語動畫片的課堂聽說教學模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雖然小學生很多時候并不能夠翻譯成漢語(翻譯并不是初始化階段的教學目標之一,這個問題會被許多教師和家長反復問到),但是,這些低年級的兒童滔滔不絕滿口英語,童聲童氣,惟妙惟肖地模仿英語動畫片進行的角色扮演,讓人感到猶如身臨其境,難以忘懷。英語動畫片必將為我們探索小學低年級聽說教學提供豐富的語言文化資源。

參考文獻

[1]胡文仲. 《英語的教與學》[C].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2] 程工. 《語言共性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 梁儀. 《初中英語教學論》[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4] 胡春洞. 《英語學習論》[M].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5] 夏谷鳴.“母語習得與外語教學——從一個案反思外語教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0(10).

[6] 馬瓊娜.“少兒英語教學的重要原則”,[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0(6).

[7] 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上一篇: 音樂專業結業論文 下一篇: 事業單位培訓自我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婷婷综合中文字幕亚洲 | 日韩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 亚洲成年人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成Aⅴ人片乱码色午夜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网 |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中文字幕二区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