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1 06:10: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城鄉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內外統籌,優化師資力量
教育工作者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成效,成人教育與基礎教育相比,對教育者的要求更高,教育者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理論功底,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由于教育資金、農村基礎教育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現階段我國農村成人教育師資隊伍存在著數量少、業務水平不高、學歷達標率較低、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要做好農村成人教育工作,就需要內外統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穩定的師資隊伍,優化農村成人教育的師資資源。從內部來講,應當加強農村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工作。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兼具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組織教育工作者到成人教育較發達、水平比較高的學校去參與短期培訓,促使教育者較為系統地掌握成人教育理論和技能;鼓勵教育者利用業余時間到企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學習鍛煉,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論知識和綜合素質,并鼓勵其深入到農村生活中,不斷增強自身的實踐技能;同時,還應加強城鄉之間的教師交流,定期組織開展學術交流會、教改實驗等活動,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以不斷提高教育者素質。從外部來講,應積極引進人才,優化農村成人教育教師隊伍結構。積極從學校、機關引進優秀的畢業生或基層干部,增加教師活力;鼓勵高校學生到農村教育機構進行實踐,優化農村成人教育教師隊伍結構;根據農村成人教育的需求,公開招聘人才,不斷壯大教師隊伍;邀請優秀的退休教師、相關專家及本地致富能手兼職,還可建立“流動講師團”制度,組織本地及周邊的大專、職業院校的講師、教授定期到農村成人教育點開辦講座,及時把新觀點、新技術、新信息送到農村地區。此外,還可開展遠程教育,積極運用現代化的技術,集中師資力量,通過內外統籌,拓寬農村成人教育隊伍建設渠道,建立一支數量適當、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為農村成人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三、點面統籌,優化基地資源
當前農村成人教育培訓基地普遍存在規模小、布局散的問題,不利于成人教育工作的開展,要改變這一局面,應當堅持點面統籌,既要建設示范基地,以點帶面,典型引路,又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構建“大基地”,形成“大體系”,實施“大管理”,使管理部門與培訓機構形成合力,優化基地資源。首先,應加強示范基地的建設。在農村成人教育中,由于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且不愿冒風險,說教的效果遠不如成功的實踐。因此,應建立一批農業科技示范培訓基地,整合縣(市、區)勞動、科技、農林等部門的成人資源,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大基地”,作為成人教育的課堂,如講養殖,有養殖基地;講種植,有農業高產基地,將科技文化理論知識融入實踐操作中,通過組織農民現場觀摩學習,充分發揮基地直觀示范作用,引導農民按照基地的模式進行農業生產,使農民真正掌握實際操作的技術。其次,依托“大基地”,形成科技示范基地—鄉鎮成人教育中心—農村文化技術學校的三級教育體系,充分發揮農林、科技等部門的特色優勢,形成各部門協同合作、共同培訓的平臺。此外,還應當積極樹立典型,農民身邊的“典型”更具感召力和說服力,可選擇當地種植大戶、養殖專業戶、專業合作組織等個人或集體為典型,并組織其與農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增強農民致富的信心。
二、關于全國各省市探索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先進成果的研究
關于該研究的成果主要來自于北京師范大學龐麗娟教授所承擔的教育部“十一五”重點委托課題“我國學前教育事業與政策發展研究”的相關成果。該課題組成員對我國城鄉學前教育的發展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其中夏婧等(2011年)在對重慶市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研究中匯報了重慶市大力推進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探索成果。2007年重慶市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其全面推進學前教育城鄉均衡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但重慶學前教育事業中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和發展需求,如城鄉學前教育發展極不均衡、財政投入嚴重不足、教師數量不足、師資質量與穩定性較差、各類幼兒園辦園水平亟待提高等,為此,重慶市主要確立了城鄉學前教育全面均衡普及的改革理念與目標,并通過健全與完善體制機制,如建立成本分擔機制并將經費向農村傾斜、建立弱勢群體學前教育免費制度、大力加強公辦園建設、保障教師工資待遇、改革教師管理體制機制、實施規范化與優質化并舉的學前教育工程等,這極大地促進了城鄉學前教育均衡普及,尤其是農村學前教育的普及與質量提高。這些改革探索與經驗對我國其他地區,尤其是中西部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該課題組的成員洪秀敏等(2011年)對河北省的城鄉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也進行了研究,河北省主要是基于其農村學前教育發展水平顯著低于城市學前教育發展水平而提出,因此其發展的重點在于推進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在普及農村學前三年教育中,河北省始終立足于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強化并落實政府主導責任,堅持“以政府和集體辦園為主,以公辦教師為主,以政府和集體投入為主”的“三為主”學前教育發展模式,使農村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得到快速發展,實現了全省2/3以上的農村地區基本普及了學前三年教育。在此過程中,河北省對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后富余教育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切實可行的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有力措施,可以為我國其他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主要以黑龍江省綏化市農村體育教育為研究對象。
1.2方法選擇
通過查閱黑龍江省綏化市農村學校體育、農村體育基礎設施、農村群眾體育健身、農村體育人口等相關資料,獲取文獻資料基礎數據;根據研究內容實地調研綏化地區所轄各農村、相關政府網站,了解掌握農村體育發展的基本狀況,并運用比較歸納、數理統計等方法對各種數據信息進行分析、歸納、統計,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
2結果分析
2.1綏化地區農村體育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
首先,人的因素:綏化市正在努力改善農村體育教育人力資源的缺失問題。但是,相對于百萬人口的農村來說,目前培養的體育人力資源在質量和數量上并不能滿足現實需要,制約了農村體育教育的發展水平。此外,綏化市農村人口分布格局也存在著差異,在距離城鎮邊緣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普遍良好,農村的體育參與意識也比較高。與城市人口的體育參與意識差距較小,而相對于距離城鎮較遠且是貧困縣(例如明水、望奎、青岡)的鄉村,由于經濟狀況、資源環境、場地設施等問題的存在,導致農村人口體育參與意識相對淡薄,體育教育水平相對落后,與城鎮之間的差距明顯較大。其次,物的因素:根據2014年4月下旬,綏化市體育局對全市10個縣(市、區)開展全國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的反饋數據可知,目前各市縣部分鄉村存在場地器械面積不準確、數量不足、質量較差,不能滿足當前農村體育教學、訓練、競賽、群眾健身的實際需要等問題,并已經成為農村體育教育發展的瓶頸。與此同時,大部分鄉村也存在體育場地設施缺乏專業維護人員、維修保養不及時、部分器械存在安全隱患、不能科學合理使用等問題,與城鎮存在較大差距,使農村體育教育環境不容樂觀,嚴重影響了農村體育教育活動的開展。再次,財的因素:資金投入是制約農村體育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雖然綏化市各市縣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改善農村體育基礎設施,但是從整體上看,資金用途比較單一,用于改善體育場地設施的資金投入明顯較多。而用于培訓體育人力資源、改善體育教師待遇、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建設體育文化活動站和鄉村體育俱樂部、開展體育扶持共建等專項經費較少,這就使全面開展農村體育教育活動受到了限制。最后,制的因素:目前,綏化市農村體育組織管理力度相對薄弱,大部分鄉村沒有體育管理機構,而組織機構比較健全的主要存在于鄉村中小學,這使農村體育教育活動的開展缺乏必要的組織與管理,教育活動缺乏科學性,存在盲目性。也給國家體育政策的學習、宣傳與實施帶來了困難,使農村人口對于國家體育政策導向不了解,逐漸形成邊緣化的趨勢。
2.2綏化地區農村體育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策略
2.2.1人才培養
綏化市各級鄉鎮政府應積極注重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管理員、體育教師等方面的農村體育教育人力資源的引進、培訓與開發,使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與城鎮均衡協調發展。特別是要針對貧困縣農村體育教育的人力資源的實際情況,出專門政策,采用專人負責的態度,對人力資源教育能力、管理能力、指導能力、組織能力和宣傳能力進行專門培訓,這能夠提高貧困地區農村體育教育的水平和質量,縮短城鄉之間體育人力資源的差距,實現均衡一體化發展。
2.2.2健身俱樂部
在農村構建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目的就是根據目前農村體育人口分布及類別,改善教育資源配置,實現資源共享,規范管理,引入、傳授與普及體育健身項目,轉變觀念,增強健身意識。
2.2.3社會支撐
目前,體育教育資源最豐富、最先進的主要集中在各級各類學校。因此,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學校體育資源優勢,農村體育教育可以依托地方學校豐富的教學、訓練、科研、人力等資源,在農村體育場地設計開發、高校體育社團服務農村體育、農民體育知識技能培訓、農村體育競賽訓練、體育社會指導員等方面為農村體育教育發展提供服務,實現資源共享。與此同時,也可以利用社會各階層的力量支撐,例如體育健身機構、體育職業技能機構、科研機構、體育企業等力量,為農村體育教育的發展提供咨詢、募捐和籌劃等服務,提高農村體育教育發展宣傳面和支撐面,拉動城鄉體育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速度。
2.2.4少數民族體育
目前,綏化市農村可以根據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體育資源,挖掘、整理、繼承與發展農村現存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利用傳統節假日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實施民族體育文化教育,使農村成為少數民族體育教育的實踐基地。這不僅繼承發揚了少數民族體育文化遺產,而且也使廣大農村人深入了解民族體育文化的歷史淵源,進行民族文化教育。
2.2.5扶持共建
綏化市體育行政部門應該積極走出去,利用省外發達的鄉村與綏化市鄉村進行聯合扶持共建,實行優勢互補,互相借鑒農村體育教育的發展經驗,在體育人才、教育資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健身指導、體育產品,基本經驗與管理模式等方面開展合作,實現對接扶持共建發展,這不僅有利于提高綏化市農村體育教育水平和質量,縮短城鄉差距,而且還能夠使我國農村體育教育的整體水平得到提升。
2.2.6欠發達地區農村體育教育
綏化市欠發達地區主要指所轄范圍內的貧困縣(包括明水、青岡、望奎、蘭西)內的鄉村,由于各種因素的困擾,使其體育教育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其他縣市的農村發展水平。因此,必須加快綏化市欠發達地區城鎮化建設步伐,實現農村網絡信息化,利用網絡媒體開展體育法制、價值觀、欣賞、保健等體育知識教育。在資源、環境、人才、資金等領域推動欠發達地區農村體育教育的發展速度,縮短城鄉體育教育差距。
教育公平是公平在教育中的體現,可以分為結果公平和機會公平。教育結果公平是指每位社會成員通過接受教育獲取了同樣的收益;教育機會公平是指政府為每位社會成員提供相同的教育機會,比如一致的升學途徑、相同的考試規則、為每位學生獲得良好教育資源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等等。要實現教育公平,必須堅持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平等自由原則,每位社會成員都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受教育權是社會成員的基本人權,政府應該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機會給他們,即那些處在才干和能力的同一水平上,并有發揮其才能的同樣愿望的人,應當有同樣的成功背景,不管他們在社會體系中的最初地位是什么,即不管他們生來屬于什么樣的收入階層。第二個原則是無差別原則,保證處境不利的社會成員享有受教育的機會,比如農村孩子的受教育機會、下崗工人孩子的受教育機會等。因此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發展就保障了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權,維護了農村孩子的利益,因而就實現了教育公平。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公平是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發展最重要的理論依據。
二、制約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發展的現實因素
由于資源稟賦的差異,加上我國長期對城市和農村教育實施不同的財政政策和教育政策,導致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發展面臨一系列制約因素。對這些因素進行深刻剖析,是提出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發展路徑的基本前提。
1.二元化的義務教育財政制度安排從1985年義務教育財政體制改革以來,城鄉二元化同樣出現在義務教育領域,城鄉不同的義務教育財政體制是造成城鄉義務教育差異的主要原因。我國一直以來實行義務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按照這個原則,城市義務教育由市或區政府負責,農村義務教育由縣、鄉(鎮)、村負責,但實際操作上又變成了鄉(鎮)、村負責,使得管理城市義務教育的政府層級高于農村。在經費籌集方面,比如基建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規定,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新建、改建、擴建所需資金,在城鎮由當地人民政府負責列入基本建設投資計劃,或者通過其他渠道籌措。在農村由鄉、村負責籌措,縣級人民政府對有困難的鄉、村可酌情予以補助。城市義務教育基建經費由財政負擔,除了基建費用,義務教育的教師工資經費、校公用經費等都是財政撥款,而農村義務教育中的基建經費完全取決于鄉、村的經濟狀況,但我國大部分的鄉、村財政十分困難,這使得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根本沒有保障。城鄉二元化的義務教育財政制度保障了城市義務教育的健康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卻發展遲緩,由此可以看出,城鄉二元化的義務教育財政制度安排是導致城鄉義務教育不能均等發展的主要原因。
2.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不健全分稅制改革后,為了解決地方政府財力不足的問題,轉移支付制度應運而生。轉移支付是指在一定的財政體制下,按法律或政策要求,將財政資金無償地由一級政府轉移給另一級政府。從轉移的方向來分,轉移支付可以分為橫向轉移支付和縱向轉移支付。其中橫向轉移支付是指同層級政府之間的財政資金的轉移,縱向轉移支付是指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財政資金的轉移。從補助的目的來分,轉移支付可以分為一般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其中一般轉移支付是指不限定轉移支付資金的用途,用來補助低級政府的基礎財力不足問題,也叫無條件補助。專項轉移支付也叫專項補助,必須用在上級政府制定的項目上。又可以分為非匹配補助和匹配補助,非匹配補助是指地方政府不需要配套相應的資金,匹配補助是指地方政府需要提供相應的配套資金才能得到上級政府的補助。但分稅制改革后實行的轉移支付制度,本身很不公平。我國轉移支付包括稅收返還、一般轉移支付、專項補助、原體制補助四項,其中稅收返還根本就不是轉移支付,因為轉移支付的目的是實現地區間財力平衡和解決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不對稱問題,而稅收返還是根據各省增值稅、消費稅增長額為基數進行計算的,即越富裕的地區獲得的稅收返還越多,這樣不僅沒有實現公平的目標,反而加劇了貧窮地區與富裕地區的差異[1]。由于針對農村義務教育的專項補助規模太小,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轉移支付絕大部分是一般轉移支付,而其中稅收返還又占了大部分比例,富裕的城市享受到較多的轉移支付資金,貧困的農村得到的資金較少,由此不僅沒有縮小城鄉義務教育的差異,反而加大了城鄉義務教育的差距。
3.不合理的重點學校政策重點學校政策使教育經費向城市重點學校傾斜,使本來就有限的教育經費過多地流向城市條件好的學校,而對農村學校關注則較少,人為地拉大了城鄉學校間的差異。正是如此,使得在農村中小學的經費嚴重不足的同時,城市重點學校的經費卻極為充足,幾乎達到了浪費的地步。很多城市重點學校都花費大量資金建造人造草坪、塑膠跑道、星級賓館式的宿舍等相對較為豪華的基礎設施,而此時不少農村中小學連完好的課桌椅都沒有。許多政府官員的政績觀更加導致用大量教育經費去建設少量的明星學校、名牌學校、重點學校這些面子工程,而忽視了大量教學條件低下的農村學校。在義務教育領域,由于幾乎所有的重點學校都分布在城市,農村的重點學校很少,導致農村孩子無法接受優質的義務教育,拉大了城鄉義務教育的差距。除此之外,由于重點學校政策使得教育經費大量投入到重點中小學,由此導致重點中小學的教師在社會地位、福利待遇、辦公條件等方面都大大優于普通中小學的教師,從而影響了普通學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導致優秀教師流向重點中小學,加大了普通中小學與重點中小學的差距。
三、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發展的路徑選擇
1.確定義務教育弱勢區域,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由于我國義務教育轉移支付制度存在一些缺陷,使得城鄉義務教育差異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因此完善義務教育轉移支付制度是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的重要手段[3]。在這方面,法國的義務教育均等化發展經驗給我國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法國制定了優先教育區政策,只針對處于優先教育區的學校進行專項扶持,優先教育區是根據學校的所處地區、社會環境、學生家長的社會職業與就業情況,以及當地學前教育入學率、小學留級率等標準確定的。對處在優先教育區的學校,政府給予特殊政策,加大中央對這些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在教育經費、教師工資、教學設備等各方面予以特別支持。比如減少優先教育區內每個教學班的學生人數,提高在優先教育區任課教師的工資待遇,給予特殊津貼,通過這種措施就縮小了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與發達地區義務教育的差異。基于此,建議我國確定義務教育弱勢區域,堅持弱勢學校優先補償原則,增加專項補助的資金,對這些區域的農村中小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助,如西部貧困縣的農村中小學。這樣每所學校所分到的教育經費就會相對多一些,對提高這些學校的義務教育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破除二元財政制度的束縛,實現義務教育經費來源多元化義務教育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單靠國家財政收入投入不能完全滿足義務教育的需要,因此在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倡導義務教育經費多元化也是促進義務教育發展的重要手段[2]。要破除二元財政制度對于我國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發展的束縛,在現實的條件下,實現義務教育經費來源多元化是有效途徑。一方面,可以發行農村義務教育彩票。發行農村義務教育彩票可以有效地彌補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不足的問題,可以為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籌集資金。基于此,可借鑒福利彩票、體育彩票的成功經驗,通過發行農村義務教育彩票,吸引民間閑置資金,擴大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來源。另一方面,發揮社會捐贈的作用。我國向來就有捐資助學的傳統,比如在清朝時期,清政府為了籌集義務教育經費,彌補官方投入的不足,鼓勵和倡導不同形式的社會捐款與個人捐款助學,并對之予以獎勵和表彰。《奏定學堂章程》中就對此做出了明確規定:“紳董能捐設或勸設公立小學堂及私立小學堂者,地方官獎之:或花紅,或匾額;其學堂規模較大者,稟請督撫獎勵給匾額;一人捐資較巨者,稟請督撫奏明給獎。”現在,我們在努力發展公辦義務教育的同時還要鼓勵和引導社會與個人參與農村義務教育,多渠道增加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具體而言,可以通過調整稅收政策鼓勵民間資本捐贈,在實施慈善行為的同時,民間資本還能得到一定的稅收利益,這樣可以促進民間資本捐贈義務教育。
2.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社會化的需要社會化是社會學的名詞,不同的研究學者對社會化有著多種解釋。布盧姆認為:“個人為了以一個多少有效的成員的身份,參與某個集團和社會而對必要的知識、技能和傾向進行學習的過程就叫社會化。”《社會心理學》認為“社會化是指在特定的社會與文化環境中,個體形成適應于該社會與文化的人格,掌握該社會所公認的行為方式。”根據這兩種解釋,總結地說:“社會化就是一個人學會適應社會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是幫助學生塑造良好品德和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的教育,這些都是學生走出校園,走上社會所必須的良好品質。換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促進學生社會化的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正確使用懲罰教育
1.抓住時機,一擊即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時機一直是一個研究的話題。在什么時候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是最好的時機,我們認為,這主要取決于運用哪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同的方法就必須在不同的時間使用,猶如病人用藥,不同的癥狀在不同的時間就必須使用不同的藥。懲罰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使用時,選擇好時機非常重要,時機選的好事半功倍,時機選的的不好事倍功半。
2.明確目的,教育為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育人的工程,它進行的并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懲罰教育法亦是如此,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不是為了懲罰學生本身,而是懲罰學生身上發生的不良行為。
做任何事情思想首先是第一位。有人說“蘇北與蘇南的差距在于人的思想上。”于是我們通過辦學習班,印發宣傳材料、出版報櫥窗,向農民傳遞外面形勢和致富的信息。使它們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從“要我致富”變成“我要致富”。
(二)以點帶面,樹立典型
俗話說“光說不做是空話”。在提高農民思想認識后,我們緊接著做的是點上培養。近幾年來我校與縣水產局,鎮水產站,農推中心,勞動所等單位掛靠聯系,并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無償地向他們提供技術。并扮演了“紅娘”的角色,將他們同有關科研院校聯系起來。使這些基地真正走上了“低投入,高產出”的致富道路。同時也是廣大農民真切的感受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就是財富”。
(三)確立為民服務的觀念
在成人教育上農民最反對也最不能接受的是有償服務。如果聽說某一學習班要交多少費用,他寧愿睡覺也不愿去。針對他們這一想法,在工作中,我們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觀念。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通過各方努力,幾年來共無償面向廣大的農民舉辦了有關水產養殖,水稻培育,裁剪與縫紉,產業結構調整、WTO知識等幾十期講座。受訓人數多達6000多人次。對農民的增產增收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經過不斷努力效益已初具成效。
二、鄉鎮農村建立健全網絡,提高為“三農”服務的水平
由于我們成人教育的對象是成人,所以就決定了我們只能開門辦學。成人教育與基礎教育以及其他教育不同,我們把它總結為五個不固定(學員不固定,時間不固定,地點不固定,教師不固定,層次不固定)。為了避免這個缺陷,提升成人教育品味,達到成人教育效果,我們以本校作為成人教育主陣地,建立了鎮、村、組的三級教育網絡,專人負責,層層落實。鎮級成人教育專門成立了成人教育辦公室,設立了校長室,培訓處,專門負責各村組成人教育聯絡、全鎮成人教育學習班的舉辦、成人教育自考以及成人教育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成人教育領導工作。村級成人教育由村支部書記掛帥負責。設立專門場地配備有關圖書資料和設備。在鎮成人教育中心的領導下定期開展各類培訓活動。并有創造性的開展計劃生育、思想道德建設等思想教育活動和本村組的一些致富能手的經驗交流會。在時間安排上,主要利用農閑季節以及長假雙休日,便于各類人群參學,受到了農民的歡迎,教育、教學效果顯著。
我國宋學家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程頤認為“:以實之謂信。”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誠,信也。信,誠也。”而有關“誠信”的名言警語則燦若繁星,蕩人心脾:“信近于義,言可復也。”(孔子)“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夫信者,人之大寶也。國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司馬光《資治通鑒》)
“推之以誠,則不言而信。”(王通《中說•周公》)“誠實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高爾基)“誠信乃是一種和諧,正如健康、和善與神一樣。”(畢達哥拉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在廣漠的思想田野上,一諾千金、誠信天下等觀念大放異彩。“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失信就是失敗”(左拉)“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誠。”(潘序倫)
古今中外,無數雅士名人對“誠信”還有許多精辟而獨到的論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去食去兵,不可去信。”(關漢卿《獨赴單刀會》)“受人之托,終人之事。”(高則誠《琵琶記》)“沒有誠實哪來尊嚴。”(西塞羅)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拉羅什富科)”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才是長久之策。”(約翰•雷“)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喬叟)“真誠與樸實是天才的寶貴品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文學史上,有許多流芳百世、聞名千古的成功者,都是以“誠信”展現了自己的高尚品格,贏得了人們的永久尊重。曾子殺彘折射出“一諾千金”的思想光輝;廉頗負荊請罪,顯示了知錯能改、襟懷坦蕩的大將風范;劉備三顧茅廬,表現出了渴求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誠意和決心;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偉大友誼,充分體現了坦誠相見的巨大價值和偉大意義;魏征直諫李世民、的諍友仇鰲等故事,則形象而深刻地詮釋了“諍友”的真誠和無畏。
二、結語
二、換位思考,體會誠信意義
很多思想品德教師在開展誠信教育時,習慣于用說理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誠信教育的重要性,然而效果卻不理想。比如有一名思想品德教師為了讓學生重視誠信,他就給學生講《狼來了》的故事,教師希望學生聽完以后能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可是學生卻說“這孩子真傻,要騙人怎么能用這么笨的方法呢?一個方法用三次也太瞧不起人的智商了吧,若要人們相信他,那就應該把戲扮得更真一點啊”。學生的反應讓教師瞠目結舌,不知道如何把后面的教學開展下去。教師要理解到學生不在乎誠信問題,是因為學生自己沒有切身體驗到誠信缺失帶來的危害。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就要讓學生換位思考,讓學生自己感受到不被人信任的滋味。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玩一個“面殺”的游戲。即教師將學生八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八人中,七人為平民,一人為殺手,每一輪學生都要向教師交一次票。平民要在紙上寫要投票給誰,殺手則要在票指指名殺死誰。被殺手殺死的人出局不得再參與游戲,得最高票者不管是誰也要出局。如果此時只剩下一個平民和一個殺手,則判殺手勝,游戲結束。反之如果殺手得高票被殺死,則游戲結束。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信任,因為每個人都在說謊,自己每一輪都惶恐不安,不知下一輪死的會不會是自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當每個人都不講誠信,都在說謊的時候,整個社會會變成怎樣?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到如果要想自己被人信任,且能信任別人,就要從自己做起開始講誠信。初中思想政治教師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學生才能夠了解到遵守誠信的意義。
誠信的內涵,老師在課堂上或多或少有講解過,學生肯定也了解到何為誠信,如何保持誠信。老師通過情境模擬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到誠信的重要性。學生在老師模擬的誠信情境中也知道如何做。但是課堂歸課堂,在課后,不誠信的學生依舊撒謊欺騙他人,完全將課堂教育拋在腦后。學生誠信的丟失,學校也難辭其咎。例如江蘇一帶的學校,尤其重視應試教育,學校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提升學生的成績上,因此忽視了學生的道德誠信教育。因為學生成績提升學校知名度就可以提升的原因,就將誠信拋在后面,這是極其不正確的做法。
(二)社會風氣對學生的干擾
社會進步肯定會帶來更加激烈的社會競爭,這就使得許多人不走正道,為了一己私欲,欺騙消費者,做出各種不誠信的事情。例如: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一個經典案例。學生在學校里接受誠信教育,轉而進入生活中卻遇到如此的欺騙我們信任的事情,會產生極大的反差。中學生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沒有系統正確的形成,這會干擾他們,轉而讓他們為了自己而走向不誠信的道路。
(三)社會公民的三關扭曲
有多少人還能背誦出八榮八恥,其中有一條講的就是誠信,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當前的社會,價值觀極度的扭曲。例如:之前新聞報道有一個少年勸導幾個成年人,不要在人行道上停車,反被責罵說讀書讀傻了吧?少年傷心的哭了。我看到了很不是滋味。如果正確的價值觀阻礙了我們的正常生活,誰還會講誠信樹新風呢?
二、誠信教育的幾點措施
(一)課堂教育和課外活動相結合
理論如果沒有實踐的結合,只能是空洞乏力的。我們教師的課堂誠信教學,這個缺點是一直伴隨著的。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對誠信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我們教師一定要多搜尋資料,多創新備課,再和學生探討的時候能夠有建設性的意見,讓學生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受。我們可以就課本上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思考,同時通過實踐得以加強這樣的思考。例如:課本上有這樣的一句名言,“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那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季布又是誰,為什么得到黃金一百斤都不如他一個承諾?就這一句話,我們可以充分帶動學生進行探討,并且讓學生抒發感想,希望不希望做這樣的一份工作。由之可以開展辯論會,可以開展情景劇等多項課外活動。學生在實踐中可以加強對這句話理解程度。我們也可以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黑板報比賽活動,讓學生們自主的進行黑板報的創設。我們甚至可以在學生對于誠信活動的事情充滿激情的時候,進行誠信講座,將具有號召力感染力的演講者請到學校進行演講。在極具渲染的演講氛圍下,學生的誠信意識可以得到化學反應,空前的加強。
(二)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我們平時的教學實踐畢竟有限,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所處的環境,一天之內接觸最多的環境。如何理解這句話呢?例如,我們可以在教室內貼上誠信的名人名言,在學校內建設歷史上誠信典范的雕塑和事跡。學生每天都在校園內生活,每時每刻都會被這些潛在的誠信教育所影響,自然而然會收到誠信教育。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在背誦出《三字經》、《弟子規》的時候得到加分的獎勵活動,鼓勵學生背上這些誠信守則,讓誠信這一美德得以一直傳承。
(三)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誠心教育的根源在于意識到誠信教育的重要性。新型健康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離不開誠信,沒有誠信,市場將會一片黑暗,人與人之間將不會有公平買賣可言。因此我們要加大力度,著重宣傳誠信,利用媒體輿論的巨大作用力,讓公民每天都能夠接收到誠信的教育。例如:我們在課堂中可以宣傳貫徹八榮八恥,在媒體上可以宣傳《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只有誠信在大環境下深入人心,我們的教學才能夠如虎添翼。相反,如果我們大環境沒有好的導向,我們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只能夠是杯水車薪。
二、城鄉小學體育教育失衡的原因
1.忽視體育教育的作用
造成小學體育被忽視的最關鍵原因,是應試教育大背景,所以不僅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會出現這種現象,包括高等教育,都存在對體育教育的忽視。與城市的體育教育相比,鄉鎮對體育的忽視度更高,一方面是由于鄉鎮學生家長與城市家長相比,在教育觀念上的差距,一方面是因為鄉鎮客觀經濟條件不允許。但無論出于何種原因,將體育教育放在邊緣位置,不給予應有的重視,其不僅對鄉鎮小學的教育發展造成危害,更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小學生還出于長身體的關鍵期,經常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是整個人生發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2.體育教育資源匱乏
(1)體育設施。
城鄉小學體育資源不均衡的主要因素是體育經費,城市對于體育的經費投入較多,而農村的經費投入卻幾乎為零,這個差距大家可想而知。體育設施是進行體育教育的物質條件,必不可少,如果一個學校連體育設施都匱乏的話,又何談體育教育的發展?體育設施又可分為體育場地、體育器材。不難發現,教學樓越來越多,體育場地卻越來越小了。
(2)體育師資。
體育教育師資,包括教師的量與質。與城市學校相比,鄉鎮學校在這兩方面相都十分薄弱。影響“量”的原因主要是鄉鎮教育的工作壞境與生活環境較為艱苦,與城市相比相距甚遠,這就導致大量師范畢業生選擇去城市工作,優秀的鄉鎮教師選擇去城市上班。影響“質”的主要原因和影響“量”的原因如出一轍。“質”好的教師都流失了,那么“量”自然就少了。教育公平在包括教育資源,教育資源又包括了師資,教育資源不公平,就自然無法使得教育公平。
三、城鄉小學體育教育均衡發展的措施
1.提升對體育教育的重視度
體育教育促進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還擔負著培養優秀接班人的重擔。雖然不少人已經意識到其重要性,但相關政府并沒有起到督導、發揚的作用。要想提升對體育教育的重視度,要讓領導、教育工作者真正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并由相關部門進行監督。
2.提升鄉鎮體育教育的師資水平
提高鄉鎮體育教育的生活條件、福利待遇等,避免在校教師的流失,吸引優秀的師范畢業生到鄉鎮學校工作。加強城鎮體育教師的交流,定期舉行交流會、培訓會,不斷提高鄉鎮教師的職業素質。
3.提高鄉鎮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是社會活動進行和發展的前提,這點馬克思就詳細論述過。城鎮體育教育失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兩者經濟發展水平的失衡,隨之就導致了教育經費的失衡。政府要加大對鄉鎮體育教育事業的扶持,增加教育投入,提高鄉鎮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