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個人自評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04-23 08:01: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師個人自評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師個人自評總結

篇(1)

每天我都會早早的來到學校等在教室門口等待孩子們的到來,我用最快的速度記住全班孩子的名字,就為了能夠在早上與他們問好,每天早上親切的問候成了我和孩子們第一座友誼的橋梁,在區域活動時我會以玩伴的角色與孩子玩耍;玩游戲時還會像孩子一樣的耍賴;做錯事情了我也會道歉;與孩子們平起平坐,我利用一切時間與孩子相處,聊天,盡可能地走進孩子的心靈,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漸漸地孩子們記住了我的名字;跟前跟后地纏著我問東問西;放學時他們記得和我道一聲再見我的努力有了收獲,看著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臉我會心的笑了幼兒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當他們接受了你就會真心的喜歡你、崇拜你、信任你孩子的愛是最真實、最純真的當我看著孩子們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時我的內心充滿了幸福,我愿意彎下腰走進孩子、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了解孩子,關心孩子我覺得一名好的教師不僅要關心孩子照顧孩子還要與孩子的家長保持良好的關系家長與教師的溝通很重要,"家園共育"的方式能讓幼兒得到更全面更好的發展在實習期間我嘗試與每個家長打交道,一起分享孩子在園在家的表現可喜的是孩子一天一天在進步,家長也對我這個實習老師日漸放心幼兒的天性是好模仿、好奇、好問的,但又由于他們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的局限性,只有靠老師給予,提供和引導作為一個幼兒園老師,如果自己的學習興趣不廣,求知欲不強,不勤于思考,又怎么教出身心全面發展的幼兒呢?

我在實習中增長了見識,我才知道,做老師難,做幼兒教師更難;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回到學校來充實知識,彌補缺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好比一把把鎖,老師就是開啟那把鎖的主人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去發現他們,改變他們,教育他們,這個世界就是天才的世界跟孩子們在一起挺有意思的,還真想他們咱也當了一回張老師呢!經過實習,我才發現,要想當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兒教師還真不容易,光靠現在學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喜怒哀樂,現在回想起來就象一串串冰糖葫蘆,緊緊的串在一起,甜甜的我愿用我的熱心,換取孩子們的安心;我愿用我的真心,換取孩子們的開心;我愿用我的實心,換取所有人的認同只有不好的老師,沒有不好的孩子幼教本來就是一門需要具有愛心的專業面對一個個天真的孩子,我們更應該用母親般的心去呵護他們短暫的實習,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幼兒教師個人總結與自我評價范文二:時光飛逝,不知不覺我已在幼教崗位上奮斗了五年,從走出學校校門,踏上工作崗位,我在各位老師的幫助和支持下, 在園領導的信任和鼓勵下,讓我成長、進步、收獲了不少。 五年里我與教師們團結協作,共同努力,送走又迎來了一批批可愛的孩子。總結過去,展望未來,以下是我的工作總結:

一、師德修養方面 :

德高為師,身正是范。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以德治身,培養良好的師德。愛崗敬業,以滿腔熱情投入幼兒教育,要從“德”中體會到獻身幼兒教育事業的無比快樂和自豪。我從事幼教工作已有五年,回顧自己的經歷,對師德認識有一個由淺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過程。經過各種學習,可以說在師德認識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論上使我對愛崗敬業有了具體內容和明確目標,我對自己所擔負的幼兒教育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視自己,認真查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工作中從不遲到和早退,堅持100%出勤,準時參加園長組織的各項會議,認真領會會議精神,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和學習。培養跨時代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其基礎就是從良好的幼兒教育開始,幼兒教師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質量,將直接影響到今后小學、中學及大學的學習質量和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人們形容育人職業是“園丁”那是很貼切的,尤其幼兒教育,從事啟蒙教育更加顯得重要,可以這樣說,什么樣的教師就培養什么樣的學生,育人之本,關鍵在于師德。

二、教育教學方面 :

我xxxx年畢業于xx幼兒師范學校,三年的師范生活煉就了我扎實的基本功,進入工作崗位后,成為一名真正的幼教老師,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不斷在教學中積累總結教育教學經驗,與同事們交流、探索研究新方法,新方案;生活中,我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成為孩子們的好朋友。在教學中,對自己的工作表現也有滿意與不足,但無論怎樣,都需要自己踏踏實實的工作,實實在在的做人。作為教學經驗尚淺的我,經常向其他老師請教,并觀摩她們的教學活動來學以致用,取長補短。為做好教學工作,我認真制定教案,做好每次教師匯報課的工作,并根據孩子們的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在教法上,不斷反思與總結,努力實踐。我每一次的匯報課,園長和各位老師的點評和鼓勵, 成為我對以后上課的渴望與成功。只有在不斷的批評與好評中使我不斷進步。

在幼教的工作中,我非常熱愛幼教事業,熱愛本職工作,熱愛每一位幼兒,用愛心、耐心讓幼兒喜歡我,愿意和我交朋友。五年的幼教工作,使我自身的素質和政治覺悟都提高了。在教學上,我結合《綱要》,不斷探索、研究、領會其中的精神,樹立了新的教育觀念,尊重每一個孩子,能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努力為幼兒提供一個可發展、可探索的環境,并不斷將新的理念與教育形式融入到我的實際行為中。

三、自我完善與發展方面 :

我積極學習各種教育理論閱讀有關書籍,以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中以堅實的理論作為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

四、反思和總結:

教育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而且學無定法,面對如雪花分飛般的教材以及網絡帶給我們豐富的信息經驗,我們必須把握一點:讓孩子們真正做到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得到發展。

做教師的難,做幼兒教師更難,但是我覺得在辛苦中,能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樂趣——那就是童年的樂趣。 這一切都很值得,因為我的付出,得到的將是一個美麗的童年。

幼兒教師個人總結與自我評價范文三:從XX年12月開班到XX年5月,為期三年的嘉興市第二批名校長培養人選培訓活動將要結束。三年的學習、實踐、考察、調研以及交流、討論、論文答辯等活動,收獲頗豐,回憶起來一種職業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1、認真聆聽了每一次專家的報告講座,撰寫了《說說健康指數”“幸福指數”和“魅力指數” 》、《淺談學校安全工作》等學習體會。

2、愉快參加了上海、杭州、北京、陜西等地高等學府、著名幼兒園的參觀拜師培訓之行,寫下了《陜西培訓考察之行》《走進上海思南路幼兒園》《走近徐麗萍園長》等多篇聆聽感受。

3、潛心閱讀了《辦好學校的策略》、《學校領導新概念》等管理書籍,較系統地反思了自己的管理風格和管理成績。

4、系統整理了自己幼兒園的管理理念,制訂了幼兒園XX—20xx年《三年發展規劃》和《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

5、精心養護了自己的《學習者》網站和平湖市新教育實驗教師博客網“學習者” ,讓其“花開不敗”。

6、終于完成了本鄉鎮學前教育村級幼兒園網點調整規劃,全鎮實現了“一個中心、三所完幼”的發展目標。XX年度、XX年度連續翻建了兩所村級幼兒園,總投資300多萬元。吸引了嘉興市各縣市區教育局業務分管局長來園調研,省學習實踐活動檢查組來園檢查,省學前教育專項督查組來園督查。

從XX年12月開班到XX年5月,為期三年的嘉興市第二批名校長培養人選培訓活動將要結束。三年的學習、實踐、考察、調研以及交流、討論、論文答辯等活動,收獲頗豐,回憶起來一種職業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1、認真聆聽了每一次專家的報告講座,撰寫了《說說健康指數”“幸福指數”和“魅力指數” 》、《淺談學校安全工作》等學習體會。

2、愉快參加了上海、杭州、北京、陜西等地高等學府、著名幼兒園的參觀拜師培訓之行,寫下了《陜西培訓考察之行》《走進上海思南路幼兒園》《走近徐麗萍園長》等多篇聆聽感受。

篇(2)

二、自評標準:從統一到差異

傳統的教師自評體系對校內所有教師都采用統一的評價程序及評價標準,忽視了學科之間的差異性和教師個體的差異性;采用的評價標準的指標體系模糊、簡單,主要采用優、良、中、差等級制。敘事視域下的教師自評標準發生重大轉變:首先,尊重教師專業發展的差異性,充分考慮教師的學歷背景、專業背景、學科差異、教學年限、個性特征等因素,制訂不同的評價標準及程序,采用分層管理、差異性評價對不同個性特征、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專業學科的教師進行區別對待。其次,自評標準的制定廣泛采納教師、學生、同行、督導、專家、領導的建議。最后,自評標準的制定不是一勞永逸,而是隨著教育時念的發展而“與時俱進”,充分體現其建構性、文化性。

三、自評載體與形式:從單一到多元

傳統教師教學自評形式非常單一,主要包括教學日志、工作總結等。敘事視域下的教師自評形式非常多元。包括:

1、專業成長反思記錄。

是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學科特點和興趣進行整理的有代表性的資料,包括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計劃、教學心得、學生作品、反思記錄以及教師個人成長記錄等。通過分析與解釋,不斷反思與評價自己在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

2、教學錄像反思記錄。

是教師自我評價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對于年輕教師。教學錄像評價具有全面性、客觀性、可操作性,主要著眼于提高教師的評價意識,以提高教師對教學技能的觀察和鑒別能力,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錄像進行及時評價和反饋,通過反復觀看錄像,深刻分析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優點及缺點。然后邀請同行共同觀看,相互探討,更加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

3、教師通過詩詞、散文、議論文、傳記等文學形式

或者通過音樂、繪畫、沙盤等藝術形式展開涉及自我評價的敘事。

四、自評內容:從描述到反思

教師自評主要是對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描述,缺乏反思。敘事強調在反思中生成、建構、表達意義。敘事視域下的教學自評內容發生重大改變:

1、重視反思性。

教學自評不單純是簡單的等級、分數描述行為,而是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要素的設計效果進行整理、反思與總結。反思中包含問題的解決對策,包含對改變、改進、改善的描述與分析,包含教師自身認知、情緒、行為乃至自我意識、人格發生的變化的描述與反思。

2、重視語言、文字描述。

敘事思維下的教師教學自評突破傳統教師自評內容重等級、分數描述,倡導語言、文字描述。比如教學質量評分中,大家不能只關心分數,而要仔細查看學生的評價信息,而學生不僅要評分,在評價信息部分填寫的文字信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改進、自我突破都要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

3、強調豐富描述。

自評內容不能太籠統、抽象,只是一般性、概括性的描述,而應該對教學設計的獨特性、創新性進行描述,對教學過程中的獨特事件的敘事要素進行描述,對教學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的細節、事件的轉折進行描述,對教學過程中教師認知觀念的轉變、情緒與情感、行為的微小改變、改善進行細致的描述。

篇(3)

一、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因以及現行評價方式和內容的弊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課程評價”一節中寫到:“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課堂教學評價是對課堂教學全面透徹地分析和總結。它不單是對教學效果進行鑒定,更重要的是它還有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再認識和再提高,以便總結課堂教學經驗,從而改進和革新教學方法,最終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而現行狀況是:評課的“聲音”要么過于單一(在各種評課或研討會上,幾乎都是教研員,聽課教師的“一言堂”,執教者很難參與其中);要么過于客套(“不說好,不說壞,免得大家怪”)。評課的內容是就課評課,點到為止,缺少深層次的剖析;評價強調的是鑒定與選拔,評價的氣氛是緊張的;評價的結果是功利性強且過后不再過問。尤其是頗具規模的賽課的成功,在成為教師晉職升級的有力評證后,有的會滋生惰性,不思進取。這樣的評課遠離了客觀、真實,背離了評課的目的和意義,不能從根本意義上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更不能從本質上促進教師的成長。

二、自評比他評更重要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即尊重人的主體性,強調個性張揚,實現個體素質的主動發展,那么和諧教育背景下的教師評價也不例外,我們追求的不但是重在研討,(“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辮子”),更重要的是提倡教師自控反思、交流和分析的深度,并在這一基礎上的再設計──再實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把“評課”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就必須提供教師自評自控的機會。

教師是實施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體,他本人最了解開展教育教學的環境和條件,教師積極地自我反饋、自我鑒別、自我總結、自我調整,自我跟蹤,非常有利于在實踐中改進,在改進中實踐,所以自評是一種簡單易行且功能長效的評價形式。

課堂教學的特點是帶有教師本身的個體性,其產品是教學質量和學生質量,效果的驗證有滯后性、隱蔽性。每位教師每周要上十幾節課,每學期要上幾百節課,全校那么多教師,他評他控的長期效力是保證不了的,校本培訓中課改的主要精力還是應“眼睛向內看”,積極發掘教師的潛力和創造精神,“內部驅動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久的動力”,運用這樣的評價機制可讓教師懂得,做任何一件事必須持之以恒才能有收獲,將自己被動工作轉化為主動行為不但可使自己工作潛力發揮到最佳狀態,更可以把個人的成功變成學校的財富。

三、自評自控的操作原則和方法

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些嘗試:

1.嘗試使用“檔案盒”“業績盒”。這種不是由檔案室或教務處封存的那種,而是由教師自己保存的開放性評價資料庫,可以是紙質的,不過更提倡電子版的,這樣,很多資料會隨著教師個人的進步而不斷修改完善,如教師對某一課堂教學自創的ppt、Word教案、或百里挑一的一段精彩視頻,抑或是某一課堂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反復疑惑的幾個知識點的整合分析策略等,若公開展示他們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他們是最符合本校、本班學生接受水平的,是最體現教師本人教學特色的,這樣長期堅持下去,所有的課堂有價值的改革痕跡、研究的過程、改進的方案都累積在動態“業績盒”中。這種精心收集整理的過程不但是教師是自覺主動發展的表現,更為創設有本校特色的“原生態教育”打下堅實基礎和廣泛的發展空間。

2.開展“二自”活動。一是自請校長、教務主任、教研組長、骨干教師聽課,一種是聽自己說課,另一種是請他們進班聽課,再一種就是把“錄像課”傳到他們的電腦上,等大家都看完后,再聚齊共評。(這種做法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條件的約束,就是必須有學校領導的支持配合)。二是,利用錄音、錄像手段,課后教師自己觀看自己的課堂實錄,感受自己在板書、教態、應變、設計等方面的不足,通過“照鏡子”,達到自我診斷、自我提高的目的,這是一種自覺主動的完全自愿的改進自己的教學形式,實施起來也比較方便。

3.上“課型”課。這種課是專為解決本專業的某一板塊教學服務的,要為研究一個課題而上,要為有疑點、有難點而上,或者同行共同參與,參與者分頭查找資料尋找類似課例的不同教法,每個人設計出一堂具有個體特征的課型,大家都來上一上,上完課后,所有關于這一課例的資料拿出共享,共同研討最佳教學方案,從而讓大家受益。然后把教學經驗總結為撰寫教學案例,把個例轉變為案例,就是一個重新整理教學思維的過程。它能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提升教學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它能從個別現象中總結出一般規律,從而指導實踐。

篇(4)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166-01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課堂教學評價成為眾多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話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評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評價應以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為依據,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下面我談談對多元評價的理解和實施策略。

一、關注自我評價,激勵自我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評價中,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而很少關注學生自我的評價。新課程要求在課程評價上進行改革,既要求教師成為評價的主人,也要求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評價的主人。可見,學生的自我評價已成為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我們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創設更多參與學習的機會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關注學生學習的體驗和感受,給學生的自我評價留足時間和空間。

1、課堂總結時的自評。

利用課堂總結,讓學生談收獲,談學習體會是學生自我評價最常見的方式。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傾聽學生學習的快樂和困惑,明確自己教學的得失,調整今后的教學措施,就學生而言可以對自己學習的過程、各方面的表現、學習的結果進行簡要評價,弄清收獲與存在的問題,以便更有效地調整今后的學習。課堂總結自評可以是口頭簡短的幾句話,也可以采用自評表的方式。對于自評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體現自評表的實際價值。

2、課后反思性自評。

一堂課結束了,可學生的學習并沒有結束,學生的后繼學習是建立在前期學習的基礎上,因此還可以通過課后自我反思的方式,了解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評價和學習的發展狀況。課后反思大多以數學日記的形式來體現,這種方法一般比較適用于中高年級。學生以日記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和感悟,從中我們能感受到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和數學方面的成長。

二、發揚同伴互評,促進共同進步。

有效的數學教學應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的過程,課堂上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個體的學習行為,它同樣需要群體的合作交流,因此同伴互評也是課堂評價中不可或卻的一部分。

1、組長評價

把全班分組,學習程度中等的學生作為組長,適當負責本組的作業。這樣中等生可以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的長處,也可以通過批改學習薄弱生的作業幫助差生來鞏固知識,加深印象,成績稍差的學生則會主動去問組長自己做錯的原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知識交流,更有利于對知識的掌握。另外,學生批改作業可以很好地進行教師與學生的換位思考,讓學生體驗教師的工作,促進師生的感情。當然,教師不能完全脫離作業,因為作業反應的是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所以最后一步教師要檢查(學生進行的是第一次檢查,教師主要檢查的是糾錯部分),總結學生作業情況。

2、同桌評價

對于一些書上拓展思維的題目(難度稍大的題目),先讓他們獨立思考,然后再同桌間進行交流,互相評價學習結果,最后老師再對個人和同桌進行評價。在互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評價者和被評價者,評價者能發現別人的優點,并把它當作自己學習的目標,同時也可以查找別人的不足,引以為鑒。學生掌握了評價權,也就等于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學生在評價別人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水平。

3、自我評價

數學新課標要求對數學學習的評價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因此,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我采用多種評價形式,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學會學習。其中學生作業的自我評價在評價體系中顯得尤為重要。學生的自我評價過程就是一個學習上的自我反思過程,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幫助學生根據作業的難易度了解自己的學習水平,或者把自己的疑問及時反饋給教師。在我進行試驗的過程中(基礎訓練上一般都有自我評價的內容,如在每一個練習結束時都有星級評價),我發現學生是這樣評價自己的作業的:有的學生用不同數量的來表示對自己的作業的滿意程度;有的學生用笑臉與哭臉來表示作業的難易程度;還有的學生在自己不會的題目旁邊打上一個問號,借以暗示需要得到老師的幫忙。

三、巧用教師評價,發展學生個性。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學評價中教師的評價仍然占重要地位。

評價方式多樣化體現在多種評價方法的運用,包括書面測驗、口頭測驗、開放式問題、活動報告、課堂觀察、課后訪談、課內外作業、成長記錄等等。

四、結合家長評價,促進家校聯系。

篇(5)

區第三幼兒園、市第一幼兒園、縣幼兒園、縣幼兒園

二、評估目的

市幼兒園教育質量督導評估,是由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組織、主導的,對轄區內幼兒園教育質量發展狀況進行的監測與評估,屬于診斷性評估,目的是了解幼兒園教育質量發展的現狀,發現辦園特色、特點以及存在的不足與問題,總結發展經驗,為幼兒園制定發展規劃、確定發展路徑和措施提供依據,為市、縣兩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學前教育政策、管理措施和辦法提供支持與服務,督促辦園主體改善辦園條件,改進管理措施,提高辦園水平。

三、評估依據

2014年市幼兒園教育質量督導評估采用由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市教育局、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負責承擔研究制定的《省學前教育質量監測的督導評估指標體系》(附后)作為依據,輔之以近年來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制發的有關學前教育發展的政策、文件要求。

四、評估時間

2014年市幼兒園教育質量督導評估的時間為2014年5月下旬-6月中旬。

五、評估程序

幼兒園教育質量督導評估,分為幼兒園準備和督導評估兩個階段。

(一)幼兒園準備工作

幼兒園準備既是幼兒園接受督導評估的資料收集、活動準備的過程,也是幼兒園接受督導評估之前的一次診斷性測評和自我總結、反思。

接受評估的幼兒園,要建立由幼兒園園長、骨干教師組成的評估準備工作小組,同時,根據需要可聘請教育督導人員、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專家、家長、社會人士等參加。

準備工作包括:學習測評活動方案和測評指標體系;準備資料——收集、整理、裝訂、裝袋需要提供的各種資料;人員準備——通知、召集需要觀測、訪談的教師、幼兒、家長等;活動準備——組織開展需要測評的幼兒接園活動、教學活動、游戲活動、就餐就寢活動等;自評自測——根據《市學前教育質量監測的督導評估指標體系》,逐項自評打分;撰寫教育質量發展報告(總結報告)——根據評估指標體系,結合自評、自測結果,現狀分析與反思,撰寫教育質量發展報告。自評結果與質量發展報告于評估活動前一周提交評估小組。

(二)督導評估工作

1.評估小組

建立由教育督導人員、教育專家、幼兒園骨干教師5—7人組成評估小組。

2.測評活動

(1)學習方案:參與評估人員,在評估工作前認真學習《市學前教育質量監測的督導評估指標體系》、《2014年市幼兒園教育質量督導評估工作方案》、《學前教育質量檢測個人測評情況記載表》等,熟悉評估內容與方法。

(2)個人評估:每個評估人員負責1—2個一級指標的測評,依據《學前教育質量監測的督導評估指標體系》,運用《學前教育質量檢測個人測評情況記載表》獨立進行測評,測評人員須對每項三級(c級)指標進行評分;同時,在“測評情況記載”欄,對查閱的資料(佐證材料),幼兒園建設和環境的查看情況,對幼兒、教師、家長的訪談情況,幼兒生活、游玩、學習等情況進行記錄、記載,包括質量發展狀況、特色與存在不足、問題等。

被測評幼兒園應為每個測評人員提供一位引導員,協助完成測評工作。測評時間從幼兒入園到幼兒離園,觀測幼兒園一日的教學活動。

(3)幼兒園匯報:由被評估幼兒園領導作教育質量發展總結報告,包括評估準備工作情況,教育質量發展狀況、特色,存在問題與不足,自評結果,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等。

(4)小組評議:在測評人員個人獨立測評基礎上,小組成員合議,形成小組測評結果,填寫《市幼兒園教育質量督導評估結果統計表》。

3.測評方法

(1)聽取匯報:聽取幼兒園領導及有關人員的工作匯報。

(2)察看現場:幼兒園環境、班級環創、區角設置、寢室環境、園風園貌、教學設施設備等。

(3)查閱資料:查閱有關檔案資料,包括各種工作計劃與總結、管理與考評規章制度、教學活動設計、學習與會議記錄、報告、園本課程、幼兒成長記錄(卡、冊)、教師業務檔案等,包括文字、影像、圖片等。

(4)座談會:召開教師、家長座談會(10—15人,大、中、小班兼顧)。

(5)個別訪問:對教職工、幼兒、家長及有關人員進行個別訪問。

(6)聽課:觀看幼兒學習活動、游戲活動、自由活動、戶外活動、就餐就寢活動等。

4.評估報告

篇(6)

關鍵詞

園長 幼兒教師 發展性評價 學前教育

幼兒教師是學前教育工作的主要參與者和實踐者,而長期以來,我國對他們的評價都是自上而下的獎懲性評價。它是面向過去只注重結果的終結性評價,而且很難注重到教師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個體差異,很容易影響教師的坦誠態度和工作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者就提倡應對幼兒教師發展性評價。園長作為幼兒園管理的核心人物,其在幼兒教師發展性評價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一、發展性教師評價的含義和意義

發展性教師評價發端于20 世紀80 年代的英國,“它是一種新型的、面向未來的教師評價制度。它不僅注重教師個人的工作表現,而且更加注重教師的未來發展和學校的未來發展。在實施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的過程中,讓教師充分了解學校對他們的期望,培養他們具有主人翁的精神。它根據教師的工作表現,確定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向教師提供日后培訓或自我發展的機會,提高教師履行工作職責的能力,從而促進學校的未來發展。”[1]這種評價是一種面向現在和未來的形成性評價,對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一)發展性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指明努力的方向,而且對幼兒的身心發展也有直接意義

現行幼兒園教師評價制度用行政的而非專業化的眼光和標準對教師進行考核評價,然后把教師分成好、中、差幾個檔次,不僅給教師造成心理壓力,而且嚴重打擊教師的工作和進步的積極性。又由于幼兒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其勞動對象是身心發展不夠成熟而又在主動發展的幼兒,如果幼兒教師不能全心投入工作中,不能正確引導幼兒,勢必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以教師的發展為目的的,把評價過程作為促進教師發展的過程,具有教育性。這種評價降低了教師的思想壓力,為教師提供信息反饋,幫助教師反思和總結自己在教學中的優勢和不足,也就為教師指明了努力方向,從而不斷提高教學實踐能力,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提高工作和進步積極性。教師的專業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就更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也能夠更有針對性的運用不同教學方法,并給予幼兒更好地指導,從而促進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發展性評價在促進教師發展的同時也促進幼兒園的發展

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認為,教師是學校的第一要素,是學校的主體,學校教育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教師的努力。[2]幼兒教師工作本就具有艱巨性,不僅要照顧幼兒生活還要向幼兒進行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的教育,需要付出大量的勞動,也就更需要公正合理的評價。這種評價不僅能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而且能幫教師實現自身的發展和價值。發展性教師評價就很符合以上要求,它既注重教師個人的現在表現,也注重教師的未來發展,而且尊重教師的個體差異性,鼓勵教師張揚個性,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每位教師的內在潛能, 發揮教師的特長, 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主動創新。此外,發展性教師評價還要求評價內容不僅僅局限在教師的表現,而應是全面而客觀的評價。這就提高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發展性教師評價強調教師間的合作,這就促使了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增強了教師的凝聚力。發展性教師評價也要求教師與園領導的交流,而教師對園建設的建議也能促使幼兒園的發展。

二、園長在幼兒教師發展性評價中應起的作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第四部分明確指出: “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其家長均是學校教育評價的參與者。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3]由此可見,《綱要》倡導發展性教師評價。園長作為幼兒園最高行政負責人,其在幼兒教師發展性評價中應起的作用有:

(一)推動發展性教師評價在幼兒園內展開

發展性教師評價并不是一種特定的評價方式,而是一系列能夠促進教師發展的評價方式的總稱。園長應該怎么推行發展性教師評價,才能促進教師的發展,《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工作評價實行以教師自評為主,園長以及有關管理人員、其他教師和家長等參與的制度。”[4]自評,即教師通過自我認識、自我分析達到自我提高的目的的過程。這是教師主體性地位突出的典型表現。既然要以教師自評為主,這就需要園長盡快確定參照性強的教師自評內容,為教師客觀認識自己提供依據。為了不將教師自評結果與利益掛鉤,園長需強調教師自評只是為改進教育服務的。由于不同教師個體的起點與教學水平不可能一樣,因此對不同的教師應有不同的發展目標和進修要求。“教師個人成長檔案袋”的建立是解決這個問題很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逐步地、真實地把自己覺得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工作記錄下來。通過成長檔案袋的展示,教師可以看到自己的優勢領域、成長歷程,并加以評價和反思,以達到展現自我、認識自我、提高自我、欣賞自我目的。同時,這也為園長以及有關管理人員、其他教師和家長等參與評價提供依據。

(二)為發展性教師評價提供良好的環境

園長要通過與教師溝通幫他們明確評價目的,確立正確的評價觀;并能認真傾聽教師的心聲,傾聽過程中適當運用欣賞性的面部表情,如贊賞的微笑,并能適當使用激勵性語言,如“這個想法不錯”;還要善于發現教師的優點,并給教師搭建平臺展現自己。園長還要有開闊的胸襟和平和的心態面對每一位教師,也能接受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并為全體教師樹立榜樣作用,率先反思、總結自己在管理過程中的一些工作,并且幫教師反思、總結以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和教師一起成長。以此營造一種在幼兒園有問題敢問、有建議敢提、有困難敢說、有想法敢實踐的良好氛圍。園長也要多了解教師在想什么和需要什么,并給她自我實現的機會。教師在這種自由、民主、平等的評價環境中自然會產生種被信任被理解被尊重和得到支持的感受,自然更愿意主動誠實匯報自己的評價結果,也會更用心工作和取得進步。

(三)從管理制度上保障發展性教師評價的開展

園長應當結合教師職業發展總體情況,完善學校管理制度,改進工作方法,制定教師培訓計劃。教師培訓及對教師的評價應貫穿職前、入職、職后,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其次,園長還應建立以園為本,以教研為基礎的教師個案研究(主要指教師教學個案研究)、研討制度,引導教師相互評議、交流和研討,并對自己或同事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反思與評價,然后制定互幫互學的計劃,幫助教師改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技能和科研能力,以達到提高全園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同時,還要加強評價過程中的專家指導。在以自評為主的發展性教師評價過程中,需要專家的意見和指導,從而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避免精力、財力的浪費和評價的盲目性。

總之,發展性教師評價確實有利于教師的發展,但是很實際地講,考慮到傳統的獎懲性教師評價也并不能被完全摒棄,那么園長又該怎么做才能使它與發展性教師評價并存而又不矛盾呢,這還是值得思考的。并且,每個幼兒園具體情況也不一致,園長應該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領會發展性教師評價內涵,開發出有園本特色的教師評價制度。

參考文獻

篇(7)

我們對傳統作文教學評改方式進行改革,以評帶教,以教促學,摸索出高中語文“五步作文評講法”,即“自改自評——互改互評——講評提升——示范引路——反思復作”。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作文教學講評模式。

一、作文紙的設計

作文紙設計正反兩面,正面方格是學生作文內容,學生作文右側留下空白以便評點。反面分五欄:一是學生作文提綱欄;二是學生自評欄;三是學生互評欄,互評分優點和不足兩塊;四是教師點評和等級評價欄;五是學生反思欄。

二、評改標準的制定

教師在學生自評、互評前要教給評改的角度和方法,讓學生評改有標準,有依據。

首先教給學生評價的角度,即七看:看審題,看立意,看選材,看結構,看語言,看文體,看擬題,看創新。這是宏觀的修改要求。每次作文還要有具體要求,所以每次作文訓練,都要制定詳細的作文評價表,提出具體的評價要求。

三、“五步作文評講法”實施流程

1.自改自評,自覺自省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倡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這一環節在學生作文完成后就進行,先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審視得失,自我剖析,自我評價。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成為自己作文評改的主人。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評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評語可以寫本次寫作的構思過程、寫作動機,也可以提出寫作過程中的困惑糾結,總結本次作文的優點、不足及其原因等。

2.互改互評,揚長避短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他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這一環節學生不僅分享快樂,還要在評改他人作文中得到啟發,有所進步和提高。這一環節的實施,是在學生自改自評后,把自己的作文交給小組,六人一小組,小組內每兩人合作,進行評點。筆者在實踐中證明,六人一起評改拖費時間,操作性不強,而兩人合作,既避免了一人評價視野狹窄的缺點,又可提高效率。具體方法是:先用《作文評點報》上評點作文的方式進行示范,讓學生圈點勾畫批注評點,從擬題到結尾,對作文的每一部分都進行評點,品味同學作文的優點、成功之處,發現其缺點不足,在評點過程中遇到困惑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提交小組共同討論,最后在作文紙背面學生評價欄中總評優點與不足,小組歸納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問題,上交老師。同學的作文也是自己作文的一面鏡子,學生從評改其他同學的作文中,不僅能取長補短,而且也能發現自己原先沒有發現的問題。這種互改互評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賞析評價能力,培養學生樂學善思的習慣,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高作文水平。

3.教師講評,對癥下藥

教師講評是對全班作文情況的總結,是作文結果的反饋,更是解決本次作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互改互評后交給教師,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審視評價,對本次作文情況進行總結,梳理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在課堂上集中解決。一次重點解決一到兩個突出問題,選出最有代表性的問題作文,投影或復印給學生,大家共同討論,提出修改建議。教師最后總結規律,點撥方法。如高一第一次作文要求學生“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在學生自評自改和互評戶改后,筆者評閱時發現了兩個突出的問題:(1)有些學生把聽到的或看到的一個故事當作自己的作文。(2)有些學生在記事寫人時以概括敘述為主,缺少生動的描寫,缺少傳神細節。作文講評時就集中解決這兩個問題。這一環節要求教師講評時,每次解決一到兩個學生普遍存在的具有共性的問題,不貪其多,重在效果。如此循序漸進,讓學生階梯式進步,螺旋式提升。

4.佳作展示,示范引路

用以示范的作文可以是本班同學的優秀作文,可以是鄰班同學的成功之作,也可以是教師的示范作,還可以是名家或其他人的作品。名家的作品,其示范作用不言而喻;同學的優秀習作,能讓學生以零距離的心態接近,取其所長,得其招數,來完善自己的作文。用投影或印發的形式,組織全班討論,談體會。文章好,好在哪里?上一環節是“診治”,這一環節是“學優”,在一反一正的對比中,寫作中存在的毛病該怎樣克服,怎樣作文更好,學生從感性層面會有深刻的印象。

5.反思再寫,內化提升

這一環節是學生進行總結內化提升的重要環節。對在本次作文中問題突出的作文,要求學生在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二度修改,重新寫作。對學生的復作,教師要逐個檢查,了解效果,如還存在問題,就叫來進行面批、指點,甚至三度寫作,直到問題完全得到解決。其他同學針對本次作文和評講過程寫個人反思。反思可以寫自己作文時存在的問題、困惑,本次作文的得失,或評改同學作文的感受,或自己得到的收獲等。

四、裝訂成集

篇(8)

早在20世紀60年代,倫內佰格(Lenneberg)就提出了兒童語言習得的關鍵期(2-12歲)。小學低年段的學生一般都在6-8歲,正處于這個關鍵的時期,錯過了這個寶貴的階段,語言習得的效率會大大的降低。不僅如此,如何提高低年段學生語言習得的效率一直是廣大一線教師為之困惑并不斷探索的目標。我校低年段英語教學多以活動課型為主,這不僅符合本階段學生成長的需要,也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重課堂教學的同時,對語言習得的考查,我們通過對于課堂教學評價及課后反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 形成性評價的含義

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也稱為過程評價,是現對于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assessment)而言的一種評價方式。終結性評價是在一段學習過程結束后進行的評價,旨在對學校的結果進行檢測,以測試為主要形式。形成性評價則是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的評價,關注學生學習、發展的過程,評估多種多樣,如:“課堂學習活動評比、學習效果自評、學習檔案、問卷調查、訪談、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與評價、平時測驗等。”

二、 小學英語活動型課型中形成性評價的方式

1.學生自評。這主要是學生對自己學習狀況、學習策略、學習效果等方面評價與認識。以小學英語活動課為例,在江蘇版牛津英語新教材地在每個單元的介紹設置了一個Ticking Time的表格,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對自己所學內容的認知和掌握程度自我平分。除了課堂教學自我評價以外,學生還能夠針對一周或一個月的表現及學習情況進行階段性過程評價。根據自評表,對自己近期整體的學習情況進行判定,從而自我反省、自我鞭策、自我改進。

2.互相評價。這主要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依據標準對同伴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判斷。如每天上課前的Daily Talk Show就是學生互評的一種形式,學生根據演講者演講的內容、形式、演講者的自信心、演講者準備的是否充分、自我接受程度和是否學到知識等方面,對演講者進行評價,此種互評并非簡單的評分,而是有效的評價。由于是低年段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所以學生會根據演講者的情況給予他”Good”、”Very good”、”Well done”、”Wonderful”、”Fantastic”、”Excellent”、”Perfect”等幾個等第的評價,然后根據評價等第給演講者進行評分,評價和評分相結合的互評方式,最大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正。

3.教師評價。學生在自評和互評的同時,也離不開教師評價。有別于傳統意義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及考試成績單向給予評價,形成性評價體系中的教師評價仍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自評和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如學生在進行自我評價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生上課是否認真聽講、課堂活動的參與積極與否、是否能夠并愿意大膽發言、大聲朗讀單詞句子、朗讀句子的流利程度、是否能夠有節奏的拼讀出所學的單詞句子、語音語調的模仿等方面進行教師評價。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展示好的學習方法及相應的評價方法,指導并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自評和互評,定期評定學生的進步。

4.合作評價。由于學生多為6-8歲的低齡兒童,活動課堂教學成果除了課堂反饋外,還需要家長的介入。由家長從學生在家的學習反饋中,判定學生的學習成效,活動或游戲的方法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幫助教師明確教學方向,以便教師適時改進教學方式,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

三、 小學英語活動型課型中形成性評價運用的方法

1.學生自評表。形成性評價的主體是學生,設計一張學生自評表,對于尊重學生的自,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有必要。由于低年段學生自我認知的能力有所欠缺,所以學生自評表多以課堂教學作為載體,一方面利于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善用此張表格,另一方面學生也能通過課堂活動根據自我表現,當場給自己打等第,如有偏頗教師可以及時修改。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由于低年段學生對于公平的認知差異及自我評價的非客觀性,學生自評應以等第進行劃分,同學從旁監督,教師輔助指導,最好避免使用記分制,這樣會帶來學生間的矛盾。

2.小組評價表。小組活動是小學英語活動型課堂中經常見到的活動形式,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能起到互相監督、互相鼓勵的作用。制定小組評價表是對小組活動進程的有效鑒定和合理補充。以我班的小組評價表為例,小組評價表根據小組成員設置計分格,一人對應一行,記錄每人每天參與小組活動的得分。在活動過程中,我班把小組評價和師評相結合,如小組表演或者小組朗讀Chant的過程中,能夠朗讀出來的小組每人各得1分,朗讀特別響亮的小組每人各得2分,朗讀又響亮又有韻律的小組每人各得3分。而當天小組得分就是小組成員累計的總分,每節課下統計小組得分,評出當天最優秀小組,下課后教師在書上給小組成員蓋章,滿15個章,就可以兌換獎品。

3.課堂教學活動評分機制。低年段英語課堂多以活動或任務型教學為主,課堂教學活動評分機制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以師評為主的課堂教學活動評分機制的初衷并非通過評分讓學生分出伯仲,而是以評分的方式對學生的表現或近期的進步予以肯定,起到正強化的作用。

4.一周評價表。一周評價表是對學生一周情況的總結,是學生自評表、小組評價表、課堂教學活動評分機制和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四者相結合的產物。不僅如此,我班還特別設置了家長反饋一欄,幫助家長及時有效的了解學生一周在校的學習情況,同時讓家長把孩子在家的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的可能影響學校學習生活的情況以文字的形式填寫在表格中,正在做到三位一體。配合學生自評表,讓學生自我評價本周Class performance(課堂表現)、Dictation(聽寫)、Assignment(作業)、Oral practice(口語)、Recitation(背誦)這幾方面的預估等第。配合小組評價表,除了每天的最優秀小組外,每周五我班還統計一次,得分最多的小組為本周最優秀小組,小組成員均可獲得老師的一張獎狀。而本周的最優秀成員則要配合著學生自評表、小組評價表、課堂教學活動評分機制和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共同進行,選出同學們都認可的,最優秀學生。

四、形成性評價在小學英語活動型課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選擇并設計合適學生參與的活動或任務。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意識,低年段英語活動課必須設計和選擇適合該年段學生的Chant、歌曲、活動和任務。不僅如此,教師在設計活動過程中還要考慮到活動的難易程度。太難的活動,不僅學生的參與度不高,而且活動本身還會打擊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無法激起低年段學生的興趣;太簡單的任務,又會讓學生覺得無聊,不想參加,直接影響到形成性評價的生成。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一定要把評價方式作為參考,把學生作為主體。

2.活動或任務的難度要與實際評價機制相符合。雖然活動的設計不能太難或太容易,但任務本身一定要具有梯度,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互評和師評也要依據任務或活動的難度進行評分。對于個別有難度的活動,評價技能的標準也要適當調整,形成性評價也要相應的增加。

3.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評價方式。教師在設計評價活動時應先考慮學生的學,而不是將他們分出伯仲。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是小學英語明確的教學目標。在一節課中,采取多樣的評價方式,在自評過程中,鼓勵學生發現自我、改進自我、不斷進步;指導學生在互評過程中,給予同伴包容;在師評的過程中以一個微笑、一句溫暖的話,不斷激勵在參與活動中受挫的學生。這些無聲的評價和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心態不僅激勵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自信心。

4.形成性評價要能體現公平。在評價活動中,每一位參與者都應享有平等的待遇,擁有平等學習和參與的機會。教師不能每次都讓那幾個特別喜歡舉手發言的學生,對于個別性格內向、特別不愛舉手發言的學生,教師更應當多多鼓勵,盡量做到任務分配的均衡,并通過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的方式,激勵少言和不愛參與小組活動學生積極主動的融入課堂教學中。評價能夠公平的反映學生的情況,做到無偏頗,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5.要做好總結評價。在進行教學評價過程中,要定期對于公平的自評,出色的互評進行總結性評價。教師始終是站在“指導者”的位置教育教導學生合理的進行自評和互評,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多鼓勵,在互評過程中給予他應有的肯定,對于有進步的學生,教師也要讓學生帶著一雙“明亮的眼睛”去發現他人的進步,給予同伴較高的評價,激勵他再接再厲。而教師要時刻帶著一雙“發現的眼睛”,觀察學生的細微變化,在師評過程中,給予他們肯定。只有這樣教師的公信力才能增強,同時也能不斷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增強彼此的親密度。

好的教學評價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成功的教學評價是一個有趣的學習體驗。作為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與反思,我深刻地體會到,形成性評價的研究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效率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形成性評價就是讓學生以愉悅的心情面對課堂教學,對新授內容充滿情趣,就是要讓學生在自我發展的同時,注重小組合作,積極參與,不斷進步。

篇(9)

《產品銷售》課程是我院市場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主要解決推銷員各個工作環節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操作等問題,對本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起支撐作用。

一、課程內容設計

本課程以業務流程為主線,以日用化工產品銷售為基本線索設計任務,課程共設計尋找顧客、接近顧客、推銷洽談、達成交易、回收貨款五大模塊,每個模塊都采用“任務引入——角色分配——任務實施——討論總結——考核評價”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生分組、分崗位,在操作任務的驅動下自主學習,每個操作任務后附所需理論知識。

二、新舊教學及考核方法對比

(一)新舊教學方法對比。

1.傳統授課法

(1)教學內容:以理論知識模塊為主,分章節介紹學科體系,側重知識目標的掌握。

(2)教師主導,從教學角度出發,考慮學生的層次、學習習慣和接受能力,合理組織教學內容。

(3)傳統教學方法無角色任務,沒有主觀學習和掌握技能的要求。

(4)理論考核占主要部分。

2.現在任務驅動型教法

(1)教學內容:由崗位所涉及的典型工作決定教學內容,側重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

(2)學生主導,從工作流程操作出發,教學過程涉及學生未來工作的流程、方式與規則。

(3)賦予學生不同角色任務,促進自主式、協作式學習模式的形成。

(4)形成性、過程性考核。

(二)教、學、考方法與標準的改革。

過去是老師講、學生聽、考試靠“背功”、一卷定成績。

現在是老師精講+示范指導、學生練、結果考+過程考+理論考+操作考,考出學生的全方面素質能力。

三、考核方案設計

(一)考核評價原則。

1.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對學生的考核貫穿《產品銷售》項目課程教學的始終。從教師安排項目開始就進入了考核環節,課堂秩序考核、項目實施過程中組長考核、學生自評考核、教師考核、教師評委會考核等。這種全方位、全過程的考核方法,不僅能夠多角度、公正、客觀地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還能夠督促學生學習,提高學習興趣。

2.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過去評價學生的主體主要是任課教師:一般采用單項教學評價、靜態教學評價、被動應對考試、結果式考核等方式。現在對學生的評價主體有教師評價、學生小組自評、第三方評價(校內外專家)等,這樣可以達到校企合作多元化評價、動態評價、主動參與考核、注重能力訓練過程等考核目標。

(二)考核基本思路。

考核以過程性考核(平時項目任務完成情況)為主,以期末終結性考核(期末考試)為輔,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全方位評價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對本課程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考評,主要由平時和期末兩個部分組成,包括平時作業、期末試卷考試及項目實施過程中對理論知識的應用等;二是對學生應掌握的職業能力的考評,以能適應推銷工作崗位的要求為標準,主要體現在子項目和綜合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三是對情感目標的考評,是無形的,主要根據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協作精神和職業意識等方面進行考評;四是崗位學習成績,主要通過小組工作手冊和個人工作手冊來反映,這樣不僅考慮團隊合作能力,還考慮個人表現。

(三)學生成績結構設計。

個人成績=過程性考核70%+終結性考核30%。

其中:1.過程性考核成績包含:團隊項目成果和個人表現(討論發言、課堂紀律)。

項目1權重*小組自評*校內外教師評價系數+項目2權重*小組自評*校內外教師評價系數+……+項目4權重*小組自評*校內外教師評價系數。(各項目的分數權重由教師確定,小組自評掌握的比例:90分以上:15%;80~90分:30%;70~80分:30%;70分以下:25%。教師的評價系數區間為:0.8-1.1)。

個人平時表現(10%)(專兼教師考核)+團隊項目整體業績(40%)(專兼教師考核)+團隊項目組內的個人考核(50%)(小組自評)

2.終結性考核成績以全國營銷師考試試題為主。

為了保障學生能夠取得“雙證書”,在平時教學中直接將考證內容融入課堂,在試題庫中,將國家營銷師考試試題編成試題庫,期末考試由教師根據各項目的知識目標,在試題庫中進行組卷,采取閉卷筆試的方式進行考核,有條件的也可以用網絡進行在線機考,占總成績的30%。

四、過程考核實施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注重組織好項目化教學課堂,設計好項目任務。

(二)設計好各種考核表格。

為了有效進行過程考核,教師應該根據課程標準,事先設計好項目任務考核標準,做好考核表格,并且事先發到小組長手中,要讓所有學生事先知道考核標準,這樣學生在小組考評時才有據可依。

(三)注重收集考核證據。

教師在項目化教學中進行過程考核時,應該注重收集學生完成任務的證據,收集時堅持有效性、真實性、現在性和足夠性等原則,對學生評估要遵循有效性、可信性、靈活性和公平、公正等原則。教師可以應用現代工具對學生表現進行記錄、評價,這樣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可以在做中學、學中做。

(四)注重對學生的期末評價。

期末教師應該對每一位學生進行一次書面評價,不僅指出學生在這門課中已經獲得的知識和能力,而且指出學生應該努力的方向。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進行溝通,這樣在提高教師與學生溝通效率的同時,也為學生今后職業生涯指明努力方向,這樣的方式學生樂于接受。

參考文獻:

篇(10)

教學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制訂評價標準,通過系統地搜集信息,對評價對象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多元化評價是在傳統評價方式、主體單一性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以促進學生智力全面發展為目的,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積累、體驗和感悟,倡導運用多種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進步與變化,極大程度地激勵與促進學生不斷地進行自我認識與自我發展。根據高職教育以培養實用性人才為目的以及高職院校學生層次多樣化的特點,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對課程進行整體改革,應用多元化教學評價理論,將教學成果的評價模式進行改革,分為針對過程的評價和針對成果的評價兩個部分,從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項目答辯四個維度對學生成果進行全面考核。

一、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在過程評價體系中,根據高職教育培養實用性人才的教育特色,將學生自我評定和教師評定相結合,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綜合評價

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在考核中把學生的成績評定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兩個部分的評定在綜合成績中各所占50%。過程性評價的“過程”是相對于“結果”而言的,具有導向性,過程性評價關注的是教學過程中學生智能發展的過程性結果,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質量水平做出判斷,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是過程性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從教學評價標準所依據的參照系來看,過程性評價屬于個體內差異評價,即“一種把每個評價對象個體的過去與現在進行比較,或者把個體的有關側面相互進行比較,從而得到評價結論的教學評價的類型”。評價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時地反映學生學習中的情況,促使學生對學習的過程進行積極地反思和總結,而不是最終給學生下一個結論。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將過程評價分為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兩個層面,力圖從多角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評價。

1、學生自我評定為主,對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完成任務情況、解決能力情況和學習經驗進行總結和自我考核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以公司員工工作過程為藍本,在過程評價體系中加入了“工作日志”的環節,以每次課為單位(一次課為4個課時),填寫工作日志。學生在工作日志中將本次課的整個學習過程,包括完成的任務內容、任務完成情況、待完成工作、工作中已解決問題和未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個人經驗進行反思和總結,并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則根據學生在工作日志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整體或個體的講解,使學習中的各項信息能夠及時的交流和反饋。

2、教師評價為輔,從職業素養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綜合能力應用進行考核

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過程評價體系中,教師的評價起輔助作用,考核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出勤情況和作業完成情況兩個部分。教師對學生的出勤情況、學習積極性、作業完成情況,以平時成績冊、學生學習時填寫的工作日志、和答疑記錄為依據,對學生在項目學習中的學習態度、知識掌握情況、練習作業完成情況和解決問題能力進行考核,綜合考查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能力素養。具體分值情況如下:

過程評價=出勤情況考核(30%)+ 作業完成情況考核(70%)

(過程評價依據:學生工作日志、平時成績冊、答疑記錄)

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成果評價體系,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將階段化成果評價和綜合成果評價相結合,從發展的角度,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定

現代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對學生能力高低的認定。教育的類型與教育對象的智力類型不同,評價的標準和手段也應不同。以科學發展觀來解讀職業教育的學生能力認定問題,關鍵在于如何以人為本對能力進行整體評價。基于科學發展觀的評價觀應該是以人為本的整體性評價觀。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在成果評價體系上進行改革,一改傳統評價體系中“一錘定音”的終結性評價模式,將成果評價體系貫穿于教學過程始終,同時改變傳統評價體系中教師“權威性”評價方式,使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形成以人為本的互動式民主評價體系。

1、堅持連續性評價原則,將評價的重點放在起點與終點之間能力發展的漸進過程

現代的職業教育考核方式,要求注重了學生的階段性發展情況,在兼顧學生對于教學知識點的吸收、理解基礎上,更重視學生在項目工作中關于體驗、經驗以及關于主意、策略等隱性知識的內化程度,將關注點放在各個學習階段過程中個體學習成績的變化,寓厚望于階段成績指向性的蘊涵著的上升趨勢。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在整體教學實踐改革中,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以項目任務決定教學內容,以項目階段決定教學階段,學生的學期總體任務目標分為若干個階段任務目標,每一階段任務目標包含相應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職業素養目標。項目難度由低到高的階梯式漸進方式進行,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工作過程中,掌握相應的職業技能和素養。學生在課程結束時,掌握完整的、具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并形成多項項目成果。基于此,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在成果評價體系上也做出相應改革,將學期末整體性目標評價分散為學習任務階段性的成果評價,學期末的成績考核為學生在該學期中各個項目階段完成任務情況的總體考核,力求全面、客觀、動態的考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整體表現。同時,根據項目內容在完成時的要求的不同,每一階段考核的側重點也相應發生改變。 轉貼于

如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網站設計與制作》課程,就將整體課程分為四個項目,即企業網站設計與制作、娛樂網站設計與制作、電子商務網站設計與制作和綜合資訊網站設計與制作,項目內容由少到多,項目難度由易到難。在整個成果評價體系中,考核的側重點也逐步從局部到整體變化,如企業網站主要考查學生對于軟件基礎工具操作能力和基礎程序語言的使用;娛樂網站主要考查學生對于網站版式設計、高級軟件工具和常用程序語言的使用;電子商務網站主要考查學生網站色彩搭配能力和高級程序語言的使用;綜合資訊網站則是考查學生網站綜合能力,包括網站策劃能力、創意能力、色彩搭配能力、軟件工具使用能力、程序語言使用能力、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考查。

2、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成果評價體系,強調互動性評價原則,將學生評價、專家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形成以人為本的民主整體性評價體系

傳統評價體系中,教師是評價主體,評價的方式往往是教師自上而下的“權威性”評價模式。因此,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評價體系多元化改革實踐的重點在于加強學生的參與性,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改“權威性”評價為“民主性”評價。這不僅體現在過程評價體系中,在成果評價體系中也繼續將這種“民主性”進行貫徹。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成果評價主要是從學生自評、學生互評、項目答辯和教師評價四個維度進行。

學生自評,是從學生自身出發,在項目完成后,針對項目完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法、注意事項、經驗總結和完成的項目成果的成功點、不足處以及可改進的部分等進行總結和評價。學生互評,是以小組或班級整體的方式對單個的學生作品評價,并由小組成員根據項目完成情況以及學生自評情況,給出意見和建議,在此過程中,學生進行坦誠的交流,加強學生在評價體系中的參與度。項目答辯,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成果評價體系中,既是評價的重要環節,也是表現形式,是專家組根據學生在項目答辯中的綜合表現進行的評定。專家組主要是由相關行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專家構成。學生將個人作品以項目答辯的形式進行展示和介紹,并針對整個項目的制作思路、制作流程、制作方式、制作經驗、存在問題和項目總結等多方面進行闡述。專家組則從實際項目角度出發,根據該學生在項目的總體介紹時的儀態、語言的條理性和邏輯性、項目的完整性和可行性,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技術能力水平以及行業職業素養進行綜合評定,同時為學生的項目成果提出意見和建議。教師評定,是教師從教學角度,根據學生項目成果的完成度,給予的評價。其所占比例如下:

成果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項目答辯+教師評價

(學生自評占10%、學生互評占10%、項目答辯占30%、教師評價占50%)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據高職教育的教學特點,實施多元化評價體系改革,將過程評價體系和成果評價體系相結合,將學生評價、企業專家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將針對教育結構的考試與針對就業結構的考試相結合,形成立體式、多維度民主化考核體系,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在“工學結合”職業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實踐探索。該體系將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根據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特點,以“以人為本”的思想為指導,以全面評價學生職業能力和社會能力為目的,不斷地應用、調整、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上一篇: 信息技術工作總結 下一篇: 大專市場營銷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一级AV在线大片 | 色婷婷久久综合极速 | 日本乱码伦十八在线观看 | 一级亚洲αv性爱视频 |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在线 |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