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1 07:22: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視覺傳達設計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方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專業課包括CI設計、廣告設計、攝影、標志設計、字體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教學上著重強調理論教學的實用性、實踐性。高校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專業的常規學生管理表現死板,沒有深入到該專業學生的內心需要,不深刻了解該專業的學生,一刀切的實行普通學生的普通管理,這與專業教學脫節,管理不深入。
(三)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工作室導師制”應運而生。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包括設計設計素描、設計色彩、CorelDraw、三大構成、裝飾畫。培養良好的視覺傳達專業設計人才的第一步就必須具備和接受良好的藝術設計基礎教育,使基礎課名副其實地成為專業的“基礎”,這樣就必須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程進行大膽改革與創新,逐步建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各方向設計工作室、實驗室,拓寬教師和學生交流的途徑,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自由選擇,優化專業內合作。這樣即體現了老師教,學生學做一體化的緊密結合,導師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結合專業教育、就業教育等進行學生管理,效果較好。也構建了以應用能力為主的教學內容體系,從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弊端。在教學上全面推行教學新技術應用,增強教學互動性。將多媒體教學與專業課相結合,將相關設計軟件應用作為學生實訓課,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二、改革實踐
(一)改變傳統的單純“嚴管”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以及自覺探索和創新能力。改變傳統的“嚴管”,利用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熱情與依賴,結合專業教育、就業教育等環節,發揮專業教師隊伍的特殊作用,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以及自覺探索和創新能力,是我們教育者應該探討的問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包括設計設計素描、設計色彩、CorelDraw、三大構成、裝飾畫。培養良好的視覺傳達專業設計人才的第一步就必須具備和接受良好的藝術設計基礎教育,使基礎課名副其實地成為專業的“基礎”,這樣就必須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程進行大膽改革與創新,如改素描為設計素描;改色彩為設計色彩,并加大室外寫生訓練。以造型創造能力和主題創作表現力為訓練內容,從整體上把握設計基礎課所從屬的專業課和生產實踐的需要,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以及自覺探索和創新能力。
(二)改變傳統的“教”與“育”脫節現象,提升專業核心能力和就業競爭力。針對高校藝術設計學生的特點,疏導和治理相結合是有效的管理方式。我國設計藝術起步較晚且長期處于一種模仿和經驗型狀態,人才積淀薄弱,課程設置的目的性不明確,目的性和針對性缺乏提示與提煉。針對這種狀況,必須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使課程內容與社會實踐需要相結合,突出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著重強調針對性原則,根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特點和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將專業課程和實踐項目緊密結合。如將專業基礎課的教學與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有效結合;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作業展覽常規化;鼓勵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常規化。這樣既提升了學生專業基礎課的實踐動手能力,又為將來的工作提供了經驗積累,最大限度提升專業核心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三)改變傳統的“一刀切”管理方式,實現有針對性管理。逐步建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各方向設計工作室、實驗室,拓寬教師和學生交流的途徑,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自由選擇,優化專業內合作。這樣即體現了老師教,學生學做一體化的緊密結合,也構建了以應用能力為主的教學內容體系,從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弊端。在教學上全面推行教學新技術應用,增強教學互動性。將多媒體教學與專業課相結合,將相關設計軟件應用作為學生實訓課,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特別是“導師制”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幫助學生制訂個性化的成長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次的思想教育與引導,讓學生能夠信服。
三、模式成效
(一)“工作室制”實現專業教學與學生管理一體化,解決“教與育”脫節。由于視覺傳達設計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所要要能夠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相互的結合,采取多種教學的形式,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彌補。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能以正確的方式進行培養促進,實施多維度的實踐教學模式。
(二)“導師制”可以實行有針對性的成長方案,提高了學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強調展示板面效果的創意性
圖片和文字,圖形與實物的配置,已不是直接的、平凡無奇的組合效果,而是更具有主動的創想性和參與性以及創意,圖形和實物達成最默契的關系來共同表達思想及情感。這種手段給設計注入了更多的內涵和意味,是展示版面設計形狀的深化,是形式與內容完美的表達。視覺表達的平面設計中的創意分為兩種:一個是針對主線思想的創意;另一個是版面設計實現畫面的創意。將編排設計和主題思想的創意巧妙相結合的表現方法,已成為人們現代展示面板設計發展方向。在展示面板設計的創意表現中,文字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它直觀,具體,有藝術感染力,富于藝術的表現與傳達。
三、注重展示版面效果情感
如在主體商品與陪襯實物的位置關系上,就能體現情緒的因素,把消費者引入生活化的情緒意境中。因此,在展示空間結構上,要充分地理解對稱、水平、并置的結構表現細膩與理性;曲線與散點的結構表現自由輕快、熱情浪漫的設計理念。合理地運用編排的原理來準確傳達情感,或清新淡雅,或輕松活潑,或嚴肅凝重,這正是展臺版面設計更高層次的藝術表達。“以情打動人”是設計創作中奉行的原則。在版面創意設計中,圖片和文字,以及實物的編排表述最富于情緒的表現。
二、民族文化對視覺傳達發展趨勢的影響
(一)公眾力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符號”的形式是多樣的,它包括圖片、電影、電視、建筑造型、各類設計產品等多種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而視覺傳達設計也因其廣泛性的傳播功能而對社會文化價值取向有著一定的向導作用。視覺傳達設計不再只是生產一種可以銷售的產品或精美平面藝術造型那么簡單,它與公眾的大范圍接觸使其必然會成為引導正確思潮的力量。這種力量正是民族文化要對視覺傳達設計精神方面的增進。如同我們以前練字要用到田字格,而當我們形成習慣以后,即使在白紙中我們也能不自覺的按照之前的框架來寫字,這就是一種內在的改變。而民族文化正是賦予視覺傳達正確的價值取向,通過“視覺符號”傳遞給公眾,成為公眾教育的一部分。而好的設計師不是將一個作品完全的解剖給大眾看,而是以特別的形式帶領其目光來觀察,以無形的方式感染給對方。如臺南捷運車站用幾米的插畫來做裝飾墻,將幾米漫畫里的人生哲理與精美細膩的畫風通過圖形、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迎合了臺灣浪漫的“紫色文化”氛圍,也讓居住于此的人得到了視覺的享受,豐富了公眾文化。
(二)時代性設計的人性化是現代設計師一直強調的重點,作為一種致力于給人提供更好服務的設計藝術來說,利用科技的進步力量,合理改良使用工具及途徑來完成藝術表達,是現代藝術設計應該具備的與時俱進的覺悟。視覺傳達設計的傳播媒介是一直跟隨著時代的步伐在更替的,從教學與創作中我們不難看出。不僅需要掌握對圖形與文字在平面中的構圖的搭配,也讓學會利用攝像、多媒體等新科技技術,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從圖片發展成糅雜了戲劇、舞蹈、電影等藝術為一體的多途徑。這無疑促使了視覺傳達設計中設計師將作品的內涵與功能全方位的表現出來。而在這一過程中,民族文化符號就是支撐物質形態的精神內涵,在世界文化集合、碰撞的現代藝術中,專注于本民族文化的作品是極具吸引力。如農夫山泉在推出其茶類新飲品時,一改之前同類商品外包裝的現代化,只是以簡單的“東方樹葉”作為推廣創意,吸塑包裝讓瓶身顯得十分透明,彰顯其品質的健康,與其打造的0卡路里的健康茶交相呼應。而這一種包裝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抓住了國人的視線。“東方”二字呼喚起國人對民族茶文化的認同感,“樹葉”又表現其純正質樸的口感。中國是飲茶大國,有濃厚的飲茶文化,但市面上所推廣的茶飲品因其添加劑的多樣一直得不到廣泛的認同,而這樣一種樸素簡單的包裝帶來茶葉的原汁原味。
三、視覺傳達中民族文化符號的應用
(一)傳統色彩的使用視覺傳達設計中,色彩是視覺信息傳達的首要步驟。人們在對周遭事物認知的長久過程中,往往會形成色彩的慣性記憶,并不由自主的對不同顏色及相互搭配產生出獨特的聯想和心理反應,如看到藍色會想到大海和藍天,看到綠色會想到植物,看到白色豎條紋與黑色豎條紋并列會想到斑馬,看到黃色條紋與黑色條紋相交的圖案則會想到蜜蜂,就是說的這一種色彩印象。正如抽象主義的奠基人康定斯基所說的:“色彩宛如琴鍵,眼睛好比音錘,心靈猶如繃著許多根弦的鋼琴,藝術家就是彈琴的手,只要接觸一個個琴鍵,就會引起心靈的顫動。”而將民族文化獨特的色彩符號滲透到視覺傳達設計中來,則可以使其作品在展現其自身魅力的同時也向大眾輸出了一定的文化符號。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比德”色彩選擇方案的應用特別帶有中國古代德行的象征意義。它就是將人的德行比作不同顏色,如紅色象征著忠誠、朝氣、勇敢,所以在各類中式的產品設計中都有紅色的參與,國際上更是賦予“中國紅”的含義。據《論語》一書中記載:“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夫子將其觀點與愛憎情感注入了色彩之中。從紅墻到朱門,從紅木到紅燭,中國人對紅色的應用是情有獨鐘的,甚至把繁華、熱鬧的地方都稱作“紅塵”。人的視覺在投向某樣商品時有一個7秒鐘考慮時間是否會購買此物,而這短短的時間里,就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幾率是由顏色來決定的,所以一個醒目的主色是抓住眼球的關鍵。除了紅色以外,使用青花藍、水墨黑、貴族黃等等色彩都帶有濃重的中國韻味,讓人一眼便識。
(二)傳統寓意民族文化符號都有其獨特的寓意,在傳遞信息的同時也有美的規律運行其中。在遠古時候,人們將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當做神明的指示,并將其以各種可視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成為代表某種神秘力量的圖騰,以此將信息傳達給同類知曉。而相較于文字而言,圖形更具有說明性,有直觀、易區分、表現豐富、感染力強、易讀、易記的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地區對于文字和語言的理解阻礙,在另一方面,圖形的色彩、線條、造型的搭配也代表了某種審美理念,在視覺傳達方式中更加利于信息的交流傳遞。視覺傳達設計中民族圖形符號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如我們新年時所貼的“福”字,且不說其極具中國風味的造型,就單是將其倒起來貼以求客人一句“福到了”的吉祥話,就是極具中國民族特色的春節。而如果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不考慮其寓意,則會造成很大誤會,就像立邦漆涂料的廣告創意中使用“龍”的形象,以“龍”滑到不能爬上柱子作為創意,來體現其產品的質量,卻沒有考慮到國內大眾對“龍”文化的崇尚,部分網友紛紛表示龍是中國的象征,不能如此戲弄,不認同這個造型。這就是沒有溝通好創意與民族文化符號寓意的不良后果。
二、新媒體藝術語言環境下的視覺傳達特點分析
新媒體為當今社會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影響,它影響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視覺傳達這一領域。在新媒體藝術語言環境下,視覺傳達呈現了如下特點:
1.創作虛擬現實化。新媒體相對于傳統的媒體而言有著無法比擬的優點。能夠將虛擬的創作進行事實化。這個特點主要體現在視覺傳新媒體達藝術上。新媒體技術能夠使得視覺表達對象有著直觀的感受,通過文字、符號圖片等新媒體語言為基礎,有力的將所表達的信息立體化、形象化的展現在觀眾的面前。但是在實際運用的時候,有時會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先進的技術使得事實的內容被更加真切的立體表現出來,最新的信息以最快速度反饋給觀眾。增加受眾的興趣。因此,在新媒體藝術語言環境下,視覺傳達具有了創作虛擬現實化的特點。
2.新觀念和思維方式的轉變。新媒體這種新興的藝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新媒體下的視覺傳達藝術具有傳統的視覺傳達藝術所沒有的特點。顛覆了以往的觀念和思維定式。
3.交互性。更好的促進人與人的交流和溝通是新媒體藝術的重要的主旨。新媒體的藝術語言更加傾向于人際的交流與表達。最經些年,視覺傳達設計在交互性方面有了更多的表現。例如,在歡樂中國行的節目中,主持人常常在介紹完當地特色食品、風俗或活動后,邀請觀眾上臺體驗或比賽,極大地體現了視覺傳達的交互性特點。
4.設計多元化、綜合化。新媒新媒體藝術在滿足年輕人各項需求的同時,更要適應快節奏的現代人們對于不同信息的需求。新媒體下的視覺傳達應該打破原有的思維固有模式,向著更加多元化的趨勢發展。因此,視覺傳達設計為適應新媒體,吸引現代人、青年人,只能改變原有的設計理念與思維方式,打破原有傳統藝術的局限,將多種藝術、技術門類融合,變得愈來愈多元、綜合并且自成體系。在新媒體藝術語言環境下,視覺傳達趨向多元化、綜合化。
涂鴉手繪為所有兒童所喜愛,也是人類保留至今的原始本能沖動。當這種手繪出于集體或部族的某種儀式需要,包括線條、色彩以及所有視覺造型元素的整個圖像都被賦予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并且這種力量不僅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亡,反而會在歷史的演進中層層積淀,形成具有厚重的文化象征。在視覺傳達設計造型中保留手繪元素不僅是對厚重的文化積淀的尊重,同時也賦予了圖像以歷史的、民族的精神力量。既然現代視覺傳達設計制作的目的指向是接受者的接受效果,我們便不能忽視這種精神和情感的力量。我們不否認設計中以機械制圖方式所形成的陌生化在“吸引眼球”上的效果,但也不能否認,真正的心理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情感的力量,包括現代視覺傳達設計在內的任何文化創造,只有密切保持與歷史文化的親緣性才能真正獲得長效的、可持續的發展。
差異性原則是現代視覺傳達設計所提倡的。“差異”不是完全不同,也不是顛覆,而是避免同類設計同質化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使自己鶴立雞群從而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手繪線條正是這種最具個性化的視覺造型基本手段——線條的起始、收尾方式,線條中段制作時使用工具的不同、刻畫運行的快慢、按壓的輕重、筆觸的不同角度等等因素都會因設計者不同的審美選擇、不同的習慣,甚至不同的心境而呈現出獨一無二的個性,再加上承載圖像的材質對線條的某些特點或強化或弱化,從而使需要傳達的信息得以凸現。而且,手繪是人類最原始的、至今仍然保留著的本能沖動,手繪線條使接受者心里所感受到的親切感和互動沖動是其他線條所無法比擬的。
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人性化設計”一詞就開始為人們所熟悉,并逐漸成為設計界引人注目的亮點,從而形成一股設計的新潮流。這一潮流到現在已經成為了設計的一種必然的趨勢。在設計相對發達的今天,受眾對某個產品的設計要求已經不僅僅是停留在其功能的層面上了,而是更多的要求其滿足感官上的享受,如視覺,聽覺,觸覺等。在這種情形下誕生的人性化設計不僅滿足了產品的功能性,也滿足了受眾的心理需求。人性化的產品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以人文本,為人而設計,人是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人性化產品是人與物完美結合的設計。也就是說人性化設計是更高一個層次的設計,不僅僅是使用功能和審美功能,還反映了人文關懷,民族傳統,宗教文化等層面。人性化設計表現為:追求產品的趣味性、娛樂性,滿足人們深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追求更適合人體結構的造型形式,同時強化對殘疾人用品的關懷。
在設視覺傳達設計中,人性化設計也可謂是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下主要談色彩的人性化設計,編排的人性化設計,文化內涵的人性化設計。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色彩的人性化設計顯得尤為重要。藝術理論家約翰內斯·伊頓說:“在眼睛和頭腦里開始的光學、電磁學和化學作用,常常是同心理學領域的作用平行并進的。色彩經驗的這種反響可傳達到最深處的神經中樞,因而影響到精神和感情體驗的主要領域。”由此可見,色彩的設計直接與受眾的審美心理相聯系,色彩作為事物的表象在人腦中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和文化因素產生出某種深層次上的審美意義。基于人們對色彩的情感體驗、色彩聯想和象征的色彩設計,即為色彩的人性化設計。色彩設計的人性化是基于設計心理學理論,以品牌認知為目標,通過對消費者色彩心理及情感體驗的研究來制定相關產品的色彩策略。要使色彩設計人性化,就要增加視覺傳達作品在感官上的刺激。簡單地說,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色彩就是用來賞心悅目的,色彩的設計與搭配就是為了制造強大的視覺的沖擊力,吸引受眾的眼球,從而銷售產品,實現產品的經濟價值。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在購買商品時,視覺因素是最主要的,消費者往往會因為一個產品的色彩而產生購買欲望。
編排的人性化設計主要就是指著進行視覺傳達過程中,各個視覺要素的安排要符合人的視覺流程,從而引導受眾更有效地去接受產品,以建立品牌認知。著名心理學家阿因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一書中曾指出:人在看一款藝術作品的時候往往有一定視覺流程,這個流程一般是從左至右的從上至下的,最后視覺中心會停留在畫面中上的三分之一處。所以要想做到人性化的編排設計就要在設計中遵從這一視覺流程的規律,將各個視覺符號編排到符合人的視覺心理的位置上,這樣既能夠更有效地傳達視覺信息,又符合設計心理學的規律。
文化內涵的人性化設計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內涵是不同的。所以在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時,一定要注意文化和文化之間的差異,避免文化沖突。例如有些國家或民族有他們忌諱的顏色或動植物,所以在做標志設計,招貼設計,吉祥物的設計及包裝設計的時候,要盡量避免運用這些視覺要素,從而能使信息的傳達更加暢通。此外,為了更好的對某個國家或某民族的人傳達信息,可以針對不同的國家或民族設計具有相應文化元素的設計,以提高視覺傳達作品的親和力,使宣傳的主題更為受眾所接受,從而促進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
設計人性化即在保持設計的科學結構和合理功能的同時,在設計中注入包括情感的、心理的、倫理道德的、歷史文化等方面因素的人性化。它給人以想像的余地和韻味,引發人的心靈感動、震撼和回味,從而使設計在滿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時,能給人帶來或輕松愉快或親切溫馨或幽默有趣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使冷冰冰設計富于生命感和人情味。設計的人性化內涵,即是在現實的物質和技術水平條件下,最優化設計的物質功能,使設計符合和充分適應人的生理結構和行為方式的習慣,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界面;適應人們的生活方式,滿足人們的外在需求;同時關注人們的自然情懷和人文需求,在設計中表現人們的人文趨向,使人們的內在需求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尊重。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設計者更要從為人設計的角度出發,把人的感覺,心理,情感放在首位,滿足人類高級的精神需要、協調和平衡情感,既滿足人們的心理感受,從而使設計作品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傳達信息,使設計在功能完備的前提下實現其藝術價值,商業價值,經濟價值。在這樣的要求下,設計師必須用愛心去關注人和人性,只有這樣才能以蘊涵人道主義精神的設計去打動人真正做到周到、細膩,使更多的使用者感動。
參考文獻:
就當前而言,大多數的網上信息只是對其簡單的羅列,人們在信息的海洋中瀏覽時,很難找到其真正所需的東西;傳播者也沒有辦法有效地去傳播信息。但是,人們利用視覺傳達設計能將文字、圖形等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重新布局,從而去引導瀏覽者的視覺流程,進一步提高信息的有效傳播。
1.2信息的綜合性
網絡等媒體的設計不僅僅局限于圖片與文本。在我國早期,互聯網技術的設計者需要平衡聲音、文本、圖像以及其他要素的下載使用,否則將會影響用戶體驗。但是目前為止,寬帶問題已不再成為網絡傳播的障礙,多媒體的綜合使用成為可能。每一種傳播途徑都會從相應的聽覺、視覺以及觸覺等來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其他新技術的出席使得人機的互動性更加頻繁和直觀,使得這些不僅僅局限于鍵盤、鼠標等設備。
1.3信息傳遞的準確性
信息的準確性是網絡傳播最基本的任務,也是所有網絡建設人員的終極目標。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使人對信息的認知方式、記憶特性、學習神經機制、疲勞等都會有深入而深刻的研究,從而可以提高信息傳達的準確性。
1.4藝術表現形式
由于網絡視覺傳達設計有著豐富的題材、形式寬廣的表現形式以及十分獨特的藝術風格等,這就很容易產生強烈的藝術影響力。網絡不僅僅能夠傳播信息,而且還影響著受眾對于該網站形象的認同。所以,設計者需要獨具匠心,用文字、圖形、色彩的藝術加工來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通過點、線、面的搭配來創造一些鮮明悅目、生動完整、能誘發人審美情感的設計。
1.5藝術設計的情趣性
當前社會,人們在創造了越來越多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在緊張地為生存危機而奮斗,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在此情況下,視覺設計也要求具有趣味性,因此帶有趣味性的圖形等越來越多地被用于網絡當中。它在傳遞信息、促進點擊率的同時,也協調著人—網絡—社會的緊張關系,協調著各種矛盾,從而創造出了一種相互信任、彼此融洽的人文環境。
二、視覺傳達設計在新媒體視域下的發展趨勢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的信息傳達方式的傳遞效率大大降低了。為了在信息高速流通的時代,讓視覺傳達設計的信息也高效地傳遞,它在新媒體視域下有了如下新發展。
1.設計由平面空間轉向立體空間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如書籍裝幀、海報、招貼、包裝的設計等,多是在二維空間內進行文字、圖案、色彩等信息載體的編排。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了更高效地粘住受眾,視覺傳達設計采用了各種新穎的設計形式,提升了信息傳播的效率。如在各類平面設計中加上的二維碼設計,只要用智能手機掃一掃,馬上就能進入有視聽的三維傳播了。此外,隨著受眾對新媒介的了解與認識,視覺傳達設計還可進入四維時空的傳播情境中。例如將自己的設計作品融入時間概念,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不同的風貌與意境,傳播出不同的主旨宣傳信息。如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期間,其市中心擺放了一個“正在融化的北極熊”,它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融化露出了骨胳,警示人類關注氣候變暖。
2.視覺傳達設計由靜態轉向動態受眾若長期接受各類靜態圖像信息,久而久之就會對之產生視覺審美疲勞,而視覺傳達設計作品在固定框架內帶給受眾的視覺感染力,也會大大地削弱。因此,新媒介的進入使平面設計的主體逐漸轉向動態設計,增加了許多動態的視聽信息,這也極大的豐富了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內涵信息及意義。如受眾通過二維碼能進入虛擬的動態信息中,受眾在虛擬的購物溝通平臺上進行二維碼信息驗證,實現了由靜態向動態的轉變。
3.信息設計時單向傳播向交互傳播的轉向新媒體環境下各類網絡新技術及移動終端的出現,使受眾也更加重視信息傳播中的交互性體驗。視覺傳達設計也適應此潮流,調整了信息設計中的傳播方式,迎合受眾的交流需求進行了互動性的設計轉向。信息的交互設計使信息傳播更加高效,受眾在接受和傳播信息的時還能感受互動的愉悅感,這也要求設計師要更關注受眾接受信息時的心理及行為特征。
4.設計超越了視覺,使信息傳遞走向多感體驗受眾接受外界的信息可通過五官六感來體驗。雖然,視覺是人獲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感官途徑,但味覺、聽覺、觸覺、嗅覺也能輔助人獲取各類信息。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人的視覺每天沉浸于大量的信息中,單純的視覺信息傳遞已很難迅速進駐大腦,也無法實現高效的信息傳遞。但如果視覺傳達設計中加入了其它感官體驗,信息傳達的效果將會大大提升。
展示設計通常是環境藝術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一般是由環境藝術專業的教師來開設。由于視覺傳達專業學生與環境藝術專業學生在知識體系和創意思維體系方面的基礎和培養目標都不大相同,因而這兩個專業的展示設計課程教學定位也應有所差異。環藝專業的學生主要強調展示設計的材料工藝、人體工程學、展示空間營造等方面的培養,而對視傳專業學生則更強調其視覺傳達表現優勢,注重空間規劃、空間布局、平面設計在空間上的展示傳播效果等方面。然而,目前視傳專業的展示設計課程教學尚未形成差異化定位,尤其在實踐教學環節,視傳專業與環藝專業的教學差異性不大。
(二)存在“重軟件操作、輕設計創意”的傾向
隨著設計公司的業務活動中計算機制圖軟件的普及應用,熟練掌握AUTO、CAD、PHOTOSHOP、COREDRAW、3DMA等二維、三維制圖軟件已經成為展示設計人才的必備技能。然而,計算機操作軟件只是替代畫筆的工具而已,并不意味著熟悉電腦制作就會做展示設計。目前社會上對藝術設計教育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有人甚至認為只要學會制圖軟件沒有美術功底也可以做設計,這也間接導致了一些學生不重視藝術設計思維的系統學習和訓練,完成的設計作品往往流于形式、出現雷同或抄襲等現象;更有部分院校將展示設計課程演變成計算機操作課程,學生只重視電腦效果圖的繪制,在設計理念、創新思維、工藝制作上缺乏系統的學習,導致整體設計水平偏低,設計作品缺乏創意,人才培養質量難以滿足展示設計行業蓬勃發展的需要。
(三)存在過分強調學生要參與實際項目的誤區
展示設計一門包含藝術和技術的綜合性課程,教學中不僅要強調展示設計的圖面視覺空間效果表達和概念性設計,也要設置多層次、多類型的實踐活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統一。然而,強調實踐教學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學生參與實際的設計項目。眾所周知,承擔實際的展示設計項目,意味著必須嚴格履行合同要求,甲方對完成任務的時間都有明確的限定,項目的時限要求往往很難與學校的課程教學計劃同步,客觀上也無法保證學生有大塊的時間在現場環境中進行操作和體驗。因此,對一般高校而言,讓學生通
二、視覺傳達專業展示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一)展示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
要解決目前視覺傳達專業展示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從兩大方面著手。首先,要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進行差異化教學定位,要從基礎理論、設計工藝流程的掌握、創造性思維培養、視覺形式表達、空間設計等多個方面進行教學內容的相應調整。在課程前期重點講授展示設計的基礎理論,包括展示設計的原則及程序,展示設計的要素、展示行業和技術的發展等;中期階段重點結合典型案例,講授展示設計與人機工程學之間的實際應用問題,學習展示設計的核心技能,包括展示空間設計、道具及設施設計、照明設計等;在課程教學的后期階段,重點是進行展示設計綜合訓練,相對于環藝方向的學生,視傳專業的學生往往缺乏空間感的訓練,展示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讓他們在熟練的平面設計基礎上形成空間整體設計的概念,以模型的制作來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設計意識,挖掘學生將平面設計優勢拓展到空間領域的能力。其次,要系統構建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綜合采用“理論講授+案例教學”的改革思路,全面提高課程教學水平和質量。展示設計教學將理論知識貫穿于整個課程中,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緊密結合。對于課程前期的基礎理論教學,以及中、后期的專項及綜合性項目設計訓練,理論講授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盡管有一種傾向認為,講授課忽視了人際交往的層面,不能充分調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和滿足他們的需求,但講授—演示課仍然是高校課堂教學中常規采用的方式,講授課與任何一種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模式如案例討論、任務布置或實驗教學等相結合,都能夠實現許多教育目標。事實上,一堂優質的講授課比書面材料更能突出思想的條理性,更能清楚地解釋難點,并且能夠更好地重復要點,也更有助于啟發學生理解關鍵信息的重要意義。尤其在展示設計課程教學進入到后期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課程的基本知識,課堂上早已營造起一種師生所渴望的學術交流氛圍的時候,結構縝密、綜合性強的講授課對于學生進一步理解理論內容、構建和完善知識體系、提高綜合設計能力非常必要。
(二)案例情境設計及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常用于管理學、醫學和法律課堂,現如今已經被應用于多種學科的教學。使用這種方法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所需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以及集體解決問題的技巧,它更強調學生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應該說,強調實踐教學并不是要把所有的項目訓練都搬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中去實施,基于案例教學的實踐訓練一樣能夠實現展示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而且使用模擬情境比真實工作環境具有更全面、更靈活、更方便的優勢,能夠有效地解決實際工作環境與教學計劃的諸多矛盾,教師還可以按照教學目標增補、變更和重新設計案例情境內容,使學生獲得比參與實際項目更全面、更充分和更有針對性的訓練。下面以視覺傳達專業展示設計課程中的專賣店店面設計為例,深入闡釋案例情境設計和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第一階段,項目選擇和情境設計。
從項目的綜合性和調研便利性的角度,可以選取某品牌專賣店作為展示設計教學項目,鑒于學生比較熟悉該品牌及其空間環境特征,有利于安排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搜集素材,完成滿足客戶需求的展示設計作品。教師團隊要預先收集展示活動信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等多種渠道,爭取品牌專賣店或原設計施工單位的協助,并借助攝錄設備拍攝展示空間的真實場景,通過實測等手段得到真實的設計數據。在此基礎上,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對獲取的現場情境通過集體研究,精心選擇并進行分類組合,編寫相關的文字說明,設計制作成切合實際的案例情境,并將之應用于教學。
第二階段,任務布置和設計調研。
通常教師會給出上述品牌專賣店的位置、周邊環境特點,節日、季節等特定背景、展廳面積及功能要求等具體信息,然后要求學生組建4人左右的設計小組,通過實地調研做好觀察記錄,采取多種渠道搜集該品牌專賣店的功能要求和工作特點。通過創新性設計思維訓練,激發學生的主題創意,加強學生小組的分工協作,從展示策劃方案開始,一步步推敲出設計的具體要素,進行富有理性和邏輯性的造型設計,強調一個品牌復合體在空間的有機呈現,并要求學生以手繪方式完成整體方案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圖,并附設計說明。
第三階段,方案研討和互動學習。
各小組分別介紹自己的展示設計方案,由其他小組成員進行點評。由于案例背景是真實的,學生在前期的方案設計中也對案例有了充分的思考,研討課上學生就會變得積極、活躍,爭相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問題、集體分析、互相借鑒,在共同學習、相互學習的過程中重新構建討論的框架,并向教師發出疑問和挑戰,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也促使學生充分利用所給的設計空間,在遵循一般的設計規律以外,更多地考慮其功能的專業要求和顧客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礎上從空間設計、流線設計、平面信息、互動媒體使用等方面完成創新性設計。
第四階段,對比、借鑒與提升。
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優秀設計案例的平面圖、效果圖等設計圖紙和實景照片,結合設計要求和功能特點,從空間規劃、平面展示、道具設計和展品陳列、互動裝置、參觀路線及引導標識等多個維度對優秀案例作品進行講解,分析專業設計人員是如何運用設計元素來滿足客戶需求的,并對照學生的設計圖進行分析,對學生作品中好的創意要及時予以肯定。通過對優秀設計案例的剖析,使學生深刻領會展示設計的方法與原理,并充分了解一件作品從構思到場地施工完成的整個流程,從而形成經驗借鑒。
第五階段,空間模型搭建階段。
這一階段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功能性模型,將設計方案推進到三維的真實空間,具體細化到空間尺度、形態、道具細節、光環境氛圍的營造過程等。搭建實體的空間模型是實驗和鞏固空間可能性的最佳呈現方式,也是展示設計作品的最直觀體現,有助于調動視覺傳達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模型制作,促使學生學會更加整體地解決問題,思考如何將視覺體系、道具體系、照明體系等統一在一個有機整體。在模型搭建環節,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通過現場觀察、材料學習和比較等,了解材料特性、項目施工的關鍵環節等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總之,由于實際項目的設計周期未必一定能夠和課程計劃相配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個體案例進行討論和分析,使學生從中學習相應的知識點,并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是非常典型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不僅指教師在講授課中可以列舉和剖析經典的設計案例,更強調采用半虛擬的方式來進行案例情境設計和組織教學,即課題是真實存在的,所有的場地情況,設計背景等都是能夠查得到的。展示設計課程中案例教學法的開展帶來了積極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案例教學成功地教會學生把各種觀點運用于真實情境,圍繞典型案例的討論產生了良好的學生參與效果。二是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有意義的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助于發揮學生運用與課堂相關的知識、觀念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基于真實情境和現實問題的綜合性案例,向學生展現了多側面和多種可能的設計選擇和展示方法,以及不同設計解決方案的價值和成本比較,具有較強的設計張力和豐富的想象空間,這也促使學生在案例研究和任務完成過程中,不僅要應用所學的課堂內容,還需查閱大量的其它資料,有效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其四,基于真實問題的案例教學讓學生對項目設計者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使學生在完成設計任務時更加投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邀請專業人士參與第三、四階段的課堂討論,讓學生有機會深入了解專家是如何分析相關案例的,還可以咨詢專家有關項目設計實踐中的真實情況和問題,滿足學生希望接觸和參與實際項目的需要,拉近課堂教學與行業需求之間的距離。
二、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創新設計理念
(一)對設計理念和視覺語言進行創新
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和品味也更加不容易得到滿足,因此,商業企業在對設計師的設計理念方面的要求也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在設計理念方面不斷的改革創新下設計的藝術作品才能與社會需求接軌,有利于視覺傳達藝術長期有效的發展。在視覺傳達藝術的色彩、文字光、影與文字方面進行創新設計,不僅能體現當前時代的特色,還能提高公眾對美學的感知和認識。同時在視覺語言上的創新也十分重要,視覺傳達藝術主要從圖形語言話和語言圖形化入手,視覺語言主要包括圖形、文字和色彩的美學和視覺元素進行創新。視覺語言的創新更加吸引客戶的實現,更好地進行宣傳。
(二)實現多元化和個性化創新
設計師在設計藝術品時,利用藝術風格的多元化來展現出藝術品本身具有的個性化。在傳統的視覺傳達藝術的設計方式單一、缺乏個性和新穎。因此,設計師應改變傳統的設計方式,把傳統模式進行創新向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設計師應抓住時展的需求,設計出具有現代特色的作品,將設計理念的多元化以及個性化,通過設計品的視覺傳達藝術展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個性化的設計能在和其他作品相比中脫穎而出,設計師應該根據每個產品自身的特點設計出具有個性化特色的作品。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
(三)設計理念的民族特色和綠色創新理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人們精神越來越不容易得到滿足,在這個到處充滿創新和改革的時代,設計理念除了要多元化和個性化以外,還應該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創新理念。使設計理念的元素更加豐富,吸引群眾目光的同時也發揚了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在設計理念的不斷創新和變化,企業也不能忽略對社會環保問題,綠色環保問題已成為現代人最為重視的一個問題,如果設計師能把綠色充分融入到視覺傳達藝術的設計理念中,人們在追求美感還能增強綠色環保意識,從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把視覺傳達藝術更好的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