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3 19:21: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質監站檢查匯報材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T071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11)01-0117-02
1、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基本建設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工程質量監督領域實現了有法可依,依法質監。同時伴隨著《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國家系列法律法規的頒發實施,監督管理法規體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步入了依法質監的快車道。
但是,十幾年來形成的基礎、主體、竣工三步到位等級核定與巡回抽查相結合的工程質量監督運行方式,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也積淀了諸多影響發展的矛盾與問題,因此,對新形勢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創新與具體措施進行分析具有較強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2、轉變思想觀念,健全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全新理解
2.1 加強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責任感
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責任,一是代表政府對在建工程進行執法監督檢查,掌握本地區的工程質量狀況,并及時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二是督促各方責任主體的工程質量意識,不斷提高建設工程質量;三是認真檢查工程建設中強制性標準的執行情況:四是樹立好的企業典型,處罰劣質工程的質量責任人。
2.2 執法監督人員的工作質量標準化
不直接把工程質量的好壞與監督人員掛鉤,而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多少來衡量監督人員的工作;以一個地區、一個監督科室所監工程質量的整體水平及歷史工程質量水平的提高作為監督工作的成績;以質量投訴的多少、投訴質量問題的影響來反映監督工作的成績:以社會對質量監督機構的反映作為監督工作的成績。
2.3 建立良好的內部工作環境
監督站內部應有一個良好的管理程序和管理辦法。程序要簡化,辦法要實用、有效,從而形成一個透明的監督工作環境,使監督人員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認真、積極的工作:形成一個人人為自己負責、人人為工程質量負責的良好氛圍。
2.4 建立良好的質量監督檢查環境
主動發揮參建各方的積極性,加強與服務對象的互動,相互促進工作質量。通過座談、研討、宣貫來相互溝通、理解、支持,使工程參建各質量責任人重視工程質量,并自愿干好本職工作。
3、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創新分析
從宏觀來看,在新形勢下,建設工程監督管理人員不僅要轉變思想管理觀念,更應創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充分發揮質量監督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變被動為主動,以取得管理創新的實效。筆者認為,應從對內和對外二方面強化管理,具體如下:
3.1 對內強化管理,規范制度建設,提高監督執法水平
3.1.1 優化機制,打造過硬的質監隊伍
將監督科室按工作目標進行分工,即分為主體監督科、裝修監督科、商品混凝土監督科、檢測監督科和監督督察科。各監督科對分管工程進行巡回監督,督察科對所有工程進行巡回監督。不定期地對各科所監工程進行調整,使每一個工程都將接受質監站人員的監督管理,使質監站的每一位監督人員盡可能多地覆蓋監督工程。
3.1.2 堅持集體執法檢查
對施工現場執法檢查,規定必須是三人小組集體行動,不得單人到工地進行執法檢查。這樣有利于公正執法,業務知識互補,促進綜合能力的提高。
3.1.3 實行工程驗收內部運行卡制
運行卡內容包括監督科室意見、監督檔案情況、日常監督檢查得分情況、驗收小組的驗收意見、站領導的結論。驗收嚴格按承諾時間(5個工作日)進行,并且強調驗收人員在現場提出結論性意見。
3.1.4 監督檢查情況的定性、定量評定
每一次工程質量監督檢查都用“建設工程質量巡檢問題通知單”提出發現的問題,按不同的問題分別要求整改、落實到位,并用分數進行量化打分。工程主體及工程竣工驗收時,可以用日常監督分數來評價工程質量。
3.1.5 監督工作的量化考核
對各科的監督工作進行月量化考核,使監督工作程序化、規范化。考核內容包括行風廉政、質量投訴、日常監督、監督到位、監督頻率、發現并解決的問題及領導抽查情況等。
3.1.6 實行工程質量監督責任追究制
誰主管的工程出現質量問題或出現用戶質量投訴,由誰負責處理解決,并根據發生工程質量問題情節的輕重,對相關人員提出批評教育或追究其監督責任。
3.1.7 周例會制度
每周一上午可定時召開站務會,各科匯報上周工作情況和發現的質量問題以及本周的工作計劃。站領導通報質量驗收情況,強調日常監督檢查應注意的事項。
3.1.8 建立質量監督工作內部通報制度
每周將各監督科發現并解決的問題,監督督察科發現的質量問題,質量驗收中發現的問題,工程停、復工情況等,用“工程質量信息”進行內部通報。
3.1.9 健全監督日志和監督檔案的管理
監督日志記錄監督人員每日的工作情況,主要是每天檢查的工程、存在的問題、采取的措施、目前的質量狀況等。監督日志配用“建設工程質量巡檢問題通知單”、“建設工程質量問題停工整改通知單”,進行三級監督管理。監督檔案專人負責,統一管理。辦公室每天將各監督科前一天發出的“建設工程質量巡檢問題通知單”按工程歸類存檔,并進行內容統計,每周將統計情況報站領導。監督日志按月進行整理、歸檔。主體、竣工驗收前,辦公室在運行卡上填寫日常監督信息。
3.1.10 質量監督工作的年度總結
每年年初,應對去年的監督工作進行總結和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研究下一步監督工作的重點及措施,并有針對性地出臺站文件,例如:《關于主體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的有關規定》、《關于住宅工程竣工驗收的有關規定》等。
通過以上管理措施,可以從制度上減少管理漏洞,杜絕重大質量與安全隱患,從而對提高建設工程整體質量水平發揮很大的監督保障作用。
3.2 對外應嚴格質量監督,提高監管效率,推進工程質量的全面提升
3.2.1 質量監督的動態管理
將過去對施工“停工待檢”的質量控制點檢查,改為不定時、不告知的日常質量巡回監督。加大對工程重點部位、關鍵環節的隨機抽查,實行質量行為與實體質量檢查相結合,變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增強了質量監督的威懾力。
3.2.2 質量監督管理的分級化配合取消質量“控制點”,對所監督的工程實行分級化管理。每一監督科室將所監督的
工程分為好、中、差3個等級,對好的工程進行表揚或召開不同范圍的質量觀摩現場會;對差的工程加大監督檢查頻率,召開工地質量分析現場會,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參觀好的工程。監督督察科對所監工程的單位領導進行督導,要求施工單位的總公司領導查看質量現場并到質監站交換意見,或質監站用文字材料寄總公司領導。
3.2.3 開展工程質量監督交底
第一次到工地現場主要是告知參建各方質監站的有關要求,包括站制定的文件內容、施工中應注意的事項、質量月報、隱蔽工程施工時間的通知、日常監督檢查的方式、驗收的時間和程序等。
3.2.4 抓參建方施工現場的質量保證體系
要求開發、監理和施工單位項目部建立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現場配有質量樣板照片或質量模型,建立針對班組和管理人員的質量獎罰制度,并且在顯要位置設立標牌公示。
3.2.5 實行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工作輪崗制和驗收抽簽制
為了增多質量監督人員發現問題的角度,把質量問題處理在施工過程之中,避免所監工程成為“自留地”,應不定時對工程的監督人員進行調整,使每一個監督科盡可能擴大工作范圍,盡最大可能實現工程質量巡回監督。
對工程主體和竣工驗收,采取定時(每周五)、不定人的方式,隨機抽簽確定參加檢查驗收的人員,增加驗收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3.2.6 加強施工過程質量監督檢查力度
以往的工程質量初驗制度,會使質量問題堆積到最后,質量問題不能得到徹底的解決,工程質量也不會提高,最終還會給質監站的工作帶來很不好的影響。因此,應取消工程質量初驗,將監督關口前移,改為既重視施工過程的監督檢查,也重視竣工驗收。
3.2.7 加強對工程質量問題的專項治理和專項檢查
專項治理工程質量通病。根據不同時期存在的不同質量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治理。《關于模板支撐體系的幾點規定》、《關于預拌混凝土攪拌站檢查要點的通知》、《關于加強混凝土施工質量管理的通知》、《鋼筋工程質量監督檢查要點》、《關于高層建筑與相鄰地下車庫施工相關問題的規定》等技術性文件的執行,有效地防治了工程中存在的質量通病,大大提高了施工質量水平。
預拌混凝土供應商的專項檢查。一是對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的技術人員進行考核;二是對攪拌站內部質量控制體系,特別是試驗室的監督檢查;三是施工現場抽檢其坍落度是否滿足施工要求:四是施工現場抽取混凝土試塊進行強度檢驗和強度對比試驗;五是對基礎混凝土進行鉆芯取樣,檢測其混凝土強度;六是對抽檢的混凝土試塊強度進行統計分析,確定其生產管理水平,并對檢查結果進行通報。
在專項治理的基礎上,對觀感質量、使用功能、可能出現質量投訴的地方提出明確的要求,并加強“結果性檢驗”,如衛生間蓄水試驗、地面潑水檢查、抹灰的“四角八線”實測實量、電器工程的“抽線穿線”等質量實行結果性檢驗,從而提高工程質量的整體水平。
3.2.8 加強對施工質量信息的及時收集匯總分析
執行施工、監理單位的施工質量月報制度,要求其每月向質監站報告工程質量狀況。強化參建人員,特別是項目經理和總監理工程師的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規范參建單位的質量行為,增進監督人員對工程質量狀況的了解,及時調整監督管理工作。
執行檢測機構不合格臺帳“零報告”制度。目前,隨著檢測機構的市場化,不良的市場競爭,導致檢測機構的工作質量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可信度值得懷疑,致使工程質量沒有根本性的保障。因此,要求檢測單位將不合格項目在24小時內報建設單位和質監站,每周向質監站報不合格臺賬,或“零報告”不合格臺賬。
3.2.9 定期進行質量大回訪
通過質量回訪發現使用過程中的質量問題,發現日常監督工作的漏洞和偏差,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進行監督檢查。
4、新形勢下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監督重點措施的思考
從微觀來說,筆者認為,作為基層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單位,應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除了探索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和建筑市場需求的監督管理體制和機制,對管理模式進行必要的改革創新之外,現階段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也應抓住重點,尋求突破,從而落到更好地保障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這個實處上來,使建設工程監督管理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4.1 完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規范監督管理程序
質量監督機構應該負責宏觀控制管理工作,通過抽查和巡查的方式對本轄區工程質量的基本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管理制度,引導和規范參建各方的質量行為;對突出的質量問題,可以集中力量,開展專項整治,防止和糾正參建各方偏離基本的工程建設程序的錯誤行為。將質量的控制點的驗收工作交給監理,充分調動監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通過動態抽查來監督促監理人員忠實履職。通過違規查處,鞭策監理人員提高質量責任意識。
監督程序要規范化,就要保證質量監督工作的權威性,減少人為因素影響,避免不正之風的滋生。具體包括:a.加強監督機構及其人員資格管理;b.完善施工許可及監督報監;c.切實做到現場檢查;d.改進不良行為記錄的處理;e.提交工程竣工驗收與備案等等。
4.2 建立實物監督與行為監督并重的監督機制
行為監督與實物監督并重,實行結構工程質量季度大檢查制度。目前,質量監督機構是以行為監督為主、實物監督為輔的監督方式。但實踐中發現如果對實物監督力度不夠,就可能造成工程質量問題得不到及時發現和處理。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將工程建設各方的質量行為及其結果,即工程產品質量,均列為監督對象,將工程建設參建各方推向工程質量責任第一線,通過日常監督、監督巡查與結構工程季度大檢查相結合的監督形式,對影響建設工程質量的全要素實現全覆蓋的監督。通過檢查,促進各個責任主體工程質量意識的提高。
4.3 認真開展學習和培訓工作,切實提高質量監督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推進質量監督工作水平的提高
質量監督工作是由基層質量監督人員來完成的,從業人員的素質決定了工作的質量水平。因此,需要切實提高質量監督人員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術素質兩個方面。對質量監督從業人員的培訓應當包含上述兩個方面的內容,并且是經常性和長期性的。
建立監督人員的持證上崗和定期培訓制度,打造一支技術精良的質量監督隊伍,使其具有較強的技術判斷能力和行政執法水平;上級質監機構要定期對下級質監機構、質監人員進行考核,不合格的機構要進行整改,有關人員要調離崗位或降級、降職;就技術裝備而言,還要加大檢測力度,增添檢測設備,以數據說話。
4.4 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尊重建設各方主體地位,保障建設主體合法行使自身權利和承擔相應的職責
質量監督工作代表政府對工程實施監督,應當著眼于工程重點監督和宏觀把關。監督工作重點在于審查各方主體的合法性,指導和監督各方主體建立起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監督各方質量行為的合法性和盡責性,以達到質量監督的有效目的。
切實建立工程建設質量的責任主體是業主、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的理念,在質量監督工作中應當充分尊重各方的權力,明確工程質量責任由各方主體承擔而不是質量監督人員或機構,督促各方承擔相應的責任,才能使各方主體切實履行其責任和義務,確保工程質量。比如,依照條例規定,竣工驗收由業主單位組織各方主體參加,質量監督工作是在接到業主通知去參加驗收,監督參加驗收各方主體人員執業的資格和驗收工程程序的合法性,如工程達不到國家驗收標準,可以宣布驗收無效且不同意工程備案和投入使用。在質量監督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對業主單位履行權利和義務的指導和監督,因為在整個建設過程中,業主處于中心地位,業主行為的合法性對工程質量是起決定性的。另外,質量監督要特別注意保護監理單位和人員的地位和職能,確保監理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與監理單位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全面掌握工程質量狀況。
5、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基層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在不斷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術管理和質量監督制度,嚴格遵循質量監督程序下,充分發揮各方責任主體的主導作用,依靠先進的建筑施工技術、質量管理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充分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監督管理工程質量活動,不斷探索和實踐適應新時期要求的質量監督管理新模式,建立起規范的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 前言
質量控制是為了通過監視質量形成過程,消除質量環上所有階段印起不合格或不滿意效果的因素,以達到質量要求,獲取經濟效益,而采用的各種質量作業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質量控制的主要功能就是通過一系列作業技術和活動將各種質量變異和波動減少到最小程度。它貫穿于質量產生、形成和實現的全過程中。
2 影響水利工程的質量因素和解決辦法
隨著國家對水利工程重視,逐步加強對水利水電的投資力度。但由于水利工程建設的施工單位,往往只求結果不重過程,還有技術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水利工程竣工后的質量不高甚至會有事故的發生,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水利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施工管理,建立質量保證體系,深化施工單位以質量為第一的思想,還要加強施工人員的素質教育,提高技能,避免因為人為因素造成水利工程的質量問題,造成無法挽回的事故。
(1)水利工程需要有較強的專業技術,但是很多水利工程施工單位在工程設施,施工人員都存在不足,遇到較復雜的施工問題根本就焦頭爛額,當代水利工程的發展極為迅速,而施工人員卻不思進取,原有的技術已不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導致水平越來越低,根本無法完成現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需要,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通過考核上崗,深化質量管理第一的重要性,建立個人責任制,落實到人頭,做到一旦出現事故,有人可查,有人可問,有人可追。著重培訓水利施工隊伍的年輕力量。
(2)部分施工單位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過度追求施工速度,在施工質量與施工速度之間,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促使水利工程看似已竣工,但是經不起時間的洗禮,出現事故造成難以預計的損失,為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監理中心可以改用招標的方式,選出資金雄厚,能力突出,管理清晰,口碑好的施工單位,這為水利工程的質量管理提供前提保障。
3 工程控制的主要內容和措施
3.1 事前質量控制內容
3.1.1 掌握和熟悉質量控制的技術依據。主要技術依據有:
①設計圖紙及設計說明書;
②水利工程施工驗收規范;
③己批準的設計圖紙和設計資料;
④組織設計技術交底及圖紙會審;
⑤合同文件中的質量條款等。
3.1.2 施工現場的質量檢驗、驗收。包括:
①現場障礙物的拆除及清除后的驗收;
②現場定位軸線、高程標樁的測設、驗收;
③基準點、基準線的復核、驗收等。
3.1.3 工程所需原材料、構配件及設備的質量控制。包括:
①審核工程所用原材料、構配件、設備的出廠證明、技術合證或質量保證書;
②某些材料、制品使用前還需進行抽檢,抽檢范圍根據工程性質和質量要求確定;
③結構構件生產廠家,應檢查其生產許可證;并考察生產工藝及質量保證體系。
3.1.4 施工機械的質量控制。
①凡直接危及工程質量的施工機械,如混凝土攪拌機、振動器等,應按技術說明書查驗其相應的技術性能,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②施工中使用的衡器、量具、計量裝置應有相應的技術合格證,使用時應完好并未超過它們的校驗周期。
3.1.5 詳細審查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
①確保工程質量有可靠的技術和組織措施;
②結合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編制重點分部、單元工程的施工方法文件,并應對編就的文件進行審核;
③審核為當前工程質量通病制定的技術措施;
④審核為保證工程質量提交的質量預控措施;
⑤審核附交的標準施工工藝流程圖。
3.1.6 改善生產環境、管理環境的措施。
①完善質量保證工作體系;
②主動同當地質監站聯系,匯報在本項目開展質監的具體辦法,爭取質監站的支持和幫助;
③審核關于材料、制品試件取樣及試驗的方法或方案;④審核制定的成品保護的措施、方法;
⑤審查試驗室及工作人員的資質;⑥完善質量報表、質量事故的報告等。
3.1.7 把好開工關。全面檢查施工準備工作,并符合要求后,方可開工。
3.2 事中質量控制內容
3.2.1 施工工藝過程質量控制。落實工序質量控制,包括設立質量控制點、三檢制。施工方在按圖紙規范、合同規定的工藝和技術要求完成每一道工序后,首先應由班組兼職質檢員填寫初檢記錄,班組長復核簽字。一道工序由幾個班組連續施工時,要作好班組交接記錄本,由完成該道工序的最后一個班組填寫初檢記錄。然后由負責質檢的專職質檢員或施工隊的兼職質檢員,與施工技術人員一起搞好復檢工作,并填寫復檢意見。搞好施工質量復檢,是考核評定施工班組工作質量的依據,要努力提高一次檢查合格率。
3.2.2 隱蔽工程檢驗。隱蔽工程完工后,先由施工方自檢,初驗合格后,填報隱蔽工程質量報驗通知單,報告監理工程師并通知建設方檢查驗收。
3.2.3 行使質量監督權,有下述情況之一者下達停工令。①未經檢驗即進入下一道工序者;②擅自采用未經認可或批準的材料者;③擅自讓未經同意的分包商進場作業者;④沒有可靠的質量保證措施冒然施工,己出現質量下降征兆者;⑤工程質量下降,經指出后未采取有效改正措施或采取了一定措施面效果不好,繼續作業者;⑥擅自變更設計圖紙要求者等。
3.2.4 嚴格執行單位(單元)工程開工報告和停工后的復工報告審批制度。
3.2.5 行使好質量否決權,為工程進度款的支付簽署質量認證意見。
3.2.6 建立質量工程日志。逐日記錄有關工程質量動態及影響因素的分析。
3.2.7 定期組織現場質量協調會,及時分析、通報有關質量動態。
3.3 事后質量控制內容
3.1.1 審核竣工資料。
3.1.2 審核施工單位提供的質量檢驗報告及有關技術性文件。
3.1.3 整理有關工程項目質量的技術文件,并編目、建檔。
3.1.4 評價工程項目質量狀況及水平。
3.1.5 組織聯動試車等。
4 施工質量控制方法
4.1 旁站檢查
旁站是指工程管理人員對重要工序(質量控制點)的施工進行的現場監督和檢查,注意事故苗頭,避免發生質量事故。旁站是一種主要現場檢查形式。根據工程施工難度、復雜性及穩定程度,可采用全過程旁站、部分時間旁站兩種方式。對容易產生缺陷的部位,或產生
了缺陷難以補救的部位,以及隱蔽工程尤其應該加強旁站。在旁站檢查中,應重點檢查施工中所用的設備、材料及混合料是否與己批準的設備、材料和混合料配比相符,檢查是否按技術規范和批準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藝進行施工,注意發現事故苗頭,及時指出問題,制止錯誤的施工手段和方法,以盡早避免發生工程質量事故。
4.2 測量
測量(度量)是對建筑物的幾何尺寸進行控制的重要手段。開工前,施工方要進行施工放樣,并有技術人員對施工放樣及高程控制進行核查,不合格者不準開工。按規范要求進行測量驗收,不符合要求的要進行修整,無法修整的進行返工。施工方的測量記錄,均要事先經監理人員審核簽字后才能使用。
4.3 試驗
試驗是確認各種材料和工程部位的內在品質的主要依據。所有用于工程的材料,都必須事先經過材料試驗,并由建設、監理方批準。材料試驗包括水泥、粗骨料、砂、瀝青、土工布等各種材料的性能,各種混凝土配合比試驗,外購材料和面品質量證明書和必要的試驗鑒
近年來,安徽省普遍采用招投標制,為國家節約了資金,也完善了程序,但招標過程中很難有效控制掛靠、圍標、串標等現象,進入農村公路施工企業素質高低不等,甚至有些皮包公司,他們根本不懂工程,也沒有技術力量和設備,只是在中標后采取違法分包、轉包,這樣對后續的工程管理帶來了困難,加上業主本身管理力度及人員技術的薄弱,很難從根本上進行控制,也給質量管理留下隱患[2-3]。
現在政府考核機制的建立,有些地方行政領導在任期間為了及時干出成績,不顧工程本身的特點和施工質量的要求,盲目的趕工期,留下了質量隱患,影響了工程的質量及使用壽命[4-5]。
2加強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加強學習,提高參建者質量意識
(1)加強對施工單位與監理單位的管理。工程項目建設從開始時就要對人員素質進行教育,尤其把質量意識放在首位,針對項目特點及技術要求,舉辦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試驗檢測人員、總監理工程師、監理工程師思想教育及業務教育培訓班,在施工過程中,經常召開重點工序質量協調會及質量現場會,使全體人員不僅從思想上重視,而且在行動上更加重視[6]。(2)加大宣傳力度、引起行政領導對質量的重視。在公路施工中及施工管理中會受到行政領導的干預,為保證工程有序開展,要積極向行政領導宣傳“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觀念,并及時匯報工程進展情況,使領導從思想上重視,嚴格按照建設程序開展工作,不搞“三邊”工程和“政績”工程。把工作重心放在工程前期準備,協調好各方關系,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3)充分發揮沿線群眾對公路建設的監督作用。修路架橋是事關國家發展,造福百姓的大事,所以沿線群眾都比較關心。為了充分發揮廣大群眾的積極性,采取聘請當地素質高、責任心強的群眾參與,同時設立質量監督舉報電話,鼓勵廣大群眾參與到工程建設中來,接到舉報后,及時委托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檢測,經核實情況屬實的,立即采取相應的處理辦法,并對相關責任單位給予處罰,這樣可以彌補施工管理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保證工程質量。
2.2建立完善施工管理機制
(1)建立組織機構。施工單位要及時建立自己的組織機構,目的是充分發揮項目的管理能力,提高整體管理效率,達到項目管理終極目標。因此,在項目施工中,建立組織機構至關重要,建立組織機構時要考慮項目的特點,以便項目資源配置需要可以進行動態化組合,能夠連續、均衡的進行。同時也要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建立有效的運作模式,便于施工中責任明確,運作正常,確保資源有效的發揮作用。(2)健全施工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保證完成任務和目標的實現,對活動應遵守的方法、程序、要求及標準所作的規定。施工項目部制定的制度,對項目經理及項目全體工作人員都要具有約束力,它可以規范施工人員的行為,指導本施工項目部的施工管理[7]。在制定項目制度時要實事求是,必須拿出切合自身實際的制度:如工作規章制度、施工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材料管理制度、機械管理制度等[8]。制度建立要有相應的組織機構來執行,在執行過程中要公平、公正,決不能因人員地位高低而論,從而才能有序的運轉,防止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
2.3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和運行
要建立和完善各級質量保證體系,即政府監督、法人管理、社會監理、企業自檢,尤其施工單位一定要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增強企業的自檢能力,從而確保工程質量[9]。根據施工程序的環節、特點確定該工程質量體系,使每位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得到加強,堅決執行上道工序不驗收,不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在施工管理中,確保質量保證體系的正常運作和持續有效,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施工中要嚴格執行質量體系文件規定,確保質量達到規定的目標。同時施工項目部要隨時進行組織協調,加強過程質量監督,定期進行分析總結,不定期的對質量保證體系進行審查和復審,確保有效運轉。
2.4建立例會制度,消除質量隱患
實行定期工作例會制度,充分發揮全員的智慧力量來分析和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是多年來公路工程施工的成功經驗。一般每月召開一次全體人員大會,進行本月總結及下月工作計劃,同時定期或不定期的召開質量技術總結會。其目的是促進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也是工程質量進行回頭看活動,對工程進行全面的檢查,分析易產生的沉陷、裂縫、破壞等現象進行記錄并整改,這樣可以有效的把質量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2.5加強試驗室建設,發揮其在質量管理中的作用
由于農村公路的規模大小不一,往往有很大一部分企業沒有建立自己的試驗室,且不具有相應的試驗技術人員和設備,認為在該方面投入人力、物力是一種浪費,平時所做試驗也是為了應付監理及質監站檢查而被動開展,根本沒有重視實驗在施工中的作用[10]。試驗室是對項目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強度進行有效控制,以確保工程有序開展,試驗室規模、設備種類及數量要滿足施工中各項試驗要求,同時要健全各種規章制度,明確責任,一切用試驗數據講話,這樣可有利于施工中管理工作少走彎路,減少質量事故的發生。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 A
隨著近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及水旱災害頻發,水利的重要地位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水利的改革發展也愈加迫切和需要。農村飲水安全是水利改革發展中的重要部分,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與管理能夠惠及民生、造福群眾,讓農民群眾從水利改革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一、全縣農村飲水現狀
我縣總面積2849平方公里,轄30個鄉鎮,495個村,農村人口48.6萬人。過去,我縣農村居民的飲水相對比較困難,一大部分居民的飲水不安全。基本情況是平川田邊形成壓水井,丘陵山區小溪水或河溝水,受自然的影響不論是水質、水量、水源還是方便程度,都達不到安全飲用水的要求。在省上的統一安排下,2005年我縣開展了農村飲水現狀調查統計,并經省上三廳(委)復核,認定我縣飲水不安全人口19.62萬人,其中水質不達標人口10. 61萬人,水量不達標人口2.27萬人,用水不方便人口4. 71萬人,水源保證率不達標人口2.03萬人。依照省上認定的不安全人口,我縣先后編制了農村飲水安全總體規劃、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十二五”規劃和鄉鎮供水2011年發展規劃。經省政府認可我縣總體目標是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19.62萬人。
為了做好農村飲水工作,加快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步伐,按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我縣于2007年成立了南鄭縣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指揮部,并在水利局設立了辦公室,專職負責農村飲水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根據工作需要,于2012年成立了南鄭縣農村供水管理中心,與飲水辦公室合署辦公。
二、近年來農村飲水工程建設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關于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有關政策規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把解決農村飲水困難作為民生水利的首要任務,狠抓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在改善農村飲水條件,保障我縣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做了艱苦細致的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2006年以來,我縣先后建成飲水工程491處,完成各級投資1.6億,解決了33.3萬人的飲水問題。在加快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建設的同時,先后對黃官、青樹、新集、陽春、牟家壩、紅廟等10個集鎮供水工程進行了改造擴建,從根本上解決了集鎮居民和單位的用水問題。
1、高度重視,狠抓落實。一是強化了工作機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農村飲水工程指揮部總指揮,由常務副縣長和分管副縣長擔任副總指揮,計劃、財政、水利等部門為成員單位,共同加強農村飲水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二是明確了工作目標任務,加強工作考核。政府明確工作目標任務,要求2012年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19.62萬人,并每年給縣水利局下達當年計劃指標,年底考核,推動了工作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三是加強工作力量。為了做好相關工作,完成工作目標任務,水利局從系統內抽調10名專業技術人員,專職負責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同時各水管站明確人員共同參與已成工程的后期管理工作。四是加強項目爭取。為了實現解決農村不安全飲水目標,我們多次向省、市專題匯報,爭取省市對我縣的支持,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2、堅持原則,完善制度。為了實現工程效益,我們從規范管理入手,堅持了“四項原則”,推行了“六項制度”,強力推進了農村飲水工程建設。 一方面把“四大原則”作為開展飲水工程的基本原則,一是因地制宜原則。根據當地水資源條件和生產生活需要,合理確定工程布局、規模和形式,注重建設效果;二是群眾自愿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按照“一事一議”民主決策,調動農民參與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三是整體推進原則。堅持水源、骨干工程和配套工程同步建設,整體推進,發揮綜合效益;四是民辦公助原則。把公共財政投入與農民籌資投勞結合起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充分發揮農民在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主人翁作用。另一方面,把執行“六項制度”作為規范工作的基本制度,貫穿始終。一是招投標制。對管材、主要設備以縣為單位,實行集中公開招標采購。對國家投資在50萬元以上的單項工程嚴格按招標投標法的規定,公開招標確定施工承包單位,并全面實行“四制”;對國家投資在20-50萬元的工程,由縣飲指辦作為項目法人,參照招投標法的規定,在保證程序到位公開公正的前提下,在縣相關部門的監督下進行公開招標,確定施工承包單位;對國家投資在20萬元以下的工程,采取邀請招標,由具有供水工程施工能力和經驗的施工企業進行施工; 所有工程均由項目村派代表協助監督。二是質量監督制。對總投資30萬元以上的工程委托市水利質監站進行質量監督,對總投資50萬元以上的工程,由監理公司派員對施工進行監理;總投資30萬元以下的項目由專業隊伍施工,由縣飲水工程指揮部辦公室監督或委托轄區內水利管理站進行監督,并且由項目村派代表協助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防止了質量不達標工程的出現,確保了工程質量。三是合同管理制。所有項目均實行合同管理,確保投資、質量、安全和效益;四是項目公示制,確保公開透明。所有供水項目實施前均在網上公示,竣工的工程用工程標志牌的形式對項目范圍、建設內容、投資及資金來源、建設期限、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現場施工負責人、質量監督單位、工程效益等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的監督;五是雙向監督制。所有工程過程中,都實行了雙向監督制度,即由工程發包方和受益村派出代表,共同對工程投資、施工、規模、質量、工期、材料進行監督。保證發包方清楚、村民明白、規范運行。六是竣工驗收制。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單位完善資料,由縣飲指辦組織有關部門和工程技術人員對工程進行縣級初驗,初驗合格后按照“產權明晰、責權統一,持續利用,確保效益”的原則,落實管理責任。
3、落實責任,確保質量。一是建立了質量控制體系,明確了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質監單位的質量責任。縣飲指辦負責工程建設管理,對工程質量、進度和投資進行控制;設計單位對工程設計質量負責,并在工程施工中進行技術指導和監督檢查;施工單位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國家有關規范施工,對工程施工質量負全責;質監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按要求進行監督,在工程竣工后對工程做出質量評價。二是嚴把建筑材料質量關,加強施工管理。要求水泵、管道等設備必須為水利部確認合格的品牌,并通過采購招標,盡力減少支出;水泥、塊石、沙子、石子、鋼筋等建筑材料,由現場管理人員在工地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三是嚴把質監、驗收關。對水塔、蓄水池基礎等隱蔽工程,必須經質檢人員驗收簽證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項目完工后,由縣飲指辦牽頭、設計、施工、受益村組參加共同驗收簽字。交工運行一段時間后,縣水利、計劃、財政等相關部門對單項工程進行縣級初驗,年度項目全部竣工后,申請市級竣工驗收,杜絕不合格工程。
4、規范資金管理,保證安全運行。在項目實施中,我們始終把資金管理作為項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了飲水工程專戶,并實行了專人管理,封閉運行,保證資金專款專用;二是按工程進度分期撥款,工程開工后不預付資金,主體工程按分部工程結算,工程初步驗收后撥付達到國補資金的90%,其余10%作為質量保證金,工程運行一年后無質量問題全部結付;三是嚴格執行財務決算審查制度,工程竣工后,請審計部門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專項審計,確保資金的專款專用;四是多方籌措建設資金。發動受益者自籌資金,完成入戶工程。組織村民轉運砂石、開挖管溝,確保工程的順利完成。通過有效地規范,保證了工程資金規范安全運行。
5、加強管理,促進持續利用。按照《陜西省城鄉供用水條例》,加強了供水工程的管理。一是按照供水規模和供水范圍,分級管理。對建設規模大、用水量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縣水利局組建供水管理站進行管理,產權歸國有;對供水范圍在一個鄉(鎮)的供水工程,由鄉(鎮)政府組建機構進行管理,產權歸鄉(鎮)政府;對供水范圍在一個村或一個村民組的供水工程,由村委會或村民小組進行管理,產權歸村集體所有。已建成的8個鄉鎮集中供水工程,除湘水鎮、元壩鎮、碑壩鎮、胡家營鄉由鄉鎮自行管理外,其它4處均由縣水利局下屬水管站管理。 二是加強水質、水價管理。集鎮供水工程的水質每年四次送縣防疫站檢驗,不合格的及時整改,水費按量計收,水費收入用于供水工程日常維修和管理人員報酬補助。村級集中供水工程由村民委員會派專人管理,水費按量計收,水價為1.0-1.3元/m3,水質每年檢驗一次。同時要求各供水站設立專帳,實行用水收費,以水養水,滾動發展,持續利用。縣上直管的集鎮供水工程,由縣水利局根據農村供水工程運行成本,實行保本運行,平均水價約1.4元/m3。
多年來的農村飲水工作的開展,特別是農村飲水工程的實施,改善了農村飲水條件,提高了農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實現了農村手壓井向自來水的轉變,分散供水向集中供水的轉變,解放了農村勞動力;激發了農民利用先進生產和生活手段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不論在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農民脫貧致富,農村社會進步方面,以及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上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解放了勞動力,改善了農民生活質量。二是減少了疾病發生,提高了群眾健康水平。三是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四是促進了農村扶貧和新農村建設步伐,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
三、當前我縣安全飲水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及業務部門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力度,大力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戶戶通、農村飲水安全及農村飲水鞏固工程,大大改善了農村飲水狀況,水源設施好了,供水保證率高了,水質也好了,達到了飲用水標準。但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入戶工程施工進度較慢。入戶工程作為整體工程的一部分,土方工程量大,受益群眾投入的資金多,部分群眾對這項工作積極性不高,甚至認為應該由國家資金承擔全部入戶工程費用,雖然通過耐心細致的政策宣講,得到了一些群眾的理解,但影響了施工進度,增加了工程建設管理難度和成本。
2、工程運行管理粗放,供水保證率偏低。一是受地域條件和當初投資規模的制約, 山區居住分散,單個工程規模小,運行管理成本偏高。單村自流引水工程建成后移交受益村管理,要求成立專管機構、落實專管人員。但大部分村都沒有兌現承諾,工程運行管理嚴重脫節。二是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用戶對供水保證率、供水質量和供水普及率要求不斷提高。但一些工程當年建設標準偏低,水源保護措施和凈水工藝簡單,與用戶的需求不相適應。三是缺乏農村供水工程專管機構,在工程運行管理中出現問題時,村組干部和群眾過度依賴水利局和飲指辦。許多工程運行多年后出現供水問題,仍然把責任和矛頭指向建設單位。經查實,大部分與日常管理不到位、缺乏專業人員管理維護等有直接關系。
3、水價制度有待完善。除幾處較大集鎮供水工程外,大部分工程未進行成本核算,運行管理不規范,水價偏低,有的甚至供水不收費,未計提工程大修折舊費,管理人員報酬落不實等問題仍然很突出。
4、工程設計供水規模與實際供水人口差異較大,增加了群眾投資投勞和工程運行管理難度。
一方面由于工程項目資金是按照規劃內不安全人口基數下達,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群眾要求供水人口全村覆蓋。因此用有限的國家資金解決了全村供水問題,勢必增加了群眾集資投勞的負擔。甚至少數群眾誤認為項目資金縮水或者使用不當。另一方面,一些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實際供水人口達不到設計規模,造成了運行管理成本增加,用水戶攤銷成本較大。
四、對策與措施
一、認真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科學規劃是一個工程的基礎,為了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規劃,成立由水利、發改委、財政、衛生、環保、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參加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和建設領導小組,切實做好領導和協調工作;抽調專業人員參加項目實施,由水利、衛生等有關方面的專業人員組成調查組、規劃編制及專家咨詢組;全面推廣從前期工作到建后管理的全過程參與式方法,擴大農民群眾的參與度,充分聽取受益群眾的意見。因地制宜建設飲水工程。根據各鎮、村的自然、經濟條件和社會發展狀況,合理選擇飲水工程的類型、規模及標準。既考慮當前的現實可行性,同時兼顧今后長遠發展的需要。距城區自來水廠管網較近的農村居民點,盡可能依托已有自來水廠擴建、改建,輻射延伸供水管線;具備集中供水條件,但目前供水設施簡陋且飲水不安全的地方,宜新建、改建自來水設施。
二、加強水資源保護工作。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相關法規的要求,劃定供水水源保護區和供水工程管護范圍,制定保護辦法,特別是加強對水源地周邊設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農藥的使用,杜絕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為破壞。完善飲水安全監測體系。由水利與衛生、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完善農村飲水安全監測體系,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水質監測中心。對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強水源、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檢驗和監測,落實機構、人員、任務、責任、儀器設備和經費,并實現信息暢通、資料數據準確及時。
三、狠抓建設管理。為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必須堅持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和因地制宜的原則,按照“一流的設計、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材料和一流的設備供應”的“五個一”要求,從施工設計、施工隊伍管理,到材料設備購置等具體環節都嚴格把關,抓工程質量,促工程進度,嚴格按施工規范和技術要求施工。組織骨干技術力量做好技術指導工作,搞好質量監督,確保工程按質、按量、按期竣工。與此同時,加強工程建后管理,不斷完善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樹立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的思想,把工程建后管理作為一項大事來抓。根據《村鎮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的要求,以保障農民群眾的飲水安全為目標,以提供優質供水服務為宗旨,堅持按經濟規律辦事,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符合農村飲水工程特點、產權歸屬明確、責任主體落實、責權利相統一、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續利用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社會化服務保障體系。按成本水價供水、計量收費、市場運作,確保農村飲水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四、多渠道籌集資金。修建飲水工程所需資金、材料、設備,應貫徹“自力更生為主,國家補助為輔”的原則,多渠道籌集。聯村飲水工程要堅持自愿互利、等價交換的原則,根據受益多少分攤勞力和資金。飲水設施的維修和更新,或因管理不善而損壞失效,由鎮、村自籌解決。政府要通過公共財政增加投入,扶持引導,確保飲水工程所需資金足額、及時到位。引入市場機制,吸收社會資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