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級管理制度匯總十篇

時間:2022-09-16 08:38: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班級管理制度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班級管理制度

篇(1)

在如何經營管理班級的過程中,以往有些教師總是顯得主導型、控制性較強,對班級管理和學生參與管得多、收得緊、放得少,往往采取“脅迫式管教”或班主任“一主獨大”下的班干部層級管理。殊不知,這樣的班級管理模式,既累人又累心,不僅阻礙了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和主動性發揮,同時還會使班級管理陷入嚴重低效。

一方面,班主任脅迫式的管教,扼殺了學生的民利。班主任過于強調自己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會導致“保姆式”“警察式”班級管理模式的形成。班主任每天起早貪黑、不辭辛苦,結果卻是老師喊累、學生叫苦。這種強調教師權威的控制型、脅迫型管理,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忽略了學生的需要、愿望和興趣,會導致多數學生簡單服從和循規蹈矩,不利于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創新能力培養,班級管理一潭死水。

另一方面,管理主體的單一性傷害了學生同伴關系。在班主任“一主獨大”的層級化管理中,整個班級管理事務相對固定于極少數班干部成員,而多數學生卻置于被管理、服從管理的被動地位。這必定造成多數學生缺乏自主管理意識,班級凝聚力缺乏。少數充當管理角色的班干部,由于受到班主任的控制過多,也難以真正發揮自主管理的作用。

由此看來,匯聚人氣、優化管理,促進班級管理實效與學生群體和諧共生,建構以人為本的自主性班級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二、自主性班級管理的引導策略

所謂自主性班級管理,就是班主任通過有效組織,充分調動與發揮全體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實現班級的自主管理,其基本原則就是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全體學生、調動全體學生。在此過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嘗試各種策略,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班級管理。

1.正面引導:培養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

小學生知識、經驗和智力發展尚有局限,思維比較具體、形象,可塑性強,因而特別需要正面引導。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樹立班干部的榜樣。榜樣的樹立,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低年齡段學生十分重要。同伴的榜樣示范,可以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對象和努力方向。為使學生自我管理得以持久下去和上升到群體自我管理的高度,建立一支責任心強、素質高、示范性強的班干部隊伍必不可少。在此過程中,班主任可以給班干部進行細致的分工,指導引領他們具體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比如,指導勞動委員如何管理班級衛生,指導學習委員怎樣組織早讀,指導組織委員如何管理午餐紀律,等等。二是多提供鍛煉的機會。班主任應注重實踐,讓每個學生都有實踐參與、鍛煉展示的機會。比如對于班內的一些常規工作,如值日、收發作業、領隊、領讀等等,可采用輪流方式讓所有學生去鍛煉實踐,讓他們展示各自的才能,體驗主體參與的收獲。

2.建立制度:培養孩子的主體參與能力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班級各種管理制度的建立,能有效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實踐證明,由學生共同參與制訂的計劃,不僅學生的主體性能得到充分發揮,目標的達成率更高,而且班級管理成效也更為顯著。

一是制訂管理制度。無論是班級工作制度,還是專題活動計劃,班主任應充分發動學生共同參與制訂。這樣不但能集思廣益,而且還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執行制度的自覺性。開學初,班主任可帶領學生學習學校有關文件和規章,認真分析班級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班級制度或階段活動目標的制定,如小組目標管理、班干部競選制度、班務工作評價機制等。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在制訂管理制度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吸納學生的意見,營造民主管理的氣氛。為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應重視以下幾點: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特點合理分配崗位。在分工時,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與優勢進行恰當的崗位分配。班干部任命可以采取輪流制,班干部隊伍應該好中差生都有,以免某一組班干整體素質不強而影響班級管理的正常運轉。選好班干部后,還要進行任職前培訓,使他們明確職責,知道自己在什么時候該做什么、怎樣做。另一方面,發現問題要及時指正。班干部輪流制將學生引領到管理者的地位,讓他們在自己創設的天地里自由表演、自主發揮,但班主任依然要發揮強有力的監督和指導作用,處處留心。如果發現班干部工作不到位、工作方法失當,要及時糾正引導或及時輪換。

3.注重評價:培養孩子的自我反思能力

在引導學生開展自主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還應注重評價,明確評價對班級管理與學生發展的意義。比如學生在“當差”中,如長時間達不到要求,或者責任心缺乏,可以解聘;如學生自認不能勝任某項工作的,也可以申請辭職;每個周期各部門負責人可根據解聘和自動辭職的情況,重新推出崗位進行新一輪的競聘。除此之外,班主任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要引導學生明確責任,重視自身評價。筆者的做法是,首先讓學生通過寫管理周記或日記的方法對自己進行剖析,然后在定期召開的民主班會上,由班長主持,小組討論,每位學生發表看法,由此,在群體中正確認識自我并且公開、公正評價自己,進而達到促進學生自主管理與主體成長的目的。

二是實行評選,給予獎勵。班主任可在期末組織全班進行綜合評議,設置一些獎項對優秀班干部予以獎勵。由此引導學生明白,誠心奉獻班級、樂于為大家服務、維護集體利益,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受到獎勵。

三、開展自主性班級管理的原則

一是要努力轉換管理理念,重視學生生命成長。在自主性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不斷審視自己,轉換角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發展差異。班主任要時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尤其要幫助后進生樹立信心,激勵全體學生的自我提升。

篇(2)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027-01

小學階段與初中、高中階段不同,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思維還不夠成熟,自制力也比較差,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存在一定的難度。在進行小學班級管理的時候,班主任教師應當認真分析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性格特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以往班級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采取更加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加強班級管理。激勵制度是一種符合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及規律的管理制度,可以將其合理地應用于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以此提高班級管理的水平。

1.激勵制度應用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增強學生的信心。小學生的年齡小,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揚和鼓勵。大量的實踐證明,對一些犯了錯誤的小學生以鼓勵式、激勵式的方式進行教育與管理,要比批評式、責怪式的教育與管理更有利于學生改進錯誤,增強學生的信心。

其次,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師生間共同相處的基礎,考慮到小學生普遍都對教師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將激勵制度合理地應用于班級管理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愛護,為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激勵制度已經被大量的班級管理實踐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可以應用于輔助班級管理的制度,它的應用能夠在班級中營造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氛圍,幫助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對提高小學班級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2.激勵制度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2.1競爭式的激勵。從小學生的特點出發,小學生一般都比較喜歡和同學"爭"。比如,爭誰來的早,爭誰寫的好,爭誰跑得快,等等,這就為競爭式的激勵奠定了基礎。因此,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建立起競爭機制,通過競爭機制幫助進行管理。在進行分組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表現比較好的小組和個體進行獎勵,激勵其在下一次的競爭中更加努力。在進行勞動實踐的時候,有的學生表現得非常積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選出其中三名表現最后的學生,獎勵其一些學習用具,如小刀、鋼筆、作業本等。需要注意的是,在競爭式的激勵中,教師應當注意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進行結合,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防止學生產生為了獲得獎勵而競爭的情況。有序的競爭激勵,可以提高班級管理水平。

2.2榜樣式的激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能夠給人強大的精神鼓舞。在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發揮榜樣的力量,通過榜樣的力量實現對學生的激勵,以此提高班級管理的水平。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以身作則,發揮出為人師表的作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學生樹立起榜樣,形成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產生一種"既然老師都這樣作了,我也要這樣做"的感受。同時,學校應當積極組織一些活動,邀請業內一些優秀的專家學生起來學校講學或者開交流會,讓學生與前來講學的專家學者進行更多的交流,從中感受到榜樣的力量,積極向榜樣學習和靠攏。班級中也有榜樣,教師也應當加強發現和挖掘,引導學生積極學習表現比較好的學生,從而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2.3情感式的激勵。人是有情感的,感性認識是一種基于基本情感的認識[2]。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事物的了解還不太熟悉,形象思維、感性思維比較常見。在對一個人進行判斷的時候,往往只是從其表現的一些語言和行為進行判斷,語言親和、行為友善就是好,語言惡劣,行為詭異就是壞,這其中注入了很多個人情感。因此,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教師應當更多地從情感層面出發,對學生進行情感激勵。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盡量放低姿態,以學生朋友的身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用和藹的態度去激勵學生,鼓勵學生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發生的問題,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樣將會給學生很大的信心,讓學生意識到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身后既有家長也有教師,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深深愛意。

2.4評價式的激勵。評價式的激勵在當前的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比較常見,使用的頻率非常高,也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以往,班主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通常都是根據學生的最終表現來進行評價,學生的最終表現好,對學生進行表揚,學生的最終表現差,不對學生進行評價或者對學生進行批評。評價式的激勵,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既要看到學生表現好的一面,又要看到學生表現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學生的最終結果,又要看到學生的表現過程,針對以素質為核心,思想、知識、道德為參考進行評價激勵。

3.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激勵制度的應用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還可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也能夠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在進行小學班級管理的時候,在對激勵制度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要合理地應用激勵制度進行班級管理,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水平。

參考文獻: 

篇(3)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構建學生健康成長體系,樹立素質教育的新觀念,保護學生的視力,為學生在校內專心學習,放置沉迷網絡和游戲,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標

1.通過多種方式的宣傳教育,將學生手機使用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養成非必要不把手機帶入學校、帶入學校即統一管理的習慣。

2.進一步明確具體的保管學生帶入的手機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的保管裝置,確保手機的保管使用工作得到監控和實效。

3.探討家校溝通的合適的方法,將使用手機的危害性和加強管理的必要性和家長溝通到位,共同做好本項工作,一起履行職責,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協同育人。

三、組織領導

1.各校成立由校長為組長,、大隊部、教導處和班主任分工協調的領導小組。

2.教導處負責進行督查、大隊部進行宣傳教育工作,組織少先隊值日隊員加強巡查和監督工作、后勤部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各班主任要督促本班的學生執行貫徹本方案要求。

四、具體工作要求

1.有限帶入校園

各班主任通過多種手段告知學生和家長,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后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2.細化管理措施

各班級應將手機管理納入班級日常管理,明確不得把手機帶入教室,如果帶入由本班班主任統一保管(可由班主任暫時鎖在自己辦公桌抽屜)。通過班主任手機、微信等措施,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加強課堂教學和作業管理,不得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3.加強教育引導

大隊部、各班主任等通過國旗下講話、班團隊會等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并合理使用手機,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簡單粗暴管理行為。

4.做好家校溝通

大隊部、各班主任要將手機管理的有關要求告知學生家長,講清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性和加強管理的必要性。督促家長履行教育職責,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5.強化督導檢查

篇(4)

中職學校公司化班級管理模式,是根據中職學校實際將公司的制度管理、經營管理、文化管理方法融入到班級管理中,通過班級“仿真公司”模擬的企業情境使學生得到鍛煉和適應,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班主任在公司不是CEO,而是公司顧問。董事會是公司事務的領導核心,公司下設紀律督察部、后勤保障部、文體宣傳部、辦公室等部門。2010年以來,《中職學校公司化班級管理模式的實踐與分析》課題組在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十幾個班級相繼開展的公司化班級管理模式改革的實驗,分析了眾多班級的實驗數據,不斷優化,力求制訂了比較完善的公司化班級管理模式的班級制度。

一、考勤制度

由紀律督查部負責全班的考勤工作,做好考勤記錄,及時向董事長匯報出勤情況。考勤分為上午第一節課考勤、下午第一節課考勤、晚自習考勤、集體活動考勤及不定時考勤。對于考勤中出現的違紀現象,實行虛擬獎金扣發制度。如普通員工無故缺勤1次扣1分,部門主管無故缺勤1次扣2分,每月累計無故缺勤2次,扣發基本工資的50%,并責令其停職檢討。包庇、隱瞞缺勤和重大事故人員,責令其停職檢討。周內無遲到、早退、曠工、請假的加全勤獎100元,月內加全勤獎200元,并在同等條件下享受評優評先的優先權。要說明的是本條例內的員工工作效率分值1分為虛擬獎金10元。

二、晉升制度

根據月考核或者學期考核,個人虛擬工資和獎金收入所得的排名在前者可以考慮推薦晉升。每學期公開競聘崗位,凡本班人員均可競聘,要述職并投票。全班實行干部輪換制,每期換屆一次,以使每一名學員都能體驗不同的崗位。董事會及部門經理,如有突出實績的,酌情加5-10分并優先晉升。董事會及部門經理出現因失職或瀆職、腐敗等造成公司蒙受損失或發生事故的,將視情節扣出相關責任人3-8分并降級。董事會成員在一周內扣分達8分以上,將被撤銷董事職務。

三、績效工資考核制度

1.基本工資的核定。每位員工每月的基本工資為虛擬工資1000元,董事會成員或部門經理應在履行職責成效顯著的條件下加200元。

2.浮動獎金的考核。 獎金按工作量和工作業績計算,發放虛擬貨幣。在學習完成情況良好的情況下,可一次性獲得300-500元獎金。學習情況由各任課教師考核,按認真、比較認真、一般、不認真評價,分別獲得不等浮動。每月選出最差員工2名,在總結會上通報批評,扣發虛擬獎金200元。

3. 工作業績考核。工作考核分為周考核、月考核和期末考核。每周完成工作學習計劃的90%為優秀,完成工作學習計劃的60%為達標,完成工作學習計劃的60%以下為不合格。月考核分為優秀、稱職、不稱職三類。月考核優秀的員工發給一次性虛擬獎金200元,并給其家屬發去賀電,同時優先評優、晉升、度假旅游。同時還加大學期考核的力度,辦法與月考核相似。

4.特別獎勵。對班級有特別貢獻者,要特別獎勵,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班級建設的活動,如技能競賽、文藝演出、文明宿舍。凡經過核實的好人好事行為,全班予以通報表揚,并計入額外虛擬獎金100元和告知家長予以表揚,且在評優評先時優先考慮。

四、民主監督制度

成立紀檢處,負責對子公司的運行發展進行政治檢查,對子公司的各項經濟發展指數及生產數據進行統計存檔,同時杜絕、行賄受賄等腐敗現象的出現。紀檢統計處設處長一名,副處長兩名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紀檢處有權對董事長、總經理和各部門提出質疑,并要求答復和說明,對不符合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懶散的人員,可提名股東大會提請重新選擇人選。

五、財務制度

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嚴格執行財經紀律,以提高班費使用效率、維持班級正常運轉和促進班級活動的開展為宗旨,財務管理工作要貫徹“勤儉、高效”的方針,勤儉節約、精打細算、在班級活動中制止鋪張浪費和一切不必要的開支,降低消耗,使用合理。自覺接受系、處等上級部門的檢查指導,并按其要求不斷完善制度、改進工作。

在公司化班級管理模式的實踐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也遇到了一些困境,如公司化班級制度如何走內涵發展的路子,避免陷入企業模式的形式化;公司化班級管理模式如何延伸到課堂,如何把公司化管理機制引入教學管理,讓學生在實訓生產的過程中感受更濃的企業文化。這些,課題組將不斷地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篇(5)

一、問題的提出

獨立學院作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適應高等教育加快發展要求的辦學模式,在短暫的幾年時間里異軍突起,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到2010年,我國已有獨立學院316所,在校生214.8萬人。 實踐證明,獨立學院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二級學院作為目前獨立學院普遍設置的一級管理層次,是獨立學院強化辦學特色、實現辦學目標的主體。二級學院的辦學績效如何,直接關系著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和綜合辦學實力的高低。因此,作為學校一級管理者,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二級學院辦學績效評估指標體系,開展二級學院辦學績效評估,對于提高獨立學院的辦學水平,促進獨立學院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獨立學院的辦學層次、學校定位出發,就獨立學院二級學院辦學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作以下探討。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

“績效評估”(Performance appraisal)的歷史已有百年之多,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初期“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開創的“工時與動作研究”(time and motion study)。績效評估最初屬于工業管理學的術語其含義主要是指識別、觀察、測量和開發組織中人的績效的過程。到了20世紀80年代,在經濟衰退、資源短缺的背景下,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開始積極尋求對高等院校做出差別性評判,以此作為指導政府進行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績效評估由此受到政府部門的關注并被廣泛應用于高等教育的政策和實踐中。在績效評估改革風潮的影響下,從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開始了高等教育評估的探索和實踐,并在制度建設、機構完善和實踐運作等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三、確定二級學院評價指標與權重的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開展獨立學院二級學院辦學績效評估,首先應有一個明確的測評目的和預期效果。一般來說,二級學院辦學績效評估的具體目的有:了解二級學院的發展狀況、發現二級學院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和改進學校的管理工作、引導二級學院圍繞學校的辦學目標開展工作。總之,開展績效評估的目的是為了從宏觀上把握全校二級學院辦學的基本情況,激勵各二級學院圍繞學校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不斷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績效。為此,指標體系以及權重的設定,應以學校定位和自身發展目標為正確導向,強化學校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使二級學院明確了解學校的發展規劃,圍繞學校的辦學目標有的放矢地開展各項工作。

(二)點面結合、突出重點的原則

構建辦學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應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認真梳理評估的內容,力求既能涵蓋二級學院辦學的主要工作內容,做到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又能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目標,做到抓住中心,突出重點,使評估指標在設計上不但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且能夠通過核心指標、主導指標促使二級學院在全面統籌各項工作的同時,能夠有重點有選擇地推動學院辦學。

(三)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

定量和定性是績效評估的兩種基本方法,兩者具有明顯的差別。定量評估具有精確度高、評估結果客觀公正、可比性強等優點,但完全定量則容易導致急功近利,不利于二級學院的長遠建設和學校整體目標的實現;定性評估具有操作簡單、可變性強等優點,但完全定性則容易降低評估的科學性,導致評估最終流于形式,不利于建立起有效的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因此,在運用績效評估方法時,應始終堅持定量與定性的有機統一,在盡量選取定量指標的同時對那些重要但難以量化的指標采取定性分析,提高績效評估的科學有效性。

(四)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原則

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要深謀遠慮、高瞻遠矚,而不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因此學校的績效考核不能簡單地只看結果,還要注重二級學院在推進學校各項工作中的組織實施情況。這就是說,結果考核要與過程考核有機地結合起來。一般來講,過程考核旨在關注二級學院的工作態度和日常工作行為,它利于營造一種比較感性、和諧的文化氛圍,有利于學院各項工作的扎實推進,厚積薄發;結果考核旨在關注二級學院的最終業績,它利用營造一種比較理性、任務導向的文化氛圍,有利于學院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性進展。

四、二級學院辦學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內涵

本文借鑒了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教育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第六稿)以及一些獨立學院的職能部門制定的年度專項考核指標,將 “教學工作”、“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研與社會服務”四個方面的工作作為一級考核指標,下設11個二級指標,24個三級指標,所設定的指標內容不僅涵蓋了二級學院辦學的主要方面,更體現了作為獨立學院這一類型層次的高等院校在評估指標上的特性。

為保證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在確定指標內容的基礎上,我們又根據不同指標的重要程度分別確定了權重。在具體評估中,則采取單向與綜合評估分別排名的方式進行,使整個評估工作既關注到整體,又兼顧到各個學院的特色和優勢。

(一)教學工作

《普通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教育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第六稿)明確說明,有關獨立學院的辦學評估必須體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要求,即明確獨立學院定位為教學型大學,并主要面向地方和區域培養應用型人才。 根據這一要求,本文在制定考核指標過程中緊緊圍繞本科教學的工作特性,并突出“應用型”特點,將有關教學方面考核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在一級考核指標下設計了“課程建設”、“實踐項目建設”、“教學投入與質量監控”、“教學建設與成果”4個二級指標,其中,“課程建設”為核心指標,旨在通過應用型課程體系的建設實現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師資隊伍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應成為師資隊伍建設的核心內容。為此,本文除了將“師資隊伍基本狀況”作為一般考核指標外,重點將“‘雙師型’師資”作為核心指標進行考核。其中,對于“雙師型”教師的界定是實施該項考核的難點。根據一般標準,結合我院實際,本文將“雙師型”教師界定為下列條件之一:第一,具有高校教學經歷,并在相關企業從事本專業全職工作三年以上;第二,具有高校教學經歷,并由學校派出在相關企業從事本專業掛職鍛煉一年以上;第三,具有高校教學經歷,并獲得過行業技能等級證書;第四,具有高校教學經歷,并主持兩項或主要參與三項應用技術研究項目,成果已投入使用,反映良好的。

轉貼于

(三)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質量是獨立學院的生命線,直接影響著獨立學院的可持續發展進程。人才培養質量既體現在日常教育管理過程中,更集中體現在畢業生的質量上。因此,本文在一級考核指標下設計了“日常教育管理”、“畢業生質量”2個二級指標,并將“畢業生質量”作為核心指標。

(四)科研與社會服務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是高等學校的三項重要職能,作為教學型大學,人才培養無疑處于絕對的核心地位,但這并不等于可以忽略其他兩項重要職能。因此,本文在“科學研究”、“社會服務”2個二級指標中主要考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以科研促進教學的成效以及二級學院與地方共建的合作平臺情況。

五、實施二級學院辦學績效評估應注意的問題

開展二級學院辦學績效評估的最終目的是充分發揮二級學院的辦學積極性,促使他們“統一思想、明確任務、找出差距、科學發展”,合理而有效的辦學績效評估機制有利于營造濃厚的改革和競爭氛圍,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態勢,不斷推進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構建辦學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還應注意實施過程中的幾個問題,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機制,以保證績效評估達到預期的積極效果,避免不良影響的產生。

(一)培育獨立學院內部的績效評估文化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就獨立學院二級學院辦學績效評估而言,二級學院本身是內因,外部評估是外因。因此,提高二級學院辦學績效的根本方法應當是培育學院內部的績效評估文化,強調二級學院的改進、自律功能,使評估不僅成為學校管理的基本手段,而且成為二級學院要求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重要舉措,從而實現從理念到行動的自覺轉變。所以,從長遠來看,逐步建立院、系、專業等不同層面的評估體系,定期開展各類自我評估活動成為獨立學院二級學院辦學績效評估的基礎。

(二)建立科學的反饋機制和激勵機制

第一,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考核結果的應形成一個比較系統、客觀和公正的信息平臺,使學校的全體教職員工都能對學校和學院的整體發展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為今后出臺各項整改措施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同時,針對考核結果反映出的關鍵性問題,學院領導應加強與二級學院的交流溝通,使單向、封閉的結果反饋過程變成雙向、互動的交流反饋過程,幫助二級學院開闊視野,揚長避短,不斷提高辦學績效。

第二,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學院應著力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把績效考核結果作為二級學院經費分配的重要依據,同時還可嘗試與個人績效考核相掛鉤,作為職務晉升、教育培訓、實施績效工資的參考依據。可以預期對考核結果的有效利用將會有助于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從整體上提高獨立學院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

參考文獻:

篇(6)

[DOI]10.13939/ki.zgsc.2017.09.243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民辦高校建設發展顯得更加重要,為了更好地發揮民辦高校的作用,為我國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學校管理者必須綜合考量影響學校管理的各種因素,充分分析教師的需求,以此作為學校管理的依據,制定更加科學、合理,并具有可行性的績效和薪酬管理制度。

1 研究對象

以14所民辦高校專業教師為調查研究對象,力求獲得最具代表性的調查結果。本次問卷發放2519份,回收有效問卷2287份,有效回收率為91%。

2 研究目的

民辦高校專業教師,是一個特殊性群體,工作崗位對教師的專業性、綜合能力要求很高。專業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勞動強度,由于專業教師是保障學校教學質量的基石,在學校管理制度中針對這部分專業教師的薪酬管理設置還不夠完善,一部分教師對工作的滿意程度不高,了解這部分教師的實際工作滿意點,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才能夠為教師提供合適的工作空間與環境。

3 調查結果

3.1 影響民辦高校專業教師滿意點的因素

從回收的有效問卷總體情況來看,目前影響民辦高校專業教師的工作滿意點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3.1.1 薪酬待遇

綜合分析,薪酬待遇因素是影響教師滿意點的關鍵因素。薪酬待遇包括工資、津貼、獎金以及住房、學校薪酬體系等眾多方面。一方面,教師的衣食住行,都屬于生活的基本保障。這些都是一個人對生活的最低需求,在此基礎上,教師會有更高的需求,而滿足了這些更高的需求,才能夠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學校管理來說,薪酬待遇就是滿足教師更高追求、激發教師工作熱情的最有效手段。薪酬體系的構建要依據科學、合理、公平的原則,通過構建科學、完善、公平的薪酬體系,達到激勵教師不斷進取,主動為學校做貢獻的目的。

3.1.2 學院績效

除了薪酬待遇之外,學院績效也是影響教師滿意點的決定性因素,績效考核與工作壓力、滿意度之間有直接聯系。學校績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教師的工作熱情,一旦教師績效分配與自身的工作勞動投入不成正比,那么就會喪失工作的動力,形成工作倦怠心理,降低工作的滿意點。

3.1.3 晉升進修

進修機會是教師實現自身繼續教育,不斷完善自身專業修養,獲得更高職位,以及薪金報酬的主要手段。從高校角度分析,教師在學校的晉升機會還是有限的,一般都是以職稱評定來實現的,而進行職稱的目的,無非是希望待遇、薪酬方面能夠更好一些。

3.1.4 同事關系

同事關系是影響教師工作環境的主要因素,在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教師的工作效率和質量都會很高,同時也會表現出較強的工作意愿以及滿足感。在高校教學制度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同事之間的競爭增加,競爭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同事關系,進而造成教師滿意點下降。

3.1.5 學術氛圍

高校教師除了基本教育工作之外,還需要進行很多學術研究工作,因此需要一個良好的學術環境,良好的學術環境能夠激發教師的研究熱情,進而獲得良好的科研成果,所以學術氛圍是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的要素之一。

3.1.6 領導與管理

人的行為受思想指導,不同的人其思維方式也不同,學校領導在管理學校的過程中,其管理方式受其思維支配,不同領導,管理方式不同,也會影響學校的組織氣氛,以及教師行為。從調查研究中發現,一些教師對學校、工作上的意見,缺乏表達的機會,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得不到重視,工作積極性受到打擊,影響了滿意點的增長。

3.2 關鍵性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數據,專業教師對當前該校工作滿意點的因素統計分析總結,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影響專業教師工作滿意點的因素中,薪酬待遇與學校績效的不滿意比重最大。也就是說,大部分教師都認為自己的勞動付出與所得不匹配。

4 構建基于教師滿意點和學院績效點融合的民辦高校薪酬管理制度

4.1 合理設置績效薪酬結構,平衡好穩定與激勵的關系

民辦高職高專專業屬于實踐性、專業性很強的學科,這類專業的教師薪酬績效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的聯系更加緊密。從目前民辦高職高專專業的整體來看,教學、科研與服務社會是專業教師的三大職能,因此,學校在制定績效管理機制的過程中,要結合教師滿意點因素,以及專業特點制定內容,確保教師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以及學術研究工作中。我國現階段施行的是“定崗定編”的薪酬分配管理機制,根據高職高專專業的特點,其所獲得薪酬待遇以及績效報酬應該相對高一些,在教師的薪資結構中,學校要劃分好固定部分與可變性部分的比重,同時學校還需要結合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以及學校自身的情況進行績效薪酬的制定。可以將研究成果作為評價教師的主要機制背景,能夠無形中起到鼓勵教師開展研究項目,同時還能夠達到激勵教師,激發教師工作熱情的目的。

4.2 實施“寬帶薪酬”,拓寬績效薪酬激勵的模式

所謂“寬帶薪酬”,就是改變過去等級層次的垂直薪酬結構,而是采用扁平的,跨度小的薪資結構,這種薪酬結構既保障了不同專業教師薪酬、績效之間的差異性,也能夠平衡大跨度薪酬差異所造成的不合理問題。但是,總w來說,這種績效激勵模式缺乏一定的競爭力,針對這個問題,高校可以通過調整薪資結構進行績效組成,建立彈性管理構架,強化工作過程管理、學術職業的吸引力。通過這樣的方式,構建更具激勵效果的薪酬管理機制。通過設立學校內部優秀專業教師獎、科研新秀獎等多種方式,拓展教師自我實現的平臺,同時在職稱評定方面,為教師提供更多的關鍵崗位,提高有效待遇,提升教學與人才培養在績效評價中的權重。另外,針對個人績效薪酬的問題,要向團隊式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的考評機制過渡,要以參與者的實際共享以及研究成果為依據,尊重每一位參與者,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集體包干式考評,對創新團隊薪酬與津貼進行一定的補貼,體現個人薪酬與團隊薪酬的整合,提高團隊合作的共同收益。在上述基礎上,對績效薪酬進行分解,包括基礎性績效薪酬、獎勵性績效薪酬以及特殊薪酬等方面,改革后的績效、薪酬管理機制,應該更具靈活性與穩定性,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出薪酬管理的激勵作用。

4.3 考慮個體特性,做好教學科研的分配平衡

高校教師作為高層次人才群體,有著強烈的自我價值追求與職業發展期待。作為獨特的群體,高校教師有著多層面的追求,其職業滿意度的組織因素不是薪酬福利,而主要是學術工作的自主性與激勵性等。與此同時,不同的教師因為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差異,對自身的定位是不同的,因而對自我實現需求維度也存在著差異。就同一個體而言,因人的知識生產和創新能力受生命周期的影響較大,特定的年齡階段是其科研創新的高峰期,科研產出會較多。高峰期過后,雖然學術成果創造力可能有所下降,但既有的學術影響和學術地位仍會給學校帶來相應的收益。這種個體性差異也是績效薪酬制度設計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一方面,在績效薪酬的制度設計中,要合理設置分配權重,根據各自的辦學定位來完善高校教師評價體系,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其潛在的人力資源得到最大的發揮和運用,以保證辦學目標的實現。對于研究型大學而言,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量相對來說要大一些,教師評價指標體系中應更多地加強對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的評價,但也要使高水平的教師保證足夠的時間投入教學工作。而對于高職高專院校而言,教師評價指標體系中應更多地加強對教學工作、專業技能的評價,但也要激勵教師開展科學研究,提高學術水平。

另一方面,隨著學術勞動力市場的分化,要結合不同教師群體的特點,將教師崗位分為不同的層次和類別,制定系統化、精細化的教師崗位評價及管理制度,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差異化、多元化的薪資體系。為了優化人力資源的結構,一些重點大學已經開始了先行先試的探索。就目前來說,主要存在的分類模式有:兩分法,如廈門大學分為教學為主型和教學科研并重型;三分法,如西安交通大學分為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并重型、科研為主型;五分法,浙江大學分為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并重型、科研為主型、社會服務與技術推廣型、團隊科研/教學型。雖然不同的模式都尚處在探索階段,但實行教師分類管理模式是新形勢下提高高校管理效能,深化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和教師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觀要求,是實現高校和教師利益雙贏的必然選擇。

5 結 論

在研究專業教師工作滿意度的過程中,發現影響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兩點就是薪酬待遇與學院績效。由于目前大部分民辦高校在教師的薪酬績效管理方面還存在不足,因此很多教師認為自己的付出與收獲是不對等的,工作積極性、工作熱情都比較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應該結合本文分析的結果,積極完善和創新薪酬績效管理機制。作為社會發展的“動力站”,民辦高校在國家建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作為學校主要的人力資源,必須為其提供公平、公正、合理的績效評價與獎勵,合理制定薪酬待遇,這樣才能夠使教師獲得工作成就感、自信心以及動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民辦高校的相關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畢妍,蔡永紅,王莉.教師薪酬滿意及其對教師績效的影響[J].教育發展研究,2015(18).

[2]蔡永紅,梅恩.美國中小學教績效工資改革的沿革、特點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2(8).

篇(7)

(一)師生共同建立班級的班規在新課程背景下,加強班級管理,不僅需要教師的參與,而且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支持,以更好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思維、習慣養成的時期,自控能力較差,所以需要加以有效的管理以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通過大量實踐表明,建立合理有效的班級管理制度,對學生思維和習慣的養成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班級管理制度的制訂,需要有學生的參與。只有師生共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才能促進學生對管理制度更加信服和自覺遵守。首先,教師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進而擬訂制度方案;其次,根據實際情況,以積極修改和完善班級管理制度;最后,加強學生對班級管理制度有著正確的認識和積極的態度,有利于班級管理制度的更好實施。

(二)班級管理中以服務學生為主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并不是單純地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而管理。傳統的班級管理中,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制定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使小學生心生畏懼,對教師形象的認知停留在教師高高在上的層面上。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改革不斷深入進行,小學班級的管理更加注重對學生未來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作為服務者的角色,需要鼓勵學生、贊美學生,提升學生對自身的認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建立班級管理的評價體系

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中,考試成績在很大程度上成為評定學生等級的唯一標準,這種標準在新形勢下,暴露出許多的缺點。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中需要建立客觀的班級管理評價體系,要求教師不能只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將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使學生對自身有一定的認知,充分發揮班級管理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

篇(8)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管理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線。所謂班級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則,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為建立良好的班集體,實現共同的目標而不斷進行協調的綜合活動。簡單地說,班級管理是指班主任對所帶班級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學習生活等各方面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它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為實現教育目的而進行的組織活動過程。如果每位班主任都能將班級管理工作做實、做細,那么整個學校就會自然而然形成一種良好的校風、學風。所以,作為一名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那究竟該如何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呢?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以下幾點。

    一、全面了解學生,建立健全班級管理制度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管理若沒有適合班級實際的管理制度,那一切都只能是空談。筆者自擔任班主任工作以來,每學期開學之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了解學生,及時召開班會,組建班委會,并全班討論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可參照《中小學生守則》及《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結合全班學生實際。當然,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不能太單一,太死板。如筆者每帶一個班,不僅建立班級管理制度,還同時建立與其相符的班級管理辦法、班級一日常規、班級考勤辦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整個一套管理制度,都是由全班學生共同參與,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完成的,這樣不僅充分體現了班級民主,還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班干部的工作組織能力。

篇(9)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5-126-01

如果說治國必須有法可依的話,那么“治班”也必須有“章”可循。這個“章”,就是以班級規章制度、公約等為內容的班級常規管理制度。

正如國家要依法治國一樣,一個班級也應該主要靠制度而不僅僅是靠班主任來管理。筆者在很多學校看到,有許多班級都是依靠班主任連軸轉來管理,一天十幾個小時撲在班上,班主任一天累的直喊受不了,希望早點放假。其實,一個科學合理健全有效的常規管理制度和一個優秀的班委會就可以讓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減輕許多負擔,班級管理制度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筆者干了十幾年的班主任,現就自身經驗談談制定班級管理制度上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須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班級管理制度是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規范和約束的一種規范,它的每條規定都必須遵守法律,都必須是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等的規定范圍之內,任何超出法律法規規定范圍之外的班級制度都是違法的,比如有的班級管理制度規定讓違紀學生繳納數額不小的罰金以代替懲戒教育,這明顯是不合適的。

二、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須廣泛民主科學

有很多班級制定了很詳盡的班級管理制度,但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時常可見有些班級的常規管理制度形同虛設。那么怎樣才能讓一個班級的常規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來并深入人心,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呢?首先筆者認為班級管理制度能有效實施的前提是能得到學生支持,班級的常規管理制度面向的是整個班級,要想得以順利實施,就必須得到全體學生或者至少是絕大多數學生的支持與贊同。因此,一個班級的常規管理制度應由師生共同制定,切不可由班主任一人閉門造車。在每屆新生入校后,筆者都會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有關校規校紀為依據,結合本班實際,和班干部共同討論制定本班的常規管理制度,隨后,將初步討論的結果交由全體學生討論,認真聽取有關意見并進行適當修正,最終經全體學生同意通過。這樣由師生共同制定的班級常規管理制度,執行起來學生也會不存在抵觸情緒,同時,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有一定的科學性,比如,在某班級中如果出現違規學生,對違規學生的懲戒規定就必須科學合理,既能在不傷害學生的前提下又能達到應有的教育目的。

三、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應有一定的指向性和約束力

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上應該有一定的指向性,針對不同地區的學生應有切合實際的具體規定,比如學校附近有一條小河,那你的班級管理制度上對嚴禁下河游泳就要有明確的規定和管理辦法,班主任想形成一個愛好學習,積極向上,誠實有禮的班級氛圍,那你就必須在這些地方制定相關制度和激勵機制,如果你所帶的班級是一個學困生組成的班級,那你的班級管理制度上就應該主要集中在日常行為習慣的約束和管理上。班級管理制度在制定上應該體現一定的約束力,需明確提出不適當的違規行為應如何處理,現在的社會風氣崇尚自由,張揚個性,往往忽略紀律的要求和規范的遵守,學生行為習慣中有很多受社會風氣影響,出現了許多不合適的行為,而很多家長又溺愛學生,學生是爺爺奶奶的心頭肉,爸爸媽媽的掌中寶,老師在和學生的交流中,有許多非常正常的正面勸誡在學生的父母看來也認為是不合適,甚至說是體罰侮辱,不尊重學生等等,對老師頗有微詞,比如有一個學生的頭發被他的父母帶到理發店染成黃色,學生到學校后成為“一道風景”,班主任勒令學生整改,家長反而到學校鬧事,說老師多管閑事,這個時候班主任就搬出了《班級管理制度》,有禮有節的駁斥這種虛榮浮華,矯揉造作的風氣對本人以及其他學生產生的不良影響,并且要求家長配合,家長后來表示愿配合學校工作馬上把頭發染回來。

篇(10)

第一,學生品德發展是班級管理制度的目的性追求。合理性是現代制度得以存在的根據,人們對制度的遵從以其正當、合理為基礎。合理的制度是通過正當的程序運行符合社會大多數人的利益愿望的制度,它體現的是社會生活主體的價值追求,因此具有得到主體服從和自愿遵守的真正權威性。班級管理制度是工具合理性與目的合理性追求的統一,工具合理性是指制度對班級管理活動秩序與效率的追求,班級管理制度的目的合理性致力于學生自由全面平等的發展,班級管理制度的目的性追求是其本質追求。強調制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功能,首先有利于班級管理制度本身的完善。因為任何制度都是工具性價值與目的性價值的統一,班級管理制度對班級教育活動秩序的維持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學生全面發展理念指導下班級管理活動更加科學合理;其次重視班級管理制度的教育作用有利于解決班級管理活動中的教師權威的不合理利用、班級管理活動的功利主義及控制主義傾向等問題。我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學生品德發展是教育活動的核心追求,因此班級管理制度對學生品德發展的追求不僅能夠提升班級管理制度的教育價值,且有利于班級管理制度自身的完善。

第二,班級管理制度具有豐富的德育價值。班級管理制度向學生提出道德規則和道德原則的要求或者將一定的道德要求通過制度體現出來而具有豐富德育價值。首先,班級管理制度中明確的行為規范要求是學生道德知識的來源。蘇格拉底認為,美德就是知識或者是智慧,人只會做自己認為善的事情,不會故意作惡,美德首先建立在人們對自身及他人認識基礎之上,所以德育應該向人們揭示美德發展的應然狀態。盡管蘇格拉底“美德即知識”的道德哲學命題遭到我國不少學者的反駁,但是他強調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使人獲得關于善的理性認識的觀點得到國內外道德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認可。學生品德是由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三部分構成,其中道德認知是基礎,是產生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的必要條件。班級管理制度對學生行為規范做出了明確要求,告訴學生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的同時,也明確或暗示學生遵守制度會得到肯定,違反制度要受到懲罰,這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班級管理制度中對學生行為規范的要求也是對學生進行道德知識教育的資源。其次,班級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為學生的品德發展提供價值導向作用。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符合教育培養人的價值追求,其首要目的就是培養有道德的人。從班級管理制度的本質規定和運作框架中能夠引出道德價值和道德規范,也可以將社會對學生的道德要求通過制度規則表達出來。班級管理制度在價值指引下規范師生在班級管理中的權利義務關系,班級管理生活中的學生必然會對制度內在的價值產生心理認同,將制度的價值追求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追求,自覺加強自我品德修養。最后,班級管理制度所規范的班級社會關系,構成學生發展的德性環境。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是具有共同價值追求和活動目標的社會群體。班級社會關系需要正式的規章制度維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不僅是對學生群體的約束也是對教師群體的規范。班級管理制度一方面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其民主意識和平等意識;另一方面明確教師在班級管理中的權利與義務,既可以防止教師權威過度膨脹或權威消解,也要求教師承擔起管理育人的義務。班級管理制度規范的學生與學生之間角色關系是民主、平等的,管理班級是全體學生的權利與義務。馬卡連柯認為:“平行教育影響”不會使學生總是感覺自己是被教育的對象而導致厭惡之感,使學生體驗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體,從而提高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班級管理制度通過對班級社會關系的規范,為學生發展營造充滿德性的教育環境,有利于學生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培養民主、平等和責任意識。

二、班級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動和教育系統對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和作用,它既有正向功能又有負向功能,本文探討班級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規范功能。班級管理制度是通過確定權利義務關系規范師生主體行為和調整主體間關系的活動體系及管理規則,可以從靜態和動態兩個角度研究班級管理制度的德育規范功能。從靜態角度看,班級管理制度的德育規范功能是指對班級管理制度內容和主體兩方面的規范。班級管理制度內容的科學合理是其德育功能發揮的前提條件。班級管理制度在合理價值追求指引下,明確禁止什么、肯定什么等規范內容,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去惡揚善,為促進學生人格健全和品德發展打下基礎;班級管理制度內容的規范也包括對制度表現形式的規范,班級管理制度是以正式文本還是以口頭的方式呈現出來,能夠反映出主體對制度的重視程度,口頭上的制度在執行過程中易流于形式、缺乏保障。通過文本呈現的制度將對學生行為規范的要求具體化、明確化,是學生行動的依據;班級管理制度德育功能的實現還要注意規范班級管理制度的表述方式,應多運用道德語言向學生明確提出品德發展的要求和方向,班級管理制度不僅使用“禁止”、“不準”等否定性詞語約束學生的違規行為,也要使用“希望”、“建議”等肯定性詞語和表述方式指導學生良好行為的產生;另一方面是班級管理制度對德育主體——教師和學生進行規范,師生在班級管理中享受的權利與承擔的義務應該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班級管理活動中,教師權力的過度膨脹或者過度消解都會影響到教師被認同、被尊重和被信任的教育影響力,而且制度規范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地位,防止學生管理班級的權力被不合理利用。從動態角度研究班級管理制度的德育規范功能主要是指對班級管理制度運行過程的規范。首先,班級管理制度對學生參與班級管理進行規范。學生參與制度的制定,制度從而能體現學生主體的愿望,學生更愿意接受他們自身選擇的生活方式和相應的倫理價值規范。其次,班級管理制度對制度執行進行規范,它明確禁止某些行為,對違反制度的個體進行懲罰,通過懲罰維持教育教學秩序的同時對學生進行道德規則的教育,約束學生的不規行為;根據強化理論,班級管理制度對道德行為的肯定可以刺激學生更多地做出集體所期望的行為,明確的行為規范是學生管理活動的指南,學生頭腦中模糊的善惡觀念在此過程中得到明確、具體。

2.導向功能。班級管理制度對德育活動的導向功能是指為學生品德發展提供價值導向,也指促進學生品德發展從他律轉向道德自律。制度的產生是以一定的價值認識、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為前提,合理的制度應當體現社會生活中主體的價值追求,并為主體活動提供價值導向。班級管理制度在倫理價值指導下產生或者將道德規則或原則通過制度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班級管理制度的運行過程會體現某種價值準則,學生在參加班級日常管理活動時必然會受到制度倫理價值的影響,學生在反復的管理實踐活動中產生對制度的價值認同,培養了學生的道德判斷力,引導學生朝著共同的價值目標前進。班級管理制度能夠促使學生從他律轉向道德自律。充滿德性的班級管理制度指引學生意識到自己作為班級管理中權利義務的主體之一,應積極主動參與班級管理活動,學生在對班級管理制度的服從、認同的基礎上將制度的價值追求或道德原則、道德規則內化為個體的道德要求。另外,班級管理制度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強制性和穩定性,因此它具有預測作用,學生可以通過班級管理制度預測自己行為的社會評價,主動調整自己的行為,做出明確的道德選擇。制度引導下的學生行為從外在紀律要求轉化為內在道德發展的結果,是學生品德發展過程的體現。

3.調節功能。班級管理制度主要調節制度德育要求與學生品德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調節班級管理制度的管理功能與德育功能的關系。學生品德發展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會表現出差異性,班級管理制度對全體學生統一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品德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之間必然會產生矛盾,這就需要班級管理制度在制定、執行和評價過程中進行有意的調節。班級管理制度立足于底線倫理,對學生提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且通過多樣化和層次化的制度滿足學生個體的差異化追求,對違反基本規則的學生進行適當的處罰及對學生良好行為表現給予肯定,在評價中指明學生道德發展的方向。制度的首要職能是管理,而終極價值是制度合規律合目的發展的統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5],因此班級管理制度需要調節其管理功能與德育功能的關系,即班級管理制度注意運用德育手段、德育方法開展班級管理活動,并通過確定管理活動的評價制度避免對學生的評價過于武斷、隨意,從而避免班級活動陷入管理主義的窠臼。而且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有全員的民主參與,它是正式的規章制度,具有強制性和公共性,它必然能夠協調學校制度與班級管理制度的關系、班級管理制度與教學制度的關系。

4.陶冶功能。班級管理制度的德育陶冶功能是基于制度的規范功能、導向功能和調節功能提出的。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指導下的班級管理活動是一個富有教育意義的人際互動情境,這種情境意在使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活動過程中獲得某種道德要求的切身體驗,學生能夠領會其中暗含的道德價值規范,陶冶其品格。班級是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它是個小型公共生活群體,學生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習得社會化規范、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遵守社會秩序、文明禮貌、講究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等公共行為規范。制度指導下的班級小公民能夠將公民意識遷移到社會公共生活中去,學生對班級管理規則的遵守是其對社會法律法規遵守的基礎,可以提高我國公民的社會公德素質。另外,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專業人員,其對學生的道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教師以身作則對制度的遵守是對學生潛移默化的道德示范,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不僅不會受到學生的抵制,反而能夠增加教師的教育影響力,學生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可以習得其所倡導的道德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因此,班級管理制度的德育陶冶功能指向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三、班級管理制度正向德育功能的實現路徑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發現,班級管理制度是豐富的德育資源,具有強大的德育功能。但是實踐活動中,班級管理制度德育功能并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保障其德育功能的實現。

1.加強班級管理制度制定階段的合道德性。班級管理制度在制定階段的公正、合理是實現德育功能的充分條件,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合道德性是指班級管理制度在合理的價值觀念指導下,全員民主、平等參與制定出內容科學的班級管理制度。楊小微老師認為:“持‘惡而能動’的人性假設,會看重制度的限制和控制功能;持‘中性而被動’的人性假設,會制訂塑造式的制度;持‘善而能動’的人性假設,會提出保護的、激勵的、適度規范的制度主張[6]。首先,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應該堅持符合學生的成長需求,發揮制度促進學生心靈成長、個性形成及人格完善的作用。其次,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一方面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制定符合學生情況的班級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學生民主、平等地參與班級管理制度制定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民主、平等意識的教育過程。再次,班級管理制度目的的達成以其科學性為前提,即班級管理制度的內容符合教育規律及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班級管理制度內容的科學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班級管理制度的內容能夠為學生提供正確的認知,在一所鄉鎮初中的學生管理細則中發現這樣一條規定:要求對學生進行量化管理,每生每學期40分,若扣完即自動退學。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權益受到《義務教育法》的保護,上述學生管理制度要求顯然違背了法律,當然不能為學生提供正確的道德認知。另外我國學校教育中有一個奇怪的“倒金字塔”現象,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而嚴格檢查大學生的寢室衛生,這是由于教育工作者開展教育活動無視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結果。因此班級管理制度內容應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其要求應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

上一篇: 精細化管理工作經驗 下一篇: 紅旗渠精神心得體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 | 中文字幕一区韩国三级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