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認知實習個人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12-18 12:36: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專業認知實習個人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專業認知實習個人總結

篇(1)

酒店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是旅游業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為了應對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獲得組織競爭力,酒店行業傾向使用大量的臨時性員工以強化柔性人力資源管理。由于開設有酒店管理專業的高校擁有規模化的高素質專業學生,并且存在專業實踐的需要,因此,實習生構成了酒店臨時性人力資源的主要來源,而且在酒店整個人力資源體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據調查,國內一般中高端以上的酒店實習生比例普遍超過酒店整體人力資源的20%,甚至有些酒店實習生比重占到40%以上。然而,酒店實習生的高流失率是行業中的普遍現象。據學者齊穎(2012)調查,某些酒店的實習生流失率高達84%。酒店實習生臨時性人力Y源的高流失率不僅會影響酒店經營的正常秩序及員工的士氣,而且也會使實習生對酒店行業失去信心,最終影響整個行業的人力資源供給水平及質量。

實習生在實習中的角色沖突是導致實習生流失的重要心理因素。酒店希望利用實習生減少招聘成本、滿足對職位的短期需要、緩和對員工的管理、保證解除勞動關系的靈活性、減少人力資源成本。實習生則希望通過實習獲得工作勝任能力,通過深入體驗方式掌握課堂上無法通過講授的隱性知識。但專業實習涉及企業、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等多方利益相關體,每一方都對學生的專業實習有不同的角色期望,這些不同的角色期望可能使學生在專業實習中感知到較強的角色沖突。例如,學生角色要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獲得系統的培訓、多崗位的輪崗輪訓的機會,但企業員工角色則要求學生承擔某一崗位規定的任務,熟練操作以提高效率,短期輪崗空間不大;學生在校無論專業學習、校園生活和社團工作均具有相對自由的選擇空間,但在實習崗位上,企業有一套成熟固定的管理模式和紀律制度,學生行為受到較大制約等等。學生專業實習環節上的角色沖突問題如不能在酒店、學校及學生層面妥善解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會產生較高水平的焦慮情緒,最終會消極對待工作,甚至離職,長遠會離開酒店行業。因此,厘清實習生角色沖突的類型對針對性的解決角色沖突,減少實習生流失是酒店、學校等多方利益相關體普遍關心并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通過深度訪談、問卷調查及方差分析實證探析酒店實習生的角色沖突的具體類型,為解決酒店專業實習生的角色沖突奠定理論基礎。

二、酒店專業實習生角色沖突的類型

(一)角色沖突

所謂角色指的是個體在社會關系中的身份地位及由此而產生的特定的行為模式和規范的總和。個體承擔的某一角色的行為即是角色行為(龐世奇)。角色沖突具體表現為角色間沖突和角色內沖突。角色內沖突有兩種情況,具體表現是:第一種是因為個體所在的角色叢中,兩個及兩個以上的角色伙伴對該角色的角色期望不一致時所引起的沖突;第二種是指個體對自己扮演的角色認知和自己實踐行為不同時引起的矛盾沖突。角色沖突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角色叢、組織因素、個人因素和人際關系因素。基于上述角色沖突理論的分析,筆者下面將通過深度訪談方式從角色叢、人際關系、個人因素、酒店因素導致的酒店實習生角色間沖突及角色內沖突視角探析酒店實習生在實習前的角色期望與實習后的角色反應之間的沖突類型。

(二)深度訪談過程及結果

首先,筆者在湖北經濟學院圖書館對酒店管理專業已經完成專業實習的10名學生做了訪談。訪談一共包括5個問題,每個問題限時3分鐘回答。訪談得到實習生實習前的角色期望與實際角色之間的差異具體表現在心理落差、復雜的人際關系、崗位的安排、培訓等方面。部分同學認為自己與工作崗位并不相符,而在工作中肩負雙重角色給其帶來很大的困擾,并表示不會繼續留在酒店工作。然后,筆者將訪談的結果,交與三位酒店管理專家(兩位來自學校專職教師,一位來自業界)進行討論,結果認為實習生的角色沖突可能表現在這些方面:對實習的認知沖突(對總體角色認知、對專業知識應用的認知、對培訓角色的認知);對酒店管理的認知沖突(對勞動強度及時間的認知、對管理者的認知、對酒店人際關系的認知);對學校管理的認知沖突(對專業定位的認知、對指導老師的角色認知、對實習小組的角色認知)等。第三,基于專家討論的基本框架和結果,筆者組織了34名進行過酒店專業實習的學生進行了焦點小組討論。討論中大家一致認為角色的頻繁轉換、不同的角色要求、不同的組織環境、個人的性格、適應能力、人際關系的復雜程度是影響酒店實習生角色間沖突的原因,勞動強度、崗位安排、培訓、酒店對實習生的定位、主管支持、實習生對學校和實習指導小組的期待已及溝通是影響酒店實習生角色內沖突的主要原因。最后,筆者將焦點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文本分析,總結出29個酒店實習生潛在角色沖突類型,并他們歸并到角色間―角色叢沖突、角色間―組織沖突、角色間―個人沖突、角色間―人際關系沖突、角色內―組織沖突、角色內―個人沖突、角色內―人際關系沖突等7個類別中。

角色間―角色叢沖突因素,包括“學生與員工”和“本地人與外地人”兩個因素。“學生與員工”指實習生同時承擔著學校學生與酒店員工的雙重身份。“本地人與外地人”指很多實習生都是在外地實習,在生活習慣上與外地可能會有著很大的差別。

角色間―組織沖突因素包括“自由與管束”“引導與懲罰”“過程與結果”“獨立于協作”和“多樣與統一”5個因素。“自由與管束”指學生在學校學習相對自由,在酒店工作則受到的限制和約束較多。“引導與懲罰”學生犯錯行為在學校以引導為主,酒店則強調懲罰。“過程與結果”指學生在學校更看重學習的結果,酒店則更注重服務過程。“獨立與協作”指學生在學校適應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酒店則更傾向于團隊協作;“多樣與單一”指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可能更加豐富多彩,在酒店工作則往往承擔單一角色的任務。

角色間―個人沖突因素包括“學習與收獲的沖突”“壓力的沖突”“教育背景”“理論與實踐的沖突”及“個性與職位的沖突”5個因素。“學習與收獲的沖突”指實習前對學習知識的期望可能與實習后的感知不一樣;“壓力的沖突”指實習前在學校預期的壓力與在酒店所感受到的壓力存在差異。“教育背景”指實習生對自己學歷的受重視程度在實習前后的感知差異。“理論與實踐的沖突”指實習生對理論的有效利用情況實習前后的感知差異。“個性與職位的沖突”指個性與職位相符程度的期望與實習時的感知可能有較大的差異。

角色間―人際關系沖突因素包括“同學關系與同事關系”“師生關系與上下級關系”兩方面。“同學關系與同事關系”指實習生對實習前同學關系和實習中同事關系的利益沖突感知。“師生關系與上下級關系”指實習生對老師和對酒店領導的信任程度可能會有差別。

角色內―組織沖突因素共包括7個因素,分別為“工作強度的認知沖突”“工作時間的認知沖突”“專業導向的培訓與工作導向的培訓”“輪崗的認知沖突(輪崗機會與輪崗部門)”“重視的認知沖突”“主管支持的認知沖突”和“付出與回蟮某逋弧薄!骯ぷ髑慷鵲娜現沖突”指實習生對酒店工作強度的實習前后感知可能存在差異。“工作時間的認知沖突”指實習生對工作時間的實習前后感知可能存在差異。“專業導向的培訓與工作導向的培訓”指實習生實習前認為酒店培訓的期望高,實習后發現酒店培訓僅僅只是工作導向的培訓。“輪崗的認知沖突”指實習生對酒店否會安排輪崗的實習前后感知可能存在較大差異。“重視的認知沖突”指實習生對自己受重視程度的實習前后感知可能存在差異。“主管支持的認知沖突”指實習生對主管對實習生的支持程度的實習前后感知存在差異。“付出與回報的沖突”指實習生對回報與付出是否對等的期望與實習后的實際感受可能存在差異。

角色內―個人沖突因素共包括5個因素,分別是“對學校實習管理的認知沖突”“身體狀況”“職業發展的認知沖突”“個體努力與群體影響”及“渴望與失望”。“對學校實習管理的認知沖突”指實習生實習前對學校的實習管理與實習后的實際感受可能存在差異。“身體狀況”指實習生對自己的身體素質實習前的期望與實習后的實際感受可能存在差異。“職業發展的認知沖突”指對實習與職業發展的關系的感知實習前后可能存在差異。“個體努力與群體影響”指對個體努力與他人看法的關系在實習前后可能存在差異。“渴望與失望”指實習生對實習的期望與實習后的實際感受可能存在差異。

角色內―人際關系沖突因素主要包括“我與正式員工”“我與領導”及“我與客人”3個方面。“我與正式員工”指實習生對與正式員工的關系的實習前后的感知可能存在差異。“我與領導”指實習生對與領導關系的實習前后的感知可能存在差異。“我與客人”指實習生在實習前對處理客人關系的能力的期望與實習后的實際情況可能存在差異。

三、酒店實習生角色沖突類型驗證性分析

(一)問卷設計及調查過程

為了驗證上述酒店專業實習生角色沖突類型,筆者進行了實證分析。首先,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實習生角色間沖突,共有14個題項,包括角色叢因素、組織因素、個人因素及人際關系因素;第二部分為實習生角色內沖突,共19個題項,包括組織因素、個人因素和人際關系因素;第三部分為被試者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學歷、實習部門。前兩個部分均采取李克特五級量表,題項均來自深度訪談的結果。其次,調查過程。筆者對所在學校本部及獨立學院159名酒店管理本科專業學生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他們的專業實習期均為6到7個月。在他們實習之前進行了第一次調查,專業實習中期進行了第二次調查。兩次調查的目的是便于分析潛在沖突類型的角色預期與實際角色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調查時間跨度為2014年12月到2015年8月。最后,獲得了159個樣本雙測問卷,其中有效樣本為147個,有效率為89.8%。

(二)實證分析

筆者通過SPSS統計分析工具,對調查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首先進行信效度分析。問卷總體的克倫巴赫a系數為α=0.963,表明量表中33個因素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信度。對量表進行Bartlett’s檢驗,得到KMO值為0.936,大于0.7的參考值。對各潛在角色沖突類型進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結果均大于0.5。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其次,進行各潛在角色沖突類型的方差分析。分析結果如下表。

表1 酒店專業實習生角色沖突類型差異化分析表

[ 潛在角色沖突類型 實習前 實習后 雙尾t檢驗顯著性概率 角色沖突 均值 標準差 均值 標準差 均值差 角色間-

篇(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3-0075-03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的集裝箱運輸管理專業是培養熟悉經濟貿易、航運產業鏈,能夠應用知識與技能進行集裝箱運輸業務管理與操作的專業人才,職業崗位定位主要包括集裝箱碼頭、儲運公司、貨代公司、船公司或其、外輪理貨公司等相關單位的單證、操作、客服、銷售、倉管、調度、現場、箱管等。圍繞目標展開的理論教學已相當成熟,但若僅停留在理論上,學生往往無法達到對行業、企業運作更深入的理解和具體的認識,對于環節、流程的關聯性與原理的認識也粗淺而零散,從而阻礙其融會貫通和提升應用的發展。所以,在校期間的認識實習成為不可替代的、完善教學的重要環節。該專業的認識實習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實地參觀、交流訪問的形式達到初步了解學習對象的目的。它雖然具有粗糙、不夠深入的缺點,但同時具有時間短(長則幾周,短則數天)、學生不用動手操作、教師帶領監管等諸多優點,可大大免去企業的煩擾和責任承擔,企業較愿意提供平臺,具有較高的可行性與較好的操作性。

對校方和教師而言,完整的認識實習運作主要涉及四大環節:認識實習平臺的落實、認識實習的準備工作、認識實習的實施與管理、認識實習的后期處理。下面結合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集裝箱運輸管理專業學生在儲運公司的認識實習,展示認識實習的運作過程。

一 認識實習平臺的落實

對目前高職院校而言,因為國家機關與事業單位吸收人才數量有限、競爭激烈,所以高職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企業,認識實習的主要平臺也是企業。近年來,源于教師肯于“走出去”挖掘平臺與牽線推薦和學生本身的積極上進,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集裝箱運輸管理專業為學生拓展認識實習平臺方面取得一些成功的經驗,尤其是對儲運企業的認識實習是其中做得規模較大、管理組織較為系統的模塊。該項認識實習平臺就是在系部領導和教師們共同努力“走出去”的推動下取得的。系部領導多次帶領相關教師親自到福州馬尾保稅區聯系和拜訪一些儲運企業的相關領導,使其了解校方的需要,同時校方也虛心聽取了企業對該校所培養的畢業生的評價、要求和意見,該過程使雙方明確彼此的需求與合作的長遠意義,也改變了之前對彼此的模糊認識,同時建立了信任關系,認識實習平臺得以順利搭建起來。

二 認識實習的準備工作

1.制訂認識實習管理辦法和實習計劃

該管理辦法是整個認識實習的總綱和指導依據,用于規范認識實習的組織、實施與管理。它主要是對涉及部門、教師職責和分工提出基本要求,并列明了組織與實施規范、管理要求、考核與總結要求等。據此,確立了“帶隊教師責任制”,由帶隊教師對整個認識實習負責。帶隊教師要事先對整個實習過程做到心中有數,與實習單位進行全面到位的溝通,進而提前統籌編寫好《實習項目計劃表(或教學大綱)》和《學生認識實習手冊》,以此來管理和指導學生的實習。

2.校企雙方負責人的確定與合作溝通

校方確定好帶隊教師后,就可以主要由帶隊教師與企業進行溝通,而學校領導主要起宏觀管理與跟蹤監督的作用,或者在出現重大分歧和事項時進行協調處理。在該準備階段,帶隊教師主要負責:要求企業推薦、安排有經驗的技術或管理人員擔任指導教師,并雙方溝通想法和相關事項;要求企業準備為學生實習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安全環境;作為校方代表,主持書面“認識實習協議”的簽訂工作,該協議由學生、學校、企業三方自愿協商簽訂,主要對實習期間的時間安排、安全環境、衛生條件、事故責任、投保等事項等做出約定,特別是對學生在實習期間發生的人身意外傷害事故及承擔責任的問題進行明確約定,旨在明確三方的權利和義務,防止糾紛,保護學生實習期間的合法權益及風險管理。

3.召集學生確定組織管理方式和進行實習前教育

“安全、有序、有效、順利”的實習是已經明確的目標,為此,就要能夠合理預見各種限制條件和情況,提前制定好針對性措施。在開始認識實習的前一段時間(如前一周之內),帶隊教師有必要召集參與實習的學生確定組織管理方式和進行實習前的教育。

第一,確定組織管理方式。在帶隊教師少而實習學生人數、批次較多的情況下,加之學生初次實習新鮮感強、求知欲高,往往較好奇和好動,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組織紀律,就會混亂、顧此失彼。采用學生“分層自主管理”的紀律管理方式是一種經經驗證明的有效方法,具體做法是:對整個班級指定班級負責人(如班長),主要輔助帶隊教師監管整個班級的安全和實踐活動,如統計核對人數、上傳下達、反饋報告等;再者,對整個班級再分組(以宿舍或一定人數為單位),指定組長為第二層的次負責人,具體負責監管本組同學的安全和實踐活動,如分組討論、分組參觀等。在該模式中,組長對班長負責,班長直接對帶隊教師負責,責任明確、分工清楚,可實現全面、條理的管理,又能提高集合與自由參觀的效率。帶隊教師要對召集來的學生進行宣講和組織安排,并且做好教師、班長、組長、其他學生、企業負責人的聯系方式信息的共享,以備實習過程中溝通的暢通和及時。

第二,實習前教育。由于學校環境與企業環境的差異性和學生本身歷練的局限性,帶隊教師召集學生進行實習前動員和教育是一個必需環節。若條件允許,最好邀請企業的專門人員與帶隊教師一起對學生進行實習前動員教育、實體簡介等。實習前教育主要是對學生強調和提醒一些容易忽視的素養和行為規范,使其對整個實習建立初步認識和心理準備,主要包括紀律與安全教育、文明禮貌教育和實習項目簡介教育。

紀律與安全教育主要強調和規定:進入堆場和碼頭作業區域一定要配戴安全帽,注意觀望與避讓,做好防中暑等衛生保健措施,不允許學生獨自行動、脫離組織和隨意進入危險地段,遵守實習單位的規章制度、保守實習單位的商業秘密、服從校企的管理與安排以及嚴重違反時的處罰辦法等紀律要求。

文明禮貌的處事風格、主動積極的態度,是企業人員認可與歡迎學生和樂于分享、幫助與互動的情感與心理基礎。具體指導思想和注意事項包括:虛心求教、不談論和詢問個人隱私、在工作人員繁忙時不打擾詢問、不擅自查閱和拍攝、未經允許不得帶出文件和物品、未經允許不得擅自進入特定場所、不得大聲喧嘩和嬉鬧、不得無事由遲到早退、必要時做好報告請假、不得衣冠不整或短褲拖鞋裝束等。

實習項目簡介教育主要是將實習的目的、意義、任務、要求等進行宣讀、強調和交代清楚,以上內容也體現在《學生認識實習手冊》里,并分發人手一本,使學生屆時能隨時查閱和目標明確、有針對性地實習,并以此撰寫記錄和報告。由于認識實習一般持續時間較短,而且要求企業人員系統到位的解說和手把手地示范需要一定的條件和機遇,則要求學生認識太具體詳細和面面俱到是難以實現的,所以在計劃和定位時,要從簡單可行的原則出發,相對降低要求和任務的難度。

4.其他準備事項

其他準備事項主要有:交通工具和路線的確定與落實、學生校外住宿(如果需要)和餐飲的計劃與安排、學校實習經費安排和學生補貼方案計劃(有補貼的情況下)、強制學生提前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等。

三 認識實習的實施與管理

在以上充分準備的基礎上,認識實習的實施與管理就要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以下通過總結整理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集裝箱運輸管理專業學生在儲運企業認識實習的主要實施進程和管理過程(見下表)展示這個環節的一般做法:

對儲運企業為期2周的認識實習過程

必須補充指出,第一,要結合實習項目主要目標與實際可行情況,確定認識實習的重點,給予分配較多的時間。另外,每個實習項目的先后順序、進度和時間長短也要隨著企業的情況(如臺風天氣影響、人員調配)而變動,所以要能夠靈活應變與組合安排,利用好機會。第二,學生在分組或單人跟崗學習過程中,可能相對分散,帶隊教師就要多流多走動,做好日常的紀律、安全等監督工作。第三,學生本身的積極能動性對實習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帶隊教師要多鼓勵他們。所以,雖然是短期的認識實習過程,也是鍛煉和開發學生溝通能力、交際能力的平臺。

四 認識實習的后期處理

該階段主要是評估學生的實習效果。學生實習效果主要通過學生的認知收獲情況體現出來,包括企業對學生的反饋評價。學生的認知效果(最終實習成績)設計成由平時成績(過程考評)和手冊撰寫成績來綜合評定,由企業指導老師評價、學生自評、帶隊老師評價三個部分按一定權重比例構成更為合理。平時成績通過帶隊教師在實習實施過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對每個學生進行的檢查、考勤與記錄、行為評價、答辯來評定;手冊撰寫成績通過檢查學生手冊的填寫情況來評定。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集裝箱運輸管理專業學生在儲運企業認識實習后,要求全部回收實習手冊,主要通過以下項目的完成范圍與程度來考評:(1)日常記錄參觀過程及所認知的設施設備、操作流程、工作內容、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法、心得體會;(2)梳理和記錄崗前培訓、聽報告、座談會的內容與心得體會;(3)總結:概述個人的收獲與體會、實習態度、守紀情況、優缺點和經驗教訓等基本情況;簡述企業的基本情況(包括企業的組織結構、資產規模、設施設備、工作環境和氛圍、企業文化、主要制度等);整理企業的業務流程、主要工作方法、崗位分工與聯系;簡述個人對企業的建議和意見、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自己存在的差距和未來職業規劃等。

另外,認識實習的后期處理也包括校企總結交流反饋與經驗改進。帶隊教師要主動與企業涉及的人員交流,獲知企業對學生的評價反饋和提出的意見。同時把師生對企業的合理建議與意見也反饋給企業,并總結經驗教訓、雙方探討長期合作實習的改進與優化方案。

五 結束語

通過該認識實習項目,該專業學生對堆場、倉庫、碼頭、貨代企業、進出口企業、拖車企業等主體之間如何共同配合完成進出口貨運業務有了真實的認知與理解,對企業內部運作、工作情景、理念有初步的接觸與認識,學生普遍反映該認識實習能夠讓他們豁然開朗,對理論有真正深入的理解,也明確了專業方向。

教師是把控整個認識實習的主體,帶隊教師熟悉整體運作與經驗積累、嚴謹科學的管理方法、勤勉盡責的工作精神與態度以及校企之間的良好互動合作,是整個認識實習的質量保證。

參考文獻

[1]翁連金、黃學文.高職學生實習權益的法制保障[J].繼續教育研究,2012(6):37~41

[2]白潤波、劉福勝、朱坤.大學生認識實習體制改革探究——以山東農業大學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認識實習為例[J].高教論壇,2011(9):82~85

篇(3)

數學師范生要想在教育實習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形成相對完善的認知結構。但是如何能夠讓數學師范生形成相對完善的認識結構,卻是教育界人士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由于認識結構十分復雜,不可能單純地從一個方面說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站在數學師范生培養目標的角度比較合適。以此角度來講,數學師范生應該具備的認識結構有如下幾點:首先,本體性知識,即與數學教學的具體知識必須有所了解,如數學分析、幾何學、初等數學等,這樣在進行教育實習時,才能夠教給學生實質性的數學知識;其次,條件性知識,即與數學聯系密切的知識,其中包括數學教學知識,教育學知識,以及心理學知識等;再次,實踐性知識,即與數學教學息息相關的實踐性知識內容,主要包含數學觀、數學教育觀、教學設計與管理方面的內容等。

二、數學師范生認知結構對教育實習的具體影響

數學師范生教育實習效果主要取決于教學技能,而教學技能則與數學師范生的認知結構有著直接關系,所以探討數學師范生認知結構對教育實習的具體影響,實際上就是在研究數學師范生認知結構對教學技能的影響。

1.若從整體上看,數學師范生認知結構的各個層面,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及實踐性知識對教育實習效果都沒有過于明顯的影響,只是三者相比較而言,條件性知識與教育實習有更大的相關性。但是從微觀角度來看,條件性知識中數學教學知識及教育學知識、實踐性知識中的數學教育觀對師范生的教學技能都有明顯影響。從中就可以總結出,師范院校在培養數學師范生時,一定要從以上三方面入手。

2.大量研究表明,數學師范生的條件性知識結構對教學技能產生的影響最大,尤其是數學教學知識及教育學知識對師范生教學技能的影響更顯著。這實際上并不難理解,數學師范生的數學教學知識越豐富,可教給學生的數學知識就越多,而且師范生對教育學知識有所掌握,自然對教學方法非常了解,在課堂上就能夠通過最有效的方法將自己熟知的數學知識教授給學生,由此保證了教育實習的效果。

3.數學教育觀之所以與數學師范生的教學技能有很大的關系,主要是因為教育觀影響著教學態度,數學師范生若能夠樹立積極向上的教育觀,教學態度也會非常積極,那么在教學過程中自然也會帶給學生積極的影響,由此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就會形成良性循環,教學實習效果自然很好。

但數學師范生的教育觀受到時間校內實踐訓練的影響。這是因為數學專業學生在校外實習的時間并不長,要想提升自身素質,校內實踐活動自然必不可少。校內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盡快將自身掌握的條件性知識、本體性知識轉變為實踐性的知識,而且能夠強化學生教學的基本功,使得學生在教育實習過程中更自信。研究發現,教學基本功扎實的數學師范生,在講臺上會更自信,更容易融入教師這個角色,教學過程中也就將是否實現教學目標,學生是否充分理解數學知識為教學重點,而那些基本功比較弱的學生,在教育實習過程中更關注自身的語言表達、板書美觀性等問題,往往達不到理解的效果。由此可見,教學實踐活動能夠加深數學師范生對教材的理解,對課堂結構的理解,由此影響師范生自身的數學教學觀,最終影響師范生的教學技能及教育實習效果。

三、培養數學師范生優良認知結構的對策

要對培養數學師范生的教師進行大力培訓,使其符合師范數學生認知結構要求。承擔著數學師范生培養任務的高校教師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較低,其教學內容與中學教學內容相脫節。另外,數學師范生畢業后大部分都要在中小學從事教學,但師范院校的老師本身卻一般沒有在中小學開展教學的經歷,在教學中無法對師范類學生授予相應的教學經驗,再加上一些師范類院校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不是很高,缺乏專業的教學方法。并且從教學方式上看,高校的數學教學和中小學的數學教學完全是兩個模式,學生并不能直接借鑒自己老師上課時的方式方法,因而教師起到示范作用。從數學專業知識角度來看,數學師范學生在大學中學習的知識內容與自己今后從事工作中需要涉及的中學教學內容有一定聯系,也有一定區別,如何將兩者邏輯聯系到一起,是數學師范生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在實際師范學校學習中,高校教師卻并沒有重視這方面內容的教學和指引。

篇(4)

高職旅游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實習環節是高職旅游教育重中之重的環節,這一環節能否順利、有效地實現,關系到旅游教育能否承擔起高等旅游人才的培養工作。對高職旅游專業實習指導模式進行優化,不僅能為學生實現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人才,還有助于提升學校的競爭力和辦學特色。

一、高職旅游專業實習指導工作模式優化的重要性

(一)增強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學生通過在旅游企業實習,能更為有效地把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鍛煉專業操作技能,進一步加深對所從事職業的認知,為將來真正就業打下牢固的基礎。同時,實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提升學校實習管理工作的質量。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生實習中,不僅可以深入了解學生實習的真實情況,還可以接觸到行業最新資訊,將理論聯系實際來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使課程內容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

(三)促進與實習單位的合作關系。通過與實習單位的交流合作,學校能更好地了解旅游人才市場需求的最新動態,及時修改和制定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便使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學生實習情況良好也有利于實習單位的發展壯大,從而達到學校與企業雙贏的效果。

二、高職旅游專業實習指導教師工作現狀分析

(一)實習指導教師角色定位不明確。根據走訪發現,目前實習指導教師的工作重心僅僅放在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指導,而未能塑造好學生與學校的溝通者、學生與酒店的協調者、學生生活的管理者和實習管理制度的完善者的角色形象。

(二)教師指導實習工作以巡檢式或抽查式為主,缺乏準確、及時以及全方位的指導。由于受時間、空間和資金等多方面的限制,指導教師沒辦法對實習全過程進行跟蹤指導,僅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與學生和酒店聯系,未能深入到各個崗位,無法對每個實習學生進行面對面地全面指導,因此不能及時考察學生的真實實習情況。而有關教師僅在出現緊急問題時才會跟學生見面,這樣往往難以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體察入微,由此影響實習效果。

(三)實習指導教師個人精力有限。專業教師本身所承擔的課程任務繁重,分身乏術,正常完成教學任務之后沒有更多精力去指導實習工作。另外,指導教師的實際作用因受到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干擾而難以正常發揮。

(四)實習指導教師數量不足,缺乏“雙師型”教師。大多數實習指導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教學崗位,雖然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操作技能,但他們還缺乏實際管理經驗和行業素質,因此對學實習的指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難。

(五)對實習指導教師的激勵及考核制度不健全。頂崗實習是旅游專業實踐教學的重中之重,對教師實習指導工作評價的目的在于檢驗教師的綜合教學素質,反饋和完善教學過程。然而,許多高職院校對實習指導的工作量計算沒有在制度上明確規定,實習結束后往往只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總結,對實習指導工作也沒有一個科學客觀的評價標準,因此直接導致指導教師缺乏工作積極性,極不利于實習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高職旅游專業實習指導工作模式優化設計

(一)認知階段――深入了解學生和完善實習制度。在實習前指導教師要對每個學生進行全方面了解,給予關心和幫助,讓學生做好實習前的準備。為了約束學生實習行為,學校應建立相應的實習管理制度,明確實習報告內容、操行標準、獎懲制度、成績考核,既注重結果考核,又強調過程表現,實行學校表彰與企業獎勵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實習的積極性。

(二)準備階段――靈活安排時間和提升自身素質。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為保證個人精力,教師應靈活安排時間,制作日程表,以便定時定點了解學生實習情況,及時處理實習過程中的問題。實習指導教師要積極參加掛職鍛煉、頂崗指導、企業兼職、輪崗工作以及各類培訓進修等,把自己培養成合格的“雙師型”教師。

(三)實施階段――加強企業溝通和強化反饋制度。實習指導教師將學生送往實習基地后要幫助學生盡快熟悉實習環境。由于指導教師不能跟隨定點管理,因此可組建臨時的實習管理班委會,班委會一般由2-3名組織管理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強的學生組成。指導教師離開后,應安排實習班委成員定期與教師聯系,匯報實習生真實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在實習期間,指導教師應定期地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情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另外,實習指導教師還應積極主動了解實習單位的情況,解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工作問題。通過長期有效的溝通,為學生和學校爭取權益,為企業提升效率,以取得雙贏的效果。

(四)評估階段――完善實結和考核實習指導工作。實習結束后,教師要評價學生的實習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改正。學校還要對實習指導教師整個工作過程進行量化考核,組織召開實習經驗交流會,實習指導教師做工作總結,及時總結實習工作的不足之處,相關教師進行學習,共同交流進步。

參考文獻

[1] 李偉麗.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生的管理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0(02).

[2] 高振杰.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效果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07.

篇(5)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探索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引導建立企業接受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因此,頂崗實習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中得到了普遍的重視與應用,它不僅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檢驗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轉化為職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采用訪談法和調查問卷法,自2015年至2017年,對揚州的兩所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170名參加過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其中發出調查問卷170份,回收調查問卷165份,有效調查問卷165份。接受訪談和問卷的學生都參加了為期6-8個月的頂崗實習,實習的酒店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揚州、常州和三亞,其中在外方管理的集團品牌酒店實習的比例是16.67%,在國內連鎖型酒店實習的比例是38.89%,在普通國內酒店實習的比例是38.89%,其他約占5.56%,學生實習的崗位都是在酒店的一線崗位。通過訪談和調查問卷的數據統計與分析,了解到學生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與困擾,在對影響頂崗實習效果的諸因素進行梳理與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改善學生頂崗實習效果的對策與建議。

一、訪談與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

(一)專業/職業認同感的變化

筆者根據學生入學前、專業學習期間、課程結束后、頂崗實習初始階段和實習結束這五個時間節點,以學生對專業/職業認同感和興趣度為測量點,觀察學生在不同階段對專業/職業認同感和興趣度的變化。這里的“專業/職業認同感”僅指對職業的忠誠度,是學生基本認同或認可酒店管理專業/職業,有持續從事此行業的意愿;“興趣度”為職業認同感中的向上力,是學生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達成組織目標并能夠從中找到樂趣的一種狀態。問卷統計:入學前學生自主選擇酒店專業的比例是36.43%,其中了解酒店行業并對專業感興趣的學生比例是12.4%,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度較低,此時的專業/職業認同感大多受中學老師、父母的影響。進入學校后通過知識講授和實驗課的練習,學生逐步了解酒店行業,專業認同感增長到48.39%,其中大部分同學都對本專業產生了一定的興趣。課程結束后頂崗實習前,學生對專業/職業的認同感和興趣度雙雙達到了第一個峰值、均超過半數,通過訪談發現學生此時已經有走上工作崗位的迫切愿望,調查的數據印證了訪談結果。頂崗實習開始后,學生的職業認同感不升反降,而興趣度更是下降到16.67%,這一問卷數據逆向變化的原因在訪談中得到了解答:學生頂崗實習后,由于面臨著新的環境、新的社交群體、新的業務內容,相當一部分同學感到不適應、心理上有焦慮和挫折感,認知行為上出現暫時和自我否定的傾向,所以反映在調查問卷的職業認同感與興趣度上出現了雙降的現象。訪談中實例如下:例一:無法適應酒店三班倒,生物鐘完全打亂了。例二:平時上課只注意這門課的一些知識點,但是實習的時候有時效限制的壓力、可能還要同時應對幾個客人。平時知道與能否應用自如不是一回事。從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與訪談可以看出,頂崗實習初始階段屬于比較特殊的時期,學生心理和生理上都會有一個不適應期,在這一階段許多學生出現程度不同的崗位業務不適應、人際關系不協調、自信心受挫、情緒波動焦慮等問題。從而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專業/職業的認同感以及對職業的興趣。從頂崗實習結束后調查問卷的數據可以看出:最終選擇繼續從事酒店行業的學生比例為88.57%,經過頂崗實習的鍛煉后,學生對行業的認同感大為提升,但其中69.13%的學生認為酒店工作很辛苦,可以堅持但談不上感興趣,有19.44%的學生覺得通過堅持和努力積累了工作經驗,并對酒店行業產生了興趣。其中決定從事酒店行業的學生忠誠度相對穩定,而對酒店行業保持興趣的學生比例較低與行業認同感較高之間的落差,可以視為初入職場的學生自信心受挫后在問卷上折射的結果。因此,如何提升頂崗實習學生的崗位適應性?如何保護與提升學生的職業自信心?尚有較大的努力空間。

(二)頂崗實習中學生的“眼高手低”問題

在頂崗實習的學生調查問卷中,有62.86%的學生覺得賓館一線崗位都是簡單的重復勞動,待遇不高;37.14%的學生覺得在學校已學習了酒店行業的相關知識,對新的崗位培訓不感興趣,缺乏動力和積極性;只有非常少的學生覺得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無法滿足崗位的需求。通過進一步訪談,發現40.31%的學生在處理具體問題時有基本思路,但分析過于理論化,常常出現程序缺失或細節遺漏的情況,所以處理問題時漏洞多、錯誤率高、效率低;有43.41%的學生缺乏邏輯分析能力、重點不清,解決方法無效或沒有解決思路,處理問題只是簡單地上報給上級主管,完全依賴于他人;只有16.28%的學生案例分析思路清晰、言之有據,提供的解決方案可行性較高。調查看出,雖然經過系統的專業課學習,但學生在頂崗實習中普遍存在著“眼高手低”的問題,認為這些工作都是簡單的重復勞動,工作的技巧和程序課程都講過,對崗位職責、部門間如何合作及酒店整體情況知之甚少,以臆測的方式質疑酒店和學校的規章制度,而不是虛心地通過溝通和學習知其所以然。學生在實際操作時遇到問題才發覺自己所學的知識,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自信心受挫,甚至逃避困難,情緒出現大起大落。

(三)學生應對問題的方式和心理傾訴的途徑

對于“頂崗實習中遇見問題如何解決”的問題,69.77%的學生主動向上級匯報,等待上級解決;27.91%的學生被動等待上級領導解決;2.33%的學生什么也不做,等事情不了了之。問題解決后只有10.67%的學生會和上級領導溝通、總結經驗教訓。雖然有近七成學生在遇到難題時會主動向上級匯報,但大部分學生在將問題匯報給上級后就無后續跟進了,對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沒有主動了解和學習的意識,另外對于可成為案例的問題,有25.71%的同學有記錄并表示愿意和同學及老師分享;71.43%的同學僅作為自己的經驗積累;2.86%的學生沒有記錄問題的習慣。有37.14%的學生覺得與領導和同事的人際關系處理的不是很好;48.57%的學生覺得難纏的客人較為棘手。綜合以上數據與訪談結果,只有不到兩成的學生能夠主動討教、而80%以上的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對學生的訪談中發現只有約10.3%的學生會和朋友面對面傾訴,約九成的學生選擇通過網絡傾訴或宣泄情緒,其中34.81%的學生選擇社交媒體如朋友圈或說說心情或吐槽;42.25%的學生會通過網絡一對一向朋友傾訴;12.64%的學生遇見困擾和問題后,會打游戲或看視頻,在網上閑逛,但無傾訴行為。當詢問學生頂崗實習階段如遇難以解決的專業問題,會通過何種途徑解決或尋求幫助時,有68.55%的學生表示會向同學求助,29.03%的學生首先考慮向老師求助。學生求助的手段傾向是通過社交媒體,如qq、微信等。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我們可以了解到: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有情緒宣泄、心理傾訴的訴求。

二、提升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效果的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頂崗實習典型案例數據庫

從已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和在校生的調查問卷數據分析來看,93.55%的學生認為真實的案例分析教學,有助于他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鮮活的案例也為學生了解社會與職業提供了直觀的幫助。有44.35%的學生有過在社交圈分享同專業前輩個人案例的經歷,并參與了討論。92.74%的學生希望通過前輩們頂崗實習的經驗分享,提前獲取信息、增加了解,這反映了多數學生的主觀訴求,同時通過對已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調查問卷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清醒的認識到: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效果越好,其頂崗實習的成效也就越好,所以筆者建議:一是在學院主導下對歷屆頂崗實習學生的典型案例進行收集和整理,建立以課堂為平臺的案例教學數據庫,強化案例教學的直觀性,為應屆頂崗實習生提供“情景再現式”崗前培訓,這些案例可成為生動的學習素材,幫助在校生更直觀地認知社會,提前了解未來頂崗實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為此做好心理與專業的準備。二是基于大學生偏好使用社交媒體“社交”功能的特點,指導老師以社交媒體為平臺,引導學生增加對社交媒體“言論/評論”功能的使用,在專業圈內除去隱私信息的真實案例、問題等,鼓勵同專業學生多角度思考、參與討論,提供建議和可行性方案,在網絡互動中,使更多鮮活案例內化為參與互動學生的間接經驗,使參與互動的學生從同輩群體中得到更直接的啟發和更有效的成長經驗[1]。

(二)建立校企結合心理輔導網絡

根據訪談及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頂崗實習的學生容易出現:進入崗位角色慢、崗位適應性差、自信心不足、人際關系不協調、畏難情緒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引起初入職場學生情緒的焦慮,心理上的挫折感,如果不及時地進行心理疏導和情緒干預,極易導致學生對工作喪失熱情、對職業失去興趣、產生畏難情緒甚至選擇逃避。根據高明的研究成果,社會支持、人格特征與頂崗實習學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獲得社會支持較多的學生會表現為外向、信賴和樂于助人;反之獲得社會支持較少的學生會更加內向、神經質、不合作和冷漠[2]。因此,學校可在頂崗實習前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來普查和預測實習期間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針對潛在問題做心理輔導和預案,建立以指導教師為主體,實習單位為輔的心理輔導網絡,將心理測試和普查的信息與頂崗實習單位分享。指導教師與實習單位領導在學生實習期間進行觀察,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幫助、請老師進行心理輔導。二是充分運用網絡和社交媒體,保持與學生的常態溝通,幫助學生答疑解惑,調節情緒、疏導心理壓力,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把人文關懷帶到學生身邊。

(三)建立個人成長檔案

人們如果對某件事情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時間、精力去探索,獲得知識積累或成就感,從而感到情緒上的滿足,所以培養、引導學生產生職業興趣至關重要。學生缺乏工作經驗,面對棘手事件和難題有畏難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作為學生的指導教師/企業領導,主動或被動幫學生處理問題需要具備一定的技巧,不能完全替代學生解決問題,以至于使學生缺少了直面困難、從問題中吸取經驗教訓的成長過程。學生建立個人成長檔案,記錄自己面對困局或難題時,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既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總結經驗;又可以讓學生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學校領隊老師可以運用網絡,及時地了解頂崗實習學生所面臨的專業困境和心理壓力,及時進行指導與疏導;根據學生的實習進度,定期查看個人成長檔案,對學生的成長客觀點評,對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客服困難的勇氣,從解決難題的過程中獲取成就感,激發學生的職業興趣,提升頂崗實習效果,更好地承擔起崗位職責。

(四)建立多輪循環頂崗實習培養模式

在頂崗實習學生的調查問卷與訪談中,有的學生談到通過頂崗實習,發現了自己在校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意識到應該如何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和學習的主動性;還有學生談到通過頂崗實習,開闊了視野,發現了職業新的發展空間,表示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多練就一些專業特長和本領;很多同學表示如果能再有學習的機會,一定會倍加珍惜。學校為學生提供的頂崗實習機會,使學生第一次面對真實的社會和工作崗位,在實踐中他們親身經歷了各種挫折,承受了巨大壓力,也檢驗了他們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與方法,在感知社會的同時,他們也在更客觀地認知自我、自覺意識開始喚醒,他們發現了自己以往在學習方法、人際交往、毅力培養以及成才意識等諸多方面的不足,比以往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出怎樣的努力;且更珍惜自己在實踐中得到的直接經驗,希望能夠得到總結和提升。鑒于目前大多數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采用的2.5+0.5頂崗實習模式,筆者建議采用“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1+0.5+1+0.5模式)多輪循環頂崗實習的培養模式,這既滿足了學生在頂崗實習后,希望能再有學習的機會來總結經驗、彌補不足的迫切愿望;同時符合認識論“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規律,學生在學校所學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轉化,在實踐中得到的經驗在下一輪的學習中得到升華,在實踐中發現的不足在下一輪學習中得到彌補和糾正,這樣的每一循環的內容已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能動地進行到更高一級的程度。這必將極大地提高學生頂崗實習的成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成長的機會,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澳大利亞TAFE已實行了“學習-工作-再學習-再工作”的多循環培養模式,洛桑酒店管理學院也采用兩個學期的操作實習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這無疑對我們會有更多的啟示[3]。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學生頂崗實習效果的提升方面還有較大的努力空間,做好這項工作,對落實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頂崗實習的學生,探討的是高職院校與指導教師在提高學生頂崗實習效果諸方面的正相關性,從實習單位的角度去探究如何提升頂崗實習的效果,還有待以后的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段喜蓮.“微時代”環境下提升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興趣的研究與實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3):2-3.

篇(6)

組織學生外出學習,關系到學生的安全、學習、生活等問題。教師如何組織學生安全、圓滿地完成實習任務就需要精心組織安排,實習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實習準備階段

在實習準備階段,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前期調研相關實習企業,選擇有針對性的企業作為學生實習的地點

由于學生所在年級的不同,學生所學的知識也有所不同,所以根據學生的理論學習狀況選擇合適的企業進行針對性的認識實習。如:學生這學期學完了工程測量和建筑材料,可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的測量部門、實驗或物資部門進行實習。這樣就可以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對應起來,以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

在選擇企業方面應該優先選取人員素質、企業管理等方面突出的企業進行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安排企業相關技術人員為學生講解相關的專業知識,以便和理論知識進行對比,融會貫通。一個具有良好管理能力的企業會對學生的參觀實習帶來不小的好處。

2.做好合理的出行計劃和實習日程安排

在出行前選擇合適的時間,避開雨、雪、風等特殊天氣,在認識實習期間可能參觀的企業較多,需合理地安排先后順序以保證時間的緊湊性。這樣可在有限的時間內參觀較多的企業和工程。

由于實習時間較短,所以在實習期間每天的實習任務是什么在出發前需要給學生講明白。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學習,以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3.做好學生的實習動員工作

由于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所以在實習前要做好學生的動員工作,給學生灌輸不怕苦、不怕累、一切行動聽指揮、有事要給帶隊教師請假的思想。實習期間吃的、住的可能不會太舒服,所以要讓學生有不怕吃苦的準備,因為建筑工程專業的特殊性,所以安全問題特別重要,對于工程中常見的安全問題和安全事項提前告訴學生,確保實習的順利進行。

二、實習階段

1.安排學生實習的內容,相關教師講解實踐內容

由于教師一直從事理論教學工作,因此,對實際工程經驗可能有所欠缺,所以需要安排企業相關技術人員作為外聘教師,在現場為學生講解工程特點和施工過程,并對學生的提問予以現場解答。另外,作為學校可在學生頂崗實習階段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培養協議,由企業技術過硬的人員擔任校外實踐指導教師,負責學生的實習教學環節。

2.實習期間保證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有時由于實習時間較長,或不在本地實習,學生的生活習慣可能與實習地不同。教師在每天休息的時候應注意這方面的問題,保證學生在實習期間的生活。在晚上我建議應展開小組討論總結當天的學習情況,大家集思廣益,找出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差別。在實習期間,學生應該完成每天的實習日志,以便在最后的總結中提出問題,由教師做出回答。

3.實習期間要保障學生的安全

由于學生人數較多,在參觀實習期間,由于施工現場較亂,存在的安全問題較多。所以,學生進入施工現場必須遵守施工現場勞動紀律,服從現場技術人員的指揮、服從教師的安排。

三、實結階段

1.實習結束后安排學生參與小組討論

在參觀實習結束后,組織學生討論自己在參觀實習中的收獲,每個人寫出自己的學結,針對課程的內容和實際工程中的所見所聞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差異,從而加深記憶的深度。

2.學生總結匯報

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可進行相關的總結匯報工作,教師根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總結進行提問,從另外一個層次上加深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對于實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疑問,教師當場答疑。

3.教師總結

篇(7)

當前酒店管理專業低就業率和人才流失困擾著旅游教育界。主要原因在于酒店實習心理的影響特別是消極心理的影響,造成實習壓力并降低實習滿意度。本文針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酒店實習的心理問題,探索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理念,通過調查問卷和學生訪談等形式進行連續兩年多的跟蹤調查,嘗試進行分析研究后結合積極心理學視角進行正向引導,探究解決和預防亟待解決的主要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積極心理學對高職實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作為“朝陽產業”的旅游業飛速發展,酒店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需要大量高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支持。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側重實踐技能的培養,多采取“2+1”人才培養模式,注重“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對接行業學期,適應產業升級,培養一專多能,因此對于酒店的頂崗實習十分重視,成為專業教育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在實習過程中,學生產生了諸多實際問題,其中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這些心理健康問題對學生個人的實習生活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也會波及周圍的同學,甚至影響整個實習工作的順利完成。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發受到關注。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加強,在時代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堅持正面發展教育原則的同時適時轉變教育理念,注重將積極心理學滲透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個層面和領域,以期樹立完善積極人格,加強積極情緒體驗,發展積極心理品質,健全認知系統,從而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積極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力量、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股心理學思潮,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它相對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有優勢,更適合并能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二、頂崗實習生實習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及原因

(一)準備不足實習心理壓力較大

雖然酒店專業高職生在校內已經進行了較多的酒店崗位理論和實踐知識學習,但是由于實習前后準備不足,仍然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這些壓力源自于社會環境、責任擔當、生活環境和競爭關系。紛繁復雜的各種變化,使得學生在實習前后因為壓力較大而出現了情緒、行為和精神等方面的變化表現。情緒上變化集中在急躁、發怒、緊張、憂慮、冷漠等;行為上則出現了過度地吸煙、飲酒、失眠、厭食或暴飲暴食等;精神上表現在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不容易集中等。

(二)人際交往的不適應

實習學生進入酒店頂崗實習,所處的生活、工作、學習環境與高職院校差異較大,步入社會后人際關系從較單純的師生交往轉變為上下級、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不同社會角色及社會背景、不同權利責任主體等相對復雜的關系,由此表現出恐懼、孤僻、嫉妒、猜疑、敵意等人際交往不適應癥。

(三)實習的消極情緒累加造成不良影響

酒店作為盈利企業,為生存發展更加注重企業經營管理,因此對待頂崗實習生普遍以酒店的管理模式和要求進行約束,容錯率相對于院校實訓實踐差異較大,十分強調責任、效率、成果、經濟效益等現實事物,使得實習生實習精神壓力陡增或情緒情感直接、間接受到影響,導致消極情況的出現。

(四)實習過程中心理失衡缺少調節

酒店管理專業高職生自我調節能力缺乏的問題十分普遍,造成實習過程經常出現實習心理失衡的情況:涉世未深思想行為相對單純,90后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依賴性較強,面對困難和逆境普遍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同時也缺乏來自外界的干預調節,從而造成較為沉重的心理負擔,情緒情感發生較大變化,心理失衡缺少調節,對學生個人、實習過程和效果及院校和酒店的不良影響較為明顯。

三、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一)高職院校實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

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總體呈現加強的趨勢,但是針對高職生實習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重視不夠。在入學初期專業教學的過程中,較少涉及今后專業實習相關心理問題的介紹和應對;實習前期動員比較倉促,往往就以幾個課時完成實習任務布置,對實習期間所遇的心理問題、困難、環境變化、壓力來源及調試、人際關系的變化、情緒的調節等介紹十分有限;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對實習工作、技能的指導也多于對實習生的心理輔導,院校、系部對實習工作的心理健康指導的時間、次數有限。酒店管理專業的實習工作對專業技能發展提高十分重要,實習效果好壞關系到專業發展和未來職場生涯,而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足,導致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幫助效果有限,直接影響該專業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環境影響實習心理健康的發展

進入酒店頂崗實習,高職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環境發生了直接變化。他們渴望友誼和被理解接納,交往意愿迫切且對人際關系期望高。但是由于實習動員、準備的不充分以及自身心理不成熟、交際和適應能力弱等原因,學生無法及時和充分融入到酒店實習工作環境中。同時,由于工作時間、崗位、內容的差異,實習生適應能力有限,酒店較少與學生交流和溝通,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實習心理變化情況的關懷缺失。院校實習任務的安排較多,但心理輔導、跟蹤、保障較少,學生精神和心理壓力較大,依賴由酒店管理或學生自我管理,給實習生實習中人際交往造成困擾。高職實習過程中,學生所扮演的“角色”由學校走進社會,肩上的責任重了,勞動強度增加了,人際關系環境變化和生活環境變化,使他們必須從學生時期的“受教育者”“受關愛對象”轉變為酒店大集體的一分子。但有部分學生對自己在新環境中的角色沒正確的認識,出現了角色固戀現象,沒有形成適應新環境的心理機制,產生了角色障礙。同時,酒店管理關注經濟效益,教育與經濟懲罰并行,進一步使實習生感覺到實習環境難于適應,進而逐漸產生溝通交際障礙、消極情緒及心理壓力等問題。

(三)對專業客觀認識不足,職業期望與現實差距較大

高職酒店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缺少或幾乎沒有實際的酒店工作經歷,近年來雖然出現“2+1”教學培養模式,延長了實習時間,但是學生在實習前和實習過程中對酒店行業的客觀認識仍然十分有限,職業期望較高與現實的差距導致學生實習心態、情緒失衡。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行業發展現狀與社會實際有一定的差距,同時課堂教學偏重理論知識,缺少實際環境的體驗和參與,缺少學生提前兼職體驗的環境和條件,造成行業認知的局限性。酒店安排實習崗位的時候,雖然會適當考慮實習生的應聘意向和能力素質水平,但是作為營利性企業,崗位緊缺的情況下通常都是安排實習生頂崗補充,且為相對方便管理和減少培訓人力成本及時間,較少安排輪崗實習。大強度的勞動工作量,長期固定崗位和處于一線的基層服務,使得酒店管理專業實習生對職業認同度大幅下降,理想和現實的差異造成較大的心理落差。學生自身習慣大學生活的慣性思維,認為在知識層次和專業水平上有一定優勢,能短期內順利成為酒店管理層的中堅力量,在付出較少勞動的情況下,享受到較優厚的待遇———這與實習工作實際培養環境和目標有著很大差距,由此造成學生較大心理落差并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

(四)實習生適應能力不足

不少高職生存在著自身素質和成績的局限。有的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有的只關注個人興趣愛好的,有的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有的依賴心理較突出,還有的自律意識較差。進入實習崗位后,對工作任務和角色變換等十分不適應,對于如何緩釋壓力,大多數學生是處在無意識或茫然狀態,不能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酒店工作勞動強度大,實習崗位的工作要求并沒有特殊性,使得實習生無法接受。而實際的酒店工作環境,甚至行業、社會其他工作崗位都存在著諸多類似的情況,現實的社會、營利性為目的企業不會因為實習生而特殊照顧。作為實習生,進入實習崗位就意味著已經開始了個人的職業生涯,需要轉變心態逐漸適應新環境、迎接新挑戰。單純依靠院校和酒店的關照,無法培養實習生適應社會生存發展的能力。

(五)家庭對心理健康關懷缺失

酒店實習心理健康受到家庭、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心理健康關懷缺失容易產生各類心理問題。酒店的實習遇到困難矛盾,缺少酒店和院校及時有效的疏導和幫助,實習生缺少歸屬感,需要一個可以得到安慰、包容和支持的環境。此時,家庭所給予的關懷溫暖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問題。但是家庭對酒店行業的低認可度,對勞動服務行業的偏見以及對孩子的過份寵愛甚至溺愛,缺少對實習生心理健康的關懷,不但沒有給予實習生幫助,反而影響甚至扭曲加重實習生心理負擔。

四、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習心理問題的對策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實習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傳統的“修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勢,高職院校應該針對專業實習崗位的特點,探索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理念,革新定位,科學有效地服務師生。

(一)引入積極心理學建立完善實習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及其經驗是在環境中得到體現的,而環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良好的環境適應性也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因此,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習過程中,針對性地引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整合個人、家庭、學校、酒店、社會等大環境各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條件,充分發揮各自積極優勢,形成立體體系展開積極引導和人文關懷,更多傳遞幸福、快樂、愛、希望、樂觀、勇氣、鼓勵、奮斗等健康正能量。當前信息化時代,可以有效依托手機通訊、網絡媒介及遠超教育等形式,通過視頻、音樂、文字等形式實施積極引導措施,將革新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落實到實際實踐中。

(二)營造積極向上的實習環境,增加積極主觀體驗團體輔導活動

院校與實習酒店積極建立溝通和合作開展積極心理輔導。通過院校實習指導老師和酒店中層、基層管理團隊的配合協助,利用實習環境有限的條件和資源開展積極主觀體驗團體輔導活動,可以將酒店管理專業實習生實習前、實習過程中的心理問題進行總結,設計成活動案例,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進行輔導和活動,幫助實習生發現自我、探索自我、開發潛能,尋求積極樂觀和向上的主觀體驗。同時,將積極主觀體驗理念融入酒店實習環境,改造實習宿舍軟硬件,組織積極向上的實習生與酒店員工的活動,利用有限條件最大可能地引導開展積極快樂的主觀體驗輔導,是實習生擺脫負面情緒、各種壓力等心理問題的困擾。

(三)加強實習心理健康的積極情緒認知和體驗

酒店管理專業實習過程中,由于服務型行業的特點,服務面對的受眾各不相同,服務的過程千變萬化,服務的環境差異明顯,諸多方面的原因產生較大壓力和負面情緒體驗,使得實習生心理健康的認知體驗發生較大變化。因此,在實習開始準備階段,院校可以通過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程、活動等對實習生進行正向引導,同時,以院校為主,聯合酒店、學生家庭、學生團隊,班集體共同給每一個學生教育幫助,傳遞正能量;實習過程中,則加強對學生情緒、壓力的觀察和跟蹤,及時進行認知和體驗的干預和輔導,形成以酒店為核心,院校為輔助,家庭積極參與的多方聯動模式;針對大多數院校酒店管理專業“2+1”實習期較長的特點,適當提高對學生積極情緒認知體驗的輔導頻率,及時總結發現的問題并改進更新輔導策略,使實習生提升對自身和生活質量的“幸福感”指標感覺,提高應對消極事件、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達到優化心理品質的目的。

篇(8)

關鍵詞: 高職;頂崗實習;實踐;校企合作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ost practice;practic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9-0265-02

0 引言

頂崗實習,是指在學過基礎技術課和完成教學實習之后,到企業直接參與生產過程的一種實踐性教學形式。當今高職教育蓬勃發展,頂崗實習作為高職教學環節中的重中之重,必須要加強,以更好的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

素質。

1 我院機械類專業概況

我院機械類專業包括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三個專業,學制三年。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時充分考慮到學生長遠發展和學生的綜合能力,理論教學、實訓環節教學三年不斷線,第六學期主要是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及答辯環節。近年來,由于用人單位的迫切需求導致大多數學生在第五學期中、后期就參加頂崗實習環節。以2013年為例,我院機械類相關專業大三學生共計410人,第五學期大三陸續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210人,占同類學生總人數的50%以上,而第六學期所有學生都按時參加頂崗實習。

2 機械專業頂崗實習的特點

2.1 實習時間長,學習深入。按照規定,頂崗實習不少于半年,在機械專業頂崗實習實際操作中,50%以上的學生在第五學期中后期就開始了頂崗實習,有些學生頂崗實習時間能達到8個月以上。實習時間延長了,學生在企業對專業技能、知識有了更深入地學習。

2.2 在具體的實習崗位參與生產實踐。實習單位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安排學生的實習崗位,學生在生產一線的技術崗位上可以參與實際工作,有好多企業為了留住人才,培養人才,讓學生在不同崗位上參與實際工作,學生在此期間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2.3 師傅帶徒弟。頂崗實習時每個單位均安排了企業實習老師,企業實習老師與學生一起工作,就像師傅帶徒弟一樣,學生邊學邊問,及時解決自己的問題,這種方式學生收獲很大。

3 機械專業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

3.1 期望值存在差距 現今大學生對工作崗位認知存在誤區,在企業中希望自己做技術含量高的工作。而實際每個單位提供的具體工作崗位較單一,學生從而產生學不致用的想法,于是有些學生就不安心實習甚至有擅自離崗的。而企業都想要完美勝任工作任務的學生,但是從學校直接走上崗位的學生顯然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由此可見,雙方期望值存在一定差距。

3.2 時間上存在沖突 有的學院安排頂崗實習時間過短,而企業希望學生頂崗時間較長,培養學生為企業所用。校企雙方時間上存在沖突,導致企業不能對學生委以重任,學生理想和實際崗位落差大。

3.3 責權關系不明確 頂崗實習期間,學生具有“學生”和“員工”的雙重身份。學生到企業后,主要管理權便由學校移交給企業。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企業不會對頂崗學生按照企業機制進行全方位的管理,這種現象使得學生權益保障的主體責任沒有明確,從而導致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實習行為和活動得不到合法的保護。

4 機械類專業頂崗實習方案實施

以我院2013屆機械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2013畢業生頂崗實習單位主要有東北特鋼集團、首鋼京唐鋼鐵、北京三一重機集團、天津冶金集團、石家莊制藥集團、營口五礦集團等。通過頂崗實習情況的分析,提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頂崗實習,總結了教學環節設計方面的經驗與方法。

學生在頂崗實習開始前,應完成以下工作:首先學院教師培訓學生,讓學生弄清頂崗實習的要求、步驟、方法等,每名學生都非常清楚實習的全局性安排、時間進度及上交材料的要求。然后學生要與實習單位簽訂實習協議,協議交給自己的指導教師。同時離校前學生領取自己的頂崗實習手冊,在頂崗實習期結束后應完成并上交頂崗實習手冊、專業技術報告。

4.1 頂崗實習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①理論知識學習:在頂崗實習前專業理論知識要掌握設備的操作、工程的生產工藝,在校期間加強學生這方面的學習和培養。最終使學生端正實習態度,明確實習目的和任務,轉變實習觀念,調整實習心態。

②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頂崗實習比較復雜,必須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這包括建立穩固的實習基地,簽訂合理的實習協議,編制系統的頂崗實習指導文件,還要進行一系列的培訓,如崗前培訓、安全培訓、工作態度培訓、基本技能培訓等。

4.2 頂崗實習的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①信息溝通:在頂崗實習實施過程中,實習學生、企業兼職指導教師和實習專職指導教師的個人登記表和個人信息表要建立,便于師生之間隨時進行聯系和溝通,及時解決實習過程中的出現的各種問題。

②實習檢查:在頂崗實習實施過程中,企業兼職指導教師和實習專職指導教師隨時進行檢查、監督、指導學生實習的進程,從而糾正實習中遇到的問題來保證實習效果。

③實習記錄:在頂崗實習實施過程中,填寫頂崗實習手冊,信息包括學生的聯系方式、實習企業、實習主要任務等,還要按時填寫實習周記來記錄實習進程,撰寫頂崗實結報告,最終由企業指導教師和學習指導教師填寫實習評價等內容。

4.3 對實習成果的要求 實習成果主要包括實結和專業技術報告。學生要在實習結束后寫出實習的個人總結,總結頂崗實習經驗教訓,如實習中出現了哪些問題,是如何進行解決的,對實習有哪些建議等等。專業技術報告要符合學院或者系里制定的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工作崗位完成專業技術報告撰寫工作,要求專業技術報告原創性較高、有創新點,能對某一專業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4.4 實習成績 實習成績要由實習企業指導教師的鑒定、學院指導教師的考察、實習記錄、實習成果各項分值累加評定最終成績。

5 結論

校企合作模式下頂崗實習方案的研究和實踐是成功的,研究結果表明,頂崗實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技能,還為學生就業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實現了企業、學校、學生的三方共贏。

參考文獻:

篇(9)

護理臨床實習是護生完成護士角色轉變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樹立正確專業習慣、培養良好專業素養的關鍵階段。國內研究顯示,護生對護理相關法律知識、護理規章制度、護理風險管理、護理風險防護知識知曉率較低,法律意識淡薄,認為非常有必要對護生進行護理風險意識的相關培訓[1-2]。在臨床帶教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培養護生將理論知識在臨床的實際轉化及應用實操能力,更重要的是強調護生在實習期及今后臨床工作中職業風險的防范意識,盡量規避護理風險,保證患者安全,減少護患糾紛。本研究將從培養實習護生護理風險意識這一主線出發,完善傳統風險教學缺失的思維認知啟迪與自主學習反思,嘗試引入導學式教學解析護理不良事件案例結合情境模擬教學方法,以提高護生職業安全認知,保障患者安全。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實習的護生170人作為研究對象,均為江蘇省護理院校學生。按來院實習時間將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的實習護生98人作為對照組,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的實習護生72人作為觀察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1.2臨床教學方法

對照組按傳統方法進行護理風險認知培訓,即由護理部教學護士長每月組織1次護理不良事件分析會,選擇當月具有教學意義的護理不良事件案例進行護理風險認知培訓,將每例護理不良事件以PPT形式進行授課,內容包括不良事件具體內容以及原因分析。共組織學習6次,每次1個課時。觀察組運用導學式情境模擬教學法,將護理不良事件案例結合情境模擬進行職業風險教學。演繹現場仍由護理部教學護士長主持,共學習6次,每次1個課時。觀察組根據案例類型,將實習護生分為6組,每組12人,各組負責1個案例的情境化演繹,具體實施方法如下。1.2.1實施前教師培訓及案例選擇開展導學式情境模擬教學前,護理部及教學護士長選擇6名教學經驗豐富、專業知識扎實的帶教教師進行系統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帶教教師的崗位職責與溝通技巧、導學式教學模式內涵與應用、情境模擬教學方法與實施要點、護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的掌握與深入了解,以實現教師在進行職業風險教學時的方法一致性和內容同質化。全部內容分8個課時培訓完畢,由帶教教師共同商討選擇具有教學代表性、復雜性且具警示作用的案例6個,其中包括違反核心制度、法律法規相關事件、臨床知識缺乏、護理溝通不當及違反操作原則,具體案例分別為誤用二甲苯事件、止血帶遺漏事件、私自棄液事件、沖洗液體與靜脈用藥混淆事件、住院自殺事件、外周靜脈藥物外滲事件。1.2.2導學式情境模擬教學方法1.2.2.1案例解讀在情境演繹前,6名帶教教師分別帶領1個實習小組,以“小班”形式對6個案例進行解讀,主要在每周實習業務學習期間進行,每次1個課時,共4個課時,分為3個學習階段:①由護生根據案例找出其中可能涉及的違反護理核心制度或操作流程的問題,輪流發言,帶教教師進行補充解答;②教師對案例中存在的護理風險知識、正確操作流程、事件發生后的正確處理等學習元素進行提問,如其中有涉及“藥物外滲”的不良事件,帶教教師可以提出關于“藥物外滲臨床表現”“藥物外滲的風險因素”“靜脈留置導管維護”“藥物外滲正確處理”等元素,指導護生充分利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網等數據庫查閱資料,初步完成循證檢索。③護生分別對循證后的護理風險相關元素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認知,隨后教師對這些觀點提出專業的理論指導與糾正,樹立正確的護理風險認知,幫助護生梳理案例。1.2.2.2劇本設計6名帶教教師分別帶領每組成員以抽簽方式選擇案例,以團隊協作形式在1個月內完成對所選案例的劇本編寫與設計,帶教教師根據組內實習護生的性格特色與個人特長分配任務與角色,并積極配合護生準備工作,道具、服飾、音響、麥克、環境等安排到位。劇本演繹時長以15~20min為宜,事件劇本以突出案例中的護理安全問題為重點,按照發生的時間及地點、涉及的班次及部門有邏輯、環環緊扣地設計,劇本要求以貼近實際生活的口吻進行編寫,賦予角色生動的形象,給參與者和觀眾以真實的感受。具體設計要求如下:①師生協作,確立大綱,大綱以第三人稱編寫;②充實劇情,完善人物性格,串連故事情節,劇本以角色臺詞分行式編寫,適當加上有利于后期排練的角色語氣、動作、心理等;③場景、晝夜切換,真實還原案例中的場景與發生時間,幕布、幻燈片聯合燈光配合進行轉場。1.2.2.3演繹與總結護理不良事件情境化演繹現場安排在醫院的學術報告廳,時間定于每月的實習生座談會,每月對2個案例進行演繹與階段總結,演繹現場由教學護士長主持,全體實習護生及各科室總帶教現場觀摩。護生在演繹過程中需充分還原臨床實際情境,突出展示護理風險發生的各個環節,增強現場代入感。演繹結束后,由實習護生根據分組進行案例討論,分析案例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并追根溯源探討規避方案。最后由帶教教師進行評價并補充講解,使護生對護理不良事件的防范、上報和處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強化學習效果,討論總結時間控制在30min以內。

1.3評價方法

①安全態度:采用郭霞等[3]翻譯和修訂的安全態度問卷(TheSafetyAttitudesQues-tionnaire,C-SAQ)進行評價,該問卷包括安全氛圍(16個條目)、工作滿意度(5個條目)、工作條件(6個條目)、壓力感知(4個條目)4個維度31個條目,以Likert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認同到非常認同賦1~5分,分數越高,表明被調查者安全態度越積極。問卷Cronbach′sα系數為0.882。②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的認知:采用護士對不良事件報告的認知問卷[4]進行評價,該問卷由報告類別(6個條目)、報告重要性(6個條目)、報告流程(5個條目)3個部分組成,共17個條目,答對1個條目得1分,答錯得0分,得分越高表示對護理不良事件報告認知程度越高。此問卷內容效度為0.89,Cronbach′sα系數為0.920。③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教學模式的評價:采用自制的課程評價反饋表調查兩組實習護生對培訓形式、教學內容及理解程度的認可度,共9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計分,“非常不認同、有點不認同、說不上、有點認同、非常認同”依次賦1~5分,得分越高,認可度越好。6次課時結束后的當月實習生座談會上進行調查,由教學護士長及2名內外科總帶教組織護生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線上問卷并當場提交,有效回收率100%。

1.4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EpiData3.0進行雙人錄入核對,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行t檢驗、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培訓前后安全態度評分比較見表2。2.2兩組培訓前后對不良事件認知評分比較見表3。2.3培訓后兩組對護理風險教學模式認可度比較見表4。

3討論

3.1導學式情境模擬教學法培養護生護理風險意識的成效

實習護生是醫院護理隊伍中一支不可缺少而又身份特殊的群體,在對其臨床實踐及帶教過程中,需重視其職業風險意識的培養。發達國家已將職業相關防護知識作為課程教育,并且對臨床醫護人員進行職業風險的在職繼續教育,護生和在職護士都需持續接受風險教育,以增強護理風險認知[5]。研究表明,對臨床實習護生進行護理風險相關知識培訓,能有效提高護理風險認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6]。護生初涉臨床,臨床知識薄弱,對護理風險不敏感,導學式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圍繞具體案例中涉及的學習元素提出相應問題,讓護生積極地去探究、循證、思考,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促進護生掌握臨床相關知識,更好地理解案例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利于延伸應用至真實的臨床環境。情景模擬教學法通過角色扮演、臨床場景重現將教學內容融入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可有效提高實習護生的情緒智力水平及共情能力[7-9]。本研究在情景模擬教學方式中融入導學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引導與虛擬實踐培訓聯合,樹立護生對護理風險的正確認知與判斷。本研究結果顯示,培訓后觀察組安全態度及對護理不良事件認知得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均P<0.01)。護生的職業風險培養應以明確的教學模式為依據,且根植于有意義的自我評判及反思的基礎之上[10]。導學式情境模擬教學強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自主探究、學習,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情境模擬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進行自我調控和反思,開拓思維、激發學習潛力[11-12]。本研究將導入式教學與情境模擬相結合,通過“案例解讀-劇本設計-情境化演繹-總結與補充”的教學流程,使護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積極探索未知,善于運用學習資源找尋解決問題的最佳證據,將護理風險防范的相關知識充分融入事件模擬過程,該教學模式代入感強,易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以往固化的知識傳授,促進師生共同進步。作為情境模擬展示的參與者,沉浸式的演繹更容易觸發護生的共情能力,引起自我反省,患者和家屬的扮演者表示:“站在他們的角度讓我真真切切感到護理安全的重要性”;作為觀眾,情境劇的教學模式較PPT授課更為生動,能更清晰地了解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體驗每個事件的結局及處理方式,正確認識護理風險。

3.2導學式情境模擬教學法有助于提高護生臨床教學滿意度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對護理風險教學模式認可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0.01)。在案例討論環節,教師充分給予護生空間論述自己對于護理風險的觀點和認知,鼓勵護生積極思考、大膽論證,隨后教師進行專業指導與糾正,幫助護生梳理案例,樹立正確的護理風險認知。該教學模式首先是建立在師生平等溝通的基礎上,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不僅能幫助護生脫離固定思維束縛,提高學習興趣,充分挖掘自身潛能,整合學習資源,不斷填充知識庫,進而增強對護理風險的敏感度;教學過程可拉近師生距離,減輕實習階段陌生的工作環境和人文社交給護生帶來的壓力。其次,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需要帶教教師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較高的專業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帶領護生循證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充分展現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態度,可有效提升護生的職業自豪感,對于未來的臨床工作懷有憧憬和奮斗目標。

篇(10)

0 引言

核心職業素養是指完成職業活動以及謀求職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意識、知識和能力的集合。高職會計教育是為學生今后職業活動持續發展奠定職業技術基礎和職業活動素養的教育,主要體現在有勝任會計工作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三個方面,核心就是將道德教育、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的培訓有機地結合起來,本文試從內容設計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談談會計核心職業素養的培養。

1 會計職業道德

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會計職業品德,包括敬業愛崗、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等;②會計職業紀律,包括熟悉法規、依法辦事、保守秘密等;③會計職業能力,包括搞好服務、開拓創新、精益求精等。

在企事業單位中,會計工作雖然很重要,并經常接觸金錢等財產物資,但具體工作卻十分平凡、瑣碎。培養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精益求精的精神,忠于職守、實事求是、盡職盡責是高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這部分的教學內容主要貫穿在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及職業技能訓練過程中,具體方法包括:

1.1 日常行為養成 職業素養的形成有一個由認知、情感、意志到行為、習慣不斷積淀的過程,日常行為養成依據這一認知改變和習慣養成的基本規律,把行為養成訓練分為三大部分—“體驗激緒、行為改變認知、習慣積淀品質”,三者有機結合,循序漸進,缺一不可,共同構成行為訓練的核心理念。

體驗激緒,就是在行為養成中,根據所要增強和培養的素質設置一定的情境和訓練內容,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認知、情緒、行為等方面的變化。

行為改變認知,其中認知是個體認識和理解事物的心理過程,行為是有機體在各種內外部刺激影響下產生的活動。在訓練項目設置上,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在組織訓練中,要適時進行行為調控;在總結點評中,要幫助學生把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知。

習慣積淀品質,就是通過反復訓練持續強化和鞏固訓練效果,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應對模式和認知模式,形成習慣。隨著這種習慣的養成,逐步積淀內化為穩定的職業素養。

按照這樣的訓練模式,從新生入學開始,即規范其日常行為,包括守時、物品擺放、整理、數字書寫等日常行為習慣,這種訓練意識和標準事先在每一個任課教師、輔導員等與學生接觸的所有人員中都達成共識,使學生在校園中的學習、生活都處在一個完整的訓練系統中。

1.2 宣傳教育 即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方式系統地傳播、闡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通過營造濃烈的輿論氛圍,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職業道德觀念與行為的影響,使其逐步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深處,從而凈化其內心世界,改善認知標準,確立符合道德規范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宣傳教育的手段除課堂、系報、校園廣播、宣傳畫冊,還可采用辯論賽、海報、會計用品展室、會計人物宣傳等方式進行,做到有的放矢、生動活潑、以理服人。

1.3 環境育人 即通過創造和利用校園物質、精神生活條件以及社會一切有利資源來推進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學生德治理念的形成與鞏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校園環境,而致力于創造和利用優良的校園環境,就能使學生從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養的內化。

法制教育是讓會計人員知法守法,培養會計人員學習和執行有關法規政策的自覺性。會計工作涉及面廣,法制教育的范圍也非常廣泛。具體地說,會計人員應掌握會計法、公司法、證券法、經濟合同法等經濟法規,并將其運用到具體工作中。會計專業教育中將這些基本法律傳輸給學生,培養其法律意識。

按照這樣的教育模式,每名學生既是職業道德教育過程的參與者,也是職業道德教育成果的受益者,堅持在各種類型的教育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素質要求,使學生在自覺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思想境界得到升華。

2 會計職業技能

所謂職業技能,也可稱為職業能力,是人們進行職業活動承擔職業責任的能力和手段。就會計職業而言,會計是一項具有極強專門技能的職業,只有受過專業訓練,且具有相當業務水平和能力的人才能勝任這項工作。高職會計專業技能教育主要包括制證、簽章、傳遞憑證、往來結算、記賬、審核、結賬、制表等勝任會計工作的基礎技能,這是傳統會計專業教育容易忽視的地方,這部分的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

2.1 專業實習 通常會計專業的實習環節包括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幾個環節,不同階段的專業實習讓學生對憑證、賬簿、報表等會計資料由認知、熟悉、制作到掌握技巧的程度。

2.2 會計技能訓練課程 會計技能訓練課程包括珠算、點鈔、數字書寫、小鍵盤輸入、EXCLE數據處理等技能。

2.3 技能比賽 為配合課堂教學效果,可以經常性的組織專業技能比賽,給學生營造一個勤練技能的良好校園環境。

3 會計專業知識

上一篇: 英語教學總結 下一篇: 八年級地理下知識點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系列中文字幕 | 中文字老妇女偷乱视频在线 | 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视频 | 中文少妇按摩久久高潮 | 中国久久99视频免费看 | 午夜国产福利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