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貿易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25 05:16: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食品貿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食品貿易論文

篇(1)

一、非關稅壁壘產生的條件

(一)國際貿易協議中有關環境的條款的規定相對模糊,使某些發達國家找到了樹立綠色壁壘的借口。而當因此發生貿易糾紛時,進口國也容易從GA丁下或WTO有關自由貿易原則中尋求法律上的支持。

(二)國際環境公約的提出。雖然它作為綠化國際貿易的特別規定,本質上不是綠色貿易壁壘,但是由于國家環境公約的制定者主要是發達國家,其條款規定是基于發達閏家先進的技術水平,反映的是發達國家的環境利益,因此必然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出口,因而可能成為一種變相的貿易壁壘。月外由于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履約能力的差異,某些公約的實行往往會使發展中國家處于劣勢地位,如蒙特利爾公約限制,禁用的消耗臭氧層化學品雖然不多,但都是基本化學品種,從而影響到上萬種化學原料和制成品的生產和使用。盡管公約對發展中國家為禁用期限寬限了幾十年,但發達國家的先明運行成為事實上的綠色貿易壁壘。

(三)國際環境管理體系系列標準的制全雖然是為環境保護,消除國際貿易中的非天稅壁壘.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但某些國家卻在貿易制定了過高的環境標準,甚賈高于本國標準的雙重標準,就形成了對出因的綠色壁壘。

二、非關稅壁壘的特征

1.非關稅壁壘比關稅壁壘具有更大的靈活生和針對性。一般說來,各國關稅稅率制定必須通過立法程序,要求具有相對的穩定而制定和實施非關稅壁壘,通常采用行玫程序,比較便捷,能隨時針對某國的某種商品采取相應的措施,較快地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

2.非關稅壁壘具有隱蔽生和歧視生。一般來說,非關稅壁壘往往不像關稅稅率一樣嘆法律形式公布于眾,或者規定極為繁瑣和泛雜的標準和手續,或者經常改變這些措,使出口商難以對付和適應。

3非關稅壁壘的多樣性和廣泛性。非關稅壁壘實施名目繁多,十分復雜。根據關貿5協定統計,20世紀70年代初,世界各國實行的非關稅壁壘約有530種,到烏拉圭回合多立貿易談判開始時,已發展到2500多種。其中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在發達國家構筑的非關稅壁壘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一些發達國家的非關稅壁壘涉及的進口商品也在增加。

4.非關稅壁壘更多地考慮了生態環境和國民健康的需要,尤其在食品安全方面,利用保護生態環境和保障國民健康設的非關稅壁壘更具有殺傷力。

5.非關稅壁壘在多邊貿易體制下具有合法性,一種限制措施有時具有很大的破壞力,多邊貿易體制往往是采用限制的方式來加以約束,但是由于非關稅壁壘披上一層合法的外衣,導致了這種貿易限制措施得到了多邊貿易體制的認可。

三、從食品安全方面談非關稅壁壘對國際貿易的影晌

(一)食品安全問題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發生了食品安全問題和事件,消費者拒絕并抵制有害食品的行為將會給食品生產鏈上的個體、企業甚至國家形成影響,不僅可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可能波及到國家形象,甚至影響國家之間的外交關系。

1996年歐盟牛海綿狀腦病(瘋牛病)的出現,導致了全球肉食消費和貿易增長的衰退,這些國家的肉禽業因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憂而長期徘徊不前。英國一直是歐盟牛肉出口大國,但自從1996年3月英國承認發現瘋牛病后,英國政府下令宰殺了350萬頭牛,其畜牧業遭到嚴重打擊,英國牧民的收入下降了80%以上。隨后,歐盟委員會做出決定,禁止英國牛肉出口,這無疑又加劇了英國畜牧業的危機。1996年英國農業收入為41億英鎊,而1999年降到不足10億英鎊。瘋牛病不僅使英國畜牧業遭受前所未有的損失,而且影響了英國的國際形象,加深了英法之問的隔閡,還導致英國與許多好友國家之間產生了新的矛盾。

篇(2)

一、我國有機食品貿易現狀

有機食品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的,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如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FOAM)認證的食品。有機食品含有機食品原料(有機農產品)和有機加工食品兩個層次,包括糧食、蔬菜、水果、禽畜產品、水產品、奶制品、加工食品、調料等。

我國1990年通過向荷蘭出口浙江省臨安縣生產的紅茶和綠茶開始有機食品的出口,其出口額一直呈逐年增加的態勢。從1995年的30萬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3.5億美元,年出口增長率在50%以上。出口的主要種類有大豆、茶葉、蔬菜、雜糧等,出口的主要對象是美國、日本和歐盟國家。目前,國內主要有南京國環、中綠華夏、圓通認證、萬泰認證等27家認證機構,認證受到環保部、農業部、認監委的多方管理。2007年新認證有機食品企業285家,產品1,113個,分別比2006年增加35%和9.2%,有機食品企業總數達到692家,產品總數達到3,010個,分別增長33.1%和32.1%。

目前,全球有機食品市場正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長,預計2010年將達到1,000億美元。與此同時,我國有機產品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國的蔬菜、有機稻米、雜糧、茶葉等農副產品和核桃油、山茶油、蜂蜜等加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2006年我國有機食品出口額3.5億美元,僅占國際有機市場份額的0.7%。據統計,我國有機食品占全部食品的市場份額還不到0.1%,遠遠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在有些發達國家,其市場份額已達到5%~10%。據有關專家預測,到2015年,我國的有機食品占國內食品市場的比例有望達到1.0%~1.5%,出口的有機食品占全球有機食品國際貿易的份額則有望達到3.0%,甚至更高。

二、我國有機食品貿易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有機食品發展正處于向社會化、市場化、國際化全面推進階段,市場環境越來越好,市場覆蓋面也越來越大,而且有機食品在質量標準和品牌影響力上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具備了擴大出口的技術條件。因此,我國有機食品有著巨大的國際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但是,由于我國發展有機食品事業只有十多年的歷程,經驗、技術等各方面都還存在許多不足,使得有機食品出口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一)有機食品貿易面臨國外“綠色壁壘”的威脅。目前,我國的主要出口貿易伙伴如日本、美國、德國、韓國、新加坡、英國等,大多數是世界貿易組織“貿易與環境委員會成員”,也是綠色貿易保護主義最為盛行的地區。他們憑借其經濟和技術條件的壟斷優勢,以保護資源和環境為由,先后制定了嚴格的環境標準,并通過WTO將貿易與環保緊密掛鉤,以抵消由于勞動力價格、運輸和原材料價格等其他國際貿易競爭因素給本國產品帶來的不利影響。由于我國出口產品很難在短期內達到發達國家的環境質量標準,這將使我國的外貿出口市場面臨縮小的可能。由于達不到進口國技術條件和安全性指標的要求,在有機食品中,只有約占10%的AA級綠色食品才能達到國外的有機食品標準,才與國際標準相接軌;其余90%的A級綠色食品,難以被國外市場廣泛接受,使我國近幾年來有大量有機食品(主要是A級綠色食品)出口受阻。

(二)有機貿易出口企業治理機制不規范。我國有機貿易出口企業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有機品牌經營的理念和能力較弱,呈現出了“小規模、大群體,小生產、大市場”的格局。在出口貿易中,許多企業缺少技術力量的支撐,大部分企業采取的是“以量取勝”、“靠出口數量擴張為主”的低價戰略;而我國有機食品本來具有比較優勢,但出口企業大多缺乏對國際綠色食品市場的深度調研和總體把握,相互之間盲目競爭,自相壓價,客觀上存在傾銷傾向,給我國有機食品出口帶來了不利影響。

(三)有機食品出口的產品結構不合理且缺乏創新品種。目前,有機食品產品、銷售額都有大幅上升,但是相對于農產品和食品總量來說,有機食品發展的規模、生產總量和開發面積都比較小,只占全國大宗農產品種植面積和總產量的2%左右。而且有機食品的產品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品種單一,粗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少,同類產品品牌繁雜、著名品牌少等,無法滿足人們對食品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對我國綠色食品產品出口多樣化形成了障礙。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的新品種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薄弱,大多數企業出口產品中傳統產品多、創新產品少,深加工能力不足,不能滿足國際市場消費多樣化的需要。

(四)有機食品認證標準體系不完善,且現行出口體制不順。我國目前的認證體制存在認證過程復雜、技術落后、對認證企業和生產企業監督不力以及認證誠信問題。這些問題使得我國的認證標準至今仍未得到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的認可,難以與國際接軌,使得有機食品出口渠道不暢。同時,我國對外開放政策使得出口體系仍不能適應開放的市場經濟的要求,造成生產與貿易相分離,這也使得綠色食品出口難度增加。

三、對我國有機食品出口的建議

隨著國際市場對有機食品需求量的加大、我國政府及消費者對環境保護和食品質量安全意識的提高,以及我國生態農業和生態建設的良好基礎,我國的有機食品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隨著我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有機食品產業的競爭將成為農產品競爭的焦點。

第一,破除綠色貿易壁壘,擴大有機食品出口貿易。一方面政府和企業應加強對綠色貿易壁壘信息的收集和對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的有機食品法規、標準、認證體系的研究,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另一方面企業應轉變觀念,通過實行綠色生產、綠色管理、綠色營銷,從而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第二,加大科研開發和技術推廣力度,調整有機食品產品結構。加強有機食品的基礎研究,對有機食品的生產技術、加工技術進行攻關,開發新的符合國際標準的有機食品。在開發AA級綠色食品的同時,推進A級綠色食品與國際有機食品接軌;同時,政府應加大技術的推廣,提高有機食品產業化標準。第三,規范出口企業管理,實施有機品牌戰略。加大政府對有機食品產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擴大有機食品企業規模,提高我國有機食品國際競爭力。同時,有機食品企業應積極采取措施,有意識地擴大和宣傳產品商標,以進一步提高我國綠色食品標志的國際知名度,為我國綠色食品進入國際市場奠定基礎。

第四,堅持和完善有機食品認證標準體系建設,加快有機食品國際認證步伐。我國要參照國際標準和法規,加快健全我國有機食品管理的辦法和法規體系,對外與外國政府的有機食品相關法規對接互認,對內規范有機食品的生產和質量控制。由于只有通過進口國標準的認證才可以出口其他國家,所以我國標準應該保持與國外標準一致性,從而提高企業認證的效率,提高綠色食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要通過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市場推介、品牌整體形象宣傳等,使我國綠色產品標準和認證準則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為綠色食品的國際化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參考文獻:

篇(3)

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到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問題,貿易的全球化帶來食品的供應鏈從一國國內擴展至全球,風險問題隨之增加。隨著民眾科學知識的增加及營養和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也越來越關注食品的安全。轉基因食品的出現以及其國際貿易的蓬勃開展,其又與人權、環境等問題相掛鉤,各國政府對其的不同態度和不同貿易政策,使得轉基因食品貿易在國際層面上展開了新一輪的探討。

一、關于轉基因食品

通過導入外源基因對生物體的某一或某些性狀進行改良的技術被稱為基因修飾技術,使用該技術獲得的含外源基因的生物體被稱為轉基因生物(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GMO),包括轉基因植物、轉基因動物和轉基因微生物。通常將來源于上述的轉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產品的食品稱為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s,GMF)。目前轉基因食品有90%以上為轉基因植物及其衍生產品,主要包括: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番茄、轉基因油菜、轉基因馬鈴薯等。

(二)美國

由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美國農業部(USDA)和美國環保局(EPA)負責檢測、評價和監督轉基因食品。作為GMF生產大國和出口貿易利益國,其要求嚴格以科學為基礎制定規則并對消費者提供信息,反對以科學上的不確定性對轉基因食品貿易施加不合理的限制。只要GMF通過新成分、過敏原、營養成分和毒性等常規檢驗,證明其與傳統食品在化學成分上并無實質差異,即符合“實質等同原則”,可準予上市銷售。采取自愿標識原則,由美國的生產商自愿決定是否進行轉基因標識,不限制使用轉基因標識或者非轉基因標識,但使用非轉基因標識就要保證這種標識的正確性,不能誤導消費者。另外,FDA在《來源于新的植物不同性的食品的政策聲明》中同時規定,在轉基因技術對食品產生實質改變時,要求對轉基因食品強制標識,這也表明美國對轉基因食品中已經明確的健康風險的充分關注。

目前美國的立法也體現出自由貿易與嚴格管制的折中趨向:加利福尼亞州首先提出了要求轉基因食品得到標識的“37號加州立法提案”,然而受到轉基因利益派的強烈抵制于2012年11月被駁回。但此后,2013年5月至6月間,美國佛蒙特州、康涅狄格州、緬因州相繼通過了轉基因標識法案。雖然只是小范圍內的地區性立法,但不乏進一步影響美聯邦立法的可能性。

(三)中國

我國雖然作為產糧大國,但是國內有很大一部分糧食的生產供不應求,只能在國際市場上尋求資源配置以填補國內缺口。以大豆一項為例,國內的產能僅為1300~1400萬噸,而每年需求量超過7000萬噸,嚴重依賴進口,而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向我國出口的大豆60%以上為轉基因大豆。我國的轉基因技術起步較晚、對于風險的管理和應變能力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國內近發的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故使得我國的食品安全保障面臨嚴峻的形勢。因此對GMF持謹慎態度,目前施行的主要規則有:

2001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該條例主要規定防范農業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動植物以及生態環境構成的危險或潛在風險。2002年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將農業轉基因生物依風險程度的不同劃分四個等級進行管理。2004年《進出境轉基因產品檢驗檢疫管理辦法》、新修訂的《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并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中規定強制要求對轉基因產品進行標識。2007年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標簽的標識》、在《食品標識管理規定》中要求屬于GMF或者含有法定轉基因原料的,應當在食品標識中注明。在《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將轉基因食品列入新資源食品中一并加以規定,放寬了強制標識的要求,但仍未規定標識的最低限值。2009年施行的《食品安全法》適用于GMF,并專章規定風險監測和評估,且以此作為采取管理措施的前提。

四、因不同貿易政策導致的國際貿易爭端

對轉基因食品貿易采取不同措施,折射出相關國家的立法政策的不同價值考量:以美、加為代表的貿易利益國,即邁阿密集團,鼓勵轉基因食品貿易自由化,反對對轉基因食品貿易施加限制或禁止的措施。然而,歐盟集團卻以保護環境及人類健康利益為目的,加之轉基因技術實力相對落后,為防范轉基因食品安全風險的不確定性的不利后果,對GMF采取嚴格的市場準入措施,即便是已經在歐盟境內獲得銷售許可的轉基因產品,也允許歐盟成員國在一定情況下,采取臨時限制或者禁止其在境內銷售的措施。

這一舉措導致了美等國出口利益的受挫,美、加、阿三國認為歐盟的行為嚴重違反了WTO自由貿易的原則,雙方磋商未果的情況下,2003年將該爭議訴諸WTO爭端解決機構裁決,這被稱為關于轉基因食品貿易爭端第一案。對三個案子合并審理后,2006年11月,專家小組做出了最終報告,裁定歐盟對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對其出口的轉基因農產品所采取的限制或禁止銷售措施違反了SPS協定項下其應當承擔的條約義務,損害了方的利益,要求其予以糾正。最終,2008年1月14,歐盟與美國達成協議,并于2009年7月15日和2010年3月19日分別與加拿大、阿根廷達成爭端解決方案,并同意在雙方間就相關問題進行雙邊對話。

縱觀此案,無論雙方是對于適用SPS協定或者是多邊環境條約《卡特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的爭議,還是歐盟的相關措施是否違反SPS協定項下義務的爭議,其實暗含著對風險防范原則適用的分歧,即其適用于規制轉基因食品貿易的適當性問題。風險防范原則指如果一項活動可能會對環境或人類健康造成嚴重或不可逆的損害威脅時,一國可以對其采取預防性措施,即便此項活動的風險缺乏科學確定性。自其70年代從德國國內法提出以來,對國際環境法甚至對其他國家國內環境法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此,我們無意討論風險防范原則是否已經成為一項國際習慣法原則,但不能忽視其給我們在考慮或處理貿易與環境、公共健康之間關系時所提供的路徑意義。

正是由于風險防范原則允許在沒有確定科學證據的前提下對貿易采取禁止或限制措施,所以其存在被濫用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可能性。如何規范其適用的條件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2000年2月的《關于風險防范原則的公報》的四個目的之一便是避免無保障的求助于風險防范原則,將其當作變相的保護主義形式。在盡可能充分的科學評估基礎上,當符合以下幾點要求時,可以援引風險防范原則進行風險管理:要求相稱和審查行動或不行動的收益和代價,即要求考慮風險對環境、人類或動植物健康的影響與選擇的保護水平是否相稱,采取風險防范措施可能帶來的收益和代價之間應達致平衡;其次要求非歧視和一致,即除非客觀情況要求這樣,否則不能對類似情況不同處理,對不同情況相同方式處理,避免其可能會對國際貿易產生的沖突;最后要求考察科學發展。?日前,歐盟委員會就其在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領域適用風險防范原則的一系列問題與美國代表團進行溝通以其達成國際共識亦體現了上述的精神。

篇(4)

由于農業的特殊性,長期以來農產品貿易一直游離于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以外。自烏拉圭回合啟動以來,農產品貿易才被納入談判的議程之中。農業貿易談判在“多哈回合”談判中最為引人注目。根據多哈宣言,新一輪農業談判的目標是要大幅度削減乃至消除各種形式的出口補貼,大幅度擴大農產品市場準入,以建立一個市場導向的、公平的世界貿易體系。然而,無論對發達成員還是對發展中成員,農業問題都是特殊而敏感的。尤其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農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雖大,但農業勞動生產率低,這使它們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而以歐盟和美國為代表的發達成員不僅擁有先進的農業技術,還為本國農民提供大量補貼,因此,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有優勢。

一、我國農產品面臨的貿易環境

(一)高關稅仍是當前世界農產品的主要保護手段。烏拉圭回合將農產品全面納入自由化談判之列,大幅度削減農產品關稅也是多方關注的議題。但據WTO綜合數據庫顯示,2001年所有成員的農產品配額內平均關稅達62%,配額外關稅達123%。而且,仍存在大量非從價關稅、關稅高峰、關稅升級現象。如,美國的非從價關稅占43.8%,歐盟的占43.6%,日本的占15%,加拿大占28%。大量非從價關稅的存在隱藏了實際保護水平,未能實現wro關稅透明化目的。根據Gernat、Lairt和Turrini2002年研究顯示,關稅高峰農產品中,關稅超過30%的農產品,美國有20%,歐盟有25%,日本則達30%。歐盟的加工食品(不包括初加工階段)占所有關稅高峰的30%,稅率從12%到100%不等。美國實行關稅高峰的產品包括橘子汁(31%)、花生油(132%)以及某些煙草產品(350%)。日本的加工食品占關稅高峰產品的40%,包括罐裝的肉和肉制品、腌制水果和蔬菜、果汁、咖啡及煙草等。

(二)各國仍繼續運用各種支持農業的條款扶持其農產品出口。價格的不穩定性是農產品市場的一個普遍特征,也是所有wro成員關注的一個政治性、社會性問題。世界各國政府都進行干預,避免國內市場受變幻莫測的世界農產品價格的影響,保障農民的收入水平及國內生產的存續。在市場不穩定及價格持續低迷時,美國通過貸款扶持計劃和差價支付,歐盟則通過共同農業政策的不同計劃,經合組織成員國通過多項國內支持計劃來保障農民的收入水平和農業生產的存續。據經合組織(OECD)統計,OECD國家農民收入中的40%來自政府的補貼,其中日本、挪威、韓國和瑞士達66%。OECD國家目前每年對農業的補貼總額達3600億美元,其中90%集中在歐盟、日本和美國。高額補貼使發達成員的農產品得以在國際市場上占有價格優勢。而我國在人世承諾中提出不使用扭曲貿易的補貼。

(三)發達國家采用新興的貿易壁壘保護其國內市場。烏拉圭回合談判以來,國際農產品競爭已從過去單純的關稅、非關稅措施,轉向以技術性壁壘為主的限制政策和措施。目前,技術性貿易壁壘已成為發達國家農業保護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據調查,我國有90%的農業及食品出口企業遭受國外技術性壁壘的影響,每年造成的損失達90億美元。技術性壁壘占各種貿易壁壘的比重已上升到80%左右,發達國家在蔬菜、水果、畜產品、水產品等勞動力密集產品的進口上設置的品質、標準等技術壁壘、環境壁壘不斷加強,特殊保護措施和反傾銷訴訟的運用也日益增加,使我國具有潛在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出口勢頭受阻,農業結構調整受到很大限制。2004年,美國對我國出口農產品因技術壁壘扣留的達816起,占其總數的43%;日本達476起,占其總數的43%。總體而言,我國出口農產品受到較為嚴重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制約。2005年以來,我國出口農產品被通報或扣留數量不斷增長。就領域而言,主要集中于加工食品和飲料、農業、畜牧業、漁業、林業等傳統農產品領域。被通報和扣留的原因,按照批次由大到小排序依次為:不符合衛生要求、限量超標、未經注冊批準、包裝與標簽問題、缺少證書、有毒有害物。目前,發達國家實施的農產品技術壁壘又有新的變化,增加了食品反恐壁壘措施、身份認證壁壘措施、知識產權壁壘措施等新的名目。從發展變化趨勢看,技術壁壘對我國農業造成的長期影響很快就會超過大宗農產品進口的壓力,成為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四)隨著農產品協議的實施,我國的貿易保護措施不斷削弱?!禬TO關于新一輪農業談判市場準入問題的研究報告》認為發展中國家需要一定水平的關稅保護。該報告提出:盡管所有WTO成員都對市場的不穩定性及其對農民的影響表示關注,但整體而言發展中國家處理這些問題的手段和能力尚不充分。另一方面,鑒于農業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絕對重要性,包括大量農業人口的生存安全問題,價格的波動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更大。對中國來說,根據人世承諾我國2004年以前處于過渡期,2005年,我國農產品關稅水平降至15.4%,而全球農產品關稅平均水平為62%,我國成為世界上關稅最低的國家之一;取消各種非關稅壁壘,對大宗農產品的關稅配額大大放寬,最少達國內產量的5%,大豆及菜籽油產品已在2006年取消配額。雖然烏拉圭回合農業協議對延遲關稅化做了例外規定,但該例外條款的時限性很強,規定農業協議生效時滿足特定條件的產品可推遲關稅化。中國作為農業協議生效后加入世貿組織的成員,已失去利用此例外條款的權利。因此,目前中國的農產品傳統保護性措施相當薄弱。

(五)我國設置新的貿易壁壘的技術水平有限。科技水平的差異導致技術貿易壁壘的強化,由于發展中國家科技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技術法規、技術標準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發展中國家目前的農產品技術標準水平普遍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因此難于構成貿易保護的壁壘。雖然我國對農產品制定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但我國農產品在制定標準時偏重國內市場。由于對IS09000國際質量管理系列標準和IS014000國際環境系列標準論證缺乏了解和研究,對引用或參照采用國際標準考慮不多,現有的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有相當大的差距,其中很多產品的環保、檢測技術標準更是空白,在我國制定的《標準化法》中,農業標準化工作沒有納入其調整范圍之內,對農業標準化的管理沒有相應的法律基礎作為依據。因此,我國的標準難于構成技術壁壘。二、我國農產品貿易的適度保護策略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及貿易自由化的潮流中,我國的農業是比較薄弱的環節。由于農產品易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市場價格變動頻繁,因此,各國政府都對農業進行程度不同的保護。對我國這樣一個農業人口占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促進就業、減輕城市的人口壓力始終是政府的頭等大事。因此,我們要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對農業實施可行的適度貿易保護策略。

(一)繼續利用農產品配額管理手段。作為農產品關稅化的產物,關稅配額制度延續了烏拉圭回合前的農產品保護格局。農產品的關稅配額也作為我國農產品保護的重要手段。在關稅化過程中,雖然關稅配額能使少數農產品增加市場準人機會,但由于實施期內一般不增加關稅配額量,且配額主要分配給傳統的貿易伙伴,關稅配額制度中的關稅高峰超過了30%,因此,配額制度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目前保護農產品的可行選擇。從我國對11種重要農產品的配額管理來看,配額內稅率不足10%,配額外最惠國稅率平均50%,普通稅率平均達128%。因此,配額以外的農產品成本過高幾乎難于進口,關稅配額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我國農民的利益。

篇(5)

一、假冒偽劣商品產生的原因

近年來,假冒偽劣商品十分猖獗,并深入到經濟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假冒偽劣商品現象為何如此泛濫,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市場經濟中,人們作為“理性的經濟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其主體主要有廠商、消費者、政府等。

1、從生產者角度來講。生產者生產假冒偽劣商品的目的在于牟取暴利,這是假冒偽劣商品出現的主要原因。生產假冒偽劣商品采用劣質的材料,無需廣告宣傳費用等,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成本,獲取高昂的利潤。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還處在初級階段,市場機制還不健全,這為假冒偽劣商品提供了可乘之機。有些生產者由于打假成本太高,以及不明晰的產權導致廠商只愿意做短期的生產,而不愿意為廠商長期的企業形象、信譽做過多的投入而形成了一種間接上放任假冒偽劣商品的情況。

2、從消費者角度來講。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第一,消費者的信息不完全,無法辨別假冒偽劣商品。隨著仿冒技術的不斷提高,假冒商品與正品的相似程度越來越高,正品與假冒商品越來越難以辨別。由于技術的限制、廠商的疏忽,廠商的防范措施做得很不夠;或由于成本的限制,做的宣傳力度不夠,這樣使假冒商品有了可乘之機。還有一些消費者信賴的部門不負責任,做虛假認證等,消費者因為對此機構信賴而疏忽了對其認證的商品的辨別。如原有的國家免檢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等等都成了劣質商品的掩護。隨著網絡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網上購物已經越來越走進人們的生活。在虛擬的商店中,銷售者與購買者往往是相隔在很遠的地區,消費者不能看到真實的產品,不能了解銷售者的信譽,假冒偽劣商品充斥于龐大的網路銷售中;第二,由于消費者對一些奢侈品的向往和有限的支付能力,故意去買假冒商品,以滿足其虛榮心。一些奢侈品價格高昂,象征著身份與地位,然而對于一些消費者來說很難承擔如此高昂的價格,但由于虛榮心,而去買一些仿冒品;第三,對于某些商品,假冒商品與正規商品的使用價值區別很小或沒有差別,消費者作為理性的經濟人,貪圖便宜,明知道是假冒商品但還是去購買。

3、從政府部門的角度來看。法制不健全、執法不嚴,對假冒偽劣生產廠商的懲罰太低是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政府在市場經濟中起著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作用,政府在執法過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問題。由于執法人員的素質不高,以及在執法過程中存在著等問題,使政府的功能喪失,假冒偽劣商品更加猖狂。中央政府基于整個市場經濟的考慮,決心很大,出臺了很多打假的措施與法規。但是,地方政府在執法過程中,有損自己的利益,以至于打假的熱情不高,任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打假也需投入大量的物力、財力,盡管對假冒偽劣廠商有一定的處罰收入,但往往不足以彌補政府的投入。政府得不償失,積極性就會有所下降。

二、治理假冒偽劣商品的方法

假冒偽劣商品已經嚴重危害到了人們的利益,正是由于市場經濟行為主體不遵循相應的經濟規則,一味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導致了嚴重的假冒偽劣現象,影響了經濟的正常發展。要治理假冒偽劣商品,就要從根本上、全面地治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要充分認識假冒偽劣商品的危害性。尤其是地方政府,不要貪圖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遠,追求經濟的長期協調發展。要做充分的思想認識工作,從理念上樹立打假的積極性和必然性。

2、加強法制建設,健全法律法規,并且要嚴格秉公執法,加強對執法工作人員的監督。良好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與維護需要完善的法制做后盾。今年以來,我國頒布了一系列關于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但對于猖獗的假冒偽劣商品現象來說,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要敢于賦予打假執法人員權利,同時更應該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加強對執法人員的監督,防止腐敗現象的產生。

3、嚴格實行區域責任制。中央作為一個整體,在打假力度上往往很大,有很大的決心,盡一切能力維護經濟秩序,使整個市場經濟良性發展。但是,地方作為整體的一個部分,從地方的角度來看是作為一個小整體,它會從自身的角度處罰,謀求自己最大的經濟利益,而往往不會從4、提高消費者辨別假冒偽劣商品的能力,降低打假成本。假冒偽劣產品若無法銷售,其危害將無法形成。消費者是商品的最終購買者,若消費者能有效地辨別假冒偽劣商品,那么將有效地制止假冒偽劣商品現象。對此應該大力宣傳,提高消費者對假冒偽劣商品的防范意識,提高消費者的監督意識。對于技術含量高、專業強的產品,國家應該嚴格把關,嚴格控制認證,降低消費者的識別成本。企業也應該提高產品的防偽技術,維護自己的利益,維護自己的形象和無形資產。

5、加大對假冒偽劣商品的打擊力度。首先,要大幅度提高行政處罰力度,明確制定行政判罰的依據;其次,應大幅度提高判罰的比例;最后,對于行政執法機關查獲的制假售假案件,達到立案標準的,應從大局出發,及時交于公安部門刑事立案,不能單單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以罰代刑,拿錢了事,否則無法達到震懾和嚴厲打擊違法者的目的。此外,對在流通領域查處的售假案件,不應只做局部處罰,應追根溯源,從查處的案件線索上溯回查處制假窩點,從源頭上予以治理,做到標本兼治。

6、加強政府的領導作用,加強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在市場經濟中起著宏觀的指導作用。加強政府職能的轉變,特別是領導體制上要有所轉變,建立科學的評價體制。我國是市場經濟,市場應該在資源配置中起主導地位,但由于我國的政治體制以及傳統官文化的影響,在多數情況下,政府管得過多、過死。一些政府官員利用職權牟取私利,對于假冒偽劣產品的制售維護,不予管制,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嚴重危害也不予管制,使得不法分子越來越猖狂。因此,政府部門應加快職能轉變,給經濟發展創建更多的流通空間,在國家有關部門嚴格把關的同時讓市場本身來檢驗產品的有效性,進行自發調節,讓市場本身來淘汰假冒偽劣商品。

7、提高低收入人群維護自身權利的意識,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根據三鹿奶粉事件的調查結果顯示,摻入的奶粉大都是低檔奶粉,一般都是銷往農村等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低收入人群對于價格非常敏感,這對假冒偽劣商品提供可乘之機。國家應該嚴格控制低收入地區的產品質量情況。這種地區的地方政府往往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因此國家應給予積極的支持,并加大對假冒偽劣的處罰力度。

假冒偽劣現象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原因導致的,因此應該同時從各方面入手,形成多管齊下的局面。在網絡非常發達的今天,對網絡環境的建設還沒有完善,法律法規不健全,網絡中假冒偽劣現象更加嚴重。打擊假冒偽劣商品也應該與時俱進,嚴格控制新環境下的市場經濟秩序,使我國經濟能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使人民、國家、企業的利益不受危害。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厚剛.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博弈行為分析.科技創業,2008.2.

[2]胡俊超.假冒偽劣商品存在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咸寧學院學報,2008.8.

[3]廖海敏.試論對假冒偽劣商品泛濫的綜合治理.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8.

篇(6)

分子表示一國總出口中某部門所占的份額,其中X[,ij]表示j國i部門的出口,分母表示OECD總出口中該部門所占的份額,因此RCA表示了一國出口結構(分子)與OECD出口結構(分母)的比較。如果一國某一部門的RCA等于1,那么該部門在該國出口中所占的份額與OECD的平均水平相同;如果RCA大于1,則認為該國在該部門處于比較優勢;如果RCA小于1,則認為該國在該部門處于比較劣勢。

本文中的數據來自《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Yearbook》,產品分類按照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tandardofI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tion,SITC)。

在式(1)基礎上進行推導,我們可以得出如下計算農產品RCA的公式:

附圖

其中RCA[,jt]表示第t年j國某部門的RCA,M[,it]表示第t年該部門i類產品世界出口額占該部門產品世界出口總額的份額,RCA[,ijt]表示第t年j國i類產品的RCA。

式(2)表明只要計算出各個年份世界各類農產品出口額占世界農產品出口總額的份額和中國各類農產品的RCA,就能計算出中國農產品在各個年份的RCA,因此選取16種二分位的SITC農產品進行RCA計算得出除煙草的RCA一度上升從而由比較劣勢變為比較優勢外,其它15種農產品的RCA均下降或保持平穩狀態。它們可分為5類:(1)雜項食品、含油籽仁及果實和紡織纖維等8種農產品的RCA呈下降趨勢。其中肉及其制品、咖啡、茶葉、可可及調味香料、飼料、雜項食品、紡織纖維5種農產品由具有比較優勢到失去比較優勢。(2)飲料、天然及合成橡膠、動物油脂和固定植物油脂4種農產品的RCA變化不大,且歷年均不具有比較優勢。(3)食糖及蜂蜜的RCA波動較大,具有比較劣勢的年份稍多于具有比較優勢的年份。(4)谷物及其制品的RCA波動較大,大致每過3、4年發生一次比較優勢和比較劣勢的相互轉化。(5)乳品及蛋品的RCA逐年下降,且歷年均不具有比較優勢。

然后計算我國這16種農產品的世界出口額占世界農產品出口總額的份額,由于本文篇幅所限,所得結果沒有詳細列明。但是對出口份額的分析,我們看到:對各種農產品歷年的份額進行排序后,該順序一般比較穩定;份額在10%以上的農產品一般包括水果及蔬菜、谷物及其制品;有的年份也包括肉及其制品或咖啡、茶葉、可可及調味香料。其他的重要農產品包括乳品、蛋品、飲料和紡織纖維。它們的RCA變化對中國農產品總體的RCA變化有著重要的影響。

根據式(2)計算中國農產品RCA結果參見表1。

表1中國農產品顯示性比較優勢(RCA)時間序列(1978-1998年)

年份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

RCA2.05591.85971.70861.6211.56111.57591.056

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

RCA1.54461.58231.50551.46621.43461.29561.2162

年份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

RCA1.09641.06330.99520.82960.84580.77780.7264

資料來源:根據UnitedNations: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Yearbook(1978-1998)相關數據計算所得。

可以看出中國農產品的RCA自1978年以來幾乎是逐年下降的,并且在1994年就失去了原來具有的比較優勢。具體劃分的話,中國農業在1978-1990年具有次強比較優勢;1991-1996年具有中等比較優勢;1996年以后只具有較弱比較優勢。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在1978-1991年期間,加權后的RCA(各種農產品的RCA乘上它們的份額)在0.1以上的農產品一般有6種;而在1992-1998年期間,加權后的RCA在0.1以上的農產品只有2種,最大的值來自水果及蔬菜,此外是谷物及其制品(在1995年和1996年是肉及其制品)。失去比較優勢的最重要的農產品是紡織纖維。

再選取47種三分位的SITC農產品,分別計算它們在1978、1988、1998年的RCA。得出:1978年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有25種,占樣本總數的53.19%。1988年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有21種,占樣本總數的44.68%。1998年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有13種,占樣本總數的27.66%。其中有極強比較優勢(RCA>2.5)的農產品只有4種,占樣本總數的8.51%;有次強比較優勢(2.5<RCA<1.25)的農產品有7種,占樣本總數的14.89%;有中等比較優勢(RCA<0.8)的農產品有3種,占樣本總數的6.38%;有較弱比較優勢的農產品有33種,占樣本總數的70.21%。這是因為1978-1988年期間,RCA下降的農產品有32種,RCA上升的農產品有15種。其中由具有比較優勢到失去比較優勢的農產品有8種,由不具有比較優勢到獲得比較優勢的農產品有4種。1988-1998年期間,RCA下降的農產品有32種,RCA上升的農產品有15種,這與前一期間相同。但這一期間由具有比較優勢到失去比較優勢的農產品有9種,由不具有比較優勢到獲得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只有1種。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農產品RCA的下降主要發生在1988-1998年期間。農產品比較優勢正逐步由少數產品所占有。

進一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中國農產品比較優勢變化的總體特征:

1.包括谷物及其制品在內的糧食產品已經基本失去比較優勢。糧食產品為土地密集型產品,中國人均占有土地資源率較低,不具備競爭的自然稟賦優勢。目前中國還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僅有大米、未粗磨玉米和小麥類混合粉及團狀物。

2.肉及其制品與活動物一直具有比較優勢。目前中國的生豬等畜產品多為農戶散養型,勞動力資源是比較優勢;相關產品的加工制品因國內消費偏好影響,也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3.油類產品比較優勢變化明顯。其中固態固定植物油和含油籽仁及果實由比較優勢變為比較劣勢。

4.園藝類農產品仍然具有比較優勢。園藝類農產品主要包括各類水果、觀賞類樹木及蔬菜,多為勞動密集型農產品。中國在此類產品上具有勞動力豐富的比較優勢:除干果、鮮果及堅果失去比較優勢外,其它類別一直保持了比較優勢。

5.紡織纖維失去了比較優勢。主要原因是植物纖維和黃麻纖維由具有顯著比較優勢到失去比較優勢。棉花和蠶絲本來是中國具有比較優

勢的農產品,但由于1990年代以來國內需求的激增和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到1995年左右均失去了比較優勢。

二、入世對中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

入世對中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方面,中國農產品的出口將獲得諸多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入世會使中國的農產品進口進一步增加,特別是小麥、玉米等糧食的進口數量將大幅度增加,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自1995年以來,中國糧食已經完全失去了價格優勢。其中小麥價格高出國際市場價格28%,玉米高出71.1%,大米高出17.8%。

2.美國對谷物的出口補貼,使中國糧食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下降,加上中國對美國西北部小麥進口禁令的解除,可以預計從美國進口的糧食將急劇增長。

篇(7)

 

義烏飾品行業發端于80年代初,當時一些義烏商人去廣東進貨然后在義烏進行銷售。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飾品的需求越來越大,義烏的飾品產業也隨之發展起來。經過二十余年的努力,義烏憑借著品種齊全、價格低廉的優勢先后超越了廣東、青島這兩個飾品生產基地,成為了全國最大的飾品生產地和銷售地并占據了全國銷售量的70%。義烏飾品行業目前已有多達八千余家企業并吸納了近15萬人就業,它已經形成了從產品開發、原材料加工、配件生產到銷售的一個完整的產業配套鏈。因此義烏飾品行業集聚效應在國內無出其右。

坐落于義烏國際商貿城一期的飾品區域是義烏市場中生意最旺的區塊,這里共有將近3000個商鋪8個大類80萬種商品,年銷售量200億人民幣。借助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的市場優勢,義烏飾品70%出口國外行銷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占據了世界市場客觀的份額。

一、義烏飾品行業整體存在的問題

從零發展到全國最大的飾品產銷地義烏飾品行業取得了令人矚目成績。然而盡管發展成就令人側目,但飾品行業也存在著種種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 飾品生產方式落后,設計人才缺乏

飾品的價值高低與否與加工的工藝、生產的方式直接相關。目前義烏飾品企業制造方式依然以手工和半手工操作為主,先進的制造設備應用很少,導致了生產效率低、產品品質控制困難的問題。受生產設備所限國際貿易論文,鑲嵌工藝以及點鉆工藝難以達到較高的水平,某些工藝環節比如電鍍工藝還存在著污染嚴重的問題。企業的飾品開發能力雖然有一定的基礎,然而總體而言仍然有待提高。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義烏飾品行業中的不少企業已經擁有自己的設計力量,但除了新光飾品這樣擁有國際化的設計團隊的龍頭企業外,普通企業中高水平的設計師依然是鳳毛麟角畢業論文范文。因此較低的設計能力加上仍需提高的制造工藝使得義烏飾品在國際市場上處于缺乏競爭力的低附加值產品位置。

(二). 企業良莠不齊,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由于飾品生產所需的資金以及技術門檻低,產品利潤率相對較高,因此造成了飾品行業整體龐大,大小企業數量眾多的現象。雖然義烏飾品行業也孕育了以“新光飾品”為代表的大企業,但相對于八千多家的企業總數規模企業比重很低,絕大部分企業還是以技術水平低、管理落后的小型家族式企業,甚至是小作坊為主。這些企業均為純勞動密集型,它們普遍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著生產設備簡陋,產品檔次低的問題。由于經營者缺乏長遠眼光,熱衷于模仿市場上暢銷款式,依靠低廉價格優勢招攬生意,因此造成了市場上飾品產品相似度高,相互壓價現象嚴重的現象。

(三).飾品出口渠道過于單一

飾品企業主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主要依賴義烏小商品市場的輻射作用從事國內貿易,很少去做開發市場的工作。因此他們普遍存在著重視銷售,忽視開拓銷售渠道的問題。在從事飾品出口業務時企業主要也是等待外商來市場進行直接下單采購,或者通過外貿公司進行出口,真正通過自身開發的渠道進行外銷的企業則是少而又少。這種單一的出口方式致使生產企業沒有開拓國際市場的主動權,造成了商品的利潤大部分為中間商所攫取,生產廠家所獲取利潤空間相當有限的情況。

(四). 飾品原材料面臨安全考驗

義烏飾品企業目前普遍使用鉛錫合金做為金屬飾品的制造原料,然而鉛錫合金所含的鉛合金含量稍微過高就會對人體血液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因此發達國家對含鉛、鎘成分的合金在飾品上的應用給予嚴格的限制。由于一般企業對國外相關檢測標準了解很少,它們片面注重飾品的造型,因此企業內部普遍缺乏控制有害物質的質量監督體系。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只有1.6%的經營戶能夠提供原材料的檢測報告國際貿易論文,因此義烏飾品出口遭受綠色貿易壁壘阻擊的風險很大。在2007年歐美就發生過要求大規模召回鉛含量超標飾品的事件,使相關的企業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類似召回事件對義烏飾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帶來了嚴重影響。

義烏飾品出口企業總體上面臨著設計能力缺乏,技術力量薄弱,銷售渠道過于單一,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的問題。由于大部分企業不具有設計、技術、品牌方面的競爭力,其產品出口一旦面臨市場波動便陷入了被動局面,如前兩年的次貸危機導致的出口訂單減少就使千余家飾品企業關了門。此外,由于越南、印度等國家的生產成本更有競爭力,因此已經有了外商采購對象從義烏市場轉向印度等市場的現象。隨著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加上歐美各國飾品進口環保要求的逐步提高,義烏飾品的低成本低價格的競爭優勢將逐步喪失,其出口前景不容樂觀。

二、多種措施并舉,擴大飾品出口

受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出口形勢日益嚴峻,飾品企業單純依靠“薄利多銷”,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的生意法則將難以為己。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市場,企業要著眼于長遠的利益,努力培養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重視人才,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引進高端設計人才是企業提高創新能力的捷徑,如新光飾品就擁有一支由國外設計人才組成的團隊,他們能夠緊隨世界時尚潮流,及時推出大量設計作品。對于普通的企業而言,由于條件所限引進高水平的設計師較為困難,更多地只能依靠現有的團隊,因此它們的設計能力得到提高顯得尤為重要。為此行業協會可舉辦設計師進修班,可教授電子化打版,三維設計等實用課程以提高設計師的創新能力。此外企業可以引進受過正規設計教育的人才來充實設計團隊,行業協會可以同中國美院等設計院校聯手國際貿易論文,建立人才選拔機制,從畢業生中選拔優秀的設計人才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設計血液。

(二).強化出口飾品質量管理

一方面有關部門應該積極收集國外相關法律法規,開辦培訓班或技術講座,向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并就有關的變動情況向各企業進行通報,督促企業調整工藝,做好相關的檢測工作;另一方面職能部門應成立專門的檢測中心對企業出口的飾品進行質量控制,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對于采用有毒材料或者檢測多次不合格的企業可采取公示的方式進行警告,對于情節嚴重的企業要給予嚴厲處罰以維護義烏飾品出口的質量聲譽,對于產品質量好的企業則給予政策支持。

(三).企業之間應加強協作,形成專業化分工

目前義烏企業普遍存在著小而全,分工少的問題。有關部門可以引導中小企業同大型企業接觸,鼓勵大企業將附加值相對較低的流程承包給他們去做。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減少市場上的仿冒現象,使大企業減少因惡性價格競爭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分工從大企業處學習到相關的技術,逐步提高其生產水平,在某一個工藝環節變得具有競爭力畢業論文范文。

(四).積極研發新型材料應對國外貿易壁壘

歐美國家不斷提高的技術貿易壁壘使義烏飾品出口難度日益加大,因此開發環保型的原材料已是飾品行業的當務之急。企業可利用大專院校的雄厚的科研實力,建立合作關系來破解上述問題。如飾品界的龍頭企業“浙江新光飾品有限公司”會同高校研發了環保型金屬飾品高塑性鋅基合金材料,該材料的有害成分遠遠低于國外標準,有力地提高了新光飾品在歐美市場上的競爭力。另外企業應對積極爭取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以及OHSAS18000職業安全標準認證,它們有助于提高企業聲譽以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五). 加快企業轉型升級

目前飾品行業依舊為勞動密集型行業,飾品生產中繁多的加工環節基本上靠人工完成,因此需要大量的年輕勞動力。一方面隨著勞動力薪酬水平的不斷提高,飾品生產的成本也不斷;另一方面飾品企業的員工流動性也相當大,使企業中員工素質參差不齊,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生產出來的飾品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因此為了降低勞動力成本,穩定飾品的質量,飾品企業實現新型設備代替人工操作以提高生產效率將是必由之路。

(六). 積極拓寬飾品出口渠道

企業應當改變銷售觀念,更新商業模式國際貿易論文,突破傳統銷售渠道,從“坐商”轉變成“行商”以爭取更多的商機。飾品企業可以跳出義烏國際商貿城,去國外參加諸如米蘭珠寶飾品展等展會,一方面可以了解國外飾品流行趨勢,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展會推銷企業產品,結識客戶。對于實力雄厚的企業可在有關國家直接收購國外的飾品企業或者是開設分店,例如新光飾品就在全世界范圍內擁有二十余家分公司,它們有效地拓展了該公司的銷售渠道,擴大了出口業績。而對于實力有限的普通企業則可以針對飾品高價值運費低的特點利用“環球資源”、“誠信通”、 “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平臺開拓國外市場。此外針對國外消費者網購比重不斷上升的現象,企業可在擁有3億多的注冊用戶覆蓋了全世界150多個國家的Ebay開設專門的網店直接面向消費者進行銷售。另外企業也可以利用專注于提供小額批發的“速賣通”平臺向國外小型經銷商直接銷售飾品來擴展業務。

目前義烏飾品行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實行了年銷售額200億人民幣,占據了中國飾品出口額的三分之二,產品開始銷往歐美國家。但總體而言飾品出口依舊缺乏競爭力,相關企業仍需在產品設計、原材料質量、銷售模式等方面進行努力。據統計歐美日每年珠寶首飾的進口額達到了200億美元,義烏飾品企業應當將市場重心轉移至發達國家并向中高端市場發起沖擊,如能夠獲得成功,出口市場發展空間依然巨大。

參考文獻:

[1]曹前.淺析義烏飾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科技經濟市場,2009,(10).

[2]樓曉靖.義烏飾品業核心競爭力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07,(5)

[3]錢棟、黃藝.義烏仿真飾品行業發展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20).

篇(8)

一等獎?。?名)

安宜寬?。ê颖笔∫苯鸬V山管理辦公室)

耿明英?。ㄎ錆h科技學院)

王 芬 (寧波市外經貿局財務處)

崔立中?。ㄖ袊娏ν夤荆?/p>

李 ?!。ㄖ袊鴮ν赓Q易中心(集團))

李 婧 (浙江省糧油食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二等獎?。?0名)

陸 紅?。ㄕ憬〖Z油食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張曉蓓 (山西省商務廳商務研究中心)

張曉東?。〒P州中宇進出口有限公司)

張雙林?。ㄋ拇ㄢ推髽I(集團)有限公司)

陳艷?。ㄉ綎|省對外貿易集團有限公司)

石天唯 (吉林省國際商務學校)

姜 瑩?。ū狈郊瘓F天津文教體育用品進出口公司)

陳嘉雯?。◤V州輕出集團有限公司)

余孝文?。ê幽鲜⊥赓Q學校)

葉 欣?。ㄔ颇弦苯鸺瘓F進出口公司)

三等獎?。?4名)

黃東晶 周濱 胡愛榮?。ê邶埥萍紝W院)

阮宏丹?。ǜ=ú枞~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

閔 華?。ń魇ν赓Q易經濟合作廳計財處)

宋海賓 胡愛榮 武晶茹?。ê邶埥萍紝W院)

鄭 諍?。ㄖ袊M夤こ逃邢挢熑喂荆?/p>

張翠芬?。ㄖ薪患瘓F公路一局海外分公司)

小 曉?。◤V東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饒 明?。ㄋ拇ùㄍ秶H貿易公司)

劉慶權 (湖南省通用工業品進出口有限公司)

鐘哲天 (上海外經(集團)有限公司)

郎慧繪 (西安西電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周 領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胡愛榮 黃東晶 劉勝 (黑龍江科技學院)

吳 琛 (武漢科技學院)

2008年全國商務財會論文評選工作組織獎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江蘇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上海市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山東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寧波市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廣東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廣州市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天津市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湖北省商務廳規財處、湖北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山西省經貿廳財務處、山西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遼寧省經貿廳財務處、遼寧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四川省對外經貿會計學會

篇(9)

一、引言

對外貿易在一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出口導向也成為一些國家為促進經濟發展而實施的戰略政策。我國自改革開放初期就根據外匯資金短缺的實際國情開始實施出口導向型戰略,使我國對外貿易迅速發展,至今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出口國,出口擴大的同時也有效的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騰飛發展。但是近幾年來,受全球性金融危機、人民幣升值壓力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國在出口總量上雖然仍保持著增長的趨勢,但增長率卻在逐年下降。

圖1.1我國出口貿易情況

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自2001年加入WTO后出口貿易總額從2002年的26947.9億元持續上升到2008年的100394.9億元,增長了近5倍,2009年略有下降;但增長率僅持續上升了兩年,從2003年開始連續下降,由34.66%下降到2008年的7.43%,且下降幅度持續增大,并在2009年出現了首次負增長??梢钥闯觯覈隹谫Q易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研究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從而有效的促進我國出口是十分重要的。

近幾年來,在涉及到全要素生產率與出口關系的文章中,大部分都集中在研究出口貿易是如何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一些文章否定了兩者之間的促進作用,如關兵[①](2009)通過各省際數據以出口增長與生產率關系為基礎,沿著新貿易理論和內生增長理論的發展脈絡,采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估計法綜合分析出口—生產率的動態效應,結果表明我國出口增長對我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沒有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國際貿易論文,一些文章也肯定了兩者間的促進作用,如倪海清[②]等(2005)通過協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分析發現中國的出口貿易實際上通過促進技術進步和制度變遷兩方面帶動了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上述所有文章都是基于出口學習(Learning by exports)效應角度的研究,但從出口選擇(exports-selection)效用角度研究全要素生產率對出口貿易影響的文章較少,且大部分都是對技術進步這個單一因素的分析。但是只從技術進步這個單一因素研究其對一國出口貿易的影響似乎顯得不夠全面,因此本文引入全要素生產率作為解釋變量,它既包含了技術進步的因素,同時也包括了組織創新、生產創新、專業化等一些不易量化的因素,研究其對出口貿易的影響將更具有說服力。同時,前文提到的所有文章中的出口貿易都是基于全國角度的數據,考慮到全要素生產率可能會對不同行業部門產生不同的影響,本文擬選取食品加工業及機械設備制造業的出口貿易數據為研究對象,使實證分析更為準確。

二、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

本文采用“索羅余值法”對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測算,首先我們建立一個具有規模報酬約束的兩要素投入的C-D生產函數:

(3.1)

式中,表示全國在第t期時的總產量,和分別表示勞動力和資本的投入量,對該生產函數兩邊同時取對數得到如下方程:

(3.2)

式中,表示隨機誤差項,由全要素生產率的定義可知,。

因此,全要素生產率的計算式為:

(3.3)

以全國為決策單位建立時間序列數據,樣本區間設定為1985~2009年。為消除價格因素的影響,方程中全國經濟增長總量都以1985的平減指數為基期進行平減;取全國年末從業人員人數;取全國各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經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平減到以1985年為基期的數額,由于該指數1990年前的數據缺失,固1990年前的數據以商品零售物價總指數代替。

以上所使用數據均來自各年?噸泄臣頗曇芳爸瀉暉菘狻1疚牟捎肙LS方法對各參數進行估計,回歸結果如下:

s.e.=(0.03234)(0.03318)

0.8728

對參數的估計結果分別為0.5992和0.2973,括號內表示各自的標準誤,值為0.8728,可以看出模型的擬合優度較高,估計整體效果不錯。

我們將估計出的參數帶入上文全要素生產率的推導公式對其進行計算,得出全國各年數據分布如下:

圖3.1 全國各年全要素生產率分布

可以看出,我國全要素生產率走勢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1985-1995年為上升階段,這主要得利于我國正確的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政策,積極引入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使得此階段經濟飛速發展,但全要素生產率在到達最高峰后,從1995年開始逐年下降,2009年已下降到同1985年相近的水平,同時結合現階段我國經濟快速增長、投資活躍的現象來看,可以得出我國此輪的經濟增長并不是依靠技術進步和改善技術與投資效率來實現的,而是由高人力、高資本投入來驅動的,這與我國目前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相符。下面將使用測算出的結果對食品加工業及機械設備制造業的出口貿易數據進行實證分析。

三、TFP對我國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跨期函數的建立及數據說明

為了研究出口貿易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本文假設一國的進口品與該國本土產品具有不完全替代性,既進出口貿易并存,同時考慮到一國的出口實際上就是它的出口對象從該國的進口量,所以可以從其他國家需求的角度考慮一國的出口貿易,因此這里我們使用國外居民對我國出口產品的消費作為我國的出口。下面本文根據拉姆齊模型建立跨期函數。

中國出口對象國家的每個家庭單位的跨期效用函數為:

(4.1)

其約束條件為:

下面對式(4.1)建立拉格朗日函數:

令s=0,的

對求導并使結果等于0,然后化簡可得到影響函數的幾個因素國際貿易論文,即:

由于為中國出口對像的消費,也即等價于中國的出口,所以中國的出口函數可表示為:

這里不考慮價格指數的影響,所以把去掉;出口數據使用食品加工業及機械設備制造業的出口貿易總額來代替,分別用、表示,數據來自中宏網;關于函數中的,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網站顯示,我國出口對象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德國、韓國、荷蘭、印度、英國、意大利、臺灣和俄羅斯這10個國家或地區,但考慮到1991年蘇聯解體使剛成立的俄羅斯聯邦經濟發展不穩定,所以本文去除俄羅斯,使用前9個國家或地區來確定函數中國外GDP的總量;匯率使用IFS(International FinancialStatistics)中公布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年平均值來代替,該數值上升表示本幣升值,下降則表示本幣貶值,用RE表示;使用前文測算出的全國全要素生產率來代替,用TFP表示。為了消除異方差的影響,這里取每項變量的對數形勢,lnX、、lnRE、lnTFP

(二)實證分析

1.單位根檢驗

為了排除偽回歸,首先必須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ノ桓煅?,其检褭澳方法很多,本文采用罍? Dickey -Fuller 檢驗,即ADF檢驗。檢驗結果如下:

變量單位根檢驗表4.1

變量

檢驗形勢(C,Y,K)

ADF統計量

Prob.(5%)

結論

(C,Y,1)

-1.595638

0.7644

不平穩

(C,N,0)

-4.852543

0.0008

平穩

(C,Y,1)

-1.215766

0.8841

不平穩

(C,Y,1)

-4.208412

0.0154

平穩

(C,Y,1)

-1.910584

0.6179

不平穩

(C,Y,0)

-2.244680

0.0268

平穩

lnRE

(C,Y,1)

-2.475256

0.3360

不平穩

lnRE

(C,Y,0)

-3.805800

0.0006

平穩

lnTFP

(C,Y,1)

-0.859395

0.9440

不平穩

lnTFP

(C,Y,0)

-3.693690

0.0445

平穩

表中(C,Y,K)分別表示檢驗方程中是否具有常數項,時間趨勢項及滯后期數,通過檢驗結果可以得出上述四個變量在5%的顯著水平上都是非平穩的,其一階差分都是平穩的,所以都是I(1)階序列。

2.協整檢驗

本文采用基于向量自回歸模型(VAR)的Johansen協整檢驗。我們選擇樣本數據具有明顯趨勢項及截距項國際貿易論文,檢驗結果如下:

原假設跡統計量 跡統計量臨界值 最大特征值 最大特征值統計

協整方程數0.05Porb.0.05 Porb.

食品加工業:

82.0157463.87610 0.0007 33.65017 32.118320.0322

48.3655742.91525 0.0130 31.61325 25.823210.007

At most 2 16.7523125.87211 0.4337 10.00953 19.387040.6178

機械設備制造業:

82.8526063.87610 0.0006 41.35908 32.118320.0028

41.4935142.91525 0.0689 26.77769 25.823210.037

At most 2 14.7158325.87211 0.5982 11.15763 19.387040.4972

結果表明無論是食品加工業還是機械設備制造業,其出口貿易、全要素生產率、有效匯率、出口對象國民收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都存在協整關系,協整方程為,食品加工業:

機械設備制造業:

3.計量模型解釋

從協整方程系數可以看出,在食品加工行業中,有效匯率每升值1%,其出口貿易會降低0.91%,主要出口對象國家國民收入每提高1%,其出口貿易會增長1.51%,同時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對其出口貿易并沒有產生正向促進作用,這說明以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食品加工行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并不能帶動其出口的增長;機械設備制造行業中,有效匯率每升值1%,其出口貿易會降低0.11%,主要出口對象國家國民收入每提高1%,其出口貿易會增長1.31%,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對其出口貿易產生了正向促進作用。通過兩個行業的對比我們發現,有效匯率和主要出口對象國家國民收入對這兩個行業的出口貿易影響效果是相同的,而全要素生產率對兩個行業的出口貿易影響效果相反。本文認為這主要是由行業性質決定的,食品加工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該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會投入大量勞動力,而代表技術進步的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對該行業的出口影響不會十分顯著,該種生產方式也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中的主要方式;而機械設備制造業是一種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投入比的變化對產量影響較大,但從方程系數我們也注意到,在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對該行業的出口促進率僅為0.38%,這一點也反映出我國技術密集型行業的生產方式仍然是以傳統的中間加工環節為主,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較少,這就導致該產業鏈的研發與海外銷售環節被國外廠商所壟斷,生產的產品附加值較低。

以上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我國出口貿易總量在逐年增加,而增速卻在逐年下降。一方面我國仍然沿襲著高人力,高資本投入的傳統粗放型生產方式,該方式在短期內雖然可以使產量大幅上升并解決部分就業問題,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以及來自其他新興國家的競爭,其優勢將逐漸喪失;另一方面,技術密集型行業中技術進步的貢獻率不高,生產過多的受國外技術壟斷限制。

四、政策建議

我們通過前文的分析發現影響出口的幾個主要因素有全要素生產率,實際有效匯率和國外居民收入,因此可以就這幾個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

(一)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告別“工廠思維”

我國自“九五”計劃起就提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若干建議,經過這十五年的發展,效果顯著,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從1995年的32.9%持續上升到2010年的43%,但也應該注意到,這與發達國家70%左右的比重還差很遠。目前我國出口仍以低附加值的加工產品為主,而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方面也多以產業鏈中的組裝環節為主,因此中國也被冠以“世界工廠”的稱號。如何告別這種固有思維,是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國際貿易論文,要把今后幾年的發展重點放在如何通過加大科研投入,大力發展人力資本等方面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尤其在出口方面,其產品的附加值高了,出口量也會相應的擴大。

(二)政府制定合理有效的匯率政策

一國匯率對出口貿易的影響應從馬歇爾-勒納條件考慮,但就前面的實證分析發現,我國實際有效匯率的提升確實會抑制出口貿易。目前,人民幣正處在一個逐步升值的過程中,這也成為我國出口貿易增速下降的一個原因,所以政府應積極制定合理有效的匯率政策,防止人民幣匯率出現大幅波動,而是使其處在一個可控范圍內平穩波動。通過有效調節匯率的手段來減小由于產品相對價格變化對出口量的損失?M保喙夭棵旁詵⒉加泄鼗懵市畔⑹幣燦ψ齙膠俠斫魃鰨傭髕笠滌繞涫且猿隹諉騁孜饔鈉笠狄桓齠暈蠢幢浠淖既吩て凇?

(三)尋找有潛力的出口對象,實行出口目的地多元化

出口對象國家的購買力直接影響出口國的出口量,這一點實證分析已經證實。尤其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下,受前期金融危機及一些地區的債務危機影響,我國主要出口對象美國及歐洲地區國家的國民收入大幅下降,從而導致需求持續低迷,所以僅僅依靠這些國家來支撐我國的出口已經很難維持。我國應該積極考慮尋找更具潛力的出口對象,如巴西,南非等新興經濟體國家,這些國家同中國一樣,都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對產品的需求相對旺盛,我國應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與區位優勢,擴大對這些國家的出口。

參考文獻

[1]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清華大學出版社。

[2]關兵:《出口貿易與全要素生產率_基于中國各省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載《經濟管理》2009年第11期。

篇(10)

3、中國2017年智能手機出貨量比2016年下降了4%,達到4.59億臺。這一下跌是由于中國在2017年第四季度同比表現最差,出貨量驟降14%,不到1.13億部。在整體市場下滑的情況下,華為出貨量增長了9%,超過2400萬部智能手機,并保持在最高水平。

4、總統特朗普下個月公布2019年預算案時,預計他將會撥款7160億美元用于國防支出。這一較大增幅意味著人們的注意力從對赤字日益增長的擔憂轉移開去。

5、俄羅斯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俄羅斯去年12月實質零售銷售年率連升第九個月,且按年升幅再度加快至3.1%(前值升2.7%),符合市場預期;按月更急彈19.7%(前值轉降1.4%)。期內,食品飲料煙草銷售按年升幅再度加快至3.4%(前值升2.2%);非食品銷售按年升幅放緩至2.8%(前值升3.2%)。

6、近年來,廣東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和總抓手,啟動并扎實推進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躍居全國第一。

7、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萬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萬億元,增長18.7%;貿易順差2.87萬億元,收窄14.2%。

8  近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目前已全面完工,2月6日將進行交工驗收。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建筑史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里),被英國衛報評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的建成,使得港珠澳三地的陸地通行,從4個小時縮短到了30分鐘之內,將極大地促進三地間的貿易、文化、旅游往來。

上一篇: 混凝土施工論文 下一篇: 德語教育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动漫少妇自拍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8 | 亚洲成a人片在线v | 亚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 | 亚洲精品特黄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