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科技發明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7-25 05:45: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科技發明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生科技發明論文

篇(1)

該競賽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迎接挑戰”的宗旨,自創辦以來,已分別在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連續舉辦了13屆。已形成校級、省級、全國的三級賽事,參賽同學首先參加校內及省內的作品選拔賽,優秀作品報送全國組委會參賽。

競賽章程規定,凡在舉辦競賽終審決賽的當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冊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類高等院校在校中國籍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職研究生)都可申報作品參賽。申報參賽的作品分為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三大類。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者限本??粕?。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限定在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六個學科內??萍及l明制作類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等。

競賽以學校為單位計算參賽得分,團體總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榮譽“挑戰杯”為流動杯,授予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學校;設“優勝杯”若干,分別授予團體總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學校。累計三次捧得“挑戰杯”的學校,可永久保存復制“挑戰杯”一座。

大賽影響

篇(2)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學生需求的不斷提高,高校共青團應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組織服務大局和服務青年,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最重要的途徑。因此如何創新和發展高校的團學工作,宣傳和實踐科教興國國策,開展創新教育,也成為了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1、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新的定位和新的要求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論文參考,高校。團中央、教育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共青團建設的意見》中也指出,加強高校團的思想建設,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始終把思想建設作為高校團的建設的首要任務,把自己鍛造成團結和凝聚大學生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強核心。所有這些重要論述,都為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共青團工作提供了保證并指明了方向。

2、信息網絡時代對新時期高校團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網絡的逐步延伸,被稱為第四媒體的計算機網絡在許多方面正對高校學生的思想、行為方式產生巨大沖擊。網絡是把“雙刃劍”,如何提高大學生辨別能力,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價值觀,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在網絡陣地體現先進性、發揮戰斗力,掌握網上育人的主動權,成為新時期團的思想工作面臨挑戰。

3、工作對象日益復雜化也給高校共青團工作提出新的問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方面也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較之以往的大學生,當代大學生呈現出很多新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特征的變化使高校團組織的凝聚力和團干部的號召力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也就要求高等學校團組織要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在教育、團結和聯系大學生方面的優勢,竭誠為大學生成長成材提供服務。

二、時代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有了新變化。

1、學會學習。這里的學習強調的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信心和學習方法,同時在知識經濟時代里.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2、學會做事。學會認知和學會做事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分的,但后者強調如何教會學生實踐他所學的知識,強調從知識、技能到能力的轉變。這種能力不僅是實際動手技能,而且包括處理人際關系能力、社會行為、集體合作態度、主觀能動性、交際能力、管理和解決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擔風險的精神等綜合而成的能力。

3、學會關心。強調關心即強調個人對社會、對他人、對世界的責任。未來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將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重要,人離開他人將無法生存。同時,未來杜會的人必須學會關心,即要關心社會和國家的經濟利益;關心全球的生活環境;關心他人,關心家庭,關心朋友,關心自己;關心真理、知識和學習。

三、根據以上這些新的要求和變化,高校共青團工作也要相應的進行發展和創新。論文參考,高校。論文參考,高校。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是一種主導的、科學的、高雅的文化,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水平;有利于學生建立臺理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2、抓好社團建設。論文參考,高校。學生社團活動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形式。學生社團活動大大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容,使更多的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得到鍛煉,它突出了學生在活動中的主導作用。要注意的是,共青團在組織和指導社團活動時,要大力扶持學術科技型社團,努力引導理論學習型社團,積極支持社會服務型社團,監督和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重點要發揮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生力軍作用,使學生社團成為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綜合素質和能力的一個重要場所。

3、積極開展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大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對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開發創造性思維具有顯著的作用。共青團組織要建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外科技活動的導向機制,建立學生課外科技項目申報、立項、資助、開發、評審、獎勵的激勵機制。

(1)科技普及類活動??梢砸哉褂[或講座等形式為主要載體,其內容非常廣泛,從現代技術觀到現代人生觀,從生活中科技常識到人化自然的技術原理,從技術人才的成長到科學家的偉大成就,從小發明的方法到現代生活工藝與流程,從自行車的力學原理到核潛艇和航天飛機,從技術發明故事到自然辯證法,從技術發明方法到技術創新理論等等。

(2)技術實踐和競賽類活動。包含學具、教具和玩具制作,車船模型、航空航天模型、建筑模型的制作。電子技術制作,電化教育媒體制作、攝影技術制作,實驗器材的制作,以及有關比賽、展覽的活動等等。

(3)技術性乃至學術性的小組或團隊活動。包括實驗鉆研小組、小發明協會、學生科協、假日科研沙龍,等等。創新教育活動的形式和途徑非常豐富,應依據具體條件和階段目標,因地制宜地進行系列化活動構建。論文參考,高校。

篇(3)

理工科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科技建設的儲備人才,他們的動手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未來將直接影響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因此,著重培養理工科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創造發明能力,是當工科高校教育改革面臨的重大課題和挑戰,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關鍵。

一、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傳統教育方式、教學評估的片面性制約

理工科大學生從高中開始就習慣應試教育,多數學生很難從標準答案的定勢中突破自己,不能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導致了理工科電子類專業大學生通常都思維邏輯較強,但是缺乏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因而,這些工科電子類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大部分都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技術人員、工程師,卻很少能夠成為具有發明創造性的科學家。與此同時,各式各樣的教學評估、學習評價太過于著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記憶和復現,并將此作為評價標準,而忽視了學生對問題的全面解析,使學生缺乏創新實踐的勇氣,喪失挑戰權威的能力。

(二)教學實踐環節相對匱乏的約束

從實踐中教學是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創造發明能力的關鍵性環節。在工科高校中主要的教學實踐環節有: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綜合性實驗、工程訓練實習等。這些教學實踐大多是驗證性的,缺乏設計性實驗。并且由于一些學校自身的實驗條件的限制,導致在驗證性實驗中,還是少部分學生動手做實驗,多數學生袖手旁觀并沒有參與其中。同樣,在工廠或者科研院所進行實習的過程中,學生也不是積極參與進來,而演變成了參觀性學習,不敢動手實踐,實習訓練的效果往往也達不到期望值。

(三)大學生評價和考核量化標準單一的約束

高校對大學生的考核和評估標準更是只看重共性卻忽略了學生們的個性發展,其評測標準脫離了社會對人才創造發明能力的綜合素質要求,其考核方式也較單一。大學老師為完成基本的教學工作量,為教而教,忙于“掙課時”,大學生為順利畢業而被動接受,忙于“刷績點”,這樣周而復始便導致學生局限于書本,難以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興趣,這種評價體系卻忽略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隨著教育的大眾化和多元化,各方面的因素都要綜合考慮到,對大學生創造發明能力的考核體系和教學管理評估的考核方式進行不斷完善,構建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教師自己首先要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提升教學質量,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切實關注和落實大學生創新發明能力、科學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提高電子類專業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方法

通過調研,提出基于科學研究的理工科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如下:

(一)開設創新性實驗課程

實驗教學也是培養創新性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項環節,理工科高?,F開設的實驗有基礎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驗等。這類實驗中除了課程設計外,大部分實驗都只是驗證性的,而課程設計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創新性實驗,但這種設計性的實驗被安排在課堂中,也就有了一定的約束條件,比如實驗條件、課程安排時間等,通常情況下取得的效果也達不到期望值。既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抑制了學生的發明創造能力。開設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原則上可以彌補過去實驗教學中的缺陷。開設創新性實驗課程就是為了倡議高校創新性實驗的重大變革,能夠激發出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及發明創造性,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創新性實驗主張學生首先需要根據實驗要求和實驗目的進行查閱資料,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然后自主設計并完成總體方案,明確設計中關鍵技術和技術路線,最終搭建實驗設備和平臺,完成實驗,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處理。在整個實驗的完成過程中,始終是學生為主老師為輔,老師只需對實驗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審核,并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完成實驗,最后對學生的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作出評測。這種方式培養了學生學會收集和處理資料并汲取新知識的能力,使得學生能夠運用科學嚴謹的思維和研究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激發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發明性,加強了學生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的提高。

(二)開放科研實驗室

全面開放科研實驗室,作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基地,借此契機籌備并整合資源,建立起面向學生的科技創新科研實驗室開放平臺,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開放性的實驗課題和實驗項目,使科技創新活動更加普及。既有利于高端人才的培養,又有利于形成一種科技創新的氛圍。工科電子類高校可以根據各個專業的優勢整合資源,實時掌握學科發展前沿,科研實驗室面向全體學生開放,將課業之外仍有精力、有能力的本科生和對科學研究感興趣的學生組織起來,讓他們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團隊中,開展學科前沿的研究工作。同時鼓勵這些已加入到科研團隊中的同學自己申請國家、省和學校的一些有回饋的開放課題、創新性小項目和科研小制作等。在科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由老師指導怎么做科學研究實驗,到自己獨立動手完成設計,再自己申報課題,申請各種發明專利,獨立完成科研論文的一系列科研活動中,全方位地得到培養和鍛煉。開放科研實驗室,對于學生而言,可以開拓眼界,能夠將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將理論和實際進行了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對于教師而言,教師通過對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自身的專業素養也得到加強,凝練學科方向,以科研帶動教學,行之有效的使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

(三)搭建科研訓練平臺

為了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提升大學生創新精神和科研實踐能力的培養,理工科高校有計劃有組織地為學生開展了科技創新課外活動。學校定期舉辦各種校園科技創新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學校還鼓勵學生參與各學科的國家級競賽和省級競賽,如“飛思卡爾”智能車比賽、各級電子設計競賽、智能機器人大賽、全國數學建模大賽、“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展,等等。高校參照“集中資源,優化配置,調整改革”的方針,統籌利用高校的科研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大學生創新活動基地等,開放創新實驗項目基地,讓學生們積極參與進來,給學生安排固定的實驗室,這樣提供了學生進行自主研發創新的基本條件。實驗室實行全天開放工作制,每天從9∶00—20∶00時間段完全開放,學生可通過“實驗教學與實驗設備管理系統”來提前預約。與此同時,學校安排組織指導老師和各學科專家對電子設計大賽和數學建模競賽等設計創新類實踐活動進行程序化和常規化的專業培訓。另外,大學生創新活動中心還積極聯合了校外優秀企業,設立了兩個“產學研”實踐培訓基地和6個聯合培養實驗室,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開展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通過搭建科研訓練平臺,使學生初步了解并掌握了科研實踐項目的基本步驟,大致可分為選題、論證、申報以及等,系統性地培養了學生將理論基礎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從而提升了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畢業設計和創新性實驗計劃相結合

高校是培養高級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學生的畢業論文是高校檢驗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其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將理論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這種手段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而畢業論文的設計過程對學生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也都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許多電子類專業大學生在參加創新性實驗計劃時,基本的專業知識還不夠扎實,在一些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結題時,學生能真正參與進來的只是項目前期的基礎工作研究,很多內容并沒有深入了解。因此,指導老師希望能夠繼續指導那些參加過創新性實驗計劃學生的畢業設計,主要目的就是指導學生深入研究原來的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這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研究基礎,學生的畢業設計在此基礎上也就較易有所成果。在整個畢業設計的完成過程中,必然會隨之帶來各種問題,但若學生通過自己的鉆研或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必定會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畢業設計的濃厚興趣。當學生同時需要應聘工作和完成畢業設計時,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就能夠協調解決。另外對于那些考上研究生的同學,指導教師更應注重對其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其在今后的研究生學習生涯中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從高校教育培養的完整性出發,畢業設計和創新性實驗計劃兩者的結合充分利用了高校的科研基地,同時為畢業設計提供了硬件條件,學生將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了一次完美結合,提高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體合作能力,鍛煉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讓學生走進社會時能夠更加適應于社會的發展。

三、結語

高校是傳授知識、運用知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校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首要任務,是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需要加強大學生基礎教育的內涵更新和外延拓展,同時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也非常重要。尤其對我們理工科高校來講,從自身實際出發,大膽嘗試和改革,在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上不斷探索與創新,為建設知識經濟及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盧太康.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3).

[2]徐平,鄒丹,彭思思.淺析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制約因素與對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0(04).

[3]韓曜平,徐建榮,盧祥云.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和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04).

篇(4)

畢業要素分

基本要素

1.最高學位、學歷

博士、研究生 :27分碩士、研究生:24分

學士、本科生:21分

2.畢業學校

985工程建設高校、在滬211工程建設高校、中科院在滬各研究所等研究生培養單位(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附件1)15分

其它211工程建設高校、中央直屬研究生培養單位、上海各高校及研究生培養單位(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附件2)12分

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培養單位8分

3.學習成績

一級(成績綜合排名前25%)8分二級(成績綜合排名26%-50%)6分三級(成績綜合排名51%-75%)4分

四級(成績綜合排名76%-100%) 2分

注:按照畢業生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專業(班級)綜合排名對其等級進行評定

4.外語水平

CET-6級證書或成績達到425分(含)以上、專業英語八級: 8分CET-4級證書或成績達到425分(含)以上、專業英語四級: 7分

外語類、藝術類、體育類專業外語課程合格:7分

注:外語水平證書一般應在所在學?;蚺囵B單位考點取得

5.計算機水平

畢業研究生:7分

理科類計算機高級水平或免予此項要求的專業(本科20xx年前入學畢業生:數學類、電子信息科學類、電氣信息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本科20xx年(含)后入學畢業生:數學類、電子信息類、電氣類、自動化類、計算機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7分文科類專業計算機中級或省級二級水平:7分理科類專業計算機中級或省級二級水平:6分文科類專業計算機初級或省級一級水平:6分藝術類、體育類專業相關課程合格:6分

導向要素

1.榮譽稱號

經認定的國家級10分

省(自治區、直轄市)級5分

學校級(每次1分,不超過2分)2分

注:校級及以上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畢業生

2.學術、文體競賽獲獎

(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賽、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等全國性比賽(含地方賽區)獲獎)

⑴上述全國性比賽獎項:

一等獎10分

二等獎8分

三等獎6分

⑵上述全國性比賽地方賽區獎項:

一等獎5分

二等獎3分

三等獎1分

注:

以上獎勵表彰僅限在最高學歷就讀期間獲得;

同類獎勵取最高分;

榮譽類和競賽類獎勵可以累計加分,最高不超過15分。

3.科研創新

最高學歷就讀期間參加學校科學研究活動并獲得相應的發明專利

5分

須提供以下材料:

在最高學歷就讀期間獲得發明專利授權證書復印件(驗原件,落戶申請人應為該專利首次申請時的發明人);

經學校(或培養單位)就業工作部門在本校網站上公示無異議、由指導教師簽名的證明材料(須載明該發明專利相對應的科研課題或論文名稱);

該發明專利相對應的學位論文、已、課題立項書復印件(驗原件)之一,論文須由落戶申請人署名,立項書須載明落戶申請人為課題組成員。

4.國家就業項目服務期滿

上海高校畢業生參加西部計劃服務期滿(畢業生按照其畢業當年的評分辦法予以評分,并在此基礎上給予加分) 5分

上海高校畢業生參加到村任職、三支一扶計劃服務期滿、在校期間應征入伍滿按相關政策執行

用人單位分

1基本要素

用人單位招聘高校畢業生行為誠信規范,并與畢業生直接簽訂錄用協議 5分

2導向要素

1.引進重點領域人才

用人單位錄用上海市重點發展領域所需學科(專業)(點擊閱讀原文附件3)畢業生:3分

用人單位錄用上海市重點發展領域所需學科中的教育部、上海市、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畢業研究生:3分

2.承擔重大項目

用人單位承擔國家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且錄用的畢業生專業與行業相匹配:3分

用人單位為遠郊地區教育、衛生、農業等社會公益事業單位 :3分

注:

上述用人單位由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進行推薦,并報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確認后予以公布

3.自主創業(創業企業注冊資金須到賬(不含受讓股份)且經營狀況良好)

⑴創辦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資助的科技企業

獲得科技創業基金資助企業的法定代表人:5分

⑵創辦其他企業

擔任法定代表人:5分

篇(5)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6-0082-03

當今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而科技競爭又可歸結為人的素質的競爭。在人的素質中,創新能力是最根本的因素,因此創新人才就成了競爭取勝的關鍵。這是因為創新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創新戰略的實施和創新人才的培養,也因此成了各國關注和花大力氣解決的問題[1]。進入21世紀,人類邁入了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在經濟發展諸要素中的地位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人類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活動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創新成果已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一個國家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取決于國民創新素質的高低。創新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2]。但是,學生培養計劃中,實驗實習課時相對較少,十幾個周的畢業設計也顯得時間太短。在十幾周的時間內,要完成一項像樣的設計是很難的。特別是要讓學生參加像“大學生機電產品創新設計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這樣的活動,僅靠畢業設計是不夠的。因此,該課題以培養學生科技創新意識,鍛煉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引導和激勵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鉆研、勇于創新,養成一種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進取的優秀品質為目標,利用課外時間,引導他們參與一些小產品的設計、制作及試驗或建模、仿真研究等科研活動。在學生創新設計能力培養模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思路與措施

1.吸收本科生參與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高校大三、大四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和積累,在理論基礎、知識結構和人文修養方面已經具備了參與科研實踐的基本素質,吸收這部分學生參與到科研項目研究和開發工作中來,通過參與一些具體的科研工作,激發學生對科研工作的興趣。同時,在參與科研工作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老師對待科研工作的嚴謹態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以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敬業精神,這有助于學生增長見識,養成一種嚴謹務實、積極進取的學習和工作作風[3]。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同學都能體會到,科技創新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任何科技成果都來之不易。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具備堅韌不撥的意志品質、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以及強烈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因此,要參與科技創新活動,首先從時間上比其他同學就要付出很多。但是,為了鍛煉自己的科技創新意識和能力,及早地了解行業和社會,迎接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與挑戰,只能現在付出更多的艱辛與努力。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可以讓學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工作之后舒服一點,就需要現在多付出一點;如果現在舒服一點,工作之后肯定會難受一點。有付出,就會有收獲。

2.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創新思維環境。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人格關系,教師是主動者、支配者,學生是被動者、服從者,師生之間不能平等地交流意見,甚至不能平等地探討科學問題。反之,學生參與到科技創新活動中來,與老師一起制訂方案,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一起進行試驗驗證和分析研究,直到問題的解決,這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必然會活躍氣氛。在創新活動中,倡導教師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的來改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愛好、思維和行為方式,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下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激發他們的創新欲望。

3.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實施有針對性的培養模式?,F代大學生總是能表現出極其鮮明的個性特征,不否認他們的創新性思維存在共性,但更要看到他們思維的千差萬別。因此,教師必須要有鼓勵大學生個性發展的全局觀,善于發現和掌握每個學生已有的思維發展水平,尊重他們的不同興趣和愛好,幫助和鼓勵他們的個性發展[2]。在學生參與創新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選擇適合學生參與的項目類別,如設計制作類、研究分析類等等。然后,針對學生的個性做相應的指導,引導、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多個角度、多種思路,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4.培養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培養創新性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讓學生從頭到尾獨立完成整個項目,即確定研究題目擬定設計方案設計計算與校核繪制圖樣樣機制作撰寫論文[4]。整個過程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以啟發為主。在這個過程中,最難的部分就是引導學生擬定總體設計方案。這時,教師除提出設計思路外,還要反復、細致地引導和啟發。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必須以主人翁的態度,充分發揮創造力。教師提出問題或布置任務,師生共同進行討論與探索,這樣做既不影響學生的獨立思考,又能打開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的創新設計有極大的促進作用[5]。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性最重要的環節,要盡可能幫助、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實踐證明,在老師的耐心引導下,學生們完全能夠獨立擬定出比較合理的總體設計方案。

二、創新能力的培養

1.創新活動教會了學生創造性、探索性地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具備了較高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才能進行主動學習。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吸引學生的學習內容。因此,要給學生提供一些“新”的題目,所謂“新”就是該題目的答案是未知的。本課題組所提供給學生參與的課題有:“鞋底敷層切紙機的研制”、“錘式大塊狀物料破碎機的設計”等等,在這里學生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在探索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正是因為突出了這個“新”字,本課題組指導的學生以“軸向滑塊凸輪式差速器的設計、分析與制作”這一課題,參加首屆山東省大學生機電產品創新大賽獲得一等獎;指導的學生以“5HY型遠紅外蔬菜脫水機的改進設計與試驗”這一課題,獲得第十屆“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另外,近幾年指導的學生完成了“鞋底敷層切紙機三維設計”、“ATV沙灘摩托車傳動系的建模及仿真”、“蔬菜脫水機落料裝置的改進設計與試驗”等9項校級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科研課題。

2.參與科技創新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素質至關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沒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便不能運用發散性思維獲得“猜想”,創新活動便無從談起。因此,應更多地教給學生“為什么”和“怎么辦”。每逢遇到問題時,要鼓勵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要活躍大家的思維方法,從多個側面、各種角度審視問題,發揮聯想,訓練學生把不同對象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的能力。教會大家解決問題時,重視的不是“唯一”,而是樂意把握“所有”[6]。一談到發明、創造,對于剛參與課題的學生來說會感到高不可攀、深奧莫測。但參與一段時間就會發現,發明創造就在自己身邊,就在所參與的課題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實際上是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提前嘗試發明創造的機會,更是搭建了一個展現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掘自身發明創造潛質的舞臺。只要勤于思考、注重實踐、刻苦鉆研、持之以恒,在所參與的課題中,就會創造出許多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來。到目前為止,課題組在科技創新活動中,所指導的本科生共有37人次獲得國家專利。

3.科技創新活動為科技寫作提供了第一手素材。通過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對一項新技術或新產品,從該領域國內外研究動態及其現狀,本技術的結構原理、特點及其設計計算,到試驗數據及試驗結果分析等可以說了如指掌,這正是撰寫科技論文所必須的第一手素材。因此,當研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后,鼓勵學生積極地撰寫科技論文。參與本課題組的同學撰寫的科技論文,經修改后已公開發表29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

三、對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作用

1.參與科技創新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是一個艱苦而枯燥的過程,有些同學就是因為長時間枯燥的學習,而漸漸的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通過參與科技創新活動,讓學生認識到了基礎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認識到了參與研究工作時,自己在某些基礎理論知識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從而有力地激發了對理論課的學習興趣。也正是因為具備了這種高漲的學習動力,近幾年課題組所指導的學生有28人次獲得了獎學金,23人次被評為優秀大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

2.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通過參與科技創新活動,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科技寫作能力都得到了明顯提高,這不僅為做好畢業設計提供了有力保障,更為以后的實際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近幾年所指導的學生,有10位同學的論文被評為校級優秀畢業論文。

學生上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習,當然這個“學習”指的是廣義上的學習,包括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專業技術技能的鍛煉和提高、道德修養的培養等等。讓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既能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又能激發對基礎理論課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養成一種嚴謹務實、積極進取的學習和工作作風,可謂一舉多得。因此,讓學生參與到科技創新活動中來,是一條把學生塑造成為一名優秀大學生的有效途徑,為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出色地完成各項工作,通往成功的彼岸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施章清.創新教育與創新人才的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1999,(3):50-53.

[2]劉紅磊.創新思維培養初探[J].決策&信息.2008,42(6):160.

[3]陳曉文.基于知識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3):127-130.

[4]張敏,秦霞.培養本科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實踐探索[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3):168-170.

篇(6)

一當前我國醫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主要問題

1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差,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嚴重不足

目前醫學高等教育薄弱環節是缺乏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是醫學生最可貴的品格和素養。當代大學生,有許多人重理論而輕實踐,因循守舊而不注重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

應試教育目前仍在醫學高等教育中占據主流,在教學中仍然用的是“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培養出的人才有一部分是沒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庸才。雖然我國的醫學生基礎理論很好,但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嚴重不足,缺乏獨立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很多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不能脫穎而生,人才的發展失去其個性特征,使醫學高等教育失去了活力。

2科研實踐參與度低,參與科技服務實踐活動也明顯不足

科研實踐參與對大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醫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參與科研活動是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極為重要的途徑。但是,調查顯示,大學生在校期間曾參加科技普及性學術講座的比例僅占28.6%,參加過科技節系列賽事的學生占21.8%,而有63.3%的學生表示沒有參加過任何學術科技講座和競賽活動。從教育部直屬高校醫學生參與研究與發展課題的情況(自然科學)的統計數據分析,一是醫學生參與“研究與發展”課題不夠廣泛,如2010年參加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驗發展的醫學生有61361人,僅占醫學生在校生總數的21.73%;二是醫學生參與科技服務實踐活動也明顯不足,2010年參加研究與發展成果應用和其他科技服務的共計14444人,僅占醫學生在校生總數的5.11%??蒲袆撔峦c良好的專業基礎、社會實踐、實驗技能密不可分,善于科研實踐參與才會為科技創新的成功帶來良好的機遇。

3研究與探索缺乏原創性,論文成果稀少,學術成果質量不高

從近幾年我國入選的優秀論文來看,醫學生在國際頂尖學術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的只是極少數,論文的撰寫內容上只是采用一定的實驗證實已知的結論,揭示表面現象,沒有深入研究事物發生、發展的內在聯系。從2005~2010年,美國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次數為12.31,而我國只有2.95,遠遠低于國際9.15平均水平。

4大學生片面強調提高科研能力,忽視基本知識學習

在相關部門的調查對象中,有19%的大學生過分重視科研,淡化基本知識學習,而在美國大學生教育特別強調基礎理論的學習,在本科的課程設置中,基礎學科授課時數達到45%以上,專業學科只占25%~35%。雖然花很多的時間來進行醫學科研,但是研究的力度和深度都不夠,研究成果的價值也不高。面對醫學科研,他們雖然有很大的激情,但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他們的科研能力大多數只能停留在基礎水平狀態。這樣做不可能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二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的對策

1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

對于一所醫科院校來說,醫學科學研究的核心就是創新,其科研創新程度又是衡量的綜合實力、醫療技術水平和發展潛能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要努力提高醫學生研創新能力,把創新發展作為主導思想。醫科院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上要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把科研管理活動做到系統化、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細致化。科研管理工作要有所突破和創新,要根據醫科院校自身的情況,在學科隊伍培養、科研項目管理等方面建立公平、完善的制度和措施,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和自由公正的科研氛圍,使大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

高校要通過開放現有實驗室的辦法,提高實驗室使用效率,通過吸收學生參加教師課題研究,提高其科研能力,在遵循科研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多想辦法,實施新舉措,提高醫學生科研創新能力。

2努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大學生內在科研創新能力

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的根本在于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扎實深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基礎之上的,醫學生除了要不斷更新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外,還應該具備現代外語、計算機、心理學、管理學、知識產權等基礎知識,以專業學習為基礎,以良好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為保證,掌握各學科前沿的研究態勢,積極收集各類醫學科研信息,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深入醫院、醫療科研機構第一線學習。科研實踐是科研工作的基礎,也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手段,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科研能力必須加強科研實驗環節,讓大學生將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緊密聯系,學科交叉與融合的優勢,不斷強化知識傳播和創新的功能。通過專門性的科研實踐活動,有助于大學生理解、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大學生內在科研創新能力。

創造條件盡可能讓醫學生參加高層次的科研實踐,凡列入人才培養計劃的大學生盡可能到醫院或醫療科研單位參加有關的研修活動,學習高新理論知識和科研成果,提高臨床診斷水平。

3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進一步加強大學自主創新的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

良好的科研環境無疑對大學生取得科研成果的形成產生巨大的作用和奠定堅實的基礎。醫科院校要創造有利于大學生科研發展的軟環境,對大學生們以承擔項目的種類、成果水平為主要考核內容,建立良好的科研支撐條件體系。想方設法籌措經費購置更加先進的、精良的儀器設備和技術手段,滿足大學生們從事科研的需要,加強如電子圖書館、科研查新站等醫學信息、醫學實驗動物和實驗室三大支撐條件的建設,醫科院??啥ㄆ诮M織學術論壇、專題研究、網上研討等學術交流活動,還可以舉辦學生科技年會、科技活動月(周),在此期間舉辦科技作品評審會、論文交流會、新產品展覽會,宣傳發動學生參加國家(省、部)級科技競賽活動,積極鼓勵校內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建立緊密型的國際合作伙伴,開展全面深入實質性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等,籍此來營造科研氛圍,豐富學生第二課堂,不斷增強大學生的科研意識與創新意識。促進科技創新體系的形成。

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科研創新平臺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增加對醫學科研創新的引導

政策和措施是促進提高醫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醫科院校應當采取適當的傾斜政策,創造有利的成才環境,優先安排與科研活動相關的訓練,保證科研資源配置和改善科研條件等,扶持醫學生早日成才。

高??梢酝ㄟ^組織在校大學生科研進步獎評選,鼓勵大學生參加全國、省(部)級優秀學位論文評選,并參照國家、?。ú浚┘壍莫剟顦藴蕦Λ@獎大學生及其導師予以獎勵,每年組織院級優秀學位論文評選并給予相應獎勵,把大學生在校期間發表的科研成果納入全院優秀科研成果評選和科研精品評選表彰范圍。

總之,創新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大力促進科技創新,推動社會科技進步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提高醫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必須要加強大學生的科研基本功,只有具備扎實的科研基本功,才能為科研的創新提供敦厚的基礎。這將有利于大學生科研思維的拓展和開闊。

需要指出的是提高醫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牽涉到學校的教學、教務、科研、資料服務、團委甚至于學校之外的醫院、醫療機構等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的協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激發醫學生的科研創新熱情。

參考文獻

[1]石楓等.通過學生科研立項培養大學生多方面能力[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2]王廣順,陳曉雷.論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及培養途徑[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6).

篇(7)

臺灣地區自1994年起啟動教育改革至今十多年,其中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與快速發展引人注目。根據臺灣地區近年教育發展的相關統計數據,客觀分析臺灣高等教育呈現出的趨勢,可以看到一些明顯特點:就其發展程度和辦學模式看,高等教育已由大眾化走向普及化,并形成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雙軌體系,而且私立院校在提供高等教育機會方面占據重要地位;在人才培養規格和層次上,本科院校急劇擴增而專科學校逐漸減少,高校學生培養又以研究生增幅最大,而且科技學科的在學學生數遠大于社會科學在學學生數;隨著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實施,招生制度朝向公平、多元方向發展,而大學錄取率的持續攀升,反映臺灣少子化對教育帶來的沖擊已達到非常嚴重的地步。 [2]

在這樣的背景下,臺灣各地高校,尤其是占據多數的私立科技類大學普遍重視起學生的創業能力。一方面,希望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通過創業教育這種實踐性非常強的教育模式切實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資源整合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增強其社會競爭力;另一方面則希望通過創業孵化轉化出一批優秀的工程類研究成果,為學校帶來切實的經濟效益。為此,臺灣地區高校圍繞課程建設和創業孵化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二、臺灣地區高校創業教育課程模式

近年來,臺灣多數高校已經將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必修課教育體系,往往結合與就業相關的課程開展課堂教育。

1.創業教育課程的開設

臺灣地區私立大學的辦學理念和課程設計均注重理論和實務的結合,強調教學方法的靈活搭配。 [3]以此啟發學生的創業思考,更好地營造創業教育氛圍。大多數高校不僅注重相關理論的學習,而且更注重學生就業導向本位需求,結合不同專業,開設多種創業課程,強調學生實務能力的培養和職場接軌的訓練。

2.證照考試的重視和推廣

為了增強學生的創業競爭力,各大學普遍將證照輔導納入課程體系,通過開展各類證照培訓和考試,努力達到證能合一。開設的證照考試包括餐飲、美容美發、編程、工程控制等多個門類。為了激發學生考取證照的熱情,蘭陽技術學院設計了證照達人風云榜,按照獲得證照的多少,對學生進行表揚,并制定證照與學分抵免辦法,起到了很強的鼓舞作用。取得證照的學生即使不能有效就業,也可以憑借一技之長自謀生活,開啟創業之路。

三、臺灣地區高校創業孵化與扶持

臺灣私立科技類大學的創業教育孵化活動很豐富,通過企業家講座、創業大賽、發明創意活動、企業參訪、創業育成等多種方式,注重產學合作,重視學生創意創新教育和創業能力的提高。

1. 企業家講座

通過座談會和演講等方式,根據不同授課目標,邀請學術界、企業界、管理咨詢界、風險投資界等方面的專家及社會知名人士共同來點評和指導大學生創業,激發學生興趣。如,蘭陽職業學院邀請創業成功企業家,與學生面對面座談,向學生分享創業歷程,營造校園創業氛圍等職能。

2. 創業競賽

創業競賽的開展是創業教育的另一項重要內容。臺灣多數高校很注重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創意,開展創業活動的校際交流。龍華科技大學為了提高學生競爭意識塑造競爭和創新的環境,在學校標志性建筑上書寫上C=(K+S)A (其中C為競爭力、K為知識、S為技能,A為態度),使學生真正提升競爭力。

多數高校鼓勵學生參加不同類別的創業競賽、發明大賽。臺灣中部的昆山科技大學組織學生參加“LED照明光電創意競賽”、“亞洲青年動漫大賽”等,并取得較好成績。臺灣南部的大葉大學重視學生創意教育,以藝術工坊的模式培養學生創意,學生屢獲創意比賽發明獎。

3. 創新育成研發中心

臺灣地區多數高校成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孵化中心、創新育成中心等創業教育實踐和孵化平臺,注重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 [4]

學校孵化的企業中,大學生創業團隊一般是2至5家。創新育成中心可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對入孵企業提供管理服務、學術研發資源、軟硬件設備、教師團隊輔導等,同時擅于運用政府和企業資源,構建產學育成研發體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系,開展創新育成研發作品展,注重成果轉化,推動就業創業,實現共贏。

4. 產學合作

臺灣多數高校同不少大型企業簽訂產學合作平臺,產學合作與研發創新相結合,培養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量,同時將產學合作融入教學、研究與服務,資源共享,學以致用。同時學校與科技園區企業主動聯系,組織學生實地參觀或實習,開展校際合作交流。

4.教師培養

臺灣各高校的創業教育均得到了學校最高管理者的大力支持,真正推動創業教育工作落到實處。他們注重創業師資的培養,鼓勵教師參加國際高水平職業資格認證以及各種專業證照的考試,選派專業骨干教師到國外留學、深造,為教師學習成果轉化與發揮提供便利,提升教師的實務能力。

四、臺灣地區高校創業教育對大陸高校的啟示

學習和借鑒臺灣地區高校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對大陸地區高校創業教育健康蓬勃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1.開設創業教育課程

目前多數學校沒有統一、規范的“創業基礎”課教材,現有創業課程也多數為選修課。我們要結合創業教育理念和學校實際情況,以創業中所需基本技能作為培養目標來設置課程,將創業課程列為大學生必選、必修課程,根據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確定內容與教學方法,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知識培訓和創業能力訓練鍛煉,使學生在校期間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識、商務、稅務、投資、法律知識和專業知識。

2. 豐富創業教育活動形式

開展創業活動交流,邀 請各類專家到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指導。組織各種創業大賽、創業模擬競賽、創業論壇和企業家講座,開展創業實踐活動的交流,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創業服務的平臺。

3. 注重創業師資力量的培養與加強

只有培養出創業師資,才能真正把創業教育作為學生應該具備的知識和素養,滲透到學生的觀念和意識里,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業技能、創業意識、創業素質的優秀人才。因此,加快進行創業師資培訓、認證和培養非常重要。

4.建立和完善創業教育實踐和孵化平臺

要把創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業教育和創業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創業教育實踐和孵化服務平臺體系。目前大陸地區很多高校的大學生科技園已經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產業集群的發展優勢。 [5]可以借鑒臺灣高校的成功經驗,同時結合各校實際,甄選大學生創業項目入駐校科技園進行孵化,有利于推進學校大學生創業園建設。

總之,臺灣地區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和推動創業教育的做法對大陸地區高校而言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借鑒性,創業教育理念和實踐涉及到教學、師資培訓、產學合作等多方面的推進,發展創業教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李家華,創業基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6,1-3.

[2]崔 萍,臺灣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特點與改革面向探析[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6),140-146.

篇(8)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03-0164-02

高等教育教學一直以來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導向,應用型人才需具有良好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實踐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高校不斷地給學生提供各種實踐平臺,實踐教學環節自然就成了最好的平臺。同時,實踐及創新能力需要不斷地提升,能力提升要以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環節為支撐,發揮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效果。

1 實習的實踐教學形式對高等教育的作用

實習是幫助學生順利走向工作崗位的重要環節。通過實習,學生可以充分了解就業市場對應屆畢業生的最新要求。實習也是一個機會,學生可通過實習查漏補缺,了解自身學習方面的不足[1]。

從教學場所來看,高等教育的實習可以分為三大類,主要包括校內實習、校外實習和校內外結合實習。校內實習主要以校內各學科實習基地為依托,重點培養學生的基礎學科技能,主要方式為在完成正常課堂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對本專業學生應掌握的基本專業技能進行專門性訓練,使學生在實踐中將所學理論知識靈活運用。校外實習使學生更貼近工作崗位,可由學校集體組織或由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單位。校外實習不僅考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等都是一種考驗。校內外結合實習主要包括調研類實習和采風類實習,主要方式為學生到校外進行調研或者收集研究素材,回到校內完成相關的研究內容。

從教學性質來看,高等教育的實習分為技能實習、專業基礎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技能實習主要服務于專業,旨在訓練相關專業學生的基礎實踐技能。專業基礎實習和專業實習的目標是學以致用,每個專業都有必須被學生所掌握的實習內容,這些內容均可在專業基礎實習和專業實習中體現。畢業實習是綜合性實習,畢業論文為畢業實習的成果。

從組織方式來看,高等教育的實習分為集中實習、分散實習和集中與分散實習相結合三種形式[2]。集中實習由學校統一安排時間、地點。分散實習則相對給予學生較充足的空間,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完成教師的課題,教師更多的是給予學生指導,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研究與調研,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形式進行。集中與分散實習相結合的實習既包括集中實習又包括分散實習。

2 實驗的實踐教學形式對高等教育的作用

實驗課程主要分為基礎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A性實驗主要依托于課程內容,將課本知識融合到實驗中,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按照步驟完成實驗,從而提高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從另一方面達到鞏固課本知識的效果。因此,基礎性實驗主要安排在較早的學期。綜合性實驗需要學生在專業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后進行,因此,綜合性實驗主要安排在后幾個學期。綜合性實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僅起指導作用,大多以小組形式進行。從實驗設計到實驗完成,學生需要將所學知識綜合運用,通常課本以外的知識也是完成實驗必不可少的支撐。通過綜合性實驗,學生的溝通與協調能力、自學能力、動手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能力會有綜合性提升。

3 課程設計的實踐教學形式對高等教育的作用

課程設計主要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一般安排在本專業某項重要課程以及主要專業課程完成后進行。不論是針對某項課程的課程設計,還是主要專業課程完成以后進行的課程設計,開展的方式主要是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課題提交成果。課程設計是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軟件等掌握程度的主要環節,學生需要利用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在該環節中,從各個方面訓練學生項目設計、項目分析、知識應用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4 畢業設計(論文)的實踐教學形式對高等教育的作用

畢業設計(論文)是學生在完成整個大學課程后所需完成的綜合性作業,需要學生獨立完成,既需要學生靈活運用整個大學期間所學習的基礎理論與知識,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地掌握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還要求學生具有縝密的思維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每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都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

畢業設計(論文)主要依托于學生的畢業實習所涉及的內容以及學生導師所研究課題的部分內容。畢業設計(論文)的完成需要經過撰寫開題報告、立題審核、設計(論文)撰寫、中期檢查、設計(論文)答辯等過程。在開題之前,學生就需要定好自己畢業設計(論文)的研究方向,在充分了解國內外相關專家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畢業設計(論文)的創新點。針對研究內容,學生需要確定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所需要的研究方法與技術手段,在完成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需要學生不斷克服完成畢業設計(論文)中的困難。整個設計(論文)完成過程中,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有很大提升。

5 學科競賽的實踐教學形式對高等教育的作用

大學生課外科研創新活動是培養學生科技發明創造興趣、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合作能力的有效且可行的途徑之一。通過科研創新活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多學科綜合、創新合作、團隊協調等方面的能力,學生在升學深造、工作就業等方面具有較明顯的優勢。學生將在擴大視野,發掘潛力,提高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分析、動手及創新能力,加強團隊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鍛煉。

競爭意識是幫助學生奮斗的基礎[3]。不管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還是將來走向工作崗位,興趣與競爭意識都是幫助學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為例,每年暑假學校都會組織不同種類、不同形式的競賽。學生可以以個人身份或者小組形式參加到四大競賽、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及工程訓練綜合能力大賽等各種賽事中。

6 大學生創新計劃的實踐教學形式對高等教育的作用

大學生創新計劃是指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以個人或者團隊的形式,自主完成創新性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條件準備和項目實施、研究報告撰寫、成果(學術)交流等工作。大學生創新計劃旨在加強對大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交流能力的培養。

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為例,大學生創新計劃主要分為重點科研平臺大學生創新計劃、校級大學生創新計劃、市級大學生創新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計劃。

重點科研平臺大學生創新計劃是基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重點科研平臺的,促進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科研反哺教學,促進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大學生科研能力,以拔尖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大創項目。立項由重點科研平臺項目指南后,學生導師雙向選擇實施。

市級大學生創新計劃,主要根據項目的預期成果、社會影響或對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交流能力的培養較大的項目進行立項,可直接立項或經由已立項校級項目升級。

校級大學生創新計劃:以激發學生科研和創新興趣為主,可以是解決某社會問題、進行小發明與小創造等一系列科技創新活動項目或者調研項目。

國家級項目是在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的上海市大學生創新計劃中擇優選拔。

大學生創新計劃的開展流程為:召開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啟動會組織開題答辯簽署項目合同書提交相關材料立項中期檢查(項目升級)結題。

7 結論

篇(9)

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現代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長期以來,我國高師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問題,培養的學生往往實踐能力較差。高師院校探索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高師院校生物學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言,轉變觀念是先導,明確目標定位是關鍵?;诖?,本文提出了高師院校生物學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觀點,探討了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思路和途徑,旨在為構建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生物學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注重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主導作用

實踐教學是高師院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進一步優化生物學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應用性、研究性和創新性的實踐教學,不斷改善實踐教學效果,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已成為培養生物學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內容。

1.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改革目標

在高師院校實踐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過多地依附于理論教學,教學內容表現為多驗證、少創新。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很少主動思考,只是按照實驗指導“照方抓藥”。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學生實驗技能的提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實驗教學成為實踐教學的“瓶頸”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薄弱環節。因此,要在生物學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性、研究性和創新性學習能力,積極創造條件使實踐教學成為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

2.優化實踐教學內容

隨著生物學實驗園地、實驗室、實驗設備和實驗技術的不斷發展,實踐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根據新穎性、先進性、系統性和綜合性的原則,使教學內容從直觀性、驗證性和鞏固性實驗向創新性、自主性和研究性實驗過渡。同時,實踐教學內容要符合生物學科實驗技術和研究方法發展的新方向,形成可持續的實踐教學資源。

3.建立新的實踐教學模式

實驗課是生物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主戰場,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至關重要。傳統的生物學實驗課往往采用“三部曲”模式:實驗前,教師講,學生聽;實驗中,學生做,教師巡回輔導;實驗后,教師總結,學生寫實驗報告,不斷重復著“聽――做――聽――寫”。這種實踐教學模式顯然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新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創立學生自主性更強的實踐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通過開設自主性實驗(實驗方案自主設計、實驗試劑自主配制、實驗進程和實驗時間自主安排的綜合性實驗),讓學生切實參與實驗的每個環節,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開展實驗工作的能力。自主性實驗真正實現了實驗教學活動由“教”向“學”的轉變、教師地位由“教”向“導”的轉變,使學生成為實驗的主角,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引入研究性實踐教學模式

研究性實踐教學模式是一種由學生實驗與教師科研活動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是一種教學、科研、實踐互動的教學模式。在研究性實踐教學活動中,學生不但要學習掌握查閱文獻的方法、途徑和技巧,進行實驗材料的培養、試劑的配制,還要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出科學的分析和判斷,對實驗結果進行探討,并撰寫研究論文和科研報告。因此,研究性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和實踐能力非常有效的教學模式。

(3)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考評體系

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是實踐教學改革順利進行的保證。因此,要調整教學計劃中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加大實踐課在課程中的比例,提高學生對實踐課的重視程度。同時,要量化考核標準,將實踐課作為獨立課程進行考核。

二、發揮實驗室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平臺作用

開放實驗室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實踐技能訓練和創新能力訓練。在日常教學中,單靠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很難達到預期要求,而開放實驗室有利于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提高實踐技能。在開放實驗室的情況下,由學生自選感興趣的課題,或者由教師將自己科研課題的一部分作為實驗室開放內容,讓學生擬訂實驗方案、準備儀器、配制實驗藥品,然后完成研究內容。開放實驗室不僅開闊了學生的科研思路,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還增強了學生把握課題的能力。因此要做好開放實驗室工作,加大經費投入和實驗室開放力度,保證基本實驗場所實驗設備的配置。

三、強化導師制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導向作用

由教師親自指導大學生科研項目的大學生導師制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在導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從自然和社會中選擇專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行導師制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制定適合自身的科研方案。一個導師可以指導若干學生,導師與學生定期溝通課題進展情況,學生則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文獻,設計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進行實驗操作和科技論文的寫作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四、增強大學生創新基金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孵化器”作用

學??梢愿嗟亻_展自主科技創新和發明創造活動,通過設立大學生創新基金,如科研基金、發明基金和創業基金,逐步加大學生實踐經費的投入,鼓勵優秀大學生申報科研項目,開展相關的項目研究、發明創造等。基金資助的成果和評價可以通過、專利申報和綜合效益來體現,從而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發明創造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讓大學生創新基金逐漸成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孵化器”。

五、加強畢業設計(論文)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評估作用

畢業設計(論文)是實踐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直接關系到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經費投入和指導教師的配備明顯不足,畢業設計(論文)的總體質量有所下降。要解決這些問題,加大投入是關鍵。同時,需要加強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環節的把關,增強選題的新穎性,強化教師的指導作用和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監控。另外,將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結合起來,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方法。

六、提升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紐帶作用

生物學科的動物學、植物學等專業實習和一些特定的實踐活動如暑期社會實踐、科普活動、大學生社團活動等,都為培養生物學專業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在這些實踐活動中,通過運用專業知識不僅可以鞏固理論教學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如動手操作能力、實際應用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參考文獻:

[1]梅友松,易桂姣.師范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5,(17).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4-0045-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表明,“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高等教育重要發展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1]。各高等院校越來越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蒲心芰χ饕侵敢钥茖W的思維和方法探索未知領域的能力,反映了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在我國已有一定的歷史。最早是在1996年,清華大學率先借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實施的“本科生研究機會計劃”(UROP),創建并實施SRTP。隨后,越來越多的高校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比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軟件設計大賽”等各種科研競賽。大學生參加科學研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還能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如下:

1.有助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大學生的科研活動打破了重灌輸輕創造、重應試輕應用、重傳承而輕革新的傳統教學摸式,可以幫助大學生充實、鞏固、檢驗書本上的專業理論知識。目前,科學知識飛速發展,而由于課本的編寫、出版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因此大學生上課學習的知識,往往已不是當時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知識,而教師也很難在有限的課時里將本學科最新的發展動態展示給學生。如果僅僅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大學生畢業后將難以適應如今知識經濟信息化的社會。檢索本領域最新科研成果是科研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就是培養其對未掌握的信息和知識的接收能力,以及對新接收信息和知識與原有掌握信息和知識的聯系能力。大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收集信息,才能更好地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和最新科研動態,從而拓展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加深對本學科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2.有助于大學生全面發展。高校通過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還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使他們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同時得到全面的發展??蒲信c教學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使大學生的創新和拓展能力有了施展的舞臺??蒲心芰κ侵冈诜治鰡栴}時,有所發明創造的能力[2]。高校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也就增強了大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熱情,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除了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寫作、語言表達與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還能夠培養大學生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準確的判斷力、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團隊協作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大學生不斷增強的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要求,為畢業后就業或繼續深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學報對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作用

1.激發大學生從事科研的熱情。高校學報作為高等院校主辦的學術期刊,為高等院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就是其辦刊的宗旨,《高等學校學報管理辦法》中第二條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學報是高等學校主辦的、以反映本??蒲泻徒虒W成果為主的學術理論期刊。”[3]高等院??蒲械闹黧w由高校的教學科研人員和大學生組成。因此,高校學報也應定位于為這兩部分人員服務。學報不但是教學科研成果的接收器,而且還是教學科研的助推器[4]。高校學報為本校教學科研人員和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教學和科研能力的廣大平臺。大學生的后,得到的尊重和贊譽,帶來的滿足感,激發其從事科研的熱情,會促使他們查閱更多的相關資料,進行更深入的分析、思考和研究,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學報上刊登的大學生論文,對大學生除了有更直接的榜樣示范作用,還有拋磚引玉之效,起到鼓勵大學生展開科研競爭的效果,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來,形成一個人人參與的良性競爭氛圍。

2.學報對大學生科研的引導作用。大多數大學生是第一次參加科研活動,他們的學術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高校學報的論文體現了多學科、多專業最新的教學和科研成果,對大學生起著標桿和導向作用。大學生通過借鑒學報的論文,可以學習如何選題,了解該學科該專業的研究方向、研究進展、研究思路和論文相關的觀點和結論,沿著正確的方向研究,少走彎路。大學生初次完成的論文的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學報編輯尤其是審稿專家的修改意見往往一針見血,令其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3.學報對論文寫作的指導作用。大多數科研成果都以論文形式公布于眾,但是目前存在部分大學生外語水平頗高,而母語的應用能力較差的問題。在語言文字能力、行文語氣、語法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更何況初次寫作有更高要求的學術論文。初次寫作者往往不熟悉學術論文特有的格式、單位、符號及圖表的使用規范,缺乏對論文寫作規范的理解和掌握。大學生多看學報,多受熏陶,自己寫起論文來,從格式到內容都會得心應手。論文的規范深層次上是對研究態度作風的一種要求和約束,從寫作初期就建立起嚴謹規范的科研作風,這就為他們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學報提升大學生科研能力的措施

1.提高學報質量。學報是學生無聲的老師,學報編輯是論文寫作理論的掌握者,同時是學術期刊出版工作的標準和規范的執行者。學報論文中的觀點、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行文規范等,給大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學術藍本。高素質的編輯隊伍是期刊質量的保障。學報編輯要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增強使命感,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水平,才能創辦出精品期刊。不僅使學報自身得到可持續發展,還可以促進學校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從而,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

2.多渠道傳播學術論文寫作知識。學報編輯可以定期舉辦講座,講解如何進行學術論文寫作,使大學生掌握論文的題目、摘要、正文、參考文獻等詳細的獨特格式要求。同時,學報編輯尤其是資深編輯還可以在選題和論證方法等方面進行引導和啟發。學報編輯要強化服務意識,積極與大學生作者、讀者互動,搭建好發現、培養人才的學術平臺。在學報網站上刊登學術論文特有的寫作方法和格式要求,并針對一些日常來稿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做出具體的解釋回答。在學報網站上設置留言板和郵箱,及時回復大學生作者的提問。

3.直接參與論文指導。隨著高校擴招和教育大眾化,專業教師對大學生論文的指導有些力不從心。畢業論文又是高校科研的硬性規定,學報編輯可以協助專業教師,參與大學生科研論文的指導。大學生的論文往往缺乏深度或廣度,而學報編輯不僅是“專家”還是“雜家”,不僅對本校各專業有較深的了解,還廣泛涉獵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學報編輯往往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大學生論文的不足之處,提出修改建議。大學生作者應多與學報編輯交流,虛心接受其所提的意見建議,在與學報編輯的互動中,提高自身學術水平。

4.提出選題,進行征文。學報編輯在指導大學生論文的過程中,也可以了解到其學習和科研現狀,從而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選題策劃。大學生往往由于自身限制,容易重復前人的選題,浪費時間和精力;還常常出現選題過大或過小的問題。學報可以提出一些篩選過的適合本校大學生的選題,使他們有針對性地進行科研活動,以便盡快做出成果,提高效率,增強他們科研的信心和熱情,為以后的科研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5.刊登大學生優秀論文。有的大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寫出學術質量上乘的論文,符合學報學術水平的要求,就可以刊載到學報上,這極大地鼓舞了大學生的科研熱情和積極性。每年學校都會有大量的畢業論文,可以在學報中開辟專欄,刊發優秀的畢業論文。如若版面有限,可向學校提出增加學報頁碼用以刊登大學生論文,這也是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工作中的一環。

6.向大學生贈閱學報。當前,學報的分發計劃一般以教師科研人員和作者為主,大學生除非自己主動要求,很難有對其的分發計劃。為了更好地發揮學報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作用,分發計劃在保證教師科研人員的前提下,應考慮大學生的閱讀需求。隨著閱讀學報的大學生數量的增加,需要適當地增加學報的印刷數量,使有需要的大學生都能閱讀到,擴大學報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力。如果超出預算,可向學校提出相應的申請。

高校應重視學報編輯的人力資源開發利用,使其做好編輯本職工作以外,參與到學校科研與教學活動中,做到人盡其才。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多方面的努力與協調。學報編輯要充分發揮自身在多學科領域專業知識和論文寫作方面的優勢,在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方面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教育規劃綱要》工作領導小組.教育規劃綱要輔導讀本[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上一篇: 海洋能論文 下一篇: 新教師考核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动漫 | 思思精品久久96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不卡 | 亚洲精品综合福利亚洲区在线 | 日本免费新区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