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8 23:03: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警務化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3-0206-02
公安院校實行警務化管理,是由公安院校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多年來,公安院校用警務化管理的管理方式為公安隊伍輸送了大量的人才,給公安隊伍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但隨著歷史的發展、治安環境日益復雜的動態變化,學生個性的成長以及公安院校學生從包分配到現在的自主就業的變化,其作用是否還能適應公安現實需求,這些都需要認真的研究。
一、警務化管理的發展歷程
我國公安高校起步較晚,絕大部分學校是在原政法干校或公安干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辦學初期由于沒有學生管理經驗,照搬軍事院校的學生管理模式,實行軍事化管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種管理模式是我國公安高校唯一的學生管理模式。
2003年,第二十次全國公安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公安院校實行警務化管理。公安部制定的《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規定》對其管理目標、管理任務等提出了具體的標準和要求。經過多年來的實踐,公安院校逐步形成了一種緊張、有序、嚴肅、令行禁止的校園環境和育人氛圍,警務化管理彰顯其特色,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弊端。
二、警務化管理的優勢及弊端分析
(一)警務化管理的優勢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政治性。公安工作的特性決定了公安干警必須有高度的政治性,警務化管理通過反復的政治學習以及忠誠意識的培養,強化了學生政治上的堅定性。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紀律性。公安院校一貫實行“從嚴治警”的方針,通過統一作息、統一操課、統一著裝、統一內務,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從而培養學生的紀律性。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警察意識。公安院校一貫采取公安文化知識的傳授和公安業務的實踐相結合教學管理方式,通過公安文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掌握公安理論知識,通過在公安部門相關單位的實習提高其業務實踐能力,進而加強學生的公安業務能力和警察品質。
4.有利于掌握學生的各種動態,方便管理。警務化管理實行大隊―中隊―區隊的層級管理,在每個級別都有相應的學管干部,其中大隊和中隊兩個級別是專職教師管理,區隊是由學生干部來管理,并且每個級別的管理人員人數相對于普通院校來說要多,而且學管干部每天的工作就是深入學生中間,這種管理方式有利于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學習生活狀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督促學生進步的作用。
(二)警務化管理的弊端
1.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公安院校是公安機關的一部分,是培養人民警察后備人才的基地,它的培養方向帶有定向性質。毫無疑問,公安院校必須堅持從嚴治警,從嚴治校的方針,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訓練,嚴格紀律,在全校實行警務化管理。“從嚴治警”培養了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卻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培養了學生的服從意識卻抑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弱化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警務化管理主要通過隊列操課、一日生活制度、請銷假制度等載體來體現,并且通過經常性的檢查來貫徹落實。這種管理方式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被動接受的管理方式,只要按照規定、按照隊長的要求做就可以,這樣學生只停留在一種低層次的循環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管、卡、壓的管理方式弱化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造成學生思想和行動上形成依賴,并且由日常生活的自主性弱化延伸到了學習自覺性的弱化,這樣勢必會影響到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會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3.重管理輕學習。一日生活制度中的隊列訓練、早操集合和整理內務培養了學生的服從意識,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狀態,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隊列訓練、早操集合和整理內務一是占用了學生很多學習時間,學生每天為這些任務總是處于一種緊張狀態之中。二是早操集合讓學生的大腦在一大清早就處于興奮緊張狀態,科學研究表明:大腦高度興奮之后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抑制。這些必然影響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和實際效果。
4.缺乏彈性
首先,我國現階段處于社會轉型期,新舊價值觀激烈碰撞,社會各種思潮及利益觀充斥著學生的思想,尤其是在公安隊伍中出現了不少行為,如何在學校教育階段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問題給警務化管理帶來了新挑戰和新問題。其次,公安院校學生從包分配到現在的自主就業的變化,需要學校做好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和指導工作,而這些都是公安院校之前所欠缺的。同時學生中的攀比現象、心里失衡等問題是靠機械的警務化管理是無法解決的。
三、加強警務化管理的途徑
對比警務化管理的優勢和弊端之后,我們不難發現加強警務化管理的重心在于要以學生為主體,強調警務化管理服從教學,同時要突出公安特色,在具體方法上要注意剛柔并濟。
(一)警務化管理要以學生為主
首先,公安工作面臨的治安形勢呈現出動態化趨勢,要面對日益復雜的形勢必須要有特殊的心理品質,如應變能力強、反應迅速,并且在完成任務時往往是一個人或兩個人,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突出其個性,而不應簡單地強調其共性。學校應在堅持共性的基礎上,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例如多組織社團活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創新能力。
其次,要樹立管理是服務學生的理念,在制定規章制度時更多地要從學生的發展方面來考慮,以達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統一。這就必須提高學生的自覺性,讓學生參與管理,比如可實行學生干部輪換制,讓學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體驗管理者的苦衷,在主動管理中他們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警務化管理的目的和意義,同時可對警務化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建設性意見,進而可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
(二)警務化管理要服務于教學
公安院校與普通院校相比有其特殊性,但其畢竟是學校,教學任務應該是第一位的,管理工作應該圍繞教學展開,服務于教學工作,在教學工作中滲透管理。管理是通過制度約束,教學是通過專業知識的傳授,管理和教學是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兩者都有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所以管理工作不只是學管干部的任務,授課教師不僅有教書的責任也有育人的責任。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學管干部要加強和教師的聯系,掌握學生的學習、生活動態,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
(三)警務化管理要突出公安特色
公安院校作為培養預備警官的地方,其具有鮮明的公安職業特色。堅定的政治性、強烈的警察意識、嚴明的紀律觀念是一名合格的預備警官必須具備的人格品質。
首先,牢固樹立學生堅定的政治性。警察是國家工作人員,掌握著國家的公權力,在政治思想上一定要過硬,所以在警務化管理中要體現政治建警,這就需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讓他們懂得何謂忠誠、何謂責任,進而牢固樹立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信念。
其次,牢固樹立學生獻身公安事業的信念。通過日常的管理和訓練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做警察,明確警察的責任、使命感和神圣感,使他們的思維和行為具有警察意識。
再次,牢固樹立學生嚴明的紀律觀念。公安院校要繼續貫徹“從嚴治警”的方針,根據新形勢的變化,制定切實可行的警務化管理細則。同時要寬嚴結合,由他律轉為自律,并將這種紀律意識轉化為學生不自覺的行為。
(四)警務化管理要剛柔結合
警務化管理不能簡單地停留在制度的約束上,應進行全面管理,剛柔結合,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首先,提高學管干部的綜合素質。警務化管理不能簡單地停留在制度的約束上,不僅要強化學生的服從意識,還要運用思想教育、激勵等多種手段,根據形勢的變化和學生心理的變化有的放矢地采取針對性的方式方法,同時在管理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警察意識。這些都需要綜合能力強、自身素質過硬、具有個人魅力的人才能擔當起重任。因此學管干部必須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素質。
1.具有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學管干部要能通過自身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能深入研究新形勢下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的規律,增強警務化管理的預見性,能夠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2.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學管干部不僅要掌握政治理論知識和公安業務知識,還要學習管理知識,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藝術,在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針對性的方式方法,實現由單純的經驗管理型學管干部向教學管理型、服務管理型、科學管理型學管干部的轉變,更好地服務于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具有人格魅力。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講,決定管理者影響力的因素主要有權力因素和非權力因素兩方面,權力因素主要取決于管理者的職位、級別,非權力因素主要取決于領導者自身的道德修養和知識、能力的水平狀況,非權力影響力往往更廣泛、更持久。因此衡量一個優秀管理者的標準更傾向于是否具有非權力影響力,是否具有人格魅力。在這方面更注重的是學管干部的情商、價值觀、道德品質,以情育人、以德服人,進而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推動校園警察文化建設。文化建設實質上是在建設以人為本的生存軟環境以及和諧共存的精神生態環境,這就決定了它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2]。校園文化是校園建設、校園環境、校風、學風、學術氛圍的綜合反映。公安院校要建設具有公安特色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在富有濃厚警察職業特色的環境中得到潛移默化,進而來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舉止和價值取向。
四、結語
新時期要加強警務化管理、創新警務化管理,使公安院校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成為學生向往的世界一流的警察院校,為公安工作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中圖分類號]D91-05;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10)11-0180-05
警務化管理作為警察院校的一種管理模式,相對于普通院校的管理要求更嚴格,內容更規范,效果更好、標準更高。對監獄學專業學生實行警務化管理,是由監獄學專業的性質、任務、培養目標和未來就業特點所決定的,是警察院校實行的獨特的學生管理模式,也是警察院校管理與教育工作的特色之一,它通過采取嚴格、特殊的管理手段實現管理(教育)目的的管理方式(制度)。
一、警務化管理的內涵
所謂警務化管理,是指警察院校圍繞其培養目標,根據警察院校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要求,依據人民警察的有關條令、條例的規定,堅持從嚴治警、從嚴治校的方針,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揮、協調和控制的活動,通過這種活動,形成一種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井然有序的校園環境,促使學生思想革命化、作風戰斗化、內務標準化,保證以教學為中心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以達到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警察的目的。其基本任務是通過各種行為規范的教育養成,培養學生優良的警察素質,使警察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達到規范化、標準化和科學化。實行警務化管理是監獄學專業從嚴管理、培養符合國家公務員標準的監獄人民警察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監獄學專業區別于普通院校非警察類專業的管理與教育工作的特色。
二、監獄學專業學生實行警務化管理的必要性
司法警察院校歷來以“從嚴治警,從嚴治校”為辦學方針,實行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訓練,嚴格紀律,建立規范的工作、學習、生活秩序。警務化管理在保證警察院校穩定、保證警務人才培養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實行瞀務化管理是由監獄學專業的特點和培養目標決定的
人民警察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工具,是武裝性質的國家治安行政力量,警察的性質決定了警察隊伍是一支紀律嚴明的部隊,必須長期不懈地進行紀律、作風的培養和要求。監獄學專業培養從事監獄刑事執法、勞動教養、司法行政和教學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備的管理型、研究型高級專門人才,就業面向監獄機關,培養符合國家公務員標準的監獄人民警察。而監獄人民警察管理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在行為上實行準軍事化管理,是培養高素質警察隊伍、建設現代化監獄的重要保證。對監獄學專業學生推行警務化管理,把學生培養成為“政治合格、業務、技能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的高素質預備監獄警察隊伍,保證教學訓練任務完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很大的幫助。警務化管理對學生的影響不僅表現在校讀書期間,還將深刻地影響他們的未來乃至整個人生道路。
(二)警務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培養學生良好的紀律作風和警務意識。警務化管理采取的以科學、嚴格的管理手段實現管理目的的管理方式,實質上也是學生素質的養成教育。其目的在于以警察職業的嚴明紀律培養學生的自覺行為,以嚴紀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以堅強意志培養學生的學習毅力,以團結精神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奉獻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和社會責任感,從而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具備未來從事警察職業的良好品質、素質和獨立人格。
對于剛從高中畢業考入監獄學專業的新生,雖然憧憬警察生活,但對監獄警察職責不了解,對監獄管理工作陌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對入學的新生應按警察的職業紀律和職業要求進行嚴格管理和訓練,著重培養、鍛煉學生的政治素質和意志品質,突出思想教育功能,突出人民警察職業意識培養功能,突出能力鍛煉功能。如軍訓、警察文化學習、警務技能學習、警務化管理規定的學習、著裝宣誓、警務禮儀教育等,做到以人民警察的標準嚴于律己,把好警務化管理育人第一關。
2.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最大的區別是讓學生獨立生活、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大多數學生在上大學之前都沒有獨立生活過,他們的依賴性過強,不會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有些學生在中學里適應了學習上被老師安排好的學習方法,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目的也不明確;有些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律意識不強,學習缺乏主動性、刻苦精神和鉆研精神。警務化管理的各項制度既嚴格細致又周而復始。學生由不適應到適應,由不自然到自然,由不習慣到習慣,由不自覺到自覺,逐漸能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和衛生習慣。很多學生已經養成了自覺打掃、保持寢室衛生、按時訓練、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即使有少部分存有懶惰思想,不愿打掃,但在大環境和寢室氛圍的作用下,也會有意識地自覺起來,逐步養成一種生活有序、舉止有度、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態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和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凡是進入到警察院校,都能看到整齊劃一、井然有序的校園秩序和學生飽滿的精神風貌,都能感受到良好的學風、校風,整個校園充滿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氛圍,這是警務化管理的真實寫照。警務化管理模式下的學生們統一服裝、集合進教室、統一作息、統一內務、統一訓練等,做到令行禁止,步調一致、整齊劃一,保持高度的集中統一。在警務化管理模式下,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更多,通過師生的相互問好,教與學的關系更加融洽,學生更加注意文明禮貌,集體榮譽感大大增強,能很好地保證學生上課的到課率和良好的教學效果,并在學校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實行警務化管理有利于培養學生革命的集體主義精神,監獄學專業學生按大隊、中隊、區隊(教學班)、班的建制進行管理。集體活動需要有較好的協作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集體主義精神的表現。互相幫助、協同作戰在訓練、學習、工作和管理中時時都能體現出來,例如早操、訓練課、點名、看電影、政治教育、升旗儀式等,幾乎所有的活動都是集體活動。
4.提高學生的體能、技能與心理適應能力。在警務化管理模式下,每天固定時間進行隊列、體能、技能訓練,極大的增強了學生的體能、技能與心理適應能力。警察職業對于警察的身體素質要求極高,經常參加體能訓練的人,肌肉豐滿、軀干挺拔,姿勢端正、行動敏捷。技能是指警察掌握和運用警用技術的能力。通過訓練,可以提高警察的自我保護能力以及打擊犯罪,服務人民的本領。心理適應能力是受心理的支配,是人的一種意志表現形式,即人體對外界刺激反應到大腦所產生的心理反
應。對意志堅毅的人,可以抵御這種刺激。具體表現在情緒的調整和培養,不良情緒的克服與自我調整,對惡劣環境的適應性和耐受性等。這些能力經過嚴格管理、嚴格訓練可以得到培養和提高。
三、實施警務化管理的具體方式
(一)建立健全規范科學的警務化管理制度
科學的規章制度是實行警務化管理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就監獄學專業來說,在規章制度的制定以及要求學生遵守的程度上,更加嚴于其他學校非警察類專業,這是由監獄學專業自身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作為一個特殊高校的管理制度,在充分考慮到普通高校的管理要求的同時,又要體現警察院校的特色,既要“嚴格紀律,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又要體現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科學管理理念,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學生警務化管理規定應考慮監獄學專業的學生既是學警又是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從嚴治警、從嚴治校、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方針下,通過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揮、協調和控制的活動,對監獄學專業全體學生進行各種行為的總體規范,其基本任務是通過建立規范的學習、訓練、工作、生活秩序,建立學校的優良校風,以保證各項教學訓練任務的完成。既要借鑒《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監獄法》及警察的相關條令條例,又要以大學生行為規范為基礎,結合《大學生管理條例》《大學生守則》等規定,考慮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及大學育人的目的。警務化管理規章制度的制定要考慮到管理服務于教學、科研、學生等方方面面,便于操作、便于檢查和監督。警務化管理的規章制度包括組織機構與職責、警容風紀、內務制度、學生宿舍管理及內務衛生管理、學習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值班和緊急集合制度、就餐規則、會場規則等內容。
(二)建立監督檢查機制,提高管理者的素質
為了確保警務化管理真正落到實處,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監督檢查機制,使各項工作都能有效開展,有章可循,使警務化管理規范化、正規化。成立督察隊,對學生遵守規定、警容風紀和遵守紀律等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和監督檢查,查處糾正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樹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專職從事監獄學專業學生的管理者,要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一是有較高的政治素養,端正的師風和良好的師范,“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直接、最深遠的教育與影響。二是要精通警務化管理,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熱愛教育事業,有工作責任心,為人師表,在思想中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宗旨,認真履行管理工作職責。三是以生為本,關心愛護學生,處處從學生出發,事事為學生著想,對學生既關心愛護,又嚴格要求。把教育管理工作開展到學生的身邊,要深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班組活動中,了解學生的學習、訓練、生活、困難、需求、思想、行為等情況,及時地發現問題,及時地為學生排憂解難。
學生管理人員是警務化管理的直接執行者,要抓好區隊、班干部和督察隊員的選拔、培養和管理。選拔政治思想素質好、學習好、組織領導能力強又熱心從事學生管理工作,能嚴格遵守警務化管理制度、有能力、有威信、愛奉獻的值得同學信賴的學生擔任區隊、班干部和督察隊員,以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同時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培訓教育,明確學生管理人員的職責、要求、獎懲、規定等,使他們明確管理目標,增強責任心,掌握工作方法和原則,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
警務化管理需要嚴格的紀律,而嚴格的紀律執行需要老師和學生干部的執行和管理,更需要學生的自律。因此,加強對學生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抓好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加強道德、紀律和法制觀念教育,幫助他們劃清是與非、美與丑、榮與辱的界限,提高抵制錯誤思想的能力,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幫助學生樹立牢固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深刻認識警務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覺遵守警務化管理的各項規定。
(四)堅持嚴格的日常管理。搞好區隊、班組建設
警務化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嚴格的日常管理,在管理過程中,要松嚴相濟,常抓不懈,避免時緊時松。從學習、起床、內務整理,到上操、吃飯、衛生、上課、自習、休息,到警務技能訓練、日常行為考核等,每時每刻都要按警務化的規定來管理,使學生自覺按警務化管理規定來規范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文明的作風,最終培養學生鐵的紀律和鋼的意志,使之受益終生。區隊、班組是學生管理的基本建制,是日常學習生活的組成群體,要加強警務化管理就必須搞好區隊、班組建設,發揮黨員、團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發揮黨團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培養學生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集體榮譽精神。
(五)豐富課外活動,建設和諧校園
警務化管理是一種嚴而不僵的管理方式,既要求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的嚴明紀律,又追求生動活潑、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課外活動可以與學生的學習、訓練、生活相結合,給嚴格單調的警務化生活帶來活潑和朝氣,有利于學生的身心成長。應利用業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和榮譽感。通過警務技能比賽、法律知識競賽、實戰模擬演練、文藝晚會、會操比賽、文體比賽、講座、英雄事跡演講、拉練拉歌、革命傳統教育等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在這種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得到心靈的陶冶和職業意識的強化,使學生的特長得以發揮、能力得到鍛煉,個性得到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形成一種寬松和諧、共同發展的校園環境。
四、實施警務化管理應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警務化管理與學生個性發展之間的關系
不少管理者認為警務化管理就是要求學生遵守各種繁雜的條令制度,強調得較多的是步調一致和整齊劃一,這往往會限制學生的個性化培養,造成學生生活的機械化,群體的趨同化和千人一面,使他們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受到壓抑,并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從而影響他們獨立個性和健康身心的發展。還有人認為,對大學生采取警務化管理會使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少了,學生難以適應社會,培養的學生不能適應社會需求。當然,這些觀點有一定道理,如果僅將學生封閉在學校里,不許亂說亂動,學習、生活都不自由,警務化管理就失去本義。上述這些想法,其實是對警務化管理的內涵認識不清,對警務化管理的認識只停留在形式上。嚴格管理,束縛的往往是學生不良的思想和行為,在科學的嚴格紀律控制下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警務化管理不僅僅是日常生活管理,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專業教育、技能教育、興趣教育、心理輔導等內容,著重對學生良好的學習訓練習慣、生活習慣、意志品質、文明禮貌的養成教育,包括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引導、學習目標的確立、學習與訓練內容的設計、學習手段的指導、警察意識及奉獻精神的培養等方面的教育。此外,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健康的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認識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感覺到“管而不死,活而不松”。同時,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導,使學生認識到在警務化管理下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對自己的一生都有益,把他律變為自律行為,自覺樹立具有個性特征的良好人格。
(二)警務化管理與教育的關系
高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教書育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一些警察院校警務化管理工作存在著過多強調它的管理職能、強調培養學生的服從意識、把學生看作被動的管理對象的現象,忽視了學生在警務化管理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存在著重管理、輕教育、輕服務、限制多、約束多、主動教育少、超前教育少、服務不到位等問題。許多學生管理工作標準定位在學生“不出事、不惹事,不添麻煩”上。就監獄學專業的院系而言,從主體上講,它應是普通高等教育;從學校的功能和特點看,警務化管理的重點應該在于教育,即通過警務化管理的手段來實施對司法警察院系監獄學專業學生的養成教育,其學生管理必須遵循高等教育的共同規律和要求,在實行高等院校學生管理一般方法的基礎上,進而體現法警察院系監獄學專業的特色,形成警務化管理的模式。所以,對于監獄學專業而言,首先應當意識到作為一所高校,其工作的中心是教學,一切管理工作(包括警務化管理)都應當圍繞教學工作進行,警務化管理做為一種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
(三)警務化管理與學生自我管理的關系
警務化管理規定的剛性要求多,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規范了學生的學習、訓練、生活等方面的行為,也使學生缺少一些自由,缺少自主性、主動性和靈活性,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可能會受到制約;有些規章制度學生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每天的每段時間都有具體的安排和要求,并且要在相關教師的監督檢查下進行活動。因此,學生長時間處在緊張的生活之中,重復一種生活方式,很容易感到緊張、乏味、枯燥和厭倦,從而產生疲勞情緒,對警務化管理就會厭倦,有檢查監督時就服從管理,沒檢查監督時就消極對抗。
學校的各級管理者要樹立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警務化管理的過程中,不能把限制學生作為管理的目的,在嚴格管理學生的同時,要相信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結合、學校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結合。警務化管理既是監獄學專業按照相關要求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的過程,也是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過程。學校管理是警務化管理的外在形式,學生自我管理是警務化管理的內在形式,學生自我管理的實質是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自己,這不僅可以挖掘學生的潛力,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管理中來。 對監獄學專業實行警務化管理,是由監獄學專業的性質、任務和未來就業特點及高校的培養目標所決定的,是新形勢下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監獄管理人才的內在需要,使每一個學生在正規化管理的作用下,做到“政治合格、技能過硬、思想統一、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成為從事罪犯管理和教育的高級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程智勇,公安教育概論[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7,
1、基本涵義。網格化管理是近年來在國際上興起的一項信息組織和處理方式的革命。監區警務網格化管理,是社會網格化管理的借鑒、遷移和延伸,即以網格警區為基本管理單元,依托信息管理平臺,囤警網格,建立起“權責明確、條線清晰、節節相連、分工合作、責任到人、覆蓋全面”的值勤模式,實行“定格、定點、定人、定責”,通過強化單元網格的巡查防控,加強值班民警對監區的管理能力,對問題及早發現、及時反饋,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理和解決,從而有效掌控管理區,壓降罪犯違規率,提高改造績效。
2、理論涵義。效能是管理的邏輯起點和現代管理理論的根本特征。監區警務網格化管理,即以警務效能為導向,彰顯三項特質:一是職責細化到員。優秀的管理者 + 無所事事的員工 = 管理事倍功半。這一公式揭示了“人盡其責,各盡所能”的效能管理真義。按照江蘇監獄系統執法標準化的要求,監區現場帶班須要1名帶班領導,2-4主副班民警,1-2名以上機動班民警。針對每班警力增多,而分工模糊,職責過粗的狀況,每個警務網格可設“四大員”(獄情信息員、監管安全員、教育矯治員、勞動管理員),實行“區”“格”劃分,“警”“員”掛鉤,建立“網格民警職責分工圖系”,從頂層設計上保證效能管理到位。二是警力優勢互補。配置網格警力,貫徹“能崗匹配,結構互補”的理念,注重年齡、經驗、能力、性格、心理特征等因素的有機合成,網格組織具有協調整合工作目標與個人需求關系,發揮“互補聚力增效”的功能。三是運作規范高效。踐行現代警務理念,以信息化推動網格化管理,實現值勤流程再造。圍繞崗位目標責任制,構建“效能矩陣”:在每個值勤環節上列出責任人,將單元、工序、名稱與履職具體內容、要求、目標、責任人合在一起;在現場管理、業務處理、功能協調等方面確定統一規則,實行限時辦結制、首問負責制、失職追究制,推動實現工作跟著規范走,責任跟著履職走。
二、監區警務網格化管理的模式
“安全來自監區、效益出自車間”,監區警務網格化管理無疑是這一理念的生動踐行,其模式要凸顯“管區網格化、用警集約化、執法規范化、反應靈敏化、考核信息化”的效能管理特征。
1、網格化設置警區。押犯監區按照生產型和功能型監區,合理設置網格警區。以試點監獄為例,生產型監區按照生產特點、廠房布局和罪犯構成,原則上每條生產線為一個警務網格,每個監區設4-5個警務網格,分別為__監區第x警務網格,每個網格區域 60名左右罪犯(不同網格區域罪犯可統一制訂不同的標識)。功能型監區按照不同的功能性特點、監管區域和罪犯構成,合理設置警務網格。如后勤監區以罪犯的工種、改造任務和勞動場所作為劃分依據,分為菜組、燒制、服務、水電維修、瓦輔、衛生等 6 個網格警區。遇有監內維修和基建任務,須建立臨時網格。
2、集約化配置警力。在試點實驗中,每個網格警區按照“1+1+4”配置警力,即:每個“網格”由1名掛鉤監區領導、1名網格長、4名網格民警組成,網格民警分別擔任獄情信息員、監管安全員、教育矯治員、勞動管理員,“網格四員”在業務上由監區條線專職民警指導。監區在班次安排時,每個網格安排一名民警在班,“四員”相互錯開,保證同一班次中“四員”齊備。在帶值班時,“四大員”承擔當班期間全監區的相應職能,以實現防控“零距離”、管理“全覆蓋”、訴求“全響應”。
3、規范化定置職責。按照執法管理標準化、監管安全精細化管理等要求,細化網格內崗位職責、責任制度、崗位規范和工作流程,并將之統一制板上墻、設欄上網,予以明示,使民警形成清晰的時間化、標準化和程序化概念,力求“崗位零隱患,制度零折扣,執法零缺陷,履職零差錯”。掛鉤監區領導,對警區負直接領導責任,負責調配當班警力,合理布置任務,協調處理值班時各項事務。網格長,專司警區的監管、改造、生產和民警管理工作,由其提出網格內罪犯考核、獎懲建議,提出網格內民警績效考核、評先評優建議。網格民警,履行帶值班職責,嚴格落實直接管理和“走動式”管理,同時,獄情信息員負責當班信件收發、親情電話復聽監聽、視頻監控回放、重點人員動態排摸等項工作;監管安全員負責當班監管設施、重點部位、勞動工具使用管理和檢查;教育矯治員負責當班罪犯主題教育、矛盾排查化解、心理咨詢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勞動管理員負責當班生產組織、現場管理、安全生產等項工作。
4、靈敏化處置獄情。根據網格內出現問題的易難、輕重、緩急程度,分別制定處置流程,第一時間介入,迅速妥善解決,避免問題發酵升級。對一般性獄情,網格民警負責現場處理,做好登記記載;對需協調的獄情,網格民警現場受理,并向監區值班領導匯報協調處理;對突發性獄情,網格民警立即報告監區值班領導,監區值班領導組織緊急處理,網格民警現場跟蹤;對需審批報告的獄情,網格民警負責收集相關信息、資料,向網格長報告,由網格長報監區領導審批,遇緊急情況,由網格民警直接向監區領導報告審批。
5、信息化明置考核。試點實驗中,監獄在內網設立監區警務網格管理信息平臺,分為通知通告、每日一記錄、每周一匯總、每月一評比等四個欄目,分別按照監獄、黨總支部(公司)、監區設定管理進入權限。監區由每日值班領導將當班期間網格內考核情況錄入系統,主要有:網格民警履職及分管工作完成情況,各網格警戒設施與勞動工具檢查情況,重點人頭及內控對象表現情況,罪犯改造秩序情況,個別教育及心理矯治情況,及時排查出的隱患問題情況, 生產進度及產品質量完成情況,被監獄或督察組查到的問題或通報表揚情況,視頻督查檢查情況等。監區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對所屬網格的具體考核辦法,監管安全方面參照監獄 4A 等級評估考核辦法,生產勞動參照公司生產管理辦法,對民警及時兌現考核,各監區每月對所屬網格進行排序考核,監獄則常態化開展“復線”督查考核。監獄根據考核結果,對網格動態性劃分等級,科學規范地兌現績效考核,以此警示和激勵網格單元深化整改,推進工作,并且考核結果與每月值勤標兵評比掛鉤,每年開展評比表彰優秀網格、優秀網格長活動,優先提拔擔任網格長的科級后備人才。
三、監區警務網格化管理的實證
在“建設現代監獄、推動領先發展、服務兩個率先”的進程中,將網格警區作為監獄管理的最基本單元,從根本處強化效能導向,對深化現代警務改革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實驗證明,網格化警務管理較之粗放型監區警務模式,更能體現“集約、規范、精細、效率”的效能管理原則。
公安院校是我國人民警察培養后備人才的院校,它的任務在于培養合格的預備人民警察,人民警察的性質、職能和要求決定了人民警察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管理。而作為為公安機關教育培養和輸送公安事業高素質人才重要基地的公安院校奉行“從嚴治警,從嚴治校”的特色管理方針,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建立一套系統的警務化管理。在警務化管理的實踐中,比較注重剛性管理,柔性管理相對欠缺。然而,我們在學習科學發展觀的今天,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必須高度重視柔性管理,只有把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剛柔相濟,才能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出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公安應用型專門人才。
一、警務化管理的優勢與不足
目前,警務化管理是公安院校最突出的管理模式,是按照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標,根據警察的性質、任務和特點,依照有關警察法律法規的規定要求,遵循“從嚴治警、從嚴治校”的方針,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揮、協調和控制的管理。警務化管理是“以規章制度為中心”的理性科學管理,是通過規章制度搭建工作的標準化、管理的程序化,通過制度的有效貫徹和實施,促使學生思想革命化,作風戰斗化,生活制度化,內務標準化,保證以教學為中心的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真正落實公安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促進警務化管理的新發展。
(一)警務化管理的積極作用
1.加強管理規范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一個組織和機構沒有規范化管理,沒有規章制度,管理就會無序,行為無法協調一致,所以,警務化管理在公安院校管理活動中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它促進了公安院校管理規范化。
2.促進行為規范化。規章制度貫穿于警務化管理的整個過程,要使人們的行為具有目的性和確定性,必須有規章制度做依據。警務化管理制度培養學生自強、自立和自律的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認真貫徹和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良好習慣。
3.管理效果明顯化。警務化管理是以規章制度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便于規范組織管理活動,有利于促進管理對象的行為,以達到生活制度化、內務標準化、行為規范化、警容嚴謹化,使得管理效果明顯化。由于警務化管理所依據的規章制度明確,執行的組織機構嚴密,再加上統一果斷的領導,所以使管理活動具有執行速度快、實施效果佳的明顯優勢。
(二)警務化管理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無瑕的,警務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缺陷性:
1.管理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受到制約。警務化管理常常把管理對象理性化,不重視管理對象非理性因素在管理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管理對象在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缺少自由、自主性、主動性和靈活性,管理上一味強調統一、共性,忽視了管理對象的個性發展,抑制了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2.管理對象容易心生厭倦消極對抗。管理規章制度的建立,一般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把管理對象置于對立面,警務化管理往往過多強調它的管理職能,強調培養學生的服從意識,把學生看作被動的管理對象,因此長期在強制管理下,學生容易產生反感和抵觸心理,并對警務化管理產生厭倦和消極對抗。
3.容易使管理僵化缺乏活力。嚴格的規章制度、嚴密的管理組織結構以及理性的管理風格,使警務化管理很難做得恰到好處,有時還存在著重管理、輕教育、輕服務的現象,約束限制性過多,主動教育、超前教育少,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單純地通過過多地制度來警務化管理,實施對學生的強制服從教育,結果只能事倍功半,嚴重的會激化矛盾,造成僵化和呆板。
二、警務化管理的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應有機結合
(一)剛性管理的積極作用與局限性
何謂剛性管理?它是指“以規章制度為中心”,依靠組織權力、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行政命令去約束、控制、規范人們行為的管理方法,它具有權威性、強制性、統一性等特點。豍在社會管理中,由于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參差不齊,在人們自律意識和工作學習自覺性較差的組織中,在工作內容比較簡單、工作標準容易量化、創造性要求較低的組織中,這種管理方法還是不可缺少的。
1.剛性管理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1)便于規范組織內部各類成員的言行舉止,以維持組織所要求的工作、學習、生活等各種秩序。(2)能使組織成員的行動紀律嚴明,令行禁止,貫徹上級決定和領導指示反映迅速。(3)便于協調組織內部各部門之間的關系,統一分配內部各種資源,緩和各個時期、各個階段出現的主要矛盾,使突出問題能及時得到解決。(4)工作標準清楚、明確,工作量便于細化考核,有利于貫徹按勞分配原則。
2.剛性管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1)使被管理者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缺少創造性、自主性、主動性和靈活性,人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到制約。(2)不管理解與否都要執行,會使被管理者表面上服從,內心抵觸,在有監督有檢查時教條照辦,在無監督無檢查時消極對抗。(3)管理者容易與被管理者發生利益沖突,不利于營造組織內部的和諧氛圍。(4)如果規章制度不完善,會使被管理者產生逆反行為,會嚴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二)柔性管理的積極作用與局限性
所謂柔性管理是指強調“以人為中心”,是“在研究人們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為人們自覺的行動。”豎
柔性管理是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和管理理念,它依靠說溝通、理解、協商、啟發、引導、鼓勵等方法,依靠人們之間的相互信任,依靠組織成員在內心上對組織目標及具體要求的理解和服從,依靠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知識才能、豐富情感等非權力影響力,來促成管理目標的實現。
1.柔性管理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1)被管理者受到尊重、關心和信任,有利于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2)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被管理者心情舒暢,有利于開發他們的潛在特質和創新能力(3)民主協商,平等交流,認真傾聽被管理者的心聲,努力達成共識,有利于增強組織成員的主人翁責任感、使命感。(4)人文關懷,寬以待人,營造和諧向上的工作、學習環境,有利于激發人們的創造精神。
2.柔性管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1)單純的柔性管理往往在素質低劣、自覺性較差人面前顯得軟弱無力。(2)由于柔性管理具有效果滯后性的特點,所以單一的柔性管理遠遠不能滿足完成緊急任務的需要。(3)在社會管理過程中,單一的柔性管理解決不了各種利益矛盾,也無法控制和協調組織成員的部分行為。
總之,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都有著各自的長處和不足,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管理方法,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對立的,管理者應該依據管理活動的特點來選擇兩種管理模式結合的方式和重點,剛柔結合,將柔性寓于剛性之中,剛性之中又處處體現出柔性來。
(三)公安院校要在具有剛性管理性質的警務化管理方式中融入柔性管理的理念
公安院校作為高等學校的一種類型,教育培養對象的身份是大學生,管理應當遵循高等學校管理工作的共同規律和共同要求,認真研究公安院校的“個性”,探索尋求公安院校管理工作中應有的特殊的東西。倘若公安院校在警務化管理中僅僅依靠剛性管理的方法,不考慮公安院校的“個性”特點,管理對象的聽從命令、服從指揮、組織紀律性提高了,但全面發展、個性發展、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受到制約;倘若公安院校采取類似普通高校那種注重柔性管理模式,學生個性自由是發揚了,但他們的組織紀律性、思想作風、人格等方面則可能不健全完善。所以,在警務化管理中,我們既要“以規章制度為中心”的剛性管理方法,又要“以人為中心”的柔性管理方法,管理過程中應從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各自的本質出發考慮,尋求共同點,調和矛盾,構造和諧管理模式。
三、剛柔相濟警務化管理的理念
(一)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以學生為本,是關于學校的一切教學、管理活動都是為了培養人、塑造人,這樣才能夠實現公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提高人才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公安院校從教學到行政管理,從學生學習到后勤服務,從學校領導到一般職工,從學校行政部門到系部最基層單位,從教學到后勤管理,都要轉變過去以學校為主體,以教育者為核心的管理思路和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觀念,使所進行的一切工作都著眼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剛柔相濟的警務化管理需要以學生為本。學校要為公安機關培養和輸送優秀人才,必須探討和建立具有特色、富有活力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后勤保障服務的管理體系。豏警務化管理工作在育人的過程中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管理思想,變管理為服務,一切為學生利益作想,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
剛柔相濟的警務化管理要體現人性化管理、生活化管理。在管理過程中注意尊重、了解、關心學生的需求,以民主、平等的態度與學生交流和溝通,應重視對情感、信念和價值觀的教育培養,通過尊重、信任、引導和激勵等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使每個學生自己個性和才能得到應有的發揮。還必須加強對學生人文情懷的熏陶,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學校更加自覺學習、自覺鍛煉、自主發展和提高。
(二)強化政治教育的優先性
公安院校的學生兼有未來警察和大學生雙重特征。公安院校學生將來要面對的公安工作具有政治性、艱苦性、復雜性和社會示范性等特點,必須具備適應這一工作需要的具有警察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奉獻精神內涵的健全完善的人格。
公安院校應將學生培養成健全的、完整的人,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作為自己的根本追求。公安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伴隨警務化管理的各種活動進行滲透,并貫穿于警務化管理之中,引導和激發學生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熱情,明確人民警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獻身公安事業的信念。學生從高中跨入公安院校大門之初,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都還很稚嫩,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公安院校要緊抓這一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采取得力措施,培養和塑造公安大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公安大學生健全人格的措施和途徑應該有很多,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應當將其作為作為公安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首要路徑。豐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將理想信念與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教育想結合,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職業技能和吃苦奉獻精神。在關注學生的健康人格的培養的過程中,更需要我們做到以學生為本,師德立范,將健全人格教育貫穿于公安教育的始終,培養出適應形式發展需要和隊伍所需要的高素質公安人才。
注釋:
豍林培朗.論公安院校的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公安教育.2006(8).37.
警務化管理制度,原本是公安類政法高校進行學生管理的一種制度。“所謂警務化管理,是指公安警察院校圍繞其培養目標,根據公安警察院校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要求,依據人民警察的有關條令、條例的規定,堅持從嚴治警、從嚴治校的方針,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揮、協調和控制的活動。通過這種活動,形成一種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井然有序的校園環境,促使學生思想革命化、作風戰斗化、生活制度化、內務標準化,保證以教學為中心的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以達到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安民警的目的。”
事實上,警務化管理猶如一把雙刃劍,如果在實踐中使用不當,反而達不到培養合格的法律類高職高專學生的目的。筆者作為一名法律類高職院校的學管人員,在工作實踐中,面對學生的各種抱怨,不由不反思這一問題,即如何才能發揮警務化管理的最大效率,如何使警務化這個育人平臺得到同學的真心認可?
筆者的觀點是,法律類高職院校實施的警務化管理對保證法律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是有著積極作用的,但它尚需在實踐中不斷的完善和改進。其改革宗旨應該是以法律類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為依歸,大膽對警務化管理的具體內容作變革。
一、對警務化管理缺點的反思
1.警務化管理自身的缺點
警務化管理注重對學生紀律的養成,但有時存在過于強調“剛性”管理而僵化理解、機械執行警務化管理規定,忽視“柔性”引導的現象。管理過程偏重形式化、程序化、單一化、整齊化的管理思路,容易使學生從思想行為意識上對警務管理工作產生排斥甚至抵觸情緒。“從嚴治警、從嚴治校”雖培養了學生的組織紀律性,但“它過分強調統一標準、統一內容、統一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忽視學生個體的主體性,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培養了學生的服從意識卻抑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其中,受到質疑最多的是警務化管理中的學生個性發展。有學者研究測試公安高校學生的個性特征,發現其個性品質的傾向性特征不明顯,更多地體現為個性的中性狀態,顯得直率、天真、思想簡單和保守、墨守成規、缺乏進取心。在雙重個性方面,表現為易激動焦慮、對處境有不滿意感,性格外傾,情緒多、困擾不安,常有挫折感,獨立性差,依賴性強。
2.新時期下的大學生的思想特點與警務化管理的沖突
現代社會中,一個學生會很容易接觸到同學校教育完全不同的知識信息,從而消解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筆者對此形容為從“灌輸”到“搏斗”,在信息化社會到來之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是一種灌輸模式,學校將精心準備的價值觀輸入到學生的頭腦中即可達到育人目的,但在當下,學校僅僅進行“灌輸”是完全不夠用的,學校還需要對學生所能接觸到一切的信息來源進行整合、批判、加工,即“搏斗”。而警務化管理由于自身著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紀律作風和意志品質養成的特點,往往采取一種強制命令的模式,導致在面對復雜的信息社會時,容易產生教育方式過于單一的缺點。
3.法律類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警務化管理的沖突
一般而言,法律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政法部門基層單位和其他涉法部門的輔崗位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而非單純的公安類的警員。換言之,法律類高職院校的培養的人才主要還是立足于法律類的人才,只不過是基層的法律應用型人才。
而法律人才的思維特點之一,是對現行的法律制度有著獨立清醒的批判精神,而非絕對的服從;是對各種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有著綜合協調解決的能力,而非單一的線性思維。這些可能都與警務化管理的“統一標準、同一內容、嚴格服從”的管理模式有表面的沖突。
筆者在此使用的是“表面的沖突”,是因為:第一,警務化管理與法律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要求有相當多的契合點,如忠誠嚴謹、吃苦耐勞,這些法律類高職學生需要具備的素養正是可以通過警務化管理來培養的;第二,這種沖突并非是不可解決的,但是如何在管理中消弭這種沖突是需要管理者思索的。如一個法律事務的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教育是公民的隱私權不可侵犯,即“我的私人空間是我的王國,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但警務化管理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需要對學生的宿舍進行嚴格的日常檢查,這往往使得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混亂,認為學校侵犯了學生的個人隱私。此矛盾不能妥善解決,則會使學生管理與課堂教學相互抵牾,二者皆事倍功半。
二、對法律類高職院校警務化管理制度的幾點建議
對于上述警務化管理中的出現的以上幾點矛盾,并非不可解決,相反,法律類高職院校應該是在堅決執行警務化管理規定的前提下,逐步在實踐中對警務化的管理揚長避短,從而到達警務化管理在育人工作中的最佳效果。
1.構建以人為本的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管理格局
(1)加強學管工作中以人為本和學生自治的工作理念
管理者既要對大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精心的錘煉,也要給予正確的引導、熱情的扶植和鼓勵,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以引導為主,采用“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方法,將對學生的警務化管理要求與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培養緊密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促進受教育者的體能、智能、活動能力、道德品質、情感意志等綜合素質,自主、和諧地發展,培養優良的個性、健全的人格。
(2)構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管理格局
事實上,警務化管理存在的意義絕不是簡單地將學生塑造成守紀律、能吃苦的人才,法律類高職院校的警務化管理應當緊緊服從于其人才培養目標,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工作倫理、職業思維方式的復雜性和開放性決定學校應當采取全程、全員育人的方式來進行警務化管理,授課教師、實踐指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與技能傳授的過程中,通過警務化管理,進行職業道德與工作態度的點滴滲透,使得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活動不會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相脫節。
2.對集體活動的安排方式與內容進行適當改進
警務化管理以出操、集合、隊列等集體生活的內容來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應該說這些做法對法律類高職院校學生吃苦耐勞、集體榮譽、敬業精神等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筆者也曾在工作中反復向學生闡釋上述內容的重要意義。但也毋庸諱言的是,部分學生對此還是有某種程度的不理解。
對此筆者認為,在堅持警務化管理基本內容不變的情況下,對其中的一些集體生活內容可以開展的更為活潑生動,從而吸引同學參與的熱情和興趣。如出操可以變單純的跑步鍛煉為各種游戲活動,通過豐富的宿舍文化建設活動來部分取代嚴格機械的宿舍內務檢查。總之,改變過去那種“學校下命令,學生被強制”的動員型的集體活動安排方式,采取“學校做引導,學生來參與”的動員與自發相結合的集體活動安排方式,由此保證警務化管理下的集體活動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并在實踐中取得積極的效果。
簡言之,筆者認為,警務化管理的具體內容應當是為法律類高職院校育人工作的目的而服務,只要有利于法律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的進行,那么完全可以對其具體內容進行改造,而不必囿于形式,更不必抱有某種路徑依賴,完全可以有敢為天下先的改革意識。
3.尊重學生的個性與隱私
警務化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學生思想革命化、作風戰斗化、生活制度化、內務標準化”,這就不可避免的在執行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犧牲”一定程度的個人空間。除去完成正常的教學活動,學生在警務化管理制度下不能充分、完全的主宰自己的作息安排。這就突出顯現了一個矛盾,就是如何平衡學生自我空間的保留和制度規定之間的關系。
當然,從哲學層面講,“自由,正如人們告訴我們的那樣,并非人人愛怎樣就可以怎樣的那種自由”,自由從來都不是意味一個人可以任意所為,對學生某些強制性的管理并不意味著剝奪了學生的自由。但實事求是的講,在警務化管理的具體實踐中,二者的沖突還是顯而易見的。
筆者認為,在警務化管理下也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個人隱私和私人空間。在達到警務化管理的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學校應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對私人空間的要求。
這些空間應包括一定程度上的(但不限于):對校園文化的自我建設,對社團組織的自主設立、對個性差異的自我發展等等。塑造千人一面的學生個體,恰恰是警務化管理的失敗。
4.和諧校園的建設對警務化管理推行的意義
警務化管理的內容之一,就是限制學生的隨意外出。因此,實施警務化管理的院校必須具備一定的硬件條件,試想一想,如果一個校園實行全封閉式的管理而缺少相關配套的文化設施的話,如刊物豐富的報刊亭、快捷方便的網絡設施,那么將很難保證學生對時事的掌握和非專業的文化知識的拓展提高,甚至會壓抑到學生的正常的消費需求。
因此,如果學院實行封閉式的警務化管理,則在實行之前,校方必須首先做可行性的分析,其各項配套設施必須能滿足學生的日常需求。否則的話,學生的正常需求在校園內不能滿足,而學院為了保證警務化管理的實施又不允許學生隨意外出,則學生抱怨百出、甚至明目張膽地違反紀律外出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當性”了。
譬如,一些法律類高職院校在宿舍管理上工作難度很大,學生反感嚴格的宿舍管理制度,究其原因,并非完全是學管人員工作不盡心盡力,部分原因在于硬件設施建設的滯后,導致學生沒有將宿舍看做是自己課余休息與文化活動開展的空間,進而抱怨叢生,對抗制度,影響到警務化管理的實施。
當然,物質條件的改善并非朝夕可成。因此,筆者認為,在部分法律類高職院校目前的硬件設施水平暫時尚不能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軟件的提高就成為當務之急。學管人員對學生的因正常需求無法滿足而造成的抱怨應積極疏導、及時反映,而不應強行打壓,警務化管理應該在“剛性”與“柔性”間取得平衡。
總之,警務化管理應當確立以學生為本,以法律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本的理念,這其中,構建以人為本的全程全員育人的管理格局是基礎,改革某些集體生活的具體內容與實施方式是路徑,尊重學生的個人空間和個性差異是保證,建設和諧校園是前提。
參考文獻:
[1]程智勇.公安教育概論.群眾出版社,1997.182.
[2]錢潔.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與學生人格塑造.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6,(1):195.
警務化管理作為警官院校進行學生管理、教育教學的主要模式,它的特色為培養高素質的預備役警官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作用。同時,它對于學生的心理和情緒影響也顯得更為明顯。新時代的青年學生在該種管理模式下出現了許多不良的情緒問題,筆者試圖探討警務化管理和大學生情緒之間的關系,進而推動兩者的和諧發展。
一、警官院校的管理模式及其對學生情緒的影響
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院校,警官院校的性質和任務決定了實行警務化管理的必要性。警務化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適應了培養大學生軍人素質的要求,又很好地把警務化管理內化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它對學生情緒帶來的影響具有兩面性。積極的一面在于管理方式的嚴格、規范、統一,會帶給學生一種對抗、緊張、刺激、冒險、好奇等感覺,他們在這種緊張、刺激的氣氛下,產生一些應激狀態下的自我體驗。學校可以利用情境教育、移情體驗、情感教育、輿論感染和榜樣作用,強化學生的道德感,如服從的延續或提升、遵從社會規范、遵循規則、提升自信心等。消極的一面在于警務化管理的嚴肅性會帶給學生心理上的挫折感,如對心目中浪漫大學生活的落差感、因盲目服從或缺少變化而導致獨立性缺失、因自由或興趣被剝奪而產生約束感和去個性化以及違反規章制度被處罰的挫折感等,還會感到人生非常迷茫,出現壓抑、沮喪等負面情緒。
二、學生不良情緒的主要表現
學生在面對嚴格的警務化管理時,極易產生不適應的情況,容易出現的情緒問題有三個方面。
一是暴躁易沖動。在警官院校中,大學生的情緒不穩定、易沖動,有的比較外露,內心的情緒直接表露于外,情緒急躁易怒。有的同學雖然表現得被動和服從、百依百順,但卻牢騷滿腹,內心充滿敵意和攻擊性。原因主要有:警官院校的學生以男生居多;警察的剛毅、威嚴、果敢、力量等顯著的職業特質是他們的角色期待,因此好勝好強、強烈的自尊往往會充斥在他們的腦海里;嚴格的紀律約束和統一的行動要求與他們對個性與自由的要求產生激烈沖突。
二是焦慮不安。除了高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特別是考試、考核)、就業、戀愛、生活焦慮外,警官院校學生的應激源相對要多一些,如訓練、集合、備勤、站崗、高強度訓練、射擊、比武等。警官院校學生的焦慮主要表現為違紀違規焦慮、一日生活制度的應時焦慮、考試焦慮、比武對抗焦慮、人際關系焦慮、內務整理焦慮、專業角色焦慮、就業焦慮等等。
三是冷漠多妒。很多同學在報考警官院校時只憑對警察職業的一種熱情和向往,而缺乏應對警務化管理的心理準備。事實上警官院校與其他普通院校不同,其“從嚴治警,從嚴治校”的警務化管理有可能會影響到一些學生個性表達的空間,加上違紀處罰嚴厲,時日久了,學生容易產生冷漠的心態。另一方面,警官院校各項學習、紀律、內務、體能等評比、競爭多而頻繁,無法跟上整體節奏的學生如果比較消極,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引發對他人的嫉妒,人際關系劍拔弩張。
三、不良情緒的成因
大學生情緒問題的成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家庭、學校、社會都要負有責任。單從學校管理方面來講,學生的不良情緒折射出警官院校的警務化管理存在以下題:
一是流于表面,失之內涵。目前,我國社會處于且將長期處于轉型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各種傳統的、僵化的、守舊的、甚或腐朽的價值觀激烈沖突,社會上的各種利益與誘惑不斷滲透到原來壁壘森嚴的警察院校,誘致學生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觀不斷異化,警察類專業學生的思想從單一、紀律嚴格等專業特性轉而變得越來越多元化。與社會形勢的日新月異相比,警官院校的管理機制相對滯后,學管工作一直沿用老做法;工作要求松緊不一,不能持之以恒;日常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缺場,讓學生從思想深處就缺乏對紀律的重視……這都使得警務化管理重形式,輕內容。
二是重于管理,輕于教育。當前,警官院校的警務化管理工作往往過于強調其管理功能,強調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紀律意識,以學生為被動的管理對象,一味地通過管、卡、壓,要求學生盲目被動接受管理,滿足于學生“不出事、不惹事,不添麻煩”的低水平績效成果,而忽略了學生的熱情和主體性,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和人格發展,學生中普遍存在“學習成績不重要,不違規扣分就行”的心理。
三是強調統一,壓制個性。警務化管理的基本任務是把各種不同的個性群體鍛造成一個強大、團結、統一的隊伍,采取嚴格和集中統一的監督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但過多使用嚴格控制的形式和手段,不發揮學生的專長,不尊重學生個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沒有鼓勵創新,呆板、僵化、機械、教條、干燥的壓迫,卻可能會抑制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是嚴于紀律,疏于關懷。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各種規章制度涉及到日常教育、教學與實踐活動,以及學生日常的生活事務,簡單粗暴的管理執行方式卻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的戒備心理與對規章制度的輕慢。機械地強調紀律和秩序,缺乏情感交流和人文關懷,甚至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人格缺陷。
四、調適不良情緒的對策
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正所謂,正人先正己。學校領導、授課教師、輔導員老師等各級各類管理者要在管理活動中做好表率作用,用自身的實際言行來樹立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在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專業技能與素養、管理能力與技巧等方面加強學管人員的培訓工作。
二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融入警務化管理中。對大一新生做好適應性教育,對高年級的學生開展考試與就業等方面的心理健康講座與課程,在警務化管理中貫穿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正確面對各類問題,并積極地調節情緒。
三要理順封閉式管理與開放式教學之間的關系。在新世紀,“封閉”與“開放”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學生可以冷靜地思考,掌握基本的知識體系,實現理性和自由的思考。高校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為學生認知世界架通橋梁,讓學生智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讓學生的素質、品德受到良好的培訓和發展。
四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的建筑風格、環境布局要突出學校的育人理念,而校園的文化活動則要傳遞積極向上的特質,鼓勵支持學生社團的發展,組織各類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形成一種關愛、友愛、互愛的良好風氣,從體能上、精神上、更從品質上對學生進行鍛煉和培養。
五要精簡日常管理程序。實踐中,由于學管工作的需要,存在一些繁雜的程序,如一些不必要的請銷假程序或者日常活動安排等,容易使學生產生更強的抵觸情緒,在日常的管理中,可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精簡繁瑣的程序,給學生提供更多時間與空間。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5.5
文獻標識碼:A
對于高校來說,對大學生進行警務化管理的目的就是以學生為本,幫助其養成一些良好習慣,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民。但就當前來說,警務化管理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對大學生個性發展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因而,協調警務化管理和大學生個性發展的關系,進而推動兩者的和諧發展十分重要。
1 警務化管理可能對大學生個性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
1.1管理范圍過大,使得大學生個性發展受到抑制
在警務化管理條例中,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都進行了標準的規定,需要學生依據條例認真執行,如此標準化的管理,就使得大學生的個體特色難以顯示出來,也使得他們的個性發展受到抑制。同時,對于大學生來說,對待問題的時候已經擁有了自身的解決習慣和行為方式,但是因為警務化的管理范圍過大,就使得很多學生的自由時間都被條例充斥,于是自身的一些特色理念和創新性解決問題方式也被直接扼殺,而這種標準的條例生活也讓大學生對其不感興趣。
1.2管理尺度過大,使得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受到抑制
在警務化的管理中,對學生的紀律性進行了特別強調,并依據各項標準對學生進行相關考核。若基于學生視角來看,很多學生都是迫于制度管理,不得不服從相關標準,而之前養成的很多生活習慣也必然受到限制,其性格和內心都將受到一定打擊,如此也必然抑制了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在生活與學習的時候會時刻感到拘束,讓自身的年輕活力難以爆發出來,這也使得其自身人格和個性與現實背離。
1.3大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在警務管理下難以得到重視
在警務管理下,比較重視對大學生內務和訓練,相反,學習卻被排到了第三位。在本來以學習為主的大學中,容易讓學生對自身的學習重視性不足,使得自身學習積極能動性難以發揮出來。另外,在此管理模式下,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管理的狀態下,平等感和民主感以及獨立感不強,漸漸地,自身的依賴心理也培養出來,如此學生主體積極能動性也受到限制。這也是一些警校學生的視野、思維、社交、創新能力低于一般院校學生的主要原因。
1.4學管干部的管理理念有待進一步更新
就目前來說,學管干部隊伍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他們每天忙于瑣碎的事務性工作,很難像其它工作那樣在短時間內就出成績,如此,很多學管干部的積極性難以調動,通常是領導一強調,就狠努力一番,上級一檢查,就緊一陣子。工作難以持續,形式主義較為嚴重。另外,很多學管干部不重視自身理論學習,在管理的時候遇見新問題將難以準確處理。如此,也就難以就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心理分析,因而存在很多管理重、教育輕,限制多、服務少的問題。而這也相應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個性發展。
2 警務化管理推動大學生個性發展的相關對策
2.1在管理中重視大學生的個性發展
2.1.1在管理中要做到以學生為本
在進行警務化管理模式的同時,要充分彰顯規章制度的個性化及人性化,即執行的靈活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這就需要學校教育工作者以學生為本,激發其主人翁的意識,重視其自我建構,完善其主人翁精神,從而推動其個性的全面發展。對于教師來說,要充分發揮出自身引導作用,將自身作為一個和學生平等的主體,與他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并結合他們的需求調整自身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同時,還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個性自由發展的氛圍,讓其實現自律和他律,管理適度與個性發展的并駕齊驅。
2.1.2努力為大學生營造出主體和個性發展的氛圍
對大學生的管理應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要在制度允許下,讓大學生的能量盡情釋放,充分彰顯自我。因而,應該盡量給學生提供一個多元化、積極向上的管理氛圍,讓學生在其中擔任主角。另外,要鼓勵學生多參加創新性競賽,重視其自學的能力。學校可以結合學生實際開展一些專業活動興趣小組,從而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另外,還應該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通過社會調查、公益服務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讓其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得到加強。當然,這些都是基于警務化管理的基礎之上的。
2.1.3將警務化管理中的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
有位學者經過研究發現,如果教師的領導方式是權力主義,那么學生將會表面屈從,背后不合作,如此也自然缺乏創造性;如果教師對其放任自流,那么學生可能缺乏合作精神,有著很差的獨立性;如果教師采取民主作風,那么教師和學生將會相處和諧,學生將有著較高的獨立和創造性。因而,在警務化管理的時候,管理者也應該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
2.2在警務化管理中要貫穿心理健康教育
警務化管理制度是警察類高職院校的立校之本,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鮮有關于二者關系的研究和探索。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如何協調發展,需要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
警務化管理;素質教育;大學生心里素質教育;協調發展
1 本課題的研究現狀
新時期,隨著大學生思想層面、心理狀況等方面的深刻變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日漸突出。從舉國震驚的馬加爵案到轟動全國的藥家鑫案,大學生心理健康以及心理素質教育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現在,絕大多數高等院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等相關課程,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了相當的高度。由于大學生心理素質日漸受關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研究也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同時實踐成果也越來越豐富。
1.1 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現狀
我國大學生多數處于青年中期(18~24歲)這一年齡階段。在這個階段,個體的生理發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備了成年人的體格及種種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學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們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因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關鍵期,此時大學生的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很容易造成心理沖突,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競爭與求職的沖突等等。
這些沖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在高中階段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入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使這些學生心理比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進人大學后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競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隨著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也加劇了大學生內心的沖突,使他們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再加上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大學環境的不適應
進入大學后,發現成績優異的同學有很多,他們在高中時代作為佼佼者的優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在思想上,大學生往往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認識不清。學生在考大學前往往被灌輸了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一生無憂等片面的觀念。但進入大學后,他們感到學習考試的壓力還是那么大,競爭更加激烈,還要面對就業的壓力。這種現實與美好理想之間的差距,使很多大學生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而在生活上,大學生要自己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問題,如何與同學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更是擺在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難題。
(2)無法承擔巨大的求職和就業壓力
就業的雙向選擇,使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這在高年級學生中表現尤為顯著,許多大學生在大四畢業前或畢業后都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心理問題也就隨之凸現出來。但相對于城鎮學生,農村學生因家庭經濟狀況等影響對能否就業就更為敏感,出現的心理問題也比城鎮學生相對更多一些。
(3)自我定位出現迷惑
大學生心理漸趨成熟,開始積極地思考人生,不斷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經歷著種種內心自我評價與認知的矛盾和迷惘。
1.2 高等職業教育大學生心理素質研究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在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也開始受到關注。高職教育為我國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職教育的迅猛發展,提高高職教育質量,加強內涵建設工作逐漸引起廣泛關注。如今,高職教育內涵建設已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一項重要議題,而作為內涵建設重要方面的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亦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
警察類高職院校是高職院校中的特殊群體,它既肩負著普通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使命,同時又要確保其培養的具備特殊技能即警察素質的專門人才思想素質過硬,又紅又專。因此,警察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就突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學界對高職類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關注程度不夠,遠不及普通本科院校。對警察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1.3 警務化管理制度研究
2003年第二十次全國公安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公安院校比照軍隊院校實行警務化管理,公安部制定的《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規定》對公安院校實行警務化管理的具體目標要求等則提出了明確的標準。在學生管理中推行警務化管理最初是因為公安院校學歷教育起步較晚,學生管理工作無現成模式可循,“我國的警察和軍隊同宗同源,公安院校的不少領導和教職員工最早的職業都是軍人,在學生管理甚至教育訓練中,采用軍事化方式是最順手自然的。同時,警察和軍隊又都是武裝性質的紀律部隊,這種性質認同心理又大大強化了在公安院校的學生工作中實行軍事化管理的信念。”與軍事化管理一樣,警務化管理試圖通過三種主要的方式即《內務條令》管生活、《紀律條令》管行為、《隊列條令》管訓練,最終實現學生令行禁止、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作風。警務化管理制度是警察類院校的立校之本,目前我國警察類院校均實行警務化管理制度。
警務化管理充分體現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思路。培養德才兼備的大學生,直接關系到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學院在育人過程中,要將“德”和“才”的培養緊密聯系起來。“德”反映了一個人的本質,體現了個體的價值取向和服務社會的方向;“才” 反映了一個人能力的強弱,體現了個體的技能高低和服務社會的本領。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但同時應該明確的是,“德”和“才”并不是并列的、等同的,在教育上必須堅持“德育為先”。“有德無才,難以擔當大任;有才無德,其才反濟其奸”。“德”一方面決定著個體對社會的作用,缺少這一基石,人才就會成為“次品”、“廢品”甚至是“危險品”;另一方面,“德”也是個體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只有具有崇高理想和追求的人,才會孜孜不倦于求學、求知,最終成為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價值的人才。
警務化管理,將學生個體與群體相統一,將學生的自身價值與服務人民、報效祖國相統一,將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統一,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統一,這為“德”與“才”的平衡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有力的保障,充分體現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思路。
警務化管理使我院育人思想得到了高度統一,全體教職工都能自覺結合自身的崗位職責,努力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警務化管理使各系之間在學生管理上有了統一的依據、統一的標準,在各顯特色的同時又不失內在的一致,有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警務化管理將學生的個性發展納入到共性要求之中,有利于學生克服以自我為發展中心的錯誤認識,引導其實現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
2 課題對行業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和應用前景分析
當代大學生是我們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然而隨著經濟社會飛躍式的發展,大學生所承受的各種壓力逐漸增多,因此,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心理矛盾,有些學生甚至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及心態危機。在這方面,高職大學生比普通大學生承受了更多方面的壓力,由于本身學歷較低,競爭優勢不強,生活、就業等多重壓力經常會嚴重影響其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大學生具備較強的自我調適的能力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就顯得極為必要和重要。尤其對警察類高職院校來說,由于其培養對象特殊,學生又掌握一定的刑事、司法等特殊技能,如果沒有較強的心理素質,其特殊技能可能會被濫用,甚至成為反偵查力量。因而,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對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合格警察和執法者,維護地區社會穩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 警務化管理和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
課題組通過掌握大量材料對目前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了全面分析,發現當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對警務化管理問題和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問題的分門別類研究上,也就是把二者當作不相干地兩個獨立個體進行研究,絕少將二者結合起來研究。從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考慮,警察類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樣甚至是更需要關注,而要研究這一問題,作為警察院校立校之本的警務化管理制度就是無法繞開的話題,因此,勢必需要分析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
對警察類院校來說,警務化管理是學生管理的一種方式,是該類院校管理育人的一種手段,其重點在于教育,本質是學生的素質養成教育。警務化管理目的在于“以警察的嚴明紀律培養學生的自覺行為,以警察的嚴正綱紀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以警察的堅強意志培養學生的學習毅力,以警察的團隊精神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從而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具備未來可能從事警察工作的良好品質、素質和適應性。”既然警務化管理的目的是作風、素質的養成,那么它同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本質就是一樣的,他們之間并不矛盾而是個性與共性、特別與普通的關系,警務化管理需要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作指導、作后盾、作保障,大學生生理素質研究需要警務化管理作補充、作手段。它們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進,共同得以發展。
4 警務化管理與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相互作用、協調發展
4.1 在嚴格管理、嚴格訓練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積累是學生的主要任務。警察類高職院校培養的不僅僅是未來的人民警察,還要培養適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多層次人才。因此,警務化管理應該以教學為中心,為教學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紀律保障。最終“形成一種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井然有序的校園環境,促使學生思想革命化、作風戰斗化、生活制度化、內務標準化、保證以教學為中心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因此,學校在強化學生日常警務化管理制度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
4.2 警務化管理體制下,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以及自我完善
警務化管理只有在學生的配合下,才能最終取得良好的效果,它不僅要求學生主動接受管理,還要求學生在被管理的同時,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的方法,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作用,發揮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的骨干作用、表率作用和帶頭作用,讓他們積極參與警務化管理的全過程。因為學生干部和黨員與其他同學之間有著共同的感情基礎,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價值觀念,他們更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更容易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好工作。在自我教育的情況,有關學生的事,要同學生商量去辦,學生能夠做到的事應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在管理中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增長知識。要提高學生的自覺性,讓學生積極參與管理,改變被動地位。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警務化管理的目的和意義,擴大學生民主參與警務化管理的范圍,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和內在心理約束意識,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培養、自我提高和自我服務,使他們廣泛地融入到管理中去,變被動服從為自覺遵守,從而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實現自我完善。
4.3 高職警察類院校警體教育是學生的重要學習內容,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
“生命在于運動”,通過多種形式的體能訓練,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學生人格、增強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因此,學校院加大體能訓練力度,把好警務化管理育人的第一關。對體能訓練實施全過程管理、全方位管理、全員管理,確保不斷提高體能訓練質量,著重鍛煉學生的政治素質和意志品質,突出思想教育功能,突出人民警察職業意識培養功能,突出能力鍛煉功能,充分發揮出體能訓練的教育作用,培養強烈的警察意識。通過多種形式的體能訓練及強化,磨煉學生的意志,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
4.4 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素質:警務化管理體制下嚴明的紀律性與學生個性之間的關系
警務化管理制度強調紀律性和共性,但并不意味為它就抹殺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培養的是個性鮮明、立場堅定、思維活躍、紀律性強、富有創新精神的警察后備力量,而不是沒有思想的機器。因此,警務化管理制度同樣要求在堅持共性地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創造有利于學生個性張揚的環境和條件。在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增強發展的后勁,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張揚,特長得到充分發展。在警務化管理中,不僅要對學生健康的興趣和愛好給予必要的引導,還要對有潛在優勢和特長的學生給予必要的支持。
4.5 “警察素質的養成”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之間的關系
前文已經提及,警察類高職院校具體到我們陜西警官職業學院不僅僅培養人民警察的后備力量,同時還要面向社會、服務社會,積極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能勝任其他各種相關工作的各類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課題組通過對我院相關專業學生進行的100份問卷調查發現,80%的學生將來都有意愿從事警察職業。現實問題是只有部分學生能順利通過公務員考試成為真正的人民警察,大部分學生還是要從事其他的相關工作。這就要求在平時的教學和警務化管理工作中要引導學生正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導學生要做到“一顆紅心,兩手準備”。既要做好當一名警察為為民服務的心理準備,同時也做好從事其他職業的規劃。警務化管理促成警察素質養成的同時,對我們其他優良素質的養成和能力的提高也會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協調警務化管理和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到,無論畢業以后奔赴何種崗位、從事何種工作,警務化管理制度都對他們今后從事的職業有幫助。
4.6 警務化管理是一種相對封閉的管理,應在相對封閉的管理空間中積極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和交往能力
警務化管理是一種相對封閉的管理制度,但并不意味著警察類院校就是封閉辦學。我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各種方法為學生提供同外界溝通、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以增強學生的人際溝通和交往能力。“走出去”主要是頂崗實習、實踐鍛煉:將學生分派到公安、政法等對口單位進行頂崗實習,既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與專業人士溝通交流的機會。“請進來”是聘請行家里手、專業精英來為客座教授,定期為學生授課,開展講座。另外,我院還開展了“警院文化月”、“大學生心理咨詢周”等活動,豐富學生課外生活,培養學生溝通交往能力。
5 警察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具體方法
警務化管理是警察類院校學生管理的基本方式,是該類院校管理育人的一種手段,其重點在于教育,本質是學生的素質養成教育。如何立足于警察類高職院校實際,融心理素質教育于警務化管理之中,既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規律,又兼顧警察類高職院校的個性?下面 將以警務化管理體制下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具體方法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入研究二者之間的協調發展。
5.1 心理咨詢法
心理咨詢法即運用語言、文字等媒介,通過詢問、會談、商討、勸告等方式,在心理方面給學生以輔導、幫助和教育,解決他們在學習、生活及人際關系諸方面的心理問題,保持其身心健康,從而促進他們在全面發展。
著名心理學家泰勒認為:“咨詢是一種從心理上進行幫助的活動,它是集中于自我同一感的成長,以及按照個人意愿進行選擇和做出行動的問題。”目前,我國高校的心理素質教育大多以學校心理咨詢為載體。我們學院也不例外,設立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具體的做法是用傾聽、疏導、激勵等方法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心理問題,緩解其心理壓力,解除其心理危機,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面對現實,適應環境。當然,除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以外,我們的心理咨詢還包括下面幾種形式:團體咨詢,即通過做報告、座談、討論或者角色扮演等,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書信咨詢,通過書信交流,解答詢問;電話咨詢,通過電話聯系,解答詢問;現場咨詢,咨詢人員主動深入學生教師及宿舍,為學生排憂解難;宣傳咨詢,即利用學校的黑板報、宣傳欄、廣播、小報紙等大眾傳播媒介,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咨詢。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心理素質教育形式的多樣化以及網絡的普及,網絡心理咨詢這種新的模式越來越受到學生的青睞,因其不記名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真正平等地、無顧慮地提出問題,有利于準確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因而,在今后的心理咨詢過程中應該重視網絡心理咨詢平臺。
心理咨詢有助于消除大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大學生心理素質,使大學生健康成長。
5.2 心理危機干預法
針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危機,我們提供專門的危機干預工作者,對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危機干預的主要步驟有:1、確定問題 即從來訪者的角度,確定和理解來訪者本人所認識的問題。在整個危機干預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圍繞所確定的問題來把握傾聽和應用有關技術。為了幫助確定危機問題,推薦在干預開始時,使用核心傾聽技術:同情、理解、真誠、接納以及尊重。2、保證來訪者安全 簡單地來說,就是對自我和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險性降低到最小可能性。3、給予支持 危機干預的第三步是強調與來訪者溝通與交流,使來訪者知道工作人員是能夠給予其關心幫助的人。工作人員不要去評價來訪者的經歷與感受是否值得稱贊,或是否是心甘情愿的,而是應該提供這樣一種機會,讓來訪者相信“這里有一個人確實很關心我!”。4、提出并驗證可變通的應對方式 在這一步中,工作者有效的工作能幫助來訪者認識到,有許多可變通的應對方式可供選擇,其中有些選擇別的選擇更為適宜。5、制訂計劃 危機干預的第五步是制訂計劃,這是從第四步邏輯地、直接地發展而來的。危機干預工作者要與來訪者共同制訂行動步驟來矯正其情緒的失衡狀態。6、得到承諾 在第六步中,危機干預工作者不要忘記其他幫助的步驟和諸如評估、保證安全和給予支持的技術。在結束危機干預前,工作者應該從來訪者那里得到誠實、直接和適當的承諾。然后,在檢查、核實來訪者的過程中用理解、同情和支持的方式來進行詢問。也就是說,核心的傾聽技術在這一步中也很重要,與在確定問題或其他步驟中一樣。
5.3 閱讀療法
由于警務化管理的相對封閉性,閱讀療法就成為警察類院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方法。北京大學圖書館副研究員王波在其著作《閱讀療法》中,給出了閱讀療法的定義:閱讀療法就是以文獻為媒介,將閱讀作為保健、養生以及輔助治療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導其他人通過對文獻內容的學習、討論和領悟,養護或恢復身體健康的一種方法。“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是英國著名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一段名言,說明讀書對人的性格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漢代文學家劉向認為:“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其實,除了“成性格”和“醫愚”外,讀書還的確具有治病的作用,尤其是針對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疾病,如抑郁、焦慮、恐慌、煩惱等。中國自古以來就不乏這樣的例子。三國時期曹操讀陳琳檄文而治愈頭疼。明代戲曲作家和養生學家高濂在專著《遵生八箋》中明確指出:讀書得法,能收到祛疾養生的奇效。現代作家秦瘦歐曾說:“我自小多病,但又最怕服藥打針,幾乎每次都是依靠著《西游記》、《封神演義》、《江湖奇俠傳》、《福爾摩斯大探案》等書,獲得充分休息并恢復健康。近年則把金庸、梁羽生、瓊瑤三位先生的巨作作為藥物,以對抗傷風流感乃至心臟早搏等,幾乎百試百驗。”
大學生需要通過閱讀來調解自己不良的情緒,增強意志品質,解決各種心理問題,而閱讀療法對解決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療效也很顯著。大學生因心理困擾得不到宣泄和疏導而造成的抑郁、焦慮、孤獨、自卑等情緒,往往很難去除,在閱讀相關讀物的過程中,讀者就會不由自主地與作品的內容發生不同程度的共鳴,或產生美的享受,或激起某種崇高的感情,或改變處世態度。通過閱讀,讀者會逐漸建立起健康平和的心態,松弛情緒,排除煩惱,愉悅身心,增強自信心。
5.4 挫折教育
所謂挫折,心理學的解釋是指個體在實現目標中遇到難以克服的阻礙或干擾,即使需要和動機無法滿足而產生的緊張狀態與情緒反應。事實上挫折對學生的影響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挫折使學生猛醒,汲取教訓,改變目標或策略,從逆境中重新奮起;另一方面,挫折也可使學生處于不良的心態中,出現惡性循環,從而導致不安全的行為反應,如不安、焦慮、憤怒、攻擊、幻想、偏執等。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就是培養大學生對挫折的忍受能力和解決挫折的能力,即大學生在遇到挫折時,能保持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不失常的能力,并且能采取積極進取、明智的心理機制,戰勝挫折、獲得成功的能力。
大學生挫折的產生既有客觀方面的原因又有主觀原因。客觀上主要受社會環境因素、學校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因素以及家庭環境因素等影響,如,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不和睦等。大學生挫折產生的主觀因素主要包括:自我認識偏差、獨立精神不夠、期望值過高、人際交往不適等。通過挫折教育,就是要培養大學生挫折應對能力,使其具有善于調節自我抱負水平的能力、學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學會宣泄內心的挫折感、增強挫折認知水平,最終構建成熟的心理防御機制。孟子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5.5 心理素質訓練法
主要是由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設定具體訓練內容,用演講、模擬實訓、角色扮演、情景演練、接龍游戲等多種方法達到預期效果,最終實現針對性的素質教育。例如在課堂上模擬求職場景,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面試者和求職者,訓練學生自信心和現場掌控能力;設置復雜的人際關系,訓練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采用壓力管理訓練、創造力訓練增強學生社會適應性,通過團隊成員間的溝通合作,增進學生的自我認識等。通過心理素質訓練法,寓教于樂,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鄧明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96.
[2]鄧耀彩.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歷史述評[J].高等教育研究,1999(4):77.
[3]伊淑霞.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之我見[J].科技信息,2010(13):101.
[4]韋志兆.論警務化管理與學生個性發展[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26.
[5]吳志剛.《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規定》亟待修改與完善[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2(2):123.
[6]閻繼忠.關于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幾點思考[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5(6):9.
[7]王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實效性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111.
【作者簡介】
一、系統設計原則
從我校警務化管理實際情況出發,圍繞學校內部信息資源綜合利用這一主線,本著技術結構先進、功能強大實用、使用方便簡單、滿足系統升級的原則,確定了此系統開發的基本設計原則:
(1)實用性,既要滿足學生工作的核心需求,又要避免系統功能閑置造成的諸多問題,力爭做到符合實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2)高起點,高起點的系統設計將保證技術上的先進性及用戶投資的持久性、資金高效性。采用.NET技術和三層架構開發的系統,是目前最流行、最先進的技術體系,達到資源共享,使用戶的相互協作達到較高的應用水平。
(3)先進、規范,系統采用先進而且成熟的各種計算機軟硬件技術,使系統達到較高的技術水平和較長的生命周期的目的。開發過程嚴格控制、開發技術成熟、系統編碼和文檔規范,并應遵照相應的國內外軟件開發標準。
(4)開放、互連,系統應對各類系統具有良好的接口對接。
總之,要在學校內部信息系統平臺上,實現各系統的統一用戶認證。通過接口程序對接,定期從人事和教務管理系統中同步相關的基本信息,保證學校系統信息的統一性和有效性,從而減輕系統管理員的維護工作。
根據以上的需求分析,得到系統的功能模塊設計如圖1-1所示。
二、子模塊概要設計
(1)系統登錄模塊:主要完成登錄用戶的認證工作,如果輸入的用戶名和密碼正確,進入主頁面,否則提示輸入的用戶名和密碼錯誤。
(2)學籍檔案模塊: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籍檔案進行管理,包括新生學籍檔案錄入、學籍檔案查詢、學籍檔案修改和學籍檔案刪除。學籍檔案模塊涉及到學生類、學籍檔案類、學生管理工作人員類。
(3)思政教育模塊:主要是對思政工作者進行信息維護和區隊分配等,它是學校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
(4)警務化管理模塊:對學生的工作、學習、生活秩序行為進行評分,對學生在校的行為進行全方位的考核,表現好的實行獎勵,表現不好的施行處罰。警務化管理模塊主要包括對學生日常行為量化成分數錄入,并且可以查詢每個學生的分數及排名。
(5)公寓管理模塊:主要由房源庫維護、住房信息維護、公寓維修、空閑宿舍管理、學生住宿歷史信息、宿舍分配和床位分配和宿舍異動等子模塊組成。公寓管理模塊涉及到學生類、學生管理工作人員類、公寓類等類。學工管理工作人員分配床位給學生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首先點擊“公寓管理”按鈕,進入“公寓管理”頁面,點擊“床位分配”按鈕,進入“床位分配”頁面,選擇相應的校區、樓棟、寢室號,點“分配”,完成床位分配工作。
(6)獎助學金模塊:系統從警務化管理模塊調出學生日常操行分數及從教務管理系統里調出學生考試成績,設定一定的權,每個班的學生分數從高到低進行排名,設定每個班獲得獎助學金比例,從而得出哪些班級里的哪些學生獲得獎助學金。
(7)學生繳費模塊:學生可以查詢自己是否繳費,教師可以瀏覽已經繳費了的學生和未繳費的學生名單。學生繳費涉及到學生和繳費兩個類,其類圖如圖在學生查詢繳費過程中,學生首先登陸學工系統,進入學生基本信息頁面,點擊學費繳費查詢,進入此學生繳費情況顯示頁面,查看本年度是否繳費及繳費歷史。
(8)系統維護模塊:由用戶或分組維護及權限分配、各模塊基礎代碼維護、新聞管理、操作日志、系統備份和系統初始化等子模塊組成,完成對系統的全方位管理。
三、結語
我校警務化管理實際情況出發,圍繞學校內部信息資源綜合利用這一主線,本著技術結構先進、功能強大實用、使用方便簡單、滿足系統升級的原則,確定了此系統開發的基本設計原則。
【參考文獻】
一般情況下,室內光線基本上相對穩定,只要我們從開始就有條理有順序地布置好大的色彩關系,而不是從早到晚在畫面大面積的地方改來改去,控制光色的變化并不難。
在室內天光下的靜物色彩,基本上是呈現以下的物體色光變化: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十天光色。亮灰面:固有色。暗面:固有色十暗十環境色十少量亮面對比色。明暗交界線:物體色彩最暗處,既含亮面色,也含暗部色。投影:影底固有色十暗十物體色十環境色十天光色十少量亮面對比色。以上這些物體色彩變化,可在我們作畫時參考運用。
色彩的冷暖、明暗都充滿了矛盾,應如何解決好矛盾之間的關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這是一個哲學上的道理,我們作畫也不例外。如物體的主次強弱、大小方圓,色彩的冷暖明暗等等,矛盾的雙方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存、互相聯結、互相轉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時又互相排斥、互相對立,這就是矛盾的斗爭性。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而我們作畫就是利用這種矛盾規律,有意地在畫面上制造矛盾,然后想辦法解決矛盾。如:在我們開始布置畫面色彩關系時,為了塑造畫面物體的體積、空間、質感等,著色時便有意加強畫面的明與暗、冷與暖、虛與實等矛盾沖突,故意使它們之間對立而排斥。然后,利用物體的明暗交界線,畫面虛實銜接處,去找解決矛盾強烈沖突的“媒介”。如:明與暗的沖突,往往明暗交界線是矛盾沖突高峰,也是分水嶺,以交界線為界向暗部逐漸變暗變灰至反光。交界線又逐漸向亮灰、亮過渡,這就便明與暗之間得到互相滲透和貫通。又如:冷與暖之間的色彩是對立的,就像水火互不相融一樣,解決它們之間的色彩沖突,也是通過交界線向冷色與暖色滲透和貫通。假設一幅畫亮面是冷色,而暗面是暖色。交界線的色彩應是一種亮暗兩色綜合的最重深色,并以交界線的綜合性深色向暗面逐漸推暖,向亮面逐漸推冷。因而,交界線也是聯結冷暖矛盾對立的折中線。另外,畫面環境中色彩冷暖的沖突矛盾解決,一是靠交界線,二是靠色彩虛實的漸漸過渡和自然銜接而緩解。
由此可見,作畫中只有敢于利用明暗、冷暖、虛實的互相矛盾,并從中尋找矛盾雙方轉化的同一性,才能創造出最美的色彩和諧,這也是作畫中解決矛盾并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的根本法則。我們說在室內有穩定的光源,這種穩定只能停留在光照角度與投影的穩定,嚴格地講,如一組靜物畫一天,從早到晚的光線強弱是不穩定的,另外室內光多是依靠天光,天的忽晴忽陰不但給明暗帶來微妙的變化,色光也有冷一點,暖一點變化之分。這些在作畫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光照變化能引起色彩冷暖的變化。控制這種變化很簡單,也就是當你在很短一段時間內把畫面大的色彩關系布置到畫面上去后,如果大關系準確,實際上畫面的關系已成立,下面要做的準備是不斷加強這種關系和深入畫面。;如光線變化不大,對靜物的影響也不大,可以完全依靠這種關系畫下去,一直完成畫面。假設畫面的顏色剛鋪上一半,突然外面烏云密布,室內光線大變,這種情況最好是停下來,等光線有所恢復再畫。
還有一種情況不可取,我看到有的同學為搶時間,白天沒畫完的寫生,晚上還在靜物旁邊接著畫。白天和晚上是兩種不同的光源,試想一幅畫怎能在兩種光源下完成呢?這種做法既浪費時間,又毀了白天畫的部分,實屬得不償失。
一般情況下,室內光線基本上相對穩定,只要我們從開始就有條理有順序地布置好大的色彩關系,而不是從早到晚在畫面大面積的地方改來改去,控制光色的變化并不難。
在室內天光下的靜物色彩,基本上是呈現以下的物體色光變化: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十天光色。亮灰面:固有色。暗面:固有色十暗十環境色十少量亮面對比色。明暗交界線:物體色彩最暗處,既含亮面色,也含暗部色。投影:影底固有色十暗十物體色十環境色十天光色十少量亮面對比色。以上這些物體色彩變化,可在我們作畫時參考運用。
色彩的冷暖、明暗都充滿了矛盾,應如何解決好矛盾之間的關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這是一個哲學上的道理,我們作畫也不例外。如物體的主次強弱、大小方圓,色彩的冷暖明暗等等,矛盾的雙方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存、互相聯結、互相轉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時又互相排斥、互相對立,這就是矛盾的斗爭性。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而我們作畫就是利用這種矛盾規律,有意地在畫面上制造矛盾,然后想辦法解決矛盾。如:在我們開始布置畫面色彩關系時,為了塑造畫面物體的體積、空間、質感等,著色時便有意加強畫面的明與暗、冷與暖、虛與實等矛盾沖突,故意使它們之間對立而排斥。然后,利用物體的明暗交界線,畫面虛實銜接處,去找解決矛盾強烈沖突的“媒介”。如:明與暗的沖突,往往明暗交界線是矛盾沖突高峰,也是分水嶺,以交界線為界向暗部逐漸變暗變灰至反光。交界線又逐漸向亮灰、亮過渡,這就便明與暗之間得到互相滲透和貫通。又如:冷與暖之間的色彩是對立的,就像水火互不相融一樣,解決它們之間的色彩沖突,也是通過交界線向冷色與暖色滲透和貫通。假設一幅畫亮面是冷色,而暗面是暖色。交界線的色彩應是一種亮暗兩色綜合的最重深色,并以交界線的綜合性深色向暗面逐漸推暖,向亮面逐漸推冷。因而,交界線也是聯結冷暖矛盾對立的折中線。另外,畫面環境中色彩冷暖的沖突矛盾解決,一是靠交界線,二是靠色彩虛實的漸漸過渡和自然銜接而緩解。
由此可見,作畫中只有敢于利用明暗、冷暖、虛實的互相矛盾,并從中尋找矛盾雙方轉化的同一性,才能創造出最美的色彩和諧,這也是作畫中解決矛盾并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的根本法則。我們說在室內有穩定的光源,這種穩定只能停留在光照角度與投影的穩定,嚴格地講,如一組靜物畫一天,從早到晚的光線強弱是不穩定的,另外室內光多是依靠天光,天的忽晴忽陰不但給明暗帶來微妙的變化,色光也有冷一點,暖一點變化之分。這些在作畫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光照變化能引起色彩冷暖的變化。控制這種變化很簡單,也就是當你在很短一段時間內把畫面大的色彩關系布置到畫面上去后,如果大關系準確,實際上畫面的關系已成立,下面要做的準備是不斷加強這種關系和深入畫面。;如光線變化不大,對靜物的影響也不大,可以完全依靠這種關系畫下去,一直完成畫面。假設畫面的顏色剛鋪上一半,突然外面烏云密布,室內光線大變,這種情況最好是停下來,等光線有所恢復再畫。
還有一種情況不可取,我看到有的同學為搶時間,白天沒畫完的寫生,晚上還在靜物旁邊接著畫。白天和晚上是兩種不同的光源,試想一幅畫怎能在兩種光源下完成呢?這種做法既浪費時間,又毀了白天畫的部分,實屬得不償失。
一般情況下,室內光線基本上相對穩定,只要我們從開始就有條理有順序地布置好大的色彩關系,而不是從早到晚在畫面大面積的地方改來改去,控制光色的變化并不難。
在室內天光下的靜物色彩,基本上是呈現以下的物體色光變化: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十天光色。亮灰面:固有色。暗面:固有色十暗十環境色十少量亮面對比色。明暗交界線:物體色彩最暗處,既含亮面色,也含暗部色。投影:影底固有色十暗十物體色十環境色十天光色十少量亮面對比色。以上這些物體色彩變化,可在我們作畫時參考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