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0 21:28: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室內設計畢業設計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關鍵詞: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性人才的主要基地,教學模式以能用為度,實用為本,在注重理論知識培訓的同時[1],通過側重學習實踐知識與實用技能來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室內設計專業作為培養室內空間設計基本理論與專業技能知識的課程體系,對相關從業人員職業技能素養要求較高。畢業設計作為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培訓的最后一站,是教學計劃中鞏固與檢驗教學質量的有機組成部分[2]。然而由于室內設計專業特殊性與局限性,傳統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無法較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設計能力。因此,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學科復雜性與特殊性,對教學模式進行針對性的改革與創新,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現狀
高職院校教育經過近年來的發展變革,在取得顯著效果教學成果的同時也迎來了全新的挑戰,特別是高職院校中的室內設計專業,面臨著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的尷尬處境,導致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存在諸多不足。筆者通過調研多所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教學現狀,總結出當前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
1.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存在缺陷
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更注重職業技能的訓練,然而,受教學環境、師資結構等條件的影響,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模式仍無法擺脫傳統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影響,教學模式大多停留在教師傳授理論知識的層面,學生作為單純聽課的受眾,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環境,導致知識結構仍停留在理論層面,無法具備獨立的室內空間設計能力。上述教學模式反饋到畢業設計教學中,最終就會導致大部分畢業生不具備社會需求的職業技能,從而喪失了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培養特色。
2.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質量偏低
室內設計作為設計行業的一部分,具備其獨特的技能手段和行業特色。一方面,傳統的畢業設計仍膚淺的停留在理念設計中,由于就業壓力大、畢業課題缺乏明顯主體性,大多高職畢業生只是為畢業而進行設計,從而缺乏針對性的研究與實際性考慮,使得畢業設計只是流于形式,不具備實際應用價值,無法充分了解社會需求,自身技能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進而無法順利完成學校到社會的過渡[3]。另一方面,由于教師自身重視度不高或水平限制,畢業設計選題不具備良好的代表性和可行性,課題來源往往是歷屆學生做過的題目或較為陳舊的實際項目,學生通過參考以往方案或照搬設計思路即可順利完成設計,使得設計脫離了實際生活,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并沒有模擬實際設計過程,缺乏創新思維的鍛煉和對設計作品的修改與磨合。
3.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美是因人而異的,設計評價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更多高職院校對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評價體系也不明確,一方面是大部分畢業設計課題無法變成實際空間場景,從而缺乏現實性;二是指導教師時間與水平有限,自身也缺乏實際設計能力,無法從實際出發對學生設計作品進行指導與評價。畢業設計作為檢驗教學成果的試金石,廣大高職院校理應加強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特別是對于室內設計這種實踐性更強的專業,更應重視對畢業生的設計考核,切實提升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從而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就業率與就業質量,做好學子與社會連接的橋梁。
二、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模式改革措施
針對上述提出的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筆者通過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針對性的提出了以下解決方法,通過對畢業設計選題、指導、答辯、評價等環節的模式改革,努力培養具備一定設計能力的技術性人才,更好的與就業教育、創業教育和全民教育相互滲透[4]。
1.畢業課題的真實性
室內設計專業的社會性決定了它與市場之間的緊密關聯性,將畢業設計課題來源選定為真實的社會項目,可以讓學生將設計思想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將作品從圖紙層面轉化為實際場景。畢業設計與實際項目掛鉤,既可以提高學生設計能力,也可以鍛煉自身的溝通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增強畢業生的自信心與競爭力[5]。學校在將真實項目作為畢業課題的同時也可以與企業進行合作,將畢業設計作為“競賽項目”,企業相關人員參與評選并由企業提供獎學金,調動學生參與設計,深化設計的積極性,從而形成“以賽促學、以賽精藝”的教學模式[6]。畢業課題的真實性與“以賽促學、以賽精藝”教學模式的結合,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設計水平與專業能力,也可以讓社會檢閱學校與學生的成果,從而提升學校自身教學水平,培養出符合社會與行業需求的理論與實踐兼備的設計人才[7]。
2.畢業指導的雙導師制
教學模式決定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近年來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項目化”、“工作室”等方面展開了多種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8],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的選題、監督、指導、評價也可以引入相關企業專業人士,在畢業設計的師資配備上形成高校、企業并存的雙導師制。畢業課題采取真實項目在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也對教師自身素質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以賽促學,以賽精藝”教學模式的實施既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也是對教師隊伍從通用理論型教學向專業實踐型教學轉型的一種要求[9]。然而受客觀條件的制約,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很難滿足這種要求。因此,將傳統畢業設計導師制從院校導師轉變為院校與企業并存的雙導師制,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現存的教師質量問題。
3.畢業設計的評價機制
高職院校的畢業設計從本質上看是學生從學習向工作轉變的過渡階段,因此,畢業設計的課程設置應當從構建學生職業素養與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出發。只有設立新的評價體系,同時將學校、行業、社會三方都納入到這一考核評價體系,才符合所有人需求,真正落實高職院校的教育職能。以往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評價機制主要為主題表達、裝飾風格、效果渲染等課堂理論的表現,然而當畢業設計變為真實項目,其考核形式也將變得更為復雜和多元化,因此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學院教師、企業人員與項目實際甲方三方共同考核才能將畢業課題盡可能從行業、社會角度進行公正評價。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是一個需要綜合考評的體系,引入第三方評價體系,更可以突出設計對細節的處理和對甲方特殊需求的滿足,社會場景的模擬度更高。通過導師指導及畢業設計綜合考評,可以讓學生在學校的“最后一課”變得更生動與現實,最終培養出具備高實踐能力與實際設計能力的人才,實現設計行業全面、科學的發展。
4.畢業設計展示的一體化機制
“以能力為本位,以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是我國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10],將畢業設計作為學生系統化教育培養過程就要把畢業課題的項目設計融入到學生職業技能培養中,進而在畢業設計展示中將畢業設計展覽、答辯、求職納入一體化流程中,既方便畢業生求職,也利于企業人才招聘。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宗旨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為載體的一次彈性轉變,將畢業設計同人才招聘之間渠道打通,可以讓學生從心理重視畢業設計,從行動上積極實踐,從而學有所思,學有所用,將畢業設計做成自己最合格的一份“簡歷”。企業也可以通過畢業設計更加了解學生,從而找到更適合企業的員工,減少人力、財力的消耗。
三、結語
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是行業進步的必然結果。針對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畢業設計教學質量偏低、畢業設計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等現狀,通過充實畢業課題來源、畢業指導雙導師制、完善畢業設計評價體系、引進一體化畢業設計展示機制等改革措施,院校教師綜合素質得到改善,學生畢業設計水平可以得到不斷提升,學生綜合應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會得到相應鍛煉,社會對高職院校認可度也會逐步提升,從而邁入院校、企業、人才共發展的良性循環中。
作者:宋國棟 單位:北海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周敏.“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室內陳設設計課程設計探析[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06.
[2]黃艷麗,戴向東,李節.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創新教學模式初探[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1(12).
[3]劉春俠.“呼叫服務工作坊”解決方案[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
[4]李頓.社會轉型期的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現狀、問題與政策選擇[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9:06.
[5]韓倩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背景下國際經貿語言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探索[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5(09).
[6]姜亞娟,鄧伊玲,闞淑敏,杜佳.中職護理技能教學構建“以賽帶教、以賽促學、以賽精藝”模式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18).
[7]宋國棟,尹云霞,郭峰君.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多元化實踐性教學模式的探索[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5(03).
畢業設計是學生從學校走上社會前重要的綜合性實踐環節,也是將三年的所學知識綜合運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初步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是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使得學生能夠盡快適應工作崗位要求,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養。很多畢業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要性缺少認識,為了及格而完成。高職藝術院校的畢業設計通過率是比較高的,一般學生做了畢業設計且答辯情況正常,都讓通過,所以給往后的同學一個僥幸的心理,導致他們不重視畢業設計,應付的心理做成的畢業設計質量比較差,不能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
(二)缺乏合格的指導教師
室內設計是當前比較熱門的專業,報考的同學比較多,很多高職院校一個班的學生人數很多,一個指導教師可能要指導30多個學生,指導老師工作量大,周期長,精力很有限,在指導過程中更多關注的是做的怎么樣了,進展到什么程度,能不完成畢業設計,不太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水平、專業興趣、就業方向等方面,不太在意培養效果等實質內容;答辯小組在最終答辯確定不予通過的學生名單時,都會尊重本班級指導老師的意見,一般情況下指導教師都會因為面子問題,盡量提高班級的答辯通過率,必然會使一部分不認真對待畢業設計的同學混過去,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畢業設計整體質量的提高;部分教師的職稱結構、實踐經驗、教學經驗、管理經驗有限,很多高職院校對畢業班指導教師都有明確的要求,比如必須是副高職稱,必須有豐富的做實際項目的經驗,但實際情況中,高學歷、高職稱和實戰經驗豐富的教師所占比例很低,很多助教和講師都在指導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的綜合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
(三)選題不規范
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選題要具備一定的先進性、切實可行性,要符合人才培養的目標,要體現室內設計專業的特點,達到綜合訓練的目的。當前,高職室內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選題很不規范,具體表現在:(1)缺乏可行性。指導教師直接將裝飾公司的項目作為畢業設計的課題,項目太大,不太適合做畢業設計。(2)缺乏創新性。一些年輕的指導教師由于經驗缺乏,往往參照前幾屆的選題,很多選題被多屆同學選用過,過于陳舊。(3)學生自擬課題過于簡單,覆蓋的知識面窄,用到的技能不多,不符合人才培養的目標,達不到綜合訓練的目的;課題范圍過大,泛泛而談,結構松散,如“家居設計”、“辦公空間設計”,這些選題范圍大,反而顯得研究內容比較空洞。
(四)缺乏過程管理和質量監控
高職院校對畢業設計制定了相關的管理制度,也有具體的實施細則,但在具體執行時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都實施二級教學管理,系部作為二級教學管理的實施者,在制定相應的監控制度時,沒有學習和研究學院的相關制度,不結合本系的具體情況,很難制定出可操作的畢業設計質量監控制度。學生在校外頂崗實習,特別是在外地的,系部和指導教師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個別同學只在開題時跟老師見過一面,指導老師很難控制著一部分同學畢業設計的質量。
二、提高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措施
(一)規范化管理選題,建立相應的審核制度
高職室內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具備裝飾設計與施工、裝飾工程監理與預決算等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畢業設計的選題要結合培養目標,課題的設置要顧及到專業特點、能力需求、實習崗位需求,難度、分量、綜合性要適當,與本科類的畢業設計要有區別。畢業設計選題要規范化管理,選題環節涉及到教師和學生的雙向選擇,指導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將科研課題細化、拆分后作為學生的課題;很多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師都在家裝公司兼職,可以選擇難易適中、大小合適的實際項目作為備選課題,教師制定課題后,系部要進行審查控制,根據系部的畢業設計題庫,進行相似度的檢查,將過于陳舊的、缺少創新、脫離專業特點的課題進行調整,再反饋至教師,最后統一將課題發放給學生,經過反復調整,最終確定課題、教師、學生之間的對應關系。如果學生是自擬課題,擬定的課題一定要貼近自己的畢業實習,與自己的專業緊密結合。
(二)建立全方位監控制度,加強全程管理,做好初期檢查、中期檢查、后期管理
畢業設計是時間最長、工作量最大的一個環節,要嚴格做好畢業設計開題、中期檢查、答辯的監控工作。要加強指導教師的管理,建立具體的考核制度和任務制度,實行責任制,讓指導老師參與到畢業班的教學管理中來,明確畢業設計時間進度要求及前期、中期、后期匯報的時間,有效控制學生畢業設計的進度。(1)初期檢查。在畢業設計初期進行畢業資格審查,對掛科成績比較多的同學,要勸其推遲答辯;對于已經找到工作準備上班的同學,可由本人提出申請到工作單位做畢業設計,但必須是經過指導教師、輔導員、系畢業設計領導小組、家長簽字同意后,才可批準在工作單位做畢業設計,并且要提供本人詳細的畢業設計計劃,實習同學的畢業設計由單位師傅和學校老師共同指導。(2)中期檢查。畢業設計中期檢查分為班級自查、系部檢查、學院抽查三步驟。在班級自查這環節中,指導教師檢查每個同學的進展情況和實施效果,總結出在此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三)建立指導教師團隊模式,增強師資力量,提高指導教師指導水平
指導教師的科研背景、實踐能力、教學經驗、學術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采用教師團隊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指導教師工作量過大的問題。可以聘請企業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項目經理、能工巧匠進入到教師團隊中,結合企業的實際項目,專兼職教師共同指導,讓畢業設計融入到真實的生產環節中,學生結合崗位要求,提前參與到企業的生產和管理,學習解決實際工作問題,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教師組團時要考慮到其職稱結構、知識結構、研究方向。企業兼職教師可以指導設計投標、施工、材料、造價、施工等相關的內容,校內專任教師側重畢業設計規范化管理。專兼共同指導過程中取長補短,相互學習,不僅有利于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校內專職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增強師資力量。另外,每位教師指導的學生數要適當,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輔導,保證每個環節順利進行。
汕頭工藝美術學校是一所有三十多年辦學歷程的單科藝術類中專美術學校,這在當前的廣東省是較為獨特的。可是,現在的中專教育,已是一種學制三年的職業高中教育,它的生源是一些文化基礎薄弱、專業基礎為零的初中畢業生。怎樣使這些中職生經過三年的專業學習后,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將是所有中職教育人共同的課題,而且已是國家教育教改的戰略課題。
我校的室內設計專業,其實是工藝美術專業的一個專業方向。然而,它的開設,在粵東,乃至廣東省,都早于同類院校。所以,室內設計專業在粵東地區有著一個較為濃厚的行業人文環境,這有兩層內含:其一,室內設計專業可依憑在裝飾行業的獨特人文氛圍,有所作為地開展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教學探索;其二,我們有條件使學生專業技能學得更殷實,從而把室內設計營造為“品牌專業”。
曾經這樣對學生說:“完善一名室內設計師,要經歷三個‘師傅’的引導,即課堂上的教師;行業上的設計師;了解建材裝飾材料。”這充分說明實踐性在室內設計教學的重要位置。因而社會實踐教學是使一個初中生經過三年的專業學習之后,成為室內設計行業有用人才的有效捷徑。經過反復的教學研討,我們把社會實踐教學的切入定位在三年級畢業設計課程上,理由是:其一,畢業設計課程整合了兩年多來學生學習的所有專業課程;其二,這時段的學生已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已是一些自我定位較清晰、有“走出去”了解行業、準備就業愿望的青年人;其三,適時把握學生的意愿,把有限的教學資源用在“出口”的關卡上,激發學生學專業、學技能的主動性,使之不出“次品”或少出“次品”。基于這共識,自2006年以來,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計劃都會根據教學進度編排、組織若干場形式各異的社會實踐教學活動。經過近7年的不斷探索,卓有成效,頗具同行借鑒,自感值得介紹、總結和推廣。
1. 與名師面對面 讓名師走進校園 走上講臺
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近十周的教學中,“與名師面對面”的教學活動貫穿了課程的自始至終。首先,約請校友、名師開講座,讓他們談談經營之道,成功人生;其次,約請校友、名師開專業講座,讓他們講專業技能、行業規范;再次,約請校友、名師介紹設計作品、設計案例,參觀樣品房。
通過各種形式的講座、設計現場會等活動,使學生有機會與名設計師面對面地交流、探討各種問題,從而使學生學專業學技能更有干勁、更有目標。
2. 走進企業 讓師生走出校門 拓寬專業視野
到裝飾材料專業市場進行社會調查,已是我校室內設計教學的常規內容。畢業設計課程啟動后,學生便開始了設計方案的初步構思,此時,我們組織學生到裝飾材料專業市場去進行社會調查(例如:汕頭國瑞建材家居裝飾材料商城)。通過整整一天的社會調查,讓學生去觸摸、記錄、品味室內設計的各類用材用料。在社會調查中,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初步構思寫調查報告。可以把視野放寬些,寫裝飾材料市場所經營的各類商品,寫它給你的體驗;也可寫一個門類的裝飾材料,例如:專寫燈具燈飾的選用,專寫裝飾工藝玻璃的配套,甚至可專門針對鎖具、拉手作一場深入調研、甄別……。
隨著畢業設計教學的開展,學生的設計方案已初步確定,適時地安排一場走進裝飾企業施工現場的社會調查(例如,2011年走進了信泰華裝飾工程公司的揭陽東海商務酒店施工現場)。請設計師剖析設計方案的實施,請工程技術人員講解設備的安裝、施工的管理等等。
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的教學,緊扣“走進企業”這個環節不放松,創造條件讓師生走出校門,走出汕頭。在企業的支持下,室內設計專業的師生于2010年、2011年先后兩次走進了深圳國際家具博覽會,訪問了“香港設計之父”高文安在深圳的夢工廠。一系列的“走進企業”社會實踐活動,豐富了畢業設計課程的課堂教學,開拓了室內設計專業師生的專業視野。
3. 走近行業 讓師生走進社會 融入行業
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學一直都與行業走得很近。首先,汕頭裝飾行業協會有專業活動(專業論壇、藝術沙龍、新產品展示),我們都組織、鼓勵師生參加;通過行業搭臺、聯系、安排學生到企業中去見習、實習。其次,室內設計專業通過開展與“名師面對面”的活動,聘請了一批裝飾行業的精英為我校的外聘講師,使名師到學校講學成為常態;再次,培植“雙師型”教師的土壤。我校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科帶頭人,都具有高級室內設計師的資格,他們經常參與行業的一些學術活動。讓專業教師利用課余到企業中兼職,努力消除青年教師“從學校到學校”給教學帶來的不利因素,支持其考取“專業設計師”資格。通過“走近行業”的一系列活動,搭建了一個讓我校師生走向社會、融入行業的平臺,既拓展了學生的就業寬度,又為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師營造了一個成為“雙師型”人才的環境。
1.“裝飾材料與施工”課程內容,緊貼目前材料行業的發展趨勢,對教材不斷進行調整,淘汰過時的,不符合國家政策的教材,推廣應用新材料的性能、使用技術和經濟性方面的內容(包括前沿性的環保類材料)。要提倡新材料新工藝操作技能,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類型性空間裝飾設計”課程內容,其理論應符合當今室內設計與建筑裝飾的發展趨勢,把握形式與功能的辨證關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創作思維方法。
3.“裝飾制圖”課程內容,在圖面表達的精致、快捷度上,在制圖規范與國際接軌方面,仍需專業教師作大量的研討工作并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應符合國家相關規范)。
4.在結合本專業的實際應用的前提下,三維設計渲染類的軟件要跟上本行業應用的水平并及時更新換代。
5.室內外設計與裝飾的操作模式為:以手繪效果圖、平面制圖的形式制訂方案,以當今最新版本的設計軟件繪制建筑裝飾室內外施工圖或室內外裝飾效果圖。手繪圖和計算機繪圖方式并存,并提升到三維動畫,去適應室內設計與建筑裝飾行業發展的趨勢。
二、圍繞“專業基礎訓練專業基礎技能室內裝飾工程綜合設計”的教學法展開本課程的教學工作
1.培養扎實的“美術基礎訓練”
針對高職新生美術基礎薄弱的客觀現象,專業大膽改革課程體系:
保證“素描”、“色彩”、“速寫”、“表現技法”等課程的必要訓練量。組織學生參觀、寫生等方式為教學形式的重要補充。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學習方式,提高動手能力及創新意識。把美術訓練中臨摹與寫生再到創作的基本環節得到較好的解決,使學生的美術基礎在短時間內得以提高。
2.落實“專業基礎技能”
(1)改革裝飾制圖的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制圖基礎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為該課程的中心任務。要求專業教師積極采用電教手段、教學模型演示等教學手段為學生提高直觀的形體視覺效果,使學生在后續的“類型性空間設計”學習中具備創新的思維能力。
(2)調整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教學內容:摒棄不適應專業市場需要的“傳統表現技法”的學習,突出“快速表現技法”的學習,以適應專業市場發展的需求。
(3)加強計算機輔助設計動手能力的訓練,突出AutoCAD、3DSMAX等設計軟件進行專業制圖及三維效果圖制作的基本技能的訓練。
(4)大力展開裝飾施工實訓場的建設,建立完備的施工實訓硬件設施。通過校外實訓基地的施工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裝飾構件的基本構造,具備基本裝飾施工環節的操作能力,使“裝飾材料與施工”課程內的中心內容、“類型性室內設計與裝飾”原理能夠有據可依,使室內設計與裝飾方案具備較強的可實施性。
三、強化以“設計與表現”為核心的室內裝飾工程綜合設計教學環節
1.實行“真題真做”
所謂真題真做就是結合具體的實例要求學生動手設計。真題真做應把握幾個重要環節:提供室內設計與裝飾任務書;加強指導教師的輔導力度;進行認真的作業評講工作;對每次真題真做的習作進行總結與必要的鼓勵。
2.推行目標作品教學法
所謂目標作品教學法,就是根據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階段性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特定的階段及特定的時間內,拿出符合特定要求的作品來。以學生作品來衡量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水平,同時以學生作品對專業教師進行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并且靈活的把“目標作品”與學院每年一度的“大學生藝術節”、“學生技能大賽”和“畢業設計作品展”有機結合起來,大張旗鼓地組織好學生的室內設計與裝飾作品參展,鼓勵學生把不同階段及不同形式的作品拿出來參展,使學生在縱橫兩個方向上進行類比與交流,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室內設計與裝飾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3.結合建筑裝飾行業發展趨勢,適時調整更新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通過多種渠道,尤其是校企合作的方式,廣泛地開展社會市場需求調查,把握室內外設計與建筑裝飾行業發展趨勢,組織校內和社會用工單位、專家論證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并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和更新。
4.結合畢業設計,使學生的專業技能與裝飾理論水平更上臺階
由教研室制定畢業設計任務書。提出畢業設計在裝飾設計經濟指標、室內外環境規劃、工藝及材料、設計創新方向的要求。配備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要求指導教師能積極啟發學生掌握室內外裝飾設計的發展趨勢,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并體現較好的創新精神。畢業設計是前面所學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也是學生就業前的一次“實戰演練”,對提高學生的室內設計與裝飾綜合水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做好數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
1.構建核心型課程體系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是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服務于現代建筑室內外設計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因而必需構建出建筑裝飾設計核心型課程結構,該結構形成自里到外的課程環,處于最里面的是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為軸心帶動整個教學體系轉動。圍繞該核心的是通過教育課程、建筑裝飾設計專業課程、專業基礎教育課程三大課程體系,它們圍著該核心轉動的同時分別通過文化活動、專業展覽、專業講座、參觀調研、項目設計相互復合轉動。課程被實踐環境包圍,是訓練學生動手動腦與設計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位于外環的是校內外實訓和畢業設計,它表現在學生把自己的作品和思想推廣到崗位的能力。這個課程環節相互聯系,相互滲透,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和能力溶為一體。
2.建立理論與實踐緊密相結合的理論教學體系
(1)在學時分配上根據理論教學“夠用為度”的原則構建教學內容和理論體系。
(2)在教學中,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滲透互進,橫向有比較、縱向形成有機的聯系,課程與課程方面形成既獨立又互聯的網狀格局,有利于學生專業的健康發展。
(3)鼓勵學生與企業接觸,提前進入崗位的角色和熟悉未來的工作環境,讓他們多了解社會,了解自身能力和行業需求的差距。
(4)確立以培養學生設計應用和思維創造為主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
本專業大部分專業課程后半段都帶有“實踐”課程――《課程設計》,較好地與理論課程相結合。經過近五屆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的嘗試,我們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不斷完善,使之更加適合高職教育的特點,符合建筑裝飾設計崗位群的實際需求。
五、改革評價手段完善考試方法的實踐
隨著社會對室內設計人才需求逐年加大,該專業成為許多學校辦學的熱點,室內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成為各校從事室內設計專業教師的重點教學課程之一。
一、室內設計人才培養目標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室內設計方向)培養掌握室內設計基本原理和相關專業知識,熟悉室內設計的流程與方法,具備一定的項目規劃、方案設計以及施工組織與管理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1.室內設計人才專業能力的培養
(1)培養具備運用室內設計原理與方法進行專業設計的能力;
(2)培養具備計算機繪制方案施工圖、效果圖的能力;
(3)培養具備手繪效果圖的設計與表現能力;
(4)培養具備一定的項目規劃、方案設計的能力;
(5)培養工程預算決算編制能力;
(6)培養施工組織與管理能力。
2.室內設計人才專業方法能力的培養
(1)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2)培養職業規劃能力;
(3)培養獲取新知識與信息搜集能力;
(4)培養決策能力。
此外,室內設計人才還必須具有一定的社會能力,如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與人溝通合作的團隊協助能力等。
二、室內設計中“空間”“人”兩個重要因素關系的教學目標
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室內設計的兩個重要因素的關系,“空間”是一個客觀的存在,比較理性、具體、科學,有跡可尋。而“人”是比較難以琢磨的,不同的人對一個客觀存在空間的看法,往往差距很大,可以說比較偏于個性,偏于感性,偏于藝術。在課堂上所學的大多是偏于理性。科學的、藝術性的東西不太好教,也不太好學,似乎多少要依賴一點天份。為了兼顧這兩個方面,設計工作必須從理性出發,從感性收尾,所以它是一門工學與美學的復合作品,必須兼顧到適用與美感。尤其,空間是為人們的生活而存在的,重視室內設計就是重視生活內涵,生活中的情趣和品味原則上都可以從室內設計中去尋求、去開發。目前為客戶做家居設計的,大多是按照住宅的面積、功能、設備、材料、預算來做合理安排,也就是用所能掌握的資源來做合理的計劃,這固然符合科學精神,但這樣做出來的結果,往往同質性很高,忽略了個性,也就是所謂的精神和感性。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修養和感覺,因此每個家居設計都應該有不同的設計。這就像目前最新的酒店設計,已經開始走向“五覺設計”包括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都希望有所差別,這樣才能凸顯出個別酒店的獨特性。家居設計也應有個性特點,一家一戶個性設計生活才有興趣和品味。
三、能力的培養成果來源于室內項目設計實踐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作者把室內設計分為四個階段讓學生來完成。首先讓學生認識到室內設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一種方式,也是要將一個客戶的生活理想加以具體化實現的過程,這中間最重要的是“思考”,大概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概念設計,主要是通過設計者和客戶雙方充分溝通與現場勘查來探討設計方向,分析建筑條件、用途內容、計劃等。然后整理出一套最適合的方案定位。這其中包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一個科學性的指導中,去做個性設計與藝術性設計的變化。
第二階段是方案設計,依據先前的核心概念,進行整體效果與各個立面等具體設計,將理想轉化為現實。
市社會化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應該明確教學資源優勢,面向市場,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突出辦學特色。因此,藝術設計專業應該嘗試將畢業設計與市場相結合,從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出發,建立面向市場的教學標準,尋求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方式。畢業設計教學是大學四年各方面學習的綜合練習,更是新知識授予的關鍵環節,是指導學生走向社會的重要教學環節之一。近幾年,福州市設計行業異軍突起,特別是室內設計行業,先后有多個設計師先后獲得國內外大獎;而對于產品設計專業,在福州周邊的閩清、仙游等地也有比較豐富的家具工廠。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與社會優秀設計力量合作,采取聯合培養的模式,發展壯大行業新興力量。學校可以實行雙導師制,積極得與當地設計學會、家具廠、設計公司等合作,將校內導師與校外設計師聯合起來,從與客戶溝通、圖紙深入、裝飾材料、施工工藝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選拔優秀的同學進入畢業設計雙導師隊伍,以點帶面,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將畢業設計與設計競賽、相關會展相結合,促進畢業設計作品的市場化運作。面向社會的畢業設計培養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專業技術,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可以提高學校專業口碑和畢業生就業率。于此同時,雙導師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任務后,可將實習期間優秀經驗與非畢業班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實現知識與經驗的傳承延續。
2.階段考核
標準化畢業設計區別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的教學目標決定了畢業設計的高度與深度,更是統一畢業設計教學步伐的關鍵。從畢業設計的命題上看,學生可以選擇單純做空間概念設計,也可以選擇結合市場實際,從材料、施工、商業運作等多方面考慮方案的可行性,亦或是從關注民生和社會等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設計。學校可以通過畢業設計開題匯報的環節,對選題的意義與可行性進行論證,提高畢業設計作品選題的質量。于此同時,可以根據畢業設計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特點聘請設計師加強指導。設計師針對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執行進展進行技術上的指導,從市場的需要出發,加強對畢業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畢業設計進行中期檢查,按照不同專業的特點制定中期檢查提交的材料,比如室內設計或產品設計可以從方案、圖紙、效果圖、作品展示等不同方面做具體的定量考核,從宏觀上統一和控制學生畢業設計進度。畢業設計答辯可以采取指導教師、評審教師、業主、行業專家四方共同參與的答辯模式,從畢業設計標準中的幾個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論證和點評。
3.設計表達
規范化畢業設計的論文要求要嚴格圍繞設計概念,切忌講空話、套話,應詳盡敘述設計圖紙的表達、材料施工的選擇及最后作品展示的效果,對畢業設計理念、過程和結果進行完整表達。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的鄭一超同學通過對ZARA服裝品牌進行設計研究,以品牌文化為前提,結合中國的歷史和地域文化特點,將中國古典語言以現代手法詮釋,從色彩、材料、空間等多維度進行詳細推敲,對中西方文化結合進行了良好的思考和詮釋。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的許培榕同學,提取了安溪茶文化中“純、雅、禮、和”的精神,將其與家具設計相結合,把自然景觀中的意象形態(如溪流等)引入設計,運用提煉、概括、重構等方法進行組合,打造出具有傳統文化特點的茶室室內空間。該生不僅在設計方案的選擇上深思熟慮,而且還深入家具企業,進行了選料、開料、配料、做模、雕刻、組裝等多個生產工藝過程的學習,將各工藝過程付諸實踐,很好地完成了作品的設計。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以就業為導向來開展室內設計教學,而項目教學法是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所謂項目教學法[3],是指師生共同完成項目任務的全過程,其中,項目是指以生產一件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產品為目標任務,通過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使學生在項目教學中具有自行組織和安排自己學習任務的機會。由于項目工作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來克服和處理在項目工作的出現的問題,充分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從而解決在理論教學中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另外,在項目教學中,要求每個學生都需要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其比較注重項目完成的過程,而不是項目完成的最終結果,在項目實踐中,要求學生需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在室內設計教學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室內設計專業課程是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主要包括住宅室內設計和家具設計與陳設等課程,但是,在室內設計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仍然采用以美術教學的思維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容易造成設計理論與實踐脫節,也容易造成藝術與技術分離。然而,室內設計課程是一門美術學、藝術設計學和建筑學等多個學科結合的復合學科,其注重學生知識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若只注重美術學的設計教學,則不利于學生設計技術的培養,甚至有的學生根本不能用美術設計理論來設計作品;若只注重技術的加工,則學生將缺乏豐富的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能力也不強,導致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由于學生對建筑設計知識不夠了解,尤其是建筑的結構及空間知識,導致學生對建筑設計知識有誤解,更不用說草圖的繪制,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必然不能滿足滿足室內設計的要求,致使藝術與技術分離。
三、室內設計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分析
由于室內設計一門藝術與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目,采用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其是難以達到室內設計教學的實踐要求,因此,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在室內設計教學中,以項目任務為導向,通過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滿足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采用項目教學法來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例如,對于建筑平面設計項目的設計,在室內設計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首先,教師應將班級分成幾個小組,一般小組人數為4~5人,給每個小組提供原建筑平面圖及任務設計書,讓學生根據原始建筑平面圖和教學提供的設計任務來針對性的設計,在項目教學中,第一,為了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融為一體,在實踐前,教師應加強室內設計理論知識的指導,讓學生充分理解室內設計教學的內涵,糾正學生對教學設計的錯誤認知,以促進項目教學活動的開展;第二,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分析原有建筑平面圖的優缺點,并找出原有建筑平面圖的不足之處,在原有建筑平面圖中,一般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走廊設計過寬,客廳采光不足、衛生間設計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采用互動教學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尋找問題,通過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使學生解決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由于學生的技術水平具有差異性,因此,在項目教學中,應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分層次的教學方式,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三,要求每個小組的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并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在教學中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并設計出最佳方案,最終完成項目任務;第四,將每個小組完成的項目成果上交給教師,教師將各組的項目成果進行展示,對做的比較好的小組,應給予表揚,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使學生不斷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第五,項目完成后,應組織學生對項目進行總結,在總結環節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也可以幫助學生清除了解項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使學生全面掌握相關的設計知識,以促進整個項目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一、現今中職教育室內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思維固化。眾所周知,在設計領域,引自蘇聯的美術基礎教學已廣為人們所詬病(試想,具象,刻板的思維方式如何產生具有抽象理念的、鮮活而富有張力的設計作品),而大多數的中職教育現在仍沿用傳統美術教學方法。這種老化的美術基礎課程對啟發型設計基礎課程時間的擠占造成學生思維的單一化,耽誤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早期培養。而且設計基礎類課程又大多采用通用教學科目,如室內設計專業與平面設計專業通用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等課程。誠然這種課程結構有利于學生美術功力的提高,但也不可否認其對設計修養的培養針對性不強。
2、專業科目不足。中職學校往往開設的室內設計專業課程分類較粗、數量較少、教學時間不足。一般在第2學年下半學期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而在進行1~2門專業課程后,學生就面臨畢業設計與就業實習。短促的專業課程學習時間導致學生理論不系統,再學習能力不強;實際操作鍛煉少,知識體系無法與現實應用接軌。
3、教育模式陳舊。從兩個角度來看待目前的職業教育教學方式:從教師的角度,多數還是一個教師面對一個班的授課方式,這一方式最大的問題是限制了教師與學生間的對話與研討,教師的理論和經驗得不到很好的傳達,學生學習還是以教材、教師為核心,處于被動式的教學狀態;從學生的角度,學生往往單獨完成作業,根本不存在團隊協作。而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大型設計項目是需要多方面的大量人才作組織保障的,例如,在餐飲空間這類大型設計項目中,需要多人、多部門合作,如果他們之間的協同工作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整個項目的癱瘓或重大設計施工事故。
4、理論與實踐脫節。現今的教學方式大都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理論的抽象性,概括性,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缺乏具象認知。而教師援引的案例,學生又沒有現場體驗的機會,很難將理論聯系實際、融會貫通的進行思考;在實訓階段,課題大多虛擬,無法全程體驗設計過程,無法掌握設計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二、中職室內設計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
學生畢業后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繼而再解決職業規劃與事業發展問題。為了能使中職生在畢業后能盡快適應社會需求,根據社會實際需要,從行業低端切入,加強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是一條重要的途徑。而要使學生在本專業領域實現更好的發展,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是重點。因此我們應該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基礎上,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
1、設置合理的設計基礎課程,完善專業課程結構。 步入中職學校后,直接進行更具導向型的設計基礎教學。將專業課程進行細化,增加專業課程的學習時間。如展開專業課的學習,開設居室設計、餐飲空間設計、商業店面設計、辦公空間設計等。
2、形成“團隊對團隊”的模式。即專業課程采取用教學團隊應對學習團隊的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4-0026-02
1 引言
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優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堂教學,運用模塊化理論將整個模型逐級模塊化、深化、細化,重視整體環境觀的教育,樹立整體的建筑觀、景觀設計觀和室內設計觀,運用生態審美意識去培養“開拓型、會通型、應用型”的環境藝術設計創新人才是適合于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設計教育模式。實行分段式教學機制具有科學依據: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接軌學院、資源共享實現共同教育;強化學生的基礎能力、專業技能,有助于使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整體控制能力;強調跨學科、多技能的素質教育,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進一步讓學生培養扎實的專業基礎、活躍的思維、開闊的學術視野,從而培養處具有較高藝術修養、較強設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2 現代信息環境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摸塊化教學模型結構
本科教學對教學模型的探索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根據自己多年環境藝術專業的求學經驗、設計實踐經驗、工程實踐經驗、在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經驗,以及從科研項目開題以來對國內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員多年的采訪和收集資料過程中獲取的資料、直接和間接經驗,試圖以系統工程學、模塊化理論、整體論、還原論為方法論和信息技術化手段一一建立一個現代信息環境下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新模型。作為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其基本思路是:先將整個教學系統按照模塊化理論分離出7個大模塊,再按照這7個大模塊的學習內容和要求來設計更多的相關子模塊來構成整個教學的信息系統,這些子模塊可根據當前信息時代對學生專業能力的需要增加或減少、更新內容、升級換代。再按照子模塊中更小的模塊的邏輯性歸納成新的層次,根據學校的信息技術設備的實際情況最終形成每學年的課程表。
關于教學模塊的分離、更新、增加、減少、歸納以及為模塊創造一個“外殼”:為了便于宏觀上的教學管理,把整個教學系統分離成幾個大的教學模塊,即教學模塊的分離,例如,本文將整個教學系統分為“室內、建筑、景觀、規劃、史論、設計基礎、實習”7個大模塊,通過將模塊不斷地分離、更新、增加、減少、歸納,以及為模塊創造一個“外殼”,使模塊本身的內涵以及模塊內部子模塊之間以及模塊與模塊之間的相互關系發生變化,最后導致教學模型不斷發生變化。同時,教學控制體系內容也要隨著設備和技術的調整做出相應調整。所以我們說,伴隨著教學模塊的分離、更新、增加、減少、歸納,以及為模塊創造一個新的“外殼”,專業教學模型呈現為動態的、開放的教學模型體系。專業教學模型與教學控制體系都是動態的、開放的模型和控制體系。穩定是暫時的、相對的,變化是永恒的、絕對的。
3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新模型的四個核心內容
3.1 五年制教學模型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以五年制的教學模型為宜。環境設計專業范圍較廣,實踐性強,涉及學科門類較多,運用到的信息和科技技術也相對多,如:設計基礎、建筑基礎、建筑設計、專業基礎、室內設計、景觀設計、設計歷史及理論、電腦軟件學習及使用、畢業設計及論文等。尤其是專業實踐一項耗費時間較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現在幾乎所有學校的學生參與實踐的時間都不夠、以至于所學專業知識與實踐連接不上。
3.2 四段式教學模型
設置四段式教學模型,是參考了國內外的專業教學模型以及目前國內的專業教學與實踐的實際情況而定的。
3.2.1 有針對性設計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基礎教學模塊(1學年)
現在許多學校的設計基礎部教學,是將所有設計專業的學生放在一起學,不分專業,強調共性,忽略個性,但是在有些院校比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基礎部的教學,在經歷了20多年的歷史后,逐漸變成了現在的狀態。即: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保持共性并展開個性教學,強調設計基礎教學的專業適應性、方向性,并非每個專業的基礎教學都一樣,而是有相同部分有不同部分,而不同部分的課程及內容正是針對各自不同的專業特點而設。
3.2.2 網絡資源拓展條件下的建筑設計課程模塊(2學年,含建筑設計實踐)
建筑設計是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基礎之一,據本人訪談專業人士統計的結果發現,無論是裝飾設計公司的業務領導還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的從業人員,在談到建筑和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的關系時,無不強調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在建筑知識方面的匱乏導致在工作中的被動。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環藝系開設的工科內容和開在建筑系的工科內容是不完全一樣的,在這里的內容重點更多的是強調該科內容和室內設計的關系,這是一個室內設計師所必備的知識技能,這一課程模塊的教學設計需要借助大量的網絡信息資源。
3.2.3 計算機設計軟件使用下的模糊景觀設計與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模塊(1學年,含工程實踐)
這一階段主要學習室內設計及景觀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相關的設計技能,使學生通過學習室內設計及景觀設計理論鍛煉設計思維能力,通過專業造型基礎、設計原理與方法、計算機軟件技術和其他相關的信息技術、工作室及工程實踐能力的基本訓練,具備了解室內設計及景觀設計的歷史及現狀,了解專業最新成就的發展趨勢。
3.2.4 信息技術下景觀設計或室內設計教學模塊,并以所選方向作為畢業設計(1學年,含實習)
最后一年的分專業教學,是讓學生在前面一年設計基礎、兩年建筑設計基礎和一年“景觀、室內模糊教學”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喜愛,學有所專,學有所長,同時也在畢業之際做出一個有深度的設計項目。環境藝術設計只能以建筑設計為基礎開出兩個專業方向,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而建筑設計由專門的建筑系來完成正規的專業教學。無論是美院建筑系還是工科建筑系,一般還要5年,環藝系在有限的時間里既不要去重復別人的路子,更不要忘記了自己的任務。
四段式5年制教學模式,一年級培養學生從“自然人”到掌握一定專業知識的“專業人”;二三年級開始打好專業基礎——建筑設計基礎課程;從四年級到五年級,則重點培養學生從專業人到具有一定職業能力的設計者,以開拓型、會通型、應用型的創新人才為育人建設重點;從五年級到畢業則選擇一門作為突破,再提高,并對本科階段的學習作一總結。
3.3 增加有關工學課程
這一塊內容具體落實在四段式教學的第二段里面,“兩年制的建筑設計課程模塊”。主要包括建筑物理、建筑結構、建筑材料等課程,增加有關工學課程的出發點是基于工程設計及施工實踐的需要。工學課程的缺失是目前國內藝術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軟肋。基于文科類藝術院校的學生的理工基礎,可以將有關工學課程的內容在難度上區別于工科類建筑學院,但是一定要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藝術和技術結合的專業,這在業內和實踐中已成共識,在這里所說的技術,除了當前信息化環境下的信息技術,還有就是相關的工學內容。
3.4 文理兼收模式
文理科兼收的優勢就在于使該專業學生進入社會后,在該專業的高端和中段都有相當數量的學生保持優勢。現在的專業設置狀態是:幾乎所有美術學院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均為文科類生源;國內的一些工學院及林學院的一些相關專業是理工科生源。這樣的狀態使學生在個人優勢上不斷擴展,但是在專業“短板”方面卻沒有得到長足的長進和補充。文理兼收的模式不僅可以使文、工科學生在專業技能、教師信息化教學手段上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甚至在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和工作態度等諸方面都有互補優勢。
4 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模塊化模型,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這一專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尤其是隨著現代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逐漸運用到環境藝術設計和教學中,教學設計應該從信息技術這一個輔助手段多加考慮。希望我的探索能夠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提供幫助,不足之處還請指正。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寧 272100)
參考文獻:
[1]徐曉星.高職院校教師設計工作室建設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2,(12).
《室內設計》是高職院校建筑設計類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是建筑設計的繼續、深化和發展。這門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但在傳統教學中,由于受教學資源的局限,《室內設計》過于注重理論教學,強調室內空間營造、設計要素搭配等方面的傳授,忽視了實踐訓練,甚至由于學生的建筑設計基礎知識薄弱,導致設計呈現紙上談兵,不合理因素很多。
高職類《室內設計》不能照搬本科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或是將其壓縮化,應以行業工作過程設計課程教學模式,著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訓,企業的需求應成為高職類《室內設計》課程改革探索的方向,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來推進《室內設計》課程改革。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針對學習對象的需求,我們通過連續幾學期的教學改革,嘗試以“交換空間”為理念的互動教學模式,總結出了一套虛擬現實課堂的教學方法。
一、課程背景和教學安排
在高職高專建筑設計類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中,《室內設計》通常在第五學期開設,這時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美術功底與建筑設計能力,并對建筑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相關設計軟件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室內設計》所包含的主要內容有:室內空間設計、室內建筑構件的裝修設計、室內陳設設計、室內色彩、室內照明和室內綠化6部分。
在教學安排中,《室內設計》課程先理論后實踐,理論部分為常規課程教學安排,每周3-4節課,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室內設計基本原理,室內界面組織處理及材料、施工、工藝、照明、色彩、織物、家具、綠化等內容。實踐部分為單元課程教學安排,每周12節課,既能集中強化訓練,又能調動學生課后積極參與,加強過程控制,完成系列成果圖紙。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熟悉最新的材料、施工工藝及國內外流行設計風格,并能夠運用施工圖和效果圖將自己的設計意圖準確表達出來。在本課程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完成工程案例,熟悉室內設計流程、施工工藝、裝飾材料以及室內裝飾工程的市場運作模式。
二、虛擬現實課堂教學模式分解
學生理論學習完成后,任課教師與裝飾公司合作,進入虛擬現實課堂的訓練。虛擬現實課堂是將室內設計師完成一個真實住宅項目的設計過程搬入課堂,模擬從溝通、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效果圖設計、選材、配合施工、配飾等完整過程。本虛擬現實課堂教學模式分解為7個環節來完成:
(一)室內設計空間建立(虛擬購房)
學生首先扮演住宅業主利用周末到市內“選購”一套住房,提交所選房屋的戶型圖、毛坯房照片(各房間、多角度)、所選小區位置與風格等特點描述、所選戶型的面積及朝向等情況描述,“業主”還需將該空間居住的人員結構、功能需求、文化背景、個人喜好等特點進行描述并形成文字作為設計人員進行空間設計的依據。
(二)“交換空間”團隊組建
設計團隊的組建也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重要過程。通過學生自由兩兩組合成“交換空間”設計團隊,相互設計對方“選購”住房的室內空間。教師則通過課堂組織,讓學生通過發言、答辯等形式挑選設計師,最終完成團隊組建。對學生提供的戶型圖、設計要求等資料進行評比,根據學生投票、教師點評等形式評出“最具挑戰團隊”、“值得期待團隊”、“高難度團隊”等團隊類別。教師將學生分組及各組特點匯總成團隊檔案,成立室內設計師訓練營,并且模擬設計公司,請“業主”與“設計師”簽訂設計協議。
(三)平面方案設計、工程預算
設計師根據業主的家庭結構特點和需求,對原始戶型平面重新設計,在這一環節,設計師對原始戶型的優化要考慮如下因素:(1)滿足業主家庭結構和使用功能的需要;(2)結合原始戶型的結構特點;(3)滿足設計風格的需要;(4)考慮業主裝修經濟投入情況。
平面方案設計完成后,設計師根據裝飾公司提供的清單式預算表做工程預算,教師在設計教學情景前首先應進行企業調研。由于是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就業單位是中小型設計公司、裝修公司,做工程預算是學生頂崗后的分內工作,因此,必須教會學生合理統計工程量,了解市場價格行情。
本環節結束后設計師需將原始平面圖、墻體改建圖、平面布置圖、工程預算書、設計說明等設計成果交付給“業主”,與“業主”進行交流反饋,經“業主”認可簽字確認后交任課教師備案,方可進入下一設計環節。
(四)效果圖、施工圖設計
平面方案敲定后,“設計師”運用相關繪圖軟件,結合手繪,建構全房模型,渲染關鍵部位的效果圖,完成全套施工圖。本環節要求“設計師”與“業主”充分溝通,進行反復修改與優化,并在此期間邀請裝飾公司設計師、項目經理、工人進行現場指導、答疑。組織各設計團隊之間進行交流匯報,取長補短,擴展教學信息量。
(五)主材、家具選購
設計師根據施工圖計算出主材(瓷磚、墻漆、壁紙、木地板等)用量,根據設計風格,利用課余時間到建材市場選購主材,完成《主材清單》的填寫。選購家具、飾品,填寫《軟裝一覽表》,要求提交所選購主材與軟裝的圖片或小樣,注明性能、特點、價格。
(六)成果答辯及成績評定(考試)
“設計師”結合業主要求,將設計過程及成果全方位解析進行答辯,答辯專家組成員由任課教師、教研室教師、邀請的裝飾公司設計師組成。“設計師”現場回答“業主”、專家、教師的提問,評分細則由任課教師設計好,分別進行打分,成績比例為:任課教師30%、專家30%、業主及其他團隊成員40%。這一評分模式既加強了互動,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提高了設計成績的公開透明度,避免了設計成績由任課老師一人定的主觀性。
(七)成果展出
學生學完本門課程,將作品布版,在校內舉辦一次作品展,評出一、二、三等獎、最佳空間設計獎等,上報學校教務部門,給予一定獎勵,頒發榮譽證書。
三、虛擬現實課堂總結
虛擬現實課堂是以“工學結合、項目教學法”的教學理念,受電視欄目的啟發,設計而成的一套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突破了傳統,打破了常規,教學組織安排得到了學校教務處的大力支持。從常規課程教學到單元課程安排,從教學樓多媒體教室到建筑設計專業實訓室,從課堂到市場,從單一的任課教師到教研室團隊乃至校外兼職教師,充分調動了學校與社會資源,讓學生不再墨守成規,而這恰是學設計的學生所需要的。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這套方法的優勢在于:
(一)教學過程目標化(更清晰)
通過“交換空間”活動來組織虛擬現實課堂,學生從第一堂課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學習主動性更強。
(二)理論教學實踐化(更緊密)
理論教學不是獨立的,必須緊密與實踐結合,將理論知識滲透到實訓環節中,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三)教學方法立體化(更多元)
通過交換空間,教學過程豐富多彩,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同學、教師、設計師、項目經理、工人等互動環節是本課堂的一大特色。
(四)成績評定綜合化(更科學)
成績由教師、公司設計師、業主綜合評定,這是一個多維的評價體系。
虛擬現實課堂是本校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在教學改革上的大膽嘗試,是任課老師與全體教研室老師的智慧結晶,盡管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而言教學工作量增加很多,但是學生反饋很好,成效顯著,學生作品在全國高職高專建筑類專業畢業設計大賽上取得了優異成績。教學思路得到高職高專教育土建類專業教指委專家和同行的高度認可,一致認為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適合高職院校設計人才培養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徐國慶.實踐向導職業教育課程研究:技術學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