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護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3-23 22:17: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臨終護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臨終護理論文

篇(1)

1臨床資料

本組男32例,女14例,年齡3個月~3歲。Ⅰ度6例,唇紅部裂開;Ⅱ度28例,上唇部分裂開,但未及鼻底;Ⅲ度12例,上唇、鼻底完全裂開;Ⅱ度、Ⅲ度患者同時伴發牙槽裂12例,腭裂14例。麻醉方式:基礎麻醉+局部麻醉;手術方式:Tennison法11例,Millard法35例。

2護理

2.1心理護理

唇裂患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多較自卑,護理人員應盡可能多與患兒親密接觸、撫摸、擁抱、引逗患兒,給予其情感滿足,消除陌生及恐懼感,為進一步治療及護理打下良好基礎。唇裂患兒心理、社會行為能否正常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及家庭每個社會成員的心理狀態。唇裂患兒的出生對其家長的打擊很大,患兒家長承受著各種不同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向家長講解疾病原因,多與家長交流、解釋,要告知唇裂患兒智力水平多在正常范圍,除部分伴發腭裂的患兒的語音功能稍差外,其智能指標大多正常,使他們正確面對現實,指導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建立健全親子關系,鼓勵孩子以正常心態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2.2術前護理

2.2.1體檢

術前對患兒進行全面檢查,包括體重、發育、營養狀況,局部皮膚有無濕疹、感染等,有無上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常規胸透、血常規、出凝血時間檢查,特別應注意排除先天性心臟病。

2.2.2術前健康教育

介紹手術的必要性,向家屬講明手術是根治唇裂唯一有效的途徑,其最佳手術時機為單側3個月~6個月,雙側唇裂6個月~12個月。唇裂患兒喂養時間相對較長,易發生窒息或梗死,母親應有耐心。患兒吃奶時宜取半坐位,患兒在進食過程中會吞入大量空氣,應常拍其背部助其打嗝,吃完奶后再喂少量水沖洗口腔。術前2d~3d指導家屬停止母乳喂養,停止用奶瓶喂奶或喂水,改用小匙或滴管喂奶,以便為術后喂養作準備,因術后初期吸吮不利于術后傷口愈合。

2.2.3監測體溫,注意保暖

幼兒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易受外界影響而波動,有時引起體溫不升。術前使體溫不低于36℃,否則影響患兒血液pH值,不利手術;體溫不升時應采取保暖措施,如放入保暖箱或空調房內。

2.2.4術前準備

術前2d開始用0.25%氯霉素眼藥水點鼻;術前1d或當日給適量抗生素預防術后感染,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凈面部,用棉棒清洗鼻腔、口腔。術前4h禁止喂奶,可喂食10%葡萄糖注射液30ml~50ml,以免因術后患兒饑餓哭鬧引起傷口出血、裂開等。

2.3術后護理

2.3.1回病房前護理

全麻未清醒前,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墊起雙肩約15°,使頭偏向健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低流量吸氧,備吸痰器,隨時吸出口、鼻腔內血性滲出物和痰液,注意傷口出血情況、口唇顏色,監測生命體征,注意保暖。

2.3.2回病房后護理

患兒回病房后立即用夾板固定雙肘,關節制動,以免輸液針頭脫落及用手搔抓傷口,待其完全清醒后可喂少量糖水,以免饑餓引起哭鬧致創口張力增加,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鎮靜止痛劑減輕疼痛。囑家長不要刺激患兒,避免其大聲哭鬧或嬉笑;看護好患兒,防止跌跤、墜床碰撞創口,引起傷口出血、裂開。

2.3.3傷口處理

患兒術后回病房未清醒前,可給予局部冷敷,減輕局部疼痛、出血、腫脹。有血痂傷口先用3%雙氧水清洗血痂,然后用75%酒精清洗消毒,無血痂傷口可直接用75%酒精消毒,如患兒流涕,隨時用消毒棉簽清除分泌物,保持傷口清潔干燥。為了減少上唇張力,有的患兒需戴唇弓減張固定,唇弓一般在拆線1周后去除,注意觀察有無皮膚過敏反應及皮膚壓傷,如有應予以調整。為減少患兒啼哭,可適當使用鎮靜劑,避免傷口裂開或產生明顯瘢痕。為使鼻翼塌陷畸形和Ⅱ度以上唇裂患兒術后鼻孔保持良好的形態,可用大小合適的橡皮管支撐患側鼻孔,凡士林紗條及橡皮管應于術后24h取出,以免導致傷口感染。術后5d~7d分次拆除縫線,紅唇內側及黏膜的縫線不必勉強拆除,可令其自行脫落。拆線后因傷口系初期愈合,尚不牢固,家長要看護好患兒,避免摔倒碰撞使手術傷口裂開。

2.4飲食護理

完全清醒后,協助喂少量溫開水或牛奶,勿過燙,用湯匙喂時動作輕、穩、準,不刺激傷口,以防損傷切口或加重疼痛。合并腭裂患兒,口腔與鼻腔相通,口腔清潔差,每次進食后喂患兒幾口水,起到漱口作用。

2.5出院健康教育

患兒術后1月內勿吸吮,仍采用湯匙喂食。囑要讓其傷口痂皮自然脫落,切忌搔抓,術后3個月復診。合并腭裂患兒,指導家長待患兒1.5歲~2歲時手術較為合適,因年齡小耐受性差,手術風險大,年齡過大影響矯形效果,妨礙語音功能恢復等。患兒年齡增大后,唇、鼻部往往又會出現新的畸形,需二期手術治療,鼻部畸形在14歲后基本穩定,此時手術治療矯正,可獲得最佳效果[2]。

2.6定期電話隨訪了解創口愈合情況,唇部的功能狀態以及患兒心理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討論

現代醫學已經從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與之相適應,護理模式也從單純的重視病人的生活和疾病的護理發展為全面重視病人生物、心理社會方面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整體護理。護理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疾病為中心開展護理活動;第二階段是以病人為中心開展護理活動;第三階段是以健康為中心開展護理活動。整體護理的目標是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適合人的最佳護理,通過護理程序,不但使病人的健康問題得以解決,病人還能夠掌握促進健康的方法。超級秘書網

幼兒唇裂修復術,手術前后的細致護理是手術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幼兒生長代謝旺盛,早期進行手術可以盡早地恢復上唇的正常外形和功能,并可使瘢痕減少到最小程度,對伴有牙槽突或腭裂患兒,唇裂整復后在正常位置有肌肉活動,可產生壓迫作用,促使牙槽突及腭部裂隙逐漸靠攏,為后期整復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在幼兒期進行唇裂修復,可減少喂養困難,并減少對患兒及其家長的不良心理刺激。唇裂患者(包括術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會面臨嚴重的社會適應問題,在護理上應重視患者的這些問題的解決,使患者成為一個生理及心智健康的人。由于唇裂畸形的治療涉及多學科,唇裂的護理也要重視護理的連續性、程序性和綜合性,強調以患者健康為中心,全方位,不間斷而又在不同階段有所側重的護理方法,以不同治療階段的醫院內護理為基礎,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營養學等專業知識,綜合院外咨詢和健康教育使患兒獲得全面的治療與康復。

篇(2)

1.2帶教老師及護生相關法律知識缺乏

1.2.1侵權臨床教學的一些活動涉及侵犯患者的自由權、知情同意權、隱私權、生命健康權、名譽權等權利[2]。如帶教老師讓護生給患者進行有創操作前未取得患者的同意或過分夸大護生的操作技能而操作不順利,或讓護生輪流進行操作練習則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權、生命健康權;教學查房時帶教老師透露患者的隱私,而護生津津樂道地互為傳說,或長時間暴露患者身體的敏感部位向護生進行實體講解與操作演示則有可能侵犯患者的隱私權;借助于治療需要的名義,限制或剝奪患者的自由,改變患者的生活方式,即是對患者自由權的侵犯。

1.2.2護理記錄失去法律依據,損害醫院的合法權利帶教老師及實習護生缺乏證據意識,如護理記錄陳述不清、隨意涂改、回顧性記錄、記錄的內容與醫囑或醫療記錄不符、護理措施和過程不全面,虛填觀測結果、護理記錄隨意簽名或由實習護生代簽名等,都使護理記錄失去真實性、完整性,一旦出現糾紛,勢必造成舉證困難甚至舉證失敗。

1.2.3師生法律責任不明確有的帶教老師不知道護生在執業護士督導下發生差錯或事故,除本人負責外,帶教老師也要承擔法律責任;護生不明確自己的合法身份,對法律責任不明確,脫離帶教老師的監督指導,憑印象或感覺擅自執行醫囑并損害患者的利益,護生在承擔責任的同時,也連累了帶教老師。

1.3護生的護理操作不熟練或違反護理操作規程護生的護理操作技能不熟練,增加患者痛苦;對患者的病情觀察沒有預見性,健康指導時急于求成;對引進的新設備或更新的儀器使用不熟練等都易引發護理糾紛;若護生違反護理操作規程,會給患者健康帶來傷害或造成嚴重后果,如:不嚴格執行查對制度,給患者打錯針、發錯藥、輸錯血;應該做皮試的藥物沒有做皮試而直接用于患者;違反血管使用原則,造成刺激性藥物外滲、局部組織壞死;不認真巡視病房,患者的病情變化未及時發現;違反無菌操作原則,造成患者感染等。

1.4缺乏溝通交流的技巧帶教老師、護生與患者之間缺乏情感交流,患者對護生的技術水平缺乏信任,無法理解、配合或滿足于臨床教學的需要,護生護理操作的機會減少,無法達到教學目標,有時,帶教老師事先未告知或未取得患者的同意而讓護生進行操作練習則會引起糾紛的發生。

2護理臨床教學中糾紛的防范對策

2.1重視帶教老師的選拔、培養與管理帶教老師的選拔要有一定的標準: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或主管護師以上職稱,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嫻熟的護理技術、責任心強、能尊重、關心、愛護學生等。帶教老師要求規范化培養:加強法律知識培訓,提高抗風險的能力,保證護患雙方利益。實習帶教中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護理行為,能采取相應措施保障臨床教學活動不影響護理質量,從根源上預防習慣侵權的形成,避免護理糾紛的發生;學習臨床教學方法,掌握帶教技巧,增強帶教意識。根據教學的需要,利用患者實體進行教學講解或操作前,選擇合適的、容易溝通的、支持護理工作的患者,并誠懇地告知患者或家屬護生實習的目的,以取得其理解與配合;帶教老師在讓護生進行護理操作前,對護生的操作能力及患者的一般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分析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評價操作中存在的不足應避開患者;護生操作失敗后,帶教老師應向患者表示歉意并由老師接替完成操作,不可過多增加患者的痛苦;帶教過程對護生“放手不放眼”,護生進行操作或查房時教師要在現場并能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做到既對護生實習中的行為負責,也對患者身心健康負責[3];護理學及相關學科新技術、新進展的學習。隨著醫學的進步,大量新設備的引進與新技術、新業務的開展,對護理人員專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人員在精通護理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不斷吸取新知識,才能勝任帶教老師的角色,保證護理教學安全,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

2.2加強實習護生的法律知識教育吳小玲等[4]對實習護生的調查研究表明:實習護生對實際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認識不足,在臨床帶教過程中,應加強對實習護生的法律知識教育,指導護生依法行護,防范護理糾紛。對護生法律法規教育最重要的方面是讓其明確自己的合法身份,使護生明確自己只有在專業老師的監督、指導下才能對患者實施護理;認真履行告知義務,患者同意是醫療護理行為的必要免責條件,是醫療護理行為合法性的前提;帶教中貫穿法律知識的講解,使護生能夠在學習知識、技能時注意以法律法規規范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培養依法護理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避免護理糾紛的發生。

2.3強化知識技能培訓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前,應進行崗前培訓,包括護理技術操作培訓、職業素質培訓等。護生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嫻熟的操作技能、敏銳的觀察力等,才能為患者提供周到、科學、嚴謹的護理服務,從而確保護理質量,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

2.4規范護理記錄的書寫應對新形勢下舉證責任倒置,必需規范護生護理文件的書寫,維持護理文件的法律效力[5]。護理記錄應遵循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合法等原則。護理記錄的內容以護理觀察和具體的護理活動為重點,如針對性記錄患者的自覺癥狀、體征、檢查化驗的陽性結果;記錄護理操作的內容、時間;記錄給予的藥名、劑量、用藥反應;記錄病情變化時采取的醫療護理措施;記錄向患者宣教和告知的內容;記錄創傷性護理操作時患者或家屬的知情同意及簽字等。書寫字跡工整,句子無歧義,出現錯字、錯句時應用藍黑筆在錯處上劃平行雙線,不得掩蓋或去除原字跡。帶教老師對護生的記錄要及時審閱修改并簽字。

2.5把握溝通交流技巧加強心理學、倫理學知識學習,提高整體素質,提高帶教老師、護生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在帶教過程中,護生應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及與疾病的關系等方面進行溝通,構建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患者信得過,護理操作的機會自然增多,操作技能將隨之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增加,可將護患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

參考文獻:

[1]張秀云,孫雯敏.論護患糾紛的成因與防范[J].中國醫院,2006,10(4):3940.

[2]劉義蘭,胡德英,王桂蘭,等.臨床護理教學中的倫理問題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5):359360.

[3]趙小平.護理臨床教學中醫療糾紛的防范[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949951.

[4]吳小玲,宋錦平,袁麗,等.實習護生防范護理糾紛的知識掌握情況調查[J].護理研究,2006,20(3):604605.

篇(3)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腫瘤患者,并且通過隨機分組的方式將這些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患者年齡在43~75歲,平均年齡為(68.5±2.3)歲;實驗組患者年齡在44~76歲,平均年齡為(69.5±2.6)歲。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的差異均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比較。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方式,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方式基礎之上使用跨文化護理措施。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之后,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和評價。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該組腫瘤患者使用常規的護理措施,由醫護人員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密切觀察,并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

實驗組:該組患者在使用常規治療措施的基礎之上使用跨文化o理措施,其具體的操作理論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治療前護理措施

在對腫瘤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措施之前,進行一系列的準備措施,首先對患者的家庭經濟情況、自身的價值取向、社會結構等信息進行綜合性評估;其次由于部分患者來自于不同的地方,在語言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可以根據這一情況,招募一些志愿者,負責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消除患者內心由于語言不通造成的緊張和尷尬。

(2)治療后的護理

患者在接受治療措施之后,可能治療過程會對其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加之部分患者對身體的完整高度重視,所以很多患者在心理上很難接受現狀,這就需要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鼓勵患者,對其進行適當的安撫;對于患者在接受治療措施之后能夠達到穩定的身體狀態,這就需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功能恢復鍛煉,從而提升機體的免疫力;患者在出院之前,需要對其進行注意事項的講解,并且制定專業的復查時間表,提醒患者在定期進行復查。

(3)根據患者價值觀的不同進行護理

國內外在價值觀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例如很多的中國家庭啊對腫瘤患者采取了隱瞞的方法,但是在國外,由于患者享有對自己身體狀況知情的權利,尤其是腫瘤這一類重大疾病方面,所以對于不同的患者,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價值觀的評估,從而對患者進行病情發展的講解和護理計劃的說明等等;

(4)根據患者文化差異進行護理措施的展開

在西方文化中,人們重視自由和個人的權利,任何治療措施的開展都需要經過患者本人的知情和同意,僅僅由家屬做決定是不合乎法律規定的。但是在國內,很多患者的治療措施都是由其家屬進行決定。所以根據這樣的文化差異,就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并且在護理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盡量不干涉患者的決定,讓患者感受到自由和獨立。

1.3 指標觀察

(1)對患者在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程度進行比較;(2)護理滿意度,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4.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P

2.實驗結果

2.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對于護理滿意程度的比較。

2.2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對于護理效果的比較。

實驗組和對照組腫瘤患者在接受一段時間的護理治療之后,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92.0%,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70.0%,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P

3.討論

篇(4)

選擇本院2010年2月~2014年5月間收治的72例手足口病患兒,患兒均符合衛生部(現衛計委)頒布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08版)》診斷標準,臨床主要表現為皮疹、發熱,其中皮疹多出現于手掌、足底、臀部。隨機將患兒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其中研究組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齡(2.4±0.5)歲。對照組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齡(2.8±0.6)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優質護理,研究組患兒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過程中采用臨床路徑管理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1.2.1成立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小組

科室成立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小組,由護士長任組長,科室有經驗的護理人員任組員,小組成員之間分工明確。組長負責臨床路徑方案的制訂、質控、督察及科室相關護理人員的培訓,負責實際護理過程中各種臨床路徑的實施和督導,有經驗的護士負責具體落實與記錄,及時了解患兒的每天病情變化,及時與患兒家長溝通,了解他們的疾病防治知識掌握程度。

1.2.2制定臨床護理路徑實施方案

在制定臨床護理路徑實施方案前,要求護理人員查閱大量的國內外關于小兒手足口病的預防、治療、護理、健康教育的文獻,并與院內外的臨床專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咨詢有效的護理方法,提供合理化的建議。科室內應組織人員共同學習討論關于小兒手足口病的常見癥狀、并發癥以及病情變化特點,遵循循證醫學及相關指南,按照主要診療工作、醫囑、護理病情變異等制定臨床路徑表,嚴格按照計劃實施。

1.2.3人員培訓

在臨床路徑實施方案制定后,應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培訓,首先應讓每位護理人員了解臨床路徑在小兒手足口病優質護理工作中的意義,讓每位護理人員詳細了解臨床路徑表的相關內容及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要求每位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臨床路徑表的相關內容按計劃進行各項護理操作,以保證臨床路徑的嚴格落實,提高護理質量。

1.3療效評價標準

患兒出院后詳細記錄平均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制定健康教育效果調查表及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其中健康教育效果調查表主要包括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遵醫行為、心理狀態及自我護理幾個方面,滿分為100分,≥90分則為達標。護理滿意度調查包括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健康教育、操作技巧、溝通能力、執行能力等幾個方面,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3個等級。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兒的平均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少于對照組患兒,健康教育達標率為97.2%,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的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滿意度比較研究組患兒的家長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篇(5)

根據二十多年的臨床觀察,發現有機磷農藥中毒的患者一般有二個死亡期,即從服藥起至十八小時內為第一死亡期,72小時至168小時為第二死亡期。在第一死亡期內經過積極的搶救治療無效而死亡的患者,一般均是因為中毒癥狀過重或者服藥時間長毒物已經完全吸收所致。第二死亡期是指反跳的發生或者患者再次服藥所致,只要我們認真觀察,積極治療,做好心理護理,都能安全渡過。

一.護理程序

1.1評估及救治

患者急診入院后,首先評估神志、瞳孔、T、P、R、BP、心率,皮膚顏色等一般情況。迅速徹底清除毒物。對口服中毒者必須進行徹底、正確的洗胃即12h后再次洗胃,并在洗胃結束后從胃管內注入硫酸鎂導瀉;對皮膚吸收中毒或者口服中毒皮膚、頭發被嘔吐物污染者須給予洗頭、全身擦洗并及時更換衣褲,避免毒物再吸收。盡早、足量、反復持續應用解毒藥物如阿托品、解磷定等,并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1.2提出護理問題,擬訂護理計劃并實施;及時進行效果評價

通過對不同病情的患者給予正確的評估而提出相應的護理問題,擬訂護理計劃,采取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并對效果及時給予評價,根據病情變化,提出新的護理問題。在這期間,應特別注意要嚴密觀察阿托品化時間。阿托品化的指征:瞳孔較前擴大;顏面潮紅;口干,皮膚干;肺部濕羅聲減少或消失;心率加快等。當患者達到阿托品化或者毒菌堿樣癥狀明顯好轉,報告醫生,將阿托品改為維持量并注意阿托品減時間不能減量,減量不能減時間,同時應控制輸液滴速,每分鐘不能超過60滴,并在24小時內暫禁食。

1.2.2在病情緩解階段為防止反跳的發生,應繼續觀察病情變化,注意有無反跳先兆癥狀出現。反跳先兆癥狀:精神萎靡、胸悶憋氣、出汗、流延、面色由紅轉白,瞳孔縮小,肌肉震顫等。一般主要觀察以下幾個方面:a,意識,患者神志清楚后又轉入嗜睡,神志模糊或者由安靜狀態突然轉為煩燥不安;b,瞳孔,患者已經散大的瞳孔又逐漸縮小時,應特別注意;c,血壓及其他生命征,血壓正常后又突然升高,體溫驟降(低于36攝度)并持續不回生;如再次出現心率增快、胸悶、憋氣等應該考慮為反跳先兆的預兆。所以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在七天內應嚴密觀察病情,警惕反跳先兆的發生。

1.3作好心理護理,防止患者再次自殺。

對患者從生物、心理、社會等方面探討中毒的原因。此類患者一般情緒不穩定,因情緒激動、抑郁、焦慮、緊張、憤怒而產生絕望的心態。我們應該正確引導,待其熱情、和藹,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患者社交能力,緩解精神痛苦,使其情緒穩定,堅定信心,使患者能正確估計自己,調整目標,用笑臉來迎接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不幸,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從而消除患者再次自殺的心理因素。

1.4護理效果評價

篇(6)

2討論

2.1健康教育在臨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

①護理人員缺乏主動意識。由本次問卷調查可見,68名被調查的護理人員中僅有32.35%具有健康教育的意識,各個項目中對相關項目未掌握的人員顯著高于掌握相關項目的人員。且據相關調查表示,中小型醫院護理人員因床護比不夠、專業素質偏低,故造成多數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意識較差,主觀能動性較差。經我院調查分析,護理人員健康教育意識不強的因素有護理工作量大、健康教育知識掌握不足、缺乏主動服務觀念,均是健康教育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②缺乏護患溝通技巧。護患之間的良好溝通是實施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而如何掌握溝通技巧,我院護理人員較為缺乏。多數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性格、心理狀況未有較好的評估認知、接近患者的主動性較為缺乏。

③缺乏對患者心理狀況的認知。多數醫院的心理護理起步較晚,在此階段健康教育處于初級階段;且大多數護理人員受傳統醫療模式的影響,只注重常規護理工作中生命體征觀察、靜脈穿刺、給藥護理等工作,對患者的心理變化缺乏全面的認知;且護理工作繁忙時段對患者心理狀況忽略的情況亦有存在。

④健康教育技能單一。通常情況下對手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應分五步法: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圍術期教育、康復知識教育及出院教育,不同科室的患者應有專科教育方法。但目前多數醫療機構缺乏各科室全面的專科健康教育方法,缺乏具有規范性的健康教育內容,同時也缺乏對健康教育水平評價的指標,導致健康教育技能及內容單一,健康教育質量普遍不高。

2.2改進措施

①轉變傳統護理觀念。現代護理要求專科護理知識、康復護理、心理護理、疾病預防、衛生保健、藥理學、營養學、行業科學、倫理學、醫學新進展等綜合一體實施,因此,護理人員應轉變傳統的僅對患者進行生理照護理念。醫院可以通過黑板報、宣傳冊等形式來加強健康教育新理念的宣傳,并在組織培訓過程中向護理人員講解健康教育的典型案例及效果,加強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知,以此來提高健康教育的主觀能動性。

②加強護理人員的意識培養。加強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意識培養,應貼合現代護理理念,加強心理學再培訓,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技巧培訓,提高各方面健康教育相關知識來促進意識的養成。據相關調查表示,多數護理人員缺乏健康教育的意識與自身專業知識匱乏、缺乏人際交往技巧、缺乏現代護理理念等因素有關。針對此類情況,可組織護理人員再學習,組織定期培訓、座談會,亦可外聘專家授訓,同時定期考核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情況,考核應分基礎教育知識及專科教育知識考核,多渠道、多層次加強護理人員健康教育意識的培養。

篇(7)

1.1洗胃護理在胃管不同長度處做相應標記,采用石蠟油對胃管進行清洗。運用常規方式插入胃管,采用一次性灌洗器抽吸胃中有毒物質,患者取頭低臥位(左側或右側),接入洗胃機,進出胃1次為1個循環,每次洗胃使用洗胃液350~500ml,3個循環后停止運行洗胃機,再將胃管與洗胃機分離,逆時針按揉患者上腹部,從胃管的標記長度范圍出發對胃管做上下移動,在此過程中應注意隨時補充石蠟油,并對患者的上腹部體征進行科學評估。按照上述流程重復洗胃,直至洗出澄清無味液體為止。洗胃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心電圖和生命體征,同時注意觀察洗胃機的工作情況。

1.2導瀉護理洗胃結束后,遵醫囑給予患者解胃靈(20%甘露醇250ml+活性碳100g+氯解磷定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經胃管注入患者胃內進行導瀉、解毒,促使患者腸道內的毒物排出,并阻止毒物繼續吸收。護理人員應注意對慢性心功能不全、中毒性休克等患者禁忌使用甘露醇導瀉。導瀉結束后,密切觀察患者臨床癥狀及導瀉效果,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工作。

1.3血液灌流護理洗胃后,要對患者進行血液灌流治療,在血液灌流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尤其是有無出血征象。灌流結束后,若出現造瘺口,則需加壓包扎,觀察局部有無血腫形成,觀察血管穿刺點及皮膚黏膜有無出血。

1.4解毒藥物的護理護理人員要嚴格遵醫囑使用解毒藥物治療,臨床多使用阿托品。采用微量泵定量使用阿托品,這樣可縮短阿托品化的時間,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阿托品使用原則為早期使用、足量、重復、癥狀明顯改善后維持治療。使用阿托品患者癥狀得到緩解后,護理人員要按照醫囑調整給藥劑量和給藥時間,不得立即停用,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

1.5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要備好搶救儀器、藥品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使用呼吸機時,應保持患者呼吸道濕化,避免發生感染。詳細記錄24h出入量,安排專人護理,做好保護性約束,防止煩躁引起拔管和墜件的發生。同時應加強基礎護理,及時脫去患者被農藥污染的衣物;用溫水沖洗患者頭發;定時擦洗患者皮膚,避免農藥經皮膚繼續吸收;定時做口腔護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潔。

1.6飲食指導患者洗胃后,需禁食24h,然后給予流質飲食直至普食,應多給予患者進食高維生素、低脂肪、高蛋白食物,補充患者缺失營養,保護肝臟的解毒功能。

1.7心理護理重度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多因家庭、工作或其他原因而服毒自殺,患者情緒低落、輕生,其神志清醒后會產生強烈的抗拒治療行為,嚴重影響搶救治療。因此,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服毒原因,并結合不同患者制訂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方案。指導患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患者樹立開始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在此基礎上,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使其幫助患者配合治療,以改善生活質量及預后[3]。

1.8阿托品中毒的觀察及護理詳細了解患者病史,仔細觀察其體征變化,以明確診斷分度;在綜合分析基礎上注重個體及用藥差異;掌握患者服用阿托品藥物的中毒表現,了解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在給予阿托品治療后,患者會出現有機磷農藥中毒反跳情況,主要是藥物正在吸收、不徹底洗胃抑、未及時洗凈被污染的皮膚和(或)更換被污染的衣物所造成的;過早停用或大幅度減量阿托品;輸入的葡萄糖液過量,導致稀釋血液中的阿托品濃度;應用復能劑的選擇取決于有機磷農藥的種類,比如若樂果和敵敵畏選用的復能劑起不到良好效果,患者在中毒后會出現反跳情況;腦水腫、酸堿失衡以及嚴重心律失常等身體功能障礙會造成中毒反跳情況。基于此,在護理患者時要對其病情進行嚴密觀察,若患者出現各種不適,如瞳孔縮小、聞及肺部啰音、面色變白、胸悶以及血壓升高等,均可能出現復發,護理人員要迅速向臨床醫師報告,通過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

1.9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洗胃液量、洗胃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洗胃液量及洗胃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僅出現1例胃黏膜損傷,發生率為3.1%;對照組出現11例胃黏膜損傷,發生率為3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患者均為出現誤吸及胃穿孔現象。

篇(8)

1 理論依據

按萊寧格的文化關懷護理闡述:文化關懷是人類生存的必需條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關懷體檢,萊寧格認為護理的本質就是文化關懷,關懷是護理的中心思想,關懷是護理工作的原動力,為病人提供合乎其文化環境的關懷是護士的職責之一,文化關懷可堪稱是護理之魂,護理學基礎是以滿足病人基本需要為目標,以關懷人為首要任務的學科。在教學中必須將文化關懷理論與基礎護理知識、技能融合在一起,強化護生的服務理念、服務意識,才能真正體現現代化護理觀,順應醫學模式轉變的需求[1,2]。

2 對象與方法

2003~2006年護理中專96名,均為女性,年齡18~21歲,平均19.6歲。對在本院實習的護生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85.5%的護生是獨生子女,受高中應試階段教育的影響,學生普遍人文知識薄弱,加之與社會接觸少,社會關系簡單,在親人的呵護下成長,對他人缺乏同情心,缺乏關懷他人的情懷,缺乏與他人表達情感的技巧和能力;還有部分護生對護理專業的目標不明確,專業思想不鞏固。鑒于此現狀,在臨床實習中,加強文化關懷理論知識教育是提高護生個人素質,提高臨床教學質量關鍵所在。

2.1 組織帶教老師學習領悟萊寧格文化關懷理念的內涵,統一認識,轉變教育觀念,明確帶教老師個人人文素養和語言教學對護生的感染力。帶教老師是護生接觸臨床實踐的啟蒙者,在臨床教學中師德、師才、師風直接影響著護生的心理和行為。要求帶教老師在帶教過程中,要重視人的情感因素,加強師生交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心理氣氛,將關愛護生體現于每天的工作當中,使護生獲得心靈的滿足,領悟被人關懷、尊重、理解的感受[3]。

2.2 情景教學與角色置換相結合,精心安排和組織帶教老師如何將文化關懷的理念融入帶教全過程。將文化關懷理論和技能作為帶教重點,深入到各科的每一個護理環節中,激發護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護生的興趣,圍繞以病人為中心,讓護生學習如何從關懷的角度去評估病人在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各個層面的需求,去尋找解決的問題、計劃及實施各項措施,評價效果。在臨床帶教過程中,在傳授操作步驟、要點同時,緊緊圍繞操作前預習,操作中示范,操作后討論三個環節[4],講解面對各種不同民族文化習慣,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如何去評估病人需要,針對不同的個體予以各種關懷,用各種方法滿足病人對文化傳統的需要,努力創設文化關懷的境界,培養護生文化關懷的素質。在臨床實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及對護理學科的興趣,樹立良好的護士形象,激勵學生的積極心態去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要求進行角色互換。通過互為病人,親自體驗各項操作,在操作后及時給護生講解操作的體會與感受,引導護生思考如何盡其所能減輕病人的痛苦,如何延伸護理服務技能,如何加強語言技能,溝通技能及觀察技能,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馳騁想象去思考、評判、體驗病人的心靈感受,去關愛病人。

3 效果

在實習結束前1~2周,對護生進行人文關懷理論掌握以及溝通等學習效果調查,大多數護生表示都能理解文化關懷內涵,并能應用于臨床實踐中,與病人的溝通、語言技能及對本專業的認識都有提高。

4 體會

通過對來本院實習的護生進行人文關懷理論知識的教育,護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培養了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培養了護生的社會責任心、同情心和愛心,為護生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與患者有效地交流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使護生感受到學中有問,學而受益,學后能用的樂趣,從而產生一種持續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行動,也培養了護生勇于探索和奉獻精神,鞏固了專業思想,提高了護生的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 丁 敏.融文化關懷理論于本科護理學基礎教學之探索[J]. 現代護

理,2006,12(7):680.

[2] 孫全冬.淺談多元文化護理[J].護理學雜志,1998,3:183.

[3] 顧為真.跨文化護理在臨床實踐中的運用[J]. 實用護理雜志,1996,

6:275.

[4] 李秋萍,李紅梅,申華平.人本護理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

篇(9)

一、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12例病人中,男7例,女5例,年齡2~60歲。其中11例把蟾蜍的肉、骨頭和卵用作菜煮來食用,1例作“藥用”。從進食到發病時間為30~60min,臨床表現為嘔吐、腹痛、四肢及面部發麻、心慌、胸悶、瀕死感、呼吸困難。查體有面色蒼白、脈搏細弱、心率緩慢。其中4例伴有心動過緩,4例有一度房室傳導阻滯,5例有二度房室傳導阻滯伴房室交界性心律或加速型房性逸搏;2例入院時呈昏迷狀態,四肢冰冷,呼吸淺慢、不規則、脈搏細弱、心音低鈍,心率28~33次/min,血壓測不到。

1.2治療及轉歸

治療上給予催吐、洗胃、補液,利尿、維生素B、維生素C、阿托品、異丙基腎上腺素、心電監護、機械通氣等。結果:治愈9例,死亡3例。平均住院時間為4天。

二、搶救及護理

2.1運用護理程序,迅速對病人病情作出正確的評估

護士在接診病人時,要及時準確地收集病史,作出評估,通過問診及必要的體格檢查,判斷中毒類型及病情的輕重。熟悉中毒的臨床表現,凡有進食蟾蜍的病史,并出現有嘔吐、腹痛、腹瀉、胸悶、心悸、心搏緩慢、心律不齊、脈搏細弱、發紺、四肢冰冷、血壓下降、頭暈、頭痛、口唇或四肢麻木、嗜睡、出汗、膝反射減弱或消失等,可確診為急性蟾蜍中毒。本病在基層單位較常見,護士在分診時應能及時判斷,立即安置好病人,報告醫師,進行快速處理。

2.2根據病情輕重,分類安置病人

蟾蜍中毒病人中,相當部分是一家人中毒,而病情輕重與進食量的多少或(和)進食蟾蜍的部位有關,凡進食量多,進食內臟及卵者病情往往較重,應集中力量優先治療重病人,分類安置有利于人力和物力的合理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對重病人,集中在搶救室,并安排專門的醫師護士進行治療護理;分室安置還可以避免重病人在搶救時或病人死亡時對輕病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刺激,有利于病人的康復。

2.3快速有效地清除胃內毒物,減少毒物的吸收,減輕中毒癥狀

快速洗胃是清除胃內毒物最有效的措施,選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反復、徹底地洗胃,凡病人癥狀不明顯,生命體征平穩且能配合者,先給予自飲催吐洗胃,后再予洗胃機再次洗胃,病情重,癥狀明顯,昏迷病人立即予以洗胃機洗胃,對年齡小或不能配合自飲催吐洗胃的患兒,也予及時插洗胃管洗胃,1~3歲選用18號硅膠洗胃管,3歲以上選用22~24號硅膠洗胃管,以保證洗胃能順利進行,避免洗胃管的堵塞,提高洗胃效率。本組有3例病人存在呼吸困難,我們先行氣管插管,后再予洗胃,保證了良好的通氣和通氣量,使洗胃順利安全地進行。洗胃后口服或自洗胃管注入硫酸鎂20~30g導瀉,促進腸道的毒物排出體外。

2.4配合治療,及時正確執行醫囑

2.4.1洗胃

蟾蜍中毒病人因病情發展快,應邊治療邊洗胃。本組病人不論病情輕重,均予使用靜脈留置針輸液;對心律緩慢者,應用阿托品靜注;特別是重病人,均在輸上液后,予心電監護、指脈氧監護、輸氧情況下進行洗胃;對呼吸衰弱、血壓測不到的病人,予氣管插管后再行洗胃,有利于治療又確保病人安全。

2.4.2及時處理心律失常

蟾蜍毒素可興奮迷走神經,致心律失常,常見有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本組病例發生心動過緩4例,一度~二度房室傳導阻滯9例。除幼兒外,所有病人均主訴胸悶,如處理不及時,隨著毒素的進一步吸收,致房室傳導阻滯進一步加重,病人可能發生阿斯綜合征。本組病人全部使用阿托品靜脈滴注,有4例使用阿托品后癥狀無改善,房室傳導阻滯未能糾正,改用異丙基腎上腺素1mg靜脈滴注,輸液泵控制單位時間的入量。其中3例血壓低,加用多巴胺、可拉明靜脈滴注等綜合治療,但終因呼吸循環衰竭死亡。

2.5做好病人的病情監測及護理

2.5.1病情監護

嚴密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是血壓、脈搏、心律的速率和節律變化變化,給予心電監護,每小時監測血壓1次,注意心電示波情況,如心率<60次/min,要報告醫師,考慮增加阿托品的用量或改藥,如心率<40次/min,應警惕阿斯綜合征的發生,做好除顫、起搏、氣管插管的準備,及時報告醫師處理。對有房室傳導阻滯的病人,注意使用異丙基腎上腺素后是否得到糾正或緩解,每天行心電圖描記1次,除可判斷心律失常的類型外,還可了解有無心肌缺血的表現,如ST段壓低和T波倒置。注意聽取病人的主訴,癥狀消失情況,觀察呼吸及外周血循環情況;嘔吐嚴重時,注意有無脫水和電解質、酸堿失衡的表現,嚴密的病情觀察對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為醫師提供診治決策的依據是至關重要的。

2.5.2用藥的觀察

阿托品和異丙基腎上腺素是治療蟾蜍中毒時的主要藥物,阿托品的用量一般為0.5~1mg,肌內注射,后根據心率情況給予靜滴維持,使心率維持在60次/min以上。對有房室傳導阻滯用阿托品無效者,改用異丙基腎上腺素1mg靜脈滴注,異丙腎上腺素能選擇性興奮心臟正位起搏點(竇房結),并能增強心室節律點的自律性及加速房室傳導。要控制滴速以使心室率維持在60~70次/min為宜,避免過量,否則可加快心房率而傳導阻滯加重,并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使用輸液泵給藥可以保證所需藥物濃度,有利于隨時調節。

2.6做好心理護理

蟾蜍中毒多為突發起病,且中毒癥狀嚴重,加上有的一家人中毒,患者完全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因而大多數患者表現高度緊張、恐懼,特別是有親人去世時,心理難以承受突發的變故。本組病人中有一家四口中毒,死亡2例,家人萬分悲痛。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對配合治療,促進康復意義重大。我們設立專門的救治小組,小組成員除了完成常規的治療護理工作外,還兼顧做好病人的安慰、心理疏導工作,向每個病人講明治療方法,如何自我觀察、如何配合醫師治療,以及正性心理對康復的作用等,嚴密觀察病人的心理及情緒變化,及時送去我們的關懷,對病人親人去世消息婉轉地轉告,并陪伴在他們身邊,這些措施,對緩解病人緊張和恐懼心理起到了較好的幫助作用。

2.7做好健康教育

由于農村文化落后,一些農民生活尚較貧困,把蟾蜍當菜食用仍較常見,對蟾蜍加工處理不當即食用常可發生中毒。另外,一些病患者偏信于蟾蜍可治各種頑疾的傳言,自行將蟾蜍未作正確處理就當“藥”進食而致中毒,故加強健康教育顯得十分必要。在社會上尤其在農村,要廣泛宣傳蟾蜍是益蟲,蟾蜍的毒腺含有毒液,內臟、卵毒性更劇,一旦食用后30min內就可發病。發病后的臨床表現要告知民眾,要及時就診。就診前最好先自行催吐,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胃內容物吐出,如不及時治療者,可于2~24h因呼吸循環功能衰竭而死亡。民眾掌握相關的知識后,才能有效地避免中毒事件的發生。

三、討論

蟾蜍分泌的毒液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有30多種。其中蟾蜍毒素的基本結構與強心甙相似,蟾蜍中毒與洋地黃中毒的表現相似而對心臟作用更強,易致心律失常,含兒茶酚胺類化合物可引起幻覺,對周圍神經產生類似煙堿樣作用,尚有催吐、局麻及引起驚厥的作用。搶救時護理工作的關鍵是:迅速對病情進行評估,及時判斷中毒的原因和中毒嚴重程度,給予盡早徹底選胃、導瀉,以清除胃內尚未吸收的毒物和促進毒物的排出;對入院時生命體征有改變的患者,應迅速開通靜脈,邊搶救用藥邊洗胃;做好預見性護理,備好搶救藥械,如阿托品、異丙基腎上腺素、心電監護儀、除顫儀等,嚴密觀察病情;對有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者及時應用阿托品、異丙基腎上腺素并予心電監護,加強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這樣有利于及時控制病情,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臨床護理研究; 臨床實習; 兒科護理學; 兒童心理學; 護理

臨床實習教學是培養臨床合格護士的重要醫學教育過程,是護理理論在實踐中運用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其中,兒科臨床實習對護生而言是比較困難的一關。兒科俗稱“啞科”,服務對象是未成年兒童,大多數不能自述病史或表達不準確,這就給護理人員了解病情帶來很大困難,同時小兒身體尚未發育成熟,對護理操作的耐受力差,就更增加了護理難度。在實習中,面對這一特殊群體,面對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不斷提高的家長,護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困惑。如何運用護理倫理學知識正確處理好與患兒及家長的關系,順利實施護理工作,對圓滿完成實習任務起著重要的作用。

1 臨床實習中引發倫理糾紛的原因分析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換,以疾病為中心的醫患關系模式已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關系模式。在就醫過程中患者有自主選擇醫療服務的權利,尤其是兒科患者年齡小、技術操作難度高,家長希望獲得最好的護理服務,維護自身治療過程中應該享有的各種權利,常常會拒絕實習護士為其提供護理服務而引發矛盾沖突。由此涉及的倫理問題表現如下:

1.1 忽視患兒的自主權力 在兒科,兒童通常被認為是孩子,孩子是應該聽大人的,更不容說是事關生命的大事。由于護理工作中常常忽略患兒的自主決定權,患兒家長對醫療服務要求高維權意識強,另外實習護士的增多和護患關系的日趨緊張,從而引起護患沖突。

1.2 忽視患兒的知情同意權 由于兒科工作對象中的大多數患兒,他們還處于父母的合法監護下,因此在醫療行為的選擇過程中,父母和孩子經常會發生沖突。為了減少這種沖突,家長常常會替患兒做出決定,不告訴孩子即將進行的治療、護理操作方式,所以我們常常遇到因不知自己將面臨的是什么樣的處置而恐懼不安的患兒。他們表現出對醫務人員的恐懼,甚至害怕所有穿白大衣的人。

1.3 缺乏對患兒的尊重 由于家長和醫護人員的慣性思維,認為孩子還不懂得害羞,因此常常在眾目睽睽之下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以及開展導尿等診療工作,沒有尊重患兒的隱私權。另外,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如靜脈穿刺等一些創傷性較小的操作常常是沒有提前告知患兒就開始進行,對少數不合作的患兒,則是采取家長協助強迫執行,沒有尊重患兒的知情同意權和自主權。

2 臨床實習中倫理矛盾的解決辦法

2.1 加強倫理教育,樹立崇高職業道德 德是立業之本,無德業必衰。缺少醫德支撐的實習護士,必將事業失敗,被社會所遺棄。因此,兒科護理臨床實習教學既要提高護生的專科護理能力,更要著力于對職業道德的培養,來滿足社會對護理人才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對護生的整個教育過程中,護理專業始終弘揚一種精神:護理工作的本質就在于奉獻,選擇了護理工作就選擇了奉獻。將護理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顯性課程和隱形課程的教學,并使其內化為護生的一種素養,使護生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慎獨精神,遇事沉著冷靜,有敏銳的觀察力,有應變能力,能防止突然事故發生。

2.2 嚴格遵循倫理原則,改善護患關系 實習護士在兒科臨床實習中,首先要尊重患兒的合法權益,自覺保護患兒的隱私權不受侵害,只有真正做到了尊重患兒的各種權利,遵循倫理原則,維護患兒的切身利益,才能改善護患關系,才能得到患兒以及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避免發生護患糾紛。《護理倫理學》課程教學中對護生未來可能面臨的倫理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具體方法:

2.2.1 不傷害及有利原則 同成人科室一樣,兒科護理工作中也應遵循“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的有利原則,努力使患兒受益,關心患兒的主客觀利益,對患兒及其家長履行仁慈、有利的道德行為[1]。通過具體解釋各項操作的必要性,體現“以病人的利益為中心”的原則。在面臨“選擇受益最大、傷害最小”的治療方法時,首先考慮的是搶救生命,其次才是減輕痛苦,避免并發癥發生。

2.2.2 自主原則 自主原則由比切姆和查爾維斯于1979年首先提出[2],其核心是在診療過程中,由患者自己做主、理性地選擇診治方案的自主權。患兒具有自主選擇權,患兒家長有決定權,當患兒表示反對時,實習護士反復耐心地與其溝通。而在溝通無效、必須強制執行時,護士有責任與義務向患兒解釋這樣做的必要性,并表示歉意,從而避免強制性執行操作在患兒心理上留下陰影。在緊急情況下,也要告知家屬拒絕操作可能對生命和健康產生的危害,征得患兒及其家長的同意后方可進行護理處置。

2.2.3 知情同意原則 知情同意原則是自主原則在醫療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其核心是指臨床上具備獨立判斷能力的患者,在非強制狀態下,充分接受和理解各種與其所患疾病相關的醫療信息,在此基礎上對醫務工作者制訂的診療計劃自行決定取舍[3]。知情同意原則強調診療工作以患者為中心,更多地關注對患者人格尊嚴或個性化權利的尊重。患兒雖然需要父母的監護,但是他們已經有了獨立決定事情的需要,因此在各項操作前需要得到患兒及家長的同意。

2.2.4 尊重原則 對患兒的尊重主要表現在保密和保護患兒的隱私以及尊重患兒的知情同意和自主權問題上。保密和保護患兒的隱私是尊重原則的最直接的表現。兒童從幼兒期開始已經對暴露身體有了害羞感,學齡前期已經有了自己的秘密,因此在兒科護理工作中,要關注兒童的隱私保護。實習護士首先從自身做起,樹立自覺維護患兒隱私的意識,在操作中注意避免暴露與操作無關的部位,并使患兒樂于配合,必要時在病床周圍拉上圍簾,使其成為獨立的單元,讓其家長陪同,使患兒產生安全感。

2.3 勤于學習技藝,提高實踐技能 藝是立業之命脈,藝不精業必絕。實習護士必須樹立起崇尚醫德,勤于學習技藝的精神。由于兒科護理工作的復雜性,要求兒科護士技術嫻熟,操作準確,為患兒提供全面照顧和支持,使患兒盡快康復。實踐經驗不足、操作技術缺陷的問題對護生來說在所難免。這就要求護生入科前對兒科實習過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與準備,對專科操作技能如頭皮針注射反復練習,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入科后則要謙虛謹慎,珍惜動手機會,最終達到“一針見血”的功力,得到家屬及患兒的認可和信任。一個努力鉆研、工作認真負責的護生會使患者家屬及患兒樂于奉獻,推動臨床護理教學工作的進步和發展。

兒科臨床實習護士與患兒及家長之間的倫理沖突,是涉及多方面的復雜問題,還需要從各領域加以研究和探討。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這些問題可能還將繼續限制實習工作的開展,這就要求在實踐中時刻把患兒的利益擺在首位,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護患倫理沖突會越來越少,以至得到徹底解決。

【參考文獻】

上一篇: 監控方案 下一篇: 足球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 | 精品国产免费二区二区 | 亚洲限制级资源在线观看 |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正在播放酒店精品少妇约 | 亚洲欧美卡通在线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