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匯總十篇

時間:2022-07-09 16:11: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思想品德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思想品德教育

篇(1)

思想品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但目前我國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其原因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筆者認為,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前的德育工作沒有充分意識到教育環境、教育對象乃至教育手段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在當代如果還持以前的德育思維,因襲以往的德育模式,勢必無法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最終影響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和準則的總稱,是一種社會現象。品德則是一個人對社會道德的反映,是社會道德在個體身上的表現,是一種個體現象。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把社會道德具體到個體身上,內化成個人品德。

當前,以生為本的觀念已漸入人心。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刻認識到教育過程中內外因的關系,在德育過程中自覺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設法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這是目前改進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出路。本文擬在以生為本的理論框架下,對當前高校德育的新取向進行一些探討,以期能為思想品德教育改革作一定的理論思考。

一、主體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隨著社會的進步,個性發展逐漸成為個體的內在需求。由于生產力的極大提高,人們不再像以往那樣依賴自然,受制于客觀物質;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逐步實現和終身教育的大力提倡,國民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對于制度和權威的遵守漸次臻于自覺。在這種社會大變革時期,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須有所發展,有所創新,與時俱進,才能繼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于是,主體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過去,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受計劃經濟的影響,不僅教育本身缺乏主體性,而且基本上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主要表現為思想品德教育反對個性,強調思想品德教育的大一統思想;滿足于照本宣科的照抄照搬,缺乏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得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本身及教育對象的主體性都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從以往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關系來看,主體和客體往往涇渭分明,教育者是當然的主體,作為教育對象的大學生被視為改造、塑造的對象或客體,教育方法主要是單向的灌輸和簡單說教,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千人一面的順從的品格。顯然,這是一種缺乏主體性的形式主義的、教條主義的、低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那么,與此相對的主體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種怎樣的教育呢?所謂主體性是指人們在創造歷史的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人的主體性是人的重要本質屬性,是人的群類特性、社會特性和個體特性的統一,其基本特點就是人的自覺自由活動,包含人自身特點的發揚和人與客觀世界關系的正確處理等問題。人若是在主體性方面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就能在正確認識和處理與世界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以及與自身的關系中,發揮著自覺能動作用,不斷地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主體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與消極、被動、無為,只把人視為純粹客體的傳統思想品德教育相對立的,它指的是以人為主體,倡導以人為本,注重人的主體地位的發展、主體精神的發揚和主體力量的發揮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包括三個方面的主體性: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思想品德教育本身。

主體性是思想品德教育者最根本的特性,它表現為主動性、主導性、創造性和前瞻性等。思想品德教育者能否真正成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體,關鍵在于其是否具有主體性。主體能動性的強弱,決定著教育者作用發揮的程度,決定著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與效率。

思想品德教育的對象也具有主體性,這是區分主體化思想品德教育與傳統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在主體化的思想品德教育看來,受教育者雖說是作用對象,是受動者、接受者,但他與一般的物質客體不同,在接受教育時,他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有個性的人,因而具有主動性和主體性。只有受教育者主動地參與和接受教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

思想品德教育本身的主體性是通過教育內容創新來體現和實現的。中國古代社會通過以仁為核心內容的理想人格學說來教育人,致力于理想人格的培養與塑造;西方國家在德行教育中普遍重視學生自身內在潛能的開發,重視行為主體自我激勵機制的形成和完善,重視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個性化和務實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各種活動提倡以人為本,學校的各種活動也趨于以生為本。古今中外的經驗告訴我們,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應當致力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性。

二、咨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

主體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充分重視了受教育者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凸顯了受教育者的個性、特性和自主性。但從以生為本的觀點來看,思想品德教育既要明確一般規范的要求,又要滿足具體的不同需要。然而,即便是主體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同樣也是一種普遍的大眾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它要向受教育者呈現并傳遞適合集體的一般規范要求,盡管這種“傳遞”不同于傳統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灌輸”。但是,不同的個體由于他的背景知識、思維方式、反應方式各異以及他對一般規范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不同,他們的思想實際便存在很大的區別,存在的思想品德問題也各不相同,這時就需要向他們提供咨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

“咨詢”一詞來源于心理學術語,在我國最早載于《書·舜》,有商討、勸告、質疑等之意。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咨詢”,是指在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運用各種方式,對受教育者各種各樣的困惑,如政治困惑、思想困惑、信念困惑、價值困惑、修養困惑等引起的矛盾、失衡以及心理障礙等,給予一種特殊的滿足、教育、引導和啟發。簡言之,咨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通過咨詢解答的方式幫助學生消除影響他們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心理障礙,提高心理素質,這樣能夠淡化教育痕跡,有助于深化教育工作,增強德育效果。

開展咨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目的在于把學生與教師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教育者以專家的身份出現,為學生提供咨詢服務,體現平等、體現服務;學生要求咨詢服務是個人主動行為,體現主動、體現需要。這種思想品德教育方式符合當前大學生思想個性化、獨立性強的趨勢,從而把思想品德教育從客觀普遍教育的層面推進到每一個學生微觀的個體心理層面。可見,思想品德教育的咨詢服務,本身是一種共同參與、平等互動、商議選擇的活動。

當前,發展咨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意義重大。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生活,大學生所承受的壓力不言而喻。近年來的一些心理調查研究顯示,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屢見不鮮的校園惡性事件也提示著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開展各種咨詢服務很有必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把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與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結合起來,開展積極的心理咨詢教育,增長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改善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使他們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坦然地面對和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是增強思想品德教育可接受性的重要途徑,也是使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走近學生實際的一個新嘗試。

總之,由于大學生思想的多層次性、不同步性、多變性、偶然性、曲折性,使處在人生成長關鍵階段的他們思想活躍、感覺敏銳,但又缺乏社會經驗,這就要求我們的思想品德教育應該堅持同一性與多樣性、一般規范要求與多種咨詢服務的統一。作為大學生的德育導師,咨詢法顯得更為親切,師生間的交流更像是朋友間的傾述。通過這種形式,思想品德教育與大學生走得更近了。

三、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主體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強調了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從整體上增強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咨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照顧了學生的個別性和特殊性,做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化設計,在不同層次上保證了思想品德教育對于不同學生的可接受性。客觀地說,這兩種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都是通過教育者從外部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期出現教育者期望的結果,最終實現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自教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為一種更高級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學生自己對自己進行教育,把外在的道德規范要求內化為自己的一種需要。顯然,這種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超越了可接受性這一問題。

要真正做好思想品德教育,既要對受教育者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合理的組織和正確的啟發引導,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的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又要充分發揮教育對象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經過自己的思考和發現而自覺實現思想轉化,積極投入,以達到自教自律。自教自律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標和要求,通過自我學習、自我修養、自我反省等方式,主動接受先進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以及自覺糾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過程。

“學習的革命”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觀念,其核心是強調教育的根本目的:引導受教育者學會學習。如果說智育需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那么,思想品德教育的直接意義就是要引導受教育者學會追求精神境界的自我塑造生成。事實上,高校開展的思想品德教育過程說到底是人的精神內化的過程,內化的實現就是覺悟過程的實現。很明顯,自教自律的思想品德教育,既符合社會的發展潮流,也尊重了人的本性。

通過主體化的思想品德教育,進一步增強學生認識自我、約束自我、超越自我的主體性,不僅為高校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可能性,而且也決定了高校自教自育機制的必然性。思想品德教育目的的實現離不開教育者外在的指導與傳授,但教育者的教育活動只是一種外因,永遠不能取代受教育者的認知、內化和體驗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者只有掌握和運用受教育的思想矛盾運動的規律,啟發、引導和促進受教育者思想的轉化,才能按照一定的道德標準教育人、塑造人。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要與啟發學生自教自律相結合。在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注意啟發學生認知活動的自覺能動性,啟發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使其思想品德的塑造由他律轉化為自律。幫助學生擴大知識視野、開闊眼界、提升境界,樹立自我教育意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確立自我教育的目標。依賴受教育者的自身免疫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逐步提高,養成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的習慣,達到自律的境界,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當然,提倡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并不等于對大學生道德教育放任自流。在自教自律過程中,教育者要向受教育者提供針對性的教育引導,使他們深刻理解自教自律的內容和意義,掌握自教自律的方法;要跟蹤觀察,把握好自律性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向和時機,不斷敦促受教育者自醒自悟,自教自律;做好自教自律機制的輿論導向工作,為大力提倡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保障。

四、結語

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特殊而重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思想品德教育并沒有過時。事實證明,在新形勢下,高校思想品德教育不但不應被削弱或取消,而且需要得到不斷的重視和加強。當然,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新形勢下,高校德育一方面要順應時代的變化,深刻認識到教育對象、教育環境等已經發生了改變。另一方面,應該看到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已經全面興起;心理科學的長足發展使得運用心理學原理來提高德育效果成為可能。

因此,在新時勢下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并嘗試德育的新取向,通過開展層層遞進的主體化的、咨詢式的和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以生為本,重視學生的自主性、獨特性和自覺性,充分尊重并發揮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就有可能改變傳統思想品德教育不力的狀況,切實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使思想品德教育能真正起到它應有的作用和功能。

參考文獻:

[1]張志剛.思想品德教育接受的障礙、成因及理想狀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2]楊洪澤,王麗娟.略論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應增強可接受性[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2(3).

篇(2)

一、體育教學具有鮮明的教育性

人的道德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只能在人類的生活和社會活動中,通過引導、教育逐漸培養與完善起來,所以學生的思想品德只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是社會影響和學校教育的結果。體育教學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培養能力的過程中能影響學生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性格特征,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起積極的作用。

1、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任何一項運動技術的掌握,都要經過一個復雜的實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付出較大的體力和進行積極的思維。在練習中會產生很多的生理性反應,如疲勞感、疼痛感、酸脹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傷等思想。在此情況下需要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礙,這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不畏艱難,不怕困苦,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

2、體育教學是為了促進身體的發育,因而要達到一定的運動量,教師要采取不同的組織形式和措施,要求學生按計劃完成規定的量和強度,如規定跑的距離、動作的次數、動作的幅度、限定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什么動作等,以保證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學生長期參加規范、嚴格、有組織的體育活動,在教師的培養指導下就會增強學生的組織觀念和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形成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習慣。

3、學校體育從內容到形式,從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強烈的集體性。因此,無論參加哪一項體育活動的評比和競賽,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因此在體育活動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重,互教互學,相互配合,團結協作,拋棄個人私心雜念,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集體主義精神。

4、體育運動最富有競爭性。體育教學常以對抗性練習和教學比賽的形式出現。通過比賽既能了解和掌握學生的體能狀況、身體素質,以及技術水平、戰術意識等要素,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堅毅果斷、自信、積極向上的品質,以及勝不驕、敗不餒、服從裁判、遵守紀律,與同伴團結協作等優良作風。因此,運動競爭是技術、戰術、智力的競爭,是身體素質的競爭,也是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的競爭。

二、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是培養思想品德的自然科學基礎

教育是培養、塑造人的過程,學生的道德意識和行為表現,是培養、塑造的自然反映。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一貫堅持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就會獲得良好的行為效果。反之就會導致不良行為的出現。這說明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的不同,是由于培養教育決定的。這就是巴甫洛夫指出的:“我們的教育,教學,任何紀律,各種各樣的行為習慣,都是一連串的條件反射。”他的研究證明:對有機體重復一種系統的影響或訓練,就能形成定型。這一理論在體育領域里,不僅說明了運動技能、技巧形成的生理機制,同時也指出了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養成的科學依據。當一個人反復接受一種訓練,反復完成一些嚴格規定的行為,并且根據他自己在實踐中的認識和經驗深信他掌握和了解的規范是正確的時候,這些行為就會變成他的道德習慣和性格特征,而道德習慣和道德認識結合在一起,就成了人的道德信念。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論證過: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從行為和習慣開始的。體育教師的育人工作就是要從培養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行為和習慣著手,然后上升到道德信念。即使是對那些已經表現出某些不良行為和習慣的學生,也要采取合理的方法,熱情耐心地進行長期、反復的培養訓練,幫助他們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舊的定型雖然會表現出一定的鞏固性,但只要環境條件的影響長時間改變成另一種形式也會形成新的定型,所以改變那些已經養成不良習慣和錯誤行為的學生是完全可能的。

在體育教學中應時刻貫穿著思維活動與體力活動的結合,知與行的結合,意識與行為的結合。體育教學過程中,既向學生傳授運動技能與技術,又組織學生親身實踐,既向學生講述理論概念,又指導學生身體力行。因此它能夠提供較之一般課堂教學為更多更好的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可能。

三、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教學是通過教學方法來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來實現的,二者不能截然分開,又不能混為一談,更不能用教學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體育教學中,教學法的研究是比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則還沒有受到人們應有的關注,因而在體育教學中,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們去研究探討。以下簡要介紹幾種較為有效的教育方法供參考。

1、規范訓練法

就是用制度和規則所指明行為的規范標準來訓練指導學生行為,從而收到培養良好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的效果。體育的特點之一就是很多活動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規則要求下進行的。這就為利用制度和規則作為行為規范來教育學生提供了有利條件。有明確制度和規則的競賽活動固然可以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就是非競賽性的活動也可以制定相應的規則作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戲、教學比賽、各種基本動作的教學,都可以作出某種規定要求學生遵循。此外,除了活動本身所包含的規則之外,還可以就課堂紀律和教學內容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作為學生行為的準繩。要發揮制度和規則的教育作用,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認真執行。否則,規范不能變成行為,反而在心理上出現惰性,導致教育上的失敗。因此,要求教師經常觀察和判斷學生行為,正確的加以強化,錯誤的加以分化。常用的辦法就是適時地給以獎勵與懲罰。當然光有教師的執法還是不夠的,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對符合規范的行為給予維護和支持,對違反規范的行為進行批評抵制,這樣學生的道德情感就會上升為道德意識,自然也就會自覺地遵守制度和規則,使個人的行為在符合并遵守規范的前提下,得到認可和發展。

2、集體訓練法

體育教師應當在采用集體項目的教學中,例如球類訓練,團體操訓練等,讓學生意識到在集體項目中,不顧集體利益,不與其他隊員配合,一味過分“表現自己”,都會給他人、給集體帶來損害,將受到集體輿論的批評和指責。由此可見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幫助學生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使學生個體的行為與集體榮譽相聯系,使他們認識到榮譽來自集體成員的共同奮斗和團結協作,來自個人對集體的奉獻和刻苦訓練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3、對抗與競賽訓練法

我們培養的學生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具有時代感和積極進取,勇于競爭的精神。而這些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在體育教學中都有較大的活動空間,因為競爭是體育的突出特點,各項體育運動項目都具有對抗性和競爭性,尤其是在比賽狀態中,其對抗和競爭因素體現得更為強烈。它往往使參加者承受高強度的心理負荷和生理負荷,并且還必須在這種強負荷的情況下去爭取達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識進行對抗性、競爭性較強的教學與訓練,就可以使學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獲得勇敢拚搏、頑強進取的心理和行為品質。例如短跑訓練,僅在“預備-跑!”這短暫的時間里,為了比別人更準確地抓住起跑時機,學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時,一面又要全力準備果斷行動,一剎那松勁就意味著難以挽回的失敗。在長跑訓練中,采用競賽形式,形成競爭對抗,這就自然意味著學生不僅要堅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速度,使長跑訓練實際上變成為一場意志力的較量。

篇(3)

思想品德教育是課程教育的重要內容,會對小學生的個人道德、個人素質、思想意識的養成產生直接性的影響。為了更大程度的提升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效率,必須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提出,是教育進步的重要體現。通過對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分析,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必須采取措施予以優化,并對相關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目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分析

1.教學理念相對落后

目前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對思想品德課程不夠重視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認為思想品德課程只是一門輔課程,學不學習都一個樣。教育工作者將大量的時間都應用于語、數、外三門課程上,認為對于小學生而言提高成績才是最重要的。由于思想和認知上的不成熟,思想品德課程的課時很少,一般一周只有一個課時,可見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相當低,是影響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師未做好表率

教師是學生的第二任老師,教師的行為會對小學生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對于小學生而言,現階段是學習能力與模仿能力極強的時期,其行為或語言會受到他人的影響,不具有獨立的思維。但是,當前的思想品德教師未做好表率作用,言語、行為都有失規范性,甚至還出現辱罵、體罰學生的現象,是思想品德缺失的表現,會對小學生的心靈和精神造成影響,會效仿教師的行為,進而不利于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教學質量大大下降。

3.教學方式存在滯后性

對思想品德教育影響最大的當屬教學方式。在現代小學階段,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方式普遍存在滯后性,依舊保持著傳統教師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小學生已構不成吸引力,致使教學效率大大下降。對于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以死記硬背的形式來記憶知識點,小學生對有的知識根本不理解,并未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必須轉變教學模式來優化課堂結構。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策略

1.提高對思想道德教育的認知,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應提升對思想品德教育的認知和重視程度,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以適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的提出,重視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僅停留在成績方面,更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個人品格的培養,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條件。為了加強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應增加思想品德課時量,了解思想品德教育對小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教材內容始終離不開思想品德建設,可見我國教育事業對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教師應提升自身的品德修養,嚴格規范自己的語言、行為等,為學生做好表率,為小學生樹立榜樣,小學生會進行模仿,進而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質量。

2.加強學生思想品德課堂實踐,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

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教學模式的創新,加強學生課堂實踐,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時刻秉持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可在實踐與探究的過程中實現思想品德意識的提升。教師應在課堂上多設置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去自主探究,通過探究小學生可從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養成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對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完善小學生的思維意識,為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了條件。

3.豐富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在課程內容方面,應豐富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內容,注重對內容生活化的體現,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利用真實的生活情境來教育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更具高效性和高質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定生活情境來啟發小學生,激起小學生的正義感,當在生活中遇到相似或雷同的場景時,小學生能懂得如何應對,可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人們最為關注的“扶不扶”問題,成為現代社會最具爭議的話題,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演出馬年春晚的小品《扶不扶》,讓小學生進行小品的創新,讓小學生融入此情境之中,對“扶不扶”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待到表演完畢后,教師可對該問題進行總結,并提煉出有用的觀點,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灌輸小學生要保持助人為樂的態度,對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4.提倡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提出互動式教學模式,以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接受,在互動的過程中就實現對思想品德內容的學習,緊緊抓住與學生互動的每個環節,注重對思想品德觀點的灌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幫助過他人,請每個同學都表述一下。”然后學生們都眾說紛紜,然后教師把學生們分成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表述,在小組的討論過程中應強調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取長補短,都會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產生影響。隨之讓每個小組的代表來表述,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抓住每個觀點,并將其中蘊含的思想品德知識灌輸給學生,并對做此行為的小學生進行表揚,以調動其積極性,進而更大程度的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

三、結束語

新課程背景下,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應從基礎教育抓起,利用小學這個特殊階段,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且思想意識正在起步階段,在此階段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是正確選擇。新課改背景下,優化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要積極培養小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大力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優化課程教材,內容更加貼近生活,提倡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可大大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效率,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朱俊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小學時代,2014,(04):47.

篇(4)

鑒于思想品德對于初中階段學生的特殊意義,我國政府和相關部門一直進行著如何搞好品德課教學的探索和研究。新課改以前,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往往以教師為主體,學生是客體,這已經嚴重與時展要求相脫節。過去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唱“獨角戲”,只是把學生當作相關知識的裝載機器,不斷地傾倒自身掌握的知識,這樣只能完成教學計劃而達不到教學目標。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滯后

當下,許多初中階段的學生在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往往有著種種問題迷惑不解,甚至不知所措,這時就需要思想品德老師給予正確的引導,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然而,我們仍然有許多教師按照過去陳舊的思想觀念來教授品德,用自身過去的經驗來教育學生,課堂往往會形成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只是坐在下邊當“觀眾”。還有些學校在教學觀念上,強調一個“統”字,學校為了讓學生盡可能地少受不良因素的影響,把學生強制帶到教師規定的思路上。

2.教學方法落后

目前,我國還有一部分學校的教師在上初中思想品德課時采用過去的單一的教學方式,即:教師講、學生記筆記。思想品德老師在講課時往往運用自身早已經掌握的知識再集合教學經驗,不管學生能否接受,只是一味地講。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僅僅是一個記錄教師課堂語言的機器,課上雖然記錄了,但是,課下就會忘得一干二凈,根本達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3.教學內容方面

眾所周知,思想品德這一科目的最關鍵特性就是時事性。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社會發展變化的節奏也不斷地加快,然而,我們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更新的速度卻遠遠落后于社會的發展變化,不能夠及時反映社會發展的現象,造成部分理論與實際不相符,教材落后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抽象的課程,其內容包含領域較廣,卻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有具體形象,因此,就需要品德教師在教學上多下工夫,把全部的工作熱情投入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當中。

二、教學對策

1.及時更新教學觀念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必須從實際出發,符合新時期的發展要求。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還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學習過程中的真正主力軍。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也就說明了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而不是“主宰者”。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必須及時地更新教學觀念,保證思想品德教學與時俱進。

2.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重視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性的喪失。新課改后,思想品德教學過程轉變為了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和互動的平臺,教師通過這個過程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并且對不正確的思想給予疏導,這樣便能達到教學的目標。這種新的教學過程使得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參加者、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生興趣為主要目標,使學生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積極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教學當中,設置一個主要題目,讓學生分組來進行討論并選代表進行發言,然后再對本次討論進行總結。這樣不但能夠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方式,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加深對所討論知識的印象,從而達到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目標,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既是一門學科,又是一門為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的藝術,它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乃至對社會的發展、進步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對待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上,國家政府、學校以及教師必須從心理上重視起來,作為與學生之間接觸的教師更應該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教學思路來引導學生學習。

參考文獻:

[1]王瑩.淺談初中品德教學[J].成功:教育,2012(9).

篇(5)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9-078-01

教師對學生要有積極的期望,應該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巨大的潛能,如果相信學生的潛能能夠被發現并得到發揮,那么教師自然就會對學生有信心、對教學有熱情,教學時就會有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得好:“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

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更要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是本學科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現在科技不斷進步,社會發展迅猛異常,生活方式變化不斷加劇,必須要求克服片面的書本教育的弊端,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把學生探究發現、大膽質疑、調查研究、實驗論證、合作交流、社會參與、社區服務等活動構建一種積極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以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每個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適應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社會實踐活動以活動為形式,以實踐為根本,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探究,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內容是豐富的,實踐方式是多樣的。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演講、辯論、表演以及觀看影視、錄像等活動,而且要充分利用各地的教育基地,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社區服務,以及引導學生搜集資料,舉辦展覽、壁報等活動,還可安排學生積極撰寫小淪文、調查報告等。當然開展這些活動要注意針對性,精心設計,精心組織,講求實效。

二、要準確地研究教學重點

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可概括為三點:①教材體系中帶有基礎和核心性質的概念和原理,其它概念和原理都是在它的基礎上展開和發展的。如憲法與法律的概念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的原理,公民與人民之間關系概念及社會基本矛盾的原理,都屬于上述一類。②帶有總結概括性的觀點,在教學內容上有統領作用。如八年級思想品德下冊開篇有這樣的論述:“在我國作為國家主人的人民,享有憲法賦予管理國家的權利。作為國家的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確認的公民權利。所謂公民權利,指得是憲法和法律確認并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這種權益受國家保護,所以稱之公民的基本權利。”章節結尾又說:“法律是保障我們權利的法寶,有了法律,我們就有了維權的利劍。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于人權能夠得到尊重和保障。生命之樹常青,法律就是那普照的陽光。”這一總結性的概括,既概括了下面的教學內容,總結了前面的教學原理。③合作范圍較廣的概念和原理,并能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憲法中的權利與義務的問題,涉及到后來講到的各種法律知識和法學原理。對青少年來說,他們普遍存在法制觀念淡薄,法律意識不強的傾向,強調自我價值,只要權利而不履行義務。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他們不懂得法律知識是密切相關的,教學中把權利與義務作為重點教學就能很自然地增強學生法律意識,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教材所要求的目地。

三、自主學習,張揚個性

篇(6)

與家長談話在充分肯定學生成績的基礎上,指出存在的問題,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2.對品德較差的學生定期與家長聯系,不斷變換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3.學期中間進行學生操行返家,廣泛征求家長意見。這樣家庭與學校密切配合,就能達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篇(7)

小學作為我們第一個走進的集體,第一個受教育的地方,對我們一生所起重要作用無可厚非,小學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更應該做好育人工作。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質”這一抽象的名次解釋為:走出校門學生們身上所剩下的東西。作為初為人師的我膚淺的理解為:這大概就是對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學習策略、情感態度的培養,在學生身上所轉化的能力吧。

一、教師―從我做起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靈魂。教師要做好學生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熏染學生的行為,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師不僅要用師德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要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納入自己的條例,因為在老師的眼睛監督同學行為的同事,還有幾十雙眼睛注視著自己,老師們做事嚴謹的態度,一絲不茍的精神,說到做到的品質對學生其實更是一本可以研讀的書。記得剛當班主任的時候,我們班級的晨讀一直紀律不好,教室里總是不靜,干什么都有,我便試著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把早晨的寶貴時間利用好,可是雖然紀律好,學習效率不高,仍然有同學桌面空空的發呆、哪怕一塊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個早晨,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長時間,一天我在辦公桌前學習業務,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講桌變成我的學習桌,從此開始,講臺上多了我的筆記,我的教育理論書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講臺上監督同學,索性自己專心看書、學習,不出兩天,同學們也知道拿出書來學習了,漸漸的,孩子們已經養成了習慣,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們都會“自習”了。我突然想起一句話:身教生語言傳。看著孩子們一個個認真的小臉,心里真的是幸福。

教師還要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自己犯錯誤也能勇敢的承認。記得由于新學期換教室,班級只有我一套鑰匙,開學第一天,我便讓學生吃了閉門羹,當我急匆匆的來到教室的時候,已經有將近一半的同學在門口等著了,我有些歉疚,猶豫了好幾分鐘,我在晨會時間在全班同學面前道歉,同學們對我的行為都非常驚訝,尷尬了幾秒鐘之后,從同學的表情中,我讀到了大家對我的諒解,我想收獲不僅于此吧。

“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老師一定要溶入學生的生活,時而把自己當老師,時兒把自己當學生,得到學生的信任,走到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去感受無盡的快樂和幸福。

二、德育―時時處處

課堂中的德育。其實,所有的學科都應與思想品德課進行學科整合,每一個學習內容都有德育教育的體現。比如說,在學習“I’m sorry!”一句話的時候要讓學生認識到,我們在平時一定要使用禮貌用語,做個講文明的好孩子;在學習《》一課,要向學生滲透我們要熱愛祖國。珍惜生活。體育課,我們可以學習奧運健兒刻苦訓練的拼搏精神,忍著傷痛為國爭光的偉大;學習自然課,我們要提升環保意識;軍訓中讓學生體味集體的力量和集體榮譽感……

生活中的德育。在小學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應該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為,而且這種道德行為是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為使學生具有一個良好的品質,老師必須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耐心細致,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也不可忽視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所以老師還應該充分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反饋信息,并利用《素質報告手冊》和家長及時聯系,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學校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也是的與的一個重要環節。

篇(8)

思想品德是社會主義現代公民教育課,它以公民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律素質教育為核心。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謀求學生公民素質全面發展與服務社會相統一的教育理念。我國社會的發展既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政治素質、心理素質、法制觀念素質和辨證思想素質的全面提高,又要求思想品德教育為學生升學或就業打基礎,這就決定了思想品德在評價上有別于其他學科課程。其他學科的評價通過試卷測試或實踐操作來完成,而學生思德評價要堅持發展性的評價觀,關注學科知識和社會實際、學生生活的聯系。評價重心更多地關注和指導學生認識社會,學會生活,促進學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力求使學生在實際鍛煉中培養科學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可見學生思想品德評價的關注點不在于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懂得多少理倫,能做多少好事,而在于學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后,他的思想政治素質與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思想品德獨有的特點在于它是通過課本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品德結構和獨立的人格。從實際情況來看,學生思想品德評價都是班主任老師說了算。如關心集體、團結同學、尊敬老師、遵紀守法、刻苦學習等四字句評語下結論。而思想品德教師只提供一個理論考試的分數。可見,學生思想品德評價缺乏客觀的評價標準和過硬的評價方法。

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對人才要求的提高,給思想品德教育,特別是給思想品德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單一評價學生思想品德的現狀勢在必行。建立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生活周邊群體廣泛參與的學生思想品德多元化評價體系,就是使教師一方評價變為學生個體的自我評價,學生群體“互評”,學生家長和任課教師“助評”,班主任綜合評價和思想品德教師考評的有機結合。筆者結合近年來中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學生思想品德評價的點滴經驗,認為其評價可分五步進行。

一、學生自我評價。傳統的學生思想品德評價,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學生自我評價則充分發揮了學生在評價上的主體作用。要求教師先擬出《學生思想品德評價樣表》(見附后),其內容包括課堂表現、友愛同學、交流合作、參與活動、衛生習慣、誠信與節儉、環保與愛護公物、興趣、愛好、特長、存在的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分項給定分值。學生根據《思想品德評價樣表》要求寫好自我評價總結,評定自我評價的分數,然后在班上作自我評價報告。學生自我評價的過程就是促進學生反思和提高的過程。

二、學生“互評”。在學生自我評價報告的基礎上,根據《學生思想品德樣表》由全班同學給每個學生評分,匯總后得出該生的學生“互評”分數。學生“互評”的過程就成為進行縱橫比較、辨明得失的過程,也是同學間相互監督的過程。在同學的相互監督下,有利于促進學生自律,學會與人合作,有利于使學生達到思想品德上言行一致的境界。

三、任課教師評價。學生只尊重班主任而不尊重任課教師的現象普遍存在。為此,學生思想品德評價要充分發揮任課教師的“助評”作用。根據《學生思想品德評價樣表》由各任課教師分別給學生評分。這一評價過程從一個側面反映學生對各科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生尊敬各科老師,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篇(9)

大學時期是學生性格養成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將德育融入其中,既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也是體育教育的教學目標之一。因此,把德育的豐富內容寓于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強化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讓其在體育教育過程中,達到提高身體體質、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培養優秀品德的目的,是品德教育滲入體育教育的重要意義。我們根據自己的體育教育經驗,分析了基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大學體育教育的教學方法。

在隊列訓練中培養紀律性 延續學生的軍訓作風,將軍姿貫穿在體育教學練習中,在集合口令響起后,學生迅速列隊、整理衣冠、報數、師生相互問好。嚴格按教師所要求的隊形、順序、要求進行列隊訓練。訓練中,嚴格遵守紀律,站姿正確,衣著整齊,不做與列隊無關的其它活動等。隊列訓練不單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身姿,還要糾正諸如挺腹、含胸、歪頭、斜肩等小毛病;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其儀容嚴整、衣著整潔的良好習慣,樹立嚴格的時間觀念、紀律觀念、集體觀念和講求規范的觀念,提高反應速度、動作標準和協調統一的應變能力。

在競技體育中鍛煉其堅強意志 競技體育本身具有培養情操、鍛煉意志的含義。我們在體育教育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學生由于身體素質、體能和意志的不同,在進行體育鍛煉過程中,會出現畏難的情緒,如怕流汗、怕受傷、膽怯等一些心理現象,特別是在跳高、跳遠、單雙扛等難度和體力消耗較大的練習中更加突出。所以,針對學生各種的畏難情緒,要進行教學演示和講解等,使學生深入學習并減小畏難情緒。通過對競技項目不斷的練習,使學生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然后進一步培養學生不畏艱難、吃苦耐勞和勇于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如在籃球教學比賽時,通過三對三的小組比賽,可以培養學生遵守規則、遵守紀律的優良品質。而且在激烈對抗的比賽中,小組的學生通過配合、策應、傳切等鍛煉,可以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團結的力量,培養小組的團隊精神。

在體育游戲中相互合作 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體育游戲是最受學生們喜愛的一項體育教學活動。體育游戲與很多正規的體育鍛煉相比,它的趣味性更能夠吸引學生。很多體育游戲動作多樣,可以訓練學生的注意力、反應速度、力量、耐力等。某些合作性的體育游戲則有助于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如在體育課堂做“獵人打獵”游戲(用投排球來代替獵槍)時,不僅能訓練學生投射和躲避能力,更可以培養他們發揚集體合作的精神,做到相互協作、團結一致,為集體榮譽“爭取多打獵物”而努力,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團結互助的優良品德。

整理體育器材中培養其愛護公物的品德 在上體育課時,離不開體育器材的配合。所以,在課前整理活動場地、領取體育器材和課后收拾器材的過程,是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樹立愛護公物等品德的重要契機。如在課前組織學生去器材室領取活動器械時,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意識。引導學生采取合適的方式領取,禁止學生拖拉體育器材,如在領取籃球、足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等小件體育器材時,不許用腳踢、不要亂扔等行為,發現有損害或者不正常使用體育器材的現象應及時制止教育,對于那些主動幫助老師整理活動場地和愛護器材的同學應給予贊揚。這樣,不僅可以有效保護體育器材,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們培養樂于助人、熱愛勞動和愛護公物的良好品德。

滲入體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體育教學活動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一個基本途徑。通過復雜的身體練習,將學生的思想活動反映到各項體育訓練中。通過體育鍛煉來克服各種心理困難,提高身體素質;鍛煉學生形成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永不服輸的意志;通過集體性的游戲,培養其團隊精神和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通過競技性的活動,培養奮發向上、拼搏進取的良好品德;通過講解和觀看優秀運動員的比賽,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因此,我們必須支持和推動將思想品德教育滲入體育教學過程中,使體育教育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思想品德教育和體育教育互相促進、互相影響、有機結合,體育教育為品德教育提供培養機會,品德教育的有效開展又能更好促進體育教育的發展。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有效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有很多國內外同行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但是無論采取哪種體育教學方式和訓練途徑來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師都應在體育教學中做到:既要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鍛煉了身體,又要培養學生形成優秀品質。因此,應切實將體育教育建立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礎之上,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思想品德修養得到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篇(10)

現代社會發展與文明的進步對現代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現代教育要求學校培養出的學生是知識全面、基礎牢固、思維敏銳、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同時,社會的變化發展對人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如果我們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與時俱進,就有可能造成青少年對思想品德課失去興趣,從而使我們的思想品德課喪失影響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機會和途徑。只有加強和改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才能把青少年塑造成未來先進生產力的掌握者和開發者,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深刻體會到思想品德課教學要做到“知行合一”是提升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效果的關鍵。

思想品德課是中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課程,是以“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為核心的課程。但是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怎么樣去操作才能夠做到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去體現課程的核心,培養出21世紀的新型人才呢?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我認為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給予充分參與的機會,不斷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讓他們在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行判斷、共同評價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惡,加速道德認識的內化,促進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

二、“知行不一”折射德育困境

安徽大學曾首開先河,一次投放500輛免費公租自行車,讓師生在校園內免費使用。由于是公租性質,這些自行車全都沒有加鎖,但不和諧音符隨之出現。短短幾天,公租自行車有的坐墊不翼而飛,有的車輪被人上鎖。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對大學生道德素質的熱議。對此,安徽大學回應說:“學生素質沒有問題,只是校方在自行車管理上出現疏忽,才導致自行車受損。我們要從正面引導,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自立意識。”現在他們的進步非常明顯,校園里不文明的現象越來越少。

當前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重智輕德現象依然存在。特別是中小學,在以考試論成敗的現實面前,道德教育陷入“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碭山縣西關小學校長闞艷雪說:“德育很重要,可是看不見、摸不著,又不能量化,難以有效考核。”于是,“千教萬教教人考試,千學萬學學得高分”,成為一些中小學師生的“共識”。長期以來,我國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主要傾向,就是將道德教育等同于智育教育,錯誤地把道德規范當作一種知識體系來傳授。某高校大學生坦言,現在學校的德育課仍以說教為主,德育內容教條,教育方式陳舊,不受學生歡迎。德育課程異化成為“下課抄筆記、考試背筆記、過后忘筆記”。從書本到書本,從口號到口號,道德教育就被“懸空”。“知行不一”往往容易導致道德上的“雙重人格”。一項調查顯示,91.7%的學生贊成在公共汽車上給老、弱、病、殘乘客讓座,但是真正遇到這種情景時,只有59.9%的學生表示能做到主動讓座。當然,少數成年人在道德生活中,嘴巴上說的是一套,行動上做的是另一套,也給一些青少年提供了不良的示范效應。

三、重視“知行合一”,共筑道德大廈

今天社會的道德狀況之所以不能令人滿意,正由于我們昨天在這方面做得有缺陷;而明天社會道德狀況會怎樣,又取決于我們現在怎么做。一個人高尚情操的培養或一個社會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漫長工夫。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學校教育作為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工作的全過程,豐富內容形式、創新方法手段。要認真做好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強化其在考核、升學中的重要參考作用。

知易行難,行重于言。思想品德教育要樹立“行為優先”的重要觀念,道德評價不僅要以行為為準,而且要把道德習慣的養成放在首位。還要把道德實踐活動作為德育的主導內容,引導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中體驗人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萬涓成水,匯流成河。優秀品德的養成需要由易到難,由低到高,扎實推進。

上一篇: 德育課程總結 下一篇: 三個月試用期轉正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 | 在线观看免费三级网站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三区 |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区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