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6 18:54: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保健方法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基于上述內外因素方面的考慮,我國在改革開放的系統工程中,依據自身需要適時開啟了保險市場的大門。從80年代開始,我國就允許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代表處,1992年,美國AIG公司在我國開業;1993年東京海上開業;1996年,相繼批準了加拿大宏利、瑞士豐泰在我國開業;1997年,批準法國安盛、德國安聯、美國安泰三家保險公司與我國保險公司成立合資保險公司。1998年,進一步批準英國皇家太陽聯合和澳大利亞康聯保險公司在我國開業。保險市場近幾年來的對外開放,的確為基礎薄弱的我國保險業注入了“催化劑”。首先,外資保險公司進入我國市場,在短期內增加了保險供給,緩解了以往供給資金不足的問題。其次,外資公司先進的專業技術、管理經驗、優質產品和服務,對我國同行業產生了良性示范與啟迪;再次,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對我國民族保險業產生了生存與發展的壓力,加快了民族保險業的發展速度。最后,我國保險界通過與外資公司的接觸擴大了同國際保險界的聯系。
然而,由于對開放我國保險市場的認識尚不深刻,加之對開放的“度”和開放的方法缺乏基于本國實際的科學策略,使我國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存在著諸多問題。表現為:
1.把對外開放等同于單向引進外資保險公司。無論是法規、政策的制定,還是輿論宣傳,都傾向于構筑吸引外資公司進入我國市場的“環境”,而缺乏走出去的意識和政策引導,更沒有與走出去相配套的法規。
2.把開放等同于開放我國的直接保險市場,而沒有充分考慮與之相配套的間接市場的開放和構建,對保險市場的結構平衡、保險業自身的風險保障機制重視不夠。如我國在短時間內引進了一批外資產、壽險公司,由于這些主體直接參與分割我國的保險市場,造成了目前我國保險市場上供大于求的局面。
3.把保險業的繁榮與保險公司的數量相等同,在短期內引進了一批實力遠遠超過國內保險公司的外資保險公司。如在1992至1998年不到六年的時間里,在我國開業的外資公司已達到9家,境外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的代表處已近200家。這些中國保險市場上的“潛在主體”,目前已開始在人員分流、市場分割、價格競爭等方面對民族保險業形成沖擊。作為一種極端情況,如果這些公司都獲準在我國開業,對民族保險業的沖擊將是致命的。這方面,舊中國保險業發展的教訓值得我們汲取。
4.由于資本的趨利本性,外資保險公司在時機成熟時必然會充分利用其在華建立的機構,以參股、購買我國保險公司股票、收購我國保險公司等“隱形進入”手段,滲入我國保險業或其它經濟部門,從而對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挑戰。
二、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依據
就保險業同國民經濟的關系及其自身結構體系,以及世界各國在對外開放中所達成的共性經驗和原則看,科學合理地選擇保險業的對外開放政策,應立足于以下幾個一般原則:
1.立足于本國經濟的發展程度和發展潛力。一般而言,經濟發達程度越高或發展潛力越大,對保險的有效需求就越大,對保險供給的需求就越大。
2.立足于本國保險供給和需求平衡情況。國內保險供給充分,甚至保險產品供大于求,則對引進外資的需求就小;反之,若本國保險供給不足,供給小于需求時,就應擴大對外開放。這是確定引進外資資本量的依據。
3.考慮國內保險市場對外開放的承受和吸收能力。包括:(1)本國保險業對外來保險業沖擊的承受能力;(2)本國國民對保險產品的消費水平;(3)本國科技力量對所引進保險專業技術的吸收、消化、接納和創新能力;(4)國民文化水平、價值觀念等。這為選擇所引進外資企業的技術和產品提供了坐標。
4.充分考慮本國保險市場結構均衡和完善情況。這是選擇引進外資企業類型,如選擇財產險資本還是人身險資本;是選擇原保險資本還是再保險資本所應考慮的。
除了上述一般性原則外,特定時期保險市場開放策略的抉擇,實際上應更多地立足于該時期本國保險市場的實際狀況,特別要立足于彌合或緩解本國保險市場發展中最突出的迫切問題。我國保險業目前的狀況和存在的突出問題是:
1.由于我國經濟發展中“低通脹”戰略的成功實施,保險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相對而言,保險供給相對過剩,出現了按保險資本金計算的“供給大于需求”的現象,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這種現象尤為突出,從而造成空前激烈的保險市場競爭,甚至引發了惡性競爭和市場混亂。
2.再保險體系尚未建立。作為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再保險是實現保險業風險分散和轉移的必要手段,對一國保險業的穩定、持續發展起保障作用。但因我國保險業發展的歷史陳因,更由于缺乏資金、技術、人才和組織管理經驗,目前尚未建立與直接保險市場配套的間接保險市場體系。
3.由于保險法律體系尚不完善,保險監管機構、人員、力量相對薄弱,保險監管方法滯后,特別是由于缺乏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再保險市場體系,從而難以對各保險人形成公平、公正且有力的技術約束,造成保險監管不科學,難奏效,對保險業的監管尚處在幼稚階段。
4.我國保險業無論是在承保技術、管理水平、產品創新、人才素質,還是在承保實力等方面,都與國際保險業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由于我們在參與國際市場的再保險方面積累的經驗較少,在再保險市場組織能力方面的差距更大。
三、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科學選擇
立足于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著眼于我國國民經濟中長期發展戰略和保險市場所面臨的迫切問題,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政策的科學抉擇應采取:有序開放間接保險市場,合理保護直接保險市場。從現在起,放慢開放直接市場的速度,而立足于完善保險市場結構體系的大局需要,在不斷改革現有國家再保險公司職能和運行模式的基礎上,有條件地引進1-2家外資再保險公司,成立由各家中資保險公司共同參股的全國性再保險公司,從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與直接保險市場相配套的再保險市場體系。具體為:
1.選擇性地引進1-2家專業經驗豐富且愿意同中國保險業合作的外資再保險公司,以接受國內各保險公司的分入業務和向國際市場分出高風險業務。
2.由國內各家保險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一家全國性的再保險公司,以接受國內外各保險公司的自愿分入業務和向國際市場分出業務。
3.改革現有中保再保險公司的經營體制和運作機制,使其由現在的國家再保險機構的角色逐步轉化為商業性的再保險公司,從而形成再保險市場上公平競爭的局面。
課題將充分利用新作文雜志社廣泛聯系各個層次的作者,聯系一線老師及一線中小學、高校作文教育教學專家的作者資源與專家資源優勢,為課題提供精到實用的學術信息支持;將發揮雜志發表推廣的媒體優勢,為課題研究的新鮮思想觀點、新鮮經驗做法提供第一時間推廣傳播支持;將依托新作文雜志社隸屬山西出版傳媒集團的出版平臺與課題研究同步開啟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性出版計劃,動態出版生成課題研究專著等課題成果。
二、課題研究的三對關鍵詞與三大基本方向
第一對關鍵詞是:梳理與總結。與之對應的一大方向是全面梳理活躍在當下中小學作文教學實踐中的方法與內容,思想與流派,為宏觀上把脈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提供切實的依據。第二對關鍵詞是:研究與推廣。相應的方向是選擇寫作學界、作文教學界前沿的理論與體系,研發先進理論與教學一線實踐對接,推廣可行方法與途徑,實現科研理論向教學實踐的產業化轉變。第三對關鍵詞是:創新與發展。與之對應的方向是集大家智慧,百花齊放,催生更為新鮮的作文教學新理念、新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范疇
1.作文教學目的、原則研究
新課標所制定的作文教學目標與作文教學實踐距離研究,微觀課時、單元、學期、學年作文教學目標的設定及結構研究,以“自悟”為目標的作文教學目的研究。
動力學原則、先放后收原則、自悟原則、大量讀寫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因地制宜原則、個性化原則等。從這些原則中查找最根本、最普適的規律,并進行概念的準確界定。
2.作文教學內容與過程研究
興趣、主題、結構、語言、語感、思維、文體、技法訓練與方法研究,作文過程中思維外化與內化對比研究,作文基本功構成及提高研究。
作文步驟研究,作文教學階段整體目標、知識結構及序列安排研究。
3.作文課堂組織研究
課堂實施過程研究,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經濟發展環境下作文教學的因材施教問題研究。課堂結構、課堂組織形式類別、個別輔導、小課堂、大課堂等。
4.作文教學教材研究
各類(含社會培訓)作文教學教材特點及各自適用情況分析研究,作文教材編寫與使用的應用原則研究,不同作文教材應用策略對比研究。
小學、初中、高中作文教材內容編排序列研究,小學、初中、高中各類相關訓練的銜接研究,教材的結構、內容、容量、呈現形式研究。
5.作文教學教師研究
作文教師素養的構成研究,作文教師素養的提高途徑研究,專職與非專職作文教師教學效果對比研究,不同教學風格與方法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研究。
6.作文教學資源研究
家長、學校教學資源,作家、教研機構等社會智力資源,作文教輔圖書資源,作文專業報紙、雜志資源等諸多作文教學資源的優勢與不足,開發與利用研究。
7.作文教學評價研究
作文評價的方法與途徑研究,作文評價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評價的結果使用研究。作文升格的標準、方法研究。
8.現作學前沿理論與實踐推廣研究
言語生命動力學理論與實踐推廣,非構思寫作學理論與實踐推廣,題型寫作理論與實踐推廣。
9.傳統寫作及寫作教學理論批判與借鑒研究
葉圣陶、張志公、呂叔湘、梁啟超、朱自清、張中行等作文教學理論研究
10.現代心理學、腦科學、思維科學與寫作教學關系研究
作文教學中的左右腦協同思維的策略研究,中國人獨特語言區對于作文教學的影響研究,學生語言發展心理進程對寫作能力的影響,寫作思維學研究。
11.作文教學新媒體教學手段研究
作文教學軟件的開發與應用研究,網絡時代作文教學的新特點與新方式研究,作文報刊對學生作文水平的影響研究。
12.作文考試與日常作文訓練研究
小學作文考試與學生作文心態能力發展影響研究,中考作文研究,高考作文研究,中高考作文與日常作文訓練的關系研究。
13.各級各類作文培訓專項研究
培訓的規模,教材,方法,時間,效果,影響等研究。
14.作文教學流派梳理
建國以來形成的各種作文教學與實驗研究。
15.國外及港臺作文教學研究
美國、日本、韓國、英國、新加坡、臺灣、香港作文研究。
16.讀寫直通策略與方法研究
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學法的指導研究,以作文教學為主體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高的對比研究。
17.作文教學跨門類借鑒研究
其他學科對作文的影響與借鑒研究,音樂、美術、戲曲、電影、電視等藝術門類對作文教學的借鑒研究。
18.涵養、自悟、自修、自審、自改、內生作文動力培植研究
對學生內在文化修養、道德修養、非智力因素養成的研究,自悟、自修、自審、自改能力養成研究,寫作動力內在的自生長形成機制研究。
四、子課題申報條件
1.本著雙向選擇、自愿參加、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原則,履行必要的審批手續,申報子課題,成立課題組。
2.子課題組負責人要有較強的作文教育教學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原則上要求具有小教高級、中教高級、大學副教授以上職稱,具備較高的科研組織指導能力。子課題組負責人必須是子課題研究的實際主持者和指導者,并在實驗研究中承擔實質性任務。
3.子課題組負責人所在的單位,必須領導重視,建立相應的組織系統,有完成子課題組研究任務的相應專業力量。
4.具備相對穩定的作文科研教改隊伍和組織機構,并設置固定專員和總課題組定期聯絡、溝通、匯報工作。
5.除執行本方案的各項規定之外,還要遵照總課題組的相關要求,履行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五、子課題的申報立項、開題、培訓
1.各學校在總課題研究的框架內,自主選擇子課題的研究目標和內容,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子課題選題指南見附件一)
2.填寫《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子課題申報表,一式四份加蓋公章后交總課題組秘書處。子課題申報截止日期至2012年12月底(子課題申報表見附件二)
3.由總課題組組織專家完成對參加子課題學校的資格立項審定。
4.陸續審定合格的學校統一參加總課題組召開的課題立項開題培訓會議(時間及地點另外通知),屆時統一頒發“十二五”科研課題立項證書及課題學習資料。
六、課題的組織管理
為了認真抓好課題研究,落實總課題與子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分會秘書處《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總課題組負責課題的管理工作:負責制定總課題研究方案,負責對子課題研究方案進行審定,對研究成果進行審核;組織對子課題的研究進行指導、培訓、評估、檢查;由總課題組秘書處承辦課題的學術交流、研討活動和成果推廣等活動。
本課題管理采取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集中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方式。總課題組依據課題進展情況組織相關的研討、培訓、交流、考察;各地區的子課題學校也可以自行組織相關活動,邀請總課題組給予指導與支持。
總課題采用公開申報、審批、分子課題研究方式,鼓勵各子課題承擔學校和個人以校為本,切實優化研究過程。希望研究者樹立成果意識,注重課題研究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效果。一般情況下,承擔子課題研究時間為2~4年。
希望參與單位自愿給予總課題一定的研究經費支持,額度由雙方協商決定。
七、《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秘書處聯系方式
曹 韌:0351-5256554 15535812691
聶艷宏:0351-4195579 13203419770
曹曉花:0351-5256564 15034062154
張東萍:0351-5256564 13754818519
附件一:《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子課題申報指南
附件二:《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子課題申報表(附件二略,該表可登陸新作文網站省略下載。)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
附件一:
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
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
與實踐研究
子課題申報指南
一、作文教學目的、原則研究
1.新課標所制定的作文教學目標與作文教學實踐距離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2.微觀課時/單元/學期/學年作文教學目標的設定及結構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3.以自悟為目標的作文教學目的研究。
4.作文教學原則研究。
二、作文教學內容與過程研究
5.興趣、主題、結構、語言、語感、思維、文體、技法等作文內容分類訓練方法研究。(小學、中學)
6.學生作文基本功構成及提高研究。
7.作文教學階段整體目標、知識結構及序列安排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三、作文課堂組織研究
8.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經濟發展環境下作文教學的因材施教問題研究。
9.作文課堂結構、課堂組織形式類別、個別輔導、小課堂、大課堂等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四、作文教學教材研究
10.社會作文培訓教學教材特點及各自適用情況分析研究。
11.人教版語文教材中作文教學教材特點及適用情況分析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2.蘇教版語文教材中作文教學教材特點及適用情況分析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3.語文版語文教材中作文教學教材特點及適用情況分析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4.作文教材編寫與使用的應用原則研究,不同作文教材應用策略對比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5.作文教材內容編排序列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6.小學、初中、高中各類作文相關訓練的銜接研究。
17.作文教材的結構、內容、容量、呈現形式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五、作文教學教師研究
18.作文教師素養的構成研究,作文教師素養的提高途徑研究。(小學、中學)
19.專職與非專職作文教師教學效果對比研究。(小學、中學)
20.不同教學風格與方法的教師對學生作文寫作影響研究。(小學、中學)
六、作文教學資源研究
21.家長作文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2.學校非語文教師作文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3.作家、團體、教研機構等社會作文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4.作文教輔圖書作文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5.作文專業報紙、雜志資源等諸多作文教學資源的優勢與不足,開發與利用研究。
七、作文教學評價研究
26.作文評價的方法與途徑研究,作文評價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評價的結果使用研究。
27.作文升格的標準、方法研究。
八、現作學前沿理論與實踐推廣研究
28.言語生命動力學作文理論與作文教學實踐推廣運用研究。
29.非構思寫作學理論與作文教學實踐推廣運用研究。
30.題型寫作理論與作文教學實踐推廣運用研究。
31.――寫作理論與作文教學實踐推廣運用研究。
九、傳統寫作及寫作教學理論批判與借鑒研究
32.葉圣陶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3.張志公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4.呂淑湘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5.梁啟超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6.朱自清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7.張中行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8.――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十、現代心理學、腦科學、思維科學與寫作教學關系研究
39.作文教學中的左右腦協同思維的策略研究,中國人獨特語言區對于作文教學的影響研究。
40.現代腦圖研究成果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41.學生語言發展心理進程對寫作能力的影響及教學策略研究。
42.寫作思維學研究。
十一、作文教學新媒體教學手段研究
43.作文教學軟件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44.網絡時代作文教學的新特點與新方式研究。
45.各類作文報刊的優勢、特點以及對學生作文水平的影響研究。
十二、作文考試與日常作文訓練研究
46.小學作文考試與學生作文心態能力發展影響研究。
47.中考作文研究。
48.高考作文研究。
49.中、高考作文與日常作文訓練的關系研究。
十三、各級各類作文培訓專項研究
50.小學作文民間培訓的內容、方法、教材、規模、時間、效果、影響等研究。
51.中學作文民間培訓的內容、方法、教材、規模、時間、效果、影響等研究。
十四、作文教學流派梳理
52.――作文(法)專題研究。
十五、國外及港臺作文教學研究
53.美國作文教學研究。
54.日本作文教學研究。
55.韓國作文教學研究。
56.英國作文教學研究。
57.臺灣作文教學研究。
58.香港作文教學研究。
十六、讀寫直通策略與方法研究
59.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學法的指導研究。
60.以作文教學為主體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高的對比研究。
十七、作文教學跨門類借鑒研究
61.學科作文研究。
62.不同藝術門類對作文教學的借鑒研究。
十八、涵養、自悟、自修、自審、自改、內生作文動力培植研究
63.學生內在文化修養、道德修養、非智力因素養成與作文關系的研究。
64.學生作文自悟、自修、自審、自改能力養成研究。
65.寫作動力、動機內在自生長形成機制研究。
申報者可以以某一地區教科研部門為單位申報區域性課題;也可以以學校為單位申報學校課題;還可以個人單獨申報個人課題。
上述課題供申報者參考,申報者可以結合本單位或個人的實際情況,在總課題總的研究方向的前提下,自行擬定課題進行申報。
中圖分類號:TP301.6
為了滿足人們對大數據量信息處理的渴望,為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計算機算法學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線性規劃、動態規劃、貪婪策略等一系列運籌學模型紛紛運用到計算機算法學中,產生了解決各種現實問題的有效算法。
貪婪算法(Greedy algorithm)是一種對某些求最優解問題的更簡單、更迅速的設計技術。用貪婪法設計算法的特點是一步一步地進行,常以當前情況為基礎根據某個優化測度作最優選擇,而不考慮各種可能的整體情況,它省去了為找最優解要窮盡所有可能而必須耗費的大量時間,它采用自頂向下,以迭代的方法做出相繼的貪婪選擇,每做一次貪婪選擇就將所求問題簡化為一個規模更小的子問題,通過每一步貪婪選擇,可得到問題的一個最優解,雖然每一步上都要保證能獲得局部最優解,但由此產生的全局解有時不一定是最優的,所以貪婪法不要回溯。
貪婪算法可解決的問題通常大部分都有如下的特性:(1)有一個以最優方式來解決的問題。為了構造問題的解決方案,有一個候選的對象的集合:比如不同面值的硬幣;(2)隨著算法的進行,將積累起其它兩個集合:一個包含已經被考慮過并被選出的候選對象,另一個包含已經被考慮過但被丟棄的候選對象;(3)有一個函數來檢查一個候選對象的集合是否提供了問題的解答。該函數不考慮此時的解決方法是否最優;(4)還有一個函數檢查是否一個候選對象的集合是可行的,也即是否可能往該集合上添加更多的候選對象以獲得一個解。和上一個函數一樣,此時不考慮解決方法的最優性;(5)選擇函數可以指出哪一個剩余的候選對象最有希望構成問題的解;(6)最后,目標函數給出解的值。
1 問題回放與拓展
1.1 部件加工問題
(1)問題論述
(2)問題分析
本題求一個加工順序使得加工總時間最短,要使時間最短,則就是讓機器的空閑時間最短。一旦a工序開始加工,則a工序將會不停的進行作業,關鍵是b工序在加工過程中,要等待a工序。很明顯第一個部件在a工序上加工時,b工序必須等待,最后一個部件在b工序上加工,a工序也在等待b工序的完工。
(1)方案原理
2.2 k階優化方案總結
參考文獻:
[1]蘇德富,鐘誠.計算機算法設計與分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
[2]鄧宏濤,朱峋.0/1背包問題的貪心優化解法[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06.
創業教育最先由世界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的專家Colin Ball在1988年提出。198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面向21世紀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研討會”,首次提出“事業心和開拓教育”的概念,后被譯為“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創業意識,增強創業精神,開發創業人格,提高創業素質和能力,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和解決當前就業問題的有效途徑,和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創業教育已成為國際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探索的一個嶄新領域。本文在全新的知識計量學視閾下,將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結合,探究國際創業教育的研究熱點,為我國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與參考借鑒。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數據來源。本文以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Web of Knowledge平臺下Web of Science(WOS)中的科學引文索引SCI-E、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作為國際創業教育領域知識計量研究的數據來源。在SCI-E、SSCI數據庫里主題檢索1945年至2010年66年間國際創業教育的文獻數據,文獻語言選擇“All languages”,得到2000條文獻數據。本文是以這2000條文獻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和計量單元的。
研究方法。知識計量學是以整個人類知識體系為對象,運用定量分析和計算技術對社會的知識能力和知識的社會關系進行綜合研究的一門交叉學科,是正在形成的知識科學中的一門方法性的分支學科。①知識圖譜是顯示知識的發展進程與結構關系的一種圖形,它是揭示知識及其活動規律的知識計量學從數學表達轉向圖形表達的產物。②簡言之,知識圖譜是知識計量學的研究載體和表達方式。
可視化技術與方法,是將抽象數據用可視的形式表示出來,是知識計量和知識圖譜繪制的實現途徑和直觀體現。引文分析可視化是可視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因為引文分析要處理海量的引文數據,利用可視化技術與方法可以使人們更容易地觀察、瀏覽和理解信息,并且找到數據中隱藏的規律和模式。③探究國際創業教育的發展脈絡與研究熱點,正是基于WOS文獻數據的引文分析可視化。21世紀以來,基于引文分析的可視化方法可謂方興未艾。其中CiteSpace是一種適于多元、分時、動態的復雜網絡分析的新一代可視化技術,正成為知識計量學普遍應用的新手段。④在CiteSpace生成的知識圖譜中,以時間為變量探索一個領域的發展機制,演繹研究熱點的變化過程,揭示其出現的新趨勢與新動向,這無疑為國際創業教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個范例。
國際創業教育領域論文的整體分布
本文首先從2000條文獻的時間分布、國家(地區)分布、機構分布和學科分布入手,對國際創業教育領域的研究進行總體把握與宏觀認識。
時間分布。美國的創業教育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是創業教育最早興起的國家,堪稱國際創業教育效仿的典范。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創業教育領域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上都可謂突飛猛進。據考察,國際學者對于創業教育的研究從1992年開始穩定增長,1999年~2005年的研究在起伏波動中呈增長態勢,2006年~2009年間國際學者對于創業教育領域給予了普遍關注,研究成果豐碩。2009年達到所有考察年份的峰值,為168篇。2010年這一領域的研究又略有回落。
國家(地區)分布。從國家(地區)分布來看,創業教育在歐美等先進國家已深受重視且頗具規模。美國在國際創業教育領域的研究處于絕對優勢地位,1002篇的發文數量占這一領域研究總數的一半以上,其論文的質量也較高,WOS論文中被引頻次總計6109,篇均引用達6.10次,高于4.9的全球平均值。創業教育在美國已經形成一個相當完備的體系,涵蓋了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緊隨其后的是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中國大陸位居第九,這表明在世界各國和地區紛紛搶占創業教育制高點的背景下,我國也密切關注著當代創業教育發展的最新趨勢和研究熱點。另外,如德國、荷蘭、南非、瑞典、法國等向來重視創業教育的國家,在此領域的發文數量也位居前列。中國臺灣地區居第16位。
機構分布。半個多世紀以來國際創業教育領域發文最多的前20位機構無一例外,都是國際知名高校,其中美國占了17個席位,這與此領域論文的國家分布情況不無關系。從1947年Myles Mace在哈佛大學開設第一門創業課程至今,超過1600所美國高校提供了2200門以上的創業課程,277個與創業有關的職位,100個以上的創業中心,44種相關的學術刊物,其中核心的管理雜志也十分關注創業。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馬里蘭大學、密蘇里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威斯康星大學對國際創業教育領域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這些高校的策略重心和競爭優勢是創業教育的研究和教學。相對而言,百森商學院、哈佛商學院、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的創業教育是綜合性的;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仁斯里爾理工大學等的創業教育是面向高科技創業的;印第安納大學、科羅拉多大學的創業教育偏重于新企業的創立和創新;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側重的是家族創業、連鎖經營及婦女創業;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分校的創業教育著眼于生命科學應用、大型機構創新和創業。此外,來自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大學、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和英國的倫敦大學在創業教育研究領域獨樹一幟,也是其中的核心研究力量。遺憾的是,SCI、SSCI中,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研究遠遠落后于世界,香港教育學院僅以2篇的發文數量位居283位。由此,加強和推進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基于關鍵詞共現圖譜的國際創業教育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
在CiteSpace最新版2.2.R11中,選擇“Keyword”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標準設定為每個時間分區選取被引次數或共現次數最多的前30位關鍵詞,可獲得較為理想的聚類結果。經分析得到13個聚類,分別是聚類0至聚類12。通過對各個聚類研究熱點的梳理和分析,最終形成13個熱點知識群,即得出近年來國際創業教育領域的13個研究熱點。
熱點知識群A:商業教育與管理教育。由聚類1構成,重要詞有商業教育、管理教育、創業者和國際精英商學院協會等。熱點知識群B:創業管理與商業模式。由聚類10構成,重要詞有管理、技術、創新、框架、能力和公司等。創業管理是對傳統管理的重構和再造,創業商業模式更多的涉及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熱點知識群C:創業教育課程和滿意度。由聚類3構成,重要詞有課程、滿意度和經驗等。熱點知識群D:創業教育預期、態度、模式與績效。由聚類0和8構成,重要詞有自我、預期、自傳、態度、個性、科學、模式、職業、成就、績效、自我效能感、性別、學生和愿景等。熱點知識群E:創業教育與方法,職業選擇與培訓。由聚類4構成,重要詞有教育、方法、社會學等。熱點知識群F:職業流動勞力和創業移民。由聚類5構成,重要詞有高等教育、流動勞力、移民、職業等。熱點知識群G:創業者的人格與健康,由聚類11構成,重要詞有健康、蕭條、雙性性格、自尊、退休和經驗等。熱點知識群H:青年創業者的支持與環境。由聚類12構成,重要詞有職業區域環境和失業等。熱點知識群I:創業專業選擇,內科與初級保健護理。由聚類2構成,重要詞有初級保健護理、內科、門診醫療和門診診所等。熱點知識群J:創業目的與成功。由聚類9構成,重要詞有成功、發展、績效和創業者等。熱點知識群K:創業教育的調整與文化互滲。重要詞有調整、分配、美國人和文化互滲等。熱點知識群L:職業干預、評估與決策。由聚類7構成,重要詞有職業干預、研究方法論、大學生、高中生和指導等。熱點知識群M:職業選擇與決策,創業自我評估。由聚類6構成,重要詞有職業、決策、選擇、自我評估、學校和結果等。(作者單位:大連海事大學學院)
注釋
①劉則淵,劉鳳朝:“關于知識計量學研究的方法論思考”,《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年第8期。
一、概述
所謂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績效評價是指高校根據英語學科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對英語教師的教學工作的績效進行測評,目的在于發現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督促從教人員查缺補漏,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整體水平。在“科教興國,人才強?!睉鹇缘闹敢拢芊窠⒁粭l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英語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將直接影響到高校能否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英語教師隊伍,能否調動英語教師工作積極性。
文獻表明,國外高校普遍以評價機制來促進教師隊伍建設,以評促建,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和服務水平。國外高校教師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教學工作、學術與創造性研究、服務性工作等幾個方面。高校教師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教師評價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72年臺灣學者李聰明編著的《教育評價的理論與方法》,不過在該書中仍然沒有實際的方法論述。20世紀80年代,蘇渭昌、張笛梅在編著的《教育評價技術》中,提到了教師評價方面的內容。20世紀年90代以后,教師評價逐漸成為教育評價中的一個熱點,有關教師評價的文獻逐漸增多。到目前為止,系統地研究高校教師人力資源評價體系的文章或論著還很少,而研究高校英語教師績效評價的文獻更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高校英語教學的特殊性要求英語教學活動的具體承擔者——英語教師應具備有別于一般教師的特殊性。高校英語教師的績效考核機制直接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教師素質的培養,進而關系到英語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本研究在考慮高等院校英語教師的特殊性的基礎上,科學選取評價要素,遵循科學性、導向性、多樣性、獨立性原則,并依據這些原則建構起提一套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績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科學考評高校英語教師工作績效,幫助英語教師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激勵與約束并重,調動其工作積極性,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和質量,進而推動高校英語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二、績效評價的原則
在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績效評價過程中,確立科學績效評價觀是至關重要的。評價高校英語教師教學績效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使資源“增值”。現有教育評價理論將評價模式分為“獎懲性教學績效評價”和“發展性教學績效評價”?!蔼剳托越虒W績效評價”主張高度集權,從嚴治校,依據教師評價的結果對教師做出獎勵或懲罰的決定,從而加強績效管理,提高辦學效率?!鞍l展性教學績效評價”主張適度分權,民主治校,教師參與,通過實施教師評價,實現教師和學校、個人與組織的共同發展。
另外,績效評價過程是對英語教師及其教學工作及結果進行的價值判斷。這種價值判斷可以集中從教師本身素質、教學工作表現和教學結果三個方面做出。高校英語教師的教學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長期性,教學績效常常具有后效性,基于此考慮,評價過程應該將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相結合。因此,本研究對高校英語教師的教學績效評價既包括教師的本身素質和教學結果,同時還包括英語教師教學的工作表現,以及業務持續發展能力,將結果與過程相結合,將多種績效都納入評價的范疇,同時注重定性和定量評價,力圖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真正發揮評價的應有功能。
三、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基于以上原則,結合“獎懲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的思想,筆者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建立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圖1中目標層為“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績效評價”。二級指標分為德、能、勤、績四個方面,其中“德”包含思想政治、教師師德和學生美譽度三個指標;“能”包含學歷與學位、職稱情況和自學創新能力三個指標;“勤”包括教學表現、教案完整性和完成工作量三個指標;“績”包括四、六級通過率、英語競賽獲獎和科研論文及項目情況三個指標。在該指標體系中既包含“獎懲性評價指標”,也包含了“發展性評價指標”。比如思想政治、教師師德、教學表現、教案完整性、完成工作量等可以看作獎懲性評價指標,而學生美譽度、學歷與學位、職稱情況、自學與創新能力、四、六級通過率、英語競賽獲獎和科研論文及項目情況可以看作發展性評價指標。此外,我們還可以從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的角度來理解這些評價指標:其中獎懲性評價指標多由保健因素構成,而發展性指標多由激勵因素構成。
四、結論與展望
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績效評價不僅關系到對教師個人工作的考核與鑒定,同時它關系到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激發與教學水平的提升,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學校的辦學質量。本文給出了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績效評價的原則,并進一步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初步建立了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既包含了獎懲性評價,也兼顧了發展性評價,既考慮了保健因素,也強調了激勵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該指標體系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還會涉及到如何將定性指標定量化,如何科學確定不同評價指標權重的相對大小等問題。這些問題可以通過采用諸如AHP等系統分析的方法得以解決,這也是該系列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下一步工作的焦點和有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指導,準確而深刻地反映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性。
運用先進理論與先進技術解決醫學上的各種問題,以加速發展我國的醫學科學事業。
遵循科學道德,無政治性錯誤,無浮夸,無泄密。
2學術要求
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目前均為學術類期刊,既要反映我國相關學科學術水平和發展動向,代表國家相關學科發展前沿,又要結合我國當前的醫療水平和實際工作需要,為防病治病工作的順利進行發揮預見和導向作用。2.1選題得當
密切結合國家或地區醫學科技攻關及重點研究項目密切結合醫療衛生保健和防病治病實踐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有足夠的科學依據2.2內容體現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2.2.1創新性:學術論文的靈魂。創新性主要表現在:在同類領域中提出了新理論、新概念、新原理,或者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發現;在同一原理的基礎上有新方法、新手段、新技術的創造;研究的樣本數更大,或采用的方法更為嚴格,發現了過去沒有發現的新事實、新現象,提供了新的數據和實驗結果;對原有的技術方法,在不同領域和不同地區有新的應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論文中應該反映作者是如何把未知變為已知,把未有變為已有,把知之不多變為知之較多,把知其然變為知其所以然,從而有了新的認識,發現新的事實,找新的規律,闡明新的理論,發明新的技術。這樣的論文,才有刊出的價值。2.2.2科學性:學術論文的生命。科研設計是科學性的基礎,科研設計是否嚴謹,關系到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和重現性。科研設計包括專業設計和統計學設計。
專業設計:研究思路是否恰當,方法是否可靠,技術上是否成熟,診斷依據是
否充足,臨床表現和療效觀察是否客觀、深入,資料是否完整等。
統計學設計:樣本含量是否足夠,是否具有代表性;分組是否隨機化,是否具
有可比性;是否對照觀察,有客觀的定量指標;數據是否準確、完整及符合統計學
要求等。
臨床研究的科研設計應符合循證醫學和現代臨床流行病學的要求。
科學性還體現在對實驗結果的解釋是否符合邏輯,結論是否有充分的依據并恰如其
分。僅僅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是不夠的,要重視各??频奶厥庖幝?。通
過統計學處理后,還需要從專業的角度去慎重考慮,結合專業特點具體闡明所觀察
到的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揭示其內在規律性,從而得出正確結論。
2.2.3實用性:科學技術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醫學是一門應用科學,更應
該強調實用性,技術上要行得通,辦得到。除了少量純理論研究的論文以外,大多
數醫學學術論文應該結合醫療、預防工作實際。論文的實用價值越大,指導作用越
強,就越具有重要性。
3寫作要求
期刊常用的論文類型有述評、論著(臨床分析、療效觀察、實驗研究、調查報告等
)、病例報告、臨床病理討論、綜述等等。
文字表達要求準確、嚴密、簡練、通順,用詞穩妥,語言規范,說理明晰,推
理周密,可讀性強,最好還有一定的生動性。一般應用科技語體。
論著類文章最常用的寫作格式為“四段式”,即:前言,方法,結果,討論。
3.1題名
題名應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使用充分反映
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不使用標點。題名
用詞應有助于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略語、
字符、代號等,也不宜將原形詞和縮略語同時列出。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
字,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個實詞。
3.2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是文責自負和擁有知識產權的標志。作者應是:⑴參與選題和設計
,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⑵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
者;⑶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上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
表者。以上3條均需具備。作者姓名在題名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集
體署名的文章應注明通訊作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應附其本人同意的書面材料
。
論文決定刊用后,需要全部作者簽署《論文專有使用權授權書》,將論文專有
使用權授予中華醫學會。
3.3摘要
摘要是論文的高度概括、凝練、微型化,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全
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的論著需附中、英文摘要。
作用:讓讀者了解文章;代替閱讀全文;便于制作二次文獻及收入數據庫。
格式: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及結論四部分,
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
寫摘要應著重反映新內容和作者特別強調的觀點,力戒空泛,應列出必要的資
料和數據,并有明確的結論。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
評論和解釋。中文摘要可簡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應稍詳細一些(400個實
詞左右)。
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題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
政編碼和國名。
有通訊作者時,應注明通訊作者的姓名、單位名稱和郵政編碼。
3.4關鍵詞
關鍵詞是為了便于作文獻索引、檢索和閱讀而選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題概念的詞
或詞組,一般每篇論文選取2~5個關鍵詞。關鍵詞應盡量從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
編印的MedicalSubjectHeadings(MeSH)中選取,其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學科
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譯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醫藥關鍵詞應從中國中醫研
究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編寫的《中醫藥主題詞表》中選取。未被詞表收錄的詞(自
由詞)必要時也可以作為關鍵詞使用。要注意首標詞的選用,首標詞應反映全文最
主要的內容。
3.5前言
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論依據、研究方法、預期結果和意義等
。僅需列出切題的參考文獻,無須進行文獻綜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數據或結論
。不要與摘要雷同。一般不超過250字。比較短的論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
用。
3.6方法
應詳細描述研究對象(人或實驗動物,包括對照組)的選擇及其基本情況,以及
研究所采用的材料和方法。這部分的描述以使讀者能進行重復為度。
3.6.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病人,需注明病例和對照者來源、選擇標準及
一般情況等。研究對象為實驗動物,需注明動物的名稱、種系、等級、數量、來源
、性別、年齡、體重、飼養條件和健康狀況等。
3.6.2藥品、試劑:使用化學名,并注明劑量、單位、純度、批號、生產單
位和生產時間。
3.6.3儀器、設備:應注明名稱、型號、規格、生產單位、精密度或誤差
范圍。無須描述其工作原理。
3.6.4研究設計:應交代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如調查設計應交代是
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屬于自
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抑或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交
代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受試對象的納入和剔除標準等。應
圍繞“重復、隨機、對照、均衡”四個基本原則作概要說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
重要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3.6.5研究方法:個人創造的方法應詳細說明“方法”的細節,以備他人重
復。改進的方法應詳述改進之處,并以引用文獻的方式給出原方法的出處。原封不
動地使用他人方法,應以引用文獻的方式給出方法的出處,無須展開描述。
3.6.6統計學處理:說明統計學方法及其選擇依據。統計學符號按GB3358
-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一律用斜體。
3.6.7倫理學描述:臨床試驗研究,應說明試驗程序是否經所在單位或地區
倫理學相關機構的批準,研究對象是否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3.7結果
報告研究的結果,不應簡單地羅列研究過程中得到的各種原始材料和數據,而
必須將其歸納分析,進行必要的統計學處理,得出相應的結論,然后用文字和各種
圖表表達出來。結果的敘述應實事求是,簡潔明了,數據準確,層次清楚,合乎邏
輯,不能有任何虛假或含混不清,不應與討論內容混淆。
3.8討論
討論強調新的和重要的內容,以及從中得出的結論,包括發現的意義及其限度
,及對進一步研究的啟示。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不要聲稱并暗示工作的優先權。如果
不能導出結論,也可以進行必要的討論,提出建議、設想、改進的意見或待解決的
問題等。應將研究結果與其他有關的研究相聯系,并將本研究的結論與目的相關聯
。不必重述已在前言、結果部分詳述過的資料或數據,和過去文獻已報道的內容。
3.9圖
圖應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圖、圖題和圖例,不閱讀正文,就可理解圖意。圖的
內容不要與文字、表格重復。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匹配。線條圖要求線條均勻、
主輔線分明,并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圖高度與寬度的比例一般掌
握在5∶7左右。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層次分明,反差適中,沒有
雜亂的背景。病理顯微照片應標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實物照片涉及尺寸者應附
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標度。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
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發表的圖須注明出處,并附版權所有者同意使用該
圖的書面材料。圖中的量、單位、符號、縮略語等須與正文一致。
3.10表
制表的基本要求是重點突出,簡單明了;主謂分明,層次清楚;結構完整,有自明
性。表的內容不要與文字、插圖重復。表中的量、單位、符號、縮略語等須與正文
一致。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一律使用三線表。
3.11名詞術語
醫學名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尚未有通用譯名的名詞術語于文內第一次出現時應注明原詞。中西藥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最版本和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為準,不應使用商品名。
冠以外國人名的體征、病名、試驗、綜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譯文,但人名后
不加“氏”(單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桿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
”。
縮略語:文題中一般不用縮略語。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現縮略語時應給出其
中文全稱??s略語應盡量少用,一般不宜超過5個,不超過4個漢字的名詞不使用縮
略語,以免影響文章的可讀性。
3.12計量單位
計量單位實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可參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第3版(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年出版)。
3.13數字用法數字的使用,執行《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年出版〕。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如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
3.13志謝
志謝用于對參與部分工作、提供技術性幫助、提供工作方便、給予指導但尚達不到作者資格者,以及提供資助的團體或個人表示感謝。文字力求簡練,評價得當。原則上應征得被感謝人的書面同意后,方可提名感謝。3.14參考文獻列出參考文獻的目的,主要是說明研究所借鑒的科學依據的出處,以供讀者查閱參考;減少對前人文獻的復述,以節省篇幅;同時,也是對他人成果和著作權的尊重。因此,應以嚴肅的科學態度對待。除了會議消息報道等簡訊外,一般每篇論文均應有參考文獻。論文所列參考文獻應是作者直接閱讀過原著的,而不應是轉引他人的。應選擇近年的文獻,除非必要,一般不宜引用10年以前的文獻。應注意引用國內的文獻,使讀者了解國內的有關進展,且易于查找。由于參考文獻的格式較嚴,項目較多,稍不注意即出現差錯,使讀者難以查找,因此必須認真核對原著,對作者姓名、刊名、年份、頁碼等,尤應注意準確。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參考文獻中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過3名時,后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3.15腳注
腳注常用于注明作者工作單位、郵政編碼、基金資助項目等。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在文章首頁地腳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注項目編號?;痦椖棵Q應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可按級別依次列出。4初稿的審查
4.1要注意布局結構。“四段式”的各部分都要妥善安排,既要明確分工,避免重復,又要互相配合,防止遺漏?!八亩问健笔腔窘Y構,但應根據論文的具體內容,作靈活的處理。每篇論文一般均分為幾個部分、若干層次,分別冠以適當小標題。標題不可過多。同層次標題之間,內容要有聯系,體例應統一。全文的標題要相對均衡。
4.2行文要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條理清晰,詳略得當。不應過多地插入枝節問題,羅列一大堆資料和數據,以致擾亂甚至淹沒了主題。材料和方法部分,要著重介紹有關保證科學性和提供重復驗證的必要信息。評價實驗結果、臨床診斷和治療效果等,一定要說明其標準。在結果分析中,絕不要無選擇地羅列所有資料和數據,但要詳述有意義的結果,包括正面的、陽性的結果和反面的、陰性的結果,有時后者更為重要。討論部分要善于運用自己的資料,闡述自己的觀點,以觀點統率材料,夾敘夾議,最能引人入勝。臨床論文尤其應該用自己的病例統計數據和個案來進行論證。
4.3要善于將圖表與文字配合使用。三者內容不應該重復。核對圖表在文內是否按序標引。
4.4要正確運用語法和修辭??萍嘉恼虏煌谖乃囎髌?,不要求辭藻華麗,形象動人,而要求準確、簡潔、通順、合乎語法和修辭。4.5要重視規范化和標準化。注意醫學名詞、簡化漢字、計量單位、標點、符號和數字使用的規范化,第一次使用縮略語時是否寫出全稱,核對參考文獻是否按序標引以及著錄格式是否標準。4.6認真通讀全文,檢查有無筆誤、拼寫、打印、計算錯誤。5投稿前的準備
投寄論文要選擇適當的期刊,做到“知己知彼”。投稿前,要認真閱讀目標刊物的稿約,并且分析其已刊出論文的水平、特點及其欄目,將之與自己的文章相比較,以決定如何投寄。
一般說,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要求刊出的論文具有國內先進性或重要指導性,同時也重視臨床實用性。
稿約中一般都對來稿提出格式方面的要求,應認真對待,以免因形式審查不合格被退稿而延誤論文的發表。
作者簡介:白萬勝(1956-),男,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臨床獸醫學。;王永(1979-),男,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副教授,在讀博士;研究方向:臨床獸醫學。
“獸醫臨床診斷學”與“獸醫內科學”均屬于動物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在培養學生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及提高臨床診療水平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獸醫臨床診斷學”與“獸醫內科學”是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獸醫臨床診斷學”是“獸醫內科學”的基礎,“獸醫內科學”是“獸醫臨床診斷學”的具體應用。掌握了“獸醫臨床診斷學”和“獸醫內科學”的理論與技能,能夠有效地解決生產實際中存在的大多數問題。但是當前“獸醫臨床診斷學”與“獸醫內科學”的發展與實際需要發生了一定程度的偏離,具體表現為:(1)部分教師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實際與課程的教學目標脫節;(2)科學研究與教學內容脫節,未能實現融合與統一,從而難于實現知識的快速更新;(3)部分教師缺乏獨特而先進的教學思想,沒有明確的人生發展目標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4)普遍重視科學研究,忽視教學研究,缺乏系統的課程培養體系和明確的課程培養目標;(5)相當一部分教師仍堅守著較為單一的考核方式,未能構建綜合、有效的課程評價體系?!矮F醫臨床診斷學”與“獸醫內科學”對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未能很好地繼承,同時缺乏發展的戰略眼光。為此,“回歸與發展”思想的提出,有利于課程和學科協調發展,為動物醫學專業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獸醫臨床診斷學”和“獸醫內科學”的回歸
所謂“回歸”并不是歷史的倒退,而是在技術進步的今天有選擇地繼承過去行之有效的實踐方法、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和服務理念,使“獸醫臨床診斷學”和“獸醫內科學”回歸到獸醫實踐的“正途”,而非僅重視理論學習而忽視實踐的存在?;貧w不是對過去的簡單再現,而是立足現在的深刻反思。
(一)回歸臨床實踐,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目標
動物醫學(獸醫)是一個應用型很強的專業,其中的“獸醫臨床診斷學”和“獸醫內科學”是體現實踐技能的典型代表。目前的“獸醫臨床診斷學”和“獸醫內科學”課程,理論易講,實驗難開。其中“獸醫臨床診斷學”多以健康動物為檢查對象,僅能從方法學上得到鍛煉,而無法在癥狀學和診斷疾病的方法論上得到提升。至于“獸醫內科學”,實驗更為困難,健康動物不能滿足實驗要求,而病例復制又存在著諸多限制。因此,借助動物醫院等平臺,回歸臨床實踐,才能實現課程的最終目標。能否解決生產實際中遇到的動物健康問題,是衡量一名獸醫的起碼標準,而目前我國培養的獸醫人才恰恰是輸在臨床實踐這一起跑線上。
(二)回歸現場教學,培養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獸醫人才
目前的教學形式,基本上是以大班為單位在大教室內完成的。這種教學方式,對于理論學習尚可,對于病例的具體處理就顯得力不從心。因此,要回歸以前的現場教學,才能真正地培養出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過去能夠有效進行現場教學,一是因為大學精英化,招生人數少;二是因為我國當時尚未實現機械化農耕和集約化養殖,家畜及病例數量多。目前,現場教學極為少見,其原因一是因為招生數量大,教學資源相對不足;二是因為我國實現了集約化養殖,生產單位距離學校遠,且病例有限;三是因為教師忙于科研,實踐經驗明顯不足,難以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指導。所謂回歸現場教學,就是要加大教學投入,實現課程教學“臨床化”,以臨床病例為切入點,全面傳授診療技能和相關理論知識。這里所說的“臨床化”就是讓廣大師生多接觸臨床,實現臨床課程教學在動物醫院、獸醫站、奶牛場等臨床診療一線單位內完成。塔里木大學集中在牛場等生產單位集中完成“獸醫內科學”、“獸醫外科學”和“獸醫產科學”課程就是回歸現場教學的有益嘗試,值得進一步推廣。
(三)回歸教師本色,努力研究教育教學理論
教師肩負著傳授知識、知識創新和社會服務的重任,其中傳授知識(即教學)是其首要任務。作為一名獸醫教師,不僅要精研專業知識,而且要研究本專業范圍內的教育教學理論,以此提升教學質量。但現實情況是多數教師只懂專業,不懂教育,未能推動獸醫教育向深層次發展。即便是教學效果優秀的教師,也僅是依靠過人的天賦摸著石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其本身并不具備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要想使獸醫教育實現質的飛躍,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沉淀是根本,然而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人員非常有限,至今未見本科獸醫教育教學專著問世,就是很好的例證。因此,廣大獸醫教師要回歸教育、教學本色,探索獸醫教育規律,摸索獸醫教學方法,總結獸醫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深化教育教學理論,從而指導獸醫人才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獸醫教育的根本性轉變。
(四)回歸病例討論與分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病例討論與分析能夠充分調動方法學、癥狀學和方法論三方面知識,最大限度地提高疾病診療能力。病例討論與分析在有限的課堂上難以充分展示,因此需利用第二課堂有組織地開展,或定期以學術報告的形式進行。分析與討論時盡可能搜集病例的所有資料,如問診內容、臨床檢查所見、病理剖解結果及實驗室檢驗報告等,同時應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予以充分展示。此外,對于典型病例,在診療結束后即可組織師生開展討論與分析。討論需有序展開,盡量引導學生去思考,做出自己的診斷。最后由教師分析各方面可能的原因,給出權威的、有理有據的解釋。
病例的討論與分析,是課程知識的綜合應用,是診療思維鍛煉的最佳途徑,是密切師生關系的有效手段。通過討論與分析,可以突破思維局限,提高診療水平,積累診療經驗。目前,國內重點農業院校均設有病例分析課程。但是,要想使學生診療水平有較大提升,使欲致力于臨床診療工作的學生學有所成,必須將病例討論與分析常態化,且實現定期深入分析和隨時(典型病例診療之后)展開討論的有機結合。
(五)回歸應用研究,為提高獸醫臨床診療水平服務
目前的研究,普遍偏于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而對于臨床上的應用研究則少有人問津。一方面是因為國家在這方面的經費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因為研究成果難以發表高水平的論文,而這又與高校普遍存在的考核、晉升方式相左。為此,即便是獸醫臨床系的教師,若想有出路,仍然要一頭扎進基礎研究的狹縫,為發表高水平論文而苦苦掙扎?;貧w應用研究,是從事獸醫臨床診斷學和獸醫內科學學科工作人員的立足之本,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獸醫診療水平,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這里所指的應用研究主要包括診斷技術的革新,治療手段的提升以及防治方案的優化等。
二、“獸醫臨床診斷學”和“獸醫內科學的發展”
回歸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重新審視和繼承,而發展則是放眼未來,把握方向,時刻保持學科發展能夠與時俱進?;貧w是重新堅固基礎,發展是在堅固基礎上的深化和拓展。“獸醫臨床診斷學”和“獸醫內科學”必需在新的形勢下,展現其獨特魅力,使獸醫人才的培養質量進一步推進。
(一)以執業獸醫為導向,開展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
執業獸醫是指具備獸醫相關技能,依照國家相關規定取得獸醫執業資格,依法從事動物診療和動物保健等經營活動的獸醫。而各高校的動物醫學專業肩負著培養執業獸醫的重任,為此必需改變原有的應試教育方式,以執業獸醫為導向,調整教學內容,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理論和豐富的實踐技能,在畢業后能夠順利通過國家執業獸醫考試。以執業獸醫為導向,關鍵要在以下幾方面實現突破:(1)以執業獸醫考試科目為主干課程,并且加強各課程之間的銜接和滲透;(2)各課程在考核時應有一定比例的執業獸醫資格考試題型,以強化意識,鞏固知識;(3)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廣泛開展病例討論與分析,努力培養學生的診療思維;(4)專業知識要全面,基本技能要熟練,實習范圍要廣;(5)注重職業道德培養,讓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止于獸醫。
(二)以診療技能和診療思維為培養目標
目前,獸醫診療技能和臨床診療思維是獸醫人才培養中的薄弱環節,原因如下:(1)招生人數過多,實踐教學資源相對有限;(2)課程學時壓縮較大,用于實踐的學時更少;(3)多數高校用于實驗的動物種類較為單一,且數量有限;(4)部分學生對獸醫這個行業仍心存芥蒂,嫌臟怕累,不愿動手;(5)部分教師的實踐技能不過關,不能全面示范和傳授;(6)缺乏診療思維培養的意識、方法和手段。診療思維的培養既可以單獨訓練,也可以滲透于診療技能的培訓之中。有熟練的診療技能,才有準確的觀察結果,有準確的觀察結果才能利用縝密的診療思維做出正確診斷和預后。
診療技能的培訓可通過專項訓練予以實現,如動物保定訓練、注射訓練、穿刺訓練和聽診訓練等;也可分散于臨床診療的實習之中,碰到什么技術,教師示范并講解,學生練習并領會。在診療思維鍛煉方面,很多高校開設的病例分析課程就是一種有效途徑。塔里木大學一直推崇的“懸疑講堂”[1]也是訓練學生診療思維的有效手段。此外,獸醫推理小說[2]的創作與發行,很可能會開啟診療技能與治療思維全面推廣的新局面,但目前尚未實施,有待于相關人員進一步努力。
(三)拓寬教學思路和科研思路
教學的目的就是傳承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只要能達到此目的,任何方法和手段皆可應用。如“獸醫內科學”可以開展“以發病機理為中心的授課模式”[3],“獸醫臨床診斷學”可以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遵循“四個符合度”[4]。此外,尚可在“獸醫內科學”教學中采用“亂序式”教學、比較式教學和病例貫穿式教學等;在“獸醫臨床診斷學”可采用“獸醫臨床診斷學教學三法”(像《圍城》一樣的比喻,像推理小說一樣的結構、像“孔門問答”一樣的互動)、“獸醫臨床診斷學教學三原則”(設疑、答疑、留懸念)以及開放的問答式教學等。教學思路的拓展是無極限的,但要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還需要數代人的不斷探索和總結。值得肯定的是,只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勇于探索,勤于實踐,善于總結,新的教學方法一定會層出不窮,教學質量也一定會發生質的改變。
科研是知識的創新,也是獸醫教育所必需的。通過科研,可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能滿足獸醫診療對技術進步的迫切需求??蒲锌山鉀Q診療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是廣大獸醫教師必需要堅持的。科研思路的拓展可以瞄準學科前沿,也可以致力于技術更新,還可以堅持疾病監測和新藥開發等??傊磺欣谔岣攉F醫診療水平的研究均可著手去做,只有教學思路和科研思路的充分拓展,才有獸醫人才的知識廣博。
(四)建立獨特而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
教育教學思想是一生教育事業的行動指南,因此必需獨特而先進,唯有如此才能彰顯特色,培養出出類拔萃的獸醫人才。從2006年始,塔里木大學“獸醫臨床診斷學”和“獸醫內科學”就提出了立足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思想———“復孔門問答,做當代名師(教師);勤生產實踐,為今世名醫(獸醫)”[5]。該指導思想有力地支撐了“獸醫臨床診斷學”課程建設和“臨床獸醫學”學科建設,接下來它還將進一步發揮其巨大的輻射作用,繼續支撐動物醫學專業建設。
教育教學思想的提出需依據自身條件,所處環境,生源質量及學校的發展目標等而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具有強大動力,能夠指引廣大教師為培養合格獸醫人才而努力奮斗,反之,則毫無方向可言,再多的成績也難以建立有序的系統。
(五)發展獸醫教育教學理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同時我們也感到,管理會計研究始終面臨著來自外界環境和其他學科的挑戰,為了能夠給我國管理會計研究提供較好的建議,我們以相關文獻為依據,從研究主題、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等方面來分析管理會計研究所必須面對的關鍵性問題,為中國管理會計研究走向世界提供建議。
一、管理會計研究面臨的關鍵性問題
(一)管理會計的研究背景與研究主題
管理會計研究起源于西方傳統的制造性企業,其研究的歷史也是伴隨著產品的制造成本和成本控制發展起來的。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絕大多數管理會計的教科書還是以制造性活動為案例(Anthony,1989)。早期的研究之所以關注于制造性環境中的問題是因為這樣的研究主題能夠帶來改進生產成本和改善制造成本管理的機會。但是,隨著制造性的企業逐漸意識到越來越多的利潤來自于非制造性環節時(例如產品的設計階段、售后服務階段等等),而且這些非制造性生產環節逐漸成為北美經濟的主流(Shields,1997),于是便帶來了更多的管理會計研究機會和研究主題。隨著研究的背景逐漸向制造前與制造后活動(如財務、娛樂、保健、教育、交通、零售等)、服務行業(如財務、娛樂、保健、教育、交通、零售等)和政府部門以及金融機構等領域擴展,人們對于非制造環境的關注使得諸如對標準成本研究的興趣降低,而增強了對促進銷售的價值鏈管理環節的研究興趣,因此又帶來了基于價值管理的管理控制系統的科學設計與應用的研究,而價值管理的理念又促使人們開始關注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的科學性,因此又有了ABC與ABM的研究。隨著近年來企業戰略的重要作用,使得人們又意識到許多管理工具具有戰略管理的功能,例如平衡記分卡不僅是業績計量的工具,更是戰略實施和管理的手段。因此人們更加關注管理會計在戰略管理中的作用,這便帶來了戰略管理會計的研究風潮。當管理會計逐漸突破單一組織和一國的邊界,集團與跨國公司變得越來越重要時,對于價值鏈管理(包括供應鏈、專利與特許使用權安排、外部采購、有效的客戶反應系統以及競爭者分析等等)、轉移定價等主題的研究便成為了關注的焦點。由此,我們不難發現,研究背景對于研究的主題或者說研究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中國與西方的經濟背景和企業背景不同,或者經濟發展的階段存有差異,研究背景也會存在差異,而這又會直接影響到研究主題選擇的差異。
(二)管理會計的研究方法
巴甫洛夫曾經說過,“初期研究的障礙,乃在于缺乏研究法?!薄耙虼耍覀冾^等重要的大事乃是制定研究方法”。管理會計研究方法的運用要與研究問題的本身以及當時的外在環境相適應,正確地運用管理會計研究方法是提高會計理論研究水平的保證(吳水澎)。西方管理會計研究的主流方法是經驗研究(潘飛等,2007),這與最初管理會計的功能密切相關,即幫助制造性企業核算成本與管理成本,正是管理會計研究的務實性才使得基于企業的案例/實地研究一直以來成為西方管理會計研究的主要方法。相對于西方管理會計的起源,我國管理會計的系統研究,實際上是從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開始的,所以起初的研究主要是翻譯和介紹類的規范性研究,還沒有深入到企業實地進行研究,而那時西方的經驗研究已經開始盛行問卷調查和實驗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幾年,問卷調查和實驗研究幾乎成為了西方管理會計研究的主要方法(潘飛等,2007)。再看我國的管理會計研究,目前經驗研究還不占主流,即使是經驗研究,大多也屬于實地/案例研究,問卷調查的比重相當少。即使是案例研究,研究水平也與國外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國外成熟的案例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論框架或者理論模型,而國內多數案例研究還局限于講述一個“故事”,這與國外的研究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而且盡管案例研究具有許多優點,比如檢驗實踐中的理論應用,為理論假設的提出提供初步的經驗證據以及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等等,但是案例研究的桎梏在于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是真理,那么在所有的企業中都應該適用,即使是指在某一類企業中適用,也不能只通過一家企業來證明理論的正確性。因此,如果要在更加廣闊的環境中檢驗理論,就應該采用大樣本的研究,而對于管理會計研究所需的內部數據,問卷調查便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問卷調查有兩個很重要的技術:抽樣技術和問卷設計技術。這兩個方面做到科學嚴謹對調查的效度和信度都十分重要(胡玉明,2005)。國內現有的問卷調查與國外成熟的問卷調查還存在極大的差距,成功的問卷設計一定是基于理論基礎,再結合前人的研究設計進行調整和完善而成的。例如,對于環境不確定性的計量一般從原材料的供應、競爭者的動態、市場需求、制造技術、政府監督和干預以及原材料的價格共六個方面進行評分(GulandChia,1994),再通過信度和效度的檢驗來證明其計量的合理性。但是從我國現有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研究并不是驗證某種理論,而只是說明一種現象,或者某種管理會計實踐的程度和狀況,往往是需要了解什么問題就直接設計什么問題,而對于研究問題的計量還缺乏足夠的理論依據和科學性(2005《會計研究》:《企業成本戰略管理與持續發展相關性實證研究》采用統計檢驗方法使用得到的數據。但在國內樣本中,這樣的問卷調查并不占主流)。所以,即便都是問卷調查,問題設計的水平和研究的深度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另一個研究的差距就是實驗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實驗方法最早廣泛應用于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研究之中。大約20世紀中期,經濟學家開始把實驗研究方法引入經濟研究,建立了實驗經濟學。實驗研究方法就是由研究者根據研究問題的本質內容設計實驗,控制某些環境因素的變化,使得實驗環境比現實相對簡單,通過對可重復的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從中發現規律的研究方法。在管理會計研究中,實驗法常常用于預算、激勵機制和轉移定價等問題。總的說來,實驗研究相比經驗研究有更多的困難,它除了需要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金融學等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心理學的理論指導。同時,它要求大量的實驗參與者,以及實驗經費和計算機聯網的實驗室環境。這種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許多在現實環境中無法得到的數據,從而在理論的檢驗上就有了更加廣闊的范圍和比較獨特的視角,能夠捕捉到更為主觀的影響因素,因此,在理論基礎上與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結合更加地緊密。
(三)管理會計的理論基礎
在理論基礎方面,西方管理會計的經驗研究一般采用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理論。經濟學(如信息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對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以及審計學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管理科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管理活動規律及其應用的綜合叉學科,其基礎是數學、經濟學和行為科學。由于管理會計與企業管理密切結合的特性也使得管理學成為其主要理論之一。
近些年,以權變理論為代表的社會學以及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的重要作用也更多地體現出來。權變理論對管理會計的研究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前提上:不存在廣泛適用于所有環境所有組織的會計系統(Otley,1980)。應該明確會計系統的具體特征與某種確定的環境相聯系,并且是恰當匹配的(Emmanueletal,1990)。而組織行為學與會計學相結合形成了一門新的科學——行為會計學,它通過應用行為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論來檢驗會計信息、過程和人的(包括組織的)行為的交互作用,它與會計學的其他分支相區別之處就在于它關注行為科學,其發展受到了經濟學、政治學、組織理論、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影響(BirnbergandShields,1989)。例如管理控制系統的設計,產生的重要經濟后果就是對組織中個人和群體行為的影響。這種影響產生的經濟后果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行為研究的透徹程度。而心理學的研究體現在諸如個人對于管理控制系統的公平性感知(包括程序和結果的公平性)以及對于組織的信任和忠誠度等等,而這些因素對于組織的業績都有相應的影響??梢源_定的是,任何管理控制系統如果不尊重個人和群體的行為規律,決不會發揮有效的作用。
總之,這些理論的作用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只能通過結合它們所研究的背景、主題以及研究方法來論證其研究價值。而實際上,越是高水平的研究,總是在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和理論基礎方面做到了較好的契合。
二、中外管理會計研究的現狀分析
(一)管理會計論文的標準
為證明上述分析的合理性,我們選擇了兩本各自代表國內外研究水平和發展方向的雜志。據統計,國內的《會計研究》是權威期刊中發表管理會計研究比例最高的雜志(潘飛等,2007),而且也是國內最具權威性的會計專業期刊,其他權威期刊發表管理會計論文的比例相對過低(我國還沒有管理會計研究的專業期刊)。因此我們選擇《會計研究》作為國內管理會計研究水平的代表性樣本。國外的選擇了專門的管理會計期刊:《管理會計研究》(Journalof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該雜志在國際上有較高的聲望,而且發表的論文都是管理會計的論文,因此可以較好地代表國外管理會計研究的水平和發展的方向。我們選定這兩本雜志,并從幾個方面來比較分析國內與國外的異同之處。樣本的時間從1996年至2006年共11年。
為了從眾多論文中挑選出管理會計的論文,首先要確定管理會計的研究主題。根據Shields(1997)以及Scapens和Bromwich(2001)的分類,我們將管理會計研究分為管理控制系統、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資本預算和投資決策以及戰略管理會計幾個大的方面。其中,管理控制系統又包括激勵機制、預算、業績評價、轉移定價與綜合控制系統。在選擇管理會計的論文時,我們基于管理會計要為企業創造價值這一基本原則,挑選出符合上述內容的論文,對于財務會計也會涉及的問題(如薪酬機制),要看其應用的理論與視角是否屬于管理會計。如果研究涉及的是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職能(現在也包括披露),我們不視其為管理會計的論文。
統計顯示,1996年-2006年在《會計研究》上,總共發表了174篇管理會計的論文,JMAR總共發表了88篇管理會計論文。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中外管理會計研究的差異進行分析。
(二)研究主題和研究背景
1.研究主題的分布。根據論文的具體內容,我們將管理會計研究樣本分為七個領域。這一分類主要是參考了Shields(1997)對管理會計研究的分類,將管理會計研究分為管理控制系統、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資本預算和投資決策以及戰略管理會計和其他。其中“其他”指管理會計的新興領域,在我國主要指環境管理會計;在國外主要指行為管理會計。但是考慮到我國這一時期發表了大量的介紹戰略管理會計的論文,我們將戰略管理會計單獨列出。
2.研究背景的分布。參照Wagenhofer(2006)的研究,我們將研究背景劃分為三類:盡管大多數的管理會計研究適合于制造性的行業環境,但是很多研究成果是可以推廣和通用的,不限于任何一個企業或行業的研究屬于通用型的(genericsettings),這類背景一般比較抽象或程序化。如果論文表明研究結論是針對企業或某個行業的,或針對某個企業或者行業進行分析的,我們則將其劃分為企業背景。這些企業主要包括制造性企業,還有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金融機構以及壟斷性企業。最后一類是醫院、政府和公共事業部門等非盈利組織??梢钥闯?,針對非營利組織的研究在國內外的比例都很低,而國外大多是通用型的研究。
3.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如前文所述研究背景的確影響著研究主題的分布,以企業界為背景的研究主題非常廣闊,而非盈利組織和通用性的研究背景則更為關注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研究。JMAR中非盈利組織背景的比例幾乎是會計研究的兩倍。實際上,非盈利組織也可以在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上向企業界學習,例如可以在醫院建立病患費用的作業成本核算方法。并且,會計研究通用性的研究比例較低,而JMAR有相當數量的研究是針對所有組織的(45篇),這將是未來我國管理會計學者努力的方向。中外研究相同的一點是,管理控制系統不管在什么樣的背景下都是研究的重點,這表明了管理控制系統在管理會計中的重要性。另外,我們還發現,戰略管理會計研究在國內占有相當的比重,這與JMAR極為不同。
(三)理論基礎
西方對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的應用比例明顯超越我國;而我國只有在戰略管理理論上占有優勢,而在組織行為學與社會學方面尤為欠缺,大多數采用行為學的國內論文只是從規范的角度進行論述,實際上在國外的研究中,行為學研究大多是與問卷調查或實驗研究相結合,提出有關行為學或心理學的變量并建立模型進行統計分析。因此,盡管也是應用了同一的理論,但是研究的深度和結論的價值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另外,根據《管理會計經驗研究方法述評:比較與借鑒》的研究(潘飛等,2007),我國管理會計的經驗研究有38.89%沒有理論基礎,是國外17.98%的兩倍還多,與本文的數據結果基本一致。這使我們感到與世界學術主流的差距并不只是技術方法的應用。因此,對于國內的管理會計學者而言,如果要使自己的研究達到國際水平,首先要在理論基礎上有所突破,不僅依靠經濟學,還要奠定更廣泛的理論基礎,擴展研究的視野。而在國內“其他”類中的研究,大多缺乏理論基礎,規范性和介紹性的研究過多;而JMAR“其他”類中的研究則有相應的理論基礎,并且多采用經驗研究方法。并且,JMAR對于綜合理論的應用比例也高于《會計研究》。這反映了我國管理會計研究理論基礎的薄弱與狹隘,也指明了未來中國管理會計研究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們把管理會計的理論基礎與經驗研究方法相結合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國內檔案研究多數采用經濟學理論,這與JMAR的結果一致。而國內的問卷調查研究多數卻沒有理論基礎,而國外的問卷調查研究均有理論基礎,這一差異印證了我們前述的分析。國內的實地/案例研究應用的基本上是經濟學和戰略管理理論,而國外是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為主,并且在各種研究方法上對經濟學的應用比較均勻(除綜合研究外)。另一個顯著的差別就是國外對于綜合理論的應用水平顯著高于我國。因此,國內外理論應用的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而這不僅影響研究的深度,也影響研究的價值。
(四)研究方法
國內一些學者認為,當前對于研究方法的爭論,根源在于哲學中的認識論,即何謂真理知識和如何獲得的爭論(李連軍,2006)?,F代哲學按照他們以理性或經驗為知識的來源或規則而被劃分為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梯利,1995)。理性主義認為:原因與結果之間有必然的聯系,如果我們知道原因,就可以依靠思維和推理的力量立即確定其結果,而不需要依靠任何經驗。經驗主義卻堅守科學唯一的目的就是發現自然規律,只有通過觀察和經驗才能得到。因此,根據方法論的不同,現代管理會計的研究方法可分為兩大類:
(1)經驗研究方法(廣義經驗研究,包括經驗實證)。經驗研究是尋求對客觀現象解釋和預測的某些具體研究方法的總稱,包括檔案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和實地調查法等等(張朝宓,熊焰韌,2006)。經驗研究區別于規范研究的最大特點是它關注實務如何進行的,而不是關注實務應該如何進行;不采用價值判斷的方法,而是采取價值中立的立場,并且側重于對命題進行證偽。
(2)非經驗研究方法(包括理論研究)。指除了經驗研究以外的其他研究方法,包括分析性研究和規范研究、最優化等等。其中,規范研究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圍繞經濟政策行為的經濟后果進行邏輯推理,提出政策建議和制定行為標準,也是我國一直以來會計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隨著研究方法的不斷發展,國外還出現了大量的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幾乎無例外地基于理論和生產經濟學的理論和模型(Shields,1997),它是建立在嚴格的理論假設和模型推導基礎之上的,是連接理論與實證的橋梁。我們把非經驗研究分為分析性研究與其他(包括規范研究等)。
因此,我們將研究方法劃分為經驗研究與非經驗研究。而經驗研究又可以劃分為:問卷調查、檔案研究、實地/案例研究、實驗研究以及綜合方法。統計結果證明了我們前述的分析,在國內的管理會計研究中,非經驗研究占有絕對的優勢,而國外管理會計卻是以經驗研究為主流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實驗研究方法,還沒有出現在會計研究中,但是在JMAR中的比例卻相當的高。當然,國內一些學者已經在從事實驗法的研究,但是這一方法對絕大多數研究者而言還是相當陌生的。另外可以看到,國外與國內在研究方法上的發展階段的確存在差距,國外已經以不再以案例研究為主,相反國內還處在案例/實地研究的階段,這一階段對于國內管理會計的發展極為必要,也使我們更加期待問卷調查和實驗研究得到應有的重視。
三、我國管理會計研究走向世界的建議
(一)培植良好的企業文化
國內一些學者認為管理會計研究之所以還處于較低的水平,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國還缺少優質的企業。優質的企業不僅僅具有良好的業績,更重要的是擁有先進的企業文化與管理理念,包括先進的管理思想、員工公認的價值觀、嚴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激勵機制。這些因素極大地影響了管理會計對企業實踐的指導作用,進而也影響了研究的范圍和水平。例如在國外,作業成本核算與管理已經相當普遍,作業成本法的研究也可以采用大樣本,而在國內,目前大多數企業并沒有采用作業成本法,只能作案例/實地研究。那么因此采用的研究方法、統計技術和研究結論的價值就不可同日而語。因此,研究的水平受到了實務發展水平的影響。應在實現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通過培育更多的優質企業,為未來管理會計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空間。
(二)成立管理會計師協會
由于我國缺乏一個將學術界與實務界都包括在內的管理會計職業組織,學術界與實務界溝通的機會很少,學術界難有機會深入到企業中開展調查研究,因而對企業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管理會計的情況缺乏了解;而實務界對學術界發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論性太強,與企業現實情況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決企業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們應該著手建立中國管理會計師協會,推動中國的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和實務應用的發展。目前我國管理會計研究者和實踐者基本還處在相互分離的狀態,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都發生了障礙。成立管理會計師協會不僅能夠促進管理會計在企業實踐中的運用和發展,而且也能夠加強管理會計師的社會地位。因此,應該借鑒西方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組建中國的管理會計師協會,使其成為我國管理會計師交流理論和實踐應用的場所。
(三)加強與國外學者的交流與合作
西方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目前依然處于領先,尤其是他們具有較高的研究水平以及對綜合理論的應用能力。對國內管理會計學界而言,“走出去”之前應該先“引進來”,通過加大與國外尤其是北美教育背景的海外學者交流和溝通的機會,了解和掌握國外管理會計研究的最新動態,不斷將新的理論和方法與中國的實務相結合,才能使國際學術界更好地接受和了解中國的管理會計研究。交流的形式可以通過邀請海外學者講授博士研究生專業課程、舉辦國際管理會計研討會以及共同進行課題研究等等。通過這些交流與合作,在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上更容易被國際認可,加之有中國經濟特色的研究內容更能得到國際學術界的青睞。
(四)擴大管理會計的研究范圍
同時我們也感到,管理會計研究始終面臨著來自外界環境和其他學科的挑戰,為了能夠給我國管理會計研究提供較好的建議,我們以相關文獻為依據,從研究主題、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等方面來分析管理會計研究所必須面對的關鍵性問題,為中國管理會計研究走向世界提供建議。
一、管理會計研究面臨的關鍵性問題
(一)管理會計的研究背景與研究主題
管理會計研究起源于西方傳統的制造性企業,其研究的歷史也是伴隨著產品的制造成本和成本控制發展起來的。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絕大多數管理會計的教科書還是以制造性活動為案例(Anthony,1989)。早期的研究之所以關注于制造性環境中的問題是因為這樣的研究主題能夠帶來改進生產成本和改善制造成本管理的機會。但是,隨著制造性的企業逐漸意識到越來越多的利潤來自于非制造性環節時(例如產品的設計階段、售后服務階段等等),而且這些非制造性生產環節逐漸成為北美經濟的主流(Shields,1997),于是便帶來了更多的管理會計研究機會和研究主題。隨著研究的背景逐漸向制造前與制造后活動(如財務、娛樂、保健、教育、交通、零售等)、服務行業(如財務、娛樂、保健、教育、交通、零售等)和政府部門以及金融機構等領域擴展,人們對于非制造環境的關注使得諸如對標準成本研究的興趣降低,而增強了對促進銷售的價值鏈管理環節的研究興趣,因此又帶來了基于價值管理的管理控制系統的科學設計與應用的研究,而價值管理的理念又促使人們開始關注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的科學性,因此又有了ABC與ABM的研究。隨著近年來企業戰略的重要作用,使得人們又意識到許多管理工具具有戰略管理的功能,例如平衡記分卡不僅是業績計量的工具,更是戰略實施和管理的手段。因此人們更加關注管理會計在戰略管理中的作用,這便帶來了戰略管理會計的研究風潮。當管理會計逐漸突破單一組織和一國的邊界,集團與跨國公司變得越來越重要時,對于價值鏈管理(包括供應鏈、專利與特許使用權安排、外部采購、有效的客戶反應系統以及競爭者分析等等)、轉移定價等主題的研究便成為了關注的焦點。由此,我們不難發現,研究背景對于研究的主題或者說研究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中國與西方的經濟背景和企業背景不同,或者經濟發展的階段存有差異,研究背景也會存在差異,而這又會直接影響到研究主題選擇的差異。
(二)管理會計的研究方法
巴甫洛夫曾經說過,“初期研究的障礙,乃在于缺乏研究法?!薄耙虼耍覀冾^等重要的大事乃是制定研究方法”。管理會計研究方法的運用要與研究問題的本身以及當時的外在環境相適應,正確地運用管理會計研究方法是提高會計理論研究水平的保證(吳水澎)。西方管理會計研究的主流方法是經驗研究(潘飛等,2007),這與最初管理會計的功能密切相關,即幫助制造性企業核算成本與管理成本,正是管理會計研究的務實性才使得基于企業的案例/實地研究一直以來成為西方管理會計研究的主要方法。相對于西方管理會計的起源,我國管理會計的系統研究,實際上是從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開始的,所以起初的研究主要是翻譯和介紹類的規范性研究,還沒有深入到企業實地進行研究,而那時西方的經驗研究已經開始盛行問卷調查和實驗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幾年,問卷調查和實驗研究幾乎成為了西方管理會計研究的主要方法(潘飛等,2007)。再看我國的管理會計研究,目前經驗研究還不占主流,即使是經驗研究,大多也屬于實地/案例研究,問卷調查的比重相當少。即使是案例研究,研究水平也與國外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國外成熟的案例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論框架或者理論模型,而國內多數案例研究還局限于講述一個“故事”,這與國外的研究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而且盡管案例研究具有許多優點,比如檢驗實踐中的理論應用,為理論假設的提出提供初步的經驗證據以及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等等,但是案例研究的桎梏在于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是真理,那么在所有的企業中都應該適用,即使是指在某一類企業中適用,也不能只通過一家企業來證明理論的正確性。因此,如果要在更加廣闊的環境中檢驗理論,就應該采用大樣本的研究,而對于管理會計研究所需的內部數據,問卷調查便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問卷調查有兩個很重要的技術:抽樣技術和問卷設計技術。這兩個方面做到科學嚴謹對調查的效度和信度都十分重要(胡玉明,2005)。國內現有的問卷調查與國外成熟的問卷調查還存在極大的差距,成功的問卷設計一定是基于理論基礎,再結合前人的研究設計進行調整和完善而成的。例如,對于環境不確定性的計量一般從原材料的供應、競爭者的動態、市場需求、制造技術、政府監督和干預以及原材料的價格共六個方面進行評分(GulandChia,1994),再通過信度和效度的檢驗來證明其計量的合理性。但是從我國現有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研究并不是驗證某種理論,而只是說明一種現象,或者某種管理會計實踐的程度和狀況,往往是需要了解什么問題就直接設計什么問題,而對于研究問題的計量還缺乏足夠的理論依據和科學性(2005《會計研究》:《企業成本戰略管理與持續發展相關性實證研究》采用統計檢驗方法使用得到的數據。但在國內樣本中,這樣的問卷調查并不占主流)。所以,即便都是問卷調查,問題設計的水平和研究的深度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另一個研究的差距就是實驗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實驗方法最早廣泛應用于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研究之中。大約20世紀中期,經濟學家開始把實驗研究方法引入經濟研究,建立了實驗經濟學。實驗研究方法就是由研究者根據研究問題的本質內容設計實驗,控制某些環境因素的變化,使得實驗環境比現實相對簡單,通過對可重復的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從中發現規律的研究方法。在管理會計研究中,實驗法常常用于預算、激勵機制和轉移定價等問題??偟恼f來,實驗研究相比經驗研究有更多的困難,它除了需要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金融學等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心理學的理論指導。同時,它要求大量的實驗參與者,以及實驗經費和計算機聯網的實驗室環境。這種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許多在現實環境中無法得到的數據,從而在理論的檢驗上就有了更加廣闊的范圍和比較獨特的視角,能夠捕捉到更為主觀的影響因素,因此,在理論基礎上與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結合更加地緊密。
(三)管理會計的理論基礎
在理論基礎方面,西方管理會計的經驗研究一般采用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理論。經濟學(如信息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對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以及審計學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管理科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管理活動規律及其應用的綜合叉學科,其基礎是數學、經濟學和行為科學。由于管理會計與企業管理密切結合的特性也使得管理學成為其主要理論之一。
近些年,以權變理論為代表的社會學以及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的重要作用也更多地體現出來。權變理論對管理會計的研究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前提上:不存在廣泛適用于所有環境所有組織的會計系統(Otley,1980)。應該明確會計系統的具體特征與某種確定的環境相聯系,并且是恰當匹配的(Emmanueletal,1990)。而組織行為學與會計學相結合形成了一門新的科學——行為會計學,它通過應用行為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論來檢驗會計信息、過程和人的(包括組織的)行為的交互作用,它與會計學的其他分支相區別之處就在于它關注行為科學,其發展受到了經濟學、政治學、組織理論、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影響(BirnbergandShields,1989)。例如管理控制系統的設計,產生的重要經濟后果就是對組織中個人和群體行為的影響。這種影響產生的經濟后果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行為研究的透徹程度。而心理學的研究體現在諸如個人對于管理控制系統的公平性感知(包括程序和結果的公平性)以及對于組織的信任和忠誠度等等,而這些因素對于組織的業績都有相應的影響。可以確定的是,任何管理控制系統如果不尊重個人和群體的行為規律,決不會發揮有效的作用。
總之,這些理論的作用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只能通過結合它們所研究的背景、主題以及研究方法來論證其研究價值。而實際上,越是高水平的研究,總是在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和理論基礎方面做到了較好的契合。
二、中外管理會計研究的現狀分析
(一)管理會計論文的標準
為證明上述分析的合理性,我們選擇了兩本各自代表國內外研究水平和發展方向的雜志。據統計,國內的《會計研究》是權威期刊中發表管理會計研究比例最高的雜志(潘飛等,2007),而且也是國內最具權威性的會計專業期刊,其他權威期刊發表管理會計論文的比例相對過低(我國還沒有管理會計研究的專業期刊)。因此我們選擇《會計研究》作為國內管理會計研究水平的代表性樣本。國外的選擇了專門的管理會計期刊:《管理會計研究》(Journalof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該雜志在國際上有較高的聲望,而且發表的論文都是管理會計的論文,因此可以較好地代表國外管理會計研究的水平和發展的方向。我們選定這兩本雜志,并從幾個方面來比較分析國內與國外的異同之處。樣本的時間從1996年至2006年共11年。
根據Shields(1997)以及Scapens和Bromwich(2001)的分類,我們將管理會計研究分為管理控制系統、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資本預算和投資決策以及戰略管理會計幾個大的方面。其中,管理控制系統又包括激勵機制、預算、業績評價、轉移定價與綜合控制系統。在選擇管理會計的論文時,我們基于管理會計要為企業創造價值這一基本原則,挑選出符合上述內容的論文,對于財務會計也會涉及的問題(如薪酬機制),要看其應用的理論與視角是否屬于管理會計。如果研究涉及的是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職能(現在也包括披露),我們不視其為管理會計的論文。統計顯示,1996年-2006年在《會計研究》上,總共發表了174篇管理會計的論文,JMAR總共發表了88篇管理會計論文。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中外管理會計研究的差異進行分析。
(二)研究主題和研究背景
1.研究主題的分布。根據論文的具體內容,我們將管理會計研究樣本分為七個領域。這一分類主要是參考了Shields(1997)對管理會計研究的分類,將管理會計研究分為管理控制系統、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資本預算和投資決策以及戰略管理會計和其他。其中“其他”指管理會計的新興領域,在我國主要指環境管理會計;在國外主要指行為管理會計。但是考慮到我國這一時期發表了大量的介紹戰略管理會計的論文,我們將戰略管理會計單獨列出。
2.研究背景的分布。參照Wagenhofer(2006)的研究,我們將研究背景劃分為三類:盡管大多數的管理會計研究適合于制造性的行業環境,但是很多研究成果是可以推廣和通用的,不限于任何一個企業或行業的研究屬于通用型的(genericsettings),這類背景一般比較抽象或程序化。如果論文表明研究結論是針對企業或某個行業的,或針對某個企業或者行業進行分析的,我們則將其劃分為企業背景。這些企業主要包括制造性企業,還有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金融機構以及壟斷性企業。最后一類是醫院、政府和公共事業部門等非盈利組織。可以看出,針對非營利組織的研究在國內外的比例都很低,而國外大多是通用型的研究。
3.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如前文所述研究背景的確影響著研究主題的分布,以企業界為背景的研究主題非常廣闊,而非盈利組織和通用性的研究背景則更為關注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研究。JMAR中非盈利組織背景的比例幾乎是會計研究的兩倍。實際上,非盈利組織也可以在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上向企業界學習,例如可以在醫院建立病患費用的作業成本核算方法。并且,會計研究通用性的研究比例較低,而JMAR有相當數量的研究是針對所有組織的(45篇),這將是未來我國管理會計學者努力的方向。中外研究相同的一點是,管理控制系統不管在什么樣的背景下都是研究的重點,這表明了管理控制系統在管理會計中的重要性。另外,我們還發現,戰略管理會計研究在國內占有相當的比重,這與JMAR極為不同。
(三)理論基礎
西方對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的應用比例明顯超越我國;而我國只有在戰略管理理論上占有優勢,而在組織行為學與社會學方面尤為欠缺,大多數采用行為學的國內論文只是從規范的角度進行論述,實際上在國外的研究中,行為學研究大多是與問卷調查或實驗研究相結合,提出有關行為學或心理學的變量并建立模型進行統計分析。因此,盡管也是應用了同一的理論,但是研究的深度和結論的價值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另外,根據《管理會計經驗研究方法述評:比較與借鑒》的研究(潘飛等,2007),我國管理會計的經驗研究有38.89%沒有理論基礎,是國外17.98%的兩倍還多,與本文的數據結果基本一致。這使我們感到與世界學術主流的差距并不只是技術方法的應用。因此,對于國內的管理會計學者而言,如果要使自己的研究達到國際水平,首先要在理論基礎上有所突破,不僅依靠經濟學,還要奠定更廣泛的理論基礎,擴展研究的視野。而在國內“其他”類中的研究,大多缺乏理論基礎,規范性和介紹性的研究過多;而JMAR“其他”類中的研究則有相應的理論基礎,并且多采用經驗研究方法。并且,JMAR對于綜合理論的應用比例也高于《會計研究》。這反映了我國管理會計研究理論基礎的薄弱與狹隘,也指明了未來中國管理會計研究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們把管理會計的理論基礎與經驗研究方法相結合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國內檔案研究多數采用經濟學理論,這與JMAR的結果一致。而國內的問卷調查研究多數卻沒有理論基礎,而國外的問卷調查研究均有理論基礎,這一差異印證了我們前述的分析。國內的實地/案例研究應用的基本上是經濟學和戰略管理理論,而國外是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為主,并且在各種研究方法上對經濟學的應用比較均勻(除綜合研究外)。另一個顯著的差別就是國外對于綜合理論的應用水平顯著高于我國。因此,國內外理論應用的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而這不僅影響研究的深度,也影響研究的價值。
(四)研究方法
國內一些學者認為,當前對于研究方法的爭論,根源在于哲學中的認識論,即何謂真理知識和如何獲得的爭論(李連軍,2006)?,F代哲學按照他們以理性或經驗為知識的來源或規則而被劃分為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梯利,1995)。理性主義認為:原因與結果之間有必然的聯系,如果我們知道原因,就可以依靠思維和推理的力量立即確定其結果,而不需要依靠任何經驗。經驗主義卻堅守科學唯一的目的就是發現自然規律,只有通過觀察和經驗才能得到。因此,根據方法論的不同,現代管理會計的研究方法可分為兩大類:
(1)經驗研究方法(廣義經驗研究,包括經驗實證)。經驗研究是尋求對客觀現象解釋和預測的某些具體研究方法的總稱,包括檔案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和實地調查法等等(張朝宓,熊焰韌,2006)。經驗研究區別于規范研究的最大特點是它關注實務如何進行的,而不是關注實務應該如何進行;不采用價值判斷的方法,而是采取價值中立的立場,并且側重于對命題進行證偽。
(2)非經驗研究方法(包括理論研究)。指除了經驗研究以外的其他研究方法,包括分析性研究和規范研究、最優化等等。其中,規范研究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圍繞經濟政策行為的經濟后果進行邏輯推理,提出政策建議和制定行為標準,也是我國一直以來會計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隨著研究方法的不斷發展,國外還出現了大量的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幾乎無例外地基于理論和生產經濟學的理論和模型(Shields,1997),它是建立在嚴格的理論假設和模型推導基礎之上的,是連接理論與實證的橋梁。我們把非經驗研究分為分析性研究與其他(包括規范研究等)。
因此,我們將研究方法劃分為經驗研究與非經驗研究。而經驗研究又可以劃分為:問卷調查、檔案研究、實地/案例研究、實驗研究以及綜合方法。統計結果證明了我們前述的分析,在國內的管理會計研究中,非經驗研究占有絕對的優勢,而國外管理會計卻是以經驗研究為主流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實驗研究方法,還沒有出現在會計研究中,但是在JMAR中的比例卻相當的高。當然,國內一些學者已經在從事實驗法的研究,但是這一方法對絕大多數研究者而言還是相當陌生的。另外可以看到,國外與國內在研究方法上的發展階段的確存在差距,國外已經以不再以案例研究為主,相反國內還處在案例/實地研究的階段,這一階段對于國內管理會計的發展極為必要,也使我們更加期待問卷調查和實驗研究得到應有的重視。
三、我國管理會計研究走向世界的建議
(一)培植良好的企業文化
國內一些學者認為管理會計研究之所以還處于較低的水平,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國還缺少優質的企業。優質的企業不僅僅具有良好的業績,更重要的是擁有先進的企業文化與管理理念,包括先進的管理思想、員工公認的價值觀、嚴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激勵機制。這些因素極大地影響了管理會計對企業實踐的指導作用,進而也影響了研究的范圍和水平。例如在國外,作業成本核算與管理已經相當普遍,作業成本法的研究也可以采用大樣本,而在國內,目前大多數企業并沒有采用作業成本法,只能作案例/實地研究。那么因此采用的研究方法、統計技術和研究結論的價值就不可同日而語。因此,研究的水平受到了實務發展水平的影響。應在實現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通過培育更多的優質企業,為未來管理會計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空間。
(二)成立管理會計師協會
由于我國缺乏一個將學術界與實務界都包括在內的管理會計職業組織,學術界與實務界溝通的機會很少,學術界難有機會深入到企業中開展調查研究,因而對企業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管理會計的情況缺乏了解;而實務界對學術界發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論性太強,與企業現實情況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決企業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們應該著手建立中國管理會計師協會,推動中國的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和實務應用的發展。目前我國管理會計研究者和實踐者基本還處在相互分離的狀態,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都發生了障礙。成立管理會計師協會不僅能夠促進管理會計在企業實踐中的運用和發展,而且也能夠加強管理會計師的社會地位。因此,應該借鑒西方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組建中國的管理會計師協會,使其成為我國管理會計師交流理論和實踐應用的場所。
(三)加強與國外學者的交流與合作
西方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目前依然處于領先,尤其是他們具有較高的研究水平以及對綜合理論的應用能力。對國內管理會計學界而言,“走出去”之前應該先“引進來”,通過加大與國外尤其是北美教育背景的海外學者交流和溝通的機會,了解和掌握國外管理會計研究的最新動態,不斷將新的理論和方法與中國的實務相結合,才能使國際學術界更好地接受和了解中國的管理會計研究。交流的形式可以通過邀請海外學者講授博士研究生專業課程、舉辦國際管理會計研討會以及共同進行課題研究等等。通過這些交流與合作,在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上更容易被國際認可,加之有中國經濟特色的研究內容更能得到國際學術界的青睞。
(四)擴大管理會計的研究范圍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03-0041-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3.008
引言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課程日益受到重視并普及開來,逐漸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程。然而,目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多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兼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效果,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專業化培養成為亟須面的問題。高校作為教師職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其信息技術教育專業(方向)的建設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化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高校本科專業目錄還沒有設置信息技術教育專業,培養信息技術教師的職責主要是由教育技術學專業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范)專業來承擔。高校這兩個專業的課程設置往往沒有專門針信息技術教師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畢業生無法擁有一個優秀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具備的綜合素質。為了增強信息技術教師職前教育的針性和有效性,本文以目標導向的方法論為指導,基于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具備的素質結構的分析,設計了高校信息技術教育的課程體系目標,并以目標為指引信息技術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進行了規劃設計。
一.課程體系
“體系”指若干事物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整體,課程體系是指在一定教育價值理念指導下,將課程的各個構成要素加以排列組合,使各個課程要素在動態運行過程中統一指向專業培養目標實現的系統。研究者課程體系內涵的理解有三個層面,一是宏觀的專業設置;二是中觀層面,即某一專業內部的課程設置:三是微觀層面,即專業內某一具體課程的教學內容,本研究定位于中觀層面的課程體系,研究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專業(方向)的課程設置。一般認為,課程體系的要素包括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本研究主要探討課程體系目標設計和課程體系結構安排兩個方面,課程體系目標是課程體系構建的出發點,是制定課程方案、選擇課程內容的依據和準則:課程體系結構是指課程體系中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組織、排列以及配比關系。
二.信息技術教師素質結構分析
信息技術教育課程體系構建尤其是課程目標的制定要以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具備的素質結構為依據。一個優秀或成功的教師應該具備多方面的專業素質,概括起來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情意三個方面。我們從這三個方面出發,構建了如圖1所示的信息技術教師的素質結構。
1.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具備的專業知識
從知識的功能出發,教師專業知識可以分為四個方面:通識類知識、本體類知識、條件類知識和實踐類知識。
通識類知識是指所有學科的教師都應當具備的有利于開展有效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普通文化知識。具體來說,包括哲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如物理、化學、生物等)、技術方法知識(如體育、保健、計算機技術等)、人文知識(如歷史、政治、地理等)、藝術常識(如書法、音樂、繪畫等)等。
本體類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具備信息技術學科的專業知識,主要包括: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的相關基礎知識與技能;信息技術學科的發展歷史與趨勢的知識,以及其在人類生活實踐中的表現形態、與社會及人類發展的聯系;信息技術所提供的獨特的認識世界的視角、界限、層次及思維的工具與方法,準確理解信息社會的各種現象,客觀地評價信息時代的信息文化:信息技術有關的法律法規與道德倫理相關的知識等。
條件類知識主要由幫助教師認識教育象、教育教學活動和開展教育研究的專門知識構成。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被稱為教師成功進行教育教學的條件類知識。實踐類知識是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多是基于情境的經驗性知識?;蛘哒f,這種知識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如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教育妥善地處理突發事件、巧妙地化解矛盾等。
2.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具備的專業技能
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具備的專業技能包括教學技能、信息技術技能、課程開發技能、管理技能、教學研究技能。具體來說,教學技能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學業評價能力。信息技術技能包括信息系統的使用與維護、信息獲取、信息理解、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信息交流的能力等。課程開發技能是指教師不僅僅是課程的實施者,還應當參與到課程開發的過程中,這要求教師具備課程決策、課程設計、課程組織、課程資源開發、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研究的能力等。良好的課堂組織管理是課堂教學活動有效進行的保障,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具備如下的教學組織與管理能力:學生的組織與管理,包括課堂管理能力和課外活動管理能力;信息技術教與學資源的管理,包括計算機機房的管理和校園網的管理。教學研究技能是指教師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需要承擔一個研究者的角色,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提升等。
3.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具備的專業情意
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具備的專業情意包括專業精神、教育理念、職業道德三個方面。專業精神是指教師基于自我期望而表現出來的充分信念、高度熱情和不懈追求的風范與活力,現代教師應當具備三種專業精神:敬業精神、人文精神、科學精神。信息技術教師還應當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個性化教育、大眾化教育和創新人才的培養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己任,以現代的教育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為指導,積極投身于教育創新改革的實踐。教師的職業道德學生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教師應當具備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為學生樹立榜樣。
三.高校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目標設計
課程體系構建首要的工作是明確課程體系的目標。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目的是培養能夠勝任信息技術教師崗位的未來教師。教師知識體系的初步形成、教育技能的最初奠定、終身追求與獲取知識的意愿以及專業精神的形成都與職前培養課程息息相關。因此,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側重點在于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專業技能的初步形成以及專業精神的哺育?;谛畔⒓夹g教師應當具備的素質結構,我們分別從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意目標三個方面高校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目標進行了設計,如表1所示。
四.高校信息技術教育課程體系設計
在高師院校開設信息技術教育專業暫時還難于實現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在原有的教育技術學專業下設立信息技術教育專業方向,專業化培養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師。
教師職前培養是在培養目標以及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下開展的正規的在校學習,課程體系的結構是以學科為中心的結構。我們以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目標為指導,參考各高師院校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方案,信息技術教育課程體系的課程科目設置以及課程學時比例進行了規劃設計,如表2所示。
課程科目的設置依據不同類型目標的特點,知識目標下設置的課程科目偏重理論,而技能目標下設置的課程科目則偏重實踐。
在學時比例的分配上,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意目標分別占60%、30%和10%。按照《中國教師新百科》的解釋,教師職前教育應該是“將來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所進行的,以課程和教育實習為載體的,以通曉教育理論(包括學科教學法)、掌握專業知識、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為目的的具體活動?!笨梢?,教師職前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課程來奠定未來教師的知識基礎,由此,我們設定知識目標所占的學時比例是60%。教師作為一種專業性職業,專業技能是體現其專業化的重要指標,設定技能目標所占的比例為30%。針情意目標的課程所占學時比例為10%,并不是因為情意目標的培養不重要,而是通過顯性課程只是情意培養的一部分。學校還可以在各類課程中有意識地將專業精神寓于其中,使未來教師通過其他課程的學習了解教師的勞動,理解教師的角色,激發他們教育工作的熱情,事業的熱愛。學校還可以利用隱性的課程文化創設有意義的教育環境以陶冶未來教師的情操,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風范。隱性課程雖然不在正規的課程計劃之中,但是它作為教師職前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在學界達成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