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綜合分析研判報告匯總十篇

時間:2022-08-04 03:25: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社區綜合分析研判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社區綜合分析研判報告

篇(1)

我局三個內設機構因機構改革出現正股級崗位空缺、四個鄉鎮司法所及公證處等股級單位因人員調離等原因出現正股級崗位空缺。為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保證正常業務的開展,根據股級職位空缺情況和工作需要,按照《縣股級干部任免管理暫行辦法》要求,結合我單位實際,提出對部分股級干部進行調整的意見,并將意見向局長、黨組書記魏本江同志匯報。經班子成員醞釀,領導班子會議研究,根據我局機構三定方案和股級崗位缺崗情況,行政編制確定免職4個,補充正股級職務崗位6個,調整1個;我局公證處因原主任辭職,出現正股級崗位空缺,確定免職1個,補充正股級職務崗位1個,形成干部調整工作方案。

二、干部調整計劃

本次干部調整共涉及12人。其中,行政編制免職3人;提拔6人;交流調整1人(免去原職務調整新職務1人)。事業編制免職1人;提拔1人。具體情況如下:

(一)免職

4人,因機構改革科室合并撤銷,行政編制免去基層科科長職務、免去宣傳科科長職務、免去刑罰執行科科長職務。事業編制免去公證處主任職務。

程序方法:由局政治處提出免去基層科科長、宣傳科科長、刑罰執行科科長、社區矯正科科長職務及公證處主任職務的工作意見,形成初步干部調整工作方案,向局領導報告,在局黨組會上研究通過后,填報《空缺職數使用審批表》,報縣委組織部干部監督室進行審核。經審核后,形成正式的工作方案,提交局黨組會研究通過,形成干部免職請示,報縣組織部審批??h組織部經過審核,進行批復。局黨組作出免職決定,下發免職文件。

(二)提拔

1、政治處副主任(正股級)

2、機關黨支部專職副書記(正股級)

崗位要求及資格條件:

①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

②應當任科員級職務2年以上;

③二年內沒有發生重大事故和違紀問題;

④近兩年年度考核為稱職以上等次;

⑤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⑥符合有關回避的規定;

⑦其他應具備的資格。

選拔范圍:

選拔范圍為局機關編制全體公務員。

程序方法:

①會議推薦和談話推薦。召開推薦會,由全體機關干部、局班子成員、各基層部門負責人、機關內設機構負責人參加推薦。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主持,由分管領導或干部(人事)科室負責人說明推薦職位、推薦數量、任職條件、推薦范圍,提出有關要求,組織填寫推薦票。會議推薦結束后,進行個別談話推薦,談話范圍為參加會議推薦人員;

②統計分析確定考察對象:對會議推薦和談話推薦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推薦結果。局黨組根據推薦結果和平時考核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慮,提出考察對象;

③制定考察工作方案,考察預告,進行考察;綜合分析、作出評價、撰寫考察材料,提出任用建議,匯報考察情況,整理材料歸檔;

④醞釀溝通,召開局黨組會研究確定干部調整方案,形成干部任免職請示,報縣委組織部審批。

⑤縣委組織部進行任職前審核、批復。召開局黨組會形成任免決定;任職公示,任前談話,下發任職通知。

崗位要求及資格條件:

①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

②應當任科員級職務2年以上;

③熱愛司法行政工作,具有相關業務知識;

④二年內沒有發生重大事故和違紀問題;

⑤近兩年年度考核為稱職以上等次;

⑥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⑦符合有關回避的規定;

⑧其他應具備的資格。

選拔范圍:

選拔范圍為司法助理編制全體人員。

程序方法:

①會議推薦和談話推薦。召開推薦會,由全體機關干部、局班子成員、各基層部門負責人、機關內設機構負責人參加推薦。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主持,由分管領導或干部(人事)科室負責人說明推薦職位、推薦數量、任職條件、推薦范圍,提出有關要求,組織填寫推薦票。會議推薦結束后,進行個別談話推薦,談話范圍為參加會議推薦人員;

②統計分析確定考察對象:對會議推薦和談話推薦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推薦結果。領導班子會議根據推薦結果和平時考核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慮,提出考察對象;

③制定考察工作方案,考察預告,進行考察;綜合分析、作出評價、撰寫考察材料,提出任用建議,匯報考察情況,整理材料歸檔;

④醞釀溝通,召開領導班子會議研究確定干部調整方案,形成干部任免職請示,報縣人社局審批。

⑤縣人社局進行任職前審核、批復。召開領導班子會議形成任免決定;任職公示,任前談話,下發任職通知。

7、公證處主任(正股級)

①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

②必須具備公證員資格,在公證機構執業達3年以上;

③二年內沒有發生重大事故和違紀問題;

④近兩年年度考核為合格以上等次;

⑤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⑥符合有關回避的規定;

⑦其他應具備的資格。

選拔范圍:

選拔范圍為公證處編制3年以上執業經歷的公證員。

程序方法:

①會議推薦和談話推薦。召開推薦會,由全體機關干部、局班子成員、各基層部門負責人、機關內設機構負責人參加推薦。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主持,由分管領導或干部(人事)科室負責人說明推薦職位、推薦數量、任職條件、推薦范圍,提出有關要求,組織填寫推薦票。會議推薦結束后,進行個別談話推薦,談話范圍為參加會議推薦人員;

②統計分析確定考察對象:對談話調研推薦和會議推薦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推薦結果。局黨組根據推薦結果和平時考核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慮,提出考察對象;

③制定考察工作方案,考察預告,進行考察;綜合分析、作出評價、撰寫考察材料,提出任用建議,匯報考察情況,整理材料歸檔;

④醞釀溝通,召開局黨組研究確定干部調整方案,形成干部任免職請示,報縣委組織部審批。

⑤縣委組織部進行任職前審核、批復。召開局黨組會形成任免決定;任職公示,任前談話,下發任職通知。

(三)調整

1、社區矯正管理科(正股級)

因機構改革,科室合并撤銷,免去社區矯正科科長職務,調整到社區矯正管理科擔任科長一職。

篇(2)

發揚黨的干部工作的優良傳統,堅持既嚴格要求、又關心愛護,既激勵鞭策、又及時提醒,通過經常談心談話,及時了解干部情況,聽取干部意見,對干部在工作中的努力和成績多指導、多鞭策、多鼓勵,對苗頭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使干部充分感受到組織的關心關懷,為在實踐中考察干部、公正使用干部奠定良好基礎。

(一)全覆蓋開展日常談心談話

1.日常談心談話的責任主體是各級領導班子及成員。根據干部管理權限,結合“一崗雙責”要求和分管(聯系)工作分級負責開展,堅持經常化、常態化和全覆蓋。

2.日常談心談話的主要內容是了解干部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況,聽取干部的意見建議,加強思想、工作和情感溝通,幫助解決干部具體問題和實際困難。

3.日常談心談話要做到應談必談,鎮黨委書記與每名責任談話人員每年至少開展一次談心談話,班子成員與負責談話人員每月不少于一次談心談話,班子成員之間開展交心談心,每季度至少輪換一遍,每半年至少開展一次集中談話和廉政專題談話,不能以單純談工作代替談心談話,既要表揚勉勵又要提醒告誡。

4.日常談心談話的主要方式采取組織約談干部與接受干部主動約談相結合,原則上采取一級抓一級,分級負責的辦法,采用“保密一對一”的方式。鎮領導可隨時找干部職工談心,了解情況、征求意見。干部職工也可以主動向鎮領導反映情況,匯報思想。領導班子成員之間,干部之間,職工之間也要互相談心,溝通思想,融洽關系,形成團結實干的良好氛圍。

5.鎮黨委書記負責與班子成員、鎮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鎮屬各單位負責人、村(社區)主要負責人談心談話。班子成員負責與分管聯系的干部、鎮屬單位負責人和所駐村(社區)“兩委”成員談心談話。班子成員之間應經常開展交心談心。

(二)針對性開展專題談心談話

1.專題談心談話的責任主體是鎮黨委。根據干部管理權限,分級負責開展。

2.在換屆選舉前后,干部考核考察工作結束后,干部工作變動、職務調整、試用期滿轉正、辦理退休手續前,領導班子召開民主生活會前,應開展專題談心談話。

3.專題談心談話主要內容是宣講有關干部人事政策、紀律要求,客觀評價干部德才表現,尤其要結合干部履新崗位職責要求或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或退出領導崗位后的環境變化等,有針性地提出希望和要求。領導班子召開民主生活會前開展談心談話要堅持政治性、原則性和戰斗性,認真開展批評,相互查擺問題,交流溝通思想,形成共識,增進團結。

4.專題談心談話主要采取個別交談、集體談話相結合方式開展。

(三)及時性開展提醒告誡談話

1.提醒告誡談話的責任主體是鎮黨委。根據干部管理權限,分級負責開展。依據日常了解情況、舉報受理、專項檢查、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等反映的問題性信息,在綜合分析研判基礎上,對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干部及時開展提醒告誡談話。

2.提醒告誡談話主要內容是提醒干部需要注意防范的問題,對干部存在的苗頭性問題進行批評指正,提出整改要求,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3.提醒告誡談心談話主要采取組織約談、黨委書記約談、紀委約談、集中約談等方式開展。

1.談話人要作好《談話記錄》,各支部要建立干部談心談話室、設置談心談話工作臺賬和資料檔案。

2.將談話掌握的情況,作為發現優秀干部、培養選拔干部的重要依據,作為更全面了解掌握干部本人和所在班子情況的重要渠道。

3.根據談話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管理的意見。

4.對談話中了解的特殊情況,要及時向鎮黨委或紀委報告。

1.堅持公道正派,開誠布公,認真傾聽干部心聲,鼓勵干部講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做到評價干部客觀公正,指出問題一針見血,批評教育觸及靈魂,關心關愛細致入微,聽取意見虛心實意。

2.認真對待干部反映的問題和合理訴求,正確回應、及時受理,并做好反饋和跟蹤工作。

3.鎮黨委每年底將對本單位開展談心談話工作情況書面報告縣委組織部。

篇(3)

在頂層設計和基層改革上,對區、鎮街社會治理工作架構進行系統研究、整體部署,初步搭建起區社會治理中心統籌調度、部門鎮街分級負責、管區網格基礎支撐的體制架構。

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體制,突出區委在治理結構中的領導地位,強化政府在治理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成立了以區委書記任組長的區社會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以及一名副區長分管社會治理工作。設立區社會治理中心,統籌指導考核全區社會治理工作。

配套開展鎮街體制改革,調整了鎮街內部機構設置,專門設立社會治理辦公室;剝離城市街道招商引資等經濟發展職能,交由所在經濟功能區負責,從體制上推動鎮街工作重心向抓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轉變。

深入推進網格體系建設,將每個鎮街劃分為5-7個管區,每個管區又因地制宜劃分若干類型網格,全區共劃分為161個管區、1333個網格,形成了“鎮街一張網、管區一大格、社區幾小格”覆蓋全區的網格化、扁平化管理體系。

二、構建“三大體系”

把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和諧、解決民生訴求、推動社會服務作為工作重點,全面整合全區各級各部門行政服務資源,統籌推進三大運行體系,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開展治理服務。

網格管理服務工作體系。依托網格化組織管理架構,把全區各級各部門工作全面納入網格化管理體系。對鎮街網格化工作,突出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以網格化體系服務黨建“三基工程”建設,將支部建在網格上,基層組織得到強化、鎮街基礎得到夯實、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對部門網格化工作,尤其是城市管理、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穩定、糾紛調解、民生服務等六大領域部門,以社會治理網格化為基礎,建立起相應的監管服務機制,將部門執法力量和服務資源全部落實到網格中,確保安全隱患在網格中發現并化解,讓服務不出管區、社區,實現了“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網中”的全天候、無縫隙管理服務。

公眾投訴受理處置指揮體系。成立區公眾投訴受理處置指揮中心,將政府各部門涉及公眾投訴的相關職能,如民生在線、政務熱線、行風在線、數字化城管等,進行重新資源整合,并設立“一號通67712345”服務熱線,24小時受理處置群眾咨詢、投訴、建議。以指揮中心為核心中樞,指揮調度全區各職能部門協調處置群眾投訴各類問題,并對部門辦理情況進行全過程監督,建立起完備的非應急聯動處置體系,保障群眾訴求得到妥善解決。

社會化公共服務工作體系。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推進全區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突出推動社會化服務中心建設,通過建立社會化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將全區涉及家政、中介、咨詢和消費服務等社會組織、公益機構和企業信息資源進行整合,依托公眾投訴“一號通67712345”服務熱線,無償為全社會提供全方位的需求信息服務。這一舉措,不僅幫助市民解決了各種生活難題,還通過群眾需求信息的整合共享,培育了一批群眾滿意、政府放心的服務性企業和社會組織,帶動了新區服務產業的蓬勃發展。

三、實施“六化治理”

將社會治理現代化、精細化、法治化理念和手段引入基層社會治理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實現了社會治理各要素精確、高效、協同、持續運行。

網格化巡查。構建起覆蓋新區全域的人工巡查“地網”和智能巡查“天網”,全區近5000名網格員,手持智能終端24小時不間斷巡查,全面開展網格內基本信息搜集,矛盾糾紛、安全隱患排查,問題處置核實和群眾服務等工作;整合全區視頻監控資源,對隱患風險易發區域進行可視化、智能化監管。利用網格化巡查這一有效措施,全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在新區“藍色海灣整治”“城市環境品質提升”“大項目服務保障”等多項重點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信息化支撐。順應互聯網、大數據帶來的社會變革,建立起“互聯網+社會治理”工作模式。按照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服務架構,建設區、鎮街和部門、管區三級社會治理信息支撐平臺。全面整合公共事業、民生服務、勞動保障、醫療教育、環境資源等多部門、多領域數據資源,建立起500多萬條信息的區社會治理“大數據”中心,打破了政府各部門、社會和市場多主體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了與部門業務平臺的互聯互通和稻葑試吹幕ネü蠶懟Mü對這些數據信息資源的綜合分析,實現了對應急、非應急事件統籌調度,做到事故早發現、早防范、早處理;同時,也催生了“大數據”相關產業的集聚。

多元化參與。加強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推動政府各部門、群團組織等治理主體,尤其是引導駐區高校、社會組織、企業單位等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引導社區群眾參與社區自治,提升了社區治理能力和水平。出臺《關于推進社會組織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獎勵辦法》,設立了300萬社會組織發展基金和50萬元的專項獎勵基金,建設社會組織孵化園、創意園、公益園,大力培育、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公眾參與社會治理。全區共有1500余家社會組織、10萬名志愿者活躍在基層社會治理平臺上。

社會化服務。堅持寓服務于治理之中,變“管控為主”為“服務為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完善城鄉一體化社區服務體系,推動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生活救助、文化娛樂、社會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務事項逐步向社區覆蓋,為居民提供“一站式”“零距離”服務,社區干部、網格信息員成為民生服務員、流動的“服務站”。新區被確定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精細化管理。制定出臺《關于率先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的實施意見》,提出“三個精細化”:即責任精細化、處置精細化、監督精細化,通過壓實各級各部門網格工作責任,建立完善社會治理事項處置工作機制,強化對鎮街部門社會治理工作的考核、監督、問責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確保社會治理各項工作規范高效運轉。

篇(4)

(一)抓好應急指揮中心建設??h公安局要進一步加快應急指揮中心建設,積極整合縣110、119及120指揮平臺資源,完善通信、網絡、音像、視頻、數據庫設備,建立健全統一高效的應急指揮網絡。要加大基礎數據的監測、分析和上報力度,加強與縣應急辦的信息互聯互通,全面建立上下對接、信息共享、統一高效的應急決策指揮網絡。

(二)完善城區應急避難場所設施。縣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市容園林局和余下鎮要充分發揮職能,積極完善縣城區和余下鎮區等7處應急避難場所基礎設施。要綜合分析廣場周邊人口密度等多種因素,按照科學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原則,盡快完善避難場所標識、指引設置及公共服務設施,確保人民群眾在應急狀態下的基本生活所需。要按照“平災結合、綜合利用”的原則,注重避難場所的日常管理和維護,不斷提高避難場所的承載能力。

(三)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各鄉鎮、各相關部門要結合實際,按照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原則,積極整合資源,切實做好應急物資儲備工作。要采用政府儲備與社會儲備相結合、靜態儲備與動態儲備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完善應急物資儲備、調撥征用和緊急配送體系,全力保障應急救援和善后處置工作需要。

二、深入推進預案體系建設

(一)積極推進專項預案修編工作。各相關責任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嚴格按照專項預案修編、評審、報批、備案有關要求,切實加快專項預案修編工作進度,力爭6月底以前全面完成首批專項預案修編任務??h應急辦要積極發揮職能,不斷加大督促協調力度,確保修編工作任務按期高質量完成。

(二)努力擴大預案覆蓋面。各鄉鎮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大力推進預案“四進”(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工作,全面提升我縣預案覆蓋率。同時,要加強基層應急預案的備案工作。各村委會、居委會的應急預案要在屬地鄉鎮政府進行備案;各企事業單位的應急預案要分別在屬地鄉鎮政府和主管部門進行備案。下半年,縣應急辦要適時組織相關部門,對全縣應急預案“四進”工作進行全面檢查。

(三)切實增強預案實戰性。縣公安、安監、國土、教育、交通運輸、環保等部門要適時組織開展專項或綜合應急演練,各鄉鎮每年要至少安排一次較大規模的應急演練,縣級各專項應急指揮部、規模以上企業也要積極開展不同方式、不同級別的應急演練。同時,各鄉鎮、各部門要加強與縣應急辦的溝通與聯系,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參與和支持。演練完畢后,要將有關資料及時報送縣應急辦備案。

三、全面推進應急管理體制建設

(一)健全基層應急管理機構。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在進一步加強本鄉鎮、本部門應急管理工作、落實具體人員和職責任務的同時,積極開展基層應急管理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的組建工作,進一步強化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及行政村法人在應急管理中的主體責任,使基層應急管理工作做到有機構、有人員、有職責,將應急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形成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

(二)積極組建專家咨詢組。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應急救援專業人才庫建設,加快構建結構合理、素質較高、輔助有力的應急救援專家組,并報縣應急辦備案。要及時制定專家組工作規則和專家決策咨詢制度,充分發揮專家的技術支持和決策支持作用,積極邀請專家開展會商、研判、培訓和演練等活動,不斷提高應急決策和應急處置的科學性。在此基礎上,通過推薦和遴選的方式,及時充實和完善縣政府應急專家組隊伍,為我縣應急管理工作提供更為科學的咨詢和指導。

(三)加強應急隊伍建設。一是加快綜合應急救援大隊組建工作??h公安局要按照省、市消防部門有關要求,加快以公安消防隊伍為依托的綜合應急救援大隊籌建工作,確保5月份前掛牌成立。二是加快綜合救援隊伍建設。各鄉鎮要在7月份以前組建一支不少于100人的綜合應急隊伍,配備一定數量的應急裝備和器材,并及時在縣應急辦備案。三是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各相關部門要繼續加強對相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強化培訓,注重實戰,不斷提高科學處置能力。四是加強志愿者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共青團、工會、紅十字會等社團組織協調職能,進一步完善應急志愿者、義工隊伍建設,提高社會力量參與應急工作。

四、切實加強應急管理機制建設

(一)落實隱患排查監測機制。嚴格落實突發事件風險隱患排查檢測制度,依法明確鄉鎮、部門及基層組織、單位的安全隱患排查監控職責,進一步健全安全風險隱患的排查、登記、評估、監控、報告等制度,完善現有監測預警網絡,充分利用電視、電子顯示屏、手機短信等方式,及時預警信息,擴大預警信息覆蓋范圍。

(二)完善應急處置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縣政府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協調作用,依據各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應急預案,研究制定各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規程,并針對不同的突發公共事件特點和各部門職責,進一步健全縣、鄉(鎮)之間、部門之間的快速聯動機制。積極落實應急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軍地、部門、區域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不斷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三)健全應急值守和信息報告機制。各鄉鎮、各部門要嚴格按照《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應急值守和信息報告的緊急通知》文件要求,切實加強應急值守和信息報告工作。要建立健全高效靈敏的信息反應機制,進一步規范值守、接報、研判、審批、報送、跟蹤等程序,確保應急指揮機構及時有效應對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要積極建立突發事件評估與防范對策總結、會商機制,明確應急信息報送重點,提高突發事件信息報送的針對性。

(四)建立應急管理扶持獎勵機制??h財政局要在確保全縣應急保障資金投入的同時,積極協同縣應急辦建立應急管理工作扶持獎勵機制,對在應急示范點創建、應急演練和應急管理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上報縣政府同意后,予以獎勵。對在應急管理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個人,由縣政府辦(應急辦)和人社局聯合予以表彰。

五、積極開展應急示范點創建工作

(一)加快省級應急示范點創建工作??h應急辦和甘河鎮、石井鎮要繼續加大對勝利村和蔡家坡村的扶持管理力度,進一步明確目標,嚴格標準,扎實工作,確保年內完成至少1個省級基層應急示范點創建任務。

(二)大力開展縣、市級應急示范點創建活動。按照“申報一批,儲備一批”的工作原則,縣應急辦要積極指導、督促各鄉鎮大力開展縣、市級基層應急示范點創建工作。6月底以前,各鄉鎮要確保完成1個縣級應急示范點的創建、申報任務,并順利通過縣應急辦的檢查驗收。在此基礎上,縣應急辦要與相關鄉鎮積極配合,年內完成1—2個市級應急示范點創建任務。

六、不斷強化應急管理宣教培訓工作。

篇(5)

構建起以流通企業為主體,城鄉市場為支撐,政府儲備為兜底的市場供應保障體系。以生活必需品為基點,加強和各有關部門、商貿流通企業的溝通銜接,建立各有關部門、各鎮、各街道與市場主體相結合的儲備制度,暢通省內外、國內外采購調配渠道,實現科學調度、保障有力、應急有方、運行有序,做到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不斷貨、不斷檔、不斷供,銷售不空柜、不空架、不脫銷。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市場運行監測。對生活必需品供求、零售價格變化和各鎮、各街道生活必需品市場運行進行重點監測,及時掌握市場供求信息,實時預測預警。建立大米、面粉、食用油、豬肉、牛羊肉、蔬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交易、庫存采購、供應動態臺賬,做到市場運行早了解,預期走勢早研判,苗頭問題早發現,化解應對早謀劃,調度保障早安排,應急預案早準備。

(二)構建市場保供網絡。以全區已確定的5家(農產品批發市場1家,冷鏈倉儲2家,連鎖超市2家)重點保供企業、12家便民市場、8家大型超市為重點,以城鄉的各類農貿市場、肉菜市場、商場超市、便利店等為基本保供企業,健全完善保障供應網絡體系,做到供需信息暢通對接,進一步完善生活必需品保供網絡。積極引導購銷企業、超市利用電商平臺、微信、手機APP等網絡手段開展購銷活動,協調京東等快遞公司,發揮配送優勢,在配送方面增派人手,加大運力,保障社區居民足不出戶的購物需求,緩解大型超市人流聚集壓力,杜絕疫情防控隱患問題。

(三)強化企業儲備能力。充分調動和發揮流通企業保障供應的內生動力和積極性,鼓勵支持昊天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重點保供企業拓寬來源,穩定貨源,加大采購數量,增加供應品種,保持適量庫存,保障市場穩定供應。對糧食、肉類、食用油、蔬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在保障市場正常供應的前提下,支持流通環節增大庫存,按城鎮人口每人每日基本需求量(糧食500克、肉類100克、蔬菜500克、食用油50克),保持糧食8~10天、肉類6~8天、蔬菜3~5天、食用油15天的最低商業庫存。

(四)提升協同保供能力。加強與發改、農業農村、公安、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部門溝通,掌握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價格調整等信息,適時調整應對措施;了解糧食、肉類、蔬菜儲備和投放情況,有效調劑供應平衡;了解種植、養殖、重點農產品、特色農產品生產情況,組織流通龍頭企業開展農商對接、直供直銷等;與重點、骨干保供企業保持常態化對接,對市場供需、種植、養殖、儲備、投放、運輸、配送等相關信息共享互通,切實提升部門配合、政企聯動、產銷聯結、保障市場供應的能力。

(五)健全應急保供體系。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保供預案,從組織體系、職責任務、供應主體、預警預防、應急響應、應對措施、應急保障等各環節、全鏈條進行細化完善,預備在案。強化調控調度,掌握市場交易、庫存、供應、價格等動態信息,把控市場運行情況,適時采取政府調控措施,必要時提出政府儲備投放建議,確保應急狀態下生活必需品調得來、運得到、供得上、保得住。

(六)支持企業發展。全面落實中央、省、市支持商貿流通企業、中小微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對重點企業進行包抓,精準落實稅費減免、財政金融、援企穩崗、用電用氣等政策措施,及時研究解決企業在物流、用工、原料、資金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做好協調服務保障,支持商貿流通企業提升營業水平,持續健康發展。

(七)做好重點場所防控。督促指導市場主體建立常態化疫情防控制度,強化隱患排查、加強人員管理,落實通風消毒、物品清潔、個人防護、重點區域消殺、體溫檢測、佩戴口罩等措施,嚴防染疫商品流入市場,嚴防輸入性風險,確保市場主體正常運營。針對秋冬季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風險和肺炎疫情傳播的特點,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批發市場(海鮮市場)、售賣冷凍肉類和水產品的農貿市場、商場超市和餐飲住宿行業相關人員的核酸檢測。

三、保障措施

篇(6)

“數字城市”基本仍是一個概念,很難界定哪些是屬于數字城市的內容,到了什么樣的信息化水平可以看作是實現了數字城市。但它并不是一個虛擬的東西,也不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它是一個在未來城市建設和城市生活中隨處可見,隨時可用,無處不在的“系統”?!皵底殖鞘小笔且粋€城市發展的戰略目標,并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其戰略目標是實現城市各種數據的整合,使之便于共享和容易使用,使我們的政府管理部門、企業、社區和個人都能方便有效地進行網上辦公、網上查找信息、網上學習、網上工作、網上休閑等等。

2如何建立數字城市

城市數字化建設,將改變地方政府的工作機制,影響百姓的日常生活,改善城市的整體環境,這是―項多贏的工程。

(1)地方要積極,因為是地方的工程,需要地方提出需求,將來是否使用、活用、用活也在地方。因此地方要有熱情做,在此前提下,技術支持方和地方政府主要如下事宜:頂層設計,要統籌考慮;在實施過程中,建設方、用戶者溝通協調;在建設后期,即試運行時期,建設方、用戶方要根據建設實際調整機構、人員、設備和工作流程,以適應新的工作機制。

(2)城市數字信息是基礎,在有了城市數字信息的積累,統一城市空間基礎,統一統計口徑,所有事情都在同一張空間地圖數據的統一口徑上進行,研判的事情才能落到在同一個位置、統一說法上進行討論和處理,才能談到數字建設城市。

(3)因為數字城市建設不僅需要資金投入,需要城市數字信息的積累,更需要多部門協調,還需要協同方方面面。中小城市組織管理協調比較容易,需要的資金比較少,城市數字信息比較容易采集和積累,甚至可以高起點地直接建設數字城市。

(4)數字城市建設頂層設計先進性和協調性,即感知層、傳輸層、數據層、平臺層、應用層五個結構層,及標準和基礎設施兩個體系建設。每個層次工作與建設單位溝通后,可以直接采用成熟的技術。從建設進程角度考慮,數字城市建設分3階段,第1階段考察、調研和前期準備。第2階段建設的具體實施,第3階段建設后期,以及建設完畢的后續工作。

①第1階段考察、調研和前期準備。經過建設方考察比較,確定技術支持單位,作為建設的總設計方;確定網絡布設設計實施和運營的網絡技術支持單位;確定硬件采購安裝調試維護技術支持單位??疾毂容^全確定數字城市建設的結構模式,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確定建設的硬件、網絡、安全措施等硬件基礎設施,平臺所用服務器操作軟件、數據庫建設軟件,應用示范行業的成熟專業應用軟件等,這些考察確定過程,形成調研報告,經專家論證修改后進行存檔。

②第2階段建設的具體實施。數字城市建設正式啟動。根據調研報告,技術支持單位與市領導、各技術單位等密切溝通,確定相關事宜且,編寫設計書,網絡、硬件、軟件等。技術支持單位編寫專業技術設計書,設計書經專家論證、修改完善后,開始實施。實施過程中,在細節上與政府反復溝通后,確定包括同應用示范行業反復商定配合業務流研制的應用功能,調整開發技術路線。

③第3階段建設后期,以及建設完畢的后續工作。政府將平臺和示范應用系統部署在城市政務服務中心。涉及業務流的示范行業公安、規劃和城管,根據系統業務功能,調整人員配置,機構設置。確定人員、機位,培訓技術人員,在實際運行中建設完善的數字城市良性運行模式,保證數字城市作為常態化建設方式持續下去。

(5)在建設中要充分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先進技術,以“―庫、兩平臺、多個示范應用”為建設模式,構建時空信息數據庫,搭建政務和公眾服務兩個平臺,建設公安、規劃、城管、地下管線、應急等多方面應用系統,實現城市各類資源分建共享與城市智能化管理。使數字城市擁有一個指揮樞紐,一套地圖,一張網,一套城市信息建設的標準體系和一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綜合系統(CORS)。

①一個指揮樞紐,就是數字城市指揮樞紐。指揮員,可以坐鎮大屏幕前,根據自身權限所及,訪問各行業系統的服務器,通過切換大屏幕的顯示通道,可以獲得運行公眾網、政務網上各類信息。將獲得的各類信息,綜合分析做出判斷和決策,對下在城市發生的事情做及時的處理。各行業系統服務器,通過物理網隔離,保證數據安全。

②一套地圖,全城各行業服務器上運行同一空間布局圖。影像地圖、二維地圖、三維模型等幾種形式地圖。在同一種地圖上,根據不同的需要和訪問者不同的權限,所展示的內容只有詳略不同,絕不會有空間位置的差異。系統操作人員可以在計算機的提示下,對地圖進行適時更新,保證地圖跟上城市的發展變化。

③一張網,全市在一張網上運行公網公眾平臺和政務平臺。兩個平臺上分別運行各行業的應用服務系統,目前有城管、公安、應急、規劃和地下管線共5個應用系統。公眾平臺為百姓提供服務,百姓可以通過平臺獲取信息、表述自己的需求。政務平臺上運行各應用系統,為行業提供信息化辦公服務,逐步實現城市全面信息化。

④一套城市信息建設的標準體系。開發接口免費開放,平臺上有文字說明平臺建設,系統開發的體系標準,包含平臺運營管理標準規范體系、平臺環境支撐體系、時空信息數據體系等。

⑤建立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綜合系統(CORS)站,可以為城市氣象、導航定位、物體跟蹤、公安消防等提供精度厘米級的動態實時的GPS定位服務。

⑥數字城市建設中充分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和世界最先進的傾斜攝影測量技術。

篇(7)

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在網絡空間的映射,是社會輿情的直接反映。通過網絡傳播的信息包含了網民對當前社會各種現象以及諸多熱點問題的立場和觀點,已成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相關重要領域的社會輿情晴雨表。但網絡是把雙刃劍,一些不良信息比如網絡謠言、虛假信息、惡意誹謗等也充斥其中。而且,國外敵對勢力借助其技術優勢時刻都在進行輿論滲透。網絡輿情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對網絡傳播的熱點問題及時予以收集、分析、整理、,如何引導大學生對網絡熱點問題理性看待,增強大學生網絡輿情思想引導工作的前置性和主動性等,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信息時代網絡輿情的特點

網絡輿情的特點與網絡傳播方式的特征息息相關。信息時代網絡傳播方式的特征主要是:第一,傳播主體的多樣性。傳播不再是機構、媒體單位的事情,每一位民眾都可以參與其中,誰都可能是記者、編輯。第二,傳播渠道的多樣性。比如電腦、手機等都可以進行大眾信息。第三,傳播形式的交互性,信息傳播者和接受者可以相互激蕩、及時交流。第四,傳播內容的準確性和全面性難以考量。甚至有統計顯示,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負面信息傳播面積是正面信息的四倍。①基于網絡信息傳播的這些特征,網絡輿情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由性與可控性

全媒體時代中個體間可以通過即時通訊工具溝通,同樣也可以在BBS、Blog和微博上自由發表言論和表達輿情。人們還可以在網絡上建立自己的網站,成本低廉,程序簡便。網絡在提供給人們前所未有的自由的同時,也隱蔽著細膩的政治和經濟的控制,它不是獨立于社會之外沒有管理者的絕對自由空間,網絡也要遵循“游戲規則”。因此,網絡的傳播自由也是有限的,它是和控制是相伴而生的,尤其是對于各種有害的網絡噪音而言,這種控制就顯得更加重要。

(二)互動性和即時性

從網絡媒體區別于傳統媒體的主要傳播特性來看,網絡輿情傳播具有互動性和即時性。網絡是一種雙向的交互式的信息傳播通道。網絡輿情的交互性主要體現在網民與政府、與網絡媒體的互動以及網民間的互動。另外,時間因素也是影響輿情價值的重要因素。在網絡環境下,輿情的傳播和表達具有了較高的時效性。通過網絡媒體迅捷的報道,網民在獲知新聞事件的第一時間內就可以在網上發表言論。

(三)豐富性與多元性

從網絡輿情表達的內容來看,它具有豐富性與多元性。豐富性是指網絡輿情信息所涉及的社會問題和事件包羅萬象。民眾同時對共同的社會問題發表意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呈現出輻射形態。這種多元性和分散性可以看作是公眾對一個問題持有的看法和態度的不同。此外,多元性還特指網絡輿情表達中所體現的意識形態的多元性。互聯網打破了地域阻隔,使得體現不同意識形態的網絡言論隨處可見。

(四)情緒化與非理性

目前我國正處在轉型期,社會運行機制的轉變、社會組織結構的變化、利益群體的調整,都直接影響到每一個社會成員切身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地位,使得一些人的心理結構失衡,緊張、焦慮、困惑、不滿等社會情緒浮動,浮躁心理流行。但是,公眾對現實的種種不滿往往缺乏適當的排解渠道,而網絡為民眾宣泄情緒提供了最佳的渠道,各種情緒、態度和意見基本是以原生態形式得到展現。

(五)偏差性

網民個體所受到的現實壓力會直接影響到其在網上的意見表達。由于受各種因素影響,一些網上發言缺乏理性,比較感性化和情緒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聯網作為發泄情緒的場所,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對社會問題片面認識等等,都會利用網絡得以宣泄。同時,很多時候網民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因此,網絡輿情是個人情緒與群體情緒相互作用的一個結果。有時它是真實意見的反映,有時也會與人們原有的意見產生一定程度的偏離。

(六)個性化與群體極化性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匿名狀態下容易擺脫角色關系的束縛,容易個性化。②在網絡和新的傳播技術的領域里,志同道合的團體會彼此進行溝通討論,到最后他們的想法和原先一樣,只是形式上變得更極端了。實踐證明,網民中的“群體極化”傾向更加突出。網絡輿情表達的個性化和群體極化特點并不矛盾,個性化特點在Blog上體現得更加明顯,而群體極化在BBS、微博上可能會更加突出。

二、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的認知特點

(一)認知途徑的網絡依賴性

校園BBS、微博等網絡平臺給當代大學生所提供的幾乎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網絡甚至成為他們“身體的一部分”。在上海部分高校調查顯示,約80%的大學生每天的上網時間在1小時以上。③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了解國內外形勢的途徑,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網絡(占87.3%),報紙(占65.8%),電視(占65.1%)??梢姡W絡已成為大學生獲取國內外形勢的主要途徑。大學生對國內外形勢關注的方式,34.5%的學生會選擇網上跟帖。④并且經調查發現,會在第一時間將自己認為有意思的信息進行轉發的大學生的比例在70%左右。⑤可見,無論是從網絡上閱讀信息還是以手機媒介等群發方式轉發信息,大學生認知途徑的新媒體依賴性傾向較為明顯。

(二)網絡認知內容的廣泛性

現今的大學生生活在全媒體的信息社會中,他們通過網絡、手機等傳播媒介,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將自身的學習與發展同社會的變化與發展相聯系,從自身已有的知識背景和價值觀認知社會中的種種現象和問題。如在政治發展面臨的問題中,大學生最關心分別是:反腐倡廉占90.5%,基層民主問題占64.7%,行政機構改革占49.6%。⑥ 84%的大學生最關心的經濟問題是就業問題;80.2%的大學生當前最關心的民生問題是就業問題。⑦此外,物價波動、居民收入增長、醫療保障體系建立、高房價等由媒體集中傳播報道的問題都是大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

(三)認知系統的穩定性與波動性

從大學生自身的特點來看,大學生在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已基本成熟,他們已經形成自己獨立的認知系統。我國經濟建設和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偉大成就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加深,對黨的信任增強,對社會現象和問題形成了比較穩定的認知。

(四)認知價值觀的一致性與模糊性

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在主導價值觀的教育和傳播下,大學生的認知價值觀在總體上與主導價值觀是一致的。他們有強烈的愛國心和社會責任感,能夠認同我國的主導價值體系。但是,大學生作為社會中有著特殊利益和需要的群體,他們多從現實生活、從自己實際感受到的利益中去認識、理解、分析社會問題,極易就事論事,而對政治理論學習表現得相對冷漠。盡管他們的主導價值觀認知是基本正確的,但是尚處在膚淺層面。

三、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評估

對網絡輿情傳播的熱點問題多數學生可以較理性地分析和看待

本文作者通過不同時間段與不同大學生對象的訪談和座談發現,對于由網絡媒體頻繁傳播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熱點問題,大多數的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心態和客觀的看法,并不是一味地抱怨或者偏激地去看待,既能看到事物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又可以理性對待發展中不足和挫折,不會就事論事,而是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產生的負面影響,然后再根據自己的看法提出意見和建議,能把國家的穩定與和諧放在第一位??梢姸鄶荡髮W生心智是基本成熟的,學會了較為理性地看待和思考問題。

四、“易班”網絡輿情引導機制構建的意義與可行性

易班是提供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的綜合性互動社區。網站融合了論壇、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應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已經成為全國教育系統的知名文化品牌。經過多年的發展,“易班”在上海各個高校的運行已經比較成熟,在當今全媒體時代,構建“易班”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義。

(一)“易班”網絡輿情引導機制構建的意義

第一,開辟大學生網絡信息認知的新平臺

網絡平臺給當代大學生所提供的幾乎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上網成為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類型繁多的虛擬互聯網世界中,惡意的信息也可以通過BBS、博客、微博、論壇、電子郵件、手機等網絡媒介,在不表明身份的情況下傳播。甚至有統計顯示,在媒體的傳播過程中,負面信息傳播面積是正面信息的四倍。⑧大學生面對急速膨脹的非理性信息,網絡輿情一時失控就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甚至引發。因此,信息時代打造高校自己的網絡信息認知平臺,及時和分析網絡熱點問題,對學生予以及時疏解和引導意義重大。

第二,創造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

互聯網的發展使高校德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德育的主客體關系、信息渠道和載體介質都發生了變化?;ヂ摼W時代,大學生是網絡群體中最為活躍的部分,對互聯網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研究,就成為新時代的重要課題。針對這一新情況,上海市2009年開始在部分高校試點易班建設,通過這一平臺,大學生可以了解當下發生的熱點新聞,跟老師、同學進行互動交流。易班在教育方法上從灌輸、服從變為選擇、引導,不斷提高大學生自覺能動性。

第三,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性和前置性

要改變信息時代網絡環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易陷入被動的局面,及時發現大學生高度關注的網絡熱點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須首先置身于信息社會的前沿,始終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及時預見新事物的產生、發展,分析其利弊得失,盡量做到防范于未然。因此,打造“易班”網絡輿情引導機制,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為骨干,建立一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組織,時刻關注國際、國內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發生的,可能對大學生思想產生沖擊、影響的熱點事件,通過收集整理和全面分析事件的原因、過程、性質和影響,提前把握事件的發展趨勢,對學生可能產生的思想困惑及時解答和疏導,可以大大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性和前置性。

第四,培養大學生媒體理性

當前是一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媒體資源豐富的時代。各種媒體,如QQ、微博、微信、飛信、SNS等大眾傳媒方式,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甚至是語言習慣。然而,新媒體也如同一把雙刃劍,無時無刻不在傳播者良莠不齊的信息,在方便大學生學習生活和獲取信息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諸多的負面影響。這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青年學子來說,是新媒體時代的新挑戰?!耙装唷逼脚_的網絡輿情引導機制,通過對網絡熱點問題的理性分析,逐步引導大學生學會用理性的態度看待網絡熱點問題,幫助學生抵制片面信息的不良思想影響,培養大學生對網絡熱點問題的媒體理性。

(二)“易班”網絡輿情引導機制構建的可行性

1.“易班”網絡平臺已經建立

“易班”(E-CLASS)是上海市高校應對新媒體時代的要求和創新教育方式的積極實踐?!耙装唷弊?007年8月誕生,2009年正式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四所高校進行第一批試點。2010年5月,“易班”在復旦大學、建橋學院、杉達學院進行第二批試點,2010年11月在21所高校進行第三批試點,2011年11月在44所高校試點,2012年9月“易班”在上海公辦、民辦高校全覆蓋以及成都的西華大學?!耙装唷苯涍^了在上海多所高校幾年的試點和發展,從技術和操作層面來看,易班網絡平臺的運作已經比較成熟了??梢哉f,構建“易班”網絡輿情引導機制的網絡平臺基礎已經建立。

2.“易班”網絡平臺豐富的功能

易班的主要功能結構有主頁面結構,網站層次結構,班級主頁結構,個人主頁結構。每個結構都有其相對應的主要模塊和功能。易班最為主要的功能就是班級功能,他能讓每個進入易班的同學找到自己相對應的班級,并幫助輔導員管理整個班級。班級的主要功能有:話題――能讓每個加入班級的同學和輔導員(管理員)在這個版塊中事物通知、班級決策等。相冊――易班的相冊是永久無限的。每個加入班級的同學都能在相冊中上傳圖片與大家分享。網盤――易班的網盤也是永久無限的。易班還有個能突顯網友活躍度的榜單――社區榜單,能讓網友及時了解網站其他用戶的相關信息等等。這些豐富的功能能讓每個來易班的網友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3.“易班”網絡平臺的師生共建性

“易班”從試點起至今,在上海的公辦、民辦高校已經實現了全覆蓋。從師生對易班的運用和掌握方面來看,各高校都非常重視對易班的推廣和使用。在易班這個網絡平臺上,學生注冊率高,有很多班級的注冊率都達到了100%。學生參與易班網絡平臺的范圍廣,從獲取信息到帖子、跟帖、發起投票、上傳共享學習資料等等,基本上可以實現大學生活方方面面的全覆蓋。從學校管理角度看,易班目前是學校層面對學生事務信息的平臺,是校園中與大學生聯系最為緊密的網絡教育平臺。很多高校在大學生的日常事務管理和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已經實現了信息全部上“易班”的管理和工作方式,“易班”網絡平臺已經成為高校師生共同交流和使用的校內唯一網絡平臺。

五、“易班”平臺網絡輿情引導機制構建的模式探索

依托于已經形成并運行多年的“易班”系統和高校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工作者,本文擬從以下幾個層次探索構建“易班”網絡輿情引導機制的實施模式:

1.“易班”網絡輿情引導組織的建立:要開展好大學生網絡輿情研判工作,就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體制。構建網絡輿情研判運轉系統,首先要建立由高校主管部門領導、學工部、宣傳部、團委、思政輔導員、兩課教師等多方聯動的輿情引導組織,制定規章制度,明確崗位職責。

2.“易班”網絡輿情信息采集:高校的網絡輿情信息主要來自兩部分,一是內部獨立的校園網絡,二是外部開放的互聯網絡。隨著高校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深入發展,校園網中網站、論壇、博客等平臺上信息資源的數量呈指數級增長,互聯網上的信息更是十分巨大。建立良好的網絡輿情采集措施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工檢索,更需要購置專業性信息采集軟件。在人工檢索方面,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讓廣大教師和高校輔導員有意愿關注相關信息,并將采集到的信息傳遞到輿情處理板塊。在利用專業軟件檢索方面,可以根據需要對軟件進行定制,在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有用信息。

3.“易班”網絡輿情信息預處理:網絡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突破了傳統媒體的界限,其傳播速度快以及傳播效果具有煽動性的特征,使得輿情的把握比較困難。因此要進行網絡輿情的預處理,把握其中的規律性的東西,初步研究、分析輿情可能在大學生群體中可能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的意見,在有限的時間內,提供初步的輿情應對、引導措施。

4.“易班”網絡輿情信息:“易班”作為上海市大學生在線服務網站,為輿情引導提供了網絡平臺。將經過采集并預處理的輿情信息在通過“易班”網頁面向大學生群體,使大學生能夠自己在其他網頁看到的信息等都能夠在“易班”的信息中找到更為詳細的信息內容,“易班”信息界面將會成為大學生更為關注的信息源。這方面的工作的標準主要體現在信息的及時性和全面性方面。

5.“易班”網絡輿情分析引導:基于“易班”交流的互動性,在“易班”信息后,網絡輿情引導組織要緊密跟蹤學生的反饋信息。利用“易班”平臺,正面宣傳,口徑一致,引導輿情向好的方向轉化。要及時發現和控制學生群體中的苗頭性、傾向性意見,通過網絡輿情研判分析工作,使研判成果轉化為思政教育的課題和決策思想的參考。要謹慎采取傳統運用行政手段對信息“捂”“、堵”封鎖的策略,人為地限制和封鎖信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造成謠言滿天飛,從而引發師生更深層次的思想波動,失去對學校的信任,給學校的處置工作帶來更大的不便。

6.“易班”網絡輿情分析報告:根據個案的特點和個案處置中的具體過程以及方式、方法的應用,結合個案中大學生的意見,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形成輿情分析報告,總結經驗、教訓和改進方向,并公布在“易班”平臺上共享,為相關研究提供資料,為相似個案提供處理思路。

注釋:

①孟波:《新媒體的十大特征》,來源于鳳凰網:http://new /gundong/detail_ 2011_ 07/27/7980005_ 0.shtm l

②劉毅:《略論網絡輿情的概念、特點、表達與傳播》,載《理論界》,2007年第1期。

③數據來源于華東政法大學“互聯網環境下的當代大學生“調查問卷。

④王永智:《大學生形勢與政策的認知特點與教育對策》,載《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第6期。

⑤數據來源于華東政法大學“互聯網環境下的當代大學生“調查問卷。

篇(8)

深入貫徹市十一次黨代會和市“兩會”精神,圍繞創建“全國食品藥品最安全城市”的目標,堅持“打防結合、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原則,突出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重點區域、重點對象和重點時段,深入發動基層、動員群眾,集中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等專項治理行動,不斷提升全市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確保公眾飲食用藥安全。

二、工作目標

通過此次整治行動,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進一步完善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規范和質量標準,進一步強化食品藥品市場準入管理和安全監管,查處和偵破一批涉及食品藥品領域的違法犯罪案件,使我市食品藥品生產經營秩序明顯好轉,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高,增強消費信心,著力打造“食在最安全”城市名片。具體目標是:

食品生產經營者持證數提升10%,整體持證率達到70%;大宗食品平均抽檢合格率提升1個百分點,達到95%;群體性食物中毒事故控制在5例/10萬人以內;消費者食品安全滿意率提升1個百分點,達到60%以上;食品藥品安全科普宣教普及率達到85%以上;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館、小食雜店、小攤點等“五小”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普查建檔率達到95%以上,地下“黑窩點”基本得到清除;在有條件的區市分別規劃建設轄區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園區1-2處;全面推進市級食品檢測機構建設,在有條件的區市規劃建設轄區食品檢測機構,力爭全市區市級食品檢測機構達到4-5處,并積極推進轄區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建設,提高轄區綜合監控能力;保健食品經營企業對所銷售的保健食品索證率達100%,保健食品違法違規廣告得到有效清理;對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督檢查覆蓋面達到100%,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藥品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三、主要任務

(一)初級農產品種植、養殖環節。

整治重點:生產、銷售、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化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違法違規行為。

1.以蔬菜高毒農藥問題為重點,嚴查、嚴打在蔬菜、果茶生產中使用禁限用高毒農藥行為。加強農藥使用管理和技術指導,嚴防超范圍使用農藥。大力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依法查處農藥生產經營中的違法添加行為,堅決取締無證無照生產農藥的“黑窩點”。

2.繼續以“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為重點,對禁用物質實施查禁和監管,嚴防向牛、羊等養殖領域擴散和蔓延。加強抗生素和飼料安全問題隱患排查整治,加大獸藥和飼料生產使用環節監管力度。繼續深入開展奶站整治,嚴厲打擊在生鮮乳中添加違禁物質的各類違法行為,堅決取締非法收購站點。

3.繼續以硝基呋喃等違禁藥物使用和孔雀石綠等非法添加為重點,采取強有力的監管措施,督促水產養殖企業嚴格標準化生產和健康養殖,依法、科學使用水產用獸藥及飼料添加劑,建立規范的養殖銷售檔案。集中開展用藥執法檢查,依法清繳禁用藥物,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嚴格的產地檢查和準出制度。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農委、市畜牧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公安局。

(二)食品生產加工環節。

整治重點: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產加工食品、濫用食品添加劑、無證生產等違法違規行為。

1.強化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使用添加劑登記制度落實,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產加工食品以及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堅決查處無生產許可證生產加工食品的違法行為;堅決取締食品黑工廠、黑作坊、黑業戶。

2.加強對獲證企業的日常監管和監督檢查,嚴厲查處獲證企業生產不合格產品和不能持續保持必備生產條件等違法違規行為。

3.督促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不斷改進生產條件,幫扶基礎較好的小作坊盡快轉型,并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加強對小作坊的監管,全面推行小作坊生產報告承諾制度,建立小作坊基本信息檔案,并經過審查、登記,列入監督抽查計劃。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質監局、市工商局、市糧食局、市公安局。

(三)食品流通環節。

整治重點:無照、超范圍經營食品及經銷過期變質、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為。

1.嚴格市場準入,落實食品質量進貨檢查驗收、購銷臺賬、質量承諾、索證索票、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

2.突出食品批發市場、小食雜店,嚴厲查處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食品以及經銷過期變質、有毒有害、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水產品經營中使用違禁藥物或化學物質等違法違規行為。

3.加強對農村食品集貿市場管理和流通領域食用農產品的監管;抓住流通環節運輸、倉儲、銷售等重點部位,切斷假貨流通渠道,摧毀假貨集散地。

4.加強流通環節食用油監管,突出散裝食用油的清理規范,維護流通環節食用油安全。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工商局、市農委、市海洋與漁業局、市糧食局、市商務局、市公安局。

(四)餐飲服務環節。

整治重點:以食用油、肉類、乳制品、酒類、食品添加劑、調味品和餐飲具消毒為重點,深化餐飲服務環節專項治理。

1.全面實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落實餐飲單位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提高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水平。

2.嚴格推行餐飲業原料進貨索證、臺帳登記及驗收制度,監督企業建立餐廚廢棄油脂及廢棄物定點回收制度。

3.加強對學校周邊、建筑工地食堂、農家樂旅游餐飲和小飯桌、小型餐館、路邊店、餐飲攤販的食品安全監管,嚴厲查處經營使用過期或腐敗變質的食品及原料等違法行為。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城鄉建設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局、市旅游局、市市政公用局、市公安局。

(五)畜禽屠宰和肉品流通重點領域。

整治重點:出售和屠宰病死畜禽,私屠濫宰、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質、非法入市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

1.強化活禽、生豬、肉牛、肉羊等畜禽的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嚴查未經肉品品質檢驗或經檢驗不合格的肉品銷售等行為。

2.嚴格畜禽定點屠宰管理,全面開展生豬定點屠宰資格審核清理換證工作。

3.加強對屠宰活動的監督檢查,督促屠宰企業落實進場查驗、來源和產品流向登記、肉品品質檢驗、問題產品召回、病害動物及產品無害化處理等制度。

4.加強肉品市場經營管理,嚴格豬、牛、羊、禽類入市備案管理制度;監督市場經營單位和業戶落實進貨索證索票、臺賬登記、銷售提供追溯小票等管理制度,規范肉品市場經營秩序。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商務局、市畜牧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

(六)食品相關領域。

整治重點:無證照從事食品包裝物生產、餐飲具集中消毒經營服務等違法違規行為;經營假冒保健食品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大對占路經營和非法早夜市的整治力度。

1.加強對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的執法檢查,查處不符合消毒工藝流程、使用不合格消毒產品以及消毒餐具包裝和標簽內容不規范等行為。

2.加強對餐飲服務單位的監督檢查,查處使用不合格餐飲具、自行消毒不符合規范等問題。

3.依法查處生產加工不合格食品包裝材料的行為,取締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包裝材料的“黑窩點”。

4.嚴格規范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嚴厲查處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冒充藥品的違法違規行為;嚴格廣告監管,整治宣傳普通食品功能療效、夸大保健食品功能療效的行為。

5.清理取締食品攤販占路經營行為及非法食品早夜市。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衛生局、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工商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公安局。

(七)藥品生產經營環節。

整治重點:生產銷售假劣藥品,非藥品冒充藥品,利用互聯網非法收售藥品,違法藥品廣告。

1.打擊非法收售藥品及制假售假違法行為,規范零售藥店和醫療機構藥品購入行為,打擊利用互聯網登載、傳播非法收售藥品信息的行為,嚴厲打擊利用互聯網非法收售藥品行為。

2.開展以食品、消毒產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等非藥品冒充藥品銷售的專項檢查,及時公告違法產品名單,進一步規范非藥品與藥品分區管理,嚴厲打擊違法銷售行為。

3.加大違法藥品廣告查處力度,重點監測和打擊利用互聯網、會議推介、健康講座等形式虛假廣告和虛假宣傳的行為,依法嚴肅查處相關的主辦者,嚴格落實生產企業、廣告經營商和媒體的責任。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工商局、市衛生局、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文化市場執法局、市通信管理局、市郵政局、市質監局、市公安局。

四、創新監管模式,加快推進長效機制建設

(一)推行“四分三連一前置”監管模式。

1.分類管理。繪制《市大宗食品購銷路線圖》,基本掌握全市大宗食品供應來源的基本信息,為食品質量可追溯管理奠定基礎;同時,按照風險程度對區域內食品進行分類管理,強化對高風險食品及質量不穩定食品的監管,實施源頭控制;針對監管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及時梳理備受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主動作為,分類管理,相互補位,有效消除監管盲點。

2.分層管理。探索符合各地實際的社會化管理方式,強化城鄉自治和服務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功能,積極構筑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四層食品安全監管網絡責任體系,將食品安全監管延伸到所有鎮(街道)、村(社區),層層落實監管責任,有效填補因政府監管力量不足而產生的缺位問題,重心全面下移,實行網格化管理,初步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社會化監管網絡。

3.分區管理。針對農村大集、非法早夜市、市區批發市場周邊食品經營業戶、游商浮販等臨時性、流動性的特點,因地制宜,制定出臺行之有效的具體管理辦法,通過分區、分時段、“零點”執法等方式,實現重心下沉,消除監管死角。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和即墨市、膠州市、膠南市、平度市、萊西市等區市要結合轄區實際,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通過政策引導、企業投資、市場運作等方式,推進建設1-2處單品種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園區或多品種食品小作坊綜合加工園區,鼓勵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入園生產,實現小作坊的集約化生產、規范化管理和標準化入市,提高食品行業整體發展水平。

4.分級管理。在食品生產經營各領域,根據企業環境衛生條件、生產資源條件、原輔材料控制能力、產品檢驗能力、質量管理水平、相關人員素質和遵紀守法等方面的情況,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經濟戶口檔案,落實分級管理制度,根據A、B、C等信用等級進行日常監督檢查,實現扶持一批,升級一批,淘汰一批,著力提高食品行業整體發展水平。通過分級管理初步建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逐步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分類管理、分級評價、信用披露、責任追溯和失信懲戒體系,形成優勝劣汰的動態監管機制。

5.實行“連鎖、連保、連控”。

一是推行“連鎖”經營。依托“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繼續抓好鄉鎮連鎖超市和行政村放心店建設,從根本上提高農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年內,著力抓好600處新型農家店的建設布局。各區要重點支持大型流通企業每年在社區發展生鮮連鎖超市50家左右,發展便民連鎖菜店10-15處,方便群眾消費。

二是建設“連保”服務區。針對目前食品專業鎮、村等傳統經營模式,積極推行分區、分村、分戶等連保模式,確保統一原料采購、統一添加劑使用、統一標準適用、統一規范管理、統一質量保障;在有條件的區域和村(社區),探索建立集食品生產、流通、消費于一體的村(社區)食品經營綜合保障區,并以點帶面,全區域推廣;對暫不具備相關條件的城區探索推行10-15戶一組、組長負責、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食品生產經營相互連保機制,建立團隊責任制,強化各經營企業(業戶)的自律意識。

三是探索“連控”機制。加快基層食品藥品安全辦事機構建設,建立由鎮(街道)牽頭,公安派出所、工商所、基層農技服務站、獸醫站等政府派出機構及村(社區)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組成的群防連控機制,通過明察暗訪或定期聯合執法、定期現場督查,及時發現和報告基層食品藥品安全隱患,彌補農村地區監管力量的不足。各區市要制定實施轄區檢驗機構能力和裝備配備標準,具備對常見食品安全問題的檢驗能力,基本滿足本行政區域食品安全監管的要求。同時,通過政策引導和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積極推進轄區第三方檢驗機構發展,逐步擴大第三方檢驗機構檢驗比例,提高轄區食品安全連控能力。

6.實現“責任前置”。用風險規制的方法將管理的重心前置,預測和評估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風險,尋找最有價值的風險集聚點,并將有限的監管資源有針對性地用于重大風險控制。在重點環節和重點企業進行重點布控,全面落實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實現責任前置,嚴防死守,把好食品入市關口,確保食品質量安全。同時,繼續加大市、區(市)兩級食品安全監測機構和骨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檢測室升級改造力度,不斷提高檢測資質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健全食品安全巡查抽檢制度,增加流動檢測設施,加大抽檢力度,建立覆蓋重點食品供應鏈全過程的動態監測體系,初步形成以職能部門權威檢測機構為龍頭、企業檢測室(點)為基礎、社會第三方為支撐的“三位一體”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農委、市畜牧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局。

(二)實施百萬居民綠色消費保障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引導力度,積極培育壯大新興快餐連鎖行業,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綠色早餐工程,擴大綠色早餐的覆蓋范圍和惠及人口,切實解決工薪階層早餐難的問題,不斷提高全市早餐行業的規?;⒁幏痘藴驶剑瑸閸u城經濟發展提供安全放心的后勤保障。同時,拓展集團消費“陽光食品工程”覆蓋面,確保受益消費群體擴大到60萬人;深入開展“綠色消費社區”創建活動,力爭創建總數達到567個,覆蓋100%城市社區。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商務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質監局。

(三)實施百萬學生食安保障工程。以學校餐飲保障為重點,加快推進“陽光食品工程”實施步伐,進一步拓展覆蓋范圍,擴大網上招投標規模,促進供需單位加強對接;建立健全供方嚴格準入、校方嚴格把關、各方廣泛監督相結合的學校食品安全保障新模式,確保各項安全措施落實到位。積極培育壯大新興配餐幫廚、快餐連鎖行業,發展學生營養餐等系列工程,切實解決島城在校學生的午餐難等問題,力爭在校學生放心午餐覆蓋率達到100%;完善“黃牌警告、紅牌退出”機制,增強經營者的誠信意識和自律意識,基本杜絕群體性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有效保障島城在校學生的餐飲消費安全。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教育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商務局、市工商局。

(四)完善肉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貫徹落實《市畜禽屠宰管理條例》,鼓勵大型生豬定點屠宰企業提檔升級,不斷提高畜禽屠宰行業集中度和生產經營現代化水平;嚴格定點屠宰管理,規范進貨、靜養待宰、屠宰、檢疫檢驗、病害肉無害化處理、出廠銷售等記錄臺帳,保證入廠生豬和出廠肉品質量安全。修訂《市畜禽產品入市備案登記管理辦法》,參照豬肉市場監管模式,探索牛、羊肉備案入市管理,在市區標準化農貿市場全面推行“場廠掛鉤”三方協議約束制度,進一步完善肉類流通可追溯系統。鼓勵規模生豬入市備案屠宰企業加快“放心肉”專賣店建設,年內力爭達到1000處,覆蓋100%的城市社區和鎮駐地。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商務局、市畜牧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公安局。

(五)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發揮市級食品安全研究會的技術優勢和專業優勢,初步建立科學規范的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指標體系,采取專家風險分析與部門風險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定期對全市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風險評估分析,力爭對潛在食品安全問題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建立食品安全“六統一”監測機制,增強各監測機構之間的協作性,避免重復建設、重復檢測,促進信息共享,提高監測效能;針對突出問題,通過飛行檢測等方式,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重點品種、重點項目的抽檢力度,尤其加大特定時期、特定區域、特定情形情況下的專項檢測力度,對發現的風險隱患,及時進行有效處置,引導廣大消費者正確認識食品安全問題,維護食品安全大局穩定。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衛生局、市農委、市畜牧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商務局、市糧食局。

(六)構建“智能食安”電子化綜合監管平臺。依托市電子政務網絡,建設食品安全電子化綜合監管系統,優化整合零落分布在多部門的證照信息、檢驗檢測結果、行政處罰記錄、現場巡查記錄、舉報投訴情況等資源,并將監管終端覆蓋到市、區、鎮、村四級組織。

一是建設市、區(市)一體化的網站群,實現面向公眾的新聞、政民互動、消費預警和教育培訓等功能。

二是以建設基礎信息管理平臺、綜合檢測平臺、應急聯動平臺、地理信息輔助平臺、綜合辦公平臺、食品溯源管理平臺為核心,實現食品安全的綜合管理。

三是通過基層協管員,定期采集各經營主體的多媒體檢查信息,自動轉發給相關監管部門,彌補監管力量不足,促使部門及時履職,建立起全市聯動、責任明晰的社會化網格化監管體系。

四是匯集并動態分析各類數據資源,全面評估食品安全工作情況,為領導決策提供輔助支持。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農委、市畜牧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局、市糧食局。

五、實施步驟

(一)動員部署,全面發動(5月底前)。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迅速啟動,成立相應的領導組織和工作機構,周密安排部署,制訂嚴打整治方案,通過集中動員、媒體宣傳、社會發動等形式,進行廣泛的宣傳和動員部署,夯實整治工作基礎。

(二)拉網排查,整改提高(6月1日—6月底)。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根據方案規定的主要任務對相關經營主體進行地毯式檢查,摸清經營主體底數,全面掌握經營主體基本情況,建立健全經營主體的質量安全檔案。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逐一提出整改意見,督促限期整改。

(三)集中整治,重點攻關(7月1日—11月底)。根據拉網檢查結果確定整治的重點產品、重點單位、重點市場、重點區域,明確整治目標,制定周密計劃,落實整治措施。對違法行為,依法嚴查。

(四)考核驗收,鞏固成果(12月1日—年底)。市政府根據各區市各部門確定的專項整治目標,組織開展考核驗收,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監督員全程參與。對工作開展好的單位進行通報表彰,對工作不到位、目標未按時完成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

六、有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區市、各有關部門要將整頓工作納入重點工作目標,建立相應工作機制,主要領導負責,層層落實責任,密切協調配合,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管理體系。各區市政府要加快基層食品藥品安全辦事機構建設,實現監管重心下移,重點落實鎮(街道)的食品藥品安全管理職責,在鎮(街道)成立專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員隊伍;在村(社區)成立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及信息員等群眾性隊伍,發揮其在隱患排查、信息報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配合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深入開展。對在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要嚴肅問責。

(二)協同配合,嚴格執法。各區市、各有關部門要組織多方力量,采取摸底調查、群眾舉報、協管員報告等形式,深挖案件線索。期間,要搞三次大的戰役,重點對食品藥品生產集中區域、批發零售集散地、城鄉結合部和市交界區域等進行拉網式排查,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從快、從嚴、從重處罰。要強化證據意識,及時固定收集相關證據;要完善案件移送程序,及時移送案件及相關證據材料;要認真做好有關技術支持工作,對公安機關辦案中涉及的食品質量鑒定等方面需求,積極予以支持,及時提供鑒定檢測結論報告,依法嚴懲犯罪分子,防止以罰代刑。

公安機關要結合“打四黑、除四害”行動,將打擊食品藥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不斷加大對食品藥品安全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對涉嫌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要提前主動介入,及時摸排案件線索,簡化程序,快速立案,迅速組織力量偵破;特別對重大案件,要集中優勢警力,快偵快破,提高案件查處效率;要建立重點案件掛牌督辦制度,實行掛牌督辦、案結銷號;依法查處妨礙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違法犯罪行為。

(三)嚴格督導,狠抓落實。市、區兩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要建立完善督查督辦制度,對重點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及時進行督導,定期通報工作進展,并適時組織召開新聞媒體通報會,公布整治結果;同時,建立以“專報、通報、見報”為主要形式的“三報”制度,確?!吧锨橄逻_,下情上報”制度落實到位。各區市、各有關部門要突出重點品種、重點單位、重點區域,集中排查消除隱患,切實解決食品藥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落實食品藥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同時,要制訂具體的檢查驗收辦法,定期對本地區、本系統的整頓工作進行督查驗收,定期分析形勢、評估效果,確保各項整治目標任務落實到位。各區市政府對本轄區的食品藥品安全整頓工作負全責,要切實落實屬地化監管責任,全面抓好食品藥品安全整頓工作。

(四)著力治本,確保長效。各區市、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分析本地區本系統的食品藥品安全現狀,深刻查找問題,狠抓薄弱環節,制定周密措施,與整頓工作有機結合,全面推進和落實。及時總結整頓工作經驗,不斷完善食品藥品安全執法監管制度,強化建章立制工作,督促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建立健全自律制度。要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示范區、示范街、示范店等創建活動,不斷建立健全食品藥品企業誠信體系,建立各類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的信用檔案,推動建立誠信信息共享機制和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實施違法違規食品企業“黑名單”制度,通過媒體向全社會公布,對列入“黑名單”的企業依法實行全行業禁入。對整治過程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深入調查研究和科學研判,積極作為,及時出臺規范性、指導性文件,建立長效監管機制,促進食品藥品行業健康發展。

篇(9)

衛生計生部門在突發事件應對中肩負著重要職責,既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主要責任部門,又承擔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任務。風險溝通是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應急管理全過程,也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的重要內容。風險監測是風險溝通的重要前提,輿情檢測是風險監測的重要手段。九年多來,12320衛生熱線積極開展有效的風險溝通、廣泛的防控知識宣傳和實時輿情監測,在衛生應急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提高"12320"的公眾受用率、知曉率、使用率,國家12320管理中心每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大面積的主題宣傳活動。公眾打進熱線,咨詢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有咨詢接種乙肝疫苗、戒煙的有效方法等健康知識,有投訴醫院亂收費和掛號難等各種醫療衛生和食品安全問題。實踐證明,12320衛生熱線在衛生應急工作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地位,已成為衛生應急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 12320衛生熱線的主要職能與作用

12320衛生熱線自1996年在全國范圍內陸續開通以來,承擔著向公眾傳播衛生法規和政策信息,接受公眾咨詢、投訴和舉報,引導公眾科學就醫,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輿情監測、分析與反饋等職責,已成為衛生計生部門傳遞政府信息、了解社情民意、回應社會關切、傳播健康知識的重要渠道[1]。由此可見12320熱線的主要職能與作用,同時衛計委表示未來還會加大力度建設宣傳12320衛生熱線,使之成為信息化時代讓民眾滿意的政務公開平臺。

對外12320是衛生部門的服務窗口、宣傳平臺、溝通橋梁,對內12320則是具有指揮、協調和督辦職能的樞紐,同時,也可幫助衛生部門了解社情民意,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和支持。

2衛生應急工作的要點及要求

目前全國衛生應急工作要求總結為:繼續圍繞兩大任務"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②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針對性的抓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是一切活動前提,進一步健全衛生應急體系,著重強化衛生應急準備,不斷提升基層衛生應急能力,進而完善全市衛生應急管理,保證在提高全社會衛生應急意識和應急能力的前提下能夠做好衛生應急工作。

2.1強化緊急救援基地管理 加強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日常管理和內涵建設,能夠進一步保證衛生應急工作的有效進行。根據上級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管理規范辦法,制定市、縣級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管理規范,并且強化市、縣級基地的運行管理,領導加強基地的督查指導、培訓演練,在強化規范、標準和程序的同時,重點在突發事件院前急救、傷員轉運等方面加強訓練,全面提升緊急醫學救援的實戰能力和應急水平。

2.2加強衛生應急規范化建設 全國應開展衛生應急工作規范化建設,在鄉鎮也需制定相關衛生應急規范化建設標準,在提升市級衛生應急工作示范的基礎上,同時提升鄉鎮整體水平,力爭在短時間內鄉鎮衛生應急規范化建設。同時,將各市縣區按照省級建設標準,建成更高水平的衛生應急規范化縣(區),并且通過積極開展衛生應急規范化建設工作,全面提升基層衛生應急能力和水平。

2.3抓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 面臨近年來多種突發急性傳染病的發生,如非典、禽流感等,因此必須加強對其監測、檢測和應對能力建設,進而提升傳染病疫情的早期發現、報告意識和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各省市部門應主動了解其他突發事件風險因素分布,健全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分析研判和相互通報機制,切實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合力。依托系統硬件,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覆蓋率和評估結果的利用率,通過監測預警和綜合分析,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4加強衛生應急隊伍管理和演練 強化衛生應急隊伍管理,首先應當及時調整全國各地衛生應急隊伍的素質,全面加強培訓及突發事件演練,進而能切實提升衛生應急隊伍的應急處置水平。其次積極開展衛生應急綜合演練也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演練來增強應急隊伍的綜合素質,強化應急意識,各醫療單位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展院內專項演練,培訓和檢驗隊伍,進一步提高實戰能力。

2.5強化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及重大活動保障 衛生部門應當將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想方設法的救治傷病人員,科學開展實驗檢測、流行病學調查等衛生防疫工作;充分認識到科學的重要性,做好人傳染病疫情的防控工作,加強輸入性傳染病和新發傳染病等檢測技術儲備和應對能力建設,提高早期鑒別能力;在通信聯絡和信息資源方面始終保持高度警覺和暢通,任何時段的應急值守和信息報告都要到位,確保能有效監測、預警和應對每一起突發事件[2]。

3 12320衛生熱線在衛生應急工作中的應用對策

3.1 強化12320衛生熱線的重要性 12320衛生熱線應在衛生計生部門的統一指揮下,積極與轄區內的衛生計生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衛生監督部門以及相關部門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構建包含衛生計生部門、衛生熱線中心和各聯動單位的應急響應聯動組織網絡和共享平臺,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聯動,優勢互補和日常互動,最終實現跨部門、跨層級、多主體合作的應急響應有效機制。

3.2加強對12320話務員業務能力的培訓 綜合衛生熱線在衛生應急工作中的職責,應統籌規劃,制定衛生熱線的衛生應急培訓計劃,明確培訓目的、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全國12320管理中心負責制定培訓規劃,并加強對各地衛生應急培訓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培訓應以提高衛生熱線管理人員和咨詢人員的應急業務技能、增強其應急意識、更新其衛生應急知識為目的,以提高衛生熱線整體衛生應急業務能力和水平為重點。要建立定期培訓制度,針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其他衛生應急相關事件的特點,開展衛生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和防護等技能培訓。對12320衛生熱線咨詢員,重點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其他衛生應急相關事件早期征兆識別、輿情預警、應急咨詢、風險溝通等知識技能的強化培訓。

3.3積極有力的宣傳12320,使其在衛生應急工作中全面發揮作用 首先各省市要把開展12320宣傳活動作為衛生部門加強建設服務型機關、機關作風建設和強化衛生應急工作的一項重要且有效的措施,應高度重視,精心部署,制定專項計劃,認真組織實施,保證宣傳活動計劃、經費和人員的落實,確?;顒釉鷮嵱行У亻_展,進而保證衛生應急工作的有效進行。其次各省市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各種新媒體,將12320衛生熱線有效的宣傳。利用社區平臺、服務窗口、系統內部的宣傳渠道和資源,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新穎活潑、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同時,要把宣傳集中宣傳與日常宣傳結合起來,建立12320宣傳的長效機制。

通過對12320的大力宣傳才能保證公眾對12320熱線的了解及加以運用,更是衛生應急工作有效進行的必要前提。

4結論

綜上所述,12320衛生熱線有著多方面的重要作用,能夠引導人們科學就醫,面對突發狀況能夠第一時間通過12320進行了解與應對。同時,作為衛生部門通過12320能第一時間將當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及注意事項傳輸給大眾。12320的宣傳工作是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可能還未深入到每個人,因此要大力、有效宣傳12320衛生熱線,將健康帶給每個人。

篇(10)

一、基本情況

現有在職選調生人,占全黨政人才比例的%,其中女性干部人,占%,男性干部人,占%;按職級劃分,;按地域劃分,;按學歷劃分,;按年齡劃分,。

在全選調生隊伍中,現有等重點院校定向選調生人;近五年來,全選調生流失人,占原有選調生總量的%,其中省內調動人,省外流動人,辭職攻讀博士人,辭職另謀職業人。

二、全選調生隊伍建設及作用發揮情況

近年來,全各級組織部門和用人主管單位高度重視選調生工作,堅持把選調生工作作為加快人才戰略資源儲備、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培養年輕后備干部的重點工作來抓,不斷創新培養方式,積極拓寬鍛煉渠道,主動搭建發展平臺,讓選調生在實踐中成長成才,全選調生錄用、培養、選拔、考核等工作機制不斷完善,用人單位主體作用和相關部門職能作用發揮良好;

各級選調生能夠立足工作崗位實際,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優勢,在基層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砥礪意志品格、增長才干本領、施展才華抱負,對于進一步改善市各級領導班子結構,增強整體干部隊伍的生機活力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堅持好中擇優“選”,儲備優勢人才資源。緊盯錄用“進口關”,在選調生錄取選用過程中積極主動與省委組織部匯報溝通,緊密結合發展實際,擇優選擇知名院校學歷層次較高、專業類型對口、優勢特長突出的優秀年輕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畢業生到工作,精心篩選經過基層鄉鎮鍛煉、表現優異的大學生村官進入選調生隊伍。

至目前,全選用研究生及以上學歷選調生人,占比%,選用優秀大學生村官考錄選調生人,占比%,新錄用選調生與同年度招錄的公務員在學歷水平、鍛煉經歷方面有著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嚴格按照選調生分配要求,將博士、碩士、本科生和考錄選調的大學生村官按照市縣鄉分級分配,在充分考慮各層級各部門發展需求基礎上,根據選調生學歷層次、專業類型和各自優勢特長進行了最優調配,最大程度上確保了人崗相適、人盡其才,為選調生扎根基層鍛煉成長提供了最優平臺。

(二)堅持多措并舉“育”,強化能力素質提升。市縣組織部門及用人主管部門能夠將選調生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從各層面統籌將選調生納入干部培訓規劃,不斷健全完善教育培訓機制,積極爭取教育培訓機遇,采取崗前培訓、主題選調培訓、常態化教育等多種方式持之以恒加強選調生教育,

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派選調生參加各種業務知識培訓和優秀青年干部培訓,定期組織選調生開展市情考察、座談交流等,幫助選調生堅定理想信念、增長能力才干、拓寬思路視野,全面提升選調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近三年來,先后組織選調生培訓批次,培訓選調生人次,其中外出培訓場次,培訓選調生人次。

(三)堅持嚴密體系“管”,促進健康成長進步。建立健全幫帶、談心談話、座談交流、調查測評等制度,促進選調生管理規范化。

一是建立幫帶制度,為每名選調生確定名組織部領導、名所在單位主要領導和名分管領導聯系幫帶,通過領導的言傳身教,促使選調生盡快熟悉適應基層工作。

二是建立談心談話制度,市縣組織部分管副部長、選調生所在單位領導定期找選調生談思想、談工作、提建議,有針對性地解決選調生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三是建立定期座談會制度,市縣組織部堅持每年分片召開選調生座談會,通過跨部門、跨縣市的交流討論,在更大范圍互通有無、凝聚共識、激發活力。

四是定期對選調生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調查測評。通過走訪了解、發放調查問卷和電話溝通等方式,全面了解選調生工作的底數情況、存在問題,針對性的提出措施辦法,進一步增強了選調生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堅持不拘一格“用”,激發內生活力動能。注重實踐鍛煉,嚴格落實中央、省委關于讓選調生在基層實踐鍛煉的工作要求,選派名研究生學歷和三所高校定向選調生掛職鄉鎮黨委副書記或縣直部門副職,安排名本科學歷定向選調生到社區(村)掛職社區(村)主任助理。

分配到鄉鎮工作和在鄉鎮掛職的選調生全部安排包村包戶任務,切實做到了融入基層、了解農村,掌握基層工作方法。強調優才優用,在重點工作、重大活動、重要事項需要抽調人力時,優先抽調政治素質過硬、理論功底扎實、專業素質較高的選調生,讓選調生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經受歷練考驗,有意識的鍛煉選調生的大局意識和處理復雜矛盾問題的能力。

舉辦期間,先后從選調生隊伍中抽調人參與活動籌辦。實行優先選用機制,有職位空缺、市直機關缺員、入選后備干部庫等調整職務機會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為工作實績突出、鍛煉成熟的選調生架梯子、搭平臺,全名選調生中目前已有名晉升副科級及以上崗位,培養了一大批有理論、業務強、懂基層、善治理的年輕領導干部。

(五)強化宏觀指導“督”,落實各項激勵保障措施。市縣組織部門和用人單位還堅持做好工資待遇落實、生活安置、宣傳引導等各項服務保障工作,為選調生干事創業營造良好氛圍。市委組織部采取定向跟蹤、與用人單位領導談話等方式,督促用人單位落實博士、碩士研究生轉正定級職級待遇,對受職數限制,暫時不能解決科級職務的,要求必須解決相應工資待遇,優化服務保障。

將符合條件的選調生納入人才服務保障范圍,通過發放生活補貼、發放服務綠卡,拎包入住人才公寓等方式,積極創造條件幫助選調生解決住宿、就醫、婚戀等難題,讓選調生感受關心溫暖。重視宣傳引導,在人才港設立優秀選調生專欄,借助市縣電視臺、各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加大對優秀選調生典型事跡的宣傳力度,著力營造關心支持選調生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從我選調生工作情況看,主要發揮了以下幾個方面作用,

一是摸索出了一條基層培養年輕干部的成功路徑。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培養鍛煉,契合“實踐出真知、實踐出人才”的規律,根據發放的選調生調查問卷統計得出,基層實踐經歷是選調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工作本領、樹立群眾觀念、實現自我成長的必由之路和寶貴經歷。

二是充實了領導干部后備隊伍。近五年來,全共分配選調生名,市直部門工作人,其余選調生均在各縣市區及鄉鎮工作,獲得提拔任用個,大部分選調生已成為干部隊伍的骨干力量,部分表現優異的選調生被列為領導干部重點培育對象。

三是優化了全干部隊伍年齡、知識結構。選調生具有年紀輕、學歷高、專業理論知識豐富等特點,隨著選調生隊伍不斷擴大,對優化干部隊伍年齡、知識結構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四是激發了干部隊伍活力。選調生剛參加工作,工作熱情高,干勁足,工作思路多,有充沛的精力和體力投入到工作中,攪活了干部思想,為干部隊伍增添了活力。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組織培養、選調生自身努力,相關主管部門、責任部門履職盡責通力配合,選調生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對照新時代新目標新要求,選調生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集中體現在:

1.選調生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失速度加快。部分選調生扎根基層實踐鍛煉意識不強,對在鄉鎮鍛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不深刻,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不愿扎根基層安心蹲苗,通過工作調動、考試擇崗、辭職謀業等多種方式爭取外調,選調生流失問題較為突出。

據摸底統計,近五年來全流失選調生人,占原有選調生總量的%,其中調往省直部門工作人,通過考試調往省外工作人,辭職攻讀博士人,辭職另謀職業人,高學歷選調生流失速度明顯加快,僅年通過調動、考試等渠道流失碩士及以上學歷選調生人,占流失總量的%。

2.部分選調生專業特長與工作崗位匹配度不高。選調生的招錄面向大學畢業生和大學生村官,考錄的選調生中與基層工作聯系緊密的項目建設、農業生產、旅游開發、金融管理、城建規劃、交通建設等專業領域的人數較少,加之受學歷層次與就業安排工作要求以及人事編制所限,在實際的分配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專業特長與實際工作不相匹配的問題。

在發放的份人才調查問卷中,認為本地區、本單位選調生專業特長與所從事工作崗位匹配程度高的人,占%,匹配程度較高的人,占%;在發放的份選調生調查問卷中,僅有%的選調生認為自身的專業特長與當前從事工作基本匹配,選調生專業崗位不符、優勢特長無法充分發揮問題較為普遍。

3.作用發揮和發展平臺搭建上還有差距。部分基層單位對選調生的認識和看法有偏差,認為選調生到基層工作并非長久,僅為“鍍金”、“撈資本”而已,甚至視選調生為“過客”,對選調生的培養鍛煉上不愿投入精力資源,沒有搭建有效的作用發揮和發展平臺。

部分選調生認為自己是經過省市組織部門精挑細選出來的佼佼者,面對基層困難環境和瑣碎繁雜事務,在一定程度上有不愿意待、不樂意干的思想,對待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欠缺,工作不深入不扎實。特別是個別名校和高學歷的選調生在解決個人職級問題和工作環境待遇上存在互相攀比,將個人進步較慢、工作成效不顯的原因歸于平臺太低、培養不夠,致使單位領導同事對選調生認可度不高,在發放的份人才調查問卷中,認為選調生整體素質較高,作用發揮較好的人數為人,占%,有%的人員認為選調生作用發揮一般。

4.選調生培養選拔管理不夠系統規范。選調生由省委組織部統一考錄、培訓,分配到各市州,后續沒有統一的培訓管理辦法,由各市州按干部管理權限進行管理,分配后既不能作為特殊群體高看一眼、特殊對待,還要根據其實際表現做好宏觀指導和管理工作,整體上缺少有效的培養和管理抓手。在統計的條關于加強選調生隊伍建設的意見選項中,建議加大培訓力度人,占%,適當交流輪崗人,占%,注重聯系幫帶人,占%,對制定出臺統一規范的選調生培養、交流、選拔、管理等制度辦法有較強需求。

5.基層選調生跟蹤培養上不到位。由于目前基層干部隊伍基數較大,領導職數有限,基層干部晉升渠道較窄,競爭激烈,分配到基層的選調生面臨選拔使用機會少、力度小的困境。從全實際來看,在基層鄉鎮、縣(市、區)工作的選調生為人,占總體比例的%(含鄉鎮社區工作的人),其中縣處級人,科級人,科員人,基層選調生發展空間不足,

晉升速度緩慢(有名選調生工作年以上仍未獲得晉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選調生的工作積極性。特別是長期在基層鄉鎮工作的選調生,尋求進步提升發展的信心不足,自我要求有所松懈,致使選調生各項表現逐步陷于一般,走向普通。

四、下一步對策及建議

1.切實提高認識站位,高度重視選調生工作。選調生制度是我國一項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作為重點培養的特殊群體,要高度重視選調生工作,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將選調生工作作為干部培養、人才培育的重點工作來抓,通過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選調生分配、教育培訓、鍛煉培育、管理考核等工作,采取每半年召開一次座談交流、每年進行一次分析研判等方式,分析解決選調生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堅持培養為主,對培養成熟的、特別優秀的選調生,要更壓擔子、多交任務,多為選調生創造鍛煉機會,促進選調生健康成長。

2.暢通雙向選擇渠道,提升選調生分配匹配度。積極向省委組織部門建議,在選調規模上爭取增加選調生的分配名額。在選調對象上充分考慮各地的實際情況和黨政人才需求,注重項目建設、招商引資、農業產業培育、工程技術、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金融等專業選調生的招錄。

在選調層次上逐步提升選調生準入門檻,加大高精尖人才和復合型人才招錄力度,提升生源質量,面向基層招錄的選調生更加注重實際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市縣組織部門在嚴格遵照選調生分配工作規定基礎上,根據基層實際需求導向與選調生自身專業特長加強意見協商,暢通雙向選擇通道,最大限度的確保選調生人崗相適、發揮所長,針對性解決選調生專業特長與工作崗位匹配度不高的問題,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3.加強教育培訓,主動破解思想束縛障礙。根據調研征求到的意見建議,%的選調生對加強培訓需求強烈,在選調生的培養上,建議進一步健全完善選調生培訓機制,根據選調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梯次的制定培養計劃,建立培訓檔案,有目的、有意識地讓選調生參加各類、各層級的培訓,經過多渠道、多形式培訓教育,促進選調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重點加強選調生扎根基層鍛煉成才的專題教育,對新錄用的選調生采取崗前培訓、分管組織部長季度談心談話、半年定期匯報思想工作情況、定期開展實地走訪、電話訪談等方式,幫助選調生更好適應崗位開展工作。健全完善選調生溝通交流機制,采取定期召開座談會,搭建微信即時通訊平臺等方式,加強選調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推動相互分享經驗,促進成長,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上一篇: 展陳設計論文 下一篇: 水廠副廠長述職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熟女 |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色44444在线观看 |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精品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网站 | 久久综合色_综合色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