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4 04:50:4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語文第一單元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9―0095―01
翻閱小學語文教材,發現它是以單元的形式進行編輯排版的,每個單元都涵蓋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而“單元整組教學”這一思想的運用,可以達到使小學語文單元整體知識相融合的目標。筆者根據長期的教學經驗,聯系人教版語文教材知識,探究“單元整組教學”應用的形式,希望同行指教。
一、重視對單元整體性的設計工作,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標改革以后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在編排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重點體現在教學單元的編排具有整合化的特征,而“單元整組”教學的宗旨是教師通過圍繞單元教學的主題達到強化語文課文知識關聯性的目標,同時實施拓展性的教學手段。此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單元教學內容視為教學的起始點,在整體單元主題內的共同點、知識點、思考點等課程要素的配合下,運用“同理可證”的教學原理,達到主題性的教學目標,最后落實單元整組的教學任務。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下)第五單元的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為了使本單元語文課文知識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進而落實單元整組的教學目標,利用情景教學的方法,巧妙地將《鄉下人家》《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整合在一起。具體教學流程如下:首先,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為學生下d與鄉村生活有關的資料,例如鄉下人喜迎春節的圖片、春耕秋收的農田忙碌景象圖片,繼而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通過多媒體提供的資料,你對鄉村生活有了怎樣的體驗?”此時教師發現小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活動的興致是極為濃烈的,他們通過交流,總結了淳樸、樂觀、勤奮等詞匯。最后,教師回歸課本知識,小學生又新學會了“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由此可見,單元整組教學思想引領的語文課程所取得的教學成效是非常不錯的。
二、采用點面結合的教學方法,升華情感體驗
“課標”中提出如下觀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單元知識進行整合之時,應該認識到語文課程知識對學生思想情感所產生的導向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師在對單元知識進行整組設計之時,應該緊緊把握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或弘揚我國優秀文化傳統或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例如,語文教師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鳥的天堂》以及《火燒云》四篇課文的教學中心思想進行梳理,發現它們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性,此時語文教師應用單元整組的教學思想,總結本單元的教學主旨――熱愛自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對單元知識進行整合之時一定要緊扣主題,使其根植于課文中,達到對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健康人格培養的教學目標。
三、 對課程單元內容進行整體的回顧
“學而不思則罔”,闡述了在學習過程中反思與回顧存在的重要意義,“整體回顧 ”教學環節的啟用一般是在“語文園地”模板的輔助下,學生總結學習本單元語文知識的規律,同時強化自身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也就是說“整體回顧 ”的過程就是小學生總結學習經驗、展示學習成效的過程。
語文復習課和新授課一樣重要,它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有效地整理和系統地掌握知識,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強化對知識的運用,從而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所以不可等閑視之。
教師組織語文復習的方法很多,我在這里介紹較實用的一種――“單元六步復習法”,即教師按“提出復習目標――強調重點難點――學生自學質疑――當堂檢測練習――反饋評價糾偏――總結深化提高”六個步驟組織學生搞好每個自然單元的復習。
一、提出復習目標
這是組織好復習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初中語文各單元內的課文之體裁一般是相同或相近的,這為我們組織學生運用某類文體知識進行閱讀訓練提供了方便。此外,各單元還安排有口語交際、寫作訓練、綜合性學習三項內容。我們確定復習目標時要從以下幾方面去把握,才能抓住根本,在校短的時間里取得較好的復習效果。
1.弄清《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或省、市中考標準)對與教材相適應的學段所提出的階段目標,要保證所選定的復習目標在總的語文課程目標的框架體系內。這是復習的根本方向。
2.了解本單元課文的特點和學習重點、難點。特點要關注,重點要突出,難點要突破。
3.了解學生過去對本單元內容的掌握情況。是重點內容,學生已掌握,稍接觸即可;掌握得不好甚至沒掌握,要作為復習的重點目標提出來。
4.要考慮本單元內容與過去所學其他單元的課文內容有無關聯處,如果有,也可以作為復習目標,以便實現復習內容的延伸和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例如,復習的《沁園春?雪》時,就可以讓學生回顧過去學習過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從情感、格調、意境、手法等方面將這兩首詩詞作比較,從而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經過這樣一番考察之后,就可以確定本單元的復習目標了。
從哪些方面確定具體的目標呢?基礎知識如語音、文字、詞語、句子、語法、修辭、邏輯、標點、語言的運用等,文學常識如文體特征、文章出處,作者的姓名字號、生活時代、文學活動等,還有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學習……都可以作為具體目標。但是,一節課時間有限,不可能達成太多的目標,因此,突出與本單元關系極大的幾個重點目標,其余次要目標可以在復習各單元時穿插安排,或者是對有的內容如語法、修辭、語言的運用等進行專題復習,這樣效果會更好。
上課時,目標可以板書出來,也可以用多媒體顯示出來,或打印成資料發給學生。而后兩者更省時。
二、強調重點難點
重點內容學生能看懂的,教師提一下,主要讓學生自己看書看資料。學生弄不明白的,就是難點,老師要引導學生弄明白,這叫“教學回爐”,是很有必要的一步。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用填表格的形式把各篇課文集中起來從主要內容、人物形象、主題、手法、寫作特點等方面進行比較,讓學生對整個單元內容 進行鳥瞰式把握。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類、整理,化繁為簡,形成知識體系。
三、學生自學質疑
學生依據復習目標自己看課文和資料。這一步十分重要,學生要接觸足夠多的知識,吸收大量的信息,并記憶、理解、消化,所以教師要給足時間。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一方面督促全體學生參與復習,不偷懶、不講小話、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另一方面要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四、當堂檢測練習
當學生對一個單元的主要內容有了基本的把握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當堂檢測練習。其方式有三:(1)做復習卷;(2)口頭回答教師提問;(3)教師用多媒體打出復習題,讓學生寫出答案,不抄題干,只要寫出答案的題號。
需要注意的是:①復習題難易度要適中。太淺,不經思索就能做出,不能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無用;太深,反復思考,做不出,學生畏難,積極性遭打擊,也無用。②復習題量不能太多,幾道題就行,否則時間不夠。③現代文閱讀文章最好從課外選出,難度略低于本單元課文。④學生做題時,教師要巡回檢查,督促每個學生都動手做題,不讓一個人空閑著,以實現人人參與、全面提高的目的。
五、反饋評價糾偏
學生完成檢測練習之后,教師抽查一個組的答案,了解學生練習情況。然后提供參考答案,讓學生自評打分,再針對學生練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講解,糾正學生理解的偏差和錯誤,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
六、總結深入提高
指導思想
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在教學實踐中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新課程思想,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研究評價新思想,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教育教學
在值周工作中,按時到崗到位,嚴格要求,力求能幫助、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在督查教師到崗到位工作中能按原則辦事,力求多發現多記載好典型;在語文教學中,使學生一如既往地喜歡語文,并真正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統考中能保住第三的位置。在辦公室工作中能厲行節約,協調好各學校各部門之間的關系,為樹立良好的學校形象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個人發展
研究課堂教學與語文教學新思想,努力提高個人教學水平;參加各項校本研修活動,形成總結反思的習慣,及時物化個人研究成果,力爭能在國家級報雜上發表文章。
工作措施及方法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
1、研究學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教學;
2、研究備課及各種教學資源,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研究作業,分層要求,力求落實,扎實有效;
4、研究閱讀與寫作教學,真正做到應付考試與提高語文能力完美結合。
在行政工作中:
見《新崗位新想法——辦公室學年工作計劃》
教學進度及教學活動安排
周別起止日期主要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
1 2.24——2.28寒假作業檢查評比、課文第五單元 《與朱元思書》
2 3.1——3.7 第五單元教學(作文評改實驗)
3 3.8——3.14第五單元復習與第一單元教學(語文古詩詞積累考核)
4 3.15——3.21第一單元教學
5 3.22——3.28第一單元教學與復習
6 3.29——4.4 第二單元教學(語文基礎知識積累考核)
7 4.5——4.11 第二單元教學與復習
8 4.12——4.18第六單元教學
9 4.19——4.25第六單元教學與期中復習考試
10 4.26——5.2 期中總結分析與第六單元教學(第四屆語花杯作文競賽)
11 5.3——5.9 第六單元教學與復習
12 5.10——5.16第三單元教學
13 5.17——5.23第三單元教學與復習
14 5.24——5.30第四單元教學(古詩文及經典閱讀評比)
15 5.31——6.6 第四單元教學與復習
16 6.7——6.13 其它教學工作
17 6.14——6.20期末復習
18 6.21—6.27 期末復習
19 6.28——7.4 期末復習、考試
初二語文教學工作計劃【2】
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刻認識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努力培養和提高人的語文素質。積極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意識。語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了語文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為培養適合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奮斗!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安排了七個單元,除了“精讀”、“速讀”以外,還安排了“口語交際”、“寫作”、“綜合性學習”等內容。七個單元中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前面五個單元是現代文章,一是后兩個單元都是文言文。每個單元都注重了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
本冊入選的課文大多是洋溢時代氣息、躍動著生命活力的文質兼美的新課文。只要很好的引導,學生一定會感興趣。
根據課改精神與語文教學的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擬定本學期的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目標:了解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了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的音、形、義。
3、知識能力目標: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4、人文素質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將文中感受到的有關人文素養活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班情分析:我擔任的142、143兩個班是同年級中的普通班,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一年的教學中有很大程度的改觀,但是還有少數人的學習積極性有待加強,如142班的肖耀,143班的胡學禮,寫作文一點也不動手的。143班是本人接的班主任,要好得多,142班必須花較大的力氣。
具體措施:
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精心備課,尤其是備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推廣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和練習。
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語文科代表,小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煉能力,提高興趣.
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消息,小故事,成語解說等,鍛煉表達能力.
組織3-4次辯論,培養思維及口頭表達和語文知識的運用 .
組織采訪和調查至少一次。
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開展網絡輔助教學.對家庭有條件的同學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語文教育網多學習一些課外閱讀,優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教學時間安排: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遇到好的文本喜歡條分縷析,大到主題思想、謀篇布局、語言特色、寫作手法,小至一句含義深刻的話、一個重點詞、一個易錯字,甚至一個標點,都想一股腦兒教給學生,這樣看似面面俱到,教學效果卻大打折扣。相反,如果我們整合同一主題不同文本內容,選擇文本間的融合點,重點落實,使教學目標更明確,課堂效果也會更顯著。
1. 抓住一個問題
《日月潭》和《葡萄溝》是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內容,以“家鄉美”為主題。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朗讀課文感知兩個地方的共同特點――“美”。然后,抓住“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美”這一主線索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閱讀、交流文中的關鍵語句,從而體會日月潭和葡萄溝不同的美。接著,順勢引導學生口頭表達:你認為家鄉哪里最美?從何見得?這樣學生不僅明白了文章主線,學會了抓關鍵語句的方法,也有效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
2.把握一種結構
總分總結構在三年級的課文中十分常見,需要學生重點掌握。我在教學《秋天的雨》一課時,先請全班學生齊讀第一段,再請各組學生輪流讀中間三段,接著請全班學生齊讀末尾一段,讀后引發思考:首尾兩段與中間三段是什么關系?分別起什么作用?學生在思考與交流中明白了總分總的結構,理解了作者謀篇布局的意圖。我還把《秋天的雨》與《富饒的西沙群島》這兩篇同是寫景主題的課文整合在一起讀,找出兩篇課文在結構上的相似之處,力圖全方位、多角度地加深學生對全文總分總結構和構段方式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學以致用。
3.學會一種修辭
《翠鳥》一課中,作者仔細觀察,充分想象,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有序、生動地展現了翠鳥外形的美。精讀課文第一段后,我又講了鄭振鐸寫的《海燕》一文,請學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讓學生在更豐富的閱讀材料中體會修辭之美、語言之美。接著,我出示熊貓、孔雀、大象等動物的圖片,引導學生用比喻句有序、生動地仿寫其他小動物的外形。這樣的訓練使學生能力得到發展,收到見木知林的效果。
4.習得一種策略
閱讀同一主題的文本時,“求同比異”的策略非常適用。學生習得這種策略,在以后的閱讀中便能舉一反三,提高閱讀能力。同一主題的不同文本,在主要角色、主要事件、表達主題、表現方式、語言特點等方面可能各有異同,教師在充分比較和考慮的基礎上,設計閱讀單,激發學生比較異同的興趣,引導學生形成今后自主比較同一主題不同文本的習慣。這樣的整合學習能充分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閱讀素養與表達能力。
二、“并列式”整合單元內容
每個單元同一主題的不同文本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整合單元教學內容,應以單元導讀課點出其共性,再針對不同文本的個性,尋找課內文本與課外文本的融合點,使學生每課都有不同的所得,到單元綜合實踐課再將這些所得聯系起來,形成單元內同一主題下并列的知識結構網和能力結構網。例如,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文章都表現了人間真情,但《可貴的沉默》《媽媽的賬單》以對話為主表達父母深情,《七顆鉆石》《她是我的朋友》以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主人公的赤誠愛心。這樣的合并、歸類、整合,能避免相同訓練點或近似主旨的重復,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習效果,在不同課文中提高學生不同方面的語文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19002401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眾的,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基礎教育?!背醺咧姓Z文教學是一個前后相連的有機統一的整體,只有高屋建瓴才能全面地把握好整個中學語文教學。
一、通覽教材,高屋建瓴
初高中語文教材面向的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如果我們不通讀教材,不做進一步的研究,就很有可能在教材的處理、知識的把握、教學的銜接上出現偏差,不利于銜接教學的順利進行。
以初高中語文教材編制板塊為例,初中六冊語文教材(人教版)均是按照四個板塊進行編制,即“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而高中必修五冊教材(人教版)分為“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個板塊。將初高中語文教材板塊設置進行對比,不難看出,兩個階段的教材均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讀、寫、說的能力??梢哉f,對于剛剛步入高中的學生來說,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無疑是在初中教材基礎之上的拓展,是符合中學生語文學習規律的。
二、掌握學情,有的放矢
剛剛步入高中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學生的語文水平參差不齊,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掌握學情。例如,語文摸底考試、高一新生代表座談會、問卷調查、個別學生交流等。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掌握學情后,就能根據學生的現狀與特點適當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
三、精心教學,溫故知新
維果斯基認為:“在測試兒童智力發展時,應至少確定兒童的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一種是潛在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區域稱為‘最近l展區’?!彼愿咧姓Z文教師向學生傳授新內容時,可以找準時機適當地引入初中語文知識,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搭建一個支架,以舊引新,溫故而知新,這也是做好初高中語文銜接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
初高中教材中有許多教學銜接點值得教師重視。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單元為現代詩單元,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也是現代詩單元。學習戴望舒《雨巷》時可聯系《我用殘損的手掌》,學習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時可聯系《我愛這土地》。高中選修教材《先秦諸子選讀》是對諸子百家的深入探究,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就可先從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四篇課文(包括《公輸》《〈孟子〉兩章》《魚我所欲也》《〈莊子〉故事兩則》)入手,讓學生先回味曾經學過的內容,再在已知內容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學習,或可激發學生對先秦文學的興趣,提升他們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
四、指導學法,授人以漁
高中階段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比初中階段提高不少,我們必須要讓學生將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覺性,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以下幾種做法或許能夠給我們些許啟發。
1.總結歸納,不斷提升。以文言文學習為例,在一個單元的文言文學習之后,教師可指導學生把相關文言知識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一詞多義作總結歸納。某個字或詞可能在本單元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或是有多重含義,我們可指導學生聯想初中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并附上例句,歸納到指定的筆記本當中。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積累大量的文言字詞,熟練掌握各種文言語法知識,進而逐步讀懂課外沒學過的文言文。
二、主要任務
1、了解學生語文整體成績、語文素養,根據學生特點制定語文教學計劃。
2、 深入班級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3、結合自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學
1、聽課、備課、寫詳案,并進行課后教學反思。
2、批改學生作業、讀書筆記、作文及隨堂聽寫、小測試,并及時仔細評講。
3、檢查學生課堂筆記,并抽背,針對掌握情況適當加以指導。
4、找學生了解語文學習情況,結合課外讀書活動與學生交流讀書心得,指導學生有效閱讀,并激勵其寫讀后感。
四、具體安排
第一周
1、向原語文老師黃老師了解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和語文教學實習工作。
2、結合班主任實習工作盡快認識學生。
3、聽課并仔細做好聽課記錄,創造性模仿學習。
第二周
1、提前備好講授篇目教案并請黃老師指導,及時作出修繕。
2、請學校領導聽課,講授第五課《傷仲永》。
3、結合指導老師對上課效果的點評,吸取經驗教訓。
第三、四周
1、提前備好第二單元課文的教案,講授第二單元所有課文。
2、根據老師點評指導、學生反饋,及時總結授課效果。
3、結合班主任工作,陸續找學生聊天,了解學習情況和對語文教學方式方法的看法評價。
4、結合主題班會,學習第二單元綜合性練習。
第五周
1、自我總結整個單元上完后的教學經驗教訓,聽各個年級不同語文老師的課,集思廣益,化為己用。
2、準備第十五課《孫權勸學》教案。
第六周
1、講授《孫權勸學》,語文組各聽課老師給與評價。
人教版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從整體來看,班內語文水平存在明顯的差距,需繼續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擬上完九年級上下兩冊書,上冊共為六個單元。有詩歌單元,讓學生感悟人生,有關于人與自然。有關于民俗文化,有古文閱讀。下冊主要包括愛國思鄉之情的詩歌單元、社會生活的小說單元,生命主題的散文單元、戲劇單元、兩個文言文單元合共六個單元。
三、教學目標
本著“聚精會神抓教學”的宗旨,本學期重點放在課堂效益的提高上,問課堂要效益,問課堂要成績,把課堂內外的知識加以整合,把課堂教學的效益加以提升。
語文課堂教學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這兩大部分構成,其中閱讀又分為現代文閱讀和文言文閱讀這兩大部分,現代文閱讀注重教會學生整體把握文意,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緊抓知識點的剖析,對知識點的理解注重方法的傳授,讓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同時,以閱讀促寫作,提醒學生注意模仿好的立意與好的結構,把相關內容化為己有。
文言文的閱讀貫徹“在理解的基礎上的讀讀背背”的原則,放手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自己理解文意,難懂的字詞學會自己查閱相關資料,真正做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境界。使得學生的探索積極性得到保護和發揮。
寫作教學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平時材料的積累,指導學生摘錄、點評、寫隨筆,讓他們積累廣泛的感受材料,以備不時之需;第二步是規范的寫作訓練,這是指編排在課本中的表達部分的指導與訓練,要求教師認真備課,指導學生學會規范的表達,作文的批改規范到位,以正面鼓勵為宜。
四、教學資源的開發:
嚴格遵守教學的的基本環節,努力創設具有個人風格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課改理念、新基教育理念自覺運用于加大信息技術與課件整合為教學提供服務。利用網絡,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
五、教學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教學中,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精心備課,尤其備好學生,突出重點和難點。以啟發式和討論式為主,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5、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寫小作文片段作文,統一安排,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7、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避免欠交作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1-0133-01
郭沫若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闭Z文學科是教育教學的基礎學科,在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造性人才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更有英雄用武之地。然而,語文教學要完成這樣的歷史任務,過去一貫的“滿堂灌”式的教學已滿足不了學生的要求。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币蚨?,學會生存,學會學習便成為人們研究的重要課題,如何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呢?筆者認為,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應引起高度的重視,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探討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新型教學模式,這里我就單元導學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淺談如下:
一、必須轉移兩個重心
(一)把以教為重心轉移到以學為重心,使“主導”與“主體”有機結合。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這兩個方面稱為“導學”,就是把教師上課習慣用的以講為主,把學生上課習慣的以聽為主變成以自己學習為主,并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從而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獨立獲取知識和探索研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以前,教師整節課講個不停,學生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聽眾”,筆記也記得不少,這樣學生聽多、記多,卻沒有經過自己的大腦思考,教師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學生只是純粹被迫性地將知識點暫時塞進頭腦,并沒有很好消化,這樣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都得不到增長和提高。因此重心應轉移到作為課堂主體作用的學生上。使他們積極思考,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提高閱讀和理解語文的能力。
(二)把以學知識為重心轉移到以培養能力為重心,“雙基”與“能力”有機結合。學生的“學”,不但要掌握書本上的基礎知識,更要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學生應積極參與課堂的教學,能夠對問題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使知識和能力都得到發展。在基礎知識掌握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每堂課的教學中,把基礎知識和能力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普通生能掌握基礎知識,優等生又能在扎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自己的語文能力。
二、單元導學教學的四個重要環節
(一)導學教學
1、導學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自覺地對教材進行自學的過程。絕對以學生為主,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去讀、去寫、去練、支背、去查,學生自己活動,教師巡回指導。在新學期的第一堂語文課上,我便給同學們講如何有效地學好語文這一課題。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詞典掃除所學單元的所有生字詞障礙,做到字字都懂,然后通過朗讀熟悉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并且增強語感。
2、導學課的教學步驟:一是創設情境導入。教師指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時數,教學重點與難點知識,學生自學過程應配備好工具書。使學生在學習前有一個思想準備,做到有備無患。
二是做好導學提綱。教師課前準備一塊小黑板,預先設計好本單元的導學提綱,并把重難點知識用幾個啟發性問題體現出來,讓學生對整個單元有一個總體輪廓,把握住整單元的輪廓及帶著問題自學,使整個自學過程井然有序。
三是討論提綱。教師允許學生對所設提綱進行討論,對提綱中的知識點,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等進行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
四是課堂小結。教師對每堂課學習情況給予適當評價,指出學習中應掌握的重點及易錯易混之處,使學生對一堂課中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有一番系統的知識結構,為以后考試復習提供方便。
(二)啟發提問。美國學者布魯巴克:“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問題?!眴l課是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具體情況進行啟發提問的過程,引導學生把導學中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強化、深化和系統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理解和掌握本單元的知識內容,一般是按照提出問題――討論――啟發提問――練習――總結的程序來進行。
教師課前設計好啟發思考題,突出單元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及學生自學過程中反映出來的普遍性問題。同學圍繞這些啟發思考題進行思考,并強調學生課后就啟發思考題進一步討論,互相交流。討論時應緊扣問題進行,教師應適時給予點撥、指導,使問題得到解決。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5)22-0069-02[ZW(N]
[作者簡介]鄭芳(1982―),本科,杭州市金成外國語小學教師,小學一級。
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教育觀念在學生作業這一環節如何體現,如何通過作業內容和形式的改革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可回避的問題。然而,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些機械性的重復抄寫、背誦、默寫的作業較多,形式單一,沒有層次性和開放性。部分教師甚至不愿設計作業,直接用教輔材料代替作業。這些作業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大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和語文能力的發展,造成“學生學得死,教師教得累”的局面。語文的有效教學必須走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興趣之路。在小學中段語文作業的設計中,語文小報的開發與建設能將語文學科與其他課程整合起來,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形成學生發展的新的生長點。
一、初探:投其所好定版面,新穎別致呈內容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只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教學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學生平時喜歡涂涂畫畫,如果把枯燥的語言變成生動形象的圖片,那必定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于是,筆者便把小報作業的設想告訴了學生,他們個個歡呼雀躍。那怎樣才能使語文小報既體現語文特點,又圖文并茂呢?大家經過激烈討論,共同提出了語文小報作業的幾點要求:(1)統一使用8開鉛畫紙。(2)形式有單元小報、主題性小報和期末復習小報。(3)題目要新穎,要體現個性。(4)要圖文結合,文詳圖略,干凈、整潔、美觀。(5)除開設“日積月累”“選擇正確的讀音”“看拼音寫詞語”等固定欄目外,還開設“自由天地”等不固定欄目。一張張小報,代表著一份份“輕負高質”作業。于是,學生熱情被點燃,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被激發。
二、實踐:分析總結重過程,完美效果顯成效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份語文小報的誕生尤為重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語文、美術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分工合作,經過不懈的努力,做出了第一期單元小報。由于是初試,很多學生的小報呈現圖畫過多、內容抄寫不認真、圖文結合不當、圖文明顯分離等情況。針對這些不足,教師鼓勵學生多找找亮點,讓做得好的學生展示,鼓勵那些平時作業不夠認真而小報編輯卻完整美觀的學生。這樣,教師適時抓住時機鼓勵指導,學生修改后再次展示的作品精美別致,效果驚人。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教師抓住學生的特點,善于總結與反思,學生就會創造更多的驚喜。
通過分類分析與總結,筆者將幾大問題板書出來,接著展示符合要求的小報,最后通過板書總結、個別指導、集體討論等方法,讓學生回去修改原稿,并于當晚在校訊通中表揚在課堂上積極表現及虛心學習的學生。實踐證明,無論什么作業,學生既然做了,就應及時反饋,進行二次檢查,這樣作業才會有效果。小報作業也是如此,學生做了后就要批改,并要將意見反饋學生,讓學生繼續交流、總結,以達到讓人滿意的效果。
三、強化:合作學習展才能,交流互助促提升
語文小報作業并不是僅僅采用單一的教師批改評價方式,筆者還采用了小組交流學習、互相批改等方式,以此來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完成小報分兩步,首先是畫好圖、設計好相關內容,做草稿。要想語文小報有自己的特色,學生必須先在頭腦中有相關的設計,然后在小組討論中確定美術編輯的工作范圍和內容,接著再讓文字編輯找資料,把內容填充進去。這樣,每個人就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就真正實現了小組合作完成的目的。其次是完成相應的內容,如填空、寫詞語、欣賞等。草稿出好后,學生可以利用課下的時間,組內進行交互評價、欣賞,提出建議。完成內容后,組內互相批改、檢查并訂正。這樣,學生不但可以肯定自己的勞動,也可以了解同伴的優點,看到并學習同伴的長處,從而實現共同進步。
在參與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是快樂的、主動的,想跟同伴交流的心情是迫切的。在交流中他們欣賞到了組內成員的優秀作品,給同伴提出了誠懇的建議,體驗了做“小老師”的成就感,實現了與同伴的心靈溝通……這樣的學習是快樂的,收獲是豐富的。
四、創新:立足教材現知識,單元整合創形式
在學期中,小報以單元小報和復習小報為主。一單元學習結束,可將識字寫字、課內閱讀知識點系統整合起來,以小報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的小報內容豐富多彩,選題新穎獨特,形式多樣,有“拼音書架柜”“古詩詞大闖關”“日積月累大比拼”“片段劇場”“資料袋”……
對于這樣的單元整合習作的小報編寫,學生都很積極,他們再也不是機械地完成教師的作業了,而是認真投入到顯現自己能力和個性的創造當中,作業效果明顯。為了讓個人小報更加出眾,更加豐富多彩,學生更加認真地學習課文,鞏固所學知識,這就達到了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
五、評價:創設平臺激興趣,快樂分享培能力
在制作小報活動中,我們建立了較多的激勵制度。譬如,按時完成一份小報的,小組每人得到一顆星,貼在每周的各項作業統計表上;根據小報圖文整體效果,再結合內容的準確性,由教師最終打分,小組平均分較高的,也將成績納入統計表。對于特別優秀的小報,我們會將其貼在班級的展覽板中,讓大家在欣賞中互相學習,爭創更好的成績。經過學生精心制作的小報由幼稚走向成熟,學生快樂地學習著、幸福地收獲著。制作語文小報活動增強了學生對單元重難點的把握和搜集資料的能力,拓展了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范圍,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同時,也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了顯著提高。自創編小報以來,我班的語文成績連續三個學期在同年級中名列前茅。
讓學生創辦語文小報是對作業設計的一次全新嘗試,小小的8開紙成為了學生施展才藝的大舞臺。學生再也不把做作業看成一種負擔,而是當作一種快樂的活動。他們不僅能按時完成,而且完成得好。這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遷移是已經學過的東西在新情境中的應用,也就是已有經驗對解決新課題的影響。這一現象廣泛地存在于知識、技能和行為規范的學習中,引起了人們普遍的關注。長期以來,人們對這一問題不斷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探討,終于對遷移過程中復雜的認知活動有了較完整而科學的認識,發現遷移過程是由審題、聯想、分析類化幾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認知成分構成的,即首先必須形成對有關問題的最初映象,讓映象激活頭腦中有關知識結構,然后統一分析新問題與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將具體問題歸入原有知識結構,形成概括化聯想,從而解決新問題,構成一次完整的遷移。
這一理論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主要表現為通過對已有知識的概括和對生活經驗的總結,進而達到獨立寫作的遷移,不斷用原有知識解決新課題的遷移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下面僅就閱讀教學中學生遷移的培養和提高談幾點看法。
一、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質特征往往被紛繁復雜的外表所掩蓋
文藝是用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揭示生活實質的,那么要了解文章的內涵就需要通過對外部形象的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質。所以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比如《風景談》一文,主題是“自然是偉大的,而人類更偉大”,這一主題通過六幅風景表現出來。如何通過閱讀抓住其主旨呢?如果僅憑借語言文字逐一講解分析,最后點明主旨,學生固然也能接受,但其抽象概括的能力未得到鍛煉。為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樣的文章我們可以采取圖畫教學,即選其中兩三處風景制成圖畫,只是減去原文中人物活動部分,上課時先讓學生看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然后翻看原文,兩相對照,找出自己描繪的風景之所以不如原文有韻味的原因,除語言不夠準確精美外,主要是缺少了什么?學生很容易發現自己的描述中缺少了“人類的活動”,因而缺少了那份鮮活的神韻。這時文章的主題已揭去朦朧的面紗,顯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自然能概括出“自然之所以偉大,風景之所以美好,正是因為有了人類的活動”這一主題。
二、歸納概括中學語文課本中的許多知識是相互聯系具有共性的
運用各種方法,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識加以歸納概括,則對某種事物有了完整、準確的認識,形成規范的知識結構。這種概括能力應當引導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首先,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歸納總結。新編中學語文教材,以文體組織單元,按難易排列順序,劃分系統而科學,每單元所選文章都有一定的共性,結合單元知識進行概括,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來。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有四篇散文《雨中登泰山》、《長江三峽》、《難老泉》、《我的空中樓閣》,雖然這四篇文章在時間上、地域上跨度很大,在表達方面也各具特色,但它們都緊扣題眼寫景狀物,《雨中登泰山》圍繞一個“雨”字大作文章,《長江三峽》寫出了“三峽”各自不同的特點,《難老泉》突出“難老”二字,《我的空中樓閣》抓住“空中”的特色,于是我們歸納出這一單元散文的一個特點: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其他單元依此類推,學生會歸納出議論文“觀點與材料相統一”的規律,會明確復雜記敘文“線索聯綴全篇”的要求,會概括出說明文“抓住特征說明事物”的特點。然后,對所學文章定期做整體的歸納概括,從單元括展到一冊書再到全部課文,形成一個完整系統的知識網絡。
三、總結概括
第一步是觀察。讓學生注意日常生活的人和事,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句話、一首歌,時時加以總結。比如手發抖這個動作很常見,這是人在感情上有波動時的外在表現,但仔細觀察,有的是由于高興激動,有的卻是緊張恐懼,還有的是惱怒氣憤,情況各不相同,那么在分析別人作品時就可以通過這類動作描寫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透視人物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