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3 00:03: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幼兒品德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8-0001-01
一提到早期教育,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力,怎樣擴大孩子的知識面,提高孩子的各項技能,使孩子更聰明,而常忽視了對孩子尤其是在幼兒期的品德教育。幼兒期開始就應進行正確合理的品德教育,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教育。
一、將德育滲透于日常生活之中
幼兒園的日常活動內容多,幼兒天天要接觸各種各樣的環境,在經常變化的環境中,假如德育工作跟不上,很輕易使幼兒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的德育工作。
1.利用節日活動,進行德育教育。在每年傳統的節日里,我們在歡慶節日的同時,都會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如國慶節來臨之際,我們結合親子活動,進行“制作五星紅旗”的主題活動。通過對我們的國旗的制作過程,知道了國旗對于我們的意義使幼兒萌發了愛國旗、愛祖國的情感。
2.在一日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要適時對幼兒進行良好衛生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文明禮貌、遵守集體規范的養成教育。比如,幼兒在課間玩玩具時,為爭奪玩具發生爭吵,這時教師就根據情況適時進行團結禮貌的教育,主動認錯的教育,互相謙讓的教育,講文明的教育。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應該滲透在一日生活中,只有堅持不懈,才能促幼兒良好品德的盡快形成。
3.在室內教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在對幼兒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德育滲透,通過講故事、念唱兒歌等方式進行德育教育對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培方面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講故事是幼兒園最常用的教育形式。通過給小朋友講故事、讓小朋友看圖學講故事等方式,讓幼兒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和應該怎樣做,使幼兒初步知道什么是正確的行為,什么是錯誤的行為。
4.戶外活動和體育游戲時的德育教育。戶外活動和體育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園體育游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這就為德育滲透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在各類競賽性游戲中,激發幼兒的團結意識,明白團結一致、互相協作就會勝利的道理;在玩高蹺、跳繩、玩皮球等為主的小型游戲中,教育幼兒互謙互讓,不爭搶活動器具等。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蘊涵著許多德育教育的契機,而這些隱藏著的教育契機也許會讓孩子們終生受益。所以讓我們蹲下來,關注生活細節;真正參與到孩子鮮活豐富的生活中去,用他們易懂、樂懂的形式去感染孩子,在點滴中教育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生受用不盡的良好品德。
二、教師要注重示范性教育影響
我認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師應該成為幼兒的一面鏡子,向幼兒灌輸任何東西,自己都先做出好的榜樣,嚴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養孩子好的品德,就會為他們美好的前程創造條件。讓自己的一舉一動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的緣故,他們離開家庭、離開父母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老師就成了他們唯一的依靠。這就要求教師要象媽媽一樣去細心呵護、關心、幫助每一個孩子,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創設一種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精神環境,用愛心去溫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獲得愛、感受愛的同時,逐漸也學會了如何去關心、幫助別人,同時一種互敬互愛、懂禮守紀的良好個性、行為品質也在逐漸的形成。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意識到自身行為的榜樣作用,加強品德修養和心理修養,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態度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
幼兒的品德教育不僅重要,也非常復雜。智力開發固然重要,而讓孩子怎樣做人更重要。因此“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缺陷,而智慧永遠彌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品德教育在幼兒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幼兒時期對幼兒實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讓幼兒受益終身,可以說它是全部幼兒教育的基礎和重心。幼兒的品德教育不是在盲目中進行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的點滴熏染中形成的。諸如瑣碎的穿衣、吃飯、站立、行動、說話這樣的生活小事,都提出嚴格的要求,要不斷把品德教育貫穿在孩子能接觸到、易于理解的生活之中,逐步提高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加深孩子道德情感的體驗,培養他們良好行為習慣。使孩子們從小就身心健康,舉止端莊,自信自強,為長大成人后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生活奠定基礎。
二、幼兒品德教育的特點:
1.幼兒理解能力差,缺乏抽象思維能力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不宜單純,過多的進行練習并以此作基礎進行情感教育和個性培養,使他們多有一個實際感受。
2.幼兒的品德認識不是通過理性的思維方式建立起來的,而是通過經驗積累起來的,在多數情況下,他們很難以老師和家長灌輸正確的道德認識來自覺地指導自己的行動,幼兒優良的行為規范和生活習慣只有通過反復被動練習形成條件反射,才能變成自覺行動。這樣就能使幼兒在不必懂得很多道理的情況下,能自覺地按老師和家長教給的正確處事方法與待人接物;相反,如果只留意較為抽象的情感教育,輕視或忽略了行為規范的訓練,那么幼兒品德教育就會像一串吹起的肥皂泡沫一樣,呈現短暫的美麗,很快就會破裂、消失,因為幼兒不僅品德認識和理解能力相對較差,而且道德情感也極不穩定,可塑大,說變就會,極易反復。
3.幼兒的品德教育必須立足于于情感教育。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培養孩子愛的情感,喚醒他們身上沉睡的對愛的情感。因為在人的生活中,如果說道德是浩瀚的星空,那么情感就像一條生生不息、永無止境的河流。孩子的情感教育,是品德教育的真正基礎,是理智的真動力,是人生生不息的力量,也是品德教育的內在動力。情感教育可以使良好的品德在孩子心中形成久久無法磨滅并影響他一生的記憶,并且受用終生。對幼兒來講,優良的情感只有融會于實際行動中才有反映,而要讓幼兒將老師和家長倡導的優良情感逐步融會在他們自身日常生活行動當中,才能將情感培養與行為規范教育緊密結合,方能奏效。
4.幼兒的品德教育應該是在同步進行優良的行為習慣、優良性格和優良情感教育的同時,重點著眼于優良性格和優良的生活習慣的訓練與培養。因為從幼兒品德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來看,基本的優良行為培養,不僅是幼兒品德教育的原始起點,更是幼兒品德教育的最終歸屬。幼兒許多良好行為習慣是需要在反復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優良的品德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財富,這是被人類公認為了的。
三、幼兒品德教育的基本做法:
(一)要重視幼兒家庭品德教育的起步性。一開始就給幼兒大腦中留下非常牢固的、深刻的痕跡,做到先入為主,這就叫品德教育的起始性。不管孩子長大以后從事何種工作,培養他們成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的人,必須重視品德教育的起始性。兒童品德教育主要體現在家庭教育上,孩子出生后,最初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父母身邊,孩子最熟悉的人是父母、懂得的第一個道理,也是父母這個第一任老師影響和教育的結果,父母對孩子的起始教育好比在紙上畫畫,第一筆怎么畫、涂什么顏色,對今后能否畫出美麗的人生畫卷,是相當重要的。
品德教育的起始對一個人會產生終生的影響,老教育家吳玉章在回憶家庭的起始教育時說:“在我懂事的時候,父母教育我長大以后要做個頂天立地的人,祖母常說,小來偷針,大來偷金,不義之財寧愿餓死也不能接受,并經常要求我們做事要有始有終。一有空閑,長輩們就講岳飛、文天祥的故事給我聽,多是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這些教育對我后來參加革命活動,培養民族氣節,對我的生活習慣和作風培養,都有積極的影響。”從這里可以看出家庭的兒童教育,父母的言行確實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不僅是用語言和直接的教誨,而且是浸注于家庭的全部生活,更重要的是父母怎樣做人的行動,一個人的品德形成,除了社會道德輿論,學校教育的影響外,家庭兒童的品德教育起步也很重要。
(二)要注意幼兒的品德教育的科學性:
1.在表揚和鼓勵中進行教育,當兒童第一次做好事時,父母要及時表揚和鼓勵,比如當你的孩子幫助鄰居老大爺、老大娘取牛奶、掃樓梯時,當別人家的小朋友到你家做客時,小孩熱情招待,把大蘋果讓給小朋友吃的時候,當他對叔叔阿姨有禮貌的時……,做父母的應及時給予贊賞,鼓勵他以后繼續做好事,他們的行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就會激發內心的光榮感,經常這樣做,就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穩定的品德,相反,如果父母對兒童做好事無動于衷,就會失去兒童起始性品德教育的良機。
2.把錯誤消滅于起始之中,當兒童做錯了事的時候,內心會產生自責和過失的情感,父母應及時地批評和阻止,便能引起他的羞恥感,制止以后,不再發生不良的行為,但是孩子第一次做錯了事,父母不應不分青紅皂白地橫加指責,應該仔細地分析原因,給予開導,比如幼兒說謊,有時因為害怕,想避免父母的打罵而造成的,家長應鼓勵孩子勇敢的承認錯誤,千萬不要訓斥和打罵,但對孩子真正說慌時,不要馬虎從事,要嚴肅地指出錯誤的性質,提出嚴格的要求,鼓勵孩子以后要改正。如果父母對孩子做錯了的事情,聽之任之,就會使孩子向不良的方向發展。
(三)要抓住幼兒品德教育的黃金期:
幼兒兩三歲到六七歲是其品德、個性形成的黃金時期,這個時間抓品德教育最好,因為這時期孩子的大腦神經活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刺激。如果這個時期沒有受到良好的品德起步教育,放任自流、溺愛遷就、縱容護短,認為孩子還小,以后會變好等等錯誤想法,就會使孩子形成任性、好逸惡勞、自私自利和唯我獨尊等惡習,以后很難糾正。時間證明,對一個人的不良個性、不良品德的改造,往往比培養一種優良品德要難的多。對此古人講“人之初,性本善,茍不教,性乃遷”,俗語說的“三歲事,論到老”等等歷史和現實事例說明在黃金時期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重視幼兒的早期品德教育,既要抓早、又要從嚴,還要講究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有好的效果。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即滲透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以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系之中。因此,將幼兒品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去,是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個性培養、發展個性傾向提供鍛煉的好機會。包括對于生活習慣的培養、文明行為的培養以及行為習慣的培養。
我們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開展隨機教育。當同伴遇到困難時,鼓勵幼兒主動伸出友誼之手;當幼兒之間產生矛盾時,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會謙讓,共同解決問題。這些點點滴滴的行為習慣,能為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將德育教育滲透于主題教育教學環境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正是在某種環境的變化中,潛移默化地鑄造著自己的個性心理和品格,發展著社會性情感。幼兒園應當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從全面提高每個幼兒的素質入手,創設良好的主題教育教學環境,為幼兒創設一個清潔、舒適、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環境。
一、要善于利用周圍環境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幼兒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因此我們善于從周圍環境中,從幼兒容易接觸到的、易理解的事物著手,并把他和祖國的形象聯系到一起,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培養幼兒熱愛周圍環境,熱愛周圍人的情感。培養幼兒要由小及大,逐步向外遞增。如由愛自己的家、幼兒園到愛自己的國家。也要從身邊的人開始,再到農民、工人、公司經理等。
2.對幼兒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通過畫冊、影像等方式進行宣傳,把英雄人物形象化,讓幼兒對革命傳統教育有一定的認識。
3.培養幼兒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通過具體、生動形象的藝術作品,培養幼兒對敵人的仇恨之情,對英雄烈士的敬仰之情。
4.進行初步的國際主義教育。讓幼兒了解到在這個地球大家園里還有很多國家,各國家之間就應和諧相處,互相幫助,更要去敬仰國際友人,感激他們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努力。
二、要適時對幼兒進行集體友愛的教育
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里,是離不開集體生活的,培養幼兒熱愛集體,關心伙伴的意識非常重要。要依據幼兒的年齡發展水平逐漸提高要求,如小班幼兒需要愉悅地在一起,中班幼兒需要知道與小朋友友好相處,大班幼兒則需要懂得幫助自己的同伴,能評價自己的行為。
三、要對幼兒進行愛勞動的教育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勞動,勞動創造一切。為此,十分有必要對幼兒進行愛勞動的教育。教育幼兒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者的成果,初步認識勞動者們勞動的社會意義,學習初步的勞動知識和技能,逐漸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此外,我們還要教育幼兒不說謊話,有錯誤要勇于承認,不把錯誤推給別人,未經允許不動他人的東西,教育幼兒要誠實,不隱瞞所犯的過錯,敢于承認。
作為幼兒教師必須把握這個有利機會,從小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守紀律的一代新人奠定良好基礎。我覺得德育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是多樣的、生動活潑的。要使汗水和心血交融的德育耕耘獲得金色的收成,有幾點至關重要:
一、教師的榜樣作用
陶行知曾說:“德高為范,學高為師。”人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幼兒教師只有自身有良好的素質,才能創造良好的環境并對幼兒施加良好的教育影響。教師的道德情感與幼兒的道德情感有密切的聯系,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對幼兒產生影響。有一次,我帶小朋友外出散步,路上看見工人倒垃圾,我掩著鼻子說:“臭死了,快走!”萬萬沒想到,這無意中的言行竟然產生想不到的后果,事隔不久,在一次教育幼兒尊敬勞動者的道德認識的談話里,竟有孩子說:“清潔工,臭死了,我才不尊敬他們呢!”聽了孩的話,我深感內疚,這難道不是教師道德情感的偏差所帶來的不良后果嗎?事實證明教師自身必須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才能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才能影響促進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的形成。所以說,幼兒德育應該從樹立榜樣,激起情感入手,以培養幼兒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為主。
二、師愛的鼓勵作用
教育不能沒有,師愛是轉換幼兒思想工作的先導。思想教育是人與人心靈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是動之以情和曉之以禮的巧妙結合。孩子在家需要父母愛,來到幼兒園需要教師的愛,教師對幼兒的幫助和教育。我班的佳佳小朋友,由于父母在外跑生意長期不在家,由保姆照顧,缺乏父母的愛,性格孤獨、散漫,動不動就打人,我主動親近他,關心他,用愛照顧他,不久,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說的話他愿意聽,喜歡和我在一起,我經常以故事的形式教育他。有一次,保姆很遲接他回家,我把他抱在懷里,安慰他說:“老師做你的媽媽好嗎?”他點點頭,把我抱的緊緊的,這對他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也是情感上的滿足,從此以后佳佳變了,不但不打人,而且學習認真了,守紀律了。講禮貌了,喜歡參加各種活動。
師愛不僅是培養幼兒良好道德品質的源泉,也是改變幼兒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的動力,是作好思想轉變的一把金鑰匙,它將激勵幼兒的自信心和上進心。比如:對于聰明活潑的孩子,通常擁有許多崇拜者,大家都喜歡,頑皮、笨拙、能力差的幼兒則容易受排斥而產生自卑感,缺乏自信。越是這樣的孩子,老師要給他們多幾分關懷和愛護,使他們知道老師喜歡他,從而增強自信,最是幼兒滿意的是老師的愛。此外,還要善于觀察,了解他們,創造機會鼓勵他們,盡量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提高進步,當有點滴進步時,應在集體中給予表揚,使幼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同樣受到大家的關注。人非草木,愛心和關懷常能感化思想和行動。
三、教育活動的滲透作用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緊密結合教材思想性及幼兒當前思想狀況來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音樂課“好朋友”,通過旋律、節奏、調式等音樂語言構成藝術形象,給幼兒養的感受,同時教育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由于幼兒喜愛音樂,在演唱中受到教育。體育課:《送傘》通過游戲讓幼兒進行平衡練習,同時針對關心他人進行教育,讓幼兒進入角色,分享幫助別人后那種快樂情緒。其他學科也要結合幼兒實際情況進行教育。
“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這句諺語闡釋了品德的重要,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就是小時候養成的行為習慣就像與生俱來的一樣,長大了都不會輕易改變,因此,作為幼兒園老師應重視幼兒期對孩子進行的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魅力,使其成為已個品德高尚、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教師要尊重孩子,樹立現代兒童觀
我國的特殊國情培養了一代獨生子女,他們身上既有積極的個性品質,如自我意識強,自信,活潑開朗,也有不良傾向,如自私,任性,獨立能力差等。有針對性的幫助兒童個性康發展,是擺在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因此熱愛孩子是對幼師職業的前提要求,也是幼師的一種社會責任。教師只有愛孩子,了解、關心、體貼孩子,特別是不歧視那些有缺點或接受能力差的孩子。要給每個孩子創造一個道德成長的良好環境。其次,作為跨世紀的幼兒教師,我們要體察孩子的感受,尊重和信任孩子,從而培養幼兒的自尊和自信,并且保護和利用孩子的同情心,培養他們的善良品質,還要保護幼兒的羞愧和內疚感,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更何況是人,我們幼師應視每個孩子為完整的具有獨特個性的人,密切同孩子交往,聆聽孩子的心聲,注重孩子人格的全面發展。
二、有時要注重自身形象,言傳身教,促進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
孩子善于模仿,這是眾所周知的,幼師的言行舉止和品德行為習慣對幼兒起著表率和榜樣的作用,因此,幼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各種素質和修養,特別在幼兒園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文明行為的要求。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小事和細節。如:自己的物品要擺放整齊;給幼兒拿杯子要先洗手;帶幼兒活動時,教玩具物品的取放要井然有序;不同其他教師大聲喧嘩;看到垃圾悄悄拾起;每天的表情要和藹可親等等。這些細小不起眼的行為,都會對幼兒的品德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規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園孩子年齡小,可塑性強,我們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規,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老師每天在門口迎接幼兒入園,見到孩子面帶微笑問聲早上好,這時孩子會微笑回敬您老師早上好,久而久之,是孩子養成講禮貌的行為習慣;老師每天晨午檢,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精神飽滿,情緒高漲,講究個人衛生的行為習慣;每天點名,可以幫助孩子明白按時入園,不遲到,不曠課,有了向老師請假的習慣;上課發言要學會先舉手,一個說了一個說;同伴交流時,會講悄悄話,知道不影響他人的行為習慣;喝水,玩大型玩具不推不擠的行為習慣;遵守常規是一種教養,一種風度,一種現代人必須的品格,因此有了科學合理的幼兒一日生活常規,還需要我們教師貫徹執行到底,大家都知道,幼兒自我約束能力和控制能力較差,讓他們主動的按一定的行為準則去做會有一定難度,這還需要教師將嚴格要求和耐心管理相結合,日積月累,循序漸進,使幼兒的日常行為習慣逐漸演變成習慣行為。
四、把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一日教育活動中
由于幼兒的思維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須直觀、形象、具體才容易為幼兒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蘿卜”的故事或圖書教育幼兒團結友愛,通過體育游戲培養幼兒組織紀律和集體榮辱感,通過規則游戲體驗各種規則的重要性,通過區角活動使幼兒學會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從而學會正確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讓幼兒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習慣,加深與同伴的感情體驗和認識上的共鳴,逐漸學會協調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在集體活動中,幼兒應學會相互謙讓,互相幫助,友好相處。教師還應做個有心人,留心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種行為,針對不同問題,采取集體或個別的方式進行指導、糾正,適時提醒孩子按正確的規則去做,使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得以鞏固。
五、合理運用評價,強化良好行為,使其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中圖分類號】G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3-0091-02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那么,怎樣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真正達到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呢?
一、有機融合、注重環境的潛移默化效能
一是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人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教師是幼兒園教育環境的核心,教師的待人接物,說話方式,行為舉止,穿著打扮都在有意無意地影響著幼兒,所以教師要時時處處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要求幼兒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以教師的積極性、興趣性誘發幼兒愉快情緒,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向幼兒顯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為習慣,引導幼兒發現、分辨身邊世界中的真善美,詛咒、厭惡身邊的假惡丑,讓幼兒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方式中受到熏陶。
二是創設展示道德美的環境。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品德教育需要布置環境。如:以"我是中國人"主題的愛祖國教育環境,以"誰的小手本領大"為主題的愛勞動教育環境,以"我愛我家"為主題的愛父母、愛家庭教育環境等,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教育重點,幼兒的品德在師生共同布置的環境中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可開展"娃娃家"、"圖書大家看"等活動,幫助幼兒培養友愛合作、慷慨大方、共同分享等良好品德。
二、有效整合、注重教育教學活動的潛移默化功能
一是在各科領域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
教師在設計教育活動時,要抓住各科特點,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進行有機滲透。教唱《畢業歌》時,開展"我要感謝的人"活動,讓幼兒表達、交流:"我們就要畢業了,在幼兒園學習的這幾年里你最想感謝的是誰呢?你怎樣來表示感謝呢?"有的說要感謝老師,有的說要感謝阿姨,有的說要感謝XXX小伙伴,還有的說:我會經常給你打電話的,有的互相抱在了一起。天真稚嫩的話語,留下了他們對老師、阿姨和小朋友的愛。再如:在教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之后,開展"扣紐扣、系鞋帶、穿衣褲"游戲活動,培養幼兒自己穿鞋系鞋帶、穿衣系紐扣、互相幫助等自理能力和良好行為習慣。
二是利用節日活動進行品德教育。
一年四季有不少的節日,可在歡慶節日的同時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如"三八節"的感恩教育:教師可向幼兒介紹節日的名稱、日期,同時,要求幼兒了解媽媽、阿姨、奶奶的辛苦,從中使幼兒萌發尊敬媽媽、尊敬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婦女們的情感。節日當天,引導小朋友把親手做的大紅花、節日賀卡獻給媽媽、老師。還要求幼兒在家為媽媽、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進行交流。孩子們在交流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懂得了尊敬媽媽、奶奶等長輩,知道了感恩。結合"五一"、"十一"、"九九重陽節"等節日,組織幼兒收集、傾聽、觀看、說唱、表演、繪制、剪貼等,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進行品德教育,深化幼兒道德認識和情感。
三是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機,進行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滲透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應當從情感教育入手,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入園時,啟發幼兒"問好"、說"再見"; 盥洗時,提醒幼兒排隊不推也不擠、節約用水等,教育幼兒守紀律,講謙讓;進餐時,要求做到碗里、桌上、地上都干凈,進行愛惜糧食、不挑食的教育;午睡起床讓幼兒自己整理床鋪與衣服、翻好衣領,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讓幼兒輪流做值日生、歸類玩具、擺桌椅、整理圖書、給自然角的種植物澆水,以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為他人、為集體服務的意識。
進行競賽性游戲時,激發幼兒的團結意識,使幼兒明白團結一致、互相協作就會勝利的道理;在玩跳皮筋、跳繩、拍皮球游戲時,教育幼兒互謙互讓,不爭搶器具;走獨木橋有幼兒產生畏懼情緒時,教師及時而恰當地進行勇敢與嘗試教育。
其次,精心組織品德教育活動,培養幼兒優良的品德行為。3~6歲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性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剛剛萌芽,他們還難以理解那些抽象的德育思想。因此,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幼兒,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更易于幼兒接受,如用《長鼻子的皮諾曹》教育幼兒知錯就改,做個誠實的好孩子;用《孔融讓梨》《子路借米》等故事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這些故事中的人和物,能夠啟迪處于成長階段的幼兒,讓他們從故事中汲取經驗,學習做人、學會做人。也可以結合節日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如“重陽節”進行尊敬老人的感恩教育,要求每個幼兒在家了解爺爺奶奶的辛苦,節日里還邀請他們來園參加活動。
1 利用游戲蔭發幼兒情感,滲透品德教育。魯迅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游戲能給幼兒帶來歡樂和滿足,通過游戲,萌發幼兒健康的情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寓教于樂,幼兒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角色游戲中滲透品德教育,完成德育任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角色游戲的可行性。角色游戲源于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印象,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創造性地把想象活動和現實活動結合起來,根據自己的愛好及對現實生活的認識,積極、愉快、自愿地設計和發展一定的情節,學習著社會行為,反映著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態度和情感。如: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當“媽媽”的幼兒下班回家主動到廚房做飯,“娃娃”有病了,“爸爸”、“媽媽”一起抱“娃娃”上醫院。模仿醫生看病、打針時,嘴里還說著“別哭,別哭,不用害怕……好了!”等等,角色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均與社會生活有關,體現著幼兒對社會現象的理解程度和自發形成的不穩的、膚淺的道德意識。
在角色游戲中進行品德教育時,應從幼兒興趣出發,循循善誘,不硬性地約束幼兒,不能訓斥和死板說教。如:幼兒在模仿做“結婚”這一游戲,男孩兒拿一些碎紙屑一邊往女孩頭上撒,一邊叫“娶媳婦嘍!娶媳婦嘍!”眼看就要發生男孩摟抱、親吻的動作,老師三步并作兩步沖過去,大吼“干什么!干什么!”怒指男孩子“你,放開手!”幼兒嚇得不知所措,四散跑開。然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們還會做這種游戲,說不定還把沙土、草、葉子等撒在女孩頭上。如果發現這種情景老師走過去,以欣賞的口氣和顏悅色地說:“喲,白雪公主和王子結婚了,白雪公主真漂亮,怎么頭上臉上這么臟呢?快去洗洗吧,洗完了好和王子一塊做飯。”這樣幼兒的游戲興致既不會被老師的批評所澆滅,也能體會到好朋友之間團結協作的快樂。
老師應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進行隱性指導,暗示游戲的規則,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守紀律等品質。如:在“開火車”的游戲中,由于上車的人多,有的孩子就走開了后門:“王師傅,咱們是熟人,你先讓我上車吧。”這時老師可以列車長的身份過來巡視:“王師傅,今天的人可真多呀,他們是不是文明排隊上車呀?”一轉身,似乎發現了什么:“呀,這兒有一位老大娘,年紀大了上車不方便,先讓她上車吧。”這樣參與、指導,讓幼兒輕松自然地接受了“排隊上車”這一規則,暗中提倡了謙讓、不掙搶、樂于助人等良好行為。
總之,在角色游戲中滲透德育,老師應善于觀察每個幼兒的不同表現,抓住每個教育契機,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些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幼兒教育,幼兒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幼兒教育是基礎性的教育階段,德育教育又是幼兒教育的基礎,因此,重視對幼兒品德的培養,對整個社會的德育水平有很大的影響[1]。目前我國幼兒教育階段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實際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和家長要重視做好幼兒德育工作,將品德教育滲透到整個幼兒教學活動中。
1、幼兒德育概述
所謂的幼兒德育主要是對幼兒的德行、品德教育,根據社會的要求,對幼兒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影響和指導,促進幼兒構建積極的心理和品德,其主要內容既包括幼兒情感教育,還涉及到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等。而德育教育的滲透主要指的是將品德教育融入到幼兒教學內容中,將其作為教學內容重要的一部分。
2、當前幼兒德育教育中問題分析
2.1、忽視品德教育在游戲活動中的滲透
幼兒階段的教育大多以游戲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教師是組織者和設計者,在游戲目標的設定中,兒童的主體性沒有得到發揮[2]。如在小朋友出現矛盾問題時,有時候教師甚至是采取強制性的手段,或者是命令的口氣等,不懂得通過引導化解,也沒有教會幼兒學會交流溝通和分享,這也從一方面反映出了游戲教學中缺少德育滲透。
2.2、教學活動中缺少德育教育
在幼兒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往往重視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技能,忽視對其情感道德的培養。如在音樂課堂中,其教學目標一般是指導幼兒熟悉音樂旋律,學習簡單的蹦跳動作,根據自己的理解跟著音樂節奏進行表演,這些教學目標都是對學生技能和認知能力的培養,忽視培養兒童合作團結的精神,此外,在整個活動中很少關注兒童的品德教育,如在幼兒跳舞中若出現一個幼兒不小心將另一個撞到時,教師一般只是批評犯錯誤的幼兒,而不是借此機會指導學生做文明禮貌的好孩子,如學會道歉,善于理解他人,懂得原諒等,這也是教學活動中局限性的表現。
2.3、日常生活中缺少德育教育
從現實調查來看,教師對幼兒日常活動給予的關注很少,將主要精力只是集中在教學活動中,如早晨幼兒上學中缺少問候、平時幼兒的交流中很少使用“對不起”、“謝謝”等禮貌用語,用餐中也缺少良好的習慣等等,這些都是德育工作不到位的表現。兒童的生活中很多細節問題都不能忽視,很多小事都可以作為教育的契機,但是教師卻很少關注,長此以往,對幼兒的發展帶來小計的影響。
3、將品德教育滲透到幼兒教育中的方法探討
針對當前幼兒教育中品德教育缺失和出現的問題,要結合幼兒發展的實際情況,積極研究心得策略,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鼓勵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知行合一,重視游戲活動中的品德教育
在幼兒游戲活動中,要引導兒童學會團結他人、遵守相應的游戲規則,做文明禮貌的小朋友,謙讓誠實[3]。這些都是基本的品德,教師在游戲設計中或者是在具體的活動中注意把握好機會,及時進行德育滲透。如出現小朋友不小心弄壞他人玩具的時候,要教會小朋友說“對不起”,對于別人的幫助,要記得說“謝謝”,看到小朋友禮貌的行為時,教師及時予以表揚,并讓其他幼兒進行學習模仿,如果出現不和諧的現象,要對其進行教育,幫助其改正不良行為和習慣。
3.2、培養品德情感
幼兒教學活動中,幫助兒童提高認知能力和水平是重要的方面,但是也不能忽視品德教育工作。這也是幼兒健康成長需要重視的問題。如在教學《拔蘿卜》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驗團結協作的在重要性,認識到個人力量與集體力量,體會到幫助他人的樂趣,同時明白幫助他人也能快樂自己等,這樣不僅能完成教學設計目標,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意識產生影響,還比如引導學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利用節假日等時間組織活動,如在國慶節,讓幼兒了解祖國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在母親節、父親節等,組織兒童與父母一起參加活動,理解長輩的辛苦等,讓兒童理解、尊敬父母等,這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3.3、關注兒童日常生活,楊晨良好習慣
如在早晨進幼兒園時,讓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相互問好,鼓勵兒童使用禮貌用語,并指導其規范性;在用餐時,養成勤洗手的習慣,不挑食、不剩飯,文明用餐,注意節約等,培養幼兒從小養成文明進餐、勤儉節約的習慣等。生活中的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言傳重于身教,教師要與家長及時溝通,在生活中做好幼兒的表率,長時間、重復對幼兒的行為意識進行指導,最終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結語
綜上所述,品德教育在幼兒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和高尚品德的培養有幾集的意義。在實際教學中,要將品德教育滲透到幼兒游戲活動、幼兒教學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幫助幼兒養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指導幼兒成為文明禮貌的小朋友,對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提升也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