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生導論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7-22 16:30: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全科醫生導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全科醫生導論論文

篇(1)

近年來,我國多個臨床醫學教育重鎮不斷探索臨床醫學教育理念創新,在指導高等臨床醫學教育中取得重要進展。北京大學的醫學教育強調全人教育思想,注重知識傳授與健全人格并重,將全科醫學的理念引入本科教學中。自2008年起,北京大學醫學部啟動了“新途徑”教育教學改革,“新途徑”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是:遵循全人教育理念,促進以能力為導向的醫學教育模式的轉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醫學專業教育中,強調醫學教育是一個醫學基礎教育,不能只局限于現有的知識,要立足現有知識,并著眼于未來;在教育策略上要遵循“有教無類、通識通科和大醫學”的理念,不過早的深入到某一具體學科;所教授的內容應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為主旨內容;在教授過程中,特別強調“魚漁兼得”,既重視學習過程,更重視學習結果。此外,除了教授專業知識學習以外,加強對學生品行、思想道德、世界觀、價值觀方面的引導,培養學生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風尚,培養學生樂于承擔社會責任、甘于奉獻和大愛無疆的精神。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立足國情,醫教協同,著力于醫學教育發展與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緊密結合,著力于標準化、規范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著力于人才培養機制的重點突破;著力于醫學生職業素養和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的顯著加強和提升,加強醫學生通識教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提出以學生為本,醫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問題、探究為導向從灌輸式教育變為互動式。擯棄培養簡單的技術落實者,而是培養關心“人”的未來醫生。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確立了“三基”、“三嚴”、“三早”教育理念,“三基”即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三嚴”即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三早”即早期接觸臨床、早期接觸科研、早期接觸社會實踐。

二、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我國大學近年來醫學教育改革中取得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醫學教育改革成果。上海交大醫學院實施了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建立了“1+2+2+3”的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第一階段為集中通識教育及醫預培訓,強化通識性基礎課程,如數學、物理、化學、現代生物學導論、程序設計基礎自然科學類課程,還有文化藝術、文學歷史等人文社會科學的通識教育;開展博極醫源學術講座,實施早期接觸臨床的見習培訓,目的是為醫學生打好人生發展和從事醫學職業的必要基礎。第二階段是醫學導論及以器官系統為基礎的課程。通過人體結構與功能概述及醫學導論,讓學生了解醫學的屬性、目標以及疾病診治與預防及健康促進的理念及策略;以器官系統為基礎和以臨床問題為導向的整合課程的學習,使醫學生具備基礎醫學知識和基本技能,樹立起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互相聯系的橋梁;開設的前沿學術進展講座和人文社會科學講壇為平臺,啟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并強化職業精神與自豪感;通過系統訓練,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合作共事能力。第三階段為臨床醫學學習與實踐。這一階段的目標是使學生具備扎實的臨床醫學理論及較強的臨床思維能力,掌握規范化的臨床醫學技能,能獨立處理常見病與多發病,并能運用基礎醫學知識解釋臨床問題;建立良好的醫患良性互動關系,并掌握基本的預防醫學、傳統醫學及群體保健知識與技能。第四階段為綜合性強化培訓及畢業論文。在前五年學習的基礎上,開始新一輪更高層次的臨床實踐與科學研究的綜合強化培訓,在博士生導師的直接指導下,獨立完成一項臨床科研題目并以合格的論文及答辯方式通過。

復旦大學實施“5+3”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指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再加上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生合格畢業后可以拿到執業醫師資格證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4個證書,簡稱“四證合一”。“5+3”模式通過界定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同時具備住院醫師和研究生的“雙重身份”,實現了研究生招生和住院醫師招錄、研究生培養過程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學位授予標準與臨床醫師準入制度的“三個結合。”吉林大學加快推進“5+3”標準化、規范化臨床醫學培養體系建設,包括1)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采取研究生招生和住院醫師招錄相結合、研究生培養過程和住院醫師培養過程相結合、專業學位授予標準與臨床醫師準入標準相結合;2)五年制醫學教育改革注重職業教育、臨床實踐能力、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基礎醫學與臨床課程整合、強化“三基”培訓、臨床實習實訓管理、臨床思維和臨床實踐能力培養;3)七年制醫學教育改革:2015年全面調整七年制為“5+3”一體化培養,在規培期間學生要獲得“四證”: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證書、職業醫師執照。4)改革面向基層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圍繞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基本要求深化改革,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見習實習時間,增加本地區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地方病的診療防控,加強全科醫學理念和專業素質培養;二是強化畢業后教育和職業發展,按照入學前簽署的定向就業協議和規定參加3年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取得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證書者,3年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計入6年服務期。北京大學醫學部在試點的臨床和基礎醫學專業實施四階段培養模式,即在醫預階段、基礎階段、臨床階段和臨床二級學科階段實施培養方式的創新。首先在醫預階段,醫預學生在大學本部完成第一年的課程,希望通過大學的學習達到通識教育的目的。對于醫學生,希望通識教育實現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并重,北京大學的數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與心理學、歷史學、語言學、文學、藝術與美育、社會可持續發展六個領域的大類平臺課為醫預課程改革提供了最好的資源。其次,在基礎醫學階段的改革依托基礎醫學院完成,在基礎階段,學生們要達到如下主要培養目標:掌握基礎醫學的基本知識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基礎醫學知識與臨床實踐的結合;培養初步的科研思維和科研能力。再次,臨床醫學階段改革是“新途徑”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有鑒于醫學教育的多元化發展模式,醫學部本著宏觀管理和尊重各學院特色的考慮,允許各臨床學院(醫院)在醫學部的整體教育教學改革框架下自行設計改革方案。

北大醫院模式根據醫學部教學改革要求以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框架”總體設計。方案設計遵循“勝任力導向”的要求,針對教學具體安排(大課及見習課表和輪轉表)、教師培訓、“臨床綜合基礎”集體備課等工作進行了系列安排。人民醫院模式通過研究國內外醫學教育標準,結合醫院的教育教學特點,堅持“遵循現代醫學教育理念,促進‘以能力為導向’的醫學教育模式的轉變,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教學改革基本原則,緊緊圍繞二十一世紀一流的醫學生所應具備的開拓精神、創新意識、高能力、高質量這個核心,根據醫學教育國際標準的要求,對教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試方法及素質教育進行了全面、系統、科學的教學改革。北醫三院模式以“全人教育”理念為依托,面向醫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的有機融合,以臨床綜合能力的提高為核心,致力于臨床素養、科研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實現醫學生“專業素養”、“科研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三位一體式發展。以“學生臨床能力為導向”的原則,以“器官系統”模式整合臨床教學全程的授課內容,特別是橋梁課和系統課階段,構建臨床核心課程體系;在突出重要概念的同時,大幅度刪減不同階段、不同學科中簡單重復的內容,從而壓縮理論課授課學時。增加以案例討論為主導的小班討論式教學模式,強化臨床思維的訓練,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臨床醫學教育課程體系改革

北京大學醫學部的“新途徑”基礎醫學創新型課程體系以“教育教學一體化”為指導思想,以基礎醫學核心課程為基本內容,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構建課程體系,實施小組討論式教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在全人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實施教育教學一體化改革,以核心課程為基本內容,按器官系統模式構建課程體系,實施小組討論式教學”。遵照醫學教育的發展規律結合醫學部的實際情況,在基礎和臨床層面分層開始,從形式上按階段組織,尊重原有學科發展的現狀;從內容上按課程的實際需求安排,強調臨床和基礎的融合,強調基礎學科內部各個學科間的溝通。扎實推進按器官系統模式構建課程體系和小組討論式教學,推進了醫學核心課程或核心內容的建設,促進了教育教學一體化模式的改革。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課程體系。首先,長期以來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形成了各學科獨立的基本架構,課程彼此之間缺乏聯系,內容簡單重復。其次,學生進入醫學階段的學習,界限分明的基礎階段和臨床階段的知識體系割裂了醫學知識的整體性,也使部分學生對醫學教育的模式和內容出現迷茫和誤解。上世紀50年代后提出的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就是試圖解決以上問題,使分離的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得以融通,回歸醫學知識的應有狀態。該方案對原有的基礎醫學課程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和論證,確定了14門核心課程,并按照醫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來組織學科內部、學科間以及基礎與臨床之間進行知識點的梳理和優化,將學時從816學時調整至633學時,優化至原學時的77%,最終確定了以核心課程為中心,以基本知識點講授為主的全新的基礎醫學理論課程體系。

在構建核心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將原有課程體系中梳理出來的基本知識點以外的基礎醫學知識以“器官系統”為中心來構建課程體系,在一學年時間里,以20個臨床案例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問題導向性的小組討論式學習(PBL),使學生在早期就能夠學會綜合運用基礎知識解釋或解決臨床問題,真正地實現基礎各學科之間以及基礎與臨床之間知識的融合,成為新課程體系的特色。與此同時開展的實驗教學改革,以實驗教學中心為平臺,對五個模塊,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進行了重組、整合和優化,促進科研實驗室與教學實驗室密切結合,并與創新人才培養項目互為補充,重新構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研與教學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臨床醫學階段建立了符合醫學教育發展趨勢的“臨床專業課程體系(臨床基礎理論)、臨床技能訓練體系(包括臨床思維,臨床溝通能力和臨床操作技能)、職業精神培養體系”三大課程體系合一的臨床專業教學新模式,專業課程(含全科醫學、專業英語):臨床技能訓練:職業精神培養的比例為1:5.5:0.9,大大加強了醫學生臨床實踐的能力。改革后的課程,呈現三大課程體系橫向平行,縱向各專業自成體系的特點。即每一門專業課程均涵蓋臨床專業課程、臨床技能訓練、素質教育與職業精神培養三大體系,此外授課內容基本同步,實現了臨床基礎知識課程和臨床專業課程的無縫對接,課程之間環環相扣,相輔相成,有機融合。醫院臨床實踐教學體系以提高臨床技能為中心,將理論學習、模擬訓練、臨床實踐三種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建立可復制、可操作、可推廣的“理論學習-模擬訓練-臨床實踐”臨床技能循環培訓體系。這個培養體系有以下特點:針對醫學生在不同階段對其需要掌握的臨床技能的有明確培訓要求與認證標準,針對每項臨床技能的培訓流程采用階段學習、階段認證的制度,通過認證才能進入下一階段學習,確保教學質量與患者利益。整個培訓流程要經過:理論學習理論考核認證模擬訓練考核認證臨床見習考核認證臨床實習考核認證。通過這種貫穿醫學教育全過程的,培訓貫穿醫學教育全過程的,不同的階段、不同的人員需要培訓的內容不同,但培訓的流程是相同的。這種系統化、規范化的臨床技能循環實踐新模式,使醫學生臨床技能逐漸得到強化,促進醫學生臨床技能質量的穩步提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實施“器官系統為主線,淡化學科,融形態與功能、基礎與臨床、醫學與人文為一體”的新課程體系。通過“基礎+臨床”的系統課程引導醫學生們織起一張“網”。比如關于“肺”這個器官,新的教材會放在呼吸系統這部分來講授,從它的解剖知識,一直講到有關的生理、病理、藥理、影像等。劉方明說,這樣課程更緊湊,學習起來非常容易理解。

篇(2)

1.1壓力的概念壓力又稱緊張或應激,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說法。Selye強調生理學的變化,認為應激是機體對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所發生的一種非特異性的適應性綜合征,適當應激是機體一種重要的保護機制,不適當應激則會導致機體發生多種損傷。Lazarus認為,壓力是個體應對需求的能力感覺不平衡所致,它是人與環境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超出人的應對能力及應對資源,就會威脅到身心平衡。而Hopkin2son[5]則認為,應激是指一種能使機體生理或心理的某些因素失去穩態,而使機體產生疲勞的力量。護理工作中有關壓力的理論依據主要來自Selye的一般壓力理論,認為壓力是一種綜合表現狀態,是某種事物對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一系列的緊張反應狀態。

1.2壓力源的概念壓力源又稱應激源,是指能夠引起壓力反應,干擾人體恒定狀態的所有內外環境的變化。護理職稱晉升中的壓力源既可來自工作人員本身,也可來自工作環境,工作人員本身壓力的產生是由于個體的性格、個人家庭的矛盾或個體的適應而引起。輕度的壓力可刺激機體處于緊張狀態,提高工作效率,而持續高水平的壓力會導致慢性疲勞綜合征。據國外學者統計,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發病率為(75~267)/10萬,而護士該病的發病率約為1088/10萬。

二、研究護士壓力源的常用工具

目前國內比較常用的對臨床護士壓力源的研究量表多采用李小妹等參照國外最常用的兩個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美國護理心理學家GreyToftt與Anerson的護理工作壓力量表,英國護理學家Wheeler和Riding的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并結合中國的國情重新設計,然后請美國、泰國及中國的護理專家修訂的中國護士壓力源量表。該量表由35項調查內容組成,分為5個條目: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的問題、工作量及時間分配問題、工作環境及儀器設備問題、患者護理方面問題、管理及人際關系問題。該量表信度較高,已被廣泛使用,能較好地調查臨床護士的壓力源。此外,較多采用職業壓力測量問卷、工作能力指數調查表及癥狀自評量表。評價職業壓力源及其強烈程度采用職業壓力測量問卷,包括物理環境量表、工作中的沖突量表、心理負荷量表、工作危險量表、工作負荷量表與責任量表、工作前景量表、提升與參與量表、社會支持量表等8個子量表,各量表項目得分總和越高,相應壓力越大。該量表在國內使用且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其他較為常用的問卷有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以及研究者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等自行設計的壓力源調查的壓力自評量表等。

三、國內護士職稱晉升壓力源分析

3.1護士的社會地位低在中國,護士的社會地位仍然較低。國外護理學專家認為,物質和精神的獎勵對提高一個專業從業人員的自尊心及專業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患者出院后往往會對主治醫師表示感謝,而對護士的工作及貢獻認可較少。同時,媒體對護士的正面宣傳不足也是影響護士社會地位的原因之一。在醫院里,管理者往往認為醫生是醫院的主體,醫院提供的繼續教育和培訓機會絕大部分都給了醫生,醫生面對醫院出臺的各項措施、制度具有絕對的優勢,護士的辛勤勞動得不到應有的承認與尊重,使得護士不能自工作中體驗到自我價值實現的滿足感,主觀上形成不良的身心疲勞狀態。

3.2學歷層次偏低護理是一種高責任、高風險的職業,護士面對各種復雜的疾病,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現護理差錯、護理事故。現今在護士嚴重缺編的情況下,有時即便非常小心,也難以避免護理糾紛。而護士學歷層次偏低,職稱晉升很受影響,所以護理人員只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加強繼續教育,通過自考和成人高考來獲得相應學歷。

3.3生理性因素護士的工作是8h倒班制,人員少,頻繁上夜班,體力工作繁重。而生活無規律,有時連續搶救、護理患者或手術配合數小時,大量的醫囑實施、病情觀察及生活護理都是由護士來執行。三班制擾亂了護士身體的生物鐘,長期超負荷工作,腦力、體力并用,同時過度支出。趙華等調查60%以上的護士出現注意力下降、睡眠障礙等。多數護士為女性,在家庭中擔負著較重的家庭責任,在職稱晉升面前承受的壓力更大。

3.4科研文章技術水平低職稱晉升注重晉職對象資歷、論文專著、科技成果、工作表現、醫德醫風等方面的內容,尤其側重學歷、科研文章、技術水平等項目。由于社會進步和知識更新造成激烈的社會競爭,護士現有的業務水平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必須不斷更新知識,為了職稱晉升,還要寫出代表先進業務水平的高質量的論文,使護士有巨大的壓力,更易發生內疚、灰心或無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亂綜合征。

3.5職稱外語考試我國現行的職稱晉升條件之一是專業技術人員必須要通過職稱外語等級考試才能申報職稱晉升。

護理人員無論是學歷、學識,還是整體素質都與醫師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有一定的差別,也就造成了不易通過職稱外語考試,這對護士職稱晉升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3.6護理管理因素護理管理不當也會成為護士工作壓力應激源。當護士因職稱晉升的名額引起自身情緒多變、易怒、難以控制而與管理者大發牢騷時,若管理者對護士采取嚴厲的批評教育,這種簡單的處理方法會對護士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

四、減少護士職稱晉升壓力源的對策

4.1提高護士的社會支持度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加強對護士的正面宣傳,提高整個社會對護士的理解和認同。醫院管理者應引導全院醫、護、藥、技、后勤各類工作人員重新認識和界定護理的功能和護士應得到的社會地位,提高全院人員對護士的尊重。管理者的支持也是影響護士工作滿意度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

4.2逐步改善護理人員的學歷層次結構根據護士的需求,醫院和各大醫學院校聯合大力發展高職護理教育,逐步改善護士的學歷層次結構,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4.3營造融洽的工作環境護理管理者應努力改善護士編制,緩解護士的超負荷工作狀態,關心他們的家庭生活,合理排班以解決后顧之憂。鼓勵護士多參加文體活動,舒緩身心,改善睡眠,定期體檢,合理調節心態,加強鍛煉身體,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才能保證工作和學習順利進行。

4.4加強技能培訓能力的提升是舒緩壓力、維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當今知識更新非常迅速,且護士職能范圍大大擴展,護士需要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適應工作的需要,更積極地應對人事、醫療制度改革等帶來的挑戰。作為管理者應有計劃、有目標地對護士進行專科技能方面的培訓,支持、鼓勵護士接受繼續教育,并提供寬松的學習環境,同時適當增加護士晉升和進修深造的機會。

4.5順利通過外語考試鼓勵護士加強外語學習,注重日常外語知識的積累,平時注意多看、多聽,不斷提高外語水平。

作為護理管理者,也要經常組織護士進行外語學習,可以成立外語學習班或將外語學習作為繼續教育的內容之一,促進護士提高外語水平。

4.6合理管理當護士因為職稱晉升產生情緒時,管理者必須了解其情緒產生的原因,密切關注其心理健康狀態,而不是將批評懲罰放在首位。管理者應對護士多一些關懷,少一些訓斥,幫助護士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參考文獻:

篇(3)

[中圖分類號] R64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3(a)-0152-03

為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對中藥學專門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中藥學人才培養體系,提高中藥學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于2010年批準設置了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MCMM),并于2011年首次納入全國研究生統一招生計劃[1]。作為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輔導員及導師,筆者對其培養模式進行了思考。

1 轉變觀念迎接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新挑戰

近年來,從中藥學學術型研究生就業形勢來看,每年行業內單位接收中藥學學術型研究生的數量有限,僅少數畢業生進入高校及科研院所從事相關研究工作,大部分畢業生因在校學習期間對中藥學領域內的生產、流通甚至管理工作接觸較少,需要用人單位在實踐的過程中重新培養,造成中藥學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的浪費。這表明原有中藥學學術型研究生教育體系,注重基礎研究,滿足教學科研的需求綽綽有余,而難以滿足中藥學領域內多元化的發展和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國家高度重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背景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于2010年增補了中藥學研究生專業學位,其培養的目標是:熱愛中醫藥事業,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系統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結合實際工作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勝任中藥生產、質量評價與控制、新藥研發、注冊申請、流通管理、合理使用、臨床及社會服務等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的中藥學專門人才[1]。這就要求承擔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單位、導師甚至報考學生必須認真學習國家關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文件和政策,從思想上積極轉變觀念,認清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適應新科技革命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是時代的產物;正確理解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是現代高等教育學位體系中不可缺少的兩大組成部分,二者是建立在共同的學科基礎之上的,沒有優劣等級之分,具有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特點[2]。中藥學專業學位的設立,有利于創新中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和完善中藥學人才培養體系,提高中藥學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需要,提高就業機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正確理解專業型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才能讓培養單位和導師積極參與制訂和實施具有特色的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計劃和方案;才能讓導師努力創新,擴寬知識領域,從原有的基礎研究擴展到應用研究,注重專業能力和行業適應性的綜合培養;才能吸引更多的應屆畢業生主動報考,保證生源,這些都是保證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成功的關鍵。

2 建設符合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導師隊伍

“導師制”是研究生培養一直沿用的教育制度。導師的專業知識、科研能力、學術興趣、學術道德、論文質量、創新思維、社會責任等方面對研究生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3]。對于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來講,實踐環節是與學術型研究生不同的地方,除了完成實踐課程教學外,更重要的是,學位論文應與中藥產業的實際需要相結合,進行中藥學領域內的應用型研究課題,體現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提高研究生運用中藥學及相關學科理論、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中藥學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研究生導師不僅要有豐富的中藥學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更應該有一定的中藥學生產、經營、流通、管理等實踐經驗。對于大多數一直在高校里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導師尤其是年輕導師來說,他們大都是在中藥學學術型研究生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術研究型人才,缺乏與中藥學相關工作崗位的實踐經驗,短時期內讓他們來培養應用型人才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當務之急是建設符合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導師隊伍。

近年來,“產學研”聯合培養創新模式的引入,讓少數高校導師和校外的中藥學相關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研究課題已經從理論研究轉向理論和應用研究共存的狀況,他們有能力指導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應用性研究。另外,由于在“中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借助醫院里的導師力量,指導研究生學習和實踐,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全科和專科醫生。因此,在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可以借鑒這些成功的典范,引進“校外導師”或建立“雙導師”制[4-5],即根據培養專業的需要,經過推薦、申請、嚴格的審查程序,吸納一些從事中藥研發、注冊、生產、流通、應用、監管等環節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或工程師等作為相關中藥學領域的導師,參與教學和指導論文工作,擴大導師隊伍。這有利于高校導師接觸本領域內有名望和實踐經驗的專家和工程師,拓寬研究領域,從理論研究轉向理論和應用并重的研究;也有利于更多地專家和工程師能有機會走進大學講堂,傳授知識和分享經驗,促進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實踐基地的建立和實踐課程的實施;更有利于研究生在學習和論文研究進程中,得到中藥學領域內的學術專家和實踐專家對其進行理論及實踐指導,縮短解決一些中藥學相關領域的實際問題的周期,促進中藥學事業的發展[4]。目前,我校除了鼓勵校內導師保持和發展已有的校外單位合作關系,也積極的與相關的制藥企業、醫院,藥事管理等單位建立了合作培養協議及定制人才計劃等,選聘一些校外導師,與校內相關專業導師建立聯系,共同商議并制訂了相關的研究計劃、實踐內容和考核標準,在實施過程中,得到了導師和學生的認可。

3 建立符合中藥學專業學位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工作的載體與平臺,包括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導師指導、論文研究等多個方面。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養具有良好的創新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將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課堂教學內容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5]。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應該在“以中藥行業需求和市場為導向”,注重“知識或問題(能力)”的前提下進行綜合能力培養,尤其是在完成與中藥產業實際需要相結合的學位論文中,他們需要掌握多個學科或領域的知識,比如中藥化學成分分離和劑型轉變涉及化學、物理、檢測儀器等內容,藥理研究涉及解剖、病生理及中醫理論等內容,甚至研究過程中涉及多分支學科交叉合作,比如在中藥化學成分分離的論文中必須要有活性測定,新藥研究過程中要重視生物利用度、不良反應等實際應用問題,在從實驗室到生產過程中,要解決產品的收率、成本等問題,新技術(納米、分子熒光顯像)等在制藥領域內的應用。因而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除了原有的中藥學研究生課程外,增加專業選修課的種類和比例及注重知識的交叉性、實用性、創新性是必要環節。在組織本領域內的專家討論編寫新的課程的同時,培養單位之間可以通過協商建立“課程資源共享”,即研究生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選擇本校內課程,也可以選擇去相關領域的高校及科研院所聽課,甚至有些課程直接聘請校外相關領域內的專家來講。這種方式可以解決中醫藥院校課程設立的局限性,也可以讓研究生根據需要選擇課程,學習和借鑒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最新成果,養成跨學科視野與開放性思維品質。

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僅有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有實踐能力和行業適應能力。教學過程中注重實踐環節,增加實驗課的比例和在中藥學相關領域的藥廠、醫院等單位中實習時間。我校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明確規定,實習的時間不得少于12個月。學校與審核通過的有資質的實習單位共同制訂了各個相關領域的實習計劃,包括科室輪轉、儀器使用培訓、法規培訓等,讓學生有機會熟悉未來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掌握相關實驗操作及技能,提高行業的適應能力。另外,導師應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如參加會議交流、科研項目申請、企業例會等,鼓勵學生運用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逐步培養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6]。

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制為2~3年,在這期間,研究生要完成理論課的學習、實踐課的學習和學位論文研究。以往的中藥學學術型研究生基本是第一年學習理論課,后兩年的時間在實驗室里進行科研工作,而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而言,三者可以同時進行,邊學習邊參加實踐,同時接觸研究課題,除了合理利用時間外,更容易激發研究生的靈感和創新性,有利于課題的順利進行,縮短研究周期。

4 注重質量制訂嚴格的中藥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考核標準

中藥學專業研究生學位的設立是為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中藥學專門人才,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要適應市場和用人單位的職業需求,面臨的是解決中藥學相關領域的實際應用問題,因此,在培養質量上與培養學術型研究生同樣重要,必須有嚴格的考核標準,包括導師和學生。

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依賴于每一位導師的學術水平、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因此,對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導師必須有嚴格的資格認證和考核標準,廢除“導師終身制”,鼓勵導師要不斷的進行新知識、新技術的充實,積極主動參與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選擇適合中藥學各個相關領域內的具有開拓性、前沿性、創造性的課程和應用型研究課題,實現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目標。

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習期間要有規范的畢業標準,比如采用課程考核學分制,學生在相關專業領域內進行實習期間,要進行不定期的考核或撰寫調研報告,內容必須與中藥產業的實際需要相結合。學位論文形式雖可多種多樣,但要有嚴格的開題報告、可行性論證、中期考核,答辯成員中須有藥學實踐領域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對專業水平及實踐能力綜合量化評分,作為評定獎學金、博士生入學考試、推薦就業等制度的標準。

5 加強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中藥學專業人才

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培養德才兼備面發展的專業人才的需要,是維護高等學校和社會穩定、建設和諧校園、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在傳統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的過程中,每個培養單位都有比較成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經驗和方式。但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和方式的不同,可能會出現與傳統的學術型學位研究生不同的思想問題。比如,在與本校首屆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接觸中,發現80%的同學因為未考取學術型研究生轉為專業學位研究生,他們對專業學位的培養過程及未來就業比較迷茫,潛意識里認為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標準低于傳統的學術型研究生,產生自卑感;少數同學因為家庭生活負擔支付學費困難,對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收學費有意見,認為是學校的創收手段或與學術型研究生不同看待等,這些問題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影響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人格和素養教育的質量。研究生院領導通過座談會的形式,讓同學們了解了國家的政策和學校的安排,收費的原因、標準和用途,并通過設立貸款、困難補助、提供助教工作的方式資助一些家庭困難的同學,穩定了學生的思想動態,增強了自信心和學習的動力。另外,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外實習中,脫離高校嚴格的制度管理,容易變得自由、散漫,在接觸復雜的社會環境、人際關系、工作情景中,可能受一些不良事件影響其不成熟的思維方式,產生不良動機。因此,應選擇有豐富經驗的學生管理部門的實習單位或建立負責人(輔導員)監督管理制度[7],制訂相應的思想道德規范,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動態,制止不良的苗頭。此外,充分利用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及實踐的機會,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專業培養的過程中,進行因地制宜的調整和創新[7]。導師是研究生學習期間的第一負責人,在進行專業指導過程中,應注重學術道德和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杜絕學術上不嚴謹、不認真的態度、造假剽竊以及自私、破壞團結等行為。

綜上所述,中藥學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是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過程中,應對中藥學相關領域中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而設立的,是中藥學研究生教育的新挑戰。當前,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正處于起步階段,各相關培養單位都在積極努力探索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途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隨著國家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及配套政策的出臺以及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職業發展跟蹤調查,中藥學研究生教育會逐漸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轉變,形成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關于印發金融碩士19 種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Z].學位[2010] 15號,2010-03-22.

[2] 黃寶印.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時代[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10):1-7.

[3] 馬淑艷.導師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作用[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2,(7):32-33.

[4] 吳仁群.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的思考[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2,20(2): 52-55.

[5] 鄭冬梅.產學研相結合探索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09,(6): 46-47.

上一篇: 博士學歷論文 下一篇: 經濟學家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网另类 | 欧美大片一级中文字幕 | 亚洲Av特级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中文 |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