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3 01:05: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國產業調研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鑒于藥妝需求市場的不斷增長以及行業自身的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未來我國藥妝行業將呈如下發展趨勢:
1、藥妝渠道加快發展或成趨勢
隨著消費者對藥妝概念的了解不斷深入,對藥妝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未來藥妝渠道加快發展或成趨勢。很多藥店渠道加大藥妝產品銷售比例、逐漸摒棄醫藥業務,轉型成為藥妝渠道;另外,更多新品牌計劃在未來進入藥妝領域,使藥妝類產品更加豐富,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藥妝渠道加快發展。
2、集團企業競爭優勢進一步提高
金融危機留給市場的機遇與挑戰將進一步促進化妝品行業洗牌。大型集團企業通過收購其他小企業旗下品牌,一方面補充和擴展自身產品線,使產品結構更加多元化,增加企業的防風險能力;另一方面,打通、擴展市場渠道,有助于集團企業更好的進行市場滲透。可以看出,未來大型集團企業將更多的通過收購兼并擴大集團品牌數量規模,提高競爭優勢。
3、藥妝競爭日趨激烈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逐步發展開放,金融規模隨著實體經濟增長不斷擴大,金融結構也不斷轉變。金融發展的過程如何引起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經過三十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產業結構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引起了學者們的更多關注,因此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互動的研究逐步成為熱點。
關于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國外學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goldsmith(1969)認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產業結構間存在彼此相互推進的過程。rajanet al(1998)通過實證分析,得出金融發展水平是決定產業的規模構成及產業集中度的重要因素之一。wurgler(2000)、fismanet al(2003)從金融配置社會資源效率入手,肯定了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步入新的階段,產業結構調整和進一步發展開發金融體系成為了中國經濟下一個三十年的主要任務。因此國內學者就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與金融發展之間的關系展開了豐富的研究。如范方志、張立軍(2003)根據中國傳統的東部、中部、西部區域劃分方法,細致研究了金融發展對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得出金融發展水平對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具有重要影響。惠曉峰、沈靜(2006)采用多元回歸方法對東北三省各省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和比較分析,得出了金融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結論。楊勝剛等(2007)則通過具體的金融深化指標,利用實證分析進一步數量化了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關系的研究,其研究中的數量指標推動相關研究的發展。從現有研究成果看,盡管國內學者對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與金融發展之間的關系在理論與實證方面做出了扎實的研究,但從全國角度對東部、西部及中部的對比研究還較為少見。因此本文根據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的傳統區域劃分方法,以單位根檢驗、協整、方差分解研究方法,考察作為內生變量的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相關性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穩定的關系。
本文結構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對比分析了當前中國的區域產業結構現狀與區域金融發展現狀;第二部分闡述了金融發展作用于產業結構變動的理論基礎及內在作用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實證設計;第三部分重點介紹如何進行johansen檢驗等實證分析;第四部分則是依據實證結果得出主要結論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中國區域產業結構現狀與區域金融發展現狀
(一)中國區域產業結構現狀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緊緊圍繞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實現了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的良性互動;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工業與農業結構明顯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實現了再不斷優化升級中的重大調整。從gdp構成看,第一產業占比重明顯下降,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現代經濟的結構性特征越來越明顯。盡管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效顯著,但由于中國各地區之間的定位與發展模式的不同,東、中、西部地區的調整進程并不一致,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1.第一產業比較
中國作為一個傳統的以農業為主的國家,第一產業曾長期作為主導產業。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第一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是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盡管中國東、中、西部三個地區的第一產業在這近二十年的發展過程中,gdp占比不斷下降,但各地區間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
截至2010年,中國東部地區的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7 932.46億元,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4 669.4億元與7 930.97億元。相比之下,東部地區的第一產業產值分別為中、西部地區的1.23倍與2.26倍。相比1990年各地區的產值2 261.51億元、1 795.04億元、1 012.36億元分別增長了7.9倍、8.2倍、7.8倍,增長程度基本持平。
但各地區第一產業占比下降程度卻并不相同。由圖1可知,東部地區第一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2.5%下降至6.8%,而中西部地區的占比則分別由32.8%與34.1%下降至12.6%與13.2%,高于東部地區8.3個百分點與8.7個百分點。可見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相比,其第一產業占比下降幅度更大,卻并未影響其第一產業增加值的增長。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產業下降幅度低于東部地區,而其第一產業增長卻并未明顯高于東部地區,說明東部地區的第一產業生產效率更高,產業內部結構更合理,而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產業內部優化程度低于東部地區。
2.第二產業比較
3.第三產業比較
以服務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與科技部門、社會服務部門往往有著緊密的聯系,是產業結構調整的指示器。由圖3可知,東、中、西部三個地區的第三產業增加值逐年增長,但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差距較大。截至2010年底,東部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13 083.5億元,中、西部地區分別為40 939.72億元與22421.14億元;東部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為中部地區的2.76倍,與西部地區相比,更是達到了5.04倍。
4.總結
中國的東部地區作為傳統的經濟優勢區域,有著良
好的區位優勢、工業基礎與配套的服務業支撐,其第二、三產業的技術水平、發展速度都遠遠高于其他地區。但市場化程度仍然較低,市場競爭不夠充分,產業結構層次不高,產品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強,低附加值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較大,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的調整升級。相對中國的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具有先天的要素優勢,擁有大量自然資源、土地資源與勞動力資源。但中、西部地區正處于上升期,產業結構調整速度緩慢。主導產業不明確,農業結構單一,第二產業發展緩慢,第三產業發展不足,與東部地區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中國區域金融發展現狀
隨著中國東、中、西三大經濟區域的發展差距不斷拉大,中西部地區經濟金融二元結構特征凸顯,資本形成明顯不足。中國的金融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重要因素。通過金融機構的本外幣存貸數據可以很好地看出各地區之間的金融發展水平差異。由圖4可知全國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的60%集中在東部地區,而中、西部地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15.2%和17.4%。且中西部地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的總和也僅為東部地區的54.2%。以上數據都體現出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之間金融發展的巨大差異。但差異不單單只體現在總量方面,金融結構方面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一個健全而發達的金融體系應擁有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多元化的金融組織和多樣化的金融工具,并以此向企業和居民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由于中國的金融體制具有高度集中的特點,目前中西部地區國有銀行仍然發揮著主導作用。正是中國金融市場的低效率,導致中國金融產業成長緩慢,尤其是中西部金融市場尤為明顯。區域金融市場體系的不健全,金融業應有的優化配置功能都沒有很好的發揮出來。與東部相比較,中西部地區金融業無論是總量、結構還是效率都有明顯的差距,且有不斷擴大的趨勢,時刻制約著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
二、中國區域產業升級的金融支持分析
在中國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是金融發展對其重要的影響作用。金融資源通過產業選擇被更多地被配置到區域主導產業中,從而促進了區域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建立了產業競爭優勢。不管是主導產業的發展,還是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或退出,都需要有健全而便捷的金融服務的支持。金融通過供給、需求和宏觀政策等方面對中國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產生影響。
地區選取與指標說明:
本文的實證分析選取東、中、西部三地區中的各一省或直轄市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為東部地區的上海市、中部地區的湖北省、西部地區的四川省。
本文所涉及的指標包括產業結構調整和金融發展兩個方面。產業結構調整包括產業結構優化與產業結構升級,因而本文選擇產業結構優化率isr(即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產值之和與當地gdp之間的比率)好產業機構升級率isu(第三產業產值與第二產業產值的比率)來衡量產業結構調整狀況。根據配第—克拉克定理,產業機構變動應該表現為經濟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值比重上升,第三產業比重最終上升超過第二產業所占比重。
圖5顯示了1991—2009年,東部地區上海市產業結構調整的變動趨勢。從圖中可以看出,上海市的產業結構已經進入一個相對較高的層級,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產值之和占地區gdp的比重穩定在90%以上,且波動平緩。同時,上海市的產業結構升級的上升趨勢明顯,isu指數只在2002—2004年之間有所下降,2006年之后則以明顯高于之前的增長速度繼續上揚。
由圖6可知,1991—2009年間中部地區湖北省的產業結構調整變動趨勢。相比東部地區上海市的產業結構,湖北省的產業結構還有較大的調整空間。在這二十年間,湖北省的產業結構優化的上升趨勢明顯,但是產業結構升級卻出現了下滑的趨勢,這說明該地區主要是依賴于工業發展,依靠工業拉動經濟,而導致第三產業占比的相對下滑。
圖7描述了1991—2009年間,西部地區四川省的產業結構調整變動趨勢。總體來說,西部地區的四川省與中部地區湖北省的產業結構調整情況基本類似,即產業結構優化明顯上升,產業結構升級有下滑現象出現,地區經濟主要依靠工業拉動,第三產業發展相對停滯。
金融發展的內容包括金融結構、金融效率與金融深化三個方面,因此本文分別從這三個角度對各區域金融發展狀況進行衡量:(1)金融結構指標fs(直接融資額/貸款余額)用來反映金融發展中金融結構的變化;(2)金融深化指標fd(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gdp),用以反映金融深化的程度,總量上衡量金融發展狀況;(3)金融效率指標fe(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用以反映金融系統配置資本的效率。由圖8可知,1991—2009年間,上海市金融發展的變動趨勢。二十年間,上海市金融深化指標fd均不斷上升,顯示出金融發展總量上發展迅速。與此同時,金融效率指標fe則呈現出下降的形態,說明金融機構貸款已經不再是企業發展融資的唯一渠道,其他融資途徑所帶來的融資正在逐漸增多,融資多元化不斷發展。金融結構指標fs則呈現相對平穩并緩慢上升的態勢,同樣說明企業的融資正由主要依靠金融機構貸款進行融資,向以金融機構貸款為主、其他融資渠
道融資加以配套的多元化融資方式轉變。
從下頁圖9中可以看出,地處中部地區的湖北省,同東部地區的上海一樣,在這二十年間,金融同樣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相比上海,湖北省的金融發展波動相對較大,其中金融深化指標fd在2002年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滑,直至2008年才再次進入上升通道,表明湖北省在2002—2008年間,金融機構總體業務增速相對經濟發展速度有所滯后,從而導致金融深化指標fd的大幅下滑。同時,由圖中可以發現,湖北省的金融效率指標fe在20世紀90年代明顯高于上海地區,說明當時湖北省地區的融資主要來自銀行貸款,融資渠道相對單一,直至1998年后才有一個明顯的下降趨勢。
三、計量分析
對于東部地區的上海,從協整方程中可以看出,對于產業結構優化,三個金融指標對于產業結構優化都具有正向作用,說明金融發展對于產業結構優化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對于產業結構升級,金融深化指標fd與金融結構指標fs對于產業結構升級均為反向作用,而金融效率指標fe則具有明顯的正向作用,說明上海地區產業結構升級所需資金主要來自金融機構的貸款,而直接融資手段并未成為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途徑。
為更好地引領與帶動江蘇省中職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建設,筆者作為江蘇省職業教育農林專業名師工作室領銜人,組織工作室成員(來自全省中職農林類專業的骨干教師),就江蘇省中職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進行了市場調研,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創新該專業建設的基本思路。
一、專業市場調研及其統計分析
根據名師工作室領銜人的統一部署,將工作室成員分成蘇南、蘇中、蘇北三個調研小組。調研分為兩個階段,2014年8月到10月為第一階段,主要進行專業人才市場需求調研與分析,調研對象為果蔬花卉生產企業、江蘇省該專業職業學校及畢業生;2014年11月到12月為第二階段,主要進行職業崗位能力調研與分析,調研對象為果蔬花卉生產的行業主管部門、企業、科研及技術推廣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及其他涉農單位等。
兩次調研走訪了蘇南、蘇中、蘇北地區多家果蔬花卉生產企業,查閱并匯總了大量行政主管部門統計報表及相關權威農業網站等所載信息;向相關果蔬花卉生產企業、行業主管部門等發放調查問卷共300份,收到有效調查問卷288份,并與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技術管理、生產管理人員進行交流與座談;通過電話、網絡、座談等方式與有著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不同就業歷程的畢業生進行交流。
1.江蘇省園藝行業發展現狀及人才需求分析
通過調查與分析,社會對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人才類型需求呈多樣化趨勢。目前,江蘇省園藝產業以生產花卉苗木為主,其種植面積居全國之首,全省蔬菜播種面積居全國第三,因此,對花卉、蔬菜生產技術人員的需求量較大;園藝產品流通產業市場繁榮,僅大規模花卉苗木交易市場就有89個,急需大量高素質的園藝產品營銷推廣人才;園藝產品“產、加、銷、研”綜合產業主要是指各類專業合作社,全省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社57566家,主要以花木業合作社為主,果蔬業合作社次之,對能夠深入農業生產、開展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果蔬花卉技術人才需要量大。此外,江蘇省園林綠化公司規模龐大,僅具有一級資質的園林綠化公司就有122家。江蘇省各類休閑觀光農業園區景點(包括農家樂)發展也較快,達5100個左右。因此,以服務帶動農業產業發展,需要大量具有服務功能的人才,如植物造景師、園林養護管理人才等。
2.江蘇省果蔬花卉生產企業調研分析
本次調研共涉及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果蔬花卉種苗生產、果蔬花卉產品生產、園林綠化等企業共計45家,其中民營企業占50%、集體企業占20%、國有企業占15%、三資企業占15%;注冊資本50萬元以下的占30%、50~300萬元占25%、300~1000萬元占25%、1000萬元以上占20%。
中職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集中在一線生產技術人員和產品營銷業務員,其需求比例分別為45%和40%;調研企業中,對果蔬花卉繁育生產技術員有需求的為76%,其次是產品營銷員為65%,養護管理員為55%。由此說明:人們對果蔬花卉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使果蔬花卉產業發展很快,從而需要大批的相關專業人才。
調查顯示,幾乎100%的企業都要求中職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和較高的職業素養。如圖1,有45.45%的企業最看重實踐操作;有13.37%的企業非常看重理論知識,認為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將來就業后會限制個人的發展空間及發展速度;有13.65%的用人單位分別把團隊協作、溝通能力放在首位,如產品營銷、文秘等工作崗位;有6.63%的企業最重視員工的創新精神,認為具備創新精神的員工能為企業帶來一股新的力量。另外,有7.25%的單位對畢業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環境適應、心理素質等方面的要求較高。
圖1
調查顯示,有75%的企業需要的職業資格證書為花卉園藝工和營銷員,其次為綠化工、蔬菜園藝工和插花員,而對果樹園藝工、菌類園藝工等需要較少(圖2)。
圖2
由此說明:企業對中職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格日漸提高。
3.該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及就業穩定性調研分析
本次調研以江蘇省中職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畢業生為對象,共發放畢業生現狀調查問卷15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146份,被調查人員均為工作3年以上的該專業畢業生。
(1)畢業學生就業崗位分析。調研顯示(圖3),中職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學生就業渠道呈多元化趨勢。有31%的學生在園林綠化部門工作,有18%的學生在果蔬花卉產品營銷部門工作,有21%的學生在苗木繁育生產部門工作,有4%的學生在果蔬花卉行業管理部門工作,有26%的學生在其他崗位工作。畢業生大多選擇在果蔬花卉行業企業工作,一方面是由于江蘇省中職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較明確,定位較準確,吸引了眾多果蔬花卉行業企業單位到學校招聘;另一方面,隨著江蘇省對果蔬花卉產業的越來越重視,果蔬花卉企業也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所以對該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也大幅提升。
圖3
(2)企業工作崗位要求分析。通過對連云港振興花卉公司、農友種苗公司、鎮江瑞繁花卉園藝有限公司等單位進行調研及學生畢業單位調查,基本確立了該專業的學生畢業以后主要面向果蔬花卉生產管理、新技術推廣、產品貯藏與檢測、產品營銷四大崗位群,其不同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特點(表1)。
表1 不同工作崗位群對人才的需求特點
就業范圍 工作崗位 人才能力
園藝場、果蔬花卉生產基地、種苗公司、苗圃、高新企業 企業管理、生產養護、設施園藝、無土栽培、組織培養、苗木生產等 具有果蔬花卉生產技能、創新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
果蔬花卉產品營銷企業(批發市場、零售商店、直銷店等) 企業崗位管理、產品貯運、市場策劃、營銷主管、直銷員等 具有果蔬花卉產品市場開發、經營管理技能
農業、園林、環保等企事業單位和物業管理 管理崗位、農技推廣員、技術員、園林綠化崗位等 具有果蔬花卉生產養護及農技推廣技能,具有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
個體或集體果蔬花卉產品生產與營銷企業(花店、農莊等) 技術員、業務主管、銷售主管、促銷員、服務員等 具有果蔬花卉生產及經營管理技能,具有開拓創新及團隊協作能力
(3)就業穩定性與滿意度分析。調查顯示,有68%的中職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后一直在園藝行業工作,其中有4%的學生畢業后一直在一個單位一個崗位工作,有30%學生畢業后在一個單位內轉崗工作,有34%學生畢業后在果蔬花卉生產行業轉崗工作,有32%學生畢業后轉到其他行業工作(圖4)。畢業學生對目前工作很滿意的為21%,滿意的為38%,基本滿意的為29%,不滿意的為12%。
圖4
二、專業建設思路探索
基于專業市場調研及其統計分析,可以說明中職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建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中等職業學校應以此為契機,加強專業建設步伐,以適應社會對該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1.準確定位,走出一條適合地方特色的專業發展之路
(1)專業目標的定位。中職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目標的定位,關系到該專業的發展及學生的就業方向。特別是隨著江蘇省城鄉統籌發展,尤其是都市農業、旅游農業的日漸發展、成熟和普及,對該專業的畢業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專業培養目標還需注入新的內涵。因此,我們應根據當地果蔬花卉生產行業及企業對該專業人才的要求,不斷調整和優化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規范的、具有中職專業特色的適應現代果蔬花卉生產技術發展趨勢和崗位能力變化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能夠應用和推廣果蔬花卉生產技術的中高級技術人才。
(2)專業方向的定位。中職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的建設方向,既要充分考慮挖掘和發揮當地的名特優園藝資源優勢,同時,又要考慮其保障生活、發展經濟、平衡生態、旅游休閑、出口創匯、教育示范、致富農民等功能,特別是當前觀光及休閑園藝的發展。因此,學校應針對當地特色農業生產實際,結合本專業的辦學現狀,對傳統的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進行全方位改造,不斷開發出適應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需要的設施園藝、觀光農業經營等專業方向,以全面提升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群的綜合實力,形成專業群優勢。
(3)服務面向的定位。一是創新培訓模式。學校應有效利用當地果蔬花卉生產教學資源,致力于職業教育新型農民培訓網絡體系的構建。在此基礎上,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農民培訓新模式,以加快農業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增強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二是引導農業產業化經營。全程參與地方特色農業項目的開發與建設,以此推動地方農業產業化進程。三是做好服務與推廣工作。學校應以校內外實習基地為依托,積極引進先進實用的果蔬花卉生產技術科技成果,通過自身的試驗、示范,不斷推廣果蔬花卉新品種、新技術。
2.多元融合,走出一條提升專業內涵發展的特色之路
(1)深化教學改革,強化能力培養。要根據當地果蔬花卉產業發展狀況,不斷調整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在課程設置方面,提高應用性、技能性課程所占的比例;在教學內容方面,積極推行項目課程課例教學,強調“學中做”,并注重國際性農業背景知識的介紹。
要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積極推進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教學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與實訓情境,讓學生參與到實踐教學中去,做到教學做一體化,整體提升教學質量。
(2)夯實基礎設施,提升科研水平。一方面,依據該專業課程改革及實施需要,對接果蔬花卉產業要求,配足、配齊、配優專業實訓設備,以滿足該專業學生的生產實習需要。
另一方面,以校內實訓基地的管理運營為重點,積極開展省市級產學研推廣項目研究,提升果蔬花卉產品研發的科技含量,使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實訓基地成為政府農業技術服務、推廣的中心;使產、學、研成果成為彰顯專業特色,凸顯示范、導向功能的重要橋梁與紐帶,成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經濟效益的助推劑。
(3)加強隊伍建設,構建學科梯隊。要建立一支結構優化、素質優良、治學嚴謹、具有創新和團結協作精神,年齡結構合理,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專業教師隊伍。第一,發揮好學科帶頭人在專業建設和發展中的作用,充分發揮他們“傳、幫、帶”的作用;第二,對優秀的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放在關鍵的崗位上,并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第三,繼續選拔、培養一批后備學科帶頭人和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選派繼續深造,鼓勵和資助青年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此外,還可在當地科研院所、農委等聘請具有豐富科研和生產經驗的高級職稱人士作為長期的外聘教師,對專業教學和科研工作進行指導。
(4)錘煉專業技能,培養就業能力。在中職教育中,“一專多能”人才的“專”和“能”都是指與實踐教學相對應的職業技能。就中職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而言,“專”對應的是該專業的果樹、蔬菜及花卉生產等核心技能;“多能”是指與專業相關或臨近領域的復合職業技能、創新能力與職業基本素質。到底層一線工作,僅懂一門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既要會動腦,又要會動手,還要會動嘴。這就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培養“一專多能”的“通才”。
此外,在調研過程中,很多企業還提出,學生在學習期間,應增加其與企業的接觸,以縮短就業磨合期,讓學生一走向工作崗位就能迅速適應企業生產的需要。
(5)創新培養層次,提升培養規格。在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中等職業教育之外,應當發展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3+3”及“3+4”現代職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等。要堅持以多種形式發展果蔬花卉生產技術中等職業教育,走多樣化發展之路,這既是實現中等職業教育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構建現代果蔬花卉生產技術中等職業教育體系的需要。
3.資源共享,走出一條服務“三農”發展的有效之路
(1)建設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根據農民培訓的所需項目,結合該專業的辦學實際,建設集教育培訓、生產實踐、示范展示、種苗供應為一體的多功能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實習基地,真正把實習基地辦成培訓的大課堂、實踐的大車間、展示的示范園、種苗的供應基地。
(2)積極開展各級各類培訓服務。通過有效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全面提升該專業教學的核心競爭力,有利于開展以果蔬花卉類高級工、技師職業知識和技能的社會培訓,在面對成年人的擇業培訓、轉移培訓和技能提高培訓中發揮積極作用,形成靈活、高效,以為區域經濟建設和各類人才培養服務為目標的新格局。
(3)創新新技術推廣形式。以“公司加農戶”“產業技術聯盟”等形式,大力推廣果蔬花卉生產新技術,服務地方農業發展;以科技服務和人才培養為紐帶,建立多種形式的校際合作模式,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和示范推廣,為果蔬花卉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撐。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服務等方式,培育農村特色主導產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以此推動果蔬花卉生產方式的轉變。
三、小結
中職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是服務于地方農業特色產業的專業,是培養行業及企業急需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專業,中等職業學校應根據當地特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特點,確定專業的定位和建設目標;根據果蔬花卉生產行業及企業對高素質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合理制訂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計劃,以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適銷對路的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業東等.高職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J].高教探索,2011(5).
[2]付丹,魯娜.高職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調查研究[J].職教論壇,2014(32).
“動漫”已成為一個大街小巷眾所耳熟能詳的詞語;“動漫產業”也逐漸成為朝陽產業;“動漫產品”成為了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文化產品,特別受到未成年人的青睞。“動漫產業包括動畫播出市場、卡通圖書和音像制品市場、游戲以及動漫形象授權在服裝、玩具、飲料、文具、圖書等行業生產中的衍生產品,是典型的創意產業,其中衍生產品是動漫產業鏈中最具有經濟價值的環節。”動漫產業已成為國際上重要的文化產業,發展動漫產業對于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乃至于提升國家軟實力都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動漫產業發展較快,一批動漫企業嶄露頭角。但也要看到,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不斷發展的市場需求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與動漫產業發達的國家差距則更大。
杭州享有“動漫之都” 之譽,連續兩屆動漫節花落杭州,這不僅僅是幸運和偶然。杭州動漫產業發展的現狀對我國動漫發展有何借鑒意義?杭州動漫產業還存在什么問題、還有什么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我們通過對杭州市民的抽樣問卷調研以及部分動漫制作公司、廣播電視臺、營銷者等的問卷調查、訪談,了解到了一些現狀,看到了一些問題,可為我國動漫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一點建議。
一、國產動漫發展的現狀――以杭州市為例
我們的問卷調查是分別針對不同群體來設計的,總共有40道題目。選擇每年一度的杭州動漫節的舉辦地武林廣場、西湖景區等地作為調研對象的采集地,最后回收有效問卷400余份。我們對這些問卷作了認真的統計分析,概括、提煉出以下六大主要的調查“亮點”。
1.人們普遍對動漫有較高的興趣,但了解不夠
我們設計了兩個這方面的題目來了解觀眾對動漫的興趣與了解情況。調查表明,很少有人接觸過動漫產品卻對此不感興趣,這說明動漫產品還是吸引了大多數的人。有74%的調查對象明確表示“喜歡”或者“非常喜歡”動漫;只有3%的被訪對象回答“不喜歡”動漫,這主要是老年群體。詳見圖1。
問卷同時也設計了一些有關國產動漫發展的“知識性”題目(如“您聽過哪些國家動漫產業基地?”、“您了解動漫黃金時段禁播令嗎?”等),以此來影射民眾對國產動漫發展情況的了解度與關心度。然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能比較好地回答這些問題,可見人們對這方面的了解還不夠多,關心也不夠多。詳見圖2。
2.動漫觀眾主體是全年齡層,而不僅僅是孩童
有關年齡層的問卷結果比較符合我們的預設想法,即認為動漫觀眾年齡層是全年齡的占到了四成。另外,認為是13歲~25歲的青少年群體的合起來也逾四成。這與以往的“成年人看電視,小孩看動畫”的落俗看法和思維定勢有了顯著的差異。無獨有偶,本研究與另一項調查研究的結論極為一致:“動漫的主要核心受眾大致上可以劃分為 6歲~14歲,15歲~18歲,19歲~35歲等年齡段,而3歲~5歲, 36歲~45歲,46歲~60歲是動畫的次要受眾。對于成年人動漫來說,主要以16歲~35歲為核心受眾。”這種觀念上的改變使得國產動漫的群體面向走向多元化,選材范圍更廣,這十分有利于國產動漫的發展。
3.進口動漫產品受到青睞,日本動漫尤甚
觀眾對動漫產地的認可情況也是我們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調查的結果是歐美、日本產動漫占了80%,國產動漫受歡迎的比例只有7%,另有13%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其他。有非常大的一部份人選擇了日本,這反映了日本作為動漫強國對我國的影響。我們不得不承認日本動漫產業的發達,日本動畫片制作實力的強大,或者說他們的作品更符合觀眾的口味。
進一步分析原因,對于國產動漫,大多數人認為故事情節老套無趣,內容太幼稚等等,褒少貶多;對于國外動漫吸引觀眾之處關鍵的還是內容的豐富。可見,就國產和國外動漫的對比來看,國產動漫的不足之處主要在于內容方面。觀眾主要關注動漫的內容情節等方面,這點和成年人看電視劇一樣,動畫片傳達給人們的信息與電視劇也是類似的,這也進一步驗證了動畫片面向的人群是全年齡層的觀點。
4.影視作品動漫化成為賣點,但劇情應精煉
調查發現,幼教類動漫產品已不能吸引大多數觀眾并滿足他們的需要。而像奇幻類、推理類影視作品由動漫的形式表現出來不僅能節約成本,而且能更真實表現出作品的主題思想,所以大多數觀眾喜歡這類作品。奇幻類和推理類兩類的比重比例占到了66%。而在作品的長度上的要求是不要太長,集數不要太多。調查表明,又長又咯嗦的劇情會失掉觀眾,除非是非常吸引人的優秀作品,越長則越會得到觀眾的期待。
5.觀眾需求引領動漫市場,經典作品長盛不衰
人們對國產動畫片和國外動畫片作品的了解情況是本調查研究的一個重點。問卷中有兩道題目列舉了國產和國外的主要著名作品,其中有的作品在國內時下非常走紅,有的作品是多年前的經典作品。通過統計后發現,國產動畫中高居榜首的是《葫蘆娃》,該作品是十幾年前中國最紅的動畫片;國外動畫中高居榜首的是《灌籃高手》,該作品在日本和我國國內都有很大的反響。可見,人們最喜歡的都是一些經久不衰的作品,比如國外的《龍珠》、《一休哥的故事》、《貓和老鼠》,國內的《黑貓警長》、《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阿凡提》等。而且,在國內電視臺也經常播出,成為經典。
然而,調查進一步發現,國外的《反叛的魯路修》、《涼宮春日的憂郁》等一些在日本非常走紅的作品國內了解的人卻很少。這說明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時下我國對外來動畫片的引進在減少,只有動漫愛好者才有機會了解這些作品,這和國家的政策導向有關。問題選項中我們也設計了許多大投資、大制作的作品,比如國產的《魔比斯環》、《勇闖天下》,國外的《獅子王》、《玩具總動員》,同樣,認可這些動畫片的人也很少。從中可以看出,真正經久不衰的作品不一定是大作品、名作品,只要符合觀眾的需求,對得上觀眾的口味,能使觀眾產生共鳴的才是真正吸引觀眾的產品。
6.民眾對國產動漫前景懷有信心,群眾基礎較好
我們主要通過人們對我國政府相關動漫產業政策的認可態度來了解我國動漫產業的群眾基礎。如問卷涉及2006年9月1日開始的“禁播令”以及之后的“分級制”。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人還是比較認可國家的相關政策,并予于支持和肯定,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國人對民族產業的支持和一定程度上的愛國情懷。這個結果有點出乎我們的預料。另外,有62%的調查對象明確表示我國動漫產業發展“前途光明”或“比較有希望”。不少調查者表示非常期待中國能推出更多好的作品,并在國際上有所成就。總體上看來,對于我國國產動漫產業的未來,民眾還是很有信心的;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積累了較好的群眾基礎,看好前景者大有人在。
二、國產動漫更快更好發展的相關對策建議
現階段,我國動漫產業發展正方興未艾,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扶持國產動漫發展。但是,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熟品牌有限,產值偏低,還沒有真正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動漫企業,“動漫之都”仍未真正發揮應有的龍頭效應。通過對杭州的調查研究,我們認為,國產動漫的發展急需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1.國產動漫產業發展應讓內容、理念先行
誠然,動漫制作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就連畫面、音質等都需存在技術性的問題。然而,我們通過調查發現,真正最終決定動漫產業發展的命運的還是文化內容、理念層面上的跟進、創新,要在好的理念指引下設計合乎觀眾需求的產品。如上述日本著名動漫《灌籃高手》最吸引人的是它的內涵。在一個視覺文化泛濫的時代,俗套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翻上熒幕,既浪費金錢也浪費時間,很容易受到觀眾的指責;而簡單地憑借技術上的“亮點”來獲得觀眾的眼球,終究會被觀眾所拋棄的。因此,內容題材創新是動漫市場不斷完善的關鍵。而立足中華文化,彰顯民族特色將為我國動漫的內容創新、增強吸引力提供深厚文化底蘊,如《秦時明月》,整部動畫強調了民族文化,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燦爛文化,這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具有相當高的聲望,所以將作品定位在民族文化這一范疇,能夠起到國內市場與國
際市場并重的雙重效果;在策劃定位和理念上,該動漫重大特色就是將受眾群定位在12歲~24歲的青少年,而故事古典與時尚完美結合,恰到好處地符合了這一年齡段青少年的喜好特點,受到他們的青睞。
2.國產動漫應面向全年齡段人員的需求
國產動漫仍然存在消費面定位狹窄,成人市場長期被忽視的現象。“國產動漫的全年齡段面向”是一個觀念適切轉型的問題。如果說早期動畫、動漫具有“孩童樂園”的印記的話,那么進入21世紀的動漫產業已經明顯地表露出了“全體面向”的特征。日本動漫作品的現狀正是這樣,其受眾涵蓋兒童、青少年、青年、成年甚至老年。日本著名的動畫制作公司東映的制作理念是“向世界的所有小孩和大人們贈送夢想和希望,通過觀看動畫,可以讓小孩子向往未來,豐富自身的想象力。制作品質優良的動畫作品能‘治愈’人們的內心,給予大家對明天的希望。”因此,如何根據不同年齡段人員的需求特點來生產出更多適銷對路的動漫,這可能是我國動漫產業制造商急需重視起來的一個大問題。對廠商來講,不僅需要純技術研發、市場營銷方面的專家,更需要一大批了解不同群體心理、精通民族文化精髓的專家。
3.國產動漫的發展需要積極學習他人經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關于國產動漫產業發展建議的開放性問卷以及部分訪談對象普遍認為,我們要根據中國國情吸收別人的長處,加快國產動漫的發展。在當今動漫產業激烈的競爭中,國產動漫發展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國產動漫在苦練內功的同時,更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要善于發揮后發優勢,要結合國情學習借鑒國外成功實踐的先進經驗,在某些方面尤需以動漫大國日本為師。“日本動畫由模仿起步,以民族風格立足,遠師迪斯尼,近學中國,但始終以自古相傳的和制漫畫、浮世繪、東洋畫為根本,加以變通和發展,形成了一套東西合璧的動畫技法。”日本動漫的經驗足以表明立足自身的向外學習的重要性。惟其如此,國產動漫才能發揮“后發優勢”,縮短前人在黑暗中摸索的歷程。
動漫無疑是近幾年來最具魅力的朝陽產業之一。我國黨和政府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支持動漫產業發展的政策。我國動漫產業發展既面臨機遇也迎來挑戰,而“改變觀念、創新內容、學習先進”是國產動漫進一步又快又好發展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繆 景:動漫之都.杭州城市發展的戰略抉擇[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6.(7):47
[2]王 芳 劉磊珂:對中國動漫產業的幾點思考[J].浙年專修學院學報,2006,(3):56.
【關鍵詞】動畫;角色造型;民族化
動畫角色的造型設計對動畫片的創作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個精美的動畫造型能夠為整部影片的質量提升起到關鍵的作用。再好的故事,如果沒有性格鮮明、造型生動、形象美觀的角色的演繹,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可以說動畫角色造型就是一部動畫片的生命力所在。
不少人指出過國產動畫缺乏屬于自己的品牌形象。“我們只有一個孫悟空”——說明有人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國產動畫從盲目追趕發展到開始尋求有別于主流動畫的獨具特色的面貌。
我國動畫發展的早期與歐美、日本動畫對比,有自己的獨特的韻味。例如,上海美術制片廠制作的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中的主角小蝌蚪就是借鑒了赫赫有名的齊白石老人的寫意花鳥形象,這種形象打破了傳統動畫僵硬單一的形式,采用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墨風格的造型,給動畫世界增添了全新的藝術范式。其他如《九色鹿》融入北魏佛教繪畫風格,以及結合中國京劇臉譜創作的《驕傲的將軍》等,都是獨具特色的別國所沒有的全新的動畫風格,所以被稱為“中國學派”。
進入21 世紀,國產動畫從重視程度到產業規模都有了幾何級的增長,也生產出不少優秀作品。但和之前國產動畫相比一個顯著的不足是缺乏獨特的藝術風格,許多影片似曾相識,從主題到形式都不免模仿的痕跡,尤其缺乏具有鮮明特征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動畫形象,以致“孫悟空”之后再無來者。
目前國產動畫的產業環境還需改進,企業的維持相對艱難。這也是國產動畫不能以充足的人力物力致力于風格上探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從長遠來看,整體推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國產動畫,避免同質化陷阱,是國產動畫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的最佳途徑。而打造屬于中國自己的動畫形象,是塑造民族動畫品牌的第一步。因此在動畫角色造型上可致力于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
一、深入研究民族特征,塑造特色鮮明的中國人形象
迪士尼動畫大片《花木蘭》在國內上映時,花木蘭父親的形象給人印象深刻。長臉廣額、顴骨高聳、單眼皮長下巴,是典型西北人的造型。形象令人信服,也把觀眾帶進西部邊陲的故事場域。這是一個美國制作的取材于中國傳說的動畫片,創作人員注意到了中國不同地區的人物形象特征,遺憾的是在國產動畫中反而見不到這樣的認真態度。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多民族國家,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人物形象都有身高、外形上的特點,一個認真敬業的動畫藝術家,應該在角色造型設計中注意并加以運用,使形象更令人信服。
動畫是一種崇尚夸張的藝術,動畫造型設計有許多超越現實的表現手法,很好地彰顯了動畫藝術的特色。比如日本動畫的美少女造型,還有超現實的半人神形象,都很好地發揮了動畫夸張的表現力。國產動畫創作中也借鑒了這些表現形式,然而并沒能做到舉一反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揚,創造出屬于中國自己的有想象力的藝術表現方法。所以在國產動畫片中有時會看到類似日本忍者、戰國武將的古裝人物,甚至實拍影片也有這樣的情況。借鑒止步于形式而不是方法,僅以外觀的模仿為滿足,國產動畫自身面貌的形成就無從談起。
也許從非人類的造型設計中更容易看清楚這一點。以動畫中出現頻率較多的怪獸為例,目前國產動畫中的怪獸形象乏善可陳,大多似曾相識,但沒能超越《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的水準。理論上怪獸沒有現實依據的限制,可以天馬行空充分發揮想象力。但在國產動畫中出現的怪物,往往擺脫不了美日動畫和大片的影子。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可資利用的豐富的資源,比如《山海經》插圖,其中的怪獸形象無論是在創意上,還是在美觀上都有很高的水準,更不用說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完全達到了拿來就可以用的程度,可是在國產動畫中見到太少。
二、深入發掘建立在文化傳統基礎之上的民族性格精髓,塑造具有民族精神內涵的動畫形象
有關民族化的探討在各個文藝領域都展開過認真的討論,動畫也不例外。但從結果來看,即使是致力于民族形式的探索,也以外在符號元素的運用居多,內在精神層面的挖掘顯得不足。目前國產動畫角色形象,從外觀來說固然不難做到像中國人,但行為舉止常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有或多或少模仿的痕跡。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傳統,形成了中國人特定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和西方人相比,中國人含蓄、內斂,講究禮儀,講究溫良恭儉讓,并非迪士尼式活潑幽默充滿彈性的行為方式所能涵蓋。同樣的情景,中國人和西方人的表現可能大相徑庭。比如中國人的親人之間很少擁抱,即使內心激動到達頂點,外表可能依然喜怒不形于色。雖說夸張是動畫重要的表現方法和特征之一,但夸張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所以對中國動畫來說,更含蓄、更內斂也是一種夸張。曾有人提出過需要研究“中國式運動規律”,探索有中國人行為特色的動作設計,筆者以為是很好的建議。
三、發揮文藝的導向作用,引領觀眾的審美需求
國產動畫形象的創新不足,一個很有意思的原因在于不能科學地對待所謂“市場調研”。現代企業對市場調研的重要性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一個動畫片的立項少不了充分的調查論證。動畫企業往往預制不止一套造型設計樣本,拿到幼兒園和中小學進行調查,藉此決定最終的方案。應該說這是一種認真負責任的創作態度,但如何對待調查結果卻是對創作者的決策能力的一種考驗。被調查者通常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選擇結果,但這種喜好又是在長期的觀影實踐中所形成的,由于國產動畫起步較晚,被調查者的觀影實踐大多建立在美日動畫之上,他們喜愛的動畫形象也多以此為主,選擇結果自然不出這個范圍。因此在這樣的模式下,國產動畫進入一個原地踏步的自循環:被調查者是看著美日動畫長大的,他們的選擇以所喜愛的美日動畫形象為主,為了符合市場調查結果,企業生產出來的影片也均以美日風格為主。
并非所有的動畫制作人都沒有看到這一點,但由于動畫產業依然步履維艱,投資人沒有足夠的膽識和財力冒風險,市場調查的結果至少讓人看到了假想的受眾群體,抱著求穩的心態,寧可作品平庸。因此,國產動畫真正的精品、真正的“中國學派”面貌從根本上講還有待于產業環境的改善。
隨著世界文化的進一步融合,中國動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機遇是我們可以更好地借鑒國外先進的影視動畫創作經驗,給國產動畫注入新鮮血液,而挑戰是國產動畫如何平衡繼承傳統和突出特色這種獨特的發展動力。作為一個動畫人,我們必須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跟上時代的腳步,擺脫掉“幼稚呆板”動畫的帽子,努力制作出個性鮮明,人見人愛的動畫明星。在不久的將來,我相信,國產動畫前途將會是一片光明。
參考文獻:
[1]韓宇.動畫角色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
[2]王冀中.動畫產業經營與管理[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簡單來說,動漫產業是以漫畫,卡通,動畫,游戲以及多媒體內容產品等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相比產業投資回報率比較高的石油,汽車,金融,動漫產業更具有綠色,無污染的特點,是許多人從孩提時代就接觸的可持續發展產業,屬于資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同時也是勞動密集型的“無煙的朝陽產業”。近年來,動漫產業發展勢頭迅速,是世界各國新興支柱產業之一。我國動漫市場更是備受矚目,據統計,2009底年我國國內動畫產值(包括國外動漫品牌在國內的授權收入)共180億元元左右,國家提出要在5年至10年內至少占GDP的1%,這意味著我國動漫產業未來至少具有1000億元的產值的巨大發展空間。
我國動漫產品的直接消費群體約有5億人,但在這個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面前國產原創動漫明顯不足。例如,中國動漫市場效益排在前五位的:史努比,米老鼠,Hello kitty貓,皮卡丘,機器貓。但目前市場上動漫形象80%來自日,美,韓,而國產只有不到20%。相比歐美、日本等,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動漫消費市場。這個市場產生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近幾年以來,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聲勢大為高漲,政府鼓勵引導,業界積極響應,全國目前有超過300所大學在辦動畫專業,在校的人數已經接近6萬人。各方面都顯現出前所未有的興旺景象。但國內動漫原創力量與產業發展明顯依然呈現弱勢。筆者認為,我國動漫產業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我國動漫產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動漫產業管理低效,權責分散等問題
2007年4月,扶持動漫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在北京成立,開展了一系列與動漫產業相關的調研和決策咨詢。與此同時,各地動漫基地紛紛成立,舉辦動漫展,動漫周等,不少城市還拿出了具體財政資金和獎勵措施支持動漫產業發展。雖近幾年國家連續出臺政策支持文化創意產業尤其是動漫產業的發展,但動漫產業設計策劃,制作,出版等多個方面,而現行的文化產業政策卻是單兵作戰。國家在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方面有明確的總體意圖,但涉及財政,工商,稅務,海關等部門職能時,卻沒有總體安排。而動漫產業作為文化產業具有眾多相關領域的交叉特殊性,由于一些重要的文化生產力要素存在于傳統文化部門之外,因此文化部門單獨頒發的政策,就難以在具體政策中實施,因此盡管政策的導向不可無略,但動漫產業更需要有效的支持。
另外,動漫產業的整體管理上也存在著不足。2008年2月,民進中央在向全國政協大會提交的文化方面的提案中指出,我國當前文化產業,特別是動漫產業的管理格局中,普遍存在“多頭管理、權責不清、缺乏統一協調”的問題。提案表明,動漫產業從創作、播映、出版到衍生產品生產等各個環節,分別由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文化部、工商總局、信息產業部、科技部、教育部等不同部委交叉管理,各部委權責不清。另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全國共建設了60余個動漫產業基地,包括國家授牌的基地有42個,但分別由多個部委授牌。但紅火的表面下,基地投資人變身房地產開發商,由于發展模式雷同而導致基地搶企業和基地資源閑置的現象出現太多。當前,出現了不少動漫相關的行業協會,但由于政府采取多重管理方式,公司和作品注冊時必須要找到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因此各類動漫行業協會也因各政府部門的利益糾葛而變得復雜而混亂,組織名稱多種多樣,覆蓋對象交叉重疊,主管部門五花八門,缺乏整體規劃,令人無所適從。更大的弊病是,中國的行業協會在角色扮演上出現了相當大的定位偏差。大部分動漫行業協會難以保持其“非政府性”,甚至基本處于“二政府”狀態,根本無法體現完全針對企業主體的服務價值,直接導致公信力不足。企業認同度無法提高,行業協會便形同虛設。
2.動漫作品商品化滯后,國產動漫周邊衍生品市場不完善,配套服務缺位問題
目前,日本動漫產業的年營業額已達230億日元,已經成為了日本第三大產業,廣義動漫產業已經占日本GDP十幾個百分點。其中漫畫,動畫,圖書,音像制品和特許經營周邊產品在日本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這種巨大的成功表現出日本動漫作品已經成功地走向商品化,完善的配套市場制度給日本動漫產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但中國目前整個動漫產業鏈不完善,動漫作品商品化低,也沒有建立對動漫有利的相應政策與服務,更別說動漫周邊衍生品了。如在義烏這個全國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場的年產值約為300億元人民幣的地方,動漫產品占到了1/3左右,即100億元人民幣,但國產的動漫衍生品只有5億元。
這可以反映中國動漫行業流行的一句話:“一流的制作,二流的編劇,三流的營銷”。它生動指明出中國當前動漫產業的現狀。中國原創動漫缺乏適當的社會環境,動漫作品營銷上也存在弊端,與國外動漫產業比競爭力明顯不足。
3.國內的動漫受眾低幼齡化,動漫消費范圍定位狹窄問題
目前比較熱門的國內原創動畫代表作品是《喜羊羊與灰太狼》,回顧一看也有能給人留下印象的《黑貓警長》《哪吒鬧海》《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等,從中普遍能發現國內動畫受眾較為低幼齡化,動畫內容寓教于樂通俗易懂。因此國內動漫消費人群范圍就被自然的限制在了12歲以下的兒童上,成人市場幾乎沒有打開。
我們可發現日本與美國這兩個動漫出口大國的受眾劃分更加廣泛:美國娛樂軟件分級部門將游戲分為三歲以下低幼、6歲以上、10歲以上、13歲以上、17歲以上、僅限成人和分級未定幾個等級;日本CERO[1]對游戲的分級是大體為:12+、15+、18+、全年齡、教育內容、分級未定六個級別。日本動漫作品不單單是針對低幼兒童,也有針對青少年和成年人。
4.缺乏富有靈魂的動漫品牌與經典作品,動漫創意人才的缺乏問題
創意產業概念是英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在1998年提出的。該小組在其研究報告中正式將“創意產業”釋義為“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中國的創意產業明顯滯后,回顧從2003年到2009年,動漫作品數量增加,動漫制作量增多,但具有持久影響的原創動漫作品太少。
中國的動漫作品缺乏靈魂與創意,用國家廣電總局副總編輯金德龍在通報2007年全國動畫產業發展情況時的話來說:“大量的國產動畫片,主角就三種人――歷史片就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神話片就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教育片就單調說教。人物模式化太嚴重,低水平重復,而且內容胡編亂造、崇尚惡搞、顛覆經典,比如白龍馬拿左輪手槍、豬八戒是風流帥哥、沙僧成了流沙河的下崗工人,秦始皇在浮士德的慫恿下發動戰爭,
李白變成考試不及格的小混混。”
二、關于動漫創意與動漫產業的建議措施
1.動漫教育機制的重新定位與革新
為了高等學校應該在發展我國動漫教育中發揮中堅作用,就應該適應市場對動漫教育重新定位,進行動漫教育機制的改革。
(1)動漫教育機制的改革應適應市場的需求,在充分做好市場調研的情況下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學校的培養模式不應固步自封,在強調理論的同時,注重與實踐的結合。可以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促進動漫人才的培養市場化具有實用性。
(2)在課程設置上應重視學生審美能力、原創能力、技術能力、編導能力和欣賞能力的培養,努力在世界動漫文化中構建中國的動漫創意產業學派.形成中國特色的動漫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其中學生的原創能力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創意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實上我國擁有一大部分技術上的動漫優秀制作人才,但是能綜合制作出優秀動漫作品的少之又少。中國優秀原創少女漫畫家夏達憑借其清新的畫風和立意獨特的題材在日本集英社連載《子不語》,成為國內唯一一部在國內走紅后打入頂尖漫畫雜志雜志的原創漫畫。這從側面反映出動漫人才的審美原創能力帶來的競爭力擁有不可估量的前景。
2.充分利用中國本身資源,在借鑒中促進動漫內容發展
雖然中國可以說是最早發展動漫國家之一(《小蝌蚪找媽媽(1961年)》),但其后卻被日本,美國等國超越,并不是說中國缺少可以創作優秀動漫的資源。中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與九百六十萬平方米的國土面積,本身就擁有了動漫故事的豐富源泉。中國目前也不乏優秀的高等藝術院校,也有優秀的創作人員,有朝氣蓬勃的企業,問題在于這些資源、能量過于分散,沒有聚集在一起.從而制約了我國動漫產業與動漫教育的良性互動。因此需要整合各項中國本身資源,建全動漫產業鏈。
3.政府出臺有效措施促進動漫創意產業發展,推動動漫作品商品化,健全完整的動漫產業鏈
在有了動漫創意優良的動漫作品后,應千方百計地把創意成果轉換成生產力。但是動漫作品到商品的轉化,需要有好作品。如果有了合適的動漫形象,再進行嚴謹的市場調研,就可以大大減少動漫周邊衍生品開發的盲目性,降低開發風險。
健全動漫產業鏈有市場本身的規律,但也需要國家給予有效地政策支持。引入適當的競爭機制,在財政,財政,工商,稅務,海關等部門出臺具體的支持政策,全力支持動漫產業的發展。同時調整和優化動漫產業結構,合理調節動漫產業鏈流程中各個步驟的資源分配,重點建設薄弱部門,維護整個產業鏈的平衡及可持續發展。
4.加強對動漫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對動漫出版體制進行改革
國內動漫原創力量不足,除了動漫創意人才缺乏的因素外,對動漫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從而使利潤流失減少動漫相關人士堅守熱情與信心也是重要原因。只有加強對動漫只是產權的保護,嚴格打擊盜版動漫產品,才能塑造優秀的動漫品牌,否則漫天泛濫的盜用品只會使國產動漫的市場效應更加低劣。
到目前為止,能拿得出手的國產動畫電影品牌仍然只有《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然而這個“特殊時期特定條件下產生的特例”,并不能為中國動畫電影的產業邏輯提供一個可復制的模板。
盡管今年上半年整個國產電影面臨嚴峻形勢,但鑒于對中國電影市場和動畫電影發展空間的看好,人、財、物還是在不斷涌進這個行當。人們在“廣種薄收”的翹望中,等待著更多“喜羊羊”的出現。
差不差錢?
“我們什么時候能做出這么棒的動畫電影?”從影院看完《馬達加斯加3》出來,類似的感嘆就不絕于耳。而這也是動畫從業人員捫心自問好多年的問題,但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的答案仍是未知數。
“我們的觀眾是國際眼光,但我們制作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群飛說,“一個是綠巨人,一個是小矮人,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差距在哪里?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北京青青樹動漫科技有限公司CEO武寒青說:“什么都缺。”
相比真人電影,動畫電影更趨“長線投資”類型,投資多,風險高,制作及回收周期長。因而很多投資基金和風投機構對動畫電影項目和公司都非常謹慎。“VC也許對一些資質相對不錯的公司會進行戰略投資,但介入度不大。目前資本市場對中國動畫電影創作能力的持續性還有所懷疑。”一壹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經理羅萬里表示。
青青樹從2008年開始就有了風投的介入,“清華啟迪等VC對我們的投資是戰略性的,而非項目性的。”武寒青向記者介紹,“魁拔”是一個品牌形象的運作,而不僅僅是運作幾部動畫電影。整個項目包括5部電影、256集的電視劇,以及衍生品、出版物的授權等,投資配比為影視創作、消費品研發、營銷各占1/3,“我們現在還處在投入和品牌樹立階段。”
“亂世”——北京其欣然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袁梅用這個詞來形容當前動畫電影的投資環境。“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錢,但是有些資金很不專業,很多要投我們項目的資金,我們都不敢要。”其欣然的融資有明確的目的性,以即將上映的《神秘世界歷險記》為例,通過與江蘇廣電旗下的優漫卡通等少兒頻道的媒體合作,達到了快速讓觀眾形成形象認同。通過與晨光文具的資源置換,借力其數千家門店精準與目標觀眾實現對接。出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這一融資的思路在業界已經非常普遍。
“項目股權與公司股權是不一樣的。”有著金融從業背景的高路傳媒董事長張路偉正在轉向專業出品人的路上。他認為,對于項目而言,資金永遠是缺乏的,尤其是與項目匹配的資金。“動畫電影屬于文化創意產業,其產業流程絕對是內容驅動型而非投資驅動型。融資是為了實現內容,制作是生產內容,運營是為了推廣內容。”
站在資本層面,張路偉認為,資本是趨利的但卻是理性的,其功利性不是表現在急于求成,而是表現在安全的盈利性上。“動畫電影運營思維應該是倒過來的,有什么樣的觀眾做什么樣的投資,有什么樣的劇本做什么樣的投資,有什么樣的收益決定什么樣的投資。”
動畫電影本來是個門檻很高的行當,但“吃苦耐勞的中國人當低門檻做了”。
于是,國產動畫產量年年走高,其中動畫電影數量也在疾速增多。但“在好萊塢做動畫電影的也就是迪斯尼、夢工廠等6大制片公司,而且每年上映的也不會超過5部”,黃群飛表示,現在是時候由量到質進行轉型了,“電影市場沒有那么多空間予以消耗。”
把錢花在哪兒?
中國動畫電影究竟差不差錢?
在黃群飛看來,一邊是等著投電影的上百億資金,一邊是苦于資金所限難有突破的國產動畫電影。也許這個悖論的根本在于信息不對稱和沒有安全的盈利模式。事實上,國產動畫項目在運營上的確存在致命的盲點,因而如何合理規劃項目流程和充分利用有限的資金成為制作人面臨的一大考驗。
一個共識無法回避——國產動畫最大的問題是制作流程的不規范,特別是前期不充分。無論是二維,還是三維,動畫電影制作有一套相對標準的工藝流程,其差異僅在于制作二維動畫需要更多人工,而三維更多借助精密的電腦技術和模型。
“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理解這句話的制片人不是好的制片人。
匆忙上馬、事后返工的代價高昂。“一個動畫電影至少做五年,那就要用三年做前期調查。前期要長,中期要快,后期要準。”這是袁梅的切身體驗;另一個項目《魁拔》,其運作流程中,前期、中期、后期的比為4:3:3,即前期可占到總投入的40%;更有甚者是美國的皮克斯,他們會不惜全部制作時間的3/4僅僅用于打磨故事。
“在項目管理上,我們應該重視和細化前期流程。”卡通先生影業有限公司總裁王磊也強調,前期一直是國產動畫電影制作流程中的一大缺陷,“對市場和目標受眾,我們需要更科學的調研系統和方法;創作過程中,市場前期介入對確定產品的方向尤為必要,故事要為產品方向服務。”
常規流程中,前期一般包括市場調查、策劃、營銷方案、故事立意設定、編劇、分鏡等,直到能在故事板(storyboard)中基本看到完整的故事和人物。除卻技術性環節,和市場對接非常重要,調研市場最常見三個方法:發行商、目標受眾、樣片及衍生品市場測試。比如“魁拔”這個片名是青青樹團隊到小學去做問卷調查和網絡投票確定的,“神秘世界歷險記”也不例外,確定了核心觀眾為6到10歲后,出品方從北京、上海、南昌、南京四個城市選了1000多個孩子做問卷調查。
這樣細致的工作是制作團隊的誠意與敬業,但以業外人自稱的張路偉卻有不同意見,他認為,這是產能不足,分工不專業的“小農經濟”,“我相信專業的力量,但現在情況是,制作團隊往往身兼調研、制作、宣發、衍生品開發等數職。行業內缺少專業的市場調研機構和專業的營銷發行商。”而這正是王磊的卡通先生影業公司和張路偉的高路傳媒所致力的業務方向。
“重視營銷與懂營銷是兩回事。” 美國每部影片的全球營銷費用平均超過3000萬美元,只要是投資5000萬美元以上的電影,其宣傳營銷費用與制作費基本是對半分,與之相比,國產電影宣傳營銷方面的費用在全部電影制作費用中的占比不足5%。國內除了中影、華夏等以做大片為主的發行公司,懂市場且真正從事中小成本影片專業營銷發行的公司太少。“小成本大營銷也許是未來中國動畫電影應該探索的路子。”
“正確”的盈利模式
“六·一”上映的《戚繼光英雄傳》把動畫從業人員雷得“外焦里嫩”,按武寒青的說法,那不是一個圈兒里的人,游戲規則完全不同,“這部電影越界了,其實待在他們自己的“圈兒里”玩,挺好。”
相信不管是哪個“圈兒里”的動畫從業者,都曾受惠于2004年以來出臺的各項扶植政策,但政策需要不斷完善,隨著產業的發展,有必要適時做出修訂。《戚繼光英雄傳》的出現正是一個反思的機會。目前,全國已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省份出臺了專門的動漫產業扶持政策,而多數政策仍以播出補貼制度為主。繼而養了一大批靠“吃分鐘數補貼”為繼的動畫公司,播出的分鐘數越多補貼越多,粗制濫造在所難免。
但為觀眾做電影,埋單的就是市場。“我們現在還處在動畫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是正準備賺錢的時候。”王磊表示。
通常,人們認為動畫電影的盈利方式包括影視發行、版權授權和衍生品開發。據武寒青介紹,一般動漫品牌的盈利比例,如果投資為1,則發行、出版物及新媒體授權、衍生品分別為1:2:9。吸取《魁拔》第一部的教訓,青青樹在線上線下、國內國外、平面、網絡、周邊產品等方面進行了布局。
張路偉對于動畫電影的盈利方式有新的思考。“是時候拋開舊的盈利模式和思維了。”他認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深深影響了受眾的觀看習慣,讓DVD、平面等媒介受到很大的沖擊,衍生品更像是傳播方式而非盈利方式,而迪士尼主題公園的虧損所給出的信號也是不言而喻。所以,“未來的盈利結構必然是大銀幕+小屏幕。”
同樣基于對時代的判斷,盡管張路偉看好《魁拔》作為動畫品牌的發展,但他認為在動畫日趨視效化的今天,三維動畫電影才是發展的主流。袁梅也正是看到國際市場對三維動畫的需求,才將二維動畫項目《奇異家族》轉型為三維視效的《神秘世界歷險記》。
日本模式?好萊塢模式?
幕前,1月份上畫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勁收超過1.5億元票房;幕后,這個動畫品牌出現了意馬國際、迪斯尼等資本的身影,而最初的投資人與創作者盧永強、蘇永樂、黃偉健等已紛紛離場,其“原產地”廣州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也并未成為這個品牌價值的最大受益人。但“喜羊羊”這個品牌已經生發出一套自我的生態循環系統。
中國動畫產業模式有兩種: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不管是哪一種,動畫電影這個品類都不是獨立存在的。無論是基于原創,還是基于網游,動畫電影只是被當作掛靠在形象品牌或公司品牌下的“線下業務之一”,因為其自身還不足以產生令人信服的品牌溢價。所以3500萬元可以當作“魁拔”的宣發費,所以淘米網堅稱自己不是網游公司,而是卡通品牌經營者。所以有點資源和能力的公司都想要打造、產業鏈。“誰掌握了資源誰就掌握溢價權。”張路偉認為,市場的不規范降低了市場的信譽度,如果不大小通吃,會非常被動。
“提產業鏈的概念沒有錯,每個平臺都有這個權利,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最終能做成功的都是強者。當市場擴大,自然會吸引更多合格的投資人、制片人、公司等等了解市場方向的專業人士。”王磊表示。
擺在中國動畫產業前面的有兩個標桿,一個是好萊塢式的大工業生產模式,大投入、大制作、大產出;一個是日本以工作室為核心的產業集群的模式。
經編機雖然最多卻不最強
“最早德國卡爾邁耶經編機進入中國,當時的協議就明文規定,此設備不能用于軍事用途,那時候很多技術和原材料也是對華全面封鎖的。而后來中國經編機能在技術上提升一大步,是因為海寧等地方更多引進了卡爾邁耶的設備,同時還與卡爾邁耶合作了一個設計院,這才得到先進的技術。而到了現在,國內已經有10家經編機企業,這不得不說是國產經編機的突破。”楊世濱對國產經編機的發展歷程娓娓道來,他介紹說經編產品在服裝領域涉及到莆絲花邊和保暖內衣,而擴大到更廣的范圍,導彈、航空航天、醫藥、水利、風力發電葉片、游艇等產業的部分材質都來自經編。顯然,國產經編機技術的突破,會為中國很多產業的發展帶來動力。
“我這有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去年全世界生產經編機共4.5萬臺,而其中的3.8萬多臺都產于中國,從中不難看出國產機的巨大產量,但要在技術方面做到最好,我們還有一定的距離。”楊世濱坦言經編機的資金門檻和技術門檻都要求很高,這與服裝產業完全不一樣,而中國現在能在經編機方面叫板國際水平的,非常州的潤源經編機莫屬。“我還記得潤源當時生產出第一臺經編機之后做了設備鑒定,鑒定完之后就成了德國企業的強大競爭對手。當時德國一臺經編機賣200萬元人民幣,而潤源的機器比進口機便宜的不是一星半點。”
在楊世濱的回憶中,潤源的發展與其堅持不懈的研發緊密相連。“以前的潤源,工廠里200個工人中就有50多個開發人員,可見他們對科研的重視。而中國由紡織大國邁向紡織強國,最重要的也是裝備和人才。所以整個產業領域一定要推廣國產設備。”于是在此基礎之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與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決定于2013年共同舉辦全國紡織行業經編工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目的有三個:萬里挑一選能手,給農民工一個城市的根,推廣國產裝備。”
推農民工向技能工轉型
紡織服裝行業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一直吸納大量農民進城務工,成為農民工主要集聚行業之一。建設紡織人才強國的重要任務是培育一批適應我國現代化紡織產業發展的技術能手。
目前,從事經編操作的工人有幾萬人,但這些工人的操作基礎理論水平參差不齊,操作熟練程度差異較大,熟練操作工數量嚴重不足,全能型操作工比重不高,制約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舉辦經編工職業技能大賽是為了提高經編工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助推紡織“農民工”向紡織“技能工”轉型,保障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步伐有條不紊的向前邁進。同時,號召整個產業和社會,在城鎮化進程中,更多的關注一批農民工追求進步的需求,關注農民工對文化休閑、子女上學、住房醫療等實際問題的要求,轉變農民工“非農非工,似農似工”的職業定位和城市臨時工的尷尬身份。
希望更多企業用國產機
從調研企業情況看,紡織行業整體經濟運行平穩,特別是棉紡、毛紡、化纖、服裝等行業中龍頭企業的經濟效益穩定增長。但與此同時,也應密切注意人民幣持續升值,國家降低出口退稅率以及原材料上漲壓力等不利因素。這些不利因素將使我國紡織行業整體經濟效益面臨較大的影響。
(一)棉紡織類企業
今年棉紡類企業主要受到來自兩方面的因素影響:一是由于受到國家節能減排相關政策實施,部分地區政府對印染企業排水量加以限制,造成印染企業減產,致使上游棉紡織市場需求受到影響;二是針織產品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也使棉織類企業效益略有回調,尤其是色織類企業受到影響較大。以上海某企業為例,2007年以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以及流行品種的變動,牛仔布行情波動較大,企業生產受到一定影響。該企業今年1―5月同比減產12―15%,預計全年企業凈利潤率同比去年的5%有所下降,河南某棉紡企業也同樣存在這一情況。預計今年利潤率比去年的1.3%進一步降低。
雖然,今年棉紡織類企業整體效益略有回調,但對行業龍頭企業,如華茂集團、魯泰集團等企業仍是例外。這些企業由于堅持科技進步、塑造品牌、產品質量第一的經營管理模式,保持較好的經營業績。安徽華茂集團2006年主營業務收入12.68億元,利潤總額1.2億元,利潤率達到9.4%,是全行業平均水平的2.6倍。預計今年企業的經濟效益將比去年還有進一步提高。
(二)化纖類企業
今年,由于化纖市場需求狀況好轉,以及原油價格的穩定,化纖類企業總體生產狀況普遍有所改善。以江蘇三房巷集團有限公司為例,該集團的主營產品包括聚酯、短纖、瓶片三類。由于化纖行業產能過剩,自2004年以來短纖處于下滑階段。于是新項目開工在近兩年減少,但市場需求卻一直維持在8%的增速,直到今年供需矛盾才有所緩解,短纖企業的經濟效益也相應好轉。近幾年,由于國際市場需求的帶動,瓶級切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仍是三房巷集團企業的盈利品種。受此影響,三房巷集團經營狀況有很大改善,今年該集團1―5月份實現銷售收入94億元,自營出口3.1億美元。預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自營出口超過7億美元。
(三)服裝類企業
雖然服裝類出口企業受到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但由于議價能力的存在,企業經濟效益基本上能夠維持在原有水平。其中,以加工貿易為主營業務的杭州愛夢妮亞服飾有限公司仍能夠維持5―10%的凈利潤率。以內銷為主的服裝類企業由于城鄉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服裝類市場銷售價格普遍有所上漲,企業整體盈利狀況較好。另外,從服裝交易市場來看,絲綢、服裝等交易價格有所上升;特別是國際品牌服裝的價格明顯高于國內服裝品牌價格。
(四)紡機類企業
近年來,我國紡機行業經過快速發展,企業已有相當的進步,但產品競爭非常激烈。目前,在市場競爭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第一,國內企業間競爭主要表現在產品的價格戰。雖然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成本提高,但紡機產品價格卻有所下降;第二,國內企業為爭奪客戶資源,允許下游企業賒賬;第三,國內紡織企業對國產紡機產品具有抵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預計紡機行業2007年上半年企業毛利率水平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上海某機電集團的毛利率也比去年的10%有所下降。
二、企業重視創新能力,研發投入有所增加
企業普遍認識到科技創新對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有一定實力的企業每年均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改進工藝和研發新產品。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也確實為企業帶來了競爭優勢,贏得市場和利潤。
以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企業生產的精梳紗約占紗線總產量70%,其中緊密紡占20%。紗線無結頭率和無梭布比重均達到100%。企業每年可開發500個品種的新產品,新產品產量約占全年總產量的40%,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6.45%。依靠先進技術、創新能力,該企業產品以品種新、質量好、檔次高享譽國內外市場。
很多中小企業也認識到,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重視創新。杭州吉成化纖有限公司規模并不大,但企業堅持認為,重復投資一般化產品進入低價競爭,并不能為企業帶來利潤,企業求發展根本上需要在產品和技術上有所突破,開發出差別化纖維,以贏得市場。在項目驗證上,投入一定資金調研市場。
盡管自主創新能力薄弱仍是現階段紡織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但客觀上,行業內的骨干企業和一些在行業內尋求長遠發展的企業已充分意識到這一問題,并開始在自主創新方面做出應有的努力。但從行業整體來看,由于紡織服裝企業普遍利潤偏低,缺乏研發投入所必需的資金還是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企業重視提高技術裝備水平,但國產設備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企業對于技術裝備問題都比較重視,每年都投入一定量資金購買新設備和對舊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以保證產品品種和質量始終處于領先地位,同時通過提高設備自動化程度,減少用工,提高運行效率,節約成本,提升利潤。
在裝備國產化方面,安徽華茂現有設備中80%為國產設備。華茂認為,國產設備在價格和售后服務方面有明顯的優勢。一些技術差距不大的設備,如紡紗設備,企業傾向于使用國產。但很多國產設備在技術方面尚有欠缺,比如織布設備尚不能用國產替代進口。上海太平洋機電集團所屬的上海一紡機和中紡機也認為,紡機企業的競爭以技術為核心。隨著紡織產品結構調整,對中高端紡機的需求將增加,“高速、節能、減負、環保”將成為紡機行業的發展方向。但主要的問題在于部分國內紡機企業利潤較低,研發投入不具備應有的資金,新產品開發比較緩慢。
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通過了解企業的市場情況,可以明顯感受到,市場競爭正在日趨激烈。而競爭不僅來自同行業國內企業之間,也來自不同行業之間,來自不同國家的企業之間。杭州星盛紡織提出,由于針織品在市場中的比例不斷擴大,梭織市場正在相對萎縮,紡織企業的利潤受到影響。上海申南紡織表示,今年牛仔布的出口行情不好,影響了企業利潤。南京紡織品進出口公司對于牛仔布出口減少所做的解釋是,過去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無法生產檔次高、質量好的牛仔布,因此大量訂單停留在中國。而隨著這些國家紡織工業的迅速發展,其生產的面料品種、質量與中國產品的差距逐步縮小,加之這些國家的產品價格更低,很多訂單開始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流失。
另外,我們調研的企業均為規模較大、經營規范的企業。這些企業普遍反應,行業內存在不公平競爭的現象,損害了企業的利益和行業的發展。這種不公平競爭主要來自經營不規范的小企業。這些小企業不嚴格遵守國家稅收法律制度,不認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因此經營成本很低,導致大企業在產品價格方面不具有競爭優勢。同時,這些小企業為了達到以低價占領市場的目的,主要生產低檔產品,產品質量也不高。這不僅擠占了市場份額,也嚴重破壞了中國紡織服裝業的國際形象。
五、企業通過多種途徑培育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缺失是我國紡織工業現階段存在的另一主要問題。貼牌加工的利潤低廉是行業內普遍認同的問題。調研組在走訪中也親身感受到了這一點。但調研組此次對于貼牌加工的另一點認識是,拋開加工費低廉的因素,貼牌加工實際上也能夠在扶助我國自主品牌成長、壯大方面發揮作用。調研組走訪的華西村服裝公司和陽光集團從不同角度說明了這一點。這兩家企業都為國際知名品牌進行貼牌加工生產,產品全部出口,加工利潤很低。華西村服裝公司在從事貼牌的同時,已經創建“華西村”和“Ren Bao”等自主品牌。該品牌由最初的團購銷售市場向零售市場過渡,并選擇城市開設專賣店。該公司認為,從事貼牌加工能夠讓企業在服裝版型設計和時尚潮流方面借鑒到很多東西,有助于為發展自主品牌提供經驗。同時,貼牌加工風險較小。在創建自主品牌的初期,保留貼牌加工可以為企業發展自主品牌提供穩定的經濟條件。江蘇陽光集團現有龐貝、威尼帝等自主服裝品牌,同時也為國際知名品牌Hugo Boss貼牌加工。該集團認為,國際品牌在品質方面的苛刻要求能夠督促企業發現自身不足,不斷進步。貼牌加工其實也是促進企業不斷自我完善的動力。
另外,雖然品牌的作用主要是在終端消費市場中鎖定消費者的情感,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中上游產品也開始重視品牌,并收到了良好效果。比如安徽華茂的紗線品牌“乘風”,陽光集團的呢絨品牌“陽光”在市場上都享有盛譽。其品牌產品價格均高于同類產品,銷量依然很好,為企業帶來聲譽和利潤。
由于人民幣持續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及原材料上漲等因素,使紡織服裝出口企業面臨嚴峻考驗。主要表現在:人民幣升值減少出口利潤,增加風險;出口退稅率下調降低企業的利潤空間;貿易摩擦肯定影響企業的出口;中歐協議即將到期,一些主要出口歐盟的企業已經有意向在2008年年初擴大對歐出口規模。如果過多企業有這方面的計劃,必將再次由出口井噴引發劇烈貿易摩擦,破壞來之不易的中歐紡織品自由貿易;國家近期頻繁調整外貿政策,且政策逐步趨緊,使得出口環境缺少穩定性,給企業增加很多壓力。
六、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日趨稀缺
通過對杭州蕭山區、江蘇省江陰市、上海市三地區調研,可以發現制約這些地區紡織工業進一步發展最主要的問題是勞動力不足、土地成本上漲以及土地審批困難。
目前,這三個地區土地成本均呈直線上漲趨勢。在上海,由于土地成本上漲以及上海市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大多數紡織企業均搬遷至鄰邊省市,市區內紡織生產企業非常少見。
同時,招工難、勞動力成本上漲較快等問題同樣困擾著整個紡織行業。其中,勞動力密集型的服裝、紡織企業所受負面影響巨大,而化纖、紡機由于屬于資本密集型項目,勞動力短缺的負面影響相對較輕。從走訪的數十家紡織服裝企業看,無論是江陰的陽光、安徽的華茂、蕭山的民營企業,為了吸引員工,目前工人待遇普遍有所提高。工資方面,近年來一直以每年7―8%的水平上漲。根據部分服裝加工企業反映,因勞動力供給不足,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企業生產能力下降,企業接單較為慎重。
七、紡織集群優勢顯著,將延緩紡織服裝行業的梯度轉移
此次,我們重點調研杭州蕭山和江蘇省江陰市兩個紡織產業集群地。蕭山是我國著名的紡織產業集群地,紡織工業是該地區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地區總產值中所占比例達40%以上。預計2007年該地區能夠實現GDP3000億元,化纖、紡織、服裝產值約1600億元,占總產值的43%。紡織企業在該地區具有非常顯著的集聚效應,這種集聚效應的形成主要來自于該地區政府官員高效的服務意識、完整的產業鏈、企業家間的信息共享以及周邊專業市場(如中國輕紡城等)提供的及時信息。
江陰市是我國紡織產業集群基地市,紡織工業是該地區傳統支柱產業,在地區總產值中所占比例達30%以上。目前,江陰市政府把紡織行業列入了重點發展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提出了重點發展精紡面料、高檔紡織品的發展戰略,進一步做大做強紡織產業,增強集聚和輻射能力,全面提升紡織行業整體水平。
討人喜歡的“盒子”形象、追夢的探險情節、豐富的表情畫面……動漫節上,杭州產3D動畫電影《昆塔》正式了預告片,被業內譽為一部迄今最具“好萊塢范兒”的力作。“從前期劇本創意到后期制作合成,我們確實是按照好萊塢標準制作的原創動畫。”出品方浙江博采傳媒有限公司總裁李煉說。
除運用自主研發KMOKE9軸全自動逐幀拍攝設備和多項國際領先的3D立體影視拍攝和CG制作技術外,《昆塔》還借鑒了好萊塢動畫大片做法,首創國產動畫電影國內國際兩個版本同時上映的模式。李煉表示,之所以投資1億元、耗時3年打造這部動畫電影,一來是在摸索動畫電影制作的國際化標準流程,二來也是想用好作品為國產動漫提振信心。
“在產量達到一定程度的基礎上,應該著力研究解決如何切實提高作品質量。”中國動畫學會會長余培俠說。在“精品導向”日益成為業內共識的當下,我國動漫產業已經開啟自身的“凈化”功能,由注重產量、規模,轉為強調動畫作品的質量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