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6 12:57: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團隊管理建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影響因素
作為一個組織,學校與現代管理學中定義的組織最大區別在于:人事制度和工資制度。就是說,最高權限的人事權和財務權并不在校長手中,更明白的說法是,老師是政府聘請的,領政府的工資。此外,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即便在學校,干部只升不降、工資只增不減也是一種公認的正確做法。因此,在研究學校管理團隊執行力的影響因素時,必須剔除績效獎罰和庸者去職這兩大利器。在學校系統中,影響管理團隊執行力強弱的因素是頂層建設、校園文化、工作機制和干部素質。在上述幾個影響因素中,干部素質是基礎,工作機制是保障,校園文化是核心,頂層建設是關鍵。干部素質和工作機制是顯性的,是容易引起校長注意并大力建設的因素,它們對管理團隊執行力的影響猛烈但短暫,屬于治標因素,這是因為一旦誘因缺失或條件變化,執行力會隨之起伏,如,干部隊伍有較大變動時,那么,整體素養就得重新評估。而校園文化和頂層建設是隱性的,是不容易引起校長關注又發揮巨大作用的因素,它們對管理團隊執行力的影響溫和但持久,屬于治本因素。這是因為在一個組織中,人們只要有共同的精神依賴、價值認同、目標追求和行為準則,那么,每個人都會發揮最大潛能為這個組織服務,體現出來就是團隊的執行力越來越強。
三、建設途徑
現實中,幾乎每個校長都會意識到管理團隊執行力建設的重要性,并且將其當作自己工作的要點之一,但由于認識、方法、能力和途徑的不同,造成各學校的管理團隊執行力強弱千差萬別,這也是影響辦學效益好壞的原因之一。因此,重塑或提升管理團隊執行力應該作為學校的戰略層面來考慮,作為學校發展的抓手之一。由上述分析可知,管理團隊執行力建設的途徑就是對四個影響因素的建設,它們從易到難排序分別是:工作機制、干部素質、頂層建設和校園文化。實際工作中,從最容易項目入手是符合情理的做法。學校的工作機制應該引進現代管理學中的目標管理(SMART原則)和質量管理(PDCA循環)。目標管理即是以制訂目標為起點,以對目標完成情況的考核為終結的管理方法。工作成果是評定目標完成程度的標準,也是考核的依據,成為評價管理工作績效的唯一標志。至于完成目標的具體過程、途徑和方法,管理者并不過多干預,在目標管理制度下,監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標實現的能力卻很強。它使管理者的工作變被動為主動,不但有利于更加明確高效地工作,更是為未來的考核制訂了目標和考核標準,使考核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更能保證考核的公開、公平與公正。制訂團隊的工作目標必須符合上述原則,五個原則缺一不可,可以這樣說,制訂目標的過程也是管理團隊執行力不斷增長的過程。質量管理指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至于頂層建設,套用流行語,就是學校的核心價值體系,它是由學校崇尚和倡導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辦學愿景、發展途徑和規章制度等構成的價值認同體系。在學校中起著主導和統領的作用,對學校各項事業具有強大的引領和整合功能,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它具有理想性、穩定性、統攝性、共識性和建設性。對于頂層建設,有以下幾點認識:
(1)沒有完整核心價值體系的學校必然是盲目混亂、競爭力低下、停滯不前的,管理團隊執行力必然低下;
(2)構建完整的學校核心價值體系是校長的責任,也只有校長才能擔此重任;
(3)學校核心價值體系必須符合社會發展需要、順應教育改革趨勢、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依據學校自身實際,就是說學校頂層建設應具有共性,又有個性;
(4)構建過程中,校長應該經過充分醞釀、提煉總結、征求意見和宣傳學習等環節,充分溝通,尊重和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增強教職工的認同感和使命感,也為校園文化建設埋下伏筆;
關鍵詞 企業項目管理 團隊建設 問題對策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現代企業不僅僅是老板和下屬的企業,而應該是一個團隊”,團隊的每位成員都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重要因素。項目團隊是現代企業中不可缺少的組織細胞,項目管理團隊建設對影響和改變團隊成員態度和行為至關重要,因此企業項目管理必須面向團隊建設。
盡管項目管理進入我國時間不長,但國內不乏取得成功經驗的優秀企業。如創業于1984年的海爾集團,從生產單一產品的企業發展到擁有96大門類150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出口銷售到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全球營業額已達2007億元的國際化產業集團。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海爾集團擁有一支優秀團隊,以及團隊對“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日事日畢,日清日高”,“要么不干,要么就爭第一”等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有效運用,團隊能量得到充分釋放,企業得到快速發展。
一、我國企業項目管理團隊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近年來我國企業項目管理團隊建設水平快速提升,但仍然存在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組織機構臃腫,團隊效率較低
我國傳統企業的管理弊端主要表現為組織機構較為臃腫,冗余職位和人員偏多。權力集中缺乏制約,權力過于集中,缺乏應有的監督制約機制,滋生了部分20企業管理人員的思想,沒有務實精神和缺乏創新意識,束縛了企業項目管理團隊建設,導致企業項目管理團隊缺乏活力和效率。由于項目執行部門和執行環節過于復雜,造成某些職能和環節運轉不靈。項目團隊往往因推諉扯皮等內部矛盾導致效率低下,問題久拖不決。
(二)過于關注短期利益,忽視可持續發展
很多企業項目管理團隊過于關注短期利益,缺少長遠規劃,具體工作與企業發展戰略不統一。追求短期內的規模擴張和業績提升,只重視短期的經營利潤和盈利狀況,忽視質量效益平衡發展,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由于忽視企業項目管理人員長期培養和發展,缺乏合理的競爭激勵機制,使得一些項目管理團隊成員知識能力素質不強,遇事怕承擔擔責任,只干對自己有利益的事,項目團隊成員能力和素質不適應項目發展要求,直接影響著項目的成敗。
(三)任務目標不明確,績效管理流于形式
績效管理是團隊負責人和團隊成員間持續雙向溝通的過程。通過充分交流不僅要對績效目標內容形成共識,還要通過持續的交流和反饋,不斷提高團隊和個人的工作績效,從而實現績效目標。很多項目管理團隊常常忽視了績效管理激勵和持續改進的本質目的。很多項目管理團隊只停留在員工績效評價的表面,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權責模糊、目標不明、效率低下、管理無序的狀況,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形式主義的風氣。績效溝通是績效管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如果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團隊領導和員工之間就無法達成共識,形成發展障礙,給團隊建設帶來負面影響。
二、加強企業項目管理團隊建設的策略
我國企業項目管理的應用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企業項目管理團隊建設的理論也尚無成熟機制和體系。希望通過對項目團隊建設策略的研究分析,尋找和歸納解決企業項目管理團隊建設問題的有效路徑。
(一)創新組織結構,建設自我管理團隊
混合型組織結構兼容并用職能式組織結構和矩陣式組織結構,由于其靈活性常常被應用于項目管理團隊中。因為可以把那些剛啟動且并不成熟的項目安排在某個職能部門的下面,隨著團隊建設的發展,當條件成熟之后,把職能式結構轉化為矩陣式的組織結構,最后還有可能設置成為一個單獨的部門?;旌鲜浇Y構就是要靈活地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組織結構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項目組織結構是項目團隊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既體現了項目要素相互之間的結合形式,又顯示了項目功能的結構特點,也表明了項目職能的橫縱聯系。隨著項目推進,各項目要素都處于不斷的變化和更新中。由于項目具有一次性的特點,項目團隊也會經歷組織結構的設計、運行、更新、終止的環節,因此,項目團隊組織結構也應該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高效的項目團隊最主要特點就團隊成員自主選擇承擔更重要的責任,項目團隊成員能夠相互討論、相互監督,充分發揮每個團隊成員的特長。企業項目管理團隊應給予團隊成員更大的自我管理權,引導項目團隊逐步成長為自我管理型團隊。通過自我激勵約束、自我考核評價、自我調整完善,有效降低企業運營管理成本,更好地把握企業戰略機遇實現企業目標。
(二)建設學習型組織,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企業發展需要不斷緊跟時代步伐,努力成長為學習型組織,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更新知識結構,才能夠獲取更高的預期效益。企業項目團隊建設要強化團隊學習,團隊學習具有任何個人都無法取代的團隊智慧和整體資源優勢。通過在團隊內部建立完善的知識學習機制和共享機制,可以為團隊向學習型團隊方向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和創新能力。創建學習型團隊不僅有利于團隊成員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質,還有利于形成團隊整體的競爭優勢,從而達到雙贏的最佳效果。
沒有學習創新能力的團隊不能成為優秀團隊。項目團隊建設要使每位團隊成員都習慣于改變并清楚意識到改變是任何改善和提高的前提,面對發展的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在創新的過程中,要處理好穩定與創新的關系,采用各種有效的激勵措施提高項目團隊成員的認同感、成就感和歸屬感是保持團隊穩定性的重要舉措,同時,在團隊的協調合作的基礎上,項目團隊內部成員組成應該不斷更新,以促進創新持續發展,從而在保持項目競爭優勢的同時,也為自主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創新型項目團隊建設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構建團隊和成員間的和諧關系,促進團隊成員充分分享知識和經驗。二是不斷提升團隊成員素質,給予更廣泛范圍的實踐鍛煉的機會。三是倡導主動學習,鼓勵員工主動獲取信息和新工作方式。四是突出創新和協同作用。提高團隊溝通協作的能力,增強創造能力,知識成果推廣和轉化能力。
(三)明確奮斗目標,增強團隊凝聚力
任何企業項目團隊的產生是以共同的需求為前提條件。所以,每位團隊成員都應該清楚了解團隊的奮斗目標和個人任務,特別是團隊目標奮斗的預期收獲,否則團隊難以穩固,團隊精神更是無從談起。目標既是團隊對每一個成員的一種利益吸引,也是對大家行為方向的一種界定。如果項目團隊的目標一開始就不明確,大家開展工作過程中的行為方向也不統一,團隊目標必定難以實現。
項目團隊的每位成員都應學會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個體差異,理智地解決沖突,平等坦誠溝通,行事準則不局限于個人目標,必須更多考慮團隊的集團利益。項目領導團隊之間應相互幫助支持、相互理解和容忍,精誠合作,攻堅克難,努力確保團隊實現優秀業績,營造良好工作氛圍,增強項目團隊的凝聚力。
(四)樹立核心價值觀,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團隊的核心價值觀是決定每位團隊成員的態度和行為的準則,核心價值觀與團隊目標要始終保持一致。核心價值觀能幫助項目團隊發掘其核心競爭力,促進團隊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競爭優勢,幫助企業提高競爭能力。這是因為核心價值觀能夠幫助團隊產生累加的積極效應,特別是團隊精神可以激發成員干事創業的激情,使得團隊的業績遠遠高于單個成員的業績。共同的理想和目標不僅是團隊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且也是團隊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的成功取決于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的深度融合。優秀企業項目團隊理念中應包含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相關利益方共贏、提倡團隊合作和鼓勵創新創造等價值理念和意識。推進企業項目管理團隊建設要從以人為本、兼顧個人目標與公司戰略目標、積極進取、全心投入、團隊精神等多方面多角度出發,最終才能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一、中期評估的目的、內容和方式
中期評估的目的是以評促建、以評促管、重在建設。通過評估,督促項目依托單位和學科、實驗室、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在認真進行工作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方向,找準不足,在余下的兩年多的時間中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加大投入,保證重點建設項目在“*”期間形成更多的高水平的學術團隊,產生較多的標志性成果、培養更多的創新性人才,進行更廣泛的學術交流,探索更為有效的管理機制,創造更有價值的經驗。
重點建設項目內容分為四個方面:學術隊伍建設,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條件建設、管理制度建設。本次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項目建設規劃的總體執行情況;依托單位管理制度建設與落實情況;學術隊伍建設、條件建設、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建設經費投入、科研工作等情況。
評估方式:采取了學校自評、材料送審評估和現場考察評估等3種形式。于20*年*月,組織專家對11個省級籌建重點項目進行了現場考察評議;于20*年*月,組織專家對對313個省級重點建設項目進行了材料送審評估;于20*年*月,組織專家對73個省屬高校強化建設重點項目和部分抽查的省級重點建設項目進行了現場考察評估。首先聽取學校關于重點建設的總體情況介紹和重點建設項目負責人的匯報,審核《*省*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考察表》及背景材料,然后進行質詢討論,對重點建設項目進行實地考察,最后,形成考察意見,給學校進行反饋??隙ǔ煽?、指出不足,提出建議,為各高校的重點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二、重點建設項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過中期評估和現場考察,專家認為,各單位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對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建設非常重視,在廣泛宣傳的基礎上,已形成共識,把重點建設項目作為單位一號工程,科學規劃,認真實施,加大投入,規范管理,在隊伍建設、條件建設、制度建設、環境建設等方面措施有力、成效較為顯著,基本完成了各年度規劃任務。各單位在高層次人才培養、科研項目和獲獎、為經濟社會服務、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增強了我省高等教育的影響力,為建設教育強省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重點建設帶動了內涵發展。各單位高度重視重點項目建設,尤其是強化建設重點項目。根據自身實際,揚長避短,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學科發展規劃,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重點建設項目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省級籌建重點項目的依托高校,學校領導觀念的轉變到內涵發展上,把重點建設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科學定位,長遠規劃,全面統籌,正確處理規模與內涵、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大力加強隊伍、條件和制度建設,提升了學校的學科管理水平。
條件建設成效明顯。檢查發現,許多單位,特別是一些力爭上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已經完成新老校區轉換的高校,明顯加大了對重點建設項目的投入力度,20*年至20*年共投入建設經費4*86.5萬元。實驗室面積,儀器設備等方面有了明顯增加。據統計,“*”期間,全省重點建設的實驗室擁有儀器設備總值達11*04萬元,“*”到目前為止,儀器設備總值增加到128653萬元,辦學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重點建設項目建設水平明顯提高。“*”期間,我省高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20個,在20*年全國重點學科評審中我省新增的2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新增的2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全部是依托省級重點建設項目發展起來的。
重點學科建設帶動了相關學科的發展。被檢查的單位普遍認為,由于重點建設的龍頭和輻射帶動作用,促進了相關學科(實驗室、人文基地)的建設和發展,真正地起到了全面推動內涵建設的作用。
(二)創新團隊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各單位制訂了多項優惠政策,通過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匯集了一批以中青年為主體的高學歷層次的人才隊伍,學術梯隊的年齡結構、職稱及學歷結構更趨于合理。在此基礎上,很多單位制定了相關激勵政策,劃撥專項經費,支持創新團隊建設。重點建設項目都設置了學科(學術)帶頭人崗位,大部分重點建設項目根據研究方向設置了3-5個關鍵學術崗位。20*至20*年,強化建設重點項目共設置關鍵學術崗位348個,集聚了一大批中青年學術骨干,博士化率明顯增加,有的學科達到了90%,形成了具有協作意識、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團隊,營造了濃厚的科研氛圍,產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團隊建設收到明顯成效。
(三)科研實力與人才培養能力提高,科學研究取得較大突破。各單位均制定了科研激勵政策,科研氛圍不斷濃厚,與“*”期間相比,各單位的科研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據初步統計,20*年至20*年強化建設項目投入科研經費139570萬元,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321項,增長幅度較大。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590項;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5519篇,達到“*”期間收錄論文總和的72.3%;主辦重要國際國內學術會議115次。高校與地方經濟相結合的產學研項目不斷增多,成果轉化加快,對區域經濟起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從而獲得了多方面資金支持,使學科自身的造血功能不斷增強,部分重點學科實驗室已經步入了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
重點建設項目承擔的高層次科研項目有較大增長,使得研究生能夠較多的參與科研,得到了較好的科研鍛煉,研究生培養質量明顯提高,發表的論文數量較“*”期間明顯增長,有的學科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的論文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人均達到2篇。20*年我省獲得的3篇全國優秀博士論文與4篇全國優秀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有6篇來自重點學科。
(四)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各單位都成立了重點建設領導小組,并確定了具體職能部門、配備高素質的管理人員,部分學校還成立了專門管理機構負責重點建設的管理工作。各單位都積極探索有利于加強學科建設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出臺了人才隊伍建設、條件建設、科研管理、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和學科評價等方面的制度、措施,努力健全重點建設的科學管理體系,為學科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問題與不足
(一)團隊建設亟待加強。教師隊伍與學術團隊建設仍是學科建設的核心。檢查發現不少高校在現有人員的基礎上組合成團隊,團隊中青年骨干力量發展潛力不明顯;有的高校將引進學科帶頭人與現有人員簡單組合,團隊凝聚力不夠;個別學科僅有帶頭人,未形成學術梯隊。團隊的組建不能單純理解為簡單的博士化,也不僅是引進幾個學術帶頭人的問題。如何將研究方向的前瞻性、研究基礎的比較優勢、區域或行業經濟需要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建立具有發展潛力和明確目標的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將是今后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
(二)科研水平需要大幅度提高。各單位的科研實力較“*”期間有了明顯的增長,但也有許多不足??蒲蟹较虿粔蚍€定,難以形成科研優勢。理論研究的水平普遍較弱,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量,特別是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和973項目偏少,缺乏高水平的研究論文。應用研究方面標志性的成果少。產學研結合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研究方向需要進一步凝練。有的學科因人設置研究方向,使得研究方向不夠集中,人員過于分散,不能形成團隊力量,在承擔大項目方面缺乏競爭力,難以產生重大成果。
(四)經費管理不夠規范。各單位在匹配建設經費上做了大量工作,基本保證了重點建設項目建設需要。但有些單位存在經費匹配不足額、不及時等現象,尤其是對非強化重點建設項目的建設經費落實不到位;有的重點建設項目存在規劃不科學,論證不細致,突擊花錢的現象,影響了建設項目的順利進展。
四、今后工作要求
經過幾年努力,“*”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取得了明顯的進展與成效。但*作為教育大省,代表學校綜合實力的學科水平相對較弱。去年全國重點學科評選,盡管我省增長幅度較大,但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我省只有5個,與京滬江浙等發達地區差距很大。必須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充實條件,強化管理,不斷提高重點建設項目整體水平。為此,提出如下要求:
(一)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的規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既要大力建設傳統優勢學科,又要重點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學科,如電子、控制、信息、能源、環境等學科,以及醫療電子、微電子等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251-02
一、背景與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加速向依靠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的軌道轉型,高層次人才日益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中,研究生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長期以來,研究生培養質量也是高層次人才培養過程中重點關注的焦點之一。
構建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內部質量監控體系是保障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國外高校研究生的培養廣泛采用健全而科學的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體系,以確保研究生培養的質量。目前,我國的研究生培養監控體系主要包括管理系統、評估系統和信息反饋系統。該監控體系基于單導師制,從管理層面、導師層面和學生層面對研究生培養質量進行監控,比較全面的涵蓋了研究生培養的所有環節。
二、導師團隊制
在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單導師制的局限性日益凸現,導師團隊制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已成為新時期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客觀需求。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以每年27%的速度迅速膨脹,根據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課題組的調查結果,我國有15.7%的研究生導師指導的在讀研究生在10人以上,近1%的導師指導的在讀研究生在20人以上,有的甚至達到30人。每位導師的精力有限,指導研究生人數過多,分配給每位研究生的時間不足,對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一位導師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長期固定跟隨一位導師學習不利于研究生學術視野的擴大,容易阻礙其創新能力的提高。團隊合作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發展趨勢,該趨勢必然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產生重要影響。此外,導師團隊的建立,有利于研究生形成創新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生的合作能力,也有利于攻克大型的課題。因此,基本可以斷定,導師團隊制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也是未來培養高質量研究生的重要趨勢。
構建基于導師團隊的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體系、開發基于導師團隊的研究生培養質量信息化監控模塊并進行實踐應用、獲取基于導師團隊的研究生培養質量信息化監控基礎數據和管理經驗對于未來基于導師團隊制的研究生培養質量信息化監控模式的推廣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于解決目前研究生擴招所帶來的單導師制對研究生培養的局限性。研究生擴招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影響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解決研究生擴招與研究生培養質量下降之間的矛盾,國內人才培養機構和研究學者對導師團隊培養研究生的模式和體系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到目前為止,尚未見到有關基于導師團隊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體系方面的理論及實踐的文獻和成果報道。
三、研究基礎
1.學校鼓勵并實踐研究生導師團隊培養模式,基于團隊導師的研究生培養基礎扎實,鼓勵以團隊方式開展科研課題。各研究生培養學院分別以研究室、技術中心等為單位,通過相近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員自由組合的方式形成科研團隊并在該方面已進行多種渠道和多種方式的嘗試,從而為基于團隊導師研究生培養質量信息化監控的探索和實踐課題的開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2.實現基于團隊導師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的信息化硬件條件優良。目前,重慶郵電大學的研究生培養已普及研究生培養信息化管理系統(OA系統),該系統可實現研究生招生錄取、日常管理、課程選修、學位培養、導師管理等多個環節的信息化管理和監控,并且該系統具有開放式接口,用戶可根據需要進行功能模塊添加和二次開發。學校建有萬兆雙冗余骨干、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覆蓋全校所有區域、全網支持IPv4/IPv6雙棧的校園網絡。此外,學校已建成了“云計算與云服務研發平臺”和“智能計算終端系統設計與集成測試實驗室”,形成了集云、端技術于一體的學科優勢實踐平臺。重慶郵電大學現有關于研究生培養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學校強大而便利的網絡和平臺為本課題基于導師團隊研究生培養質量信息化監控探索與實踐的開展提供了優良的硬件支撐。
四、導師團隊為基礎的培養質量信息化監控模式探索
1.探索并實踐以導師團隊為主體,完成研究生招生、導師分配等環節,建立研究生進入科研團隊基本素養質量監控體系。高校一般會設置基本的導師招生條件,而遴選過程大多是遵循“學生填報志愿”、“導師選擇”流程,這種方式一般會導致大量學生志愿落空。導師團隊招生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這類問題的出現,團隊招生狀態下,學生填報志愿時的關注點為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而不僅僅是某一位指導老師,進入團隊后再根據具體研究方向選擇指導老師。在實際培養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研究方向不適合,也可以在團隊內部及時調整。
2.探索并實踐以導師團隊為主體,開展研究生獎助工作、社會活動、社會實踐、就業等教育管理工作,建立研究生綜合素質提升方案和監控體系。目前,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一般是以學院為主的“集中式管理”方式,雖然有利于學院統一開展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建立一套基于導師團隊為主體的研究生日常管理模式非常必要,將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引入導師團隊的建設管理中,保證對學生的有效管理和學習科研的正常開展。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研究生在時間管理上有更大的自主性,這也導致部分同學以“個體特殊原因”為由不能按照導師的要求開展科研學習生活,而倡導導師團隊管理則是基于團隊、規模化管理,團隊的管理模式,團隊研究生執行統一管理的標準,有效保證研究生的正??蒲袑W習生活。
3.探索并實踐以導師團隊為主體,開展研究生理論教學課程建設、開題、中期檢查、學位論文答辯等各環節,建立研究生學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研究生培養形成一定規模后,課程設置應更加細化且貼近研究方向,讓研究生課堂學習效果落到實處,基于此,課程建設由團隊來承擔既能夠保證開課,又可以通過團隊師資力量對課程進行完善、創新。學位論文階段,不能只通過論文評閱、論文答辯發現問題,而要進行質量把關,建議采取研究生團隊指導論文寫作、集中開題、中期檢查,學院研究生學位論文集中答辯模式。應該發揮學位論文開題和中期檢查階段的作用,并且將這些環節放到團隊中進行,研究生與團隊指導老師共同商定論文研究方向,團隊對開題方向和可行性進行把關,團隊通過中期檢查對研究進度和階段成果進行評估和檢查,最后通過統一的集中答辯,用統一的標準對各個團隊的研究生論文進行最終把關。
4.廣泛聯系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為研究生開拓多形式實習場所,培養貼近企業需求的研究生人才。導師團隊負責建立與研究領域相符的研究生實習實訓基地。學生自動聯系實習實訓地點,需要分散較多精力,并且自發的實習實訓缺乏生活、安全等保障,基于團隊的產學研合作可有效地避免這類問題,探索研究生多元化培養模式,通過“專業―企業”“實驗室―企業部門”等方式,籌建一批研究生實習基地。這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方面有更積極的作用,減少研究生個體聯系實習企業的代價,規避安全風險。
5.籌建研究生校友信息資源庫,為學校研究生人才培養長遠目標做出貢獻。網絡功能和大數據的優勢給教育發展帶來了機遇,應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為校友搭建交流平臺。校友走出校門踏上社會,就像高校向社會散發出去的一張張名片,是學校的公共關系、信息和育人等方面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資源庫,應充分利用互聯網交流平臺,積極與校友在高校領導、工作體制、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教育及就業等方面進行交流,聽取意見建議,讓校友為高校辦學提供更加廣泛和優質的綜合資源。
參考文獻:
[1]騰克難,張翼,賀濤.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策略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4,(6):77-80.
[2]宋潔,王貴平,賀濤.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對策思考[J].管理觀察,2009,(1):88-89.
[3]楊靜.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淺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17(5):28-31.
[4]曹菱紅,胡戩,白云利.督導制: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的有效舉措[J].理工高教研究,2009,(6):90-92.
2學生科研團隊
2.1實行導師制與指導
畢業論文讓學生參與科研導師制是利用教師的科研項目與科研技能讓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的一種方式,目的是在于培養學生的同時,也增加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提高師生科研水平和質量;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科研能力的新型方式。筆者所在的宜春學院生物類專業,一般有科研工作在身的教師,在學生二年級接觸專業課開始,都會進行學生和教師的相互接觸,接觸中教師會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課題以及實驗室的情況,學生介紹自己的學業、生活、愛好等個人情況,達到相互了解,其后,可根據學生意愿參與到學生科研團隊學習,教師可依據科研內容與其本科論文相結合開展指導工作。此外,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在本科院校學生科研培養過程中占據著主要地位,是學生本科四年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是重要的綜合性科研訓練教學環節。按照一般學校的培養方案安排,畢業論文完成往往是大學四年級第二學期的工作,但那段時期,考公務員、找工作和實習占用學生大量時間,放任自流的話常常使畢業論文流于形式。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教師通常會提前介入,并找一些具體問題和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提前一年將題目出好,要求本科生構思;同時對那些主動性強的學生,吸收他們進入團隊一起參與科研活動。
2.2對學生科研團隊管理與建設的思考
建立學生科研團隊就是以學術研究為中心、借助教師的課題和項目為依托條件,為培養其科研思維與技術的一批有協作精神的學生群體。生物類教師的科研往往實驗性強,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但不少實驗試劑有一定毒性,需要安全操作和嚴格管理,因此,在團隊設立之初,除教師指導外,需要學生團隊負責人,發揮負責人的角色作用;此外,教師可組織參加部分學術活動,如安排組內成員匯報,共同學習一些儀器的使用等;而在完成某些階段性的工作后,可適度安排一些團體的娛樂活動,讓團隊成員增進了解,提升人際關系凝聚力;在團隊建設中,可引入組內淘汰機制,即通過觀察團隊各成員在計劃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表現,可將消極應對項目的成員淘汰出團隊,再引進擁有較高興趣和較好研究態度的新成員,采用能進能出的機制來提高研究狀態。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本科生科研訓練,很多地方高校都出臺了一些鼓勵措施,比如大學生創新競賽、大學生實踐項目等活動,但由于學生缺乏相關科研素質的培養,主動性不高,往往是極少數學生有積極性,不少是教師協助學生完成項目申報,這些一方面反映出多數學生缺少科研訓練及獨立的科研思考意識,同時也暴露出科研獎勵政策對學生的吸引程度不高,還應有更多的輔助保障措施進行實施,如可采取科研項目結題答辯或,并結合指導老師意見的對應學分轉化機制等。
二、教學團隊建設的具體舉措
在團隊建設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始終堅持以服務教學為主導,以先進的遠程教育理念為指導,以課程建設、專業建設、實訓(包含虛擬實訓)基地建設等為重點,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開展教學研究和建設,全方位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努力建設一支適應國家開放大學改革與發展需要的、數量充足、梯隊合理、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逐步形成以校內專兼職課程責任教師隊伍為主,各分校教學點專業負責人組成的教學與科研專業研發隊伍;以課程為依托,形成《大連電大行政管理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方案》;以專業為平臺,形成行政管理專業“教學、實踐、科研”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建立團隊QQ群等有效溝通方式,營造和諧團隊文化氛圍,加強系統建設。
(一)搭建行政管理類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平臺
本團隊結合行政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中央電大專業規則和已有教學資源基礎上,通過對其核心課程“公共行政學”“政府經濟學”“政治學原理”“社區治理”及“社會調查與研究”等進行設計規劃,調整課程內容比例,合理分配授課時間,解決了教學內容重復的問題以及知識更新與學時有限的矛盾,進而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合理的知識體系結構。同時,結合行政管理類專業共同的知識點,進一步構建成一系列的立體結構知識群組,通過把知識群和具體課程結合起來,建立科學實用的核心課程群,從而設計出更符合現代遠程教育需要的完整有效的科學的課程體系,見圖1所示。
(二)形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課程教學體系
根據行政管理類專業的培養目標,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為彌補原有課程體系的不足,滿足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的社會需求,行政管理類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應改變以往采用單一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在提高各門課程理論基礎的教學效率前提下,增加實踐環節的訓練,將教學內容發展為“理論+實踐”動態流程一體化的完整教學體系。詳見圖2所示。與以往課程建設不同,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更注重關聯課程之間的聯系與銜接,要求相關課程的任課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所授課程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前沿性的內容,還要知悉核心課程體系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體系,從而準確掌握教學內容,并能很好地區分哪些內容需要重點講解,哪些內容由其他課程予以深化和拓展,哪些內容需要補充等?;诖耍诵恼n程群建設要求對課程師資隊伍以梯隊形式進行建設,優化組合,為每門課程搭建一支年齡、專業、學歷和學科結構合理搭配的師資梯隊,確保全部課程的教學工作能夠科學有效進行。為此,教學團隊采取以下具體措施:第一,采取教師專兼職配合,專本科互補,年齡段銜接,高中職稱搭配的師資隊伍。第二,實施“二級負責制”的運作機制,即從專業負責人到課程責任教師二級責任制。其中,專業負責人也是課程群負責人,負責課程之間的協調,而課程責任教師負責本課程內部調整、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學資源的開發、實踐環節的建設等具體工作。第三,積極參與國家開放大學的教研活動、師資培訓、資源建設、課題研究、視頻公開課等重要專業活動。
(三)團隊建設的總體要求
1.提高現有教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
通過參加全系統教學研討會等方式提升教師專業境界,了解全國遠程開放大學科研、教學改革信息,及時獲得教學改革經驗與最新研究成果,不斷充實自己,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學質量,培養中青年教師。具體措施包括:支持任課教師參加高校相關專業學會會議,加強同行交流;不定期舉辦各類教學觀摩活動,交流教學經驗;組織任課教師參加行政管理專業課程的師資培訓和國家精品課程的經驗交流會等。
2.深化教學改革與加大課程建設力度
充分發揮教學團隊作用和各成員的積極性,對課程體系、內容、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驗收等進行深入整合、改革。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側重案例教學法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加快課程網絡資源建設,實現課程資源上網,充分發揮網絡教學平臺系統在課程教學中的作用。構建計算機網絡教學平臺,增加網上資源,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水平和教學水平,為學生學習提供更便捷的條件。
3.加強教學改革和學習交流
利用團隊QQ群召開教學改革研討會,或在網上進行教學討論,或合作進行教學資源建設和教材編寫,或探討考試改革,或進行教學業務培訓,或對前段教學工作進行總結講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十分活躍。通過這些活動,拉近了省校與分校教師的距離,凝聚了系統的教學力量。
4.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第一,兼職教師要在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兩方面做好教學筆記。第二,兼職老師每學期完成10個學時的聽課量并完成聽課記錄。第三,盡可能從社會各行業具有多年實踐管理經驗的辦公室經理、行政總監、高層管理者中聘請3-5名兼職教師,真正提高實際教學效果,與專職教師形成優勢互補。
5.強化實踐環節教學改革
從課程教學實施到畢業實踐環節操作,再到職業證書培訓,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科學設置課程體系和選擇教學內容,將職業資格證書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擴大實訓課程的數量和比例,進一步落實“雙證書”制度,做好課程與職業資格認證的銜接,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訓能力。
三、團隊建設的經驗及反思
作者簡介:鄒鐵方(1982-),男,湖南漣源人,長沙理工大學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講師。(湖南 長沙 410004)
基金項目:本文系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教改研究項目“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團隊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2-0029-02
高校如何應對創新型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如何為企業自主創新服務是關系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大事,因此,高校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調整學科和專業結構,全面開展創新人才培養。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1]高等學校培養的高層次研究生人才是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的中堅力量,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根據2005年教育部制定的研究生創新教育計劃,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核心。因此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在高校教育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注意到科研團隊為高校內高效的組織模式,在科研、教學等諸多方面均展現出了良好的性能,故本文將探討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初期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先結合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研究的必要性,再在此基礎上給出具體的管理措施,以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一、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對研究生的管理與培養。學者們從招生質量的控制、培養管理機制、培養目標與培養計劃、課程設置、科學研究、導師指導模式、學位獲得、培養經費等方面[2-4]開展研究,探討提升研究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的辦法。這些研究成果在當前絕大多數高校中均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實踐并取得不錯的效果。[4-8]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研究工作更多是針對于已經成熟的研究生院內的管理模式,而對于教學研究型初期大學的研究生管理方法研究的較少。
社會的發展對大學提出更多的要求,很多傳統的教學型大學逐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變,而要建設好教學研究型大學,科研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但單就科研而言,教學研究型初期大學總體已經落后于985、211等名校。要快速而可持續地提升科研實力,研究生的作用不容忽視,而在此過程中對于研究生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創新來源于實踐,因而在當下,培養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需保證研究生有一定的社會實踐機會。校企合作是當前一種有效的模式。但注意到教學研究型大學初期所處環境,成熟的校企合作機會不多,再加之研究生具有專業性強的特點,因而僅靠校企合作模式很難給研究生們提供有效的實踐機會。高校的最大優勢在于人才優勢,因而需要發揮這樣的優勢為企業服務,通過項目合作的方式以技術輸出為手段,由此覓得實踐機會。
考慮到研究生專業性強的特點,校企合作在操作方便性上肯定不如研究所+企事業單位的模式。而科研團隊是當下及未來高校內的一種高效組織形式,其在破除科研單干現象后能發揮出團隊優勢:既能營造學科交叉環境,形成新興交叉學科并發現新的創新點;又能取眾所長,形成合力,獲得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以增強其服務社會的功能;還能在團隊中通過有效的管理、考核、激勵等機制提升科研團隊成員實力,培養高素質人才。[9-12]但對于處在教學研究型大學初期的大學而言,成熟的科研團隊還不多,為企業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系統性大問題的能力還不夠強,因而需探索符合客觀實際的、以團隊為主體的研究生管理模式以及科研團隊與企業合作的有效機制。
基于此,本文將以科研團隊為載體,探討出一條可提升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途徑:通過在團隊內部制訂嚴格規章制度以提升研究生基本技能并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以技術輸出為手段,與企事業單位進行合作,確保研究生得到足夠多的實踐機會;再在兩者結合的情況下,激發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二、具體的培養措施
為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一方面需以團隊為基礎努力創造實踐機會,另一方面又需通過嚴格管理確保研究生具有正確的科研技巧與方法。
1.研究方向的確定
學位論文的第一個環節就是研究方向的選擇。高質量的研究方向是產生高水平論文的基本前提。因而利用科研團隊,借助師兄師姐的傳幫帶的優勢,盡早讓研究生進入實驗室并確定研究方向,則顯得非常必要??紤]到研究生招生的差異化,則需要差別化對待:對于保送的研究生,則從確定保送伊始就要求其進入實驗室并跟隨師兄師姐們學習基礎知識及研究所需基本技能,且要求其本科畢業論文需與科研團隊研究方向一致;對于考上的研究生,則要求其在確定考上后,進入實驗室跟隨師兄師姐們學習基礎知識和研究所需基本技能。
2.研究生科研團隊創新項目設定
研究生科研團隊創新項目是各級別研究生創新項目的補充,對于已經申請到國家、省、校級別項目的學生將不再允許其申請科研團隊創新項目,反之則可。申請時間為研究生入學第二年初(即研二第一個學期前兩個星期內,可提前申請,但不可推遲),申請方向與科研團隊方向一致,申請內容與開題方向一致,研究期限2年,申請經費按照學校相關規定并考慮項目的實際需要。加強中期考核與結題考核,未結題或未獲得項目資助者將不允許參加畢業答辯。
3.學術報告制度的建立
學術報告制度的建立及實現應注意以下幾點:規范化、學術化、人性化。考慮到教學研究型初期大學大多數科研團隊尚處于組建初期,規模還不是很龐大,為營造良好的學術報告氛圍,則首先需從規章制度上入手,可將學術報告制度作為一門必須課來開展,規定研究生每年至少需多少次報告(其中英文報告1~2次)并達到一定的成績才能拿到學分,未拿夠學分的不能參加答辯。而對于具體的操作細節則可先采取固定日期時間、固定報告人的方式,確定報告頻率;然后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辦公場地確定報告地點,在規模較小時可僅用筆記本電腦開展報告,隨著團隊的慢慢壯大再去教務處申請用于學術活動的專門教室;最后則是從PPT制作、表達能力、內容創新性、內容科學性等方面建立研究生平常科研考核檔案,采用由導師組給學生打分的方式對學生日??蒲匈|量進行考核。
4.獎勵制度
獎勵的正面作用永遠都不會弱于處罰的作用,甚至比處罰更為有益于研究生的成長,因而加強對于研究生獎勵制度的研究意義非凡。對于研究生的獎勵主要在于兩個方面,即項目、論文。項目主要獎勵申請到的國家、省及校級研究生創新性項目,而論文則獎勵發表的高于研究生畢業要求的論文。設置相應級別的項目獎勵以及論文獎勵標準,形成制度并實施,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5.企業實習制度
為提升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必須在團隊管理基礎上開展企業實習。需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是尋找合適的企事業單位,其二是訓練學生掌握解決某一領域的基本技能。對于尋找合適的企事業單位的問題,處于教學研究型大學初期的科研團隊最適合通過技術輸出的形式,甚至不計勞動報酬地為企事業單位解決小問題,既可為發現科學問題提供豐富土壤,又可有效提升自身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為研究生的實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對于訓練學生掌握能解決某一領域的基本技能的問題則需借助團隊各項嚴格的規章制度,通過嚴格管理確保研究生盡早進入實驗室、盡早確定研究方向、盡早掌握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既掌握基本技能又學習科學研究方法。
三、結束語
研究生教育是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提高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不僅有利于人才的培養,還有利于更好地建設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特別對于處于教學研究型大學初期的高校而言,則更需探討相關制度與方法,確保在轉型期既能培育出高質量的研究生,還能為轉型提供一定動力??紤]到處于教學研究型大學初期大學的現狀,成熟科研團隊還不夠多,校企合作還不能滿足研究生培養的需求,則提出可借助組建科研團隊為抓手,通過嚴格的團隊管理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與技能,通過技術輸出的手段建立與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機制,從研究方向、科研團隊創新項目、學術報告制度、獎懲制度及企業實習制度等方面入手給出了有效方案。這些方案對于更快更好地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有一定的幫助作用,特別對于教學研究型初期大學開展研究生管理工作、努力培育高質量人才與提升科研實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唐寧莉,劉崢.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初步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2,(25):20-21.
[2]周治金,楊文嬌,趙曉川.大學生創造力特征的調查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5):78-82.
[3]李志平,韓惠鵬.影響農科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因素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3):13-16.
[4]朱紅,李文利,左祖晶.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現狀及其影響機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32(2):74-82.
[5]譚媛媛.研究生創新精神培養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1,(20).
[6]劉淼群.關于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北方經貿,2008,(6):141-142.
[7]張胤,徐宏武.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基于實證的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1):13-47.
[8]李艷,劉澤軍.研究生教育創新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以河南理工大學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12,(26):2-3.
[9]王冠.我國高等學校創新型科研團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科學,2010,26(2):65-70.
引言
科技創新團隊旨在共同的科研目標下,以科技領軍人才為核心,以團隊協作為基礎依托一定平臺和項目,在科學技術領域進行持續創新創造的科技人才團隊。隨著人們對科技的重視,加上科技在現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創新團隊”成為當前科研活動助推的重要動力。在我國以高校為主體的團隊是科技創新團隊的主體,企業也逐漸重視對產品技術開發團隊的組建,自主技術創新成為全球化發展下國家、組織、企業,甚至是個人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對科技創新團隊的研究進行梳理,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便于其他學者對科技創新團隊的研究就顯得特別有意義。
1 科技創新團隊
科技創新團隊旨在共同的科研目標下,以科技領軍人才為核心,以團隊協作為基礎依托一定平臺和項目,在科學技術領域進行持續創新創造的科技人才團隊。其目標是創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具有明確的創新使命;組織機構穩定,并能自主與外界保持聯系,具有較強的組織獨立性;內部一般實行項目化運作,由團隊領軍者將戰略目標分解成一系列任務,組織科研團隊成員開展項目公關(宋秀蘭,齊昕,2010)。
與其他類型的團隊相比,科技創新團隊具有一些鮮明特點:如創新成果的理論創新程度和知識含量更高,團隊內部受到正式權威的影響更弱;科研人員專業背景、學術觀點、個性特點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團隊領導者(或稱“學術帶頭人”、“項目負責人”)處于核心地位,他們沒有行政命令權,卻肩負著團隊管理和技術指導的雙重職責,其能力和行為對團隊發展乃至存亡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團隊成員的科研目標和任務是相互交叉。這些特殊性決定了科技創新團隊研究與一般團隊研究具有一定的差異化。
2 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的意義
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根據社會和經濟的需求,提升科學技術在促進這些需求方面的能力,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柳洲,陳士俊,2006)。
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表現在: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科技創新團隊是科技創新的有效保障,科技創新將決定一個國家或組織的競爭能力;科技創新團隊可以有效的提高創新的效率,隨著時代的發展,依靠個體進行創新和提高的時代已經不再存在,有效的團隊是取得卓越成效的關鍵;科技創新團隊可以有效地提高各類組織的競爭實力,有效的團隊對于凝聚人才,發揮團隊的協同作用具有積極的影響;最終表現為通過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可以更好的促進創新成果和創新思想的產生,對促進經濟、科技等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柳洲,陳士俊,2006;李婷,2013)。
3 國內外研究概述
我國最早開始對科技創新團隊的支持計劃始于20世紀末,與國外相比相對滯后。自1999年開始,國家科技創新團隊項目的實施顯出了科技創新團隊的重要意義,國家的支持促進了我國各類科研管理機構探索基于團隊的科技創新模式(宋秀蘭,齊聽,2010)。對科技創新團隊模式的研究,總體上來講,我國分為了四個不同的層次,這四個層次基本上按照一定的規模或者級別進行的劃分:
(1)國家部委、中科院所支持的團隊,最高層次的科技創新團隊,國家有關部門設立了“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計劃”,用于資助優秀的團隊。隨后也出臺了一系列計劃,并于2004年教育部啟動了最高層次的人才項目“長江學者和科技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新設“科技創新團隊”;
(2)省委、省政府層面所支持的團隊,不同的省份結合當地的實際推出了相關的政策,比如安徽、山東、吉林、四川、湖北等??;
(3)省級行政部門所支持的團隊,相對較為完善和開始較早的是上海市,上海市科委在2003年就啟動了“交叉領域創新團隊專項計劃”,其他省份也進行了有效的探討,比如浙江省于2007年啟動了科技創新團隊的支持計劃;
(4)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所自主支持的科技創新團隊,比如很多高校整合了科技資源,組建了大量的基于學科、研究專項、實驗室的科技創新團隊,也有企業依靠高校、科研院所等平臺組建了相關的科技創新團隊。
盡管科研團隊在整個創新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其相關研究卻是一個新興領域。現有的團隊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團隊(如高層管理團隊)和工作團隊(如醫療服務團隊、銷售團隊等)方面,針對企業研發團隊的研究也有一些(Sarin&McDermott. 2003).
為了全面了解國內外對科研團隊的研究現狀,筆者選取CNKI網絡數據庫查詢的方法,分別以檢索條件“篇名”或關鍵詞為“科研團隊”或“創新群體”,查詢相關的研究文獻。在1982-2015年期間,共檢索到中文文獻975篇,其中期刊論文672篇,碩士論文74篇、博士論文14篇、會議論文22篇;對ProQuest學位論文全文庫、SpringerLink數據庫、Wiley數據庫、ABI/INFORM經濟管理全文數據庫、EBSCO數據庫、Emerald回溯庫和SAGE回溯庫同樣進行檢索,發現在1960-2012年期間共檢索出國外相關文獻1472篇。從數量上來看,國外的研究明顯多于國內,而且從時間上看,國外對于科技創新團隊的研究遠遠早于國內。
研究方法上,國外學者對“創新團隊”的研究大都基于案例的分析或者實證分析的方法對某個角度進行分析或驗證(Bain, Mami, &Pirola, 200I;Pirola-Merlo, Hartel,&Mann,2002:Sarin&McDermott,2003)。比如, 以20世紀70年代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的一項跨國比較研究(Long&McGinnis,1981)。該研究中,借助實證研究方法,以歐洲六國1200個“研究單元”(ResearchUnit)作為研究案例,研究單元是指由從事某一特定研究或實驗的科學家和技術支持人員所組成的群體,研究了績效產生顯著影響的關鍵因素。我國的學者也采用了該種方法,蔣日富等(2007)對某科研機構在廣州地區四個研究所的12個科研團隊進行案例分析,結果表明決定科研團隊績效最重要的因素是領導行為和團隊目標,科研課題等級、硬件資源、信息共享和溝通對科研成敗起到一定影響作用,也有其他的學者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進行了多方面的比較分析(井潤田,王蕊,周家貴,2011)。但相比較而言,在實際的研究方法的檢索中,國內學者的研究方法相對較弱,多以國外學者所研究方法的借鑒和引用為主。
具體的研究內容上,國外學者利用實證和案例等研究方法,研究了團隊創新績效產生顯著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顯著的影響因素包括:團隊規模、領導行為、資源配置和執行方式、團隊內部以及團隊相互間的溝通、激勵以及任務的規劃、目標設置和執行方式的特征,并通過實證發現財力、物力等因素與研究單元績效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性(Long&McGinnis,1981);個體創新績效是研發人員在知識識別、整合和創造過程所產生的各種顯性和隱性成果,是研發人員個體綜合創新能力的體現(Kogut&Zander,1992);)通過對小型社會團隊的實證研究,發現領導方式、成員間聯系的緊密程度、團隊發展階段、成員的科研背景以及團隊結構是個體創新能力的決定性因素(Bettenhausen,1991)等等。國內學者更多的是借鑒國外學者的研究理論,多從理論的角度進行定量總結和概括,但也有學者進行了相關的案例或者實證研究,有學者通過實證研究得到團隊結構對績效不產生直接的影響(蔣日富,霍國慶,譚,2007),并有研究指出指出知識型員工的創新定位在于以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與挑戰為目標導向,創新績效的評判以目標的實現為標準(張學和,宋偉,方世建,2013)。也有學者參考案例研究方法,提出科研團隊生命周期理論,指出團隊管理者的職責、團隊文化與管理制度隨著團隊所處階段不同而發生演變(井潤田等,2010)等等。國內的這些研究與國外學者的研究基本上類似,更多的是基于國外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借鑒。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科研支持重點正逐步由對單個課題負責人的支持,轉向對以項目為牽引、以學術帶頭人為中心的科研團隊的整體支持。例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2000年開始設立“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擴大對“國內以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為學術帶頭人和骨干的研究群體”的資助。科技部和教育部明確提出要“整合高校現有人才計劃,推動人才資源的有效結合,以學術帶頭人為核心,形成一批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群體,成為科技創新的突擊隊和排頭兵”,并從2004年開始針對“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劃”進行支持等等,這些不僅促進了現實中對“科技創新團隊”的重視,也促進了我國學者對“科技創新團隊”的研究。
4 研究述評
綜述現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國內外學者對科技創新團隊研究上存在的差異表現在:
(1)時間上的顯著差異,國外對于科研團隊創新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早,國內研究明顯起步較晚;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36
1.研究意義
我國高校創新團隊就是為了學科創新目標而聚集在一起的高校創新人才的工作團隊,其組建目的是為了提高高校的整體科研水平,充分發揮優秀人才的群體力量,推動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的建設。近幾年關于我國高校創新團隊的研究迅速增加,但是研究內容和層次參差不齊。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歸納綜述,有利于發掘現有研究的不足,及時指明未來的研究方向,為高校創新團隊的有效運行提供理論指導。
2.研究現狀
對高校創新團隊的管理涉及到團隊組建、團隊制度、團隊文化、團隊環境、團隊沖突等多個方面,在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歸納的基礎上,將對高校創新團隊管理問題的述評分為團隊建設和團隊成員激勵兩個方面。
2.1關于高校創新團隊建設的研究
孫本杰(2007)在《地方高校創新團隊建設的思考》一文中,分析了地方高校建設中的相關問題,他認為創新團隊人才的思想狀況、精神狀態和工作功力等都會對團隊建設產生一定的影響。此文雖然沒有具體分析研究團隊成員工作動力對團隊建設的重要作用,但已充分肯定了團隊成員工作動力的重要性。萬鋒鋒(2009)在對高??萍紕撔聢F隊沖突產生原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可以通過強化溝通機制、優化團隊結構、加強團隊文化建設等途徑解決團隊沖突。韋凱華(2016)指出了現階段高校創新團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出了管理對策:構建合理的內部結構、避免團隊內部內耗、重點培養青年科技人才、選拔出色的領導和組織人員。紀延光和韓之?。?004)研究了高??萍紕撔聢F隊的人文環境建設。張艷等人(2007)研究了我國高??蒲袆撔聢F隊的人際溝通問題。進行同類研究的還有胡瑞和李忠云、柳洲和陳士俊、夏文莉和張敏等。
2.2關于高校創新團隊成員激勵的研究
朱學紅(2008)在其博士論文《研究型大學創新團隊心理契約研究》一文中,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對研究型大學創新團隊心理契約的內容和心理契約違背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心理契約作為創新團隊隱性激勵的機理。他認為,心理契約可以通過公平、聲譽和職業生涯關注來實現對團隊成員的隱性激勵。此文雖然研究了心理契約作為創新團隊隱性激勵的機理,但只是分析了心理契約對隱性激勵的三個作用方面,并未具體深入地研究我國高校創新團隊的激勵問題。朱學紅(2008)在另外一文《基于心理契約的創新團隊隱性激勵研究》一文中,分析了創新團隊心理契約的內容,構建了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員工激勵模型。魏斌和汪應洛(2002)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項目中研究了知識創新團隊的激勵問題,他們在對團隊創新中“搭便車”現象和由Holmstrom設計的激勵機制模型進行描述之后,提出了一個改進的解決免費搭便車問題的激勵模型。王怡然等人(2007)在分析高校創新團隊建設中的制度建設時,列舉了三項制度,管理制度、激勵制度和考核制度,他們認為,應當建立適當的科研激罨制,激發團隊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獲得豐碩的研究成果。
3.現有研究的不足和未來研究方向
3.1現有研究的不足
如何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及培養創新能力是本科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嘗試構建以“團隊設計項目”為導向的培養制度,從而實踐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為大學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1大學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1國家政策導向出現理解偏頗
近些年,很多高校總把承擔項目、科研經費、SCI文章、獲獎引以為榮,教學被邊緣化已成為無法避免的無奈現實。教師只能“沒有時間上課”,即使有時間上課也不會全身心投入教學,何況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亦不能悉心指導了,論文質量自然出現下降[1]。
1.2教師重視程度、師資不足及本身能力欠缺
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實施過程中教師本身對自己職責責任不明,認識程度不到位,有的教師缺乏責任心、缺乏熱情。對畢業論文(設計)投入精力不足,對學生論文設計及撰寫檢查審核不嚴等影響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同時高校連續擴招導致師資不足難免顧此失彼。另外指導教師業務本身能力欠缺,造成畢業論文(設計)題目陳舊,內容簡單,學術水平低下也是造成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下滑的原因[2-4]。
1.3學生主客觀因素的存在
當今中國,在雙向選擇的大學生就業制度下,供求矛盾儼然成為就業難問題的重要原因,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5]。而現在多數學校的教學計劃都是把畢業論文(設計)安排在最后學期,正逢就業招聘的高峰期,畢業論文只得為找工作、就業簽約讓路。同時有的單位還需要學生先實習后就業模式,畢業論文(設計)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就會大量減少,自然會造成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下降。此外還有其它原因如:學生對畢業設計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忙于復習考研、出國等等也是主要原因[6]。1.4其他因素除上述導致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下滑因素外,在教學單位教學管理方面也存在欠缺,如畢業論文(設計)經費投入問題,論文質量與指導教師獎懲問題等也都制約著畢業論文(設計)水平提高。
2基于“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團隊畢業論文設計模式的構建
2.1教師團隊建設以科研項目為依托教師團隊的構建
以各自的科研項目為基礎,研究方向相似或相近的組成教師團隊。實施時總的項目被分解成若干的小項目,每個項目有專人負責,對子項目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通過大學生創新性實驗以學生團隊的形式參與其中,利用教師團隊及學生團隊的每一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協同工作,共同完成目標。
2.2學生團隊的構建
學生團隊的組建以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為契機,申報課題大多源自于教師團隊的科研項目的子項目,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方向,親自進行科研設計,經指導教師指導后撰寫申報書進行申報。學生團隊的組建方法可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選擇、以優勢互補為原則,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隊效能。每個子項目的成員一般以2~3名學生為宜。在各子項目實施過程中,可根據各團隊成員的配合情況及具體操作需要可以做適當微調,以達到組建最佳實施團隊的目的。團隊與團隊之間可經常性的互動,形成團隊信息及合作網絡,提高完成效率和知識技能交叉互補[7]。
2.3教師團隊與學生團隊的互動
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會貫穿于整個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如: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申報書的書寫指導;文獻資料的收集;中外文文獻的閱讀整理;課題設計;綜述、開題報告、論文的撰寫;每周固定時間的例會、研討會的交流;辦公軟件、實驗分析軟件的應用;與科研項目相關的實驗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指導等等,學生可以獲得比較系統全面的科研訓練,教師也可以在與學生的互動中積累科研教學經驗,有助于教學相長積極氛圍的形成。
2.4整合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與畢業設計
創新性實驗計劃完成后,結合創新計劃項目,教師團隊可為學生團隊成員安排相關的畢業設計課題。由于這些同學已經歷了創新性實驗計劃的鍛煉,畢業設計又是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的延續和深入,因此會省去適應期,快速進入狀態,為畢業設計的順利高質量完成提供了保障。
2.5發揮導師制在項目團隊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導師制是近年來實施的一種新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制度,是關于本科生教育的一項創新性實踐[8]。我校本科生導師制始于2012年,從大學的第一學期開始,學生和教師通過互選,每位學生都能選定的一名教師作為導師,導師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開展專業教育,指導學生學習、選課、考研、撰寫畢業論文或開展畢業設計,關注學生業余時間學習生活,兼顧指導學生進行未來人生規劃等工作。針對目前預防專業本科生畢業實習時間短、經費有限的客觀事實,導師能夠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在研課題,提前指導學生進入科研角色,無疑是一個事半功倍的辦法。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嘗試將導師制應用到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創新性思維的培養過程中,并且效果明顯[9-10]。我教研室近幾年利用導師導學的機會適時地介紹科室的科研方向和科研項目,鼓勵對科研有興趣的同學(一般是大三的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組成師生科研項目團隊協同工作。經過幾年的實踐,學生在進行畢業論文設計時的時間和經費壓力得到有效緩解;在提高畢業論文質量,鍛煉學生的科研思維、動手能力,調動學生科研創新積極性方面獲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