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扶貧就業匯總十篇

時間:2022-07-19 08:16: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扶貧就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生扶貧就業

篇(1)

1.嚴峻的就業現狀

從全國就業工作座談會上傳來消息,201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660萬,2012年該人數達到680萬,“十二五”時期應屆畢業生年平均規模將達到700萬人。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劇了競爭的激烈性,也必然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壓力。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貧困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與其他同學相比顯得尤為沉重。

2.就業心理的偏失

經濟困難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或城鎮特殊家庭,長期的生活壓力和學習壓力使這些學生的視野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貧苦的生活和特殊的成長經歷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這造就了他們更加敏感而自卑的心理環境,并且這種過度的自尊極易滋生或偏激易怒或消極墮落的不良情緒。相對于其他同學而言,家庭經濟困難的畢業生對于通過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進而出人頭地有著更強烈的愿望。因此,過高的擇業期望值往往使得一些貧困大學生在就業中更容易喪失工作機會。

3.綜合素質的欠缺

就業能力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綜合素質的競爭,經濟困難學生大都來自教育資源有限、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因家庭條件所限,他們在計算機應用、英語(口語)、文體特長、人際交往、動手實踐、語言表達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缺陷,這些缺陷在無形中削弱了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促進高校貧困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的有效措施

1.加強校內就業指導課程和心理輔導機構建設

(1)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規劃。大學時期是一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最佳時期,也是最重要的時期。針對這個問題,高校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中,要積極探索從入學就開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新思路,構建科學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2)鼓勵式的心理輔導,以培養良好的就業心態

基于經濟困難學生敏感而易自卑的心理狀態,建議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有針對性地加強鼓勵式心理輔導。心理學研究證明,個人的自我評價越接近實際,自我產生的心理障礙就越少,適應社會的能力就越強。當經濟困難學生能夠做到正確認識自我,對自我有客觀公正的評價后,才能在就業中正確面對挫折。有些貧困生既自卑又自尊,不敢面對現實,加之對貧富差距理解的不同,對自己的就業過于憂慮。針對這種情況,就業指導部門應重點指導貧困生學會運用積極有效的心理防衛機制,避免一些有害情緒的激化,同時積極引導他們學會自我調試,及時疏導、宣泄不良情緒,解除就業心理焦慮,擺脫就業壓力,保持身心健康。

篇(2)

高等院校青年學生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家庭環境不同,經濟狀況各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20%。這些同學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經濟的壓力,由于各種原因,在當前較為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他們在擇業就業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高校特困畢業生能否順利、及時實現就業,不僅關系到他們自身及其家庭經濟狀況能否得到改善,而且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以及社會的公平和穩定,必須抓緊抓好。環境科學系在系黨政領導下,充分認識做好特困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滿腔的熱情和對特困畢業生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本著“解決好一個特困畢業生就業就是解決一個家庭的困難”的宗旨,下大力抓好環境科學系特困畢業生就業工作。

我系認真做好特困畢業生統計工作,畢業班按照現行特困生評定標準確定特困生人數,上報特困生名單,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收入情況和貧困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幫助特困生順利就業。

舉措一:建立平臺,全天候就業信息

我系通過短信平臺、網上信息平臺(如QQ群)等快捷信息手段,全天候、零距離地為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最新就業動態,使學生可以足不出戶接收到最新雙選會信息和招聘信息,在第一時間就能掌握到最前沿的人才市場動態。

舉措二:對口幫扶,廣開貧困畢業生就業渠道

我系充分利用教職工和歷屆畢業生在社會上的影響力,為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廣開就業渠道,提供就業信息。動員全系教師共同關心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按照“系適用、就近推薦”的原則,向就業幫扶單位進行對口推薦、重點落實,確保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充分就業。

舉措三:提供咨詢,深入挖掘貧困畢業生潛力

為了進一步體現我系對未就業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的關心,提高就業服務質量,環境法學系各位老師、輔導員提供個案咨詢和專項服務,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只需提前進行預約,就安排教師進行一對一的深入職業咨詢,通過咨詢達到自我認知,自我整合,自我分析與自我規劃,從而挖掘個人職業潛能,走向求職成功。

舉措四:適時引導,調整貧困畢業生就業觀念

為使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充分就業,通過各種方式,幫助畢業生調整就業觀念和就業定位。加強創業教育,以創業帶動就業,引導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自主就業和自主創業;加強服務基層的教育,借助國家出臺的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等政策,引導同學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舉措五:心理干預,強化貧困畢業生挫折教育

相對而言,貧困生的心理問題較多,特別是在就業階段,在多重的壓力下,心理問題難以排遣。我系加強對貧困生就業心理的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地制定輔導計劃,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在心理輔導過程中,老師采用雙向溝通師生互動的方法,引導貧困生敢于講出真實的感受,將隱藏在內心的困惑和想法說出來,使輔導工作能真正做到貧困生的心坎上 要正確運用激勵原理,幫助貧困生正確認識和對待求職過程碰到的挫折和失敗,掌握基本的自我調節方法,增強自身的心理承受力,通過學科整合方法整合豐富心理輔導的內容,使輔導工作通過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和個別心理輔導,使其認清自身優勢,緩解就業壓力,增強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舉措六:對貧困畢業生提供技巧支持

我系幫助貧困生分析職業及專業的技能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求職技能和技巧的訓練,掌握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主動適應職業崗位,幫助貧困生掌握擇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求職材料的制作面試技巧等。

舉措七:在就業工作中開展學生、教工黨員與貧困畢業生結對幫扶活動。

在就業工作中開展學生、教工黨員與貧困畢業生結對幫扶活動。在就業工作中開展學生、教工黨員與貧困畢業生結對幫扶活動。每名黨員與1到2名貧困畢業生結成幫扶對子,為幫扶對象在學習、生活、專接本和就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幫扶。針對幫扶對象的就業期望、求職目標、能力結構、家庭狀況等,師生共同制定解決方案。目前,結對幫扶活動已經初見成效,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工作體系。

篇(3)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55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展,高校在校生人數在不斷增加。相應地由于家庭經濟的原因高校貧困大學生也逐年增加,根據統計,普通高校中的貧困學生一般占在校大學生總數的20%左右。

1 高校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幫扶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職業生涯規劃由美國學者上世紀50年代提出,上個世紀90年代進入我國并受到我國企業、學校等組織和部門的高度關注。

1.1 高校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幫扶的必要性

貧困大學生大多接受的是相對薄弱的基礎教育,教育觀念落后,很多學生的英語、計算機等綜合能力較弱。考入大學后,出于家庭經濟的考慮,努力學習,想盡快找份工作,出人頭地,職業生涯規劃和設計過于簡單。同時由于性格原因,與老師同學溝通交流較少,他們往往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而忽略了綜合素質的培養,缺乏就業競爭能力。這些貧困畢業生對于當今需求綜合素質的企業來說不具有吸引力,而不能順利就業的經歷將會使他們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困惑、焦慮、無所適從,嚴重的甚至產生軀體不適及精神疾病癥狀,因此高校貧困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十分必要。

1.2 高校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幫扶的重要性

1.2.1 幫助貧困大學生端正就業心理,增強自我認知的主動性

許多貧困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有許多錯誤的就業心理,導致就業難度加大,而職業生涯規劃能幫助他們客觀分析自己,主動認知自我,進而改變不良的就業心理。通過一些專業測試軟件的測評以及專業老師的指導,貧困大學生能客觀地了解到自己的優勢和興趣,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通過職業生涯規劃主動認識自己后,他們就會有的放矢地在優勢方面下功夫,不斷完善自己,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從而走出心理誤區。

1.2.2 幫助貧困大學生自覺挖掘自身潛能,提高綜合能力

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通過分析學生的優勢、劣勢、短期目標、長期目標,讓貧困大學生發掘出自己的潛力。在遠大的人生目標指引下,貧困大學生克服自卑、逃避的心理,主動克服生活中的困難,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各種團學組織和活動,以此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為貧困大學生以后的順利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1.2.3 幫助貧困大學生積極進行職業探索,盡早確立職業發展目標

高校貧困畢業生在擇業時,存在著擇業目標不明確,盲目無所適從的思想傾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貧困生了解自己將來適合的職業,盡早地確定職業目標,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關心并主動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在今后的發展趨勢,便于其盡早調整。同時激發貧困大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和探索,提高學習的自主性,鞭策自己自覺地學好專業知識,有助于今后的就業和職業發展。

2 高校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面臨的問題

職業生涯規劃對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個人成長以及職業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由于貧困大學生的家庭期望、心理素質、社會資本等方面的特殊性,造成貧困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2.1 就業期望值與現實相悖

貧困大學生出于改善家庭經濟的考慮,在職業價值觀上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自我,把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單位作為就業期望值的重要標準,從而不愿下基層、到農村、到非公有制企業、到西部地區開創事業,就業期望受到很大的局限。大部分貧困生就業期望值和擇業取向與現實社會的崗位需求出現較大偏差。

2.2 心態不成熟、不健全

家庭經濟上的困難直接影響了貧困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在面臨激烈的就業競爭時,各種困難和挫折的出現,引發了自卑、壓抑、消極等心理障礙,導致貧困生的心理負擔過重,對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心態造成較大影響。貧困心理的長期積壓導致貧困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時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缺少理性的眼光和辯證的思考,好高騖遠。

2.3 綜合素質相對缺乏

一方面, 大多數貧困生來自貧窮的農村或經濟收入偏低的城鎮, 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落后使得他們往往在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在大學讀書期間,由于貧困大學生自身的原因,使他們失去了很多鍛煉自己的機會,從而造成了語言表達、人際關系、組織管理、動手操作等方面的不足。同時,在追求“證書熱”求職環境下,貧困大學生由于經濟條件的制約而使證書缺乏,從而影響了其就業競爭力。

2.4 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針對性不強

近年來,高校相繼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對在校大學生提供了專業的生涯規劃指導,但是針對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內容較少,不能給這個特殊群體提供有力的指導。

3 如何對高校貧困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幫扶

對高校貧困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幫扶必須從多方面入手,既需要貧困大學生積極主動、正確對待職業生涯規劃,也需要高校在個性化、全員化、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上下功夫,同時也需要社會的關心和幫助。

3.1 幫助貧困大學生更新就業觀念,主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高校自身要認識到學業與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發展、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將教學和教育管理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職業規劃的觀念,共同指導學生的學業與職業生涯規劃,并且把它作為實實在在的工作來開展,進一步在教育教學體系中不斷健全和完善職業規劃指導和輔導,以此幫助貧困大學生主動做好職業規劃,應對激烈的職業市場競爭。

3.2 建立貧困大學生檔案, 加強個體指導

高校從學生入校起建立貧困大學生的檔案,將貧困大學生的家庭情況、特長、興趣愛好等進行登記。根據貧困大學生個體的情況,在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貧困大學生完成職業生涯規劃,并進行調整。與已就業學生保持聯系,關注他們的就業情況,跟蹤服務,從中找出經驗,為在校的貧困生提供更好解決就業問題的辦法。

3.3 開設貧困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相關課程

通過開設貧困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能從理論上系統化地對貧困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指導,比較全面覆蓋在校貧困大學生。課程的形式和內容可以多樣化,可以是授課,也可以講座或增加實訓的內容,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深入和系統,有效引導貧困學生進行科學規劃。

3.4 為貧困大學生提供專業的職業測評和指導

學校為貧困生提供與職業選擇有關的性格測試、職業興趣測試、職業能力測試等服務,為他們提供各種測試工具和方法,提高他們的自我認知水平,指導貧困大學生進行自我測試和評估等,為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3.5 對貧困生進行輔導和培訓,幫助其更好地自我認知

舉辦勵志講座,邀請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和較為成功的曾為貧困生的校友來校為貧困生作報告,用成功案例激勵貧困大學生,發揮榜樣引領的作用,讓貧困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充滿信心的同時,借鑒成功人士的職業生涯過程。邀請企業家或校友通過講座的形式介紹行業的發展狀況,為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參考。積極聯系企業為貧困大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對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幫助。

3.6 加強就業平臺建設,幫助貧困生獲取更多的社會就業資源

有效就業信息的缺乏導致了貧困生就業機會的缺少和就業路徑的狹窄。學校可以盡早建立目標用人單位與貧困生的溝通交流機制, 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把這些目標單位請進校園,通過貧困大學生暑期社會實習的機會加強學生和企業的相互了解,增加就業機會。同時,社會也應該通過政策、資金等給貧困大學生更多的機會和支持。

3.7 鼓勵貧困大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嘗試走創業之路

隨著大學生數量的增加和就業市場的逐漸飽和,自主創業日益成為年輕人的職業選擇。目前,國家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寬松的環境和政策支持,貧困大學生在了解市場、了解社會的基礎上,可以提早樹立正確的創業觀,端正創業動機,培養創業興趣。同時貧困大學生可以配合學校開展的各種創新團隊活動,培養創新精神,為今后將創業確定為職業目標奠定基礎。

總之,貧困大學生是高校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工作對保證高校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幫助貧困大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對高校和社會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鄧紅珍等.高校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初探[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2]戴勇.高校貧困生就業援助模式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8,(24).

篇(4)

二、工作目標

(一)2017年就業促進民生工程目標:全年城鎮新增就業740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70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9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二)2017年就業創業服務工作省級目標:組織600人參加創業培訓;促進大學生創業100人;網上辦事大廳推廣使用;失業保險待遇發放“零”差錯。

(三)2017年就業創業服務工作市級目標:實現成功創業250人;就業登記達到6萬人;簡報信息40條公共招聘網推廣使用;實現就業系統專網數據和報表、資金使用同步;全面推進就業創業工作“放管服”;積極參與省市舉辦的創業活動;農村勞動力實名制信息庫和農村貧困人口數據庫(兩庫)半年更新率達50%以上;建立就業扶貧示范村10個;建立完善園區就業服務指導站1個。

三、工作措施和工作要點

(一)下大力氣推進就業精準扶貧

1、動態精準掌握數據。加強與扶貧移民部門的對接,及時掌握今年分解落實的脫貧人口情況,將農勞實名制數據庫信息與“六有”大數據平臺進行比對復核,摸清198個退出村中16—60歲貧困勞動力底數,為精準開展就業扶貧提供依據。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動態更新機制,以貧困村為單位,依靠“第一書記”、鄉村勞動保障協理員進村入戶,精準掌握貧困勞動力的基礎信息、就業培訓、轉移輸出、自主創業、公益性崗位安置等“五個名單”的變動情況,及時將變動信息與“六有”大數據平臺進行比對,確保數據真實準確以及數據及時更新。

2、大力促進轉移就業。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通過公共招聘網、手機短信、鄉村廣播、微信等媒介,及時向貧困勞動力崗位信息。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手段,以扶貧信息系統為基礎,建立貧困勞動力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對貧困戶勞動能力、就業狀態進行精準記錄、動態管理,對企業、商會的用工信息進行定向、精準對接,搭建起貧困戶與用工企業互聯互通的大數據平臺,實現貧困人口基本情況清、勞動力狀況清、就業需求清、培訓意愿清、社會保障清、幫扶措施清。

3、加大工作推進力度。按照市級目標任務打造10個就業扶貧示范村,推進就業扶貧標準化建設。加大對就業扶貧工作中成功經驗、先進典型的宣傳報道。同時,大力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托底安排貧困群眾就業。每個退出村開發不低于5個的公益性崗位,每個崗位每月給予400元補貼。

(二)全力幫助重點群體就業創業

1、實施兩個計劃。深入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努力實現就業水平不降低。積極會同教育部門,通過就業創業指導進校園、舉辦校園招聘和各類創業等活動,提高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的就業率。對實名登記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精準就業創業幫扶,多渠道幫助他們實現就業創業。認真落實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強化創業指導服務,通過省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等各類創新創業平臺和工作措施,積極引導、幫助各類創業群體成功創業,實現就業。

2、強化就業援助工作。積極穩妥做好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工作,對化解過剩產能壓力大、職工安置任務重、經營十分困難的企業,按規定落實失業保險等就業扶持政策,大力開展就業援助行動,搭建就業、創業平臺,針對性抓好就業創業培訓,確保職工轉崗不下崗、轉業不失業。精準掌握各類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加強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及時兌現公益性崗位就業人員的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做好2014級藏區“9+3”學生就業工作,收集各類用工信息,協助學校組織學生與企業對接,確保藏區“9+3”學生就業率達到100%。

3、推進返鄉就業創業。通過“一園四線”,幫助返鄉農民工就業,對有資金有項目的返鄉農民工在政策上引導支持其創業,無資金無項目的推薦到工業流水線、現代農業生產線、電商配送線、三產物流線上就業。

(三)狠抓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工作

1、大力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我們始終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放在首位,積極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并積極落實離校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積極引導和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并為轄區內符合條件的創業大學生及時兌現創業補貼,鼓勵扶持大學生創業。通過實地調查創業規模、創業項目及經營情況,現場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創業指導。

2、極落實扶持政策促進農村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等重點人群創業。積極依托園區孵化園,大力籌備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建設,通過開展創業培訓、提供創業咨詢、創業擔保貸款等一系列服務幫助他們創業。

(四)努力提高技能培訓質量

1、開展技能培訓。包括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以及創業培訓。加強聯系,大力實施商會培訓。做好已轉移就業人員崗前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培訓他們的就業競爭能力。同時,切實加強培訓保障,突出抓好“人員、資金、組織”三保障,確保培訓質量提檔升級。

2、開展貧困家庭培訓。積極會同技工院校、培訓機構等,及時征集貧困勞動力的培訓意愿,指導、協助院校機構通過開設“扶貧專班”、舉辦送培訓下鄉活動、依托“農民夜校”定點培訓等方式開展技能培訓、做好就業推薦,按規定落實獎補政策,全面完成貧困家庭技能培訓年度目標任務。

篇(5)

一、充分認識做好2008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工作的重要意義

2008年是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的第三年,也是首批“三支一扶”大學生服務期滿的第一年。做好2008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工作,對于推動工作向縱深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級有關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青年人才健康成長和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2008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工作的重要意義。要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堅定信心,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把2008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精心組織,周密部署,認真做好2008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的組織管理工作

各地要按照相關政策,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完善對“三支一扶”大學生管理培養使用的政策措施,認真開展2008年的組織招募工作,全面加強其服務期間的日常管理工作。

(一)要按照規定程序抓好2008年“三支一扶”大學生的組織招募。2008年全國共招募約2萬名高校畢業生。各地要將2008年招募計劃于5月20日前上報全國“三支一扶”工作協調管理辦公室審核,在9月30日前完成整個招募工作。

(二)認真抓好“三支一扶”大學生信息庫的建設管理。要把“三支一扶”大學生信息庫的建設管理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做好信息采集、報送,建立統一標準,統籌管理信息入庫工作。各省級“三支一扶”工作協調管理辦公室要抓緊制定信息庫的管理辦法,建立本省(區、市)“三支一扶”大學生個人信息總庫,采取有力措施,保證入庫信息的準確、完整和及時,所有入庫信息要永久保存。

(三)切實做好“三支一扶”計劃的經費保障工作。“三支一扶”大學生的各項生活與交通補助、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住院醫療保險的各項費用以及各地“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工作經費,由地方財政安排專項經費予以解決。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和物價水平,適當提高“三支一扶”大學生的生活補貼標準。有條件的地方要統籌解決“三支一扶”大學生門診醫療費的報銷問題,并提高其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額度。中央財政將通過不斷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對西部地區予以支持。各地人事、財政部門要監督檢查專項資金的運行情況,確保資金使用的安全、規范和有效。

(四)加大對“三支一扶”工作的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各類媒體,廣泛宣傳“三支一扶”工作。各省級“三支一扶”工作協調管理辦公室要在今年持續開展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報道活動,大力宣傳“三支一扶”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基本政策,廣泛宣傳大學生在基層服務的突出業績和先進事跡,宣傳各地及用人單位好的做法和經驗,為工作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五)認真組織服務期滿“三支一扶”大學生的期滿考核工作。各地要盡快部署,組織各級管理部門和大學生所在單位對其服務期內的工作、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況進行全面的總結考核。期滿考核的工作程序可參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對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學生,頒發《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服務證書》。該證書由全國“三支一扶”工作協調管理辦公室統一印制,加蓋省級“三支一扶”辦公室印章,作為“三支一扶”大學生享受有關優惠政策的重要依據。省級“三支一扶”工作協調管理辦公室要做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服務證書》的發放管理工作。

三、廣開渠道,落實政策,切實做好服務期滿“三支一扶”大學生的就業服務工作

做好首批服務期滿“三支一扶”大學生的就業服務工作,是2008年“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實措施,為服務期滿“三支一扶”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就業創造條件。

(一)多措并舉,切實做好就業服務工作的統籌安排。要在堅持自主擇業原則的基礎上,按照有關規定,細化、明確服務期滿后各項就業服務政策的落實措施。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服務期滿的“三支一扶”大學生扎根基層。各級人事、勞動保障、教育、農業、衛生、扶貧等部門要充分挖掘本系統就業崗位,積極吸納服務期滿的“三支一扶”大學生。

(二)認真做好服務期滿“三支一扶”大學生報考機關和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招錄(聘)組織工作。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學生,報考黨政機關公務員的,可以享受放寬報名條件、增加分數等優惠政策,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公務員招考時,公務員主管部門也可拿出專門錄用計劃,招錄“三支一扶”大學生。縣、鄉各類事業單位,有崗位空缺需補充人員時,也應拿出一定崗位面向“三支一扶”大學生進行公開招聘,原單位有崗位空缺需補充人員時,應優先考慮接收。服務期滿考核為優秀等次的“三支一扶”大學生,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可按照有關規定破格聘用。各級機關考錄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時,免收困難家庭“三支一扶”大學生的報名費和體檢費。

篇(6)

貧困大學生在大學生群體中占有極大的組成元素,他們由于家庭生活比較窘迫而導致經濟上的貧困,然而目前來看貧困學生不僅僅是在經濟上貧困,由于經濟貧困而導致的心理自卑也嚴重影響到他們的擇業觀,也就是所謂“心理貧困”,文章從這個層面進行分析,提出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策略方案,以此推進貧困大學生就業水平得以穩步提升。

一、幫助貧困大學生“心理脫貧”重要意義

從長遠角度分析,對貧困大學生就業工作一直是教育的重點所在,這不僅關系到個人與家庭,更重要的是關乎到貧困階層心態。因而必須對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予以充分的重視,尤其是要幫助他們消除“心理貧困”,這樣才能促使他們在心理上能夠逐步強大,而且具有良好的就業心態,在就業形勢極為嚴峻的前提下,必須要進行積極進取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之中,面對就業時需要克服心理障礙,主動追求自己喜歡的工作。除此之外,心理脫貧還能促使大學生整體素養得以改善,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循循誘導,從而讓他們消除心理陰影,在面對就業時具有良好的心態,組織他們參與到不同集體活動中來,以提升他們的溝通與交流能力。

二、困大學生“心理脫貧”可以促進就業

(一)政策給予支持

正因為貧困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心理上的弊端,因而必須對其進行“心理脫貧”的循循誘導,并且幫助貧困學生樹立就業的信心。政府作為職能部門就需要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以穩定貧困大學生的就業素養,針對貧困應屆高中生,或是初中生給予經濟上的補貼,并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因勢利導。針對貧困家庭中接受中職教育的,政府必須提供相應的生活費與交通費補貼。而針對貧困大學生,他們的就業一直是政府比較關心的問題,將其納入扶貧計劃之中,制定扶貧政策,通過扶貧任務的推行促使他們的就業有所改善。與此同時,還可以開辟相應的就業崗位,給予相應創業資金服務,從而為貧困大學生給予更多的就業機會,從根本上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二)構建勤工助學體系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心理貧困的導火索還是由經濟狀況引起的,因而還是需要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經濟困難的重視,只有解決經濟問題才能真正讓他們消除心理貧困。高校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彰顯人性化的理念,設立相應的勤工儉學崗位,這樣貧困大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勞動獲取到報酬,由此能夠解決他們經濟上的困境。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出臺相關的優化政策,比如延長學生還貸期限,這樣就能讓學生的經濟負擔有所減輕。通過這樣的形式就可以讓學生能夠主動的擺脫經濟困境,由此能夠讓學生通過自我救助的形式減弱他們的心理自卑,幫助他們樹立自立自強意識,從根本上擺脫心理脫貧,把握就業時機,實現順利就業。

(三)完善高校心理教育

高校教育過程中還需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人的情緒主要受人的思想支配的,不良情緒對學生的身心有著極大影響,所以對貧困大學生來說需要從內心上消除負面情緒對他們的影響。高校相關部門必須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方案,首先要了解貧困大學生的內心狀態,然后根據于此擬定相應的輔導計劃,予以適當的心理輔導,由此讓他們能夠確定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認清就業形式,了解社會需求,調整社會需求,調整擇業目標,轉變就業觀念,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從而促使貧困大學生能夠從內心上轉變觀念。通過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能夠讓他們消除不良的情緒,從而強化他們自我調節能力,并且能夠在擇業受挫的前提下還能正確面對就業形式,保持相對平和的心態,高校在就業職業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有效的參考,讓他們能夠正確選擇就業,從而擺脫心理貧困。

三、結語

總體來說,心理貧困對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因而高校應該重視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心理脫貧,讓他們能夠擁有正確的擇業觀,這其中首先要幫助學生擺脫心理自卑不良情緒。本文中重點論述了當前心理脫貧對貧困大學生就業的意義及具體的改進措施。

參考文獻:

[1]王一卓,趙貴臣,仲晨星.高校貧困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解決策略[J].理論觀察,2016(09):147-148.

[2]李俊.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完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21):406.

篇(7)

眾所周知,大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后,能否順利地進入工作崗位不僅關系著大學生的前途,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繁榮與和諧。所以,本文探討當前大學生就業精準扶貧發展的現狀及其今后的改進策略,對于指導今后的大學生就業幫扶工作起著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現狀

當前,為了更好地提升大學生就業率,幫助大學生迅速實現從學生向職場人士的轉換,很多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精準幫扶工作,但是,從目前來看,還面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首先,精準幫扶難度大。根據教育部的官方數據,2016年全國大學生畢業總人數達到900萬,在這龐大的就業基數面前,高校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其次,高校對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效果有待提升。精準幫扶主要是從大學生自身的家庭情況、專業特點、興趣愛好出發,來實施量身定做的幫扶計劃,但是,從目前來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部門在人員配置、崗位設置方面還無法做到滿足更多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的要求。這就在客觀上影響了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的效果。最后,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隊伍有待完善。做好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工作是一個科學的過程,不僅需要高校相關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精準幫扶指導經驗,還要在人際溝通、組織協調、就業信息搜索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基礎。但是,從目前來看,一些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教師專業理論合格,但是實踐經驗不足,所以,綜上可知,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還面臨著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促進高校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的對策分析

上述主要從三個方面探討了當前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中存在的不足,例如,精準幫扶難度大,精準幫扶效果有待提升,精準幫扶教師隊伍綜合素養有待強化。本文從這些不足出發,總結其他高校的先進經驗,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今后提升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的對策。首先,明確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的目標。無論是精準幫扶還是專業指導,其最終的目標是幫助大學生就好業,為了進一步提高今后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的效果,高校可以采取目標責任制管理,將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指標落實到每一個就業幫扶老師身上,責任到人。對于完成就業精準幫扶目標的老師,予以積極的肯定與獎勵。當然,對于表現不佳的教師需要進行相應的督促與改進。通過這種目標責任機制一方面可以調動廣大高校就業指導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由于某些高校就業指導人員工作不積極而對大學生精準幫扶效果的影響。其次,做好大學生就業思想工作。目前,我國正在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因此,高校就業指導人員在就業精準幫扶的過程當中,可以積極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并對其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和咨詢建議。

大學生是就業的主體,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和扭轉一些大學生所存在的“等、靠、要”的消極的就業思想,相應的就業精準扶貧工作才會得到更加有效的開展。另外,當前,我國正在流行“慢就業”思想,這一思想主要提倡大學生不要盲目地急于求職,應該給自己一段時間去了解自己、了解社會,從而更好地作出職業規劃。高校就業指導老師也可以結合慢就業思想,根據大學生就業所需要的崗位技能來實施必要的引導和培訓,為大學生今后就業創造有利條件。最后,切實提升大學生就業指導人員綜合素養。指導大學生就業是一個科學嚴謹的過程,它需要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老師不斷在素養層面進行綜合的提升,從而更好地滿足在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工作開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應該通過崗位培訓的方式,來強化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老師綜合素養的提升。一方面,可以邀請相關專家,尤其是就業指導專家以經驗交流的方式來拓寬就業指導人員精準幫扶的視野和思路。另一方面,高校就業指導人員在精準幫扶的過程當中也可以根據精準幫扶的效果進行案例分析,分析在工作過程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所獲得的有利經驗。通過這種外在的強化與內在的提升,今后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尤其是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工作才會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三、結語

本文主要探討了當前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的實施現狀,指出其在就業幫扶過程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對其今后的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工作的改進思路進行了探討,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為大學生就業的精準幫扶理論研究及具體實踐起到積極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G52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273-03

1 引言

在新時代,社會每天都在進步,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扶貧政策,學生教育工作,注重素質教育,培養學習能力,鼓勵自我激勵,自強不息,勇于表達,成為理想中的人[1]。高校擁有一批高層次教師隊伍,社會資本較好的社會實踐項目較多,使學生工作任重而道遠。大學生家庭條件和生活條件較為困難,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資助幫扶工作,幫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

2 關于精準扶貧的內涵

精準扶貧是不同以往傳統粗放型扶貧的一種確定扶貧對象改變扶貧方式的新型扶貧方法。國家頒布的有關條例指明,由國家來制定農村貧困對象辨識的方法。然后在各個地區的政府在此規定上,做好制度與各項工作的銜接,制定扶貧工作開展的流程,有關負責人員嚴格把關流程走向,同時要對每個貧困地和貧困家庭建立檔案和辦貧困卡,成立全國統一的扶貧信息數據庫。精準扶貧就是要針對性措施與貧困類型相匹配,從根源上剖析造成貧困原因,一家一戶精準扶持。國家和社會應當給予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把扶貧工作落實到位,確保精準扶貧開展具有實用性和時效性。精準扶貧就是根據每個地區每個家庭具體的貧困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科學的措施進行精準辨別和扶持以及管制的扶貧方法。精準扶貧的力度是對應于貧困的程度來決定的[2]。

精準扶貧思想是黨和國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是黨和國家立足實際,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的思想路徑。它集中了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優越性,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然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提。同時它也反映了發方法論:理論指導實踐,實踐中發展理論;注意矛盾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出發,切記主觀隨意性;從事物的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把握和分析事物,一切以時間地點為轉移等。的精準扶貧思想是在繼承思想上衍生出來的。在打贏扶貧攻堅戰、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發展過程中人們能夠全面而又自由的追求想要的生活。

3 精準扶貧的重要意義

精準扶貧是完全區別于以前粗放式的扶貧戰略。精準扶貧主要在三個方面凸顯出他的優勢,其根本上改變粗放型扶貧。它是通過對不同農村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進行類別,然后分析產生貧困的根源在哪,最后針對性地實施解決不同地區或貧困戶問題的措施,同時在解決措施實戰的過程中要循循漸進,一絲不茍,從根源上徹底解決貧困問題。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3.1 精準辨別

精準辨別是根據不同的貧困縣和貧困家庭的狀況,創建一個整體綜合的數據庫,具體地根據他們的情況進行劃分類別,不同的貧困類別采用相適應的辦法措施;同時在制定解決措施時要尊重地方和貧困對象的訴求和想法,以做到精準扶持,針對性幫扶,精準到每一戶。

3.2 精準扶持

精準扶持就是在經過對貧困程度進行分門別類后,根據不同的貧困類型采用針對性的、有思想的、有創造能力的具體幫持措施。例如給貧困人口一些簡單就業崗位,讓他們既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又能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與此同時也可以教授他們一些技能用以謀生,也有利于社會安定和偉大中國夢的實現。

3.3 精準管理

精準管制就是對扶貧工作開展的管理,在扶持的過程中要做到合理化、公開化,使得扶貧工作更具有創造能力。在針對扶貧工作開展之前,要建立多元化的監督考評機制,要嚴格地監察扶貧對象的真實度,嚴厲打擊和防止出現扶貧工作虛假現象,騙取幫扶資金[3]。

4 大學生資助現狀問題

4.1 資金使用不當

現階段,國家為有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經濟資助,設立了一系列的獎學金,例如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來幫助那些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學子完成他們的學業。一些社會機構,企業也將困難大學生列入資助對象,設立公益基金和校友獎學金等。對于各種獎學金,由于缺乏適當的指導,一些學生得到獎勵之后不合理使用。請同學老師吃飯,購買名牌產品消費等。在某些情況下,沒有正確的消費指導容易失去了獎勵人和獎勵方的原意[1]。

4.2 缺乏基于學習成績的資助標準

學習是大學生最重要的任務,很多高校都不把成績單及時公布給家長,很多時候家庭經濟困難評價體系弱化了學習的重要性,國家和高校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籌集資金,幫助學生解決生活費書費等困難,但是由于資金不能完全覆蓋日常開支,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時去做兼職賺取生活費,因此缺勤率較高,影響學業,甚至導致學生考試不及格,所以有時資助政策雖然好但卻起了反作用使得學生學習成績下降。

4.3 缺乏完整記錄的學生信息平臺

由于缺乏平臺來記錄學生的詳細情況,無法實現準確的分類幫助。現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包括父母種地、貧困村、無父母、疾病、家庭有收入人口較少、經濟損失、單親家庭、孤兒等家庭經濟困難,主要基于在該地區的學生的貧困證書,以區分貧困程度,教師不知道學生的情況每年都會發生變化,紙質信息不能及時體現學生信息的準確性。

5 基于精準扶貧理念下的高校學生資助對策

深刻理解精準扶貧內涵。在精準扶貧的理念上做好工作,了解精確扶貧的意義和作用,采取措施開展監督管理,明確內涵,最后,闡述高校扶貧開發實踐應用的內涵。

5.1 強化責任意識,增強扶貧責任意識

在高校中老師應深入了解密切觀察,特別是刻苦用功的學生群體,通過發現,仔細篩選;不因個人厭惡、親密、疏離等因素影響。建立需求驅動的援助概念。根據更多需要幫助,進行一些財政援助,有些是心理和情緒,有些是學術等,幫助學生以不同的需求、導向實現精準扶貧的目標。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只有完成經費指標,才能實現精準扶貧,面對大學生可以嘗試設立助學金子系統,掛鉤補助金等資金申請,加上家庭財務困難的綜合考慮,如建立綜合素質培訓課程,提高學生寫作,口語,英語能力,讓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參與,建立考勤制度,參與制獎勵,設置測試,還可以將每學期閱讀的書籍數量,實現梯度加分[2]。通過競爭提高貧困學生的綜合素質。

5.2 利用互聯網,建立信息庫

建立完整數據庫,實現大學生經濟困難信息錄入,可以利用相應的網站作為支持學生的平臺。了解學生的詳細情況,如父母的工作條件,家庭情況等物質條件,并將這些信息上傳到平臺,有利于扶貧幫助準確化。各項資助政策的準確落實可以為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提高實效性并且也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相關部門要創建高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并且要求專職工作人員進行運行,相關負責人要定期為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及單位匯報資助育人工作的進程。并且不同的院校資助部門還要加強聯系密切交流相互借鑒經驗,以此使資助育人工作能夠切實有效地運行。資助育人工作實施的有效性,關鍵在于創建嚴格的資助機構,以此避免只重視經濟支持,缺育人教育現象的發生。另外,還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貧困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對他們資助的目的。可以定期為受資助的學生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在他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之前使他們樹立好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也具備感恩的心,激發貧困學生陽光快樂、積極向上、正直的情感,使貧困學生能夠在平時學習、生活、娛樂當中也能夠幫助他人。讓貧困學生知道國家和社會各階層對他們的資助是很珍貴的,國家希望他們可以學到知識,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5.3 加強“準確識別”和“精確幫助”

提出不同類型貧困的量化評價指標,使用大數據的概念和技術分類。在此之后,注重扶貧系統的動態管理,及時更新扶貧信息,及時按照條件介紹信息,及時通過信息資源的整合來幫助,科學分類,合理布局[3]。精密全方位輔助,滿足學生的多層次需求。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原因各不相同,不準確處理分類在形式的基礎上,按照學生創新的方式,有興趣學習的學生,支持研究項目。加強大學生的動態管理,在準確識別的基礎上實現真正幫助,但不能一成不變,要體現扶貧工作的高度靈活性。爭取資金對比,使對象能得到幫助,并不斷更新狀態,以反映幫助動態科學管理觀。

5.4 重視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部分貧困學生所處的生長環境會導致心理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自卑、抑郁、孤獨情緒、消極情緒等。這個時候,教師就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使他們也能夠參與進來,從而培養學生的受挫能力。在平時,教師要多于他們溝通,在交流過程中培養他們的適應能力,在今后的社會中,自身要具有堅強的意識,并且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還要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地認知自我、把握自我。具有自卑心理的因素來自于多方面,比如受到挫折、家庭教育及心理創傷等。教師首先要自身具湟歡ǖ男睦锝】抵識可以考取心理咨詢證等,收到專業行業的相關培訓等,其次教師要讓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優缺點,使學生能夠發揮主動性,要幫助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慢慢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和不良心理;最后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多多結交朋友更好地融入集體。

5.5 完善資助育人形式

首先,要全面審查貸款學生的資格,創建學生信用檔案,將學生的貸款情況納入到檔案中,及時追蹤學生生的學習及生活等情況,并且向銀行反饋;其次,學校可以定時開展資助學生誠信教育等主題活動,使學生能夠了解到助學貸款與自身的信用是密切相關的,教導學生能夠守誠信;最后,加強學生的個人修養,使學生具有有借有還的觀念,以此提高學生償還助學貸款的機率。

6 結語

高校精準扶貧理念需要進行系統的研究,通過強化責任意識,增強扶貧責任意識,利用互聯網,建立信息庫,加強“準確識別”和“精確幫助”、重視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等途徑,對貧困學生的心態、價值取向進行積極地引導幫助他們走向社會為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篇(9)

近幾年來,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得貧困大學生的人數也在急劇增多。目前我國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總數已達400多萬,占在校生總數的20%至25%,其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8%至10%。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深刻變革,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從1998年的9.1%上升到2005年的21%,實現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眾化的轉變。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2007年達到495萬,2008年將達到559萬人,是近年來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社會對畢業生需要沒有明顯增加,畢業生數量的大量增加,使得大學生就業的形勢更加嚴峻。貧困大學生是大學畢業生中的弱勢群體,同時由于社會關系壁壘、地域壁壘、戶口壁壘、名校壁壘等因素,貧困大學生的就業之路因此變得更不平坦。

一、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體現

目前,貧困大學生在就業方面遇到的困難,首先是求職過程中面臨的直接經濟困難。根據初步調查,由于經濟困難導致部分貧困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主要表現為:比較普遍的缺乏差旅費,不能赴外地求職和參加面試;部分貧困大學生因購置不起一套求職面試的正裝,不能自信地參加面試;部分貧困大學生支付不起上網、打電話等通訊費用,導致信息閉塞;部分最為困難的大學生甚至沒有錢打印簡歷和求職信。

貧困大學生就業的困難,除了直接的經濟困難,更重要的是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的欠缺。其表現在:一是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弱勢,由于經濟困難造成很多貧困大學生不自信,就業期望值偏高,心理壓力過大;二是缺乏城市生活的經驗,社交禮儀和人際交往能力欠缺;三是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不夠,貧困生專注于書本學習,應對實際工作和問題的能力不夠;此外,貧困大學生還往往缺乏求職的面試應對能力。如何幫助貧困生消除心理陰影、化壓力為進取的動力,培養其綜合能力成為扶持貧困生發展、解決就業困難最重要的任務。

貧困大學生就業困難還表現在,其自主創業資源稀少。黨的十七大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勞動帶動就業。隨著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增加和就業市場的逐漸飽和,在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同時,以創業帶動就業將成為一種重要方式和潮流。但是貧困大學生在校期間往往主要用功于書本學習,沒有經費和心思參與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創業能力很少得到鍛煉,他們的家庭更沒有條件提供創業啟動資金,極少有貧困大學生在畢業之際提出自主創業計劃。目前條件下,他們即使具有創業能力并提出創業計劃,也很難取得創業所需的社會資源和經費支持。

二、幫助貧困大學生實現有效就業的途徑

1.要加強指導,提高貧困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求職擇業能力。組建一支由就業指導師為骨干的就業指導課教師隊伍: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分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旨在提高學生求職能力和職業規劃能力的就業指導課。課程內容包括:(1)幫助學生確立大學的學習生活目標。樹立熱愛學習、熱愛專業、刻苦鉆研的思想。(2)介紹本行業本專業就業現狀及其趨勢,幫助大學生挑選輔修課,填補個人能力的缺陷和不足。(3)講就業前的學習準備、能力準備、心理準備以及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等,幫助大學生掌握一定的就業技巧。解除就業困惑,增加就業自信心。(4)開展求職方法、技術、技巧的培訓以及求職資料書寫、面試語言等訓練,以加強學生的語言、思維、應變能力。

2.教育引導學生轉變觀念,拓展就業思路。針對畢業生包括貧困畢業生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認識,學校及有關部門要對其開展教育,加強引導。如針對畢業后只想當干部、去國企、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的觀念,要進行樹立遠大理想,國家利益為先、人民利益至上的教育,引導學生勇于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到西部、邊疆和基層去施展才華,建功立業;要樹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業觀,只要是能發揮作用、于社會有益的職業工種,都不妨一試身手。“先就業,后擇業”,這樣將更為有利于畢業生的現在與將來的可持續發展。

3.以就業為導向,加大高校教學改革力度。高校應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一方面,按市場需求、發展趨勢、技術要求、崗位設置和人才需求,優化專業結構,增設社會急需的專業。另一方面,改革教學內容,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增強畢業生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組織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應實行學歷文憑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并重,鼓勵“一專多證”,增強畢業生求職競爭力。

4.加大幫貧解困力度,為貧困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條件。關心貧困大學生就業是黨和政府的一貫政策,應該在已有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搭建貧困生就業的“綠色通道”。凡是貧困畢業生辦理的就業手續,一切優先,一切從簡。我校已經開展了“貧困生就業援助計劃”,設立了就業基金,對符合條件的經濟困難學生實施就業援助。學校應繼續完善獎、貸、助、補、減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建立貧困生檔案及相關信息網絡,增加更多的社會資助。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用人單位要學會識才愛才、選優扶貧、理順人員選拔機制,盡量減少人情因素,真正做到公開公平、競爭優先,讓貧困生憑個人能力就業。

篇(10)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催生了電子商務這一新型的商業模式。電子商務構建了線上線下緊密聯系的網絡平臺商務模式,是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革新。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時至今日,其發展速度始終處于高位,規模與市場不斷擴大,涌現出一批國內電子商務的巨頭企業,如阿里巴巴、京東等。與此同時,電子商務也逐步向農村等細分概念市場滲透。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強化互聯網與農村經濟發展的融合,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的新發展。

1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已在農村地區開展了廣泛實踐,事實證明,農村電子商務能夠帶動落后地區的生產與消費,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當前,許多農村地區立足本地的優勢資源,將電子商務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較低成本進入大型的協同價值網絡之中。雖然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關注,政府仍在不斷探索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的新方式,但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還是存在一系列問題,如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市場信息資源掌握不足等。這些問題的出現與農村地區的地域特征、網絡運用技能、地域特征、信息化水平、個人或組織的參與等有著直接的關系。要想充分發揮農村電子商務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就要針對這些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2農村電子商務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農村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為新農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對區域經濟的發展也有著重要影響。

2.1農村電子商務推動了農業的信息化、標準化與現代化

農村電子商務為農村經濟的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也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在農產品銷售中有兩個重要問題:一是農產品的質量;二是農產品的品牌推廣與銷售渠道。農村地區有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且農產品的質量是可控因素,而如何進行農產品的品牌推廣與銷售渠道的拓寬,則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農村電子商務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在過去,網絡信息未有如此發達,農村信息傳播能力較差,從而限制了農產品的銷售范圍與渠道,無法使農村豐富的農產品向更大的范圍推廣。在農村電子商務的推動下,農產品品牌能夠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宣傳與推廣,拓寬了產品的宣傳范圍與渠道,也收獲了更多的關注度。農民在保證農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有效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問題,通過塑造優質的農產品品牌形象,實現農產品的快速銷售。

2.2農村電子商務有利于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農村電子商務能夠幫助農民開闊眼界,借助電商平臺,了解最新的市場信息,提升信息獲取的能力,及時掌握市場上的農產品需求及動態,從而對農產品的種植與培育提供導向信息。農民還可以立足本地的地域優勢發展形式各異的特色農業,建立起規模適度的生產—加工—經營的一條龍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從而提升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經濟效益。由此可見,農村電子商務能夠推動城鄉要素的交換與配置,有助于實現城鄉的經濟互補,推動農村經濟的建設與發展。

2.3農村電子商務有利于幫助農村地區實現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重要思想提出后,各地紛紛頒布相關扶貧政策,農村電子商務也成為農村地區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一系列相關政策的頒布為電商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有效激發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農村電子商務,農民能夠在產品信息、推廣及品牌建設方面獲得更多的支持,從而幫助農村地區建立起良性經濟發展的生態圈,促進當地農產品的推廣與銷售。對于一些資源豐富的農村地區來說,農村電子商務能夠幫助它們發展特色產業,增加農產品的盈利空間,從而依托其產業優勢實現地區的精準扶貧,提高農村的創收能力,從源頭上解決農村地區的貧困問題。

2.4有利于解決農村大學生就業問題

就業問題是關系民生的重要問題,尤其是農村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長期以來,農村大學生往往選擇去發展前景更好的大城市就業,農村地區面臨大學生流失的現實,這也致使農村經濟缺乏人才支持,陷入越發貧困的境地,同時也加劇了農村人口的流失。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有利于解決農村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就業與創業的機會。農村大學生可以借助網絡電商平臺,幫助農戶提升經濟收入,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當前,已經有許多大學生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創立了屬于自己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從而使他們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村人口的就業與經濟的發展。

3農村電子商務推動經濟發展的相關對策

農村電子商務在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方面表現出了重要的作用。但從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來看,其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探索農村電子商務推動經濟發展的相關對策就顯得十分重要。

3.1進一步落實農村電商扶貧的相關政策

政策扶持是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營造良好電子商務發展外部環境的重要保障。要推動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首先,要針對現階段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情況,進一步制定與落實電商扶貧的相關政策和措施,進一步提升電商扶貧政策的針對性與適用性。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要以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多聽取群眾的意見,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到電商扶貧工作之中。其次,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的資金扶持力度。農村電子商務要想獲得長足發展,除了需要政策保障之外,還需要資金的扶持。因此,要對農村電子商務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尤其是對經濟較為困難的農民,可以通過創業補貼、貼息貸款、簡化貸款流程的方式提升他們開展電子商務創業的熱情。最后,還需要提高政策制定與實施的精準度。在當前精準扶貧的背景下,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也要與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只有如此,才能推動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精準”是電商扶貧工作的關鍵,在具體的扶貧工作中,會遇到很多具體的問題,如如何精準確定電商扶貧對象、如何精準選擇電商扶貧方法、如何精準確定電商扶貧的范圍等問題,簡言之,也就是“扶誰、怎樣扶、扶多少”的問題,只有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使電商扶貧工作真正發揮實效。這就需要在政策制定中,充分結合現有的扶貧政策與計劃,保證扶貧政策的連貫性。另外,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要精準識別出能夠通過電子商務實現脫貧的人員,再對這些人員進行細分,選擇適當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創業扶持,幫助他們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創業;對于那些沒有創業意向的人員,可以依托電商企業,幫助他們尋找就業機會,通過就業實現脫貧,從而提升群眾的參與度,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溢出收益。

3.2借助融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推動電商平臺建設

農村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已是毋庸置疑。如何加強產品的宣傳力度,樹立具有影響力的產品品牌是推動電商平臺發展的關鍵。因此要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借助融媒體的信息傳播優勢。融媒體不同于傳統媒體,其打破了媒體間的平臺限制,將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進行有效整合,使各媒體資源實現互融互通,大大提升了信息傳播的效率與范圍。將融媒體與農村電子商務相結合,能夠幫助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及個體電商創業者進行市場營銷策劃與宣傳,依托本地區的資源優勢,借助融媒體的各個平臺進行產品宣傳,打造獨具特色的專屬品牌。另外,農村電子商務還需要與融媒體平臺及時進行信息互換,從網上、網下不同渠道做好產品推廣工作。可以說,“融媒體+電子商務”的新模式有效整合了線上與線下的銷售渠道,兼顧了產品的傳播與銷售兩個方面,能夠進一步提升農村電子商務的競爭力。在未來的農村電子商務中,借助融媒體的優勢能夠進一步吸引客戶,使客戶獲得信賴與放心的產品銷售渠道。融媒體平臺中有著大量的新聞資訊,可以借助其豐富的信息資源對客戶進行引流,對接優質的電商服務資源,從而打造出集新聞與購物于一體的網絡平臺,進一步提升農村電子商務的市場影響力,獲得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3.3注重產品升級,培育電商品牌

上一篇: 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方案 下一篇: 眼鏡市場調查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 | 一区二区在线线欧美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婷婷5月色综合色综合 | 久久综合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