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3 20:39: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造林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2圃地選擇根據水曲柳幼苗的生物學特性和其對環境的要求,苗圃地應選擇在地勢平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土質以沙壤土或沙土為好。
1.3整地做床秋季,于土壤結凍前對苗圃地進行深翻,耙碎土塊,以充分保證土壤疏松,并殺滅害蟲和病菌。翌年春季做床,床高15cm、寬70cm,做床同時進行施肥處理,施肥量4500~7500kg/hm2。
1.4播種苗床做好即可進行播種,采用條播的方式進行,由于水曲柳側根十分發達,因此播種不可過密,播種量以112~150kg/hm2為好。
1.5播后管理播種后,為提高水曲柳出苗率和保護幼苗生長,需要對播種地進行管理。首先,應充分澆水以保證圃地濕度;其次采取措施防止苗期易出現的立枯病,可采用0.8%的波爾多液,于出苗后至6月中旬每隔10d噴施一次。
1.6嫁接生產實踐中,經常采用水曲柳嫁接苗進行造林,嫁接采用白蠟作砧木,白蠟與水曲柳親和力強、成活率高,且嫁接方法簡單。嫁接的最佳時間為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嫁接苗生長量大,適應性強,成林成材速度快。
2造林技術
a.造林地選擇根據水曲柳的生態位特征,造林地最好選在山腳緩坡、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地,盡量避免在排水不良或是干旱貧瘠的土壤造林。
b.造林地整地造林地整地可以蓄水保墑、加快枯枝落葉腐爛從而提高肥力,促進苗木生長。整地于造林前一年春天進行,采用穴狀整地的方法,其長、寬、深分別為70、50和30cm。
2碳匯林造林指標
雖然進行大面積的植樹造林活動與進行工業化生產有很大差別,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是在什么地區、在哪種氣候下進行造林活動,做好充分準備。不能在出現問題后才發現是準備工作沒有做好,這樣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更是白白浪費一大筆資金。
2.1確定地區、氣候狀況我國國土面積廣大,南北氣候相差較大,東西植被景觀也有所不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需要確定將要進行大面積看造林的區域。廣東省的土地資源在某些地區相當吃緊,我們需要進行實地考察,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正確判斷。確定進行造林活動時,需要相關人員提前做好準備,勘察地勢。
2.2實施過程中進行恰當的調整在碳匯林造林實施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當這些情況出現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原定計劃進行相應的調整。廣東省是臺風高發地區,臺風對植被的破壞是十分驚人的。因此,在決定進行造林活動時,需要密切注意天氣狀況。同時還要注意保護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減少在施工過程中對流域的污染及破壞。雖然碳匯林造林是在追求森林的多種效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也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保護,防止后期因為早期的錯誤認知造成不可彌補的后果。
2.3嚴格遵守相關行業規定進行如此大面積的活動如果沒有規則對其進行約束,將會導致森林質量嚴重下降,不僅造成資金浪費,更是達不到預期的理想效果。碳匯造林需要積累大量的碳匯進行計量和監測,并以此為根據進行數據模擬,經過細致運算得出最佳效果。在廣東等地區進行造林活動時,因為廣東地區地形復雜,地質地貌有其特點,因此在施工時需要了解國家對這些地質地貌是否進行保護。同時結合國際規則標準的施工條例進行施工。當然也需要以中國林業的實際技術為支撐,在符合正常的機體狀態下進行恰當施工,達到最優效果。
播種造林法顧名思義就是采用林木的種子進行造林的一種技術。這種造林方法對立地條件要求較高,要求林地平坦,土壤肥沃,種子顆粒較大,宜用于易萌發和成活的樹種。播種造林法適合與那些病蟲害發生較少,遠離居民區、水分充足的區域。播種造林法根據播種方式的不同被分為是撒播、穴播、塊播和條播。而根據播種設備的不同就可以分為飛播造林法和機械播種法。但不管采用何種造林方法,在進行植樹造林過程中一定要遵守適地適樹的原則進行造林。樹種的顆粒應方便采集,來源渠道較為廣泛。例如油松、黃連木、臭椿、梧桐、榆樹等樹種都可以采用播種造林法。但不同樹種在不同地區的適宜播種季節有明顯差別。如我們常說的椿栽蓇葖棗栽芽,楊柳栽的冰凌砟。
1.2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植樹造林過程中常用的一種造林方法,其主要是利用某些樹種能夠進行無性繁殖的特點,主要通過利用樹種的營養器官進行繁殖和造林的一個過程。分殖造林主要使用的是樹木的根部、莖稈或者樹干作為植株造林的材料,通過對這些器官進行一段時間的培養之后,就可以將其作為苗木進行植株造林了。主要類型:插條造林、插干造林、分根造林、分蘗造林、地下莖造林等。分殖造林法的優點在于其能夠大大縮短苗木培養的時間,同時還能夠有效地降低育苗的費用,大大提高種植樹造林的效率,林木的成活率也是比較高的。在進行分殖造林過程中,由于繁殖的方式是無性繁殖,因此,繁殖的林木能夠完全保持母本的生物學性狀。不過該種造林方式對樹種和造林地有著較高的要求,造林材料中還會受到母本材料、數量以及分布狀態的影響,其中使用比較廣泛的樹種有楊樹、泡桐和柳樹。
1.3植苗造林法
此方法就利用具備完整根系的林木作為造林對象進行造林的一種方法,這種造林方法在進行植樹造林過程中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造林方法。這種造林方法的優點在于對整個林地的立地條件的約束較為寬泛,可以在山地進行造林,同時也可以在平原進行造林。采用植苗造林法營造的森林,林木成活效率高,保存率好。但是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苗木在培養過程中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育苗,花費的時間和成本較高,在移苗和運輸過程中很可能會對苗木的根系造成積壓和損傷,從而嚴重影響到植樹造林的效果。因此,在應用植苗造林法過程中應該結合本地造林的實際情況,縮短苗木運輸的時間,苗木現起現用,控制好苗木的水分,避免對苗木的根系造成損傷。
2植樹造林養護措施分析
2.1做好幼林撫育工作
植樹造林完畢之后,要高度重視對幼林的撫育管理,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并要在森林的郁閉度達到設計要求之前,采用各種措施和技術對幼林進行撫育管理。在進行撫育管理過程中要重點做好對幼林水、光照條件、空氣通透性的等重要因素的撫育和控制,同時還要做好幼林的施肥和灌溉工作,做好林地的中耕除草工作,及時的將林地中存在的小灌木叢、雜草除去,此外,還要做好幼林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促進幼林成活,并迅速生長。
2.2做好封山育林工作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自動更新能力,在自然條件適宜的山區,實行定期封山,禁止墾荒、放牧、砍柴等人為的破壞活動,以恢復森林植被的一種育林方式。也可以在林木生長一定時期之后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封山育林是形成完善林分結構的關鍵時期。做好植樹造林后的封山育林工作主要是以養護手段對幼林進行保護,讓森林生態系統中天然林業資源和植樹造林的林木得到共同的發展,從而能夠形成相輔相成的作用,在實現植樹造林目標的基礎上,加快了森林資源的覆蓋面積和林業資源的蓄積量,促進了森林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
2.3做好林業基地建設工作
在植樹造林過程中,林部門應該及時的轉變林業經營理念和觀念,在重點培育和養護新林地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對天然原始林保護和恢復工作,切實提高木材的蓄積量,加大對其他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斷拓寬林地的經營種類,提高其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在林業系統中要及時的轉變林業人才培養的方式,將工作的重點從木材生產和加工向著多重復合型人才方向轉變,加大林業理論和科學技術的應用程度,科學的對林地進行養護和管理,切實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效率。
山蒼子約有250余種,中國約有46種,為我國主要的林副特產之一。目前我國部分省區已進行人工營造山蒼子林,以福建、湖南和四川等省營造面積最大。山蒼子果實提取的山蒼子油是一種天然混合型香料。主要成分是檸檬醛,含量占66%左右,其余為甲基庚烯酮、雙戊烯、芳樟醇等。利用山蒼子油生產高純度紫羅蘭酮、檸檬醛、二乙縮醛、鳶尾酮系列,在醫藥、食品、飲料、日用化學品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隨著醫學化工的發展,市場對山蒼子油的需求日益加大,開發利用山蒼子資源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良好的經濟效益。
1生物學特性
山蒼子(Litseacubebapers)別名山雞椒、木姜子,樟科木姜子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3m左右,最高可達10m。樹皮幼時黃綠色,光滑,老時變褐灰色,都有白色斑點。小枝細瘦,綠色、單葉互生,有香氣,紙質光滑。長圓形或披針形。花單性,雌雄異株,11月著生花蕾,翌年2~3月開花,花先于葉;花序生在短枝上,腋生,傘形,具細總梗,有花4~6朵,花小,黃色。核果有短柄,近球形,3~5顆簇生,7~8月成熟,成熟時由青綠色變深紅色或黑色。
2繁殖技術
2.1播種繁殖
山蒼子種子于8月底成熟后進行采種。在播種繁殖時,種子的不同處理方法對其發芽率有較大的影響,未經任何處理的種子由于其果皮、果肉均還存在,抑制了種子的發芽,其發芽率僅為17%,因山蒼子油主要存在于果皮、果肉中,林農常采用這種種子繁殖,致使發芽率很低。一般情況下,對山蒼子種子繁殖必須按常規方法(去除果皮、果肉,用流水沖洗)進行處理,然后圃地育苗。即使按常規方法處理種子,其發芽率還不是很高,僅為51%,其主要原因是抑制山蒼子種子發芽的抑制物質未完全清除;通過試驗[1],利用草木灰揉搓種子,用H2O2浸種,均能不同程度地減少種子中的抑制物質,提高其發芽率,其發芽率可高達71%,即提高20%。這說明去除山蒼子種子中的抑制物質,是提高種子發芽率的關鍵。
2.2扦插繁殖
通過試驗[2],山蒼子扦插育苗插條的采集部位與其成活率有很大的關系。從根頸部位采集萌條作為扦插材料比樹冠南、北部采集嫩枝扦插生根成活率要高的多,分別可提高32%和34%不等。而從樹冠南、北部采枝扦插其生根成活率也有差別,但它們相差不大,僅為2%;同時采用生根粉(30mg/kg)對扦插材料進行處理均能提高其生根成活率,相比之下,這種處理對樹冠上的嫩枝扦插影響比對根頸部位萌條的扦插影響要大的多。樹冠上的嫩枝扦插生根率可提高15.7%~17.0%,而根頸部的萌條僅提高了1.7%。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山蒼子扦插繁殖,可以采用其根頸部位的萌條作為其扦插材料來進行繁殖,其生根成活率可達70%。如因扦插繁殖材料來源有限,也可采用樹冠上的嫩枝給予適當技術處理來繁殖,其生根成活率可在51.7%~55.0%。
2.3組織培養快速繁殖
由于山蒼子多野生,人工栽培極少,傳統栽培主要是種子繁殖,而種子發芽率低,且極易喪失發芽力,因此常導致育苗失敗。通過離體組織培養可以快速獲得整齊一致的苗木用于生產。以成年植株帶芽莖段為外植體,接種于MS+BA210mg/L+IBA15mg/L的誘導分化培養基中,10d時側芽萌動,15d后側芽打開,同時外植體切口處有白色愈傷組織,并逐漸轉綠長出叢生芽。通過試驗,其生根率高達86.17%,生根整齊,根質量較好。另外,種苗組培快繁技術可直接控制雌雄異株比例,節約投資,是山蒼子苗木繁殖發展的方向。
3造林技術
3.1造林地選擇
丘陵和山區選擇陽坡中下部微酸性土壤作為造林地。低丘崗地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中等、排水良好、微酸性土壤作為造林地。低產荒蕪茶園內也可種植山蒼子。
3.2造林時間
容器苗為5~7月;裸根苗、扦插苗為12月至翌年2月。
3.3撫育技術
山蒼子造林株行距2m×2m,栽2505株/hm2。松土撫育施肥每年2次,5月下旬進行1次,施用尿素100g/株;11月下旬進行1次,施用復合肥200g/株。修剪每年1次,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進行。疏伐雄株在開花期后進行,雌雄比為7∶3左右,形成“品”字形,使雄株均勻分布。
1采種
選成年健壯母樹采集果實。10~11月當果實變黃,果皮有皺褶時即可采收。采下的果實放入清水中浸泡2~3天,搓掉果肉,取出種子,洗凈,晾干。或將果實與細沙按1:2的比例均勻混和,用清水澆透,堆積并拍平打實。經3~5天后揉搓,將果肉搗爛,灑水后繼續堆積。到7天左右攤開晾曬,將果肉與果核分開,洗凈種子,晾干。將種子裝入麻袋或編織袋,放在溫度3~4℃,相對濕度25~27%的室內貯藏。注意通風。
2育苗地
1)育苗地選擇。選擇交通便利、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土壤深厚肥沃的地段作育苗地。2)整地與施肥。在冬季或早春深翻土地35~50cm。在育苗前15天左右細致整地,施足基肥。每公頃施土家肥15m3、磷肥750kg、尿素300kg,視土壤墑情進行淺灌溉,淺耕深度在15~20cm,然后耙平壓實。3)作床。南北向作床,床寬1.0~2.0m。高床高于地面10~15cm,床間距30cm。平床埂寬25~30cm,埂高15~20cm。床面要求平整無積水。
3播種育苗
1)種子催芽。3月中、下旬,將種子用清水浸泡2~3天,每天換水一次,浸種后裝入麻袋中保溫(25~30℃)保濕(60~80%)催芽;或與細沙(種子與沙子比例為1:2)均勻混合后攤平在背風向陽的水泥地上,覆膜催芽。每隔2~3天觀察1次,翻倒并揀出霉爛種子,保持濕度和溫度,經10~15天,當有30%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2)播種。以春播為主,在4月上、中旬當土壤5cm深處的地溫穩定在10℃左右時播種。按株行距挖穴點播或先按行距開溝再按株距播種。行距25~30cm,株距15~20cm,穴、溝的深度均為3~5cm,每穴點播1~2粒種子,要將種子縫合線與地面平行或垂直。隨開溝、隨播種、隨覆土。覆土厚度約3cm,然后輕壓。可覆地膜以增溫保墑。每畝播種量15~20kg。3)苗期管理。(1)間苗:在出苗期和生長初期,注意遮陽或降溫。當苗高10cm時應及時間苗,每穴留1株生長健壯的幼苗,多余的分床移栽。(2)追肥:在苗木速生期追施3次肥料,第1次在5月中旬;第2次在6月上旬;第3次在7月下旬。每次追肥量為150~225kg/hm2。第1次追施氮肥(尿素、二銨等),以后追施氮磷鉀復合肥。進入秋季后,嚴控施肥。可結合葉面追肥,每月噴施0.3%磷酸二氫鉀和0.2%尿素混合液1~2次。時間與土壤追肥隔開。(3)灌溉與排水:當苗木出現2~3片真葉時開始灌溉。每次土壤追肥后應立即灌水。春季要保墑澆水,夏季要及時排水,進入秋季后控制澆水。一年生播種苗至少灌溉6~8次,麥收前至少灌溉3~4次。(4)松土除草:前期可用乙草胺等進行化學滅草。待楝樹苗出現3~4對真葉后,結合澆水要進行松土除草。松土深度前期3~6cm,后期8~12cm。(5)病蟲害防治:楝樹病蟲害比較少,幼苗期主要是立枯病,預防措施是種子催芽前用多菌靈800倍溶液浸種10min,或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2h;幼苗期用甲基托布津噴施。害蟲蠐螬和螻蛄可用50%對硫磷乳油拌麥麩撒于苗床防治。
4埋根育苗
3月中、下旬,在苗木出圃時結合修根,選取粗1~1.2cm、長15cm的根段為材料,采用催根加地膜覆蓋的方法,做半高床,按行距60cm開溝,溝深15cm,按株距30cm放置根段,直立埋土,使根段上口與畦面平齊,用手按實后上封一小土堆,埋后及時澆透水。4月中、下旬及時除萌,保留1根健壯萌條,生長期結合澆水、追施尿素2次,其它管理按常規進行。
5嫁接育苗
可采用枝接或芽接方法。枝接方法有劈接、切接、舌接等,嫁接時間在春季萌芽前進行。芽接方法常用“T”形芽片接,嫁接時間從6月至9月均可進行,但以6月上、中旬和9月上、中旬為最佳時機,嫁接成活率較高。
6移植育苗
對1年生播種苗或營養繁殖苗可移植,移栽后培育2年。1移植時間。在春季土壤解凍后至萌芽前(4月上、中旬)進行或秋季苗木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11月中、下旬)進行;也可秋季起苗、冬季假植、春季栽植。2)移植密度。移植行距以60cm、株距以40~50cm為宜。3)苗木處理。移植過程中要保護好根系,防止失水。栽植前對主根、過長根及損傷根適當修剪;地上部分修去側枝。栽前根系浸水2天,可蘸100mg/kgABT生根粉溶液。4)移植方法。分級栽植。栽植時保持根系濕潤、不窩根,栽植深度應超過原土痕2~3cm。栽正,踏實,栽后立即灌溉。2.6.5移植苗管理施肥量和灌溉量為1年生苗的2倍以上。4~5月追肥2~3次,以氮肥為主,7~8月追施1~2次復合肥,一般每年追肥4~8次,灌溉6~10次(干旱地區麥收前要灌溉6次左右)。松土除草6~10次。盡早除萌。
造林技術
1造林地選擇
平原地區選擇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宜林地,不宜選擇粘重土壤,土壤含鹽量一般小于0.4%;低山丘陵地區選擇背風向陽、土壤疏松肥沃的山麓、山谷地,土層厚度應大于30cm。
2清理和整地
清理造林地上的碎石、枯枝、雜草;采用塊狀整地或帶狀整地。在低山丘陵地區,可采用水平階或魚鱗坑整地。整地結合使用腐熟有機肥,用量每667m23000~5000kg;深翻土壤50~80cm,整平耙細待用。
3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初植可用每667m2111株或55株,初植株行距2m×3m、3m×4m;也可直接用低密度、大株行距造林,株行距5m×5m或4m×6m。若培養大徑級木材,對初植密度大的林分應施行中期間伐。栽植穴規格可用50cm×50cm×50cm、60cm×60cm×60cm至70cm×70cm×70cm。
4造林方式
1)植苗造林。(1)造林時間:可在春季土壤解凍后至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造林。(2)苗木質量:1年生苗木要求苗高1.5m以上,地徑1.5cm以上,苗干通直,無病蟲危害,充分木質化,根系長度或幅度在30cm以上。2~3年生苗木要求苗高3m以上,地徑3cm以上,苗干通直,無病蟲危害,充分木質化,根系長度或幅度在35cm以上。(3)苗木假植和運輸:應隨起苗隨栽植。起苗后不能立即栽植時,應就地假植,保持苗木根系水分;對需長途運輸的苗木,應施行泥漿蘸根,并包裝苗木,盡量減少苗木失水。(4)栽植技術:栽植時,苗干要豎直,根系要舒展,深淺要適當,先填熟土后填生土,填至多半坑土固定苗木,經澆水自然沉實后再填滿浮土,避免蹬空、透風現象的發生。2)直播造林。(1)種子選擇:直播造林用種子應選擇無病蟲害,成熟飽滿的新種,陳年種子貯藏期不能超過3年。(2)播種方式:挖穴點播,將播種穴的土塊細碎,揀凈石塊、草根,穴深8~10cm,每穴1~2個果核,播后踏實,再覆一層虛土,覆土厚度為種子厚度的2~4倍。在干旱地區,將穴內的底土先行踏實。(3)播種時間:一般在雨季初期下過一場透雨后進行。
撫育管理
1肥水管理
栽植后的3年內應加強土壤水、肥管理。每年施肥3次,澆水4~5次。在5、6月份各施一次速效肥,用尿素和磷酸二氫鉀,用量以每株0.5kg為宜。施用方法:在距樹干20cm處挖放射溝4~6條,其長度與樹冠相等,寬度、深度為10~20cm,將肥料均勻撒入溝內,覆土,隨后灌水。在生長旺季視土壤墑情適時澆水。9月份施一次復混肥或有機肥,用量每株2kg~5kg,伴隨澆水。
2中耕除草
造林后應及時進行除草,并與扶苗相結合。對樹穴內外的雜草、雜灌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每次澆水后地表土層干結時應給林地及時松土。松土除草應做到不傷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10~15cm。
3幼樹管理
播種造林,出苗前不作任何管理,第2年春季(4月中旬)間苗定苗,應進行1~2次間苗,每穴保留1株健壯幼苗。2年或3年生抹芽定干,對幼樹進行除蘗、修枝等撫育工作。植苗造林當年應抹芽定干,2~3年生幼樹要進行除蘗、修枝等撫育工作。
4修枝間伐
栽植4年生之后,幼樹高度可達6~8m,胸徑達10~12cm,樹冠形成。應注意修剪主干頂端的競爭枝。對于初植密度較大的林分,應進行間伐,使株行距達到4m×6m或6m×8m。
病蟲害防治
1苦楝褐斑病
2播種育苗
紅豆樹為深根性中性樹種,根系發達,主根明顯,在選擇圃地時,選擇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地塊,細致整地筑床,施足基肥。于2~3月播種,播種前進行選種、凈種,再用40~60℃熱水燙種后置于冷水中浸1~2天,也可擦傷種皮,以促進發芽。用福爾馬林噴曬后,再用清水漂洗,晾干后即播,播種時進行點播或開溝條播,行距15~20cm,株距7~8cm,約播15~20kg/666.7m2種子。播種后覆蓋草木灰和黃心土,覆土厚度為種粒直徑2~3倍,再蓋草,以保持苗床濕潤,播種后要進行田間管理做好雨天清溝排水和干燥天氣的澆水保濕。紅豆樹幼苗出土后即需遮蔭,大面積育苗可采用遮陽網遮蔭。幼苗生長期間,要進行細致管理,定期對苗圃地進行除草、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等撫育管理,促進幼苗快速生長;1年生紅豆樹苗木苗高40.0~50.0cm、地徑0.5~1.0cm時,即達到出圃規格,可上山造林。
3造林技術
造林地選擇,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坡下部、山谷作為造林地。對造林地進行林地清理、整地、挖穴工作,穴的規格為50cm×50cm×30cm,株行距2m×(1.5~2.0m),以170~240株/666.7m2左右為宜。一般在1~2月份冬芽萌動前選擇陰雨天造林,造林前苗木要適當修剪部分枝葉和過長根系,打好泥漿,保證栽植時苗正、根舒、深栽、壓實等技術措施,提高成活率。
2.栽植過程中的抗旱技術對于針葉樹苗木來說,在栽植的過程中,要在實際的造林地上對其進行2次打漿泥。打漿的時候要把苗木全部放入水桶,在水桶當中加入適量的水,這樣就可以方便隨時對苗木進行放苗和栽植。栽植的時候最好先在地上挖一個垂直于地面的壁,然后再把苗木輕輕放入到其中,并進行適度提升,這樣可以使根系盡可能舒展開來,然后再在坑內填入少量的土,讓根系更加踏實。栽植工作完成以后,還要視造林地所具有的特定條件,根據不同的苗木品種,采取相應的抗旱措施。覆膜措施所謂覆膜措施,就是用一塊地膜覆蓋栽植穴,地覆要比栽植穴大一些。鋪膜以后,在地膜的中間捅出一個非常小的孔,然后把其從植株的頭部伸進去,直到覆蓋住整個苗木的根系位置,然后將地膜四周用土壓實。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土壤當中的水分經過根系層不斷的蒸發到空氣當中。通過這樣的辦法,可以在土壤中蓄積比較多的水分,從而有效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栽植抗旱樹種在部分石質山地,可以栽植相應的抗旱樹種,比如油松等。栽后使用石片覆蓋苗木周圍,同樣也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3.用枯草進行覆蓋由于很多地方都推廣了育肥技術,于是在很多宜林荒山或荒地之上就存在著大量的枯草。可以根據這種實際條件,在栽植完苗木之后,將這些枯草直接覆蓋到苗木周圍,這樣苗木在夏季溫度比較高的時候,根系層當中可以保持一個適宜的溫度,就能減少土壤當中水分的蒸發,最終達到抗旱保苗的目的。但是冬季來臨時要防止火災的發生。
4.覆土抗旱在我國許多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區,冬季和春季寒冷而且漫長,春季的風也非常大,因此,在造林之后的林地上,到了這個季節就會顯得非常干燥,苗木的根部有時候吸收不到任何水分。但是對于植株本身生長的需要來說,它還必須時刻散發掉一定的水分,這就很容易使得一些苗木出現生理上的干旱,造成部分植株由于缺水而死亡。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晚秋到來的時候,最好對苗木進行覆土,具體來說就是將當年生的小苗木用一些虛土來進行掩埋,這樣可以有效減少水分散發。
二、撫育技術
1.夏季澆水夏季雖然多雨,但是氣候十分炎熱干燥,苗木蒸發作用非常強烈,所以要適時利用各種措施進行蓄水,然后將蓄積的水分澆灌到苗木的根部,每次每株苗木注水大概在0.85kg左右,而一次注水之后基本上可以抵抗15d左右的干旱。
2.松土和除草技術造林地進行松土,可以有效防止干旱的發生,因為這樣可以割斷苗木與周圍土壤當中毛細孔結構的聯系,也就大大降低了苗木周圍所發生的土壤水分蒸發強度。另外,對造林地當中,尤其是種植穴里面的雜草也要進行清理,這樣可以減少雜草所吸收的水分,也就能夠提高種植穴當中土壤的實際持水能力,最終達到有效抗旱和保墑的目的。
3.管護技術苗木栽植之后,要定期對其進行管護,尤其是在剛剛造林之后不久的時間之內,或者是苗木在越冬的時候,還應該在秋季和冬初,對種植穴進行埋土防寒,一直要持續到第二年春天土壤開始解凍為止。否則,苗木就容易失去水分,從而導致生理干旱發生,甚至造成苗木枯死。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管護措施設計的時候,還必須要考慮到不同品種苗木應當采取的不同管護措施,有效增強整個林地水分的穩定性。在很多干旱或半干旱地區,由于整個區域內全年的降水都非常少,同時蒸發量相對來說又比較大,所以更好地利用苗木所具有的特定生理條件,將其與造林地自然地理條件進行結合,采取更加有效、方便的管護措施,如人為地改善林地條件,也可以大大提高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
二、整地根據苗木標準
針葉樹大苗造林要進行大穴整地,整地最好在造林頭一年秋季完成。整地時,苗高為1.5~2.5米的,整地標準最低達到1米×1米×1米;苗高為1~1.5米的,整地標準最低達到1米×1米×0.8米(長、寬各1米,深0.8米);苗高為0.5~1米的,整地標準最低達到0.8米×0.8米×0.6米(長、寬各0.8米,深0.6米)。生、熟土分開放置。
三、苗木準備
1.苗木選擇大苗造林主要用于綠化,應選冠幅完整、樹形優美、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苗木。
2.起苗起苗時,要保證苗木有完整的主側根系,必須帶土坨。土坨直徑一般在0.5~1米之間,具體大小根據樹高來定。
3.運輸最好是近距離調運苗木;長途運輸時,要用苫布遮蓋苗木,盡量縮短運輸時間。
四、造林
1.調整栽植穴由于使用機械整地,導致栽植穴不規整,為保證造林時苗木整齊、橫豎成行,在造林前,應調整栽植穴。
2.回填熟土回填第1層熟土,一般填至栽植坑深度的1/3左右即可。
3.澆水第1次澆水須將栽植坑澆滿,最好人工用木棍穴中搖晃,保證澆足、澆透。
4.栽植待水分下滲完,人能夠進入栽植穴內施工時,開始栽植。栽植時,要有專人指揮調度,目測調線,最好掛線施工,保證苗木橫豎成行。栽植時,一般四人一組,其中,三人抬樹、一人在栽植穴內挖坑。將樹木放入坑內時,由指揮人員目測左右樹木高低,若高出或低于周圍樹木,應再向下挖或在坑底墊一些土,保證與周圍樹木高低基本一致。栽好樹苗后,就近取土回填至栽植穴深度的2/3(如果是客土造林,就用拉來的土回填)處。然后澆水,頭遍水少澆,其目的是為了把土沉實,若澆水量大,坑內土成稀泥狀,刮風時會把樹木刮倒。待水滲透,人能進去時,先在裂縫處填入細土,并踩實。再次澆水時,一定要澆足。待造林全部完成后,再進行一次普遍澆水。
5.覆膜待水滲透,扶正、踩實后,開始覆膜,大小與栽植穴等同。
6.筑埂在樹的四周筑高20厘米的圓埂或長埂,埂的大小根據栽植穴大小而定,并踩實、拍平。
7.支桿造林完成后,統一人工捆綁支桿,保證樹木牢固,不被風刮倒或刮歪。
五、后期撫育管理
完成造林15日后,要再澆一次水,保證澆足、澆透。根據降水情況及時澆水。每年10月下旬未上凍時,須澆凍水,春季4月下旬化凍時,澆化凍水。每年除上凍水及化凍水外,最少澆4次水。一年除草3次,連續3年。為防止雜草叢生,可在林間空地間種苜蓿,既利于樹木生長,又能防止雜草叢生給護林防火帶來壓力。
六、注意事項
1.起苗起苗時必須由專人負責監督,保證苗木根系完整、土坨完好。并用草袋將土坨包裝好,用草繩捆綁結實,保證長途運輸中土坨不散。
2從造林栽植技術方面來提高苗木抗旱能力
在一項抗旱造林工程當中,具體的栽植技術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它還是一項非常專業和高技術性的、系統的工程。而在實際的栽植過程中,此類技術的應用情況也直接關系到造林的實際效果。
2.1栽植前對苗木進行調運和處理的技術
在造林工程開工之前,起苗時,要求所有苗木的根系盡量保持完整,如果在起苗過程中出現了損傷根系的情況,就必須對出現問題的苗木根系進行修根。而對于一些針葉類苗木來說,還要在起苗前進行打泥漿;另外,對于闊葉類的苗木來說,在栽植之前還要進行浸泡,浸泡時間必須要達到48h才行。之后,再根據不同苗木種類,對所有的苗木進行修枝,這樣可以減少苗木自身的水分蒸發。
2.2栽植過程中的抗旱技術
對于針葉樹苗木來說,在栽植的過程中,要在實際的造林地上對其進行2次打漿泥。打漿的時候要把苗木全部放入水桶,在水桶當中加入適量的水,這樣就可以方便隨時對苗木進行放苗和栽植。栽植的時候最好先在地上挖一個垂直于地面的壁,然后再把苗木輕輕放入到其中,并進行適度提升,這樣可以使根系盡可能舒展開來,然后再在坑內填入少量的土,讓根系更加踏實。栽植工作完成以后,還要視造林地所具有的特定條件,根據不同的苗木品種,采取相應的抗旱措施。
2.2.1覆膜措施
所謂覆膜措施,就是用一塊地膜覆蓋栽植穴,地覆要比栽植穴大一些。鋪膜以后,在地膜的中間捅出一個非常小的孔,然后把其從植株的頭部伸進去,直到覆蓋住整個苗木的根系位置,然后將地膜四周用土壓實。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土壤當中的水分經過根系層不斷的蒸發到空氣當中。通過這樣的辦法,可以在土壤中蓄積比較多的水分,從而有效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
2.2.2栽植抗旱樹種
在部分石質山地,可以栽植相應的抗旱樹種,比如油松等。栽后使用石片覆蓋苗木周圍,同樣也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2.2.3用枯草進行覆蓋
由于很多地方都推廣了育肥技術,于是在很多宜林荒山或荒地之上就存在著大量的枯草。可以根據這種實際條件,在栽植完苗木之后,將這些枯草直接覆蓋到苗木周圍,這樣苗木在夏季溫度比較高的時候,根系層當中可以保持一個適宜的溫度,就能減少土壤當中水分的蒸發,最終達到抗旱保苗的目的。但是冬季來臨時要防止火災的發生。
2.3覆土抗旱
在我國許多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區,冬季和春季寒冷而且漫長,春季的風也非常大,因此,在造林之后的林地上,到了這個季節就會顯得非常干燥,苗木的根部有時候吸收不到任何水分。但是對于植株本身生長的需要來說,它還必須時刻散發掉一定的水分,這就很容易使得一些苗木出現生理上的干旱,造成部分植株由于缺水而死亡。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晚秋到來的時候,最好對苗木進行覆土,具體來說就是將當年生的小苗木用一些虛土來進行掩埋,這樣可以有效減少水分散發。
3撫育技術
3.1夏季澆水
夏季雖然多雨,但是氣候十分炎熱干燥,苗木蒸發作用非常強烈,所以要適時利用各種措施進行蓄水,然后將蓄積的水分澆灌到苗木的根部,每次每株苗木注水大概在0.85kg左右,而一次注水之后基本上可以抵抗15d左右的干旱。
3.2松土和除草技術
造林地進行松土,可以有效防止干旱的發生,因為這樣可以割斷苗木與周圍土壤當中毛細孔結構的聯系,也就大大降低了苗木周圍所發生的土壤水分蒸發強度。另外,對造林地當中,尤其是種植穴里面的雜草也要進行清理,這樣可以減少雜草所吸收的水分,也就能夠提高種植穴當中土壤的實際持水能力,最終達到有效抗旱和保墑的目的。
3.3管護技術
苗木栽植之后,要定期對其進行管護,尤其是在剛剛造林之后不久的時間之內,或者是苗木在越冬的時候,還應該在秋季和冬初,對種植穴進行埋土防寒,一直要持續到第二年春天土壤開始解凍為止。否則,苗木就容易失去水分,從而導致生理干旱發生,甚至造成苗木枯死。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管護措施設計的時候,還必須要考慮到不同品種苗木應當采取的不同管護措施,有效增強整個林地水分的穩定性。在很多干旱或半干旱地區,由于整個區域內全年的降水都非常少,同時蒸發量相對來說又比較大,所以更好地利用苗木所具有的特定生理條件,將其與造林地自然地理條件進行結合,采取更加有效、方便的管護措施,如人為地改善林地條件,也可以大大提高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
1.1.1育苗容器
林木深根苗的育苗容器選用能反復利用的PVC管筒狀育苗容器(以下簡稱PVC導根筒)或一次性利用的塑料蜂窩狀育苗容器(塑料導根袋)。PVC導根筒采用內徑8~10cm、壁厚5~8mm、長度60~100cm的PVC管,沿縱向將其切割成大小相等的兩半圓筒,通過兩根2cm寬的自粘帶將兩半圓筒組裝在一起而成。塑料導根袋采用山西省林科院生產的蜂窩狀育苗容器,每板蜂窩狀育苗容器有約250個長筒狀單個容器黏合而成,單個容器的規格為(8~10)cm(口徑)×(60~80)cm(高度)。
1.1.2育苗場地
為了降低苗木運輸成本,林木深根苗的培育應選擇距預定造林地較近的苗圃進行。育苗場地應選擇通風良好、光照充足、排灌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在苗圃按南北方向挖深80cm、寬80~100cm的土槽,土槽底部要平整,其長度和數量可根據育苗數量而定,一般1m長土槽約可培育林木深根苗100株左右,另外,為便于操作和管理,每兩排土槽間應留寬50cm以上的過道。
1.1.3育苗基質
選用的育苗基質應就地取材,具有良好的土壤理化性質,質地較輕、通透性較好并具有一定的粘性,pH值適中為7.0~7.5。其體積比如下:過篩大田原土60%+河沙10%+草炭土10%+珍珠巖10%+蛭石10%。其中,草炭土、珍珠巖、蛭石等輕基質亦可以采用腐熟玉米秸稈或腐熟楊樹葉等替代以降低育苗成本。另外,配制基質時每立方米應加入過磷酸鈣3kg和顆粒型保水劑0.5kg,對用于塑料導根袋的育苗基質,每立方米土壤還需要加入土壤凝結劑1kg以防止起苗時土團散落?;|要充分混勻后再進行填充。
1.1.4基質填充
對于PVC導根筒,填充基質前要在導根筒底部罩一層紗網以避免基質滑落,填充完畢后將PVC導根筒置于挖好的育苗土槽內,導根筒之間要擺放緊密以避免倒伏。而對于塑料導根袋,首先在挖好的土槽內將蜂窩狀育苗容器完全展開,然后將配制好的育苗基質填充到每個單獨容器中。填充完成后,在育苗容器與土槽壁之間的空隙處平放成捆的玉米秸稈,厚度不低于20cm,最后在玉米秸稈上用土將育苗容器四周填實。完成以上操作后,向土槽灌足水待用。
1.1.5樹種選擇
樹種選擇要根據立地條件、造林目的和樹種特性進行,切實做到適地適樹。選擇的樹種要具有抗旱、抗寒、抗風沙,根系發達并具有深根性,且壽命較長。在河北省原生風成沙地和河成沙地,推薦選擇的樹種種類有樟子松、白榆、沙棘、油松、側柏、檸條、枸杞等。
1.1.6苗木培育
采用在PVC導根筒或塑料導根袋中直接播種或移栽小苗的方法進行。對于生長較快的闊葉樹種(如白榆等)可采用直接播種的方法,播種前種子應進行消毒,為了達到當年播種當年出圃的目標,播種應適時早播。而對于生長較慢的針葉樹種(如樟子松等)則采用移栽1~2a生小苗的方法,用于移栽的小苗可以是容器杯苗也可以是大田裸根苗。為了保證當年出圃,移栽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上旬進行,移栽時要對小苗根系進行適度修剪,以保證幼苗根系能直接向下生長而不窩根。
1.1.7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包括水分管理、養分管理以及病蟲雜草防除等。水分管理應及時,避免苗木受到水分脅迫,另外,為了促進根系的盡快向下生長,澆水采用土槽灌水、使導根筒(袋)自下而上吸水的方法,并隨著苗木根系的伸長,逐漸減少灌水次數和灌水量。養分管理本著少施勤施的原則,肥種以磷肥為主、輔以少量氮肥,隨澆水一同施入即可。另外,育苗過程中注重苗木病蟲及雜草的防治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清除。
1.1.8苗木出圃
苗木垂直根系長度是衡量深根苗合格與否的最重要指標。一般而言,根系較發達、垂直根系長度超過導根筒(袋)高度、地上部生長健壯的苗木均視為合格深根苗。采用上述方法進行苗木培育,一般播種或移栽3~4個月后,垂直根系均能長到60cm以上,達到合格深根苗的標準。另外,出圃前應澆透水,起苗時特別是塑料導根袋的深根苗要輕拿輕放,以避免根系土團散落。
1.2林木長莖苗的快速培育
適合沙地進行超深栽造林的長莖苗有白榆、楊樹、國槐等樹種,其1~2a生苗木主干較長且直,無輪枝或叢生枝,主干具有較強的耐埋能力和發根能力。苗木培育可根據樹種特性,采用播種、扦插等方法,具體可參考相關樹種的常規育苗方法。適時進行水分管理,施肥以N肥為主輔以少量磷肥,做到少施勤施以促進苗木高生長。與此同時,密切留意苗圃地的雜草和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時進行防除。苗木生長1~2a后,當其胸徑達到1.5cm、苗高2.5m以上時即可出圃。選擇干型較直、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根系較完整的苗木待用。苗木應盡可能隨起隨栽,不能馬上栽植或需長途運輸的,起苗后苗木根系應蘸泥漿或蘸保水劑。
2超深栽造林技術
2.1造林地選擇
采用沙地林木超深栽造林,可選擇在原生風成沙地和河成沙地的半固定和固定沙地進行,沙層厚度應達到60cm以上,沙層內無大塊碎石。
2.2造林規劃設計
造林前要做好造林規劃設計,規劃設計要在對造林地的土壤、水文、氣候等進行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另外,為了盡可能地縮短起苗后的擱置時間,要合理計劃起苗時間、運輸、挖穴、栽植等造林中的各個環節。為了今后便于管理等,還要考慮樹種配置、栽植密度、造林模式等。
2.3造林時間
林木深根苗的造林,在保證根系土團完整的前提下,從3月底至11月底均可進行,其中針葉樹在雨季(7月初至8月底)造林較為適宜,而闊葉樹在春季或秋季造林較為適宜。而對于林木長莖苗的造林應在春季或秋季進行。
2.4造林密度
栽植密度根據立地條件、樹種特性、造林目的、作業方式和中間利用經濟價值的不同來確定。運用《主要造林樹種密度表》,根據不同情況,在規定范圍內分別選定適宜的造林密度。喬木樹種一般為1650~3300株/hm2,灌木樹種一般為1650~4950株/hm2。
2.5造林模式
種植點配置有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3種。風成沙地造林應采用三角形或長方形配置,而河成沙地宜采用三角形配置。提倡根據樹種特性、立地條件和造林目的進行混交造林,確定合理的混交類型、混交方式和造林密度。2.6造林方法林木深根苗和林木長莖苗均采用穴植法進行造林。造林時宜用機械打坑機或人工土壤挖掘器(土鉆)挖穴。對于林木長莖苗,栽植穴的直徑應大于20cm,深度大于60cm,具體深度根據造林沙地土壤水分狀態而定,以根系能探到墑為準。另外,栽植前對根系進行適當修剪以及進行蘸泥漿或保水劑處理,能大大提高其造林成活率。而對于林木深根苗,栽植穴的直徑應大于導根筒(袋)直徑4~5cm,其深度較導根筒(袋)的長度深2~3cm,在注意不弄散土團的前提下除去不可分解的育苗容器,將帶有根系的土團插入到栽植穴中。填土時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層層踏實,避免根系土團和栽植穴壁之間殘留空隙而影響成活。采用上述方法在沙地進行造林,栽植時一般無需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