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系統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12 10:43: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研管理系統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科研管理系統論文

篇(1)

2系統設計

2.1系統功能設計高校科研管理系統在功能上包括組織管理、立項管理、項目管理、成果管理、知識管理、權限管理、流程管理和系統管理八個功能模塊,系統功能模塊結構如圖3所示。

2.2系統總體框架高校科研管理系統采用B/S架構,使用Struts2作為MVC架構實現。按照MVC設計模式的抽象方法,根據圖3所示系統的功能模塊結構圖,可建立如圖4所示的系統總體框架。部門管理視圖、人員管理視圖、知識管理視圖、系統管理視圖和權限管理視圖為系統管理員提供交互界面,負責接受系統管理員用戶的操作請求,以及將請求的處理結果呈現給系統管理員;項目管理視圖、立項管理視圖為科研人員、科研管理員、評審專家和主管院長提供交互界面,負責接受這些用戶的操作請求,以及將請求的處理結果呈現給請求的用戶;流程管理視圖給科研管理員提供交互界面,負責接受科研管理員用戶的操作請求,以及將請求的處理結果呈現給科研管理員。系統控制器由核心控制器StrutsPrepareandExecuteFilter、針對不同模塊創建的業務邏輯控制器Action類以及struts.xml配置文件。核心控制器接受用戶動作請求,并通過查詢struts.xml文件后將請求轉發給請求的Action實例,Action實例接收請求后調用模型的業務方法,業務方法執行后返回結果給Action,Action根據業務方法執行結果返回一個邏輯結果,核心控制器根據邏輯結果查詢struts.xml的結果配置,選擇視圖頁面。

3系統實現

系統功能設計:基于MVC模式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統中每一個模塊都利用了Struts2框架實現流程的控制,嚴格按照MVC分層模式來設計,實現業務邏輯和表現層邏輯的分離。下面以部門管理為例,詳細說明使用MVC的設計實現。

3.1業務邏輯控制器Action的實現部門管理的業務邏輯控制器由DepartmentAction類來實現,該類的主要作用是調用業務邏輯類DepartmentServiceImpl的業務方法響應用戶發來的各種操作請求,同時與各個視圖頁面實現數據的交互。DepartmentAction動作類中包括了addInput()、add()、updateInput()、update()、delete()和list()等業務處理方法,其中addInput()方法用于打開添加部門的JSP表單頁面,提交添加的部門信息到動作執行添加前,首先調用setDepartment()將部門的各個信息封裝到department對象,并將department對象暫存在動作類的成員變量department中,最后再調用department!add.action動作執行add()方法添加信息;add()方法通過調用DepartmentServiceImpl類的saveOrUpdateDepartment()方法實現持久化一條部門信息;updateInput()用于打開部門信息更新的JSP表單頁面,提交更新后的部門信息到動作執行更新前,首先調用setDepartment()將部門的各個信息封裝到department對象,并將department對象暫存在動作類的成員變量department中,最后再調用department!update.action動作執行update()方法更新信息;update()方法通過調用DepartmentServiceImpl的saveOrUpdateDepartment()方法更新部門信息;delete()方法調用了DepartmentServiceImpl類deleteDepartment(),實現對指定ID的部門信息的刪除,如果該部門存在下屬部門,則不允許刪除;list()方法調用DepartmentServiceImpl類listDepartments()來獲取某一級部門下的所有部門信息,如果所指定級別的部門的ID為0,則返回所有頂級部門的信息,最后返回“list”邏輯結果。在struts.xml文件中配置<resultname=”list”>/department/departmentList.jsp</result>,這樣就可以在動作返回“list”邏輯結果后,讓核心控制器將請求分派給站點根目錄下的department目錄下的departmentList.jsp物理視圖。動作類中的add()、update()和delete()三個方法執行后都返回“success”邏輯結果,返回該結果后流程將重定向調用department!list.action動作執行list()方法,這樣,可以讓用戶實時看到自己的操作結果。系統使用了動態方法調用的方式來訪問動作實例,故可在struts.xml中對DepartmentAction進行如下的配置。

3.2模型層(Model)的實現高校科研管理系統的模型層使用了面向接口編程的方式來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同時按負責內容的不同,將其細分為業務邏輯層和數據持久層。業務邏輯層負責實現業務功能以及調用持久層方法實現數據的持久化,為動作提供服務,包括DepartmentService接口和DepartmentServiceImpl實現類。數據持久層封裝了數據的CRUD操作,包括DepartmentDao接口和DepartmentDaoImpl實現類,其中包括了添加部門信息方法addDepartment()、更新部門信息方法updateDepartment()、按指定部門ID查找部門信息方法findDepartment()、刪除指定ID的部門信息方法deleteDepartment()和獲取某一部門的所有下屬部門信息方法listDepartments()。

3.3視圖層(View)的實現視圖層決定如何將數據展示給用戶,高校科研管理系統的視圖部分主要是JSP頁面,包括列表某一部門的所有下屬部門的departmentList.jsp頁面、添加部門信息的表單頁面add_input.jsp和更新部門信息的表單頁面update_input.jsp。這些JSP頁面中使用了Struts2標簽和OGNL表達式。departmentList.jsp使用了<s:iteratorvalue=”departments”>Struts2標簽來迭代輸出每個部門的信息。Web服務器在解釋departmentList.jsp過程中,當遇到<s:iteratorvalue=”departments”>標簽時,會根據departments這個OGNL表達式,來調用動作類中的getDepartments()來獲得暫存在動作類成員變量departments中的值。在add_input.jsp頁面中的每個表單域的name屬性值均使用了“department.屬性名”(如:department.name)這樣的OGNL表達式,這樣在用戶輸入完各個信息點擊提交按鈕將信息提交給department!add.action動作處理時,動作根據表單域的OGNL表達式,首先執行setDepartment()將部門的各個信息封裝到department對象,然后再將department對象暫存在動作類的成量變量department中。在update_input.jsp頁面跟add_input.jsp頁面很類似,主要不同的地方是在該頁面表單中包含了所要更新的部門的ID及其上級部門的ID,點擊提交按鈕后,更新后的部門信息提交給department!update.action動作處理,在執行該動作之前,同樣根據表單域的OGNL表過式,首先執行setDepartment()將部門的各個信息封裝到department對象,并將該對象暫存在動作類的成量變量department中。add_input.jsp和update_input.jsp通過setDepartment()就完成了將用戶輸入的數據傳遞給動作進行處理的任務,而departmentList.jsp則通過getDepartments()方法完成將動作獲取的模型數據傳遞給視圖的任務。setDepartment()和getDepartments()方法的調用全部通過Struts2提供的攔截器自動實現,無需開發人員作任何的工作。另外,在調用setDepartment()方法進行設值前,Struts2對用戶提交的各個信息自動進行類型轉換,類型轉換不成功時自動將錯誤提示信息封裝為字段級別的錯誤信息,并自動顯示在相應的Struts2表單域標簽上面。可見,對于客戶端和后臺數據的交互、以及類型的轉換等常規功能Struts2都已幫我們實現了,因而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們的開發效率。

篇(2)

1、客戶關系管理CRM的起步及目前發展狀況

客戶關系管理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最早由美國GartnerGroup提出,自1997年開始,經過幾年的發展,全球的CRM市場一直處于爆炸性的快速增長之中。1999年全球的CRM市場收益約為76億美元。據市場分析專家預測,2000年全球CRM市場收益將超過120億美元,2004年將達到670億美元。年增長率將一直保持在50%以上。目前,我國的CRM市場也已開始啟動。像以往的ERP、電子商務等新理念一樣,CRM在國內的發展經歷了從概念傳入到市場啟動這樣一個過程,而這些新理念對推動我國信息化建設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那么,CRM的基礎是什么?它是一種以“客戶關系一對一理論”為基礎,旨在改善企業與客戶之間關系的新型管理機制。“客戶關系一對一理論”認為,每個客戶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盡可能地滿足每個客戶的特殊需求,企業才能提高競爭力。每個客戶對企業的價值也是不同的,通過滿足每個客戶的特殊需求,特別是滿足重要客戶的特殊需求,企業可與每個客戶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客戶關系,客戶同企業之間的每一次交易都使得這種關系更加穩固,從而使企業在同客戶的長期交往中獲得更多的利潤。

CRM系統的宗旨是:為了滿足每個客戶的特殊需求,同每個客戶建立聯系,通過同客戶的聯系來了解客戶的不同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對一”個性化服務。

從地域來看,目前CRM商機最大的是北美市場,其次是西歐市場,其中西歐市場正以全球最快的速度飛速發展。在東南亞地區,CRM市場目前比較小,尚處于炒作概念而不是做產品的時期。這主要是因為CRM概念由美國提出,擁有此類產品的廠商主要是Siebel、Oracle、Vantive、Onyx等歐美國家的軟件公司,在其他地區產品的推行存在產品本地化等問題。但就其市場前景來看,發展潛力非常巨大。

從行業結構角度來看,大多數CRM方案供應商并沒有把其產品局限在單一的行業市場,其客戶遍布于眾多的行業:如制造業、保險業、金融業以及高技術行業。

全球流行的CRM產品主要包括:Baan公司的BaanFrontoffice98.4、Onyx軟件公司的OnyxCustomer4.0和Siebel系統公司的Siebel99等。這些產品都以Windows、Unix等為主流平臺,并集成了MicrosoftOffice應用。IBM、Oracle、Lotus等公司目前紛紛在加大力度發展其CRM產品。

2、客戶關系管理的基本目標與基本內容

CRM的基本目標應有三個,一是研究用戶、確定市場,二是解決如何提供優質服務吸引和開發客戶,三是通過客戶研究確定企業的管理機制和管理內容。CRM不僅是一個企業經營概念,同時也是管理技術。

那么,CRM的基本內容有那些呢?筆者認為它應該包括如下的基本管理技術:

1)客戶為中心的企業管理技術。即以客戶為企業行為指南的管理技術。在這種管理技術中,企業管理的需要以客戶需要為基礎,而不是以企業自身的某些要求為基礎。這是一種把企業與客戶一體化的管理思想付諸實施的管理技術。

2)智能化的客戶數據庫。要實行客戶為中心的企業管理技術,必須有現代化的技術,原因就是現代企業所處的是信息時代。客戶為中心的企業管理的中樞,智能化的數據庫是所有其它技術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智能化的數據庫是企業發展的基本能源。

3)信息和知識的分析技術。客戶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實現,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之上的,沒有現代信息技術,就無法有效地實現客戶為中心的管理技術。為了實現這種管理技術,企業必須對智能化的客戶數據庫進行有效地開發和利用,這種開發的基本與核心技術就是信息和知識的分析處理技術。只有經過分析和處理的信息,才是企業需要的知識。

使用CRM概念和技術,企業能快速搜集、追蹤和分析每一個客戶的信息,進而了解整個市場走勢,并確切地知道誰是客戶、誰是客戶的客戶、什么是客戶的需要、客戶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如何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以及滿足客戶要求的一些重要限制因素。CRM還能觀察和分析客戶行為對企業收益的影響,使企業與客戶的關系及企業盈利都得到最優化。

CRM在具備如上的企業管理技術的同時,還應具備如下的基本指標:

1)客戶關系指標

一個好的CRM技術和應用系統,應當能提供基本的客戶關系指標,客戶關系指標是客戶與企業雙方的信譽、能力、發展估計等方面的綜合評估。

2)客戶產品關系指標

CRM技術和應用系統,應當能根據所掌握的客戶、企業以及產品的信息資源,對客戶產品關系做出綜合評價,這個評價結果就是客戶產品關系指標。在進行客戶產品關系綜合評價時,不能簡單地對客戶及其直接產品的關系等進行評價,還必須包括客戶對產品需求的原因和能力等方面的客觀評價。

3)客戶企業關系指標

企業本身的需求,這實際上也就反映了企業的發展前景,同時也從主要的方面反映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融合程度。企業與客戶融合的越好,企業的發展前景也就越廣闊。

4)客戶關聯指標。

企業在進行商務活動和企業管理時,一個十分重要的基礎,就是通過客戶需求和客戶需求的目的所反映出來的企業發展前景。客戶關聯指標就是為了提取有關企業發展前景信息而對CRM技術和系統提出的要求。

3、CRM基本功能與特點

3.1CRM基本功能

企業CRM系統的基本功能應包括:

§銷售管理系統:銷售支持系統給銷售人員提供了功能強大的支持工具和多種形式的信息,從而使銷售人員可以對客戶、業務等進行有效的管理。對于企業來說,銷售管理系統將大大擴展客戶范圍,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銷售成本,為企業的利潤增長提供有力的支撐。

§營銷管理系統:使營銷人員能高效、全面地分析客戶及市場信息,量身定做合適的市場活動計劃。系統可以對銷售、服務等進行指標化的分析,幫助營銷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實施和調整營銷戰略計劃,并發送給銷售人員和合作伙伴,從而實現對產品、服務、物流等渠道進行管理調控。

§客戶服務系統:客戶服務系統可以幫助企業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來滿足客戶的獨特需求。可以向服務人員提供完備的工具和信息,并支持多種與客戶的交流方式。幫助客戶服務人員更有效率、更快捷、更準確地解決用戶的服務咨詢,同時能根據用戶的背景資料和可能的需求向用戶提供合適的產品和服務建議。

§電話中心CallCenter:將銷售與客戶服務系統整合成為一個系統。使得服務人員可以根據客戶提出的需求提供售后服務支持,也可以提供銷售服務。大大方便了客戶與公司的交流,使顧客增加了對公司服務的依賴。

3.2CRM系統功能應具備的基本特點

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應具備如下的特點:

1)提升個人關系為全企業與客戶關系

2)跨地區分享信息,提升知識競爭力

3)資料化引導業務人員完成業務程序

4)利用策略評估找出業務弱點

5)業務研討及心得,提高業務能力

6)完整客戶投訴處理及服務,提升服務品質

7)有效整理對手信息,知己知彼

篇(3)

教師角色主要進行三項任務:論文錄入、著作教材錄入、科研項目申報。以科研項目申報為例,教師首先進行項目申報,分院秘書負責教師申報任務初審,若初審不通過則返回修改,若初審通過則進入下一步主管部門審核,若通過則進行科研立項,立項后教師要更新課題進展情況,結題階段需錄入成果信息,同時項目結題后將成果計入教師檔案并得到相應的考核分。

2.主管部門業務流程

主管部門主要進行項目管理、論文管理、教材管理等。以項目管理為例,主管部門需對教師申報課題進行評審并出具評審意見,項目立項后要對項目進展進行監督并反饋意見,項目結題后要進行評審并反饋結果。

二、系統功能設計

1.主要功能

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研究和開發的主要內容是開發適合職業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要求,能夠適應我院科研項目過程化管理及績效考核所面臨的各類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各級各類部門、組織科學研究信息的統一和科研信息公開;

(2)一般職業院校涉及的各類科研項目的申報管理;

(3)建設期內各科研項目的進度管理;

(4)科研成果(如專利、論文、著作)管理;

(5)科研獲獎管理;

(6)科研考評管理;

(7)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架構及與以上問題的適應性;

(8)具體開發相關的各類問題。

2.預期目標

根據對職業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要求,結合我院科研項目過程化管理及績效考核所面臨的各類問題研究,開發出一個能夠適應一般職業院校科研工作管理,特別是能夠適應我院今后科研管理工作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統。具體指標如下:

(1)能夠識別系統管理員、教師用戶、教研室用戶、分院用戶、部門用戶等五種身份的人員,并分配各類人員的職能。

(2)教師用戶能夠進行公告通知閱覽、個人信息修改、科研項目申報、科研進度維護、科研項目結題、科研成果上傳、科研獲獎信息填寫等功能。

(3)教研室用戶能夠進行公告通知閱覽、本教研室科研人員添加與查詢(匯總)、本教研室科研項目審核與查詢(匯總)、本教研室科研進度查詢、本教研室科研成果和獲獎查詢(匯總)、本教研室科研考核查詢(匯總)。

(4)分院用戶能夠進行公告通知閱覽、本分院科研人員添加與查詢(匯總)、本分院科研項目審核與查詢(匯總)、本分院科研進度查詢、本分院科研成果與獲獎查詢(匯總)、本分院科研考核查詢(匯總)。

(5)部門用戶能夠進行公告通知、全院科研人員查詢(匯總)、全院科研項目審核與查詢(匯總)、全院科研進度查詢、全院科研成果與獲獎查詢(匯總)、全院科研考核查詢(匯總)。

(6)系統管理員擁有以上所有權限并根據需求調整和優化系統結構、功能等。

3.功能結構設計

(1)科研管理信息系統主頁設計“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統”,與科研處網站結合為一個統一平臺。

(2)進入系統后選擇菜單包括“個人信息、公告與通知、課題申報、科研進度、科研成果、考核結果、統計與查詢”等。

(3)“課題申報”菜單下提供網上課題填表申報格式,格式具體內容按學院課題申報內容設計。“科研進度”菜單下提供項目中期報告、結題報告等相關信息。“科研成果”菜單下提供論文信息、教材基本信息、獲獎信息等的填寫及電子稿上傳功能,并需限定填寫無空字段,保證研究成果的真實性(如“期刊名”為必填字段以保證該論文已正式發表)。“考核結果”由科研立項、結題或獲獎情況結合學院教學管理考核指標體系自動產生,以表單呈現。“統計與查詢”提供部門、分院、教研室、個人的四級分類方式。

(4)按照不同角色進行統計查詢設計:為教師提供歷年“個人論文、科研、著作”等信息的查詢和統計功能;為教研室和分院提供本部門科研、和教材編寫的匯總查詢;學院科研處提供歷年核心期刊查詢,各分院科研課題進展情況的查詢,各分院課題、論文、教材編寫情況的查詢,各分院科研考核情況查詢等。

(5)輸入模塊主要輸入教師科研、和教材編寫的基本信息,系統為教師或其他部門職工提供本人的論文錄入、科研課題的錄入和教材編寫(已出版)的錄入信息窗口。分院秘書負責對教師錄入的信息進行初步審核(課題以立項和結題為標準,論文主要檢查是否非法出版刊物,教材以已出版為標準)(分院、部門不負責教師個人科研信息的錄入)。科研處負責對其他部門職工科研、論文、教材編寫的一次性審核,對分院初審的科研、論文和教材編寫進行終審。系統提供全院每年各分院、部門的所有科研成果、出版教材和的統計功能,并自動計算考核成績。

(6)系統提供數據備份,并可采用手動備份或定期自動備份兩種方式。

三、系統實現

1.軟條件

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科研工作,是項目實施的最根本保證。我院組成“職業院校通用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和開發”課題組,團隊成員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網站開發能力,所有課題組成員都來自一線,項目負責人同時兼任教務處管理人員,有2人擁有豐富的網站項目開發經驗。這是本系統得以實現的“軟條件”。

篇(4)

2系統設計與實現

2.1開發平臺選擇系統的開發基于Windows2003Server操作系統,以SQLServer2005作為公用的數據庫,以2005為軟件開發工具,采用B/S和C/S混合構架,運用工作流技術,開發高效、實用的科研管理系統。[2]

2.2數據庫設計基于工作流的科研管理系統數據庫部分主要包含組織機構方面的表和流程方面的表。組織機構主要設計的表有:部門表、職工基本情況表、著作信息表、論文信息表、項目申請表、項目合同表、進度檢查表、項目鑒定表、經費來源表、經費使用計劃表、科技獎勵情況表、成果應用情況表、角色表、用戶所屬角色表、權限代碼表等。

2.3工作流設計系統工作流引擎采用HFBPM,HFBPM采用微軟.NET平臺開發,與項目采用的開發環境保持一致。HFBPM具有支持多啟動節點、支持共享任務的處理、任務節點少,配置簡單,卻能支持任意復雜的流轉等特點,符合科研管理系統對工作流引擎的要求。

2.4系統實現與測試①數據訪問基礎類設計。為了提高編碼效率,針對數據庫的訪問編寫了基礎類DB-Helper,專門負責對數據庫的訪問。②業務邏輯實現。業務邏輯層將用戶對系統的操作與數據庫的訪問隔離,并將它們聯系起來,實現內容與表現的分離。業務邏輯層實現了系統所提供的業務處理過程,根據科研管理信息的結構,業務邏輯層也劃分為科研項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和系統管理三個命名空間。用戶通過表示層(Web頁面)提交訪問請求和參數,經過表示層的處理然后傳給業務邏輯層,業務邏輯層根據所定義的業務處理過程對數據進行加工,將加工后需要存儲的數據傳遞給數據訪問層,數據訪問層采用存儲過程的方式對數據庫進行訪問和操作。數據訪問層將用戶所需要的數據以內存實體對象的方式傳給業務邏輯層,業務邏輯層對數據進行重組之后返回給表示層,表示層再以Web的頁面的方式展現在用戶面前。

篇(5)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0)10―0128―04

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在培養大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當前形勢下,畢業設計(論文)管理工作上面臨著很多新的問題[2]:高校擴招給教學工作帶來壓力,實驗室、設計教室等教學資源非常緊張,學生沒有固定的畢業設計場所,不能及時獲取畢業設計(論文)的相關信息;擴招及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大學生就業競爭非常激烈,學生很難拒絕用人單位的實習要求,對外出實習的學生難于管理和監控;部分指導教師由于科研任務要求,有時到外地出差,與學生面對面指導機會有限,需要有一個能與學生交流、指導的網絡平臺。針對上述問題,我們研究設計了畢業設計(論文)智能管理系統。

一系統功能概述

畢業設計(論文)智能管理系統的開發是為了建立一個畢業設計(論文)網絡教學管理平臺,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交流、指導的平臺,同時又有利于教學管理者進行質量監控,提高教學管理工作效率[3]。系統涵蓋了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全過程,實現了課題申報、雙向選題、任務書下達、開題報告提交、中期檢查、論文提交、論文答辯、評優復審、成績匯總、文檔材料打印、統計分析、數據歸檔全程網絡化管理。學生無論在哪,只要有網絡,都可以查詢到畢業設計(論文)的相關信息;指導教師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系統與學生進行交流,查看學生的研究進度,監控校外實習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各級管理人員可以方便的獲得各種匯總、統計信息,對全校畢業設計(論文)進行監控。

二系統流程分析

系統設計是建立在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管理上的,系統內每一個環節的數據結果都作為下一個環節的數據基礎,實現了畢業設計(論文)的全流程網絡管理,管理流程圖如圖1所示:

1 初始設置

由教務處設置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起止時間,各學院設置中間環節(申報課題、下達任務書、提交開題報告等)的截止時間,方便各學院靈活管理。教務處進行相關參數設置,如每個指導教師可指導的學生人數,各答辯小組的優良率等,啟動本學期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

2 申報課題

指導教師擬定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后,在系統中進行課題申報工作,填寫課題的研究內容、目的及意義、對學生的要求等內容,并指定課題適用的專業。

3 雙向選題

系統內的選題方式為雙向選擇。首先由學生在適用其所在專業的課題中選擇三個課題,分別對應三個志愿,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志愿,分批次為每個課題選擇學生。

4 下達任務書

雙選結束后,學生與教師的課題間確立了一一對應的關系。指導老師填寫任務書并提交,由專業負責人、教學院長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學生即可查看任務書的具體內容。

5 提交開題報告

學生根據任務書要求,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的初步研究,查閱相關文獻,填寫開題報告,上傳文獻綜述或外文翻譯,提交給指導教師進行審核。

6 中期檢查

指導教師對其指導的每個學生進行檢查,填寫《畢業設計(論文)中期檢查表》,并進行打分;學院召開畢業設計(論文)中期檢查座談會,教學秘書填寫《畢業設計(論文)師生座談會記錄表》;教務處可查看每個學生的中期檢查情況和各學院的會議記錄。

7 提交畢業設計(論文)

中期檢查后,學生可提交畢業設計(論文)初稿,由指導老師進行審核,學生根據修改意見進行修改(可多次審核、修改)。 指導教師審核通過后,學生提交畢業設計(論文)定稿。

8 評閱畢業設計(論文)

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經指導教師審核、評分通過后,由專業負責人為該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分配一名評閱教師,評閱教師對該生的畢業設計(論文)進行評閱、打分。

9 論文答辯

秘書安排論文答辯組并指定各組中答辯的學生、答辯成員、答辯秘書。答辯秘書負責錄入答辯成績、答辯小組評語。

10 評優復審

教務處設置優秀畢業設計(論文)的比例,各學院按比例推薦院級優秀畢業設計(論文),抽檢畢業設計(論文)由教務處按比例隨機抽取產生,也可以按學號的尾數抽取。評審專家在網上進行評審,產生校級優秀畢業設計(論文)和不及格畢業設計(論文)。

11 數據歸檔

對當前學期的所有畢業設計(論文)數據備份,同時初始化系統,為下一學年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做好準備。

三系統主要功能模塊設置

結合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的工作流程及各個環節間的數據關系, 系統設置了學生、指導教師、專業負責人、教學院長、教學秘書、評審專家、答辯錄入員、教務處8個角色。各角色按權限訪問公共數據庫, 確保數據的安全性、一致性[4]。通過公共數據庫,將各角色功能模塊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1 學生模塊

學生模塊的主要功能有:選擇課題、查看任務書、提交開題報告、提交論文草稿、提交論文定稿、對指導教師進行評價、查詢成績及交流互動等。課題選擇采用雙向選擇的原則,學生可以選擇三個志愿,教師按志愿分批次選擇學生。

2 指導教師模塊

指導教師模塊的主要功能有:申報課題、課題雙選、填寫任務書、審核學生開題報告、對學生進行中期檢查、審核論文、論文評閱。指導教師在為每一個課題選擇學生時,實行按志愿分批次選擇的方式,各批次開始選擇的時間由學院教學秘書設置。

3 專業負責人模塊

專業負責人模塊的主要功能有:審核課題、分配課題、審核任務書、分配評閱教師、查看過程信息、特殊情況處理。專業負責人在畢業設計(論文)的管理過程中起著核心的作用。指導教師申報的課題,可以設置為適用于相近的若干專業,但各個專業負責人有審核決定權,只有專業負責人審核通過,該課題才能被該專業的學生選擇。系統可以進行兩輪雙選,對于兩輪雙選后仍然“落選”的學生,由其專業負責人為其在剩余的課題中分配一個課題。指導教師下達的任務書,必須由專業負責人審核通過后,學生才能進行查看;審核不通過,將退回給指導教師進行修改。專業負責人還承擔了畢業設計(論文)進展監控的作用,他可以查看各個環節的進展情況,如課題雙選信息、學生開題情況、任務書下達情況、中期檢查情況,對未按要求完成任務的學生及教師進行督促。

4 教學院長模塊

教學院長模塊的主要功能有:課題、雙選結果、審核任務書、查看過程信息等。指導教師申報的課題經專業負責人審核通過后,由教學院長統一后,學生才能開始選擇,保證選題的公證性。學生和教師的課題雙選結束后,雙選結果經教學院長后生效。教學院長可查看各專業的工作計劃、課題進度、指導日志等,對各個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進行監督。

5 教學秘書模塊

教學秘書模塊的主要功能有:學院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時間截點設置、賬號管理、院級公告管理、答辯小組管理等。對于原數據庫中沒有的賬號,如外聘教師等,教學秘書可為其新增一個賬號。

6 評審專家模塊

評審專家對所屬專業的抽檢論文及評優論文打分并填寫意見,將評審中發現的問題反饋給相關部門以便及時改進。

7 答辯錄入員模塊

答辯錄入員負責錄入學生的答辯成績、答辯評語。系統將按照預設的權系數,將學生的三個成績(指導教師評分、評閱教師評分、答辯評分)加權求和,自動生成最終成績。

8 教務處模塊

教務處是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統籌管理者,同時也是畢業設計(論文)智能管理系統的超級管理員。教務處模塊的主要功能有:時間設置、初始設置、校級公告管理、用戶權限分配、過程信息查看、論文抽檢及評審、數據歸檔等。

四系統主要特點

1 功能特點

(1)課題雙向選擇,教師和學生具有充分的選擇自由度。

(2)支持團隊畢業設計(論文),學生可以跨學院、跨專業組成畢業設計(論文)團隊。

(3)網絡抽檢與評優,提高了評審工作效率,保證了評審工作的公正、嚴密性。

(4)多角色的權限設置,同一個賬號可以有多個角色。如某個指導教師的一個賬號,可同時具有專業負責人和指導教師的雙重角色,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5)引入了數字簽名技術,實現無紙化辦公。

(6)系統設置了交流互動功能,用戶登陸后可與系統內的任一用戶相互發送留言。

2 智能特性

(1)全程進度控制。結合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可分別設置課題申報截止時間、雙選結果截止時間、任務書下達截止時間、中期檢查截止時間、答辯截止時間等,學生、指導教師將根據進度安排要求,完成各階段的任務。

(2)操作信息提示。根據進度,系統會自動給出操作提示。例如在選題期間,如果學生未進行選題,學生登陸系統后會有小窗口提示其需要進行選題,窗口上同時有選題的超鏈接。對于指導教師、專業負責人等有未在指定時間內完成的工作,如課題未審核、任務書未提交等,在登陸系統后將收到相關的提示信息,提示其去進行相關操作。

(3)處理狀態提示。在完成某一環節的操作后,系統都會給出下一環節的處理狀態提示。如學生選擇課題后,會出現兩個狀態提示:教師選擇狀態(未選擇/已選擇)和教學院長狀態(未/已),學生對選題的進展情況一目了然。對于課題申報、任務書下達等情況,系統都會給出下一環節的處理狀態提示。

(4)自動保存指導記錄。專業負責人對課題的審核、修改意見,指導教師對開題報告、論文的審核修改意見,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等,系統都會自動保存,方便日后的查詢。

(5)實時監控。管理人員(專業負責人、教學院長、教務處等)可實時查詢過程信息,如課題申報、課題雙選情況,查詢課題進展情況,如任務書下達、開題報告提交情況,方便質量監控與管理。

(6)統計分析。自動生成各種分析圖表,柱狀圖、餅狀圖,統計表等。如各專業選題性質的分布表,畢業設計(論文)成績的優良率統計表,不同選題性質與優良率的比例表,歷屆師生比與優良率的對比表,教師職稱與優良率的對比表等,為日后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提供指導意見。

(7)數據對接

系統數據庫設計規范,方便與其他數據庫對接。系統登陸時使用的是教務系統中的視圖,直接使用教務系統中的賬號即可登陸。系統可導出各種格式的成績,方便將成績直接導入至教務系統,實現與教務系統的無縫對接。

五系統實現

1 系統平臺搭建

系統采用B/S結構,Web服務器操作系統為Windows server 2008,信息服務軟件為IIS 7.0[5],數據庫服務器使用SQL Server 2005數據庫管理系統。

2 開發工具及關鍵技術

系統采用了微軟提供的Visual 開發工具和SQL Server 2005數據庫工具。使用微軟的SQL Server 2005與.NET配合開發,能夠提高.NET應用程序的數據存儲效率。系統使用技術進行開發,它使用WebForms接口,擺脫了以前ASP難以開發的缺點,賦與像Windows Forms一樣的開發環境,能夠適應和解決復雜的互聯網需求。

六結束語

畢業設計(論文)管理是高校實踐教學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針對當前時期下畢業設計(論文)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前期軟硬件資源配置情況調研工作的基礎上,我們研究設計了基于.NET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智能管理系統,它是一套具有一定實用性的數據庫信息管理系統,貫穿于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的全過程,實現了畢業設計(論文)整套操作管理流程無紙化、網絡化。經過南京林業大學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試運行,目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畢業設計(論文)管理工作效率,并且畢業設計過程管理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同時,系統在設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在以后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步去完善和改進。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各和國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EB/OL].

[2] 盧立玨.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問題初探[J].中國高教研究,2004,(1):85-86.

篇(6)

中圖分類號:C961;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0-0004-02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綜合國力的競爭,創新型人才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性日漸突出。高校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和中心,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和任務。因此,高校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系統就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無論是在國家、產業還是企業層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已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迫切需要大批具備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拓展和深化要求我國產業結構要不斷優化升級,創新型人才的有效供給有助于提高產業轉換速度,增強產業創新能力;創新型人才的發展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為此,高校教學模式必須適應人才競爭環境的要求,加強對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完善。

一、相關理論概述

1. 國內外相關研究

我國有關創新型人才的研究較多,而對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系統研究相對較少。從目前研究來看,國內學者韓叢發提出了兩種切實可行的培養模式:科學創新型和技術創新型模式。陳羽白等從華南農業大學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等,初步建立了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劉益才對產學研相結合培養創新人才的模式進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措施,比如努力促進課堂教學與科研、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密切結合,共建校內基地、學生參與校內實訓。

國外大學對創新型人才培養有著比較成功的經驗。英國大學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上訓練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開放性思維能力;強調教育的實踐目的,注重訓練學生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辨和多學科知識交叉,是英國教育培育創造型人才的特色。美國大學在創新人才的培養中重視學生的獨立思維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一個“中心”、三個“結合”:即以學生為中心,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科學與人文相結合,教學與研究相結合,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日本高校高度重視科研訓練,讓高校通過與企業簽訂培養合同等方式與生產科研內部單位直接聯系,發展了獨具特色的“產學研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和“工業實驗室”為主的教育模式。

從國內外比較看,國外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相對比較豐富、系統一些,取得的成效也相對好一些,相比之下,國內的研究以理論研究占多數,且大多缺乏實證支撐。特別是現階段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尚缺乏系統分析和實證研究,基于此,本文嘗試從系統論的角度,對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系統分析,以期為相關決策者提供決策分析的理論依據。

2. 研究要素的概念界定

本文的研究目標是揭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成要素和作用機制。創新型人才主要指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并能夠取得創新成果的人才。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課程管理系統、社會實踐系統、畢業設計系統、就業培訓系統。課程管理系統在本文的含義主要是指通過課程的合理化設置為給學生提供一個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理論學習平臺,以便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積累知識儲備。社會實踐系統是一個從設計認知目標、學習認知目標到實踐認知目標的體系,通過該系統的學習和訓練著重培養學生知識體系和技術技能,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一定的情商、智商、責任感、義務感等綜合素質和能力。畢業設計系統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與基本技能,以增強學生自身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為目的的極為重要的教學活動過程。就業培訓系統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核心,以提升學生就業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主要包括相關技能培訓、專業人士指導、就業指導與咨詢等環節。

二、機理分析

1. 研究框架

在本文中,課程管理系統、社會實踐系統、畢業設計系統、就業培訓系統是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課程管理系統是其他三個系統的基礎,與它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社會實踐系統與畢業設計系統是相互影響的關系,社會實踐系統與就業培訓系統之間存在間接的聯系,畢業設計系統影響著就業培訓系統。因此,本文將課程管理系統、社會實踐系統、畢業設計系統、就業培訓系統作為基本研究要素,研究幾個要素之間的作用及關系。

2. 系統要素分析

(1)課程管理系統要素分析。課程管理系統主要包括課程科目配置、學習方式與課時分布。1)課程科目配置。課程科目配置是根據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基本要求設置相關課程科目,構建理論和實踐并重,以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模塊式課程科目體系。2)學習方式與課時分布。學習方式是對學習內容的安排和規劃,本文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學習內容的三個具體階段:基礎課程學習階段、專業課學習階段、初步科學研究訓練學習階段。學習內容的不同,課時分布的多少也有所不同。3)學習考核。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吸收能力、內化能力、應用能力。考核學生的能力不僅要看一個人掌握多少知識,還要看其在多大程度上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素養和能力,并體現在其對周圍事物的洞察、理解、應變和對未來知識的駕馭上。

(2)社會實踐系統要素分析。“認知只有付之于實踐,才具有徹底的意義。”實踐活動可以鍛煉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社會實踐系統主要包括課程設計、調查活動、畢業實習等環節。1)課程設計。課程設計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通過對課程設計的合理組織和實施,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課程設計主要包括課程設計目標、課程設計的內容及考核評定等方面。a.課程設計的目標。課程設計是指課程的組織形式和結構,包括從基礎理論的確定到選擇具體程序、方法的整個過程。課程設計是實踐性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促使知識向能力轉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b.課程設計的內容。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發揮他們的自主精神和創新精神;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和傳遞,更要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形成以及實踐能力的發展,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c.課程設計的考核與評定。課程設計的考核與評定可以直接鞏固和提升前期課程設計的成果,也有利于學生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在具體評價過程中,要注意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如學生自評、老師評價、觀察評價、交談評價、問卷評價以及作品展示等。2)調查活動。調查活動包括社會調查、市場調查、生產調查等,其主要形式是社會調查。社會調查活動培養和鍛煉學生實際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發現不足,及時改進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識結構,獲取新的知識信息,以適應社會的需要。3)畢業實習。畢業實習是對學生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和評定,是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畢業實習,學生可以進一步領會和掌握在校期間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切實把所學知識、技能運用于社會實踐,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畢業設計系統分析。畢業設計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重要環節,主要內容包括選題、論文的寫作、論文答辯、成績評定等。1)選題。畢業論文的題目要來源于生產、科研、教學、實驗等實踐中,難度要適合本科教學,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論文的寫作。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應該鼓勵師生間的雙向交流和溝通,允許學生有不同的主見,并鼓勵大膽實踐,提倡多角度考慮問題和嘗試用多種不同方法解決問題。3)論文答辯。答辯時要體現出論文的內在邏輯,注重儀表禮儀、聲音清晰、回答問題正確、流暢等。4)成績評定。判斷大學生的畢業設計有否創新,主要看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是否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是否應用了一些新方法、新手段來解決問題,是否取得一些新成果。

(4)就業培訓系統分析。面對日趨激烈的就業壓力,高校應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貫穿在學生就業指導全過程,以提升學生就業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本文的就業培訓系統的主要構成要素,包括相關技能培訓、專業人士指導、就業咨詢與指導。1)相關技能培訓。相關技能培訓主要是針對職場中所需的基本技能如計算機操作、外語的應用、寫作、表達、活動組織能力等技能的培訓。培訓可以提高大學生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專業人士指導。高校可邀請大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或職業指導專家、優秀校友、用人單位的代表等專業人士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指導,加深學生對職業素質要求的認識和對用人單位的了解。3)就業指導與咨詢。高校應考慮國家就業政策的變化和學生的思想實際,通過開設多種形式就業指導課,幫助大學生對這些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對職業有準確的定位,從而為大學生的成才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束語

本文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從理論上概述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四個系統――課程管理系統、社會實踐系統、畢業設計系統、就業培訓系統的內涵并進行了要素的系統分析。本文的研究對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理論支持,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以往研究的不足。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未對該系統的要素進行量化研究,進而揭示各變量之間的影響路徑和作用程度。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除了以上四大要素,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本文未做探討,在未來研究中,將給予特別關注。

參考文獻:

[1]喬海曙,李遠航.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綜述[J].大學教育科學,2008(01).

[2]羅方清.基于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課程體系設置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9(04).

[3]徐雪.加強專業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促進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完善[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7(04).

[4]鄒向榮,楊亞俊,邵正隆.清華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系統的研究與實施[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17).

[5]洪月華.畢業設計中信息素養的提升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高教論壇,2009(01).

[6]孔繁森.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5).

[7]孟慶勇,陳楠,于淼.如何在社會實踐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J].跨世紀,2008.

篇(7)

高職教育發展之初,其教師職稱評審沒有獨立的評審體系,幾乎照搬普通高校教師的評審政策。隨著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全國上下都在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新形勢下,我國現行的高職教師職稱評審體系在實際工作中暴露出不少問題。

(一)評審理念不清晰

我國高職教育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目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和“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導向得到普遍認同,也彰顯了高職教育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辦學特色,然而,與我國高職教育相適應的教師職稱評審體系一直處于懸缺狀態,當前,高職教師的職稱“依據什么標準評價、采取什么方式評審、評聘如何對接”卻缺乏系統的思考,無論從評審政策的宏觀設計還是具體操作層面,都缺乏全新的理念,評審理念的不清晰,勢必影響高職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健康發展,并誘發一系列系統性問題。

(二)評審條件不合理

我國的高職教育一直處于發展完善之中,過去高職教師的職稱評審條件是直接參照普通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審標準執行的,雖然近幾年也有些省市相繼出臺了高職教師的職稱評審政策,但這些政策都沒有真正體現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成了普通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政策的“仿制品”或“精減版”,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重理論輕技能、重硬件輕軟件和重數量輕質量等問題。這樣一來,大多高職院校教師把主要精力用于報課題、寫論文,熱衷于學術研究,“為晉級申報項目,為職稱拼湊論文”,甚至還滋生了花錢請人論文等學術腐敗現象,忽視甚至放棄教學質量的提高、應用技能的提升和社會服務的參與,這顯然偏離了高職教育的辦學特色與定位,制約了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的成長,更阻礙了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現行的高職教師職稱評審條件背離了高職教師成長的發展方向,也成為高職教育內涵發展的隱性阻力。

(三)評審方法不科學

當前,高職教師的職稱評審方法不科學主要反映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與普通高校教師混和評審。有的省市高職院校教師的正、副教授職稱評審,仍然直接采用普通高校教師的評審標準,并與普通高校教師一起競爭,這顯然對高職教師是不公平的。二是評委專家構成不合理。有的省市盡管將高職教師的高級職稱評審作為單獨系列組織,但評委成員又主要來自普通高校,這些專家可能更多地關注普通高校教師的業績評價標準,難免出現利用普通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價標準來衡量高職教師的業績水平的現象。另外,評委中行政領導較多,可能存在行政權力影響學術評價的情況。三是對高職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專業實踐能力、應用研究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缺乏有效的考核辦法,導致高職教師職稱評價中本應加強的部分反倒出現了“軟肋”。四是缺乏反饋溝通機制。我國現行的職稱評審一審即為終審,未評上的教師沒有申訴的余地,這難免有失公允。五是量化評審、網絡化評審等手段應用不足。當前,高職教師職稱評審主要是現場評審,這種方式不僅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而且不可避免出現送人情、拉關系等不良風氣。

(四)評后管理不到位

長期以來,許多高職院校混淆了職稱與職務的概念,評上職稱就可直接聘任,這就是常說的評聘合一,這種模式對于獲得職稱者不僅能及時兌現相應的工資及福利待遇,并且一聘幾乎是終身制,后續管理沒有跟進,激勵機制不完善,聘任考核流于形式,績效評價、低聘或解聘等配套措施缺失,人為地造成教師“評審前拼命一時,評上后享受一世”,許多教師評上高級職稱后,便沒有了新的奮斗目標,昔日的工作激情和前進動力大大減退,得過且過混日子,嚴重阻礙了高職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系統論視角下高職教師職稱評審體系的構建原則

系統論的基本觀點是把研究和處理的對象看成一個整體系統,研究系統、要素以及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系統變化的規律性,它強調用全面、整體的觀點看問題,而不是片面、孤立地對復雜的事物進行分析研究,以達到全面認識、控制和把握研究對象的目的。將系統論應用于高職教師職稱評審體系的構建,應把握以下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高職教師職稱評審體系作為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必須在高職院校人事管理機制改革系統的總體目標下,緊密配合其他子系統,發揮系統的整體協同效應。構建高職教師職稱評審體系應在整體全局觀念的指導下,將評審理念設計、評審條件設置、評審方法選擇和評后管理各個環節和要素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充分發揮職稱評審在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上的“方向標”和“指揮棒”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增強辦學活力,提高辦學效益。

(二)關聯性原則

關聯性是指系統與其子系統之間、子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與相互聯系。在構建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體系的過程中,既要研究教師職稱評審各環節、要素之間的邏輯聯系,又要充分考慮職稱評審體系與人事管理機制總體設計的有效對接。當前,尤其是高職教師職稱評審標準的制訂,要充分考慮其與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師素質要求之間的聯系,不要偏離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方向。

(三)動態性原則

動態性是指通過系統內部各要素及系統與環境的聯動,實現動態平衡,達到最優的系統結構。在國家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辦學類型,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時間內仍處于內涵發展時期,因此,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體系的構建,要在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大背景下,緊密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和師資隊伍建設的要求,不斷完善評審標準,改進評審辦法,加強評聘對接,保持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動態平衡。

三、系統論視角下構建高職教師職稱評審體系的路徑

(一)創新評審理念是前提

高職教師職稱評審體系的構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打破常規,突破現狀,謀求新理念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和先導,因此,要在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大背景下,運用系統理論的基本思想,站在全局整體的角度來分析、解決問題。國家層面要加強政策法規的頂層設計,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高職院校要在政策法規的指導下,緊密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和師資隊伍建設要求,制定一套針對性強和便于操作的高職教師職稱評審辦法,以構建有別于普通高校而又富有高職教育特色的教師職稱評審體系。

(二)完善評審條件是核心

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條件一定要“量體裁衣”,符合高職教育實際,因為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的應用人才,這必然要求高職教師的綜合素質區別于普通高校教師,如用普通高校教師的職稱標準來評價高職教師顯然不合適。高職教師職稱評審條件,除滿足教師職稱系列所要求的師德修養、職業資格、學歷、任職年限等基本條件外,評審標準中要增加能夠反映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和“雙師素質”教師要求的內容,剔除或減少與高職辦學不相符的論文數量及刊物級別等方面的要求,要將以下能力及相應業績作為重要考核指標:一是教育教學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院校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務,高職教師應回歸教育工作本位。通過重點考核教師的教學工作數量及質量,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進,以及參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訓條件建設、指導學生社團等方面的業績,來評價教師教育教學的水平和效果,教育教學中尤其要加大實踐教學的評價比重,建議將教師指導學生實習實訓情況、學生獲取專業技能證書的比率、學生獲得技能大賽的獎勵等,作為教師實踐教學的重要評價參數。二是專業實踐能力。評審標準向“雙師型”教師傾斜,重點評價教師的實踐技能水平、獲得行業認證的職業資格或技能等級證書、參與企業鍛煉的業績等,把教師的專業、行業影響力和技能考核等級等列為重要指標。三是應用研究能力。高職教師的科研方向應定位在技術應用研究層面,主要評價教師參與企業的科技創新和工藝革新,個人或團隊獲得的專利,通過橫向科研課題研究所取得的新工藝、新技術等。四是社會服務能力。重點評價教師參與校企合作、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業績,鼓勵高職教師參與行業企業技術成果的推廣與應用,以及管理咨詢指導企業進行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創新。

(三)改進評審方法是重點

首先,理順評審體制。高職教師職稱評審要遵照“單獨標準、單列評定”的原則,克服過去高職教師職稱評審“評審系列不獨立,評審標準不合理”的弊端。第二,選擇合適的評委專家。推動職稱評審去行政化,體現專業權威,確保職稱評審的公平性,盡可能選擇來自高職院校一線的專業教師和有名望的行業企業專家擔任職稱評委,這樣對高職教師的業績評價更具有針對性。第三,選用科學的評價手段。科學設置評審程序,為檢驗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可以試行增加技能考核等環節,達標者才能具備職稱申報資格。逐步探索量化評審和網絡信息化評審等比較先進的評價手段,防止評委主觀判斷上的偏差,使評價的結果能全面、較客觀地反映申報者的業績水平。信息化是職稱評審工作的發展方向,既可以增加工作透明度,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健全監督約束機制是保障

篇(8)

近幾年,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迅速,相應地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則依賴于系統而科學的信息管理系統。隨著現代管理科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基于系統客戶端C/S(客戶機/服務器)與系統瀏覽器B/S(瀏覽器/服務器)體系結構的信息管理方式逐漸成為主流。實施系統化管理既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客觀要求,然而,在實施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統化進程中,仍存在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

1 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統化表征

根據系統論的觀點,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系統的,系統性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根本屬性。研究生信息管理工作自然也具有系統性。一方面它是研究生教育系統的組成部分(子系統),另一方面它又自成系統,一般由招生信息管理、培養信息管理和就業服務信息管理等子系統組成,而每一個子系統又由更小的系統(或要素)組成。在要素一定的情況下,系統的結構決定著系統的功能,不同的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功能,要使信息管理系統運轉合理、有序,必須優化整個系統,使各個子系統發揮最佳功能,收到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1.1研究生信息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隨著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傳統的研究生信息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需要,必須借助數據庫和網絡技術,實現研究生信息管理的信息化、系統化。影響和制約研究生信息管理水平的因素很多,涉及到的部門也非常多,相關部門需要運用系統論的管理方法,根據研究生信息管理本身的規律和特點,把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各個部門的活動與職能圍繞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目標合理組織起來,形成各系統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權責明確的有機整體。完善的、系統化的研究生信息管理體系又是由若干個子系統組成的,管理活動又是由教師、研究生和教學管理人員共同參加的多邊活動。因此,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統化運作過程中,只有充分發揮系統的協調作用,才能使三方人員更有效地配合,及時了解教師的科研和教學效果,反饋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信息,提出新的管理目標,使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始終處在一個新起點和高水平的層次上運轉。

1.2系統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統一般涉及招生、學籍、培養、思政教育、學位、學科、就業七個職能部門,信息需要在不同部門之間傳遞和處理,某個部門數據的輸入可能是另一個或幾個部門數據的輸出。大多時候,數據并不是從第一個部門順序地傳遞到最后一個部門,而是經過一些中間部門的處理重新回到前一個部門,有些甚至會經過有限次的循環,才會進入下一個部門。信息的價值在于其準確性和時效性,凡是上級部門和學校領導需要掌握、處理的重要情況和突發性事件、重要思想動態等信息,要及時收集、迅捷上報。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體現信息的價值,提高管理效率。

系統化管理就是用系統理論和系統工程方法,來處理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關系,處理好三流的關系是現代系統管理的關鍵。物流是組織運行的主體,物流中伴有信息流,而信息流是對物流、人流的反映,調節著物流和人流的數量、方向、速度和目標,駕馭著人和物,做有目的和有規則的活動。在研究生管理中,信息量和信息速度與研究生規模呈正比例關系,研究生規模越大、越復雜、信息量的增長就越大,對信息傳遞的速度的準確度要求就越高,信息流發生堵塞、中斷、停頓的風險就也就越大。

實行系統化管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管理效率:

(1)系統化管理可以避免信息系統重復開發。重復開發造成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而且由于力量分散,開發的信息系統大多質量不高。實行系統化管理可以集中力量,整合資源,開發出高質量的信息系統。

(2)系統化管理可以規范、統一信息標準。目前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統大部分是各個學校根據需要自行設計的,其操作平臺、數據庫管理系統、開發工具、網絡環境等均沒有統一標準。在教育部的信息標準頒布之前,各個學校自行設計的信息系統的數據庫是不相同的,數據庫的字段名、類型、長度等也不相同,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即使在同一學校,各主管部門為適應自身的需要而開發的管理信息系統之間也缺乏整體間的統一規劃,很難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與信息傳遞。實行系統化管理能夠把各個院校,各個部門使用的信息系統統一起來,提高信息處理和信息傳遞的速度和準確率,提高管理效率。

(3)系統化管理能使信息實現適時處理。雖然信息系統實現了聯網,但受技術條件限制或安全方面的考慮,某些信息的處理工作仍是單機條件下的事務處理系統,信息還不能真正實現實時處理,例如學籍情況的變動,并不能立刻在其它部門反映出來。只有實行系統化管理才能實現真正的實時處理,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

1.3系統化管理水平提高的標志

隨著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的管理方式、手段,已經不能滿足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盡可能減少管理人員的工作量,使數據可以重復利用與充分共享,為學校師生和社會各界提供多樣化的信息服務勢在必行。為了適應研究生教育高速發展的需要,不僅要從研究生教育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上加以改變,還應當從管理的觀念、手段和方法上加以變革,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水平。

系統化管理就是要協調研究生教育各個部門,發揮各個部門的優勢,避免各自為政,重復開發等造成資源的不必要浪費,也有利于數據在各部門的共享和傳遞。系統化最重要的作用是實現研究生信息管理的有序性,研究生教育需要經過各個階段,大多數情況下,只有上一個階段工作完成,才能開始下一階段工作,如:只有修夠足夠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學分,才能進行答辯。這就需要對信息管理進行系統化設計,保證此功能的實現。系統化管理是研究生信息管理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標志。

2 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統化管理理念

長期以來,由于管理人員、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原因,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仍然處于分散式管理的初級階段,部分管理人員已經習慣了“傳統管理”的工作方式,要實現由“傳統管理”到“信息系統化管理”的轉變,將是一個十分困難的過程,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信息系統化管理不僅是簡單地在辦公桌上放一臺計算機,管理人員能操作計算機,能打字上網就行了,而更多地是需要這些管理人員管理觀念的轉變,以及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統化管理理念主要有:

2.1統一認識,信息共享

研究生教育一般為2年或3年,從時間的先后順序上可分為招生、培養和學位三部分,具體管理工作是由許多個部門共同完成的,各個部門負責不同的工作,如:招生部門負責研究生入校的初試、復試和錄取;培養部門負責研究生在學期間的學習、培養等;就業部門負責研究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各司其職,顯得合理有序。但從現實來看,許多高校都遇到了一個突出問題,即因在不同部門應用不同的管理方法,雖然在不同范圍內有不同收效,但要實施統一管理、系統管理卻出現了問題。一些高校明顯暴露出研究生培養部門之間各自為政,協作環節薄弱等問題。研究生教育管理成本加大,整體管理水平卻有所降低。基于系統化的管理要求,在研究生教育管理過程中需要各部門統一認識,信息共享。

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各部門管理者的認識問題。一是領導者中傳統的管理思維方式認為管理是領導者對他人的管理,習慣于采用人管人的方法。二是一些高校領導只是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交給各部門分管領導負責,并沒有納入高校研究生教育整體的戰略規劃。三是一些高校缺乏研究生教育的系統思考,難以實施統一管理。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強化培訓,在培訓的基礎上使各部門領導統一認識,只有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系統化管理才能奏效。

信息共享,顧名思義就是各部門共享信息資源,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降低信息搜集和處理的費用。但是由于缺少總體規劃,多年來研究生教育各部門分散開發或引進的信息系統,有相當一部分相互之間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島,嚴重制約了信息共享。因此,高校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減少甚至消除信息孤島,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

2.2協同管理,職責分明

協同就是協作,即共同作用。協同效應是指在復雜大系統中各子系統的協同行為產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單獨作用,從而形成整個系統的統一作用和聯合作用。從系統學角度看,協同管理就是要通過對有若干子系統組成的系統進行時間、空間和功能結構的重組,產生一種具有“競爭—合作—協調”的能力。具體到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協同管理就是將高校的各種資源(包括人、科研成果、財物、信息、流程)關聯起來,使之能夠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或目標而進行的協調或運作,通過對有限資源的最大化開發利用,實現這些資源的利益最大化,消除在協作的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壁壘和障礙。

部門協同管理自然涉及到權責和利益分配問題,為了避免部門協作中出現問題,必須堅持“職責分明”原則。無論是設置崗位,還是配備人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崗位人員要“職責分明”,誰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誰有權做什么,無權做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職責分明”的優點有三:一是研究生管理的每個工作崗位都有專人負責,以防止出現因無明確分工而使有些工作好像人人有份但出了事又找不到人承擔責任和后果;二是讓研究生管理中每一個人都有特定的工作范圍和權力,使他們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把精力集中于自己的工作,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易于提高個人的業務水平;三是使研究生管理中每個人的職責和權限經緯分明,防止越級施權行為的發生,當有人越權時也可追究責任。并且制定嚴格的獎懲措施,促進研究生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3 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統化管理方式和手段

研究生信息管理涉及到的部門、數據庫和用戶都比較多,對某些數據安全性要求高,因而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開發以及后期維護將會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化過程。系統人員需要在對系統進行調研、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開發信息管理系統的總體規劃原則、設計方案和使用時的維護計劃。基于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統化管理必須從管理的規范化入手,制定一整套嚴格的管理制度。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統化管理方式和手段主要有:

3.1建立“管理系統”,搭建共享平臺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核心內容的一致性,為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建立管理系統,搭建共享平臺提供了可實施性。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在規模、機構設置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雖存在諸多差異,但其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具有一致性。以學籍為例,學籍管理內容中包括研究生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畢業院校等基本信息,每個信息都可以用標準的數據來描述,并對數據進行歸納和提煉,從而形成可以廣泛應用的標準。在管理過程中即使有些很難形成統一標準的,如課程等,也可在分類方式、編碼方式上統一規定。在目前不同的管理體系下,如果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標準,研究生教育管理將面臨許多問題,如軟件設計開發平臺較多,軟件設計水平不一,擴充性、開放性、靈活性、兼容性較差,重復開發,資源浪費嚴重,信息管理服務對象少,服務范圍小等。研究生教育管理共享平臺的建立,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不但可以解決信息編碼不準確而導致的上報信息不能直接傳遞,系統不能交叉應用,開發人員之間不能對話等問題,也可以為各個高校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一條高效便捷的通道。同時可以利用服務與數據庫技術,建立更為人性化的信息系統,為管理人員和研究生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因而,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統標準和共享平臺的建立,是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3.2共同維護,完善數據信息

研究生教育管理在一個管理周期中均包括招生、培養、學位授予等基本環節,每個環節下又有一些子環節。例如,招生環節包括錄取、學籍子環節;培養環節包括課程學習、科研技能學習子環節;學位環節包括論文預答辯和論文答辯子環節。各個環節相輔相成,組成一個有序的整體,這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質及共性。數據信息就是在這些環節或子環節中產生、加工、儲存、傳遞的。一個完整的信息往往是由多個部門共同“生產”的,所以信息系統需要教育管理部門共同維護。然后再根據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使用的情況,利用數據倉庫對數據挖掘分析,對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科學改造,從而增加它的科學性和適用性。

3.3加強安全管理,制定應急預案

研究生教育系統化管理是基于Web的,不可避免的會存在網絡方面的問題,這是我們實現系統化管理所必須考慮的,也是系統化管理面臨的主要挑戰。首先是網絡癱瘓問題。雖然網絡技術已經有極大的發展,但仍會出現各種新的問題,造成網絡的不順暢甚至癱瘓,給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統造成極大的麻煩。其次是網絡安全問題,計算機病毒及蠕蟲、網絡黑客都會給系統的安全帶來威脅,尤其是學生成績、財務信息等敏感信息一旦泄露或被篡改,都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所以,我們在進行系統化管理時,一定要考慮網絡安全因素,加強防火墻建設。對一些重要數據要隨時備份,以防系統出現問題時,造成數據丟失。與此同時,還要制定應急預案,避免網絡出現問題,整個管理工作陷入癱瘓狀態。

參考文獻:

[1]趙杰.管理系統工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3.

[2]丁毅強,王戰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信息可靠性分析[J].教育研究,2003,6.

篇(9)

從事圖書館工作的人員究竟應樹立怎樣的價值觀呢?

高校圖書館是高等教育事業重要的支柱之一,是知識信息收集和傳遞的中心。它的功能目標有三:其一,加速知識信息載體傳遞周轉速度,以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其二,以主動性、針對性的信息服務,促進高校教學和科研各項工作的迅速發展;其三,在信息服務中,必須注重時效性,要及時地滿足師生對知識信息的需求,為教學和科研作好知識信息的后勤保障。

當前各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措施比較完善,服務的方式和布局都比較合理。作為工作人員在有利的條件下,不要僅把自己當成看守服務攤子的看守員和技術操作員,要積極主動,千方百計地使自己成為讀者利用信息資源的鑰匙,成為師生成才和攀登科學高峰的鋪路石和階梯。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責任及其價值觀就是甘當讀者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輔助他人成才的鋪路石和階梯,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

明確地樹立了自我價值觀,那么,怎樣才能成功地實現自己的價值信念呢?

圖書館工作者不是知識信息一種簡單的傳遞中介質,它是一種知識勞動,同時圖書館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管理系統。從事圖書館工作的人員因其職務、分工的不同,都必須掌握有與其崗位分工和職務相適應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也就是說必須具備一定知識和能力,否則就不能實現其自己所樹立價值觀之目標。

就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修養而言,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要有比較高文化知識素養,并終身學而不倦。荀子曰“少而不學,長也無能,知而好問,然后能才”這一格言應該成為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座右銘。

二、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并要善于學習。從事圖書館工作的人,不論其過去受的教育程度如何,就其知識體系和結構而言,在工作中則總嫌不夠的。所以要達成實現自定的鑰匙、鋪路石和階梯價值目標,最關鍵的就是在于不斷學習和善于學習。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學習是多樣性的。

1、從書本上學。為了能搞好工作,圖書館工作人員當然不可能學學校所設的各種專業課程,但作為以信息載體為工具而從事教育工作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就應該要求自己有比較淵博的知識。讀書有流覽和精讀兩者。流覽者廣泛涉獵,明其大略而已;深讀者,即對提高認識、分析、寫作能力者,尤其是對提高本職業所需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等就應深入地閱讀。知識造詣的深淺與自己的工作能力是成正比的。

2、向讀者學習,是圖書館工作最為重要的學習方法。向讀者學習,調查了解各科教學的參考書目,學校科研項目,所需文獻資料及關鍵教學環節,如課程設計、畢業論文、各類學科畢業設計所需的參考書目,要多詢問學生為什么喜歡讀這本書?該書有何特點?對教師也如是。向讀者學習就是學習我們所不懂的各類圖書的特點,年深日久我們就能獲得較為豐富的文獻資料的知識,這對工作是有很大好處的。

3、從工作中觀察、分析、總結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同志有一幅對聯: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處讀書。從無字處讀書就是要善于從工作實踐中去學習,從工作實踐中發現有利于管理的各類信息,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和矛盾,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

三、凡從事圖書館工作的人員都必須鉆研圖書館的專業知識,特別是要熟練地掌握圖書分類法及各類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圖書館的管理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對于工作人員個人價值信念的實現,必須置于系統中來體現:

篇(10)

1調查情況介紹

為了配合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十五”期間的建設和中國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聯盟(CADLA,下稱聯盟)工作的開展,2002年4月,CALIS在成員館中間發放了《數字圖書館建設情況調查表》;2002年5月和6月在聯盟理事館(注:目前中國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理事館都是CALIS成員館。)中間發放了《學位論文數據庫建設情況調查表》和《教學參考書數據庫情況調查表》。

截至2002年6月30日,共回收《數字圖書館建設情況調查表》89份,其中書面報告22份,電子版報告67份。這些調查報告中有29份來自綜合性院校,34份來自工科院校,9份來自人文社會科學類院校,來自其他專業性院校,如醫學類院校、農林院校和師范類院校的報告分別為5份、4份和6份。圖1給出對提交調查報告的學校按地區進行統計得到的結果。根據統計數字和圖表可以看到,此次在CALIS成員館中進行的數字圖書館建設情況調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整體情況。

圖1提交調查報告的學校按地區統計的結果

對于在22個聯盟理事館中間進行的“學位論文數據庫建設情況”和“教學參考書數據庫情況”重點調研,各單位均及時對調查內容進行了反饋。

針對上面的三份調查,本文第二部分從幾個主要方面對各成員館數字圖書館建設情況進行了分析總結;第三部分給出CALIS在“十五”期間將要建設的兩個子項目“高校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教學參考書數據庫”在成員館中間開展的情況;最后對目前成員館數字圖書館建設中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進行匯總。

2整體分析

通過CALIS的宣傳和培訓,大部分成員館意識到開展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調查結果顯示,在2000年前后成員館根據各自對數字圖書館的理解、現有基礎、階段性工作重點、人員情況,開始從專業性或校園范圍的文獻信息保障體系、數字圖書館應用系統、數字資源、基礎設施等各方面進行建設,全面推動圖書館向電子化、數字化方面發展,并在資金投入力度方面予以重視。

2.1專業性、校園范圍的文獻保障體系

眾所周知,CALIS在“九五”期間建設了三級文獻信息保障體系。四個全國中心、七個地區中心分別構成文獻信息保障體系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在全國和地區范圍內行使文獻信息保障功能。但是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的原因,這些中心還不能滿足所有高校圖書館和用戶的全部需要。根據本次調查的結果,目前有10個學校正在開展專業性或校園范圍內的文獻信息保障系統建設。其中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正在構造有一定規模的“中文教育數字圖書館”,將分布于國內外的中文教育資源納入統一的檢索系統;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在數字圖書館理念以及相應的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與實踐,提出了建設“財經文獻資源信息中心”的設想;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西南地區電子信息學科與文獻信息中心”的建設已具雛形;首都師范大學圖書館和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受北京市教委的委托籌建了“北京高校網絡圖書館”;內蒙古大學圖書館“多功能蒙古學文獻信息研制服務中心”的建設頗具民族特色;安徽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福州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圖書館,依托校園網建立與本校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相配套的,以信息服務為重心的全方位、多層次、高效率的文獻信息服務體系。

2.2數字圖書館應用系統

考慮圖書館的工作特點,針對圖書館的需要,研究和開發數字圖書館建設中急需的各種應用系統,已經被列入各成員館的計劃中。本次調查發現有16個圖書館正在應用系統方面進行技術攻關。其中開展數字圖書館原型試驗系統研發的學校主要有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這些圖書館研制的內容包括數字圖書館體系結構、元數據、信息存儲與檢索、互操作等相關技術與解決方案;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0余所高校圖書館開發了“視頻點播系統”,采用大容量存儲設備存儲多媒體資料在校園網內提供多媒體視頻、音頻資料的網上實時點播;復旦大學圖書館正在開發“圖書館電子資源跨平臺檢索系統”,實現統一界面查詢,讀者可以通過書刊名、文章名、關鍵詞、著者、媒介類型、數據來源等檢索項(包括組合檢索項),查詢系統連接的各個數據庫;天津大學、廈門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等7所高校圖書館專門成立了“特色資源數字化加工中心”,開展紙本文獻數字化、多媒體資源加工、電子剪報、數據庫制作的相關硬件環境設備建設及軟件支撐平臺建設,形成數字化資源的收集、加工、分類標引、整合、、更新、維護等的完整系統;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開發了“專題數據庫系統”,為圖書館的數據庫建設提供平臺,包括開發、分類、全文檢索、遠程查詢、科學管理和升級等功能,能全面、準確、高效地達到網絡化數據庫系統的應用標準;吉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利用相關技術,建立了標準化的知識服務系統平臺,開發了“服務子系統”,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包括信息定制、協作咨詢、知識挖掘、多媒體教學、VOD點播、重點學科導航等;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正在集中力量,依托CALIS西北地區中心搭建一個統一的軟硬件平臺,建設地區性數字資源中心、數字化中心、存儲中心、交換中心以及數字圖書館研究與開發中心,為用戶提供集成化的智能服務。

2.3數字資源建設

資源建設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基礎,也是各館開展數字圖書館嘗試的主要選擇。“九五”期間在CALIS的宏觀調控和統一規劃下,一方面,各館大幅度增加電子文獻的引進,以網絡版數據庫為主,并引進部分光盤數據庫;另一方面,各館在自建資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CALIS組織成員館共同建設了聯合目錄數據庫、中文現刊目次庫、學位論文文摘庫等數據庫。在提交調查報告的89所圖書館中,85%以上的圖書館參與了CALIS“九五”期間的子項目建設,在支持CALIS資源建設工作的同時推動本館的數字化進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與此同時,CALIS有選擇性地支持24個單位根據本館的特色館藏、資源特性,在網絡環境下建立特色館藏,逐步把有價值的特色信息資源組織起來,建設成CALIS重點學科專題數據庫,以便比較集中、更深層次地揭示各高校收集的富有學科特色的文獻。目前CALIS重點學科專題數據庫包括24家成員館建成的25個重點學科專題數據庫,數據量已達280萬條以上,通過因特網進行服務,實現資源共享。

在CALIS的帶動下,在24家成員館的示范作用下,為了更好地滿足本校教學科研的需要,其他的CALIS成員館紛紛開展本館特色資源的調研、論證和建設工作。本次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目前正在進行數據庫建設的CALIS成員館有74所,每個館根據各自的條件和實力,或者百花齊放,如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7所高校圖書館同時進行幾個數據庫的建設;或者一支獨秀,在數據庫建設的質量上下功夫。

成員館自建的這些數據庫圍繞著CALIS制定的“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地區特色和高等教育特色的專題數據庫”的原則,或者對館藏特色文獻數字化,或者做某個學科或專題的數字資源建設工作,比較系統全面地對某個專題進行綜合報道。數據庫各具特色,有的體現中國文化淵源歷史,有的介紹人物生平、業績、著作,有的針對某個學科或專業做全面的介紹,有的展現科技動態。數據庫形式多樣,包括圖象、文字、解說、全文和文摘,具有學科知識數據庫的特點。揭示的內容比普通二次文獻庫要深,豐富了高校資源。數據庫內容豐富,包含中外文期刊、會議論文、專利文獻、產品、事實數據、研究機構信息,或集各種信息于一體。有的數據庫具備良好的檢索系統,提供WEB界面的查詢,有些還使用全文檢索系統和多媒體系統,可提供全文、關鍵詞、題名、出處、文摘等多檢索點檢索;為配合學校的教學和科研,為推廣高校科學技術成果,展示廣大科研人員的勞動成果和聰明才智,給廣大讀者提供豐富的有價值的科研資料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彌補了圖書館經費緊缺造成的紙本資源的不足,為高校數字圖書館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

2.4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各館進行數字圖書館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調查發現,有28所圖書館正在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創造數字圖書館的基本環境。其中22所圖書館對本館的自動化和網絡系統進行了升級與改造,旨在建立先進可靠的高速信息網絡系統,建設先進的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實現圖書館日常業務科學全面的自動化管理,為國內外資源共享提供環境;9所學校建設了多功能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學、網絡培訓教室,提升了圖書館的開發和應用能力,為師生提供多媒體信息服務;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4所院校還斥資數千萬建設了新館舍,給師生提供了舒適的教學科研環境。

2.5資金支持

《數字圖書館建設情況調查表》中還包括對各個學校用于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資金額度及其來源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各成員館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資金分別來源于“211工程”建設經費“985”工程,國家“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國家和省級自然科學基金,各省市教委、學校的專項撥款,與企業共建,捐助,圖書館年運作經費,學校自籌等10多個方面。由此可見圖書館動用了所有力量,通過各種渠道支持數字圖書館建設。小到學校,大到國家,建設數字圖書館的意識都明顯增強,對此投入的資金大幅度增加,部分學校得到的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資金更是令人可喜。表1將各館數字圖書館經費情況按幾個等級進行了統計。需要說明的是有17個學校未對數字圖書館資金的投入進行說明,無法進行統計。對72個成員館的統計結果顯示,38.9%的學校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資金額度大于100萬,其中有8.3%的高校十分重視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投入了數千萬資金支持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有超過一半的圖書館用于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資金小于10萬,無力開展規模性的、目的明確的數字圖書館建設活動。“十五”期間,為了在更大范圍內共建、共知、共享,CALIS任重道遠。

表1數字圖書館建設資金狀況統計

3重點調研

下面根據聯盟理事館對《學位論文數據庫建設情況調查表》和《教學參考書數據庫情況調查表》的反饋意見,綜合CALIS成員館對《數字圖書館建設情況調查表》的反饋意見,對CALIS成員館“學位論文數據庫”和“教學參考數據庫”的建設情況進行分析。

3.1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建設

“高校學位論文文摘數據庫”是CALIS“九五”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是高校間開展文獻傳遞的重要基礎數據庫之一。“九五”期間共有90余所成員館參與了CALIS學位論文文摘數據庫的建設,學位論文文摘數據提交量已經達到10萬條。由于學位論文內容豐富、新穎、情報價值高,對某一專題有獨到的見解和系統論述,對科研和生產有較大參考價值,讀者需求呈上升趨勢,為此,“十五”期間,CALIS將在該庫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高校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全面實現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源的共享。根據《數字圖書館建設調查》和《高校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建設調查》的統計結果,CALIS成員館中有29家開展了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的籌備和建設工作,其中13家來自聯盟理事館;目前這些學校學位論文的全文數據加起來有18100條,主要采用WORD和PDF格式保存,也有個別學校采用JPG格式和DJVU格式;其中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東南大學圖書館學位論文建設工作開展較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數據庫建設規模較大,有超過5000條的全文數據;已經具有學位論文數據庫提交系統的學校有11個,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圖書館的系統已經比較成熟,不僅具有學位論文提交系統,而且同時開發了學位論文檢索系統,并考慮了學位論文的編目、校驗、統計,設計了學位論文管理系統;目前北京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的學位論文數據庫系統是開放的,讀者可以檢索到摘要級,其他學校的學位論文系統有的要進行用戶認證,有的通過IP限制訪問;對于學位論文的版權問題,各個學校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比較實際的解決方法是和論文作者簽署論文使用協議,限于校園網使用。成員館的上述工作為“十五”期間CALIS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的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基礎。2002年5月底,CALIS管理中心邀請在學位論文建設方面有一定基礎的15個聯盟理事館召開了“高校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建設工作研討會”。會議統一了對高校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建設的認識,明確了高校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建設的指導思想為在統一的建庫標準規范下,實現共建、共享。會上大家總結出學位論文建設的主要環節包括總體工作流程、標準規范、論文提交、應用系統、管理與版權等。會后,CALIS管理中心根據各成員館的意見,整理了《高校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建設參考》,為其他準備開展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建設的學校提供參考,加快高校特色資源共建共享的進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東南大學等學校還表示愿意根據會議精神,在對各自的應用系統進行修改后,盡快向兄弟院校免費提供。與此同時,大家還認同了將CALIS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設計為“集中索引、分布式存儲”的數據庫的思路。

3.2教學參考書數據庫建設

CALIS管理中心充分意識到,建設教學參考書數據庫,對高校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一部分精選專業課的教學參考書提供上網服務,可以滿足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有效地解決各校教參復本量少的問題,在“十五”期間將“教學參考書數據庫”建設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根據《數字圖書館建設情況調查表》和《教學參考書數據庫情況調查表》反饋的結果,目前CALIS成員館教學參考書數據庫建設基本的情況是:14個學校已經建有一定規模的教學參考書數據庫,另有11個學校開始籌劃;其中教參數據庫建庫時間最早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始于1996年;北京大學圖書館1999年開始建庫;包括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圖書館在內的8所高校圖書館從2000年開始建庫;其他的圖書館是在近一年里才開始和計劃進行教學參考書數據庫的建設;這些學校的教學參考書書目數據量加在一起有49500條,全文數據有5100條,其中復旦大學的書目數據量最多,已達26,500條,中國人民大學的全文數據最多,有3000條;對于教學參考書數據庫系統,有7所圖書館使用TRS全文數據庫進行二次開發,有3所圖書館采用快葳公司的DIPS系統,2所圖書館館使用方正Apabi系統;選擇MARC做為教參元數據進行著錄的有5家,選擇DC做元數據的有3家;對于全文,一般采用WORD和PDF格式;對于版權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圖書館目前的解決辦法是限于校園網使用,其中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已經開始對教師著作征詢版權,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目前的政策是部分解決版權,同時結合訪問控制,北京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正在考慮和專業公司合作,全面解決版權;目前在主頁上有教學參考書項目鏈接的圖書館,有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和廈門大學,其中復旦大學圖書館的檢索系統可以對外提供服務,非校園網用戶可以瀏覽到書目級。

CALIS在6月中旬邀請22家中國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理事單位召開了“教學參考書數據庫建設研討會”。會上,大家根據各自的工作經驗對CALIS將在“十五”期間進行的教學參考書數據庫的建設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議:(1)標準規范方面:希望CALIS在標準、系統等方面提出方案與要求。(2)建設內容:在學科上有所側重和分工。(3)版權問題:提出統一的版權解決方案。(4)管理方面:以211工程或CALIS名義,請學校教務部門將教參書的收集納入教務管理工作,以保證教參考書的權威性和新穎性。(5)建設方式:由CALIS組織購買一批有版權的電子參考書,同時在CALIS協調下,由部分高校分工建設,共享數據,成本分攤。(6)合作思路:和數據庫商與系統商合作開發系統和解決版權。(7)系統建設:第一步參建各校分別建立教參信息庫,同時把數據集中起來建立CALIS教學參考信息庫;第二步建設電子全文數據庫。

針對以上建議,CALIS正在積極征集包括系統、資源、讀者使用、服務模式、實施、經費預算等在內的教學參考書數據庫的解決方案并通過申報、調研、審批方式確定承建單位。

4小結

上一篇: 社會實踐調查個人總結 下一篇: 實習周工作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老大综合久久综合热 |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 日韩色老头中文字幕 | 日韩无砖专区中文字幕 |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免费 | 日韩在线一区天天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