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7 05:10: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組織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對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進行培養
英語的教學方式應該要多種多樣、富有生趣的,可以利用采取、表演、唱歌、聽廣播、看電影、唱歌等形式進行課堂教學,這些都是很多學生對英語教學的看法和要求。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手段,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為學生構建一個真正英語語言學習環境,使其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交流方式,而開拓更多的思考空間。英語教師要利用可養的有限時間融入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引導學生學習、思考、討論,激發學生思維。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調動他們的創造性和主體性,走出困境,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他們積極主動學習英語,用英語自然的去思考問題,積極參與英語的教學活動,真正實現英語高效課堂。
3.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長
新課改的推動下,不僅是要提高教學的質量,更主要還要對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長進行關注。意思就是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才會有一個積極的學習態度,才能實現理想的教學目的。高效課堂的核心要求是要一切圍繞學生進行開展,愉快為主。如今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特別大,學生心中都壓抑著更多的孤獨和苦悶,他們希望交流,這樣才能緩解他們的壓力,因此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溝通,促使學生放松心情,才能產生積極的學習心理。
4.合作探究才是高效課堂的主要途徑
二、體育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的現狀
(一)部分高校已采取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并取得成效現如今,我國已經有部分高校開始采取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來進行體育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一開始實施,就受到了體育教師及大學生們的歡迎。師生們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大幅度提升,越來越多的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獲得益處,大學生們已經漸漸地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鍛煉習慣,身體素質越來越好。同時,體育教師的教學負擔大幅度減輕,體育教學目標得以順利的完成。并且,體育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正在向更多的高校進行擴展,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實現全國高校都采取這種教學形式。
(二)該教學組織形式增大了教學管理的難度體育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在我國高校中實施的時間比較短,還有很多的問題有待解決。其中一種較為顯著的問題就是該教學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體育教學管理的難度。我國每一所高校中學生數量都非常的龐大,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都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如果高校要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將會是一場極其浩大的工程。因此,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的管理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更專業的體育管理技能和經驗。
(三)學校沒有足夠的場地來實現該教學組織形式在中國這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里,可以說是寸土寸金,高校要實現體育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就要有足夠的場地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那么高校的體育教育投資將會非常巨大。并且由于一些體育項目對于場地及周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許多高校的條件難以到達這樣高的標準,在實施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的體育教學時,就會遇到一些障礙,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的體育鍛煉達不到要求,也就難以完成體育教學的目標。
(四)教師缺乏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經驗體育教師在長久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已經逐漸地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從傳統體育教學形式到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的轉變,將會為體育教師的工作帶來極大的困擾。由于我國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施時間較短,對于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有著豐富經驗的教師非常之少,這就導致了高校中缺乏有經驗的體育教師,造成了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的體育教學難以施行。
三、體育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的策略
(一)從根本上轉變體育教學觀念教學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形式,因此,要想順利地實施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的體育教學,就要先從根本上轉變體育教學觀念。高校管理者和體育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現代社會對學生身體素質要求的變化,更要清楚學生們實際的健康狀況,意識到實施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的重要意義,從而重視這種教學形式,并且將該教學方式落實到實際教學活動中去。只有轉變了體育教學的觀念,才能夠不斷地克服教學過程中的困難,讓新的教學形式逐步實現。
(二)完善學校的教學設施,轉變教學課程設計思路體育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對高校的體育教學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來完善學校中的體育設施,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體育鍛煉的環境。并且在完善教學設施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實際場地的情況,從而在解決教學要求與教學設施矛盾的基礎上,節約更多的成本。另外,體育教學課程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便更為適用于新型的體育教學形式。
新教材把第一冊前兩個單元作為視聽說入門部分。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采用實物、圖片、掛圖、錄音機、錄像機、投影機等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進行視聽模仿。小學生視、聽覺敏銳,標準的語音、語調,特別是一段聲情并茂的情景會話錄音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通過視聽,學生會積極模仿。通過模仿、聽說,再進行一些內容相近的大量口頭練習,促使學生提高聽說能力。
二、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
用英語組織教學,可以烘托英語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是學生練習聽力的良好機會,也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途徑之一。
堅持用英語講課要從最簡單的日常英語開始,然后逐步加深。開始應配以動作、表情或適當的解釋說明,盡量避免用漢語講述。逐步使學生沉浸在濃厚的英語氣氛之中,通過英語交流,提高聽說能力。
三、堅持值日生匯報制度
每次上課前由值日生用英語報告。開始練習時,可用最簡單的日常用語,以后逐漸加深。可讓值日生提前準備,寫在筆記本上。老師提前批閱、修改。盡量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內容運用到值日匯報的內容中去。無論是談論天氣、談論家庭,還是談論學校、班集體,或是自己的好朋友等等,這些都是訓練聽說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好素材。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由看著材料到不看材料講述,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為完成好值日匯報的任務,準備一下,寫一寫、說一說,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
四、用直觀教具,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聽說環境
實物、圖片、簡筆畫、幻燈片等是英語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教具。
除教師制作直觀教具外,還可以發動學生自己制作教具。如剛開始學字母時,就可讓學生作字母卡片,以便進行同桌、分組、找朋友等多種形式的聽說訓練。音標教學、單詞教學、對話教學、課文教學等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做一下教具。這樣安排不僅有利于我們進行聽說訓練,而且也能促使學生動腦動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教學效果會更好。
五、扮演角色,進行會話表演
把表演帶進課堂或經常在課堂上把句型、對話、課文編成短劇,讓學生表演,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或師生共同表演。盡量讓學生把所學內容,按設定的情景結構演出來,做到聲情結合,使學生得到大量的聽說機會。
做好會話表演教師應注意四點:
1、要讓學生模仿原聲帶中的語音、語調。
2、老師領讀時聲音、語調要有感彩,要把各個角色的性格、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3、隨著情節的發展,要有逼真表情和貼切的動作,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4、要做些頭飾之類的簡單道具;盡量使學生在表演時更有真實感。
六、加強語言實踐,開展課外興趣活動
進行聽說訓練的另一個途徑是開展課外語言交際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為此,我們要根據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建立課外活動小組并加強對課外活動的輔導。象學唱英語歌曲,講英語故事,朗讀比賽,表演話劇,小游戲;猜謎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能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一、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創設爭論的條件
近幾年來,小學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情況有所改善,但是,語文教學中的“三個為主”原則(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還得不到充分貫徹,課堂上訓練的全過程是由教師控制的,教學過程大多是學生的被動參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這導致了學生表達愿望不強烈,甚至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這就需要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師生雙方以對話、包容、平等的關系相處,積極主動配合,學生才感到心情舒暢,求知欲旺盛,思維也就活躍起來了,學生個體才能敢想、敢問、敢說,學生群體才有“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為爭論奠定基礎。在操作上教師要力求做到:(1)態度親切。學生往往把教師的親切當作一種獎賞和鼓勵,從中感到溫暖和甜蜜,這就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在認知滿足的同時獲得情感的滿足。(2)師生平等。充分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才能,尊重學生,師生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就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不僅教師可以問學生,學生也可以問教師。教師以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要善待學習困難的學生。要愛護而不排斥,幫助而不指責難,說服而不壓服,啟發而不包辦。(3)民主評價學生。教師組織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在此過程中給予適當點撥、啟迪,并以真誠的語言、親切的語調、溫和的表情、寬容的態度來調控評價過程,使學生從中受到鼓舞。(4)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增強學生主動參與的自信心,給學生以成功的體驗,促使他們以愉快、高漲的情緒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二、鼓勵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敢于爭論的精神。
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須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爭論”的起點,有了“疑”而又能獨立思考,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才有了“敢于爭論”的思想基礎。教師對學生的置疑要提倡,鼓勵,使學生逐步提出跟教師不同的想法,教師在為《麻雀》一課作小結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老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母愛的偉大。”話音剛落,一位男生舉手說:“老師,我不同意說母愛,因為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母的還是公的。”老師聽后笑著說:“你讀得很認真,看來老師概括不太準確,那么怎樣說才確切呢?”學生的思維又一次激活了,經過爭論,總結出:這篇課文表現了一種親子之情。這樣保護學生的獨特見解,也激勵了學生敢于“爭論”的精神。又如在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學生提出:“小女孩凍死在街頭,為什么說她臉上掛著微笑?”像這樣的疑問應該說都頗有分量,表明學生動了腦筋,創造力有了發展。
三、講究提問藝術,激發學生思維。
二、實現個體與群體的經驗共享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合作交流,但這種合作交流應基于學生的獨立探究,這樣的交流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數學活動經驗形成的角度來看,學生只有進行獨立操作、思考,才能形成獨立的數學活動經驗,激發個體的學習智慧。教師在設計數學活動時,要讓學生有獨立操作、探究的機會。如教學《搭配的規律》時,創設情境:兩頂帽子和三個木偶搭配,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學生獨立操作,有的是無序的,有的是有序的。在集體交流時,學生的展示活動應從無序走向有序。而同樣是有序的搭配,有的是從帽子開始想起的,有的是從木偶開始想起的。在學生獨立操作探究的基礎上,展示不同的操作和思考過程,學生的個體經驗才可能實現和群體的共享,從而體會搭配時“序”的重要性———不遺漏,不重復,積累有序思考的數學活動經驗。如果一開始就采用合作的方式,學生的不同想法就會在部分學生的“強勢”中淹沒,經驗的個體化可能被淹沒,經驗生長和積累的過程也無法清晰地展開。
三、尊重學生經驗積累的差異性
學生由于知識水平、思維方式等的不同,其經驗積累也是有差異的。不同的學生在同一個階段積累的經驗的層次也不盡相同。教師在活動設計時既要考慮共性,即活動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設計的活動要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差異,設計的活動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驗預期有一定的差異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例如,教學《一一列舉的策略》時,對于問題:“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最初的教學設計是先讓所有學生都動手擺小棒,體會周長和長、寬之間的關系,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將結果一一列舉出來。后來,我選擇了思維水平不同的學生進行了學情調查,了解到有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強,能直接列式找到不同的圍法;有的學生能主動借助小棒或畫圖來進行思考;還有的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才能想到用畫圖或擺小棒的方法找到結果。于是,我改變了原先的活動設計。出示問題后,讓學生自己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將各種不同的圍法表示出來,同時提示如果有困難可以借助老師給大家提供的學具。在交流環節,我選擇了擁有不同思考方法的學生進行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所積累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層次也是不同的:完全通過擺小棒方法得出不同圍法的,積累的是動作性數學活動經驗;擺了一兩個長方形之后,體會到周長與長、寬之間的關系,再根據關系繼續找到其他不同圍法的學生,積累的是動作性活動經驗加映像性數學活動經驗;直接用列算式的方法找到結果的學生,積累的是抽象性數學活動經驗。當然,對于思維處于第一個層次的學生,教師還要通過引導他們觀察擺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體會長和寬的和是不變的,使他們的思維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多媒體提供了克服傳統教學弊端的全新的教學方式,使原本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聽的動感內容,這已成為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這不但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且在講解一些內容比較抽象的課文時,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了直接的場景,便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深刻理解、記憶所學知識。例如,齊齊哈爾工程學院每兩周有一次英語課安排在語音室,教師可以借此利用語音室所配備的計算機教學輔助設備,在互聯網上下載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片段,加以精心編排,使之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再適當地運用PPT,把教學內容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做很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在享受中學習。
三、利用課堂匯報,提高英語運用能力
教師可讓學生準備一些英語小故事、幽默小品、小笑話,在正式講課前5至10分鐘進行“課堂報告”(ClassRepor)t,內容可以是自身經歷、當天的天氣、學習課程、班級記事、新聞報道、名人故事,等等。另外,課堂匯報還可以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教師提前讓學生進行資料搜集,課堂上采用小組推選代表演講的方式進行。這些活動的開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氛圍,調動學習熱情,增強自信心,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四、堅持英語為主、漢語為輔的課堂教學模式
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弱,所以把握好授課語言的尺度相當重要。如果一味采用全英文教學,將使大量的學生一知半解。特別在初始階段,學生的自信會受到打擊進而喪失興趣,對于教師本人及英語教學全局來說,其消極影響是深遠的。如果過于遷就學生的實際水平,以漢語授課為主,又將背離英語教學的初衷。因此,筆者堅持“除單詞、練習、語法外盡量以英語授課”的原則。久而久之,學生的聽力、口語表達能力在這種潛移默化的課堂氛圍中有了一定提高。
五、課堂穿插游戲環節,寓教于樂
鑒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調動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十分重要。穿插于教學中的小游戲,既可使學生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又可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筆者常用的課堂游戲有擊鼓傳花、單詞接龍、故事接龍、傳話筒,等等。英語游戲可以自行設計,也可以借鑒書本、雜志及網絡上現成的資源。
六、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對于課堂上的問題,需要精心設計,環環相扣,有的放矢。以相對輕松、緩和或者幽默且有深意的問題,引導學生切入正題,不僅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思維,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能夠起到和諧課堂氣氛的效果,使相對緊張的課堂變得輕松且有趣味。經過精心設計的趣味性問題,可以讓學生比較容易地集中精力投入到對課文的學習與理解中去。在實際授課中,筆者也常用各種看似與課文無關聯但精心設計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切入課題。
二、探究突破難點的思路
懂技術、能操作、會管理、服務一線的復合型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是園藝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校外實訓教學要始終秉持這一目標,從實訓教學方案設計到校企合作協議書簽定,都要體現這一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制定翔實的、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在提高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同時,培養學生基本的專業能力、職業技能和素質。
三、校外實訓模式
1.實踐教學“2+2+2”模式。(1)技能實訓。第1、2學期在校內完成基礎課程的學習,實踐主要是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外出到企業進行認知性實習及園藝植物栽培關鍵技術實訓。(2)輪崗綜合實訓。第3、4學期,參加企業園藝生產管理的關鍵環節,劃分“果、菜、花”三個方向生產小組,利用企業的條件,進行階段性的生產管理,把握園藝植物產供銷關鍵技術。(3)頂崗實習。第5、6學期,學生頂崗實習,直接與工作崗位對接。同時進行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試驗,并在產、學、研生產實踐過程中完成畢業論文。根據園藝作物生長季節,學生在校三年分別實施專業認知、季節單項實訓、季節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等不同層次、不同目標的實訓項目,實現學生能力由“一般能力專業認知基本技能綜合能力職業能力”的階梯上升,實現教育教學與職業崗位能力的有機統一。2.實踐教學“4+4+2”模式。(1)輪崗綜合實訓。第1、2、3、4學期+兩學年的4個假期(寒暑),學生直接參與校內外實訓基地的生產管理,時間和內容先由實訓基地提出方案,教師授課計劃圍繞生產實訓進行制定,實施時還可根據生產需要進行調整。(2)頂崗實習。最后2個學期,企業根據學生的意向及前兩年考核情況,安排學生進行頂崗實訓。實訓期間完成工作報告或畢業論文。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不同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校企共同制訂實訓計劃,與“2+2+2”模式不同的是,學生直接全程參加生產實踐。3“.訂單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指的是高等院校與企業共同簽訂培養協議,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培養過程的管理,企業提供實訓設備和場地、部分或者全部學費以及獎、助學金,學生畢業以后直接到該企業就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途徑是:確定“訂單”合作企業,簽訂“訂單”協議,組織和實施“訂單”人才培養。協議簽訂后,各方必須認真履行職責,如若違約,就要追究相關的法律責任。
一、前言
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專業教學中存在大量理論性知識,使得部分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課堂氛圍過于沉悶,使得課堂教學效果有限,不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專業課堂上引入分組教學法,可以改善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全面落實人才培養目標,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人才,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二、高職經管類專業教學中分組教學法應用的作用
高職經管類課堂上培養學生自主與合作意識,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小組討論,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間的默契,同時也引導學生之間交流、幫助,形成團隊合作意識。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更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激發學生學習經管類的興趣。新課標要求開展素質教育,自主與合作意識的培養就是素質教育的一種體現,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自身的作用,并明白自己優勢,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并與其他小組成員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長期下來大幅度提升自身自學能力,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自主與合作意識培養的前提就是具備良好的課堂氛圍,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下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如,經管類教師借助多媒體展開教學,為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高職經管類專業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傳統經管類專業教學觀念限制
因為部分教師的專業素養與素質不高,教學理念過于落后和陳舊,思想頑固不化,這些都是阻礙著高職經管類專業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循守舊,很難放棄和改變舊的教學方法和工作方式。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按部就班,講授的知識都是遵循一樣的模式,不會去聽從學生的建議的意見,無法激發他們對于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容易使得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
(二)部分經管類專業教師素養不足
教師永遠都是工作的主導者,如果教師自己的經管類專業素養不夠高,怎么能更好的去要求學生們進行學習,經管類專業教師肩負讀書育人的使命,只有加強了自身的修養和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們,社會和時代都在日益發展,教師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斷的實踐,從而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三)不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
教師忽視了學生理解能力弱的這一問題,在教學方法上沒有做到針對性和合理性,沒有做到因材施教,教師應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性和能力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而且教師處于主導的地位,讓學生被動的去參與學習,對學習缺乏興趣,而且也不許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使得教學效果不高,進而無法提升高職經管類專業教學的質量。
四、高職經管類專業課堂分組教學法的應用
(一)劃分學習小組,奠定教學活動基礎
小組學習方法的基礎就是學習小組,小組構建好壞直接對教學質量產生影響。劃分學習小組時圍繞個人學習成效及學習目標進行,因此通常可以選擇一下劃分方法:(1)依據學生特點、學習成績等;(2)依據教學內容與學習進度隨機劃分;(3)學生依據學習興趣等自由組合,并在和諧氛圍下完成學習任務。通常學習小組由4人構成,即1名學優生+2名中等生+1名學困生,小組之間綜合能力基本均衡,同時每個小組都可以展現班級的情況。小組活動效果也會受到小組長選擇的影響,因此選擇合適的小組長異常重要。安排小組內成員角色上,教師直接選定各小組長,衡量標準為:成績理想、組織能力強且愿意幫助他人等。同時,小組同學集中坐在一起,保證合作學習氛圍與效果,為教學質量提升奠定基礎。教師完成學生小組劃分后,搭建一個合適的學習框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并在課堂上塑造出合適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主動融入到學習中。如,教師選擇“圍合”課堂布局,這樣教師可以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觀察,并隨時提出問題,提高師生之間溝通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此外,教師也可以安排各小組學生席地圍圈而坐,教師其中行走教學,方便組內學生溝通,塑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豐富教學方法,發揮新媒體的優勢
高校缺乏對新媒體的正確認識是導致不愿意投資完善新媒體設施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我們必須首先從高校入手提升校方對新媒體的關注,正確認識到新媒體對于高校經管類專業教學的重要性與所起作用,校方要多關注新媒體發展趨勢及新媒體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力度,同時高校可以與其他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的高校進行交流學習從而獲取更多的經驗,吸取他們運用多媒體改革的經驗,從而為今后更好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積累經驗。新媒體經管類專業改革教學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制約了改革的發展,因此,現階段高校必須要加強新媒體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才可以為教學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條件。一方面,高校要為采取采購硬件設施提供必要的資金,另一方面,高校必須加強配套軟件基礎設施建設,這樣就為教師利用新媒體開展高校經管類專業改革教學活動提供了保障。互聯網信息技術環境下,使得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信息技術,考慮到信息技術本身具有運算、繪圖等功能,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經管類專業知識與信息技術整合,并不是簡單的改變教學模式與方法,而是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合適的信息資源。
(三)優化學習流程,提升分組學習
質量互聯網環境下課程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法,重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合適的具有探索性的問題,方便學生小組內討論、分析,選擇合適方法解決問題,通過合作方式解決問題,順利完成小組合作學校的目的。在整個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預設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了解,方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的具體內容,并積極引導學生積極分享自己對理解。小組成員在解答老師提前布置任務的同時,還可以分享自己對理解,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進一步改善課堂效率,把握課堂節奏。如,“會計記賬流程”課程教學時,引入分組合作學習方法,教師要對學習流程進行優化,主要包括:
1.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引入分組合作學習法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做好備課,并依據分組學習流程展開教學,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分成若干個小組,順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培養實踐能力
選擇合適的項目展開教學,本部分以“會計人員專業道德提升”為主旨進行。教師進行背景介紹:當下我國的會計從業人員的道德素質不容樂觀,有不少會計從業人員為了自己的個人私欲,違背了會計職業道德操守做出了違反法律和個人道德的事情,主要體現在不少會計從業人員利用公職進行不良行為等,而這些行為嚴重地侵害了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并觸犯了法律。要求學生做好分析研究,給出具體優化措施。
3.給出解決措施
(1)堅持道德教育工作。會計人員的自律提高是培養會計從業人員道德建設的重要一步,而不斷的讓他們進行自我對照,自我提高,提高反應和自身業務水平非常有必要。會計人員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才可以做到清廉正直,有較高業務能力的會計從業人員。會計人員需要不斷學習,適應一直發展的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提高專業技能和業務工作能力。(2)完善我國信用評級監督體系。完善我國信用評級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利益沖突規避機制有利于會計從業人員從業的清廉程度,防止會計從業人員以權謀私,來謀取個人利益,施行多頭監管模式,明確正確統一的監督措施,掃除監督盲區等,為了使會計從業人員的道德建設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加大職業道德建設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很有必要。
4.教師教學評價
教師做好評價分析工作,提升學生專業素養。
2.隨著網絡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日益增強,大學生對各種訊息的獲取極大地依賴網絡,這也給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考驗。網絡世界泥沙俱下,對大學生的判斷能力構成了恪守信仰信念的非常嚴峻的考驗。少數民族大學生能否正確地分辨是非,不被不法分子利用,這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和思政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想正確地應付這種狀況,就必須要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積極的思想教育,從而不斷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素養。這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日后的發展等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二、開展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在的問題
1.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在文化習俗、生活習慣方面都與其他地區有著很大的差異,少數民族大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后,需要一個從自身的民族文化環境到其他民族的文化環境的適應階段,這個過程是艱難而緩慢的。這一系列的問題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際交往等方面都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有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不愿將自己的家庭環境及經濟狀況與人提及,怕被人們看不起,甚至會對來自他人的幫助產生受羞辱的感覺;有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由于長期習慣了本名族的語言,在入學后,少數民族大學生與其他學生用漢語進行溝通的時候存在很大的障礙,與學生和教師進行思想溝通就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種種原因導致少數民族大學生產生心理不平衡感,進而也有可能出現自卑等不良的負面情緒和各種心理問題。
2.大部分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自偏遠地區,從小就在與內地截然不同的環境下生長,形成了特有的少數民族觀念與心理,這也使得他們的后期學習各類知識文化時有著很強的個體性,由于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感比較強,因此在步入大學之后,隨著視野的開闊以及知識的豐富,也使得他們的民族感有著極大的增強。有很多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地區文化教育相對來說較為落后,很多大學生為了更好地適應大學的環境,去更好地與人溝通交流,在學習漢語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這對他們的學習效率以及自身的素質等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3.由于少數民族自身的特點以及其長期不同的發展程度,在少數民族大學生與非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都有可能產生不同程度上的糾紛。因此,在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必須要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文化差異性進行重視,如果這類問題處理不當的話,那么將會對整個民族的團結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還有可能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性質有著充分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1.要想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好愛國主義的教育,從理想信念教育出發,以少數民族大學生全面的發展為目標,從而努力地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方向性。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渠道就是“兩課”。高校可以在進行“兩課”教學過程中改良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手段。改變古老的單一式的灌輸教學模式。通過啟發式、討論式等新型的教學方法,提升“兩課”教學的質量。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的目標。在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時候,可以更多地引入少數民族的先進事例和各個行業內的模范人物,從而形象生動地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二)組織學習市場蘊含巨大的商機黨的十提出要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加強職業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和創業能力;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建立有利于全體勞動者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的靈活學習制度,服務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這些有利的政策為從業人員培訓和組織學習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時機。在未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必然以技能培訓為基礎,促進人才結構與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根據預測,我國未來從業人員培訓需求非常巨大,僅2011—2020年,高中以下程度者平均每年接受各類繼續教育和培訓的需求數為2個億。對低學歷的農民工的繼續教育和技能培訓也蘊含著較大的潛力,約占廈門市總人口將近50%的外來人口中有相關一部分是農民工,而62.9%的農民工沒有專業技術證書,廈門農民工只有27.6%的人參加過正規的職業技能培訓。
(三)遠程開放教育的靈活性為組織學習提供了便利和動力組織內的員工是成人,其學習需求的動力主要來自于職場就業和競爭力的提升,通常具體體現在員工對自身學歷提高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上。未來遠程開放教育應對傳統高等教育的挑戰,就在于要突破傳統的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技能和能力)“雙軌”機制,實現兩者的融通,學習者不同類型的學習成果通過積累與轉化,可以獲得相應的課程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以及學歷文憑等,實現學習成果的互認與銜接,從而提高學習者的積極性。因此,遠程開放教育融通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靈活機制,將為組織中員工的學習提供了便利和動力,可以成為組織學習的“基礎設施”之一。
(四)組織學習機制有利于遠程開放教育參與組織學習在企業中,組織學習機制比比皆是,很多優秀的公司都建立了全面的組織學習機制。有些企業還建立了企業大學,建設該企業獨有的或是行業特色的課程體系、啟用E-learning系統、開展遠程學習、建設內部講師體系等措施,使員工能有體系地學習行業崗位的通用知識和專業知識,提升員工的知識技能與能力。相應的,有了這種組織上的牽引力和推動力,員工的知識技能與能力提升得很快。由于遠程教育的無窮潛力,一些企業亦已積極加入遠程教育的行列,除了高等院校提供的網絡課程之外,e化的商業流通已經將遠程教育概念帶入教育訓練領域。各大企業開始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員工專業訓練,甚至也提供各項個人成長相關課程。例如臺灣的統一超商和全家便利商店已經利用e化工具設置數字學習網站,采用學習型組織建構概念,提供散居各地的所屬商店《企業經營》等訓練課程,以提高員工工作績效,增加員工間互動,以及隨時了解總部的政策方向。
(五)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利于遠程開放教育參與組織學習信息技術社會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特征,通過信息技術方式進行學習具有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等多種優勢,并且節約資金,因此這種方式將是未來的主要學習方式。特別是,基于信息技術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員工學習的覆蓋率,所以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組織學習提供了便利和機遇。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可以通過采用信息技術,加強對企業內顯性知識的管理和共享,促進員工協同工作,并借助信息技術或信息系統的幫助,改造了員工的工作方式、觀念,提高工作效率。當前在遠程開放教育中,網絡及其平臺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信息載體和教學手段,網上教學已是遠程開放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方向。
二、遠程開放教育參與組織學習的優勢及面臨的障礙
(一)遠程開放教育參與組織學習的優勢
1.遠程辦學網絡系統的優勢目前,遠程開放教育的辦學網絡已立體覆蓋全國城鄉,在全國已形成由中央電大、44所省級電大、933所地市級電大分校和1829所縣級電大工作站組成的統籌規劃、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功能完備的遠程辦學網絡系統。這種面向基層具有“天網、地網、人網”三網一體的遠程辦學體系更能適應當地市場和各個組織的需求情況,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同時,這種獨特的系統辦學優勢可以集全系統的力量開發優質的遠程開放教育資源,通過電大在線網絡平臺和全國辦學網絡,把優質的遠程開放教育資源和服務送入基層和各個組織。
2.信息與網絡教育技術的優勢遠程開放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信息與網絡教育技術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目前,全國電大已建成“電大在線”資源平臺,中央電大、華東地區電大、西部地區電大資源建設協作平臺,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庫等既有明確分工,又相互配合的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平臺。遠程開放教育始終以追蹤先進信息技術為先導,其技術支撐是以計算機技術、軟件技術、現代網絡通信技術為基礎的。
3.熟悉在職學習特點的優勢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生大部分來自于企事業單位的在職員工,經過多年的辦學實踐,遠程開放教育已經洞悉了在職學習的特點,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教學模式能更好地平衡學生的“工學矛盾”。在參與學習型組織建設中,可以為組織學習提供更合適的教育產品,為員工提供更貼心的遠程教育支持服務。
(二)遠程開放教育參與組織學習面臨的障礙
1.人才培養模式問題遠程開放教育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完全適應組織基層從業人員終身學習的需要,遠程開放教育要參與組織學習,必須充分考慮行業企業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構建能體現終身學習理念的人才培養模式。而建立在三十多年的廣播電視大學辦學歷史中的遠程開放教育,一直以補償學歷教育為主,因此其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普通全日制教育并無太大的區別,未能體現出在職學習的特點,更不用說體現不同行業企業從業人員的在職學習的不同的特點了。而且在專業和課程體系設置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培養員工動手能力的技能型專業缺乏,缺少適應行業企業發展的實踐教學體系。
2.教學質量評價問題現行的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與普通高等教育無異,還不能完全反映出成人學習的特點,這樣不利于評價組織學習的效果。遠程開放教育要參與組織學習必須樹立新的質量評價標準,要搞清楚行業企業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求,探索符合行業培訓要求和具有行業特點的遠程繼續教育質量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
3.師資隊伍建設問題遠程開放教育雖然擁有一支龐大的師資隊伍,但原有的師資隊伍的結構顯然不符合組織學習的要求,“雙師型”教師比較缺乏。大部分的專任教師沒有企業的相關工作經歷,平時由于忙于教學也很少參加企業的實踐,應用和動手能力較為薄弱,在參與組織學習過程中發揮作用有限。
三、遠程開放教育參與組織學習的具體措施
(一)與行業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模式遠程開放教育應針對行業企業的特點,與行業企業形成戰略伙伴關系,探索“校行企合作、訂單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共同打造具有行業企業特色的數字化教育體系。教育培訓項目不僅要與學習者的需求相結合之外,還要與學習型組織建設及單位發展規劃相結合。學習型組織要求單位領導、團隊和個人三個層面都要高度重視,特別是在組織層面要進行系統的籌劃,組織學習才能真正推動組織的變革和個人的發展,因此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遠程開放教育只有根據行業企業發展的性質、特點和人才需求狀況,與行業企業共同制定有針對性的系統化的教育發展規劃,才能成為行業企業學習的重要的載體,這對遠程開放教育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否則,與行業企業之間的合作是難以可持續發展的。
(二)通過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遠程開放教育要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一套符合行業企業實際需求的課程和教材,針對學習者要解決的問題和所處的情境提供相應的教學項目,才能激發學習者學習的興趣與動機。由于行業企業更了解組織內各崗位的職業技能要求,與它們共同制定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學大綱和教材,可以確保課程內容來源于崗位工作內容,有利于培養行業企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與行業企業合作時,遠程開放教育的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應以工學結合為突破口,合理引進企業課程資源,進行以典型工作任務模塊為導向的課程改革,按照實際工作崗位能力要求重新設計課程結構,有效整合教學內容,以真實的工作任務、項目、案例、職業能力等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
(三)建立符合行業企業需求的教育質量標準遠程開放教育要參與組織學習,必須建立符合行業企業需求的教育質量標準,這就需要先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到教學模式,再到教育質量評價標準與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建立起學校、行業企業、社會三方面相結合的評價、監督機制。建立用人單位滿意度至上的質量觀,探索符合行業企業特點的遠程繼續教育質量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根據培訓是否對行業企業的績效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來監控教育質量,注重培訓內容與行業企業特點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