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30 10:53: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護理專業本科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預防性護理
3、高血壓患者不遵醫飲食行為的原因分析和對策
4、神經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氣道的護理研究
5、脊髓損傷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復訓練及效果分析
6、護理干預對糖尿病遵醫行為影響的研究
7、醫院專職陪護人員壓力因素的分析
8、腹腔鏡異位妊娠手術患者的護理查房
9、急診護理質量管理應用iso9001標準的實踐探討
10、醫院供應室護士職業危害與自我防護措施
11、新生兒頭皮靜脈留置針應用問題分析與對策
12、護士在護患糾紛中的心理應激與對策
13、對早產兒家屬實施系統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
14、化療藥物對腫瘤科護士的危害與職業防護
15、老年患者腹部手術近期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16、老年糖尿病夜間低血糖的預防及護理
17、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職業危害及防護
18、外科術后病人鎮痛滿意度調查及護理對策
19、急診護士工作壓力源及相關因素分析
20、護士長非權力影響力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21、影響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的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22、影響產婦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23、產婦產生焦慮抑郁情緒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
24、陪護人員的負性心理對癌癥患者的影響
25、維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發生原因及護理對策
26、婦科腫瘤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栓塞的原因分析及護理
27、預見性護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應用
28、腫瘤患者化療期間失眠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29、循證護理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作用
30、腫瘤病人化療后并發便秘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31、運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兒科護理工作滿意度
32、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因素及自我防護對策
33、血液病患者靜脈滲漏性損傷的護理
34、pbl教學法在護理查房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
35、手術室護理記錄常見問題的分析及對策
36、術中應用氣壓止血帶的不良反應及護理對策
37、內科住院病人睡眠質量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及護理
38、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調查及護理對策
39、腦卒中患者抑郁狀況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
40、手術室護理工作中銳器致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41、外傷性截癱患者抑郁狀況調查及護理對策
42、重癥監護病房護士的壓力源分析及應對方式
43、產科護士工作壓力源與應對方式調查
44、大面積燒傷患者輸液滲漏的原因分析及護理
45、風險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實施體會
46、手術室護理帶教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47、循證護理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作用
48、嚴重燒傷患者營養支持的臨床護理體會
49、直腸癌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調查分析及護理干預
50、護理干預對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51、家庭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預后的影響
52、全子宮切除術患者術前的不良心理及護理干預
53、沐舒坦霧化吸入防治術后肺部并發癥的護理觀察
54、剖宮產率上升的原因調查及干預
55、高血壓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
56、護理人員發生意外針刺傷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
57、gcs評分在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清除術護理中的應用
58、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飲食依從性的影響
59、中醫護理干預對潰瘍性結腸炎療效的影響
60、重癥監護室院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61、手術患者發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護理對策
62、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依從性的影響
63、護理干預對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患者術前焦慮的影響
64、ccu患者睡眠障礙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
65、不同護理干預對新生兒臍部皮膚感染效果觀察
66、胃癌術后發生頑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67、產婦產后心理障礙的原因分析和心理護理
68、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影響分析
69、護理干預對前列腺切除術后病人舒適的影響
70、護理干預對初診肺癌患者的睡眠質量的影響
71、護理干預對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
72、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遵醫行為的護理干預
73、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對心理狀態的影響及護理干預
74、護理干預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的心理影響
75、舒適護理在自然分娩待產過程中的應用
76、腦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發生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77、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
78、術前清潔腸道方法的觀察和探討
79、護理干預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80、gcs評分在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清除術護理中的應用
81、臨床護士對基礎護理認識和實施現狀的調查
82、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
83、我國社區護理發展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問題
84、肝性腦病患者的預見性觀察與護理
8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壓氧治療的艙內外護理
86、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院依賴原因分析與護理干預
87、護理干預對初診肝癌患者的睡眠質量的影響
88、早期康復治療和護理對周圍性面癱患者的療效評估
89、分級護理質量對護患糾紛的影響與護理干預
90、腦卒中并發肺部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治療護理
91、新生兒醫院感染與護理行為危險因素分析
92、急性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
93、中年腦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狀態分析及護理對策
94、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對心理狀態的影響及護理干預
95、護理干預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96、行為干預在腹部手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
97、護理干預對初診乳腺癌患者的睡眠質量的影響
98、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
99、康復護理及腸內營養干預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并發癥的影響
100、腹部手術停留置導尿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與護理
101、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護理對減輕分娩疼痛的效果觀察
102、臨床護士對基礎生活護理認知情況的調查
103、門診護理投訴原因的思考及對策
104、護理干預對初診胃癌患者的睡眠質量的影響
105、預見性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抑郁癥的影響
106、尿激酶溶栓治療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療效觀察及護理
107、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并發中間綜合征患者的護理體會
108、護理干預對腎病綜合征患者服用激素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109、影響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的心理問題與護理干預模式探討
110、早期人工通便在低出生體重兒護理中的應用
111、卒中性昏迷患者呼吸道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112、人工流產疼痛干預的效果觀察及護理
113、急診科護生實習帶教方法的探討
114、脊髓損傷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復訓練及效果分析
115、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后早期護理效果觀察
116、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害自我防護及自我保健
117、心理危機干預在急診自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118、在手術室護理中運用舒適護理的體會
119、高齡患者前列腺電切術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康復護理
120、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川崎病的效果觀察及護理
121、手術室護士壓力源分析與對策
122、性傳播疾病患者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分析及護理
123、臨產婦的心理狀態分析與護理干預
124、產婦產后實施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與體會
125、精神分裂癥再復發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
126、經股動脈穿刺冠狀動脈造影術后臥床時間探討
127、護理干預對消化道腫瘤化療相關性腹瀉的影響
128、腹部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觀察與護理
129、婦科腹部手術術后鎮痛泵的應用及護理
130、胸腹部手術后病人早期活動的心理護理
131、影響中上腹部手術后病人舒適度的因素及護理
132、婦科腹部手術后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護理
133、腦癱患兒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及護理體會
134、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鎮痛效果的影響
135、護理干預對哮喘患兒治療效果的影響
136、乙肝患兒父母焦慮及應對方式的調查與護理對策
137、神經內科患者住院期間常見安全問題及護理對策
138、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復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鍛煉的護理
139、胰島素泵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質量影響的研究
140、舒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早期康復的效果觀察
141、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院內感染原因分析與護理
142、剖宮產術后靜脈自控鎮痛效果觀察及護理
143、氣管切開患者氣道內濕化不同護理方法效果觀察
144、病例查房教學模式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145、護理干預對社區糖尿病病人遵醫行為效果的觀察
146、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塞病人肢體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
147、住院精神病人攻擊行為的臨床特征及護理
Abstract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international nurses sets an even higher demand on English teaching in nursing major.English teaching for undergraduates should not only give emphasis on the students’ fundamental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focus on cultivating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nursing contex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improving nurs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nursing major; undergraduates English teaching
0 引言
隨著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日益加深,越來越多的護理人員參加到涉外醫療活動中。護理人員面對外籍護理對象應根據當地的文化提供相應的護理照顧,從而實現良好的溝通,達到理想的護理效果。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具有較高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跨文化交際語境中,交際者得體(符合目的文化的社會規范、行為模式和價值取向)、有效(實現交際目標)的實施交際行為的能力”(彭云鵬 2012:19)。如何提高護理學生的在護理情境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生在涉外護理中能得體、有效的與病人進行跨文化交流,是醫學院本科英語教學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1 提高護理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
(1)隨著國家的發展,持續對外開放,外國留學生不斷增加,在中國定居的外籍人士也持續增長,因此在中國國內接受醫療護理的外籍人士也大幅度增加;另外國內醫科大學,醫學院和醫院每年也會派大量的護理學生和護士到國外進行交流學習和提供護理幫助;國際護理人才面臨嚴重短缺。英國、美國、新西蘭等國家都建立了引進外籍護士的計劃和項目。這為國內就業情況一般的護理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就業機會。面對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的護理對象,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涉外護理人員必備的條件。
(2)在涉外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但在溝通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外籍患者往往能夠理解和原諒護理人員語言和語法上的錯誤,而對于一些因為不了解他文化而造成對患者的不尊重,往往無法原諒。如果護理人員只考慮語言的形式,而不注重不同文化中語言使用習慣,就會造成醫患之間的誤解甚至是沖突。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醫療觀念,風俗禁忌。如果護理人員對護理對象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不能正確理解護理對象的需求,就會造成交際失敗,護理不當甚至會讓患者拒絕護理。因此護理專業本科英語教學不但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表達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得體的交際能力。
(3)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護理理論家雷林格爾(Leininger)就提出了跨文化護理理論。跨文化護理的核心部分是“日出模式”,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為世界觀和文化與社會結構層;第二層為服務對象層;第三層為健康系統層;第四層為護理照顧決策與行動層(蔣曉蓮2006:9)。該理論模式提出:“護理不應是一固定的模式,只能有一個相對的框架,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提供各異的護理”(施楚君2004:538)。因此跨文化護理理論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掌握護理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涉外護理的過程中,要有跨文化意識,注重了解護理對象的文化背景,社會習俗,醫療觀等。
2 在本科英Z教學中提高護理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可行性
(1)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文化包括語言, 語言是文化這個大家族中的一個成員;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人類所有文化現象都可以在語言中得到反映。”(劉偉榮 2009:241)畢繼萬提出第二語言教學應該將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提高護理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2)近些年來ESP教學受到外語教學研究者的廣泛重視。ESP是指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4)也強調大學英語教學應當“滿足學生各自不同專業的發展需要”。根據護理專業學生的特定需求,將英語教學和護理專業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在護理情境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 護理專業本科英語教學的現狀
我國大多數醫科大學和醫學院都為護理學生開設了英語課程,但是卻廣泛存在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不高的問題,英語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課程設置和教材選擇不當。許多學校在大一大二開設的大學英語課程更注重學生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培養,沒有和護理專業知識以及畢業后工作中與外籍患者交流的需要相結合。二是即使有的學校開設了護理英語,但基本都按照“英語+護理知識”的模式進行。這種護理英語課程一般只是讓學生閱讀一些關于護理專業方面的英語文章,掌握相關的護理詞匯和進行一些簡單的對話,但忽視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而這種能力的缺失往往會造成在涉外護理中的交際失敗,從而導致醫患關系的緊張。三是教師在課堂中占主導地位。課堂上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缺乏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更不用說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4 護理專業本科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幾點建議
(1)優化護理專業本科英語教學的課程設置。《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4)指出“各高等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課程要求》和該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設計出各自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英語類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因此單一的籠統的兩年的大學英語課程的設置不能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在護理英語本科英語教學的課程設置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專業需求從而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可考慮第一學年設置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綜合英語課程;第二學年設置護理英語課程和與護理專業緊密結合的跨文化交際課程。
(2)根據護理專業學生的需求選擇教材和制定教學內容。護理情境中的跨文化交際是發生在特定職業情境中的交際,這決定了與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際有很大的不同。Parkinson和Brooker (2004)指出護理人員學要與病患之間的交際需要了解他們的病史,提供關于他們護理過程的信息和幫助他們怎樣處理他們的疾病。這樣的交際具有特定的步驟,涉及到特定的詞匯和用語。雷林格認為“護理是一種需要解釋的跨文化現象,是與文化息息相關的專業,是充滿人道性、科學性的專業與學科”(蔣小蓮 2006:10)。護理人員與病患的交際一定是建立在相應的文化背景之上的。因此在選擇跨文化交際課程的教材和制定教學內容時除了要包括在病患溝通時常用的一些詞匯和用語,還要側重于醫學機構組織,醫學設備,醫療制度,醫療觀,醫療風俗和病人的就醫心理等方面的內容。
(3)提高英語教師的護理語境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很多醫學院和醫科大學,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教師自身就非常缺乏跨文化交際能力。政府和學校應該提供更多的機會讓護理專業的英語教師到英語國家的醫院或醫學院進修。一方面學習一些護理的專業知識,一方面了解相關的文化,將一些在護理過程中醫患溝通的真實案例放到跨文化交際課程中進行講解和分析。
(4)運用任務型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基于交際式語言教學法,把真實的語境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設計一些模擬真實護理場景的任務,讓學生與外籍患者溝通。在設計任務時要側重于跨文化的差異,讓學生通過反思溝通解決交際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中還可以引入護理語境中跨文化交際的真實案例,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出案例中體現出的文化差異,找出如果在今后與病患實際溝通中遇到類似情況合理的解決辦法。
參考文獻
[1] Leininger, M.Transculturual nursing:A promising subfield of study for nurse educators and practitioners[M]. St. Louis: Mosby,1996.
[2] Parkinson,J&Brooker, C. Everyday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Nurses: A guide to working in the UK[M].London: Churchill Livingstone,2004.
[3] 萬繼.第二語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中國外語,2006.2(1).
[4] 蔣小蓮.跨文化護理理論及其在護理實踐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06.20(29).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6] 劉偉榮.淺談護理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12).
[7]王光文.數字化學術期刊知識生態系統及其進化動因[J].現代情報,2012,(1).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EB/OL].[2012-09-14]..
[9]陳鴻.論MBA學位論文的撰寫[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11).
[10]陳曼,張秀梅.網絡學習共同體中知識建構策略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2,(5).
[11]孫寧,孫晨.基于教學資源建設的新媒體環境解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3,(7).
[12]李志雄.文化大發展背景下“文化產業”學科體系的建構[J].現代傳播,2012,(5).
[13]楊振冰.泛在知識環境下信息檢索課的教學方式[J].圖書情報工作,2011,(13).
[14]許金梅.泛在學習環境下的文獻信息檢索教學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2,(14).
[15]Randy L,Smetana.Simplifying Inquiry Instruction[J].The Science Teacher,2005,(10).
隨著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護理科研在護理水平評定中所占地位愈來愈重要。護理人才尤其是既具有臨床實踐能力,又具有科研能力的復合型高素質護理人才,是護理專業發展所翹首以待的。畢業論文是護理專業本科生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方法的全面檢查過程,是集中訓練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佳時機[1]。選題是科研工作最關鍵的階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工作水平和研究價值,同時決定了最后撰寫論文的水平[2]。因此,為更好的解決護理本科畢業生在論文選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本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46名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實習的護理本科生進行回顧性調查,旨在了解護理本科生的選題障礙的影響因素,為今后學校完善本科生畢業論文選題指導工作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實習的2016屆全日制護理本科畢業生46人,均為女性,年齡在20-25歲,學制4年,已修完規定課程,包括《護理研究》,《醫用高等數學》《醫學統計學》等,教授方式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
1.2方法
1.2.1調查內容:問卷參考本科生教學培養計劃以及其他資料自行設計,內容包括護理本科生對選題重要性的認識,選題的內容,選題的方式、時間,自覺影響論文選題的因素等,選擇式自由如實回答,共12道題目。
1.2.2調查方法:向46名護理本科畢業生發放問卷,采用現場發放與現場回收無記名方式,調查前向學生說明調查目的、填寫要求和注意事項,要求認真如實填寫。共發放問卷46份,回收46份,問卷回收率100%。
1.3統計學方法:描述性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
2結果
2.171.74%的畢業生選題時間是實習中期,選題內容廣泛,包括臨床護理,護理管理,人文護理,社區護理,護理教育等,選擇臨床護理方面的是最多的,占41.30%,最少的是護理教育,占8.7%。選題方式各異,其中占63.04%的畢業生是自主選題導師認定,只有8.7%的畢業生是導師指定題目。而選題的依據中,最多是可利用材料豐富,占73.91%,最少的是老師提供的研究方向,占4.35%。
2.246位畢業生的學校指導老師職稱最多的是講師,占43.48%,最少的是教授,占30.43%,其余的是副教授。絕大多數畢業生認為學院老師對論文的關注程度對其積極性的影響一般,占58.7%,而28.26%的畢業生持無所謂的態度,只有13.04%的認為老師對論文的關注程度對其積極性的影響非常大。雖然整個論文寫作過程占主導地位的是學生,但是老師的職稱和關注度對部分同學的論文寫作存在一定的影響。
2.3絕大多數畢業生的論文選題選題都和下列因素有關:缺乏系統培訓,缺乏拓展材料,文獻查找困難,沒有時間精力,和指導老師缺乏溝通。其中占前三位的是:84.78%缺乏系統教育,78.26%缺乏論文寫作相關知識,73.91%不會查找文獻。
3討論
“選題”是開展畢業論文撰寫的第一步,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畢業論文能否順利進行和完成。通過對以上調查結果的分析,認為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理本科畢業生論文選題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3.1在學校缺乏科研論文寫作等的系統培訓。調查對象均為四年制護理本科生,在校期間已經學習過科研相關課程,比如《文獻檢索》、《護理研究》和《專業英語》等,因其學時數較少,學分比例低,對學生綜合測評成績的影響很小,而往往被學生所忽略。也安排了關于畢業論文撰寫的系列講座,邀請講授老師均是教授,副教授,但課堂教學內容與科研實踐的脫節,學生缺乏研究設計、論文選題、資料收集、統計分析、撰寫論文的系統訓練。同時,護理專業師資隊伍本身的科研素質與論文寫作能力還比較薄弱[3],雖然部分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科科研的進展,但往往忽略聯系科研選題與研究思路,使學生對護理科研仍是一知半解。
3.2缺乏論文題目的拓展材料。在論文選題時學生因求資料好找,容易寫等原因,極易使得選題內容陳舊、選題不到位,甚至出現抄襲現象。因此在選題時要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作為畢業論文選題的主體,并與學生的專業興趣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查閱大量文獻,提煉選題,形成自己的見解,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訓練和基本功的培養[4]。
3.3臨床實習任務重,精力投入不夠。緊張的畢業實習、找工作和各種考試是學生論文撰寫中的阻礙因素[5]。護理臨床實習任務的艱巨性及工作時間的特殊性等,導致學生無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顧及畢業論文的撰寫。又有28.26%的學生與論文指導老師溝通不良。在學校催促定選題之后,沒有過多與老師溝通和翻閱資料,隨便應付了事。
4結論
選題是研究工作的起步,正確的選題一經決定就為研究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選題也是撰寫畢業論文的開端,能否恰當的選題,對于整篇論文寫作是否順利,關系極大。因此,教、學雙方均需提高認識,端正態度。[6]通過上述調查可見,可以把影響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理本科畢業生論文選題的因素總結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包括:不會查找文獻;與論文指導老師溝通不良;實習期間太辛苦,沒有精力等。客觀因素包括:整個論文籌備過程中缺乏系統的教育;缺乏論文寫作的相關知識;缺乏論文題目的拓展材料等。學生方面應當合理安排好自己時間,做好論文寫作的規劃,積極查閱相關文獻,在平時的學習中著重培養問題意識,開拓思維,全面地認識問題,并及時與導師溝通,提取有效信息,順利完成畢業論文。學校方面應在學校多組織相關講座和開設相關課程,強制性讓學生去學習,支持學生多參與前沿護理知識的學習,探討科研寫作的模式,使學生在實際的研究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為畢業論文的選題和撰寫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石燕燕.丁雪梅.錢英.護理本科生畢業論文認知和撰寫能力的調查.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35);4306-4307.
[2]肖順真.護理研究.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6.
[3]謝倫芳.關于護理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障礙的原因分析與思考[J].護理研究,2009.23(2);357-359.
[4]趙國玲,哈斯.本科學生畢業論文選題探討[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7,5(2);45-46.
[5]馬芳,宋建華.護理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的分析與思索[J].中國護理管理,2009,9(4);64-66.
[6]段明娟,張曉勤.護理本科生畢業論文選題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220-221.
吉林大學護理學院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為白求恩醫科大學附屬衛生學校,1999年成立白求恩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是國內較早成立的護理學院之一,2000年合校后更名為吉林大學護理學院。學院在東北地區最早開展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教育,是東北地區唯一的護理專業本科自學考試主考單位。
學院設有基礎護理、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人文護理教研室和醫學護理實驗中心,在編教職工總數42人,其中教師28人,教授2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指導教師1人,碩士生指導教師7人,此外,聘請臺灣和加拿大客座教授各1人。學院現開辦碩士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成人教育。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15~20人,本科生80~100人,成人教育學生150~170人。
2005年初,學校調整組建了新一屆院領導班子,在院長、博士生指導教師安力彬教授的帶領下,學院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通過制訂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政策與措施、設立學院科研啟動基金、選派教師到國內外進修、邀請國內外專家來院講學等活動,師資隊伍素質及學科整體實力有了明顯提高。目前學院45歲以下青年教師碩士與博士(含在讀)比例由2004年底的10%提高至100%。科研立項、論文撰寫有了較大突破,近5年來由學院教師主持或參加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0余項,獲得省教育廳教學重點研究項目1項、一般項目2項,在學校青年教師大賽中獲得二等獎與三等獎各1項。學院加大學科建設投入力度,完成了護理實驗中心的三期改造,實驗設備、教學模型及科研條件等達到了國內較先進水平。建立了吉林省護理管理培訓中心、社區護理培訓中心和吉林省衛生廳唯一的護理學重點實驗室。
作為學院主要領導及學科帶頭人,安力彬教授帶領全院教職工緊密圍繞吉林大學提出的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目標,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吉林大學護理學院與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護理學院建立教學與科研合作開展了大量工作,積極推進了護理教育國際化進程。除承擔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及管理工作外,安力彬教授現擔任國家教育部護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第三屆護理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委員、吉林省醫學會護理學會副理事長、護理教育分會主任委員等職,主持或參加省級以上科研及教學研究項目近十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擔任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婦產科護理學》副主編,40余篇。曾獲WHO獎學金、中加學者交換項目資助分別赴美國波士頓大學和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開展專業研修。
自安力彬教授被選舉為朝陽區人大代表以來,認真履行代表職責,積極參加桂林街道辦事處組織的各項學習與活動,深入了解朝陽區建設發展及民生領域的熱點問題,積極參與區公檢法系統開展的共建活動,在區人代會上提出了有建設性的議案。安力彬院長還十分關注所在社區的居民健康保健,組織學院與同光西社區建立了穩定的共建關系,學院教師與學生定期為居民開展健康教育、保健咨詢及基本健康檢查,向社區捐贈保健書籍,帶頭為災區及社區內患病兒童捐款,得到社區和街道辦事處的一致好評。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1-0042-03
教育的目的旨在培養具有個性化和創造力的個體,建構主義教學理念迎合了這一教學改革的取向。然而,在護理教學實踐中,運用建構主義改造教學實踐仍然處于起步和嘗試階段。本教改實驗嘗試用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進行護理教學的設計和評價,探索建構主義教學的方法和實效。由于學界對“建構主義”和“反思性教學”概念的理解并不統一,本教改試驗設計將從對上述兩個概念的辨析入手。
一、相關概念辨析
1.建構主義學習理念的梳理
在學習理論上,建構主義者都把學習看成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經驗間雙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構自己經驗體系的過程。在知識論上,建構主義者在一定程度上質疑知識的客觀性和確定性,鼓勵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對知識進行再創造。在教學的理想目標上,建構主義主張形成個性化的意義豐富的結構性知識目標而非客觀、標準的符號化的知識層次目標。在師生關系上,教師不是簡單的知識的呈現者,而是學生的平等對話者。在對學習活動的理解上,每個學習者都是以自己原有經驗系統為基礎,對新的信息進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在教學策略上,建構主義者主張進行問題中心的教學、情景教學、自學指導和學習合同。在教學評價上,主張多元化的評價策略。[1]
2.反思性教學的概念辨析
在教學實踐中,每種反思性教學都是由“工具”和“理念”兩部分組成的,“工具”是實現“理念”的“工具”。既然,“理念”是反思性教學指向的目標,“工具”是反思性教學的技術性問題,那么,基于建構主義的反思性護理教學就是運用建構主義的學習理念對護理教學進行反思、設計和評價的教學。
二、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1.教學目標的設計
基于建構主義的護理教學目標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第一個層面包括概念、規則和原理的教學;第二個層面是學生個性化的認知結構;第三個層面是應用。概念、規則和原理的教學是首要任務,是學習的“支架”,這個“支架”就是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2]個性化的認知結構是學生掌握知識的理想形態;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研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則是建構主義教學的終極目標。因此,課題組在《護理教育學》的教學過程中,為每一章節的教學都設計了三個版塊的教學:概念、規則和原理的教學;腦圖(認知結構)的繪制;獨立研究性學習。
2.概念、規則和原理的教學策略
概念、規則和原理的教學策略批判性地借用了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和巴曼等人的學習環理論。在《護理教育學》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提前把自己的備課資料和幻燈片發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備課,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困惑的問題,以備課堂討論。教師通過課堂提問或者學生的主動發言,了解學生的準備情況,確定教學的起點。在教學的程序設計上,把教學分為四個環節:概念的評價、概念的探索、概念的介紹、概念的運用。[3]規則和原理的教學采用類似的程序。
3.能力發展的策略
根據對建構主義的理解,課題組確定了建構主義教學需要學生發展的幾種核心能力:自學能力、獨立研究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反思性學習能力,并據此設計了幾種教學:問題教學、思維發展教學、學習合同與自學指導、學業論文、反思日記。
(1)問題教學的設計。問題教學的程序按照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獨立探究活動的環節展開。學生可以查閱資料,也可以相互討論,教師在這個活動中起到引導或者顧問的作用,教師隨時觀察、評價和指導學生。
(2)思維發展教學的設計。在學生思維發展教學的過程中突出了元認知能力的培養:學生不但要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型,還要能認知和評價自己的思維策略。同時,重視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學生思維發展訓練的策略上,通過活動、觀察、語言、知識傳授和講課發展學生的思維。[4]同時,開展思維知識講座,把思維訓練作為護理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并鼓勵學生大膽思維,不懼怕錯誤。
(3)學習合同與自學指導。學習合同通過教研室研討、師生溝通和協商,最終確定學習內容并簽訂學習合同。對于自學指導,課題組設計了集中指導和跟蹤指導兩個方案。在集中指導中,集中給學生介紹自學的方法和應該注意的問題;在跟蹤指導中,教師隨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4)撰寫學業論文。在課程教學的開始階段,就對學生提出撰寫課程論文的明確要求,并要求他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研討當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論題,通過小組討論和教師的指導之后確定論題,然后通過調查研究和廣泛搜集資料的方式,進行課題研究和課程論文的撰寫。
(5)反思日記。學生撰寫反思日記時,要涉及三方面的反思內容:對概念圖的反思,對學習策略(信息加工模式)的反思,以及對偶發性典型性意義事件的反思。對概念圖的反思要求學生能夠再現形成于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并通過個人反思和小組集體反思的方式評價和優化認知結構。在對自己學習策略的反思中,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思維知識對自己的思維進行評價,并能夠批判地接受別人的評價。在對偶發性典型性意義事件的反思中,引導學生發現事件中各方面的意義:認知的意義、態度的意義和情感的意義,等等。
4.教學評價的設計
教學評價的設計強調對知識獲取過程的評價、對學生元認知能力的評價以及多側面、多形態的評價標準,強調動態化評價、以“學”為主的評價和教學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策略。評價主體包括學生、學習小組、教師等;評價內容注重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語言能力方面的評價;評價重心由只關注結果向形成性評價、促進性評價兼容的方向移動。
三、效果與問題分析
1.效果分析
(1)初步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實驗教學班114名學生中,85%以上的學生能夠在課前查閱資料,研讀教師提供的相關教學材料;100%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或者小組討論中發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提出學習中的疑問(其中發言1~5次的學生比例占32.7%,6~15次的比例占38.5%,28.8%的學生課堂發言次數達到16~50次)。從學生課堂的綜合表現來看,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自我調控能力得到了增強,獨立判斷決斷的能力得到了發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得到了激發,能主動參與小組活動和個人探索性學習;創造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思考問題的方法向獨特、新穎方向發展。
(2)改革了課堂教學的構架,取得了預期效果。課程教學分為三個板塊的教學:概念、規則和原理的教學;腦圖(認知結構)的繪制;獨立研究。在第一個板塊的教學中,80%以上的學生能夠按照要求獨立查閱資料,了解相關概念內涵的并初步形成個人見解,在課堂上積極發言,通過互相辯論、討論以及教師的引導形成對概念的科學認識。在第二個板塊的教學中,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思維加工,形成概念、規則和原理的網狀結構,并能夠通過繪圖的形式把認知結構重現出來。在第三個板塊的教學中,學生能夠完成與教師簽訂的教學合同,完成學業論文的撰寫以及完成教師布置的其它獨立作業。根據課題組的設計,每個學生至少要簽訂兩份學習合同,對學習合同履行情況的監測結果顯示,95%的學生體現出了積極的參與性,85%以上的參與學生能夠高質量地完成學習合同。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學生對這種教學形式評價很滿意。從學生提交的學業論文來看,大部分學生(80%以上)能夠認真對待學業論文的撰寫,對這種開放性的課題很感興趣。其中不乏優秀的論題和高質量的論文,也有很多是自己很關心的課題。比如:護理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感的調查、護理專業本科男生的職業心態研究、護理專業本科生職業規劃意識調查分析,等等。從對學生反思日記的抽樣情況來看,反思的內容涉及到專業知識以及“護理工作與生命關懷”、“護理專業學生對生命的認知”、“護理專業職場環境”、“人道與愛”等情感教學目標。
(3)改組了傳統的大班教學模式。傳統的大班教學已經難以適應建構主義的教學理想。為了破解這一難題,課題組對教學組織形式進行了改革,研究并吸收了特朗普制教學法的合理內核: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和個人獨立研究結合在一起,并采用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劃一的上課時間。教師的講授時間大大縮短,但是課程教學的實際時間得到了廣泛的延伸。
(4)改革了教學評價形式和評價內容。傳統的教學評價大多為筆試(更多為閉卷考試),只要熟讀書、牢記知識點就可以使考試成績優異。而建構主義護理教學的評價則形式多樣、標準多樣、評價主體多樣,重能力、輕知識,重開放式考試、輕閉卷考試。“評價”是培養每一個學習者身心一體化的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思考能力、持續能力、靈活性、自信、表達能力等高度復雜的智能和知性。[5]
在教改實驗中,評價真正回到了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之間,回到了同伴之間;評價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評價”的認識,而且實現了“評價教學”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評價還大幅度提高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成為了師生教學活動“進行中的對話”。對于評價結果的處理,課題組并沒有試圖根據評價表的結果以及各項結果的權重為學生確定一個綜合得分,而是把結果直接呈現出來,以便于有針對性地查找不足,同時回避了“為學生排隊”的傳統評價理念。
2.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雖然新的教學模式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空前的釋放,但仍然無法確保每個學生在每次教學任務中的積極參與。從學生課堂發言的統計情況來看,學生之間的發言活躍程度差異較大,最大差異量達到10倍.但是,又不能據此判定那些發言較少的學生進行了較少的思維活動。調查結果顯示,發言較少的學生中38.2%為性格原因,其余為未認真對待或者準備不充分。其次,教學監控的困難。新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活動的大部分時間延伸到了課外,部分學生由于“忙”或者缺乏時間管理能力,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實驗的起始階段,學生的“學習責任”并不能在學習合同的履行過程中起到有力的約束作用,外部的紀律約束甚至“懲罰”手段是培育學生“學習責任”的重要手段。再次,在教學模式的改革中,由于我國護理院校的實際情況,大班教學仍為教學班的主要存在形式,因此需要有周密的計劃,要使用優秀學生作為“導生”,否則,教師將因為不堪重負而無法推進教學實驗。最后,教學團隊組建的困難和解決思路。由于教學形式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教學任務量成倍增長,化解的辦法就是組建教學團隊。但是,根據現實情況,學校不可能為每一學科的教學組建教學團隊,解決的辦法就是吸收學生進入教學團隊。學科的主講教師就是該學科的“專家”,抽出部分優秀學生作為“助教”,這些助教是組建師生教學共同體的關鍵性環節。但是,這些“助教”的選擇和培養以及涉及到的教育公平問題,仍需要尋找創造性的解決辦法。
參考文獻:
[1]陳旭,王淑敏.從建構主義理論看教學評價策略的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03,(6).
[2]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
本科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就是使護理專業本科生具備初步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識、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備護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來,我們以課題《探索以社區為教學輔助背景的護理實踐教育模式》研究為抓手,以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為中心,以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背景,以綜合素質培養為目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科研創新性思維。
一、合作學習的方法
1.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基于我們是以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教學輔助背景所進行的學生護理科研能力素質的培養,因此,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主要以社區點實踐小組為基礎,每個小組配備1名社區醫護人員和指導老師,并以這個小組為一個科研項目申報學校課題,科研立項的申報人就是該小組的負責人。
2.理論授課。(1)合作學習方法介紹。在以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開展護理科研前,我們先進行護理科研與論文基本技巧的講授和指導,使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確立自己小組的科研意向。(2)護理研究理論指導。制訂護理科研理論授課計劃,利用學生晚上課余時間進行護理科研理論授課,使學生對護理科研具備一定的研究理論基礎。(3)科研選題與立項指導。組織學生下社區見習,參觀和收集與社區整體健康狀況相關的資料,老師根據各小組的選題,征詢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師的意見,初步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課題。最后指導老師根據課題的名稱、任務、目標等提出指導性要求。
3.研究實施。(1)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目標。在社區見習和理論授課的基礎上,結合老師提出的社區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方向,小組成員帶著問題,利用網絡、圖書館、社區老師咨詢、社區人群走訪等各種資源獲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最終選出一個題目作為自己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目標。(2)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在確定課題后,小組成員從針對課題立項申報到最后論文形成課題結題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工,每個小組成員對自己負責的階段任務進行具體的策劃,當課題研究進行到哪個階段,那么該階段負責的學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組其他成員就聽從該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務,達到既分工又協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3)成果交流形成論文。當課題研究進行到最后時,要求各小組在集中討論、匯合充實的基礎上,將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燈片進行交流匯報,再由指導老師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師進行點評,然后,各小組再進行積極修改最后形成論文。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
自2006年我們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應用于培養護理學生的科研與論文的寫作能力的教學中,共有數百名大三護理學生受益。幾年來參與的學生共協助社區衛生服務完成了學校所在地區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情況、農村合作醫療就醫狀況、社區老年高血壓認知誤區的調查與干預、湖州地區更年期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等多項調查,完成調查問卷數千余份,形成調研報告十余篇,編寫了社區多種常見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冊。在此基礎上,同學們積累了資料和數據。許多同學完成了自己的論文選題,并在《解放軍護理雜志》《護理研究》《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社區醫學雜志》《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中外醫療》《全科護理》等省部級以上正規刊物上公開近百篇。
三、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總結
1.小組合作學習精神的內涵及意義。小組合作精神是一個集體團結的象征,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護理學科多元文化護理的發展,其交叉性和滲透性的特點日益突出,各種知識領域之間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錯、相融,一個人的專業知識面早已遠遠不能滿足護理學科發展的需要,當臨床搶救生命,當我們進行護理科研,許多尖端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小組團隊的攻關。為此,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一份《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報告中指出,學會合作是面向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為高校的護理教育工作者在對護理學生的培養中不但要求培養的個體具有淵博的醫學知識、嫻熟的護理技術、科研的創新意識和獨立的工作能力,還要求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地融入社會和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
2.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護理研究的特征。小組目標一致,與知識、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合作進行護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曾指出: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的工作,那么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化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組團隊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的一致性。實際運作中,小組目標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殺個人目標。當個人目標最大限度地與小組團隊目標同步時,必會推進小組團隊研究的進程。這樣的一致需要對共同目標的忠實和堅持。知識和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研究內部知識互相傳遞和積累的過程。通過一定的規則和激勵措施達到知識和資源的共享,可以有效發揮團隊成員個人的優勢,達到團隊內部的互助。在科學研究中護理一直是一個較弱的學科,為了實現護理學科科學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須發揮團隊合作研究的優勢,使團隊智慧超過個人智慧的總和,實現“1+1 >2”的目標。
3.小組合作學習在護本生進行護理研究中的優勢。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證實,學生會吸收所讀的10% ,所聽的20%,所看的30%,看與聽結合的50%,聽與說結合的70%,說與做結合的90% ,教別人時的95%。那么在學習者之間建立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互相學習、傳遞經驗時學習效果應該是最好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實踐就是在團隊成員之間建立了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在進行課題研究過程中傳遞經驗、相互交流、相互質問對答,在辯論中產生新的思維和見解。(1)團隊內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員的新知識、新思想,節省成員獨自學習的時間,避免走彎路。(2)有利于在課題研究成員中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團隊中只要有一個成員努力,她的研究收獲就會在團隊中進行傳播,給其他成員帶來壓力,進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克服懶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學習。(3)每個人所學習獲得的新知識在團隊內的傳播,有利于交換信息并進行深入討論,對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難題能盡快解決,從而推進更深的研究,開闊更廣的空間。
4.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影響。合作能力是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與周圍環境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本領,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合作能力是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發展的客觀需要。隨著現代醫學和護理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對醫護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醫院科室之間、醫生護士之間、護士和患者之間的交往與合作也將變得更加重要。因此,許多用人單位在對護生的素質進行考察時對其合作精神也十分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研究進行護理科研實踐的鍛煉,既培養了小組學生彼此相互寬容和謙讓的意識又達到了知識資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組的課題和論文的合作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霖,袁長蓉,陳曉英,等.淺析《護理科研》教學與提高護理人員自主學習能力的關系[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
2重視相關課程教學
目前開放教育護理學專業本科教學計劃中設計了護理科研方法、文獻檢索、護理倫理學這三門課程,它們與畢業論文寫作直接相關。護理科研方法主要介紹護理研究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包括科研選題、科研設計、資料的收集方法、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護理論文的撰寫等內容。文獻檢索課程主要介紹醫學文獻檢索基礎、圖書館信息資料利用、電子圖書、電子期刊以及文摘數據庫檢索、引文數據庫檢索、全文數據庫檢索、特種文獻檢索、因特網醫學信息資源檢索以及醫學文獻的綜合利用。護理倫理學課程主要介紹護理倫理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及護理實踐中有關倫理學的問題。護理科研方法是畢業論文寫作的指南,文獻檢索是畢業論文寫作的工具,護理倫理學是畢業論文寫作的倫理規范,這些課程雖然各有側重,但都是從撰寫科研論文的理論知識上進行教學,為撰寫論文打好基礎。但這些課程往往被學生看做是可學可不學的“選修課”,直到寫作論文時才發現這些課程的重要性。這些課程的學習,除了提高學生的認識以外,更重要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進行改進。例如,對于護理科研方法課程采用參與式教學,讓學生跟隨教師教學進度,同步進行訓練,指導學生如何選題、科研設計、資料收集、統計分析、撰寫論文。學生在課程結束時,每人完成1份開題報告及相關課題綜述,既作為該課程的考核依據,同時也是畢業論文工作的開始。文獻檢索課程采用理論教學和上機操作并重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護理倫理學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具體案例學習科研中涉及的各種倫理問題。
3提高畢業論文寫作的規范性
畢業論文寫作的規范性與論文的質量密切相關,護理論文有其固有的格式,寫作應符合其規范。學生往往由于對這些要求缺乏了解造成所寫論文的結構和格式不符合要求,給自己和指導教師都帶來很大的困擾。因此,提高論文寫作的規范性顯得尤為重要。護理論文主要有科研論文、文獻綜述、個案報告、經驗總結等形式,在學生論文寫作時,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護理論文的范文,這些范文可以是護理類期刊上的高質量論文,也可以是往屆學生的優秀論文。制定統一論文寫作的格式和畢業論文答辯的要求和評分標準,刊印成冊,發給畢業年級學生,在手冊中尤其要對論文寫作格式的細節問題做出詳細要求,如圖表排列、格式、字體字號、參考文獻格式等,使學生在撰寫論文時遵循統一的格式和要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讓他們了解畢業論文答辯的要求和評分標準,使學生處于主動的地位,把畢業論文寫好。此外,由于學生大多是初次寫作論文,往往語言不得體,敘述不簡潔,詞不達意,對醫學術語表達不規范,因此還需注意語言的簡潔、規范。
4發揮指導教師的作用
畢業論文的撰寫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過程。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啟發,認真閱讀文獻,精心選題,廣泛收集資料并反復修改初稿,完成定稿到答辯。在論文指導過程中,指導教師不僅教給學生論文寫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嚴謹、科學的學術態度,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畢業論文完成的質量與指導教師密切相關,必須充分發揮指導教師在論文指導中的作用,具體的措施是:
(1)建立指導教師遴選制度和激勵機制。
根據陳玉平等的調查顯示,學生希望論文指導教師科研能力突出、教學經驗豐富、理論水平高,同時要有責任心,關心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并樂于幫助,并且能有充裕的時間指導學生的論文寫作。根據這些要求,建立指導教師的遴選制度,對教師的職稱、科研能力、指導論文的效果等方面做出詳細要求,同時引入競爭機制,競爭指導,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另外,啟動激勵機制,對于論文指導效果較好的教師,給予格外的物質及精神獎勵。
(2)指導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指導方式。
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論文過程中,主要的方式有面對面指導和非面對面指導。在學生開始論文寫作之前面對面的集中指導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論文撰寫的基本格式,科學地進行科研設計和規范地書寫畢業論文。除此之外,在學生寫作論文過程中,指導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情況,安排1~3次的面對面指導。開放教育學生基本都是在職人員,工作生活比較忙碌,大多數人很難經常與指導教師見面進行討論,那么選擇一些非面對面的指導方式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常見的方式有電話、QQ、電子郵件等。隨著開放教育的深入發展,我們還將建立基于網絡的畢業論文交流指導平臺,教師和學生將通過這種專業化的平成論文指導和交流。
(3)做好教師指導論文的過程監控工作。
論文指導過程一般都要幾個月以上,對這一過程的監督往往是管理的“盲點”,因此,除了要求指導教師做好指導記錄之外,管理部門可以通過舉行開題報告會,聽取學生開題報告從而了解教師指導情況,也可以召開指導教師交流會,由指導教師匯報指導情況,還可以召開學生座談會,由學生反饋指導教師的指導情況。通過這些方式,及時了解情況,對未對學生進行認真指導的教師進行撤換。
(4)加強指導教師的培訓。
指導教師雖然都具備一定的教學和科研能力,但仍然需要不定期對教師進行統計學、英語、文獻檢索、論文寫作和教育學等方面的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指導水平。
1壓力概論
19世紀法國生理學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類有內在穩定性,若內在不平衡與外環境之間的關系受到破壞,就可能導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將壓力與疾病聯系在一起,由此壓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較明確。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認知的壓力理論,并成為了研究職業壓力和壓力管理中被廣泛使用的應用理論。隨后壓力學說發展很快,并開始應用于實踐。
壓力的根本內涵既與個體對外界刺激的感知有關,又和個體滿足需求的能力有關。人在一生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壓力,如工作、學習、人際沖突、惡劣環境等。當人遇到壓力時都會有不同的適應方式,適應能力因人而異。輕度的壓力可刺激機體處于緊張狀態,提高人們的工作業績。一旦壓力源解除,身體各系統又恢復到放松狀態。持續高水平壓力使機體內用以適應和調節壓力的能量和精力耗盡,造成機體平衡失調,導致身心疾病。
2護生的壓力
2.1專科護生的壓力
2.1.1就業近幾年,我國高等護理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培養出了一批高學歷層次的護理人員。在就業選擇方面,總體上專科護生對于本科護生沒有優勢可言,有的醫院用人只考慮實用性,不愿聘用專科生。而另一些醫院片面地強調學歷,非本科生不用。這樣一來,專科生在就業方面處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尷尬境地。這是專科護生面臨的最大壓力。
2.1.2社會價值感學生時期的護生都認為自己的職業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參加臨床課間實習后發現,許多醫生、病人及病人家屬對護理專業存在偏見,認為醫生是有技術、有學識之人,而護生只是機械地執行醫囑,只會依附于醫療,使護生覺得護士的社會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視,產生了無價值感。
2.1.3升學隨著社會對知識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專科生都明白,專科學歷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需要繼續深造,至少要“專升本”。在專升本的過程中也面臨壓力,有些學生家庭比較困難,無力支付“專升本”的學習費用;有的則不知在“先就業后升本”還是“先升本后就業”之間作何種選擇;有的還擔心就業后,由于臨床護理人員缺乏,護士三班倒,沒有充裕的時間學習。
2.1.4其他參加臨床課間實習后護生方知,社會工作中,還有許多人際關系需要處理,如輪轉科室帶教老師、病人及病人家屬、實習生之間等等,人際關系壓力由此產生。就業體制的改革,把每一個學生推向市場,護生在學習的同時還要聯系工作。實踐機會非常寶貴,有大量知識需要借此機會學習,而工作又不能不找,這就產生了壓力。凡此種種,各方面的壓力同時大壓到了護生的頭上,如不及時緩解和消除,勢必造成護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緊張,時間久了極易造成身體、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損害。
2.2本科護生的壓力
2.2.1準備和參加考試曹穎的調查顯示,“準備和參加考試是護理本科生的最大壓力源”[3]。其結果與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試是學生學習中重要的應激事件,考試壓力對學生的影響具有時間上的持續性,考試壓力已成為適學青少年的最大壓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護理本科學生的最大壓力源是對學習的要求[4]。
2.2.2分配情況學生都把選擇一個合適的職業作為整個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畢業生的擇業難已成為當今突出的問題,畢業分配情況是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的第二大壓力源。
2.2.3社會對本專業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務體系中,醫療占主導地位。護理工作的社會地位低,群眾形象差,專業的提高及發展緩慢已成為造成護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2.2.4其他學習的任務量、時間不足不能想做的事、與其他學生的競爭及不能按時睡眠等也是本科護生的重要壓力源。學生目前的經濟情況及教師的評價也成為學生的主要壓力源。許多學生來源于偏遠地區,經濟條件差,而上學的費用又高,經濟問題也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教師的評價常常與畢業分配密切相關,故也成為學生的一個常見壓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師的監督及評價與學生的壓力水平顯著相關。而不同年級的護理本科生其壓力源也不盡相同。大一年級的新生,學習的任務量是最主要的壓力源。每天的學習內容、考試的出題方式、自己對知識的接受能也成為主要的壓力源。由于新生剛從高中步入醫學院校的大門,學習的知識和方法與高中異差很大。學生需要適應新的學習內容與方式。而且這些學生在中學學習成績都在班級前茅,因而易對新的學習需求產生壓力感。在二、三年級的學生中,自己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級排列也是重要壓力源[2]。2.3實習護生的壓力
2.3.1對知識技能的需求護理專業學生從習慣的校園學習、生活來到醫院實習,加之病人的情況千變萬化,很多學生擔心遇到緊急情況不知如何處理,害怕出現差錯,不能將課堂所學的東西有效應用到臨床等,造成學生有很大的心理壓力,故實習護生的最大壓力是“對知識技能的需求”。
2.3.2學校教學與臨床需求之間的差距這與現行的教育體制有關,目前的許多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及考試成績很好,但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及動手能力很差,出現高分低能現象。楊新月在《基礎護理教學與臨床脫節問題的探討》一文中指出,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生進入臨床實習,不斷反映老師教的與臨床做的不一樣,臨床帶教老師則反映,學校教的太繁瑣,太機械,有的學習內容臨床已經不用或被淘汰,學與用的差距太大。
2.3.3接觸傳染病性疾病、每天從事的工作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工作被認為是臟而累,而且充滿高壓力的專業。接觸傳染病性疾病、每天從事的工作內容成為實習護生的重要壓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國護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2.3.4其他臨床教師、病人及家屬的評價也成為實習護生的一個常見壓力源。
3應對措施
應對是人們持續的通過意識和行為的努力及評估個人能力而緩解內外壓力的一種需求,是緩解心理壓力的過程。人們遇到壓力后,常采用情緒調節或壓力處理的方法來減輕自己的壓力源[7]。接受現實是學生采用最多的一種應對方式,按學校期望的去做、責備自己也是學生多用的應對方式。梁軍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極應對方式的人數顯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點[8]。獨自想辦法解決和試圖改變目前的局面也是兩個常用的應對方式。大學階段是學生的心理發展正趨于成熟的階段,多數學生能勇敢面對壓力。其他常用的應對方式如與同學或家人談論自己的感受;尋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積極的一面,與其他處境相同的人比較,以及想曾經做過的成功事例也是學生常采用的應對方式。根據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樂觀和尋求支持是人們常采用的應對方式[7]。
4管理對策
個體從生到死無時不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因此,通過努力來改變壓力環境,保護自身健康與生存的應對活動幾乎存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和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對于實習學生的管理者,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也要指導學生如何面對和應付壓力,以使她們保持心身健康,順利地完成臨床實習、學習。
4.1指導學生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緩解壓力消極的應對方式可增加應激的強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應對是緩解心理應激的關鍵。Jalowiec將應對方式歸納為八種,包括樂觀、支持、自我依賴、勇敢面對、保守、聽天由命、情感和逃避。樂觀應對被認為是效果最好的應對方式,其次是支持應對方式。教師應注意了解和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給予正確合理的引導,以使學生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應對壓力。
4.2合理有效地安排實習計劃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是減緩學生心理沖突,保持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要隨時向臨床教學老師和實習學生了解情況,并定期進行問卷調查,及時發現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修改實習計劃和解決問題,以增加實習效果。如根據臨床教師及學生的建議,增加了手術室及急診室的實習時間,并可嘗試安排專門實習指導教師與臨床教師共同完成臨床實習指導工作。
4.3增加在校學生的實踐機會進行課程設置的改革,對一些課程進行整合,增加課間及臨床實習時間。并可安排學生到臨床學習新技術,縮短課堂教學與臨床實際之間的差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動手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學生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中。
自1985年以來我國的護理教育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醫學院校開辦了高等護理教育,形成了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等多層次的教育體系,為護理事業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專門人才。對不同層次的護理實習學生在臨床實習中,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件的反應不同。了解不同層次護理專業學生的壓力來源,引導學生采用適當的應對措施減輕或緩解心理壓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實習效果是護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現國內已有部分有關實習護生壓力源及應對方式的研究,但對于本科實習護生與專科實習護生壓力源及應對方式差異的原因尚缺少相關研究,這是今后研究應該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曹穎向虹等.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期間壓力源與應對方式的調查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1,36(7):491—494
[2]AdmiH.Nursingstudents’stressduringtheinitialclinicalexperience.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1997,36(7):323
[3]曹穎戴舒霞.護理本科生的壓力及應對方式的調查分析.護理學雜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陳梅麗,蔡欣玲等.醫學中心護理人員離職意愿相關因素探討.榮總護理.2000,5(11):60—69
本學院2007幅護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共182名。隨機分成兩組,其中實驗組62人,對照組120人。年齡21~23歲,女生占95.61,男生占4.39。
1.2研究方法
1.2.1制定PsBH培訓內容
PSBH培訓內容主要包括4個方面:PSBH概況、哲理和使命等的介紹、選擇健康問題的思維,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制定行動方案,明確評價指標和方法。
1.2.2實施實驗
組采用PSBH指導方式,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論文指導形式。在給學生培訓前組織課題組老師學習PS—BH,討論并制定PSBH訓練流程,見圖1。
1.2.3PSBH效果評價
自行設計“PSBH培訓調查問卷”對PSBH培訓和效果進行評價,該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對研究選題、科研設計、發現健康問題、資料收集、統計分析和論文寫作等步驟,以及對PSBH培訓班課程安排、教學效果和整體效果評價2個部分。每個條目按“很好、較好、一般、沒有”4級評分,另設有一個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自由補充回答。于2011年6月初發放給學生,隨畢業論文一起回收,回收有效問卷6O份,有效率96.77。另外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畢業論文成績、畢業論文選題類型進行比較。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進行數據分析和統計處理。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用百分比進行描述性統計,研究數據處理采用Y檢驗、t檢驗。以P<O.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學生對PSBH培訓效果的評價
調查顯示98.31學生對PSBH培訓課程、科研指導的整體效果持肯定態度,通過培訓課程認為自己較好掌握PSBH方法的占71.19。有71.19的學生認為使用PSBH可幫助發現需解決的健康問題。認為PSBH對研究課題選題有較好啟發的學生占83.o5,而認為對科研設計有較好指導作用的僅占38.98。在對查閱文獻、資料收集及正確運用統計學方法方面認為有較好啟發的分別占69.49和72.88,有66.1o的學生認為對論文撰寫有較好的幫助。在課程安排上,學生認為比較合理占52.54。在培訓中,對討論法、案例法的教學效果達到較好以上的占5O.84。
2.2兩組畢業論文成績比較
實驗組畢業論文成績79.97±5.89與對照組78.62±6.1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畢業論文類型比較
兩組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在實驗研究論文和綜述兩類的選擇上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討論
3.1PSBH培訓可有效引導學生護理科研的開展
PSBH的實施過程是以“解決問題,促進健康”為目的科研思維模式,它的立足點足“利用現有的資源去解決小型的、現實的、力所能及的健康問題”,引導學生從tl已最關注、易解決的問題著于,循序漸進的深入護理科研。但PSBH仍有同于科研的地方,其強調的是引導,在研究內容、方法、過程等方面不及科研要求的嚴謹,它用淺顯易懂的方法教會學生護理科研的完整步驟,且易于學生理解掌握,而不是一開始用高深的科研方法、手段將學生拒之門外。從本課題的調查顯示,98.31學生對PS—BH培訓課程、科研指導的整體效果持肯定態度;認為有助于發現健康問題的占71.19,對選題有較好啟發的占83.O5。可以看出學生通過PsBH培訓指導,能夠去發現需要解決的健康問題,形成研究的方案,而不是在選題的時候顯得茫然無助。而且課題組將PSBH培訓安排在學生實習之前,通過培訓后,學生可以帶著初擬定“需要解決的問題”進入臨床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再和指導老師進行討論,進一步完善選題及研究方案的設計。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進入臨床課題的研究,這樣既可增加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也能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順利完成。
3.2PSBH培訓有助于學生科研思維的培養
護理本科層次的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應重在過程的實踐l7j,并不需要學生去做高深和復雜的研究,對學生科研思維的訓練才是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初衷。本調查顯示兩組學生畢業論文成績無顯著差異,而在論文類型中,實驗組撰寫實驗研究論文的人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且撰寫綜述的人數低于對照組(P<0.01)。可以看出PSBH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去探究臨床問題的方法,發現自己研究的興趣點,以至學生選擇研究性課題的較多。這可能與在PSBH培訓中引入臨床實例,分析如何去發現問題,確定問題;怎樣設計研究方案;在缺少研究經費的情況下如何通過現有的資源去解決問題;通過討論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選題等有關。這樣的過程對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訓練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為此,在后期調查中學生普遍反映應將PSBH的方法融人到《護理科研》課程中,這樣便于更好的掌握和運用PSBH,指導其撰寫畢業論文。•醫學教育•doi:10.3969/).issn.1671-8348.2014.19.054重慶醫學2014年7月第43卷第19期
3.3PsBH指導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