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8 09:22: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培訓技能培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我市主要以扎實開展就業培訓工作為主,力求提高我市職工技能素質,確保實現穩定就業,全年共計舉辦培訓班**期,培訓人員****人,圓滿的完成了今年的培訓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是我們認真了解市場信息并科學設置專業。對吸納就業人員多,就業貢獻大的普通工種,我們引導培訓機構和企業對接,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培訓。
二是嚴格按照招投標相關要求開展工作,為了確保培訓質量,我們在開班審批方面嚴格執行先申請后開班,保證培訓的時效性;在教學監管方面,除了必要的影像資料,我們更是采取現場座談、不定期抽查、電話回訪等多種方式進行檢查,規范和引導培訓機構,照章辦事;在組織鑒定考試和申請撥付方面,我們重點把檔案的整理當做重中之重,確保培訓完畢一期,檔案入庫一期,力爭把培訓工作做細做好。
三是加強農民工培訓工作的監管。根據市出臺的培訓機構管理辦法,我們安排專人,從培訓班開班、日常教學、鑒定考核、就業等環節嚴格按照要求,抓好管理,確保培訓符合要求。
二、加大投入,發揮優勢
在我縣幾代農機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下,農機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完善,設備齊全,已成為我縣初具規模的綜合性技術培訓基地。現有大專以上學歷專職教師11名,其中工程師2名,助理工程師9名,學生宿舍320平方米,實習操作車間500平方米,示教及教學掛圖10套,電教設備2套,圖書資料3500余冊,教練車及電焊機、車床等教學設備20臺套。
培訓質量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資隊伍的優劣。我校11名專職教師,均是農機專業畢業,擁有扎實的農機理論知識,通過多年的教學更具備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了保證教師隊伍的高質量,學校每年兩次對教師隊伍進行業務培訓,打造了一只思想政治素質高,作風端正,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充足,既能文又能武的教師隊伍。20__年局領導研究決定,再次投入3萬余元增購教學機械設備及床具等,并舉債100萬元,修建農機技能培訓大樓。在原有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的基礎上,局領導積極籌備相關資料,通過縣開發辦向州開發辦申報勞務技能扶貧培訓基地的資格。經過多方努力,得到了州開發辦的認定,縣農機校正式成為湘西州勞務技能扶貧培訓基地。同時,為了增加學員的動手操作實踐機會,學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與縣內幾家技術力量強,設備完善的個體企業聯手,掛牌認定5個培訓實習點為我校學員提供實習指導。20__年7月6日州扶貧辦領導來蒞臨我校指導工作時,評價自治州同類學校教學條件和實力等各方面都已躍居首位。并號召全州32所勞務技能扶貧培訓基地向__農機校學習,同時鼓勵我校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三、完善制度,確保質量
加強教學管理是保證培訓質量的關鍵。為此,我校建立了《校長崗位責任制》、《教師崗位責任制》、《班主任崗位責任制》、《教練員崗位責任制》、《教學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教學設備管理制度》、《車輛管理制度》、《學員學籍檔案管理制度》、《學員守則》等一系列 規章制度。在教學過程中嚴格照章辦事,做到用制度管理規范各項工作,使培訓工作做到了嚴格有序,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四、突出重點,成就品牌
在全州多所同類學校中,如何讓__縣農業機械化校這個名字脫穎而出,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面對紛繁復雜的培訓市場,局領導毅然決定,結合“陽光工程”和勞務技能培訓政策,突出重點,把勞務技能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農機校走向市場的旗幟,打造__農機校勞務技能培訓的品牌效應,從而帶動農機校工作的全面發展壯大。
一是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我校結合局定的目標責任,對全年的培訓工作分時段作了科學的劃分,突出各時期工作重點,制定具體的工作措施。在實施方案中對縣開發辦分配的100名,陽光辦300名,州勞動局200名培訓任務,逐期進行了分解,確保培訓任務有序完成。
二是狠抓宣傳招生工作。__縣地處貧困山區,很多地方沒有廣播、電視甚至公路,一般的招生宣傳方式往往難以傳達。我校在招生宣傳之時,除了借助一般的宣傳方式招生公告,還多次在全縣巡回流動宣傳,并針對民族地區趕場的習慣,在城區及全縣各主要鄉鎮、場墟的顯眼位置上釘掛固定招生宣傳公告牌30余塊,張貼招生公告120余份,走村竄寨入場散發宣傳資料3萬余份。同時建立了城、鄉、村三級招生體系,在集中鄉鎮設立常年宣傳招生點13處,采取各種形式、廣泛宣傳扶貧政策,化解群眾思想顧慮,提高了群眾思想認識,為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三是狠抓培訓質量。培訓教學是技能培訓工作的重點,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及學員轉移就業能否順利。我校制定了相關的作息紀律和各種制度,并逐人簽定培訓協議。在學員管理過程中實行教師跟蹤管理,隨時了解掌握學員動向,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處理。根據學員自身素質,實行因人施教,并注重實踐,采取教師指導、企業實習、崗前實習三級遞進的實習方式,在實際操作現場進行逐個剖解指導并將理論細化貫穿于實際操作培訓過程之中。
四是狠抓觀念更新。農村勞動力綜合素質低下,思想意識跟不上形勢發展,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有限,習慣于老經驗、老傳統,外出打工多為苦力,付出多而回報少。為讓農民更大地擴大就業范圍,更多地增加收入,我們一方面努力讓學員掌握一門以上實用技能,一方面千方百計更新學員落后保守的思想觀念,不斷增強學員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的商品意識和創業意識,使之具備適應不斷變化的勞務市場的能力,從而穩定就業機會,擴大就業范圍,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五是勞務輸出系統化。對培訓合格學員安置就業是勞務技能培訓和勞務輸出的重要環節。我校多方聯系相關企業及職介機構,先后與浙江三聯、廣東鶴山圣寶、中集集團、州宗南公司等15家省內外企業達成就業安置協議,親自送學員到廣州、深圳等城市就業。并實地考查,不斷開辟學員安置就業門路。同時倡導不便外出的學員就近安置及自主創業,實現多渠道就業。另一方面,我校加強與其他培訓學校以及中介機構的聯系,采取聯合辦校,簽訂勞務輸出協議,建立了一個技能培訓和勞務輸出體系,彌補了我校勞務輸出范圍相對狹窄的不足。
六是建立就業安置檔案。學員培訓資料的整理與建檔是整個培訓過程中的重要工作,也是申報培訓補助資金的重要依據。為此,我校確定專人專責完善細化內務管理,從學前求學員填寫湘西貧困地區勞務技能培訓學員審批表、簽訂培訓就業協議書,到結業前填寫職業鑒定表,全部分門別類,入檔保存。同時主持學員進行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為合格者免費頒發全國通用的職業資格證書94本,發證率100。培訓轉移結束時,建立學員培訓臺帳及就業轉移臺帳,裝訂成冊,存入專用檔案柜,使檔案管理做到清晰明了,促進了培訓工作的有序開展。
五、立足本職,服務“三農”
農機校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務三農,服務新農村建設。這就要求我們做到培訓工作與農民群眾的需求相結合。農機校的工作不僅要立足本職搞好農機駕駛與操作的培訓,更要與國家其他各項涉農工作相結合,這樣才能使農機培訓工作做到長久不衰,充滿生機與活力。
一是培訓工作與安全生產工作相結合。安全生產隱患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與農機駕駛員安全意識薄弱,法制觀念不強。農機校結合監理站從源頭抓起,開辦法制培訓班4期,培訓駕駛員170人。使廣大農機手時刻將安全生產放在心頭,排除了安全隱患,維護了全縣農機安全生產正常秩序。
針對市拖拉機駕駛持證率不高的問題,我校從降低培訓門檻和減輕農民負擔的實際出發,繼續采取優惠農民培訓的措施,疏通“生源”渠道,通過認真協調,取得了不錯的培訓工作業績。截至目前,共舉辦拖拉機駕駛員培訓班4期,培訓人,完成年培訓任務%,有效的推動了拖拉機駕駛員培訓工作的開展,對提高拖拉機駕駛持證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精心組織,完成了54人的繼續教育工作
繼續教育是國家人事部門制定的一項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科技素質的重要制度。為進一步做好我市本年度農機行業的繼續教育工作,達到即提高培訓質量,又學習方便的目的,我校首先通過積極協調,爭取了州、市人事部門對繼續教育工作的支持;其次在市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冬季這個特殊的農閑季節,進行了市XX年度專業課程培訓;三是嚴格了繼續教育的培訓教學和到課制度,從管理層面確保了培訓的質量;四是根據市農業生產和農機化發展的實際確定了授課內容;五是于5月下旬聘請老師完成了公共課教學。使全市54名農機專業技術人員接受了繼續教育培訓。豐富了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知識,提高了業務能力,為提高XX年農業生產的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科技之冬”措施得力,培訓任務完成好
針對去年新機械、新技術和“膜下灌”、殘膜治理配套農機化新技術的推廣幅度大,以及有關農機作業質量提高的問題,本屆農機行業科技之冬培訓,在市農機局的領導下著重抓了培訓教學和培訓管理兩方面的工作。在教學上,一是確定了9項培訓內容;二是選派了11名高、中級工程師組成講師團;三是每個授課人員都進行了認真的文字備課,部分課程采用了多媒體備課;四是對備課情況進行了認真的督察。在管理上,一是確定了各個鄉鎮的培訓責任目標,二是根據責任目標進行了“三結合”的培訓,即市鄉(鎮)培訓結合、鄉鎮培訓與村組培訓結合、市級專業教師講課與鄉鎮技術人員講課相結合;三是建立了農機科技之冬工作規范內容,對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共完成農機科普培訓0.73萬人次。其中:農機操作人員及農機大戶培訓率100.4%,農民農機科普培訓率30%,特別是極大地限度的支持了我市本年度膜下灌項目的大面積推廣工作,為全市的農機化事業發展和農業生產效益的提高作出了貢獻。
十、存在的問題及思路
(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圍繞貧困家庭勞動力精準識別、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勞務輸出、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就業扶貧幫扶重點工作,強力推進,注重落實,圓滿完成各項預定進度。組織開展技能培訓1630人次,分行業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93場次,開展現場招聘、網上招聘、送崗位下鄉村等活動63場,促進3.4萬余名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并逐步分別兌現求職創業補貼、單程交通補貼1023.098萬元,按季及時更新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信息24萬余條,更新率達95%以上,逐年加大農村公益性崗位開發,現已達1514個。以上目標任務每年均超額完成。
(二)特色經驗做法
一是突出宣傳“廣泛性”,建好平臺推動政策普及。在全縣46個鄉鎮、52個社區、170個輻射能力強的重點村建立人社基層服務平臺291個,詳細采集貧困勞動力基本信息、就業意向、培訓需求等情況,適時更新“一庫五名單”,實現貧困勞動力一村一冊、一鄉一柜、一縣一庫,收錄貧困勞動力4.1857萬人。依托各類基層平臺,廣泛開展就業扶貧政策宣傳,在貧困村人口聚集區設立醒目宣傳牌210余塊,依托縣人力資源市場“點對點”宣傳發放資料90000余份,結合“大走訪”、“走基層”、“掛牌督戰”等活動,深入各鄉鎮(街道)、村社宣講就業扶貧政策7300余次,推動就業扶貧政策普及全覆蓋。
二是突出培訓“精準性”,因人施訓提高就業技能。精準掌握貧困勞動力就業現狀,部門幫扶責任人和鎮村聯動,緊盯重點對象宣傳引導,廣泛動員其參加技能培訓,切實提高了培訓的覆蓋面。精準掌握貧困勞動力培訓意向,科學編制培訓目錄,務實開發檸檬種植、農村電商、竹器編織、居家保潔等實用工種,切實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不斷精準培訓方式,組建由專家、教師、技術人員為主的培訓團隊,廣泛開展“送培訓下鄉”活動,在班級制教學基礎上,探索師帶徒教學、以工代訓等多種培訓方式,聯動推進縣農廣校實用型培訓、縣職教中心定單式培訓、縣就業局轉移型培訓和“農民夜校”補充式培訓、駐村農技員點對點培訓,切實提高了培訓實效性。目前,累計開展就業扶貧專班培訓34期,技能培訓貧困家庭勞動力1630人次,撥付培訓資金142.12萬元,1427人成功實現就業,培訓后就業率達87.5%。
三是突出轉移“引導性”,政企聯動擴大轉移規模。抓住成德眉資同城化、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契機,與成都武侯區、重慶大足區等地深入開展區域勞務合作,建立落實輸出用工地、用工企業、勞務公司“三方合作”機制,推進崗位信息共享、網絡平臺共用、現場招聘共促,有序推動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依托縣、鄉、村三級就業服務體系,搭建轉移平臺,提供崗位信息,免費職業介紹,扎實開展送崗位信息下鄉,積極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鞋服產業專場招聘”等系列活動,分區域、分行業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目前累計舉辦扶貧專題招聘會93場,提供就業崗位26萬個,吸引23萬人次入場應聘,2.53萬人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四是突出就業“靈活性”,主體帶動拓展吸納空間。突出發揮返鄉創業帶動靈活就業作用,大力推進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創業培訓基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組織返鄉創業培訓20余期,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貼息貸款4217萬元、返鄉創業補貼67萬元,帶動2300余人次貧困勞動力靈活就業。依托檸檬、蔬菜等特色效益農業產業化經營,引導延長產業鏈條、增加就業容量,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5.4萬余人次,特別是鴛大鎮薛燕平創立五鳳農民創業園,引進種植、養殖類企業10家,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500余人次。突出發揮企業吸納就業牽引作用,引導鴻星爾克、季茜鞋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建立貧困勞動力務工優先機制,務實開發、及時工作崗位,重點吸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目前,全縣開發扶貧車間12個、扶貧基地4個,吸納就業4900余人次,兌現獎補資金48.5萬元。突出發揮農村公益性崗位在靈活就業中的兜底作用,因地制宜開發清掃保潔、道路養護、治安巡防、社保協管和留守老人、兒童看護等崗位。目前,按貧困村不低于5個、非貧困村至少1名的標準,已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1514個,發放崗位補貼資金1430余萬元。
(三)存在的困難問題。
一是部分鄉鎮、村社對就業扶貧政策知曉度不高,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專合社、種養殖大戶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獎補政策落實較差。縣就業局已印制有關宣傳資料,并在扶貧督戰過程中,張貼海報14000余張,發放宣傳資料7000余份,向鎮村兩級干部、部分專合社負責人、種養殖大戶宣傳解讀就業扶貧政策。
二是鄉鎮、村社“一庫五名單”數據更新不及時,部分村資料存放錯亂,歸檔不及時,存在遺失等情況;針對這類問題,縣就業部門已統一制定并下發相關表冊,現部分鄉鎮進行了數據更新,但個別鄉鎮、村社存在重視度不夠,整改推進滯后。
三是公益性崗位管理不規范。縣在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時,各鄉鎮村社在理解文件時發生偏差,造成多數村社申請的崗位與貧困勞動力實際從事的崗位不相符合;部分村社公益性崗位人員考勤考核資料中存在邏輯關系、時間節點問題;縣就業局已把統一模版發給各鄉鎮、駐村工作隊,對問題現場指導整改,目前鄉鎮村社已基本整改到位。
二、2020年工作總結
(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全年完成貧困家庭技能培訓407人,完成目標任務300人的122.1%;組織召開就業扶貧線上線下招聘會34場次,完成目標任務12場次的283.3%;開展送崗位信息下鄉活動12場次,完成目標任務12場次的100%;促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34148人,完成目標任務10800人的316.2%;所有貧困村開發公益性崗位至少達到5個,非貧困村至少達到1個。
(二)重點工作
一是強化政策和資金支持。細化落實現有就業扶貧政策,積極貫徹落實企業吸納就業、有組織勞務輸出、創業扶持、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就業扶貧“十五條措施”。出臺《關于申報非貧困村農村公益性崗位人員的通知》(安人社發〔2020〕20號)、《關于申報就業扶貧有關補貼的通知》(安就業發〔2020〕1號)、《關于申報就業扶貧及疫情期間有關補貼的通知》(安就業發〔2020〕8號)、《關于做好農村勞動力暨農村貧困勞動力信息登記更新工作的實施方案》(安就業發〔2020〕11號)、《關于申報就業扶貧及疫情期間吸納就業和縣外務工及求職補貼資金資料的通知》(安就業發〔2020〕21號)、《關于申報脫貧攻堅補短板綜合財力補助資金的通知》(安就業發〔2020〕32號)政策文件,爭取各項資金1383.5萬元。細化措施,強化政策資金保障,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就業扶貧政策落地落實。依托各類基層平臺,廣泛開展就業扶貧政策宣傳,在貧困村人口聚集區設立醒目宣傳牌210余塊,依托縣人力資源市場“點對點”宣傳發放資料90000余份,結合“大走訪”、“走基層”、“掛牌督戰”等活動,深入各鄉鎮(街道)、村社宣講就業扶貧政策7300余次,推動就業扶貧政策普及全覆蓋。
二是動態更新完善“一庫五名單”。依托縣、鄉鎮、村“三級聯動”機制,及時更新農村勞動力實名制登記數據庫和貧困家庭勞動力信息。在全縣46個鄉鎮、52個社區、170個輻射能力強的重點村建立人社基層服務平臺291個,詳細采集貧困勞動力基本信息、就業意向、培訓需求等情況,適時更新“一庫五名單”,實現貧困勞動力一村一冊、一鄉一柜、一縣一庫,收錄貧困勞動力4.1857萬人。按季度及時更新“一庫五名單”,完成信息更新40674條,更新率為97%,為精準就業服務提供數據支撐。
三是實施技能培訓脫貧行動。精準掌握貧困勞動力就業現狀,部門幫扶責任人和鎮村聯動,緊盯重點對象宣傳引導,廣泛動員其參加技能培訓,切實提高了培訓的覆蓋面。精準掌握貧困勞動力培訓意向,科學編制培訓目錄,務實開發檸檬種植、農村電商、竹器編織、居家保潔等實用工種,切實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不斷精準培訓方式,組建由專家、教師、技術人員為主的培訓團隊,廣泛開展“送培訓下鄉”活動,在班級制教學基礎上,探索師帶徒教學、以工代訓等多種培訓方式,聯動推進縣農廣校實用型培訓、縣職教中心定單式培訓、縣就業局轉移型培訓和“農民夜校”補充式培訓、駐村農技員點對點培訓,切實提高了培訓實效性。目前,累計開展就業扶貧專班培訓12期,技能培訓貧困家庭勞動力343人次,結合勞務品牌培訓64人,共計培訓407人次,發放培訓期間生活補貼7.9390萬元,撥付培訓資金29.0555萬元,326人成功實現就業,培訓后就業率達80.1%。
四是大力促進轉移就業。抓住成德眉資同城化、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契機,與成都武侯區、重慶大足區等地深入開展區域勞務合作,建立落實輸出用工地、用工企業、勞務公司“三方合作”機制,推進崗位信息共享、網絡平臺共用、現場招聘共促,有序推動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依托縣、鄉、村三級就業服務體系,搭建轉移平臺,提供崗位信息,免費職業介紹,扎實開展送崗位信息下鄉,積極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鞋服產業專場招聘”等系列活動,分區域、分行業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目前累計舉辦扶貧專題招聘會34場,提供就業崗位11.3181萬個,就業招聘信息15萬余條,開展職業指導1.6萬余人次,吸引23萬人次入場應聘,1.1萬人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特別是今年疫情期間,與秀洲、嘉興、臺洲、嘉善、昆山等地達成勞務合作協議,實施“返崗春風行動”,通過“點對點包車護送”等方式,組織輸送2.2萬余名貧困勞動力到廣東、江蘇、浙江、重慶、成都等地就業,發放求職補貼和單程交通補貼1023.098萬元。
五是扎實推進貧困戶就近就地就業。鼓勵和引導各類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就業扶貧車間、扶貧基地等市場主體充分吸納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突出發揮企業吸納就業牽引作用,引導鴻星爾克、季茜鞋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建立貧困勞動力務工優先機制,務實開發、及時工作崗位,重點吸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目前,全縣開發扶貧車間12個、扶貧基地4個,吸納就業4900余人次,兌現獎補資金27.2萬元。
六是扶持返鄉下鄉創業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貫徹落實《市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五條措施》,進一步強化要求保障、財政支持、融資信貸、創業服務等方面政策支撐。突出發揮返鄉創業帶動靈活就業作用,大力推進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創業培訓基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組織返鄉創業培訓20余期,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貼息貸款4217萬元、返鄉創業補貼67萬元,帶動2300余人次貧困勞動力靈活就業。
七是務實開發公益性崗位保障就業。發揮農村公益性崗位在靈活就業中的兜底作用,因地制宜開發清掃保潔、道路養護、治安巡防、社保協管和留守老人、兒童看護等崗位。目前,按貧困村不低于5個、非貧困村至少1名的標準,已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1514個,發放崗位補貼資金373.34余萬元(未計算第四季度)。
八是開展就業扶貧工作“回頭看”。對全縣已退出的貧困村和已脫貧的貧困戶,繼續實施就業扶貧政策扶持,實行“脫貧不脫政策”,通過穩定就業鞏固脫貧成果,進一步提升脫貧質量。
2012年,市下達我區農民工技能性培訓任務數2500人,截止10月底,組織培訓3404人(企業在崗農民工培訓2000人,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1404人),獲取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能力證書人數3218人,持證率94℅,兌付培訓和鑒定補貼157.14萬元。
二、主要做法:
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我區積極貫徹落實市農民工技能培訓政策,調整和完善了培訓補貼辦法。區人社、財政兩家嚴格審核農民工技能培訓學校報送資料,及時撥付培訓補貼。為完善責任制與監督檢查機制,區政府成立了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人社局,有專人負責,小組不定期召開會議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進行指導、部署。年初即把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到各農民工培訓機構,并簽訂了目標責任書納入到年度目標考核。各定點培訓機構按時上報有關培訓進度及農民工工作的統計報表,定期、不定期組織人員對培訓的進展情況進行明察暗訪,以推動我區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深入實施。我們加強對各農民工技能培訓機構的動態管理,指導和監督承訓機構的招生、培訓、鑒定、就業工作,嚴格規范農民工培訓的基礎臺帳,各培訓機構培訓基礎臺帳記錄清晰,資料真實、齊全。區人社局按照要求準確核對數字,及時報送報表。
針對企業技工需求,切實提升企業農民工技能水平,實現員工和企業雙贏,我區今年對企業農民工技能培訓力度加大,在職職工培訓60℅以上,如煤電技師學院專設班次,精心安排師資,科學扎實組訓,開展“提升技能,穩定就業、促進發展”的主題農民工技能培訓計劃,落實培訓2000多人,受到用工企業和民工歡迎。
為了讓更多的農民朋友了解勞動就業惠民政策,區人社局通過組織召開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動員會、調度會等形式,進行全面安排部署和宣傳發動,各職能部門也結合自身特點組織農民開展培訓政策的學習,區管培訓機構結合招生、鑒定、安置等學校階段性工作,以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發放宣傳資料等靈活形勢宣傳就業和培訓政策,動員各類人員參加培訓。同時區人社局還聯合鎮、涉農街道辦及部門采取“送技能、送崗位、送政策、送信息”等方式開展活動,建立暢通的信息渠道,讓更大范圍內的農民朋友能涌躍參加技能培訓。在準確掌握定點培訓機構、公共職業培訓基地的名稱、地址、培訓工種、培訓時間、收費情況、聯系電話、聯系人等準確信息后,及時向群眾公示,并公布了培訓監督舉報電話。
二、培訓內容的確定
水廠運行維護工作中會涉及大量設備、工藝及基礎管理的工作。其中很大部分運行崗位需要高壓電工或低壓電工的資質,比如說電站值班工要求有高壓電工資質并要求有入網證,而加藥間、凈水車間值班員也要求有低壓電工的資質。在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歷次電氣設備操作檢查和考核中,第三水廠運行工人尤其是新職工暴漏出了許多問題,比如沒有很好掌握電氣操作接復令的要求,不能正確填寫工作票和操作票等。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有些是電工知識較為欠缺,有些是對規定和要求掌握不夠牢固。所以將電氣知識培訓作為三廠第一培訓重點。近年來社會各界對生產安全都給與了極大的關注,生產安全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都是一票否決的工作。水廠生產維修工作的安全管理雖然已經較為成熟,但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盲點和隱患,而且安全工作做的好不好,更大程度上是在于是否可以提高和保持全員安全意識,而安全培訓正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所以安全培訓也是三廠的一個培訓重點。水廠生產工藝尤其是地表水處理工藝非常復雜,水質工作涉及到一個自來水企業的生存問題,所以工藝和水質的培訓也非常重要。及時發現工藝和水質出現的問題是一線職工一項非常重要的職責,這需要較好的知識基礎才能很好的完成。三廠原為地下水水廠,其工藝和水質方面關注的內容(水源井環境保護、硬度、硝酸鹽等問題)和地表水水廠(水源切換、有機物污染、殘余混凝劑等)的頗為不同,三廠成為雙水聯調的水廠之后,其工藝和水質的關注點需要轉變和重新認識。隨著近年的改造,三廠引進了臭氧制備系統、離心脫水系統、鼓風機、螺桿泵等許多新設備,而且許多設備都是成套引進,有些還是進口產品,許多工藝和設備都需要復雜的PLC自動控制才能完成。原三廠職工沒有接觸過此類設備,在運行、維護和維修方面,還沒有經驗總結和傳承,需要摸索和建立,其培訓工作必須重視,不然會給生產帶來很大隱患。水廠各項規章制度和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其灌輸和學習也是培訓工作的一個內容。因此,第三水廠培訓內容的重點有五個方面:電氣知識、安全知識、設備知識、工藝水質知識、規章制度和企業文化內容。
三、培訓教員的構成
水廠自身沒有培訓教員的崗位設置,所以其來源通常是外聘或自培兼職教師。外聘講師教學經驗豐富,基礎知識扎實,見識廣博,可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使其學到較多的相關知識。但外聘教師講解的知識很難和員工的實際需要相契合,其教學內容一般廣譜性較大,獨有性較差,而且一般外聘教師會牽涉到較高的課時費,而水廠在員工培訓方面的預算普遍較少,不可能大規模的外聘教師,只能在有需要或有合作的情況下,組織一定的外聘培訓。第三水廠培訓教員主要采用廠內兼職教師的方式來解決。三廠原有兩名員工為集團級的兼職教師,每年都參與集團培訓中心的電氣及安全培訓講課,其教學經驗豐富,授課水平較高,在行業內有一定的知名度。第三水廠以此兩人為基礎組建本廠的兼職教師隊伍。本廠技術科大部分人員擁有大學本科教育背景或有中高級職稱,技術過硬,其也作為兼職教師的主要來源之一。本廠運行及維修人員中的技師、班長、車間主任等處于生產第一線,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過硬的技能,所以其也是兼職教師的重要來源。目前三廠共有兼職教師28名,其中有3名高級工程師,4名工程師和11名技師,全日制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有4名,班長及職能人員6人。為提高兼職教師的水平,第三水廠積極參與集團培訓中心的教員培訓,并且組織人員對授課教師的課件進行審核、試講和改進。在試講和審核中,發現教員的課件普遍存在文字較多,重點不突出的問題,兼職教員由于上臺演講的經驗不多,也存在緊張而導致授課水平發揮受限的問題。經過指導和修正后,各教師的課件及課堂發揮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為提高兼職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第三水廠專門制定制度將技師聘任和培訓掛鉤,促使其參加培訓工作。另外,也爭取一定的資金作為講師的課時費,從經濟方面體現其工作的價值。
四、培訓場所、教材及教具的準備
第三水廠為強化培訓工作,專門將一間會議室改造成教室,配備講臺、講桌和課桌椅,可供30人同時培訓,并添置電腦、音響、投影儀、實時視頻等教學用設備。專門教室的建立不僅有利于課堂培訓的進行,而且有利于提高職工的培訓意識。水廠培訓不同于學校教學,實際操作培訓是其重點,因此,第三水廠在廠東側綠地中開辟出兩片場地,建立了兩座實操培訓基地,主要進行電器柜操作和有限空間作業操作。實操基地內配電柜采用的是三廠及其他水廠淘汰下來的舊配電柜,經過本廠電工維修后進行安裝調試,完全仿真模擬。這種基地的建立模式,既鍛煉了本廠電工,又節約了設備資金,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實際運行中,職工較少操作此類設備,很少有實習的機會,經驗積累較慢,而在實驗基地上則可以無限次操作,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能夠很快掌握操作要領。第三水廠培訓以實際操作為主,所以教具也主要由實際設備設施組成。這些設備設施大部分為第三水廠淘汰下來的設備設施(潛水泵、超濾膜組件、變壓器、鉗工臺等),維修保養后,安置在展示區或展示臺上供參觀學習,比如配水離心泵,由于其體積較大,所以將其放置在室外專門制作的平臺上,并將其上蓋打開后支撐起來,這樣學員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其內部結構,有利于學員理解和掌握離心泵的教學內容。教材方面,市面上有很多給水、機械、電氣、自控方面的書籍和教材,但不太適用于水廠實際培訓,其內容一般偏于理論,廣譜性較大,很難較理想的貼合生產實際。所以第三水廠人事部門組織三廠有關技術人員自行編寫了教材,有《第三水廠運行知識問答》、《第三水廠新職工教育培訓手冊》、《第三水廠工藝管理細則》等。
五、培訓組織結構及培訓形式
第三水廠培訓工作起始階段,工作量較小,開展的項目不多,其工作一般由本廠人事科勞資員組織進行。但隨著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培訓工作越來越正規,工作量不斷增大,兼職管理培訓工作已經不合時宜。在取得上級部門批示后,第三水廠成立了培訓部,安排兩人專職負責培訓工作。專職人員的配備極大的促進了三廠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和培訓時間安排都較好的得到組織和完善。培訓部成立還有利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工作。第三水廠培訓工作的上級主管部門是集團人力資源部和培訓中心,這兩個部門對包括三廠在內的下屬單位的員工培訓工作有領導和指導責任,以往主要是人力資源部和培訓中心給下屬單位下達集團組織的培訓工作任務,下屬單位安排相關人員參加其組織的相關培訓,下屬單位每年也會自行安排一定量的培訓,但不系統不規范。三廠成立培訓部以后,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自行組織培訓工作,取得較好的效果,而且培訓部通過和上級主管部門有效的協調溝通,也能解決一部分教學資金和兼職教師進修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第三水廠培訓形式有:課堂講授、現場倒閘操作演練,新職工半脫產培訓班、培訓成果演示、小組討論、崗位一對一輔導和師傅帶徒弟的形式。課堂講授一般適用于學員眾多,內容豐富,理論性較強的課程,而現場倒閘操作演練則側重于實操性教學課程,小組討論則是對生產中的具體問題進行總結和探討,較適用于班組等小范圍的內容,新職工半脫產培訓及成果演示會,則是為新職工系統的學習理論知識提供了展示平臺。另外,為增強培訓效果,不耽誤職工的時間,培訓部還安排兼職教師、班組長到職工崗位上就實際操作、報表填寫等給與職工一對一的培訓。實踐證明,師傅帶徒弟的培訓方式在工廠中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提高職工技能和歸屬感的方式,師傅手把手傳授徒弟技術,根據其特點及出現的問題進行專門的差異性教導,通過這種體驗型的教學方式,徒弟的水平一般會提高很快。另外師徒形式不僅能夠傳授徒弟專業技能,還可以使職業素養得到傳承,師徒間的情感因素還可以增強徒弟的歸屬感。所以,近幾年我們也大力提倡這一方式,鼓勵科室班組組織新職工拜師學藝。
我市每年城鄉退役士兵約有XX人左右,近年來,培訓人數逐年增加,從XX年開始實行了城鄉退役士兵一體化培訓,當年達XX人,2008年增加到XX人;培訓項目有計算機維修、計算機操作、硬件組裝、計算機制圖、電工、汽車駕駛、廚師等七個項目,根據退役士兵要求還可以臨時增加;學歷教育方面,中心和XX學院合作,舉辦了高中起點升大專和大專起點升本科的學歷教育,中心從學歷教育應收費用中給予每一位參加學歷教育的退役士兵XX元優惠,到目前為止,已有XX人參加學歷教育;推薦就業方面,2008年中心已安排就業XX余人。
1、完善機構。我市退役士兵培訓中心成立于XX年,但當時只是掛牌,退役士兵培訓工作是東找一家西找一家,培訓質量不盡如人意,鑒于這種情況,我局于XX年上半年正式確立市科技局科網中心為合作培訓機構,明確培訓中心負責人,中心成立了管理部、教學部、就業辦,直接為培訓工作服務的管理人員與教師有z人,管理人員和教師由中心招聘,工資、福利、保險等都有中心支付,中心實行自收自支、自負盈虧,政府只是按退役士兵的數量撥付培訓經費。
2、運作方式。中心隸屬市安置部門領導,中心各部門領導對中心主任負責。一是嚴格制訂了切合實際的培訓大綱,所有培訓都做到按培訓大綱規定的范圍進行培訓。二是采用“兩化”教學方式,即教學管理現代化、教育模式現代化,提倡學員對任課教師民主評議,教師認真檢查學員的學習效果。
3、培訓方法。采取集中授課加實習的培訓方法,首先進行集中授課,弄通培訓專業基本知識。其次是動手操作,第一步在培訓中心提供的設施基礎上進行操作,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后,聯系實習單位進行實習,增強學員適應實際工作的能力。
4、時間安排。根據參加培訓的退役士兵家庭住址的遠近和具體要求等情況安排不同時段進行培訓。如住地遠的安排在周
六、周日學習,近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安排在上午、下午、晚上培訓,盡量使更多的退役士兵在適合自己的時段參加培訓。
5、推薦就業。中心對每一位參加培訓的退役士兵都制作了專門檔案,并把有關信息輸入電腦。對農村退役士兵和學習較認真的學員優先推薦就業。2008年已有zz余人推薦就業。2009年3月份,中心將舉辦一場大型招聘會,組織至少20家有影響的民營企業提供不少于zz個就業崗位供學員進行雙向選擇。
二、拓展功能
2008年我市在退役士兵培訓中心應有功能的基礎上,根據我市安置矛盾比較突出的形勢,逐步把培訓中心打造成退役士兵的心理驛站、安置政策宣傳的前哨陣地、安置部門和退役士兵的溝通平臺,努力使退役士兵培訓中心成為安置部門的得力助手和適應新形勢的有效延伸機構。
1、溫馨的心理驛站。退役士兵剛從部隊退伍,心理上暫時不適應、就業形勢的壓力容易使他們產生焦躁情緒,這其中包括農村退役士兵攀比的情緒、城鎮退役士兵不能安排就業的情緒、特招士官征召時的征兵宣傳和政策不對號的情緒,嚴重的可能產生敵視政府、敵視社會的的極端情緒。如果不進行及時的疏導,將可能產生嚴重的后果,擾亂社會的穩定。我局領導要求培訓中心,一是所有管理人員和授課教師對待退役士兵要和藹可親,要做到有問必答,態度不要生硬。二是確定培訓中心的主任和管理部主任為疏導退役士兵情緒的責任人,具體負責退役士兵情緒疏導和平時的觀察工作,發現有情緒不穩定的苗頭,及時進行疏導和解釋工作。三是盡量為參加培訓的退役士兵提供生活上的方便,特別是對農村退役士兵的就餐提供便利,積極聯系有國防觀念的就餐單位,盡量提供質優價廉的食品。培訓中心還準備飲水機、空調、常用的藥品等,努力為退役士兵參加培訓提供良好的條件,使他們真正把培訓中心視為他們的貼心人,有的農村士兵就說,沒想到培訓中心還能把我們農村孩子高看一眼。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退役士兵的情緒有了明顯的改觀,部分經常有牢騷、說怪話的退役士兵也了解了民政部門的良苦用心。
校從降低培訓門檻和減輕農民負擔的實際出發,針對市拖拉機駕駛持證率不高的問題。繼續采取優惠農民培訓的措施,疏通“生源”渠道,通過認真協調,取得了不錯的培訓工作業績。截至目前,共舉辦拖拉機駕駛員培訓班4期,培訓人,完成年培訓任務%,有效的推動了拖拉機駕駛員培訓工作的開展,對提高拖拉機駕駛持證率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精心組織。
達到即提高培訓質量,繼續教育是國家人事部門制定的一項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科技素質的重要制度。為進一步做好我市本年度農機行業的繼續教育工作。又學習方便的目的校首先通過積極協調,爭取了州、市人事部門對繼續教育工作的支持;其次在市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冬季這個特殊的農閑季節,進行了市2008年度專業課程培訓;三是嚴格了繼續教育的培訓教學和到課制度,從管理層面確保了培訓的質量;四是根據市農業生產和農機化發展的實際確定了授課內容;五是于5月下旬聘請老師完成了公共課教學。使全市54名農機專業技術人員接受了繼續教育培訓。豐富了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知識,提高了業務能力,為提高08年農業生產的質量起到重要作用。
三、科技之冬”措施得力。
以及有關農機作業質量提高的問題,針對去年新機械、新技術和“膜下灌”殘膜治理配套農機化新技術的推廣幅度大。本屆農機行業科技之冬培訓,市農機局的領導下著重抓了培訓教學和培訓管理兩方面的工作。教學上,一是確定了9項培訓內容;二是選派了11名高、中級工程師組成講師團;三是每個授課人員都進行了認真的文字備課,部分課程采用了多媒體備課;四是對備課情況進行了認真的督察。管理上,一是確定了各個鄉鎮的培訓責任目標,二是根據責任目標進行了三結合”培訓,即市鄉(鎮)培訓結合、鄉鎮培訓與村組培訓結合、市級專業教師講課與鄉鎮技術人員講課相結合;三是建立了農機科技之冬工作規范內容,對工作的開展起到推動作用。共完成農機科普培訓0.73萬人次。其中:農機操作人員及農機大戶培訓率100.4%,農民農機科普培訓率30%,特別是極大地限度的支持了市本年度膜下灌項目的大面積推廣工作,為全市的農機化事業發展和農業生產效益的提高作出了貢獻。
根據省公司提高郵政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的要求,2018年是我省申報高級工的考生集中培訓,采取先培后考的第一年,各市州公司認識不一,難度較大,但在領導的支持和各位同仁的配合下,我堅持每開一個班就及時通報參培情況,以利于各市州公司掌握送培訓進度;主動與任課老師溝通,了解考生學習情況,在各市州公司和培訓中心領導及老師們的通力配合下,全年共有825人次參加了高技能人才培訓,有412人取得了相應職業資格合格證書,超額完成了省公司下達的培訓合格目標。
二、積極參與全省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參與從授課到命題、考件制作、印制試卷、監考、閱卷、評分、登分、資料整理歸檔等全過程。授課和命題涵蓋了郵政業務營銷員初、中、高、技師;郵件分揀員、報刊發行員等多工種多級別;參入了的理論監考、技能考核現場評判及評分等工作。
職鑒命題嚴格按照技能鑒定規范的要求,力爭考點全涵蓋;為了杜絕泄密,確保考試的公平公正,對所擔負職業的每批次考件重新命題制作,雖說工作量很大,但每次都保質保量在考前準備就緒;監考巡考每場次必查驗考生的準考證和身份證,堅決杜絕代考行為;評分嚴格執行規范扣分標準密封閱卷,登分認真仔細,全程經得起抽查檢查,確保成績無誤。
如今高等藝術設計院校發展可以說空前繁榮,現代的設計師們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繁忙,藝術設計專業已經與社會許多方面發生關系,如科技、美學、社會心理學、人類學等等;這就需要從事藝術設計教育的我們突破原有的純藝術教育層面,更新知識結構并產生豐富的教學內容。
在以往甚或當下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就是學院派的課程體系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相差甚遠,學生在大學期間所掌握的知識不能滿足他們進入社會實際工作的需求,總結起來大致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現有的設計公司或者企業還沒有把設計作為設計研究的核心;二是學生沒有意識到市場環境和材料、工藝技術、成本等諸多條件的制約。究其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在課程設置方面缺少系統化的設計以及成熟的綜合實訓教學體系,由此學生在學習及社會實踐過程中問題百出。就目前學院的藝術設計類專業設置,單項課程的內容和所取得的成效是沒有問題的,但以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就會出現能力培養水平不高、知識傳授內容重復、知識結構斷層等現象,課程缺乏承上啟下的連續性,也不能與其他單項課程構成完整的體系。其實通過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建議》中明確指出的:“各高校要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已經強調了設計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將綜合實訓課程納入一個科學、規范、系統的整體教學環境中,并成為課程體系進行更新、完善和良性循環的重要動力是必然之趨”,因此,要深刻理解綜合實訓的內涵,并結合學院自身特點實現培養對象的個性化發展的目標。
一、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教學的內涵
綜合實訓是新形勢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課程內容,既要強化藝術設計教育的理論基礎,又要突出學生面向社會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務實的教學方式。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以及基本設計原理的運用和設計表達能力等等,借此將他們原本狹窄的視覺、比較閉塞的思路迅速打開,并通過規范化、合理化的程序,使學生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方案,最終為他們走向社會實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綜合實訓與其它的單項設計實訓課程的區別就在于更注重學生素質的綜合條件,對以往單項課程知識的整合能力。至今為止綜合實訓課程都是以虛擬的項目和社會實際設計項目作為兩大主要內容,在虛擬項目課程中,通過學生豐富的想象來完成課程目標,感性成分多于理性思考;虛擬項目教學是建立在合理設計的基礎之上,充分發揮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表達自己對設計內容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與此同時,以社會實際應用項目作為綜合實訓的內容時,更需要悉心挑選那些可以納入課程之中的項目,這樣才能達到有效教學,形成個性鮮明的設計作品,是實現綜合實訓的重要途徑之一,也就是說在實訓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兩者是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相輔相成的重要內容。
二、綜合實訓課程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為學生提供實訓的平臺。在我國,以藝術設計工作室的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平臺已經辦的如火如荼,比如中央美院、清華美院等等,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已經發展的較為成熟。工作室的發展可以為學生提供在校內的實訓基地,使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能夠接觸到社會實際項目并與市場接軌,這樣學生不論在設計思維還是在專業技能方面都得到全方面的鍛煉。同時學生也為自己能夠進入工作室學習而增添對專業研究的信心。除為學生提供校內的實訓基地也要拓展校外實訓基地。如與所在城市較為知名的設計公司進行交流與合作,設立實習實訓基地,定期向設計公司推薦優秀的學生進行實習,參與公司實際的項目工程,并在工作中將自己創意與施工工藝、材料等設計因素相結合,從而避免學生作品紙上談兵。學院也可以請業界優秀的設計師以講座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如江南大學與蘇州金螳螂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教與學的設計人才培養的合作模式就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其次,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教師在綜合實訓環節中和學生建立了一種平等、互動、互助甚至是合作的關系,要求教師的職能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習的管理者,還要能起到協調各種關系、引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面對學生的質疑和見解要平等的接受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筆者認為尤其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中,教師更應提高自身修養,以發展變化的學生觀應對學生越來越強烈的對于未來及現實空間的探索欲。環藝設計工作室的教學模式也可以為教師提供一個鍛煉和提高的平臺,在實踐中不斷充實自己也豐富了教學內容。
筆者認為通過綜合實訓對學生設計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意能力的要求,必然引起其它教學環節的相應調整,促使綜合實訓前期的單項(實訓)課程及整體組群課具有系統性和規范性的變更以滿足培養創新實踐型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李偉 吳燦,《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