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2 02:34: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監察合規員履職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市局紀委現將__局《提升工商所紀檢監察員履職水平的調查分析》一文的有關章節進行轉載,望各單位積極學習借鑒,不斷促進本單位紀檢監察員隊伍建設,切實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保障,更好的為轄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服務。
一、__局工商所紀檢監察員配設情況
近年來,工商__局在各工商所全面推行紀檢監察員制度,每個工商所各配設1名紀檢監察員,平均年齡42歲,其中由工商所副所長兼任紀檢監察員的有5個工商所,占56%;由內勤、法制員兼任紀檢監察員的涉及3個工商所,占33%;由監管干部兼任紀檢監察員的涉及1個工商所,占11%,擁有大專學歷的2人,本科學歷的7人,運行3年來,先后有4個工商所調整過紀檢監察員。
二、工商所紀檢監察員職能作用發揮情況
分局制定了《工商所紀檢監察員職責》,明確規定工商所紀檢監察員選拔任用程序、開展工作的方法和程序以及義務、權利和待遇,應當履行的六項工作職能。從安排部署、過程督導、績效考核、跟蹤整改等黨風廉政建設程序化管理模式,每季度至少組織1次紀檢監察員業務能力教育培訓活動,每年召開2次紀檢監察員工作情況聯評會,有力地促進紀檢監察員工作開展。20__年分局在全市工商系統率先實現全部工商所創建區級人民群眾滿意基層單位先進單位目標。其中,省級人民群眾滿意基層標兵單位2個,市級人民群眾滿意基層優秀單位3個。
三、工商所紀檢監察員履職存在問題
(一)兼職紀檢監察員職能發揮受限。紀檢監察員多為兼職人員,有些甚至身兼數職,既要負責內務管理,又要負責監管巡查,同時還負責紀檢監察員工作,導致日常紀檢監察工作只能以學習傳達文件文件為主,職能發揮受到限制;(二)紀檢監察員專業知識不足。紀檢監察員都是“半路出家”,對紀檢監察知識相對缺乏。有的同志沒有經過培訓就走上紀檢監察崗位,業務上不能馬上適應新的工作要求。有的同志年齡偏大,只求表面工作過得去,不求精細和創新,使得紀檢監察工作難以深入推進;(三)紀檢監察員監督對象不全面。大多紀檢監察員均為工商所副所長或不具有領導職務,由兼職人員或者老同志擔任,導致監督的主要對象只能以基層一線監管干部為主,特別是對于工商所長職能履行情況的監督縮手縮腳;(四)監察效果還不夠理想。由于工商所人員編制較少、日常工作任務繁重,紀檢監察工作難以全面深入開展。對一些較為棘手的問題,個別紀檢監察員存在不敢正面應對,能推則推,怕得罪人,怕影響單位聲譽的現象。
四、提升工商所紀檢監察員履職水平的建議
(一)加強紀檢監察員隊伍梯隊建設。優先選擇政治堅定、愛崗敬業、勤政廉政、公道正派的干部作為紀檢監察員,對于因年齡即將到任的單位,應提前發掘、培養后備人選,形成良性循環的紀檢監察員梯隊。對于現任紀檢紀檢員要加強政治理論、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學習,不定期地舉辦紀檢員培訓班,采取定期走訪、跟友鄰單位座談等方式,使紀檢監察員能抓住監察工作切入點,提高工作成效。
二是充實強化了鎮辦監管職能。在鎮、街道辦事處安監站加掛食品安全工作辦公室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站牌子,鎮辦食品安全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各鎮辦安監站長兼任,負責組織食品安全日常巡查,配合監管部門實施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報送食品安全信息,做好村、企信息員的培訓和使用等工作。同時,為解決好食品經營企業點多面廣,監管部門執法力量缺乏的問題,面向社會公開招考了24名食品安全協管員,充實到鎮辦食品安全工作辦公室,負責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問題隱患排查和信息報送等工作,并配套出臺了《張店區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管理考核辦法(試行)》,進一步提高了基層食品安全監管能力。
三是延伸布設了村、企監督觸角。在各村(居)、企業聘請具備食品安全工作經驗、熱心公益事業、有一定群眾基礎的同志,兼任村(居)、企業食品安全信息員,主要負責本村(居)、企業的食品安全情況收集、信息報送及情況核查等工作。截至目前,張店區食品安全信息員隊伍已達279人,基本形成了一支覆蓋所有村(居)和部分食品經營企業的食品安全信息搜集和反饋隊伍,并已在日常巡查和摸底排查中發揮了重要的輔助作用。
(淄博市張店區編辦 E:CWK)
鄒平縣“三個強化”助推食品安全監管履職檢查
一是強化學習,切實領會精神。縣編辦、監察局、食安辦組織有關人員集中學習了《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認真研究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三定”規定,梳理出各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具體職責,充分把握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履職工作有關要求。
二是強化措施,精心組織實施。縣編辦、監察局、食安辦共同研究,精心制定檢查方案,明晰檢點。以單位自查,查找部門在履職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以社會調查,了解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評價意見;以實地檢查,深化各項治理整頓,解決突出問題,完善體制機制,共同確保檢查工作取得實效。
三是強化落實,建立長效機制。在完善縣級聯席會議協調機構的基礎上,健立健全縣、鎮(辦)、村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組織,進一步理清監管職責,細化部門責任,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向農村延伸。同時,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全縣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對各監管部門工作定期進行督導檢查,切實形成相互銜接、運轉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格局。
(鄒平縣編辦 曲慶光 E:LDQ)
莘縣認真開展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履職情況專項檢查
莘縣編辦會同縣監察局、縣政府食安辦組成了聯合檢查組,對全縣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履職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此次專項檢查,分單位自查、社會調查、資料分析、實地檢查等階段逐步展開。縣農業、衛生、商務、工商、食品藥品監督、質監等部門和各鄉鎮(街道)逐項梳理分析2010年以來落實“三定”規定食品安全監管職責情況、相關措施和存在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并形成自查報告。聯合檢查組通過走訪監管對象、訪談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開展社會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聽取社會對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履職情況的意見和建議。并結合各單位上報的職責和履職情況自查報告,分析各單位在履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社會對其具體的評價,明確了工作的重點。實地檢查階段,通過聽取各部門的履行職責情況介紹、核查有關文件資料、查驗群眾反映問題和食品安全事件處置情況,進一步了解各部門履職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最后,聯合檢查組形成書面反饋意見,上報政府主要負責人,并要求各單位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
以這次檢查為契機,縣農業、衛生、商務、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形成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加強各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實現食品安全的全程監管,逐漸形成相互銜接、運轉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格局。
(莘縣編辦 E:LDQ)
日照市東港區對17家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開展履職檢查
近日,日照市東港區編辦牽頭區監察局和區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辦公室開展對全區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履職情況檢查。這次履職情況檢查一改過去聽取匯報,查看資料的方式,而是在常規檢查的基礎上走訪監管對象20余個(家)、訪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0余人、開展社會調查問卷600余份,全方位,多視角、客觀地檢查了各部門的履職情況。通過檢查發現目前我區存在著監管力量缺乏與經費不足;法規政策不完善;部分職能分散交叉,權責不清;個別執法人員執法不嚴;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等一系列問題。各鎮、街道政府食品安全監管行為缺少具體的監管文件規定,容易出現大包大攬,過度作為,出現監管錯位、空位,不利于工作開展。針對檢查梳理出的問題,東港區編召集主任辦公會進行了專門研究,提出問題解決意見及辦法,并把問題反饋到各鎮、街道及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列出整改時間表,由主要負責人牽頭負責整改落實。
通過科學地進行履職檢查,一方面及時調整部門間職能界定不清、職能監管空白等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強化履職監管,促使各部門準確履行職責,切實管好管住該管的事。(時桂英 E:WT)
昌邑市編辦扎實開展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履職情況檢查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從市編辦、監察局、食安辦抽調6名同志組成聯合檢查組,召開檢查組成員和擁有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單位的分管領導培訓會,學習省、市檢查精神,熟悉監管職責,為更好地開展檢查打下堅實基礎。針對部門和鎮(街道)職責的不同,分別研究制定了11大項、22小項檢查指標。
二是明確檢查步驟。首先是聽取有關部門(單位)在食品安全監管履行職責方面開展的工作、取得的實效、存在的問題、意見建議等匯報。重點了解部門(單位)在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過程中,是否存在職責不清、職責交叉、監管空白等方面的問題。其次是召集具有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的科室人員進行座談,了解在具體監管過程中有沒有越位、缺位、不到位的問題,重點了解在履職過程中的難點。從部門(單位)提供的監管對象名單中隨機抽取2-3個單位,進行走訪。再者是通過查看單位年度總結、科室總結、有關監管材料等,檢查部門(單位)食品安全監管職責是否全部落實到相關職能科室。對照檢查指標,查看是否成立領導小組、制定相關工作制度和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等。
三是廣泛征求意見。從本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分別選擇10名代表、委員進行走訪,傾聽他們對食品安全監管的意見、建議。重點走訪提出建議、提案的委員,了解建議、提案的答復情況。在走訪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監管對象時一并進行社會調查。本次檢查共發放社會調查問卷75份。
四是做好情況反饋。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提出的意見、建議整理匯總,經主任辦公會研究后反饋給有關部門(單位),要求限期進行整改,同時安排專人跟蹤督查整改的情況,確保整改落到實處。
(昌邑市編辦 E:ZY)
高管人員任職資格管理是“管法人”的重要環節,是銀行業監管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管好銀行業機構必須管好高管。從上世紀90年代
抓好高管“軟件”管理,一是要將高管人員年度考核制度化,并將年度考核結果作為高管人員是否稱職、是否留任或升遷的重要依據。二是要細化年度考核內容,量化年度考核指標,將一些難以把握和準確定性、定量的模糊概念從考核指標體系中剔除,代之以明確的、易于把握的指標。如高管是否有違規經營行為,違規經營是一次、兩次還是多次,是一般性違規還是重大違規行為。三是可以引入黃牌警告制度。本著教育為主、“治病救人”的方針,對一般性違規高管人員實行黃牌警告,輔之以戒免談話,指出其違規性質,責其整改,并將黃牌警告載入高管檔案。四是考核后應將有關情況及時與被監管機構上級主管部門對接,對持續性“軟件”管理中表現優異的,要及時提拔,對表現差的要及時調整。
三、高管管理應堅持考察歷史記錄與考察現實表現相結合,重在考察現實表現
高管人員管理從時間順序上講分為歷史記錄和現實表現兩個方面的考察,歷史記錄表明高管人員過去從業的情況,現實表現則代表當前高管人員履職的狀態。做好高管管理必須要考察歷史記錄,是否有重大違規、是否在履職中有重大違反職業操守的行為。同時,高管管理還須著重在高管的現實表現中去考察是否履職到位、是否對過去的違規情況有所糾正。我國干部管理原則中重要的一條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同時,高管管理的歷史記錄應分清什么是原則性的問題,什么是非原則性的問題。以筆者之見,未上升到任職資格處理的歷史記錄應是非原則性的問題,上升到任職資格處理即取消任職資格一定年限的也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屬于平時一貫表現良好、只因一時疏忽導致工作失誤而被取消任職資格一定年限的,應給一定機會讓這些高管能夠重新證明自己,而不應“一棍子打死”。
在參考歷史記錄基礎上,高管現實表現考察至為重要。其主要原因是高管人員肩負著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和發展的管理重任,其現實表現關系到銀行業的榮辱興衰。監管當局應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強培訓。經常性地組織高管人員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經濟、金融、法律、法規知識;二是要強化監管。對高管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告誡提醒,從而引起重視,不犯低級錯誤,少犯錯誤。對問題嚴重的要按程序及時做出任職資格處理;三是要把監管當局現實考察情況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考察情況結合起來,建立監管當局與銀行(信用社)董事會(理事會)、上級行溝通協調機制。監管當局要及時向銀行(信用社)董事會(理事會)、上級行通報高管考察情況,同時,銀行(信用社)董事會(理事會)、上級行也應將高管中重大變動情況及時與監管當局溝通,從而起到全方位考察之效;四是考察高管現實表現應結合其業績和群眾評議結果全面評價,而不能片面地只看某一方面。高管的業績主要通過其經營管理所取得的效果來展現,而群眾評議結果則是本單位職工對高管工作的滿意度。一般來說,二者往往是一致的,但特殊情況下也可能出現背離。監管當局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公正、公平地結合多方面情況全面評價高管。
四、高管管理應堅持現場與非現場監管相結合,側重于非現場監管
現場與非現場監管是高管管理的兩種方式,現場監管是年度中間對高管人員的動態考核、約見談話、任職資格處理等監管行為的總稱;而非現場監管是監管者通過收集分析各種信息對高管人員是否認真履職作出的判斷。這兩種監管方式對高管管理都十分必要,缺一不可。但現場監管是定期或不定期的監管方式,而非現場監管則是日常性的監管,在當前有限監管資源條件下,非現場監管更為嚴重。
作為高管非現場監管,應逐步建立一套成熟的體系和機制,一是要建立較為全面的高管人員檔案資料,包括(1)個人情況:即家庭現有財產狀況、子女就業就讀情況、是否有出國護照、住房變化情況、個人負債情況等等。(2)履職情況:即經營業績、風險狀況、案件情況、合規性經營情況等等。(3)歷年評價:即任期內監管當局考核情況、群眾評議情況、上級評議情況等等。(4)任職資格處理情況。二是完善高管人員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上述高管人員個人情況中若有重大事項變動,要及時向高管所在單位上級和當地監管部門報告,并作為一項制度長期堅持下來。三是監管當局要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即發現個人重大事項中的疑點問題,有權責成高管所在單位紀檢監察部門了解情況并及時報告監管當局;發現在履職過程中出現合規性問題、經營風險問題和案件隱患,要及時約見該高管人員談話;對監管當局動態考核和群眾民主測評意見也應及時與當事人交換意見。四是探索對高管人員履職等級評定制度??梢园凑諆炐?、良好、一般、差的標準,根據高管人員履職中的合規性、案件治理、業務發展、經營業績等方面的情況,對高管人員進行評價,并將評級情況反饋到高管所在單位的上級行或董(理)事會。規定對評定為“一般”及以下的高管人員限制提拔,對評定為“差”的限期調整。
綜上所述,高管人員管理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管“法人”的重要環節,抓好此項工作對于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無疑是一項的費省效弘的工程。持續有效地監管好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高管人員,對于保持銀行業穩健經營,防范與化解風險,保護存款人利益,促進經濟、金融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抓好高管“軟件”管理,一是要將高管人員年度考核制度化,并將年度考核結果作為高管人員是否稱職、是否留任或升遷的重要依據。二是要細化年度考核內容,量化年度考核指標,將一些難以把握和準確定性、定量的模糊概念從考核指標體系中剔除,代之以明確的、易于把握的指標。如高管是否有違規經營行為,違規經營是一次、兩次還是多次,是一般性違規還是重大違規行為。三是可以引入黃牌警告制度。本著教育為主、“治病救人”的方針,對一般性違規高管人員實行黃牌警告,輔之以戒免談話,指出其違規性質,責其整改,并將黃牌警告載入高管檔案。四是考核后應將有關情況及時與被監管機構上級主管部門對接,對持續性“軟件”管理中表現優異的,要及時提拔,對表現差的要及時調整。
三、高管管理應堅持考察歷史記錄與考察現實表現相結合,重在考察現實表現
高管人員管理從時間順序上講分為歷史記錄和現實表現兩個方面的考察,歷史記錄表明高管人員過去從業的情況,現實表現則代表當前高管人員履職的狀態。做好高管管理必須要考察歷史記錄,是否有重大違規、是否在履職中有重大違反職業操守的行為。同時,高管管理還須著重在高管的現實表現中去考察是否履職到位、是否對過去的違規情況有所糾正。我國干部管理原則中重要的一條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同時,高管管理的歷史記錄應分清什么是原則性的問題,什么是非原則性的問題。以筆者之見,未上升到任職資格處理的歷史記錄應是非原則性的問題,上升到任職資格處理即取消任職資格一定年限的也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屬于平時一貫表現良好、只因一時疏忽導致工作失誤而被取消任職資格一定年限的,應給一定機會讓這些高管能夠重新證明自己,而不應“一棍子打死”。
在參考歷史記錄基礎上,高管現實表現考察至為重要。其主要原因是高管人員肩負著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和發展的管理重任,其現實表現關系到銀行業的榮辱興衰。監管當局應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強培訓。經常性地組織高管人員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經濟、金融、法律、法規知識;二是要強化監管。對高管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告誡提醒,從而引起重視,不犯低級錯誤,少犯錯誤。對問題嚴重的要按程序及時做出任職資格處理;三是要把監管當局現實考察情況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考察情況結合起來,建立監管當局與銀行(信用社)董事會(理事會)、上級行溝通協調機制。監管當局要及時向銀行(信用社)董事會(理事會)、上級行通報高管考察情況,同時,銀行(信用社)董事會(理事會)、上級行也應將高管中重大變動情況及時與監管當局溝通,從而起到全方位考察之效;四是考察高管現實表現應結合其業績和群眾評議結果全面評價,而不能片面地只看某一方面。高管的業績主要通過其經營管理所取得的效果來展現,而群眾評議結果則是本單位職工對高管工作的滿意度。一般來說,二者往往是一致的,但特殊情況下也可能出現背離。監管當局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公正、公平地結合多方面情況全面評價高管。
四、高管管理應堅持現場與非現場監管相結合,側重于非現場監管
針對上述問題,在征求部分事業單位意見的基礎上,海安縣啟動了事業單位評估試點工作。縣編辦確定了幾家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又與民生休戚相關的試評估事業單位,明確了對事業單位法人履職評估的內容、流程和結果運用,試點工作正式開展。
一是明確履職評估內容。為引導事業單位正確履行職能,著重從按職能職責和核準的業務范圍開展活動情況、遵守機構編制管理相關規定情況、遵守事業單位法人相關規定情況三個方面對事業單位法人代表履職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二是明確評估工作流程。召開評估會議,與會人員包括:評估組工作人員,舉辦單位的分管負責人,被評估單位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干部(無內設機構的事業單位全體干部均應參加)。被評估單位法人作自評報告,開展履職測評,由被評估單位與會人員按要求填寫表格,表格當場收回。廣泛收集情況,通過個別訪談、座談會、現場核驗、問卷調查等形成,收集評估內容所需的相關信息。調閱相關資料。三是明確評估結果運用。綜合各方面情況,形成評估對象履職評估報告,確定其履職等次,并合理運用評估結果。對被評為優秀等次的事業單位法人進行通報表彰。對不合格的單位發出書面整改通知,在規定期限內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對其進行機構編制調整,直至撤銷法人登記。
二、評估初步成效及存在問題
從目前開展的事業單位法人履職評估情況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增強了事業單位公共管理服務水平。開展履職評估,對事業單位履職情況進行了有效的監督,有利于引導事業單位自覺增強法治理念和履職意識,規范自身行為,不斷提高依法履職、高效服務的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提升了機構編制管理效能。有效地檢驗了事業單位是否有機整合了內部資源,是否最大程度激發了各要素的創造活力,是否有效產生了單位的綜合效能,為科學調整事業單位宗旨和業務范圍,切實管住、管好、管活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創造了有利條件。三是優化了經濟發展環境。開展履職評估,有效遏制了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拉贊助的現象。一些單位減少了辦事審批環節,簡化了辦事程序。企業、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另一方面,事業單位法人履職評估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業務性強,在具體的評估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努力加以解決。
(一)少數事業單位不能依法運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的牽制使部分事業單位不能獨立對外開展社會活動,主管部門怕失權,長期習慣將下屬事業單位按其內設機構進行管理,擔心事業單位成為獨立的法人后,削弱了主管部門對事業單位的控制權,一些事業單位長期依付于主管部門,人、財、物不獨立,根本不具備成為法人的資格;雖然目前市場經濟已經深入到各個階層,但是一些事業單位仍然存在著靠主管部門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計劃開展工作的不正常現象,造成這些事業單位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十分淡??;個別法人單位無視國家、省、市有關政策、法規,無視機構編制部門界定的職責和登記管理機關核準的宗旨和業務范圍,見利就上,無利就讓,不能嚴格按照職責范圍開展工作;有的單位成立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職能逐漸萎縮,長期“有崗無為”,不能發揮作用。
(二)部分法定代表人履職意識淡漠。部分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對機構編制及登記管理方面的法規和政策知之甚少,缺乏履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履行職能的能力較低。對機構編制部門開展事業單位履職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理解,草草準備,應付了事,影響了評估工作的有效開展。這方面問題的原因之一是事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兼職情況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兼職范圍廣,兼職時間長,兼職人數多,而且這種發展趨勢還有繼續蔓延擴大之勢。一些事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有的由行政人員兼任,有的由舉辦單位領導兼任,有的一人身兼多個事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影響事業單位健康、有序地發展。
(三)評估主體過于單一化。當前履職評估工作,考慮到起步階段工作難度較大,故對自身力量倚重較多,其他力量在評估工作中總體而言分量不足、權重偏低。此舉固然有利于迅速打開工作局面,但長此以往,將導致舉辦單位、職能部門和社會公眾的功能弱化,不利于實現評估主體多元化的目標。
(四)評估指標操作性不強。實踐中發現:不論各職能部門工作人員,還是參評的社會方面代表,均對所評估的事業單位了解不多,特別是對一些機構編制、登記管理方面的業務性較強的問題,更是一頭霧水。盡管采取了提供自評報告、詳細介紹情況等辦法,但憑印象打分、憑感覺打分的問題仍然存在,影響了評估的準確性。評估過程中,如何突出重點、抓住要害,精簡指標體系,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
(五)評估結果運用范圍有限。目前對評估結果的應用,形式還比較單一,局限性較大,運用范圍很有限。事業單位法人履職評估的主導性和權威性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評估工作的實效性。
三、提升評估效果的對策措施
要在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開展事業單位法人代表履職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營造有利于此項工作開展的濃烈氛圍的基礎上,采取四個方面的措施確保評估取得實效。
(一)科學操作,提升評估工作準確性
一是注重評估內容的全面性。要跳出單純的機構編制工作,站在全局的高度來科學設置指標,準確反映事業單位規定職能的履行情況,綜合考慮履行職能的績效和社會滿意度。通過目標明確的評估內容,引導事業單位增強公共管理服務水平,不斷優化社會經濟發展環境。
二是注重評估過程的連貫性。要注意日常評估和年終評估相結合,特別要結合事業單位年檢工作,來全面掌握相關情況。評估工作不僅要通過日常工作了解法人履職情況,而且要通過年終綜合考核全面了解法人在一段時間內的履職績效。日常評估重在平時表現,并逐漸積累形成整體印象,為年底評估提供詳細的基礎資料,從而有效地克服年度評估走過場的可能,更準確地評估法人履職情況。
三是注重評估指標的可操作性。對不同層次或不同類型的測試對象的評價,指標應不同對待。在這個前提下,評價指標要細分為“個性指標”和“共同指標”,“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要根據不同機構的特點和職責,設置一些詳細的指標,每項指標應有詳細的說明,以增強參評人員對評估指標的理解度。
(二)加強聯動,拓寬評估工作渠道
實施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履職情況評估工作,必須堅持多部門聯動。具體是由編辦牽頭、財政、審計、人社等部門參與的工作責任機制。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工作出實效,各部門之間要主動溝通信息,健全工作網絡,整合相關資源,合理調配力量,形成分工明確、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運轉協調的整體聯動機制,進一步提高評估工作的水平。
一是多層面邀請人員參加評估。在具體評估工作中,不應局限于被評估單位內部,應擴大到其管理或服務對象和關聯單位,聽取了解相關單位及群眾的反應和評價,同時,還要聘請社會各界人士,從各個社會層次反映事業單位的履職情況和社會反響,增強評估的真實性和說服力。
二是建立健全民意反映機制。為暢通事業單位履職評估工作渠道,擴大社會監督范圍,強化事業單位履職評估工作的嚴肅性,要建立健全“簡便、安全、高效”的民意反映機制,擴大“12310”舉報電話和網上舉報信箱的知曉率,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群眾及輿論等方面的作用,使履職工作始終在有效的監督下正確行使。特別是推行“政務公開”活動,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三是構建履職評估工作信息網絡。聘請特約監督員,特約員可以從黨政群機關和社會各界熱心關注機構編制工作的人事、監察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聘任,聘期一般為兩年,期滿后視情況續聘。對監督員要明確權利和義務,加強業務培訓,對工作成績突出,實績較為明顯的監督員,進行表彰獎勵;對因各種原因,不能正常履行職責的,及時予以解聘。
(三)固本強基,提升評估工作水平
要做好事業單位履職評估工作,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就需要加強學習,固本強基,不斷提升評估工作水平。
一方面,加強履職評估隊伍建設。評估人員要到位、水平要提升,要把那些事業心強、有責任感和進取精神的同志,選拔到事業單位履職評估工作上來。通過學習交流和考試,做到持證上崗,并加強對他們的考核和獎罰。組織他們認真學習機構編制理論知識,特別是事業單位履職評估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對履職評估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升履職評估能力。另一方面,增強評估對象依法履職能力。舉辦事業單位法人代表培訓。精選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通過學習不斷增強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和市場風險防范意識,自覺規范事業單位的行為,維護事業單位的合法權益,提高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
(四)嚴明獎懲,強化結果運用力度
評估目的是通過評估結果的使用來實現的,結果運用是評估系統的動力機制。對評估結果一定要進行廣泛公示,提高工作透明度,接受群眾監督,使優勝者廣受贊譽,讓庸碌者無地自容。根據目前機構編制管理現狀,主要是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強使用力度:
第一,加強職責管理是保障行政系統正常運轉的基礎工作。從行政管理角度看,行政組織體系中的各級各部門依法履行著特定職責,明確、具體的職責界定是一切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邏輯起點。從機構編制角度看,職責是機構設置的依據,機構是職責實現的載體,而人員編制只是職責履行的保障手段。198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把職責管理作為機構編制管理的重要內容,提出定職能、定機構、定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的“三定”規定制度,將“三定”作為各部門履職的基本規范確定下來。各部門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領導職數核定都以其承擔職責的范圍和內容為依據,職責管理成為機構編制工作基礎中的基礎。
第二,加強職責管理是推進“依法行政”的現實需要。1992年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政府機構改革的重心逐漸轉到政府職能轉變上來。2004年3月,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出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十報告更提出:“推進依法行政,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要求。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是界定好部門的具體職責,堅持“職能法定”和“有限職權”原則,依法分權、依法履職、依法擔責,通過科學界定職責厘清其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劃清與企業和其他組織的界限,職責的有效管理自然成為依法行政得以實現的條件。
第三,加強職責管理是建設高效“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十六大以來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核心目標。十報告強調“要按照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目標,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服務型政府的鮮明特點是精簡高效,做到“精簡”必須不斷對政府自身進行調整和優化,整合相同和相近的職能,減少機構個數,降低行政成本;做到“高效”必須加強職責的科學配置,減少職權沖突、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等問題,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二、職責管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隨著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入,部門職責分工更趨合理,尤其是“大部制”改革以來,職責界定和調整逐漸科學。但是,職責管理工作仍落后于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落后于人民對服務型政府的期待,實踐中還有諸多困難和問題。
一是職責界定和職權劃分不盡合理,權力配置缺乏科學性。長期以來,部門職責都是根據行政層級關系從上到下加以制定的,職責界定主要有三個依據:一是法律法規的明確授權,二是黨和國家的政策,三是上級政府或部門的系統內政策文件。從法理上講,只有法律法規明確授權的職責才具有穩定性和確定性,而政策文件和上級授權缺乏穩定性和規范性,有時可能出現職權沖突和法律上的缺陷。目前部門職責界定不盡合理的原因,一是規范部門職責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相關條文界定不夠清晰。二是省、市級以下缺乏專業的研究隊伍,職責界定往往套用上級文件,很多部門間的職責沒能及時界定和厘清,造成部門職權的越位、缺位、錯位。三是各部門仍習慣按照系統內文件和慣例履職,規范化、法制化意識淡薄,有時出現部門之間爭奪職權、推卸責任等問題,權力配置難以科學化。
二是各級各部門對職責管理工作不夠重視,監管工作缺乏權威性。根據機構編制管理規定,“三定”方案是部門履職的基本依據。但長期以來,“三定”規定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有的部門對于“三定”規定事項未能及時貫徹執行,需轉變、調整和加強的職責長期得不到落實。一是因為 “三定”的法律性質和約束機制未明確,很多部門和領導認為“三定”只是一般的“規范性文件”,而且缺乏監督制約的硬性規定,導致效力和約束力不足。二是編制部門履行職責管理和監督檢查職能依據的法規政策較為籠統,實踐中對各部門執行“三定”的具體情況難以掌握,只能從面上提出意見和建議,缺乏獨立、完善的問責機制和監管權威。
三是條塊分割及條條干預,造成職責體系中“權、責、利”缺乏匹配性。我國行政體制是縱向層級制和橫向職能制的結合,縱向層級之間和橫向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構成了完整的職責體系,但實踐中卻存在職責劃分和權力配置中的“條塊”矛盾。一是機構設置大都上下對口,職責界定看不出性質差別和責任歸屬,一件事省管,市縣也管,“條條”管,“塊塊”也管,客觀上給上級部門干預下級事權留了口子,“條塊分割”、“收權留責”現象就容易出現。二是政府間職權劃分不夠明晰,職責調整程序不完善,職權的上收和下放表現出較強的趨利性和隨意性,有時受領導個人的影響,上級部門擅自“割據”行使下級職權,造成“權在部門、事在基層”、“權在市里、利在縣里、責在鎮上”等現象,層級間職責體系缺乏穩定性,基層政府權小、責大、財弱,權責不相稱。條條干預和條塊分割,已經成為機構編制管理的巨大障礙,使職責管理工作較為被動,阻礙了科學合理的權責體系的建立。
四是職責調整及沖突化解機制不完善,職責管理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缺乏適應性。組織行為學認為,任何組織都是自身與環境相適應的產物。作為一個開放性、綜合性組織,政府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適時進行結構調整和功能轉換,部門職責也需隨經濟社會發展而變化。近年來,雖然部門職責調整優化的速度加快,但仍落后于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一是“三定”出臺后往往幾年不變,對新情況、新問題缺乏及時、明確的依據和職責劃分,造成有些問題“無人管”、不知該“怎么管”,而有些問題“誰都可以管”的局面。二是部門職責沖突協調機制不健全,部門之間相互爭奪界定不明的“邊界性”權力,為謀部門利益擅自擴大職權范圍,政出多門、多頭執法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嚴重影響行政效能的提升,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對策建議
第一,修改完善機構編制監管法規,提升職責管理的權威性。目前,機構編制法規體系中缺少關于部門職責管理的具體內容,監督檢查也往往只重視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而忽視了職責履行,可操作規范和權威性政策、法規的缺乏,使機構編制部門職責管理較為困難。建議從中央和省、市開始,探索制定部門職責管理專項政策法規,將職責管理作為完善政府職責體系、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同時針對“條條干預”出臺更嚴格的問責機制,各地也應制定本地區部門履職監管細則,明確賦予機構編制部門履職監管權和考核評估權,提升職責管理權威。
第二,建立部門履職常態化監管機制,促進職責管理制度化。職責管理是機構編制管理的核心,推行部門履職常態化監管既是編制部門的責任,也是保障部門依法履職的重要手段。目前,政府職能轉變難,公共服務不到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對部門履職的監管和問責機制,“三定”規定對部門的規范和約束作用不明顯。只有實施部門履職常態化監管才能使“三定”規定真正得到落實,還可通過監管了解部門職責運行的全過程,有利于明確履職重點、糾正履職偏差,為職責的調整、撤并提供依據,實現職責體系更健全、職責分工更合理,從而發揮政府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機構編制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建議各級編制部門會同紀檢監察部門健全長效監管和問責機制,使履職監管常態化、制度化。
成立由紀檢監察部門牽頭的本單位監督檢查小組,對本單位聯合立項重點工作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督促相關科室如實填寫基本信息。督促推進相關科室做好制度充實并完善好本單位的執行措施。
二、立項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市行政效能監察辦法(試行)》、《2012年區行政效能監察工作方案》、《市區交通擁堵第九階段(2012年)工作方案》(京政辦發〔2012〕1號)、《市市政市容委關于對2012年推進生活垃圾處理折子工程任務書征求意見的函》。
三、主要任務
2012年行政效能監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一)統一立項效能監察
對迎接十環境整治美化市容工作開展統一立項效能監察。由區監察局牽頭,區城管委、環衛一中心、環衛二中心等相關派駐監察機構及十七個街道監察科同步立項開展效能監察。監督檢點是清洗建筑物外立面、安裝夜景照明設施、道路鋪裝綠化、影響城市景觀的違法建設和違規戶外廣告牌匾拆除等一系列環境整治工程。
(二)聯合立項效能監察
區監察局會同區城管委,對緩解交通擁堵工作措施落實情況開展聯合立項效能監察。監督檢查的重點是加快推進建設中心城道路微循環系統,打通中心城斷頭路情況,以及加大違法違章行為處罰力度等內容。
(三)指定立項效能監察
指定城管委紀檢監察科,對市容科重點工作開展立項效能監察。監督檢查的重點是加強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實現2012年居住小區垃圾分類處理達標率達到50%的目標,扎實推進黨政機關和學校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等內容。
四、工作目標
依據法律法規和區相關部門要求,對聯合立項效能監察重點工作進行專項檢查。通過監督檢查,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杜絕在工作流程、審核、資金使用等方面可能出現的違紀違法行為,規范對城管委聯合立項效能監察工作的全過程管理,推動反腐倡廉制度建設。
五、檢點
根據立項內容,對項目流程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包括辦事事項、依據、程序、時限、工作紀律、流程是否公開透明等。對流程進行監督檢查,對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六、具體內容
1、檢查范圍和內容:對城管委聯合立項效能監察工作的辦事事項、依據、程序、時限、工作紀律、流程是否公開透明等內容進行檢查。
2、檢查時間:2012年6月至10月底。
3、擬采取的監督措施:一是將開展效能監察的內容、時限、進程等通過政府網站向社會公開;二是適時邀請黨風監督員、特約監督員參與效能監察工作;三是公布投訴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四是定期聽取工作情況匯報,查閱相關文件資料。
七、檢查方法
(一)進行立項,制定重點工作立項方案,向被檢查部門送達《監察通知書》。
(二)成立監察組,確定檢查組組長及成員。
(三)檢查方法:按照效能監察重點加強對項目的制度建設、流程管理、資金管理進行重點監察。被檢查部門就有關事項進行自查并報結果。檢查組采取聽匯報,調閱、審查文件資料,召集或列席有關會議,實地檢查,實物查驗,登記統計,與相關人員談話,征求管理相對人意見等方式進行相關檢查。
(四)意見反饋:對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以及群眾投訴舉報和媒體報道的線索進行調查、督辦和協調,經查證屬實的,提出相應處理意見,并督促其及時整改。
(五)對監察中發現的違紀、需要追究行政紀律責任的,進行立案調查。
(六)及時向區政府報送檢查情況、問題以及對策措施。
八、驗收結項
(一)驗收結項時間:11月30日。
(二)結項具體工作內容:一是對立項效能監察的工作進行年終驗收檢查,將整體情況和結果向有關部門溝通反饋;二是梳理歸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并針對問題向相關部門提出工作建議;三是總結全年立項效能監察工作開展情況,撰寫結項報告;四是總結提煉開展效能監察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宣傳推廣。
九、工作要求
一、選拔人數和條件
人數:8人
條件:現從事客戶經理的員工。
二、選拔方式
采用考試加綜合考評方式??荚嚦煽冋?0%,綜合考評占50%。綜合考評由人力資源部(10分)、業務發展與創新部(20分)、合規風險部(30分)、農村業務部(10分)、稽核審計部(20分)、客戶經理所在信用社主任(10分)根據本條線對客戶經理的日常工作情況進行打分。評分標準由各部門制定后交業務發展與創新部匯總。
三、選拔程序
(一)自愿報名。
(二)組織考試,由業務發展部、農村業務部、合規風險部、財務信息部、稽核審計部共同出題進行考試。試題統一交監事長處,由監事長指導紀檢監察室、稽核審計部選題形成考試試卷。
(三)根據考試成績,對排名靠前的客戶經理按照1:2的比例進入綜合考評,參考人員不足比例的按實際參考人數進入考評。
四、組織領導
聯社成立客戶經理選拔工作小組。
組 長:***
成 員:人力資源部、業務發展與創新部、合規風險部、稽核審計部、紀檢監察室、財務信息部、農村業務部負責人。
工作小組下設辦公室在業務發展與創新部,小組長負責選拔全面工作,指導辦公室做好選拔事宜,業務發展與創新部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負責選拔工作的組織、聯絡、報告等工作。
五、時間安排
報名時間:2018年10月25日--2018年10月26日。
考試時間:2018年10月28日上午9點??荚嚂r間60分鐘。
考試方式:線下閉卷考試。
考試地點:另行通知。
監考人員和閱卷人員由監事長牽頭,紀檢監察室、稽核審計部、人力資源部實施??荚嚱Y束后立即進行閱卷,閱卷結果經監事長審核后立即下發。
六、開展綜合考評
考試成績確定后,由涉及考評的部門對進入進行綜合考評的參考人員進行考評,考評結果與考試成績匯總后形成報告。 各考評部門須在10月28日下午5點前將綜合考評結果報工作小組辦公室,辦公室匯總考評成績和考試成績后,形成選拔報告。
七、人員確定
10月29日工作小組辦公室將報告報黨委會研究決定。研究決定后,由人力資源部負責安排人員調動工作,稽核審計部做好相關人員的離任審計工作。
八、相關要求
(一) 統一思想 提高認識。本次客戶經理選拔,是聯社對全轄客戶經理架構的一次重大戰略調整,是面臨當前城區激烈的競爭態勢強化城區市場競爭力的重大舉措,全體員工一定要認識到本次選拔是發展的需要、是改革的需要,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各項工作的安排部署上來。
(二)加強動員 積極參與。各信用社負責人要做好員工的動員工作,鼓勵品行端正、能力突出、踏實上進的員工參與選拔,員工自身要端正態度,積極參與。
一、考察學習的基本情況
為學習借鑒上海市環境執法先進經驗,提高我省環境監察人員業務素質,根據《上?!颇?009年環保合作工作備忘錄》及省環保廳《關于印發2009年全省環境監察業務培訓計劃的通知》要求,2009年6月7日—11日,省環境監察總隊組織各州(市)環境監察支隊負責人前往上海考察學習不同行業現場執法特點、技能與技巧以及學習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理的措施及方法。在為期一周的考察學習活動中,主要參觀考察了白云港污水處理廠、御橋垃圾焚燒發電廠、上?;^(賽科)、太古升危廢處置單位和上海市環保局在線監控中心,與上海市環境監察總隊進行了執法交流座談,在座談會上,上海市環境監察總隊負責人就上海市的環境監察工作情況及環境執法理念向我們作了詳細介紹,云南方就有關排污收費、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現場環境執法、污染糾紛調解、減排項目環境監察、現場環境稽查、環境監察能力建設以及如何增強服務意識等方面的問題與上海市環境監察總隊進行了廣泛交流。通過這次考察學習,使我更進一步了解到上海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感受到昭通與上海市之間的差距,認識到我市環境監察工作所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同時,通過學習和借鑒他們的寶貴經驗,也進一步增強了我認真履職的決心和信心,有效提升了我的思想意識、宗旨觀念、工作思路以及業務素質,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二、考察學習所取得的收獲
通過與上海市環境監察總隊相關人員的廣泛學習和交流,他們的工作經驗和執法理念有幾點值得我在今后工作中去認真學習和借鑒。
(一)建立健全了一個領導班子和組織機構。上海市環境監察總隊現有編制61人,有總隊長1人,副總隊長2人,內設機構有辦公室、監察一科、監察二科、綜合執法科、熱線科、稽查科和法制科共一室六科,各科室根據自己的職能職責,設置了相應的工作崗位。總隊長負責全總隊的工作,兩位副總隊長協助開展工作并負責督促落實各自分管的工作,各科室按照各自的職能職責把各項工作進行了細化并責任到人,責任科室領導負責科室工作的具體督辦,科室人員按照自己的職能職責抓好各項工作落實,較好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
(二)確立了一個科學合理的工作思路。上海市環境監察總隊結合年度環境監察工作的實際,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扣“提高環境質量,促進科學發展,爭創全國一流”的主題,圍繞市局中心工作,從年初開始,就制定了相關的管理制度和確立了科學合理的工作思路,召開了以“規范執法行為,實施精細化監察”為主題的專題研討會,重點突出了部門職能調整組合,組織開展了干部競聘上崗活動,加大了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和加強了全體監察人員的業務培訓,在全市轄區內推行了精細化監察和實行了執法建議書制度,進一步規范了現場取證、制作筆錄等公文文書,就如何解決環境監察和工作中的難點等問題進行了有效探討,在全市嘗試公眾參與環境執法等一系列活動,通過典型環境違法案件的曝光,成功地打造出了上海市環境監察的聲勢,較好地保障了城市環境安全。
(三)注重打造一個環境執法品牌。一是以加大執法力度為立足點,通過媒體曝光和加強后督察等執法手段,實行執法建議書制度,逐步解決了監管不到位以及以罰代管的問題;二是以創新監管機制為著力點,試行精細化監察和開展在線監控數據的管理,針對企業違法排污問題,采取不定時的檢查手段,加大對違法排污企業的監管力度,督促企業增強環保意識,完善污染治理設施,保障城市環境安全;三是以關注民生改善為突破口,進一步完善應急響應機制,保障飲用水源地環境安全,注重環境執法規范化和解決單為環境而的問題;四是以增強服務意識為結合點,注重執法與服務并重,嘗試公眾參與執法,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五是以注重素質培養為支撐點,開展執法交流和撰寫調研報告,全面提高環境監察人員的整體素質;六是以狠抓隊伍建設為切入點,開展干部競聘上崗和加強業務技能培訓,注重落實環境稽查制度和體現政風行風,逐步解決了個別人員不認真履職的問題。
三、通過考察學習,對下步工作的思考
通過這次考察學習,對照我市的環境監察工作,使我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環境監察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自身在履職過程中也還存在創新精神不強,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凝聚力、戰斗力不強等問題,我將以此次考察學習為契機,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加以改進。
(一)要注重加強支隊班子建設。在工作中要進一步理順工作關系,搞好班子內部團結,增強班子的民主決策意識和內部管理能力,在兩位副支隊長的協助下,充分調動全隊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徹底解決凝聚力、戰斗力不強等問題。
(二)要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結合全市環境監察工作的實際,逐步探索開展環境稽查工作的思路,通過開展現場環境監察和環境執法等實戰演練,逐步提高支隊全體人員的環境監管能力和執法水平;通過送出去和請進來等相關培訓手段,全面提高全隊人員的業務技能,逐步扭轉個別人員履職不主動的問題。新晨
關鍵詞:
公共部門;內部控制;基本框架
中圖分類號:
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23010702
按照公共部門內部控制框架“五個體系”的構建思路,我們分別每個體系的內容進行闡釋介紹。
1 主體界定:公共部門內部控制的分類體系
公共部門內部控制的分類體系,主要是解決公共部門內部控制的主體標準、參與范圍和行為邊界三個問題。我們認為:公共部門內部控制分類體系以我國公共部門主體分類為標準,分三類并行。
(1)公共部門內部控制主體分三類。按照國家學說理論、我國法律規定的公共部門職能性質及任務,我國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公共部門可分為:國家及各級權力機關、各級行政單位、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公益性社會組織和司法執法等機關。結合目前頒布的《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指導意見》的有關內容,可以將公共部門內部控制的主體分三類:第一類是政府部門,包括立法單位、行政單位、司法單位,以及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后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這類單位涉及到行政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的內部控制。第二類是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這類單位主要由政府設立、監管,履行基本及一般性公益職能。第三類是社會公益組織及非營利部門,這類單位主要由社會財力投入設立、自行管理,受政府監督,包括各種社會團體、行業協會、慈善機構、社會服務機構等。
(2)公共部門內部控制覆蓋全員,公共部門內部控制也是全員參與的,除了包括政府部門、非營利部門、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等法人和非法人單位、部門、機構、組織外,還包括在公共部門內從事工作的自然人,如行政單位的黨委決策成員、單位內各個部門、機構的管理人員以及部門、機構內的工作人員。
(3)公共部門內部控制行為邊界。主要是指影響到公共利益及公共部門職能任務實現的公共部門行為對象、行為活動和行為關系邊界,它們是內部控制的對象。其中,行為對象是公共部門為實現職能任務所作用的人、財、物、組織機構、信息資源等客體對象;行為活動是公共部門發生的預算編制、資金收支、物資采購、工程建設、債務償借、合同立廢、會計核算、決算報告等業務活動;行為關系指公共部門履職涉及的經濟關系、人事關系、權責關系等。
2 三層五類:公共部門內部控制的目標體系
公共部門內部控制絕不是單純地“為了控制而實施控制”,其目標源起于公共部門受托履職目標,落腳于消除公共履職風險,確保公共利益及公共部門職能目標實現,包括三個層次五類。
(1)第一個層次初級目標,包括配置目標、合規目標和安全目標三類。初級目標是確保公共部門正常運作,并發揮應有職能的內部控制目標,適用于各個層級公共部門。包括三類:首先,配置目標。是對公共資源配置的控制。是指通過控制措施,合理保證公共部門能夠公平、公正、公開地科學配置公共資源,提供公共產品,做到權責對等,起點、過程和結果同步公平,決策、執行、監督合理公開。這一目標對于以行政指令方式配置資源的政府行政單位意義重大。其次,運作目標。是對公共部門運行的控制。是指通過控制措施,合理保證公共部門的行為對象、行為活動和行為關系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到有法必依、合法運作。其三,安全目標。是對公共資源保管使用的控制。是指通過控制措施,消除公共資源在保管使用中的不當毀損、流失風險,確保公共資源安全。
(2)第二個層次中級目標,具體指強制報告目標。適用于中央、省、市等相應層級公共部門。由于公共利益具有衡量標準多元模糊、涉及主體復雜分散,實現風險多樣綜合的等特點,致使公共受托監督非常困難。強制報告目標,是指通過控制措施,以法定方式要求公共部門強制披露履職情況,及時綜合地報告公共部門在運行管理、履職盡責,提供公共產品服務、配置公共資源等方面全過程、全內容、全領域的受托責任信息,強化公共部門受托責任履行。
(3)第三個層次高級目標,具體指戰略保障目標。適用于中央、省級公共部門。是指通過控制措施,為公共部門各個層級、各類性質主體有效實現公共部門整體層面、科層層面、個體層面、行業層面、項目層面等戰略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確保公共利益實現和公共資源配置效益長效提升。
3 五位一體:公共部門內部控制的要素體系
按照內部控制一般理論,結合公共部門職能特點及控制實施的特有規律,公共內部控制要素包括公共部門內部環境、公共履職風險評估、公共部門控制措施、信息溝通和內部監督。這些要素五位一體,聯系緊密,是公共部門內部控制設計和實施的對象。
(1)公共部門內部環境。指公共部門內各類人員開展工作的環境,包括組織體制、人力資源政策、公共部門文化等內容。組織體制是關于公共部門決策治理結構、內部機構設置和職能權責劃分的法定體制安排,包括各級政府部門的預算委員會和領導辦公會議,非營利組織中的執行委員會等機構、相關管理部門及其權限劃分。人力資源政策是為實現公共職責,對公共部門工作人員的聘用、培訓、辭退與辭職;薪酬、考核、晉升與獎懲;關鍵崗位的強制休假和定期崗位輪換;掌握秘密人員離崗限制等進行的法定規定。公共部門文化,是指公共部門預期要達到的使命、遠景、宗旨以及公職人員必須具備的價值觀、團隊精神、管理意識和服務理念等。內部環境是公共部門內部控制的基礎,決定了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必須注重內部環境優化,是確保內部控制措施更好落實的前提條件。
(2)公共履職風險評估。是指對公共部門履職中的各類風險進行合理分層、分類識別、系統分析和綜合評估的活動。第一,公共部門風險分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宏觀層次風險主要是戰略發展風險、信息報告風險、資源配置風險以及風險等。微觀層次風險主要指預算管理、工程建設、集中采購、基金運營、非稅資金收支等公共業務處理與流程運作風險。第二,風險分類識別,主要指區分經濟形勢、行業政策、政治環境、技術進步、自然災害等外部因素和編制調整、機構人動、管理創新等內部因素,實施風險分類識別。第三,風險系統分析,就是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兩個方面,依據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以及規避風險所需的經濟、社會、政治成本等,對公共部門整體層面風險承受能力和業務層面可接受風險水平等進行分析衡量。第四,風險綜合應對。就是依據風險成因、結合公共部門業務流程、風險重要性水平及其應對策略等,通過設立風險清單,建立風險數據庫的方式,實施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和風險承受等應對策略。
(3)公共部門控制措施。是公共部門根據風險評估及應對策略,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和方法,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之內的活動,包括授權審批、不相容職務分離、預算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和績效考評控制等方法。公共部門內部控制應以預算控制為主線,以資金資產等財產控制為核心,以會計控制為支撐,強化預算控制與會計控制的協調。其中,預算控制側重對公共資源配置使用等決策活動實施控制,綜合采用授權審批、不相容職務分離、預算執行控制等方法,力求決策與執行、監督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會計控制側重對會計信息和會計工作等實施重點控制,包括對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的登記編制等基礎工作實施標準化控制,對公共資源配置、變動、使用和管理等核算信息實施跟蹤控制,對會計報表、專項報告等匯總信息實施綜合控制。
(4)信息溝通。就是通過文件化、數據化、制度化和流程化的溝通形式,通過建立常態化信息采集、傳輸、共享機制,全面收集、整理、共享公共部門組織機構、業務運作等方面的內外部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篩選、核對和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為內部控制實施提供數據基礎。
(5)內部監督。就是通過內部審計、紀檢監察、績效考核、內部報告等方式,對公共部門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檢查與評估,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缺陷,形成書面報告并做出相應處理,確保內部控制體系有效運行。其中,內部審計以國家審計署、各省市審計廳局為主體,單位內部審計為重要補充。紀檢監察主要由相關職能部門定期對國家行政機關和公務人員實施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冃Э己酥攸c是依托政府績效考評指標,對履行公共職能的各級單位、部門、機構和人員等工作績效進行評價,并將結果應用于崗位責任管理。內部報告主要是采用例行報告、實時報告、專題報告、綜合報告等方式,向公共部門主管單位和領導反映公共履職情況,增強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4 三點一線:公共部門內部控制的評價體系
公共部門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是指公共部門相關職能部門、內部管理層及負責人,圍繞統一的評價程序方法“這一線”,對單位、部門、機構的內部控制設計的健全性、內部控制實施的有效性和內部控制的整體績效“這三點”進行評價,以此綜合判定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程度。
第一,內部控制設計評價。主要是評價公共部門內部控制設計階段,整體籌劃的科學性,要素設計的完整性、制度體系的完備性等,目的是看內部控制設計思路是否貫徹了內部控制的目標要求。
第二,內部控制實施評價。主要是評價內部控制實施階段,單位組織結構和職責分工的健全狀況;各項內部控制制度、業務處理、管理程序的落實情況;各項業務實施中授權、批準、執行、記錄、核對、報告等手續的完備程度;崗位職權劃分、責任管理和獎懲落實程度等。
第三,內部控制績效評價。就是利用政府績效評價指標,按照建立評價機構、開展評價調查、實施評價測試、組織單位評價、編寫評價報告等程序對內部控制的整體運作效益、效率和效果實施綜合評判,得出改進和成果應用結論。
5 一統三分:公共部門內部控制的制度體系
著眼公共部門內部控制與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機融合,趨于一體的發展趨勢,應按照企業內部控制“一個基本規范+三個配套指引”的制度結構,參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內容,按照“一統三分”的體系結構,統籌公共部門內部控制制度,為內部控制設計、實施和評價提供法律依據。
第一,《公共部門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屬于內部控制總綱和概念框架,在整個制度體系中起統馭作用。內容包括公共部門內部控制的概念原則、基本目標、基本要素、總體程序、質量標準等。是其他內部控制法規制定的依據。
在開展部門履職評估工作中,泰安市編辦本著全面部署、循序開展,注重導向、務求實效的原則,規范程序,精心操作,扎實推進,著重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實際,創新謀劃評估思路。泰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機構編制工作,始終把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創新機構編制管理作為科學配置機構編制資源、促進區域科學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積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不斷創新和完善機構編制管理方式。泰安市編委研究出臺《關于開展機關事業單位履職評估的意見》,明確把“三定”職能作為評估工作的重點,重新審視機構設置、編制配備的基礎和依據,找準了機構編制評估的切入點;通過檢驗貫徹落實黨委政府工作部署情況,促進機關事業單位全面科學正確履行職能,找準了機構編制服務中心工作的關鍵點。省編辦充分肯定了泰安這一創新做法,將《履職評估意見》全文刊發于《機構與行政》予以推廣。
(二)客觀系統,科學設定指標體系。指標體系是評估的核心,評估指標體系的科學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評估的水平和質量。在充分把握《山東省政府部門機構編制評估辦法》和泰安市編委《履職評估意見》總體要求的基礎上,堅持一致性原則,將評估指標的設定與評估目的緊密融合,做到方向明確;遵循可操作性原則,力求評估指標客觀可測、簡易可行、系統實用。緊扣機構編制管理的基本任務,確定了五方面評估內容,并細化為18個一級指標,70個二級指標;設計了《泰安市機關事業單位履職評估表》,包含評估核查節點154個,要求部門自評時嚴格把握。一是通過評估職能精細化管理,檢驗“三定”職能是否細化量化、工作程序是否科學規范、工作制度是否健全完善;二是通過評估職責落實,檢驗職責分工是否明確具體、黨委政府工作部署是否有效落實、協作機制是否健全完善;三是通過評估履職行為,檢驗工作行為是否認真負責、職權行為是否合法合規、責任行為是否清晰具體;四是通過評估履職效果,檢驗工作業績是否爭先進位、創新工作是否效益顯著、社會評價是否滿意認可;五是通過評估機構編制執行,檢驗機構設置是否必要合理、編制配備是否科學適宜、政策執行是否合乎規定。
(三)點面結合,合理確定評估對象。堅持統籌兼顧,做到點面結合,綜合考慮機構性質、行業特點、黨委政府工作部署、示范帶動作用、職能調整變化、領導重視等因素,泰安市市直確定了10個、縣市區確定了51個政府部門單位作為履職評估對象。這些部門單位既有政府行政機關,也有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既有綜合管理部門,也有行業管理部門和行政執法部門;既有經濟管理部門,也有社會事務管理部門,具有較好的示范作用。
(四)嚴格程序,精心組織評估工作。紙上得來終覺淺,再好的藍圖,沒有得到有效執行,都是紙上談兵。泰安市采取部門單位自我評價與評估組實地評估相結合,分六個步驟,推進評估工作有序開展。一是評估準備。主要是擬訂評估方案,梳理評估部門單位職能和機構編制情況,設計調查問卷等。二是動員部署。組織召開評估動員會議,明確評估內容、方式和時間安排等。從機構編制、組織、紀檢監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法制、政府督查等有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評估組,進行業務培訓,掌握評估目的意義、方法步驟及有關政策。三是部門單位自評。市直評估部門單位按照要求,梳理分析職能履行情況,認真填寫統計表格,按時完成了自評工作。四是實地評估。堅持方式創新、務求實效的原則,綜合運用聽、查、談、看、議等多種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地掌握評估部門單位履行職責情況和機構編制執行情況,認真分析所涉及內容的問題點、關鍵點,有針對性地驗證查找問題。五是分析評定。評估組綜合部門單位自評、實地評估、滿意度測評、征求意見建議等情況進行分析評定,形成評估報告報市編委。六是反饋整改。根據市編委研究意見,將評估結果及時反饋評估部門單位,并就評估中存在的問題要求限期整改。
(五)公正有效,綜合運用評估結果。運用評估結果,不僅是履職評估的延續,更是評估的目的。實際工作中,泰安市將評估發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分析,按照“臺賬銷號”制度要求,建立了評估問題整改落實臺賬,提出了分類解決的辦法。一是對部分部門存在的職能落實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工作程序不合理、日志記錄不規范以及私設機構等問題及時進行了反饋,并加強跟蹤督查,確保落實到位;二是對主要職責發生較大變化的畜牧獸醫部門,及時進行了“三定”規定的修訂;三是對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奶吧監管等職責邊界不清的問題,及時進行了深入調研,提出明確職責劃分的建議意見;四是對機構設置、編制配備存在的問題,及時要求部門按程序進行了提報研究;五是對機關事業人員混崗、離崗人員占編不能補充人員等涉及多部門管理、關注度高、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敏感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和溝通協調,向有關決策機構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六是對調整定點屠宰管理職責、設置測繪地理信息機構、集中設置行政審批機構等事項,按照這次中央部署的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要求,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統籌解決。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強化了全面正確履行職能的理念,提升了部門行政效能。通過評估職能精細化管理情況,強化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的意識,對職責權限、工作程序和目標任務的認識更加明確,增強了各項工作任務的計劃性和預見性,提高了各部門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創新創優情況評估,有利于部門培育工作新理念,改進工作新方式,建立工作新機制,發揮現有機構編制資源新效益,開創工作新局面。將工作日志制度落實情況納入履職行為方面的評估,有助于發現部門工作人員實際開展工作情況,判定工作量飽和程度,增強部門及工作人員履職的責任心和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為提升行政效能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推進了機構編制管理方式創新,提升了機構編制管理水平。評估機構編制執行情況,進一步增強了部門遵守機構編制法規政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強化了機構編制意識。開展履職評估,解決了機構編制部門對部門職責履行情況缺少有效監管手段的問題,實現了既管職責配置,又管職責履行的“雙管”機制,更有利于維護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的權威性和嚴肅性。通過評估,有利于全面掌握部門機構編制配置和部門職能變化情況,準確把握部門職能履行情況和工作量大小,以及圍繞大局發揮作用情況,科學合理進行機構編制的動態調整,實現機構編制資源效益的最大化,提高了機構編制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三)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關系,推進了政府職能轉變。通過開展履職評估,有助于發現部門履職過程中的越位、錯位、缺位現象,以及與法規政策、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職能;有助于發現部門間職責交叉、邊界不清、關系不順的混亂現象;有助于梳理、分析部門內設機構之間、內設機構與事業單位之間的職責關系,理清各自的職責范圍,推動部門職能及時進行清理、調整、優化,使職責配置更加銜接緊密、執行順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同時,進一步摸清了新一輪改革涉及部門的管理體制、職能狀況,認真梳理了現有機構和編制資源,摸清了底數、掌握了現狀、理清了改革重點難點,為下一步改革提前做好了相關準備。
三、幾點體會
(一)領導重視是前提。履職評估工作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領導的重視支持,需要各職能部門的協同作戰,需要機構編制系統上下的群策群力,需要各部門的傾力配合。泰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和支持履職評估工作的開展,多次聽取匯報,并提出明確要求;泰安市編委會議、市編辦主任辦公會議多次專題研究開展部門履職評估工作,對出現的具體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多次召開市直部門分管負責人及縣市區編辦主任會議,統一認識,統一思想,強化督促調度,為履職評估的順利推進創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二)調研先行是基礎。調查研究是科學決策的基礎,是掌握全局和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管住、管好、管活機構編制,是地方各級機構編制部門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為此,泰安市堅持調研先行原則,深入開展了“對上”、“對下”、“對外”三方面學習調研活動。通過對上學政策、對下知需求、對外取經驗,找準結合點,提出開展履職評估工作,建立機構編制動態調整機制的思路。通過參加省編辦組織的重慶、寧夏學習考察,以及對青島市、鄒城市等地先進經驗的學習,進一步完善了工作機制和評估手段,夯實了評估工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