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05 22:05: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解剖學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為了確定人體器官位置、形態、結構及功能與人體表面之間的關系,常用體表標志的辨認。在人的活體的體表身上可以觀察觸摸到的骨性凸起和凹陷(即骨性標志),肌的輪廓(即肌性標志)。血管的搏動(即血管標志)和皮膚皺紋等,均稱為體表標志,主要在臨床應用治療和針灸腧穴定位的特定性標記具有重要的意義。

1.2功能解剖學的動態性

隨著人體的運動和姿勢的變化,體表標志也不是永遠不變。功能解剖學最大的特點研究對象以人為活體,所以要求學生在學習功能解剖學這門課程必須體會體表標志的相對位置的變化規律。

2學好功能解剖學對于康復治療專業學生應用臨床有重要的意義

康復治療師在臨床上,主要為患者進行綜合性康復治療,主要以患者身心功能障礙為對象,以多種功能康復療法為手段,也是病、傷殘綜合治療的一個組成部分。若常用的藥物療法、物理治療(PT),作業治療(OT),言語治療(ST),心理輔導與治療,文體治療,中國的傳統康復治療等等,都是病、傷殘患者盡快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使身體殘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以恢復傷患者和殘患者的日常生活治理、學習、工作和社會的生活能力為目標,幫助他們改善身體素質,提高生活質量,重返社會生活主流。在臨床上主要以運動和神經系統功能解剖學知識為主要內容,是康復治療專業學生必須重點掌握的一門重要課程,主要是對今后康復臨床治療工作非常重要。故學好功能解剖學知識是為康復治療師開展一系列康復治療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3功能解剖學有效教學途徑

功能解剖學主要研究正常人體器官位置、形態、結構和功能以及學習方法是通過觀察和觸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能夠如何有效的教會學生在不同體型、不同姿勢和,在患者和健康人身上及自己本人身上進行觀察和觸摸,而且進行快速的體表定位,這是教師在教學中突破的難題。主要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教學中,要將老師本人或學生作為活體的重點,因為在臨床上康復治療專業的學生最終的目的是治療疾病,學生將來接觸的對象是患者或健康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常見的體表標志要展示給學生看,然后學生摸到自己的體表標志,學生之間相互觸摸,并且告訴學生位置一定要準確。例如髕骨(即骨性標志)位于膝關節前面,倒三角形的扁骨,前面粗糙。髕骨完全可以摸到;還有肱骨內側髁、肱骨外側髁及尺骨鷹嘴等。在臨床上,如肩周炎和網球肘及肱骨骨折,尋找體表標志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故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其次,我們作為老師還發現,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結合臨床的康復治療。如有效運用講、觀察、摸、量等方法,學生最感興趣。

3.1講

講是指功能解剖學理論講授和示教。盡管功能解剖學的教學主要采用體表觸摸、度量和觀察方法來描述人體形態結構,但是它是建立傳統解剖學基礎之上的。因此,講解時解剖學知識,臨床意義和實驗方法以及PPT播放、標本講解和示教方法。特別老師在講解重要體表標志時,老師先講,后演示,最后結合臨床的疾病;最后讓學生上講臺把體表標志展示給學生們看,對于學生錯誤的地方,必須糾正,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同學們的印象。

3.2觀察

觀察是指導學生通過看來學習功能解剖學。首先,教師嚴格要求學生認出自己或老師的體表標志。如指認出心尖搏動、橈動脈搏動等位置以及淺部肌肉的輪廓。因為康復專業畢業生在臨床上,既要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又要具備物理治療能力,作業治療技術能力和中醫傳統康復治療能力等。因此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在活體上準確找出器官位置。其次,要求學生觀察模型和標本時,必須仔細辨認肌性和骨性標志,在進行活體觀察時,讓學生之間相互觀察有機結合起來,從而相互比較和糾正解剖學知識。若肩關節運動、髖關節運動和膝關節的運動等等。故只有這樣,學生和老師才能達到教學和學習的目的。

3.3摸

摸是指導學生通過觸摸、按壓和敲等觸摸體表的方法來學習解剖學知識。對于康復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講授一些中醫的推拿針灸中重要的經絡腧穴,再結合臨床康復治療的常見病。例如面癱針刺取穴處方:人中、內關、合谷、地倉、頰車等,教會學生尋找穴位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如何利用體表標志有效定穴位,才能加強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3.4量

量是指導學生通過測量的方法來學習功能解剖學。首先觀察人體的主要測量點,并分別在老師或學生及他人身上找出相應的測量點。如下肢的測量,讓患者或者學生擺好仰臥位,必須保持左右側對稱姿勢下進行,并將雙側的結果予以對比。否則結果有誤。下肢全長:下肢伸直時由髂前上棘至內踝尖的長度大腿長:由髂前上棘至股骨內側髁收肌結節的長度小腿長:由股骨收肌結節至內踝尖的長度其次,利用觀察和觸摸到體表標志進行人體測量,這對學生正確掌握各種體表標志和臟器血管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對比正常人體各種標準值,不僅加強學生學習功能解剖學的興趣,同時也教會了學生在臨床應用簡單人體運動功能檢測方法。

篇(2)

二、結合專業特色合理安排實驗內容

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高技能實用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而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正是側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如果缺少這個環節,為學生以后的醫學臨床知識學習帶來隱患。例如:在講解運動系統骨骼標本實驗時,人體全身骨性標志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基礎知識、重點知識。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如胸穿、腰穿、心內注射及血管神經走形描述等都要用到。還有消化系統講解闌尾在人體的體表投影點,是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外三分之一交點處等。這是重點,以后臨床工作中經常要用到。這些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我們在實驗教學上重點講解和示教,并要求學生利用自身活標本,找到準確位置,把知識活學活用。學生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深切體會到基礎醫學知識的重要性。由此鞏固了學生的專業思想,提高了學生專業技能,為今后的臨床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三、采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實驗教學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計算機應用的日趨成熟,多媒體教學成為實驗教學必不可少的一種新補充教學手段。解剖學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把相關教學內容通過豐富的素材(如活體、標本、模型、動畫、錄像等)融為一體,巧妙的結合使抽象難理解的內容變得直觀、形象便于理解,有效彌補傳統實驗教具和實驗教學的不足。例如:在講述心臟的各腔室時,心瓣膜的形態在實驗標本上難以觀察到。多媒體軟件中模擬瓣膜的形態,應用動畫展示瓣膜的活動,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瓣膜是如何關閉房室口和動脈口,從而防止血液逆流。還有講述神經系統傳導通路時,教材中所示都是平面圖。而多媒體軟件可將感應器官、神經元及傳導通路由淺入深一一串聯起來,把平面結構還原成三維立體結構,把一些抽象的、復雜的內容簡單化、直觀化,便于理解與記憶。然而多媒體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取代老師的講解。只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實驗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取長補短,才能真正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四、建立合理的實驗教學評價體系

以前解剖學實驗成績占總成績比重小,只有10%。而且評分也一般是根據教師對學生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和實驗標本辨認來做為實驗打分的依據,這樣所得實驗分數缺乏客觀評價體系。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對學習解剖實驗興趣不高。為突出解剖實驗的重要性,我們依據教學大綱,改革實驗考核內容,包括基本知識、實驗標本辨認、考核方法多樣化、計算平時成績等形成多方面立體評價。增加了與臨床專業有關的判斷、理解、應用知識的考試比例,加大實驗標本識別成績的比例,對實驗技能考試成績進行綜合評價。由每次實驗態度、動手能力、模型標本描述的條理性組成。例如:在實驗操作考試中先將實驗考核內容編號,學生采取抽簽形式決定實驗操作項目。首先簡要書寫實驗報告中的實驗目的、實驗標本、實驗方法、實驗討論和分析等內容,然后進行實驗標本識別。最后根據書寫實驗報告,實驗標本識別準確性綜合打出成績。這樣對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動手能力較強的應用型人才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五、結語

總之,要提高高職臨床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培養理論基礎扎實,操作技能熟練,動手能力較強的應用型高等專科醫療衛生技術人才,除以上方法外,還有許多需改進,如教材的建設,實驗指導的編寫,實驗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實驗室設備的更新等。還需遵從醫學教育的規律,理論和實驗一體化教學,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總結,從根本上形成一套真正適合臨床醫學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模式,為培養應用型高質量醫學人才打下扎實基礎。

作者:師哲 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分院

參考文獻:

[1]張曉東.三年制高職人體解剖學教學的探索[J].解剖學研究,2015(2)156-157.

[2]陶俊良,張東獻.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局部解剖學的現狀與對策[J].解剖學雜志,2015(3)374-375.

篇(3)

1.1克服學時限制我校局部解剖學大綱規定五年制本科生實習課為18個學時,而完整制作一具局部解剖學教學標本,即使是熟練的專業技術員也需要200-300學時才能完成。鑒于我校幾屆本碩學生操作情況(開顱取腦、面部深層結構暴露等幾項操作難度太高,學生容易破壞結構且容易受傷,不需學生操作),需要4組學生同時操作,36學時才能勉強完成一具標本的制作。因此效仿本碩學生讓一個班制作一具尸體明顯不可行,需要幾個班共用一具尸體。此次上局部解剖實習的本科學生共有23個自然班,8個實驗室同時開課,每次安排三輪實習即可保證所有班級都上一次實習課,因此我們考慮將一具尸體分由3個班共同操作比較符合我校的實際情況。

1.2尸體的充分合理利用由于需要3個班協同操作來完成一具尸體標本的制作,為避免各班之間相互影響,同時考慮到班內小組的操作方便,需要將尸體分為三個部分:左側頭頸、腋窩、上肢及右側的臀部、下肢為一部分;右側頭頸、腋窩、上肢及左側的臀部、下肢為一部分;腹壁、胸腹腔內部結構及背部為一部分。每個班固定操作一部分,各班再根據人數按每組3-4人分為若干小組,每次實驗課有3組同學動手解剖,每組再進行分工,分為主刀、助手和閱讀指導,大家各司其職、相互配合,達到了費時少、不窩工、不沖突、物盡其用、人盡其職的理想效果。

1.3打破常規教學進程由于一次3個班分別操作不同的部位,這樣便無法按照以往的教學進度(第一次頭、頸部及腋窩,第二次臀部及上、下肢,第三次胸腔、腹壁及腹股溝,第四次腹膜,第五次腹腔臟器及腹后壁)安排實習,必須打破實習順序,按照各班所分部分分次操作:每次前兩個班頭、頸部及腋窩與臀部及上、下肢同時進行,后一個班則直接操作胸腹腔淺層及內部器官。解剖時采取組間、組內輪流操作,按先腹側后背側、由淺入深、上下搭配、左右交錯開工的原則進行,各班操作進度可根據學生實際操作快慢適當調整,但要控制在經4次操作便基本完成。這便要求學生理論課與實習課的安排要有適當的間隔,同時也需要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動手操作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2器械的管理與使用

解剖操作中要用到很多專用的器械,如刀柄及與其相配套的刀片、尖鑷、鉤鑷、平鑷、直剪、彎剪、拉鉤、血管鉗、鋼鋸、肋骨剪、咬骨鉗、鑿子、錐板鋸、探針、鐵錘等。由于器械的種類繁多,為便于管理,我們為每一個實驗室配備了一個器械盒,每個盒內放置錘、鑿、肋骨剪等大型器械各一個,刀、鑷、剪等常用器械各三個,并為每個器械盒打印一份器械名稱及數目明細以備師生查驗。每次實習課前由學生代表到準備室領用相應實驗室器械盒,并對盒內器械清點,確保無誤并簽字;實習課結束后學生將器械清洗并擦拭干凈,清點無誤后交回原處并請老師查驗。為了避免學生隨意損壞器械,我們還列出器械最低價格表,建立器械賠償制度,以約束學生無謂的損壞。當然,這僅僅是一種手段,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在每學期的第一次實驗課上,老師都會詳細給學生講授各種器械的具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以使學生熟練掌握和使用各種器械。老師會在課堂上對各種器械先進行示范,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如碰到學生在使用器械時有不規范的地方及時糾正。教師嚴格按照臨床外科手術操作的要求講授,以培養學生正確使用器械的習慣,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促成學生養成正確使用器械的良好習慣。

篇(4)

2CBL教學法在神經解剖學中的具體運用

目前,雖然CBL教學法在神經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不自覺的被采納著,但對病例構建、問題設計、討論模式及如何引導尚無規范、系統的研究,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本課題組在教學中根據專業特點、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了系統設計。

2.1構建高質量病例

病例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課題組針對夜大學生掌握集中欠佳的內容,如混合性腦神經、脊髓和腦干的內部結構、下丘腦與端腦內部結構等,對應的挑選了來源于醫院的真實病例,進行編排與構建,如周圍性面癱、脊髓外傷、動眼神經交叉癱、垂體腺瘤與內囊出血等。真實病例常較復雜,初學者分析難度大。這就要求教師對病例進行再構建,把教學重點和難點與臨床學科知識相結合,體現出設計思路及預期教學目標。病例構建的原則:

1)主題鮮明,即一個病例圍繞一個主題,且能覆蓋該主題的大部分知識點;

2)客觀、真實和準確;

3)難易適中,具有一定的深廣度;

4)具有啟迪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題組將30名學生分為4~5人的小組,各組分一個不同的病例。

2.2設計問題

教師在布置病例后不主動提問,而是在上課之前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仔細查找病例中隱藏的問題,制作能體現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思考過程的課件,在課堂中講解并討論。但這不是說教師處于完全旁觀的角色,而是說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在構建病例時就體現出。設計問題,要結合理論課程的邏輯主線,由易到難,由點到面,逐漸深入,把問題藏在病例里的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中。問題內容既要明確教學目標,體現神經解剖學的基礎作用,又要廣泛聯系臨床各學科,具備實用性。這需要教師對病例進行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脊髓外傷病例中,主要目的是考察脊髓內部的傳導束,但可加問手術入路。這樣既能促進學生掌握椎骨與脊髓的對應關系,鞏固理論知識,又能讓他們提前接觸臨床,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

2.3巧妙引導

夜大專升本的學生已具備基本的解剖學知識,但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病例,應緊扣教學難點和重點,而不能像傳統“講授教學”一樣面面俱到。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僅作為主持人,引導學生不偏離主題思考及討論,點評學生發言,適當的歸納和總結,把握課堂節奏。教師對病例中涉及的關鍵問題才作補充講解,但每次講解時間不宜過長,不能過多干涉學生的討論。例如討論周圍性面癱病例時,面神經損傷的位置不同,如在內耳道、面神經管和腮腺等處,其發病基礎、臨床表現和處理方式也不同。教師對其損傷的位置巧妙加以引導,就能深挖病例價值,擴展學生視野。

2.4充分討論

課堂上由各組派出學生代表講解他們自己制作的課件,充分展示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過程。夜大學生雖已有一定的臨床知識,對病例分析較為全面,但也會出現較多的分歧。此時,教師宜鼓勵其他組成員積極提問,讓主講人及其同組成員作答。學生經過充分的討論,分析分歧出現的原因,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既鞏固了神經解剖學的理論知識,又提高了臨床專業素質。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從“授之于魚”轉變為“授之于漁”,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提高了自我學習能力。這點對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2.5課后鞏固

在課堂分析討論后,每個病例會挖掘出大量的知識點,涉及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多個學科。教師對此進行概要分析和總結,課后要求每位學生選取1~2個側重點,撰寫科研小論文,進行知識點擴充。值得注意的是,不宜過多加重學生負擔,字數以1000~2000字為佳。學生通過檢索和查閱資料,請教相關專業人士,一方面鞏固了課中所學,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另一方面鍛煉了獲取信息和撰寫論文的能力,培養了科研思維。

篇(5)

2改革實踐

結合我院局部解剖學和外科手術學教學實際,更新教學理念,以臨床應用為導向,調整課程設置與安排,優化整合局部解剖學與外科手術學課程,由解剖學老師和外科學醫生共同授課、共同指導實驗、共同編寫整合教程。旨在促進基礎與臨床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增進學科知識之間的滲透聯系,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技能。

2.1調整課程設置與安排

我院傳統的解剖學教學包括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前者安排在第1學期,學時數為112學時,后者安排在系統解剖學結束之后的第3學期,學時數為64學時,外科手術學課程安排在第5學期,學時數為42學時。我們在保證教學總學時數不變的前提下,將系統解剖學的學時數調整為90學時,仍然安排在第1學期講授,將局部解剖學和外科手術學兩門課程優化重組為局解手術學一門課程,學時數增加到128學時,并統一安排在第5學期授課。此舉重在緊貼臨床應用,強化實踐操作能力。

2.2組建局解手術學“雙師型”師資隊伍

局解手術學課程的教學要求授課老師既要具備扎實的解剖學知識,又要具備一定的臨床應用知識和熟練的手術操作技能,這樣才能使局解手術學課程的教學真正指向臨床應用。為使每一位老師達到“局解-臨床-手術”三位一體的目標,我們組建了局解手術學教研室,由臨床醫生和解剖學老師共同承擔局解手術學課程的理論講授與實驗指導工作,并定期開展臨床醫生和解剖學老師之間的串聯互動,由臨床醫生為解剖學老師講解臨床手術操作要領,請外科和婦產科手術專家對解剖學老師和實驗技術人員進行人體常見手術入路的強化訓練講座,同時由解剖學老師為臨床醫生講解人體各局部的層次結構和實地操作技巧,通過同堂專業交流切磋,既彌補了解剖學教師臨床知識有限和滯后的不足、又解決了臨床醫生局解理論知識相對薄弱的問題,教師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臨床醫療水平和課堂教學效果均大幅提升。

2.3編寫局解手術學整合教程

我們根據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結合臨床實際,組織科室老師和附屬醫院部分外科專家共同參與編寫《局解手術學整合教程》。該教程以部頒教材第八版人衛出版社出版的《局部解剖學》和《外科手術基本操作》為重要參考依據,教程內容涵蓋五大知識模塊,即:外科操作基礎、動物手術、臨床常見手術層次解剖、臨床其它操作技術、人體各局部層次結構與解剖操作。外科操作基礎模塊主要內容為常用手術器械及使用方法,手術基本操作法(如組織切開分離法、止血法、縫合法和結扎法等)的規范化實施及其原理等;動物手術模塊內容包括動物清創縫合術、離體豬腸端-端吻合術、狗后肢靜脈切開置管術、狗胃大部切除術、兔蚓突切除術等,通過動物模擬臨床外科手術操作,強化手術學基礎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手術的基本技能;臨床常見手術層次解剖模塊內容包括氣管切開術、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腹股溝疝修補術、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腸吻合術、闌尾切除術、膽囊切除術、脾切除術、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與剝脫術、膀胱造口術等,在尸體上模擬上述手術的基本步驟進行解剖操作,為實習階段的外科臨床手術打下基礎;臨床其它操作技術模塊內容主要是利用動物來模擬操作換藥引流技術、組織活檢技術、骨折復位固定技術、穿刺或封閉技術等;人體各局部層次結構與解剖操作模塊包括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部和會陰、脊柱、四肢的解剖操作,考慮授課學時以及臨床應用實際需要,每個局部都有重點內容以及臨床應用要點提示。

2.4改革局解手術學課程教學方法

我們對課程五大模塊進行總體規劃設計,包括各模塊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各模塊理論和實驗的學時劃分等,每一模塊均由解剖學老師和外科學老師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其中外科操作基礎、動物手術、臨床其它操作技術模塊的理論知識講授由外科學老師擔任,臨床常見手術層次解剖、人體各局部層次結構與解剖操作模塊的理論講解由解剖學老師負責,各模塊的實驗教學則由解剖學和外科學老師共同承擔。其中,解剖學老師側重人體各局部層次結構與解剖操作的實驗指導,而外科學老師側重臨床常見手術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的實驗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規定的實習操作任務,每次實驗結束前給每個小組布置下次實驗內容以及需要查閱的相關知識,實驗操作前各小組先回答本次實驗內容預習準備情況,并由主講老師作為平時成績考核打分,實驗中遇有疑難問題要求組內同學相互討論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請教帶教老師。實驗結束后書面總結本次實驗的經驗教訓并完成實驗記錄。

篇(6)

1)內容打破學科界限,以“模塊”形式整合課程,實現了醫學教育單純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轉變;

2)課程安排實現合理布置,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進行授課、PBL和實習有機的結合,因地制宜,靈活多樣;

3)把學院的教學作為整體,統一規劃。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時段,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在低年級,以“掌握自主學習方法,培養自身能力”為主要學習目標;在高年級,以“掌握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能”為主要學習目標,從而形成“累進式”PBL模式[2-4]。相對于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很少有機會、有動力去查閱課程相關資料。我院將PBL教學模式運用于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中即課程的學習中段,由學生自由分組,每組4~6人,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網上找與教學有關的資料,資料形式可以是PPT,文檔,短視頻、圖片、模型等。利用二到四課時的時間,由組長到課上演講,每組15分鐘的時間,和臺下其他學生互動,聽眾有質疑提問時,由演講者回答,有問有答實現了課堂的良好互動。在學生講解完成后,教師做出總結及補充。從教學結果可以看出,PBLT教學優于傳統教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查找資料培養了獨立思考能力,在小組的討論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人際交往溝通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2)在傳統的教學中,口腔基礎課相對獨立,與臨床專業課聯系不緊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面對大量的內容感覺枯燥認識不到重要性。

(3)PBLT教學將腔基礎課和臨床課程有機地結合,使學生對基礎知識產生了興趣。

(4)無論是在學習能力還是人際交往能力方面都有顯著提高,在口腔醫學基礎知識的掌握上較傳統教學有較大提高。

2網絡教學在在解剖生理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網絡教學的特點是交互性、時效性和共享性強,并具有個別化、協作化的優勢,隨著現代教育模式的改變,開展網絡教學,加速教育技術現代化改革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鑒于此,我院建立了口腔解剖生理的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Blackboard教學平臺是美國BLACKBOARD公司研發的,其課程管理系統的實質就是為學生建立一個虛擬學習環境,教師可以把教學材料上傳到平臺上實現共享,學生可自主選擇學習。它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對課時的限制,加大了教學信息量,把學生的學習擴展到課堂外。教師可以在平臺上開設網絡課程,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選擇要學習的課程。不同學生之間,以及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根據“教與學”的需要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可以利用“Blackboard”和“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該網絡輔助教學平臺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多媒體及網絡技術在教學中交互性、時效性和共享性的嶄新環境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在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中的推廣和應用對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將教學課件、相關視頻、圖片等放在網絡平臺上,供學生共享學習,這對于課堂和沒有掌握的知識可以做進一步的復習,大量口腔頜面頸部及牙體的圖譜的建立,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圖片資料。學生可瀏覽口腔解剖生理學歷年試卷,選擇章節習題做練習,或根據學生學習的需求進行自測。方法是從題庫自動生成一個或多個章節一定數量的試題,并由系統自動生成成績報告,賦予正確答案,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同時,學生通過提問或者通過提交作業的方式和教師進行互動,解決學習遇到的難點。

篇(7)

2結合不同的教學方式,提高解剖學教學質量

PBL教學主要是指以教師引導、小組討論與自我指導方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可以訓練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并且有效解決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根據就教學目標向學生布置問題,例如,學習臀部注時,提問臀部解剖結構、選擇臀部進行肌肉注射的原因、肌注時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與注意事項。要求學生通過查閱教材與資料,以小組分析結合實物模型的方式開展討論,由教師點評并且歸納總結。PBL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能力與掌握能力,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與綜合分析能力。病例教學法同樣也是教學活動中經常用到的教學方法。此種方法主要是指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分析臨床中的典型病例,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要點。例如,學習神經系統時,教師可給學生舉一個臨床中的常見病例,即某人由于車禍,腰部受到劇烈撞擊,導致大小便失禁、下肢癱瘓,然后引導學生嘗試分析患者的受損器官,解釋出現以上表現的原因。利用實際病例幫助學生學習掌握脊髓的結構、形態、功能、位置,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為學習后續課程打下基礎。

3理論結合試驗,實現一體化教學

運用試驗的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充分觀察實物模型與標本,緊密結合臨床護理與理論知識,鞏固基礎知識。理論結合試驗的方法是指在學生在實驗室內進行學習,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驗中,合二為一開始授課。以往教學中,為表現系統性的教學課程,往往是分開實驗課與理論課,學習完理論知識后再進入實驗室中進行試驗,此種做法容易導致教學脫節,對學習效果造成影響。而理論結合試驗的教學方法則能在短時間內融合感性與理性,方便教師教的同時促進學生學,最大程度的保證教學效果。因此,護理專業的解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實驗課學習。例如,在學習胸外按壓、靜脈穿刺與胃插管術等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首先認真觀察標本,然后結合理論知識通過直接觸碰標本進行模擬操作,使動腦、動手,理論、實踐充分結合。此外,學校應當加強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通過配備高質量、足夠的標本完善各項配套措施,用于學校教學工作,并且肩負科普使命,向社會免費開放,充分發揮實驗室作用。

篇(8)

2創新中職衛校解剖教學方法的探討

基于以上的背景,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將以下幾種教學方法適當融入解剖學的教學過程,可以明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2.1多媒體教學

2.1.1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第一,資源豐富,激發學生興趣。傳統的解剖教學中,主要依靠掛圖、標本、模型、尸體來呈現相應器官的位置、形態和結構,資源非常有限。多媒體能有效解決這一傳統教學的短板。充分利用網絡,我們可以收集到非常全面、清晰的整體及局部解剖圖形,還可以多維呈現,動靜結合,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二,信息量大,提高教學效率。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板書書寫及畫圖上,而解剖學內容繁多,這無疑對完成教學任務不利。多媒體教學能將大量的信息在PPT上直接呈現,學生在每堂課上可以了解到更多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于講解重點及難點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第三,多媒體可提高解剖實驗課效果。當前很多中職衛校解剖學實驗在軟硬件上都受到一定限制,一方面解剖學教師數量不足,另一方面實驗器材尤其尸體來源大大減少。在解剖實驗課上,一名教師往往要帶兩大組的同學,一大組同學也最多只能共用一具尸體,在展現器官的位置和結構時,很難讓每位同學都看清楚。多媒體教學引入解剖學實驗課,可以在PPT上充分顯示各器官的位置、毗鄰及形態結構。實驗課開始時,教師就可以把要觀察的組織器官先示教一遍,再讓學生在實物、標本、尸體上體驗,從而提高實驗的針對性,提高實驗效果。

2.1.2多媒體教學的不足

第一,師生互動減少。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要求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充分互動。多媒體的使用會使得教師與學生都過分地關注于每一張幻燈片,從而減少授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反應的把握以及學生對教師肢體語言的關注。第二,滋生教師惰性。多媒體的使用會讓部分教師對其產生過分的依賴。備課僅僅對以前的PPT進行簡單的修改,而不再根據各班學生具體情況進行深入準備。授課過程中也過分依賴課前準備好的每一張幻燈片按部就班講解,不能根據課堂情況及時進行調整。

2.2案例教學法

2.2.1案例教學法的優點

第一,對接臨床,培養興趣。解剖學作為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很多知識點與臨床聯系緊密。在對這樣的知識點授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典型的臨床或生活案例,引出課題,深入剖析,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第二,突顯學生主體地位。對教師展示的典型案例,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并對資料整理分析,在課上課后進行討論,整個過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學生可以在真實體驗中學到相關知識。第三,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會學”,也就是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對案例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討論,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都可以得到鍛煉和提高。

2.2.2案例教學法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選擇典型的案例。中職衛校里解剖學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齡段的學生,她們的醫學基礎幾乎為零。所以選擇的案例必須足夠典型,要求解剖學知識與臨床緊密相關,深度適中,并且學生對此要有一定的了解,否則學生很難理解,也必然不能引起足夠的興趣。第二,要合理分配時間。在課堂上,教師對于案例使用的時間必須進行合理的分配。學生討論案例容易脫離中心,從而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既要調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又要緊扣主題。這就要求教師要對課堂有充分的駕馭能力,豐富中職衛校解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胡軍平摘要:在中職衛校,解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中職護生普遍反映學習難度較大。在傳統的教學方式基礎上,融入多媒體教把握好討論時間。第三,要做好必要的總結。受到知識面和對知識點掌握程度的限制,學生討論的觀點往往會比較零散,系統性不強。所以教師要緊扣案例相關的解剖學知識與學生討論成果,進行適當的剖析和系統的總結,使討論結果得以升華。

2.3“RPT”教學方法

“RPT”教學方法是加拿大Auen和Boraks首先提出的,是一種讓學生交替擔任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在做法上類似過去開展過的“小先生”教學法。通過初步嘗試,筆者認為該教學方法主要適用于解剖學中一些相對簡單,便于理解的知識點的教學和實驗課教學。

2.3.1“RPT”教學方法的優點

第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當今的中職學生多喜歡表現,RPT就給學生搭建了良好的表現平臺。為了能充當好教師角色,學生在課前愿意積極地參與預習、備課,這就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化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自然也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第二,能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RPT要求學生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備課,課中的精心組織、表達,老師也會進行適當的提煉、總結。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能對知識進行反復的強化,當然也就能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第三,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在實驗課的RPT前,學生會主動進入實驗室對解剖標本、模型和尸體進行觀察和摸索,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得積極動手。當然其中也會遇到很多問題,學生之間會自覺地展開討論,從而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第四,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充當教師的過程中,也需要像老師授課一樣,認真思考如何講解才能讓同學們接受,如何表達才能讓同學們更易聽懂。對充當教師角色的學生來說,這是嚴峻的挑戰,當然也是對其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很好的鍛煉和提高。

2.3.2“RPT”教學方法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教師要進行提煉和總結。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對重點的把握、難點的解析和知識的系統性都可能存在不足,所以在學生講完后教師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對知識進行適當地提煉和總結。第二,教師要進行鼓勵和引導。RPT時,學生難免會緊張,甚至使教學過程不能連貫進行,教師有必要適時地對其進行鼓勵和引導,使課堂完整、高效。

2.4其他教學方法

除了以上三種教學方法,其他的比如理實一體化教學、小組討論教學、角色扮演等等,都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篇(9)

2、樂譜分析。“解剖背譜法”屬于記憶方法中的理解記憶方法,學生在鋼琴藝術的學習中,他們對于作品的理解記憶程度與其思維活動是緊密相關的。而“解剖背譜法”的運用就是建立在理解作品上的。鋼琴藝術是一門非常復雜的藝術,對于鋼琴彈奏者而言,鋼琴的彈奏是一種靈活且變化萬千的心智活動。其學習過程需要彈奏者長期對手指進行磨練,彈奏者的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也會得到很好的鍛煉。而在鋼琴彈奏中,彈奏者思想能力水平的高低影響著彈奏者的彈奏水平,因此,養成分析作品的良好習慣對于彈奏者而言是取得良好彈奏效果的重要保障。

3、作品回想。“解剖背譜法”中的作品回想也就是冥想,是學習者在無琴無譜的狀態下進行的一種練習。這種聯系方法要求學生首先要深刻的了解彈奏作品,并且能夠較為熟練的掌握樂譜。作品回想的聯系一般分為幾個步驟:首先,學生需要看著樂譜在鋼琴上進行彈奏練習;其次,以牢記樂譜為前提條件,扔掉樂譜在鋼琴上進行彈奏練習;再者,拋開鋼琴看著樂譜進行彈奏練習;最后,將樂譜和鋼琴都丟開,進入無琴無譜的練習。其中第三步和第四步的聯系最能讓彈奏者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也是最為困難的階段,這需要鋼琴彈奏者對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和深刻的記憶。

二、“解剖背譜法”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解剖背譜法”與傳統的背譜方法進行科學合理地結合

教師在鋼琴教育教學中首先要從意識上重視“解剖背譜法”在教學中的運用。關注學生對音樂作品樂譜的識讀,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音樂作品樂譜的背譜方法,并且在教學中將“解剖背譜法”與傳統背譜方法中的科學有效部分進行結合。注重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視奏能力,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此外,也不能因為太注重背譜練習而忽視看譜學習,二者要科學結合,交叉聯系,以此提高練習者的理解能力與記憶能力。

2、背譜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遞進式教學

學生對于“解剖背譜法”的掌握和靈活運用是一個長時間的學習和訓練過程,因此,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師要按部就班逐步進行,不可一味的求速度、求結果而忽略訓練過程。“解剖背譜法”的學習與訓練大致要經過四個階段,也就是感知階段、理解階段、積累階段與運用階段。教師要善于根據在學生讀譜階段中產生的不同的心理特點采取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掌握學生的記憶規律并“因材施教”,進行合理運用

“解剖背譜法”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運用,教學者要對學生的記憶特點進行了解和掌握,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將形象記憶與邏輯記憶方法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心理適應能力。此外,加強學生注意力集中方面的訓練,加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記憶力培養,穩定其音樂情緒,讓學生在進行音樂作品分析時能夠做到冷靜細致的好習慣。使得學生在進行鋼琴彈奏的過程中做到心無旁騖、不驕不躁,不免不良的情緒或者心理因素出現記憶斷片的問題。

篇(10)

2完善實驗教學的管理規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實驗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為解剖實驗教學得以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實驗課準備制度、技術員聽課制度、實驗室標本管理、制作、使用制度、尸體使用制度、標本處理制度、教學提醒相關規定、技術人員職責、實驗室安全安全保衛制度、藥品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保證了教學技術人員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章可依,遵循一致,減少隨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學質量。這一系列規章制度及與之相配套的《人體解剖學教學過程規范化實施方案》的貫徹執行,有效保障了解剖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也逐漸形成了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3]。

3數字網絡互動實驗室管理

數字網絡互動實驗室是解剖實驗室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承擔著全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層次的解剖實驗課。根據教學秘書下發的課表分配各班教室安排,保證學生人數與標本數量達到一定比例。針對教室內全自動冷藏解剖臺及以其為中心的高清攝像頭、液晶電視,實驗課上充分利用其網絡互聯和教學軟件中的相關功能,根據教學需要,在本實驗室操作臺甚至不同實驗室間實現教學內容的實時共享。實驗技術人員需要對整個系統有熟練的掌握才能較為順利地實現這些操作。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與技術人員的相互配合。因此,全面熟練掌握數字網絡互動教室的各項操作,提前做好上課準備工作,是充分發揮網絡互動功能、實現教學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4虛擬實驗室管理

虛擬解剖互動實驗室是電子化的解剖實驗室,由教師機和學生機加上虛擬解剖及多媒體互動教學軟件組成的網絡化實驗教學平臺。學生可以通過虛擬解剖軟件自主學習,也可通過傳統多媒體教學方式與教師互動,還可以通過觀看全部局解視頻綜合學習掌握系解、局解、神解的知識,還可以嘗試作一些軟件所帶的練習題,檢驗對內容的理解程度,因而深受師生的歡迎。較高的使用率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問題,主要是學生使用登記和計算機病毒防范。讓使用者登記并認真閱讀存在計算機中的使用說明,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并方便其他使用者;同時運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如優盤使用限制、系統保護還原)加強對計算機病毒的防控,最大程度地減少軟硬件故障發生率,給學生自主學習和實驗課教學以最大便利。

5人體標本陳列館管理

人體標本陳列館是我校不同專業、各層次醫學生通過解剖實習課學習、了解解剖學知識的最直觀真實的教室[4]。舊館經過裝修改造,館內陳設令人耳目一新,潔凈明亮,豐富的標本和開放式的擺放便于學生觀看、學習。學生的第一次實習課會來此默哀致敬,表達對遺體捐獻者無私奉獻精神的感激和敬意,因此這里也成為醫風醫德教育的最佳場所。除了作為專業學習場所,標本陳列館還發揮了對社會公眾科普教育功能。陳列館設有專人負責,制定了安全條例和開放制度。為保持館內肅穆的學習氣氛,同解剖實驗室一樣,禁止拍照喧嘩。每學期使用過程中,實驗技術人員時刻注意館內標本情況,有渾濁、漏液的及時換液、修補更換;校外人員經批準登記后可前來參觀、學習。為了更好地維護館藏標本、服務解剖實驗教學,館內還新增了一定的安防設施并準備在今后進一步完善。作為解剖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館中陳列標本是實驗教學標本的補充和完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效果,還是對外交流的窗口[4]。加強人體標本陳列館的建設和管理,使其在解剖實驗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6人體標本保存庫管理

標本保存庫是解剖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保存著用于解剖教學、科研、臨床相關課題研究所需的各類標本。經我校遺體捐獻站登記接收的遺體,由實驗技術人員消毒、防腐處理后冷藏或冷凍保存。非專門工作人員均不得進入標本保存庫、解剖實驗室。尸體標本首先供解剖教學使用,其他用途的標本取用需經教研室同意并登記備案,未經學校批準、保衛處報批,任何標本均不得帶離學校及用于其他目的的研究甚至交易。實驗課和研究工作后的標本廢棄物,填寫學校下發的廢棄物處理表格,經專人清點,交由學校相關部門聯系的具備此項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標本保存庫屬冷庫設施,需定期對制冷設備的工作狀況進行檢查,進入冷庫或者經專門用于監控的計算機查看庫內不同庫區的冷柜溫度。遇到最常見的不制冷時,要對制冷設備的各個環節進行檢查,如控制箱內的一些重要開關、冷柜內循環風機的運轉狀態、室外壓縮機的運行等,而一般情況下最常見的影響壓縮機工作的因素是聚集在室外機散熱器周圍的灰塵、毛絮、雜物等,對于這些影響散熱導致室外機故障甚至報廢的因素,需及時清除。對于較為嚴重的交流接觸器及壓縮機損壞的情況,則要及時通知儀修部門或廠家進行維修,以保障標本保存的品質。

7實驗室示教標本管理

在正常人體形態學實驗(宏觀)的教學過程中,示教標本起著圖譜、模型、電子課件都無法替代的作用。每間實驗室至少有一具,是經多位教師從上一次局解課用后,選擇質量較好、保留較為完整的尸體作為示教標本。存放示教標本的解剖臺外面貼有文字標識,方便教師課上使用,用畢則恢復原樣,可噴灑適量防霉劑并保濕,利于以后再用。由于示教標本保存在全自動冷藏解剖臺中,遇有不制冷和升降故障及時聯系維修人員并定期人工排放存于箱體底部的水分。每個實驗室還有兩箱濕性標本,主要是內臟器官和四肢關節,在系統解剖實驗課時使用較為頻繁,為維持標本的良好形態,會定期更換保存液,各室均配有六個骨箱,成套搭配,每學期還要調整更新部分標本。將各實驗室的標本具體到技術人員個人管理,會對該室標本狀況了如指掌,定期對標本狀況統計核實,之后大家共同合作進行補充、調整等準備工作[5]。標本箱標有編號,防止各教室混放,所有標本禁止拿出實驗室,便于清點核查。保持示教標本良好的狀態和一定的數量,就能充分滿足實驗課教學的需要,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8實驗室模型管理

各類解剖模型是對教科書文字描述和圖譜的有益補充,甚至可以替代一些數量較少或難以制作的真實標本。成套的模型分為系解和局解兩類,系解模型按系統分別置于不同整理箱中并在箱外貼上標有系統名稱及教室標號的標簽,神解模型每個教室一箱,也標有教室編號,實驗課前,有技術人員或學生搬到同標號的教室,用畢還回存放模型的準備間。這樣,使得每個班都有較為充足的模型數量,而且相對固定,能夠做到不亂拿亂放,易于技術人員檢查、維護和調整。技術人員定期清潔灰塵,檢查破損。如有教師上課臨時使用或校內外相關單位借用模型,在實驗室登記備案并限定時間,不能影響實驗課教學使用。

9實驗室衛生環境管理

實驗室的環境衛生狀況體現著一個實驗室的工作精神狀態。除了定期的集中清理維護,平時主要靠每次實驗課后任課教師和學生的相互配合。每個班的第一次實習課后即按分組輪流值日,負責本教室清掃垃圾廢棄物、放好座椅、模型標本歸位,從小事注意養成學生良好的習慣,不僅減輕了技術人員的工作量,為下一次上課的學生保持了良好的環境衛生,同時也培養了醫德醫風。

10實驗室安全管理

安全的實驗室環境是良好的教學秩序的根本保障。解剖實驗室同樣面臨著用水、用電安全及火災防范的問題。熟記校園及公共報警電話、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實驗室安全講座和演習、配備較為完善的預防及滅火設施,成為應對火災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用水、用電方面的安全隱患。如應經常對實驗室內水路管線上的接頭閥門進行檢查,有跑冒滴漏及時報告更換。實驗室用電設備較多,要按合理的順序開關;對插座、電閘控制箱應熟知所在,一旦因某些原因造成跳閘,作出一定的判斷再作合閘處理,以免造成用電傷人、因電失火的事故。實驗室內標本模型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尤其對小件標本應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防止遺失,在使用過程中,應經常提醒學生要愛護標本,避免因損壞和遺失給實驗課的開展造成困難。只有全面加強實驗室安全意識,注意各個安全環節,才能保障實驗室的安全運轉。

上一篇: 航空物流工作計劃 下一篇: 小學畢業班班主任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免费Av中文字幕五月天 |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点击进入 | 又爽又猛又粗国产免费 | 免费一区二区日韩精品视频 | 在线免费看永久AV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