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統計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31 13:09: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應用統計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應用統計學論文

篇(1)

統計學及其相關學科在證券期貨交易中有什么作用呢?我們先從世界范圍談起。

據有關報道,當今華爾街最搶手的不再是傳統的MBA,而是有統計背景、數理能力強的人才。一些在美國獲得統計或數學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被華爾街錄用,轉眼間便當上了年薪百萬美元的“白領”貴族。如,1984年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黃沁于1988年提前畢業,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讀研究生,畢業后受聘到華爾街某大型證券公司工作。在這個世界上金融證券業最發達的地方,他以統計和數學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的投資理論,現已升任該公司副總裁,主管對外投資工作。年僅27歲的黃沁是進入華爾街金融界高層領導的少數華人之一。

華爾街取才原則的轉向,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證券期貨等金融業目前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潮流。證券金融交易是信息量最大,信息敏感度最強、信息變化頻度最高的領域。隨著市場日趨復雜,數字已成為傳遞信息最直接的裁體,加上未來的經濟是被網絡覆蓋與籠罩的數字化經濟,大量的數學與統計工具將在分析研究中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影響。能否把握那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字所隱含的精微變化,成為決定未來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前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在期權定價方面做出開拓性貢獻的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他們在二十多年前就探索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定價模型——布萊克.斯科爾期定價公式。本世紀20年代開設了股票期權品種,由于采用柜臺交易方式和缺乏標準化的設計合約,很難轉讓對沖,交易量不足稱道。1973年美國經濟學家布萊克和斯科爾斯,引進概率統計上隨機變量函數的一些定理和積分求值,推導出不支付紅利的股票期權定價公式,從此期權有了明確科學的價格定位依據,很快形成一個完整的市場,并迅速推廣到全世界,直至現在,期權占據著金融王國的重要位置。定價公式成為整個市場運轉的基礎。這個期權公式的定價思想所引發的金融革命表現在,預測遠期價格成為可能,不僅使期權為指數、貨幣、利率、期貨交易提供了全新的保值,投資手段,極大地豐富了金融市場,而且進一步推動了對各種金融產品的價值研究,提高了操作的理論水平。由此可以推斷,沒有布萊克.斯科爾斯定價模型,期權就不可能發展這么快,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高度發達,如今國外大型金融機構在總結金融交易失利原因時,總是首先追究最初的定價是否存在漏洞和錯誤

建立一個模型就摘取經濟領域的桂冠這一事實,體現了經濟與統計數學密不可分的關系。據不完全統計,自1969年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的40多位獲獎者中,著名的計量經濟學家有23位,10位擔任過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長,有六位直接靠計量經濟的研究和應用成果獲獎。借用統計數學,將經濟理論數學公式化,將經濟行為定量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的熱門課題。

有關專家指出,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這三者對于真正了解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數量關系來說,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充分條件。三者結合起來,就是力量。數學給經濟界帶來新的視角,新的觀念。抽象的數學工具一旦準確地切入金融市場,就顯得非常實用和有價值。二十多年來,指導期權交易的理論—定價模型得到廣大投資者的一貫遵循。沒有統計基礎、不懂定價公式含義的人要想在市場有出色表現將是十分困難的。

證券金融市場的風險管理是個永恒的話題,投資者都想尋求收益回報,但又必須面對各種各樣的損失可能。市場到底存在哪些風險,如何確定風險的大小,如何才能實現收益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歷來都是受人關注的焦點和難點。自從1952年美國學者馬柯威茨運用數量方法創立證券組合理論以來,市場風險的神秘色彩逐漸淡化,不再變得那么可怕和不可駕馭。

馬柯威茨組合理論的立足點是全面考慮“期望收益最大”和“不確定性(即風險)最小”。它通過總結投資損失的概率分布和可能收益與預期收益的偏離程度(即我們統計學上的方差),發現投資者應該同時按適當比例購買各種證券而不是一種證券,進行分散化投資,其收益才盡可能是確定的。通過數量分析得出的這種結論,迎合了投資者避風險的需要。風險管理能力的提高促進了基金的蓬勃發展。在短短的幾十年間,隨著量化研究的不斷深入,組合理論及其實際運用方法越來越完善,成為現資學中的主流工具。由于馬哥威茨證券組合選擇理論給金融投資和管理思想帶來革新,1990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眾所周知,量變引起質變。數量關系的背后,牽扯著市場的穩定與發展。金融業的現代化推動了統計與數理方法的應用研究,反過來,當今世界的金融管理特別是防范金融風險,也越來越要量化研究。早在1995年9月,美國斯但福大學經濟學教授劉遵義就通過實證比較,數量分析和模糊評價等方興,預測出菲律賓、韓國、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有可能發生金融危機。后來的事實果然如此。這從一個側面提醒我們,沒有完整、科學的分析預測工具,就可能在國際金融競爭中蒙受重大損失。只有加強對作為金融信息的各種變量的研究,才能提高對金融運行規律的認識,才能把握市場的發展動向。

經濟理論的數學化和統計分析,使各種經濟行為也越來越數量化。在金融領域也不例外。定價公式和組合理論地位的確立,就證明數量工具已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有統計顯示,在西方金融市場,三分之一的人運用組合理論來投資,三分之一的人靠技術分析管理頭寸,另外三分之一的人仍在堅守基礎分析。雖然運用何種手段來指導決策是投資者個人偏好、觀念的問題,但組合理論和技術分析所運用的統計工具逐漸被認同,說明理性投資將成為市場的寵兒。由此我們不難理解華爾街選才的動機。

主觀意見和直覺判斷有很大的隨意性,顯然與現資決策的要求相去甚遠。對市場和價格進行定量研究,從而揭示客觀存在的數量依存關系,成為投資和管理決策的一項基礎工作。用統計工具處理各種證券金融數據,可以比較全面地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力度。其主要表現在:

1結構分析:證券市場與匯率、利率變動和國民經濟發展有多大的關聯度;單一證券與整個市場之間如何相互影響,市場指數設計是否合理;證券與期貨價格走勢是否相互制約;同一類證券有沒有一定的連動關系。

2價值預測:分析未來證券發行和上市價格的理論定位,確定金

融衍生證券的價格,分析預測證券期貨的價格走勢,進行投資決策等。

3政策評價:研究市場系統風險的預警及控制,探討不同的組合投資效果。

4理論檢驗:證券價格能否反映所有的信息,市場的有效性實證檢驗;各種技術指標的適用性和優化處理,周期效應的對比分析。

從以上可看出,量化研究有助于搞好風驗管理,設計投資組合,選擇交易時機,評估市場特性。統計工具在證券金融市場的大量應用,對交易技術的升級換代,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特殊貢獻。現在,電腦交易系統在國外大行其道,依據不同要求設計的模型軟件層出不窮,只要把數據輸入電腦中,投資者根據分析結果隨時制訂和調整投資計劃。

篇(2)

傳統的評價觀的重心在于獲得結果。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常常采用這樣一種做法:確定一個評價指標體系,制定一套評價用表,由特定的人或群體對某堂課進行打分,然后綜合統計,計算出總分,取得一個評價結果,以量化分數定質量。在新的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評價以評價對象的發展為目標,更強調解釋評定分數的內涵,尋找和分析評價對象的發展優勢及阻礙其發展的問題所在,要求開展多元評價,以質性評價整合量化評定,這就是所謂的發展性評價。但如何進行發展性評價,一直是校長最關心的問題。領到了新的任務而又一時找不到完成任務的方法,的確是使人焦慮的事。盡管如何進行發展性評價,目前還處于探索之中,筆者還是愿意將自己的探索貢獻給校長們。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應引入現代統計學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來解決這個難題。

一、“多值估量法”適用于多元評價

多元評價是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思想,評價者是多元的,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乃至被評價的任課教師本人都可以參與評價。多值估量法是對多元評價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的一種較好的統計方法。多值估量法是由多位評價者對同一評價對象的各個因素在各個等級上的屬于程度進行評判的方法,它可以避免評價者因所站的角度不同而給評價帶來的誤差。已往進行課堂教學評價多采用二值判斷,如就學生課堂的情緒狀況進行評判,我們設定幾個等級——很好、較好、一般、不好,評價者就某一個等級的判斷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屬于(自信度是10),要么不屬于(自信度是0)。而事實上,當該評價者認為其屬于“很好”的等級時,可能并不認為完全“很好”(感覺不夠完美),但又不屬于“較好”的等級,所以只有劃在“很好”的等級里。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利用二值判斷易導致某些判斷結果不十分準確。多值估量則有了較好的改進,同樣是判定“很好”,卻可以表達出屬于程度,如從0到10,這樣就可以使評價更準確。試舉一例,說明使用多值估量法的操作程序。為了計算簡便,我們選取兩類評價者(實際評價中可能會有多類)。這兩類評價者是5位教師和7位專家。他們對某教師的3種因素進行評價。利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處理數據。上表是評價時評價者的評價結果:由上表可知,該評價者認為:“Ⅰ”因素處于較好等級且自信度分數為10,故評為“較好”;“Ⅱ”因素處于差的等級且自信度分數為5,其認為比差還要低一點或高一點,故評為“差”;“Ⅲ”因素處于很好等級且自信度分數為9,故評為“很好”。計算時,分這樣幾步走:1.計算某一個評價者的評價結果,用自信度矩陣Ci表示,計算的結果是這個人的評價結果。之后,將每一個評價者的評價結果用自信度矩陣表示出來。2.同類評價者的自信度矩陣求和,以獲取同類評判者綜合的模糊評價矩陣。3.將多類評判者求模糊矩陣,求得各類人員的綜合評價結果。這一運算過程可以由計算機統計軟件完成,將每個評價者的評判數據輸入,編制程序,輸入表達式,則可獲得結果。

二、“程度分析法”確定影響因素

篇(3)

現代信息技術的核心內容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從技術特性上看,具有數字化、網絡化、大容量、高帶寬等技術特征。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主要有: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校園網和因特網等。當它與課堂教學相整合以后,呈現出教學資源的浩瀚性和形式多樣性、信息組織的高效靈活性、多媒體的智能交互性、信息的雙向交流性、網絡的互聯性與開放性等特性。

2.信息技術在課堂整合中的實際運用

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在與課程整合中體現出的特性分析可知,信息技術可以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從而為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與個性的培養營造了理想的教學環境。接下來本文將圍繞現代教學目標的實現,結合教學的不同階段,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作一些探討。

2.1課堂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是課程教學的出發點。教學具有多目標性、多階段性,是現代教育的一項突出特點。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接受信息的過程中的能力。有了這種先進的教育思想,就可以促使教師打破傳統教學思維模式的束縛,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2.2課堂教學系統分析與設計

課堂教學系統分析設計主要是通過對教學輸入(教學內容、學生情況、教師情況)、輸出(教學效果、教學效率)、約束條件(教學時間、教學地點、教具、信息手段)的分析,探索如何設計課堂教學,從而最大化的實現教學目標。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必須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與設計:

2.2.1首先要擺正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目標的位置。多媒體網絡等信息技術是教學實現的手段之一,而非教學實現的目的。現代信息技術必須為完成教學目標而服務。

2.2.2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手段。不同的學科,同一學科的不同部分,因為知識的特點不同,難易程度不同,信息技術采用的程度與方式也就有所差別。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選擇相適應的信息技術手段。

2.2.3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采取不同的信息教學手段,科學設計信息技術的系統功能,如電子提綱型,綜合演示型,實驗操作型,考試測驗型,資料工具型,網絡教學型,充分發揮各種功能的優長,做到信息技術優勢與效益的有機結合。

2.2.4根據學生認知的不同階段,選擇信息技術應用的切入點與使用方式。學生的學習認知過程可分為接受知識、理解知識、體驗知識、經驗總結四個階段。

2.2.4.1在接受知識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接受理論知識的能力。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用多媒體、網絡等信息技術向學生提供有關知識并進行演示和講解,這是信息技術目前運用得最多的方面;也可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成立一個項目專題,以項目組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各種信息媒介進行資料收集,并給予相應的指導與幫助,從而培養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協作意識。

2.2.4.2理解知識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創新意識,同時支撐學生的個性發展。信息技術由于具有智能交互性與信息組織的高度靈活性,因此可以通過情景模擬、實際案例、隨機提問解答、及時調出資源庫等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通過虛擬的或現實的環境,對知識的作用范圍、作用方式、作用效果、約束條件等有自己的理解與掌握,從而實現學生的知識建構。

2.2.4.3體驗知識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信息技術在這階段的作用,是通過課題實驗、虛擬游戲、案例討論、自動生成題庫等交互性手段來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本人在講庫存控制方法后,設計了一個教學案例,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運用EXCEL表格進行計算,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技能。

2.2.4.4經驗總結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升華,使學生的經驗與技能得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可通過BBS、EMAIL、聊天室、教學網絡平臺等信息技術充分支持學生的經驗積累與相互交流,使學生通過相互之間協作交流,加深對學習的內容的理解,拓寬學習思路,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2.3課堂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與信息化教案的編寫

在完成教學系統分析與設計之后,接下來就應進行課堂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與信息化教案的編寫工作。

2.4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在課堂教學中,要以現代教育思想與理論為支撐,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特點,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變知識教育為智能教育。

2.5課程效果與效率的評價

教學效果與效率的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具備交互性和智能化的特性,教師可建立學生與計算機的人機對話系統,對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智能分析,使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即時反饋成為現實。為此要做到以下兩點:

篇(4)

2市場營銷中的統計學分析方法

2.1統計分析的特征及管理步驟

統計分析的特征是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以統計數據作為依據,利用統計出來數據說話;分析的對象具有綜合性;分析方法具有特殊性;分析的范圍具有廣泛性。我們只有牢牢抓住這些特點,同時,充分把握好企業市場營銷這一行業的特殊性,才能真正做好市場營銷統計學分析的工作。一般來說,企業市場營銷管理的步驟可分為:分析市場所具備的機會、選擇合適的目標市場、確立正確的營銷組合策略、市場營銷的決策和決策的實施與控制。這四個步驟與相應的統計學分析方法相配合,才能更好的為企業贏得更多的市場機遇,同時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2.2市場營銷中的統計學分析方法

2.2.1客戶忠誠度和滿意度的視角下的統計學分析

在現代社會里,企業如果要獲得長遠的競爭優勢,一定離不開目標群體的滿意度和支持度。目標群體,一般就是指顧客,當他們的需求被滿足之后會產生心理的愉悅感。從統計學來分析,這個滿意度就是指顧客的期望值與實際感知效果之間的差異函數,如果顧客實際感知的效果小于期望值,顧客就不會感到滿意,反之,就會表現出滿足。通常,顧客過去的購買經歷,競爭者與銷售者對自身產品的宣傳與承諾,身邊朋友的評論等,都會影響到顧客的期望值。因此,企業非常有必要通過統計學,對顧客滿意度進行分析、測量,給企業的營銷和決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據。從顧客滿意度引申出顧客忠誠度,使顧客從心理上對企業的產品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信賴感,行為上不自覺地維護該品牌,并重復購買的一種心理狀態。實質上來說,顧客忠誠度就是其滿意度的一種持續。但是,要從實質上區分顧客忠誠度與滿意度,前者是一種行為,后者是一種態度。我們要從統計學角度對其進行分析,使顧客的忠誠度與滿意度實現統一和轉化,達到企業長期盈利的目標。企業人員要根據這些統計學的分析結果,建立顧客滿意度指標體系和指數的模型,從中找出不足,并在營銷過程中從顧客的角度對產品或服務的效能進行說明。

2.2.2市場細分視角下的統計學分析

市場競爭環境日益激烈,很多企業已經察覺到品牌或產品不能走單一的路線,而要尋求多元化發展,從小處著手,重新審視市場的特征和顧客的需求。這就是要求企業進行市場細分,細化市場中的消費者群,并在每個細分的消費群內部要有較高程度的同質性,又要與其他消費群體有一定的差異,以便企業能辨認和確定不同的目標市場和顧客群體;然后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給產品進行產品定位并制定具體化的市場營銷策略,為企業爭取到最大化的利潤空間。

2.2.3市場定價視角下的統計學分析

通常來說,企業的市場定價會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例如,生產要素供給者、顧客、國家政策法規及其執行機構、市場中的競爭者等。成本導向、需求導向、競爭導向是企業市場定價的三種方法,這三種方法都是對于企業自身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而言,是企業為了讓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在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好的定位,來贏得更多更大的市場份額而制定出的價格策略。這種定價策略要分析人為訂立的利潤與企業成本之間的比例,要充分研究競爭對手等各方面的定價因素,并認真分析消費者的有效需求,以尋求各個價格變量之間存在的近似的線性關系,從而準確進行營銷策劃。因子分析方法是市場定價中的統計學分析較多采用一種方法,根據幾個不同因子的比較而獲得多個值,并對這些值進行平均值的計算,從而確定產品的基準價格。本質上看,就是把統計模型的運算和決策問題運用到市場定價問題中,不同利潤下的標準差和期望值制定出不同的市場定價方案。所以,在市場定價中準確的統計決策模型,不僅有利于提高資金周轉速度,節約企業成本,還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篇(5)

根據心理學理論,興趣是兒童進行活動的主要動力。兒童的興趣總是和一些積極、肯定的情緒相聯系,它可以激發兒童的求知欲,可以降低兒童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較長時間集中在一定活動內容上,并能喚起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的欲望。有了興趣,兒童就會主動地、自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表現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興趣的教學,尤其是單純理智的學習,需要兒童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單一的教學過程中,這對于興奮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轉移的兒童來講無疑困難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學習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兒童始終處在羞怯、懼怕說錯的情緒狀態之中,影響兒童豐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思想,使兒童產生厭倦情緒,甚至形成惡性循環。幼兒期、童年期的兒童更多地需要借助于外在興趣來喚起事物內在的、深刻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通過各種生動、形象、有趣的手段來激發兒童的興趣,在語言教學中應主要以語言本身的興趣為主。各種游戲、全身性的反應活動、直觀教具、錄音、錄相都是為了引起兒童對語言本身的興趣,通過種種方式幫助兒童理解,加深記憶。 

為了喚起兒童的語言興趣,往往又要依賴各種有趣的教學方式,其目的是力求通過兒童的各種感覺器官豐富兒童對語言的認識、理解、想象,強化兒童對語言的記憶。同時我們看到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還會形成兒童良好的情緒、意志品質以及活潑的個性。 

快樂活動性原則的語言學理論認為,語言具有群體性、生活性,并依不同的身份、角色而變化。不同的群體,語言的特征不盡相同。兒童的語言必然帶有童年期的特征,比如以單音節詞為主,善長于韻律兒歌,歌曲。此外,由于兒童的生活是準成人化的,因此更多地喜歡富有幻想的兒童故事以及擬人化的動物故事。童年期的兒童還非常喜歡游戲,在游戲中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所以利用兒童對角色游戲、角色語言最有興趣這一特點來組織英語教學,對學生的學習非常有利。 

綜上,快樂活動性原則,是兒童英語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我們在確定教學內容和選擇教法時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二、快樂活動性原則在兒童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兒童期英語教學內容應當是兒童感興趣的,日常生活中兒童經常接觸的,易接受的生活常識、故事、歌曲等。在兒童英語教學中我們認為要將以上內容傳授給兒童,還須在教學方法上貫徹快樂活動性原則,才能使兒童主動接受,變兒童外在的語言興趣為內在的興趣。 

(一)歌曲、韻律兒歌法 

根據兒童對歌曲、韻律兒歌、舞蹈非常感興趣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它們的優越性來帶動兒童,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例如:教授字母時,有ABC字母歌;教數字時有韻律兒歌One,Two,Three,Four;教顏色有與之相配合的歌曲Red,YellowBlueandGren的小詩WhatIsRed?教星期、月份有DaysofAWeek、TwelveMonths等等。還可利用歌曲教授日常用語。例如Good Morning To You,Hello.Happy New Year.What’s Your Name.Let Us Sing Together或利用歌曲教授句型。如在教授“正在進行時”,我們可運用歌曲Are You Sleping?The Bus Is Waiting來引導與幫助兒童掌握并理解這一時態。如果再配上與歌曲內容相符合的動作,邊唱邊跳,效果會更好。 

(二)游戲法 

運用游戲進行教學,是激發兒童英語學習興趣的另一種有效方法。例如,在復習動物名稱時,我們可采用猜謎的方式,即根據一些動物的特征編成易懂易記的兒歌,根據它來猜是什么樣的動物。如“鼻子象勾子,耳朵象扇子,大腿象柱子,尾巴象辮子”(elephant)。還可根據學生所聽到的一些動物的叫聲進行復習。如果教師在課下準備一些動物頭飾,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做《我是誰》的游戲,即教師戴上某一種動物的頭飾問“WhoamI?”學生回答“Youare….”如果教師能結合以上幾種方法進行教學,效果會更好。通過游戲的生動性和競爭性,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充分發揮了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既調節了學習的節奏,又鍛煉了兒童的語言能力,在愉快協調的氣氛中鞏固了學到的知識,這種自覺參與實踐的活動,對兒童英語教學尤為有效。 

(三)情景法 

1、直觀教具 

在教What’s this?It’s….This is….That’s….Is this…?Is that….Are these…?Are those…?These are….those are…時,運用直觀教具,例如實物、圖片、簡筆畫等,會使學生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優勢,在最短的的時間內獲取知識。 

2、用圖片敘述故事 

在教學中依據所學內容配備一些有趣,易懂的短故事,對培養兒童的實際運用能力,增強趣味性很有幫助。即根據故事內容畫成圖片,讓學生在圖片的幫助下復述故事,這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扮演角色 

篇(6)

眾所周知,溝通可分為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對于教育領域來說,非語言溝通是教師教學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學的一種特殊語言。它是指有目的地用身體動作和計算機輔助教學相配合表達一定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強調教師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要注意研究并訓練教師的非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性地運用非語言因素進行教學,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

歐文?戈夫曼說過:“盡管一個人可能停止說話,但是他不能停止通過身體習慣動作的傳播。”麥熱賓則測量了信息傳遞的3種形式,即言語的、聲音的和面部的信號,并發現在傳遞信息的形式中,言語信號占7%,聲音信號占38%,面部信號占55%。從這些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非言語表達在信息傳遞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的非語言行為是一種符號,傳遞一定的信息,能為處于特定文化的人們所理解和接受。非語言溝通可跨越語言不同的障礙,往往比語言信息更富有感染力。非語言信號所表達的信息往往不是很確定的,但卻常常比語言信息更具有真實性,因為它更趨向于發自內心,并難以掩飾。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認為,語言表達在溝通中起方向性和規定性作用,非語言才能準確反映出人的思想感情。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約有60%~70%是非語言溝通方式,非語言交流的重要性由此可想而知。在語文教學工作中,非語言溝通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下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語文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非言語表達有效地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以彌補在某些狀態下語言交流的不足,定會促進教學活動達到更佳效果。

二、教師的非語言溝通在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形式及應用

非語言溝通在現實生活中常常通過儀表、舉止、表情、觸摸、人際距離等形式表現出來。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將其運用到教學中,勢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表情

面部表情是人類心理活動的晴雨表。在人際溝通中,來自面部表情的信息,更容易為人們所理解和察覺,是非語言溝通中最豐富的源泉。教師的表情是教師的儀表、行為、舉止在面部的集中體現。通常情況下,“微笑是最好的入場券。”教師的微笑標志著自信和友好,是使學生心悅誠服的有力的心理武器。例如教師在傾聽學生回答問題時,若微笑著點頭,表示鼓勵學生繼續說下去,給予學生勇氣,甚至比用語言夸獎的效果要好得多。微笑面對學生會給學生親切感,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也會對教師的教學進行默契的配合,從而形成融洽的課堂氣氛。反之,如果教師一味刻意地保持嚴肅之態,學生勢必會感到壓抑,課堂氣氛也就會死氣沉沉。另外,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表情符號也可以很好地傳達信息,例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時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上呈現愉悅、皺眉、深思等形象的表情符號,這些都對課堂氛圍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實踐證明,自覺地運用各種表情來傳神會意,經常能收到預想不到的交流效果。

2 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自然、得體的眼神交際手段。因為眼神的表義功能極為豐富細膩,將其與語文教學實踐密切結合,可充分發揮其傳情達意的功能。教師溫和的眼神可使學生消除顧慮,親切的目光可使學生得到親人般的溫暖,鎮靜自若的眼神可使他們獲得安全感,凝視的眼神可使他們感到時刻在受到關注。因此,師生之間應適時保持恰當的眼神交流,有助于教師獲得及時全面的課堂教學信息反饋,有助于教師對整個課堂教學的掌控,同時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回答問題錯誤時,也可以在課件上現出鼓勵、加油的眼神;學生回答正確時,課件上現出驚訝、贊賞眼神,這些都能很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3 儀態服飾

在人際交往中,儀態服飾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教師的服飾與儀表,作為教學藝術的一部分,能直接反映教師的精神面貌,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服飾無小事!”盡管教師的內涵比服飾更重要,但不修邊幅的打扮也會減損教師的內涵、氣質以及對學生的感召力。教師的服裝應簡潔而莊重,明快而得體,符合教師職業規范。

4 手勢

手勢在體態語中占有重要的比例,手勢的恰當運用有助于解讀對方的心理。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不能把姿勢動作看作一種普遍的符號,因為它并沒有明確的含義,只是在某種程度上形成某一象征的意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手勢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有助于描述和強調教學活動,使言語表達更有力、更形象、更生動。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對重難點問題伴隨恰當的手勢,可以使學生用來判斷教學的重點、難點及關鍵部分,以調節自己的學習活動。用什么樣的手勢,多用還是少用,全看表情達意的需要,要根據對象的年齡特點、文化程度和對語言的狀況而定,機械套用只能弄巧成拙。也可以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手勢功能,例如對學生的反應滿意時在課件上呈現大拇指的手勢等。

5 人際距離的應用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沃斯霍爾曾說過:“空間也會說話。”作為語文教師,在與學生溝通中還應注意根據不同情況調整與學生之間的人際距離,以便更好地取得交流效果。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課時,可采用公眾距離,此時應聲音響亮,姿態手勢可適度夸張。在與學生進行一般輔導、個別交談時,可采用個人距離,近距離的接觸可以增加師生的親密程度,增進師生情感的交流,此時音量要適中。在不同的場合與不同的學生交流時,教師要有意識控制調節與學生之間的合適的人際距離。

三、結束語

非語言溝通的合理運用會大大提高溝通的有效性。在語文教學時應適度合理、自然、精到地運用非語言溝通技巧和表達藝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舉手投足、課件的情文并茂,與有聲語言默契配合,相得益彰,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非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及水平提高施以有益的影響,是語文教師追求完美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

篇(7)

2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足,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思想和理念是實際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我國高等教育雖有百年歷史,但在思想理念上始終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創新、重條件輕管理、重局部輕整體的觀念。[2]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培養模式也普遍存在重視訓練學生的警務執法技能,而忽略對決策性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一名卓越的警務人才,不僅需要靈活掌握警務執法技能,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道路交通管理與控制的決策性創新實踐能力。

(2)資源配置不佳,教學條件有待提高。隨著公安院校辦學規模、專業數量、招生人數的擴大以及交通管理工作的復雜性與艱巨性日益突出,對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要求也必須隨之不斷提升。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作為新興特色專業,由原來的大專變為本科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配套條件等方面都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雖然公安院校實習基地資源較為豐富,多為地市級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門,但是校內與之配套的實踐教學條件不佳,實驗室建設、實驗器材配備還處于初級階段。

(3)課程設計單一,實踐教學缺乏創新性。由于教學理念偏差、教學條件不足,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缺乏一定的創新性。浙江警察學院交通管理工程專業雖然也開設了相關交通工程設計類課程,例如交通工程學、道路交通控制學、交通組織與規劃、交通建模與仿真等,但存在單個課程各自為政、課程間交叉融合不足,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嚴重脫節,對學生決策性創新能力的培養停留于理論認識層面等問題。

交通管理工程作為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專業,目前的課程培養體系偏重理論講授,學生缺乏對理論的綜合應用及實踐能力。同時,由于交通具有不可實驗性和不可再現性,很難在實際中對相關的理論知識與技術進行應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計算機輔助以及虛擬再現的手段,可以為交通管理工程相關課程的實踐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3 CAD技術對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現實意義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術,又稱計算機輔助設計是以計算機系統為支持,進行產品和工程的方案設計、解析計算、判斷優化、分析評估和詳細設計的一門技術。[3]CAD技術由于其綜合分析能力、邏輯判斷能力、優化評估能力以及虛擬仿真能力等特點,非常適合在交通管理工程這類綜合實踐性專業中進行應用,對專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加深學生對專業基本概念及理論的理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包括交通工程及交通管理兩大方面,課程涉及數學、物理、運籌、管理、工程等多方面的內容。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可以基本掌握專業課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但是缺乏將理論應用于實際工程的創新能力。通過采用CAD技術進行實踐操作應用,可讓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鞏固對基本理論的掌握,同時加深對專業知識體系的理解。例如,在學習交通規劃與管理課程時,學生可通過對TransCAD軟件的學習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交通規劃四階段模型。

(2)培養學生對專業的濃厚興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基于自身專業特點,目標培養適應現代化交通管理的卓越警務人才。學生在進入本專業學習時,對專業的認同感較低,認為交警的主要職責就是路面執勤,忽略了交通管理工程專業本科培養的主要目標。因此,對于CAD技術的引入及學習,可引導學生開展專業相關的課程設計,例如交通設計、道路工程基礎、交通事故勘測、交通仿真等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對專業的濃厚興趣。

(3)提升學生的專業培養效果。交通管理工程內在機理具有高度的復雜性,這導致了解決方式的復雜與多樣。[4]比如在交叉口設計或交通事故勘測中,一般都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繪制圖紙。這些設計任務的完成,若用手算筆繪,工作量很大,花費太多時間,局限學生的創新思維。若在這些設計中增加CAD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設計理念與效率,也有助于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增強學生的公安實戰技能。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培養的本科生畢業后基本都輸送到公安實戰部門,學生所需具備的業務水平要求較高。在這樣的大背景條件下,在專業培養中增加CAD技術的學習與應用,可以增強學生的公安實戰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復合型的交通警察人才。

4 CAD技術在交通管理工程實踐教學中應用

4.1 交通事故處理

AutoCAD軟件是美國Autodesk企業開發的一個交互式繪圖軟件,主要用于二維及三維的繪圖設計,[5]也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6]由于AutoCAD軟件操作簡單、繪圖精確,且提供二次開發環境,可與地理信息系統(GIS)、交通仿真系統、交通誘導系統等兼容,在交通行業有著非常廣泛的發展和應用。

交通事故處理流程中,需要對道路交通事故進行現場勘測,繪制精確的事故現場圖作為事故處理的依據。目前,交通實戰部門人員主要通過現場手繪《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進行存檔,繪圖過程繁瑣且不精確,繪制的圖紙不易存檔保存。因此,在交通事故處理中可以借助AutoCAD繪圖軟件繪制現場勘測圖,如圖1所示為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勘測圖,圖中可清楚詳細記錄事故現場情況,對事故發生時的地點、車輛運行軌跡、碰撞類型等信息一目了然。

4.2 交通系統仿真

交通系統仿真可以動態地、逼真地模仿交通流和交通事故等各種交通現象,在研究出行者出行行為和各種類型道路交通流運行機理的基礎上,復現交通流的時空變化態勢,深入地分析車輛、駕駛員和行人、道路交通要素的特征,有效地進行交通系統的規劃、組織與管理、交通能源節約與物資運輸合理化等方面的研究。[7]交通警察作為城市交通的管理者,需要借助交通系統仿真對所提出的管控方案進行效果評估。因此,對于交通管理工程專業的本科生,也需要在課程設計中增加交通系統仿真技術的學習及應用。如圖2所示為行人過街行為仿真,通過VISSIM軟件對設計的行人過街信號配時方案進行模擬仿真,并對方案進行評價。圖3所示為道路交叉通仿真,模擬交叉口的實際運行狀態,從而對優化方案進行評價。

4.3 交叉口信號配時優化

篇(8)

[中圖分類號] G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3) 05-0067-03

醫學統計學是一門以統計學原理和方法為基礎,探索醫學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有關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的應用科學,又可被看成一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信息,進而從中提煉和總結分析出新的信息的過程[1]。隨著醫學科研水平和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醫學科研和臨床實際工作中,人們對待科學的態度逐漸從原來的“經驗主義”轉變為“論據先行原則”,無論是在一些醫學相關學科的基礎實驗中,還是在一些臨床疾病的診治等工作中,人們遇到問題時不再“想當然”,而是首先考慮為什么,有何依據,而這些依據大多需要通過統計學中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來提供。因此,醫學統計學在醫學工作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統計學應用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醫學科研結論的科學性、嚴謹性和可靠性,具體到醫學期刊方面,就會出現因統計學應用不恰當而導致醫學期刊不嚴謹、不科學、不可靠和不具有影響力[2]。鑒于醫學統計學在醫學期刊中的重要地位,作者結合《腫瘤基礎與臨床》雜志2011年的240篇文章中出現的統計學問題,對目前我國醫學期刊中常見的統計學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提出一定的解決方案,為醫學編輯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醫學期刊整體水平的上升提供一定幫助。

1 醫學期刊中常見統計學問題

統計學的誤用、錯用和不用問題廣泛存在于許多醫學期刊中,統計學錯誤率處于較高水平,有文獻報道期刊論文統計學錯誤率為38%—80%,而且統計學問題的種類幾乎涉及統計學的每個方面,包括實驗設計不合理、未進行統計學處理、統計分析軟件未介紹或介紹不清、統計學數據的描述方法不當、統計學方法的描述不清或錯用、統計值或P值不全或描述不清、統計學結果分析或描述錯誤等[3-4]。王倩等[5]對5種“中華”系列雜志刊登的文章的統計學應用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1985年統計學方法應用的錯誤率占24%,1995年占36%。沈進等[6]選取8種醫學期刊,分析發表于1998年至2005年的544篇論著文章的統計學方法應用情況,結果顯示,136篇的統計學出現明顯錯誤,錯誤率達到25%,其中以資料處理方法不當所占比例最高,達到61.76%,其次為圖表錯誤、未作統計學處理等。我刊2011年刊登的240篇論文中,排除個案報道、教學論文、棕色行論文36篇,剩余的204篇論文中有126篇論文采用了統計學處理,占61.76%(126/204),現結合本刊統計學應用現狀針對醫學期刊中常見的統計學問題進行分類分析如下。

1.1 統計研究設計不合理問題

大多數非統計學專業的學者在進行統計研究設計(包括實驗設計、調查設計、臨床試驗設計)時僅僅從本專業的角度考慮,根據主觀想要得到的結果進行分組設計,而完全沒有考慮該實驗設計的可行性、組間數據是否具有可比性等問題,主要表現在實驗設計時不遵循隨機化原則、未設置對照或對照不合理、均衡性原則貫徹不徹底等[7]。常見的統計研究設計不合理問題包括缺少對照或對照不合理、單因素設計取代多因素設計、樣本量選擇不具有代表性或樣本量不足等[8]。例如,本刊《SMO蛋白及mRNA在食管癌鱗狀細胞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一文,在實驗分組設計時未對各組間數據是否具有可比性進行統計學分析。

1.2 未進行統計學處理問題

許多醫學期刊論文雖然也進行了分組設計、設立對照等,但是文中未說明采用何種統計方法,也未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僅僅通過對實驗所得的實際數據的直觀判斷就得出結論[9]。例如,本刊《肺尖癌26例療效分析》一文中,作者在分析不同治療方法對肺尖癌的療效時并未采用任何統計方法,而是直接得出了“綜合治療較單純治療更能延長肺尖癌患者生存期”的結論,這不符合現代醫學科研的結論需有據而立的原則。

1.3 統計方法的描述不具體或錯用問題

1.3.1 統計方法的描述不具體

一些醫學期刊論文中列出的統計方法過于簡單,甚至未列出,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0-12]:在“材料與方法”部分中的“統計學處理”中未列出所用的統計學軟件或僅列出所用軟件而未說明所用軟件的版本;對于何種數據采用何種統計方法僅籠統描述,未具體列出文中的那些數據應該用何統計方法;對于定量數據僅列出采取t檢驗或方差分析,而未列出是否進行正態性檢驗和方差齊性檢驗;對于兩組定量數據無論是應該采用成組設計t檢驗還是配對設計t檢驗,均僅描述為“兩組定量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對于兩組或多組定性數據的比較,無論是僅需用 2檢驗,還是需要采用矯正 2檢驗或 2分割檢驗,均描述為“兩組或多組定性數據的比較采用 2檢驗”;統計學符號書寫不規范,例如,根據GB/T3358-82,F檢驗、P值、 2檢驗、t檢驗等中的字母應為斜體,不符合上述規定的書寫均為錯誤情況,這在論文中非常普遍;未列出檢驗水準 ,檢驗水準 是事先設定的判斷小概率實踐的標準,實際意義是允許犯假陽性錯誤概率的最大值,需要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進行設定。例如,本刊《 -連環蛋白和層粘連蛋白的表達與垂體腺瘤侵襲性的關系》一文在“統計學處理”僅說明數據的比較采用t檢驗,而未說明t檢驗的類型。

1.3.2 統計方法的錯用

一些醫學期刊論文中的統計方法的應用存在明顯的錯誤。對于所有定量數據,常見的錯誤有[13-14]:無論是否符合正態分布、是否方差齊,一律盲目應用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等參數檢驗方法進行比較分析;無論數據分為幾組,一律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分析,把其當做定量數據比較的萬能工具;無論各組數據是何關系,一律采用成組設計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例如,本刊《癌癥相關性乏力與TGF- 1的關系分析》一文中,定量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之前未說明是否進行了方差齊性檢驗和正態性檢驗。對于所有定性數據,常見的錯誤有:把 2檢驗當做所有定性數據的萬能統計工具,忽略了其應用的前提條件是, 2檢驗適用于正態分布的定性數據,且樣本量最好>40,列聯表數據進行 2檢驗時不能有1/5以上的格子其理論頻數

1.4 統計結果的描述及分析錯誤問題

許多醫學期刊論文中均可見到統計結果的描述或分析錯誤,常見的有以下幾種[15-17]:1)對于定量數據應當根據是否符合正態分布而采用不同的描述方法,符合者一般采用“均數±標準差”或“均數±標準誤”表示,而不符合者則采用中位數和四分位間距來進行表示,不按上述規定進行描述者均屬于錯誤描述;2)對于定性數據,常見的錯誤是構成比和百分率不分,計算率或構成比等相對數的樣本量過小;3)解釋有統計學意義時僅根據P值的大小得出相應結論,例如對于A、B組2組的療效(假定A組療效優于B組),其“P

1.5 統計值和(或)P值描述不清以及統計值缺失問題

許多醫學期刊對統計結果進行描述時,通常不能完整清晰地描述出統計值和P值,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18-19]:統計結果僅用“P0.05”得出結論,缺少相應的統計值;統計結果包括統計值,但是P值僅寫出“0.05”,未列出具體的P值;僅列出具體的P值,而統計值缺失,上述幾種情況均不利于文獻閱讀者進行數據驗證和meta分析。例如,本刊《同步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食管癌臨床觀察》一文中,所有統計結果均僅列出了“P0.05”,未列出具體的統計值和P值。

2 針對醫學期刊中常見統計學錯誤的解決對策

目前,醫學期刊論文的統計學問題已經成為衡量論文質量高低的重要標準,統計學的錯誤可能會導致論文學術水平和學術質量的降低,甚至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近年來,隨著廣大醫學科研工作者和醫學期刊編輯及審稿專家對醫學統計學應用的重視,醫學期刊論文中的統計學問題已經明顯減少,但仍然處于較高的水平,這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20-22]:論文作者、編輯及審稿專家思想上不夠重視論文統計學應用;期刊編輯的統計學應用知識匱乏;選擇審稿專家只注重其專業領域內的影響力,而未關注其統計學應用水平。因此,要想提高醫學期刊的統計學應用水平,從而更進一步提高期刊總體質量,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作為醫學期刊編輯,必須不斷進行統計學相關知識的學習,例如參加相關培訓班、旁聽醫學院校的統計學課程及請教統計方面的專家等,以提高自身的統計學應用水平,并從思想上重視統計學應用的審查,在給新投稿件的作者的初步意見中就強調統計學應用的重要性,規定一旦統計學有問題,論文可隨時退稿;聘請醫學統計學專家進入期刊編委會,負責所有論文的統計學審稿;應通過各種途徑,向廣大科研工作者宣講統計學在醫學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其養成良好的正確應用統計學的習慣;在科研課題設計過程中要求有統計學相關專家的參與;科技期刊中增加統計學應用欄目,刊登與本刊論文關系密切的統計學方法,或者刊登一些常見的統計學錯誤,與作者或讀者交流,提高其統計學應用能力。

注 釋

[1]孫振球.醫學統計學(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8

[2]胡良平,郭秀花,劉惠剛.醫學統計學是評價醫學科技論文質量優劣的重要依據[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1,36(3):229-232

[3][8]胡良平,李子建.醫學統計學基礎與典型錯誤辨析[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3:4

[4] Garc韆-Berthou E,Alcaraz C.Incongruence between test statistics and P values in medical papers[J].BMC Med Res Methodol,2004,4:13

[5]王倩,張博恒.五種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論著中統計方法的應用現狀[J].中華醫學雜志,1998,78(3):230-233

[6]沈進,茍莉,湯潔,等.生物醫學期刊中統計學方法應用情況分析[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7,21(5):541-543

[7] [15]王曉瑜,王雅琢.《山東醫藥》論文中統計學錯誤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0(16):193-194

[8][9][10][20]邱春暉,郭明興,邱源.醫學論文中統計學方法的誤用及其防范措施[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9(5):116-118

[11] 冉明會,羅萍,鄧丹.醫學期刊編輯應注意的幾個統計學處理問題[J].編輯學報,2009,21(6):503-505

[12][16][18]李霞,張印朋,閆蘇平.醫學期刊作者來稿統計學應用與表述常見問題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88-89

[13] 王曉瑜,王雅琢,封艷輝,等.醫學期刊投稿常見統計學問題分析[J].科技與出版,2011(11):42-44

[14] 金永勤,王維.醫學期刊編輯應重視統計學中的幾個問題[J].編輯學報,2009,21(1):33-34

[17]張功員,田慶豐.醫學科研論文中統計結果表達和解釋錯誤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2,37(3):338-340

[19]葉亮,李偉東,范欣生.醫學論文中常見的統計學應用問題辨析[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4):247-248

篇(9)

1 統計設計存在的常見問題

統計設計是整個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環,是研究工作應遵循的依據。常見的統計設計問題有:忽視組間均衡性,樣本缺乏代表性,樣本例數不足,未設置對照組,未隨機分組,未提出統計分析方法等。針對以上問題,在科研設計中一定要遵循實驗設計的四大原則即“隨機、對照、均衡、重復”的原則[6]。

1.1不遵循或不重視隨機化原則

隨機化是科研設計的重要原則,直接影響研究結果的可信度。隨機化既要隨機抽樣,還要隨機分組,并有足夠的樣本量作前提。然而,在醫學論文中許多作者對此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在論文中統計處理隨機化不突出,隨機化缺失情況比較常見,有的論文甚至將隨機誤解為隨意、隨便,不采用隨機化處理方法,導致結果缺乏可靠性。還有些文章中沒有提出“隨機”抽樣的設計與方法,沒有排除標準,給人隨意選擇病例之感,且病例數少,因此沒有代表性,所得出的結論不可靠。部分文章雖然注明了“隨機”,但未提及采取什么方法進行隨機化研究或兩組間的例數相差甚遠,不符合隨機化的一般規律,沒有臨床參考價值[7]。

1.2缺少對照研究或對照組設計不合理

正確設立對照是臨床或實驗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設立對照的意義在于說明臨床試驗或實驗研究中干預措施的效應,減少或防止偏倚和機遇產生的誤差對試驗結果的影響。目前,國內許多期刊發表的論文對照組設計不合理現象比較普遍,尤其有些作者對某種新藥或新技術在臨床的應用觀察研究中,不設對照組,缺乏對照觀察,得出的結論缺乏科學性,令人懷疑。有的文章雖然設立了對照組,但在分析結果時,卻沒有將試驗組與對照組的結果進行比較,而僅將各組間的自身前后進行比較,從而使該研究失去對照意義。對照組選擇不當,還表現在兩組間重要的臨床特征和基線情況相差太大,無可比性,如性別、年齡、病情、經濟情況和文化程度等不一致,如有些論文將健康人或志愿者作為對照組,使結果受到非處理因素的影響,產生偏倚或系統誤差,使結論不可信[7]。

1.3均衡性原則掌握不夠

均衡性原則要求實驗中的各組之間除處理因素不同外,其他可控制的非處理因素要盡可能保持一致。特別對疾病預后有重要影響的臨床特性一定要在組間分布均衡。各組間越均衡,可比性越強。有些作者在對病例進行分組時,忽視了均衡性原則,兩組之間沒有可比性,結論自然是錯誤的。具體表現在:有的文章對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相應統一指標沒有設在均衡的水平上。對治療組情況交代的比較詳細,而對對照組的年齡、性別、病情等不予交代,或所選對照組的年齡與治療組不在一個年齡段,影響了作者對指標的觀察[7]。

1.4重復的原則掌握不好

所謂重復,一是指重復試驗或平行試驗,二是指各樣本組的例數要有一定的數量,即樣本的例數要足夠大。雖然隨機化是增強非處理因素均衡性的重要方法,但當各組內例數過少時,盡管采用了隨機化分組的方法,也難以保證非處理因素的均衡一致。在隨機化分組的基礎上,只有樣本例數足夠大,才能使非處理因素均衡一致,同時也才能使抽樣誤差減小,增強樣本對總體的代表性。一般來說,在隨機分組的前提下,樣本例數越大,各組之間非處理因素的均衡性越好;但當樣本量太大時,往往又會給整個實驗和質量控制工作帶來更多的困難,同時也會造成浪費。為此,在實驗設計時,還應保證在實驗結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確定最少的樣本例數。一般說來,計數指標每組樣本不得少于20~30例,計量指標每組樣本不得少于5~10例。在多因素分析時,一般認為樣本例數至少為觀察指標的5~10倍[8]。

1.5樣本的含量

樣本的含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結論的可靠性。樣本量過少,則抽樣誤差大,結果可靠性差,且經不起重復驗證;反之,盲目加大樣本量也會造成人、財、物的浪費,同時也造成非抽樣誤差增大。故應在保證研究結果精確可靠的前提下,確定最小的樣本量。如某篇論文報道某藥治療的臨床療效,實際總例數為10例,其中6例有效,于是作者得出有效率為60%。顯然,有限的病例數不能充分說明該藥是否有效,作者貿然得出結論,容易給他人造成假象甚至誤導[9]。

2 統計方法選擇與使用不當

在選擇統計方法之前,首先應確定研究資料是計數資料還是計量資料。只劃分其類別而得到的資料為計數資料,也叫定性資料,如根據治療結果計算出的治愈率、陰性率、陽性率等。測定某個具體數值而得到的資料為計量資料,如血壓值、血細胞計數、血氧分壓測定等許多物理診斷和化驗檢查的結果。目前,醫學論文中計數資料最常用的統計方法為χ2檢驗,計量資料最常用的統計方法為t檢驗。值得注意的是,各種假設檢驗方法均有其適用條件,應根據資料特點來選用最適當的方法。均數與標準差分別是描述正態分布資料集中和離散趨勢的指標。能否選用“均數±標準差”來描述某一資料的分布特征,關鍵看該資料是否符合正態分布。當資料不符合正態分布或方差不齊時,應將資料轉換使之符合正態分布,方差齊性后再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否則用秩和檢驗。有些作者在使用t檢驗時,未考慮到上述適用條件而盲目使用,造成統計學處理不當或統計學計算錯誤[10]。#p#分頁標題#e#

2.1統計指標應用不當

2.1.1描述計量資料的統計指標描述計量資料的統計指標主要有平均數指標(算術均數、中位數M等)和變異指標(標準差s和四分位數間距Q等),在應用時一定要注意它們各自的適用范圍。對于非對稱分布資料,算術均數不能反映數據的平均水平,應采用中位數描述。一般地,正態資料或對稱資料用描述,偏態資料用M和Q來描述。在不能確定數據的分布類型時,應選用M和Q進行統計描述。四分位數間距Q是75%分位數P75和25%分位數P25之差,即Q=P75-P25,所謂百分位數Px是將全部觀察值分為兩部分,理論上x%的觀察值比它小,(100-x)%的觀察值比它大,中位數M是50%分位數P50。、s、M、Px與Q可通過統計軟件直接輸出[9]。

2.1.2描述計數資料的統計指標描述計數資料的統計指標有絕對數和相對數。絕對數是原始資料經匯總得到的小計或總計數。相對數是兩個有關的絕對數之比,主要包括率和構成比(百分比)。醫學論文中相對數應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分母較小。分母較小時,相對數的可靠性不能保證,在這種情況下,宜直接用絕對數進行描述而不宜計算相對數。醫學論文中相對數應用的主要問題之二是將構成比誤用來說明事物發生的強度。構成比只能反映事物的內部構成,不能說明事物的發生強度。醫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人以及與人體有關的各種因素。由于生物現象的變異較大,各種影響因素又錯綜復雜,研究常是抽樣觀察,使事物本質差異與抽樣誤差混雜,故需用統計方法透過偶然現象來探測其規律性。如果不能正確運用統計學方法,造成統計學上的偏差或失誤,就很容易把本來成功的結果當成失敗而放棄,或把失敗的教訓誤認為成功的結論而加以宣傳。在進行科研設計時要嚴格遵循科學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能留下隱患,否則,再高明的統計學專家和統計學軟件也無法彌補科研設計缺陷造成的損失。總之,統計學分析在醫學研究和論文寫作中意義重大。作者在撰寫論文時,應注意識別、總結有代表性的、有借鑒意義的統計學領域的缺陷、失誤或錯誤的多發點,特別留心易出現統計錯誤的險區,從而使論文中的統計學問題減到最低限度。認真檢查、仔細核驗,盡量避免上述錯誤,必要時還可以請統計學專家幫助把關[12]。

2.2統計方法描述或選擇不當

統計方法選擇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結論的可靠性[12]。臨床資料的結果變量可分為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和等級資料。計數資料指將觀察對象按兩種屬性分類,如生存、死亡,治愈、未治愈,有效、無效等,通常轉化為率。如果是兩組間的比較,則采用四格表χ2檢驗或其校正公式,如果是多組間率的比較,則采用行×列表資料χ2檢驗。計量資料指對某一個研究對象用定量的方法測定某項指標得到的資料,一般均有計量單位。通常資料呈正態分布時,兩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多組間均數比較用方差分析和q檢驗。當資料不呈正態分布或方差不齊時,也可用秩和檢驗等非參數檢驗法。

2.2.1統計方法描述不清

醫學論文中常可發現作者未交代所用的統計方法,如是配對設計的t檢驗還是成組設計的t檢驗,是Ridit分析還是χ2檢驗,是作相關分析還是作回歸推斷。統計方法交代不清或根本不予交代,使讀者對論文結論的正確與否無法判斷。有的作者只提一句“經統計學處理”后,就寫出結論。有的甚至直接用P值說明問題,籠統地以P<0.05或0.01、P>0.05便稱結果差異有無顯著性,P值的大小不說明差值的大小,它還與抽樣誤差大小有關[13]。因此,還應寫明具體的統計方法,如有特殊情況,還應說明是否采用了校正,應寫出描述性統計量的可信區間,注明精確的統計量值和P值,然后根據P值大小作出統計學推斷,并作出相應的醫學專業結論。

2.2.2假設檢驗方法交代不清不交

代假設檢驗方法或假設檢驗方法交代的不具體、不清楚是醫學科研論文中常見的錯誤。如果不交代假設檢驗方法或假設檢驗方法交代的不具體,讀者就無法考察論文的統計學方法選擇的是否正確,無法核對計算結果是否準確。每一種假設檢驗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適應條件和嚴格的適用范圍。對于同一組資料,采用不同的假設檢驗方法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如將配對設計的資料按成組設計資料的方法處理,將會損失樣本提供的信息、降低檢驗效率,可能使原本有統計學意義的結果無統計學意義[14]。在論文寫作時,不但要交代選用的是什么統計學方法,而且統計學方法要盡可能具體。如選擇t檢驗,要說明是配對t檢驗,還是成組t檢驗;選擇方差分析時,要說明是完全隨機設計的方差分析,還是配伍組設計的方差分析。對于四格表資料,應說明是一般四格表χ2檢驗、配對四格表χ2檢驗及四格表資料的精確概率法等。

2.2.3統計方法選擇常見錯誤

①誤用χ2檢驗。χ2檢驗有一定的適用條件,n>40且理論數(T)>5時,可用一般χ2檢驗;n>40,但至少有1個T>1且T<5時,可用校正χ2檢驗;n<40或T<1時用χ2檢驗的確切概率法[15]。②t檢驗誤用于多組資料的比較。在醫學期刊中常會出現將t檢驗誤用于多組資料的比較。多組資料的比較應該采用方差分析(F檢驗),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時,再進一步作兩兩比較。當各組均與一個對照組比較時采用Dunnettt檢驗;當各組相互循環比較時,則常采用Student-Newman-keuls(SNK)檢驗,又稱q檢驗[16]。③配對t檢驗與成組t檢驗誤用。大部分論文只注明采用t檢驗,而未注明是配對t檢驗還是成組t檢驗。配對t檢驗常用于處理前后的自身對照,即差值均數與總體均數“0”的比較;成組t檢驗適用于成正態分布的兩個小樣本均數間的比較。④資料不呈正態分布時未用非參數檢驗。t檢驗F檢驗等適用于呈正態分布、方差齊且有確切的測量數值的資料,而非參數檢驗(如符號檢驗、秩和檢驗Wilcoxon法、秩檢驗-KruskalWallis法、Friedman法、Ridit分析、Seperman相關等)對資料無特殊要求,對按大小順序、評分、等級、反應程度甚至色調深淺等資料都可進行分析比較[17-18]。因此,對于多組計量資料的比較,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時用F檢驗,方差不齊時可用變量變換,或采用秩和檢驗;對于兩個小樣本均數的比較或處理前后的比較,方差齊時用成組t檢驗或配對t檢驗,方差不齊時用t′檢驗[19]。

3結果解釋時存在的問題

統計分析的結果是無效假設或是不能無效假設。無效假設在一般的統計檢驗為兩組總體參數相等。無效假設只能說兩組總體參數不相等而并不能說兩組相差很大。兩組相差如何要對可信區間進行研究觀察后得出。由于統計檢驗不能得出差別的大小,因而結論不能說“有明顯差異”或“有顯著差異”,也不能說“差異非常顯著”,更不能說“差異明顯”。在國外的統計書籍上的英語表達為“significant”,它的正確意義應當是“有意義的、有重要性的”。俄語為“Значмый”和日語中的“有意”也是這個意思。國內只有極個別的英漢詞典把“significant”誤譯為“顯著的”。正確的說法應當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或“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等[20]。在解釋差別有統計學意義的結果時,有些人常常根據P值的大小作出對實驗效應差別程度不同的專業結論[21]。例如某實驗研究,比較甲、乙兩種治療方法對某病的治療效果(假定甲法的療效優于乙法),若得到“P<0.001”,則認為甲法極顯著優于乙法;若得到“P<0.01”,則認為甲法非常顯著優于乙法;若得到“P<0.05”,則認為甲法顯著優于乙法。犯這種錯誤的原因是錯誤的理解了統計學中P值的概念[7]。統計學上根據假設檢驗原理推算出來的P值表示拒絕特定的無效假設可能犯假陽性錯誤的概率。P值的大小并非指差異的太小,只能反映兩者相同或不相同。P值越小,說明越有理由認為兩種處理方法效果不同,而不能反映對比的兩組或多組之間差異的大小。差異的大小只能根據專業知識來確定。此外,甚至在部分投稿文章中未交代所采用的統計分析方法,也未見應用統計學的跡象,僅從各組數據的均數大小做出了統計推斷。醫學期刊論文中暴露出來的統計學錯誤,從表面上看是編輯部和審稿者把關不嚴所致。事實上,即使審稿時發現了上述錯誤,也無法改正。因為實驗設計的錯誤只有在科研工作開始之前才有可能得到糾正。即使編輯工作者能夠阻止有嚴重統計學問題的,也僅僅是治標而已。如何使廣大醫學論文作者在醫學研究中正確應用統計學,提高科研質量才是治本[7]。#p#分頁標題#e#

4對策與建議

眾所周知,統計學是從事科學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從試驗設計、資料收集與表達、數據處理和結果分析,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正確地運用統計知識,才能真正發揮統計學在科學研究中應起的作用。然而,在已出版和發表的一些學術專著和論文中、通過評審的科研成果和答辯的學位論文中,經常可以看到忽視、輕視和誤用統計學的現象[22]。

知識應完善編輯人員的知識結構,保證統計學應用的準確性。為此,可定期聘請統計學專家對審稿人員進行統計學知識培訓。科技期刊的群體效應理論[23]認為,期刊編輯的專業結構應多元化,以利于編輯互相學習,實現知識互補。醫學期刊編輯部可考慮聘用統計學專業的研究生作為編輯。編輯應將醫學統計學作為自己的必修課,通過多種方式,如自學自修,參加講座或培訓班學習統計學知識,有條件的編輯部,如醫學院校學報編輯部,可以有計劃地組織編輯參加本科生或研究生醫學統計學課程的學習,也可鼓勵編輯人員在職攻讀統計學專業研究生學位。這樣,可以提高全體編輯人員的統計學水平,最終使編輯和審稿人都能夠發現論文中存在的統計學錯誤,并指導作者修改,正確進行醫學論文中有關統計學分析的描述[24]。另外,有關職能部門或學會可組織與醫學統計學相關的培訓班,聘請統計學專家講課,對編輯人員進行定期統計學知識培訓,加強科研設計、統計學知識的學習[19]。

4.2加強醫學統計學專家審稿

醫學研究論文專業性強,經常涉及統計學處理問題,有時會遇到統計方法復雜的稿件,這不僅需要本學科專家審稿,而且需要醫學統計專家把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論文所報道的研究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醫學期刊編委會中應有統計學專家,專門負責稿件統計學方面的審查工作。

篇(10)

中央民族大學統計學本科專業設置于2003年,目前已有六屆畢業生。經過學院和學校層面的努力,統計學專業作為新辦專業取得了較快發展,所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好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近四成學生繼續讀研深造,就業的學生大都在專業對口的工作崗位上,就業率一直在85%左右。

本科畢業論文環節在培養方案中是6個學分。學生在第七學期開始選擇指導教師以確定畢業論文題目。經過前6個學期的系統理論學習,統計學專業學生已基本掌握了統計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具備了正確的統計思想和較強的統計軟件應用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等綜合能力。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就是統計學專業學生將上述基礎和能力進一步深化與升華的重要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得到進一步的充實和提高,同時也是衡量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對如何提高畢業論文質量進行研究是必要和有意義的。[4]

一、統計學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現狀分析

從論文完成情況來看,每屆的畢業論文基本都能達到論文教學環節的要求,通過對中央民族大學統計學專業2007~2011年四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進行分析,發現畢業論文及格率為99.18%。

從畢業論文研究的類型來看,主要分為兩大類:理論研究型論文和實證型論文,理論研究型論文表現為總結和論述現有統計理論問題,表述理論研究的成果,或應用理論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說明,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實證型論文主要表現為針對某一特定的實際目的或目標,運用所學統計的理論和方法,對經濟、管理、金融、醫學、生物、工程、環境等領域進行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本文由收集整理

從論文知識點范圍的分析來看,學生論文絕大多數是統計專業問題,極少數是其他數學分支的問題。從中央民族大學歷屆統計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情況分析,發現畢業論文中研究其他數學分支的問題占總數的6.50%,主要包括:一是其他科目的應用研究(數學分析、常微分方程、運籌學及空間解析幾何等),占總數的1.63%。二是數學專業教育和數學思維的研究,占總數的4.87%。研究統計學專業問題的畢業論文占絕大部分,比例為93.50%,選題內容廣泛且多為社會熱點問題,涉及經濟、社會、醫療衛生、教育發展、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多領域,由于受學校人文環境影響,很大比例的學生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民生等問題進行了統計分析,約占總學生人數的30.08%。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抽樣調查、回歸分析、多元統計方法、聚類分析、判別分析等常用統計方法。

此外,統計分析顯示學生成績普遍偏高,統計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尤其是實證類論文,存在著可以大量使用背景介紹和統計軟件分析結果的特點,因此,一些論文沒有創新性和學術含量,但具有較大的篇幅,與理學院其他專業的畢業論文成績比較,其平均成績相對較高,約80.42分。

二、統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

畢業論文的質量問題關系到本科人才的培養規格和目標,直接體現了學生本科階段的學習成果,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通過對論文和考評結果的具體分析,發現學生的畢業論文在創新性、理論深度及論文寫作常識多方面存在問題。具體表現為:

1.創新性不夠

學生的畢業論文表現為理論性研究非常少,大都是實證型論文,并且多是簡單的統計方法應用,缺少創新性研究和思考。從中央民族大學歷屆統計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來看,理論研究型論文只占4.89%,與實證型論文的比例為1︰19.45,比例懸殊,體現了學生在畢業論文大的選題過程中,避重就輕,缺乏創新的特點。如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學生選擇“我國人均gdp的預測”這類針對某經濟指標進行預測的題目,論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利用arma、灰色預測或者趨勢外推方法等一種或多種方法對時間序列數據做簡單建模和分析,論文沒有對指標本身的意義以及國內國際的社會經濟形勢進行綜合分析。這種方法簡單套用性質的論文占有很大的比重。

2.選題過大、內容空泛,缺乏深入研究,存在抄襲、拼湊現象

有些學生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往往不能根據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特點和社會實踐情況進行準確定位,只是一味的盲目的選擇一些過大過空的社會熱點問題,因此難以看到所要研究的問題的本質。如有的學生針對cpi做研究,沒有深入了解問題的實質,只是收集了一些文獻,很難提出自己的觀點或研究角度,造成了材料堆積且過于散亂,論文變成了一些材料的簡單拼湊。有些論文針對某一社會經濟問題進行研究,論文的主題只是針對現有數據利用簡單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對數據的質量和可靠性以及方法的適用性不做針對性討論,對所得的結論也不結合社會經濟現實情況進行分析,導致論文質量不高。

3.相對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較少

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較少,通過畢業論文的寫作,統計分析能力沒有實質性提升。學生論文使用的統計方法主要集中于回歸分析、聚類分析、判別分析、相關性分析等,其中回歸分析方法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約41.46%,其他各統計方法使用的比例分別為:聚類分析為5.69%,判別分析為7.32%,相關性分析為14.63%,多元統計方法為2.44%,時間序列分析為3.25%,極少有學生使用教科書外的相對前沿的分析方法。

4.論文寫作上存在結構不合理、沒有相關研究介紹、創新點表述不清、參考文獻不會正確標注等問題

從學生的畢業論文來看,論文寫作不規范,專業性差。主要存在論文形式不規范、結構不合理、題目含糊、有些論文雜亂無章、口語化嚴重、可讀性差等問題。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針對上述問題,統計學系通過對論文進行詳細審查以及組織指導教師和學生座談,發現畢業論文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

1.學生對論文不夠重視

部分學生由于忙于考研學習而無暇顧及畢業論文的研究,還有部分學生由于忙于外出找工作、實習而無心認真撰寫論文。論文撰寫所需的必要時間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學生應付了事,從而無法保證論文的深度。此外,還有部分學生認為畢業論文只是一個教學環節,與考研的好壞無關,存在只要寫了論文,教師都會讓自己通過的僥幸心理,在思想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缺乏指導教師的針對性指導

指導教師所帶畢業生人數過多,使得導師的工作量呈現超負荷狀態,無法保證每個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從而致使部分學生的論文規范性較差,沒有對存在的問題反復修改,使得學生論文存在諸多問題。

3.學生的專業訓練還不夠

大部分本科生沒有經歷過論文的寫作訓練,寫作水平較低,不了解學術論文的規范性及其格式,不知如何從科研的角度構思文章、組織材料、安排結構,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畢業論文表達的觀點不夠準確清楚,論據亦不能很好地支持論點。另外,一些同學為了完成任務,直接將在網絡中搜索到的資料不假思索的拼湊在一起,使得內容不成體系,觀點混亂。

四、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建議和實踐

1.加強畢業論文重要性的宣傳,提高學生的重視度

加強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有助于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通過講座、課堂傳授等形式,讓學生意識到畢業論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是任何教學環節都不能替代的,是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更是進行個人綜合素質提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4]從而使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畢業論文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精力進行畢業論文設計。

2.選題和教師的科研項目相結合,提高論文的創新性

在選擇課題時,為了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與指導教師協商,結合導師的研究方向制定課題方案。統計學專業的教師一般除了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這類對理論性和創新性要求較高的項目以外,很多教師還主持或參加有相應的應用研究類項目。應用類項目大都需要實地調研(以及問卷涉及和數據分析)或者大量的數據分析和建模。引導學生參加這類項目來設計和完成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能夠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和創新潛力。此外,鼓勵和引導一些成績較好,如讓具備保研資格的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討論班或者課題組,選擇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理論問題進行研究,可以使學生了解本學科的發展方向和最新動態。最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學生,特別是具備了保研資格的學生,在大四上學期就能投入到項目和畢業論文的寫作中。

3.重視平時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廣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盡可能早地接觸與本專業有關的實際工作,切身體會到如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了解本學科的實際業務,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專業知識的把握。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積極鼓勵學生在大二和大三階段參加校級和國家級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申請“中央民族大學本科生研究訓練計劃項目”、“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和“國家大學生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項目的申請和實施以及研究報告的寫作,對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鍛煉。目前,統計學專業本科生的參與率在70%以上。此外,建立專業實習基地可以提高學生利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環節的設計和實施都有力地保障了學生本科畢業論文的水平和質量。

4.加強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訓練

加強平時課堂上大作業的規范化,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科技論文的寫作能力。通過平時的實踐活動,如學生數學建模以及大學生創新實踐等各類實踐

性項目來提高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

5.實施激勵措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

上一篇: 六年級語文下總結 下一篇: 紀委宣教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网站 | 中文字幕高清视频在线不卡 | 五月天婷婷综合社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视频三级在线看 | 亚洲中亚洲中文字幕乱码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