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01:14: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言語藝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嚴謹準確,體現信息技術專業性
小學信息技術有眾多概念、原理,教師需要用準確嚴謹的語言加以陳述,才能傳遞給學生正確信息,幫助學生強化理解。教師要在備課時就做好語言設計,對關鍵環節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技術準備,反復推敲相關概念的內涵,找到突破點。在語言闡述時,要注意做到中心突出,條理分明。學生能夠在教師講解后,獲得確切信息,并建立相關學習信息體系,形成認知基礎。信息技術教學時,要接觸眾多技術性很強的專業術語。教師面對這些難以理解的概念時,要注意對技術要領進行重點突破,強調技術關鍵環節。可以邊示范邊講解,讓學生盡快啟動思維。在學習《插入圖片》時,要讓學生在文檔中插入圖片,還要掌握設置圖片與文字的環繞方式,學生大多會感覺難度較大。我在進行相關指導時,主要是通過示范講解,讓學生建立相關認知。先打開“插入”菜單,對相關內容進行解釋;找到“圖片”并對下拉選項進行解讀;示范操作演示,講解示范過程;學生實際操作嘗試練習;教師針對性指導點撥糾偏。由于教師講解示范比較到位,課堂教學比較順利,大多數學生都能夠自行進行相關操作,教學效果良好。
三、生動幽默,激發學習信息積極性
在課堂上,教師都會對學生進行提問,這樣的提問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針對那些答案與教師預設答案相符合的學生,通常情況下,教師會大加贊賞,殊不知,這樣的贊賞給其他學生的感覺就是這個同學的答案無可挑剔,這時候,有不同見解的學生就不敢說出自己的答案,因為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壓制著他們的答案。這時,教師應繼續提問,等到大家的意見達成共識的時候再進行評價,這樣的提問過程既保護了其他學生的心理感受,也能夠幫學生,讓學生擁有一個自然習得的過程。
(二)答案與教師期望相悖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想,不可能每個學生的答案都與教師的答案一致,相反的,教師在上新課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剛把一個新課題拋出來,想讓學生去探索,從而引發新課的教學,可是有學生卻突然將答案暴露出來且答案準確至極。這時候有的教師會覺得尷尬,心里面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怎么都不是滋味,一方面為學生的聰明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辦。其實這時候教師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順水推舟,比如可以鼓勵學生:“看來這個學生在課下已經預習過了,這種習慣值得所有的同學學習,不如你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學習的好方法吧!”
(三)答案與教師期望風馬牛不相及
在教師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當教師提出問題之后,許多學生會積極地舉起自己的小手,但是回答的答案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沒有仔細聽教師的具體要求,從而產生了誤會,解決這種問題的方式就是學生認真地引導學生,讓學生知道自己錯在什么地方并積極的改正。
二、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教師教學是否成功,與科學的評價體系密切相關,如果評價體系是合理的,那么就有利于小學數學的持續發展,相反的,就是限制學生的發展。教師在建立評價體系的時候,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過程與結果相結合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只是拘泥于概念以及定理的講解,要把概念、定理等計算過程中運用到的方法轉為學生將來解決更難知識的基礎,在重視結果目標的同時要將這些過程性的目標也作為課堂評價的重要內容。值得重視的是,除了注意知識面的過程與結果的結合,作為教師,還要重視整個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的結合。
(二)老師、學生與家長的結合
傳統教學方式下,小學數學教學中評價主要來自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本文指出,這樣的評價不能只是局限于教師的評價,我們應化片面為全面,要能夠轉換角度,讓學生、家長也參與到評價中來,真正意義上的幫助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適當的增加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但這并不表示教師教學就是科學的,教師教學中存在的不科學的想法、做法等會嚴重限制學生的發展,通過學生的評價,教師就能夠不斷的完善自身,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三)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具體教學中,教師評價學生的方法可謂是多種多樣。在課堂評價中,教師就可以在傳統的考試檢查的基礎上多多的增加一些探索型、開放型的問題,這樣的問題能夠最大限度地開拓學生的思維,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
三、寬容并理解學生新課程改革標準下
教育教學要求教師要能夠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寬容并理解學生,這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夠以一種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去對待學生,語言給學生的感覺就會是親切、真誠,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和賞識,從而增強學生不斷超越自我的信心。比如針對回答錯了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說:“我很佩服你,你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個性,盡管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佩服你敢說、敢想、敢于表達的勇氣。”毫無疑問,教師這樣的表達能夠獲得經久不息的掌聲,這樣的教師才是學生能夠與之交流、與之探討的老師,才是學生心目當中的“好”老師。
數學符號是數學文字的主要形式,它是構成數學語言的基本成份。
1,2,3,4,5,6,7,8,9,0,這十個符號是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它們表示了全部的數,書寫、運算都十分方便。這10個符號常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實際上卻是印度人創造的,只是經過阿拉伯傳到歐洲。這是印度對人類文明的一項重大貢獻,這一貢獻的意義也可能是今天的人們不易覺察的。但是,18世紀一位法國著名數學家曾說過:“用不多的記號表示全部的數的思想,賦予它的除了形式上的意義外,還有位置上的意義,它之如此絕妙非常,正是由于這種簡易得難以估量。”
關于“位置上的意義”,指的是數字的進位表達。比如說724,它實際上是7×100+2×10+4,可是它只需簡寫成724就明白了。此外還有空位的問題,假若有個數字是7×1000+2×100+4,那該怎么寫呢?現在我們是很容易回答了,不就寫為7204嗎?可是,在最初的數字符號系統中是沒有0這個符號的。有的用一個點來表示:72•4有的用一個方格來表示;有的干脆就拉開一點寫,表示空一位;……但這些寫法的不準確、不方便是顯而易見的。直到使用了0這個符號,問題才得以解決。而0這個符號比其他符號的出現晚了好幾百年。如果年看72004這個數字,我們能更清楚地體會到0這個符號的特殊意義。
數學的簡潔不只表現在數字符號上,還表現在其他符號上,表現在命題的表述和論證上,表現在它的邏輯體系上,總之,表現在思維經濟上。
數學符號有許多種,除了前面提到的數字符號外,還有代數的符號,通常用英文字母或希臘字母表示。在笛卡兒時代,以英文字母的開頭幾個表示已知數,如a、b、c、…,以英文字母的最后幾個代表未知數,如x、y、z,或以a、b、c、…代表常數,以x、y、z代表變數。現在,這已不是固定的了,在某種約定之下,a、b、c、…也可代表未知數,也可以表變數,x、y、z也可以代表已知數,也可以代表常數。還有一些特殊的常數,如π,e。還有另一些表現數量的符號,往往是其他類型符號的組合。
數字研究的對象已不只限于數,還研究形,表示三角形,表示四邊形,表示圓。
數學研究的最一般對象是集合,而表示集合的符號常常用英文字母的斜體,如A、B、C、D、X、Y、Z等。某些特殊的集合又用特殊的符號表示,例如,用N表示自然數集,而實數集則用R表示,N與nature(自然)一詞有關,R與real(實的)有關。特定的集合組成空間,空間有時用S表示,S與space(空間)一詞有關,但也用其他字母表示空間。這些符號的運用使得數學語言變得簡練。
還有一類符號是表示關系的,通過種種關系起聯結作用。常用的如等號=,近似等號≈,全等號≌或。還有不等號≠,<,>,<<。∥表示平行關系,表示垂直關系,與表示元素與集合之間的關系,表示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表示蘊涵關系等等。
還有一大類是關于運算的符號。+,-,×,÷是四則運算符號。是開方運算符號,sin,cos,tan是三角運算符號,lim是極限運算符號,d,是微積分運算符號。表示若干項乃至無窮項求和,表示連乘(若干因子或無窮個因子),!表示階乘,,是集合論中的運算符號。映射是比運算更普遍的概念,f,g,h等常被運用作映射符號。
微積分是英國人牛頓和德國人萊布尼茨彼此獨立發現的,牛頓和萊布尼茨使用的微分符號卻是不同的。牛頓創立了微分符號,比如說的微分用表示,可是牛頓的這一符號對于高階微分并不方便,并且不宜于表現微分與積分的關系,因而實質上并不十分科學。相比之下,萊布尼茨的符號在這兩方面都比牛頓的符號更加科學合理,它反映了事物最內在的本質,減輕了想象的任務。諸如這樣的優美的式子,是在萊布尼茨符號下才能出現的。而英國人卻以牛頓為自豪,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由于他們長時間固守牛頓的符號,使英國數學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所以,數學符號的科學性直接影響著數學語言的質量,影響著數學及數學教育的發展。
2、數學語言的簡潔性
數學語言非常簡潔精確,它具有獨特的價值,它是科學語言的基礎。
從宏觀來說,人們常以“成千上萬”來研究多,再多就是“百萬”、“千萬”了,更多則是“億萬”。可是,數學能作出更簡潔也更明確、更有力的表示,比如說,1025、286243這樣巨大的數字,一般語言就說不太清楚了。
從微觀來說,日常語言之中,“失之毫厘,廖以千里”,用一毫一厘來形容微小,還有形容體積之小的,時間之短的,距離之近的。但是,沒有比10-15,10-45這樣一些表達更能說明問題,它也更簡潔、更明了。
[a,b]僅由a、b、[]這三個數學符號表出,但如果比用一般語言描述就成為“大于或等于a,小于或等于b的一切實數的集合。”除去標點還得需要20個符號,其中18個漢字。
若對任何使得對任何n,m>N,有,則數列有極限。這是著名的柯西判別準則。如果要用一般語言是無論如何也表示不清的,
作為有理數、無理數、代數數、超越數、實數、虛數之間關系之一的式子,是各種數的大統一。用數學語言來表達是這樣的簡潔、明晰。
數學語言有其獨特之處,有其獨特的價值,它不僅是普通語言無法替代的,而且它構成了科學語言的基礎。越來越多的科學門類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這不僅是因為數學語言的簡潔,而且是因為數學語言的精確及其思想的普遍性與深刻性。
我們看看下面幾個式子,就能明白物理學是如何用數學語言來表述的。
F=0
F=
F=
第一、二兩個式子分別表達的是牛頓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三個式子說的是萬有引力定律。
慣性定律說的是,在沒有外力的條件下,物體保持原有的運動(或靜止)狀態,然而簡潔的數學式F=0(C是常數)表達了定律的實質。
第二定律說的是,力與質量和加速成正比,數學式子F=表達了這一點。當質量是常數的時候,式子可寫為F=,又可用a表示加速度,因此牛頓第二定律又可以表示為人所共知的形式F=ma。
萬有引力定律說的是,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有引力存在,其大小與兩物體質量之積成正比,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式子F=又是多么有力地刻畫了這一思想。
3、數學語言的通用性
數學語言與一般語言相比,它具有無民族性、無區域性,它世界上唯一的通用語言。
數學語言是人類語言的組成部分,它與一般語言是相通的,而且可以說是以一般語言為基礎的。一般語言掌握得如何,直接會影響數學語言的學習。但是,一般語言學得很好的人也不一定能掌握好數學語言,它們畢竟有差別。
一般語言具有民族性、地區性,一般語言與民族、地區文化有極密切的聯系。不同地區語言的差別可以很大,這種差別主要指符號及法則體系的不同。例如,英語與俄語,不僅符號表示的差別很大,而且語言規則的差別也很大;至于漢語,它與英語、俄語的差別更大,從書寫來看,漢語是方塊字,從讀音來看,英語、俄語是拼讀法,語法的差別也特別大。
就是同一民族,書面語言完全相同而發音很不相同的情形更多,例如同講漢語,北方與南方就有很大不同,北京話與廣大話很不相同。
而且,目前世界上的語言就多達2500—3000種,其中僅美洲語言即有1000多種,非洲語言也近1000種。100萬以上人口使用的文字則只有140種。這140種之中,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最多,約占世界人口的20%;其次是英語,約占6%;再次是俄語、西班牙語、法語,使用這五種語言的人占世界人口的40%以上。
但數學語言沒有地區性、民族性。全世界因為地區之不同、民族之不同而有二、三千種語言(遠遠超過全世界國家的數目),可是,全世界的數學語言只有一種。
這種語言符號,全世界的中學生大學生們都認識,同一種書寫、同一個含義,只是讀音一般有所不同而已。
從以上的探討中我們可以發現,由于構成數學語言的數學符號科學、簡潔,而導致數學語言具有不同一般語言的特殊性,也就是具有科學性、簡潔性、相通性。對數學語言的研究,不僅能促進數學及數學教育的發展,而且也能對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進步起到積極作用。
正因為數學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那它在數學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掌握數學語言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矗一方面,數學語言既是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數學知識的載體。各種定義、定理、公式、法則和性質等無不是通過數學語言來表述的。離開了數學語言,數學知識就成了“水中月,鏡中花”。另一方面,數學知識是數學語言的內涵,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實質是對數學語言的理解、掌握。一個對數學語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絕對談不上對數學知識有什么理解的。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掌握數學語言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數學語言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關鍵。
2、掌握數學語言,有助于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是思維的高級形式。在各種能力中,邏輯思維能力處于核心地位。
因此,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中心任務。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什么樣的思維依賴于什么樣的語言。具體形象語言有助于具體形象思維的形成;嚴謹縝密、具有高度邏輯性的數學語言則是發展邏輯思維的“培養液”。
3、掌握數學語言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前提。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對一個問題能清楚地說一遍,等于解決了問題的一半。”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嚴密的推理和論證的過程,正確地理解題意,畫出符合要求的圖形。尋找已知條件,分析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有關知識的映象,解題判斷的形成,直至解答過程的表述等,處處離不開數學語言。
4、掌握數學語言,有利于思維品質的形成。
數學語言的特點決定了數學語言對思維品質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嚴謹、準確是培養思維的邏輯性、周密性與批判性的“良方”;清晰、精練對培養思維的獨立性與深刻性有特效。
5、掌握數學語言,能激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的語言美具有自己的特點,它是一種內在的美,表面顯得枯燥乏味,其實卻蘊藏著豐富的內涵。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領略其中的微妙之處,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從而激起學習、探究的興趣。
數學語言作為一種表達科學思想的通用語言和數學思維的最佳載體,包含著多方面的內容;其中較為突出的是敘述語言、符號語言及圖形語言,其特點是準確、嚴密、簡明。由于數學語言是一種高度抽象的人工符號系統,因此,它常成為數學教學的難點。一些學生之所以害怕數學,一方面在于數學語言難懂難學,另一方面是教師對數學語言的教學不夠重視,缺少訓練,以致不能準確、熟練地駕馭數學語言。
接下來根據數學語言的特點及數學要求,談談教學中的實踐與認識。
首先,注重普通語言與數學語言的互譯普通語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語言,這是學生熟悉的,用它來表達的事物,學生感到親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必須以普通語言為解釋系統。數學語言也是如此,通過兩種語言的互譯,就可以使抽象的數學語言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借鑒,從而能透徹理解,運用自如。“互譯”含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將普通語言譯為數學符號語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數學化”,例如方程是把文字表達的條件改用數學符號,這是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程序。二是將數學語言譯為普通語言。數學實踐告訴我們,凡是學生能用普通語言復述概念的定義和解釋概念所揭示的本質屬性,那么他們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于數學語言是一種抽象的人工符號系統,不適于口頭表達,因此也只有翻譯成普通語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
其次,注重數學語言學習的過程,合理安排教學
數學概念和數學符號的形成一般包括邏輯過程、心理過程和教學過程三個環節。邏輯過程能夠揭示概念之間的各種邏輯關系,便于對數學結構從整體上理解,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本質的理解與認識。心理過程是指學生從學習數學語言到掌握數學語言的過程,這種過程往往是因人而異。數學符號和規則從現實世界得到其意義,又在更大的范圍內作用于現實。學生只有在理解數學語言的來龍去脈及意義,而且熟練地掌握他們的各種用法,從而得到理性的認識之后,在數學學習中才能靈活地對它們進行各種等價敘述,并在一個抽象的符號系統中正確應用,從而達到對數學符號語言學習的最高水平。教學過程則是教師具體對某個數學符號進行講解、分析、舉例、考查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駕馭數學語言。
1.善于推敲敘述語言的關鍵詞句。
敘述語言是介紹數學概念的最基本的表達形式,其中每一個關鍵的字和詞都有確切的意義,須仔細推敲,明確關鍵詞句之間的依存和制約關系。例如平行線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中的關鍵詞句有:“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兩條直線”。教學時要著重說明平行線是反映直線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的,不能孤立地說某一條直線是平行線;要強調“在同一平面內”這個前提,可讓學生觀察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也不相交;通過延長直線使學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確含義。這樣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推敲、變更、刪簡,使學生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這些關鍵詞句不可欠缺,從而加深對平行線的理解。
2.深入探究符號語言的數學意義。
符號語言是敘述語言的符號化,在引進一個新的數學符號時,首先要向學生介紹各種有代表性的具體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然后再根據定義,離開具體的模型對符號的實質進行理性的分析,使學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內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體的模型,這里具體的模型在數學符號的教學中具有雙重意義:一是作為一般化的起點,為引進抽象符號作準備,二是作為特殊化的途徑,便于符號的應用。
數學符號語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約性、抽象性、內涵的豐富性,往往難以讀懂。這就要求學生對符號語言具有相當的理解能力,善于將簡約的符號語言譯成一般的數學語言,從而有利于問題的轉化與處理。
3.合理破譯圖形語言的數形關系。
圖形語言是一種視覺語言,通過圖形給出某些條件,其特點是直觀,便于觀察與聯想,觀察題設圖形的形狀、位置、范圍,聯想相關的數量或方程,這是“破譯”圖形語言的數形關系的基本思想。例如,長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學生初次接觸空間圖形的平面直觀圖———這種特殊的圖形語言,學生難于理解,教學時可采用以下步驟進行操作:①從模型到圖形,即根據具體的模型畫出直觀圖;②從圖形到模型,即根據所畫的直觀圖,用具體的模型表現出來,這樣的設計重在建立圖形與模型之間的視覺聯系,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認識,并使它們熟悉直觀圖的畫法結構和特點;③從圖形到符號,即把已有的直觀圖中的各種位置關系用符號表示;④從符號到圖形,即根據符號所表示的條件,準確地畫出相應的直觀圖。這兩步設計是為了建立圖像語言與符號語言之間的對應關系,利用圖形語言來輔助思維,利用符號語言來表達思維。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嚴謹準確地使用數學語言,善于發現并靈活掌握各種數學語言所描述的條件及其相互轉化,以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參考書目:
1.張楚廷數學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講究教學語言的“形美”,就要做到:
1.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如比喻、對偶、排比、擬人、反復、夸張、頂真、互文、摹狀等修辭格,對于這一點,大家應該很重視,也很清楚該怎樣做,我就不再贅述。其實我們語文老師還可以從相聲、小品、快板、演講、辯論、旁白、解說詞等這些重語言表達的藝術門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以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語言藝術水平。
2.多種句型句式的運用。語文教學語言句式應富于變化,靈活多樣,絕不能一成不變,單調乏味。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主動句、被動句、否定句、雙重否定句、反問句、長句、短句等等,都可以運用。如要求學生齊讀課文時,教師可能會經常說:“同學們一起讀!”偶爾這樣說無可厚非,但一直用這種固定的習慣句式就不好,可以換成“來,一起讀,一、二!”“我們一起讀,開始!”“預備起,開始!”等等,長句變短句,就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如:學生回答問題時雖然經過認真思考,但還是答錯了,教師這時就不要說:“你的答案是錯的!”“你簡直是胡說!”而最好說:“是這樣嗎?再想想?”“我不太同意你的意見,再思考思考?”這樣把感嘆句變成疑問句,句式不同,語氣不同,表達效果也不同。
(二)音美所謂“音美”,就是指語文教學語言的節奏美,音樂美。
二、高中英語教學語言藝術應用策略
1.吃透教材,巧妙進行教學導入。教材是教學的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料。要想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學習和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設計,組織教學語言。只有這樣,教學語言組織才會更加科學、高效,才能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教學導入是讓學生了解課堂知識的重要一環,巧妙的教學導入,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更好、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因此,在教學導入環節,教師要巧用導入語啟發學生智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在牛津高一英語必修第三模塊里的unit3backtothepast一章lostcivilizations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教材,對單元知識背景進行分析,搜索有關龐貝、樓蘭兩座古城的資料,然后根據學生知識儲備、認知特點,組織教學語言、準備課堂教學活動。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精心準備新課導入,用富有節奏感、簡潔明了的話語帶動學生的情緒,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其產生共鳴,從而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比如在學習《刻舟求劍》一課時,教師先用簡明的語言將這個故事復述一下,問學生現實中有沒有這樣的人呢?有的會說有,有的會說沒有,教師接著說“古代還真有一個這樣的人,不信咱們看課文。”這樣就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會迫不及待的看課文。
運用豐富多樣的語言表達形式,活躍課堂教學過程
由于小學生的毅力不強,注意力不能持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變化語言表達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來。語文課堂最忌諱教學語言的平淡無奇,語文教師要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采用時重時輕、錯落有致、疏密相間、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語言和語調,使課堂教學充滿旋律美和節奏感,學生聽起來也會舒適悅耳,津津有味。其次,在提問時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讓學生接受到教師的意思,比如在講《烏鴉喝水》時,教師問“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學生看書后說“漸漸升高的。”“怎么漸漸升高的?”在前一問時學生只理解了烏鴉將石子放入瓶中才能喝到水,經過后面一問,學生才更準確的理解了課文,原來是因為烏鴉嘴小,只能將石子一粒一粒的放入瓶中,所以水才算漸漸升高的。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適當用一些含有啟發性的語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更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多用疑問性提問、發散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以及疏導性提問,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受到啟發,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比如在學習《媽媽的賬單》時,讓學生看完課后題,問學生“你們覺得教師會問什么樣的問題?”學生經過短暫思考,爭先恐后的說“什么是賬單”、“課文說了一個什么故事”、“媽媽的賬單什么樣”、“小彼得為什么要想媽媽開賬單所要報酬”,等等,這時教師說“你們的問題都很不錯,那么在學完課文后,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或疑惑嗎?”這時又有一系列問題,“為什么題目叫媽媽的賬單,而不是賬單或兒子的賬單?”“小彼得看到媽媽的賬單后會想些什么?”教師引導學生質疑,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繪畫呈現兒童心靈的面貌,他們毫無掩飾、毫無保留地將內心通過繪畫的方式展示出來,兒童畫率真、直接,傳遞的內容和情感生動感人。
2.兒童畫的夸張大膽
兒童的世界很簡單,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對自己喜愛的對象會進行夸張的處理,大膽憑借自己的想象描繪著這個世界。沒有條條框框的約束,只是真情實感的流露。
3.兒童畫的求多求全
兒童對世界認識的不完整性形成了兒童畫的求全性,兒童在繪畫過程中會把自己所看、所知、所想都羅列出來。他們不會考慮視點、構圖、排版、主次之分,只是單純地涂滿畫紙。這樣的創作思維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美感。
4.兒童畫的浮想聯翩
想象是創作的動力和源泉。兒童的奇思妙想往往無章可循,表現在繪畫中更是趣味橫生。兒童的世界可以逾越現實的界限,他們纖塵不染的心靈正是幻想的源泉,他們看似無稽的幻想也正是當代藝術家所缺失的。
5.兒童畫的簡單稚拙
觀察兒童畫不難發現,簡單的線條和稚拙的圖形是兒童畫最突出的特點。由于認知和描繪能力有限,兒童用自己的方式概括看到的事物。但是看似簡單稚拙的圖畫往往生動地體現出描繪對象的本質特征,兒童畫簡單稚拙的特性還原繪畫本真,值得藝術家深思。
二、當代繪畫中呈現的兒童畫藝術語言
對兒童畫藝術的關注早在20世紀初便開始了,來自不同畫派的藝術家們為了突破自我,開始追尋藝術本源,兒童畫作也曾同大師作品同時擺放在畫展中。畢加索曾經說過:“每次見到小孩子在街上、在瀝青路面或在墻上亂涂亂畫,我都會停住腳步,他們筆下的東西往往令人感到意外,總可以讓我學到一些東西。”又如法國畫家杜比菲也曾收集過未受過教育的兒童繪畫作品來為自己的創作尋找靈感。兒童畫也深深吸引了當代藝術家的目光,他們由衷地感嘆兒童畫藝術語言的奇異與真實之美,致力于回歸真我,試求以兒童的視角及藝術語言進行藝術創作。如今,兒童畫藝術語言在當代繪畫作品中的運用為畫壇帶來一派生機。
1.當代繪畫中呈現的兒童畫元素
兒童畫點、線、面的構成超乎常理,畫面大膽夸張,簡單卻生動有趣。兒童畫的色彩運用完全靠直覺,忽略事物的固有色,色彩對比性強,飽和度高,極富跳躍性與生命力。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霍安•米羅,他的作品所描繪的人物、動物和靜物都采用兒童簡化的幾何線條和形狀進行表達,畫面簡潔而又不失生動,如他的《加泰隆風景》中的幻想,極富神秘色彩,又不失生動,畫面中黃色和橙黃的兩塊平面,相交于一條曲線。獵人和獵物都用幾何的線條和形狀描繪,一些不可思議的物體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認,有些好像暗示海上的生物或顯微鏡下的生物,頗具兒童般的爛漫色彩。中國漫畫藝術的奠基人豐子愷創作的漫畫造型也展現著他的童心未泯,其畫風天真質樸,饒富幽默,童趣十足,如他的《花生米不滿足》。當代還有許多畫家的作品呈現著十足的童趣,受到世人的喜愛,如盧梭的《夢》、夏加爾的《我與村莊》、保羅•克利的《嘮叨的機器》、齊白石的《牧牛圖》等,這些畫作無一不流露出畫家天真爛漫的情懷,親切自然,饒有情趣。
2.當代繪畫中呈現的兒童畫創作情感
當代藝術家的繪畫創作受到社會文明發展的束縛和商業的同化,藝術家的真情實感或多或少地被無意識地隱藏。而兒童畫就是自己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達,繪畫本身自然而然變成了單純的情感創作,觀者更容易被作品所感染。所以當代藝術家模仿兒童的視角,期望能回歸真我,直接坦誠地表達內心的情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在20世紀當代繪畫流派中,立體主義、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中,畫家的作品呈現出新的生命力,這源于畫家對內心情感的尊重、慷慨的表達以及對兒童繪畫的“模仿”和“借鑒”。
3.當代繪畫中呈現的兒童畫創作思維
當代繪畫與兒童畫之間有著許多共通之處,研究表明,兒童畫表面吸引人們的是其想象大膽,色彩明快,趣味盎然,而實際上兒童畫最珍貴的是暗含在這些表象特征之下的兒童精神和兒童情懷。他們不染世俗的心靈、純真自由的“無意識”思維模式是人類對生命的美好訴求,是繪畫藝術的本質和根源,這都與藝術大師的追求不謀而合。
4.當代繪畫中呈現的兒童畫創作內容
兒童畫呈現的是一個沒有束縛、沒有疆界,純凈、自由的世界。一切事物在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兒童眼里都可以成為創作的內容。他們沒有被學院派的理論錨定,沒有高超的繪畫技藝;可是他們以獨特視角、充滿好奇的目光,為我們定格出了一個純真、瑰麗的世界。當代藝術家嘗試著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世界,回歸真我,感受生命和自然自身的美。中國國畫大師齊白石擅長描繪花鳥魚蟲和山水,他筆下是一片清新真切的自然世界,他用兒童般單純的心態看待人生,其作品常給人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漫畫大師豐子愷很愛兒童,他的繪畫選材理由很單純,只因看到了好玩有趣的事情便畫下來,作品親和力強,在各個階層都廣受歡迎。
5.當代繪畫中呈現的兒童畫創作技法
繪畫不單純是技法的表達,更強調技法與畫家心靈的結合。通過對兒童畫藝術語言的研究,當代藝術家將兒童畫極具生命力與創造力的創作技法與自身對生命和世界的感悟結合于一體,形成自己美好的藝術愿景。兒童繪畫藝術彰顯著藝術的本質,是原創性最高的藝術形式。對兒童畫藝術語言的探索是許多藝術家終生研究的課題。國內外眾多藝術大師大膽地放棄了理性的創作與對技法的揣摩,他們開始思考繪畫的初衷和藝術的本源。他們的作品呈現著鮮活的色彩、交錯的構圖、怪誕的想象。藝術家們應保持不泯的童心,將跳躍的生命力注入當代繪畫中。
二、教師語言要突出針對性
教學語言的針對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針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語言形式;二是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選用恰當的教學語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師生融合在一起,讓課堂充滿和諧、融洽的氣氛。
三、教師語言要突出啟發性
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交流過程,若教師僅僅是照本宣科,這只能算是完成了教學活動中最低級的一部分,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是教師利用語言藝術啟發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提升分析、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授課要擅長運用啟發性的語言,去幫助學生打開禁錮的思維,讓學生的思想自由馳騁。
四、教師語言要突出直觀性
所謂語言直觀性就是言之有物,語言生動、形象,不艱深、不晦澀。教師應把書本上抽象、隱諱的內容用直觀、形象的語言講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能明白,如身臨其境,繼而達到很好的掌握效果。
五、教師語言要突出幽默感
“幽默感”,從藝術上講,它是喜劇小品的一種表演形式。具體運用到教學上是通過比喻、夸張、寓意、詼諧等手法,用精煉、機智、風趣的語言,使學生在嬉笑中受到啟迪,在愉悅中掌握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幽默的教學語言有時能起到神奇的教育功能,學生能在輕松愉快中享受學習的快樂,輕而易舉地掌握較難的內容。而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需要教師除了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知識素養外,還要有高尚的情趣、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沒有這些條件作支撐的幽默,只能是“自拍式”的幽默,令學生厭惡和譏諷。
2素描教學中“建構”的重要作用
通過對前面建構理論的了解,我們知道素描基礎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達到個性化繪畫語言的意義建構,它重在培養繪畫者對造型語言的一種個人獨特的認知方法,這種獨特的思維認識方式必定會促進繪畫者在素描繪畫中個人造型語言和藝術風格的獨特形成。
2.1“建構”促進繪畫者形成個性化素描語言
人的活動總是在一定認識基礎上展開的社會行為,在素描繪畫中個人的素描藝術創作活動都是個人對素描繪畫語言認識下的精神產品,我們知道個性化繪畫語言是藝術家在長期繪畫過程中個人對事物的感知和認識,并運用一定的藝術語言和技能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思想感情化為具體感官的藝術圖式。它是藝術家在創作活動中通過大腦對已有的感性和理性認識的整理將自己的審美意識形態轉化為藝術作品。在當代的藝術教學中,對怎樣形成個人藝術感知的個性化繪畫的注重已經尤為重要,很多教師和學生開始對素描基礎學習中怎樣更有利于建構繪畫者個人的造型語言進行思考,并且已經普遍認識到它的重要性,簡單地說也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要注重自己的素描繪畫語言特點。這種素描中的個性化語言從某種形式上講,也意味著個人素描繪畫語言的“單因素”性,它是繪畫者在素描繪畫中對素描造型語言如線條、形體、調子等的個別強化。比如在印象派畫家修拉的素描中他喜歡淡弱線條的輪廓線,在畫面中非常注重強化事物的明暗調子層次,這種弱化線條通過明暗方式表達的手法反而更強化了畫面的生活氣息,這位藝術大師的作品正反映出“單因素”素描繪畫帶給我們的內心震撼和視覺享受。而在當代學院藝術的素描教學中,大多是從“全因素”角度出發開始綜合訓練繪畫者的素描造型語言能力,這種訓練方式正是幫助繪畫者大量獲取素描知識的一種“加法”體驗過程,它并不是弱化“單因素”即“個性化"素描語言的發展,而是為了使繪畫者更好地從全因素的認識當中提煉出個人喜好的單因素素描繪畫語言,因為只有在通過對素描造型語言的全方位的學習和了解的情形下我們才能在全因素認識結構中選擇真正符合個人藝術感知的素描元素,并且在今后長期繪畫過程中我們不會由于認知方式的單一而在處理各類不同的畫面時顯得束手無策。從前面丟勒和修拉的素描中我們可以看出,對一種單因素的強化并不是排斥其他元素的介入,只是對其他元素的一種淡化,這種淡化的視覺效果是為了更好地增添畫面中的畫家個性情緒語言的表達。因此,學習“全因素”素描的認知過程是為了更好地幫助繪畫者在諸多素描元素中認識和尋找到適合個人素描藝術建構的繪畫語言元素。
2.2“建構”賦予藝術作品獨特的魅力
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在畫面上經營的繪畫圖式,并能帶給觀眾視覺和精神的享受。從繪畫本身角度出發,素描藝術作品是由繪畫者個性化的素描語言和其所選擇的素描繪畫材料組合而成,這是繪畫者對畫面的一種“經營”。“經營”是繪畫者依據自己的藝術感知,對畫面形象和造型語言元素進行安排,使其達到體現繪畫者個人感性的意圖,實現素描成為藝術品的過程[3]。它貫穿于整個作品創作的所有環節中。我們知道從素描繪畫的單線構圖開始就附帶了繪畫者的表現意圖,在整個圍繞以繪畫者思想表達為中心而展開的描繪過程里,繪畫者都是依據個人藝術感知對造型語言和繪畫材料進行選擇和運用從而逐步達到藝術形象的具體化,最終停留在畫面視覺效果中的是繪畫者對素描造型語言個人藝術建構下的認知成果,它正反映出繪畫者對素描知識的一種個人體驗,并且這種體驗在每一個社會的變革中總是呈現不同的精神狀態。通過欣賞眾多形式的素描繪畫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當代藝術家與傳統藝術大師的不同,他們不單單滿足于以還原對象的“鏡像”為目的的傳統素描繪畫,而更多地關注以個人感受力為主的創作性素描,因為它在打破傳統的鏡像繪畫的單一形式上更能賦予畫面個人的情緒化和繪畫語言的純粹性,比如在德國當代藝術家赫倫韋恩(Helnwein)的素描作品中,畫家在素描材料上突破傳統材質的單一,大膽應用彩色鉛筆創作出一幅幅色彩單純的素描景象,這與當代油畫藝術的簡約與色彩單純不謀而合,至此,這位畫家在素描語言的純粹性和繪畫新材料的應用中分別賦予了當代素描新的形式與內涵。
我國陶瓷雕塑題材方面的多樣性,是和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及傳承五千年的文明有著緊密的關系的。文化是陶瓷雕塑創作的源泉,也是其題材選擇的基礎,對于陶瓷雕塑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陶瓷雕塑的創作的藝術要求和形式
陶瓷的制作是以陶土為主要的原料,借助陶土來源廣泛,易于成型的特點,陶瓷雕塑才能夠在藝術表現形式上風格各異,方式靈活,可雕可塑,可鏤可刻,可注塑。同時,陶瓷的基礎是實用器皿,滿足人們的日常需要是其首要的功能,因此,陶瓷雕塑在制作過程中應該符合批量生產的特點,不應該出現過于復雜的造型。以免在制作的過程出現大量的破損,提高了制作的成本。影響陶瓷業的發展。如果能夠在雕塑過程中,采取藝術的共性,那么就會更加有利于陶瓷雕塑的繁榮和推廣,因為陶瓷雕塑在制作的過程中,還需要經過釉面的裝飾和高溫燒烤,及燒制完成以后的包裝運輸,這些批量生產的過程,都是以共性作為依托的,也是陶瓷雕塑進一步發展的客觀需要。
陶瓷雕塑在造型設計方面對土壤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根據土壤的性能及材料的特點通盤考慮,綜合各種可能的因素,整體設計陶瓷雕塑的造型。例如,在使用石灣陶土制作的陶瓷雕塑比較適合展示漁、樵、耕、讀等方寫實古樸方面的題材。這是和石灣陶瓷顏色很深,缺少光澤,同時胎釉方面厚重樸素有很大的關系。陶瓷的顏色基本是白色的,但是各地由于陶瓷土壤成分的區別,所以陶瓷顏色也是千差萬別的。唐山的陶瓷在燒制完成以后,由于陶瓷土壤中含欽皿多,并且在經歷火燒的過程中,產生化學反應,產生了不易變形的氧化成分。因此,唐山陶瓷雕塑比較適合表現人物。例如,古代的仕女圖等。景德鎮的情況與唐山有很大的區別,景德鎮的陶土中鐵元素的含量比較高,在經歷火燒以后產生還原反應,所以,景德鎮的瓷器的顏色是白里泛青為主。在陶瓷雕塑的題材方面,景德鎮的陶土在達到高溫以后,坯會出現軟化的現象,造成半成品的變形。因此,在題材的設計過程中盡量以概括為主,避免在燒制完成以后出現遺憾的情況。此外,在陶瓷的生產過程中盡量不采用石膏模具,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效率,同時也能夠減少破損率。
變形是陶瓷雕塑中的大忌,夸張卻與此有著根本性的區別。在陶瓷雕塑生產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正確的使用夸張的手法,那么很容易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例如,在江蘇吳江梅堰出土鳥形壺就是夸張在陶瓷雕塑造型中的具體應用,鳥形壺中鳥的形象在最大的程度上簡化了,甚至沒有體現出鳥的雙足和翅膀,但是,作為在田間水鳥的基本特征還是被保留了下來,并且由于線條簡潔,畫面明快,所以田間鳥在禾苗之間,涉水覓食的形象被最大化的突顯了出來。由此可見,陶瓷雕塑中的夸張變形手法不是為了脫離現實,而是為了把生活中的美更加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3突顯色釉的功能
色釉裝飾是陶瓷雕塑的特點之一,對于陶瓷雕塑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陶瓷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功能,是陶向瓷轉變的標志。隨著時代的發展,色釉的品種也在不斷增加。諸如高溫顏色釉、低溫顏色釉、透明釉、無光釉等等。人們在使用這些釉的過程中,就應該考慮現代人類的審美趨向,合理使用,使之豐富陶瓷雕塑的造型,增加作品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