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9 02:13: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廣場規劃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收稿日期:2010-12-17
作者簡介:房 黎(1982―),女,河南人,助理講師,主要從事園林方向的研究工作。
中圖分類號:TU98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1-0020-03
1 引言
我國城市建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城市化進程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急劇增長,為城市帶來了生機,也帶來了一些破壞。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環境質量正在日益下降,城市居民對改善城市環境的呼聲越來越高,越來越迫切,此時人們所提出的建設城市廣場是在短期內迅速改善環境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于是乎在我們身邊涌現出了行色各異的城市廣場。城市廣場的出現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它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活動空間,已成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城市廣場是為了滿足各種游園活動的需要而建設的,是園路的擴大部分。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圍合,由各種軟、硬質景觀構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題思想和規模的公共活動空間。它作為一種城市藝術建設類型,既承襲傳統和歷史,也傳遞著美的韻律和節奏,是一種公共藝術形態,也是一種城市構成的重要元素。在日益走向開放、多元、現代的今天,城市廣場這一載體所蘊涵的諸多信息,成為一個規劃設計深入研究的課題[1]。本文以熙春花園廣場為例,從以下幾方面分析城市廣場在規劃設計中需要考慮的一些問題。
熙春花園廣場是依托于整個e河回族區的背景下產生的。e河回族區位于洛陽市東部,是于1957年11月15日正式成立的全國5個少數民族城區之一,素有洛陽“東大門”之稱,東與洛龍區接壤,西與老城毗鄰,北依邙山,南瀕洛河。e河回族區在2004年前僅僅只有民俗博物館綠地,隨著居民對環境要求的提高,大家對廣場的需求越來越大,熙春花園廣場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建立的。2003年兩廣高速洛陽e河站高速引線開通時,熙春花園廣場作為配套工程一起建立,于2004年4月竣工并對外開放。2005年初又進行了二期改造,增加了一些微地形,豐富了廣場景觀層次。熙春花園廣場靠近中州東路和啟明南路交叉口,東到洛陽市林科所家屬院,西到啟明南路,南到中州東路,北到河南省林業學校東家屬院,東西長151m,南北寬105m,占地1.3hm2。所處的地理位置可以顯示出廣場所起的重要作用,這里既是由東入口進入洛陽市區的一個入口,又是通過幾條貫通的干道向人們展示洛陽風景的一個窗口。
2 熙春花園廣場設計原則
2.1 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熙春花園廣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在設計時留有足夠的鋪裝硬地供人活動,解決附近居民沒有活動場所這一問題。同時也保證不少于廣場面積25%比例的綠化地,為人們遮擋夏天烈日,豐富景觀層次和色彩。
熙春花園廣場的西北角,由夾竹桃和叢狀大葉女貞組成的綠籬有效的將廣場與通往林校東家屬院道路作了個分割,綠籬所形成的屏障將喧鬧的廣場與安靜的居住區分離開,滿足了不同人的使用需求,互不影響(圖1)。
2.2 結構層次與周圍整體環境協調統一的原則
熙春花園廣場的結構為開敞式的,空間的結構層次相對豐富,利用尺度、圍合程度、地面質地等手法在該廣場整體中劃分出主與從、公共與相對私密等不同的空間領域。在該廣場的空間層次的設計中,豐富它的類型,提高人們活動選擇的可能性,從而滿足多樣性的需求。
2.3 城市廣場與交通組織協調統一的原則。
城市廣場的人流及車流集散,及其交通組織是保證其環境質量不受外界干擾的重要因素。由城市交通與廣場的交通組織和廣場內部交通組織兩部分組成。城市交通與廣場的交通組織上,要保證有城市各區域到廣場的方便性[3]。
熙春花園廣場西臨中州東路,南臨啟明南路,沒有城市干道穿越廣場,交通比較簡單,現有7個入口,2個主入口和5個次入口。中州東路為洛陽的主干道,交通便利,方便人流出行。在熙春花園廣場內部的交通組織上,考慮到人們參觀,游覽交往及休閑娛樂等為主要內容,結合該廣場的性質,較好的組織人流車流,形成良好的內部交通組織,使人們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擁有欣賞該廣場的場所及交往機會。
2.4 突出個性創造的特色原則
個性特色是指城市廣場在布局形態和空間環境方面所具有的與其它廣場不同的內在本質和外部特征。這種特征能為人的心理和生理所認知和感受,產生區別于其他廣場的印象。熙春花園廣場的規劃設計注重對e河回族區文化素材的挖掘,結合具體的地形特點合理布局(圖2),既符合長遠發展的戰略思想,具有超前意識,又因地制宜,建設以地方文化為背景,以人文景觀為表現形式的主題廣場,賦予熙春廣場以全新的文化內涵。熙春廣場的規劃設計利用現代的藝術手法,充分結合本地情況,因地制宜(圖3)。突出當地建筑特色,植物材料選擇上突出本土植物,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現代化城市廣場。
3 熙春花園廣場設計分析
熙春花園廣場是一個城市休閑娛樂廣場,主要為東花壇居民和附近院校學生提供休閑娛樂場所,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其交通主要是內部交通組織,引導游人進入廣場和在廣場上活動的線路安排。熙春花園廣場空間層次豐富,借助于植物、建筑以及地形的變化營造出不同的景觀效果和活動場所。同時熙春花園廣場位于回族區,在設計布局時充分考慮此點內容,在建筑營造時添進了民族風貌。熙春花園廣場主要由兩條景觀軸線貫穿若干個景觀小節點,共同組成廣場景觀軸線(圖4)。
熙春花園廣場規劃以總體規劃為依據,結合現狀踏勘分析,力圖使該廣場設計成為特色明顯,主題鮮明,功能齊全,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城市廣場。主要突出休閑娛樂為主題的設計構思。
3.1 廣場分區
熙春花園廣場的結構為開敞式的,分為靜動兩大區,以動區為中心連接兩個入口分別形成兩條主要的軸線。規劃有5個功能區:廣場區、城市舞廳區、晨練健身區、休閑區和管理區(圖5)。
圖5 熙春廣場功能區分布
(1)廣場區。廣場是核心所在。將主軸在中部作轉折,使主體空間順暢、和諧地向東部寬闊地帶延伸,并控制全局。
(2)城市舞廳區。為附近居民提供娛樂場所。尤其是晚上更是成為附近居民的舞場。
(3)晨練健身區。晨練健身區設在廣場北側,鄰近住宅區。目的為市民提供晨練、健身等活動場所。
(4)休閑區。植物配置采取多種形式,高大喬木、低矮灌木、草地相得益彰,意在創造出一種安全、生態的休閑環境。
(5)管理區。主要是廣場管理辦公室和工具室。
3.2 廣場交通
熙春花園廣場道路交通組織通過總規的要求對該廣場周圍道路的整合,熙春廣場分別設2個主入口和5個次入口與這些道路相接(圖6)。熙春花園廣場內部主要以兩條主要的步行景觀大道組織主要的人流。其次考慮形態,布置道路。采用規則與自然相結合的混合式道路布置形式。
3.3 廣場設計手法
引入自然環境的手法,引入樹林,花卉,草坪等自然環境。引入軸線設計來組織廣場環境,并通過軸線組織來控制整個環境的內在聯系,使之成為有機的整體。軸線貫穿于兩點之間,圍繞軸線布置空間,雖然看不見,卻強烈的存在于人們的感覺中,沿著人的視線,軸線有深度和方向感,軸線的終端指引著方向。園林造景手法的引用,利用地形高差,空間環境運用對稱,對景,虛實,呼應等手法。
4 結語
熙春花園廣場設計之初考慮到中路東路為洛陽的主干道,人流相對比較多,廣場2個主入口都設于臨近中州東路上,廣場建成投入使用后,發現主入口處人流不大,利用率很低,而很多人都是從西北方向和東南方向的次入口處進入廣場。這主要是由于附近居民區主要集中于西北和東南方向,這2個方向的居民比較多。熙春花園廣場東北角的核桃園廣場上有大量活動空間,每天有不少老人在這里活動,而這里的廣場與住宅樓一墻之隔,沒有其他的屏障,每天核桃園廣場上各種人的活動嚴重影響到住宅樓里人的正常休息。
城市廣場的規劃設計可以說是城市設計的重要內容,雖然只是城市設計的一小部分,但它的規劃設計與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質量密不可分。針對熙春花園廣場進行規劃設計分析時,我們能發現不少問題。在今后城市廣場建設時,應充分考慮到這些在規劃中存在的主要和常見的問題,盡量加以避免,這樣才能建設、創造出好的生活環境,城市的明天才能更美好。
參考文獻:
[1] 尹安石.現代城市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2]建筑設計資料集編委會.建筑設計資料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4.
[3] 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4] 王建國.城市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Analysis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f Xichun Square in Luoyang City
Fang Li
二、綜合交通規劃
項目的交通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區內機動車交通系統設計項目毗鄰廣珠西線及佛山一環,東部距200m左右為105國道,交通便捷。為保證辦公的私密性及商業的整體氛圍,在天寧路、人昌路及怡福路中段規劃設計機動車開口,結合地下車庫出入口,車輛除可于辦公塔樓大堂處回旋外,不能進入基地內部。
2.靜態交通系統設計機動車停車主要以地下車庫形式為主,輔以少量地面綠化停車。在天寧路、人昌路及怡福路中段規劃設計的士停靠站。設置智能停車系統,讓停泊車輛的人能準確找到車位,提高效率,節能減排。
3.人行交通系統設計基地內部完全為人行范圍,在2萬平方米的森林公園內設計宜人的人行系統,地下、地面步行通道以及地上高架步行系統通過設置臺階、樓梯、電梯、自動扶梯連成上下方便的立體的、連續不斷的無障礙步行系統。
4.下沉廣場設計下沉廣場位于基地中部,開口于誠德路。以配套商業、停車場為主,整合商業、休閑、展示、綠化等功能于一體,形成立體商業模式,豐富商業空間,改善地下停車環境,拉動停車庫人流進入商業體。
三、綠色建筑設計
項目包括了6棟高度100m的高層建筑和2棟138m的超高層建筑。除了常規的建筑功能和外觀設計外,設計團隊重視在設計中貫徹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采取了以下主要設計措施:優化大樓的朝向,最大限度面向南面,避免西向朝向的建筑;西、南立面采用遮陰處理,冬季獲取太陽光用于保溫;建筑設置空中庭院,有效組織自然通風;每棟建筑設置綠化屋面系統;提高大樓的隔熱效果,有助于降低制冷負荷,協助雨水管理;雨水回收,為非飲用水需要提供了水源。通過以上措施處理,力爭在項目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水、節材等),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一個集商業和辦公兩位一體的綠色建筑的典范。
四、景觀設計
在設計團隊看來,景觀設計的核心是營造公共空間和營造自然互相融合,在景觀設計中插入共享的公共空間,森林體驗空間,與提供交流的場所互相穿插,相互融合。本項目規劃按所處位置及功能的不同,通過軸線的控制,設置了既相互聯系又具有統一性的三大景觀區:
中央森林公園區域的核心是一個2萬m2的中心綠化區域,也是一個多功能的公共開放的綠地。建筑周邊的人性化小廣場具有適當的引導性,將人們引導進入城市中的一片難能可貴的綠化休憩廣場。充分考慮讓顧客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即景觀在被觀賞的同時,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觸的機會,充分調動人們參與其中,放松心情,愉悅心靈,這樣也正體現了中央森林公園的重要作用,滿足人們對于大自然的渴望和追求。
1 前言
城市廣場空間的塑造,最主要的就是要體現對廣場中占主體地位的人的關懷。人際結合、人際互動是現代城市廣場空間設計的衡量標準。耍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就必須分析人在廣場活動中的行為和心理及對周圍環境的反應和期待,從而在設計中盡最滿足不同人的行為和心理需求,大到廣場整體環境,周邊圍合,小到廣場的一草一木,座椅板凳的位置、高度、可達性,都必須以人感覺舒適為標準,創造出不同性質、不同功能、不同規模、各具特色的城市廣場空間,以適應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職業市民的多樣化需求,充分體現宜人化的城市廣場設計理念。
2 我國城市廣場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尺度過大
目前國內的一些廣場,不顧當地城市的市情,盲目比,特別是某些縣市級的城市廣場,在規劃階段就沒有科學地界定廣場的尺度。廣場尺度過大,會導致一系列負面影響,如人力、物力及資源的浪業,不利于城市其他項目的建設;廣場本身顯得空曠,這種空曠和單調缺乏生活的真實性,使人感到宏偉有余而親切不足,會使游人產生即刻離去的感覺,這樣既損傷了人們的真情實感,也浪費了城市的寶貴土地和資金。
2.2 服務設施有待提高
廣場作為為一個兼有多種功能的生活服務性場所,在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游人的各種行為需求,使游人盡可能在廣場內就得到便捷的服務。宜人化城市廣場規劃設計時,在不防礙廣場整體景觀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多地設置一些賞心悅目、結實耐用的服務設施,諸如售貨亭、電話亭、閱報欄、書報亭、座椅長凳、公廁、垃圾箱等,以體現廣場設計的人性化原則。
3 宜人化城市廣場規劃設計探究
3.1 廣場的空間形態設計
3.1.1 按平面形狀設計
按平面形狀設計,可分為規則和不規則設計兩種,規則的設計是以完整的方形、圓形、半圓形及由其發展演變而來的對稱多變形、復合形幾何形態構成的大型綜合性廣場,如市政廣場,綜合性廣場;不規則設計以不具備一般規則幾何特征的簡單幾何型及沒有固定構圖規律的多邊形、曲線形態構成。
3.1.2 按空間形態設計
按空間形態設計有平面型和空間型兩種,平面型指人行、車行、建筑廣場設施皆位于同一高度內或略有變化;空間型廣場又分為上升式廣場與下沉式廣場兩種,其產生的根源專為解決交通問題,在不同的高度上實現人車分流。從景觀效果、空間感覺、減少干擾等方面,下沉式廣場具有許多優點,但也因工程量大、排水及地下管線等問題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2 廣場的規模尺度設計
3.2.1 功能方面的要求
廣場的大小首先與廣場的功能密切相關,如交通集散廣場的交通量大小、車流運行規律和交通組織方式;游行集會廣場集會時需容納的人數多少及疏散要求、人流和車流的組織要求等;文化廣場和紀念性廣場所提供的活動項目和服務人數的多少等。此外,廣場的功能還應與廣場的等級有關,高等級廣場要求具備更完善的功能,則需要較大的面積。此外,在整體設計框架下尤其應注意空間尺度的把握,所有人的接觸中都有意識地利用距離因素,如果共同的興趣和感情加深,參與者之間的距離就會縮短,氣氛也就變得更加親切和融洽,相反,如果興致索然距離就會拉大。距離既可以在不同社會場合中用來調節相互關系的強度,也可以用來控制每次交談的開頭與結尾,小于1m的距離會引起尷尬,而2.5m的距離適合一般關系的談話,2m以內的距離適合較親密的關系。現代從單一的空間布局考慮,在設計中盡量使之以人文精神為中心的規模尺度得到體現,筆者在陸川城東人口廣場設計中把私密范圍空間尺度控制在半徑30m內,步行可達空間控制在200m以內(5分鐘步行距離)
3.2.2 觀賞方面的要求
這方面應考慮人們在廣場上對建筑物、構筑物、紀念品、藝術品等有良好的視線和視距。在大體量建筑物的主立面方向,宜相應地配置較大的廣場;如建筑物的四面都有較好的造型,則在其四面應當配置場地,或利用朝向該建筑物的城市道路來顯示該建筑物的面貌。從景觀藝術的角度考慮廣場與建筑物的相關因素決定其規模。
1設計背景
塔西廣場是依托于整個瀍河回族區的背景下誕生的。瀍河回族區位于洛陽市東部,是于1957年11月15日正式成立的全國5個少數民族城區之一,素有洛陽“東大門”之稱,東與洛龍區接壤,西與老城相鄰,北依邙山,南瀕洛河。瀍河回族區在2004年前僅僅只有民俗博物館廣場綠地,隨著居民對環境要求的提高,大家對廣場的需求越來越大。塔西廣場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建立的。2003年二廣高速洛陽瀍河站高速引線開通時,塔西廣場作為配套工程一起建立,于2004年4月竣工并對外開放[1]。
塔西廣場位于洛陽市瀍河區,東臨塔西燒烤城,西貼焦枝鐵路,南靠塔西花園社區,北向二廣高速引線,用地呈長方形,東西長250m,南北寬58m,占地21.8畝(圖1)。
塔西廣場作為“城市客廳”,不僅為附近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人口集散、晨練活動等場所,還兼有美化居民生活環境,提高城市活力的作用。
圖1塔西廣場位
2總體規劃
2.1規劃構思
(1)總體規劃上呼應城市道路機理,承前啟后,使廣場成為連接道路與民居的景觀紐帶。同時,利用塔西廣場的設計升華了瀍河區的環境質量,進一步完善了洛陽的城市功能,增強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功能。
(2)塔西廣場在滿足城市居民生活和文化需求的前提下,立意改善城市環境,多重效益兼顧,體現了廣場的公共性和綜合性,折射出當代特有的城市廣場文化現象,成為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2]。
(3)塔西廣場綠地的設計在滿足生態環境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滿足附近居民的需要,體現園林“以人為本”的精神。通過大片的綠地和設施配置,貼近居民的行為習慣,強化規劃設計中的“場所”精神,實現廣場的“可達性”和“可留性”。設計中要強調服務對象“人”的多重需求和體驗要求,強調景觀延續性、適用性和多樣性。
2.2功能分區
總體結構布局可以概括為一心兩翼,一心為廣場中心的娛樂區,兩翼為廣場的東西兩區,其中西區有一管理區和休閑區,東區有一休閑區和娛樂區(圖2)。
2.2.1管理區
廣場的管理區主要是廣場管理辦公室和工具房,坐落在廣場的西南處。廣場西邊為集會場所,人流量大,將管理區設在此處,便于管理。管理區設有停車場,為游人提供停車區。辦公室旁設有一長廊,便于過往行人停留歇腳。
2.2.2休閑區
鑒于廣場地形狹長,休閑區設有東西兩片。東區位于東出口內側,以兩扇弧形的廊架為主,廊架北側為混播草坪,南側為微地形。廊架上攀爬紫藤,架下設有座椅,周圍種植有豐花月季月月有花,大葉女貞四季常青,紅花碧桃嬌艷如火,在花架地下可乘涼消暑,近觀花遠觀景,看盡四季變換。西區位于西入口東側,主要建筑有兩個,一為圓形的花架,架上爬滿紫藤(圖3),周圍的鋪裝和綠地組成一個形似太極的圖案;一為紅頂雙亭(圖4),雙亭斜向錯位,造型別致。周邊栽植有連翹迎春春花爛漫,楓楊欒樹夏日庇蔭。經長期觀察,兩處休閑區停留人數最多,停留時間也最長。
2.2.3娛樂區
娛樂區亦分為東西兩片。東區位于廣場東出口,是一半圓型鋪裝,北側有成片碧桃,南側種滿叢狀大葉女貞,形成半閉合空間,早晨常有老人在此晨練。西區位于廣場中心,是整個廣場的中軸核心,以圓形鋪裝為主,和南側半環形平臺形成半合圍的開放空間。此處以雪松為背景,面向公路,視野開闊,晚間做為露天舞廳和臨時影院,白日常有集會活動。周圍的植物配置人性化,南側種植雪松和法青籬,為塔西花園居民隔音;北側道路兩邊以混播草坪為主,配置貼梗海棠等花灌木,使得廣場視線通透,主題明確。
圖2功能分布
圖3花架圖4塔西廣場雙亭
2.3交通組織
塔西廣場通過三個主入口和四個次入口與周邊道路進行銜接(圖5),通過這7個入口對廣場內部交通和景觀進行整合設置,以此為基礎形成了三條景觀大道和若干節點景觀。廣場以三條主要的步行景觀大道組織主要的人流。其次考慮景觀形態,采用以自然為主,與規則相結合的混合式道路布置形式。道路系統線條流暢,曲折迂回,增加了游園情趣。
圖5交通組織示意
2.4園林建筑及小品特點
塔西廣場屬于休閑廣場,在現代社會中,休閑廣場已經成為廣大市民最喜歡的重要戶外活動空間。廣場的規模不算太大,主要根據附近居民日常活動修建,廣場上有亭子、長廊、花架等園林小品,雖然廣場面積不是太大,但是這些園林小品的點綴使得廣場更有回味(圖3、圖4)。塔西休閑廣場可以讓來這里的游人輕松愉快作為目的,因此廣場尺度、空間形態、園林小品、綠化、休閑設施等都要符合人的行為規律和人體尺度要求。
2.5植物配置
植物材料在園林綠化中作為觀賞、組景、分割空間、遮陰、覆蓋地面、防護等素材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塔西廣場根據園林布局的要求和植物的生物學特性,選擇了雪松、合歡、黃山欒、國槐、銀杏、蚊母、紫藤、法青、碧桃、櫻花、紫荊、楓楊、桂花、連翹、紅葉李、紅瑞木、大葉女貞、大葉黃楊、刺柏、白三葉、高羊茅等20多種植物,合理的進行喬、灌、草搭配,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色、冬有綠,體現植物的季相變化。植物種植采用多種形式,有片植、叢植、對植、孤植等,景觀豐富,自然美好。
3塔西廣場設計分析
塔西廣場建成以來,基本上得到了市民的肯定,但同其他的設計項目一樣,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這些問題在使用當中逐漸顯示出來。
(1)廣場道路出入口主次沒有規劃好,設計時規劃正北和東西為主入口,經過長期觀察發現,游客主要從廣場正北主入口、東北和正南3個次入口進入,這主要是因為附近居民主要集中在正南和東北方向,西方為鐵路,北方為綠化隔離帶,此方向人流很少。
(2)塔西廣場作為高速引線和塔西花園社區的過渡,很多居民經過廣場出行,通過的電動車和自行車比較多。但設計時,對其交通功能估計不足,道路多為游園小路,迂回曲折,經常發生壓壞路面和人踩小道現象,影響景觀效果。
(3)廣場措施少,缺乏健身器材、園椅和垃圾箱等設施。健身器材的缺失使得晨練人員少,而且停留時間短。園椅的缺少,導致人流集中在藤架和雙塔區,沒有合理分流。缺少垃圾箱的話,會使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加大許多。
(4)廣場綠地面積很大,但有一半左右為冷季型草坪,而且大樹多集中于南部,空間開敞有余,圍合不足。圍合度的不夠,使得景觀缺乏層次和深度。
(5)地方特色不足。城市廣場建設應繼承城市當地本身的歷史文脈,適應地方風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藝術特色[3]。塔西廣場位于洛陽回族集聚地,其對面就是塔西清真寺,但是廣場設計沒有彰顯清真特色和河洛文化。
2013年5月綠色科技第5期4結語
城市廣場是人群聚集的地方,是整個地區建筑布局設計的一部分,它可以將不同的地區有機地連接起來,給人們創造聚集在一起的機會。塔西廣場就為洛陽市民提供了怡情、放松的場地,它讓人們從家中走出來,積極主動地互相溝通、交流、娛樂、表演,使現代化生活的人們在工作之余,獲得良好的休息和恢復,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城市空間的形成是一種歷史的延續、文化的積累,是空間關于時間的詮釋。城市廣場作為一種人為設置的提供公共活動的開放空間,其在城市規劃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作為一名規劃設計人員,一定要兼顧廣場性質上的公共性、功能上的綜合性、空間上的多樣性、文化上的休閑型,要堅持以人為本、地方特色、效益兼顧等原則,從形象、功能、環境三大要素上全面滿足人的行為及其精神需求。本文認真地把握了塔西廣場總體規劃的原則和全面分析了其所處的環境地理背景和地域文化特點。總結了其設計上的優點,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雖然多多少少還存在著問題,但只要用上述的思維和方法去規劃設計,一定能夠突破傳統概念,不斷創新出動人的場景。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城市廣場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僅為居民提供集會、交談、休息等綜合活動場所,對于城市總體建設和規劃也越來越重要,同時,城市廣場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那么在設計和建造的過程中,應該將該城市所特有的人文風情和城市文化充分展現出來。因此,城市廣場設計的好壞對于城市的總體形象和空間結構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廣場規劃設計中要注重的因素進行研究,探討對城市建設有積極意義的城市廣場設計要素。
一、城市廣場的的含義和特點
廣場的設置是以城市的功能為基礎的,城市廣場能夠提供居民生活和工作的有效空間,而城市廣場也成為了城市的標志和象征,成為了人流聚集的地方,能夠從根本上體現出該城市的文化特色。
城市的建設產生了廣場,廣場的特征和形式也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城市的建設而逐漸變化,對于城市而言,有幾種分類形式,從性質上來看可分為:日常休閑廣場、交通廣場、商業購物廣場等形式;從形狀上來看可分為:形狀規范的幾何形廣場、形狀錯亂的廣場以及復合型廣場等等。從目前的城市廣場和空間發展方向而言,現代的廣場更加多功能化、有序化,那么在對城市廣場進行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中,應該保證其充分利用建筑空間的形態和要素。
二、目前我國城市廣場規劃中主要問題
1、在城市廣場規劃設計過程中,由于部分城市決策者只按照自己的主觀思想考慮廣場的規劃設計,而沒有征求廣大市民群眾的意愿,使得城市廣場規劃脫離了其實際意義。
2、對城市廣場的整體設計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其涉及的尺度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這樣就能夠減少一些不良現象帶來的影響,同時也節約了大量的資源。因此,合理規劃城市廣場不僅能夠優化城市空間設計,還能提高廣場的親和力,突顯其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3、城市廣場是城市文化歷史的綜合展現,也是城市形象的具體表現。城市廣場規劃要根據該城市的歷史文化背景渲染其獨特的設計風格。城市廣場是突顯城市化進程與發展的重要依據,在設計過程中要理性化,結合城市文化和社會進步發展的實際情況,讓人們能夠清晰的了解這個城市的風土人情和歷史底蘊,充分展現城市廣場的文化氣息和獨特魅力。
三、城市廣場規劃的不同因素以及對城市的影響
1、廣場植物綠化
在廣場進行植物的綠化,能夠充分吸引居民的注意力,例如廣場中的景觀、雕塑等建筑,都能感染路過或者活動的人群,廣場中只有有居民的活動,才能具備生機活力,才能充分凸顯廣場的作用和吸引力。
如何讓人們融入到廣場的環境中,對廣場進行綠化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例如在草地上進行綠蔭建設,在綠蔭下安置長椅以供路人休息,人們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充分感受到綠化對人帶來的舒適和安定感覺;又如在種植了草地的路上,最好避免采用質地較硬的磚進行鋪設,可采用木條、木板進行鋪設,若該城市的氣候較熱,那么木條還能夠充分吸收路面熱量,使行走的路人不會有過熱的感覺。但是目前部分設計人員只關注植物的種類,卻沒有認識到這些植物的特性,例如某種植物對泥土的要求較高,但是當地的土質條件并不具備這種要求,那么這類植物就會因此死去。因此,有效地進行廣場綠化,因地制宜地開展相關工作是有重要意義的。
2、居民在廣場中的行為
一般而言,人的需求有尊重需求、生理需求、心理需求、自我實現以及安全需求等幾類。那么當人的生理需求滿足了之后,其他方面的需求才會逐漸滿足。
第一,對于生理需求而言,人們基本上都不愿意長時間呆在空無一人的廣場上,都希望在平日的休息時間進行娛樂休閑。例如在炎熱的夏天,大人和孩童都能夠在噴泉等水景中進行休閑和娛樂,對于噴泉而言,首先能夠吸引路人前來觀賞,還能幫助人們消暑納涼。由于現今的城市發展速度較快,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巨大,因此加強水景的趣味性就能夠提升廣場的活力和美感;又如將噴泉的噴水效果進行復雜化建設,就能有效吸引路人前來觀賞,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下放松自己。
第二,對于人民的安全需求而言,該項需求是生活中比較重要的,且需要更穩定和更具有層次性的要求。那么在城市廣場中,對噴泉的建設都采用較淺的水體,這是為了保障前來休息的居民的人身安全。一般而言,人們潛意識中會認為湖水較深,那么在湖邊活動時必然會擔心落入水中,那么確保城市廣場水體的深淺,就能有效規避人們的此類心理。
第三,人民的交往需求差異,一個部落群體的形成,主要原因來自于社會個體的需求。這種需求最主要的體現在人們的交往需求上,伴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地球村”都早已實現,那么人們的交往空間就更加寬廣。在某種程度上,好的交往環境,能夠影響每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交往質量。因此在廣場的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水景設計更加融入到社交氛圍中來。
3、水景對城市的影響
在城市的公共空間景觀結構的設計中,城市廣場的水景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也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它能夠美化環境;另一方面,它能夠讓人們有親近水的機會,并且得到了美的視覺享受。在設置水景時,要充分注意當地的地域以及文化特征,然后選擇合理的形式。水景的形式主要有:人工湖、溪流、瀑布以及跌水。人們在游玩時不僅能夠聽到流水的聲音,觀賞到水的清澈,觸摸到水的清涼,還能夠凈化心靈,遠離城市紛擾。這樣就達到了既滿足人的視覺需求,又滿足了其觸覺需要的目的。在一個城市空間中,城市廣場極具藝術魅力和公共性,是反映一個城市文明與氣氛的最佳開放空間,因此水景設計是廣場中必要的要素。酷暑來臨時,廣場以及社區里的噴泉能夠有效沖淡悶熱感和炎熱感,給人們提供一個避暑納涼的好場所。同時,人們還能夠在廣場里嬉戲、游玩,為城市增添活力。這就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廣場中水景的實用價值。因此,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時,要充分利用人們的心理和景觀因素,為人們提供更具人性化和更適合人們休憩的城市廣場設計。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將城市廣場的有利因素充分應用,在設計人員、領導集團以及建筑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將城市的廣場建設得更加健康、環保,城市廣場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城市規劃的完善,推動城市的發展。本文研究的是廣場規劃設計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對城市廣場建設的作用和影響,因此可知,按照以人為本,利用好積極的因素進行規劃設計,對于對居民生活有利、對環保有效以及增強城市活力的廣場規劃建設是很重要的,才能確保人民群眾在廣場建設中得到更多的好處和實惠。
參考文獻:
[1]張群成.傳統的轉換:民間美術在現代城市廣場景觀中的藝術構建[J].新美術,2013(03)
[2]劉蘭鳳,許洪元.聊城星光城市廣場·會展辦公公寓型鋼混凝土連廊平臺支設方案分析及設計[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3(03)
1.場地背景
玨山景區地處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東南,屬太行山系,景區主峰海拔973米,崇山峻嶺、逶迤連綿,這里自然景色迷人,人文古跡遠近馳名。玨山月、天下奇,雙峰捧月,絕無僅有,婦孺兼知,自古就有“中國賞月名山”的美譽。丹河從山腳下流過,宛如銀色的飄帶纏繞著玨山,呈現出一派深山藏秀的桃源佳境。不僅如此,玨山還是一處道家仙境、仙家寶地,自古就有“南武當、北玨山”之美譽,同奉真武帝君,文化淵源、一脈相傳,異曲同工。
2.場地分析
場址分南北兩部分,如刀把型。北側廣場近方形,主要為廟會慶典活動廣場,以鋪裝為主,基本無服務配套設施和綠化點綴。廣場北側是由緩至陡的山體背景,東西兩側由山體逐步過渡到深溝。另該地段地形復雜多變,可利用面積十分有限,設計時以保護為出發點少動土方,不破壞原有地形地貌。南側廣場狹長,主要作為停車區,廣場東側為一組建筑,建筑形式單一、缺乏平面的錯落和立體的層次變化.建筑東側為丹河古河道沖溝,西側由山體過渡到深溝,廣場南側為一處堆放雜物的荒地。目前作為主要活動區的北側廣場面為2490,最多可容納3000人集會,功能單一,隨著景區的發展,游人人數的不斷增加,現狀廣場已不能滿足廟會慶典、黃金旅游時段游客集散以及接待的需要,所以對廣場進行重新改造,拓展服務功能,增加容人量,同時為景區增加一處景觀亮點和服務網點勢在必行。
4、設計原則
4.1、生態性原則
充分考慮項目區的自然山地、環境宜人的自然條件特色,強調景區少開發、多利用的原則,尊重場地特有的自然特征,盡量保證景區自然景觀的原初性,盡量做到設計與周邊環境協調、統一。
4.2、文化性原則
傳統文化是現代社會文明發展的基礎,景區深遠的歷史源流造就了景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廣場設計中充分挖掘景區的歷史文化,與山西文化相結合,將景觀與人文相結合,營造出歷史的,人文的、生態和諧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特色的旅游廣場。
4.3、人性化原則
景區旅游是以“人”為主要元素。設計為人民服務,好的設計不僅僅是視覺上美的享受,更大程度上應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們心理、生理、行為需求,針對不同的空間采用不同尺度的設計,來滿足旅游者的需求,營造出集接待、餐飲、購物、文藝演出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廣場。
4.4、天人合一,景觀互動
廣場設計中為滿足游客接待、餐飲等功能,需要規劃一些建筑設施,在設計時,打破建筑與園林廣場截然分隔的模式,將建筑與廣場、園林景觀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并通過植物、景石小品等的表現,達到一種“雖由人做,宛自天開”的景觀效果。
5、設計目標
結合景區現狀和總體發展需求,玨山旅游文化廣場設計要達到“形象展示窗口、休閑娛樂活動中心和生態保護示范中心”三個方面建設目標。
形象展示窗口---多視角展示景區景觀形象,成為景區景觀亮點。同時展示景區文化內涵,使文脈、綠脈和立體景象在此交融、互動,產生和諧、動人的音符。
休閑娛樂活動中心---特色鮮明、遠近馳名,并成為景區一大賣點的休閑娛樂活動中心,滿足游人休閑、購物、娛樂、觀看演出等方面需求,增強景區知名度。
生態保護示范中心---生態環保理念貫穿始終,建設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生態環保示范中心,將旅游污染對景區的污染降至最低。
6、功能定位與設計手法
以玨山景區總體規劃與市場發展的可持續性為依據,在盡量保持景區原初性的基礎上對現有廣場進行改造,改造后的廣場要達到以玨山的歷史文化為背景,以原有地形、地貌為主要肌理,營造與玨山景區相和諧,體現景區歷史文化底蘊,滿足游客交通集散、休閑購物、觀看演出、廟會慶典、停車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旅游文化廣場。
廣場建筑采用山西古代建筑形式結合道教八卦圖案符號、獨具特色,依山就勢、高低錯落,婉轉曲折、灰色的建筑格調、建筑周邊及廣場上因地制宜的配置喬灌木、花卉、草以及景石,與整
個景區相映成趣,混為一體。
7、規劃布局與分區設計
玨山文化廣場是通往玨山景區的入口廣場,我們在設計時將此廣場定位為集接待、購物、餐飲、文藝演出、廟會、停車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廣場。現有廣場面積較小,空間結構不太合理,周邊地形比較復雜,可利用面積有限;規劃時在現有廣場基礎上,根據場地地形、地貌,向東、向北、向南擴大,滿足廣場功能需求。將現有行車道向東、南擴移,將廣場劃分為五個功能空間,分別為道教文化廣場、商業休閑購物街、生態休閑區、交通疏導空間地下停車區和公交泊車港灣。
道教文化廣場
道教文化廣場是舉行廟會、大型文藝演出的場所,形成文化氣息濃郁的廣場空間,是人流集散的場所,設計面積為4300,可滿足5000人在此集會。有東西北三個出入口,東入口為進入廣場的主入口,西出口是由廣場通往現有賓館的主要出口,北出口是通往上山寺廟的主要出口。廣場東南側設計一組建筑,南側主建筑以山西戲場的形式作為舉行廟會慶典等大型活動時的舞臺,東側一組建筑在意義上相當于山西古建中戲樓兩側的廂房,滿足人們在活動演出時的需求,同時在功能上也解決了游客的餐飲問題。北側結合景區地形,就地取材,設計階梯式條石坐凳,不僅滿足活動時解決觀眾座位的需求,也使廣場與景區更好更自然的銜接在一起。根據現有緩坡地形狀況和分布,可根據景區發展進行動態的調整,向北拓展適度增加觀眾席空間。東側布置亭子與一組景墻,亭子下放置現有廣場上的石碑,景墻鑲刻整個景區游覽圖,與整個廣場風格相統一、協調。廣場鋪裝采用青石與卵石相結合的形式,體現景區原始、生態的感覺,廣場面積大約3000平方,滿足活動時游人的集散功能。在平時沒有廟會的時候,廣場又成為演出的舞臺,周邊的建筑反而成為觀眾席,此廣場可以布置成為實景劇場,演繹道家文化與現代生態文化有機契合的相關節目。
商業休閑購物街
車行道路南側結合現有廣場空間及功能形成景區內的商業一條街,商業街東側保留現有建筑的一部分進行改造,設置接待室、保安室、小型醫療室等滿足景區的接待功能,保留負一層的空間,滿足景區工作人員住宿。西側依山就勢布置亭、廊、景墻、建筑、綠化,做到建筑與景觀的相互相容,滿足旅游者休閑購物的需求,在入口處的建筑規劃為小型玨山博物館,設置多媒體展示,向游人講述玨山的歷史故事和特有的文化內涵,使游人能夠更清晰的認識玨山,向南幾處建筑主要為商品展示空間,向游人出售玨山特產和一些小紀念品等等,最南邊的一組建筑可以給人們提供一處休息的空間,通過此處可以到達生態休閑區。
生態休閑區
生態休閑區位于規劃商業街東側,現狀為丹河古河道沖溝,結合現有地形在溝底種植刺槐、松樹,形成郁郁蔥蔥的森林景觀,布置木棧道,使人們穿越其中感覺仿佛到了一片林海。對面山腰布置一組建筑,給游人提供一處飲茶、休息的空間,通過木棧道與商業街相連,與整個廣場形成一體。
交通疏導空間
此處為景區交通樞紐,原有為人車混流模式,交通較為混亂。規劃進行人車分流設計,將車行道與人行交通集散空間分流,確保交通的順暢、有序和安全。行車主干道在原有基礎上稍加調整,并作為商業空間和道教文化廣場的分隔。
地下停車區
為了滿足將近5000游人活動集散的功能,規劃時文化廣場須向南擴充,充分結合景區現狀地形,利用地形高差,規劃景區地下停車場,滿足游客小部分停車,緩解一定的停車壓力。在文化廣場與商業街中間位置設置地下停車場入口,文化廣場東側建筑也可直達地下停車場,方便游人。
公交泊車港灣
建議設景區交通專線,并利用廣場西側原有臨時建筑改造為公共交通泊車處,滿足游人進入廣場的交通需求。
8、豎向設計
8.1道路、廣場豎向設計
道路豎向規劃結合現狀中的控制高程,沿線地形、地物、地下管線等作綜合考慮,與道路兩側用地的豎向規劃相結合,并滿足塑造景觀的要求,同時步行系統考慮無障礙交通的要求。
道路的縱坡度控制在0.5-10%之間,各方面的道路縱坡既結合地形又能滿通的要求。
廣場豎向規劃除滿足自身功能要求外,還應與相鄰道路相銜接。廣場的最小坡度為0.5%,最大坡度(橫向)可做到2%。
8.2地面排水
宜結合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及年均降雨
量等因素合理選擇地面排水方式,并與用地防洪、排澇規劃相協調。
各地塊的規劃高程應比周邊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15m以上。
合理組織地面排水,污水的排放結合道路豎向敷設管線,經集中收集后,排往污水處理; 由于廣場面積小,雨水通過地表徑流的方式,就近排至溝壑中。
9、建筑設計
廣場建筑風格統一采用是山西民居建筑形式,對民居建筑符號進行抽象及概括,運用道教八卦圖案作為窗、門洞等的形式,使山西文化與道教文化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廣場中規劃亭、廊、景墻、與建筑相結合形成高下疊置、錯落有致、氣韻生動的空間,建筑與園林景觀相互融合,形成一窗一景、步移景異的景觀效果。建筑局部采用單屋檐、殘屋檐;植物與建筑混為一體等形式體現其自然性、歷史性以及特有的文化內涵。
原有建筑設計時保留其中的一部分,對其改造利用,建筑外觀與新建建筑相統一,豎向上稍加調整,形成錯落有致的建筑形式。
12、植物景觀設計
12.1、經濟實用
因地制宜,在樹種選擇方面首先以鄉土樹種為主,選用對當地土壤、氣候適應性強,有地方特色的樹種。
12.2、季相變化豐富
植物造景注重四時季相變化,在設計中注意各季開花植物、色葉植物、常綠樹種的搭配。如春夏有碧桃、連翹、花石榴、紫薇、紫荊等花開不絕;秋有黃山欒、銀杏等層林盡染;冬有松柏等傲雪挺立。
12.3、疏密有致、層次豐富
在植物種植上講究層次豐富、疏密有致,常綠與落葉、喬木與灌木、地被與草坪相結合,形成豐富的植物層次。在達到綠化效果的同時也滿足美化、香化、彩化的要求,使綠地的生態效益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中圖分類號:S75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城市廣場不僅是一個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歷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空間,特別是城市中心廣場作為一個城市的標志,是城市的名片。廣場的規劃建設調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間,改善了生活環境質量。因此,規劃建設好城市廣場,對提升城市形象、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尤為重要。
1城市廣場定義及其分類
1.1城市廣場定義
通常是城市居民社會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城市客廳”的城市廣場上可進行集會、交通集散、居民游覽休息、商業服務及文化宣傳等。
1.2城市廣場分類
按照廣場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統中所出的位置分類可分為集會游行廣場(其中包括市民廣場、紀念性廣場、生活廣場、文化廣場、游憩廣場)、交通廣場、商業廣場等。但這種分類是相對的,現實中每一類廣場都或多或少具備其他類型廣場的某些功能。
2城市廣場規劃設計的內容
城市廣場體系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開放空間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包括:城市廣場體系空間結構;城市廣場功能布局;廣場的性質、規模、標準;各廣場與整個城市及周邊用地的空間組織、功能銜接和交通聯系。
2.1城市廣場規劃設計遵循原則
2.1.1以人為本原則
城市廣場的使用應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體現“人性化”,其使用進一步貼近人的生活。
例如:保定市軍校廣場總占地面積317畝,總投資1.38億元。該廣場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強調“人與自然的融合”。在中國文化崇尚自然的背景下,結合歐式園林開朗、明快的處理手法,配以現代氣氛濃厚的大型音樂噴泉、主雕塑、文化墻浮雕、小品點綴,創造出符合人的心理的環境空間。按其總體規劃,整個廣場由主入口廣場、市民廣場、歷史文化廣場、休閑娛樂廣場、西側風景林帶和軍校紀念館、檢閱臺七個部分組成。在市民廣場下面建有地下商城。整個廣場是一座集休閑、觀覽、集會、購物于一體的大型開放式、現代化城市廣場。
2.1.2地方特色原則
城市廣場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會特色。首先,城市廣場應突出其地方社會特色,即人文特性和歷史特性。城市廣場建設應承繼城市當地本身的歷史脈,適應地方風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藝術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識之感,增強廣場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例如:保定市京石高鐵客運專線廣場,是三條城市軸線交匯于站前廣場,軸線焦點處以保定市花“玉蘭花” 為主題,進行站前旅客集散廣場景觀設計。通過玉蘭花形狀無指向性的特點,溝通城市各條軸線,并成為城市景觀軸線底景。旅客集散廣場兩側交通設施依集散廣場形式布置,強化集散廣場“玉蘭花”的視覺中心地位。再如:濟南的泉城廣場,代表的是齊魯文化,體現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西安的鐘鼓樓廣場,注重把握歷史的文脈,整個廣場以連接鐘樓、鼓樓,襯托鐘鼓樓為基本使命,并把廣場與鐘樓、鼓樓有機結合起來,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2.1.3突出主題原則
城市廣場無論大小如何,首先應明確其功能,確定其主題。不管是交通廣場、商業廣場,還是融紀念性、標志性、群眾性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廣場,要有準確的定位。
3目前我國一些城市在廣場規劃設計及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3.1尺度過大
目前國內的一些廣場,特別是地縣一級城市的廣場,有許多在規劃階段就沒有科學地界定廣場的尺度,導致廣場尺度過大。廣場尺度過大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1)勢必會造成人力、物力及資源的浪費。(2)勢必會使廣場產生空曠的感覺,不具備親和力,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3.2空間圍合感不強,建筑形式欠協調
廣場的圍合有四面圍合、三面圍合、兩面圍合與單面圍合四種形式,其中以前二者封閉感較好,有較強的領域感。圍合廣場常見的要素有建筑、樹木、柱廊和有高差的特定地形等,其中以建筑圍合較好。目前國內的一些廣場有不少都是用道路圍合,或只在廣場的一側到兩側布置建筑,容易使游人在行為及心理上產生不安定的感覺,至使游人在廣場內停留的時間縮短,降低了廣場的內聚力及吸引力。
3.3對地方傳統文化體現不夠
千人一面、一哄而上是當前廣場建設的最大弊端。一些建設者只是照搬外地建設成功的廣場的表面形式,而沒有結合本地方的實際情況,對地方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挖掘明顯不夠,廣場建設缺乏文化理念設計素材和根據,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圖案化的表面及所謂“后現代”化的造型,使得廣場的內容遠看似有、近看卻無,從而失去了地方特色。
4關于城市廣場的規劃設計的幾個要點
城市廣場在規劃設計過程中應注意層次性、可達性、適應性和地方性。
4.1層次性
城市廣場的層次性,首先是指城市廣場應分級設置,將城市廣場分為城市中心廣場、區級中心廣場、社區廣場。其次是在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不同規劃階段,均要考慮廣場的布置;再次是在廣場的專項規劃中,要考慮市級、區級、社區級等不同層次廣場的合理布局。城市廣場一般不宜過大,宜分散設置,以取得均勻的城市活動公共空間。
4.2可達性
可達性,一是指空間距離的遠近;二是指交通時間的長短。目的是為了市民能方便使用城市廣場。
4.3適宜性
一個聚居地是否適宜,是指公共空間和當時的肌理是否與其居民的行為習慣相符,是指在行為空間和行為軌跡中活動和形式的相符。個人對“適宜”的感覺就是“好用”,即是一種用起來得心應手的,適宜的或者充分的能力。
4.4地方性
廣場規劃設計要涵蓋地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社會特性。
5 結束語
廣場是城市的客廳,是城市特色形成及空間構成的重要因素,形式多樣,類型不一,主題豐富的廣場建設項目真可謂是層出不窮。因此就要求設計師們以人的需求為準則,拓寬設計思路;重視人的行為、心理等多種因素,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既要講究觀賞性,但主要還是要講究實用性。為實現城市廣場的社會功能、環境和景觀意義,應對城市廣場中的建筑物和廣場周邊地區進行合理管制結合開發成本、環境品質和使用效果綜合控制容積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等指標,保持整體空間的和諧。要明確制度鼓勵投資者開發興建城市廣場項目的政策和措施,同時也要嚴格把握城市廣場規劃設計的編制程序和審批過程。要切實實行規劃城市專家咨詢,實施規劃群眾參與,規劃監督法制手段、專業隊伍的城市規劃控制機制。城市廣場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維護過程應充分體現公眾參與。城市中心廣場的規劃設計審批,應組織專家論證,并須對公眾意見進行全面審議和合理反饋。城市廣場的使用應確保其公共性,政府要站在督導的立場,監督實施,加強宣傳,讓市民協助政府共同進行管理和保護。
參考文獻:
[1]劉福智.園景規劃與設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234頁.
兩千多年前,廣場在古希臘誕生。自此之后,城市廣場就成為人們展開娛樂活動的場所,人們在此交往、休憩、觀賞、娛樂,是一個公共的場所,更是為了增強與美化環境而創造出的重要景觀,一定程度上,城市廣場體現出的是一個城市的風貌,展現的是一個城市的生活模式以及社會文化內涵。伴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建設繁榮發展,在許多城市掀起了興建廣場的熱潮,當地政府將此作為政績體現,但是由于城市文化的認知度,價值觀的選擇以及環境規劃設計方向上的不同,經濟基礎與管理體制的不完善,導致眾多廣場的興建不盡人意。
1 城市廣場的定義
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出現廣場。“Agora”意為“集中”,就是要將人群集中起來,所以廣場的一大特點就是聚集了眾多人群。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以及時間的推移,現代城市廣場逐漸定義為為市民提供一個開放性空間的場所,它需要具備3個特性,即公共性、開放性、永久性。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個特性,才能稱之為城市廣場。
2 城市廣場的分類
2.1 按照歷史時期分類有古代廣場、中世紀廣場、文藝復興時期廣場、17世紀和18世紀廣場及現代廣場。
2.2 按照廣場的主要功能分類有市政廣場、紀念廣場、文化廣場、商業廣場、游憩廣場、交通集散廣場等。
2.3 按照形態分類有規整形廣場、不規整形廣場及廣場群。
2.4 按照廣場構成要素分析可分為建筑廣場、雕塑廣場、水上廣場、綠化廣場等。
2.5 按照廣場在城市空間結構中的地位分為城市中心廣場、區級中心廣場、社區廣場3個級別。
3 城市廣場的規劃設計要點
3.1 廣場的面積與比例尺度
3.1.1 廣場的面積。根據功能以及觀賞要求的不同,廣場的面積與形狀也不盡相同,除此之外,其面積大小還受到很多客觀條件的影響。
功能要求方面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交通流量的大小、交通組織方式、車流運行規律等。由于影院、體育館以及展覽館是人員較為密集的場所,所以前面的集散廣場一定要具有充分的開闊空間,使其在許可的聚集與疏散時間內讓人流與車輛順利通過。廣場的面積還應該具有相應的附屬設施場地。例如綠化、停車場、公共設施等。在觀賞要求方面,首先要考慮到的是廣場上的建筑。具有紀念性的、裝飾性的建筑物應該滿足良好的視線要求。對于體型較大的建筑,需要在主要立面的方向設置相應的廣場。廣場面積的大小還受用地條件、歷史條件、環境條件、生活習慣條件的影響。
3.1.2 廣場的比例尺度
廣場的尺度應根據廣場的功能、規模及人的活動要求,結合圍合建筑物的尺度而確定。大而空曠的廣場對人有排斥性,小而局促的廣場則令人有壓抑感,廣場尺度應適中,以取得較好的視覺效果。
城市中心廣場的適宜推薦指標:
(1)建筑物的高度同廣場的長度比值為1:3~1:6;(2)視距與樓高的比值為1.5~2.5;(3)視距與樓高構成的視角為18°~27°。
3.2 廣場的空間組織
廣場的空間組織要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活動需要以及觀賞需要。觀賞又存在動與靜之分。當人們的視線固定在一處景觀上時,就是靜態觀賞;當人們從一處空間景觀轉向另一處空間景觀時,便出現移步換景的動態景觀。所以在廣場的空間組織活動中,要充分考慮到動態的空間組織要求。
廣場上的空間景色需要按照三個層次進行安排,分別是近景、中景以及遠景。中景一般作為主景,需要看清全貌以及細部的色彩。遠景可以作為背景,起到襯托作用,看得清輪廓即可。近景則是起框景、導景的作用,以增強廣場景深的層次感。當安靜的觀賞時,空間層次處于穩定狀態;移動觀賞時,空間層次能夠交替變化。有的時候要使單一的空間向多樣的空間轉移,使靜觀的視線向動觀的視線轉移,將一覽無余的廣場風景轉變為層層引導、變化多端的廣場景色。
3.3 廣場上的建筑物和設施的布置
廣場上的建筑物是讓廣場變得豐富多彩的重要元素。除了主建筑以外,其他的建筑以及各種設施在廣場上矗立,構成了一個主次分明的有機結合體。不僅能夠滿足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需求,還能使交通路線以及景觀視線、分期建設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廣場由于功能、規模以及使用對象的不同,服務設施與規模也具有不同的類別。城市廣場中需要安排的服務設施一般包括:
售貨亭。售貨亭的占地面積不需要過大,造型以輕快、色彩鮮明為主。有活動式與固定式兩種類型。如果某一廣場的地方特色突出,則可以選用具有特色的地方材料。
治安亭。應設置在兼顧全廣場范圍的地點,周圍不應設置明顯的視覺障礙物,其色彩不宜太強烈,夜間要有明顯的燈光標志。
電話亭。應通透、小巧、色彩明快,不宜做全封閉式,應考慮殘疾人的使用。
標識。應把廣場的重要服務設施、周圍的車站、道路等標明,可采用路牌、地圖的形式,設置在廣場入口、廣場與周圍道路交叉口處以及售貨亭、電話亭附近等。
3.4 廣場的地面鋪裝與綠化
廣場的地面是根據不同的要求而鋪裝的,如集會廣場需有足夠的面積容納參加集會的人。廣場的地面鋪裝要有適宜的排水坡度,能順利地解決場面的排水問題。有時因鋪裝材料、施工技術和藝術處理等的要求,廣場地面上需劃分網格或各式圖案,增強建筑物密切結合,以起引導、襯托的作用。廣場上主要建筑物或紀念性建筑物四周應做重點處理,以示一般與特殊之別。在鋪裝時,要同時考慮地下溝管的埋設,溝管的位置要不影響場地的使用和便于檢修。
4 城市廣場的規劃設計原則
4.1 市政廣場設計一般比較強調空間構圖,突出景觀效果,同時更要便于公眾使用,應增強廣場功能和設施,提高廣場的利用率。
4.2 紀念廣場應能表現城市的歷史和個性,其空間處理應滿足氣氛及象征意義的要求。廣場中不宜布置廣告牌、標語牌、宣傳牌等。
4.3 文化廣場必須留有足夠的空地以開展文化活動,并根據人的行為特征和建筑物性質進行動靜分區。廣場中可安排露天或半露天的表演觀賞區。
4.4 商業廣場應合理連接和過渡廣場及其周圍的商業活動,可采用步行街形式或用連廊連系鄰近的室內商場與露天、半露天市場。廣場中需布置適宜人們休憩、交通和飲食的設施。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論述我們知道城市廣場的建設需要遵循眾多規則,并不是隨意建造的,它不僅要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還要符合城市的發展需要,這樣才能在城市建設中充分發揮其價值。
參考文獻
[1]趙雯.淺談廣場設計與城市形象[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S1).
城市廣場代表和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景觀特點和文化風貌,是每個城市重要的展示窗口,做好城市廣場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可以對城市美化宣傳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廣場設計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大量的設計元素被人們喜愛接受傳承下來,而園林元素無疑是保留下來的重要元素之一。每一個被我們熟知喜愛的廣場設計作品,都有令其增色不少的園林設計,許多優秀作品中的設計理念、布景方法都帶給我們極大的借鑒意義,下面本文將以南寧民族廣場園林景觀設計為例談談城市廣場設計中的園林要素的運用。
1 項目概況
南寧地處亞熱帶季風區,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終年常綠、四季花開。民族廣場位于南寧民族大道中段,與北廣場一道相隔,周邊緊鄰廣西人民會堂、民族宮、廣西博物館和廣西科技館等重要的行政辦公、商業金融建筑,地理位置卓越、場所氣息濃郁、景觀敏感度高,是城市重要的空間景觀節點。南寧民族廣場規劃用地為南北長約485m,東西寬度約205m的不規則形狀,規劃用地面積為62319.97m2。現狀用地及周邊用地基本平整,地形坡度均在5°以內,適合城市建設。規劃片區現狀道路包括:緯武路、緯武路北一里,均為城市支路。水泥路面年久失修,質量較差。周邊道路條件較好,北側緊鄰民族大道,南側為七星路,東側為新民路,西側為古城路。規劃用地內現狀建筑大多為2~6層居民自建住房,部分公共建筑為7層或者7層以上。周邊用地性質現有居住、商業、公建、公共綠地等,并主要以居住為主;商業有市場、銀行、商鋪等,公建有人民會堂、民族宮、廣西科技館等,現有的植物條件較好。
2 廣場園林景觀設計的特色分析
2.1突出地域性和文化性
現代城市生態園林要在和諧社會中創造和諧廣場,勢必要求歷史民俗文化風情與現代城市綠色環境的和諧。城市廣場是外界認識了解這所城市的一面鏡子,有著將城市傳統歷史文化繼續傳承的責任。時代飛速發展的過程,又賦予了城市新的特色,因此,如何有機地結合傳統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人們現代化的生活需求,使其和諧統一,是當前發展城市廣場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次規劃主張尊重場地,保留原有的肌理,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經濟狀況,注重廣場的文化內涵并將其融入到設計中去。生活中有很多專業的園林景觀設計缺乏“地方特色”,即場地的一種特有精神。設計師需要發現并且揭示這種精神的特征,而明確場地如何使用,并巧妙地使它融入有目的的使用和特定的設計形式中,以便體現這種精神,增強地方特色。
2.2彰顯人性化設計理念
關注人在環境景觀中的行為心理,了解人們的群聚性,不同文化、年齡、愛好、性格的人有不同的休閑游覽方式。在設計、布局、規模、設施及審美角度均應以滿足廣大人民的需求為衡量標準,做到舒適性和趣味性,讓人們在辦公之余身心得到放松,讓人們感受到隨處可見的不經意的自然美。本廣場景觀設計的主題是“統和,自然,親近”,強調以人為本,以綠為主,充分考慮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休閑舒適和情感交流的需要。設計手法上采用中國傳統園林“一池三山”與西方園林相結合的方式,力求營造現代休閑景觀園林,著意創造一個既有我國傳統審美意趣又有現代審美情趣的綠化景觀園林。
2.3注重生態效應的發揮
合理規劃廣場規模的大小,控制好硬質景觀和軟質景觀比例關系,提高綠地率,改善環境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應。同時結合本項目的區位環境,要求在設計過程中更多地考慮到多種綠化空間。本設計以綠為主,在總體處理上,設計風格追求簡潔明快,所栽種的植物以豐富的色塊圖案變化組合季相時序的變化營造本廣場區獨有的景觀特色。考慮到廣場區中的休憩人群,中老人、兒童是本廣場最頻繁的使用者,綠化景觀處理有幽雅恬靜和開朗活潑的空間層次變化兩種形式。
3 總體規劃
3 1交通設計
本項目道路系統分為三級營建,分別是城市支路、小區級道路、組團級道路,城市支路寬度分別是:規劃橫一路為20m,橫二路為15m,橫三路為12m:規劃豎一路為18m,豎二路為20m,其中人行道寬度為2.0~3.0m之間。小區級道路設計中,為雙向車行,寬度為7~8m。組團級道路寬度為4m。采用小區內環狀路網結構,各級路網分級明確,從而有效地提供了分區分流的交通組織。本規劃的人行系統采用自由性的流線,增添行進過程中的趣味性。本規劃的停車系統以適度超前原則考慮停車用地布局,規劃以地下停車為主,地面停車為輔。
3.2綠化設計
現代的生活方式,讓處于鬧市的人們越來越渴望親近大自然,越來越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綠化也就成為了城市規劃中首要任務,做好廣場綠化設計,帶給人們親近自然的體驗,是設計工作者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廣場設計要求留有大面積的硬質鋪裝,設計者要力求在有限的綠化范圍營造生態廣場。生態園林建設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地域特點,營造喬木大樹,灌木、藤本、草本相結合的多層次的園林綠地。在構建過程中,需從自然植被中提取信息,加以模擬,建立仿氣候頂極的人工植物景觀群落。
3.2.1以當地特色樹種為主。熟悉當地樹種的觀賞特性和生長習性,以保護、改善當地環境為前提,運用速生樹種和慢生樹種、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相結合,形成穩定的復層種植。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態學特性,選擇以環境和生態相適應的樹種,模擬自然,接近自然、再現自然,營造一種“城市叢林”的生態景觀效果。
3.2.2美學的原理。完美的植物設計必須具備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以植物的形貌、色彩、質感及組合等營造出高低錯落,疏密結合、層次多樣、色彩豐富、季相分明的植物景觀效果。并通過植物的線條和構圖,形成優美的林冠線和林緣線,體現個體及群體美,從而創造出更好的視覺效果。
3.2.3植物多樣性原理。植物多樣性能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并影響著生態美和自然完整性。在設計的過程中以地帶性植被作為植物景觀的主角,讓野生植物、野草、野灌木形成自然綠化,這種地帶性植物多樣性和異質性的設計將帶來動物景觀的多樣性,從而達到景觀生態的平衡。
3.3照明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b)-0173-02
1 引言
1.1城市綜合體簡介
城市綜合體是將商業、辦公、居住、酒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交通等城市功能之間的三項以上進行組合,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多元化的建筑群落。其具備完整的街區特點,成為建筑綜合體向城市空間巨型化、城市價值復合化、城市功能集約化發展的結果。它所具備的主要特征有:(1)城市交通網絡發達,城市功能相對集中,擁有與外界聯系緊密的城市主要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2)擁有城市的多種功能,包括商務辦公、居住、酒店、商業、文化娛樂消費等;(3)建筑的高度及外觀具代表性,屬于城市的標志建筑群。城市中心由于所處的位置和龐大規模,注定其一定會成為城市名片,成為建筑、文化、旅游的標志性項目。
1.2 房地產城市綜合體類型
目前房地產綜合體項目一般分為以下幾種。
(1)城市綜合體。一般位于城市中心,總建筑面積在10~30萬m2左右,一般以大型商業Shopping-Mall、星級酒店、高檔寫字樓為主要組成部分,住宅所占比例相對較少。
(2)郊區綜合體。一般位于城市郊區,總建筑面積在30萬m2以上,以大型住宅小區、商業(購物中心)、公寓為主要組成部分,一般沒有酒店或寫字樓的配置。
(3)產業綜合體。一般位于城市郊區,總建筑面積在30~50萬m2以上甚至更大,一般以專業市場、配套住宅、商業為主,配有物流、倉儲等設施,與當地優勢產業有關。
1.3 紅星地產的城市綜合體
紅星國際廣場是中國家居品牌—— 紅星美凱集團全資獨創的商業綜合體開發模式,將國際領先的家居行業的經營理念融入綜合體開發中,以國際“夢想”為城市綜合體市場樹立新標準。作為城市運營商的紅星地產,堅持創新發展的一貫作風,從中國家居品牌的紅星美凱龍家居模式到主流城市品質住宅,率先創建了同步國際的商業復合地產開發模式。依托紅星美凱龍集團的雄厚實力,自身專業化的操作、科學化的管理和穩健務實的經營,紅星地產開發項目已遍及上海、天津、成都、昆明、沈陽、福州等13個主要城市,啟動或正在建設了15個城市綜合體,為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本人在紅星地產領導和各專業同事的支持幫助下,作為紅星人在近三年的工作過程中,對城市綜合體領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愿意能和各位同仁分享該方面的一點經驗和成績。
2 城市綜合體自身特點分析
城市綜合體的開發是最為復雜、鏈條最長、環節最多的開發領域,它更重要的是要專心專一的整合資源,形成強大的外包經營和離岸經營體系,而非全鏈條獨立運作。H(hotel)酒店、O(office)辦公室、P(park)公園、S(shopping mall)購物中心、C(congress)會所、A(apartment)公寓,組成了一個新的合生詞—— HOPSCA,即為城市綜合體的六大業態。HOPSCA基本具備了現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稱為“城中之城”。
3 天津紅星國際廣場綜合體規劃與景觀案例分析
天津紅星國際廣場是紅星美凱龍“紅星國際”城市綜合體產品系之一,延續集團產品系戰略要求的國際化現代城市綜合體,將“可持續的家居文化”引入綜合體運作,引導天津人品質生活、綠色、環保的健康居住理念。紅星國際廣場緊鄰中心城區,連接濱海新區的主軸線津濱大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規劃中的地鐵4、5號線在項目附近設站。紅星國際廣場總占地300余畝,總投資100億元,建筑規模90萬m2。采用當今世界最時尚的HOPSCA規劃模式,將建設成家居、百貨雙MALL。
紅星國際廣場規劃了20萬m2的晶品高層住區,10萬m2花園疊墅住區,同時還規劃了兩條相互交錯的步行街,與周邊的酒店、寫字樓、SOHO及公寓等實現無縫鏈接。面向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打造國際品質、高端時尚的商務新地標。
3.1 整體規劃和景觀定位
天津紅星國際廣場分為了4個地塊,分別為1#地購物中心、2#地家居廣場酒店式公寓、3#地花園疊墅洋房、4#地晶品高層住區。通過對該項目規劃建筑資料和營銷策劃的分析,本人在編寫《景觀設計任務書》階段提出如下概念。
3.1.1 購物中心
針對項目總體,從大商業、大交通、大廣場、大文化等方面對景觀整體規劃。貫徹“底商步行街區”的設計理念,在景觀設計主題中加以體現,營造整體商業氛圍;同時考慮到項目開發的階段性,提出了總體控制性概念,為景觀方案整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操作平臺;以規劃為先導,充分分析和了解項目現場情況的基礎上,從購物中心商業與城市的連接界面、連接節點、景觀軸線入手,將項目整體景觀元素的運用手法與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結合,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
3.1.2 家居廣場酒店式公寓
紅星美凱龍家居自1986年創業以來,至今已二十幾個年頭,開發模式已非常成熟,依照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合理組織交通流向,鋪裝設計簡潔明快,入口區域要有一定的引導性。外環境構筑物不能遮擋顧客出入口,不能影響建筑外墻廣告及建筑外立面的精彩部位。考慮廣場空間過大,避免因過量空曠導致“一覽無余”,應適當借用景觀、小品、綠化等因素,達到視線的遮掩、吸引、過渡,以營造空間層次感。
3.1.3 花園疊墅洋房
花園疊墅洋房區的景觀設計不同于以往的小區,普通的小區由于居住人口密度大,設計需最大限度的滿足大眾的喜好,更強調的共性、共享。而花園疊墅洋房區建筑、人口的密度較低,私密性、個性是設計中追求的重點。私密性空間的打造確保了洋房區景觀環境的高端定位。處理好中心景觀與宅間景觀的主次關系,在強調中心景觀的同時,也需將宅間景觀的豐富性、多樣性表達出來。洋房的庭園設計也是景觀一大重要因素,庭園設計必須與其周邊環境相協調,與住宅和場地現狀相適應,同事也應該展現其特性,如簡潔、和諧等。
3.1.4 晶品高層住宅
高層住宅區在很大程度上景觀都是由高點向下觀景,所以在進行設計時不但要考慮地面景觀序列沿水平方向展開,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垂直方面的景觀序列和特有的視覺效果,采用立體景觀和集中景觀布局形式。總體布局可適當圖案化,既要滿足居民在近處觀賞的審美要求,又需注重居民在居室中向下俯瞰時的景觀藝術效果。由于高層住宅區人員比較密集,對功能性場所的要求以及人們可參與性與可滯留性的要求較高。
4 設計亮點
4.1 屋頂花園
屋頂花園為紅星美凱龍城市綜合體一大特色,一般位于家居MALL樓面上,為酒店式公寓住戶提供優美的景觀空間。天津紅星國際廣場屋頂花園位于紅星美凱龍家居MALL六層樓面上,家居MALL西南角為一棟酒店式公寓,主要為小戶型,針對年輕一族的客戶群。整個屋頂花園景觀打造的面積約4000m2,大致分為休閑區、運動區、兒童活動區。運動區包括半籃球場、網球場、高爾夫推桿練習場,為保證住戶安靜的居住環境,運動區遠離塔樓單獨劃分區域。休閑區由一些停留小空間、特色景墻、小品雕塑、景觀廊架、木平臺及陽傘座椅組成,為人們提供了滿足不同需求的互動場所。種植上由于屋頂覆土及荷載的限制,盡量以地被類及灌木為主,配以小喬木營造綠化層次,從花園的肌理、色彩,植物的擺動和外觀上的季節變化提高了景觀環境質量,協調了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的聯系,使自然植物與人工建筑物有機的結合和相互延續,從而增加了人與自然的緊密度。
4.2 北美風情商業街
商業街位于3#地塊(花園疊墅洋房)北側,屬沿街商業,與1#地塊的購物廣場相鄰,商業街的打造更好的銜接了1、3#兩個地塊,延展了商業空間。商業街在設計時分為了三層空間:人行道綠化空間、休閑停留空間、商業展示通行空間。該設計以“挖掘地域特色、人性化的設計、宜人的尺度”為原則,以景觀意境為出發點,尋找適宜的尺度,通過空間變化的重組,營造出一條具有北美風情的特色商業街。通過鋪地、雕塑、水景、花池等景觀元素,來解決商業街的標識性。因商業店鋪的集中而形成購物、休閑、餐飲等功能空間,基于商業街的店鋪特色,每隔一段空間增設供人休憩的停留空間,在購物的同時也可以享受別樣的景觀。
4.3 藍色的海洋花園
本項目在對晶品高層住宅進行景觀打造時以藍色的海洋花園為主題,強調突出其大體量的水體,從入口處的長條形景觀跌水池過渡到轉折節點處的人造淺灘,往里延伸至中心區域的泳池,打造一種臨水而居的景象。周邊的景觀節點代表了水中的漣漪,連接各個景觀節點的景觀道路好似水中的波浪。因而,此地塊的鋪裝及植物相應地被設計為波浪和漣漪圖案。同時也彰顯出新藝術風格設計中的有機形式和曲線感。水的主題提升了本項目景觀設計的靈魂,帶來新鮮、恬靜、純凈和整潔的感覺。
4.4 植物配置
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的不同,本項目在植物品種的選擇上可考慮到耐鹽堿、抗風沙的植物。入口處景觀,其擴展的空間,明快的布局形式,選擇高大挺拔的植物或者樹型干凈、簡潔的喬木強化入口的道路軸線關系。街道景觀是入口區域的延伸,沿路兩旁有規律的種植綠色行道樹,有很好的引導效果,目的在于創造一個舒適愜意的通道。商業景觀,主要以灌木和草坪的簡單形式呈現,另外,喬木和開花植物的搭配不僅軟化了大面積的硬質景觀,同時也更好的烘托出該區域的商業氛圍。庭院景觀主要展現其寧靜的植物空間,其配置手法多以常綠喬灌木組成復層林,并配以花灌木錯落栽植其間,形成一個四季郁郁蔥蔥的綠色屏障,在植物的圍合里,使人感到封閉安全、寧靜安逸、簡單舒適而又富于變化的景觀空間。水岸景觀則引用一些柔和或自然形態的灌木以加強水岸景觀的自然風貌,多干喬木、開花喬木或成叢或獨植也可為水岸邊提供宜人的樹蔭及景致。
5 結語
城市綜合體在發達國家已擁有一套成熟的市場分析、市場策劃、招商引資、規劃設計、物業管理的運作模式。近年來國外先進的地產開發模式在中國得到實驗,北京、深圳、廣州、上海等一、二線城市已開始大力開發城市綜合體,且大部分獲得了成功,并日趨成熟。未來中國房地產發展的主流模式就是區域開發模式,是大規模的區域開發,其核心點就是解決綜合配套的問題,商業、酒店、休閑娛樂等一系列的配套問題。城市綜合體已成為城市發展的動力源泉,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在解決了規劃設計建設難、開發節奏把握難、國外成功案例結合本土文化難、招商營銷難等問題后,中國的城市綜合體的發展必將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