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5 15:56: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育機構培訓方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關鍵詞:
高考英語;改革;英語培訓
一、調查背景及意義
國務院于2014年9月4日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的“英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英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等方案使得英語教育成為此輪招考改革的關注焦點。高考英語是改革的先行者,一直走在所有科目的前沿。恢復高考的近四十年間,英語科目的考試內容、試卷結構和考試形式發生巨大變化,但英語在高考中的恒定的分數權重和穩固地位,顯示出國家和社會對其尤為重視。近年來英語教育產業蓬勃發展,社會英語培訓教育機構數量劇增,英語培訓教育機構總量超過5萬家,目前中國有近3億人的英語消費群體,個人與家庭不斷加大對英語學習的投入,僅2012年國內英語培訓行業年產值達到近300億元。英語培訓教育機構已經成為我國英語教育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河北省將全面啟動高考綜合改革,深化英語考試改革,引導英語教學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允許學生最多參加兩次英語考試,并選擇較好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河北省高考英語改革方案的公布對當地英語培訓教育機構產生巨大影響。在高考英語改革的過程中,市場英語培訓需求的變化和英語培訓教育機構的未來發展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以河北省保定市英語培訓市場為調查主體,對學生和家長的英語培訓需求、英語培訓教育機構的現狀、應對高考英語改革的措施等方面展開了調研。目前保定市各類英語培訓教育機構共25家,在此次調研運用配額抽樣的方法,從中抽取10家機構進行深度訪談,以了解保定市英語培訓教育機構的經營現狀等情況,以及針對高考英語制度改革所做出的業務調整意向及相應措施。為了解學生和家長對英語培訓機構的需求情況及對英語培訓機構的認知評價等信息,針對學生和家長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13份,問卷有效率為78.25%。
三、河北保定英語培訓市場的調查分析
1.英語培訓需求旺盛,開發潛力大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參加英語培訓教育機構的學生占總體的31.63%;在知曉高考英語制度改革的前提下,選擇繼續讓子女參加培訓教育機構的家長占比高達40%。此外,69.55%的家長單獨決定子女是否參加英語培訓教育機構,只有30.45%的家長會在選擇英語培訓教育機構時尊重子女的意愿,可見,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參加英語培訓教育機構的最終決策權在家長手里。培訓目的方面,41.4%的家長希望提高子女的語言交流能力,25.4%的家長為了培養子女興趣愛好,為了高考應試和出國目的比例較少。因此,英語無論作為一項應用技能,其對學生及家長的影響力都不容忽視,保定市英語培訓市場還存在巨大的開發潛力。
2.英語培訓機構的認知與評價分析63.7%的家長在選擇英語培訓教育機構時最看重其教學質量,其次看重收費情況,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尤其關注培訓費用,而對于其他方面諸如知名度、硬件設施等因素關注較少。高考制度改革英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部分學生家長認為這會增加家庭的英語投入。四成以上的家長認為目前英語培訓教育機構的最大不足是辦學質量參差不齊,四分之一的家長認為英語培訓教育機構為了吸引學生等目的而夸大宣傳,同樣收費標準不合理也是英語培訓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應引起英語培訓教育機構的高度重視。對于獲取英語培訓教育機構信息的來源,選擇親朋好友推薦介紹的方式占比35.7%;選擇培訓機構人員宣傳方式占比28%;選擇網絡宣傳方式占比27.4%;選擇報刊雜志宣傳方式最少,占比8.9%。由此可見,口碑宣傳是大家獲取培訓教育機構信息的最主要來源。另外,對于英語培訓教育機構邀請學生及家長來店進行體驗咨詢,44%的家長認為是否參加取決于自身有沒有充足的時間,有意愿積極參加的人數較少,僅占14.9%。
3.英語培訓教育機構的基本情況分析根據保定市統計局數據得知,保定市各類英語培訓教育機構共25家,其中少兒英語培訓教育機構13家,青少年、初高中學生英語培訓教育機構3家,成人、職業英語培訓教育機構3家,綜合型英語培訓教育機構6家。通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家英語培訓教育機構的進行了訪談調查,了解不同類型英語培訓機構的主營業務。保定英語培訓教育機構大多有名牌大學或知名英語培訓機構授權舉辦的,地方自創機構較少。調查的10家培訓教育機構都有自主研發的內部教材,這些教材不僅各有特色,而且能較好地符合不同階段學生的性格特征,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有別于傳統枯燥的教材,但是電子教材、學生課外資料、實踐性課堂及網絡平臺的利用較滯后。7家培訓教育機構有明確的市場定位,能夠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不僅教授英語專業知識,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實際培訓過程中,仍存在只注重語言學習而輕能力培養的問題。
4.英語培訓機構對高考英語改革的態度及應對措施在調查的10家英語培訓教育機構中,6家對此次英語改革持謹慎態度,相關業務調整計劃還處于觀望期,業務調整計劃會根據即將實施的中高考改革方案細則來制定。3家英語培訓教育機構對此次英語改革持樂觀態度,認為高考英語改革無疑會成倍地放大聽說能力培訓需求,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僅有1家英語培訓教育機構對此次英語改革持悲觀態度,認為不僅生源會有所下降,而且英語培訓市場將面臨重新洗牌。目前該機構已經要求對英語教材的編寫進行調整,通過更新教材和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提升英語運用能力,并且決定引入一定數量的外教來充實一線教學,以應對高考英語制度改革的浪潮。
四、基于高考英語改革制度下對英語培訓機構的建議
1.明確定位,塑造核心競爭力,突出自身特色保定市25家英語培訓教育機構中,半數以上專注少兒英語培訓,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壓力大。學生家長希望高考英語改革后英語培訓能夠由應試英語向應用英語轉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升顯著。由此,建議英語培訓教育機構能夠從市場需求出發,結合不同省市高考英語改革制度的具體實施意見,把英語聽說能力作為重點,在課程設置、時間安排、課外活動等方面精心設計,塑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英語培訓教育機構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站穩腳跟,還需要在課程推介、培訓資費、培訓服務和培訓周期等方面打造自身特色,塑造品牌優勢。英語培訓教育機構應在英語培訓為主體的前提下,利用“產品驅動”打造自身特色,設計出新的課程,增加課程種類,全方位的滿足客戶需求。
2.立足市場,提升教學質量學生家長選擇培訓教育機構最看重的因素是培訓機構的教學質量。因此,英語培訓教育機構應有明確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和方法來滿足市場需求。提高英語培訓質量首先應注重教師素質,師資水平是英語培訓教育機構的生命線,教師的教學效果直接關系著培訓機構的經濟利益和品牌形象。英語培訓教育機構應制定完善的師資培訓,培養其先進教學理念,提升其教學能力及綜合素質,其次在教學模式上應根據學習英語目標的不同來設計出差異化的教學模式,從而保證每一位學生在英語培訓過程中獲得最理想的學習效果。硬件設施配備也關系到教學質量效果,教育機構應注重自身硬件設施的齊備,不斷引進先進的教育系統,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到最快樂的英語[1]。
3.塑造品牌,優化推廣渠道親朋好友介紹是學生家長獲取英語培訓教育機構信息的主要來源,所以,英語培訓教育機構要注重口碑宣傳來增加客戶粘性,從課程設置、優質服務上樹立良好的口碑。其次要注意品牌推廣渠道的優化,一個企業品牌的推廣過程是應具有連貫性。許多培訓教育機構在訪談過程中都提到,單一方式的重復推廣效果不佳,甚至讓消費者產生倦怠感,因此英語培訓教育機構在品牌宣傳推廣過程中,應采用多渠道互相配合,優化推廣渠道。
4.個性化營銷,有效呈現課堂效果在個性化營銷方面,英語培訓教育機構應以自主研發教材為基礎,以呈現課堂為手段,以優化課程設置為保障,以提高品牌知名度為目的。例如,自主研發的教材要符合少兒的身心特點和消費者的需求;在課程設置時,可以將靈活調整授課時長。從學生成長角度看,家長是條件提供者、參與者;從學校角度看,家長是合作者、建設者、監督者。青少兒英語培訓的特點是購買培訓的是家長,而參加培訓的是子女,因此要想培訓課程獲得家長的認同,首要任務是提高家長認知度和滿意度,應讓家長感知到孩子參加培訓后的學習效果。因此,讓家長走進課堂體驗生動的課堂氣氛,有效呈現出良好的課堂效果,同時建立多維衡量指標,把顯性和隱性的效果通過恰當的方式呈現給家長,讓家長滿意,進而為機構做正面宣傳,最后成為機構的“活廣告”。
參考文獻:
[1]高夢,鄭蘭燕等.高考英語改革下英語培訓市場何去何從——基于河北保定英語培訓市場的調查[J].民營科技,2014(12):243-244.
[2]曠群,戚業國.高考改革與英語工具性本質回歸[J].現代大學教育,2015(06):89-95.
一、學前教育的機構
1.機構設立。學前教育機構以單獨設立的為主,以附設在小學里的為輔。在筆者考察的12所學前教育機構中,只有飛龍學前預備學校(Dragon School Pre—Preparatory)設有學前班,招收4—5歲兒童。這些學前教育機構既有單位創辦的,也有私人團體創立的;既有社區舉辦的,也有教會組建的。
2.招收對象。學前教育機構招收對象的年齡較小、范圍較廣,從不足1歲到5歲的兒童,既有幼兒,也有學步兒和嬰兒。如倫敦的芒果樹(Mango Tree)幼兒園招收3個月—5歲的兒童。
3.機構規模。學前教育機構的規模普遍較小,4個班兒童不足60人,保教人員不到15人。如牛津大學第二幼兒園有4個班,53名兒童,15名保教人員,而田園屋(Field House)蒙臺梭利幼兒園只有1個班,17位兒童,3位保教人員。
4.編班形式。學前教育機構編班的形式是不同的,有的是按年齡編班,有的是采用混合年齡編班,兒童數量的多少是決定編班形式的重要因素。如考勒姆(Coram’s Fields)社區幼兒園只有16名幼兒,所以采用的是混齡編班,而特布泰茲(Turbo Teds)幼兒園擁有58名兒童,所以采用的是按年齡分班。
5.師幼比率。學前教育機構都能嚴格控制班級規模和師幼比率,在0—1.5歲兒童班,約有2名保教人員,6名兒童,師幼比為1:3;在1.5—3歲兒童班,約有3名保教人員,9名兒童,師幼比為1:3;在3—4歲兒童班,約有3名保教人員,12—14名兒童,師幼比為1: 4—1:5;在4—5歲兒童班,約有2—3名保教人員,16— 18名兒童,師幼比為1:7—1:8。
二、學前教育的目標
學前教育工作者認為,學前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為兒童提供一個關心、安全、愛和幸福的環境,使兒童能夠受到積極的刺激、鼓勵、表揚和尊重;2)促進每個兒童在情感、身體、社會性、智力等方面的發展,使每個兒童的潛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3)幫助兒童掌握讀寫算的簡單技能,為兒童進入小學作好充分準備;4)為家長參加工作和學習創造便利條件,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
不同的學前教育機構在確立具體的目標時,側重點有所不同。如圣·保羅(St.Paul)幼兒園把教育目標定位在培養兒童的四大技能上:1.社會技能:能和其他兒童合作游戲;適當使用、分享玩具和其他設備;能關心別人,善待別人;能發起談話;能了解、接受不同于自己的兒童;注意個人衛生;2.情感技能:能描述自己的感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能接受成人的批評,而不沮喪;能傾聽、服從小組的要求;有自信心;3.獨立技能:能自己去洗手間;能自己穿脫外套;能自己穿脫鞋子;能運用刀叉;至少能集中注意進行10—15分鐘的活動;4.教育技能:能了解主要顏色;能給身體部位命名;會寫自己的名字;會復制/模仿書寫;能運用各種藝術媒體;能用剪刀;能認識、理解數字1—5;能辨認一些字母的形狀和發音;能分類、匹配不同的物體;能欣賞、分享圖書和故事;能排列事件的順序和模式;能復制基本的幾何圖形;能在框內涂色。
三、學前教育的內容
不同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任務和內容從總體上來講基本相同,但是在不同的年齡班則有所差異,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教育任務和內容越來越復雜,而這往往是以兩歲為分水嶺的。
(一)兩歲以下兒童的教育內容
這一年齡階段兒童的教育任務較為簡單,內容較為淺顯,有的學前教育機構如托馬斯·考勒姆 (Thomas Coram)早期教育中心只從知識、技能、態度這三個方面提出籠統的要求,有的學前教育機構如牛津大學第二幼兒園從探索技能、創造力發展、語言發展、操作技能、身體技能及個性、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這六個方面提出粗淺的要求。
(二)兩歲以上兒童的教育內容
這一年齡階段兒童的教育任務和內容比上一年齡階段更為深入、全面,都包括六大領域,盡管不同的學前教育機構在表述具體要求時有所差異。例如,牛津大學第二幼兒園提出的要求為:1.交往、語言和讀寫:發展幼兒聽和說的能力,使幼兒成為一個讀者和作者;2.數學發展: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幼兒運用數學思維的能力,使幼兒學會和運用數學語言;3.個性、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使幼兒能和其他人合作,一起工作,一同游戲,共同反映生活經驗;4.創造性發展:培養幼兒的想象力、交往能力、創造性地表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5.身體的發展:使幼兒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喜歡運動,意識到空間,具有操作技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6.了解和理解世界:讓幼兒初步接觸歷史、地理、科學等領域的知識。
為了實現教育的任務和內容,學前教育機構都制定了年計劃、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和日計劃,并通過主題的形式來體現。不同的年齡班擁有不同的主題,如兩歲以下兒童,在春季的主題有“花”“蛋”“春天”等,兩歲以上兒童,在夏季的主題有“我們的身體怎樣工作”“假日”“海洋生物”等;不同的主題持續的時間不同,短的只有4周,長的則達8周,這主要是根據兒童的興趣來決定的;每個主題的重點雖然可以不同,但都必須涉及到六個領域的教育內容。
四、學前教育的途徑
(一)一日活動
這是學前教育機構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基本途徑,盡管不同的學前教育機構,兒童入園與離園的時間、在園時間的長短有所不同。例如,瑞德克利弗 (Radcliffe)醫院幼兒園,全日制兒童在園時間近11個小時(07:30—18:00),半日制上午組兒童在園時間為07:30—13:00,下午組兒童在園時間為13:00—18: 00。學前教育機構在安排兒童的一日或半日活動時,都注意做到:自由活動和有組織的活動相結合,個人活動與小組活動相結合,生活活動與娛樂活動相結合,室內游戲與室外游戲相結合,動態活動與靜態活動相結合。
(二)區域活動
這是學前教育機構對兒童進行教育的重要途徑,英國保教人員認為環境是兒童發展的第三位老師,因而十分重視幼兒園整體環境的布置和班級特色環境的創設,并通過區域活動來充分發揮環境的潛在教育價值,以滿足每個兒童發展的需要。所見的活動區有圖書區、科學區、電腦區、繪畫區、家庭區、建筑區、數學區、玩水區、玩沙區、木工區、體育區、種植區等。
(三)游覽活動
這是學前教育機構對兒童進行教育不可忽視的途徑。英國學前教育機構均十分重視利用家庭和社區獨特的教育資源,來拓展學前教育的空間,促進兒童的更好發展。保教人員和家長經常有目的、有計劃地帶領兒童去博物館、動物園、公園、兒童游戲場、書店、超市、商店、農場、運河等地方參觀游覽,以擴大兒童的視野,豐富兒童的感性知識,培養兒童探索世界的能力。由于外出活動比園內活動具有更大的危險性,所以各個學前教育機構不僅在注冊時要求家長簽字表示同意讓孩子外出活動,而且在每次外出活動之前還請家長簽字以示同意。此外,學前教育機構還注意控制外出活動的規模和師幼比率。
五、學前教育的師資
(一)工作時間
所到之處的學前教育機構,都有全日教師和部分時間教師,例如,在奧克斯弗爾姆(Oxfam)工廠幼兒園11位保教人員中,有5位是全日的,6位是部分時間的。此外,許多學前教育機構還有正在接受幼教理論培訓的學生加盟,他們利用課余時間來見習、實習,這雖然不能當作員工來計算師幼比,但卻有利于組織兒童的各種活動。
(二)證書類型
學前教育工作者都持證上崗,但證書的種類卻多種多樣,有的保教人員同時還擁有幾種證書:1) NNEB (Nursery Nurse Examination Board),即0—8歲兒童健康和教育的兩年課程的畢業證書,許多教師持有的證書屬于此類;2)PLA (Pre—School Learning Alliance),相當于DPP (Diploma in Pre—School Practice),即2—5歲兒童發展和教育的1年課程證書;3)CERT ED.(Certificate in Education),即初等教育的3年課程證書;4)CCE (Certificate in Child Care and Education),相當于NVQ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level 2(初級),即0—8歲兒童保育和教育的1年學院課程證書;5)DCE (Diploma in Child Care and Education),相當于NVQ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level 3(中級),即0—8歲兒童保育和教育的兩年學院課程畢業證書。
此外,還有的保教工作者具有MCW (Maternal and Child Welfare)證書(即0—5歲兒童健康和發展的1年課程證書)、CQSW (Certificate of Qualification in Social Work)證書(即社會工作的兩年課程證書),少數教師擁有BAHons(早期教育課程360學分)證書,個別高級教師持有B—Ed(360學分)教育學士學位證書,個別園長持有M.A.碩士學位證書。
(三)職業規范
學前教育機構要求保教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能力和態度,平等對待、尊重所有兒童,而不論其家庭背景、性別、種族、宗教信仰和文化。如瑞德克利弗(Radcliffe)醫院幼兒園要求員工要為兒童提供積極的角色范例,表揚、鼓勵兒童,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當兒童出現過失行為時,要同兒童個別談話,考慮兒童的成熟水平,用兒童能夠理解的語言去解釋行為規則,使兒童意識到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知道如何做出更好的行為,而不允許員工體罰兒童、恐嚇兒童、對兒童高聲說話或尖叫、讓兒童遠離同伴、把兒童送到室外。
(四)在職培訓
為了不斷更新保教人員的專業知識,提高保教人員的教育能力,學前教育機構都作出了保教人員在職必須定期參加專業培訓的決定。有的學前教育機構要求全日教師制定個人的職業發展計劃,有的學前教育機構還規定了培訓日,此時機構關閉,不對兒童開放,以保證員工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參加培訓。托馬斯考勒姆(Thomas Coram)早期教育中心規定每年有5天為培訓日,所有員工必須選擇參加不同形式的培訓活動,如中心自培,地方學院的教育課程培訓,考勒姆(Coram)教育局的培訓。
六、學前教育的管理
(一)評估
從2001年9月開始,學前教育機構除了要在當地的社會服務部注冊,接受當地的消防局、環境保護局的監督以外,至少每隔18—24個月還要接受國家“教育標準辦公室”(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簡稱OFSTED)的督導和評估。“教育標準辦公室”用14條標準(合格的保教人員,合理的師幼比率,足夠的空間,滿足兒童需要的資源,促進兒童情感、身體、社會性和智力發展的活動,安全的設施,合格的家具、設備和玩具,預防疾病傳染的措施,兒童的平等機會,兒童的特殊需要,兒童行為的管理,和父母的關系,兒童的保護措施,兒童的記錄材料)來評價學前教育機構的保教質量,寫出評估報告,指出不足之處和改進意見,并反饋給學前教育機構。由于國家規定只有評估達標的機構,才有資格接受政府為3—4歲兒童發放的《幼兒教育補助金》(Nursery Education Grant),所以各種學前教育機構都非常重視依法辦園。由于學前教育機構基本上都能照章辦事,因此得到的評估結果往往皆比較理想,自然就都喜歡把印有OFSTED字樣的合格證書張貼在大廳醒目的墻壁上,供家長觀看和監督。
(二)收費
1.基本收費標準。
學前教育機構的費用標準是按天核算的,收費是按月進行的,每月第一天交納全月的費用,兒童如果在某天缺席如病假、事假、休假等,已交的費用則不退還。不同的學前教育機構,每天的費用不同,基本上在19—35英鎊之間,上午半日與下午半日的費用也不同,基本上在12—18英鎊之間,此外,兩歲以上與兩歲以下的費用也不同,在27—35英鎊之間。
兒童4歲生日以后,基本上都能享受到政府發放的《幼兒教育補助金》,獲得每周5個半天、每個半天2—3個小時的在園免費保教。據倫敦大學兒童與家庭、社會問題研究院院長麥爾威詩(Melhuish)教授介紹,從2004年3月開始,全英3歲兒童也能像4歲兒童一樣,享受政府發放的幼兒教育補助金。
兒童不僅每天提前來園、推遲離園需另外交費,而且參加興趣班也要額外交費。如托馬斯考勒姆早期教育中心的核心日為9:30—15:30,兒童若要加入擴展日8:00—17:30,家長則需另外付費;田園屋蒙臺梭利幼兒學校規定,參加法語課和音樂課興趣班的兒童,每節課要交納1.50英鎊。
2.付費改革方案。
一些單位還從職工的切身利益出發,制定了付費制度改革方案,如牛津大學、瑞德克利弗(Radcliffe)醫院都出臺了職工孩子保育工資福利方案,既為單位贏得了經濟效益,也減輕了家長為孩子交付保教費的負擔。如《牛津大學兒童保育工資福利方案》(University of Oxford Childcare Salary Sacrifice Scheme)的雙贏性表現在:1)對于大學來講,由于教職工加入方案后的工資相對減少,因而也就節省了支付給教職工的“國家保險金”和“養老金”;2)對于教職工來講,加入方案以前,是在收入稅后交付孩子“保教費”的,而加入方案以后,則是在收入稅前支付孩子“保教費”的。同時,該方案建議:1.全校教職工只要年毛收入超過孩子保教費用的均可參加,且需簽字表示同意加盟;教職工離開學校、教職工孩子離開大學或學院附屬幼兒園時,方案均失效,工資恢復為加入方案以前的;2.大學節省的費用要全部用于幼兒園的改建、擴建;教職工節省的費用由其決定是否捐給大學,用于幼兒園的建設與發展之中。
(三)投訴
學前教育工作者認為,盡管他們全心全意地為兒童和家長服務,但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引起家長的不滿和抱怨,惟有以坦誠的態度、開放的心理,才能公正地對待家長的投訴。他們不僅相信家長的誠意,而且還鼓勵家長一旦有了問題,就要盡早提出,以便于及時解決。許多學前教育機構都把投訴的程序告訴家長,這樣家長就知道有了擔憂和顧慮可以逐級上訴。一些學前教育機構還把投訴的最高機關告訴家長,使家長可以直接上訴。有的學前教育機構為了提高投訴的效率,還向家長做出了時間上的承諾。例如,圣·保羅幼兒園規定,園長必須在7天以內對家長提出的問題予以答復,家長如果不滿意,可向幼兒園管理委員會提出,管理委員會必須在7天內做出回答,家長如果還不滿意,可向“教育標準辦公室”上訴。
七、啟示與思考
(一)幼兒班級與編制
我國幼兒園的規模普遍較大,基本上都在10個班級以上;班額也很大,不論是大班、中班,還是小班、托班,都有25名以上的兒童;師幼比率過低,均在1:13以上。我們在普及學前教育的同時,還應注意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而班級規模、師幼比率都是制約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如何向英國學習,縮小班級規模,降低師幼比率,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我國有學前教育專業的高等師范院校附屬幼兒園,可否招聘學前教育專業的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做志愿者,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輪流到幼兒園去助教,這樣既能給學生提供與兒童廣泛接觸的機會,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又能增加班級成人的數量,利于組織兒童的小組活動。
究竟應該對兒童如何進行編班,是把同一年齡的孩子放在一個班級好,還是把不同年齡的孩子合在一個班級好呢?英國學前教育界的做法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從本園的實際情況出發,兒童人數多時就按年齡分班,兒童人數少時就實行混齡編班。我們在向世界學前教育看齊的時候,不能只學其皮毛,認為混齡編班時髦就去追趕,甚至盲目地推崇混齡制。因為我國幼兒園的規模本來就很大,師幼比率又很高,如硬是要采用混齡編班,肯定事與愿違,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當然,我們在按兒童年齡分班的同時,可適當安排不同年齡班兒童共同活動的時機,通過“大帶小”“小促大”等形式擴展兒童交往的范圍,提高兒童交往的質量。
(二)幼兒數學教育
英國把幼兒教育內容劃分為六大領域,包括交往、語言和讀寫,數學發展,個性、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創造性發展,身體的發展,了解和理解世界。我國則把幼兒教育內容劃分為五大領域,即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相比之下,英國比我國更加重視幼兒的數學教育。查閱2001年9月教育部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我們會發現,在“科學”領域的7個條目中,有1個條目涉及到“數學”。那么,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怎樣才能做到不輕視、不忽視幼兒的數學教育呢?怎樣才能把幼兒的數學教育有機地滲透到幼兒的科學教育中去呢?這是我國幼兒教育與國際接軌不得不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三)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共育
2003年3月,教育部等十個部委的《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明確指出“幼兒園要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要建立社區和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和監督的機制”。為了構建這種互相監督的合作伙伴關系;幼兒園就必須以開放真誠的態度對待家長,歡迎家長指出園方所存在的任何問題,并像英國幼兒園那樣,把反映問題的正常渠道告訴家長,使家長知道要逐級反映問題,以便于及時解決問題,而不能怠慢家長,片面理解家長反映的問題,以免激化矛盾,迫使家長越級上訴,從而影響幼兒園的聲譽,導致生源的流失。
社區潛藏著許多獨特的教育資源,幼兒園應把大門打開,經常帶領幼兒外出活動,以充分發揮社區優勢資源的價值,這是世界學前教育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我國幼兒園在利用社區資源時的一個最大心理障礙就是過多地擔心幼兒的安全問題,而沒有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如果我們借鑒英國的做法,讓家長簽字表示同意讓孩子參加園外活動,這樣就會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與此同時,再邀請家長參與,以降低師幼比率,這樣,就會更大程度地消除安全隱患了。
(四)幼兒教師學歷
我國許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都要求幼兒園教師的學歷必須在大專以上,園長和骨干教師的學歷必須在本科以上,因此許多教師不能專心于自己的工作,把不少精力用在忙于提高自己的學歷上,應付各種各樣的考試。幼兒教師的學歷提高了,是否就會隨之帶來幼教質量的提高呢?我國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每年要培養出很多本科生,但學生畢業后并不愿意去幼兒園工作,他們覺得那是大材小用了,因而改行去做別的工作的人比比皆是。英國幼教界的做法給我們以啟示,這就是不應過分強調教師的學歷,在職培訓也應如此,要注意建立促進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的機制,從根本上升華教師的業務水平。令人欣喜的是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現在已開始面向社會招收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進行學前教育專業的短期培訓,使其能擔負幼兒園教師的工作。
(五)幼兒教育收費
我國政府對幼兒教育的投入嚴重不足,資金短缺是現行幼兒園生存與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幼兒園不得以開辦實驗班、特色班和興趣班為由,另外收取費用,不得收取與幼兒入園掛鉤的贊助費、支教費等。”那么幼兒園資金缺乏的問題如何解決呢?《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還指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積極采取措施,加大對幼兒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長”,要“加強對企事業單位幼兒園的管理”。據此,我國企事業單位可否以《牛津大學兒童保育工資福利方案》為參照,出臺相應的兒童保教付費制度改革方案呢?如這樣,就能獲得一些額外的資金,投入幼兒園的發展之中,如增加園舍,縮小班級規模,招收較小年齡的兒童,而不需要通過其他形式收取贊助費、贊助物,來改善辦園條件。
我國幼兒園的收費標準一直是按照幼兒的年齡來進行的,不同的年齡班收費標準不同,我們可否借鑒英國的做法,破除年齡界限,統一收費標準,因為幼兒總是要從小班升到中班、大班的;同時不退還幼兒缺席時的餐點費和保教費,這樣,就能減輕保教人員的工作量,使他們能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保教質量。
八、中,英兩國學前教育制度的比較
1.結構設置。
中國的學前教育機構主要有托兒所、幼兒園和學前班。其中托兒所招收3歲以下的兒童,主要是為父母提供方便和對兒童進行保教,以保為主,保教結合;幼兒園招收3-7周歲的兒童,它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學前班招收的是沒有條件進入幼兒園的5-6歲兒童(在現階段,它是農村發展學前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城市是幼兒園數量不足的一種輔助形式)。
英國的學前教育機構主要有:保育學校、保育班、學前游戲小組和日托中心。其中保育學校是獨立的幼兒教育機構,招收2-5歲兒童;保育班附設在小學里,招收3—5歲兒童。保育學校和保育班的主要任務是對兒童進行保健和教養。學前游戲小組招收2—5歲兒童,主要是通過游戲使兒童得到全面發展;托兒所分為日間托兒所和寄宿托兒所,招收2-5歲兒童,主要以保育為主。另外,英國設有幼兒學校,招收5-7歲兒童,屬義務教育,相當于我國小學的一、二年級。
2.班級規模。
中國的幼兒園數、在園幼兒數特別是幼兒入園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盡管如此,其規模相對于其他國家仍然很大,有的幼兒園的班容量達到了40人以上,師生比達到了1:20。中國的幼兒園編班形式多是按年齡劃分。
英國的學前教育機構規模普遍較小,學前教育機構都能嚴格控制班級規模和師幼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師幼率會減小,但最大不超過1:8。英國的編班形式有按年齡劃分的(兒童人數少時),也有按人數劃分的(兒童人數多時)。
3.課程內容。
中國教育部1996年6月1日起正式頒布實行了《幼兒園工作規程》,并根據此文件于2001年7月2日頒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其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中國的幼兒園主要實行全日制。
英國的幼兒教育內容可劃分為如下領域:交往、語言和讀寫、數學發展、個性、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創造性發展、身體的發展、了解和理解世界。英國的幼兒園主要實行半日制。
4.收費標準。
中國學前教育機構的收費標準一直是按幼兒的年齡來劃分的,不同的年齡班收費標準不同,幼兒缺席時的餐點費和保教費需退還家長,有的學校假期內也提供服務。
英國的學前教育機構收費標準是按天核算的,收費按月進行,每月的第一天交納全月的費用,兒童缺席時的費用不退還,兒童每天提前來園、推遲離園需另外交費,而且參加興趣班也要額外的交費。從1998年9月起,所有4歲幼兒都可以享受每周5天,每天2.5小時的免費早期教育。
九、英國學前教育的特點
1.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
英國的學前教育課程的年齡統劃為3-5歲。從內容上看,更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強調讓幼兒過早地識字和書寫,要求幼兒能夠獨立閱讀一系列熟悉的單詞和句子,并且能用鋼筆寫出可識別的字母等(過早的識字到底對幼兒今后的發展利弊如何,值得進一步研究)。英國幼兒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幼兒的個性與能力,為他們日后走向社會打基礎,因此幾乎所有的教育內容都與孩子的活動緊密相連。
2.教育方式自由寬松,對家庭、社區的重視度高。
英國的學前教育方式非常寬松,大多數以個人和小組的方式進行,除了一些音樂活動外,基本上沒有集體性的教學活動。這時,家長是幼兒最重要的教育者。英國政府將幼兒工作者這一概念社會化:首先,把母親關心介入幼兒教育作為一項政策性要求。其次,注重“照顧人員”的介入,如校外支援者、創造者、輔導人員等。再次,重視家長工作,認為家長是學前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角色。指導幼兒園與家庭協調關系,使家庭和社區成員都成為“幼兒園的合作者”。
3.注重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信息技術已在英國的托兒所里得以廣泛應用。每所托兒所的每個班級里都有一臺計算機,孩子們可以使用計算機玩許多游戲。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由于圖、文、聲并茂,使孩子學起來輕松愉快,教學效果明顯,已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所采用。
4.注意減輕幼兒學習負擔和壓力。
英國的托兒所給人感覺一般是自由而沒有組織性,但這恰好是英國學前教育的特色,英國學前教育在注重培養幼兒能力與個性的同時,還注意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減少壓力。幼兒一般沒有家庭作業,即使是5-7歲的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也沒有。這一點與中國不同,中國連幼兒園也有適當的家庭作業(小學一二年級相對多一點。
十、啟示與借鑒
從中、英兩國的學前教育制度比較不難看出,由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兩國在學前教育上存在著不小的差異,借鑒英國學前教育的先進經驗,對發展我國的學前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1.在班級編制方面。
與我國的學前教育相比,英國的班級規模、師幼比例都比較小,我國應在普及學前教育的同時注意縮小班級規模,降低師幼比率,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英國的編班形式也值得我國學習。我國可以適當地實行混齡編班形式,這樣有利于兒童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彌補了獨生子女缺乏異齡同伴交往環境的缺陷。
2.在課程內容方面。
從兩國的課程內容比較上看,英國的學前教育更重視兒童的數學教育。這一點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在2001年7月我國教育部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科學”領域的7個條目中,有1個條目涉及到“數學”,如何把幼兒的數學教育有機地滲透到科學教育中,值得我們深思。
3.在收費標準方面。
我國的收費標準一直是按照幼兒的年齡來進行的,不同的年齡收費標準不同,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來借鑒英國統一收費的經驗,同時不退還幼兒缺席時的餐點費和保教費(可把這部分的資金作為提高教師工資或增加教學設施方面)。
4.在師資要求方面。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發揮職能部門和民辦教育機構所在地的作用,規范民辦教育機構辦學行為,維護民辦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保障中小學生、幼兒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二、目標任務
通過排查整治,加強對全區未審批民辦中小學、幼兒園、短訓機構的食品衛生、消防、交通、校舍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徹底消除各類未審批民辦教育機構安全隱患,確保師生及幼兒安全,促進全區民辦教育事業健康、快速、和諧發展。
三、基本原則
此次排查清除隱患活動,應遵循統籌規劃、堵疏結合、先易后難、重點突出、督察與整改相結合的原則。首先按《市區民辦中小學幼兒園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未審批民辦教育機構以鎮、街屬地管理為主”的原則,由各鎮、街摸清未審批民辦教育機構的詳細情況,然后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民辦教育機構進行督查,下達整改通知書責令整改,消除安全隱患。
四、組織領導
為切實開展好未審批民辦教育機構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經研究,決定成立消除未審批民辦教育機構安全隱患工作領導小組。
五、職責分工
(一)區政府辦:督促區政府有關部門認真履行教育執法責任。
(二)區委政法委(區綜治辦):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清理整頓活動,對活動中的不穩定事件及時處置。
(三)區教育局:負責審批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學前教育機構和各類非學歷教育機構,并實施管理;負責培養和培訓校長(園長)、教師,并建立校長(園長)、教師考核和資格審查制度;負責做好各類民辦教育機構的年檢年審工作。
(四)區衛監局:根據有關民辦中小學、幼兒園法律和規章制度,對未審批民辦教育機構的食堂進行重點檢查,為飲食衛生提供保障。
(五)區住建局:負責未審批民辦教育機構危房技術鑒定工作。
(六)區安監局:負責對未審批民辦教育機構的各種設施,特別是對房屋及院墻的安全、接送幼兒車輛的安全狀況以及用電、防火安全,進行全面檢查,及時查找存在的安全隱患。
(七)區公安分局:負責未審批民辦教育機構安全保衛和消防設施的審核工作;對民辦中小學、幼兒園的車輛依法進行檢查,嚴格查處“三無”車輛;對民辦教育機構的刻制公章進行檢驗;配合打擊未審批民辦教育機構無證照經營行為。
(八)區城管局:加強未審批民辦教育機構周邊環境整治,及時消除危及師生的安全隱患,切實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中小學、幼兒園周圍環境的整治和管理,取締校園門前的無證攤點。
(九)區交通運輸局:負責未審批民辦教育機構及周邊道路、交通安全標識的設置與維護,負責校車的審查和安全檢查。
(十)各鎮(街)人民政府(辦事處):抓好鎮(街)轄區未審批民辦教育機構基本情況及日常管理的檔案資料建設,組織搞好基礎資料收集、歸類、整理、統計、核查、填報工作,確保檔案資料齊全、數據清楚、準確。
六、工作時間及內容
(一)調查摸底階段。
各鎮(街)要認真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成立清理整頓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召開專題會議,廣泛進行宣傳活動。在此基礎上,對未審批民辦教育機構進行一次全面普查,對排查出的情況,進行逐一登記造冊,摸清底數,并交領導小組辦公室。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和會計行業重要性的不斷凸顯,會計教育被越來越多的決策者和投資機構所重視,中國1 200萬會計人員的巨大市場空間催生了龐大的會計教育培訓市場。從學歷教育到后續教育,從入門級的會計證考前輔導到高端國際會計執業資格考前培訓,不斷拓展的業務種類支撐了數以萬計的會計教育機構的生存。與此同時,伴隨著20世紀末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開展會計教育已逐步演變成為國際、國內會計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
相對于面授教育,遠程教育由于受眾面廣、信息資源豐富、內容更新快、名師邊際效益大、價格低廉、不受時空限制等優點,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會計人員所接受。基于這一共識,眾多依賴于面授教育的傳統會計培訓機構也紛紛效仿,試圖借助于這一新型“藍海模式”,一舉擺脫自身的競爭壓力。然而,相對于具有幾千年發展歷史的面授教育,遠程教育的管理方式和運營模式截然不同,面對的競爭形勢和內在業務環節也呈現出較大的差異。要利用遠程教育手段在會計教育市場中獲得一定的競爭優勢,相關機構必須深入地進行組織的競爭力和價值鏈分析。本文以市場競爭較為充分的、將會計執業資格考前輔導和會計人員后續教育作為主要經營對象的會計遠程教育機構為例,進行相關分析,以探討其競爭規律。
一、會計遠程教育機構的發展生態分析
與所有的傳統行業相同,會計遠程教育行業的發展同樣面臨來自五個方面的競爭因素的影響(參照波特的競爭力分析方法),即:行業內現有競爭對手間的競爭、新競爭對手的入侵、替代產品和服務的威脅、客戶的議價能力和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見圖1)。
其中,行業內現有企業間的競爭,由于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網校、中華會計網校、東奧會計網校等幾大會計遠程教育巨頭的長期博弈,市場已呈現競爭日趨激烈、收費逐年下降、產品同質化明顯的態勢,企業之爭已演變成其品牌和規模之爭。雖然會計遠程教育市場正通過不斷入侵會計面授教育市場份額而逐步擴張,但從市場總體規模上來看,現存的會計遠程教育市場規模并不足以支撐太多的機構生存。需要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進一步出臺針對現有財會人員的強制性培訓要求,加大對遠程教育方式的認可范圍,以此來釋放更多的遠程教育市場機會。
不斷涌入的新市場進入者,如各地方財政部門的網站、一些商業軟件機構的財會網站以及一些民營的網絡培訓機構等,紛紛將自己的業務范圍拓展向會計遠程教育領域。由于進入會計遠程教育行業的資本需求不大、技術較為成熟、政策門檻較低、營銷渠道與面授教育重合度較高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可預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新的市場進入者將會源源不斷,但同時也可預料,新進入者如不能有效地把握遠程教育的內在運營規律,持續生存的形勢也不會太樂觀。
在替代產品和服務方面,由于3G手機應用的逐步擴展、交互式電視的普及、衛星通訊方式的成本下降以及高速互聯網的日趨成熟。基于第一代Internet的主流遠程教育模式必然受到基于新媒體的替代方式的挑戰,圍繞著新的業務增長點的競爭將會越來越白熱化,現有的會計遠程教育機構只有緊隨行業發展和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不斷地摸索新媒體的運營特點,吸納部分可實施的新媒體會計教育模式,才能得以持續地生存。
在客戶的議價能力方面,由于會計遠程教育的服務商日趨增多,客戶可選擇的余地也隨之不斷擴大,尤其是會計遠程教育機構面對的終端客戶是針對價格具有高度敏感性的財會人員群體,因此無論是最終學習用戶,還是委托的集團客戶和特約商都會不斷地通過討價還價,來壓縮會計遠程教育培訓機構的成本,以降低其贏利空間。
會計遠程教育機構的供應方主要包括:外聘主講教師和答疑助教、Internet網絡接入服務供應商、IDC(網絡服務器托管機構)、外包網絡教學平臺和網絡教學成品課件的供應商、外包網絡課件制作商以及通訊服務的供應商(如800、400服務供應商,即時通產品供應商、企業電子郵件服務供應商等)。隨著供應商綜合服務能力的逐步提升,除了少量的供應商議價能力因競爭激烈而有所下降之外,大部分供應商都有不斷提價的可能。
當然,在會計遠程教育機構的發展生態中,除了上述的五種競爭壓力之外,還是國家有關的政策和法規,如對會計人員后續教育的強制性要求、對遠程教育方式的認可程度、遠程教育機構的市場準入制度等,政府對會計人員教育政策和法規的每一次調整都意味著市場新一輪變化的開始。
二、會計遠程教育機構的基本價值鏈分析
盡管每個會計遠程教育機構的發展歷史、人員規模、業務范圍、組織戰略、核心流程等都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按照波特的觀點,它們的基本價值鏈都是相似的,至少在結構上均包含有該企業存在的價值和主要的價值活動等方面。
以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遠程教育機構的價值鏈為例(見圖2),機構存在的價值主要表現為社會責任和必要的利潤兩個方面,而機構主要的價值活動則包括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大部分。基本活動包括:調研與設計、宣傳和招生、教學管理、學員服務和客戶維護等;支持活動包括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技術支持、企業文化建設、公關活動等。其中:
調研與設計是項目立項前的基本活動,主要包括: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市場客戶需求調研,具體的項目方案設計,確定擬開設的課程,分析遠程教育平臺架構和進行產品或服務定價等。
宣傳和招生是項目立項后的基本活動,主要包括:樹立遠程教育網站的形象,建立零售、、集團銷售等各種營銷渠道,推廣宣傳項目和產品,舉辦各種推廣銷售活動,具體的招生工作等。
教學與管理是項目執行過程中的基本活動,主要包括:網絡教學課件的制作,網絡教學平臺的搭建和運營管理,IT基礎支撐平臺的維護,相關教材的編寫與出版,教學活動的服務提供等。
學員管理也是項目執行中的基本活動,主要包括:學員在線答疑活動,作業提交與評閱,組織實時教學及交流活動,調查學員滿意度,評估學習效果,管理學習進度等。
客戶維護是跨越項目執行整個生命周期的基本活動,主要包括收集客戶信息、舉辦各種主題交流活動、定期提供電子資訊、電話回訪及營銷、客戶滿意度調查、呼叫中心管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五個基本活動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呈現著密切的聯動關系,其中一個環節投入的多少可能會直接影響另一個環節成本的高低。比如,調研與設計環節投入充分可能會減少教學環節和服務環節的成本;宣傳與招生環節投入不力可能會加大學員服務和客戶維護環節的成本等。
相對于基本活動聚焦于產品和服務的創造、銷售、服務等環節,支持活動則是輔助基本活動的次要活動,它通過提供外購投入、技術、人力資源以及各種機構內部的管理職能提供相互支持。按照會計遠程教育運營的一般規律進行分析,筆者認為支持活動應包括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技術支持、企業文化建設和公關活動等內容。
從圖2中所描述的細節可知,遠程教育的支持活動與面授教育的支持活動,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技術支持環節。因為其中描述的網站開發技術、訪問者分析工具、課件資料庫、多媒體資源庫、網絡廣告制作和分析工具、課件制作工具、個性化學習系統、服務器鏡像技術、網上教學評價系統、網上輔導答疑系統、在線考試系統等都是面授教育所不具備的。由此可見,在一個優秀的遠程教育機構中,能快速跟蹤遠程教育技術走向的技術團隊是非常關鍵的。
三、會計遠程教育機構的發展戰略
基于上述的發展生態分析和機構價值鏈分析,參照企業發展戰略的經典理論,我們認為會計遠程教育機構可供選擇的發展戰略主要有四種,即: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目標集中戰略和供應鏈發展戰略。
在成本領先戰略的指導下,機構的發展目標成為行業中低成本的生產者。針對會計遠程教育而言,成本要做到行業領先水平,一方面,需利用專有技術和自有師資降低網絡教學課件的生產成本,提高網絡教學課件的重用率和使用生命周期,降低網絡運營費用,減少在線服務的人力投入;另一方面,需追求項目的規模效應,利用電子教育虛擬產品本身的高共享特征,在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同時,提高單位課件或項目的使用率,同時利用長尾理論充分挖掘小眾產品的使用價值。當然,追求規模效應必須借助于強有力的營銷手段和市場政策。成本領先的機構盡管主要依賴低成本來獲得競爭優勢,但仍需要在差異化的基礎上創造價值相等或價值近似的產品和服務優勢,以領先會計遠程教育行業的平均收益水平。
在差異化戰略的指導下,機構力求就客戶普遍重視的一些核心訴求在行業內獨樹一幟。差異化經營戰略主要依賴于獨特的產品和服務、獨特的營銷渠道、獨特的服務送達方式等,并需獲得顧客的高度認可。行業內近年來也出現過一些差異化的例子,如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網校在高級會計師考前輔導項目中創新性地提供的配套論文班和評審班;部分網校提供的網上模擬考場服務及正在嘗試的利用手機提供交互式的實時練習服務,同時還有借助IPTV等新媒體渠道提供創新課程學習平臺等。由于這些產品或服務具有較低的復制門檻,雖然在短期內可能通過產品價格溢價提高機構的贏利水平,但從長遠而言,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保持長效的競爭力。
在目標集中戰略的指導下,機構著眼于在行業內一個狹小的空間作出選擇,即著眼于一個可能贏利的細分市場。如聚焦于CPA后續教育培訓市場、某地級市財會人員培訓市場、某國際會計執業資格網上考前培訓市場等。如果機構在選定的細分市場上可以獲得持久的成本領先或差異化的地位,并且這一細分市場具有足夠的長期吸引力,那么實施集中戰略的機構就會成為獲取高于行業平均收益水平的佼佼者。但互聯網的遠程培訓具有較強的跨地域滲透能力,其遠程教育平臺需要運營較多的項目以攤薄高昂的IT投入成本等。目前,基于這種戰略成功的機構還未見報道。
在供應鏈發展戰略的指導下,機構主要通過建立跨供應商、機構本身以及核心顧客的產品或服務供應鏈,通過與對方建立緊密的信息伙伴關系來綁定供應商和顧客,從而提高其對機構的粘性,削弱其議價能力。如:通過開放內部信息系統給合作伙伴――特約地區商,讓其通過系統獲得有意購買但未實際付費的潛在學員信息,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區域內精準營銷行為;通過為核心客戶――大型集團用戶提供超值的個性化信息服務,為其建立具有對方企業特征的學習門戶,以降低其管理工作強度,提高其企業影響力;通過與內容供應商在約定的條件下交換有價值的客戶信息或課件產品,來減少彼此的產品與服務成本等。
四、分析結論
與基于面授的傳統會計教育機構相同,會計遠程教育機構同樣面臨著來自競爭對手、新市場進入者、替代產品和服務、供應商和顧客等方面的壓力。由于它的運營模式本質上屬于電子商務的一種,因此其具體競爭模型和基本價值鏈在一些核心環節上都呈現出一些基于IT的典型特征。
要提高這類機構的競爭能力,必須在充分了解其運營規律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其價值鏈上的每一個基本活動和支持活動,充分認識這些環節間的聯動關系,從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目標集中戰略和供應鏈發展戰略中選擇一種適合于機構自身發展的戰略方案。只有腳踏實地、穩步發展,才有可能在中國不斷發展的會計遠程教育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馬賢明,龐金偉,王穎等.中國遠程會計教育體系構造研究[J],會計研究,2003(12).
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對非法辦園、審批不嚴、管理不規范、安全問題突出等問題全面開展清理整頓工作,使民辦學前教育機構規范辦學,健康發展。
二、清理整頓范圍和內容
(一)清理整頓范圍:全縣各類民辦學前教育機構。
(二)清理整頓內容:各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辦園條件、設施安全、幼兒飲食衛生、車輛管理、收費和從業人員資質情況及教育教學等工作。
三、工作步驟
清理整頓工作從6月10日開始,至9月10日結束,分五個步驟進行。
(一)部署動員階段(6月10日至6月15日)
成立清理整頓工作領導小組,召開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制定清理整頓工作方案,明確相關部門職責任務,營造清理整頓工作氛圍。縣清理整頓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工作領導小組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溶任組長,*縣發改局、縣民政局、縣建設局、縣*局、縣工商局、縣教育局和各鄉鎮人民政府分管領導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教育局,由*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調查摸底階段(6月15日至6月25日)
各鄉鎮、教育主管部門對轄區所有學前教育機構進行全面排查,掌握準確情況,登記造冊。
(三)重新認定、審批登記階段(6月26日至7月10日)。
對各類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從辦園條件、安全管理、飲食衛生、醫療保健、消防設施等方面逐項進行檢查。對符合條件的學前教育機構要重新進行審查登記,頒發學前教育機構許可證,并進行公示。對不具備辦園基本條件、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的學前教育機構要限期整改。
(四)全面清理整頓階段(7月11日至8月1日)。
對限期整改的民辦學前教育機構進行檢查,已符合基本辦園要求,但未取得辦學許可證的,按相關規定補辦辦學許可證。對責令整改已達期限,但仍不具備辦園基本條件和不符合衛生安全相關規定的,予以取締。
(五)規范管理階段(8月1日至9月10日)
縣教育局會同縣民政局對轄區學前教育機構重新登記后,利用各種媒體向全社會進行公示。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建立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管理長效機制,規范辦園行為,進一步加強對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督導檢查工作。
四、工作職責
縣教育局:全面負責清理整頓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具體做好學前教育機構的審批、登記注冊及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縣衛生局:負責審查學前教育機構的衛生條件與資格,檢查學前教育機構的衛生保健工作。
縣發展和改革局:負責學前教育機構的收費審核工作。
縣民政局:負責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登記與法人資格審定工作,并會同縣教育局將合格的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向社會公布。
縣建設局:負責學前教育機構建筑物的安全檢查、鑒定及新建建筑物的審批等工作。
縣*局:負責學前教育機構的治安、園所安全教育指導、消防設施檢查、交通安全檢查等工作,配合相關部門對無證學前教育機構進行取締。
縣工商局:負責清查學前教育機構“三無”器械和玩具,配合相關部門對無證學前教育機構進行取締。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學前教育機構的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基本情況,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及辦園情況進行分類、登記造冊。妥善做好被取締辦園資格的學前教育機構在園幼兒安置及幼兒家長穩定工作,指導達到注冊條件的學前教育機構進行登記注冊,并做好長效管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落實責任。
對學前教育機構開展清理整頓是規范學前教育機構管理,確保幼兒安全和身心健康,促進我縣幼兒教育事業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各鄉鎮及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明確要求,落實責任,不走過場,確保清理整頓工作取得實效。
(二)嚴格審批程序,明確監管責任
堅持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幼兒教育管理體制,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鄉鎮要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嚴格審批各類學前教育機構,要堅持“誰審批、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加強對學前教育機構的監督管理,明確管理機構和人員,建立日常監督檢查制度,未經審批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新設學前教育機構。
(三)強化從業人員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有關規定,嚴格落實民辦學前教育機構教職工資格準入制度,實行持證上崗,加強對民辦學前教育機構教職工的日常教育管理與考核,淘汰不合格從業人員。要結合實際,認真開展對民辦學前教育機構教職工的安全培訓工作,切實提高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管理水平。
(四)強化校車監管,避免事故發生
各鄉鎮、縣政府有關部門要切實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定期對民辦學前教育機構校車進行專項排查,嚴格檢查校車車況和駕駛員資質,嚴禁租用拼裝車、報廢車和個人機動車接送幼兒,嚴禁聘用不合格駕駛員,嚴禁校車超載。使用校車的民辦學前教育機構要建立教師跟車制度和收車驗車制度。
(五)落實部門管理職責,開展聯合執法行動
二、加強領導,成立組織
為確保專項活動圓滿成功,成立市民辦學校排查和規范治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副組長:(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成員:公安局、工商局、物價局、建委、城市行政管理執法局、衛生局、教育局和各鄉鎮、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同志。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由張國輝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三、制定方案,認真排查
此次排查的對象為全市行政區域內已正式批準和未經審批注冊的民辦中小學幼兒園及培訓機構。
各鄉、鎮、街道要認真制定排查方案,建立排查工作機制,組織力量對轄區內所有民辦學校(有無證)進行實地查看,做到全覆蓋排查,一處不漏,不留死角。
四、依據標準,分類治理
對排查情況要登記造冊,建立臺帳,并如實填寫《民辦中小學幼兒園情況登記表》、《無證幼兒園情況登記表》(一校一園一表)、《無證幼兒園摸底排查登記表》和《市正式批準民辦中小學幼兒園摸底排查表》。根據排查結果,按照《省民辦中小學幼兒園基本標準》規定的“準入一批,整改一批,取締一批”的原則進行分類,核準準入學校、整改學校、取締學校。根據本轄區學校布局規劃,分別對無證民辦中小學、幼兒園分類下達告知書,該準入的按規定程序報批,該整改的限期整改,該取締的堅決取締,并妥善做好學生分流工作。
五、形成合力,確保實效
各鄉、鎮、街道牽頭,組織相關人員積極開展排查整改工作,要充分發揮當地行政村、社區居委會的作用,保障排查、整改取締工作順利進行。杜絕搞形式、走過場。
六、嚴格治理,分步實施
1.宣傳動員階段(10月28日至11月8日)。市政府辦公室牽頭,組織召開市直有關單位和各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會議,進行工作部署。市電視臺開辟專欄,加大對專項活動的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市教育局組織召開公民辦學校負責人會議,傳達貫徹會議精神。各鄉鎮、街道和市直有關單位明確專人負責此項活動,制定活動具體實施方案。
2.排查摸底階段(11月6日至11月19日)。各鄉、鎮、街道牽頭,對本轄區的非法辦學行為認真摸排,登記造冊并下發整改通知書。
3.清理整頓階段(11月20日至12月31日)。符合辦學基本條件,但未取得辦學許可證的民辦教育機構及時補辦手續。需整改的民辦教育機構要按照省廳辦學基本標準及市檢查組提出的整改要求,及時整改。整改后仍達不到辦學標準或者拒不整改的堅決取締。
4.驗收復查階段(2012年1月1日至1月31日)。驗收復查的內容主要為檢查時符合辦學基本條件的是否完備了手續;要求整改的,是否整改到位;取締了的民辦教育機構是否仍在舉辦,如仍在舉辦,強行取締。通報開展清理非法辦學專項活動實施的結果。
5.規范管理階段(2012年1月31至2012年3月10日)。市教育局根據驗收復查結果,依據相關教育法律法規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將民辦學校納入正常的教育管理體系,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其他相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能強化對民辦教育機構的監督與管理,促進我市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七、相關部門排查職責
1.教育部門:主要檢查民辦教育機構的辦學場地、辦學設施及師資隊伍等辦學基本條件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2.公安部門:創造良好的行政執法環境,查處、打擊檢查過程中的違法、抗法行為。
3.公安交警部門:主要檢查民辦教育機構接送學生車輛車況情況。
4.公安消防部門:主要檢查民辦教育機構校舍消防通道;消防設施、制度等是否到位或是否達到國家有關要求。
中圖分類號 G719.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4)22-0082-06
《2006卡爾?柏金斯職業技術教育法》(Carl D. Perkins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ct of 2006)(簡稱《柏金斯法》)是“目前(美國)聯邦政府資助中等和中等后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依據來源”。《柏金斯法》雖“采取了適度的(modest)重要措施以改善職業技術教育質量,但在闡述為參與21世紀基于知識的全球市場做準備的年輕人和成年人的需要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需要改革與更新”[1]。針對《柏金斯法》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結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轉變的需要,地方經濟發展規劃的調整,行業部門、雇主、勞動力市場的用人需求以及學生的教育需要,奧巴馬政府于2012年4月出臺了《投資于美國的未來: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藍圖》(Investing in America’s Future: A Blueprint for Transforming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簡稱《改革藍圖》)。《改革藍圖》系統規劃、設計出了美國職業技術教育的未來改革方案,以重新授權于《柏金斯法》。
一、出臺背景
(一)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轉變的需要
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的爆發驅使奧巴馬政府轉變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轉向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奧巴馬政府為美國經濟發展設計了一個藍圖,該藍圖“將美國經濟的發展建立在制造業、能源、工人技能以及美國價值觀的復興之上”[2]。在奧巴馬政府,教育是發展新經濟的基石,“中等后教育和培訓是競爭新經濟工作職位的必備條件。在30個快速增長的行業中,大約2/3的職位要求具備中等后教育或培訓(經歷)。高校畢業生的平均收入水平大約是僅有中學畢業文憑人員的2倍。(接受)中等后教育和培訓是進入中產階層和未來繁榮的最明確路徑,也是重建國家經濟和建設光明未來的核心”[3] 。為此,奧巴馬政府設定了“到2020年,美國再次擁有世界上最高比例的高校畢業生”這一國家目標,同時還呼吁“每一個美國人至少要接受一年高等教育或中等教育后培訓”[4]。
(二)美國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相對不發達現狀
美國當前的教育培訓系統未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教育需求和行業部門的用人需求。在高等教育領域,一些重要指標被其他工業化國家趕超:一是美國年輕人注冊入讀高校的比例在世界排名第9位,而25~34歲成人中,持有行業資格證或執照和中等教育后證書或學位的比例排名第16位,落后于韓國、加拿大、日本等其他工業化國家;二是來自富裕家庭的中學畢業生繼續接受高等教育,這幾乎是一定的;而來自貧困家庭的中學畢業生中,僅有過半學生選擇入讀高校;三是雖然多半高校學生能在6年時間內畢業,而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完成率僅為25%。富裕家庭和貧困家庭學生間的上述差距愈加擴大了美國日益增長的收入差距[5]。
與此同時,美國許多工商企業報告指出,在醫療、技術以及高端制造業等領域,很難招到技術工人,即使在失業率雖有下降但依然很高的當前也是如此。
在奧巴馬政府看來,職業技術教育是對國家未來進行投資的關鍵。加強并改進職業技術教育對于促進國家經濟復蘇、走向繁榮以及更多學生有機會接受中等后教育來說是必要的。職業技術教育通過為學生提供一體化的學術性、技術性知識培養學生必要的工作技能和職業意識可以為其將來就業作準備;雇主則將職業技術教育視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來源,為企業發展培養適用的技能型人才。由此,奧巴馬政府將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上升到事關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上來。
“不過,學生、家長、教師以及雇主都清楚(美國)今天現有的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方案(program)太少。《2006卡爾?柏金斯職業技術教育法》諸如在人才培養方案方面為聯邦支持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引進了一些重要變化,這些變化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經驗,但距離為學生和雇主系統地創造更好的結果以在21世紀全球經濟中競爭還很遠。”[6]
因此可以說,大力發展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的現實迫切需求與美國當前職業技術教育的落后現狀之間的矛盾,催生了奧巴馬政府《投資于美國的未來: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藍圖》的出臺。
二、核心原則
奧巴馬政府的《投資于美國的未來: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藍圖》建議本著以下四條核心原則[7],改革、重塑美國職業技術教育。
(一)在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①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之間建立有效對接
為制定高質量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須和雇主密切合作,確保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對勞動力市場需求作出回應。《改革藍圖》要求,州政府與勞動力市場以及經濟發展部門合作鑒定高速增長的行業部門和有用人需求的職業,以便當地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聚焦于這些行業職業的用人需求。
高質量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方案要為學生提供嚴格的、一體化的、同時為升學作準備和職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藍圖》要求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方案必須為學生提供流線型、結構化課程,這樣的課程將中等教育和中等后教育銜接起來,學生完成學業后可同時獲得行業資格證或執照與中等后教育證書或學位。
由于各地的經濟結構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不同,因此,各地制定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也不同。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享有充分的靈活性,制定既適合當地勞動力市場需求,又能引導學生實現成功就業的培養計劃。不過,在《改革藍圖》政策建議共同指導下設計出來的培養方案還是會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如中學教師和高校教師攜手工作,傳授一體化的學術性、職業性和技術性知識,并演示這些知識與真實職業場景之間的聯系;當地教育機構(local education agencies)、中等后教育機構以及雇主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work-based learning)機會;通過實行雙學分制(dual or concurrent credit),加快學生完成學業的時間等。
(二)利益相關者間加強合作,改善職業技術教育質量
中等教育與中等后教育機構、雇主、行業以及其他合作伙伴間加強合作,對于創建高質量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方案是必要的。利益相關者間加強合作,學術性、職業性、技術性教育內容間的相關性將變得更強、更嚴謹一些,與勞動力市場所需技能之間的對接也會更好一些;學生在中學修習高校課程、當學徒或參加實訓,可獲得高校學分;他們對于修習高校培養計劃(entry into college programs)的要求會有較清晰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日后無縫過渡到中等后教育階段。利益相關者間加強合作,有利于節約資金,提高設備、設施等資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為學生創造實習機會,畢業時獲得行業認可的資格證或執照和中等后教育證書或學位,為在高速增長的行業部門內有用人需求的職業崗位就業作準備。
(三)基于統一界定的、清晰的學生參與和績效測量指標,推行問責獎勵制
現行的《柏金斯法》要求各州按照公式向地方教育機構分配資金,允許各州創建各自的學生參與和績效指標,而這些指標的前后矛盾和不一致阻礙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培養方案的實施效果進行客觀、有效的外部驗證性分析。對此,《改革藍圖》要求,各州在分配資金給地方協會時引入競爭機制,用統一界定的學生參與和績效指標測量績效,然后把基于績效的資金獎勵給那些成功縮小了學生群體間參與和績效差距的地方培養計劃。
新的資金分配方案使各州在資助那些嚴格的、對勞動力市場需求和地區經濟增長重點作出有效回應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時享有較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地方協會成員申請資金制定、開展與本州認定的高速增長的行業部門和有用人需求的職業相對接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然后各州將資金獎勵給那些能有力證明有能力為所有不同背景的學生提供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的地方協會。
《改革藍圖》要求,將績效指標的界定與《1965年基礎和中等教育法》(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of 1965)、《1998年勞動力投資法》(the Workforce Investment Act of 1998)以及《1965年高等教育法》(the Higher Education Act of 1965)等其他聯邦法案中的績效指標界定對接,并要求各州將職業技術教育數據并入到各自的縱向數據系統。《改革藍圖》同時要求,地方協會以及各州對職業技術教育數據進行分解,以識別中等教育及中等后教育階段不同性別、種族、民族、社會經濟地位、英語水平及殘疾學生的參與和績效差距,并要求通過開發改善計劃,致力于縮小被識別出的學生參與和績效差距。
(四)各州加強對地方培養計劃實施與創新的支持
《改革藍圖》突出強調,各州在支持嚴格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方案和系統性改革中要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提高了對于各州的期望,要求各州須滿足一定條件才能獲得聯邦公式撥款,這些條件涵蓋了諸如把職業技術教育數據連接到州縱向數據系統、允許嚴格的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算作學分(academic credit)、改善職業咨詢系統以及減少對改革職業技術教育的州層面政策障礙等領域。在獲得任何聯邦資金之前,要先確認州政府是否已著手相關改革,以改善所有學生獲得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的機會。
為刺激職業技術教育基層創新、加大對創新成果的傳播擴散力度,《改革藍圖》建議使用新設立的職業技術教育創新改革資金②(CT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Fund),以把新的基于證據的培養實踐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融入到當前的培養方案和路徑中。奧巴馬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技術教育改革創新實踐的識別與開拓,創新改革資金將用來幫助檢驗有發展前途的職業技術教育實踐、培養方案與戰略,也將用來支持行之有效的培養方法的傳播與擴散。
為進一步刺激各州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改革藍圖》允許將一部分創新改革資金用于那些旨在極大增加職業技術教育入學機會、擴大州政府對職業技術教育投資以及采取行動顯著提高績效和學生學習結果的政策與培養方案的實施,如各州可以申請資金,利用地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的設施與設備對成人進行培訓,以提高其職業技能;也可申請資金,運用網絡技術開展遠程培訓,以增加農村或邊遠社區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機會。只有那些提出改革方案,或加強、或在原有條件下進行改革創新的州才能獲得聯邦創新改革資金。
上述四條核心原則是奧巴馬政府改革美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基礎,其要義是在“對接”、“合作”、“問責”(accountability)以及“創新”努力中推動“平等”、“高質量”理念的貫徹落實,以確保更多學生有機會接受高質量的職業技術教育,更好地滿足雇主、行業企業、勞動力市場的用人需求。只有女性、有色種族學生、低收入家庭學生以及殘疾學生等弱勢群體都能平等地享有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會,美國“到2020年再次擁有世界上最高比例的高校畢業生”這一國家目標才能實現。
三、亮點
(一)突出強調州政府在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中的積極角色
《改革藍圖》強調,若在州層面沒有強有力的領導,美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將得不到根本改變。在資助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時,現行的《柏金斯法》沒有要求各州系統地鑒定州、地區或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和發展重點,這造成地方領導、行業部門、學生和家長以及其他重要利益相關者對于該資助哪些培養計劃或學習什么專業不能作出明智決定。
《改革藍圖》突出強調,州政府在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中的積極角色,試圖改變上述現狀。各州勞動力市場以及經濟發展部門合作鑒定快速增長的行業部門中有用人需求的職業。再將這些信息給地方職業技術教育管理人員,以確保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對勞動力市場需求作出回應,并與地區經濟發展重點相對接。各州也要與學生及其家長分享這一信息,以便他們對培養計劃和職業選擇有清楚的認識和了解。
職業技術院校按照崗位需求,為行業企業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為此,職業技術院校的培養計劃與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之間需要建立有效對接,方能實現雙贏。隨著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調整、新技術的引進與更新,勞動力市場的用人需求結構將隨之調整,行業企業對勞動力的技能要求也將隨之更新與升級。職業技術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與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之間如何建立有效對接、更好地順應并引領當地經濟發展,《改革藍圖》強調的“政府要在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中扮演積極角色”值得關注和思考。
(二)中學教育與中等后教育相銜接,學生在中學時可修習高校課程
《改革藍圖》建議,當地教育機構和中等后教育機構間建立銜接協議,學生在中學時可修習高校課程并習得學分,這樣,他們在高校就讀時可避免重復性修習課程。這些協議對于減少完成中等后教育證書或學位所需時間和成本至關重要。奧巴馬政府期望各州創建全州范圍內銜接協議,并鼓勵他們支持“給予那些完成注冊學徒計劃和行業實訓的學生高校學分獎勵最大化”政策。
將中學教育與中等后教育銜接起來,學生可同時習得中學學分和高校學分,較短的時間內、花較少的成本即可實現高質量的教育目標。這對于我國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將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有機銜接,在較短的學制內為行業企業培養更多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具有可資借鑒之處。
(三)突出強調就業技能(或21世紀技能)的培養
《改革藍圖》強調,職業技術教育必須引導學生掌握所有學生均需掌握的核心學術知識以及針對特定職業的專門化知識。此外,還需學習、實踐一系列就業技能,如團隊合作能力、有效交流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發現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出挑戰性問題的能力以及適應變化的能力。這些就業技能(或稱21世紀技能)具有可遷移性,可以使個體在一生的職業生涯中,能夠從一個工作崗位或領域無縫過渡到另一個崗位或領域。《改革藍圖》期望職業技術教育為學生創造機會,培養或加強這些21世紀技能。
重視就業技能(或21世紀技能)的培養和加強,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職業技術人才崗位遷移能力差、可持續發展能力弱的天然缺陷。以就業為導向、強調當下就業的同時,如何“以學生為本”,在較短的學制內,為學生創造機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培養21世紀技能,關注學生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值得國內職業技術教育理論研究者、實踐者重視、思考與研究。
(四)為加強合作,利益相關者間組建協會、實現資源共享方能申請到聯邦資金
雇主、行業部門以及勞動合作伙伴最清楚勞動力市場當前、近期及未來的人才需求,但這些利益相關者沒有充分的機會參與到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的設計和實施過程。現行的《柏金斯法》分別為當地教育機構和中等后教育機構提供獨立的資金流,也沒有為私立部門參與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的設計與實施設置參數(set parameters),這不利于利益相關者間加強合作,不利于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與高速增長的行業部門實現對接,削弱了學生在中等教育與中等后教育之間過渡的能力。為此,《改革藍圖》要求當地教育機構、中等后教育機構及其合作伙伴組建協會,只有以協會的名義方能申請到聯邦資金。
協會的組建可以基于地理區域、行業部門或其他因素,但必須包括當地教育機構(其中至少有一個機構要為高比例的低收入家庭學生服務)和提供兩年制學位的中等后教育機構。協會中的其他合作伙伴可以是雇主、行業協會、勞動組織、公私立勞動力團體、創業型組織以及包括研究型大學、具有歷史意義的黑人院校、其他少數民族服務機構在內的組織和團體。
為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與雇主、行業部門以及勞動力市場用人需求相對接、提高實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及其適切性,《改革藍圖》要求利益相關者組建協會,使協同參與、協同培養機制化、長效化,并以國家立法的形式加以固化,而聯邦政府在這其中起到了發起、推動、激勵作用,這對于我國思考政府(中央政府)在加強“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作用以及在推動相關立法方面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五)聯邦政府加強對提升教育質量和推進教育公平的間接、柔性監管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6)02-039-03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人口的整體素質對經濟的制約作用越來越明顯,農村人口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已經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較之以往,在農業人口的繼續教育方面,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制定了許多相應的政策,各地也紛紛進行了不同形式探索,諸多專家學者從不同方面進行了研究。農業人口的教育培訓既要注重制度性、系統性,又要有區域特色,與區域經濟相結合。隨著越來越多的生產性企業棄城還鄉步伐的加快,農村勞動力非農業轉移人口將越來越多,非農業轉移的農民勞動者素質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將越來越顯著,加強農民相應的教育培訓,不但能滿足農民提升自身及家庭生活品質的需求,而且對助力當地經濟的發展與轉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農民參加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從教育者的角度看
一是缺乏對當地農民需求、地方經濟、傳統手工藝等的調查與了解,課程設置完全由培訓機構單方設計,致使課程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相對較差;二是培訓的方法單一,雖然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不再是“黑板上養豬”,但是多數仍然采用講座形式,一個PPT教案從頭講到尾,即使課程內有操作,也是教師簡單演示,學生觀摩而已;三是由于缺乏專門部門的管理,培訓方投入的精力相對較少,有些培訓只是流于形式,培訓質量不高;四是由于缺乏教育經費,農村人口的繼續教育的基礎條件較差,培訓設施嚴重匱乏,許多培訓只有一間教室一個投影設備,嚴重影響了培訓的質量;五是適用的培訓教材鳳毛麟角,雖然市面上也有為數不多的培訓教材,但是教材質量不高,教材的編寫缺乏調查研究,多數可用性、針對性較差,對農民的指導性差。
(二)從受教育者的角度看
一方面,很多農民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產生了“培訓無用論”的觀點:一是基于前述原因,課程的針對性和連續性不高,人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在農村中專班上,甚至出現了家中老人代替上課的現象;二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一些鄉鎮企業吸納了部分農民剩余勞動力,這些地方的農民實現了勞動力的就近非農業轉移,但是企業中有嚴格的考勤制度,在權衡曠工的損失與曠課的損失后,一些農民選擇放棄國家資助或老人代上課;三是上完培訓課后,除了可能有一紙文憑,對其今后的生產生活沒有顯著的影響,家庭的經濟也無明顯增長。對于農業轉移人口來說,培訓結束后,生產中的問題得不到任何幫扶,社會待遇也不會提高。對于非農業轉移的農民來說,由于培訓內容不深入,沒有技能訓練,對其工作沒有明顯幫助,并且服務的企業對于參不參加培訓沒有任何要求,不僅不會提升福利待遇,曠工還要扣除工資和獎金。另一方面,由于培訓資金較少,許多地方一個縣區只有一個培訓點,而農村人口居住相對比較疏散,致使許多農民由于路途遙遠,只能放棄培訓機會。
(三)從制度層面來看
由于我國農村人口的繼續教育還不成熟,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體系,缺乏系統性。教育投入相對較少,各界教育力量相對薄弱,對各教育機構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對教學內容缺乏審核,對教學質量缺乏監控,使得農民的培訓教學相對比較松散,課程針對性較差。由于全社會的重視程度還不高,對農業人口的繼續教育宣傳和引導不夠,農民接受繼續教育與否,對自身利益沒有明顯影響,致使很多人外出打工而放棄繼續教育的機會。
二、非農業轉移視角下農民繼續教育實施對策
一些地方企業,正在遭遇或即將遭遇由于勞動者素質不高導致的企業發展瓶頸。如果農村人口的繼續教育沒有實質性進展,這些勞動者的素質包括身體素質、文化素質、技能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尤其是文化素質和技能素質,必將成為用人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桎梏,加大農民人力資本的投入,改變其受教育的程度,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已迫在眉睫。
(一)以政府為主導,構建全員參與的新型農民繼續教育體系
1.完善教育制度法規,保障和規范農民繼續教育的推行國家可以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各級政府設立專門部門和人員負責,保障農民繼續教育的有序推行。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應多方籌措農民繼續教育資金,加大專項資金的投入、使用與管理。充分利用網絡,開發適用于農村人口的招工就業信息平臺,企業在通過平臺缺工信息、崗位要求等;建立農村人才信息庫,各級政府按區域統計農民的留守情況、參加繼續教育的情況、培訓的內容、就業信息等;建立農村繼續教育教師信息庫,錄入優秀教師和技術人員的專業、特長等相關信息。一方面,為用工單位招工,幫助農民及時接受繼續教育和及時就業服務;另一方面,為政府了解農民的繼續教育現狀、教育方向、制定繼續教育政策提供參考資料。為了適應農民終身學習的要求,國家應在現有教育制度下,開設農民繼續教育中專班、大專班、本科班等,教育內容應符合當地的經濟特點,教學形式靈活,同時應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農村培訓,開設豐富多彩的特色培訓班,滿足不同需求的農民的學習。建立被廣泛認可的資格證書和學位體系,逐步建立完善農村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互認體系。政府加大對農村人口繼續教育機構的審核和評估,引導教育機構腳踏實地地對不同地區經濟進行市場調查,使培訓做到有的放矢,促進就業和勞動力的非農轉移。2.引導企業承擔非農業轉移的農民繼續教育的責任“教育,為實現其日益增多的義務,需要其他機構的幫助,尤其是需要那些必須雇傭受過訓練的工人機構的幫助”,國家可以利用經濟杠桿,引導企業加入農村繼續教育的行列。鄉鎮企業可以將本企業的員工培訓和非農轉移的農民繼續教育結合起來,實現“在工業內部訓練”的目的,幫助農民提升技術技能,強化質量意識,標準意識,在工作和學習中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衛生習慣,通過教育培訓既能穩定員工隊伍,又能提升員工素質,并給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素質的后備技術工人。參與企業培訓的員工需要與企業簽訂一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在相同條件下,企業要優先解決參加培訓的農民的工作,企業也應把是否參加繼續教育或培訓作為工資調整和職稱晉升、崗位調換的條件之一。3.引導教育機構和培訓教師重視農民的繼續教育利用政策引導職業院校和教師投入到農民的繼續教育中來,與政府、企業一同開發課程,負責理論知識、文化修養、企業標準解讀、工藝單分析等,政府相關部門根據院校信息和教師特長,選擇授課教師。可將是否參與農民的繼續教育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條件或可置換條件。國家應加強對教學的督導和考核,積極聽取農民和用人單位的意見,反饋給教學,提升教學的質量、實用性和適用性。對于農民培訓做出突出貢獻的教育機構、企業和個人予以表彰,營造全社會重視農民教育、關注農民繼續教育的氛圍。4.引導農民積極參與非農轉移的繼續教育學習通過經濟的補償、典型榜樣的影響、政策上的支持,引導農村人口重視繼續教育,如參加繼續教育的農村人口在培訓期間,國家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取得資格證書的,在工作或創業過程中,國家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和跟蹤幫扶,幫助他們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創業項目,分析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幫助規避風險。培育一批而不是個別典型,是讓農民覺得“跳一跳”都能摸到的典型。
(二)以當地經濟特色為基礎,創新繼續教育模式
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以及從事農民培訓的教育機構,要攜手對當地的地方經濟及發展趨勢做深入調研,如各縣鄉工業、手工業的分布,經營的品種等;對當地農民的需求和就業意向做充分的調查,并進行分類匯總,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農村勞動力進行就近非農業轉移。對于即將到當地工業企業就業或已在這類企業就業的農民,企業應與教育機構共同承擔教育教學任務,借鑒現代學徒制的模式進行農民的培養,每周大部分時間在企業邊工作邊學習,企業中的技術人員在工作中教給學徒實用技能、動作技巧、工藝要求和質量要求。小部分時間由教育機構派出教師到企業授課。在學習期間,企業支付學徒學生計件工資,同時國家給予學徒學生一定的生活補助,消除農民擔心學習而耽誤家庭正常收入的顧忌。教師(包括企業中帶學徒的師傅)授課費用,由教育經費承擔,增強企業技術能手帶學徒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對于不能到企業就業的農民,教育機構和政府可以帶領農民尋找合適的項目,采用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項目的來源可以是政府或教育機構開發的;或是當地企業提供的;或是同農民一起積極發掘當地的民間傳統手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學習和繼承,引導農民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時尚相結合。無論何種來源的新項目,都應在前一學期,由下學期的任課教師對項目進行考察、論證,政府負責部門組織專家組對項目可行性進行評估,具有可行性的項目教師要做出項目規劃,設計下學期的課程教學方案;評估有爭議的項目,教師可以就問題反復調查研究,修改項目規劃,直到完善為止,或放棄項目尋求開發新的項目或改變教學方案。鼓勵農民自己或組隊開發新項目,教師帶領農民進行可行性分析,完善項目開發計劃。對于具備可行性的確定項目,當地政府部門要給予大力的支持和幫扶,逐步實現項目的經濟效益,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農民體會到學習的好處、知識的力量。在教學過程即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教給農民項目開發的方法,產品設計的方法,制作的工藝技術,產品定位、產品營銷、團隊合作與管理的方法,誠信經營等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社會公序良德和文明素養。
(三)建立新型的課程開發模式
以往用以農村人口培訓的課程設置,大多數都是由教育機構獨立開發設計的,不同地區、不同經濟類型、甚至有些不同職業的培訓課程幾乎都相同,致使課程的指向性和培養目標不明確。針對此種情況,建議課程開發要實現全員參與,可以由當地專門負責農民繼續教育的政府部門主持,政府相關工作人員、教育機構的教師、企業能手、行業協會的專家、農民的代表等組成課程開發團隊。這種人員組成的課程開發團隊,既能保證課程設置的實用性、針對性,符合當地的經濟特色、經濟發展需求,農民自身的特點的需要,又能使政府和學員深入課程設計過程,提供課程及項目開發的寶貴意見,給予后期項目實施的支持和政策性指導,也給政府制定農民繼續教育政策提供最直接的參考。課程開發前期,課程開發團隊的每個成員,都要對自己相應職業的人群進行關于學習目標或期待的教學目標的深入調查,團隊應在國家關于農民繼續教育的培養目標的前提下,整理、研討、分析團隊中所有成員調查的結果,最終制定出當地不同職業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團隊在培養目標的指引下,結合不同崗位的工作過程及對知識、技能、職業道德要求等開發出相應的課程。如紡織服裝類的專業,以培養農民知識、技能類的課程為主,適當添加服飾及色彩搭配;形象設計類的課程,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審美能力;適當添加市場營銷類的課程,尤其是如何利用網絡開發營銷渠道進行產品銷售,一方面,為創業做準備,另一方面,教育農民進而影響農村家庭正確看待使用網絡,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課程開發組不僅要開發出系列課程,還要給出課程教學實施的建議,以供后期教師授課作為參考。對于課程設置,每年都應進行市場調研,及時修正或調整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保證課程的時效性和實用性。
(四)嚴格教師考核制度,提升教學質量
因為農民繼續教育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要求授課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寬泛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靈活的教學方法、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創業指導經驗。所以,建議不論院校推薦的教師還是企業的技術能手即企業的師傅,都要有嚴格的考核方案。被聘用的教師,在授課之前,要參加由課程開發團隊關于當地農民繼續教育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農民的特點特長的培訓,加強教師對課程及授課對象的認識和了解,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以便在授課時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提升課程教學的親民性,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加強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檢查與評價,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使教師能夠及時修正教學,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建立完備的職業指導體系,伴隨農民職業成長
對于農村人口的教育培訓,不能止于教育,而應通過建立完備的職業指導體系,幫助農民認識自己的特點和職業,幫助其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通過建立農民創業幫扶中心,幫助農民在項目開展中了解規則,遵守規則,尊重知識和技能。由此,非農業轉移的農村人口伴隨著自己職業的成長,不斷學習,最終實現農民的終身教育,使勞動者素質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谷小明.歐洲農民培訓[N].市場報,2006-03-01.
[2]呂德宏,李平女.新形勢下農民職業教育需求調查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7(1).
[3]杜妍妍,姜長云.發達國家農民培訓的特點與啟示[J].宏觀經濟管理,2005(7).
[4]“農民的培訓需求及培訓模式研究”課題組.農民的培訓需求及培訓模式研究(總報告)[J].經濟研究參考,2005(35).
二、職業培訓機構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人力資源管理觀念沒有深入人心
當期,我國的職業培訓機構絕大多數沒有設立專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一般還是由辦公室來執行機構的人事管理職能,主要是職業培訓機構的管理層和股東層沒有充分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對機構發展的推動力,忽視了人力資源管理更加偏向于自身的投資有效性,致使機構在人力管理方面表現出方法不合理、程序不規范、制度不合理的現象。就算是有部分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機構,往往也是拘泥于傳統思維,沒有真正達到人力資源管理原理中所希望達到的效果。職業培訓機構的人力資源管理現階段還是處于以處理事務為核心,管理工作仍然局限在對崗位調整、人才招募、檔案管理、年終考核等日常性管理,沒有將人才作為培訓機構所擁有的可再生的主要資源,因此人力資源被消極的人認為是機構的運營成本。人力部門沒有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壓制了教師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機構的價值和教師的價值都沒有在運營環節得到實現。
(二)教師團隊學歷等結構層次不正常
教師自身的學歷和專業分布是衡量職業培訓機構的教育團隊素質的重要數量指標。《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暫行)》規定:“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專任教師不少于100人,其中,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專任教師人數不低于本校專任教師總數的25%。”但通過現實調研現實,目前屬于職業培訓機構分類的絕大多數高等職業學校距離行政規定的建設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教師年齡趨向于年輕化,缺少具有較多教學積累的教師,整個年齡結構上呈現斷層現象。同時,“雙師型”教師素質不高,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和工作的實際操作能力。
(三)教師團隊知識更新的速度較慢
現階段由于大規模互聯網科技和新科技的崛起,所有崗位的知識更新速度進入加速通道,因此教師的個人知識更新速度需要大幅度提高,讓其培養教育的內容更具有先進性和前瞻性。對于絕大多數職業技術機構而言,教師的素質不高,其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都嚴重的匱乏。而相對的職業教育機構本身也沒有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師培訓和進修機制,給予教師的后期知識更新方案和培訓方案缺失,以至于很多職業教育機構自身的知識落后于整個市場經濟,導致培養出的人才不具有實用性和創造力。
三、提高職業培訓機構中人力資源管理效果的對策
(一)加強人力資源管理觀念
職業教育機構必須轉變思維,樹立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認識到人力資源的重要作用,必須時刻保持有先進的管理思維和跟上市場經濟發展的眼界。我們雖然看到絕大多數職業教育機構總體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但是要認識到職業教育機構的獨特性,在運營過程與其他傳統產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必須要從人才管理角度將人力資源管理的思維運用的整個機構的未來發展中去。機構應當從以盈利為目標的傳統思維轉變到以人才為資源開發的新興思維,機構要努力營造出尊重創新、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強化服務意識的培養分為,逐漸發展出一種能夠吸引高質量教師人才的管理培訓機制。
(二)完善職業培訓機構招聘制度
職業培訓機構必須建立完善的招聘管理制度,明確其中的程序和方法。在招聘過程中,不應該一味的只追求高智力、高學歷,而是應當從職業性的特點出發,注重教師自身的社會實踐經歷和職業技能水平,從“雙師型”素質的角度來分析每個老師是否能夠適合學校所規劃的教學發展方向,并結合職業培訓機構的特性以獨特的人才測評方法選擇更加能夠傾向職業培訓機構的人才。另一方面,職業培訓學校的確存在著教師團隊人才流動性較大的問題,因此必須注重建立起兼職教師的聘任,以建立相關人才備選庫為中心,當出現沒有預備情況下教師離職時不能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人才備選庫中快速進行補足。
第二條凡本區域內,由區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和備案的以實施學前教育、考試輔導、繼續教育及其他文化教育培訓活動的各級各類教育機構(以下簡稱教育機構),均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教育行政部門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國家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制定本地區非學歷教育培訓工作的規范性文件和配套政策,規劃、指導、服務、協調和監督本區域內的非學歷教育培訓工作。
(二)區教育行政部門是教育機構的合法管理機關。在國家規定的職責權限范圍內,按照規定審批、分級管理的原則,依法管理本區域內的教育機構。
第二章辦學許可證管理
第四條批準設立的教育機構必須亮證辦學,將辦學許可證正本在辦學場所上墻公示,副本由專人妥善保管。
第五條辦學許可證(含同意辦學的備案批復,下同)不得用作除開展教育活動以外的其他活動,超出審批機關核準范圍的教育活動屬于違規行為。復印件不得作為對外進行辦學活動的有效證件。
第六條辦學許可證遺失,舉辦者必須通過媒體(報刊)辦理遺失公告,15天內持遺失公告和申請補辦許可證的報告、許可證復印件等材料到區教育行政部門的審批機關辦理補發手續。
第三章招生廣告(簡章)管理
第七條教育機構的招生簡章和廣告實行前置備案制度。各教育機構在招生宣傳前15天報審批機關備案。同一內容的招生廣告經備案后,在教育機構合法存續期間的有效期為六個月。本區教育機構跨地區招生簡章和廣告,必須持有教育機構所在地的市級教育審批機關審核后的招生簡章和廣告,報招生地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外省教育機構來我區招生宣傳,需經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辦理手續,報招生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八條教育機構的招生簡章和廣告備案范圍。凡教育機構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刊登、播放或自主散發的招生簡章、廣告、宣傳材料等都屬于備案范圍。
第九條所有教育培訓機構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信息服務網站(或網頁),并公布招生廣告內容,接受社會監督。
第十條教育機構的招生簡章和廣告備案主要內容:教育機構名稱,辦學許可證號,教育培訓內容,培訓形式,招生對象(范圍),教學地址,經相關部門批準(或備案)的收費項目和標準,報名地點,聯系人、電話等。
招生廣告必須嚴格遵守國家《廣告法》的有關規定,內容必須真實、清楚,不得有虛假、許諾的內容,不能含糊其詞,更不能夸大其詞,不得有誤導社會及受培訓者的嫌疑。對未向教育行政部門備案或備案后擅自更改廣告內容,虛假廣告的,一經查實,將視情節輕重依法進行批評教育、限期整改、通報批評,直至收回辦學許可證等處理。
第十一條教育機構辦理招生簡章和廣告備案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辦學許可證副本或者批準辦學文件的復印件;
(二)辦學招生廣告備案表;
(三)廣告樣稿和電子文檔;
(四)涉及有收費項目的物價部門核準的收費許可材料;
外省辦學機構需出具所在省教育行政部門同意跨地區招生的正式書面證明材料。
第四章辦學分立
第十二條因教學需要,允許在同一區域設立教學點,但必須按有關規定經區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并備案。
第十三條不得跨區域(如:區外教育機構到本區域辦學的)設置教學點。需按設置新的教育機構的程序辦理。
第十四條分立手續和條件。
由舉辦者提出,報審批機關備案。提交如下材料:
(一)舉辦者提交學校分立的報告;
(二)新辦學地址的資質證明。自有場所的,須有房屋產權證,教學用房必須有消防安全和房屋安全證明;租用場所的,要有出租方的房屋產權證、雙方租賃合同(協議),教學用房必須有消防安全和房屋安全證明;新注冊辦學地址,須經教育行政部門組織人員實地察看后才能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
(三)辦學分立登記表。
(四)分立后的學校章程(文稿和電子文檔)。
第五章變更與終止
第十五條教育機構變更有關內容,應按下列程序辦理,
(一)變更舉辦者。由原舉辦者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在進行財務清算后,經教育機構的決策組織(董事會或理事會等)同意,經原審批機關核準后方可變更。提交如下材料:
1.原舉辦者向審批機關提交變更舉辦者的報告;
2.變更后舉辦者的資質證明材料;
3.教育機構決策組織(董事會或理事會)同意的變更方案;
4.原舉辦者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資產、財務評估和審計后出具的審計報告;
5.變更登記表;
6.變更后學校章程(文稿和電子文檔)。
(二)變更學校名稱、辦學類型、辦學范圍。由學校決策組織(董事會或理事會)報審批機關批準后方可變更。提交如下材料:
1.學校舉辦者向審批機關提交的變更報告;
2.變更辦學類型、辦學范圍還需提交與之相關的資質證明材料;
3.變更辦學范圍的可行性報告;
4.變更登記表;
5.變更后學校章程(文稿和電子文檔)。
(三)變更法定代表人。由舉辦者提出,在對原法定代表人進行離任財務審計后,經學校決策組織(董事會或理事會等)同意,報審批機關核準后方可變更。提交如下材料:
1.舉辦者提交變更法定代表人的報告;
2.新擬任法定代表人的情況備案表及資格證明;
3.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原法定代表人離任財務審計報告;
4.學校決策組織(董事會或理事會等)意見;
5.變更登記表;
6.變更后學校章程(文稿和電子文檔)。
(四)變更校長(負責人)。由學校決策組織(董事會或理事會等)提出,報審批機關核準后方可變更。提交如下材料:
1.學校決策組織(董事會或理事會等)提交變更校長(負責人)的報告;
2.新擬任校長(負責人)情況備案表及資格證明;
3.變更登記表;
如果校長同時是教育機構的法定代表人,即按變更法定代表人的要求辦理。
(五)變更注冊地址。由舉辦者提出,報審批機關備案。提交如下材料:
1.舉辦者提交變更注冊地址的報告;
2.新注冊地址的資質證明。自有場所的,須有房屋產權證,教學用房必須有消防安全和房屋安全證明;租用場所的,要有出租方的房屋產權證、雙方租賃合同(協議),教學用房必須有消防安全和房屋安全證明。凡變更注冊地址的,須經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專家實地察看后才能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
3.變更登記表。
4.變更后學校章程(文稿和電子文檔)。
為保證九年制義務教育秩序和中小學生的人身安全,要嚴格把關,原則上不得對外出租校園和校舍。
以上五項變更事項不可同時進行。如教育機構在六個月時間內連續變更(一)、(二)、(三)項內容的任何二項,都應視作新的辦學機構的審批。
第十六條凡經過變更項目的教育機構,應向審批機關提供辦學許可證(正、副本),記錄變更事項;如需要可更換辦學許可證。
第十七條教育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終止其辦學。
(一)根據教育機構章程規定要求終止,經審批機關批準的;
(二)違反《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法律、法規,被吊銷辦學許可證的;
(三)因資不抵債無法繼續辦學的。
第十八條教育機構終止,應當依法進行財務清算。
教育機構自行要求終止的,由教育機構組織清算;被審批機關依法撤消的,由審批機關組織清算;因資不抵債無法繼續辦學而被終止的,由人民法院組織清算。
第十九條終止的教育機構,由審批機關收回辦學許可證,并注銷登記。
由舉辦者向原審批機關提出終止辦學,在進行財務清算后,經教育機構的決策組織(董事會或理事會)同意,經原審批機關核準后方可注銷。
終止辦學應提交如下材料:
(一)終止辦學申請書;
(二)教育機構的決策組織(董事會或理事會等)同意終止辦學會議紀要書。
(三)財務清算后,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財務審計報告;
(四)上交審批機關頒發的辦學許可證(正、副本);
(五)按民辦教育機構終止通知書要求辦理其他注銷手續。
第六章財務管理
第二十條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教育機構,享有獨立的法人財產權。
第二十一條教育機構存續期間,所有資產由教育機構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
第二十二條教育機構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編制財務會計報表。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時制作財務會計報告,委托具有合法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依法進行審計,并公布審計結果。
第二十三條教育機構組織中法定代表人、校長(負責人)和財會人員之間應實行親屬回避制度。
第二十四條根據民辦教育法的有關規定,民辦教育機構必須按年度提留風險基金和發展基金。具體實施辦法按《關于貫徹實施〈寧波市民辦教育促進條例〉的若干規定》執行,風險基金用于教育機構發生風險時,支付債務;發展基金用于教育機構的建設、維護和教學設備的添置、更新等;風險基金和發展基金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五條公辦學校及財政性撥款教育培訓機構的資產管理按國家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七章收、退費管理
第二十六條教育機構在收費時,應將經有關部門批準備案的收費項目標準在顯著位置公示。收費應使用規范的專用票據,該票據作學校收費和退費的憑證和依據。
第二十七條教育機構可向學生收取報名費、培訓費、教材資料費等。提供住宿條件的,可向自愿住宿的學生收取住宿費。教育機構舉辦的培訓班學習期限在一年以內(不含一年)的,可按學習期限收取費用;舉辦學習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應按學期或學年收取費用。不得跨學年度提前收費。
第二十八條學生入學后因故要求退學退費的,須向學校提出書面申請,出具有關退學退費材料和憑證。退學申請必須注明退學人的姓名、學習報名日期、交費日期、交費金額、所學專業、退學理由、本人簽名,如未成年學生,還需要有其合法監護人的簽名。
第二十九條學校辦理退費,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因學校刊登、散發虛假廣告(簡章)或其他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的行為或校方造成的其他原因,學生要求退學退費的,學校須退還學生所繳納的全部費用。
(二)學校開學前或學生出具武裝部門的應征入伍通知書提出退學退費申請的,學校扣除報名費和實際使用的教材資料費后,應退還學生所繳納的培訓費和其余教材資料費。住宿費按實際住宿時間計算退費。
(三)學校開學后,學生出具國家各級各類承認學歷的院校的正式錄取通知書或因重大疾病、意外傷亡、家庭特殊困難等正當理由提出退學退費申請的,學校不退報名費、教材資料費,按學生的實際學習時間計退培訓費、住宿費。
(四)在正常教育學習活動中,學校開學后,學員自行要求退學的,按同類公辦學校的學員自行要求退學辦法處理。
(五)學生在校期間因觸犯國家法律、法規等原因被學校勸退或作開除學籍的,所交費用不予退還。
第八章督導(年度檢查)公示制度
第三十條實行區教育行政部門定期教育督導檢查公示制度。檢查結果由區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向社會公示。
第三十一條經督導檢查,教育機構在一年內未開展教育培訓活動的,視為停辦。
第三十二條不接受督導檢查,或者連續兩次教學質量檢查不合格的教育機構,按停辦處理。
第三十三條停辦手續參照終止辦學辦理。
第三十四條凡是在辦學過程中因違規行為而被取消辦學資格的社會組織和個人,兩年內不得申請辦學,如情節嚴重,社會影響惡劣的,終身不得申請辦學。
第三十五條社會組織和個人未經批準擅自舉辦教育機構的,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責令其按規定補辦辦學手續;如舉辦者不補辦手續或不符合規定不能辦理許可手續,經告知仍不停止辦學的,由區教育行政部門聯合民政、公安、工商、物價、稅務等部門依法取締。
第三十六條教育機構年度檢查。
(一)并如實填寫《民辦非企業單位年度檢查報告書》,按時上交報告書。
(二)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民辦教育機構報送的材料和平時考察情況,年檢情況通報,公布年檢合格學校名單。
第三十七條對年檢中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暫緩辦理年檢手續(限期半年整改):
(一)舉辦者資格、校長、董事、法定代表人不符合規定的;
(二)決策機構、學校章程不規范、不健全或出現糾紛較多,未按有關規定及時、妥善處理的;
(三)違規招生廣告(簡章)的;
(四)變更事宜未經審批、核準、審核、備案的;
(五)未提交學校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或財務管理混亂的;
(六)規定期間內未參加年檢或因故半年內不能開展正常教學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