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2 17:08: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健康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為文獻研究法與質性研究法。為了對目前廠礦等國有企業醫院的情況進行了解與描述,研究者對相關文獻進行了檢索,檢索的數據庫主要為中國知網、維普數據庫以及萬方數據庫,檢索中主要了解的內容為廠礦等國有企業醫院的生存狀況、其服務提供內容、健康管理服務的參與情況等。除了文獻研究外,研究者還使用質性研究方法對某石油化工企業所屬的廠礦醫院進行研究,重點了解其在健康服務鏈上的健康管理參與相關情況。
3結果
3.1廠礦醫院發展現況中的挑戰與機遇
3.1.1廠礦醫院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早在2002年,國家六部委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分離開辦社會職能工作意見》的文件中,就對廠礦等國有企業醫院與企業剝離進行了政策規定,但因為整個剝離過程涉及面廣,而且難度較大,造成截止到2011年,仍然有大約1/3的企業醫院仍然未完成改制[1]。而即便是已經完成改制的企業醫院也仍然面臨著許多體制或經營層面的問題[2]。總體而言,未完成改制的企業醫院面臨著的問題包括:(1)投入斷流或減量。在企業內的醫院受到企業本身投入的影響,加之在新醫改中得不到政府的財力照顧,很容易出現在經營過程中的資金鏈緊張,加之其在投入不足的情況下還需承擔社會責任和醫療風險,會導致其出現經驗風險。(2)市場競爭力下降。因資金投入問題,可能導致出現廠礦醫院的人力資源流失、固定資產老化、新技術開展滯后等不利局面,而面臨著多元化的醫療市場競爭態勢,相對封閉環境中的廠礦醫院仍可能力有不逮,進而使得其生存壓力增大。(3)政策壁壘造成病員流失。除了政府無法像公立醫院一樣進行一定衛生投入外,還有些扶助政策與配套政策會造成病源流失,如醫保政策的推開會導致部分企業職工在就醫時選擇醫保定點醫院,而部分企業醫院卻并非為醫保定點單位。(4)管理體制不順。由于企業醫院在管理過程中存在著企業和衛生行政部門的多頭管理,結果會造成不少醫院管理體制混亂,進而影響其經營活動。上述為一般的國有企業醫院在管理與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本研究所選取的質性研究對象屬于某大型國有企業,因企業領導重視,加之該企業醫院歷史發展基礎較好,地理位置較佳,加之其針對服務對象開展了部分特異性的服務,因此,上述的問題與挑戰在本研究所選取的樣本中表現的并不突出,但該企業醫院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如面臨著投入渠道單一,市場競爭劇烈,政策性支持較弱等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該企業醫院予以應對與挑戰。
3.1.2廠礦醫院在服務中的機遇。盡管廠礦等企業醫院面臨著以上的種種不利發展局面,但在不少企業醫院的管理與經營中也存在著一些難得的機遇。在機遇面前,企業醫院管理者如果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就將不斷優化自身的生存環境[3]。文獻分析發現,在機遇上廠礦醫院的優勢在于:(1)部分廠礦醫院具有自己的特色與優勢專科,特別是職業病等診斷與治療優勢較為明顯。廠礦醫院在發展過程中面向職業人群形成了一定的連續供應,這使得其對服務對象的病情與資料有較為全面的了解與把握。對于部分廠礦企業醫院而言,由于其所診治的病患有較相似的職業暴露環境,而在診斷治療中積累了一定的職業病防治經驗。(2)醫院具有一定的穩定顧客群,對于顧客容易培養忠誠度。某些廠礦醫院距離市鎮較遠,因此,面臨的競爭局面不甚劇烈,而即便是處于市區的廠礦企業醫院因其環境相對封閉,也容易培養起一定的穩定顧客群,這為其服務的開展提供了保障。(3)疾病譜與死亡譜變化為廠礦等企業醫院的服務調整帶來機遇。由于目前困擾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經轉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而這就使得企業醫院在企業職工的慢性病管理過程中能夠發揮其作用。綜上,對于企業醫院而言,針對企業職工開展以慢性病與職業病為特色的連續性健康管理可以培養其忠誠度,進而使自己的生存環境得到改善。除了上述基于資料的分析外,研究者對樣本醫院的觀察也證明了上述3點。在本研究中觀察的石油化工企業醫院在面臨著外在競爭的過程中,善于挖掘自身的優勢,并將主要的服務重點聚焦于臨床醫療與慢性病管理并重上,這給該企業醫院的發展與服務轉型帶來空間。
3.2廠礦醫院在職工健康管理中的功能定位與運作
3.2.1廠礦醫院在健康管理中的定位。基于上述的廠礦企業醫院具有的優勢和面臨的挑戰,廠礦等企業醫院在健康管理中有著其優勢定位,而在具體的服務過程中廠礦醫院應當明確自我定位。根據現有的醫院轉制經營模式來看,各有其優缺點[4]。而在與其他醫療市場主體展開激烈競爭的過程中,如果廠礦等企業醫院能夠明確自我優勢,將服務重點集中于慢性病健康管理與職業病防治,這將有助于對其自身的服務市場的開拓,并在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盡量達到經營目標。在管理與經營過程中為了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企業在對其所屬醫院實施管理時應當進一步擴大管理經營自,并梳理管理體制與機制,擴大其經營活力,進而使其能夠按自身資源與市場競爭態勢實現自我定位。在本研究所觀察的樣本醫院中即可見企業對醫院的管理體制較為順暢,醫院領導可以按照自身的發展需求,結合企業人群的健康需求來設計服務產品,進而做到服務優化升級的同時以較強的活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在定位過程中,該企業除了在經濟活力上有所增強外,還主要在社會效益上有所強化。通過面向企業職工開展免費的公共衛生與價格較其他市場主體低廉的基本醫療服務,特別是針對慢性病患者和高危群體的連續性健康管理使得該企業醫院獲得了較好的發展良機,也保障與推動了企業職工健康水平的提升。
3.2.2廠礦醫院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與工作內容。在明確了自身定位后,企業醫院可按照自身服務人群的健康需求和自我的組織目標開展相應衛生服務。目前因廠礦醫院出現不同的轉型轉制改革,因此在服務方式與內容上其重點也不盡相同,對于仍然由企業管理的廠礦醫院而言,如上述本研究所觀察的企業醫院一樣,將服務的內容重點強化于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將是在現有資源條件限制下的可行途徑。仍然以本研究所觀察的企業醫院為例,該醫院在服務經營過程中結合職工的體檢針對慢性病患者和高危群體開展了持續性健康干預,而與此同時,它還面對企業職工開展了便民的家庭病床、上門服務、社區出診、母嬰家庭訪視、殘疾康復咨詢、健康教育、老年保健、疾病診治、慢性病普查及管理等多種形式的服務項目,這使得其在服務方式與內容上已經發生轉化,而這種轉化對于其服務對象而言是接受程度較高的,特別是針對慢性病患者所開展的防治結合等健康管理活動獲得服務對象的高度認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服務開展并非單獨依靠廠礦醫院自身去完成,而更多的是與其他專業機構一同完成,以保障服務效果得到最大優化。
3.3廠礦醫院在健康服務產業鏈中與其他機構的協作
健康建筑并不是利用高新技術建成的建筑物,而是利用現有的對環境和健康有益的材料建成的,對于城市、郊區和的每家和每個單位都是可望且可以實現的,它向人們提供一個清潔而舒適的室內環境,而且與、社區和整個環境相協調。
健康建筑應當考慮:有效地使用能源和資源;提供優良空氣質量、照明、聲學和美學特性的室內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廢料和家庭廢料;最佳地利用現有的市政基礎設施;盡可能采用有益于環境的材料;適應生活方式和需要的變化;經濟上可以承受。
健康建筑的設計應當包括五個方面:居住人的健康;能源效率;資源效率;環境責任;可承受性。
1-1人的健康
人的健康涉及室內空氣質量、水質量以及諸如光、噪音和電磁場輻射等背景因素。
1、室內空氣質量
設計健康建筑應遵守以下原則:減少污染物;排除污染物;用新鮮空氣稀釋室內空氣。
(1)減少污染物:一般建筑材料中潛在的對健康不利的污染物是很可觀的,包括來自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膠粘劑;家用清潔劑、織物、油墨等的有機揮發物(VOC);石油、霉菌、灰塵、花粉、頭皮屑、木材(松樹、雪松等的樹脂)及木制品。對這些污染物的常見反應是緊張疲勞、頭疼,對眼、耳、鼻、喉的刺激。選擇材料、建筑系統和機械系統應當盡量減少這些污染物。
(2)排除污染物:燒煤、燒氣和燒木的任何燃燒副產物,必須直接排除出室外。若有高氡氣值,應在事先排出。要做到在污染處排出污染物。
(3)稀釋室內空氣:排入室內的空氣應當盡可能地清潔,數量充足,并均勻地分布于房屋內。
(4)措施:擬采取的措施包括:加熱系統燃燒產物外溢最少,最好用低溫加熱系統;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裝修地面,面磚用水泥粘結;混凝土不用外加劑、減水劑和固化劑;建材無甲醛或VOC含量最少;墻和吊頂使用無毒或低毒性涂料;室外空氣質量好;輸入新鮮空氣,排出陳腐空氣;以空氣凈化系統除去空氣中的污染物;家具和陳設散發的化學污染物最少;建房期間盡量少產生灰塵和污染物等。
2、水質量
湖河表面水以及和噴泉等地下水受到和農業的污染,引起了人們對飲用水質量的關心。要盡量采用市政水,無市政供水時才進行除菌處理。除菌技術有氯化、碘化、蒸餾、陶瓷過濾器過濾、紫外線照射、臭氧清毒。
3、光、聲和輻射
(1)光:陽光對骨頭生長有利。患有季節癥的病人,陽光可減輕病狀。在陽光下工作可提高效率。采用高功能窗可獲得大量日光。最有效的日照對策是兩面設窗,且可減少眩光。較大的建筑物可采用光管或光井等新技術。
(2)噪音:城市的噪音有的高得足以引起煩噪乃至損失聽力。減少噪音的措施有:較厚的圍護結構;改進的細部設計和建造方法;漏點和穿透部位的密封;吸聲材料和礦棉、玻璃棉、纖維素的采用;發生振動的設備的合理配置等。
(3)輻射:交流電引起的極低頻的電場和磁場對人體健康有害。電場和磁場隨距離而迅速減弱,因而距離是電磁輻射的最佳防護手段,電視機的收看距離為1.22~1.52m,視頻顯示終端的收看距離為0.9m.床要離開電源進入房屋處的電源和電視機或視頻終端。
1-2能源效率
提高房屋能源效率的措施主要有:選擇合適的建筑材料;改善圍護結構;改進加熱、冷卻和氣候控制系統;降低電燈和設備的能耗等。
1、材料中的能耗
房建材料的制造消耗大量的能,合理的選擇建筑材料可以大大節能。很多保溫材料在制造中能耗很大,但可降低采暖能耗,2.6年即可補償。
在建筑中愈來愈多地使用再加工的材料,市場上已有由廢紙和廢紙板制成的保溫材料和底襯;由廢塑料制成的管子和地毯;使用再生板料的干墻;使用廢木材的木制品;其它很多新產品正在開發之中。
此外,還要考慮維修、拆毀和置換能耗以及運輸能耗。
2、建筑物的設計
熱損失建筑物的設計熱損失通過以下措施可以大大減少;使建筑物的表面體積比最小;改善熱阻;減少自然空氣泄漏。
3、加熱、冷卻和通風用能
隨著圍護結構設計熱損失的降低,就有可能開發集加熱(空間和水)、冷卻和通風職能于一體的較小較緊湊新機械系統。加拿大在先進房屋中安裝的這種綜合機械系統,具有儲熱、熱回收技術,年能費用減少50%以上。風扇的能耗很大,普通風扇的效率低到3%,在風扇中帶直流電機的風扇效率最高。
4、可再用能技術
隨著房屋能需求的降低,就有可能以再用能技術滿足空間和水加熱的需要,最近加拿大建成的一些健康房屋已能以太陽能100%地滿足加熱的需求。通過采用低輻射涂層、充氣窗和改進窗型等,窗戶現已變成了向房屋的供熱體。窗戶的熱阻值由0.3提高到1.4.主動的陽光加熱通常使用屋頂上安裝的太陽光收集器,向遠處的巖石或儲水槽供熱。儲熱機構然后提供熱,以加熱水或空氣。
5、電耗和高峰能耗
通過更新設計與先進設備相結合,房屋照明和設備所需能量可降低50%.所有設備(水箱、爐灶、洗衣機、烘箱等)都要考慮價格和電耗,歐洲和美國的一些設備已大大地提高了功率。電燈通常約占電能總用量的2/3(1000kWh/y)。通過下述措施,照明電耗很容易減到250kWh/y.(1)改善窗戶設計,盡量利用日光照明;(2)區分全房間照明和專項照明(如臺燈);(3)使用自動計時器和減光器;(4)使用熒光燈代替白熾燈,小型熒光燈比白熾燈少用能75%,壽命卻高10倍。
6、節能效果
健康房屋的節能效果是十分顯著的,例如加拿大先進房屋的設計熱損失僅為安大略省建筑法規的28%.
1-3資源效益
有效的房屋設計可減少對工地、林木、煤炭、石油或與水有關的原材料的需求,緩沖對環境的壓力。有效地建造可減少廢料。
1、材料
通過優化建筑物尺寸和形狀,使用模數房屋方案和框架形式,可減少材料的需求。健康建筑不僅要考慮建筑中的資源使用,還要顧及開采、加工和產品處理階段上的資源使用情況。
2、建設廢料的再利用
實行集中切料、改善儲存方法、改進清點方法,可以減少廢料,優化資源使用。工地廢料常常可以重新使用或再加工。加拿大正在實施建筑材料的再循環計劃,已開發出干墻、紙板、木材、塑料和瀝青的再循環設備。
3、水
經驗表明,居民用水量可削減30~50%,而對生活方式無。衛生間占家庭用水量的75%,低沖水量馬桶每次沖水只需6L以下;低流量淋浴頭可減少流水速度50%(10L/min,一般是20L/min);低流量充氣器可減少水龍頭流量50%.草地要盡量避免栽種外來的渴水草,本地草、樹和灌木往往單靠降水就可活下去,地面和地下滴灌可節水50%,要大力提倡。地下槽和地下室中的房屋可大量存水,用于室內作沖水和洗滌之用。適當設計和管理的儲水系統的水,甚至可用作飲用水。
1-4環境責任
環境責任意味著優化寶貴資源的利用,降低材料和產品的消耗。
1、散發物和燃燒副產物
減少對房屋加熱、冷卻和用電的需求,實為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首要步驟,并要減少顆粒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
此外,健康建筑要采用比較干凈的燃燒設備,歐洲現正在開發的住房燒木爐,二氧化碳散發量比普通工藝少90%.并少用或不用氯氟烴(CFC)。
2、廢水和污水
管道系統可設計得把灰水(浴室、水盆、洗手間排出的不含污物的水)和黑水(含污物的水)分開,灰水可收集起來二次使用。
3、現場規則
選址要比較有效地使用土地,產生理想的的小氣候,造成美觀的街景。定向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日光。景觀要最大限度地阻尼冬風,夏季要遮陽,種植需要水量少的樹種。
4、廢料的處置
健康建筑應減少建筑廢料,并有利于房主對廢料的管理。在建房過程中要盡量減少有危害材料的使用。加拿大全國已實行用戶廢料管理的再循環計劃,現已包括紙、玻璃和金屬。塑料、紙箱和廚房廢料的再循環計劃正在開發之中。
1-5可承受性
1、可購性
健康建筑的造價要盡可能降低,居住舒適愉快,用戶樂于接受。
2、建筑的可行性
建筑設計必須是可行的,使用的新技術將是可以接受的。新建筑的創新性設計、方法和產品,也要適用于建筑的翻修。
3、適應性
慢性病又名慢性非傳染性病癥,它并非特指某種疾病,而是多種病癥的代名詞。像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均屬于慢性病癥[1]。由于此病癥的發病人群多以老年患者居多,再加上此類病癥具有病程時間長且易反復發作等特點,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能使其腎臟、心和腦等重要器官受嚴重威脅,從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影響[2]。社區健康檔案管理是服務設施中的一種方法,通過將患者的病情分類,并予以針對性管理方案,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為進一步探究對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社區健康檔案管理,對其改善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前未實施社區健康檔案管理的老年慢性病患者46例為對照組,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63~81歲,平均(77.6±2.3)歲;病程1~7年,平均(2.7±1.8)年;冠心病15例,糖尿病17例,高血壓14例。另選取2013年1月后實施社區健康檔案管理的老年慢性患者46例為研究組,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64~82歲,平均(78.5±2.4)歲;病程1~8年,平均(2.9±1.7)年;冠心病14例,糖尿病19例,高血壓13例。根據上述所述,把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為患者構建健康檔案,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及基本情況,并依照患者的具體病癥狀況予以分組。健康管理模式實施前,社區人員可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的膳食結構優良率和服藥依從性、疾病知識知曉率和生活方式優良率等進行了解,并通過與患者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予以正確合理的干預措施,其中包括:生活方式指導、健康教育和疾病治療指導等。同時,社區醫護人員還要定期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工作,對老年群體的活動特點予以充分利用,對活動地點及時間合理選擇,并向患者發放治療及預防宣傳手冊。對知識水平低下患者,社區醫護人員可采取模擬訓練及操作演示等方法對患者實施教育。加強教育宣傳工作,設立社區健康宣傳板,以畫報的形式將預防措施、注意事項和用藥方法等展現出來,這樣便于患者閱讀。對伴有緊張、焦慮等心理素質低下患者,社區醫護人員可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向患者簡單介紹疾病相關知識,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慮及擔憂,對于患者的傾訴要做到細心聆聽,時常鼓勵安撫患者,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此外,社區醫護人員還應做到定期隨訪觀察,對患者的飲食控制及服藥情況予以了解,對治療過程中發生的問題采取及時處理。在走訪過程中,社區醫護人員還要監測患者的疾病指標情況并將其整理成檔案,這樣能為后期治療提供數據支持。此外,每個月社區醫護人員都會對社區居民的心率及血壓情況進行檢測,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合理的家庭管理方案,同時,沒三個月都會對患者的體重、身高及血糖情況進行檢測,并對估算患者的健康指數,每隔7天對電話隨訪1次,這樣能對患者的病癥狀況及生活改善情況予以及時了解。
1.3評價標準
實施SF-36(生活質量評定表)對實施前后患者的膳食結構優良和服藥依從性、生活方式優良和疾病知識知曉等指標改善情況。生活方式優良率:患者謹遵醫囑,飲食習慣合理化、運動鍛煉適當;服藥依從良好率:定期復查、藥物服用定量定時。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觀察患者實施前后的指標改善情況
實施前,患者的膳食結構優良和服藥依從性、生活方式優良和疾病知識知曉等指標改善情況與實施后相比,組間數據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比觀察實施前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
實施前,(74.5±8.1)分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實施后,(82.3±11.1)分為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經對比,實施前明顯低于實施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病因復雜、易反復發作和治療時常長等,是慢性疾病的主要特點,再加上受外因因素的影響,如老年患者的年齡較高、其機體抵抗能力較低等,很容易導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又或者是飲食控制不合理及不遵醫囑服藥等,從而使治療效果受影響[3]。健康管理是一門新興學科,它主要是表示,將針對性干預措施落實到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從而達到健康管理、延緩及阻礙病癥的目的。健康檔案管理是一種服務機構,通過對患者病情狀況的全面評估,并將其設置成檔案,再根據不同的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指導工作,這樣不僅有助于患者的病癥的改善,而且還能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4]。從上述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健康檔案管理,能使患者的的膳食結構優良和服藥依從性、生活方式優良和疾病知識知曉等指標情況得到改善,使其生活質量也明顯優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健康檔案管理模式的實施,對慢性病癥的改善及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社區健康檔案管理的實施,還有助于醫護人員對患者治療過程及病情變化情況的全面掌握,對治療方案的調整能提供重要依據,同時還能節省醫療中開支及資源。由于現下健康檔案管理工作仍處于發展階段,為了能使其更加完善,本人提出以下幾點意見:①設立電子健康檔案,通過互聯網實施綜合干預;②健全社區健康監測網絡,對檢測實施計劃予以制定;③為每位患者制定一張健康卡,將患者的基本醫療信息輸入健康檔案內,這樣便于醫護人員的患者信息的提取,避免救治時間受延誤。
總而言之,將社區檔案管理應用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即能加快患者病癥康復,而且還能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所改善,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作者:何紅球 單位:桂林市人民醫院北門社區
參考文獻
[1]陳冬雅,鐘雪花.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實施健康管理模式后的改善情況評價[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8):192-194.
2健康管理所涉及的關鍵技術問題
2.1采集技術
隨著電子技術和測量技術的發展,各種高精度、智能化的新型傳感器已經應用機健康管理系統。對于傳統的機載系統,如動力系統、液壓系統、起落架系統等,通過傳感器進行設備的狀態監控已經比較成熟,健康管理系統需采集的數據可以滿足要求。對機結構的監測,使用一些新型傳感器,如光纖傳感器、主動/被動超聲波傳感器、遠距無線傳感器以及可以從結構的外部來監測特定組件的非接觸式傳感器。
2.2診斷技術
健康管理系統處理的故障,其嚴重程度一般不會導致設備完全失效,若此時進行維修,僅需要更換設備內的某個模塊。如果健康管理系統可以直接定位到故障模塊,可以大幅度減少維護人員的工作量,減少維護成本。健康管理系統采用特征提取技術、數據融合技術,通過查詢維修手冊或以往維修案例對故障隱患進行隔離和定位。
2.3預測技術
健康管理系統預測一般包括狀態預測和壽命預測。獲取全壽命故障規律進行電子系統故障預測的方法能夠告訴用戶當前部件或系統的健康狀態和剩余有用時間,以便于在電子系統發生真正的故障之前就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樣使傳統的事后維修轉向狀態維修,從故障的被動反應變為主動預防,然后實現事先預測和規劃管理。目前主要有基于物理模型的預測(故障模型),基于規則的預測和基于統計模型的預測三種預測方法。健康管理系統借助人工智能,使用特定的故障預測和壽命預測算法進行狀態和壽命的預測。其算法是健康管理技術實施的關鍵。
2.4管理決策技術
健康管理系統的管理決策技術,需要綜合采集、診斷、預測結果,結合模型進行綜合分析、評判,最后做出維修保障的決策,合理地確定維修級別和方式,安排維修計劃并計算成本費用,實現機載設備的健康管理。
3健康管理研究的方法和內容
3.1研究方法
3.1.1.基于知識的診斷方法
基于知識的故障診斷方法,主要以專家系統為核心。專家系統是一個具有大量專門知識與經驗的計算機程序系統,它是應用知識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推理和判斷來解決復雜問題。專家系統是模仿人的思辨、分析和推理方式來解決問題,一般由知識庫、數據庫、推理機、知識獲取模塊、解釋模塊和人機交互模塊組成。專家系統組成框圖如圖2所示。故障診斷的專家系統基于系統可觀測到的癥狀集合、系統的故障集合、系統癥狀集與故障之間的映射關系和當前觀測到的癥狀,通過模式匹配的方法進行故障診斷。
3.1.2.基于統計的預測方法
基于統計的預測方法所需的信息來自各種概率函數,其優點是可以通過觀察到的統計數據建立所需的概率密度函數,而且這些方法一般都給出預測結果的置信區間,置信區間能對預測的準確度和精確度給出較為直觀描述。基于統計的預測方法不需要對系統精確的物理模型和先驗的知識儲備,僅僅通過采集系統相關的數據,通過各種數據分析處理方法挖掘其中隱含的信息進行預測操作,從而避免了基于失效物理模型中部件故障類型不唯一、不終止運行難以鑒別故障的缺點,成為一種使用的故障預測方法。實際中一些重要設備的歷史運行數據、故障注入數據獲取代價高昂;而且所獲得的數據往往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和不完整性。這些問題增加了基于統計的預測方法實現的難度。基于統計的預測方法通常有貝葉斯預測方法、隱馬爾科夫模型、隱半馬爾科夫模型的預測方法、威布爾分布的穩定區與退化區間隔表示的預測方法、比例風險模型預測方法、智能乘積極限估計器預測方法。
3.1.3.基于數據挖掘的問題分析法
數據挖掘融合了數據庫、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統計學等多個領域的理論和技術[3],是指從存放于大型數據庫或數據倉庫中的海量集合中,提取出人們感興趣的知識(模型或規則)的過程,這些知識是隱含的、未知的、非平凡的、潛在的、有價值的。基于數據挖掘的分析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來獲取系統運行的狀態和知識,從而解決知識獲取困難的問題。
3.2研究內容
3.2.1.架構研究
民用飛機健康管理系統從物理架構上可以分為機載系統和地面系統兩大部分。機上系統主要完成對飛機健康數據的采集,并按照系統和區域進行信息融合和推理,通過機載網絡進行健康數據的管理。同時,機上系統將所有的數據通過與地面系統的接口將數據發送到地面。地面系統通過與飛機的不同接口接收飛機各個系統的狀態數據、診斷數據,通過不同的算法進行數據分析、識別、推理、判讀等處理,進行數據綜合和處理,進行飛機系統的狀態健康、故障或故障隱患定位、趨勢分析與健康狀態的管理。
3.2.2.智能傳感研究
目前國內民用飛機基本上還是采用傳統的傳感器信息采集與傳輸模式。隨著我國民用飛機事業的發展,測量參數種類及數量也隨之增加,傳統的分布式測量模式已無法更好地滿足試驗要求。為適應新的形勢和試驗測試要求,要對智能傳感器及網絡技術進行研究,在減少傳輸線路,減少系統監控與信號調理的情況下,保證參數測量的可靠性、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
3.3智能算法研究
對機健康管理研究,目前還沒有許多工程問題無法解決,尤其是趨勢預測、零部件生命周期管理等,都需要利用計算機模擬現實世界中解決問題的方法,開展不同的智能算法研究。由于民用飛機健康管理具有復雜系統、概率統計特征等,因此利用仿生原理開展算法研究,將是健康管理技術提升的重要途徑。譬如可以從人工神經網絡技術、遺傳算法、模擬退火算法、禁忌搜索和群集智能技術等已經發明的算法中得到啟示。
一、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個層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對心理發育尚未成熟、社會閱歷不夠豐富的學生來說,沖擊是巨大的。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激烈競爭,學生不僅要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具有較全面的能力,而且還要具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成為祖國跨世紀的一代,擔負起建設國家的重任,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還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始終是一種動態的過程,不是簡單機械地知識傳遞與接受,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因教師的能力、風格、學生的自身狀況、教學的手段、內容等因素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理想的教學效果以理性的教學原則、內容、教學方法、策略為基礎,同時,必須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并采取適當措施。因此,研究教師的問題行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教師問題行為的研究
現實中的教師行為并不是都能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和人格的發展的。隨著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入分析,人們逐漸發現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教師有關。教師的問題行為,會對學生心理的正常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容易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抵觸或厭惡情緒,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與惡化,從而使教師威信下降,嚴重地削弱了教學效果,并直接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1.教師問題行為的含義及其類型
教師問題行為是指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違反教師職業道德或有違教育、教學規律影響學生、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嚴重傷害的教師的不正確的認識、情感及相應的行為。教師的問題行為有多種具體表現形式,主要體現在人際關系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其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行為是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行為,因此,對學生的影響更大,國內學者關注的主要也是這一方面的問題行為。
2.高校教師主要存在的問題行為
高校教師在職業適應和職業的情緒較低。這主要表現在對教學質量、晉職考核、學歷進修、崗位聘任等問題的擔憂,從而將負面情緒帶進課堂,影響教學。產生問題的原因是有的學校領導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并將此作為考核教師教學質量的唯一指標,使教師普遍感到壓力很大;有的是因為學校機構改革,實行全員聘任制帶來的巨大的職業壓力;有的是日常生活瑣事帶來的壓力。同時,教師缺乏較強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不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
3.教師問題行為的成因
教師問題行為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工作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那么,問題行為是怎樣形成的?筆者認為,以下幾方面影響了教師的問題行為:①教育觀念和教育態度問題;教育目的觀模糊不清;學生觀不正確;法制觀淡漠。②角色意識的淡化。③職業道德的缺少和人格的衰微。④教師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問題。⑤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⑥教師待遇及個人、家庭原因。⑦學校管理問題。
三、教師問題行為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教師教育評價的問題行為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學生的心理發展的不成熟性和認識水平的局限,以及自我概念失衡性,使他們表現出對來自教師的評價較為敏感,這就更使他們對教師的影響有著很強的易感性。教師對每個學生所持的態度、所做的評價和所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和認識,最終影響學生正確自我認識的形成。
具體地講,教師對某位學生的態度和評價,一方面可能直接影響該生的自我定位,另一方面可能影響其同伴對該生的態度與評價,從而觸動該生在其同伴中的地位及其社會地位知覺。同時,大學生在自我認識上的不成熟,致使其需要他人對自己從各方面予以評價,在社會比較中獲得自認較為合理與準確的定位,而教師是他所接觸的較為可信、有一定“權威性”的角色,因而,教師對其人格、能力、學習成敗等諸方面的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
2.教師的自我情緒問題行為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是否具有良好的情緒以及能否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是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學校“軟件”中的許多要素都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產生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反應。
教師的自我情緒管理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狀態。自我情緒管理能力較強的教師,能夠有意識地營造一種和諧、溫馨的氛圍,使身處其中的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形成滿意、樂觀、開朗的良好情緒狀態,促使其心理健康發展;相反則可能使學生產生壓抑、憂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反應,嚴重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作為學生的“人格榜樣”,教師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盡可能少地使學生被動地陷人消極情緒氛圍,并幫助學生營造健康的情緒生活,使得積極向上的情緒成為其生活的主導情緒,促使其心理、行為得以良性發展。
四、應對教師問題行為的措施
1.健全學校管理制度,建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教師出現的問題行為在某種程度上與學校的管理有關,因此,必須健全學校的管理制度,明確教師的崗位職責與行為規范,使教師的工作有章可循。據調查顯示,很多問題行為與應試教育條件下的質量評價體系有關,學校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切實轉變觀念,制定正確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2.學習教育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努力提高教師個人素質
目前,有一些教師缺乏現代教育科學、心理科學方面的理論素養及相關知識,缺乏教育工作的科學觀。師范院校要加強教育學、心理學課程的建設,使師范生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前就具有較為充分、扎實的教育科學理論與方法的知識基礎。同時也要加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在職培訓力度,尤其是一些新的和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理論與方法,如行為科學、心理咨詢與教育、各科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育思想等等,幫助教師更新教育思想及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技術手段,能夠依據變化的情況,不斷尋求適合教育對象的教育方案、方法和手段,敢于借鑒,勇于開拓,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更科學、更完善。
3.努力提高教師心理調適能力
近年來,隨著社會變革而產生的一些因素,對青少年心理狀態產生了不良影響,學生要經受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影響,有賴于學校、家庭、社會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從學校方面來看,競爭激烈使學生陷入無休止的緊張、焦慮、擔憂、挫折等不平衡狀態之中;從家庭方面看,離婚率上升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從社會環境方面來看,一些不正之風,觀念的多元化,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由于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發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中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中學生很容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下面,筆者就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一、中學生心理問題及原因
1.學習類問題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以上問題主要是由學校教育結構、學校教育指導思想、學校教育方法的影響而形成的。
2.人際關系問題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于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而又不知該怎樣去做。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3.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于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并存于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
(2)情緒情感激蕩、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郁。
(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特別是高中生,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對策及途徑
1.對中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又可以分為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
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內容:(1)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策略,學會微笑面對學習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情感的主人,學會正確處理理智與沖動,個人和社會,挫折與磨礪的關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性格特點。
(3)人際關系心理教育。要培養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評價和表現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規范和技巧,養成寬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
(4)個性心理教育。把塑造個性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
(5)青春期教育。加強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識,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讓學生形成自我調節的控制能力,正確處理好男、女同學間的交往,做到自尊與互尊。
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內容:(1)以心理衛生為中心的教育內容。這部分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處理學生的教育,問題行為的早期發現及矯正。(2)以心理治療為中心的教育內容。主要是對中學生常見心理疾病的咨詢和診斷治療和護理等,從而讓學生消除某些心理疾病,得以健康地成長。
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1)設立心理服務室,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心理咨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咨詢老師要信任理解學生。同時遵循聆聽、保密、疏導、交友性原則,這樣就能建立起一種信任關系。信任關系是咨詢取得成功的基礎。只有在信任的基礎上雙方的情感與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達到心理轉化的效果。學生通過咨詢、傾吐和宣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據了解,咨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
(2)設立悄悄話熱線信箱。熱線信箱十分有利于與中學生進行交談,這種方式對一些尚不善于進行面對面談話的學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話又是礙于顏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憂慮。
(3)改變評價方式。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自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評價。一些教師憑主觀感情,偏愛成績好的尖子生,對中等生漠不關心,對后進生全盤否定,出語不遜,這無疑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及負面影響,可能使許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我們應學習借鑒英國教育的優點,英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從不吝嗇自己的溢美之詞,對學生的贊揚體現在具體細微中,一點點的進步,都會被他們非常鄭重地夸獎一番,我們對待每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絕對不能挖苦、諷刺學生。
(4)發揮家庭教育功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于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
[2]教育文摘周報.2003.
[3]張世富.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顯示了我國政府對于農民醫療保障和農村衛生工作的高度重視,是一項惠及于億萬農民的重大民心工程。可以預期的是,該項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將對保障農民健康、提高農村衛生服務水平發揮重要作用,也必將對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貢獻。但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作為一種制度創新,在許多方面尚缺乏成熟經驗,在管理模式、籌資水平與渠道、基金安全與管理、報銷水平與方式、保障范圍、醫療衛生機構監督等方面尚有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相關政策效果也有待進一步檢驗與評價。特別是這一制度建立后如何保持其可持續性,避免重蹈歷史上合作醫療制度幾起幾落、“春辦秋黃”的覆轍,更是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一、部分國家開展農村健康保險的概況
(一)韓國
20世紀80年代以前,韓國衛生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特別是首爾和釜山等大城市,農村也存在缺醫少藥的問題,加上農民收入水平低,難以承擔現代醫藥的高昂費用,因此,農民看病主要依靠針灸等傳統醫療手段。
韓國在1977年創立了第一個由政府管理的健康保險計劃,隨后政府不斷擴大健康保險的覆蓋面。1986年,韓國政府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小組,負責起草擬定全民健康保險計劃。該小組建議農民應先于城市自營職業者進入全民健康保險計劃,并應制定特定政策減輕農民交納保費的負擔。
1989年,韓國實現了政府管理下的強制性全民健康保險,其中商業保險計劃覆蓋了全國90%的人口,政府只為購買不起商業保險的窮人(約占總人口的10%)提供免費健康保險,同時也為特定人群購買商業保險提供一定補貼。通過這種公私并舉的方式,韓國全民健康保險的實現并沒有對宏觀經濟的發展增加任何重大負擔,也沒有明顯損害特定行業的發展或給小型企業帶來顯著的負面影響。
韓國750萬農民于1988年被納入健康保險范圍內。在韓國每一個縣都成立了獨立的健康保險協會;作為農村健康保險計劃的運營主體。這些協會并不隸屬于任何政府機構,但是在管理中必須遵照國家所制定的相應準則。每個協會主要依靠提取一定比例的保險基金維持運轉,籌資標準由各協會單獨制定,政府則提供一定補貼,以保證參保費用維持在農民可以負擔的水平。農民除了繳納保險費之外,在利用醫療服務時還須承擔一定比例的醫藥費。農民通過參加健康保險,可以享受到住院、門診、疾病預防等幾乎所有衛生服務。如到城市三級醫療機構就診,則必須通過所在地區初級保健醫生的轉診。此外,CT掃描等一些昂貴檢查一般都不在健康保險的報銷范圍之內。自1996年后,韓國全民健康保險計劃出現了嚴重赤字,衛生總支出一直高于總收入。雖然政府不斷加大支持力度,力圖彌補赤字,但很多衛生政策專家推斷,僅僅增加政府經費難以解決赤字問題,必須同時加大對衛生服務的管理和監督力度。
(二)泰國
在泰國,政府舉辦了醫療福利計劃(MedicalWelfareScheme),為農村中的窮人等提供免費醫療服務。1999年,醫療福利計劃覆蓋了全國32.1%的人口。農村地區接近貧困或中等收入者,不能參加醫療福利計劃,但可以參加健康保險卡(HealthCardScheme)計劃。該保險制度創建于1983年,參保費用由農戶負擔500銖,衛生部以補貼的方式承擔1000銖。農民購買健康保險卡后,所享受到的衛生服務包括疾病和損傷的門診治療、住院治療以及婦幼保健等。對于醫療服務的利用基本沒有限制,但是參保者只能到衛生部所屬的衛生機構就診。同時,初診必須在衛生所或社區醫院等一級醫療機構,到二、三級醫療機構就診必須通過轉診。健康保險卡的發售有固定周期和具體時間。現在的發售周期是一年,時間一般選在莊稼收割以后農戶家中現金收入最高的時段。泰國政府為了擴大健康保險卡計劃的影響,通過電視、廣播等進行了廣泛宣傳,同時開展了大規模的銷售促銷活動,使該計劃覆蓋人群比例由1991年的1.4%上升至1999年的18.6%。
(三)美國
在發達國家中,美國是沒有實現全民健康保險的少數國家之一,美國政府也沒有專門針對農村人口的健康保險計劃。聯邦政府舉辦的主要有老年醫療保險(Medicare)和窮人醫療保險(Medicaid),部分州政府還舉辦了針對兒童的醫療保險計劃。雖然這些政府舉辦的健康保險計劃都有特定的覆蓋人群,但對于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卻沒有區別。此外,美國還有種類繁多的商業健康保險計劃。
據統計,2000年美國有農村人口5540萬人,大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9.7%。在享受健康保險方面,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25-64歲人群中,農村地區無健康保險者所占的比例為17.4%,而在城市這一比例為14.6%。此種城鄉之間的差距主要是由于農村人口參加商業健康保險計劃的比例遠低于城市人口。不過,農村人口參加Medicaid等政府舉辦的健康保險計劃的比例卻高于城市人口。農村人口保險比例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農民一般自主經營,規模較小,收入也較低,而美國大部分健康保險計劃是依賴于參保人員的就業狀態和收人情況。
二、開展健康保險的國際經驗
國際經驗表明,農村健康保險計劃要取得成功,應考慮到以下影響因素:
(一)個人繳費水平要考慮到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繳費方式應該靈活多樣
農村居民特別是其中的貧困者,他們的現金收入往往十分有限而且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因此,參保費用不能過高,而且應采取靈活的繳費方式。例如,在盧旺達,那些不能在既定時間內湊齊保險費的農戶,可以分期付款。塞內加爾則鼓勵慈善組織為一些窮人、殘疾人以及孤兒等代交保險費。在玻利維亞高原地區,農民通過提供勞動力種植馬鈴薯就可以獲得免費醫療服務,銷售馬鈴薯的收入則被用于購置藥品和支付醫務人員的津貼。
(二)在管理中應該提倡農民的參與
多項研究表明,農民的積極參與是農村健康保險計劃成功的關鍵。可以通過舉行村民會議等方式鼓勵農民參與保險計劃的管理和決策,某些國家也鼓勵農民通過投工、投勞參與醫療設施的建設。這些措施可以提高農民的“主人翁”意識和對保險計劃的信任程度。此外,農民在參與過程中,不但可以學習到相關衛生知識,還可以實現防病信息的溝通與互動,最終幫助他們更有效率的利用醫療衛生服務,特別是疫苗接種等公共衛生服務。
(三)妥善處理逆向選擇(adverseselection)和共同風險(covariantrisk)問題
與道德損害(moralhazard)行為相比,逆向選擇問題更可能損壞農村健康保險計劃的可持續性。從現實的角度看,要求以一個群體(如農戶)而不是個人為單位參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逆向選擇問題。此外,設置觀察期(waitingtime)可以防止那些剛剛患病的人參加保險。農村健康保險計劃由于規模較小,覆蓋的范圍也比較有限,因此很容易受到共同風險的影響。例如,在發生自然災害或傳染病流行時,某一地區或村莊的居民有可能同時患病。在這種情況下,災害事件可以很快耗盡保險計劃的儲備基金。為了應對這一問題,一方面應盡量擴大農村健康保險計劃的覆蓋面,擴充保險基金的來源,保證保險基金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公私合伙制(Publicpdvatepadnelship)的方式解決,例如,菲律賓通過世界銀行的一個項目,進行了農村健康保險計劃和商業保險公司簽訂再保險合同的試點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醫療服務的質量改進和相關制度建設十分重要
農村健康保險計劃的成敗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服務能力和服務價格等。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行為直接影響到農民對保險計劃的需求和保險基金的平衡。從中長期看,定點醫療機構的高質量醫療服務可以調動農民參加健康保險的積極性。某些國家經驗表明:在醫療服務質量得到有效改善以前,既無法建立起具有可持續性的保險計劃,也無法調動農民參保的積極性。如果農民在接受醫療服務時不能感覺到“物有所值”,他們就不愿意繳納參保費用。因此,在建立農村健康保險計劃中,必須認識到醫療服務質量改進是保證健康保險計劃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從有關研究看,農民在醫療服務方面的抱怨主要有藥品和醫療用品缺乏,醫務人員技術水平不高、態度惡劣,醫療機構環境條件差等。
醫療服務方面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轉診制度。從長遠看,如果參保農民在僅僅患了小病的情況下都可以直接去醫院尋求治療,而不是去診所或衛生室,那么從總體上講保險計劃的基金可持續性將受到損害。在轉診制度沒有建立時,由于多數人認為醫院的服務質量更高,他們患病后會直接去醫院接受治療。一般而言,醫院的價格水平比診所高,上述情況將導致保險基金的低效率使用。
(五)工作人員能力建設、財務管理等因素應該得到重視
擁有富有經驗并經過培訓的工作人員對于農村健康保險計劃的成功至關重要。此外,醫藥費的報銷程序應當盡量簡單、透明,以方便參保農民,提高他們對保險計劃的信任程度。印度、孟加拉等國家的經驗還表明,農村互助式保險計劃如果能與富有財務管理經驗的機構進行合作,一般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對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啟示
(一)積極借助社會力量、利用市場機制鞏固和保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采取完全由政府組織提供的方式并不一定效率最高。從韓國經驗看,商業健康保險計劃在建立強制性全民健康保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說明政府在為國民建立健康保障制度的努力中并不一定要排除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這是一個極其有意義的啟示。
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而言,政府應當在管理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并繼續為部分地區農民參合提供補貼,但具體組織、運營過程并不一定完全由政府操辦。這其中的原因是由于設置新的政府管理機構不但額外增加了地方政府財政負擔,特別是使稅費改革后十分困難的縣級財政雪上加霜,而且工作人員能力和軟硬件設施等也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工作要求,造成管理效率過低,成本過高。此外,政府運營的方式也很難避免權力尋租行為的發生。與此相對應,商業保險公司在保險業務方面擁有相對較為豐富的經驗和資源,政府部門與商業保險公司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中進行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從我國部分試點地區的經驗看,這種模式已經產生了較好的效果,下一步需要相關部門積極總結經驗,出臺政策規范各方行為,在部分地區還需要打破政策壁壘,實現參合農民、政府部門和商業保險公司三方的共贏。
(二)在設置籌資標準和共付水平時,應適當照顧農村貧困群體
目前,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的設置基本上沒有考慮參合農民的收入水平,也就是窮人與富人的繳費水平是一樣的。雖然有醫療救助基金解決部分貧困農民的參合問題,但仍有部分貧困農民由于無力繳納參合費用而被擋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之外,而富裕農民往往又不滿足較低的籌資水平所帶來的低保障水平。因此,相同的籌資標準不可避免地在不同收入群體中產生了矛盾。這一方面提示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本身應該是多層次,同時應鼓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為農民提供多種選擇,使他們可根據自己的經濟水平選擇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險計劃。另一方面,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對于農村貧困群體也應給予適當照顧,例如我國部分地區已經由鄉鎮企業、村集體企業等為貧困農民代繳參合費用。與此同時,應從政策設計中考慮適當減免農村低收入者的參合費用。泰國的醫療福利計劃就采用了這種方法。當然,泰國在最初評估參保者收入時也遇到了困難,最后通過讓村民自己鑒定低收入者的做法解決了這一難題。泰國經驗表明,村民有能力篩選出真正窮困者,并排除那些并不貧窮的家庭。如果這種做法在我國行之有效的話,適當減免農村貧困群體參合費用的前提條件應當是具備的。
此外,眾多研究表明個體在參加健康保險計劃后傾向于更多的利用醫療衛生服務,也就是保險理論中所謂的道德損害。在健康保險計劃中,一般設有共付機制以防止或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就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而言,由于籌資水平低而造成保障水平也低,因此參合農民在看病時的自付比例較高。應當說這種較高的自付水平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減少了道德損害行為發生的可能,另一方面卻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參合農民中貧困者的衛生服務利用,而富裕農民由于經濟約束相對較低所受影響較小,因此出現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扶富不扶貧”、“窮人補貼富人”的現象。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水平以及保障水平有利于這一問題的解決,但在目前條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應當考慮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制度之間建立有機聯系,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貧困參合農民的后顧之憂。
(三)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
科學有效的管理是保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當前,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經辦機構在人員配備和機構設置等方面,與相關政府部門以及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仍然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管辦很難分離。
2教育內容
2.1合理膳食
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達到低危險因素的狀態,宜清淡飲食,多食富含纖維素及維生素的食品,烹調用油限量使用,避免食入肥肉、蛋黃、豬油等含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高的食品,控制每日膳食中的脂肪總量在50g以下,適當增加新鮮蔬菜及大豆制品等。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保持大便通暢。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應限制食鹽的攝入,每日小于4g,糖尿病的患者注重強調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和自我監測,缺一不可。任何一項掌握不好,都不能很好控制血糖。要堅決戒煙飲酒適度。飲用少量紅葡萄酒有軟化血管的作用。已有高血壓傾向、肥胖或有高血壓遺傳史的患者要堅決戒酒。
2.2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勞逸結合,并做好家屬工作,讓其多關心體貼患者,幫助和督促患者改變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提供情感支持。將標準體重的計算公式(身高-105)告知患者,大于標準體重的20%即為肥胖。明確指出正確的體質量降低速度為每周體質量下降0.5~1kg,以此作為有效地減少攝入過多的參照標準。指導患者對健身運動重視,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逐步做到持之以恒。
2.3注意事項
患者采取藥物或非藥物措施,干預主要危險因素包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采用口頭、書面或幻燈形式告知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應控制原發疾病,講解堅持長期服藥的重要性,不可自行隨意更改,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幫助建立健康行為。組織講座,開展病友間的相互交流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勵。開展電話咨詢,督促患者按方案用藥,定期復查相關指標。對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缺乏自我獲取知識能力的患者,在開展健康教育時,為其提供更多的知識和信息,給予更多的關注。但一些患者由于經濟或自身依從性差等原因于院外未堅持應用,通過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治療依從性提高。
2.4告知事項
講解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院后繼續口服氯吡格雷75mg/d共3月,3個月后改為阿司匹林300mg/d,6個月后改為阿司匹林100mg/d終生口服。用藥期間注意有無出血傾向,加強防護,防止外傷。
3結果
本組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108例患者6個月之內均未發生術后再狹窄,觀察期內支架內再狹窄患者2例。1例未遵醫囑規律應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1例術前血管狹窄率大于70%。
未病先防,以養為優:強調人們要注意調攝保養精氣神,提高抗病力,防病于未然。這一點正是與現代“預防為主”的新醫學模式相吻合,它包含著調養精神、體格鍛煉、合理飲食、適時養生以及科學用藥等豐富內容。具體方案:①法于陰陽:《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中“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此壽命之本也”。強調人體生命活動與自然界有著密切關系,即“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并指出人身陽氣致密的重要性。“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的尚陽思想。陰陽二者的協調配合,相互為用,是維持正常生理狀態的最高標準。“冬傷于寒,春必溫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藏”,所以善養生者謹道如法,“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提示養生必須要依據四時變化、陰陽消長的動態養生觀。②調攝精神:《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提示只要注意避免外邪的侵襲,又注意調攝精神,避免情志過激和精氣妄耗,才能保持真氣充盛,使疾病無從發生。“恬淡虛無,精神內守”是養生的基本要求。古人養生,主張形神兼養,但尤重養神。③內存正氣:“人體正氣”是決定疾病是否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素問•刺法論篇》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正氣理論,通過針刺調整十二經脈之原氣,可“補神固根,精氣不散,神守不分”,達到全神養真之旨。所以古人強調“固護正氣”是不發病的主要關鍵,此亦“治未病”理論之一端。
既病早治,防微杜漸:人體在患病之初期,就要及時采取措施,積極治療,防止疾病的加重與傳變。疾病的初期往往病位較淺,癥狀較輕,病情較單一,對正氣損害也較小,機體的修復能力還較強,此時正是抓緊治療的最佳時機,以促使疾病早期恢復好轉,預防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故《醫學源流論》中說:“故凡人少有不適,必當即時調治,斷不可忽為小病,以致漸深”。另外,對一些發作性疾病、老年慢性疾病,則要及時找到其潛在尚未發的病理因素,并要有針對性地,掌握最佳治療時機進行有效調治。如《素問•刺瘧》中“凡治瘧,先發如食頃乃可以治,過之則失時也”。已病防盛,截斷傳變:除正確治療本病的同時,還要掌握疾病傳變的規律,對可能被波及影響的部位,先采取預防措施,以阻止疾病傳至該處,將疾病局限于某一部位,以遏制疾病,提高療效,即“截斷療法”。如《難經》中就說:“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其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曰:“邪氣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均反映了疾病的傳變規律。“邪之新客來也,未有定處,推之則前,引之則止,逢而瀉之,其病立己”。提示早期治療,截斷其傳播途徑的治療方法。
瘥后調攝,防其復發:就是除邪務盡,防止疾病復發。在醫院經過治療病愈之后,但“恐爐煙雖熄,灰中有火也,須細察精祥”,要隨時注意身體的變化,防止疾病復發,讓身體達到一個長久穩定的健康狀態。瘥后防復,在疾病治療過程中也開始越來越顯得重要和必要。無論是各種慢性病的治療還是重癥治療,瘥后防復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做好瘥后防復的工作,也成為我們治未病中心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尤其像腫瘤癌癥、糖尿病以及一些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等等在內的慢性病患者,都是瘥后防復工作的重點人群。《素問•熱論篇》中有“帝曰:熱病已愈,時有所遺者,何也”。岐伯曰:“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熱有所藏,因其火氣相搏,兩熱相合,故有所遺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視其虛實,調其逆從,可使必已矣”。瘥后,針對患者氣血衰少,津液虧虛,脾腎不足,血瘀痰阻等病理特點,采取綜合措施防復工作,防止疾病的復發和其他并發癥的發生,才是真正有效保護患者自身身體健康的舉施。理論聯系實踐,我們治未病中心近三年來,以中醫治未病思想為基礎,結合現代健康管理的理念,從中醫、西醫、心理、隨訪等多角度、全方位的進行健康管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治未病中心的功能設立及流程
治未病中心是以中醫傳統醫學思想為指導,按照中醫“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變、瘥后防復”的治未病理念而設立。從以前的辨病體檢轉向功能性體檢;從單純的體檢服務轉向健康風險干預和健康維護;從以患者為中心的被動服務模式,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主動健康管理;與“中醫治未病”的無縫鏈接,著眼對“未病先防”、“瘥后防復”的預防管理工作,真正實現關口“前移”;癥狀“旁擴”;疾病“下移“的目標。針對個人健康狀態,管理個人健康狀態風險,采集與管理健康狀態信息(含中醫體檢、健康體檢)、辨識與評估、健康狀態、健康干預(包括健康咨詢、指導、治療)并及時評估干預效果以及隨訪等全面、系統、綜合、規范的健康管理服務。治未病中心設置5個主要功能區,一個輔助區域:即健康狀態信息采集區域、體質辨識及體檢評估區域、健康咨詢與指導區域、健康干預區域、健康管理區,健康宣教區輔助區域。健康狀態信息采集區域:主要用于采集和錄入服務對象的健康狀態信息,分析健康狀態信息并進行狀態辨識及其風險評估。同時對來診者進行登記造冊。體質辨識及體檢評估區域:本區域包括中醫體質辨識和體檢,形成中醫體質辨識結果和體檢報告健康咨詢與指導區域:主要用于根據服務對象的健康狀態辨識及其風險評估結果,制定健康干預方案,指導服務對象進行健康干預,接受服務對象的健康咨詢,為服務對象量身打造一整套個性化的調養方案,包括膳食食療、起居調養、情志調節、養生功法、保健技術等。
健康干預區域(如特色療法干預區):主要用于根據健康干預方案為服務對象提供各種中醫特色的健康干預服務,如針刺、灸法、拔罐、推拿、藥浴、刮痧、膏方、貼敷、放血等。健康管理區:主要是完善健康追蹤與管理功能。健康宣教輔助區域:主要用于服務對象的等候休息,開展健康宣教等,包括影像播放、宣傳手冊及宣傳欄等設施,使服務對象更深入地了解治未病相關知識,開展服務管理等。從我國的具體國情出發,建立以中醫治未病理論為核心的健康管理模式,既能夠滿足服務對象不同層次的健康服務需求,更能讓服務對象樂于接受,也能使健康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通過健康管理篩查,充分發揮中醫藥服務優勢,對服務對象采取合理有效的咨詢指導和干預,通過多元化、全方位、立體式、連續性、全程的服務體系,為服務對象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健康指導、治療和管理,使服務對象逐步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阻斷疾病的發生與發展,掌握自身健康主動權,讓服務對象受益一生。
一、我國產險市場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產險市場的現狀
1997年,我國保險業保費總收入為1080.97億元,產險收入首次低于壽險收入,產壽險占總保費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4.47%和55.53%,而在1990年末,產險業務為壽險的4倍左右。而且,1997年產險比例的下降幅度是這兩年中最大的一次。同年,上海市保費總收入為87億元,產、壽險在總保費中分別占32.2%和67.8%,產險所占比重的下降速度更是大得驚人。可見,在短短幾年中,產壽險比例結構已發生了質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保險市場上產險業務的發展已進入了一個相對緩慢的時期。這一現象的出現,既是我國保險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又是我國產險市場發展過程中積淀的種種問題合力作用的必然結果。這些問題許多是由市場主體規范經營意識不強、現行監管體系不夠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只有正視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我國產險業才能重鑄輝煌。
(二)我國產險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1.市場無序競爭加劇,產險費率已到達危險的“臨界線”。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遞增。應該說,這樣的經濟環境更適合我國產險業的穩健經營和健康發展。但是,有的市場主體沒有認識和抓住這一有利于自身長遠發展的良機,積極主動調整經營指導思想和業務結構,而只是看到在市場開拓難度加大的情況下,市場競爭主體越來越多,擔心有限的保源會被不斷增多的保險主體所分割,每家分得的“蛋糕”會越來越小。于是,為了維持或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市場主體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在一定范圍內,競爭已到了無序化的程序。市場無序競爭是目前影響我國產險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最大和最主要的問題。
當前,我國產險市場無序競爭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不外乎價格競爭和非價格競爭。所謂價格競爭,就是采用高手續費、低費率和提前支付高額無賠款退費等手段在同業中爭攬業務的不正當做法;而非價格競爭則是在產險經營中滲透包括行政干預在內的外來力量,并力圖通過行使行政權力等來促使客戶投保。顯然,這些不正當競爭都是對市場正當競爭的扭曲,最終會影響產險業的整體利益和保戶權益的維護。近年來,許多產險公司將機動車輛保險和企業財產保險作為主攻的效益險種。于是,各家產險公司間的不正當競爭在這兩個險種的業務發展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有的產險公司為了拉攏客戶,不但采取降低費率和濫支手續費、無賠款退費等違規、違法的競爭手段,而且還不顧自身的風險,以向企業發放巨額貸款、幫企業擔保融資等為誘餌攬保,甚至還和保戶串通一氣,或制造假賠案,或人為擴大損失程度,公然騙取保險賠款。產險公司自身業務經營指導思想的偏差和破壞性競爭引發了產險經營中費率低、費用高、賠付率高的危局,而有的保險人和保戶利用產險公司的思想偏差,人為加劇惡性競爭的行為則更使我國產險市場的危機進一步凸現。例如按有關規定,保險業務最高能拿10%的手續費,但有些單位在掌握一定數量的保險客戶后,索要的手續費率越來越高,并同時與多家市場主體接觸,誰家手續費出得多就為誰家做,以致于手續費率達到30%已時有所聞。同時,由于當前我國產險市場的業務競爭主要集中在保險費率上,有的機構和客戶就想方設法壓低費率,使產險費率達到了危險的“臨界線”。在非價格競爭中,有的產險公司采用各種手段,拉政府有關部門與自己聯合發文,規定有關客戶必須到某一產險公司投保等。這樣的業務競爭不但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競爭秩序,而且產險公司也往往因此無法控制費率、手續費率等,甚至連出險后的理賠權都會被他人控制。這種種無序競爭的行為追根溯源,皆是由于監管不力或監管未到位造成的。
2.保險經紀人良莠混雜,既“坑”保戶又“炒”產險公司。
改革開放后,保險經紀人首先在深圳出現。1993年6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深圳經濟特區分行和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別批準了16家保險經紀公司開業,其他城市隨即也出現了類似的公司,保險經紀人在我國各地保險市場活躍起來。保險經紀人是代表投保人選擇保險公司,促成保險合同成立并為此收取手續費的中間人。保險合同的嚴肅性要求保險經紀人對投保雙方都有誠信的義務。但由于保險經紀人在我國出現的時間不長,相應的管理法規、措施尚未配套,政府也未實行對保險經紀人專業資格的審驗制度。因此,保險經紀人隊伍良莠混雜,有許多人的業務素質、職業道德等皆未能符合市場服務的要求。不少經紀人為了爭取高額利潤,在客戶那里抬高保險費率,到了產險公司又千方百計壓低費率,然后從中撈取“費差”,既“坑”了保戶又“炒”了產險公司,這種在大多數國家的保險活動中被嚴格禁止的做法,在我國產險經紀市場卻十分盛行,這表明我國的產險經紀市場先天不足,需要加強監管和規范。
3.非保險經營單位介入產險市場,沖擊了產險公司的正常業務。
保險是一個風險大、專業性強的行業。政府有關部門對保險經營企業的設立有著嚴格的限制,但有些非保險經營類的單位,對保險經營的技術與風險未加研究,以為經營保險可以“穩賺”,就采取種種辦法介入產險市場,直接或變相經營保險業務,沖擊了保險經營單位的業務發展。如鐵路運輸部門開辦的保價運輸業務,就帶有自辦貨運險業務的性質,致使產險公司正常的貨運險業務量急劇下降。
影響我國產險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問題遠遠不止上述幾種。應該嚴肅指出的是,上述問題的存在,不僅嚴重影響了產險公司正常的經營活動,擾亂產險市場正常秩序,還會導致企業干部員工和政府官員的腐敗,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我們必須對此有高度的警惕。我國產險市場出現的這些問題,與我國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險監管體系有很大的關系。完善的保險監管體系應該包括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機制、行業自律機制和政府監管部門的外部控制機制等。但多年來,由于一些市場主體熱衷于企業外部的無序競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建立內部控制機制和發揮企業內部監控部門應有的作用,甚至于連監控部門必要的人員皆未能到位,從而對保險業務活動中諸如承保、核保、分保等方面所存在的風險不能予以足夠的重視,對于出現的問題也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保險行業自律機制的構建在我國還剛剛起步。截至
1997年底,我國雖有19個省(市)成立了具有團體法人資格的保險行業協會,但目前還只能停留于定期召開會議,就如何共同遵守法規、依法經營等問題進行探討,并只能在交換意見的層面上開展工作。雖然有的地方也由這些團體協調各市場主體簽署行業自律公約,并力圖用這種形式規范各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但實際執行的情況并未收到預想的效果。原來作為政府監管部門的中國人民銀行限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對保險公司的檢查也總是間斷的而非延續的,在日常管理中也往往重條款、機構設立的審批,而對業務競爭的手段、履行償付的能力、風險的控制和管理等問題重視不夠,從而也就無法對產險公司內的監管部門發出預見性的整改意見,市場主體違規違紀的苗頭得不到及時制止。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國保險監管體系是當務之急。
二、建立和完善我國保險監管體系
(一)建立和完善產險公司的內控機制,強化產險公司的內部監管
產險公司形成自身的內控機制是建立和完善新型保險市場監管體系的基礎性工作,因為作為我國保險市場競爭主體之一的產險公司,是國家有關部門與行業自律組織采取監管與調控措施的具體接受者和執行者,產險公司只有根據自身的特點,抓住經營運作中的薄弱環節,建立起高效的內部監控機制,才能規范經營,防范和化解風險,并使政策監管、行業監督的要求落到實處。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商業保險公司的規范化建設,1998年以來,更是三令五申,要求各分支機構和廣大干部員工依法穩健經營,并對一些違法違規的事和人作了嚴肅處理,力圖以自己的規范行為,來推動保險市場的健康規范發展。這樣做雖然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使業務發生了滑坡,但我們仍將堅定不移地做下去。因為強化內部監管,有利于我國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也有利于保險公司自身的穩步經營和長遠利益。
當前,要發揮產險公司自我監管的基礎性作用,應切實在以下幾個方面狠下功夫。
1.強化公司內部監管和加快內控機制的建設。產險公司要以制度建設為保證,以制度執行為重點,逐步建立起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自我約束機制,使經營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有法可依。為此,不但要改變過去那種外延式粗放型的業務增長方式,建立內涵式集約型的業務經營機制,還應進一步加大內部經營機制的轉換力度,根據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制定相應的制度和措施,設置必要的崗位,增添應有的監管人員。這樣,才能將責任落到實處,從源頭上將各類無序競爭的行為控制住,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風險。
2.健全財務制度,加強資金運用管理。近年來,財產保險業務的承保利潤越來越少,甚至已出現虧損的苗頭。于是,有的產險公司為了使保險資金增值,進行了保險資金的違規運作,從而使產險市場亂上加亂。可以說,產險市場的許多問題都是對資金運用監管不力而出現的。因此,發揮產險公司自身監管的基礎性作用,健全各司處的財務制度,管好用好保險資金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根據國外保險市場的經驗,保險資金的運用已在產險業的發展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我國國內既無成熟的資本市場,產險公司又無清晰穩妥的管理機制,專門的投資人才又十分匱乏,因此,從提高社會經濟地位,增強資金實力,掌握市場主動權的戰略需要出發,必須進行安全高效的資金運用,實現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提高償付能力,同時要努力探尋出一套職能獨立、上下結合、機制靈活、管理嚴格的新的資金運用管理體制,積極爭取政策,拓寬資金運用渠道,最大限度地提高保險資金收益。同時,產險資金運用權也應該相應集中到總公司,對過去運用逾期未收回的各項資金,應積極組織力量,加強清收。財務管理還應及時調整經營戰略和經營方針,以保證產險公司資產質量的不斷提高。
3.加強對機構增設的審批,嚴格對基層公司的管理。建立有一定覆蓋面的機構網格是產險公司正常運作的基礎,但有機構就要有管理、有效益。近年來,對基層公司管理不善,控制不嚴所造成的危害,已令許多產險公司吞下了苦果。因此產險公司要不斷強化統一法人的體制嚴格控制分支機構的增設數量,并切實加強對基層公司的管理,著眼于基層公司長期經濟效益的實現。
4.提高承保理賠質量,規范業務操作程序。承保和理賠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也是防止市場無序競爭,控制產險公司經營風險的兩個重要環節。因此,要對可保財產進行認真的風險評估,并通過評估確定承保范圍和應該相應使用的保險條款,以及明確保險人應負的責任等。對高風險標的還須經專家評估并落實分保。要建立核保核賠的專人負責制度,嚴格把好核保核賠關。為此,要將業務水平高、綜合素質強的人員通過考試選,并授予其核保人或核賠人的資格和給予其與業務級別相稱的相應的權限。在理賠時,要實行嚴格雙人查勘制,做好查勘記錄,并要善于識別和防止各種騙賠案,堅決杜絕道德風險的發生,以維護和保障保險雙方的合法權益。為此,應盡快實行諸如機動車配件價目表、家財和企財等險種的定損標準和情況通報等信息資料的全國統一的計算機聯網工作;要注重轉變業務操作的管理模式,改變分散出單的辦法,將出單權力上收,并在分支機構建立出單中心,實行專人核保、統一出單,同時,要對保險單證實行統一管理,特別要嚴格保費收據的領取和使用,防止造假單、作假案和保費不入帳現象的發生,以提高工作效率。
5.加強以產險營銷市場的管理。我國有廣闊的保險市場,僅靠現有的員工直接展業的直銷體系,難以滿足市場對產險的需求。為此,首先要建立相應的營銷機制,并完善營銷管理的規章制度,要嚴格按照《保險人管理規定(試行)》要求,建立起手續費的簽收制度,禁止將保險費扣除手續費后再入帳。其次要把產險人隊伍視作產險公司的“共生體”,應通過制定嚴格的培訓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向他們傳授保險、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相關知識,以提高其業務素質。再次要建立產險營銷長期發展的經營思想,努力塑造公司良好的社會形象,靠技術經營、靠信譽取勝。
(二)建立和完善行業自律組織,充分發揮其市場監管的補充作用
作為保險行業自律組織的保險行業協會,既是政府與保險業的中介,國家監管的得力助手,又是保險監管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切實提高各保險公司參與市場管理的自覺性。隨著我國以市場化為取向的改革逐步深入,行業組織的作用將日益受到重視。國際上,財產保險行業間的自律組織主要有:保險人同業公會、保險公估人協會、保險經紀人協會等。如英國的英國保險公會、勞合社承保人公會、倫敦承保人公會、火災保險人委員會等。我國尚未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地設立保險同業組織,所以,必須盡快建立與完善。根據我國保險市場的特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一方面應致力于維護行業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強行業的自律,在我國保險市場的監管體系中發揮補充作用。目前,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行業協會應切實發揮以下的功能作用:(1)協調同業關系,促進同業間的溝通與協作。針對現階段產險市場出現的問題,由行業協會牽頭,定期召開各家保險公司會議,在組織大家共同分析市場的基礎上,消除相互間的誤會,加強相互監督,求得同業在思想認識和實際做法上的基本一致。(2)加強宣傳,努力提高大眾
的保險意識和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3)
按照公平競爭的原則,制定行業自律公約,以規范各保險經營主體的行為。加強對產險人和市場的管理,通過統一條款、費率、手續費,明確競爭的規則,扼制惡性競爭。(4)負責對各保險主體執行法律法規情況的檢查,使它們能依法規范地進行經營。對現行規定尚未涉及,而又必須共同遵守的問題,要制定可行性規章,并將其引入同業仲裁,以更好地發揮其處理客戶投訴、協調糾紛、制裁違約的功能。
(三)調整和充實政府監管部門的力量,發揮行政監管的主導作用1.改善保險監管方式,提高監管質量。
目前,我國保險業的監管基本上還停留在“問題跟進型”的管理階段,尚未達到“行進監控型”的水準,也就是保險監管機構只能在哪家保險公司出現問題后才被動地對那些問題作事后處理,還不能根據市場信息和保險公司定期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評核,并形成預警系統,從而積極主動地對保險公司的經營作出干預。1998年11月18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保監會)宣告成立,因此,中國保監會成立之后就應將改善保險監管方式當作首要任務來抓。切實改革以前那種“問題跟進型”的管理方式,并在對問題的處理上堅持內緊外松的原則,注意維護保險業的整體形象。同時,應盡快健全地方保監會的組織體系,進一步理順和明確中央與地方各級保監會之間的監管關系、監管權限及職能,以確保監管工作持續、穩步地開展起來。
為了堵塞監管漏洞,一方面,中國保監會各級監管機構要爭取掌握到轄內相應各級保險機構的業務數據,并將所掌握的數據在上下各級保監會之間進行有機的多元組合分析,以利于對產險公司的經營狀態作出科學的定性判斷。另一方面,還應積極組織專業力量對產險公司進行系統的稽核審定。
2.構筑保險法律監管體系的基本框架,并完善相應的各項法律法規。
根據現階段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情況及現有的法律環境,我國的保險監管體系應以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為基礎,并由各種規范保險活動的單行法律、法規、條例、辦法等法律文件共同組成一個內容相互補充、完整統一的有機整體。應該說,1995年頒布的《保險法》已為促進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并構畫出了我國未來保險發展的整體框架,但僅描繪出一個健全保險市場的輪廓還是遠遠不夠的,尚需以其精神和原則為出發點,進一步制定出具有較強技術性和約束力的保險單行法規細則,如《保險公司經營原則》、《保險市場競爭條例》、《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條例》等,以及專門適用于產險市場規范的《財產保險合同條例》、《財產保險險種、條款、費率的制定與厘訂原則和審定辦法》和《產險公司核保與理賠規則》等,同時應加緊制定與之相配套的《保險公司監管條例》,當前尤其要加大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宣傳力度,并在實際操作中加強依法監管和執法的力度,并對各項規章、制度、辦法等進行全面清理,尤其要對降低費率、擴大責任范圍、提高手續費、搞假賠案等行為進行規范,堅決打擊違法、違規經營的行為,以杜絕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發生。
為保證保險監管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中國保監會首先應強化法律監督職能,并配備具有保險及法律知識的人員專門負責實施各項保險法規,制定普法宣傳措施和懲治違規行為的辦法等;其次,各地區的保險監管分會也要設立相應的法律監督部門,專門負責對本地區保險市場各主體守法、執法情況的檢查;再次,要在全國各地區的監管分會內設立舉報系統,以便于及時發現并制止不法行為的發生。
3.明確監管目標,嚴格監管內容,建立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中國保監會要根據法律規章,明確對保險業監管的內容和目標。按照國際常規做法,中國保監會應對四個目標進行監管,即,保證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防止利用保險進行欺詐、維護保險市場合理的價格競爭與公平的保險條件以及提高保險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考慮我國財產保險市場的特點,保險監管機構應根據監管事宜的不同,有所側重地實施監管,并把監管重點放在對各保險公司的風險處理技術上,既要監管各種險種的分保計劃,更要監管各保險機構應付巨災侵害的保險安排,以防因分保安排不當而對保險公司經營穩定性所造成的沖擊。當前,總結東南亞金融風波的經驗教訓,我們尤其要重視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資產負債比例、資產配置、費率和手續費控制等重要方面投入精力,并將反映賠付率、準備金提取、凈資產變化、資產配置比例、風險自留比率、償付能力增減等的指標綜合到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之中。以便于監管部門能視保險公司經營狀況或違規、違紀程序的不同,對其及時采取諸如停止增設機構、承攬新業務、增加資本金和撤換負責人等的干預措施。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和穩定運轉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安全,要嚴防保險公司的支付危機觸發整個社會的危機。
4.建立跟蹤監管機制,切實加強管理。
中國保監會應定期對保險公司進行專項稽核和全面稽核,要根據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資金平衡表、業務經營狀況表等內容形成專門的指標監控表,以便于隨時檢查公司的業務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為了防止屢查屢犯或前查后犯的現象發生,各級保監會要對違規機構實行整改督辦制度,對被查的單位從查處決定到整改措施,乃至經辦人、分管負責人的責任都要一一督查,以落實責任。同時,還應組織對保險公司實行評級制度,以便掌握公司的資產負債比例,改善和規范保險公司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