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案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18 20:44: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

(二)認識“+”號、“=”號,會讀加法算式.

(三)初步滲透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難點:會用數的組成,正確計算3以內的加法.

課前準備

(一)教具:計數器、氣球圖、游戲圖、小貓圖.

(二)學具:小圓片、小鹿卡片各3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撥珠說數的組成.(老師撥珠學生說)

指名回答:左邊幾個?右邊幾個?一共幾個?

指名回答:左邊幾個?右邊幾個?一共幾個?

指名回答:左邊幾個?右邊幾個?一共幾個?

2.出示小黑板,說數的組成.

學生說,老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通過直觀演示,引入新課:

師說:請同學們從鉛筆盒里拿出1支鉛筆放在桌子的左邊,再拿出1支放在右邊.現在請把這2支鉛筆合并在一起,(讓學生做合并的動作)一共是幾支鉛筆?(一共是2支鉛筆)

師說:對,1和1組成2,一共是2支鉛筆.

1.教學1+1=2

(1)出示:小朋友拿氣球圖(一).

引導學生看圖后回答問題:

小朋友左手有幾個氣球?(小朋友左手有1個氣球)(板書1)

小朋友右手有幾個氣球?(小朋友右手有1個氣球)(板書1)

(2)出示圖(二):

師問:把這兩個氣球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幾個氣球?(一共有2個氣球)(板書2)

指名學生敘述圖意:小朋友左手有1個氣球,右手有1個氣球,把兩個氣球合并在一起,一共有2個氣球.

(3)出現加法算式:

師說:把左手的1個氣球和右手的1個氣球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就是要把兩個數(指1和1)加起來.用加法算式表示:

先寫1(指板書1),表示左手的1個氣球,再寫1(指板書1),表示右手的1個氣球,求一共是多少個氣球,在兩個數中間寫加號(板書加號).寫加號時,先寫一橫,再寫一豎.1+1得2,最后寫等號和2.板書:

師說:這個加法算式讀作:1加1等于2.

指名讀加法算式,齊讀.

指名說:算式中的兩個1和2各表示什么?

2.教學2+1=3.

出示游戲圖.學生觀察后,回答問題:

這幅圖上畫的是什么?(同學們在做拍手游戲)

你們看圖思考:原來有幾個小朋友?又來了幾個小朋友?一共是幾個小朋友?

要求學生把這3個問題連起來回答.

先自己小聲練習回答以上3個問題.

指名回答:原來有2個小朋友,又來了1個小朋友,一共有3個小朋友.(學生邊說,老師邊畫上集合圈)

師說: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就要把這兩個圈里的小朋友合并在一起,(在三個小朋友的外面畫一個大圓圈)也就是把2和1加起來,算式怎么寫?指名說算式,老師板書:

2+1=3

誰能把這個算式讀一讀?

誰能說說2,1,3在這個算式里各表示什么?3是怎么得來的?(3是2和1合起來的.)

師說:因為2和1組成3,所以2+1=3.(指名說)

3.教學1+2=3.

(1)出示小貓圖.

引導學生看圖,然后用三句話敘述圖意:(原來有幾只小貓?又跑來幾只?一共有幾只小貓?)

先自己小聲練習說,再兩人一組互相說,最后指名2~4人說圖意.

師說:原來有1只小貓,又跑來2只,要求一共有幾只小貓?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誰會列算式?老師板書:

1+2=3

師問: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因為要求一共有幾只小貓,就是把1只和2只合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指名讀算式、指名說算式中的1,2,3各表示什么?

(2)師問:我們不看圖,計算1+2時,怎么想得數?(想1和2組成3,所以1加2等于3)還可以怎么想?(想2加1等于3,1加2也等于3)

師說:你們說得對,計算加法時,可以利用數的組成來想得數.剛才我們看過的圖都是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計算.計算時,可以根據數的組成想它的得數.

(三)鞏固反饋

1.擺一擺,算一算.

(1)請同學們在桌子的左邊擺1個圓片,右邊擺2個圓片,一共有幾個圓片?用什么方法計算?(加法)為什么?

請同學們在圓片的下邊用數字卡片擺出加法算式:1+2=3.

(2)在桌子左邊擺2只小鹿圖片,右邊擺1只,一共有幾只?在小鹿圖片下面擺算式:老師行間巡視,及時指導.

指名讀算式,說一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因為這是把2只小鹿和1只小鹿合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2.看圖說算式:

3.看算式說得數,說出你是怎樣算的.

2+1=

1+1=

1+2=

4.做一做:

做教科書第12頁的第1題時,要求學生先敘述圖意,再填算式.第2題,要求直接填得數.

小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計算.計算時,可根據數的組成來想得數.今天學的就是“加法的初步認識”,(貼出課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教學加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加法運算的開始,也是應用題的啟蒙.計算雖然簡單,但它在本單元中起著較重要的作用,為以后學好10以內的加法打好基礎.因此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這節課是這樣設計的:

一、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在復習準備階段的撥珠說2,3的組成、看卡片口答數的組成都是為新課鋪墊的.

二、通過實物演示、動手操作、看圖敘述圖意,使學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在新課前安排了讓學生自己動手擺鉛筆,目的是讓學生對“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有個感性的認識.最后在鞏固反饋階段,又安排了自己擺一擺,算一算,也是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篇(2)

新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掌握常用的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認識一位小數、兩位小數和它們的讀法、寫法,理解一位小數與兩位小數所表示的含義;為學生以后系統地學習小數的加減乘除和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知識和技能]

1.理解小數的實際含義,并能熟練認識、讀寫小數;

2.掌握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在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了解數學價值。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引導學生個體探索、小組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欲望;

2.使學生認識到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理論緊密聯系實際,激發他們學數學、用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目標]

1.能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2.嘗試解決不同情境的日常生活問題,體驗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小數并讀寫小數;2.理解以“元”和“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十分之幾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用兩位小數表示。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引出課題

1.出示一組商場商品標簽上所寫的數字圖片,觀察這些圖片,總結數的特點;(圖片可分為兩種;一種以元為單位,一種以元角分為單位。)

師:商品價格標簽上都用這樣的數進行標價。這些數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有什么不同呢?

生(代表性總結):但這些商品標簽上所寫的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

師:這樣的數就叫做小數。數字中的小圓點,叫小數點。

板書:認識小數

(二)聯系實際,探索新知

1.試讀讀商品標簽上寫的小數。(出示一組商品商標標簽上的標價)先自己讀一遍,再讀給同學聽一聽,讀完后,說一說它的含義。

2.教師介紹正確地讀法,并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小數讀一讀,寫一寫。

3.舉例說說在我們身邊還見過哪些小數?(打破小數只能表示價格的思維定勢)。

(三)不斷深化,突現重難點

教學例1:①展示標有分米點的的尺(1米長)。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長幾分米?

生:10分米=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段,那么每一段長1分米。

師:那么以米作單位呢?是幾分之幾米?(讓學生充分交流。)

生:在剛才的問題中,每段長1分米,現在要把單位換成米為單位,只需要把分米單位化成米單位就可以了:1?0=0.1(米)。

生:用除法的意義來計算,用1除以10,因為是將1米平均分成10段:。1?0=0.1(米)。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板書1分米是0.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每段長幾厘米?

生:1米等于100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那每段就是1厘米。100?00=1(厘米);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每段長幾米?

生:把一件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用除法,:1?00=0.01(米)。

生:既然每段長1厘米,要求的是幾米,只需要把單位轉化過來就可以了。1?00=0.01(米)。

師:學生們答得很好。(板書1厘米是0.01米)

師:②出示“小青身高1米4分米,用米作單位如何表示?”全班交流討論,學生反饋。

師:③出示“小青身高1米4厘米,用米作單位如何表示?”全班交流討論,學生反饋。

教學例2:師;1元是幾角?1元是多少分?

生:1元里面含有10個1角。(板書1元有10角)

生:1元里面含有10個1角,1角里面含有10個1分,那1元里含有100個1分。

師:(板書1元有100分)那1角=( )元,1分=( )元呢?

生:小單位化成大單位,除以進率,1角=0.1元,1分=0.01元

師:④出示練習;你能完成下面的練習嗎?(1)1分是( )角,還可以寫成( )元;(2)2分是( )角,還可以寫成( )元;(3)5分是( )角,還可以寫成( )元。

全班交流反饋。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不夠1元,也可以寫成小數來表示。

師;⑤出示:小強有1元3角錢,以元為單位,可以寫成( )元。改成“小強有1元3分錢,可以寫成( )元。”由學生自己找出答案,并說明理由。

由此得出結論: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百分之幾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

(四)強化練習、鞏固新知

1.小明家上個月的電費是43.56元,就是( )元( )角( )分。

2.小麗家這個月的水費為10元6角5分,化成以元為單位可以寫成( )元。

3.非洲象的高度達3米8分米,就是( )米;重達5噸300千克,就是( )噸。

4.非洲鴕鳥高度達2米8分米5厘米,就是( )米。

5.長頸鹿,最高的長頸鹿高度可達6米6厘米,就是( )米

(五)全課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讓學生充分說一說。

[板書設計]

認識小數

篇(3)

2.學生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引導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負數的意義和會正確地讀、寫負數。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說話游戲,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意義相反的話。

師:你還能舉出生活中表示相反意義的例子嗎?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初步感知相反意義的量,促進學生對負數的認識。】

二、認識負數

1.了解生活中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鳳岡到六里的1號公交車下去了5人,2號公交車上來了5人。

師:老師進行這樣簡單的記錄,你們覺得這樣的記錄清楚嗎?(指名匯報)

(2)課件出示表格,學生討論。

師(小結):“上車5人”和“下車5人”是一組相反意義的量,老師這樣表示沒有區別開,你能創造一個既簡單又明了的方式來記錄嗎?同時,讓別人一看就能明白你所表達的意思。

(3)學生動手操作。

(4)指名學生匯報自己的記錄方法。(生上臺展示)

師: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來記錄,很好。怎樣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數學家們也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早在1700多年前,中國的數學家劉徽就首創了兩種方法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開始時用顏色來區別,后來用擺放位置的正與斜來區別。

(5)比較學生的記錄方法。

師:這些記錄方法,哪一種數學味最濃?

師(把加符號的兩個數字板書在黑板上):加符號的這種方法,和數學家的想法不謀而合。400多年前的法國數學家吉拉爾創造了“+5、-5”這種方法,一出現就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一直沿用到現在。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己創造一個簡單明了的記錄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習得過程,并在創造中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介紹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用加符號的方法進行記錄的探索過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用符號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師:現在我們也用加符號的這種方法來記錄一些相反意義的量。

(2)一生說例子,其他學生記錄。

3.引入正負數。

(1)師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的數并思考:黑板上寫的這些還是數嗎?如果是數,它們是什么數?

(2)師板書課題:負數的初步認識。

(3)課件出示數的讀法。

(可以指名學生試讀,師根據學生的理解進行講解)

上車5人:記作+5,讀作正五(這是正數)。

下車5人:記作-5,讀作負三(這是負數)。

(4)介紹正負號。

師:+5前面的符號叫正號,-5前面的符號叫負號。

師:這些數的正號,通常可以省略不寫。那負號可不可以也省略不寫?

(5)板書正負數。

師:正數只有黑板上的這些嗎?說得完嗎?說不完時加省略號。

師:負數是不是只有這些?說得完嗎?說不完時加上——(省略號)

(6)學生交流。

師:我們對黑板上的數有了新的理解,把你的理解和同桌交流一下。

4.正負數的運用。

(1)師:由于生活的需要,我們認識了負數,現在我們來看看負數在我們身邊的應用。

(2)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出示:零上20攝氏度,零下5攝氏度。

(讓學生在溫度計上找相應的溫度并記一記)

師(出示溫度計):零下5℃在哪里?它肯定在誰之下?我們要找零度以下的溫度,肯定在0℃以下去找。(引導學生思考零下的溫度該怎樣表示)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這個環節,引導學生從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數學問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大量例子,讓學生深入理解負數的意義,使他們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5.思考0。

師:我們把0℃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那么,0是正數還是負數?(學生分組發表自己的想法)

師:0這個數比較特殊,是正負數的分界點。0就像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和負數來說卻必不可少。所以,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師:以前學習的0表示沒有或表示一個起點,這里的0℃是不是也表示沒有?什么時候的溫度表示0℃?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溫度計上尋找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并通過設疑,巧妙地引導學生理解0的歸屬問題。】

6.用正負數表示海拔的高度。

師(出示插圖):我們要用正負數表示地貌的高度,你們覺得應該拿什么作為它們的分界點?換句話說,就是把什么看作0?(學生用正負數表示地貌的高度)

師(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用正數來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負數來表示。

三、鞏固練習

1.填空。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溫度是零上126℃,記作____℃,夜間的平均溫度為零下150℃,記作_____℃;華山比海平面高2000米,記作______米,死海比海平面低392米,記作______米;哈爾濱的溫度為零下15攝氏度到零下3攝氏度,記作______℃。

2.生活中的負數。

(1)我國發射的嫦娥衛星在太空中向陽面的溫度會達到( ),而背陽面的溫度會低于( );通過隔熱和控制,太空艙中的溫度能始終保持在( )。

A.-100℃ B.21℃ C.+100℃

(2)每個足球都規定了標準重量,有三個足球分別稱重后與標準重量相比,做了以下的記錄,說一說這樣記錄的意思。

1號球:+2克 2號球:0克 3號球:-3克

(3)食品包裝袋上有“500+2g”這樣的標記,你是怎樣理解的?

3.動腦思考。

原來王叔叔在5樓,他從5樓往上2層,記作+2層,那么從5樓往下1層,記作_____層。這里把( )看作0層,如果王叔叔現在2樓,他往上2層記作_____層。同樣是4樓,為什么一會兒記作-1層,一會兒記作+2層?

篇(4)

一、正視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

《師說》中說:“師者,所謂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應該發揮好自己的引導作用,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將他們帶到知識的彼岸。另外一直以來,教師都是作為課堂的主體出現的,學生的學習都是由教師來進行引導教學,縱然新課改確定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也應該領會到新課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為了培養創新型的社會主義新人才。

俗話說“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是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不斷的總結之前的教學誤區,不斷的與學生交流,認識到學生的基礎情況,以便有的放矢的做好家教學工作。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教學的不斷普及,教師獲取一個優質教案的途徑也越來越廣泛,獲取教案的數量也越來越多,這就給教師提供了很多新的學習契機,同時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注意因地制宜,根據本地學生特別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對于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的教案也不能全部照搬,而應該“擇其善者而從之”,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主導地位,才能更好的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比如在教學“平行與垂直”的時候,只有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可以進行一個讓學生初步感受“平面無限性”的“做數學”活動,讓學生拿著一張紙閉上眼睛展開想象:把手中的白紙看作一個平面,這個平面在不斷地變大、變大、變得無限的大,在這個無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另一條直線。想一想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會是怎樣的,并在白紙平面上畫出來。此時,學生的興趣極高、想象也十分豐富,畫出了各種相交和不相交的情況,更讓人欣慰的是有一些學生畫出兩條直線延長后重合的情況,從而有效地突破了學生思維上的障礙,從心理和知識面上為探索新知識做充分地準備,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認識線的垂直與平行之間的關系,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正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主體是與客體相對立的一個稱謂,一般來講,指的是事物的主要部分,即關鍵點。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是新課改提出的一個新的教學方針。這是對傳統的教學方法的一個改變,其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學習,以實現提升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習慣的目的。這對于老教師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他們很難接受學生會成為課堂的主體,同時對于學生來講也是一個挑戰,他們對于主體地位會不適用,無所適從,也會造成學習的雜亂無章。在我看來,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是在教師的主導下進行的,因為小學時期學生的學習自制力有限、學習主動性也尚未成熟,對于課堂他們沒有自己的一個想法,所以還是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更好的進行。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多的是為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讓學生自己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興趣,進而自覺的去學習,創造性的去學習。

在學習“平行與垂直”的概念時,先展示學生的作品為學生自主分類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并圍繞著本課時的重難點:兩條線沒有交點--兩端距離處處相等、有交點――相交形成角,展開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思辨等“做數學”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感受、理解“平行與垂直”本質特征。學生對“平行與垂直”有初步的感知后,讓他們先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再通過組內交流以及看書置疑等自我構建的“內化”活動,使學生對“平行與垂直”的特征進一步理解并概括其概念,并引導學生從“位置與方向”的角度思考、體驗:平行線的方向相同,垂線的方向不同,加深學生對“平行與垂直”的本質特征的認識。

三、要將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相結合

教學的過程其實也是師生互動的一個過程,離開哪一個都是不能正常進行的,而新課改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更好的實現師生互動的教學目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要將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相結合,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合作開放式的數學教學模式,通過對“教”與“學”師生多邊交往互動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驗證來豐富相關教育理論,為教育改革提供一定意義的實踐操作方法,探索一條有利于學生和教師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共同發展的開放式教學途徑。有效地促進師生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的同步發展。并從中發現提煉有利于學生搜集、整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交往能力培養的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

比如在教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時,先讓學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把3/8、1/9、7/10、3/25轉化成小數,根據學生得出的結果教師再次板演分數與小數的轉化過程,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再自由寫幾分數,并轉化成小數,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讓學生進行討論、總結,猜測“能否化成有限小數可能與分數的分母有關”的假想,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進行舉例驗證,比如教師寫出1/2、1/3、1/4、1/5、1/6、1/7、1/8、1/9這幾個分數,讓學生進行計算,看能否化成有限小數,并讓學生注意觀察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讓學生在驗證的過程中得出“一個最簡分數,要是分母只含有質因數2或5,就能化成有限小數”的結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加之學生的觀察、猜測、對比、思辨,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不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深深體會了數學本身的邏輯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之余,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學習主體的參與。

篇(5)

教學目標:

1.

經歷認識小數數位表和用直線

上的點表示小數等進一步認識小數的過

程。

2.

認識小數數位表、數位,理解小數部

分每個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掌

握小數的讀寫法;會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小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3.

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能在已有知識和

經驗的背景下自主學習,并獲得良

好的學習體驗。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認識小數數位表和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小數,掌握小數的讀寫法,會比較小數

的大小。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部分每個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

課前準備:

教具:PPT

,教案。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一、情境創設,新課講授

PPT

顯示課本

65

頁數位表。

把下面的數填在小數數位表中,并讀出來。

172.31

30.402

0.098

師:大家觀察

PPT

上的小數數位表,你能從表中發現

什么。(使學生初步了解小數數位表中小數部分的數位及

排序。趁學生觀察之際,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小數數位表。)

教師出示教材中的三個數,提出在數位表中寫數的要

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兩學生板演。)

交流學生寫數的結果。

師:數位表中每個數位上的數都有它們的意義,如十

分位上的

3

表示

3

0.1,記住

0.1

是十分位的計數單位。

(請學生回答剩下兩個數每個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師:前面我們學的小數大多數整數部位都是

0,下面

我們來看一下整數部分不為

的小數的讀法。

PPT

顯示文本:

172.31

讀作:一百七十二點三一。

30.402

讀作:三十點四零二

0.098

讀作:零點零九八

師小結:小數的讀法: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來讀

(整數部分是

的讀作“零”),小數點讀作“點”,小數

部分順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

u

用直線上的表示小數

在黑板上畫出課本

65

頁數軸。

師:觀察數軸,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使學生了解數軸上寫出了1到5的自然數,每兩個數中間有

10

小格或平均分成了

10

份。)

師:大家把書翻到

65

頁,把書上的四個數用直線上

的點來表示。(請一學生板演。)

師:大家把寫出來的數從大到小排下序。

二、試一試

在里填上>、

=。

10.99

2.11.85

0.080.1

1.621.602

具體說說比較的過程。先比較什么再比較什么。

三、練一練

課本

66

頁“練一練”1-4

題,學生獨立完成

,再交

流。

篇(6)

一、目前教學的現狀描述

現象一:機械復制

教學中教師把教案當做亦步亦趨的向導,教師完全是教材、教案和教參的復制者.

現象二:缺乏機智

教師雖有課堂是動態生成的意識,但缺乏有效調控的智慧. 動態資源的生成策略.

凡事預則立 ,不預則廢. 課前精心設計是課堂進行有效教學的保證. 只有充分地預設,教師才能靈活應對教學中生成的新問題.

1. 考慮學習起點——學會“預設”

【案例】 1:在教授“認識小數”一課時,我先引領學生明白了1角可以用0.1元這樣的小數來表示,接著出示1分,問:“你還能用這樣的形式來寫嗎?”學生便這樣寫:00.1元. 面對這樣的生成性資源,我追問:“他寫對了嗎?小數點有什么用?”生:“小數點能告訴我們個位在哪里. ”師(指著00.1的小數點):“小數點在這里,個位在哪里?”生:“在小數點前面第二位. ”師:“剛才0.1的個位在小數點前面第一位,現在又說在小數點前面第二位了,這樣行嗎?”生:“不行. ”師:“那怎么辦呢?”這時我及時找準學生真正學習的起點,(生成性資源0.1和00.1),把這些資源納入教學預設之中,巧妙地引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引發學生思考、討論,明白1分應該表示為0.01元.

2. 利用知識生成——學會“評價”

教師切記不要將學生有創意的見解當成“異端歪說”,要耐心地傾聽,并適時地給與激勵性的評價和引領. 提升學生的感悟,通過多向交互作用,推進教學過程.

【案例】 2:在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數的時候.

生(突然站起來):(30,45) = 30 ÷ 2 = 15. 師(吃驚):你是怎樣想的?生(自豪地):45 × 2 = 90,是30和45的最小公倍數,30 ÷ 2 = 15就是30和45的最大公因數.

面對奇怪的解法我沒有立即肯定或否定,而是把它作為“生長性”資源. 在學生們或肯定、或否定、或遲疑中拉開了研究的序幕. 經過驗證和推廣,這種解法是正確的. 大家都向這名同學投去贊許的目光,這無形中既保護了學生智慧的火花,又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

3. 把握生成契機——學會“引領”

教師要善于機智地捕捉課堂教學生成和變化著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 合理地刪補、升降預設目標,并作為活的教學資源,在教師的引領下擦出思維火花生成新的亮點.

【案例】 3:在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長頸鹿和小鳥”時,(出示情境圖)請同學們看圖,從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要我們解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嘗試解決問題 . 生:“42 ÷ 6 = 7(間)”. 師:“如果飛來了48只小鳥,長頸鹿叔叔又該為小鳥們準備幾間房間呢?”生:“48 ÷ 6 = 8(間). ”師:“如果現在飛來還是48只小鳥不變,每間房間多住2只小鳥,長頸鹿叔叔又要為小鳥準備幾間房間呢?”生:“48 ÷ 8 = 6(間).”師:“上面的三個算式,第一個數表示什么?第二、第三個數呢?”這樣在學生理解包含除的基礎上進行概括提升,抽象出數學模型:總只數 ÷ 每間只數 = 間數,這樣的教學,讓學生感知總數變了,每份數變了,但求間數的方法沒有變. 同時我有意把第四幅圖的算式排在第一個,然后讓學生說說各自有什么發現,對課堂生成的資源進行提升,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被除數不變,除數變大了,商反而變小了的規律.

二、動態資源的利用策略

課堂動態生成性資源是課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讓課堂更加燦爛,更顯生機.

1. 錯誤的動態資源——借題發揮、大放異彩

所謂“錯誤”是指師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偏差或錯誤. 教師有效地挖掘利用好錯誤動態資源,可以引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激發學生探究的心里矛盾和問題意識,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認識和心理發展.

【案例】 4:在教授“梯形面積計算”時,有一道題:梯形的上底是1.4米,下底是3.5米,高是2米. 求它的面積. 一名學生這樣回答:1.4 + 3.5 = 4.9(平方米). 這種解法引發了學生的陣陣笑聲. 此時我沒有直接評判對錯,而是讓這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思路獨特而奇妙:梯形的高是2米,求面積時要除以2,乘2與除以2抵消了,實際上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 此時讓學生討論 ,形成共識:如果這樣列式求的是上底加下底和,不符合題意,正確地列式是(1.4 + 3.5) × 2 ÷ 2;但計算時可以采用這名同學的方法,比較簡便. 這樣由錯誤生成、討論并恰當評價,不僅改正了題中錯誤,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增長了智慧,學會了學習方法.

篇(7)

一、加強業務學習,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完善教學思想 ,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

一個工作者有什么樣的工作思想和教育理念,會直接體現在一切工作之中,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接受新觀念,充實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才能有不竭的動力和創新的源泉。新的國家課程標準體現鮮明的時代氣息,它的應運而生,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機。為此,我把學習新課程標準作為本學期業務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經常閱讀書籍報刊雜志,不斷地學習新的現代化教學方法,通過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樹立新的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實施新課程標準精神

1、備課認真仔細,盡力做到科學、準確、嚴密

備課時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認真編寫教案,力爭 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

2、教學工作中,我立足于課堂,努力將新課標的精神體現于每節課中

(1)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路,針對不同的數學內容和孩子的年齡特點,靈活設計教法,積極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如:解答“某玩具廠生產一批兒童玩具,原計劃每天生產60件,7天完成任務,實際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了。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生產多少件玩具?”一題時,照常規解法,先求出總任務有多少件,實際每天生產多少件,然后求出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生產多少件,列式為60×7÷6—60=10(件)。這時我及時引導啟發學生:“還有其它的解法嗎?”

學生們經過自己思考、小組討論,得出了“60÷6”。理由是7天任務6天完成,時間提前了1天,自然這一 天的任務(60件)也必須分配在6天內完成,所以, 60÷6=10,就是實際每天比計劃多做的件數了。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學生的獨創性。獨創往往蘊含于求異與發散之中,經常誘導學生思維發散,才有可能出現超出常規的獨創;反之,獨創性又豐富了發散思維,促使思維不斷地向橫向與縱向發展。

(2)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教學中始終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大家熟悉的情境:如:在教學年、月、日時,讓學生用自己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事來描述一下多長時間為一年、一月、一日?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出了許多不同的答案:

48個星期大約為一年、

365天或366天為一年、

12個月為一年、

春、夏、秋、冬4個季節為一年、

24個節氣為一年……、

大約4個星期為一個月、

30天或31天或28、29天為一個月……

鐘表上時針走2圈為一日、

從今天的晚上12點到明天晚上的12點為一日、

24時為一日……

這樣消除了學生對知識的陌生感,讓他們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激起他們學數學的欲望。

3、教研組長工作能盡職盡責

帶領本組教師積極、認真地完成學校教給的各項任務,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學活動,與本組教師團結、協作,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總之,本學期我教學態度認真,任勞任怨,不早退、不遲到,能認真落實學校對備、教、批、輔、各教學環節的規定,努力向課堂要質量。當然也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和值得吸取的教訓,如:如何拓寬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的渠道;如何注意平時積累自己的教學資料;如何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等等都是我要努力的方向。今后我會努力學習,積極實踐,勤于積累,爭取不斷地超越自己。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2三年級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過度階段,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現將這期的工作總結如下,以便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師德方面

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上好每堂課;用滿腔的愛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誘,既教書又育人。能主動、認真地服從和配合學校各級領導安排的工作,與同事們團結協作,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學習態度

新時代要求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具備淵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才能對每一位教師來說很重要。因為我們的產品會說話,會思考,他們什么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所以我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我努力學習別人先進的教學經驗,改變舊的教學觀念,把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在自己教育教學之上。

三、數學教學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認知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因此,他強調“教一個人某門學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教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我在教學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學與導的關系,把教與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學上,在教法上著眼于導,以學生發展為本,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參與構建知識的過程,促使學生樂學,會學,善學。 本期完成了兩位數乘兩位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統計,小數的初步認識等9個單元的教學目標。

主要達成了如下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除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筆算。

2、會口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十、整百的數。會口算整十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數。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面積的含義,能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會利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了解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能初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 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滲透集合和等量代換兩種思想。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總之,在整個教學工作只,我認真地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我認真鉆研教材、教學用書。學習好新教學大綱,虛心地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認真的上好每一節課,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通過生活、實例、活動、游戲等形式引入新知識點,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并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操作、實踐、體驗、討論等方法,創設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學生感知知識構建的過程。 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但在現在創新與改革不斷變化的新時代,看來已經不夠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更重要的考慮是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尋找水源,解決用水問題。這必然給我們的教師提出新的要求與挑戰:如何學會掌握富有時代特色的先進理念;如何面對新標準、新教材的承接與變化;如何面對個性化的學生,等等,都是我必須去思考和面對的問題,我愿與學生同行,與時代同行。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3一、思想政治方面

平時認真學習學校下達的上級文件,關心國內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論的學習。帶領搞好教研活動,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每周按時參加升旗儀式,從不缺勤。服從安排,人際關系融洽。始終以《教育法》、《教師法》做為自己的行動準則。依法執教,依法治教,教書育人,為人。

二、教育教學方面

在教學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深入細致的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我認真研究教材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做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用出總結,力求準確把握難重點,難點。并注重參閱各種雜志,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教案編寫認真,并不斷歸納總結提高教學水平。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上課時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教學質量。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覺得愉快,注意精神,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工作總結《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

3、認真及時批改作業,布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輔導。

4、堅持聽課,注意學習組里老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5、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并注意把一些先進的理論應用于課堂,做到學有所用。

6、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后進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

篇(8)

學生在學習本知識時容易混淆的問題是小數中間添上“0”或者去掉“0”、或者整數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數的大小是否會改變。因此,本課中通過反例幫助學生驗證小數中間添上“0”或者去掉“0”以及整數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數的大小會產生變化,在溝通整數與小數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性質。在此基礎上應用性質解決問題,感受小數性質的價值,同時借助直觀圖形,培養學生的抽象推理能力。

二、學習目標

1.進一步認識并理解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抽象總結小數的性質,應用性質將小數化簡和改寫。

2.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展數學思維和運用知識進行推理的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一)驗證交流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對小數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是否不變進行了初步的探究,有的同學還提出了特別有價值的問題,認為一組例子不足以說明問題,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數都具有這樣的規律呢?上節課我們留了一項作業,讓大家自己任意選擇三組例子,用不同方法進行驗證,相信大家一定已經完成了,下面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吧。

選取學生不同實例進行匯報:方法不同,數據選取不同

預設:

1.借助錢幣驗證,在小數后面加上元角分單位,轉化為實際數量進行驗證。

如:0.7、0.70,將這兩個小數都加上單位元,0.7元是7角,0.70元就是70分,7角等于70分,所以0.7元和0.70元是相等的。

2.借助米尺驗證。在小數后面加上長度單位,轉化為實際數量進行驗證。

如:0.6和0.600,將這兩個小數都加上單位米。0.6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這樣的6份,也就是6分米,0.600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表示這樣的600份,也就是600毫米,這兩個小數表示的實際長度是一樣的,從圖片上看,這兩個小數都表示在同一個位置,所以這兩個小數是相等的。

3.借助圖形驗證。借助在圖形上涂一涂、畫一畫,直觀的看到結果。

如0.7和0.70,畫兩個一樣大的正方形,將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將7份涂上顏色,表示出0.7,再將另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將70份涂上顏色,表示出0.70,這兩個正方形表示的涂色部分面積是一樣的,所以這兩個小數是相等的。

4.借助數位順序表驗證,將數寫在數位順序表中,借助位值進行驗證。

如3.5和3.50,將這兩個小數放到數位順序表中,發現這兩個小數個位上都是3,十分位上都是5,后面數位上不管有多少個0,都表示沒有,也不會改變3、5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在3.5的后面再添上多少個0,它的實際大小都不會改變,因此,與這兩個小數相等的小數可以寫出很多,比如3.500,3.5000等等。

5.借助計數單位進行驗證,借助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推理驗證。

如0.6和0.600,0.6表示6個0.1,0.600表示600個0.001,我們知道10個0.001是1個0.01,10個0.01是一個0.1,那么,100個0.001就是1個0.1,所以,600個0.001就是6個0.1,因此0.600和0.6是相等的。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驗證,深化對小數性質的理解,感受到一個結論的得出往往需要通過大量實例,從不同角度驗證才能總結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

(二)概括性質

1.通過驗證,你發現了什么結論?

在一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如果在一個小數的中間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會不會改變呢?

預設:舉例驗證。

小結:通過舉反例我們發現,如果在一個小數中間添上0或者去掉0,會改變原有數字所在的位置,因此數的大小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3.小數中有這樣的性質,整數中有沒有這樣的性質呢?

預設:舉例驗證

小結:整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原來數字所在的位置會發生改變,因此,整數的大小會發生改變。

【設計意圖:總結發現規律,并結合學生容易混淆的小數中間添上“0”或者去掉“0”以及整數末尾添上“0”,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清晰認知,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性質。】

(三)練習鞏固

1.不改變數的大小,你能將下面的小數化簡嗎?

0.950=306.0900=10.050=40.00=

提示:小數中間的“0”不能去掉,整數末尾的0也不能去掉。

2.連一連,將相等的數用線連起來。

0.850

13

2.600

31.090

102.300

31.9

2.60

13.00

10.230

0.85

提示:要細心,關注每一個數字與符號。

3.不改變大小,把下面的數改寫成三位小數。

1.2800=3.9=0.03=5=

提示:整數改寫成小數要先在整數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

4.將下面商品的價格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一支錢筆8角

一斤西紅柿三元五角

一個筆記本12元

【設計意圖】:應用小數性質解決問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知道運用小數的性質可以將小數化簡或改寫,為后續進一步學習小數的比大小、加減法做好鋪墊。

(四)歸納總結

通過學習,你知道學習小數的性質有什么用嗎?

預設:化簡小數、將小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五)課后作業

書8頁1-5題。

流程圖:

北師大版九年級數學教案:切線的判定和性質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學會較熟煉地運用切線的判定方法和切線的性質證明問題.

2、掌握運用切線的性質和切線的判定的有關問題中輔助線引法的基本規律.

能力目標

通過對圓的切線位置關系的觀察,培養學生能從幾何圖形的直觀位置歸納出幾何性質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重點準確、熟煉地運用切線的判定及性質難點準確、熟煉地運用切線的判定及性質

教法問題探討發現法

教學輔助手段電化教學教具及

學具

教學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引入:

復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及切線的性質.

新課:

1、探索圓的切線的性質

圓的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直徑

在O中,AB切O于點C,

OCAB

切線的性質及推論可簡述為

⑴經過圓心;⑵垂直于切線;⑶經過切點,

已知這三個條件中的任何兩個,則可推出第3個.

知切線,連半徑,得垂直;知直徑,得直角。

2、切線的判定

提出問題:如圖,AB是O的直

徑,直線l經過點A,l與AB的夾

角為∠α,當l繞點A旋轉時,

(1)隨著∠α的變化,點O到l的

距離d如何變化?直線l與O的

位置關系如何變化?

(2)當∠α等于多少度時,點O到

l的距離d等于半徑r?此時,直線

l與O有怎樣的位置關系?為什么?

經過直徑的一端,并且垂直于這條直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常見的證明切線的題目只有兩種情形

⑴已知直線經過圓上的一點,其證法是連結這點和圓心,再證明這個輔助半徑與這條直線垂直即可,可簡記為:連半徑,證垂直.

⑵如果已知條件中不知直線與圓有公共點,其證法是過圓心作直線的垂線段,再證明垂線段長度等于半徑的長即可,可簡記為:作垂直,證半徑.

思考,積極聯想

思考,感受

觀察、分析

觀察思考

分析、比較和鑒別,積極討論

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通過旋轉實驗的辦法,探索切線的判定條件

篇(9)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一、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四年級個別學生思維活躍,聰明好學,學習興趣較濃,但個別學生由于基礎知識的問題,接受能力較差,理解新知識和計算較慢,還有一小部分同學比較懶散,對待學習熱情不高。從紀律及其它方面看,學生都不錯,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現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識,不求理解等等。教師必須加以正確、有力的指導,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課都上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材情況分析:

教材總共分為七單元。一是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是認識圖形。三是小數乘法。四是觀察物體。五是小數除法。六是游戲公平。七是認識方程。其中第一單元,第三單元,第五單元屬于數與代數;第二單元和第四單元屬于空間與圖形。第六單元屬于統計與概率。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本單元是學生在三年級下冊學習"元、角、分與小數"的基礎上,擴展對小數的認識,把小數和分數初步聯系起來,進一步了解小數的意義。結合具體情境,學習小數加減法和加減混合運算,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第三單元"小數乘法"。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經歷探索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運用小數乘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第五單元"小數除法"。

本單元包括小數除法、積商的近似值,循環小數,小數四則運算等內容。結合具體情境,學生將經歷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時只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養估算意識;初步了解循環小數;會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認識圖形。

通過分類活動,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過對三角形分類,了解各類三角形的特點;通過操作,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會運用學過的圖形設計一些簡單的圖案。

2、觀察物體。

通過實際觀察,學生體會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畫面不同;能辨認從不同位置拍攝的相應照片和先后順序;能辨認從觀察點高低、遠近拍攝到的相應照片和先后順序。

(三)統計與概率

游戲公平。通過游戲,學生初步體驗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設計公平的簡單游戲規則。

三、教材特點

1.提供密切聯系學生現實生活的學習素材,使學生能借助直觀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

2.創設探索數學規律的情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探索數學規律的意識。

3.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是每個學生都能在設計方案中獲得成功。

4.重視在多種活動中培養空間觀念,發展空間觀念。

5.設計富有特色的綜合應用活動。

使學生自覺地將各方面的經驗、知識、策略進行綜合應用。

6.用數學的眼光分析周圍的事物,培養對數學美的理解,展示數學發展的歷史,滲透數學的文化價值。

四、教學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了解學生原來的學習情況,從實際出發,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多鼓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

2.多利用課余時間,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充分發揮班干的帶頭作用,以優扶差。

3.密切與其家長聯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們的學習。

4.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

在教學中,結合課后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

5.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計劃教案,優化課堂結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加強實際操作,只管教學,發揮學生的空間觀念,多加強實際操作,直觀教學,發揮學生的空間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斷、推理、遷移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總結規律,使他們自發性創造性地學習。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2一、學生學情簡析

本期我班有47名學生,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較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理想。

二、教材簡析。

這冊教材包括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量的計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等內容。

1、混合運算和應用題:這單元進一步學習三步式題的混合運算順序,學習使用小括號,繼續學習解答兩步應用題,解答比較容易的三步應用題,它的特點是未知量隨著兩個量的變化而變化;

同時連乘和連除應用題集中在一起教學,加強彼此的聯系,有助于加深對數量關系的理解,并能進行相互檢驗。在這一單元增加簡單的統計內容,這也是小學數學教材改革的趨勢,學生及早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及加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學習。

教學關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是在前面所學有關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數的認數范圍擴展到千億位,總結十進制計數法,然后對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運算定律加以概括總結,為以后學習小數、分數打下較好的基礎。

教學重點:四則運算的意義和運算定律以及四則運算的關系。

教學難點: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以及應用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X。

教學關鍵:通過實例引導學生概括出四則運算的意義和運算定律等知識,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3、量的計量: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各種計量單位的基礎上,對各種常用的計量單位的系統整理和總結。

這部分教材先講計量的產生,接下來講常用的計量單位,最后才是名數的改寫。總之,本單元新知識不多,教學時應以復習、整理為主。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常用的長度、面積、重量、和時間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認識面積單位和進率及名數的改寫。

教學關鍵:重視計量單位的直觀表示,使學生進一步形成明確的計量單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以及在學習分數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它包括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小數大小的比較,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等六部分內容。

教學重點:小數的意義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小數和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教學關鍵:正確理解小數的意義及小數和復名數的改寫。

5、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這部分內容先教學小數加減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再教學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由于小數加減法有密切聯系,計算法則基本相同,突出小數點的處理問題,便于學生在已學的基礎上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計算方法。這單元同整數計算一樣,注意教給學生多種計算方法,以培養學生的靈活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小數加減法的簡單算法。

教學關鍵:在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時,著重說明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才能相加減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教材先講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隨后出現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認識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對三角形進行分類,以及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的結論。接著學平行四邊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與正方形、長方形的關系,最后學習梯形特征,以及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直線、線段、射線以及平行線的概念。

教學難點:區別直線、線段和射線,垂線與平行線概念。

教學關鍵: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畫圖能力。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自然數和整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含有三級的多位數。

2、使學生理解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3、使學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整數口算。

4、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筆算和簡單口算。

5、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以及簡單的統計圖表,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

6、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比較熟練地計算一般的三步式題,會使用小括號,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文字題。

7、使學生會解答一些數量關系稍復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并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應用題,初步學會檢驗的方法。

8、結合有關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唯物辨證觀點的教育。

四、本學期教學措施

1、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學困生的成績。

4、多創設學習情境,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6、對學困生要付出更多的關心和愛心,作業適當降低要求。

7、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3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4)班、(5)班,從上一學期來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學生,由于知識脫節,單元知識能過關,但綜合能力較差,對于概念理論知識理解過于膚淺,對知識運用也欠靈活,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比較浮躁,計算能力較差,還需進一步提高,應用題分析能力還可以,個別學生仍需繼續輔導。從學生習慣方面看,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題馬虎,丟三落四,抄錯數,不用直尺等許多學習習慣有待改善;還有個別學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四則運算,觀察物體(二),運算定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三角形,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圖形的運動(二),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雞兔同籠,總復習。其中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三、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使學生: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圖形的運動,會畫出對稱和平移后的物體,掌握利用平移求不規則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5、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深入教材,認真備課,定好單元計劃,提前一周備課。

2、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側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3、抓重點、難點、各個環節的突破。

4、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抓好素質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課堂40分鐘的利用,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

5、對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教科書掌握例題、習題之間聯系,舉一反三,靈活學習,真正地把知識學會。

6、精心設計作業,有層次,講究目的性、科學性。

7、抓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耐心輔導,因材施教。

五、教學進度:

教師教學時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適當靈活掌握。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4一、學情分析

班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仍存在一定缺陷與不足,綜合能力有待提高,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比較浮躁,需要改正,改掉許多學習上的不良習慣,班級部分家長的重視程度也有待提高,爭取學好本學期的任務。

二、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內容為:四則運算、觀察物體、運算定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三角形、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圖形的運動、統計、數學廣角等。

三、教學措施

1、努力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繼續加強學習常規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聽課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課前的預習、課后的復習的習慣,認真審題的習慣,規范書寫格式等的教育。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2、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控制訓練量,把握訓練密度,以達到的訓練效果。

重視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講求精講多練,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解決所存在的問題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針對本班學生計算能力較差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將要求每位學生每天要完成一頁口算題的練習,針對筆算能力較差的學生,每天將完成3題筆算練習,并且要家長批改,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每周將進行一次筆算小測。

3、加強解決問題的教學。

本冊教材在解決問題教學中,問題都是由已學過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增加一個條件或改變問題而成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找等量關系的能力,通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教學中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要適時,有效的幫助和引導。

5、多和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開他們心中的結,讓他們在快樂、輕松的氣氛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賞識每個層次的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并及時鼓勵他們,多表揚和肯定、批評、增加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6、抓好培優補差工作。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5一、教材分析

(一)“數與代數”領域

1、第一單元“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在三年級下冊學習“元、角、分和小數”的基礎上,擴展對小數的認識,把小數和分數初步聯系起來,進一步了解小數的意義。結合具體情景,學習小數加減法和加減混合運算,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第三單元“小數乘法”。

結合具體情景,使學生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經歷探索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運用小數乘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第五單元“小數除法”。

本單元包括小數除法,積商近似值,循環小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等內容。結合具體情景,經歷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時只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養估算意識。初步了解循環小數,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第七單元“認識方程”。

結合生活情景,使學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數;通過直觀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過游戲活動,初步了解等式性質,并能用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二)“空間與圖形”領域

1、第二單元“認識圖形”。

通過分類活動,梳理已學過的一些圖形;通過對三角形分類,了解各類三角形的特點;通過操作,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了解梯形的特征;會運用學過的圖形設計一些簡單的圖案。

2、第四單元“觀察物體”。

能辨認從高低、遠近不同觀察點拍攝到的圖片及其先后順序;通過實際觀察,使學生體會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畫面不同;能辨認從不同位置拍攝的圖片及其先后順序。

(三)“統計與概率”領域

第六單元“游戲公平”。通過游戲,使學生初步體驗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設計公平、簡單的游戲規則。

(四)“綜合應用”領域

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數圖形中的學問”“激情奧運”,“圖形中的規律”三個專題活動,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五)整理與復習

包括整理與復習(一)、整理與復習(二)、總復習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小學第一學段的學習方法,師生之間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學生學習常規好,喜歡學習數學,對所學知識掌握較好,并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維發展也就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四、教學措施。

1、多創設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情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要充分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系,通過知識間的遷移、類推、比較、拓展,將新知識點與學生原有知識體系聯系起來進行教與學。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4、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篇(10)

皮亞杰認為,人的認知發展是一個認知圖式不斷重建的過程,它是由連續階段構成的,把“運算”水平當作認知發展的依據,將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演階段(2-7歲),具體運演階段(7-11歲),形式運演階段(11-15歲)。小學生正處于具體運演階段向形式運演階段過渡時期,進入七年級后,形式運演進一步發展,走向成熟,具體運演思維仍在不斷發展。高一級的運演思維要借助低一級的運演思維,最根本的是小學階段的前運演思維,這就是說具體的經驗對學生學習新知識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現有學習能力,并以此為據,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和程序,激發學生認知上的不平衡,促使新舊知識相互作用,使學生以故知新,思維得到發展。

小學生具有獨特的認知圖式,年齡特征明顯,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情緒波動性強,好表現,喜歡被表揚和贊同。針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意識,教科書中的設計“問題情境――公式定理法則――定義――應用”符合學生的思維活動順序。但是由于教材設計是十分簡約的,因此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新知識之間的關系,安排恰當的情境和數學思維活動進程,以使課堂的教學活動適合學生的發展。教材為教學提供了數學語言和圖畫,有的學生很難把圖畫表象和抽象語言與現實聯系起來,因此,教師應把教材中的圖畫轉化為具體實物,將語言轉化為具體材料,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具體的事物的觀察、感知、理解,最終獲得具體經驗,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思維水平,形成能力。

例如,對于小數的學習,由于學生對小數認識的最直接經驗來自價錢,因此,在第一學段第一次學習小數時,教材設計了“元、角、分與小數”單元,它的意圖是使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如“買文具”“貨比三家”“買書”“寄書”),學習小數及其簡單加減運算的初步知識。結合購物情境學習小數,將突出元、角、分與小數的密切聯系,這有助于學生對小數的理解,并滲透了解決問題的要求。這個單元的學習也為以后學習小數提供了一個直觀、具體的模型。在第二學段繼續學習小數及其運算時,教材首先通過豐富的實例,拓展了學生對小數的認識。學生在探索小數運算法則時,可以借助元、角、分的模型,并最終脫離具體模型掌握小數運算法則。

認知發展階段論的研究表明,學生在與之適宜的教學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學習會更加順利。學生的認知水平是選擇教學方式的依據之一,然而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最適宜的方式也存在差異。比如,優等生在合作學習中能較好地發揮其潛能,充分展現自我,有時甚至能“一言堂”。但是在交流中,優等生思維敏捷,先把思路說了出來,從而導致有些中等生、學困生的獨立思考受到干擾或替代。而講授式教學中,對啟發中等生、學困生有利的問題與示范教學,可能對優等生卻是多余的。在講授式教學中,教師能根據課堂里中等生、學困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的節奏。現代信息技術的引入豐富了教學的手段,立體的圖形、圖像動態的位置與方位的變化,促進了學生的思考與理解。所以,課堂的教學方式需要多樣化,與不同水平的學生相適應,最好的教學方法其實是多種方式恰當地組合運用。

形象直觀與邏輯抽象相結合,是教師協調教學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常用的策略。一些抽象、概括的或難以理解的數學結論或問題,學生在操作與活動中,用形象與直觀呈現抽象、解釋抽象,最終獲得理解。同時,用數學的語言和符號來描述和再現活動中的理解,將直覺水平的理解與一定程度的抽象認識相交融,低水平的認知就走向了高水平的抽象認知。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操作具體事物的機會和時間。思維發展是連續的,是相互重疊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要回到低水平思維中去,依靠具體經驗獲得對新知識的相應水平的理解。因此,教師要利用教材提供的線索,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實物、圖表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對具體事物進行操作,使他們獲得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具體經驗。數學學習主要是學生對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結構關系的認識,這種認識需要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才能實現。例如,在學習矩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對矩形面積公式S=ab,不能僅僅理解為兩數之積,而應理解為:a代表一排中單位正方形的個數,b代表排的數目。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割所求的矩形為(以長和寬都是整數的情況為例):每一行的單位正方形的數目相等,然后給他們時間去畫圖、數數、計算,使學生理解矩形面積在結構上的特征。這樣,他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時,就會理解改造平行四邊形或梯形的目的,即把圖形轉化成為一個矩形。對平行四邊形或梯形結構特征的理解,是以理解矩形整體結構特征為基礎的,是學生自己對圖形的操作活動的一種頓悟。

上一篇: 畢業論文致謝 下一篇: 干部培訓總結講話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高潮视频 |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看 | 最新精品国产AV资源网 | 亚洲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