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師德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07-30 02:45: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校教師師德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校教師師德總結

篇(1)

小學數學教學時的主體是小學生,由于小學生有好動、思維活躍等特點,在一整堂課的時間內,學生不可能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師的講課上,所以在課堂講解完時進行課堂總結是對學生的二次講解,并且由于課堂將要結束時,學生的注意力大都比較集中,所以這個時候教師推出漂亮的總結,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僅能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的新知識,還能使學生在對知識的溫習過程中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一、利用回顧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總結

回顧法是一種較為傳統的課堂總結方法,利用回顧法引導學生反觀課堂所學內容,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有利于學生建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在總結過程中查漏補缺。

首先,利用知識回顧法實施課堂總結。知識回顧,顧名思義,就是引導小學生對課堂所學數學知識進行回顧,讓學生歸納與概括新知識,梳理學習思路,有利于學生明確數學課堂的學習重點,促進學生鞏固記憶,強化理解。在知識回顧活動中,教師一般會用“同學們,想一想我們這節課都學了什么知識?”這樣的問題組織學生快速回顧知識點。

如在講解“倍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總結中說一說自己對于“倍”這個數學概念的理解。在小學階段,教師會利用多種實例幫助小學生簡化數學概念,在總結環節,有學生說:“在課堂中,老師掌握了兩根胡蘿卜和三組兩根水蘿卜的圖片,水蘿卜的概數就是胡蘿卜概數的兩倍。”m然小學生沒能用抽象的數學語言總結知識點,但這樣的回顧能夠幫助學生強化理解,同時也證明學生真正理解了“倍”的數學概念。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總結環節一起嘗試用抽象語言去回顧數學知識,促進小學生逐漸養成抽象思維能力。

其次,利用過程回顧法優化課堂總結。引導學生在課堂總結環節回顧本節課中新知的探究過程,能夠讓小學生在課堂結束關頭理清個人思路,檢驗個人數學學習成果。重視學生對數學方法的掌握和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有利于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利用鼓勵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總結

利用鼓勵法實施小學數學課堂總結,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積極學習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數學知識與概念具有抽象性,很多小學生會產生負面學習情緒,甚至產生厭學與棄學思想。要讓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保持下去,教師要利用課堂總結的機會幫助小學生消除不良學習情緒。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決定了每一位學生會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不盡相同的困難。利用鼓勵法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目的在于讓教師在學生心理脆弱時給予其必要的鼓勵與支撐,燃起學生的斗志,促進學生自主解決學習問題。

如講解“小數乘法”知識時,一些小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不能理解小數點位置的確定方法,越學越煩躁。在課堂總結環節,教師要利用鼓勵式的方法與鼓勵式的語言,組織大家一起解決難題。讓已經理解的小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看法,給有困難的學生提供解決思路,以學生互相幫助的方式完成課堂總結,有益于小學數學教學實效的提升。當有小學生說:“我是這樣記的,小數乘法先把小數點去掉,按整數乘法算。兩位乘數的小數點后共有幾位數,就在乘積從右向左數幾位,將小數點放在那個位置就可以。”小學生說出的方法更符合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有利于小學生解決數學學習難題。在總結環節,教師要鼓勵小學生大膽說出疑問,發動集體力量解決問題,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全面提升。

三、利用游戲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總結

游戲活動對小學生有強大的吸引力。利用游戲活動優化課堂總結環節,不僅能夠喚醒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還能讓小學生對未來的數學課堂學習充滿期待。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游戲回顧所學知識點,也可以利用游戲幫助學生消化重難點知識,將寓教于樂的思想落實到教學實踐中。與傳統的總結方法相比,游戲總結法的趣味性更強,會更受學生的歡迎。

在講解“百分數”時,分數與百分數之間的轉化是本部分的學習難點。教師可以在課堂總結環節,先與學生討論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轉化方法,再組織競賽游戲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方法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綜合實力平均的競賽小組,每一個小組輪流派出代表參賽。在參賽前,小組內抽簽決定出場順序。各小組同參賽者一起到黑板上完成教師預設的題目,每人三道題。教師要為學生規定時間,三道題最多用時一分鐘。哪一個小組所用題目正確率最高,哪一個小組取得勝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有效方法,而應用則是檢驗小學生數學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利用游戲活動,給小學生創造應用數學知識的平臺,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總結興趣,還能讓學生形成邏輯思維,發現個人漏洞,為了在游戲中取勝快速彌補,于小組中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篇(2)

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課題組教師對鋼結構綜合實訓教材、課堂教學策略、課程考核評價設計多次進行教學研討。在綜合實訓教學中,采用各種有效教學的策略,引發了學生的有效學習,使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吻合,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鋼結構綜合實訓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

綜合實訓質量不僅反映了畢業生的素質,而且反映了教學質量。目前鋼結構綜合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下:

1.鋼結構綜合實訓的題目較為單一,而難度要比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難度大。在內容和要求方面,對于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習習慣和能力不好的學生,較復雜,難于完成,出現抄襲現象,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和刻苦鉆研的工作作風。

因此根據鋼結構專業和行業要求,拓展鋼結構綜合實訓題目,編制一套鋼結構綜合實訓教材,并加強對學生的考核評價,勢在必行。

2.在綜合實訓教學中,學生仍處于被動地位。學生按照指導教師規定的題目,跟著老師一步步進行。老師每周固定上課,詳細布置本周任務,講解具體設計計算方法。這樣不利于學生個性專長的發揮和獨立工作能力的鍛煉,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因此在鋼結構綜合實訓教學中,要運用有效教學模式,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教學效果。

二、鋼結構綜合實訓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有效開發和使用教材

1.有效開發教材

鋼結構綜合實訓的題目較為單一,大多為單層門式鋼架結構體系的設計,包括建筑設計、結構設計、預算、施工方案的編制。對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同學來說,結構設計較困難,難以完成。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課題組教師針對目前鋼結構綜合實訓的題目較為單一,根據鋼結構行業的發展,經過多次教學研討,參照多個工程實例增加了多個實訓題目,并編寫了鋼結構綜合實訓校本教材,以利于不同層次學生選擇實踐,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有效使用教材

課題組教師深入領會教材內涵,把握教材中豐富的信息資源,利用一切可用信息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如多媒體、自制課件、提供動手操作材料等手段協助教學,創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力求把教材靜止的信息資源變為動態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合理提出教學問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的密切聯系,更好地體現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二)有效備課

提高綜合實訓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的途徑有很多,但應該把抓好備課作為提高綜合實訓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首要環節。

1.綜合實訓輔導教師要在課前研究教學目標,鉆研教材,落實知識點、重點、難點,廣泛收集教學材料,并要關注學習某一內容前的起點能力。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鋼結構綜合實訓輔導教師還關注學生間的差異,分析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獨立完成、哪些可以通過學生間的合作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傳授、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

2.綜合實訓輔導教師要在課前研究選擇教學行為和組織形式。既要整體設計,又要分項考慮,某種教學方式既可以貫穿一堂課也可以體現在某個教學環節上,還可以多種教學方式結合使用,以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

3.綜合實訓輔導教師要與同組其他輔導教師課前積極討論。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鋼結構綜合實訓輔導教師經常對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凸現、能力的培養、重難點的突出與突破等方面進行交流修正,使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認識風格的教師能互相啟發、補充,共同提高。

三、有效上課

有效上課就是落實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注學生學習行為,看學生掌握的情況。綜合實訓輔導教師要能緊湊而富有節奏地安排學生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參與課堂,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課堂干擾,維持課堂秩序,保證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被動地接受新知識而少有探索、發現和創新,它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學生的主體作用很難得到發揮。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鋼結構課程組教師在鋼結構綜合實訓教學過程中,采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把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作為目標,積極設計適合鋼結構綜合實訓和學生實際的有效教學活動。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圖

鋼結構綜合實訓輔導教師指導學生選題后,根據實訓題目進行分組,采用小組合作形式。教師在課前要研討什么樣的問題由小組合作解決,小組學習結果如何在全班分享,力求做到既要讓學生放開去想、去做、去活動,又要讓學生想有方向、做有目標、活動有收益。

在課堂教學中,輔導教師靈活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能管得太死或放得太散。既有討論、交流、演示等活動,也有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充分挖掘和利用資源,強化學生的自主創新。把教師主導的“目標―策略―評價”的過程與學生經歷的“活動―體驗―總結―表現”的過程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習實訓過程,并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動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此外,每周定期召開小組會,要求每個學生匯報前一階段所做的工作,提出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采用“限時發言,不限時研討”的方式。“限時發言”就是根據匯報內容,限定每個學生的發言時間,“不限時研討”就是不限定研討時間,其他同學可以結合匯報內容展開討論,然后輔導教師做出點評,讓學生知道怎么表達更合適、怎么分析更合理。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互相了解、互相啟發,開闊學生的的思路。

實踐證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這種模式下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能力有所提高,即使是困難生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有效評價

考核評價是綜合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有效評價這里主要指過程性評價。

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課題組教師以體現職業能力為核心,制定了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強的鋼結構綜合實訓考核標準。教師根據課程目標和課程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制定考核內容,理論測試注重實用性,實際操作以技能培養為中心,實現過程評價和課程評價相結合進行課程的考核。在考核中,實行過程性、階段性的量化考核。鋼結構綜合實訓成績由階段成績和答辯成績兩部分構成,階段成績占60%,答辯成績占40%;最后,按優(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

篇(3)

一、與時俱進的探索精神, 樹立現代教學理念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現代教學觀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著眼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因而,高校教師應在傳授現有知識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如何獲取、掌握所需知識和信息的方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教會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強調結果本身;在適度掌握知識數量和精確程度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努力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學有所獲,真正做到“授人以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只有確立了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并在教學中加以貫徹,學生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得到保證,從而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二、善于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好的課程準備還需要好的課堂發揮,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目前提倡“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即要加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力度,以啟發學生探索學習、創新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而,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對比式,啟發式、討論式,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講授、自學、討論會、實習等多種教學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向題的能力,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溝通,注重教學效果

教學的目的在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教學效果評價的主體是學生。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應主動接近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和課余活動等方面的情況,還可以通過開展課外活動,拓寬師生交往渠道,做到與學生及時溝通。對學生應一視同仁,不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價學生,建立起友好而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這有利于我們教學工作的開展。通過及時有效的溝通,學生可以從教學中受益,而教師也可以從中認識自身的不足,做到教學相長,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篇(4)

一、概述

(一)高校師德建設

高校教師不僅肩負著教育學生的重任,也帶著培育高素質高品德人才的責任。教師應當以身作則,才能促進高校學生的品德端正。高校教師的師德建設是個人道德水平和內在品質的重要方式,也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目標。根據對高校隊伍的道德要求規范明確指出,“高尚師德”是高校教師的首要建設標準。現階段我國高校教師師德建設存在理念模糊、學風浮躁、教學敷衍、學術不端、言行失范以及育人意識淺薄等重要問題,這個問題亟待解決,需要通過運用不同的方式來開展高校教師師德建設。

(二)音樂與道德建設的聯系

作為一種非常典型的文化和藝術形式,音樂在不同的方面和層次都表現出獨到的價值,其中音樂與道德的關聯一直以來都十分緊密。馬丁路德金曾說“音樂是萬德胚胎的源泉”,音樂被譽為是道德建設的源頭,為道德建設提供“道德因子”,另一方面也是道德建設的重要工具,具有道德規范、道德宣傳和道德教化等作用。而關于音樂與道德建設的聯系研究,實際上完成了音樂在高校師德建設中的可能性論證。

二、音樂在高校師德建設中的作用

(一)音樂提供高校師德建設的內容

因為作為人類思想和精神力量的載體,能夠承載多樣性的題材。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音樂曾經承載了革命思想、追求進步和文化追求的多種理念,而高校師德建設依然可以將音樂作為載體,反映高校師德建設的具體內容。例如歌頌教師品質的《好大一棵樹》、《教師禮贊》以及《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等音樂作品,能夠提高高校教師對于自身道德的關注。這些在作品中所傳達的奉獻精神和愛崗敬業精神,是高校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音樂作品完成了高校師德建設內容的承載和具體表達。

(二)音樂促使高校教師追求道德提升

高校教師師德建設中,“修身立德”是建設的根本。音樂通過夜的旋律傳到給人積極向上向善的經驗,而促使人凈化心靈,追求更高的道德標準。實際上在高校師德建設中,音樂可以幫助教師抒感,高校教師工作本就相對繁瑣,而音樂通過旋律能夠幫助教師鎮定心靈,從而達到心靈的凈化和精神的升華,為開展高校教師師德建設奠定基礎。其次,音樂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與道德是不可分割的精神體驗,因此一般認為具有較高審美情趣的人會具有較高的道德標準,而音樂通過教師的審美價值和審美能力,能夠從內而外的實現對教師的道德教化,從而提高高校教師的師德標準。具體來說,高校教師在優美、柔和且富有審美情趣的音樂作品中,能夠不斷提升自己對美的追求,繼而陶冶情操,開始在自然而然中提高師德水平,并且從內心深處認可師德培養的重要性。

(三)音樂為高校師德建設提供柔和的教學工具

音樂教育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師德水平。音樂是一種柔和而深沉的感知形式,往往能進入人的內心進行深層次的打動。高校教師本身個人文化素質較高,因此很難接受形式生硬和說教明顯的道德教育,如果開展填鴨式或命令式的師德教育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引起高校教師對師德教育的反感。但是音樂本身是一種比較高雅的形式,與高校教師的日常喜好有結合點,同時這一形式又是潛移默化的。因此更加容易被高校教師接受,從而提供了高校教師師德教育的工具。具體來說,在開展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時,可以在課堂中引入音樂教學作為開場,令其發揮類似開始瑜伽運動前進行音樂冥想的功能,幫助高校教師進入平心靜氣的教學狀態。其次,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時,可以將音樂賞析等作為作業內容,通過較為優雅的形式完成高校教師對師德建設的認知訓練。

(四)音樂提供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動力

在高校教師師德建設中,自我激勵是師德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教師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積極向上的道德示范,才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性格。音樂具有培養人性格的優點,柔和的音樂能夠按捺浮躁的性格,而激情洋溢的音樂能夠生活和教學工作中失敗帶來的壓力。高校教師本身的工作強度相對較大,不僅肩負著教書育人的工作,同時也有一定的科研任務,因此通過音樂的正面激勵和促進,能夠為高校教師開展師德建設奠定一定的精神基礎,并提供源源不斷的情感動力,幫助教師培養出樂觀向上,艱苦耐勞的優秀品質,為教師進行師德教育的示范奠定基礎。具體來說,在教師心煩氣躁的時候,如何的催眠曲和安定性的音樂能夠幫助高校教師收斂心神,平復心情,進而表現出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道德水平。其次,教師在遭受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和失敗時,可以通過聆聽激昂性的音樂來提振士氣,克服生活和工作中遭遇的挫折,從而為學生進行良好的道德示范。

(五)音樂為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提供考核依據

高校師德建設如何開展考核一直是教育的難點所在,這是因為道德教育不僅需要知識儲備、理解什么是具體的師德表現和如何提高自己的師德等“硬核知識”,更需要在真實的教學實踐中踐行師德教育。然而,如何在實踐中考核高校師德建設的效果,一直以來存在量化困難的問題。因為高校教師往往可以通過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文化素養來填寫相關的問卷和答卷,但這樣的結果反饋的意義不大,其偽裝性也相對明顯。因此我們需要尋找一種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反映高校教師師德情況的考察方式。而音樂就是不錯的選擇。這是由于音樂本身必須要道德,只有兼具藝術道德的人才會具有更高的音樂賞析水平和能力,而音樂的表演者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職業道德修養方可進行。因此從這個層次來看,音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教師的師德現狀。具體來說,首先在進行教師師德建設之初,可以通過音樂問卷填寫等方式來了解教師目前音樂欣賞類型和音樂欣賞水平,從而得出教師的藝術修養和道德修養。其次,在師德建設的考核的過程中,可以引入音樂賞析題和音樂內容分析題目,由于這樣的題目往往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是絕對的“硬核知識”,因此可以比較隱形地得出高校教師的音樂欣賞水平和真實的師德水平。

篇(5)

摘 要:隨著高校規模不斷的擴大,國家政府部門、教育部門以及財政部門對高校教育投入的加大,使得高校的招生規模和數量在不斷的增加.基于此種社會形勢,高校的教師隊伍數量和規模只能夠不斷的擴張,這樣才能夠逐漸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青年教師的比例在不斷上升.由于高校教師結構在不斷的變化,青年教師的注入雖然為高校教師隊伍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元素,但是在某種方面影響了整體教師結構的發展.這主要是因為青年教師的各種方面的特點使得青年教師在師德師風等建設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缺陷,某些問題嚴重的阻礙了高校教師隊伍的發展.當前,我們國家內部的教育部門對高等教育的關注度在不斷的提高,這是因為現在高校的青年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同國家教育部門制定的要求不相符,所以就必須逐漸的構建和完善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機制.這也是改變當前的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現狀的重要手段.本文將重點論述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基本情況和重要意義,不斷解決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重要問題,通過分析當前存在的現象制定相應的師德師風建設對策.

關鍵詞 :高校教育;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5-0230-02

青年教師總體上講具有時代賦予的新特點,普遍擁有較高學歷,基本上是碩士,知識結構新,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強,與大學生心理距離近.[1]就現在的現狀來說,高等教育院校內部的學生數量在不斷的擴招,致使高校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比例不斷提高,高學歷、不是師范專業教師的比重漸漸上升.根據有關部門的基本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們國家內部的高等教育學校里面的教師團隊年齡逐漸年輕化,年齡低于45歲的教師比重高達80%,年級低于35歲的教師比重為47%.此種現狀充分的表明,我國高等教育院校內部的教師結構逐漸年輕化,教師隊伍中的新鮮血液在不斷的增多.雖然這種情況比較可觀,但是仍然會有部分的青年教師在師德建設和師風建設等方面有所欠缺,性格方面不適合教育行業、教學不嚴謹等等.這些不良的行為都會影響高校教師隊伍的嚴謹性,嚴重的情況下會損害高校的整體學校形象和信譽.所以,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在此種情況下愈發重要.

1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基本情況和重要性

1.1 高校青年教師的基本情況

近些年來,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在不斷的發展,這就為各種類型高校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不僅如此,經濟實力的上升以及國家財政政策的支持,都為高校規模的擴大和教師隊伍的壯大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就目前的發展現狀來說,我國的高等教育質量在逐漸的凸顯出大眾化的趨勢,此種局面下.各高校的教師隊伍年齡逐漸減小.許多年輕的教師沒有經過專業性與系統性的師范教育培訓就直接入高校擔任教師,而且在高校教師中占據著較大的比重.這些年輕教師的年紀較小、學歷較高、知識比較新穎、反應能力較快而且發展的潛力巨大,但是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存在著些許的缺陷.

1.2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重要性

師德師風是指教職員工在從事教學、管理、服務等教育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及其行為體現.[2]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質量在某種程度上能夠體現高校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學校內部的學習風氣等等,體現著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才氣的統一性,嚴重的影響著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不單單是這種情況,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在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中的地位愈發的突出.師德建設與師風建設的基本情況已經影響到各界對高校教學質量的態度,同時也影響了高校為社會提供的服務質量以及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師德師風關系到高校的辦學方向,關系到高校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實現,是促進高校改革、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3]

2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中存在的問題

2.1 青年教師的價值觀念與理想信念等同高校發展不相符

由于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較為迅速,使得高校內部的許多青年教師在價值觀念和人生觀念等方面發生重大變化.許多青年教師在社會觀念和價值觀念上的趨向有所不同,在怎樣處理競爭關系、功利關系等方面稍有偏頗.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師伴有嚴重的自我主義、拜金主義等方面的思想錯誤.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時,會將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發展為中心,缺乏對國家、社會的使命感以及為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服務的事業心.[4]

2.2 青年教師在工作與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識較差

團隊精神是一種群體內驅力,體現著團隊的協作精神和戰斗力,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和創造團隊業績的重要條件.[5]由于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呈現競爭化,加之許多青年教師在家中屬于獨生子女,這就愈發的促使青年教師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師同教師的競爭性加強,反而其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比較薄弱.有的教師為了展現自我,無視與別人的交往,缺乏與他人在教學上的探討,導致教學過程脫節孤立、學生掌握的知識支離破碎.[6]不僅如此,還有的教師的性格比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與其他教師的溝通交流甚少,忽視了合作的重要性.

2.3 在教書育人和科研創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態

由于時代的發展較為快速,教師對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以及教書育人工作帶有一定的浮躁情緒,這就使得在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叛逆心理.在教學中態度不夠嚴謹,對待自身的教學工作保持得過且過的心態,在備課和講課的過程中投入力度較少.有的時候沒有遵守教學計劃和學科特點開展授課工作,在課堂上隨便的應對、照本宣科等.在學術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顧完成研究任務,輕視了教學工作的嚴謹性.

3 提高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水平的對策

3.1 積極轉變青年教師的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

有關師德師風的理論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經驗教訓的總結和提煉,也是人民教師進行職業道德修養鍛煉的指導思想.[7]高校青年教師要積極學習相關方面的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指導青年教師的行為,幫助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和價值觀念.青年教師在今后的教學生活中,才會有意識的改變自身的心態,逐漸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力度,將優秀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者作為自身的發展榜樣.

3.2 高校要積極構建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氛圍,進而引導青年教師工作

高校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要積極構建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氛圍,幫助青年教師轉變自身行為與態度.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建設活動,提高青年教師的政治覺悟和行為意識,利用科學的輿論導向來抵制不良師德師風的出現.對于優秀的教師進行表彰,以此來鼓勵青年教師奮發向上.

3.3 將師德師風建設情況納入教師考核工作

學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師德建設規劃、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制度,對師德建設目標、組織實施、保障措施、考核評價、獎勵辦法等提出明確要求,充分發揮規章制度的約束力,使師資隊伍建設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8]積極運用各種激勵機制來激發青年教師的建設工作,完善相關方面的考核制度,為青年教師的發展提供公平、公正的發展平臺.

4 結論

隨著我們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不斷的加大,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伴隨著經濟實力、科學技術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青年教師逐漸的在教師中比重的加深,顯示著我國的高校規模在不斷的擴大,而且高校教學隊伍也在不斷擴大,教學隊伍逐漸呈現年輕化.所以,提高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質量成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沈嵐,邊麗.關于高校青年教師的現狀及培養的思考[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04):11-13.

〔2〕張寶梅.初探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原因分析及其解決辦法[J].中國電力教育,2014(02):230-233.

〔3〕謝麗嫻.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價值引導[J].高教探索,2011(04):70-73.

〔4〕王炳杰.關于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121-123.

〔5〕楚穎惠,劉京娟.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21):34-35.

篇(6)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68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歷史進程中,受文化多元化思潮的影響,在高校師資隊伍中出現了個別教師師風不嚴、教風不振、學術腐敗等師德亂象。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認真檢視當下高校師資隊伍中出現的新問題,探尋當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新舉措。

1 當下我國師資隊伍中呈現的新問題

第一,思想觀念退化,政治傾向淡化。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是高校師德的靈魂,思想政治工作決定著高校師德建設的方向。深究當下高校教師師風、教風和學術腐敗亂象的根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部分高校教師思想觀念退化,政治傾向淡化。

第二,敬業精神弱化,職業認同降低。“對生命及其精神的獨特價值取向即生命精神,教師的生命精神首先在于對職業的認同、敬重,甚至奉獻。在市場經濟和社會轉型時期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下,高校部分教師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僅僅看成是一種職業和謀生的手段,而未把它看作是傳承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崇高理想的一項事業。”

第三,功利主義抬頭,學術風氣浮躁。“少數教師不能妥善處理‘義’和‘利’關系,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偏差,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道德準則淡漠了,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減退了,甚至代之以狹隘的功利原則來對待自己的事業和工作。”[1]

第四,育人意識淡薄,師表形象不彰。“有些教師職業道德意識淡薄,在日常的教學工作活動中出現了教學敷衍了事、方法簡單、對待學生態度冷漠、全然不顧學生的內心感受和切身體驗等現象。如上課遲到或早退,上課前不認真備課或不備課,上課時著裝不整齊,甚至無精打采、瞌睡連連等,嚴重影響了高校教師的師表形象。”[2]

2 當下我國師資隊伍中呈現的新問題原因剖析

第一,社會環境消極因素的影響。“從客觀上看,既有市場經濟帶來的多元價值觀和利益多樣化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沖擊,也有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對教師傳統道德觀念的沖擊。”[3]許多教師只看到市場經濟功利性的一面,而忽視了市場經濟同樣需要奉獻的一面,把自己純粹置于一個社會經濟人的位置,而忘記自己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師。

第二,高校師德教育管理的不力。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滯后,師德建設的運行監督評價機制乏力。在人才引進、職稱評聘、人才培養和使用中存在重才輕德現象,過度注重職稱、學歷,而忽略了道德素質的考核,教育管理中的價值偏頗導致了教師的角色模糊、教師人生理想的淡漠。

第三,高校教師師德自覺的缺失。同志在《矛盾論》中闡述:“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內因決定外因,高校教師師德自覺的缺失是當下高校師德問題出現的深層次原因。

總的來說,高校師德亂象叢生,不管是對國家社會、高校以及高校教師本身,都有其有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只是在不同的視角下,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相互轉化。因此,探究高校師德亂象產生的根源,應當將探究維度和深度相結合,建立立體原因探究模型,并不能割裂各維度、各層面的相互聯系。

3 當下我國師資隊伍建設舉措

學者們積極探索師德建設的對策舉措,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解放了高校師德建設思想,拓寬了工作思路,提供了工作方法和師德實踐路徑,筆者認為,可以從國家和社會層面、高校層面、教師層面探索當下我國師資隊伍建設舉措。

第一,國家和社會層面。

以“以德治國”思想為指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營造風清氣正、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國家應大力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努力在社會上營造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教師的良好氣正,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各方面待遇,對教師的勞動予以充分的肯定,調動起教師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獻身教育事業的熱情。”[4]

第二,高校層面。

首先,師德需要建設。高校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健全師德建設領導機制和師德激勵監督機制。其次,師德需要教育。“堅持開展師德宣傳和培訓教育。要形成一整套專門的師德規范宣傳教育制度體系。”[5]再次,師德氛圍需要營造。加強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廣大師生理想的精神家園。

第三,教師層面。

首先,加強師德修養,強化自律機制。教師應加強自身修養,為人師表,提高師德水平,通過高尚的情操、無私的行為、嚴謹的治學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和激勵學生。其次,加強自我學習提高,促成全面發展。高校教師追求全面發展,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人,其內在和外延的相關問題如抽絲剝繭一般呈現出來。對于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的學術研究,不僅是完善我國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研究體系的需要,也是夯實我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實踐要求。

參考文獻:

[1][4]葛晨光.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2):87-89.

[2]黃美蓉,張元,丁三青.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師德建設[J].教育探索,2013,(1):38-39.

篇(7)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3)03-0093-02

2011年,教育部頒發了《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首次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高校教師考核評優的重要條件。教師師德水平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師師德水平,已成為高校師德建設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對浙江省部分高校1 529位教師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后發現,雖然大部分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是部分教師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方面的問題。在被調查的教師中有69%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其中29%存在心理健康問題,23%為輕度心理問題,3%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1.職業倦怠

一個人長期從事某項職業,并且重復執行某些作業,引發身心俱疲、能量耗盡、心理枯竭的情況被視為職業倦怠。職業倦怠是社會變革過程中教師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在調查中發現,對于“如果有相同待遇的其他工作可做,是否愿意改行”的問題,竟有64%教師選擇了“愿意”。這說明很大部分高校教師對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不高,當理想與現實發生沖突時,容易產生怨職情緒,并由此引發心理不適,工作缺乏熱情,教學缺乏激情,對人缺乏耐心,對事缺乏責任心,出現身心疲憊、欲罷不能的職業倦怠。

2.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個體人格發展的內在不協調而導致人格偏離正常人群,形成極端化的行為模式[1]。高校教師常見的人格障礙表現為沖動性、偏執性、強迫性等。調查顯示,高校部分教師人際關系敏感、固執、多疑、浮躁,缺乏良好人際支持群體,忍耐性差,易暴易怒,常伴有突發消極行為。在面對眾多不同身份的交往對象特別是不同個性、風格的同事時,不能及時調整心態而長期處于苦惱和煎熬狀態,易產生孤獨感和封閉感。有的教師自我壓抑,逃避社會交往,有的甚至還易于攻擊他人,諷刺同事,對學生挖苦、謾罵,甚至濫施處罰等。

3.情緒衰竭

由于國家對教師的要求、社會對教師的評價、家長對教師的期望、高校對教師的考核等客觀因素,教師在教學、科研、育人工作中超負荷勞動,再加上來自家庭的壓力,有些高校教師不堪重負,表現出精神和行為的疲軟,情緒衰竭,缺乏熱情和活力,對生活冷漠、悲觀,身心處于“第三狀態”,產生疲勞綜合征。情緒衰竭如不及時調整,長期積累下去,將會導致各種身心疾病。

4.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是人們對自我認同的心理狀態,是個人成就感的體現[2]。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高校教師已不是學生獲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教師權威性和社會作用也受到嚴峻挑戰。這讓許多教齡短、資歷淺的高校教師感覺自身價值無法體現,覺得自己無法給學生的成長成才帶來幫助,從而自我貶損,缺乏信心,失望無助感油然而生。

二、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對師德的影響

師德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經常性、穩定性的道德觀念、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3]。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能否形成良好的品德。不同形態的心理健康問題將會導致不同的教師師德問題。

1.教學走過場

部分高校教師因職業倦怠、心理枯竭,缺乏職業自豪感和使命感,工作缺乏責任心,教學走過場。課前不備課、課上不脫稿、課后不總結,上課照本宣科,內容乏味,形式單一,不注重教學方式和方法,不創新教學內容和形式,重教學數量、輕教學質量,致使教學走過場。

2.科研輕誠信

部分高校教師迫于個人發展的壓力,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人格障礙,在教學、科研方面浮躁、沖動和急功近利,甚至出現學術不端行為。如寫報告偽造數據,寫論文抄襲他人,治學不嚴謹,科研不誠信,將別人的成果占為己有,等等。這些學術不正之風嚴重玷污了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嚴肅性。

3.育人無動力

高校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部分教師因情緒衰竭,對育人工作缺乏激情和活力,對學生漠不關心,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健康及生活狀況不聞不問,與學生疏于交流和溝通,缺乏耐心和責任心。有的教師錯誤地認為,育人是思政輔導員和班主任的事情,教書才是教師的本份,將教書和育人割裂開來,導致育人欠缺實效性。

4.信念趨淡薄

部分高校教師因自我效能感低,在教師的崗位上缺少成就感,再加上市場經濟及社會轉型期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得他們的核心價值觀出現偏離,理想信念日趨淡薄。有的教師將教書育人作為第二職業,將商業活動或社會兼職作為自己的主業,用金錢來衡量個人價值;有的教師將擔任教師一職作為權宜之計,隨時準備跳槽和出國;等等。

三、強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優化師德建設的策略

1.構建教師心理健康“自助系統”,優化高校師德建設

(1)悅納自我

高校教師應對自己有充分認識和了解,能夠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能力。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克服困難,面對挫折坦然處之,同時對自己的失敗能作出正確評價。對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納和認同。通過悅納自我提高自我效能感,深化育人實效,推進師德建設。

(2)調節自我

高校教師要能適度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對自己不切實際的行為目標、心理不平衡狀態、與環境的不適應性,能及時地反思、修正、選擇、變革和調整。通過認知層面的自覺,來主動學習師德規范;通過情感方面的自愿,自覺遵守師德規范;通過行為方面的自省,來履行規范要求的職責。以豁達的人生態度調適個人情緒,客觀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學會轉移、排解、合理宣泄消極情緒。這種自我調節、自我教育是優化師德建設的重要手段。

(3)發展自我

高校教師要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充分發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據自身的特點,在集體允許的前提下,發展自己的人格。高校教師承擔著眾多角色,管理者、授課者、教育者、學習者等,需不斷轉換角色,這就要求教師發展多種能力,如專業能力、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等。同時,要加強意志力和獨立性的培養,明辨是非,不斷地學習和鉆研科學知識,參加現代化教學技能培訓及多媒體教學軟件的設計及制作培訓和外語水平的培訓,使自己具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和雙語教學能力,提升教學水平,從而堅定教書育人責任心和使命感。

(4)完善自我

高校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對環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與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理解他人,悅納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良好人際關系提升個人社會適應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同時要培養廣泛的生活興趣,來緩解工作壓力、調節工作節奏。另外,高校教師要設計自我,明確自己的生活理想、工作目標和發展規劃,豐富自己,完善自我,從而明確樹立個人價值觀,堅定個人的理想信念。

2.搭建高校師德建設“他助系統”,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1)加大人文關懷

高校要為教師“減負”。在教師學歷進修、業務提高等方面盡可能提供保障。合理安排教師工作量,適當提供科研幫扶,在管理工作中充分考慮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少一些剛性行政命令,多一些柔性的人文關懷,為教師提供和諧、民主、輕松的工作環境。高校師德建設要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樹立“受益于教師,服務于教師”的管理理念,給教師開展心理團體輔導及相關的心理健康講座,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2)強化激勵機制

高校在教學科研獎勵中要采取相應的在師德方面的激勵措施,如在教學優秀獎等評選過程中重視師德方面的因素。對德藝雙馨的教師,切實通過“師德楷模”“優秀教育工作者”“師德標兵”“三育人”模范等評先活動,樹立師德典范,宣傳先進典型。另外,高校要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將師德納入教師業績考核內容,將薪酬與教師的業績和師德評價掛鉤,切實體現教師師德和業績對學校的雙重貢獻,從而提高教師的自我價值感和成就感。

(3)完善評價體系

高校要健全和完善教育評價制度,明確師德評價是教育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要注重短期評價與長期評價相結合、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相補充、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交錯,體現良好師德形成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另外,師德評價要與崗位聘任、職務晉升、年度考核等掛鉤,對師德不合格的教師實行評優評先一票否決制,從而嚴肅師德建設。

(4)優化師德環境

高校要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對有進取心、責任心,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教師要重用、善用。要充分尊重教師個性化的特點,發揮其積極性、創造性,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讓他們享受勞動成果帶來的成就感。另外,高校要搭建教師成長的發展平臺,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幫助生活困難的教師改善生活環境,消除他們的心理負擔,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工作中去。

參考文獻:

[1]林文瑞. 教師職業倦怠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J]. 福建師范大學 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

[2]徐四華. 論高校師德建設中的教師心理健康[J]. 教育探索, 2009(1).

篇(8)

2、通過本次活動進一步提高校本教研能力。

3、通過本次活動使我們的年輕教師盡快走向成熟。

4、通過本次活動提升我們對課堂的反思能力。

本次活動歷時半個多月,從準備到展示到今天的評課結束,各個教研組通過集體備課,到試講再評課,再修正,反復錘煉,既體現了團隊精神,又提升了集體備課的水平,也使講課教師得到了鍛煉。本次活動各位教師踴躍聽課達500多人次,積極參與評課,收選評票108張,不言而喻,本次活動的任務已完成,目的已達到。

二、聽課后所引發的幾點思考

1、以生為本的課堂才是有活力的課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課堂。

以生為本是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把問題交給學生,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去交流、去合作、去探索。

當然,這里的提問是關鍵。

比如,劉瑞芳老師的《從算式到方程》整個課堂設計了15個大問題和若干個小問題,全部由學生自主作答,問題的設計是一環緊扣一環,環環相扣,教師簡煉精準的語言起到控制課堂節奏,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思維的作用,整堂課一氣哈成,效果極好。

這15個問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極好得展現了知識的生成與發展過程,問題之間的思維連續性讓學生不由自主的饒有興趣地去思考,去探究去解答。

隨著問題的解決,學生之間的交流,本節課所達成的目標自然完成,這個目標就是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

王杰老師的《美國南北戰爭》也體現了這一點,王杰的問題設計前后存在邏輯連續,是用演繹推理的方法來教會學生讀歷史、來講解歷史,來享受歷史,來反省歷史。歷史課本來就是應該這樣來上的。

以生為本就是教學中要面向全體,一節課下來,讓每位學生都有收獲和進步。

比如劉萍老師,汪宏志老師的課讓每位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學生的發言面寬。

又比如,劉瑞芳老師的課專門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了一個拔高問題(雞兔同籠問題)課堂既富彈性又有張力。只有以生為本,三年以后,我們的學生才有后勁,我們的尖子生的苗子才厚實,我們的學生才不會兩極分化。我們的學生才樂于學習,有興趣地學習。

2、課堂評價是提高學生能力和興趣的法寶。

課堂評價就是對學生課堂中的回答問題,參與活動。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師所給予的評價(也只能說是點評)。有時是語言,有時是動作,有時是眼神。比如劉瑞芳老師課堂上的掌聲以及微笑地看著回答問題的同學并耐心地聆聽,汪宏志老師分小組賽給一面小紅旗,還有其他老師的“表現得很好”,“說得太好了”等鼓勵性的語言。“不錯,還有誰要補充的?”

“再讀一遍試試看”,等啟發性的語言。當然,課堂點評是一門學問,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老師們都在朝這方面努力在做,有這方面的意識,但僅僅是上面所說的作法是遠遠不夠的。課堂點評并沒有具體的模式和公式。比如鼓掌并不是人人回答完問題都鼓掌,每節課都要鼓掌。(掌聲是給對問題的解答具有創造性學生的,是同學們不由自主的)。少用“很好”、“很對”等膚淺的詞語。點評要有啟發性,擴展性、延伸性。“點評”是融洽師生關系、溝通師生認知的橋梁,是聯系師生情感的紉帶,是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課堂上的評價語言應該準確而得體,生動而有效,而這決非一日之功,它雖生于即興,卻根植于深厚的教學積淀和文化修養中。另外,批評、挖苦、嘲笑的語言,不能用到課堂點評中,請老師們高度重視。

3、完善的教學的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是高效課堂的保障。

應該說通過各個教研組的集體備課,以上8節課的課堂結構都是合理的為一堂高效課提供了保障。這里無需要展開,希望以后各教研組加強這樣的集體備課研究,形成成果。我有這樣的想法,通過這樣的研究,每學期完成一部分教學設計,幾年后完成所有學科內容的每課時的教學設計是不愁我們上不出高效課了。

4、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是實施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教學的實施者。在備好課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當然有時也是一種經驗的積累,這次講課的劉萍、周盼、張南三位教師本身的素質還不錯,具備扎實的學科功底。由于才參加工作,表現出較為青澀是難免的。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他們會逐漸走向成熟。就拿劉萍老師的這一節課來說,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比較合理的,既注重了內容的教學,也重視了形式的教學。通過學生自讀課文來挖掘人物的面貌、性格和內心世界。通過通讀課文來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精神實質。通過品讀課文來體驗語感和美詞、美句、美文。通過細讀來品嘗寫作技巧與方法。

我們把前面兩點稱為內容的教學,把后兩點稱為形式的教學,語文課應該同時重視這兩方面的教學,根據不同的課文略有偏重。當時劉萍在上課時,可能太注重多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在課堂的調控上沒有做到恰到好處。內容的教學上花的時間過多,以至于在形式的教學上匆匆忙忙,效果降低,實際上越是后來越出彩。這節課因為在進行語言教學時,預設性的問題逐漸減少,生成性的問題不斷增多,這里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參與其中處理問題。如她在試講時,在進行以“家是什么”為題寫一句話的環節時,有一位學生說“家是溫暖的”一時卡殼,教師及時補充:“搖籃、港灣”。當學生表達的語言太生活化、太口語,教師建議用詞語進行修飾等,這時就可看見教師和學生融為一體了。這樣才能上出高效課堂。

篇(9)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2-0054-02

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肩負著歷史的重任。怎樣站好講臺,肩負起歷史的重任是每一位教師必須回答的問題。教師如果沒有崇高的師德,哪怕再高的學歷和淵博的知識也難于肩負歷史所賦予的使命。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應該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引人,應該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

一、高校教師思想道德上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教師的思想道德狀況總體上呈現良好的態勢,絕大多數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能夠愛崗敬業、嚴謹治學、團結協作、為人師表,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發揮積極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個別教師在師德方面還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現象,其主要表現有:

(一)思想政治觀念淡薄,理想信念弱化。如有的教師信奉“理想理想,有錢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把金錢利益當作自己的理想追求,在物質的誘惑面前失去了信念,他們強調個人與社會、奉獻與索取并重的價值取向。出現淡漠政治、遠離政治的傾向。在觀察分析問題時更多采用生產力的標準,而不是意識形態的標準,更多采用具體利益的標準,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標準,更多采用市場經濟的標準,而不是傳統道德的標準。例如,講學索要高額“出場費”,給多少錢講多少話,“按酬付勞”,以拿錢為目的,不注重質量和效果;有的教師在對學生的考評中,搞“錢分交易”,給“禮物分”、“人情分”等,嚴重損害了“師道尊嚴”的大學教師的群體形象。

(二)治學不夠嚴謹,學風不夠端正,缺失敬業精神。自古以來,人們視教師、學者為圣人,將學術領域視為純潔的圣土。但個別教師,只注重自己評職稱而重科研輕教學,甚至為了出科研成果不惜造假、剽竊、拼湊,成果經不起推敲,嚴重玷污了高校教師形象,敗壞了學術風氣。個別教師在課時津貼的驅動下,爭課時,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疲于應付,忽視教學質量;也有個別教師,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將主要精力放在經營自己的公司或社會兼職上,把教學放在了次要位置等等,這都是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我們應該嚴令禁止。

(三)行為規范不嚴,師表意識淡薄。如有的教師受不良傾向的影響,言行不謹,在課堂上或公共場所發表一些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言論;有的教師不注意儀表,穿著隨便,滿口臟話,行為放縱,為師不尊;有的教師上課自由散漫,講課隨心所欲,動不動發牢騷、講怪話;甚至有的教師缺乏自尊自愛,思想消極頹廢,沉溺于社會上一些低俗之風不能自拔。

(四)理論知識不深,缺乏實踐經驗。比如有的教師缺乏進取精神,不注重新知識的獲取,業務的鉆研,只滿足于一般工作,得過且過,甚至不安心做好本職工作。

(五)有的教師整體協作精神不強,學風霸道,文人相輕,缺乏相互尊重,取長補短的團隊合作精神。

這些現象不僅使大學教師的社會形象大打折扣,而且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玷污了大學校園的育人環境。同時,這些現象的存在更凸顯了加強師德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如何加強高校教師的師德建設

大家都知道,師德建設是一個古老而永恒的教育主題。那么該如何加強老師的師德建設,主要應該從學校和教師這兩大方面來抓起。

一方面,學校是加強教師師德修養學習的主要陣地,學校應把師德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加強對新世紀教師的師德培養,其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行動落實上

加強教育法規學習、規范教師師德行為,科學制定《師德規范》,體現層次性,把握規律性,具有可操作性。

1、學校應有組織有計劃地帶領教師學習《教育法》、《教師法》、《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提高教師師德認識,規范教師師德行為。

2、師德建設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體現層次性。第一層次是基本的人格目標,教師首先應是一個合格的公民,要具備一個公民應有的人格素質和道德水準;第二層次是教師的職業標準目標,教師應有高于一般公民的品德素質和職業道德品質;第三層次是素質教育目標,師德要滿足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3、師德規范要體現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的規律和特點,對教師提出明確的規范要求:一是要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即師德的方向;二是要愛崗敬業,即師德的核心;三是要教書育人,即師德的重點;四是要為人師表,即師德的基礎。

(二)做好師德評價工作,形成師德建設制約、激勵機制

1、建立系統完備的師德評價體系,形成師德目標的導向機制。師德評價體系是師德建設目標和師德建設內容的具體化。師德評價體系主要由政治思想、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四個方面內容。

2、全過程實施民主評價,形成師德建設的制約機制。一是實行自評與他評相結合。教師根據師德要求進行認真總結自評,學生在每門課結束時對教師進行評價。教研室對教師進行民主評價。各院、系、部對教師進行師德評價。最后將各方面的測評情況綜合出測評結果,進行獎懲。二是師德評價結合年終考核每年開展一次。三是師德評價的結果在教師晉升、評職稱等事項中應有一定的分量。

3、師德評價與師德教育和管理相結合,形成師德建設的激勵機制。師德評價為師德建設提供外部動力,師德教育為師德建設提供思想基礎,將二者有機結合,形成師德建設的激勵機制。激勵機制主要包括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兩個方面。在精神激勵方面,通過用學校事業的發展前景來鼓舞人,通過加快學科專業建設和學校事業發展為教師實現個人價值提供環境保證,要為教師個人進步和職業需求創造條件;在物質激勵方面,學校對評選出的師德標兵、優秀教師給予物質獎勵等。

4、建立學校師德建設民主監督小組,由學校督導組人員組成,負責對學校師德建設開展情況和教師師德表現進行監督,定期聽取學生和家長等各方面的評價意見。

(三)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形成優良師德風范和育人環境

1、組織全校教師開展師德建設大討論。

2、充分發揮校內宣傳媒體的作用,形成濃厚的師德建設輿論氛圍。

3、發揮師德典型的榜樣和示范作用,形成優良師德風范,推進教師師德水平的提升。

4、充分發揮學生在師德建設中的師生互動作用,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四)把加強師德建設與黨員教育結合起來,與堅持以人為本、尊師重教結合起來

要確立教師在學校辦學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廣大教師的聰明才智和工作積極性,共同搞好師德建設與黨員教育。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為教師教書育人創造更為良好的工作環境,關心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努力為廣大教職工辦實事、辦好事,把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成果體現在深入開展師德風范創建活動的實際效果中。

(五)建立師德建設問責制,制定出具體的問責行為和問責辦法,并落實貫徹執行

一個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學生的影響、發展作用極大。教師若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講求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必須時刻謹記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要為人師表。唐代詩人韓愈在《師說》中寫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里是說我們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傳道”,即傳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識技能。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的形象直接關系著學生素質的培養。“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作為人民教師,首先要做到為人師表,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其次,要規范文明行為。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關愛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2、要有敬業精神。教師要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能夠為學生的成才成長嘔心瀝血,對工作一絲不茍,即使碰到困難和曲折也能頑強地克服。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強調無私奉獻,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始終能以積極的心態和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

3、建立合作意識。不是有這么一句古話嗎?“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團隊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盡的,這種力量一旦被開發,將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奇跡。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海納百川才能激起驚濤駭浪,個人與團隊關系就如小溪與大海。每個人都要融入集體,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作用。例如在備課中就應該資源共享,形成合力,讓教案和教學生發出更大的魅力;而不應相互封鎖,互相嫉妒,各自為戰,以致影響效力。合作能激發潛力,集體協作干出的成果往往能超過成員個人業績的總和。在一個缺乏凝聚力的團隊里,個人再有雄心壯志,再有聰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發揮,只有懂得團結合作的人,才能干出一番事業,甚至創造奇跡。

4、關愛每位學生。作為教師,應該無私地把愛撒向每一個孩子,平等地對每個孩子,了解他們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們失敗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時時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時時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熱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于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愛的溫暖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

三、小結

史煙飄過,回看今天。師德建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養成,更需要的每位教師的主動參與。

參考文獻:

[1]黎開誼.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師德建設[J].思想教育研究,2011,(4).

[2]徐嵐,盧乃桂.研究型大學師德建設的途徑[J].教育研究,2010,(7).

[3]葛晨光.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2).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No.12.2012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llege思政與史哲研究■12D

篇(10)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內在的精神力量的體現。今天,作為高校主力軍的青年教師,社會上對青年教師師德現狀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和結論:一種是高學歷、高素質,思維活躍能力較強的新生主力軍;而另一種則是被利益所誘,重業務輕道德,缺乏愛崗敬業精神和嚴謹治學態度的青年教師。大眾媒體的贊揚聲和譴責聲、肯定的意見和否定的結論,讓筆者有寫作此文的必要――嘗試探討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現狀、問題以及加強師德建設的途徑。

1.青年教師加入到高校教師隊伍的必然性

教育部于1999年頒布的《關于新時期加強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到2005年,高校教師隊伍在提高學歷層次方面的具體目標是,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比例。教學科研型高校達到80%以上,教學為主的高等院校達到60%以上”這一目標,各高校逐年引進碩、博士畢業生來校任教,為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統計,2007年普通高校教師中,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高校師資總數75%以上。

2.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現狀與問題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對于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來說,師德建設最為根本。盡管“教師和學生是處于信息不對稱的地位”①,但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青年教師掌握著較高專業知識,比較準確地掌握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動態,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這一大批優秀的的青年教師承擔著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是高校發展的希望所在。但是,我們也清楚認識到,青年教師大多成長于一個浮躁的社會環境中,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信息網絡化態勢不斷加速,讓他們很難抵御社會不良因素的干擾。青年教師師德方面的問題也隨之涌現,擺在每一個教育人面前。

2.1市場經濟大環境影響了青年教師的治學態度

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使社會經濟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價值觀念受到很大沖擊。② 讓那一批成長于改革時期的青年人在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信念之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一些青年教師認為自己的職業重點不在教學而在于科研成果和晉級加薪,相對于較為低廉的課時費,充足的科研經費更能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因此便出現了一些年輕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單一教學,卻在科研和論文方面卻碩果累累的局面。更甚者,有的教師不僅上課東拉西扯、誤導學生,而且在學術科研中急功近利,剽竊他人成果。

2.2傳統師德教育讓青年教師缺乏身正為范的角色意識

“眾所周知,開設專門的師德教育課,采取強制或硬性灌輸,是我國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主打模式”。③ 這種模式將青年教師排除在道德規范之外,將專家制定的教師道德條例載入職業道德培訓教材中,面對極具個性的90后的學生,部分青年教師為了維持課堂教學秩序而采用說教以及強制管理的方法,而自身卻沒有完全把握教師角色應有的人格風范。

2.3師德評價機制的缺失導致青年教師缺乏教書育人的責任心

為了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近幾年來,高校雙管齊下,著重于校園硬件建設和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學歷、職稱的提高,從而忽視了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特別是對如何加強剛走進校園的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方面底氣不足。青年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后,還未能受到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開始面臨科研和教學考核兩方面的要求。在大量的教學工作、論文、科研經費考核的壓力下,青年教師的個人英雄主義以及拜金主義日益滋生,缺乏真正的教書育人的責任心。

3.加強師德建設的途徑

現在許多人抱怨以前讀大學時教師授課如何認真,而今日的“嘴上無毛”的青年教師如何應付學生之類。那么如何加強當今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呢?對此許多學者給出了答案,綜合分析,總結出以下幾點:

3.1積極創造適合高校青年教師發展的工作環境

高校青年教師本身素質較高,對知識的熱情很高,對人生價值的追求有獨特的一面,他們需要一批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較高學術水平的高校老教授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學和科研等方面給予全面的關心和指導。學校管理者應給予他們一定的重視和鼓勵,讓他們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和自我實現感。另一方面,青年教師也是生活在現實社會的“人”,房價、物價的不斷上漲讓他們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生活壓力,高校管理者要深入到青年教師中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盡量幫助年輕教師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2全力營造良好師德建設氛圍

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是一個對教師人格重新塑造的系統工程。應優化師德建設的大環境,創造較好的人文環境、校園環境和生活、工作、學習、環境等,特別是更應注重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如以每年慶祝教師節和表彰優秀教師為契機,大力倡導教書育人的師德師風。通過各種方式,讓老學者成為青年教師的精神源泉、無形榜樣。同時,學校管理者還應努力完善民主管理機制,將青年教師由被動接受者轉被為學校事務決策中的參與者。

3.3建立有效的師德考核與監督機制

各高校應建立有效的師德監督獎懲機制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師德考核、監督以及獎懲體系。體系中包含“考察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狀況”,如:教學態度及其效果、教書育人的實績等;師德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如學術道德問題、敗壞教師聲譽的失德行為等;教師工作中的政策導向,如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職務聘任、派出進修和評優獎勵等的重要依據等④”,形成一整套有效的考核、監督和優勝劣汰的科學機制,從而促使廣大青年教師對師德規范體系的積極認同和自覺遵守。

參考文獻:

[1]張高明.社會轉型時期高校教師師德散論[J].湖南大學學報 2002,3 .

[2]史友進.高等學校師德建設論要 黑龍江高教研究[J].2004,2.

[3]王健敏.道德學習的心理特點與基本方式[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5,2.

[4]鄒大勇.高校高層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7,5.

上一篇: 醫院院感管理工作計劃 下一篇: 駕校上半年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 中文字幕酒后影院 | 中文字幕日本亚洲欧美不卡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 | 先锋影音国产情侣在线 |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