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1 04:42: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校園藝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實施過程與對策
1.明確藝術教育理念,開展普及工作
(1)根據藝術教育的總目標,把藝術教育作為一種思想,在學校各個環節和形式上體現素質教育的宗旨,構建一個“以美促德,以美益智”的藝術教育環境。同時,明確藝術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理念,為每一位學生提供藝術教育的機會,避免藝術教育的功利化、狹隘化,把藝術教育與其他幾方面教育一起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發展。
(2)完成課程設置:根據醫學院校的具體情況和特點,在教務部門的支持下,將藝術課程納入教學計劃,開設了音樂、美術、舞蹈、影視作品欣賞等理論課程和攝影、書法、樂器演奏、國標舞等實踐課程。首先把國內外的優秀藝術作品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從藝術文化的發展中感悟世界的美、人生的美。其次,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藝術知識和技巧,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藝術修養。
(3)開辟課外藝術活動場所:課外藝術活動既能展現校園文化風貌,又是促進學生藝術能力發展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開辦了樂隊、舞蹈、攝影、繪畫、手工等藝術活動室,使學生每周有兩次機會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藝術實踐。
2.深化藝術教育,提高藝術教育層次
(1)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藝術課程除了要學習藝術知識和技巧本身,學生更要通過背景、文化,把握藝術所表述的本質和藝術的精神。所以,安排教學內容時,有目的地選擇優秀的藝術欣賞作品,合理擬訂審美教育計劃,有的放矢地提高審美高度和層次。
(2)明確科研方向:科研的目的是帶動教學的發展,所以藝術教育的科研工作不能只重視藝術理論的研究,要針對藝術教育在學生心理、情感、審美和創新能力的作用進行研究,大力挖掘教師潛力,積極申報高層次的研究課題,以取得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科研成果。
(3)在藝術實踐中檢驗藝術教育成果:在課外藝術實踐中以各類藝術節做契機,充分發揮社團作用,成立合唱隊、舞蹈隊、攝影、書畫協會,積極參加各級大型文藝演出與國家、省、市的藝術展演活動,在實踐中使學生的藝術技能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培養、人格得到升華。
3.促進藝術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發揮藝術教育的育人作用
學校教育中各個學科、各個環節乃至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都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因素,只有拓寬藝術教育途徑,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
(1)專業教學與藝術教學的融合:教學實踐中我們摸索出醫學院校的課程應將審美教育融入藝術教育的全過程,由原來的藝術審美延伸到醫學審美;由開設單純的藝術課程發展到與專業相結合的審美課程中。如開設音樂療法、醫學美術、形體儀態技能訓練等。在藝術與醫學結合的教學實際中,強化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激發學生創造美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專業領域內審美水平的提高。
(2)挖掘教師藝術潛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各個專業教師藝術素養的提高,會對學生的審美水準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學校定期開辦藝術講座和藝術技能培訓班,開發教師的藝術潛質,使他們在教學中以美學的觀點、審美的眼光培養學生。
(3)校園藝術環境的建設:指校園的物質文化設施,如校園內部景觀設計、建筑物內部的裝飾設計等,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和發展的良好環境,它不僅反映學校的文化傳統和學習風氣,還可以反映學校所蘊藏的發展潛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從無意識接觸中獲得相關專業知識的滋潤和思維的啟迪,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三、取得的效果與分析
1.健康人格的提升:藝術教育實踐中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欣賞課中憑借優秀的藝術作品所蘊含的廣泛思想內容、深刻的寓意和豐富的情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與啟迪。這情感和意識上的觸動往往是構成人的美好性格的必要條件。有了美好性格,學生就會以對美好事物無比熱愛、對丑惡事物無比憎惡的審美態度去對待現實社會、人生、事業、親友、同志等。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在審美的環境中和親身的實踐中去感悟藝術作品所反映、描寫、刻畫和塑造的人物的高尚境界,看到生活美與藝術美標準的差距,從而對優秀作品中的人物或事物產生認同。這種認同反過來又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激勵他們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從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審美能力的提高:無論是課堂教學、課外藝術實踐還是藝術環境的熏陶,都是通過具體、直觀、可感的美的形象,使學生在直接感知美的事物過程中充分展開想象,發揮創造,提高敏銳的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在美的品位與感悟中得到愉悅和理性的啟迪。另外,藝術活動中師生間能保持暢通的情感溝通,這種溝通和理解伴隨著豐富的情感體驗、感染學生,激感活動。強烈的情感活動形成巨大的動力,推動學生的想象和思考,以審美的態度對待人生、對待社會。
3.應用能力的提高:學生在藝術課程中獲得的藝術能力和經驗,使學生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富有情趣,工作和學習變得更有效率和富有創造性
四、結論與建議
1.藝術教育的實踐使學生對美擁有了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升華和凈化,促進了人格的完美。事實證明,藝術教育在培養學生方面起到了其他學科無可替代的作用。
2.藝術教育是一種生命教育,是提高審美而完善個人文化的品格教育。因此,它的教育是廣泛的,不能只局限在藝術文化范疇,而應進一步融合于藝術教育,與其他幾方面教育一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為促進藝術教育在學校的深入開展,領導應制訂政策,在教職工或學生考核中必須與藝術教育相聯系,從而引起學校各個方面的重視。
4.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一個成功的教師,不僅是豐富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精神世界的探尋者,教學中時刻把握學生心理特征和教學規律,運用高超的技藝、豐富的藝術、健康的內容,來激活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情感的健康發展,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1公共藝術教育觀念陳舊
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藝術在我國高等院校的發展,給中國大學生提供了絕佳的提升個人審美修養的機會。然而公共藝術教育作為興起的科目,與傳統教育體制難免發生沖突,在課時安排以及教學理念上都不夠完善,依目前發展情況來看,公共藝術教育依然是其他傳統科目的附屬品。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這也使得一些就業方便、薪資高的專業備受青睞,然而擁有高就業風險的藝術教育則被當成“調劑教育”,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無法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為了更好地發展公共藝術教育,教育部還設立了專門的管理部門,對我國高等院校內公共藝術教育進行監督和指導,對相應的任課教師也會定期地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并加入考核過程,讓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擁有良好的發展基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2師資力量不夠雄厚
我國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依然處于萌芽期,專業人才的數量無法滿足其高速發展的勢頭,師資隊伍往往專業水準參差不齊,教師自身專業水準難以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公共藝術教育教師通常是從藝術院校畢業的,往往藝術院校的培養方式比較單一和枯燥,這就使得教師自身得不到良好的專業藝術鍛煉,在傳統教育體制之下,知識結構松散,框架不清晰,這就使得教育者自身人文知識缺失嚴重,對大學生的教育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從被教育者角度來看,受教育群體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學生來自不同專業,對公共藝術教育的要求不盡相同,對知識的見解也往往不在同一層面,這就使得教師必須對公共藝術教育有充分的教學經驗,對課程本身有通透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還必須有相當廣博的知識面來迎合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問題,這對公共藝術教育者的個人素質要求十分高。由于我國公共藝術教育年限較短,幾乎沒有規范的公認的材,這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無章可循,很難為學生構建清晰縝密的知識網絡,課程設置的不合理限制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嚴重影響課堂效率。
1.3對公共藝術教育的理解不夠深入
學生自身、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都對公共藝術教育理解不深,或者存在偏見,這都對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不利。從大學生自身角度來看,公共藝術教育并不是必修課,因此課堂僅僅是休息、娛樂的場所,很難為了提升自身的審美修養而鉆研專業知識,認為與通常的教育不能相提并論。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教育意義的理解偏差,他們通常會認為教育就是為了就業,功利性較強,無法從全局角度來看待新時代的教育,認識不到公共藝術教育對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意義,這嚴重限制了學生參與公共藝術學習的積極程度。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的理解同樣存在偏差,絕大多數學生參加課程只是為了放松心情,被動地接受藝術的熏陶,然而公共藝術教育是以藝術的形式開展的偏重技能訓練的學科,對各項理論知識的研究較多,無法迎合學生“口味”,教師與學生在學科發展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從而使得教學課堂無法達到和諧狀態。
1.4高等院校藝術教育評價機制不完善
我國高等院校的公共藝術教育處于欠發展階段,教育評價機制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為了推動公共藝術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必須以相對完善的評價機制作為保障,加強對公共藝術教育的管控。
1.5公共藝術的教學過程與教育部提出的要求不匹配
由于藝術教育自身的特殊性,使得課程設置、課時安排和教學形式上難以合理控制,這就使得不同院系在推行進行公共藝術教育的時候發展情況不盡相同,大多數高等院校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公共藝術教育,鮮有高等院校把其直接當必修課程,這也使得各個院校的公共藝術發展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加之上述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和教學硬件條件的滯后,使得公共藝術教育的實施收效不佳,與教育部提出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存在較大距離。不少高等院校的公共藝術教育甚至不如中小學發展得好,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難以維持在良性的局面。
1.6公共藝術教育缺乏資金支持
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社會各界必須為其創建良好的文化環境,堅決抵制不良“精神垃圾”侵蝕學生內心。教育部門和各大高等院校在將音樂藝術教育作為教育發展的重要一環后,并沒有為其發展提供雄厚的物質支持。藝術教育對教學條件和設備的要求較高,先進的多媒體教室是促進公共藝術教育的基本,為了在課下促進學生進行公共藝術交流,也必須為學生社團活動提供場所和設備,繪畫、音樂、舞蹈的道具對公共藝術學習有較強的推動作用。然而相關部門對藝術教育的投入并不樂觀,不少高等院校內基本的資金保障都無法達到,更不期望擴大規模。
2優化公共藝術教育的路徑
2.1以學生為本,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為了促進公共藝術的發展,應當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熱情。根據以往教學經驗來看,興趣是學習一門課程最好的老師,為了加速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必須努力改變學生對公共藝術的理解,改變以往被動學習的局面。公共藝術教育者應當把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環節,要將藝術的魅力在課堂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借助多元教學方式、手段,使學生被公共藝術所吸引。這就對教育者提出較高的要求,必須對公共藝術課程有較深入的了解,并能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盡管高效公共藝術課程多是選修課,但是教師應當為學生擬出科學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計劃,并安排類似于文化課的考試,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高校的藝術院系應當積極主動地組織相應的藝術文化活動,在課下為學生提供感受公共藝術魅力的平臺,使學生興趣更加濃厚,藝術學習更加深入。學生在現實的活動中能夠鍛煉自身的審美素養,與人分享,進步更快。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公共藝術教育者是推動學科發展的核心力量,只有使得教育者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才能確保公共藝術的發展與時俱進。公共藝術教師必須對公共藝術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激發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推動教育的發展。教師要明確終身學習的目標,在公共教育飛速發展的階段,更應當承擔起自身的責任,在教學之余多閱讀相關文獻,了解相關新聞,對發達國家公共藝術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充分認識,才能為學生帶來更加優秀、先進的課堂體驗,促進學生藝術欣賞水平的培養。高等院校藝術老師要培養自身對學科的興趣,多外出學習,加強交流,使藝術教師自身的藝術特長得到質的飛躍。高等院校相關部門應當對藝術教師取得的成果進行獎勵,這樣才能鼓勵更多的藝術教師參與到積極、活力的藝術教學之中。良好的激勵機制可以使教師更具工作激情,能夠提升個人成就感。
2.3公共藝術教育體制需要革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公共藝術教育體制要擺脫傳統教育體制的約束,為了改變目前公共藝術的發展局面,必須虛心吸取國外發達國家的成功辦學經驗,加入自身發展現狀的因素,確立自身的教育體制,才能確保公共藝術教學順利展開。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必須以教育部對其發展的要求相一致,要明確教育目標和價值取向,不能照搬其他學科的標準作用于公共藝術教育。要努力構建更加科學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加速相應權威教材的編寫過程,使課程教學目標更加具體,課程結構更加緊湊,課程標準更加嚴格。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要注重研究科學的教育方法,要避免應試教育,突出素質教育的主題,以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為宗旨。藝術教材的編撰應當注重總體設計,提高目的性、規避片面性,編撰工作應當有大量的教師參與,才能確保教材的適用程度,然而不同教師意見不盡相同,無疑會增加編撰難度,減緩編撰進程。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內容設置應當有別于中小學,知識內容應當更加重視與時代的聯系。
二、藝術實踐途徑多元化
藝術實踐活動途徑多元化是開展藝術實踐活動的重要途徑。舉行高校間文化交流活動,在固定時間舉辦文化交流節,探討、交流學校間在音樂藝術實踐活動上的經驗,并進行實踐演出活動,交流藝術實踐心得。積極與當地社會企業、社會公益組織、部隊、媒體組織展開合作,豐富藝術實踐活動途徑,培養學生對外學習能力。開拓學生藝術實踐的視野,豐富實踐經驗,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藝術實踐途徑多元化是校園藝術實踐的趨勢,只有途徑多元化才能夠使培養的音樂藝術人才不被發展的社會所淘汰。
三、藝術實踐內容全面化
藝術實踐全面化是培養綜合性音樂人才的重要手段。藝術實踐全面化包括活動類型、參與人數、年級分配以及參與范圍的全面化。協調各專業及各年級比例,完善人員覆蓋率。打破傳統藝術實踐模式,豐富活動類型,讓好聲音、好歌曲、好舞蹈深入校園,以選秀的形式挖掘音樂藝術人才。
四、藝術實踐開展規律化
藝術實踐開展規律化是保證藝術實踐活動整體水平的重要舉措。鑒于當前院校開展藝術實踐活動缺少具體的規劃安排,在時間、地點、項目上存在不穩定性,造成藝術實踐活動準備不夠充分,排練時間倉促,導致整體音樂藝術實踐的水平不高的狀況。制訂藝術實踐時間規律化、實踐地點固定化、實踐內容詳細化的“三化”模式。根據教學時間、節假日、年級來進行音樂藝術實踐的規劃安排,提高整體藝術實踐活動水平。
2討論
專業認同感是指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的目標和社會價值的接受和認可,專業認同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行為[2]。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低,對專業的興趣就弱,學習主動性差,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業學習成績。因此,有必要探索大學生的專業認同現狀與對策。張東軍等[3]調研發現在醫學院校中非醫學專業的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水平顯著低于醫學專業學生。本調研結果與張東軍等類似,發現在以醫學占主導地位的醫學院校中,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對專業的認同感比較低,近50%的同學不喜愛自己的專業,有不少同學希望有機會能換專業學習和就業。在希望調換專業的學生中,絕大部分同學希望轉到醫學專業學習。這一結果可能與很多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本身是由于高考分數線沒有達到本校醫學專業錄取分數線而從醫學專業調劑而來有關,也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因為醫學是醫學院校的優勢學科有關。僅有30%左右的學生認為生物技術專業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和較多的就業機會。盡管如此,絕大部分同學仍然希望在專業相關方向就業或考研深造,這可能與學生對專業的情感有關,也可能與學生在專業相關方向就業時競爭力比較大有關。一個令人欣喜的事實是,絕大多數同學都認為自己經過了1-3年的專業學習后對生物技術專業的認同感提高了,對專業的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持贊同和滿意態度。這些調研結果反映了同學們對我校生物技術專業教學質量的認可。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大四、大三、大二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依次升高,分析原因,可能和大三和大二本科生中有較多學生是自主選擇了生物技術專業有關。相反,大四學生中僅有10%是自主選擇了該專業,絕大多數都是從醫學專業調劑而來。造成這一結果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可能也與本校生物技術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有關。濰坊醫學院生物技術專業于2005年設立并開始招生,學校一直非常注重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從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確立、教學內容設定、教學設施完善、師資力量培養等各個方面都非常重視。經過8年的發展和建設,本校生物技術專業于2013年已發展成為山東省特色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專業知名度有了較大提高,所以在校低年級學生較高年級學生的專業認同感高也不足為奇。
早在2002年,國家教育部令(第13號)《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第六條規定,“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加強藝術類課程教學,按照國家的規定和要求開齊開足藝術課程。職業學校應當開設滿足不同學生需要的藝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程建設的探索司春燕(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無錫214121)術課程。普通高等學校應當開設藝術類必修課或者選修課。”2006年,國家教育部辦公廳頒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教體藝廳〔2006〕3號),文件指出,“公共藝術課程是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設立的限定性選修課程,對于提高審美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職院校應學習與宣傳國家教育部文件精神,統一認識,反復研究,認真總結,制定出一套較為全面、規范、科學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實現專業教育和藝術教育的高度融合。
1.2納入學分制管理文件
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是學校公共藝術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學校普及公共藝術教育的主要陣地,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公共藝術教育工作,成立專門的公共藝術教育管理機構,實行校領導負責制,各職能部門互相協作,上下齊抓,科學設置公共藝術課程大綱與計劃,并納入學校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學分制管理辦法,要求每一名在校學生必須修滿2個學分的藝術限定選修課方能順利畢業。還可根據學校自身情況,制定學生參加藝術展演、藝術比賽、藝術交流等活動的學分獎勵或轉換政策,鼓勵并強制學生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藝術實踐與藝術學習,為公共藝術課程的實施與開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合理設置公共藝術課程
2.1開齊開好教育部規定的八門藝術限定性選修課
公共藝術課程是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它對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教育部在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中,明確規定了八門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為“藝術導論”、“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書法鑒賞”、戲曲鑒賞”。課程教學目標主要是以藝術作品鑒賞為中心,以審美為主線,結合藝術基礎理論知識和藝術作品分析,讓學生初步了解藝術的基礎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知識面,為其進行下一步各類藝術的學習奠定藝術基礎。
2.2開足開好藝術任意性選修課
高職院校在保證開齊開好教育部規定的八門限定性選修課的基礎上,還要依據自身優勢和地理區域,開足開好藝術任意性選修課。任意性選修課可分為三大類,即藝術史論類、作品賞析類和藝術實踐與技能類,任意性選修課種類豐富,內容覆蓋面廣,涵蓋了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戲曲、影視、動漫、攝影、攝像等主要藝術門類。課程教學目標是通過對各類藝術形式主要涵蓋內容的介紹,再輔助以文化和美學角度的闡述,讓具有一定藝術基礎的學生通過參與藝術學習與實踐,親身體驗和感受藝術之美,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
2.3經常性開展藝術系列專題講座和報告
高職院校應當根據自身條件,與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相結合,定期性、經常性聘請一些社會名人和藝術大師舉辦藝術系列專題講座和報告,讓學生走進藝術,與藝術零距離接觸。與公共藝術課程相比較,藝術講座和報告形式靈活,內容全面,課堂互動性強,容易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學習中體會藝術的魅力和藝術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有益于提高學生的藝術感悟力與藝術修養,這不僅擴展和豐富了學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也于無形之中提高了學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層次和實效。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二、藝術院校學生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針對藝術院校學生的特點,藝術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暴露出一些問題。第一,學生管理觀念落后。不少學生管理工作者,認為學生管理就是對學生行為紀律的管理,沒有真正認識到學生管理理念應為服務型管理。第二,缺乏良好的學生管理隊伍。目前,我國藝術院校學生工作隊伍,大多是從本校本科生、研究生中選留產生,知識結構單一,而且絕大多數學生工作人員留校后,把學生工作崗位當作一個短暫的存身之處,并沒有把學生管理工作當作一個終身崗位,存在著學生工作隊伍人心不穩的現象。第三,管理方式僵化。學生一屆一屆的送走,迎來一屆屆的新生,這些新生與往屆學生有很多的不同,但學生管理工作仍然沿用原來的管理模式,顯然不能滿足新生的需求,從而影響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
三、藝術院校學生管理發展策略
針對目前藝術院校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須通過轉變學生管理理念,加強學生管理隊伍的培養和健全學生管理制度來改善現狀,使學生管理向更有效的方向發展。
1.轉變學生管理理念
轉變狹隘的學生管理理念,向人性化、形象化和情感化管理理念轉變。第一,實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員尊重學生,學生不再是被管理的角色,學生和管理人員間是平等的關系,允許學生提出合理的建議。人性化管理把學生看作是主體,充分了解學生的意愿,管理人員指導和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管理。第二,實行形象化管理。形象化管理要求院校在進行學生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引用學生管理制度,還要把這些管理制度形象化。如通過開展學生管理主題班會,學生交流會、學生小組會議等具體渠道對學生自我管理先進事跡進行學習和討論,以在學生心中樹立起榜樣形象。此外還要求管理人員自身要塑造好自身的形象,以在學生管理中起到帶頭模范的作用。第三,實行情感化管理。針對藝術院校學生的特質,在進行學生管理的過程中,更應耐心指導,讓學生明白學生管理工作的真正用意。對于個性特別張揚和怪異的學生應該及時予以交心指導,讓學生感覺到管理人員的良苦用心,從而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另外,可以通過開展班級之間,系、院間的聯誼會,文藝晚會等方式對好的榜樣進行宣傳,鼓勵和激發學生進行自我管理。
2.創新學生管理制度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生事物的出現,在學生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應注重以下原則的運用。第一,堅持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原則。對高校學生的管理應堅持激勵為主,處罰為輔的基本原則,在制度的制定中應多運用激勵原則。激勵原則的運用還應注重與藝術院校的實際情況相符合,激勵目標的高低要適當,避免目標過高挫傷學生積極性,或目標過低學生毫無興趣,這兩種狀況的出現,便失去了激勵原則的意義。第二,堅持導向鮮明和標準明確的原則。藝術院校的學生管理制度,應當把藝術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管理的目標,給藝術院校的學生成才指明正確的方法、途徑和方向,具有明確的導向性。學生管理制度的標準要明晰,要明確藝術院校的學生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告訴他們擁有什么權利、擔什么責任、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和應當怎樣做;要使藝術院校的學生清楚地知道,如果做了某事或做出了某種行為就會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學生管理制度地制定要重在明理和引導,注重“柔”與“剛”的結合,使藝術院校的大學生自覺得遵守規章制度,發展和約束自己,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第三,堅持民主原則。民主管理理念不僅是現代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是藝術院校以人為本學生管理模式的要求。讓更多的師生參與到制度建設中來,堅持用公開透明、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來決定管理的目標和要求,讓制度真正深入人心,讓人們認同該項制度,自覺遵守。第四,堅持操作步驟簡單化的原則。學生管理制度的對象主要是學生,因此在表述上要盡可能簡潔流暢,而且要充分考慮藝術院校學生的特點、理解能力等因素,操作步驟要簡單化和流程化,并通過宣傳、解釋,便于學生理解、遵守和執行。第五,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公平公正原則是法治社會的要求,是依法治校的具體化體現,是學生管理制度建設的核心。這就要求制度中的所有規定,都應“合情、合理、合法”。具體可理解為:在保障國家、學校、家庭、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根本利益,完成學校教育任務,實現教育目的的前提下,藝術院校學生管理制度的設計應當體現權利、義務、責任的合理分配與承擔,遵守公平公正原則的行為,應當在制度中得到肯定或認可,而違背公平公正原則的行為,應當在制度中得到否定或追究。
在新生入學之前,根據需要在青年教師中選擇責任心強的擔任新生專職班主任,在高年級的學生骨干中選擇品學兼優的學生擔任兼職班主任,但是需要對這些兼職班主任進行培訓,其中包括管理的相關知識,工作的基本規律和方法以及學生檔案信息的了解和查詢等等。在學生們進入校園的第一天,輔導員、專職班主任、兼職班主任要到學生的宿舍進行走訪,和學生們加強交流,給學生們留下好的印象。對學生們提出的生活和學習上的要求牢記在心。在學生們參加軍訓的時候,盡量掌握學生的身體狀況。班主任雖然在年齡上要長于其他的學生,但是要和新生做朋友。
(2)發揮學生黨員的模范作用
學生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對新生都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將黨員的模范作用進行充分發揮是加強學風建設的重點。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其思想覺悟程度相對較高,加強對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鼓勵和支持,能夠有效帶動廣大學生主動學習。輔導員應該作為黨員干部的領導者,加強對學生黨員的管理,并通過設計一些活動來提升黨員干部的模范和帶頭作用,使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3)選擇稱職的班級干部
在藝術院校學風建設工作中,班級的班風是影響學生建設的重要內容。所以,選擇出色的班級干部更能夠讓學生們信服,選擇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們自主選擇,增強民主性。可以選擇的方式就是自檢,投票等等。但是作為班級的負責人,需要承擔總體的責任,要對學生的工作狀況進行掌握和記錄,負責每天的學生登記。學生干部之間還需要密切地配合,為樹立良好的班風做出應有的貢獻。
(4)安排學生宿舍的舍長
學生們出入比較頻繁的就是宿舍,宿舍管理工作相對來說比較集中。所以,安排一名工作有方法、責任心較強的舍長對加強學生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對學生無故曠課、日常作息習慣進行了嚴格的約束,對于學生的身體養成、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也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2完善學風建設制度
(1)對學生的請假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
如果學生有急事要要請假,需要經過輔導員的允許,并且規定請假的時間,盡量避免出現不請假或者是事后請假的現象。輔導員要認真做好每位同學的登記記錄。利用班會的形式來進行批評和教育。由于藝術院校的學生性格可能會存有一定的差異性,需要針對學生個人,進行個別的講解和開導。對于不遵守規定的學生要予以嚴厲地懲罰。
(2)要制定輔導員和教師的聯系制度
做好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學,加強學生建設,需要輔導員積極了解學生們的學習狀況,除了和班級學生溝通之外,還要和任課教師進行溝通。對于學生們的聽課狀況、配合教師程度以及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對于一些表現較好的學生要進行適當鼓勵,對于一些態度不夠認真的學生要適當關注,并做好思想教育,對于行為比較惡劣的學生,出于對其負責的原則,需要將學生的行為舉動告知家長,并通過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促進學生思想轉變。這是提升藝術院校學風建設的重要途徑。
(3)建立和堅持學生干部每月例會制度、學生干部每周工作匯報制度
堅持依靠與培養好學生干部隊伍,使之成為學生工作的主力軍和關鍵力量。學生干部作用發揮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輔導教師的指導是否及時、到位。每位學生有自身不同的成長背景和成長環境,從而也就能形成迥異的個性特點和素養,對于家庭經濟困難且自信心稍顯不足的學生,輔導員需要熱情關懷,用感情、關愛去融化他(她)們;對于個性張揚、自信心較強的學生,輔導員除了平等、友愛地對待他(她)們之外,還需要在必要的時候顯出自身獨特或出眾的一面。
在改革思路的探索中,廣泛、認真考察其他院校的實施狀況,汲取他方的有益經驗并與學校自身實際相結合,是確保教學組織整體規劃合理性的首要前提;總結以往畢業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其進行深入的剖析,扶正糾錯,是實現教學組織整體規劃合理性的必要方法。這里,基于以上的前提和方法,筆者把畢業設計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畢業設計專業考察、市場調研、畢業設計課題選定;第二階段為課題概念內容理解、設計方案的初步確定、資料收集、繪制草圖(包括基礎造型設計、圖形設計、工藝設計到效果圖)、實物模型、產品制作,一直到設計作品的展示和環境設計;第三階段為設計方案的實施與深化,即畢業設計報告書或畢業設計陳述書的制作(要求圖文并茂)和畢業設計答辯;最后一個階段是畢業設計展覽,在這一階段要努力促成畢業設計公開展覽與企業人才招聘會同時進行,以利于畢業生更直觀、具體、全面地展示自己,從而在更大程度上獲得走向就業崗位的機會。以上畢業設計教學結構的四個階段經歷了兩屆畢業生畢業設計的實踐檢驗,效果明顯。
2.組織形式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在畢業設計的組織形式部分仍然處于探索嘗試中。針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需要,可以嘗試改變以往以個體創作為主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倡導、培養團隊協作精神,以分組合作的形式為主進行畢業設計創作,可以模擬公司或企業,按照客戶服務流程進行創作。而在答辯過程中應該更注重畢業設計具體結構的實際制作過程。這樣,一方面可以督促學生在每個細節的學習中增長能力,另一方面也會更有效地避免抄襲現象的發生。
3.答辯考評委員會的組成
在畢業設計答辯結構中,要嘗試改革答辯考評委員會成員的組成。參加畢業答辯的人員除了畢業設計指導教師、骨干教師、本專業的專家教授外,還應邀請相關企業的企業家以及相關行業協會的人員共同參與。這樣,畢業設計的教學目標與實際社會需要就能實現更好地接軌,校方作為學生的培養方也會因此更多地了解社會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這一點尤為重要。與此同時,也為社會打開了一扇門,讓社會更多地了解學生和高校教學,也能夠增進社會對學院所培養人才的認可度。
二、對畢業設計答辯內容結構進行改革
1.答辯形式的改革
設計答辯一般以問答的形式進行,設計者首先對自己的設計進行陳述或者介紹,然后由答辯委員會成員提出問題,設計者作出回答,在彼此觀點不一致時往往會進行一番辯論。但從總體上說,設計答辯是以問答的形式為主,以不同觀點的辯論為輔。但以往的答辯形式大多是學生先說,評委聽完后提問。這是一種靜態的答辯,而筆者嘗試讓每位或者每組畢業生在自己布置的設計作品展位前進行答辯,改靜態的答辯為動態的答辯。而答辯評委會成員也能夠獲得對設計作品更為直觀、豐富、全面的感受,可以對設計方案、創作實物、布展情況、設計報告等進行全方位的認識,邊觀察、邊品味、邊提問,之后再依據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定,從而就畢業生的畢業設計水平給出更為綜合的評價。
2.答辯內容的變革
作者:劉燕
工科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國高等教育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和諧發展,致力于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工科院校也逐漸重視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但是藝術教育在工科院校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1.工科院校對公共藝術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工科院校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專業技能為主要目標。在公共藝術教育中的投入并不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公共藝術教育普遍沒有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有的工科院校即使開設了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也是簡單選取一兩門鑒賞類課程,只有在藝術教育檢查的時候才會臨時整理一些資料應付,以致公共藝術教育在工科院校整體發展中一直處于邊緣化地位。美育至今并沒有成為所有學校教學計劃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多數學校來說,美育課程和美育活動仍然徘徊在學校教學計劃之外“打游擊”。①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都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對“藝術”的偏見。2.工科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師境地尷尬多數工科院校都沒有專門的公共藝術教育教師,公共藝術課程多由相關專業教師兼任,少數院校雖然開設了專門的公共藝術課程,但由于課程沒有受到重視,一旦選該課程的人數過少,課程就“被迫”停開,如此公共藝術教育教師也面臨著“失業”的尷尬境地。3.公共藝術教育環境不容樂觀公共藝術教育的開展需要以一定的硬件設施為基礎,但很多工科院校沒有專門的藝術課程教室,而且存在教學設備陳舊、教材建設落后等問題。此外,在學校年度教育經費預算中公共藝術教育經費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保障。公共藝術教育和校園文化、社團文化建設脫節,導致公共藝術教育的普及受到了限制,而且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工科院校的藝術教育被學生忽視。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尹少淳教授在談到美術教育的功能時強調:“任何教育學科都應該注重自身教育功能的拓展,盡量增強本學科對人的身心發展的積極影響。如果該學科不具備強大的教育功能,它就不配在‘寸土寸金’的學校課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值得學生花精力和時間去學習。”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公共藝術教育能否真正在工科院校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取決于工科院校能否拿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藝術教育的功能。
結合實際情況,探討工科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發展對策
1.更新教育觀念,認識公共藝術教育的戰略意義教育的意義體現在其能為社會培養適應各行各業的人才,工科院校學科建設最終也需要服從人才發展戰略。教育主管部門踐職廣告設計專業實高教學基地建設研究魏瓊靚只有更新教育觀念,站在戰略高度,才能認識到發展公共藝術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2.打造成熟、專業的公共藝術教育師資隊伍現代化的公共藝術教育需要一支熱愛藝術教育事業的教師隊伍。保證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能夠順利開展的前提是建設一支具有較高藝術理論水平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根據工科院校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第一,培訓現有公共藝術教育人才,設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第二,引進具有高水平、高素質、熟悉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師;第三,定期選聘藝術權威專家、學者擔任學校兼職教師或來校開辦講座。3.優化公共藝術教育內容,豐富教育方式工科院校各學科專業性較強,學生學習生活比較單一,學生藝術方面的知識普遍比較匱乏。有人說:“美育應在‘美’的氛圍——輕松的、愉快的環境中進行,美育的特點是,除了具有一般學科的‘認知’規律,更具有藝術學科特有的‘感悟’規律。”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藝術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從工科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出發,把藝術鑒賞和藝術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在教授藝術的基本原理的同時,還要利用各種條件和資源,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效果。如,讓學生在網絡中尋找資料,通過參觀、研討加深認識,通過實踐親身參與藝術創作。公共藝術教育中的創作教學給廣大學生提供一個了解和學習各類藝術的機會,讓他們充分體驗創作美的過程。4.加強校園文化藝術環境建設,引導藝術類學生社團發展校園環境是高校進行文化藝術教育的基礎,高校要想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就必須營造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一般多數高校都會支持學生社團開展各項活動,但是筆者認為如果由專業教師引導、組織相對專業的比賽和展覽活動,活動效果會更好,因為這樣會帶動和影響其他學生提高整體審美水平。此外,高校也可以舉辦高品位的校園講座,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推動藝術教育發展。曾說:“美育的基礎立在學校。”④高校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育人,公共藝術教育作為一門集德育、美育于一身的公共學科,在我國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總之,工科院校應不斷發展和創新藝術教育,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審美知識結構體系,引導學生進行審美實踐,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將其塑造成具有完美人格的社會“新星”。
武術文化中的武德對構建和諧校園的作用武德作為傳統的道德規范,既有中國古代先進的倫理道德,又融入了當今先進的意識形態,充分體現著中華傳統美德的延續,具有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性。武德精神中諸如尊師愛友,互助互學,以武會友,講究信用,見義勇為,不逞強欺弱等品質是中華武術傳統道德的體現,把武德作為共同遵循的一種言行、處事之規范信條,把習武者培養成謙恭虛心、修身正心,規范舉止的人。因此,在高校中利用學生對武術的興趣,不斷地灌輸其武德思想,建立適應社會發展變化需要的倫理道德氛圍,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受熏陶,從而培養其良好的倫理道德,這樣勢必也會影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言行舉止,使他們形成公正、誠實、仁愛、友愛的良好道德風尚。武術文化中的健身養生思想對構建和諧校園的作用當今社會要求大學生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協調并進的一類人,而身體又是他們學習工作的本錢。有很多大學生因缺乏必要的體育鍛煉,身體承受不了緊張的學習生活而夭折,而武術要求身體各部位幾乎都要參與運動,從而可以起到健身的功能。并且,武術除了具有健身功能以外還具備明德的作用,經過長期鍛煉、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性和意志品德。堅持武術練習,會讓學生慢慢形成一種習慣,使他們能夠以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頭腦面對壓力。武術文化中的創新精神對構建和諧校園的作用創新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特點,是一個民族前進的不竭動力,沒有創新就難以生存,沒有創新就不能發展,而創新也是武術文化發展的靈魂。武術文化中的創新是通過武術動作的想象,將會使大學生思維力長期處于一種集中狀態,從而開發了他們的智力水平,這對其它學科的學習也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另外,在武術動作的學習過程中,大學生勢必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長期的注意力才能把動作學好,這有助于大學生思維方式向理性、邏輯方面發展,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認識深度加大,從而提高創新意識。當代校園文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具備與時俱進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其實質就是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將武術文化中的創新精神融入到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去,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對人生目標的確立和知識的學習。武術文化中的哲學理論對構建和諧校園的作用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是武術文化的主要支柱。例如:道家的“道生萬物”觀;儒家的“愛人”與“知天”;易經中的“陰陽辯證”、“天人合一”等古代經典哲學理論,這些理論的融入使習武者具有虛心謙恭、修身正心,規范舉止的態度及操行。因此,將武術文化中的哲學理論融入到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規范學生的行為、影響學生的言行舉止,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師生、學生之間的人際和諧。另外,武術教學過程中同學之間的交流親密程度和交流頻率是其他學科所不能夠相比的。在學練的過程中,可以使同學們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學習武術的快樂,使同學之間有一個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平臺,這無疑為和諧校園的構建發展提供了內在保證[2]。
在構建和諧校園中武術文化的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