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5 02:57: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紡織貿易畢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摘要】特保條款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不利影響已經呈現,貿易大國相繼援引特保條款對我國出口的紡織品采取限制措施,造成出口紡織品大量積壓。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一條款進行一些研究。
【關鍵詞】特保條款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不利影響已經呈現 貿易大國相繼援引特保條款對我國出口的紡織品采取限制措施 造成出口紡織品大量積壓
【本頁關鍵詞】核心期刊快速發表 雙刊號CN期刊
【正文】
眾所周知,中國為了達成協議以便盡快入世,在某些問題上作出了一些妥協。所謂中國接受了四大不利條款,特保條款就是其中之一,它規定在《加入議定書》第16 條的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以及工作組報告242 段紡織品特保措施。目前,特保條款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不利影響已經呈現,貿易大國相繼援引特保條款對我國出口的紡織品采取限制措施,造成出口紡織品大量積壓。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一條款進行一些研究。
一、特保條款及其淵源《加入議定書》第16 條的規定稱為一般特保條款,如原產于中國的產品在進口至任何WTO成員領土時,其增長的數量或所依據的條件對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生產者造成或威脅造成市場擾亂,則受此影響的WTO成員可請求與中國進行磋商,以期尋求雙方滿意的解決辦法,包括受影響的成員是否應根據《保障措施協定》采取措施。如原產于中國的產品在進口至任何WTO成員領土時,其增長的數量或所依據的條件對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生產者造成或威脅造成市場擾亂,則受此影響的WTO成員可請求與中國進行磋商,以期尋求雙方滿意的解決辦法,包括受影響的成員是否應根據《保障措施協定》采取措施。第16 條第8 款還規定,如一WTO成員認為根據第2款、第3 款或第7 款采取的行動造成或威脅造成進入其市場的重大貿易轉移,則該成員可請求與中國或有關WTO成員進行磋商。如此類磋商未能在作出通知后60 天內使中國與一個或多個有關WTO成員達成協議,則請求進行磋商的WTO成員在防止或補救此類貿易轉移所必需的限度內,有權針對該產品撤銷減讓或限制自中國的進口。《加入議定書》規定,本條適用的期限截止到中國加入之日起12 年,這就意味著,中國在入世之后的12 年內,世界貿易組織的任何成員都可以隨時以“市場擾亂”為由,針對中國出口的任何一種產品采取限制措施。除了《加入議定書》第16 條規定的針對一般產品的特保措施之外,還有一條專門針對紡織品的特保條款,規定在《中國加入工作組報告書》的第242 段,它的具體內容是,“中國代表同意下列規定將適用于紡織品和服務產品貿易,直至2008 年12 月31 日,并成為中國加入條款和條件的一部分......”。趙維田先生在的文章里指出,在現有的WTO 法律框架內,署名“保障措施”或者雖沒有署名但確屬其衍生物者大概有五類:“第一種是GATT1994 第19 條以及WTO《保障措施協定》;第二種是MFA(《多種纖維協定》)以及《紡織品協定》第6 條;第三種是被稱為‘灰色措施’的《自愿節制出口協議》等;第四種是《農業協定》第5 條‘特殊保障條款’;第五種是《加入議定書》第16 條規定的過渡期內對特定產品的保障機制。”①針對中國的“特保條款”與WTO其它保障措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兩者依據的標準不同。保障措施針對的是公平貿易,《保障措施條例》采用了“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這一較高標準,相比之下特保條款所依據的標準是“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威脅”,從程度上來說要求比WTO 保障措施要寬松很多,而《加入議定書》第16條第8 款規定的“重大貿易轉移”標準則更是非常寬松,即只要中國出口到某成員的產品,被該國認定為“市場擾亂”,就可能會受到限制;而如果該產品轉口到其他成員,該第三國只需證明對自己趙造成了“重大貿易轉移”,甚至不用證明“市場擾亂”就可以采取限制措施。
【文章來源】/article/67/156.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關鍵詞:國際商務;專業學位;雙導師;教學團隊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9-0224-02
北京服裝學院自2015年起招收國際商務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作為國內服裝領域知名高校,北服依托服裝行業資源優勢,與服裝行業協會和知名服裝企業專業人士構建“雙導師”教學團隊,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聘任校外兼職導師的目的
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研[2009]1號)和《國際商務碩士專業學位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要求國際商務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應“建立健全校內外雙導師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
1.注重研究生對服裝行業的了解。依托服裝行業資源優勢,聘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服裝行業協會、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中紡網絡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等行業內組織及研究機構的專家,為兼職導師,定期為學生舉辦專題講座,使學生熟悉和了解服裝行業,提高行業素養。
2.注重人才培養與服裝企業需求的對接。依托北服行業知名度和影響力,聘請國內知名服裝企業高管,擔任兼職導師,如北京愛慕國際商貿有限公司、湖南華升集團公司、溢達集團等相關管理人員,參與研究生培養環節,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還結合企業國際化發展遇到的實際問題,作為畢業論文選擇,使畢業論文真題真做,研究結果對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3.注重專業學位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以及TPP的簽署和英國退歐等國際市場環境的變化,我校聘請國內國際貿易領域著名專家學者為兼職導師,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國際貿易室主任,中國農業大學WTO問題專家,為研究生舉辦國際貿易前沿問題講座,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目前國際貿易熱點問題、研究方法,提高學生學術能力。
二、“雙導師”教學團隊建設思路
為了提高國際商務碩士專業學位課程教學水平,增強研究生對服裝行業的了解,國際服裝貿易前沿問題的了解,培養具有一定服裝行業專業基礎,勝任服裝企業對外投資、跨國經營與管理、品牌國際推廣、跨境電子商務等領域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商務專門人才,北服組建國際商務專業碩士學位“雙導師”教學團隊,使校外導師參與到國際商務專題講座、課程教學和學生實習環節中。
1.依托兼職導師組建國際商務專題講座專家團隊。按照國際商務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要求,每學期要為研究生舉辦四次講座,每學年至少8次。因此,國際商務專題講座主要依托校外兼職導師,組建講座專家團隊,例如,邀請服裝行業協會專家、服裝企業高管和國內學術機構的專家,為學生舉辦講座,有助于學生了解國際貿易前沿問題、服裝行業和企業發展問題等,還有利于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與校外兼職導師直接面對面溝通,進行畢業論文選題,獲得實習機會。
2.借力兼職導師豐富的實踐經驗,參與《商務談判》和《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活動。《商務談判》和《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內容包括實務操作和專業技能的掌握,需要有實戰經驗的專業人士參與課程教學環節,兩門課程通過邀請商務談判專家、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士,參與課程講授環節,為學生傳授相關專業技能和操作技能知識,提高學生實際操作技能。
3.運用兼職導師Y源為研究生提供實習機會。發揮北服面向服裝行業培養各類專業人才的行業優勢,運用兼職導師行業資源,為研究生提供實習機會,其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實習后可以直接就業,實現校企之間、學校與行業組織之間人才培養的對接。
4.兼職導師參與培養方案制定。為了使人才培養符合服裝行業人才需求,邀請服裝行業專家、企業高管,共同商討人才培養方案,建立校外導師定期交流合作機制,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參與指導學生,構建分工分明、優勢互補、通力合作的“雙導師”教學團隊,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的有機銜接。
三、“雙導師”教學團隊建設遇到的主要問題
1.校外兼職導師聘任條件阻礙了部分行業專業人士受聘。根據學校遴選兼職研究生指導教師的管理規定要求,兼職研究生指導教師基本條件主要包括:(1)必須具有副教授或相當于副教授以上的專業技術職務,原則上必須有碩士學位。(2)應有較高的學術造詣,近年來發表過一定水平的論文,或有正式出版的學術著作,或有通過部、市級以上鑒定的科研成果。(3)應在教學、科研等工作中與我校有合作項目,或對我校學科發展、研究生培養、研究生就業等起到支持和推動作用,或能為專業碩士提供實習基地。
1、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寫作能力及運用商務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檢查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將論文成績作為學生能否畢業的主要依據之一。
3、訓練學生搜集運用資料的技能,同時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增強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論文寫作要求:
1、以英文/漢語完成論文寫作。
2、字數要求不低于3000個單詞或字, 統一采用A4(210x297mm)頁面復印紙單面打印.其中上邊距2.8cm,下面距2.5cm,左邊距2.5cm,右邊距2.5cm,頁眉1.6cm頁腳1.5cm裝訂線0.5cm.字間距為標準,行間距為1.25倍行距.頁眉內統一為:用5號宋體
3、論文的內容要與本專業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相結合,要求論述者閱讀一定量的英文和中文資料,能夠對所有的資料進行合理刪減、組織和編輯,掌握論文撰寫的結構與布局。要求語言流暢,層次清晰,論點明確,論據充分。具有以下特性:
1) 科學性:觀點正確,論據充分可靠,結構合理,能反映出學生對本學科知識系統掌握的程度及其某一問題有較深理解很認識
2) 實用性:選題應該具有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應該體現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
3) 邏輯性:論證應該有力,層次應該分明,邏輯應該嚴密,結構應該完整合理
4) 技術性:應該具有收集整理運用材料的能力,語言表達應該清晰準確,格式應該規范
4、寫作時間安排:
1月14日:學生與導師見面選題和開題
1月15日-3月25日學生寫作,提交提綱,初稿,導師修改并將完成情況向系里匯報
3月31號前根據導師的修改意見完成第二稿交導師修改
4月7號前完成定稿并按照要求打印裝訂成冊.打印3份,交系里2份
4月8號-4月13號準備答辯,原則上采用英語答辯
2007年4月14號論文答辯,原則上采用英語答辯
5:論文成績評定:采用5級記分制,及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其中優秀沒,良好等次的人數分別按不高于15%,20%的比例評定.終結成績必須經指導老師學院畢業論文指導小組認定.
6:特別說明:
畢業論文寫作是嚴肅的事情.嚴禁抄襲剽竊他人論文.一經發現此次論文成績判為0分.
三、 論文選題方向:
1、商務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途徑,課程設置等
2、商務英語教學在新形勢下的影響和意義;
3、我國貿易的現狀及其發展方向
4、商務英文翻譯技巧;
5、江西招商引資探討及其對策
6.WTO保護期過后對我國的影響;
四、 論文設計與擬定的程序:1、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根據本指導書提供的選題范圍,從中選擇論文方向,確定題目。(注:選擇其他的題目,需與指導教師商議確定)
2、 搜尋與本人論文題目相關的資料,文獻,形成論文大綱,注意論文結構安排的合理性。
3、 論文結構:包括題目,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目錄和正文. 詳見后面附件
附件1:
外語系英語專業(高職)畢業論文選題(商英專業)
1. 《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的探討》
2. 《跨文化因素對英漢翻譯的影響》
3. 《商務英語的特點及翻譯技巧》
4. 《商務英語函電在對外貿易中的作用》
5. 《單證員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
6. 《商務英語函電翻譯技巧》
7. 《商務談判中英語的重要性》
8. 《淺談出口結匯風險的防范》
9. 《中國退稅制度的改革及其影響》
10. 《商標名稱的翻譯與策略》
11. 《外貿企業信用風險管理與控制》
12. 《2007年外資
銀行在我國本土注冊探討》
13. 《我國利用國際貸款/國際援助現狀分析》
14. 《WTO與我國反傾銷探討》
15.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之現狀》
16. 《內陸地區對外貿易發展策略研究》
17. 《中印兩國兩國對外貿易戰略分析》
18.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19. 《淺談商務英語寫作時避免修飾語錯位的方法》
20. 《商務函電翻譯的用詞技巧》
21. 《外商直接在華投資探討》
22. 《社會文化遷移對中國式英語的影響》
23. 《我國外貿出口品牌戰略的實施與研究》
24. 《商務英語專業口語課程教學探討》
25. 《入世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26. 《應對經濟全球化,加快我國企業跨國經營》
27. 《英語寫作中常見中式英語分析》
28. 《入世商務英語寫作的研究》
29. 《制單工作在國際結算中的地位》
30. 《關稅壁壘與非關稅壁壘探討》
31. 《淺談實質利益談判法》
32. 《國際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新問題》
33. 《商務英語寫作中的錯誤與商務英語寫作教學之間的關系》
34. 《清算所在期貨市場上的地位》
35. 《跨國公司在華擴張模式透析》
36. 《漢譯英中遇到新詞語的譯法問題》
37. 英漢互譯中詞義的不對應(文化意義、風格意義、修辭意義等)
38. 我國市場經濟國家地位與反傾銷
39. 如何防范信用證詐騙
40. 我國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之探討
41. "10+1"自由貿易區未來前景展望
42. 漢語中新詞匯的翻譯技巧
43. 商務英語的特征與翻譯
44. 珠江三角洲外貿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45. 南昌現利用外資縱談
46. 廣州/深圳等地區三資企業結構分析
47. 淺談廣州等地區外貿企業的困境與出路
48. 淺談廣州等地區出口產品結構的市場分布
49. 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之探討
50. 單證員跟單員等資格證書現狀思考
51. 禮儀在商務談判中的作用
52. 跨國公司的本土化經營戰略及其實施
53. 中國在亞洲區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54. 延長我國加工貿易國內價值鏈問題探析
55. 中國貿易的現狀和前景
56. 我國西部地區引進外資問題研究
57. 人民幣業務對外開放之探討
58. 淺談涉外合同英語特色
59. 海外投資與出口貿易的相互關系
60. 文化和地理因素對外商在中國直接投資的影響
61. 綠色壁壘對關稅壁壘的替代效應研究
62. 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調整與我國貿易發展
63. 貿易磨檫及其解決機制研究
64. UCP600-信用證領域的新規則探討
65. 論<<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適用范圍及總則
66. 淺談<<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下賣方的知識產權擔保義務
67. 我國紡織業出口競爭秩序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
68. 淺談來料加工與進料加工的利弊
69. 經紀傭金商或場內經紀人在期貨交易中的地位
70. 淺談商檢證書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
附件2 開題報告格式
商務學院
高職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名稱: 中國家庭企業管理創新研究
題目性質: 研究論文
學生姓名: XXX
專 業: 工商管理
學 院: XXXX
年 級: 04級
指導教師: XXX
一、 選題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家族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壯大,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與此同時,我國的家族企業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如家長式的管理方法、企業基礎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后續發展無力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制約著我國家族企業的發展壯大,而且嚴重影響到我國經濟的健康快速的發展,因此,研究我國現階段家族企業如何進行管理創新,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家族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家族企業生產要素優化配置,促進家族企業持續發展已顯得尤為緊迫。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研究步驟、方法
本文從我國家族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以管理創新的理論為指導,對我國家族企業如何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創新進行深入地研究。首先評述了國內外學者對家族企業管管理創新含義的不同看法,提出了家族企業管理創新的含義、構成要素及內在機理,認為我國家族企業進行管理創新的有效性在于有利于更好地實現家族企業的經營目標,有利于充公調動企業員工尤其非家族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其次,分析了我國現階段家族企業管理創新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指出了我國家族企業管理模式存在諸多不足,如在管理創新過程中仍然存在家長式決策、缺乏戰略管理和基礎薄弱等諸多問題,所有這些在客觀上要求創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
以促進家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再次,要創建一種適合我國家族企業實情的管理模式,就必須全面準 確地把握好我國家族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因此,本文指出了我國家族企業開展管理創新面臨著外部環境的特殊性和復雜性。
三、研究工作進度
1、教師報題(2006.11.1----11.15)
2、網上公布畢業設計題目和指導教師(2006.11.20)
3、學生選題(2006.11.20---12. 15)
4、落實任務(學生與導師見面,交電子郵箱地址)(2006.12. 1---12. 25)
5、學生上交開題報告(紙字稿)(2006.12.25----2007.1.15)
6、中期論文檢查(交電子稿) (2007.4月1日前)
7、論文上交(紙字稿附電子稿)(2007.4.15----2007.5.1)
8、07屆畢業設計答辯(評定學生成績)(2007.6月初)
9、07屆優秀論文評定(2007.6.15)
10、07屆優秀論文匯報會(2007.6下旬)
四、主要參考文獻
[1]顧文靜,溫州民營企業實行委托---制的障礙分析,經濟管理。2002.2
[2]甘德安,中國家族企業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3]苒明杰,管理創新,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4-0010-02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需求旺盛,與之相適應,全國過半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都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市場供需兩旺。但是,21世紀以來,我國出口產品的類型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向技術密集型產品轉變,進口產品增長迅速。而傳統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仍然以貿易流程模式為主,無法適應現在的市場需求。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形勢極度惡化,中國的對外貿易遇到重大挫折。這兩方面因素嚴重影響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一是總體人才需求量減少。二是人才需求出現結構性改變。這導致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困難,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2011年成為紅牌警告專業。這種局面逼迫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必須進行根本性的改革。
作為地方院校,其目標應該是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所需的應用型人才。21世紀以來的國際貿易行業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我國及湖北省的對外貿易重點產品已經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轉變為高科技產品。高科技產品貿易已經占到我國對外貿易的50%以上。在這些技術含量高的行業從事外貿首要的要求是懂產品,懂技術。而我們的傳統教學方案仍停留在外貿這個“表”上,沒有深入到行業技術這個“里”。只有外表而無內核。這導致高科技企業往往從工科學生中招英語好的進行培訓來從事國際貿易。在此情況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必須進行行業課程的設置。
二、地方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模式
地方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就本校而言,在培養模式上將加強行業和實踐課程設置,重點打造湖北省地方經濟發展所急需的機械、信息、生物工程等行業復合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立系列完整的企業實踐基地,與企業聯合進行人才培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大量開設實驗實踐課程。實施“2+1+1”的人才培養方案。
“2”是指國貿專業學生入校后的第1、2學年共四個學期主要進行理論和實踐能力共進的培養。在理論課程中加入案例教學、調查研究等實踐性課程教學,教師由課堂主導轉變為課程輔導。改變教師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其中第1、2學年的培養方式又分為:
第1學年主要做專業學前教育,指導學生認識本專業,重點做英語教學和經濟類課程教學,狠抓學風建設。第2學年至第4學年實行專業導師負責制。每個專業導師負責所分配的學生的所有實踐活動,包括課外研究、實習、畢業論文等。第2學年主抓學生的理論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第一個“1”是指第3學年進行行業分方向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課程設置上分3個行業各開設4-6門行業課程,使學生既掌握國際貿易這個表皮,也掌握行業知識這個內核,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進行學生的創意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在學生中普及創業教育,挑選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進行創業輔導,組建公司,以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進行創業孵化。第二個“1”是指第4學年進行校內加校外實踐教學。校內實踐以學生創業公司為依托,帶動全體學生進行行業經營實踐。校外實踐以基地實習為主,學生自主實習為輔,到各行業進行實習,撰寫實習報告,并結合實習內容撰寫畢業論文。使畢業論文理論聯系實際,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三、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
1.開設服務地方經濟的行業課程。行業課程的重要性已經在現在的就業市場上反映出來。根據前期的調研,企業普遍需要的是懂行業知識和國貿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從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來看,在行業選擇上重點放在機械、信息、生物制藥上,另外對服裝與紡織業也進行調研,如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也將開設服裝與紡織品行業課程。
2.加入創業課程。在大三、大四開設創業課程。在大一、大二重點抓理論學習和調研能力的培養的基礎上,大三開設創業課程,培養創業精神和能力。挑選有創業意向和較成熟的創業思路的同學進行創業重點扶持,作出創業特色來。
3.課程的國際商務化和國際化。西方國家一直以來都是只有國際商務專業,沒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商務專業強調的是對整個商業流程的掌握和國際化運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發展趨勢是被國際商務專業所取代。教育的國際化在中國已經反映明顯。本專業在課程設置上也要適應國際化趨勢,一是加強課程的國際商務化。二是加強課程的國際化教學。(1)專業課的國際商務化。國際商務專業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進行了擴展。專業課程涉及到各類法律、管理、財務、企業運營等。本次教改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作出適當調整,加入國際商務課程,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向國際商務專業的轉型做準備。(2)課程的國際化教學。現在的國際貿易主要交流語言是英語。學生的專業英語教育要進一步強化。要建設雙語教學課程,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對專業英語課程采取小班化教學,鼓勵專業課程雙語教學。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學習第二外語。
四、配套措施的改革
教學理念、內容、方法的改革要有必要的配套措施。這些配套措施主要從如下幾方面來進行改革。
1.實行專業導師負責制。在專業學習上,老師和學生相互之間都不是很滿意。主要原因是缺乏專業和學術溝通。教師只管課堂教學,學生認為教師就是上上課而已。學生不會做研究,不會應用所學知識,教師認為是學生水平太差。二者之間缺乏深入的專業和學術溝通。鑒于此,本校國貿專業計劃實行專業導師負責制。自第3學期開始,根據老師和學生的研究興趣進行雙向選擇,將每個學生分配給專業導師,由專業導師負責所指導的學生的所有課外學習和實踐活動。用3年的時間來進行師生間的充分的學術交流,增進相互理解,改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水平。
2.完善實驗室建設。本校國貿專業根據課程改革的需要新建了國際商務實驗室和國際貿易綜合業務實驗室。國際商務實驗室注重人群實驗,主要進行分組研討和理論的應用研究。國際貿易綜合業務實驗室注重貿易流程中分角色實驗,讓學生在實驗室進行專業貿易環節模擬。
3.建立規范的師資培訓體系。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持續變化,教師的理念、方法、方向也要隨之而變。建立規范的師資培訓體系,系統的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為教師跟進學術前沿,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創造好條件。
4.建立完善的教師自我學習機制。定期在教師間開展讀書會活動。每位教師輪流推薦書目,作為主持人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教師間的讀書會發展完善后向學生推廣。鼓勵教師帶著學生一起讀名著、一起探討學術問題和社會前沿問題。
參考文獻:
[1]畢鵬,魏吉才,尚東昌.多學科交叉在國際貿易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8).
[2]魏興民.地方院校培養國際貿易應用型本科人才課程體系的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10).
[3]陳艷玲.獨立學院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19).
[4]張汝根.服務地方經濟的國際貿易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2,(26).
新形勢下區域發展中招商引資的戰略思考 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入世后我國國際貿易摩擦上升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淺析進口配額的效果及政策取向 綠色貿易壁壘對佛山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我國加工貿易政策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的對策 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貿易技術壁壘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與對策研究
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與技術創新問題研究 引進外國智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壟斷行業監管機制問題研究 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條件及路徑 當前我國外貿發展對就業的影響 對外貿易與我國經濟發展 惠州對外貿易企業的變遷 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逆差:現狀、成因和對策 中國農業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 轉基因農產品貿易政策的國際比較與啟示 中泰農產品貿易的互補性和競爭性研究 中國農業開放模式的選擇研究 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的選擇與完善研究 從輪胎特保案看我國的反傾銷 金融危機下廣東的雙轉移戰略 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的新特點 廣東企業走出去研究 廣東外資的可持續利用研究 金融危機下廣東某產業發展對策探析 港口與區域經濟的相關性研究(具體哪個港可以自己定) 中國國際多式聯運問題研究 港口發展中的問題研究(具體哪個港可以自己定)
中國第三方物流中的問題研究 中國集裝箱運輸中的問題研究 提單的風險及防范研究 貿易救濟制度研究 對國際貿易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電子商務環境下新型國際貿易交易結構的確定 歐盟優惠性原產地規則調整與中國出口戰略應對 我國紡織品出口的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 國際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以美國對中國輸美紡織品設限為例 后配額時代我國紡織品出口面臨的難題及對策 國際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趨勢與促進肉類產品出口 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或某省市)產業結構升級的效應分析 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產業的技術提升研究 引進外資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或作用研究 FDI 技術溢出效應對我國企業創新影響的實證分析 對外貿易推動廣東產業結構升級研究 比較優勢理論與競爭優勢理論及其在我國的應用研究 國際商品流動與要素流動關系研究 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研究
自主創新與增進我國出口商品比較利益研究 論技術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推動 加工貿易在我國外貿中的地位、利弊或轉型升級研究 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研究 社會責任對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影響的研究 國際勞工標準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研究 出口退稅政策對我國外貿的影響研究 標準化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效用研究 國際貿易中的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國際經濟一體化與貿易相關問題研究 我國發展國際貿易的知識產權戰略研究 勞工標準與國際貿易 市場經濟國家地位與我國商品出品對策
國際勞工標準下我國政府、企業對策 我國紡織業出品競爭力問題和對策研究 我國紡織業的貿易格局與市場策略 綠色壁壘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分析 世界 FTAS 發展態勢與中國策略分析 我國紡織業出口競爭秩序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 行業協會在規范出口競爭秩序中的作用探討 加入 WTO 后我國民族產業的保護 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模式選擇——以惠州經濟為例 古典比較利益論與中國制造業結構調整的思考 FDI 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關系 從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對本國貿易的影響看我國開展海外投資 海外投資與出口貿易的相互關系 中國經濟反壟斷立法的探索 廣東區域聚集經濟對外貿易的依存度及風險研究 論我國進出口貿易對國內通貨膨脹水平的影響 歐元匯率變動對惠州制鞋行業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內在機理及未來演變研究 中國國有經濟角色演進的反思與前瞻 我國產業結構調查研究 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成因及解決思路 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思考 廣告語言與消費心理研究 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拓展研究 淺論我國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中小企業文化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論民營經濟發展的障礙和對策
中小企業品牌經營誤區及創名牌戰略研究 顧客忠誠研究述評 基于顧客感知價值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 淺析房地產市場營銷策略 客戶關系管理的探討——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運營模式 金融危機下的消費思考——中、美消費模式的比較與啟示
基于顧客關系投資的個性化價格促銷 中小企業出口及其社會責任研究 中小企業國際市場營銷策略研究 廣東農產品出口跨越貿易壁壘的對策研究 中小企業出口低價競銷的原因及治理對策研究 惠東鞋業出口的現狀、困境及對策分析 對外貿易對惠州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外商直接投資對惠州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全球知識網絡與跨國公司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的機制和對策 國際金融危機的跨國傳播機制研究 國際金融危機對廣東經濟的影響研究 知識的國際傳播機制研究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研究 雙邊 FTA 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 FDI 對我國國際貿易影響的區域性差異分析 廣東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 我國國際貿易波動的影響因素——基于因子分析的研究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傾銷問題 反傾銷背后的國家利益博弈 我國對外貿易戰略調整的原因及障礙分析 綠色國際貿易與綠色國際貿易壁壘 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如何跨越綠色貿易壁壘 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出口退稅率調整的政策思考 出口退稅政策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 國際市場水果檢疫準入與促進我國水果出口的對策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競爭法、產業法與反傾銷法的沖突與協調 中國的對外貿易環境與政策變化 市場營銷視野下的大學生自主擇業策略分析 對中小企業國際市場營銷方式的分析 論國際市場營銷者如何跨越文化障礙和避免政治風險 國外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感知與評價及對中國企業的啟示與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255(2012)04-0055-05
目前,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模式大多沿襲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內容,俗稱本科的“壓縮餅干”。課程設置以學科性為主,缺少綜合性和職業性課程。培養目標不能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高不成、低不就,不能滿足社會對高級專門應用型人才的要求。[1]當前,高職發展已進入成長期,探索高職教學改革的新路子,完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十分必要。鑒于此,我們申請了“高職國貿專業課程整合改革研究”教研項目,對蕪湖及周邊城市的外貿企業進行走訪調查,征求他們對人才培養和人才需求的意見。既為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整合改革提供依據,也為同類院校提供參考。
一、國貿行業背景和我省外貿人才需求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際貿易得到迅速發展。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和中國加入WTO,長江三角洲對外開放和外向型經濟更上一層樓,安徽對外經濟和貿易也得到長足的發展,從而派生了大量的外貿人才需求。國貿人才的培養亦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熱點。要使高職國貿人才培養符合市場需求,關鍵是人才培養目標要與社會需求相一致。為此,我們對蕪湖和周邊城市的一些外貿企業進行了詳細調查,了解國貿專業人才的行業背景,明確他們對外貿專業人員的需要和技能要求,掌握他們對學校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建議和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如下特征和要求:
1.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外貿企業數量和就業崗位數量增加。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的外貿管理體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外貿經營權從審批制度逐步過渡到登記制。外貿經營權的門檻越來越低,因此擁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會大大增加,對外貿易專業人員的需求會更大,要求也會更高。安徽省作為內陸省份,對外貿易的發展主要是在改革開放以后,經過三十多年的迅猛發展,對外貿易已經成為了安徽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 2010年安徽省涉外企業8000多家,實際開展進出口業務的企業3583家,這些企業對外貿人才需求有較大的缺口。
2.蕪湖市貿易類外貿公司出現人員數量減少而素質上升的趨勢。近年來,蕪湖市的外貿企業在國家外貿體制改革大潮下,紛紛改制重組。許多原來的國有外貿公司推行股份制,精簡了大量富余人員,留下來的基本上都是業務方面的骨干,因而經濟效益較好,這些外貿公司對新進人員的素質要求普遍較高。
3.從需求外貿人才知識和能力結構上來說,呈現出這樣一些特點。首先,由于外貿操作環節復雜,因而外貿公司要求外貿人員必須有較全面的綜合業務素質,能夠獨擋一面。其次,外貿公司對從業人員的外語水平、外貿業務知識及產品知識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英語一般要求在CET六級,最低也要求四級水平。再次,外貿業務人員必須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需要掌握心理學、商務談判等社會學知識并能靈活加以應用。某外貿公司就提出學歷上并不苛求一定要本科以上學歷,只要外語過硬,綜合素質高,公司同樣是非常需求的。
4.外語類專業畢業生對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外語類專業畢業生一般來說有著較高的外語水平,這對整天和外語打交道的外貿企業來說是有著很強的吸引力的。一些外貿公司老總就認為,外貿業務知識的缺乏往往是暫時的,可以邊干邊學,一般能夠很快補上,但是外語的提高卻非一日之功,從企業的經濟效益出發,很多企業寧愿吸收外語人才而放棄外語基礎較弱的一些外貿專業畢業生。
5.從需求人才的知識層次來說,外貿公司并不一定追求高學歷。外貿工作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更看重的是實際工作能力,但一些外貿企業反映,現有的本科畢業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但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實際操作能力較弱,不能很好地勝任外貿工作。如果培養目標能定位于為外貿企業提供應用性人才并付諸實施,這將會是我們高職院校在就業市場立足的突破口。
二、當前高職國貿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合理。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模式大多沿襲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內容。就安徽省而言,我院的國貿專業辦得比較早,2002年開始招生,因無經驗借鑒,課程的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只能參考大學本科的做法,只是在時間和數量上進行一些調整和壓縮而已,并無自己的特色。而后辦該專業的學校,就拿我們的方案做標準,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2.就業專業對口率低。高職國貿專業一般“進口旺”,但“出口不暢”,這也是各高職院校共同的境遇。從招生情況看,我院國貿專業招生情況一直較好,前景也很樂觀。一方面,從學生和家長心理選擇角度看,國貿是應用型專業,符合時展潮流,容易被家長接受;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社會對外貿人才的需求也有較大空間。從就業狀況看,我院2005年第一屆畢業生毛就業率98%,實際專業對口率不到10%,以后幾屆狀況也差不多。可見培養對象與社會實際需求有較大差距。
3.人才培養目標高不成、低不就。從實際看,高職院校辦國貿專業是比較勉強的,有點“小人穿大鞋”的感覺。因為,外貿人才要求起點較高,外語水平要好,綜合素質要高。有些大學本科國貿專業還設置英語最低線,而英語恰恰是我們高職類學校的短項。但人才培養方案又加大英語教學力度,學習了大量外貿專業知識,若僅僅從事內貿工作又覺得可惜,有點高必成、低不就。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就必須加強國貿專業教學改革,打破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對現有課程設置進行整合,以探索一條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符合高職培養目標的人才培養方案。
三、對高職國貿專業人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根據調查的結果和就業市場分析,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整合進行改革和調整。
(一)轉變教育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觀念是先導,模式是根本。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要樹立具有高職特色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依據高職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培養高職人才,必須大膽突破傳統的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教學模式,摒棄“知識本位”、“教材本位”、“教師本位”等傳統的教學思想,構建以“能力本位”為主體,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教學模式。按照“基礎理論知識適度,職業崗位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綜合素質較高”的總體要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地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從總體來看,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的確定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貫徹“必需、夠用、實用”原則。
2.突出實踐教學。實踐課時占總課時的40%以上,本專業的實踐性教學主要包括課堂實踐教學、技能訓練、階段實習、綜合模擬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以階段實習和綜合模擬實習(實訓)方式為主體三年不斷線。
3.以外貿為主體,內外貿兼顧,拓寬就業途徑。
4.知識、能力、素質并舉,以知識學習為基礎,能力培養為目的,綜合素質提高為保證。
(二)調整國貿專業培養目標
正確定位高職專業培養目標是進行高職教育改革的關鍵。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 以市場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就業為導向”是高職教育的核心,從一定意義說,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國貿專業辦學方向應嚴格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目標。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現在就業與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要考慮外貿行業崗位群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通過調查了解到:大量的外貿企業急需一線既掌握相關外貿知識又具備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經濟管理和服務人才。因此,國貿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是: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和我國加入WTO后對外貿易發展的需要,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國際貿易的專業知識,能勝任外貿部門、三資企業和有自營進出口業務權的企業對外貿易業務與管理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2]
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是:學生具有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國際貿易專業知識,掌握從事外貿業務和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備報關、單證制作、外貿談判、信息調查、產品銷售、公共關系等職業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身心健康。具體包括下列內容:
1.具有現代營銷意識和經營發展眼光,具有較快的適應外貿業務經營與管理的第一線崗位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具有市場的調查研究和分析預測,處理實際問題,進行營銷活動的能力;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外貿函電),具有較深的公關協調、商務洽談能力和開拓創新精神;不怕艱難困苦和挫折,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2.具有在全面掌握外貿基本理論和業務知識基礎上精英語、善調研,懂公關,會談判、求創新能力。
(1)精英語是指能夠熟練地看懂外文單證,用英語填單、制單、懂得簡單的英語口語和外商進行洽談、溝通,熟練地閱讀外文資料,進行資料的翻譯等能力。
(2)善調研是指不僅要求能善于開展各種方式的市場調研工作,盡快了解市場信息,而且還應能夠獨立主持中小型企業市場研究項目,科學、規范、有效地進行并及時完成項目研究報告。
(3)懂公關是指在知曉公關禮儀、外交禮節、熟悉公關原理的基礎上,能切實開展交際型、宣傳型、社會型以及征詢型公關活動,為企業拓展外貿業務服務。
(4)會談判是指在熟練掌握各種談判技巧,了解客戶心理的基礎上進行國內外商務洽談,組織好產品購進、外銷,能為企業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5)求創新是指能在工作中進行觀念上、管理上、方法上、制度上的創新。
(三)改革國貿專業課程體系
課程建設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是專業建設的基礎,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載體。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其主要任務是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職教育必須突破學術人才培養所采用的學科中心型課程模式的束縛,在課程模式上我們摒棄了過去“本科壓縮型”的課程模式,借鑒國際上流行的“能力本位課程模式”。根據涵蓋職業素質、職業技能、職業知識的職業能力要求,面向職業崗位(群)任職需要,構建“基于技能培養,面向崗位集群”的課程模式,重視學生的能力訓練,理論知識傳授以“必須、夠用”為度。[2]
1.對所有課程進行模塊組合
突破傳統“三段式”教育模式的束縛,將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整合成包括基本素質、專業能力與素質和個性化發展內容的“三大模塊”。模塊式課程結構更能反映高等職業教育崗位特征和能力要求。我們在聽取社會各界,包括專業課教師以及學生的意見后,確定了國貿專業的主干課程,并確立了專業能力與素質的四個小模塊,即:專業基礎模塊、貿易實務模塊、網上操作模塊、技能訓練模塊。
2.對相關課程進行整合和取舍
為突出應用性和針對性,加強實踐教學的基本思想,我們對部分理論課程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我們將大學語文和數學改為《經濟應用數學》和《財經應用文》,并相應減少了課時數;將《國際貿易》與《國際貿易實務》整合為《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將《西方經濟學》改為《經濟學原理》。《西方經濟學》難度過大,改為《經濟學原理》符合夠用的原則。
3.將第六學期的綜合實訓調到第五學期,有利于學生的綜合訓練、畢業論文設計和安排就業。
4.為凸顯主干課程和職業技能,將課程總數由31門減少為27門。增加實訓時間和技能訓練科目,使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提高至40%。
5.設立選修課模塊。選修課著重突出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滿足人文素質培養要求。選修課包括:專業選修模塊和公共選修模塊。專業選修模塊由(1)紡織品外貿模塊;(2)機電商品外貿模塊;(3)物流與服務貿易模塊;(4)報檢與跟單模塊組成。公共選修模塊由學生在全院公選課中任選4-6門課。
6.為方便學生考證,在教學計劃中增加了《外貿單證》課。
7.推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
本專業在遵從直觀的傳統教學和課堂講授方法的基礎上,積極推行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互動教學法等方法,加大項目作業、綜合練習的份量,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手段上,大力推進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系統,CAI、教學幻燈片等加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
理論教學的方式方法和地點由教室、黑板向實驗(實訓)室、現場延伸,使教學內容更真實,教學方法更直觀。
(四)建立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落實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的關鍵。本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中實訓、分階段實習和綜合模擬實習、產學合作教育、社會調研與畢業論文等形式來完成。
本專業的實踐性教學主要包括課堂實踐教學、技能訓練、階段實習、綜合模擬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以階段實習和綜合模擬實習(實訓)方式為主。
1.課堂實踐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口頭表達、外語、計算機操作、寫作能力等);
2.階段實習主要培養專業能力(國際貿易經營管理、進出口業務、國際市場開拓、電子商務應用、市場調查);
3.綜合模擬實習旨在提高綜合能力。主要利用外貿模擬軟件,按照外貿公司運作機制,讓學生模擬實習。
4.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最后一學期安排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設計,同時也方便學生擇業和就業。
5.建立與完善“雙證”制度。學生除取得畢業證書外,還應獲取各種技能與資格證書(外語等級證書、計算機應用能力證書、營銷師證書、外銷員證書、單證員證書、報關員證書等)。
(五)強化校企合作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的任務之一是為地方經濟服務,盡可能實現與社會用人單位無縫對接。為此,我院十分重視校企合作教育,讓企業全過程地參與人才培養。
1.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我院國際貿易的招生計劃及課程設置都是在調查了解省內外許多外貿公司的需求和意見的基礎上確定的。比如有些企業經理提出要重點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并且針對外貿業務的特點,要求加強外貿函電、外貿單證方面的教學。我院隨之增加了外語教學的課時數,并在專業招生時對入學新生的外語水平設置了門檻:高考成績必須在80分以上。在教學計劃中增加了《外貿單證》課程。
2.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第一,校企人員相互兼職。我院成立了國際貿易專業建設委員會,成員由系主任、學科帶頭人、企業專家(外貿企業經理)組成。一方面,國際貿易專業教師輪流利用暑假到企業進行兼職鍛煉;另一方面聘請外貿企業實踐專家到我院作兼職教師,不定期地開設講座、作學術報告,從而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學院與社會的交互結合。第二,校企共建校外實習基地。由于本地外貿公司小而分散,讓大量的學生頂崗操作有實際困難,我院采取的形式是先在校內模擬實訓,再到外貿企業實踐操作、參觀體驗,并且請外貿企業的業務人員為同學們現場講解和答疑。
3.企業參與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這一階段的人才培養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接受學院的畢業生實習。一部分學生畢業實習就是預備就業,即實習后留在企業工作。一些與我院關系密切的外貿企業優先錄用我院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是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反饋畢業生工作信息,可以有效地指導我院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更好地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習報告,國際貿易實習,國際貿易畢業論文,國際貿易理論,實習報告
摘要:國際貿易實習報告,通過此次國際貿易實習,我們首先了解了再生鉛的生產工藝流程.通過此次國際貿易實習認識到自己要什么、該做什么、該如何做,怎樣才能做好。
實習日期:xxxx年x月xx日到x月x日;實習單位:xx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實習地點:xx襄樊谷城縣石花鎮;實習目的:了解國際貿易專業實際工作流程,提高實際操作能力。xx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道教勝地武當山東麓,名城襄本文來自-樊和東城十堰之間。公司是以有色金屬再生冶煉、鉛基系列合金研制與生產為主的專業化公司,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無污染再生鉛技術”科技示范廠,xx省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營進出口權,通過iso9002和qs9000質量體系認證。通過此次國際貿易實習,我們首先了解了再生鉛的生產工藝流程。
對于此工藝的學習,使我們對一線的工作有了比較全面地了解,接觸到了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全新領域,增加了對不同行業的了解,也為今后參加工作,如何能夠更好,更快地了解,適應一線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結束了幾天的一線體驗后,我們進入了營銷部門開始正式的專業實習,負責帶我們實習的是一名中南財大畢業的師姐,她首先給了我們一些關于再生鉛合金技術的外文資料讓我們翻譯。這些資料包含了大量的化工專業術語,對于我們學習貿易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但同時,這也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因此,我們翻譯的時候,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字典、文獻,并且,為了能夠把一句話翻譯的“信、達、雅”,我們這一組的成員也經常在一起討論,這不僅是體現了我們團隊成員的良好團隊精神,也提高了對于英語的學習水平。最后,我們順利完成了翻譯任務,為此次圓滿完成國際貿易實習任務起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之后,師姐又給我們拿來了一些單證,eg:海運提單、裝箱單、發票、產品質量證明書等一系列與國際貿易流程有關的單據副本。之前,這些單據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有學習過,但是,我們都覺得書上講的東西理論性太強,實踐中一定用不到。但當真正看過這些單據后,才發現理論與實踐是密不可分的,此時我們看到的、用到的、正是書上所講、我們所學的。這些單據大大加強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也讓我們對如何填寫這類單據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其實,只要虛心,用心的學習,很多實際操作就會很容易掌握。
國際貿易實習期間,根據公司領導的安排,我還非常幸運的和師姐一起去襄樊市農業銀行國際結算部和外匯局進行了一次出口收匯核銷。雖然很辛苦,一天之內要在襄樊和石花之間跑兩個來回,但是,我覺得值得,也并不覺得辛苦,畢竟是學習到了東西。當自己真正去實踐一次的時候,甚至是非常簡單,只是我們并不了解,而覺得神秘,才把國際貿易復雜化罷了。
很感謝金洋公司的領導和員工對我們這次國際貿易實習的支持與幫助,對于初出茅廬的我們,雖然這并不是真正的工作,但卻讓我們實實在在的學到了很多東西,很多是讓我們受益終身的東西。
2010年第一季度,世界經濟在復蘇的軌道上加速運行。美國經濟的各項總量、結構指標和先行指標都出現明顯好轉,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升,失業率也開始緩慢下降;歐元區經濟則在主權債務危機的擾動下奮力前行,宏觀經濟增長和勞動生產率逐步提升,通貨膨脹保持在低位運行;日本經濟復蘇的勢頭強勁,自2008年第2季度以來首現正增長,勞動生產率和就業狀態都出現明顯改善,通貨緊縮的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國宏觀經濟進入高速恢復期,相較于2009年第一季度的“谷底”,經濟增長出現了補償性反彈,增速高達11.9%,但經濟內部的結構性矛盾凸顯,經濟穩定增長、發展模式轉變和通貨膨脹預期控制的復合性困難增加。世界經濟初步形成了以美國為頂端,以中、歐、日為支柱的“方錐體”格局,人民幣匯率問題成為新格局下各方利益調整的糾結點。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穩定,財政政策需要從總量擴張、快速拉動的方向上回調,強調中長期調控,重視政策效益畢業論文怎么寫,借助市場力量的戰略性調控框架應得到重視和實踐。
一、世界經濟“方錐體”格局的形成與人民幣匯率問題
隨著國際經濟的加速復蘇,后危機時期的世界經濟格局也逐步清晰。美國作為全球經濟、技術和國際機制協調的第一大國仍然是新格局的主導國,中國、歐盟、日本成為新格局的重要支柱,世界經濟由傳統的美、歐、日“大三角”轉化為4個相互聯接、相互影響的“大三角”。新格局下,國際經濟政策的角力由單純的國與國互動轉變為集團間利益的調整,由單純的實力對決轉化為國際機制與國家利益的協調,人民幣匯率問題在這一格局下被放大和扭曲,成為國際金融危機恢復期各方利益的糾結點。
(一)世界經濟“方錐體”格局的基本形態和內在機制
盡管國際金融危機對發達國家的金融和經濟帶來了重大打擊,但從經濟規模、技術能力和國際經濟規則和機制的控制能力看,美國、歐盟和日本仍然是全球經濟最重要的驅動力量(見表1所示)。中國經濟率先渡過危機的“拐點”,為國際經濟形勢的穩定和國際貿易秩序的有效恢復提供了重要支撐,并隨著自身經濟實力的快速上升,成為后危機時期世界經濟新格局的重要一環。
表1 2009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規模統計 單位:億美元
國家
經濟規模
國家
經濟規模
國家
經濟規模
美國
142587
日本
50730
中國
49093
德國
33576
法國
26798
英國
21980
意大利
20900
巴西
14820
西班牙
14661
加拿大
13190
印度
12430
俄羅斯
12282
澳大利亞
9200
墨西哥
8663
韓國
8003
荷蘭
7942
土耳其
5935
印尼
5419
在上述環境下,美國利率政策的效果需要進一步確定。在美聯儲加息的情況下,國內資本市場的投資受到抑制,但歐洲美元市場受到高利率的激勵而進一步加大美元資本回流美國的規模,國內資本供給總體上不會出現大的變動,加息也不會導致美國國內的資本短缺或對投資形成明顯抑制。當美聯儲選擇降息的時候畢業論文怎么寫,國內資本市場被激活,資本供給量上升,但歐洲美元市場的資本受到負激勵,大量的外部資本退出美國,所以總體上美國國內的資本存量和投資形成規模并不會有大的變化。但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已經執行了年利率不到1%的超低利率政策,在后危機時期,美聯儲進一步降息的空間極為有限。根據這一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如表3所示的美國貨幣政策結構:
表3 美國貨幣政策結構分析表
政策結構
政策效果
對宏觀經濟指標的影響
采用的可能性
加息+升值
對總投資影響不大;阻礙出口;對消費影響不大
對就業、經濟增長無明顯抑制;有利于控制通脹
中等
加息+貶值
對總投資影響不大;刺激出口;對消費產生一定抑制
對經濟增長、就業有激勵作用;不利于控制通脹
高
降息+升值
對總投資影響不大;阻礙出口;對消費產生激勵
對經濟增長、就業有促進作用;有利于控制通貨膨脹
較高
降息+貶值
對總投資影響不大;阻礙出口;對消費影響不大
對經濟增長、就業有促進作用;易導致急速上升的通脹
較低
3.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風險與作用應進行全面而客觀的評價
在“方錐體”國際經濟新格局的壓力下,盡管我國始終堅持人民幣匯率政策的獨立性,堅持應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完善為前提畢業論文怎么寫,應符合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要求而不是行政控制或者屈從于外來壓力等基本立場。但面對空前的國際壓力,對假定人民幣匯率升值后產生的經濟影響進行必要的全面而客觀的評價,提供有效的預警和調整安排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民幣匯率升值的直接影響和最大的風險是出口受阻和國際儲備縮水核心期刊。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恢復期,出口對于保持中國經濟整體復蘇環境的穩定和推動新興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對進口商品價格的抑制作用、出口商品成本的抬升作用和我國的加工貿易占一半以上的貿易方式,預計10%的人民幣匯率升值對出口產業形成的總體價格上升效果約為4%,在國內供給剛性和國際需求彈性較大的市場格局下,價格上升效果將基本上由中國的出口企業承擔,企業外部經濟環境的穩定和自身利潤空間受到了明顯擠壓。如果考慮到我國出口商品和企業的結構特點,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企業受到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影響更大,以人民幣匯率升值10%進行測定,傳遞到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企業的價格上升壓力超過8%,這一壓力遠遠超過紡織品、服裝、箱包等產業4—5%的凈利潤水平。因為出口受阻,我國良好的經濟復蘇環境將遭到損害,勞動密集型企業大量的減產、停工也將明顯加劇我國的就業壓力。我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外匯儲備,2010年3月末,這一規模達到24471億美元,其中美國國債約8700億美元,僅以美國國債作為分析基礎,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0%,外匯儲備約縮水5350億人民幣,約相當于2009年我國GDP的1.6%和財政收入的7.8%,是央行自有資本金的20倍。
但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升值會在加強通貨膨脹控制,優化國內經濟結構方面提供一定的推動力量。主要國際大宗商品的進口近年來快速增加,國內產業對進口的依賴性也顯著提升,石油、鐵礦石、銅等重要的資源能源的進口占總消費的比重都達到或超過了50%,輸入性通貨膨脹已經是影響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穩定的重要因素。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勢頭明顯,據統計,進入3月份后,世界能源價格同比上漲53.1%,金屬及礦產品價格上漲60.6%,農產品上漲18%,銅上漲99%,鋁上漲65.1%,北海布倫特原油上漲69.2%,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再次增大,而人民幣升值將直接限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國內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預期的沖擊畢業論文怎么寫,維護經濟復蘇環境的穩定,防范“工資物價螺旋上升”風險的形成。此外,人民幣匯率升值還將在克服國內深層次經濟問題、促進國內經濟結構優化等方面提供幫助,人民幣匯率的適當、適時、適度的升值將有助于解決長期以來貿易品和非貿易品關系的失衡問題,進而調整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結構性失衡,優化產業結構;有助于解決要素收入分配失當,勞動要素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有助于解決金融業發展緩慢,并形成嚴重資產泡沫的問題;有助于解決國際價格體系的失序,特別是在資源價格改革調整中的滯步不前的問題等等。
總之,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焦點不在于匯率水平的高與低,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運轉市場和國際經濟環境是人民幣匯率問題的關鍵所在。在危機恢復期,人民幣匯率問題更需要在保持宏觀經濟形勢穩定的前提下,以加強機制和市場建設為中心,適時、適度、適當的推動調整,并以中日歐“大三角”為主要平臺,綜合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為人民幣匯率問題的解決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
二、快速復蘇與穩定向好的中國經濟
2010年第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穩定向好,經濟復蘇進程加速,主要經濟總量指標和結構指標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和通貨膨脹預期仍是經濟增長的重要隱憂,也是宏觀調控的重點和難點,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中應加以重視和調整。
(一)總體經濟形勢持續向好,通貨膨脹預期控制難度加大
一季度,我國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05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9%,連續第4個季度保持了經濟增速上升(見圖8),經濟復蘇的形勢進一步穩定,經濟呈現出較快增長的良好局面。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國民經濟結構總體保持穩定,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推動下,第二產業的增速明顯高于第一和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13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8%,占GDP的比重下降為6.4%;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90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5%,占GDP的比重上升為48.5%;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636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2%,占GDP的比重為45.1%(見圖9)。在工業的區域結構中畢業論文怎么寫,中部地區成為增速最快的地區,達到23.1%,而東部和西部地區則分別達到18.3%和20.2%,地區結構適當優化。在輕重工業的結構上,重工業的增速為22.1%,明顯快于輕工業14.1%的水平,連續第10個月保持這一態勢,反應了后危機時期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加快。在微觀指標上,工業企業的產銷銜接狀況良好,產銷率達到97.5%,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達到6908億元,增速達到102.6%,企業利潤水平迅速提升,主要集中在重工業領域,包括:鋼鐵行業利潤同比增長33.8倍,電力行業利潤增長15.4倍,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利潤增長9.7倍,化纖行業利潤增長8.9倍,石油開采業利潤增長2.9倍,電子行業利潤增長2.3倍,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利潤增長2.1倍,化工行業利潤增長1.1倍。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應收賬款、存貨和管理費用的變化:2010年1-2月,工業企業的應收賬款達到49409億元,同比增長24.8%;存貨達到52984億元,同比增長21.5%;管理費用達到3223億元,同比增長21.5%核心期刊。上述三個指標均較2009年同期有明顯的增長,初步判斷為企業研發活動增加,主動市場開拓行動增長和中間產品產出上升相關,不會影響經濟復蘇的微觀基礎。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物價水平上漲較快,通貨膨脹預期的控制難度加大。一季度,CPI同比上升2.2%,PPI同比上漲5.2%,物價水平上漲較快。其中,城市上漲2.1%,農村上漲2.4%。在商品構成上,食品上漲5.1%,煙酒及用品上漲1.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2.4%畢業論文怎么寫,居住上漲2.9%;衣著下降0.9%,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下降0.9%,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下降0.1%。CPI的總體形勢不容樂觀。在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9.9%的壓力下,PPI表現為快速提升,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增大,考慮到我國工業企業利潤主要向資源、能源等基礎產業集中的情況,一般制造業無力消化過多的成本上升壓力,通貨膨脹預期將向消費品領域傳遞。輸入性通脹和糧油等必需品價格的結構性快速上漲是推動物價水平提升的主因,通貨膨脹預期的控制難度顯著增加。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市場銷售規模平穩擴大,消費結構快速改善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374億元,同比增長17.9%,比上年同期加快2.9個百分點。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累計30571億元,同比增長18.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累計5803億元,增長15.4%。在國家政策的刺激和支持下,消費結構取得明顯改善,汽車類增長39.8%,家具類增長37.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9.6%。在消費結構提升的支持下,上述產業的投資也得以擴張,并成為支撐中國經濟順利實現復蘇的重要動力。
(三)投資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房地產投資持續快速增長
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320億元,同比增長25.6%,比上年同期回落3.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9793億元,增長26.4%,回落2.2個百分點;農村固定資產投資5528億元,增長21.0%,回落8.4個百分點。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9.7%,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2.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0.0%,產業投資結構與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基本一致。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增長24.4%,中部地區增長26.2%畢業論文怎么寫,西部地區增長30.0%,區域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此外,存貨投資也出現了相應的擴大,增速高達21.5%,與固定資產投資一起成為推動經濟復蘇的首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價位于歷史高位,且持續快速上漲的情況下,房地產開發投資達到6594億元,增長35.1%,比上年同期加快31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過快增長一方面抑制了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另一方面累積了大量的流動性,增大了維護宏觀經濟穩定的難度,提升了資本市場運行和金融體系穩定的風險。在房地產泡沫完全形成并破裂前,借助有利時機,通過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其進行結構性調整的安排尤為必要核心期刊。
(四)對外貿易出現逆差,外商直接投資平穩增長,國際儲備管理難度加大
一季度,進出口總額6178.5億美元,同比增長44.1%。其中,出口3161.7億美元,增長28.7%;進口3016.8億美元,增長64.6%,順差144.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79億美元;其中,3月份貿易逆差72.4億美元。根據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和我國今年“拓市場、調結構、促平衡”的貿易發展戰略,我們在宏觀政策層面上要做好面對年度國際收支逆差的準備。表4是課題組根據商品價格指數的變化與進口數量需求的增長而預測的2010年3—12月的進口情況。
表4 2010年3月至年末主要進口商品規模的預測值 單位:億美元
商品名稱
大豆
原油
成品油
初級形狀塑料
鋼材
未鍛造銅及銅材
進口額
202.3
251.4
245.2
473.2
180.1
430.1
商品名稱
自動數據設備
自動數據設備零件
電視收音機無線電
集成電路
汽車
合計
進口額
294.8
242.2
75.3
1641
274.9
6573.2
我國國際儲備的增速減緩,但規模仍然龐大畢業論文怎么寫,仍居全球第一位。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總規模為24471億美元,同比增長不到1%。由于美元貶值預期強烈和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的原因,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難度明顯加大,目前應盡力做好三項工作,第一,適度調整幣種結構;第二,調整持有的美國債券期限結構;第三,適度加大對中投等主權財富投資基金的注資,以調整股權資產在整個外匯儲備中的比重。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五)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但勞動要素收入的比重偏低,就業形勢仍然嚴峻
一季度,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5787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8元,同比增長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在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9.7%,轉移性收入增長13.3%,經營凈收入增長7.5%,財產性收入增長17.0%。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814元,增長11.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6.3%,家庭經營收入增長7.6%,財產性收入增長15.6%,轉移性收入增長13.8%。從勞動要素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來看,仍然處于低位,直接影響了消費擴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一步應著力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水平,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我國城鎮登記失業人口數量仍保持在900萬人以上,登記失業率約為4.3%,但就今年大學生的畢業人數和新增勞動力的規模來看,整體就業形式仍然嚴峻,調查失業率遠遠高于登記失業率的水平。我國仍應繼續堅持就業促進政策,保障就業培訓和就業指導投入,采取適當措施畢業論文怎么寫,切實完成新增900萬人就業的目標。
(六)貨幣供應量增速回落,新增信貸規模減少,結構性調控逐步增強
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65.0萬億元,同比增長22.5%,比上年末回落5.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22.9萬億元,增長29.9%,回落2.4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3.9萬億元,增長15.8%,加快4.0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42.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6萬億元,同比少增2.0萬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3.8萬億元,比年初增加4.0萬億元,同比少增1.6萬億元。為抑制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貨幣當局開始啟動結構性政策調控市場,包括對第二套以上住房的差別利率政策和不同比率的首付款要求等措施,目前,調控效果初步顯現核心期刊。
三、支出波動與超收壓力并存的財政環境
2010年第一季度,國家財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長,除增值稅外,其他主要稅種的增速均明顯超過同期的GDP增速,預計在全年經濟形勢穩定的情況下,我國將形成規模較大的超收壓力。在財政支出執行上,科學技術、教育、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和商業服務業支出增長較快,支出結構與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協調度明顯提高。但在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林水事務和糧油儲備等管理事務上的支出還未有效展開,加之西南地區旱災、玉樹地震、世博會和亞運會保障等因素的存在,預計今年的財政支出的波動性大大提高。
(一)快速增長的財政收入
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達19627.0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85.02億元,增長34%。其中,中央本級收入9928.24億元,同比增長37.6%;地方本級收入9698.83億元,同比增長30.6%。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7702.55億元,同比增長35.9%;非稅收入1924.52億元,同比增長18.9%。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90.2%。
形成財政收入的主要稅收來源包括:國內增值稅5084.15億元,同比增長11.3%;國內消費稅1711.02億元,同比增長69.4%;營業稅2953.73億元畢業論文怎么寫,同比增長41.2%;企業所得稅2490.59億元,同比增長16.1%;個人所得稅1488.12億元,同比增長21.3%;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2476億元,同比增長56.3%;關稅482.53億元,同比增長48.9%;車輛購置稅381.6億元,同比增長60.2%。除增值稅外,其他主要稅種的收入增幅均明顯超過同期GDP的增速,預計全年稅收收入將出現較大規模的超收。
考慮到去年同期經濟下滑,財政收入大幅度減收的情況,為更好的判斷財政收入形勢,采用環比和與2008年同期情況進行比較。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與去年第三、四季度收入平均值相比,環比增長13.8%;與2008年一季度收入相比,增長22.9%(其中中央財政收入增長13.3%),折算到兩年中年均增長10.9%(其中中央財政收入增長6.5%),是一種恢復性增長。從完成預算進度看,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完成全年預算的26.5%,略高于25%的序時進度。
在財政收入的變化趨勢上,考慮到去年財政收入“前低后高”的形勢和通貨膨脹、煙草消費稅改革等因素的影響,在宏觀經濟形勢基本穩定的情況下,今年5月份后財政收入增幅將相應回落,全年收入增幅將呈“前高后低”走勢。
(二)波動與調整中的財政支出
一季度,全國財政支出14329.9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19.04億元,增長11.9%。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818.34億元,同比增長15.1%;地方本級支出11511.62億元,同比增長11.1%。
增長較快的項目主要是: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支出同比增加64.41億元,增長67.2%;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加143.91億元,增長66.6%;交通運輸支出同比增加263.8億元,增長52%(主要是用車輛購置稅收入安排的用于公路建設等支出增加較多);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支出同比增加42.8億元,增長38.9%;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同比增加39.83億元,增長38.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同比增加146.75億元,增長18.8%;教育支出同比增加316.02億元,增長17.1%。
在執行中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醫療衛生支出、環境保護支出、農林水事務、糧油物資儲備等管理事務、金融監管等支出進度仍然偏慢,預期第二季度上述支出將快速增長。此外,西南地區旱災和玉樹地震的救援與災后重建,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保障仍將是擾動支出的重要因素畢業論文怎么寫,我國財政支出的波動性大大增強。
四、“內需發展”與“低碳經濟”取向下的財政政策“傘形調控”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恢復期,我國既面臨著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也面臨著復雜的國內經濟形勢和復合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在這一階段,我們應綜合分析國內外經濟因素的內在關系,大膽創新,突破關鍵,把握重點,在后危機時期的國際經濟競爭中搶占先機。
(一)國際金融危機恢復期的經濟發展目標與宏觀調控的“傘形”框架
國際金融危機恢復期的宏觀經濟發展目標是一個復合體,既要實現經濟的穩定較快增長,還要適時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既要應對通貨膨脹預期的干擾,還要防止資產價格大起大落給經濟社會穩定帶來的沖擊和損害。面對這種環境,現行的政策研究絕大部分強調要全范圍、大規模的調動政府的所有政策資源予以一一有針對性的克服和調整,但實際上,這種政策調整背后的是政府將耗費巨額的政策成本、運用繁雜而彼此干擾的政策措施、深層次的扭曲市場機制和規律才能逐步達到目標,政策的理論意義和操作效果并不突出核心期刊。為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課題組深入分析宏觀經濟目標之間的內在聯系,利用目標間的互相促進、互相抑制、互相扭結、彼此抵銷的特點,將其進行必要的簡化,即以“內需發展”和“低碳經濟”為突破口,借助市場機制、凝聚政策力量,推動國民經濟的穩定有序發展。這種宏觀調控的政策框架我們稱之“傘形調控”(見圖12)。
在圖12中,首先將現行的4個政策目標簡化為兩個政策重心,即將通貨膨脹預期控制、經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資產價格與市場管理四個目標簡化為內需發展與低碳經濟兩項關鍵“突破口”。其中內需發展強調消費升級、城市化、經濟結構調整、要素收入分配、良好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等因素,是后危機時期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模式和載體;低碳經濟強調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強調技術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市場機制創新和思想體系創新,是后危機時期我國經濟實現自我揚棄和趕超的關鍵動力和支撐點。但需要強調的是,內需發展和低碳經濟并不完全包括現行經濟發展4個目標的所有指標,與“突破口”不兼容或是存在較大差異的指標變量將在這一時期被擱置、被轉化或被調整。主要的指標調整情況如表5所示:
表5 傘形框架下的發展目標與“突破口”間的指標處置
發展目標
構成指標
指標性質
處置結果
經濟增長
投資
符合內需發展,有利于低碳經濟
政策調控的核心指標
消費
符合內需發展,有利于低碳經濟
政策調控的核心指標
出口
部分有利于低碳經濟
非核心指標,須轉化
經濟發展方式
城市化
符合內需發展,有利于低碳經濟
核心操作指標
經濟結構
符合內需發展,有利于低碳經濟
核心操作指標
要素收入分配
符合內需發展,有利于低碳經濟
核心操作指標
公共服務均等化
符合內需發展,有利于低碳經濟
核心操作指標
通貨膨脹預期
輸入性通脹
符合內需發展,有利于低碳經濟
核心操作指標
結構性通脹
部分符合內需發展
非核心指標,可擱置
貨幣性通脹
符合內需發展畢業論文怎么寫,不利于低碳經濟
核心操作指標,須調整
資產價格與市場
去泡沫化
符合內需發展,有利于低碳經濟
核心操作指標
風險可控
符合內需發展,有利于低碳經濟
核心操作指標
貨幣政策的政策資源包括利率、貨幣供應量和信貸指導等措施,總體調控原則是提高結構性調整的技術和效果。首先,在貨幣供應量上,考慮我國正處于危機恢復期,前期刺激政策進行的大規模投資仍需要后續的資金投入和實體經濟復蘇帶來的越來越多的資金需求,因此貨幣供應量的投放仍應保持適度寬松的態勢,年初規劃的相關貨幣供應計劃總體上是適當的。其次,在信貸指導上要防范兩方面的傾向并做好資金使用的有序引導,即既要防范信貸過分依賴房地產、能源、資源等少數產業,或在接受地方政府投資引導時,缺少必要的審慎和獨立性;又要防止銀行面對經濟復蘇中的局部風險而突然轉向“惜貸”。在投資的使用方向上主要應鼓勵投向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等低碳經濟產業,以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或者加大對城市化、現代服務業、消費信貸等內需發展領域投入。再次,利率政策則應以支持經濟復蘇和防范資產泡沫作為調控的雙重目標。從我國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變動情況看,當前應通過加息的方式以遏制房地產價格的過快上漲,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宏觀財政、金融和產業發展風險,這個要求在當前是迫切和強烈的;而在支撐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力——投資方向畢業論文怎么寫,則希望利率政策保持穩定,暫緩加息進程,形成了調控中的“兩難”。在操作上,利率政策應逐步加大結構性調控的力度,對投資性住房實施較高的利率水平,而對于保障性住房則堅持市場利率的平穩;對國家引導和支持的新興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新能源產業等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支撐產業等實行優惠或較低的市場利率,而對于已經存在嚴重產能過剩、重復投資和有害于環境保護的產業則應適用高利率,以限制其無序擴張。此外,面對調控中的“兩難”,利率政策還應積極借助財政政策和匯率政策調控的支持,通過政策間的松緊搭配消除“兩難”的阻礙和影響。
匯率政策應以構建完善的匯率形成機制為基礎,適時、適度的適應市場變化并且獨立、中性、規范的調整人民幣匯率水平,形成人民幣完整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根據表5,我們把出口指標作為須調整指標從當前經濟復蘇的核心指標中去除了,那么影響匯率政策轉向逐步擴大匯率浮動幅度,使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的軌道(目前來看,這個軌道的方向是人民幣升值,下文簡稱“升值軌道”)的主要障礙是外匯儲備的風險問題。在調控中,應注重完善外匯市場,加強外匯儲備管理,包括:繼續擴大允許非金融機構入市的范圍,豐富以遠期、掉期等衍生產品為基礎的避險手段,加快銀行間外匯市場發展;逐步釋放市場需求,實行以市場供求定價;大力推動金融市場建設和金融工具創新,不斷改進外匯管理,引導企業居民提高匯率風險管理能力;繼續擴大實施“藏匯于民”的政策,適度引導和擴大資本流出,同時加大反洗錢工作的力度,特別是對國際熱錢流入我國房地產和股票市場進行必要的限制;通過界定適度儲備規模,創新富余儲備管理機制,建立外匯儲備的安全預警機制來加強對外匯儲備的管理核心期刊。此外,還應重視“升值軌道”對當前利率政策調控“兩難”的支持,即在浮動匯率制下,調整利率對國際收支產生的影響,可以通過匯率調整來進行反向平衡,從而增加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更進一步的說,我國可在加息的利率政策外搭配以適度的匯率升值手段,從而在加強輸入性通貨膨脹控制的同時畢業論文怎么寫,有序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投資適度擴張。而在具體調控方案的安排上,可考慮實施“先升值,再加息”的方案。
在圖14中,匯率政策率先進入“升值軌道”,從而導致外匯市場上人民幣的供給不足,貨幣發行量獲得了外匯市場的支撐而穩步擴張,經濟的均衡點自A點調整為B點。在過程中,經濟增長得到了有效支撐,投資獲得了額外的貨幣供給的支持,而實際利率的下行趨勢,為我國實施加息政策預留了必要的空間和緩沖帶,從而在支持內需發展和低碳經濟的同時,有效維護了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的穩定有序。
(三)“傘形調控”下的財政政策調整方案
當前,財政政策調控的總體方案是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增長,特別是優化結構、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并根據經濟運行情況的發展變化,及時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把握好政策的重點、力度和節奏,增強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圖15框架性的描述了我國財政政策目前的政策運行環境和搭配方案。
根據圖15,在財政政策擴張的同時,隨著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相應調整,我國經濟均衡自C點過渡到D點,國內產出明顯擴張,實際利率和實際匯率變動并不顯著,輸入性通脹得到了有效控制,投資需求獲得了財政投入的有效支撐,經濟結構調整和消費升級獲得了外緊內松的良好環境,回旋的余地大大增加,內需發展和低碳經濟的總體環境得到了優化和改善。因此,“傘形調控”下的財政政策是符合當前宏觀經濟發展、產業振興和創新要求的政策模式,其具體構成措施應包括:
1.支持“內需發展”財政政策措施
以城鎮化為方向,加大鼓勵城鎮化發展的財政投入和優惠措施安排。城鎮化對于我國內需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據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的測算,若城鎮化率提升10%,在不考慮收入水平變動和資本品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將新增消費需求4860億元和投資需求10萬億元,若以動態的方式考查畢業論文怎么寫,上述的效果將更加明顯。財政政策應加大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力度,促進小城鎮協調發展,為人口、商品和產業聚集提供良好的公共基礎設施和其他公共服務,并提供可行的稅費等優惠措施安排。
以消費升級為重點,帶動消費需求和國內投資的擴張。消費升級是指引導消費者從一般性必需品的消費轉向耐用消費品和高質量的生活必需品,在消費升級的激勵下,居民的總體消費水平上升,并帶動耐用消費品和高品質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上升,產生了對投資的穩定性激勵,從而帶動國內投資的有序擴張。我們應堅持完善覆蓋全國城鄉的流通體系建設,堅持實施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優惠政策,堅持家電以舊換新等耐用消費品品質提升政策,此外,還將加大對消費信貸的扶持力度,結合民族文化傳統和資金風險控制要求,鼓勵傳統金融機構進入消費信貸領域,或支持新型消費信貸型金融機構的發展。
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全面實施。我國服務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要顯著低于發達國家,而且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對服務經濟的要求也將不斷提高。在內需發展上,現代服務業既是國內投資的新興熱點,也是擴大國內消費的重點。根據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的統計,服務業每新增100單位的產出,將有70單位以上用于消費,而工業、農業用于消費的產出則只有40—50左右的水平。此外,金融服務、交通運輸、郵電通訊等服務產業一直是社會資本未能有效進入的領域,下一步應逐步加大開放力度,既提供新興的投資空間,又提升產業競爭和效率。財政應借助市場手段加大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積極推進增值稅擴圍等稅制調整,避免對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形成重復征稅或其他稅收歧視。
以要素收入分配為重點,不斷增加勞動者勞動報酬核心期刊。近年來,隨著房地產等資本品的價格快速上升,勞動者勞動報酬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出現了持續下降的情形。這種情況,既與我國按勞分配為主體的要素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要求相背離,也導致了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消費增長不快、資產泡沫增加和勞動者素質提升緩慢。當前畢業論文怎么寫,應采用積極的財稅政策手段,提高勞動報酬在要素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并加大對收入差距的調整力度,壯大社會中產階層的規模和力量,為提升消費水平和擴大新興產品的投資提供良好的環境。
加大公共產品的提供能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當前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把更多財政資源用于加強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用于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特別是要支持解決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更有力地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切實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以控制資產價格過快上漲為重點,防范資產泡沫對宏觀經濟穩定的影響。當前,我國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上升過快,既影響了房地產行業的正常發展,也導致了國內投資取向的畸形化,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能源產業難以得到有效的社會投資,而不斷高企的房價在消耗過多的社會資源的同時,還吹生了具有全局性風險的資產泡沫。我們應加大對房地產領域的財稅調控力度,一方面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滿足社會公眾的基本居住性需求;另一方面,積極研究推出以房地產保有環節為征稅對象的財產稅制度,限制交易環節的土地出讓收入,使地方財政與土地收益的關系長期化、規范化。
2.支持“低碳經濟”的財稅政策
加大對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低碳產業的支持力度。包括鼓勵市場主體進行能效投資、節能技術研發、新能源投資的財政補貼,預算撥款,稅收減免,以及貸款貼息等鼓勵措施。
積極引導低碳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抑制高碳產業發展或促使其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減低碳排放的增速和規模。如包括提高能源使用成本,鼓勵節能降耗,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能源稅、碳稅等政策措施。
作者單位:閆坤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張鵬 財政部科研所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月報》
2.海關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統計》
3.中國人民銀行數據庫(pbc.gov.cn/diaochatongji/tongjishuju/)
4.中經網數據庫(cei.gov.cn/)
5.國家統計局數據庫(stats.gov.cn/tjsj/)
一、引言
畢業設計是一門課程,是對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綜合檢驗,也是高職院校非常重要的實踐環節。校企合作是一種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模式。在國外校企合作被稱為“合作教育”,它是學校與企業利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優勢互補,合作培養社會急需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一種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有效地將企業課堂融入校內課堂,促進學生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養成,從而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的“三方共贏”。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指出:“高職高專學生的畢業設計要與所學專業及崗位需求緊密結合,可以采取崗前實踐和畢業綜合訓練等形式,由學校教師與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共同指導,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選題,確定訓練內容和任務要求。時間應不少于半年。”對于高職院校日語專業的畢業生來說畢業設計要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需要,內容和任務要在校內外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這些都是強化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取代的。
二、國內外高職院校畢業設計研究現狀
畢業設計是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對學生綜合職業素質能力的全面考核。日本的高職院校稱為專門學校,不學原理,學的是手藝技術,其畢業生一般是做勞動者,如廚師,護士,技工等。1997年德國制定“職業教育改革計劃”強調課程設置方面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基礎,以職業活動為核心,包括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實訓課程占主導。德國高等職業院校入學資格相對寬松,但教學過程是很嚴格的。《職業教育法》規定學生要順利畢業,必須通過中間考試,畢業考試、師考試和進修考試“,寬進嚴出”有效地保證了德國高職教育質量。隨著我國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畢業設計環節存在的矛盾逐漸顯現。宏觀方面主要是從分析目前高職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結合高職學生特點的畢業設計方案的設想。如有的學者提出了制定符合高職教育特征的教學計劃、拓展傳統的畢業設計形式和內容,將畢業設計改成“畢業作品”,強調選題的實用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等。微觀方面主要是與日語、英語、園林等專業結合進行畢業設計改革。如有的學者指出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的主要模式,提出通過“訂單培養”模式、“校企互聘”模式、“工學交替”模式推進與企業的深度融合等。以我校2015年實施的日語專業畢業設計方案為例分析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校企合作模式的理念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完成新方案的修訂和完善,以便使得下一屆畢業生的畢業設計能夠具有實用性、可行性和創新性,最終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贏。
三、日語專業畢業設計環節的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措施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日語專業從2015屆畢業生開始實施“2.5+0.5”的模式,畢業設計是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畢業實踐手冊”。以本校日語專業2015屆畢業生(4個班級、123人)的畢業設計為樣本進行分析,發現新的畢業設計方案與以往有顯著變化,如:取消了學術意義的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內容根據學生類型可選擇(實習、專升本)、畢業設計成果評價形式多樣(畢業實踐手冊+視頻+答辯)等。在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積極地改進措施。
1、畢業設計1———完善畢業實踐手冊
從參加頂崗實習的畢業生提交的畢業設計1,即畢業實踐手冊中完成情況來看,填寫過于簡單。一方面是學生文字組織能力、撰寫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要求學生所填的內容措辭上過于專業和繁瑣,如“能力、知識、素質”、“崗位職業道德要求與工作規范”、“實踐工作任務及時間安排”、“本崗位工作流程和典型任務”和“本崗位操作規程”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可以修改和完善畢業實踐手冊,如把“能力、知識、素質”更加具體化為“語言運用能力、日語專業知識、綜合職業素質”等。另外,畢業實踐手冊的部分內容和頂崗實習網絡平臺里的內容有較大部分的重復,建議畢業設計1改為中日文的實際工作案例,讓學生完成某個工作案例的呈現,案例主要可包括具體的工作崗位和真實的一個任務等。
2、畢業設計2———調整日文視頻
日文視頻拍攝的內容,現有方案要求填寫頂崗實習所在單位的簡介和崗位設置情況、崗位的具體工作職責、崗位工作的案例分析、實習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等。2015屆畢業生提交的視頻中一部分同學更多地是工作場地的拍攝,對日語語言的組織和表述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建議如從事與日語相關的工作,可以提交日文視頻。如從事與貿易及其他相關工作,可提交中文視頻或者中日文相結合的視頻,只要視頻內容是真實包含頂崗實習所在單位的簡介和崗位設置情況、崗位的具體工作職責等相關內容即可。
3、畢業設計指導———提高企業參與度
高職院校的目標是培養實踐型、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具備“雙師型”素質,即不僅具有專業知識,還需要了解企業對本專業從業人員的崗位能力需求。我院日語教師基本上都有到企業實踐的經驗,對企業用人要求有一定了解,只是在共同指導一名學生實習,完成一個畢業設計時,缺少校內外老師之間的溝通,校內老師多于聯系指導學生提交材料,企業指導教師的參與流于形式、校內指導教師與校外指導教師缺失溝通交流。因此要加強校內外指導教師的交流合作,校內外教師共同認真完成畢業設計指導記錄。
4、畢業設計答辯———側重畢業實踐與職業規劃結合
在答辯環節,答辯學生介紹自己的自然情況,學習階段的成績表現以及畢業設計完成情況。注意表述時候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做到思路清晰、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老師點評學生的表述時,適當鼓勵和提出希望相結合,給學生更多的贊揚和自信。建議在提問環節,答辯小組的提問可以從畢業設計和頂崗實習結合起來提問,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要注重實踐需求、敢于發表觀點,問題可以側重畢業設計和職業規劃等方面。歸納以上4個方面,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整個畢業設計改革的新思路。
5、畢業設計驗收———遵循畢業設計評價體系
日語專業畢業生的畢業設計方案中有詳細的畢業設計評分標準,根據不同的表現評價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但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主要還是關注學生提交的數量、而忽視了質量,在評分環節主觀性較強。畢業設計作為校內、校外銜接的綜合性實踐課程,可引入實習單位對各崗位員工的考核方法與標準,便于單位統一與員工一樣考核,要堅持校內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并以企業評價為主的原則。
6、實踐教學基地———嘗試實踐課程和學分認定
整理4個班級畢業生的畢業設計時發現,在校企合作緊密的實踐教學基地實習的學生的畢業設計完成的相對較好。如在校外的實踐教學基地實習的學生所在的企業會主動與日語專業老師聯系,如企業派專人到學校組織面試,中間出現的任何問題,校內外指導教師及時溝通,反映問題、解決問題。對于有些實踐教學基地的企業要求學生提前實習,面臨學分認定困難的問題,高職日語專業今后可以嘗試著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構建校企合作辦學的有效模式,如與企業簽訂訂單式培訓,提前半年學生去實習,實習階段的學分可由企業給學生進行與校內課程相近的培訓課程或者實習任務。四、結語目前各高職院校各專業都在以培養目標為導向,結合專業的特點和地區的優勢積極地探索畢業設計的改革。本課題結合本校日語專業的畢業設計實施方案,歸納了畢業設計環節存在的問題,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提出解決的對策。顯而易見地是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時,校內教師加強與企業指導教師的合作,擴大畢業設計范圍、力求考察學生的語言應用與生產實踐能力,讓學生完成帶有企業工作一線內容的畢業設計,形成更加完善的新方案,并希望對于其他院校的提供適當的參考。另外畢業設計改革是各高職院校共同面臨的課題,本課題從校企合作的角度提出完善畢業設計方案,增加企業的參與度,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何更加科學地布置畢業設計的內容,如何更加合理地安排校內外指導教師的分工協作,如何在價值取向上更多地考慮用人單位的人才規格等等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薛兵旺.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制約因素與建設機制研究[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4,(4)64-67.
山東省,作為整個發展規劃的整體,在2011年實現生產總值45429.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0.9%。在全省共同的努力下,成為繼廣東、江蘇之后,第三個邁入四萬億俱樂部的成員。這就表明,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發展有了經濟強省做保障,再結合地市之間的貿易合作,最終實現整合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產業,聯動全省經濟貿易的科學和諧發展。針對這一目標,本文提出了通過聚類分析的分析方法,將全山東省的17個地市進行初步的篩選統計,根據聚類分析的結果,使具有一定的聯動優勢的城市加強相互之間的合作,同時在顧全整個區域的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將全省的資源進行合理再分配,保證一部分有區位優勢的地區能夠率先發展國際貿易,而后帶動其他地區共同發展。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及其周邊城市發展現狀分析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城市青島,位于整個藍色經濟區的中心位置,整個山東省的東南部,副省級城市,全國五個計劃單列城市之一,被譽為中國品牌之都、世界啤酒之都和世界帆船之都。在2011年1月,國務院批準青島市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區域和龍頭城市。作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城市,全市進出口總額1191.3億美元,港口吞吐量35012萬噸,實際利用外資28.4億美元,與上年同比增長52.8%。煙臺市,地處山東省的東部,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環渤海經濟圈內以及東亞地區國際性港口城市、商貿城市和旅游城市。綜合其發展潛力,煙臺被中國社科院評為未來10年最具潛力城市之一。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整體規劃中,煙臺市將成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港口城市、金融貿易服務中心和旅游度假勝地。日照,位于山東省的東南部,整個藍色經濟區的南部,是黃海之濱的新興港口城市。日照城市的經濟發展依靠港口優勢,臨港工業迅猛發展。與其他城市相比,日照市的臨港工業將以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為發展模式,逐步延伸至山東省的其他城市,帶動其他城市的發展。在經濟生產總值方面,2010年日照市已經突破了1000億,其中在第二產業方面,增加值561.55元,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為突破600億元,這充分體現了日照作為港口城市,發展港口產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威海,地處山東半島的東部,是我國沿海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同時也是享譽國內外的著名旅游城市。在經濟發展方面,威海市是全國綜合經濟實力50強城市之一,2011年全市的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大關,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5萬元。因此,威海進入到藍色經濟區依靠地理位置上的優勢,大力發展其對外貿易。濰坊,位于山東省的中部,同時也位于藍色經濟區的中心位置,是山東半島都市群最大城市。與之前的四個城市相比,對外開放的港口優勢不明顯。但是,濰坊市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經濟發展之路。在2011年,濰坊市實現生產總值3541.85億元,增長11%。至2011年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057家,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5%。因此,濰坊市在第二產業方面比其他城市具有更大的優勢,極大地穩固了半島地區的經濟貿易基礎。東營,位于山東省的中北部,位于黃河入海口,勝利油田的所在地,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年輕的城市。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超過2600億,保持著較快的增長,人均生產總值邁入十萬元大關。勝利油田,作為中國第二大油田,涵蓋石油勘探、鉆采、管道輸送、石油化學品和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等各個領域。石油行業關乎到整個經濟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從國際形勢和國家貿易的角度來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石油仍將是世界的主要能源,而石油勘探行業勢必將被國際投資者看重,從而注入大量資金,引導石油行業進入新的階段。濱州,位于魯西北地區,整個藍色經濟區的最西端,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海岸線共240公里。作為渤海灣重要的城市,濱州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是魯西北地區重要的機械制造、紡織、印染行業城市。雖然整體的經濟狀況與其他城市差距較大,但是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與京津唐地區的重要的交通要道,濱州還是為整個經濟區的貿易發展做出了貢獻以上七個城市共同組成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從上述現狀可以看出:城市之間有各自的發展軌跡,同時又有相同之處。所以,我們在分析經濟區對地區經濟貿易發展的影響和采取的措施時,既要考慮共性,又要考慮特性。
各城市經濟指標體系的建立
分析城市經濟貿易的發展,需要建立可靠地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的建立需要包括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但要有經濟區發展的特色,應包括:經濟總量方面、一二三產業方面、經濟區貿易發展的重要行業方面等。這些指標作為對各個城市的描述,為了便于更好地找到各個城市之間的差距,將樣本城市之間的各項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聚類分析法的原理與應用
1、聚類分析法的原理描述
聚類分析是按照數據本身的結構特征對數據進行分類的一種探索性統計方法。聚類的實質就是按照數據距離的遠近將數據分為若干各類別,是的類別內數據的差異盡可能的小,類別間差異盡可能的大。分析的基本步驟在確定距離的基本定義和類別間的距離的計算方式,然后依照類別見的遠近,通過把距離接近的數據歸類到可能的聚類結果,最終利用相應的指標來確定能夠分成幾類。對藍色經濟區城市的不同數據數據進行聚類分析處理,具有改變之前經驗分析法的無法從數據本身定量的分析的弊端。因此,從可得到的數據著手,運用聚類分析方法從藍色經濟區的數據本身的數值之間的特征對數據進行分類。具體而言,將現有統計指標作為基礎,以經濟區各個城市的數據為對象,對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得出合理的藍色經濟區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水平測量的分類標準,并在此基礎上統計得出不同類別的特征值。
2、實證研究
根據上述的原理,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7個地市的數據進行收集。
3、結果分析
從數值結果的角度來看表明:第一步距離水平最小為2.75857,對應的聚類是:(濰坊,濱州)。第二步距離水平次小為3.04030,對應的聚類為:(青島,煙臺)。如此繼續下去,最終凝聚為1.從聚類分析圖形結果樹狀圖來看,將相似水平指定在51.9228,那么從左向右,可以分為五類:第一類是青島和煙臺;第二類是威海;第三類是日照;第四類是濰坊和濱州;第五類是東營。由此可以看出,山東省境內的各個城市發展存在不小的差異,但又存在共性。從類型上看:第一類的青島和煙臺這兩個地區的相似水平很高。因為兩個城市相臨,同時是國家開放的沿海城市,地理位置俱佳,在面積、人口方面,兩座城市的數據相似。隨著近幾年來交通通訊不斷地發展,青島和煙系更加緊密。特別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立,將兩城的合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從良性發展的角度上講,青島和煙臺在某些優勢領域要積極地加入競爭因素,既保證了發展,又充滿了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兩座城市的民營企業在大的良好的經濟和對外貿易環境中蓬勃發展,在金融危機來臨時沒有大量破產,而是通過自身的努力經營和國家政策支持,迎難而上,實現了增長,穩固了青島和煙臺在整個藍色經濟區核心的地位。第二類威海和第三類日照都是著名的旅游勝地,無論從自然環境還是從社會環境角度上講,都是全國聞名。這個良好的條件為威海日照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調。但是,地處青島、煙臺這兩座核心城市周圍還是為兩座城市的對外貿易發展帶來不小的影響,加之兩座城市面積較小、人口較少的特點,經濟發展的確收到了很大的限制和影響。因此,在城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積極地向核心城市吸收經驗,而且結合著自身的特點,有重點的發展。通過藍色經濟區的建立,能夠助推這兩座新興城市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第四類的濰坊和濱州相似水平在七個城市中最高。兩座城市均有悠久的歷史,都出現過眾多名人和歷史古跡。但是,礙于地理位置的影響,沒有像其他沿海城市一樣,大力發展自己的進出口外貿行業,轉而發展第一和第二產業,保持著第一、第二產業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步調,并且在這兩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藍色經濟區的建立為城市發展開辟了新的思路,指明了新的方向。作為整個經濟區的后備地區,扮演者供給第一產業產品和第二產業產品的角色,同時不斷的改善城市的經濟貿易發展的方向、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軟硬件結合,走出屬于自己的經濟發展的道路。第五類是東營市。作為石油之城,東營的發展在深化第二產業的同時,逐漸向發展第三產業傾斜。東營的各項人均指標均名列山東省的前茅,所以,在發展整體經濟的同時需要注重人力資本的投入,著重培養高新人才,為人才創造成長的環境,并且投身到城市經濟發展中去,為整個藍色經濟區的對外貿易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結束語
本文通過聚類分析的方法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七座城市進行分析,通過數據的處理,可以發現城市在發展地區經濟和對外貿易同時需要積極地與其他周邊城市合作學習,找到自身的不足,做到城市之間相互聯動,共同促進山東經濟的發展,實現經濟、政治、文化多方面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經濟貿易畢業論文范文二:中非經濟貿易合作論文
一、當前中非經濟貿易合作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當前中非經濟貿易合作現狀
首先,根據相關統計數據現實,中非之間的經濟貿易額呈現出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非洲地區經濟的騰飛,中非貿易額年增幅不斷提高。其次,中非貿易比重在我國對外貿易額中所占的比例持續上升,并且非洲在對外貿易比重方面與過去相比也有較大的提升,我國作為非洲的重要貿易合作伙伴,在非洲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在不斷提高。另外,在中非貿易商品結構方面一直保持著穩定的結構態勢,非洲主要向我國出口燃料和礦產品,而我國主要向非洲出口制造業產品。最后,從總體上來看,非洲對我國貿易順差,但是個體對我國逆差,這主要是因為在非洲除了少數國家以外,大部分非洲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經濟產業結構比較單一。
(二)當前中非經濟貿易合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中非經濟貿易合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首先,中非貿易合作關系的基礎四資源稟賦差異,這種合作出發點對雙邊貿易關系發展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這種不良影響首先來自西方國家中非貿易的惡意揣測,認為我國利用經濟方式對非洲進行資源掠奪,破壞了中非經貿合作環境。非洲國家和地區的制造業也在不斷發展,這對我國大量的制造業產品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且有些國家正在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促進本國制造業的發展,中非貿易合作形勢不樂觀,加上新能源新技術的發展,使得以石油、礦產等不可再生能源為主的中非貿易形勢面臨新的挑戰。其次,由于我國和非洲經濟仍然處在發展階段,并且中非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范圍較窄、中國企業對非洲市場的自信心較低等原因,中非貿易合作總量仍然處在較低的層次。
二、中非經濟貿易合作未來發展趨勢
(一)加大非洲進口
為了更好地促進中非經濟貿易合作關系,加大非洲進口是未來中非經貿合作發展的重要趨勢。首先,要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增加非洲產品在我國市場上的占有量,這是改變當前中非經貿關系逆差狀況的重要措施,在于我國有著良好外交關系的非洲欠發達國家95%稅目產品輸華免關稅的待遇措施要得到切實的落實,并且在未來考慮將這一比例提高到97%,進一步優化相關制度細則,促進非洲國家出口創匯。其次,建立促進非洲非資源類的產品宣傳銷售平臺,創新營銷手段,為非洲企業建立良好的宣傳和推介環境,為其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
(二)改善我國出口
改善我國出口方面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要對我國出口非洲的市場秩序進行進一步的規范,強化質量監督機制,嚴把質量關,禁止向非洲地區出口劣質產品和殘次品。其次,要對我國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進行不斷的提升,在非洲地區建立良好的品牌效應,增強營銷渠道等等,強化企業的國際經營模式,不斷提升我國出口貿易的品質。
(三)強化中非經貿合作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