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9 10:40: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外環境監測整改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Abstract: Combining working practice,some problems have carried on the disscussion.On the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monitoring earlier period’s field work, the items of material collection,scene reconnaissance and the monitor plan’s establishment have been elaborated, providing reference to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monitoring.
Key words: Earlier period’s field work Material collection Scene reconnaissance The monitor plan’s establishment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已經成為了環境監測部門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切實為環境管理提供決策依據。筆者結合幾年來從事建設項目驗收監測工作的實際,查閱了相關的政策規范、技術文件等資料,對建設項目環保驗收監測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一、收集資料
要求企業認真對照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預審意見、環保部門對項目的審批意見及環保治理設施設計文件等進行自查后,提供自查報告,有關環保設施的初步設計要求和指標、企業基本概況、試生產期間能反映工程或設備運行情況的數據或參數、污染物排放管網圖、環境保護管理和監測工作情況、項目周邊環境情況、生產規模、產品方案及項目的建設內容、建設性質、污染類型、主要生產設施、生產工藝、原輔料和資源能源的消耗、廢氣及廢水處理設施等相關資料[1,2]。
二、勘察現場
在現場進行勘察時,應重點明確驗收監測所需達到的生產負荷、環保治理設施運行工況、一類污染物的采樣位置和質量控制手段等。告知企業做好開設監測孔、搭建監測平臺等準備工作,同時寫明監測合同簽訂時間、現場監測時間、監測報告編寫時間、提交監測報告時間和經費概算等。
現場勘查工作包括對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即生產設施)和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及措施的勘查,是建設項目是否能夠開展驗收監測、確定驗收監測范圍和制定驗收監測方案的一個關鍵步驟[3]。在現場進行勘察時,應做到全面細致,對照環評中提供的建設項目所需原輔材料、生產工藝流程、生產周期、產品、污染治理設施工藝、處理能力、污染物排放周期、排放規律等。
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重點核查[4]:
1.核查環評及環評批復要求的落實情況
針對《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及批復的要求,逐一核查企業落實情況,如核查以新代老項目數據庫,要求拆除的項目是否落實完成,全廠排水管網是否進行了整治,要求納入污水處理設施一并處理的廢水是否到位,是否按要求劃定安全防護距離。
2.核查總平面布局及環保審批手續
對照廠區平面布置圖,核查項目建設內容環保手續的合法性。如企業有批建不符、生產能力放大、工藝變動較大、平面布局變化、未批先建等嚴重問題時,應向環保主管部門報告,督促企業履行環保審批等相關手續。
3.核查生產工藝及生產原料
通過觀察生產設施、查看生產臺賬,詢問等方法,對實際建設的生產工藝、生產裝置進行核對。此外還應重點檢查固廢堆場是否按“三防”要求建設,危險廢物包裝和貯存是否規范、標識是否明顯;特殊危險品(如氰化鈉)倉庫建設及使用情況。對存在的情況及時與企業溝通,并要求企業整改。
4.核查環保設施建設、運行及管理情況
查看生產工藝流程及污染物處理流程,檢查核實“三廢”處理和綜合利用、污染物排放,了解建設項目試運行以來主要污染物監測結果,收集系統、使用藥劑及處理設施情況。環保設施:主要是對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提出的要求和行業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關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批復意見,逐一核查建設項目環保設施和措施的建設和落實情況。主要污染源包括:廢氣、廢水、噪聲、固體廢物等污染源的產生情況、主要污染因子、排放量、處理情況、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口的規范化和相應指標。
5.核查建設項目周邊環境概況
要注意周圍環境的影響,了解建設項目周圍企業的情況。
6.核查建設項目敏感點
對比廠區周圍敏感點與環評時情況,包括外環境功能區及規劃變動情況,敏感點方位、數量、離廠界距離、是否列入拆遷范圍、是否有居民投訴及環境污染糾紛等。
7.核查環境保護管理和監測工作情況
包括環保機構設置、人員配置、監測計劃和儀器設備、環保管理規章制度等。
三、編制監測方案
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技術要求》制訂項目的監測方案,重點明確驗收監測所需達到的生產負荷、環保治理設施運行工況、一類污染物的采樣位置和質量控制手段等。告知企業做好開設監測孔、搭建監測平臺等準備工作,同時寫明監測合同簽訂時間、現場監測時間、監測報告編寫時間、提交監測報告時間和經費概算等。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方案是建設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對環評報告書提出的環保措施落實情況和環保設施實際完成、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和監測的計劃書,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前言部分:主要建設項目和驗收監測任務的由來,建設項目的歷史沿革、工程建成并投入試運行的時間、委托單位,負責驗收監測的單位,現場踏勘的時間等。
1 環境監理的概念
工程環境監理是指監理單位受業主委托,依據合同和有關法律法規,按照“公正、獨立、自主”的原則,通過工程環境監理的方式,代表業主進行的施工期環境保護管理工作,與整個施工組織管理緊密結合。
環境監理制度是依據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其批復等文件的要求通過第三方環境管理機構對建設項目施工期實施全過程環境監管的管理制度,是對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補充,是“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的具體體現。
環境監理一般由具有環評資質并同時具有監理資質的單位承擔,由環保專業人員為主進行組建,并以市場化的公開招標形式確定建設項目的具體監理單位,為業主提供建設項目從環評到驗收的全過程環境管理服務,確保工程順利通過環境保護驗收。
2 環境監理發展現狀
為適應加入WTO新形勢下環境管理的要求,貫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進一步加強建設項目設計和施工階段的環境管理,控制施工階段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逐步推行施工期工程環境監理制度。2002年10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匯同鐵道部、交通部、水利部等六部門聯合了《關于在重點建設項目中開展環境監理試點的通知》,要求青藏鐵路、西氣東輸管道工程、岷江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等13項建在生態敏感區、對生態環境影響突出的國家重點工程實施環境監理試點工作。
通過13個試點工程的環境監理實踐,并借鑒國外經驗和工程監理經驗,國家環境保護部提出了《建設項目施工期環境監理辦法》及其配套的《建設項目施工期環境監理指南》等指導性文件,逐步摸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環境監理模式,以使建設項目施工期環境監理制度化、規范化,并在國內全面開展建設項目的環境監理工作。
當前,我國在推行環境監理制度方面進行著積極的探索,部分省市、行業部門已將環境監理作為環境管理體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2004年,交通部發出了“關于開展交通工程環境監理工作的通知”(交環發[2004]314號),決定在交通行業內開展工程環境監理工作,并作為工程監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工程監理管理體系。
深圳市于2006年8月頒布的《深圳市經濟特區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實行工程環境監理制度;建設單位應當委托相關專業機構,對項目施工過程中防止和減少環境污染以及生態破壞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環境保護設施建設施工進行現場檢查;建設項目施工期環境監理報告是工程環保竣工驗收的重要依據之一。
為強化建設項目施工期的達標排放和生態保護工作,進一步完善建設項目環境管理體制,遼寧省全力推進建設項目環境監理制度,于2007年印發了《遼寧省建設項目環境監理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明確規定建設項目開工建設前未委托環境監理即開工建設的,由有監督管理權限的環保部門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責令停止建設,對未按規定提交環境監理報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不予批準竣工環保驗收。2010年6月,國家環境保護部同意將遼寧省作為建設項目環境監理試點省份。2011年3月,遼寧省環境保護廳了《遼寧省建設項目環境監理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環境監理工作。
近幾年,國內大型水利水電建設項目如金沙江溪落渡水電站,雅礱江錦屏一級水電站、錦屏二級水電站、官地水電站,大渡河長河壩水電站等全面實施了環境監理工作,環境監理在水電工程建設期間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有效控制和降低了因工程建設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對國內類似工程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有較好的示范作用。
3 實施環境監理制度的必要性
我國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實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兩項制度始于20世紀70年代,管理工作的兩個重點是建設項目的環保審批和竣工驗收,對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復之后、“三同時”竣工驗收之前的施工階段,沒有行之有效的環境管理手段,未能對建設項目的全過程實行有效的環境管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工作未引入環境監理機制,主觀上存在“重審批,輕管理,忽視過程監督”,客觀上導致施工階段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突出,因此,建設項目施工期引入環境監理機制加強環境管理勢在必行。
工程建設項目引入環境監理機制,可以使環境管理工作融入到整個工程實施過程中,變事后管理為過程管理,變政府強制性管理為政府監督與第三方服務和建設單位自律相結合的管理,同時也是我國工程建設健康發展、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需要。
4 環境監理的工作目標
國內建設項目的環境監理工作目標主要體現在:
(1)依據國家環保法律、法規、技術標準,通過環境監理工作,控制施工期不利環境影響,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群健康,確保建設項目環保設計文件及審批意見中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將施工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控制在區域環境可接受的范圍內,促進工程順利建設。
(2)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宣傳國家環保法律法規及環保知識,增強工程參建單位環境保護意識,明確環境保護責任,提高環保工作水平,確保工程環境保護工作順利開展。
(3)形成真實反映管理工作過程和環保措施落實的規范完整的監理資料,為工程的環保驗收提供依據。
5 環境監理工作程序
環境監理工作程序見以下框圖:
6 環境監理內容
環境監理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審核工程設計和招投標文件中相關的環境保護措施內容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和技術要求;二是嚴格按照監理工作“三控兩管一協調”的方法,按照工程環境保護的設計方案,在施工階段做到進度控制、質量控制、投資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組織協調,使工程改善環境的設計方案(或措施)通過環境監理得到全面落實。環境監理的具體內容包括: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固體廢物處理、大氣污染防治、噪聲控制、野生動植物及生態環境保護、人群健康保護和水土保持的工作管理等。
對環境監理的具體工作要求是:
(1)建立健全環境監理組織機構,編制環保監理規劃和監理實施細則,并推動和協助建立包括業主、工程監理、承包商三方在內的工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體系。
(2)對環保專項設施的設計、建設、運行及其維護管理進行監理,根據合同要求對非直接監理項目施工過程中的環保工作進行效果管理。
(3)負責專項環保設施設計方案的審查;管理環境監理工作過程資料。
(4)制定環保檢查制度,對施工現場的環保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現場檢查,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行為和方法,及時提出工作建議或發出整改指令。
(5)定期召開環保工作例會,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必要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現場存在的環保問題。
(6)定期向業主以書面形式提交環境監理工作報告。
(7)協助業主按國家規定完成環保措施階段性驗收及竣工驗收。
7 環境監理的方法
環境監理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監理旁站:監理旁站是指環境監理對工程施工階段可能出現環境問題的關鍵部位、關鍵工序實施全過程現場跟蹤的監督活動。
(2)日常巡視:這是一種流動的檢查方式,環境監理對工程的環境項目實行巡回檢查,如環境空氣污染、噪聲防治、廢水處理等。
(3)定點監理:每逢一固定時間監理各指標的執行情況。
(4)監測:根據施工區環境保護需要,開展環境監測、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例如利用現場可靠的監測資料,或利用遙感信息技術如衛片、彩紅外航片等進行目視解譯和計算機分析,宏觀監控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和生物影響等,為環境監理工作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5)例會及專題會議制度:按固定時間(如每月)召開施工區環境管理會議,進行總結,提出存在的問題和整改要求,對某些環保重大問題召開相關專題會議。
(6)定期報告制度:要求承包商定期向環境監理提交環境保護工作報告;環境監理定期向業主提交環境監理報告及相關工作總結。
(7)簽發指令:環境監理工程師通過簽發指令文件(如通知單、便函等)指出工程中出現的各種環境隱患和存在的問題,要求承包商進行整改。
(8)工作建議:環境監理通過向業主提出工作建議的方式,指出工程中可能出現或已經存在的,合同授權范圍外環境監理不能直接處理的環境隱患,提請業主及時處理。
8 結語
環境監理工作在國內環境管理領域中是一種新的管理方式,相關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監理工作存在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推行環境監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工作過程控制難的問題,是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補充。因此,實行環境監理制度是加強我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
實踐證明,環境監理在工程建設期間具有重要作用,降低了工程建設給生態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工程建設期引入環境監理機制,保證了工程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全面實現。
【P鍵詞】環保驗收;環境監測;啤酒工業;污水治理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ceptance;environmental monitoring;beer industry;sewage treatment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5-0094-02
1 引言
啤酒是以麥芽、大米及酒花為原料,在特定的工藝條件下,經生物工程釀制而成的含低酒精的飲料。中國啤酒正進入一個新的快速增長期。
啤酒工業屬于輕工業食品生產類,其特點是生產廢水濃度高,污染負荷高,廢水排放是區域關心的重點環保問題。啤酒生產項目在建設前期,建設過程中,以及建成投入使用時,應根據環保“三同時”要求,做好污染防治設施,尤其是廢水污染治理設施的設計、建設、施工和投入使用,為順利驗收做好準備。
本文就啤酒生產項目驗收時應重點關注的問題做出分析總結,為項目的建成投入運行做好環保技術的把關。
2 驗收條件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關于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環發〔2000〕38號)的要求,監測時工況穩定、生產負荷必須達75%以上、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正常下進行監測,以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性。啤酒生產為按批次生產,確保在一個批次的生產周期內進行監測。
3 環境監測
3.1 廢氣監測
3.1.1 有組織廢氣
啤酒生產在糖化、糊化階段需要使用大量的熱源,因此,啤酒生產企業一般建設有鍋爐作為熱源供給,鍋爐燃燒的廢氣中主要含有SO2、NOX、煙塵等污染物,需要對鍋爐廢氣進行脫硫、除塵治理。鍋爐排氣筒監測點位需布設在鍋爐排氣筒進口和出口2個位置,根據監測結果計算出脫硫效率和除塵效率,以驗證鍋爐廢氣處理設施的有效性。一般除塵效率應滿足99%以上,脫硫效率應在85%以上,若發現處理效率低的時候,應提出讓企業進行設施調試整改。
3.1.2 無組織廢氣
啤酒在釀制發酵過程中產生異味,部分人群感官認為該異味為臭氣,會產生不愉快嗅覺感受,因此,需要對于啤酒企業周界異味進行布點監測,在廠區周界上風向布置一個參照點,下風向按照扇形布點法布設2~3個監控點,根據《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達標評價分析[1]。
在發酵工序中,酵母將麥芽汁中的糖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一般產生量為2.0kg/100L,項目需要將產生的二氧化碳回收,經凈化處理后冷凝成液體二氧化碳貯存,可作為啤酒氣泡使用,這樣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物排放。
啤酒工業一般采取UASB厭氧+好氧處理技術[2]對工藝中產生的高濃度有機廢水進行處理,根據“厭氧法處理啤酒廢水主要設計運行參數” [4]:厭氧UASB罐在中溫下沼氣產率為每去除1千克的COD產生沼氣0.5m3。通常1m3沼氣實際產熱量相當于0.71kg標煤的產熱量,將沼氣加以回收,引入鍋爐進行燃燒,可以使煤燃燒更充分,同時沼氣也可提供大量的熱能,節約煤的使用量。
3.2 廢水監測
啤酒生產工藝過程中的廢水主要來源于糖化、糊化、發酵、過濾等工藝過程中設備的清洗,管道中的麥汁等,主要污染物為糖類、蛋白質、纖維等高濃度有機廢水,根據對工藝廢水的監測,其主要污染物濃度900~3400mg/L; BOD5800-1700mg/L; SS400-600mg/L;NH3-N10-30mg/L。近年來,啤酒生產項目多采用厭氧(UASB)+好氧生物處理工藝,在竣工驗收監測時應設置廢水處理設施的進口和出口兩處監測點位,根據監測結果進行達標分析,并計算污染物去除效率[3]。
3.3 噪聲監測
生產過程中涉及使用大型生產設備,噪聲較為集中,驗收期間,需在廠界四周布設噪聲監測點位。同時,項目區周邊若分布有敏感目標,還應在敏感目標處設置噪聲監測點,落實該區域聲環境功能質量不因項目的建設而降低。
4 環境管理檢查
4.1 環保管理制度
生產企業應根據行業特點,制定環保管理制度和成立環境管理機構。啤酒企業涉及使用制冷劑液氨和壓力儲罐等,企業需建立環境風險管理制度和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并在當地環保主管部門進行備案。
4.2 污染治理設施的落實
調查落實環評報告提出的污染物治理設施建成情況,啤酒生產項目重點調查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從治理工藝、設計規模,處理效果等幾個方面入手,在啤酒項目中,很多企業為減少治理成本,在污水處理站的設計建設時,降低污水設施處理規模,或簡化處理工藝,導致出水效果不達標,而在驗收期間,由于啤酒生產的工藝為批次生產,在驗收期間容易忽視處理負荷的不達標,因此,驗收人員需要重點調查污水處理設施工藝和處理規模的可靠性。
對于大氣,啤酒行業的處理設施主要有,鍋爐廢氣處理設施、CO2回收裝置、啤酒廠區惡臭氣體對外環境的影響等。需要重點調查的是,CO2作為一種溫室氣體,自然排放會造成大氣影響,將產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可以在清酒備壓、灌裝備瓶、備桶等工序中使用,使啤酒風味獨特,泡沫、殺口力以及保質期也因此有明顯提高。同事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5]。
4.3 固體廢物的處置
項目生產工藝中每道工序都有固體廢物產生,主要固體廢物有熱凝固物、廢酵母泥、廢硅藻土、鍋爐爐渣,都屬于Ⅰ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企業應按照不同種類進行分類,分別處置。調查企業對不同種類的固體廢物回收處置方式的合理性。
4.4 排污口設置規范性
同時,需重點調查企業設施的污水總排放口是否規范,在總排放口設置監測點進行水質監測。很多情況下,環保管理部門要求啤酒企業在廢水總排放口建設“污水在線監控”設施,實施掌握污水排放量和COD、氨氮的排放濃度。企業應做好環保設施運行臺帳記錄[6]。
5 公眾意見調查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階段的公眾參與意見,彌補了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不足,更能反映項目建設的實際情況和受影響群體的要求,必要時應進行公眾意見調查。應根據項目的特點,向當地環保主管部門了解本項目建設期間是否發生環境污染擾民事件,若發生過環保投訴,應進一步向周邊有關群眾或單位具體調查情況,并作出結論。啤酒項目應重點調查環評中“衛生防護距離”內的群眾、單位對本項目實施過程中廢氣、廢水、噪聲的意見。從公眾和單位意見中,找出本項目存在的問題,并在后期運行過程中,采取技術手段進行控制,將調查意見反饋給建設單位,在項目運行過程中采取措施,加強環境管理,減少項目對周圍環境及人群造成不良影響。
6 結論
啤酒制造是食品工業中耗水量大的行業,同時其生產廢水也是高濃度有機廢水,其環保敏感性較大,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污染治理措施進行治理。竣工驗收是對環評制度執行情況的最后一道把關,應對照環評報告,詳細落實項目的環保設施及排放情況,并采取監測的手段進行定量化考評,針對出現問題向企業提出整改措施,為項目運行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良好的環境效益。
【參考文獻】
【1】GB19821-2005啤酒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S].
【2】高雅玉,n志勇,錢鞠,等.厭氧-好氧工藝處理啤酒生產廢水[J].水處理技術,2010,36(4):130-134.
【3】左永泉.啤酒廢水處理技術的應用[J].環境工程,2002,18(1):26-28.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7-0059-01
一、引言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通過中啟計量體系認證中心河北分中心測量管理體系認證審核并取得AAA證書,現就企業建立實施測量管理體系的要點進行闡述。
二、測量管理體系建立實施要點
1、明確建立測量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總理早在1985年就指出“計量測試工作是整個工業企業素質和管理現代化最基本的條件,憑數據指揮生產、監控工藝、檢驗成品,質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證。沒有準確的計量,就沒有可靠的數據,就無法正常控制工藝過程,也就不可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可見企業計量工作的重要性。
ISO10012:2003《測量管理體系 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的要求》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國際標準,其目標是管理由于測量設備和測量過程可能產生的不正確結果而影響產品質量的風險,有效實施測量管理體系能夠對企業的能源消耗、環境監測、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尤其是產品質量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為汽車企業尤其是自主品牌的汽車企業,提升產品品質在當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形勢下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企業建立實施測量管理體系,加強規范完善計量工作,提高計量管理水平,確保企業各項測量數據的準確,降低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的風險,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企業才能得以長期生存和發展。
2、充分策劃
策劃是建立實施測量管理體系非常重要的階段,策劃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立實施測量管理體系獲得企業高層領導批準,確定體系的管理者代表,確定體系涵蓋范圍,確定體系認證機構及咨詢老師,對建立體系進行風險評估并制定對策以及建立實施測量管理體系各階段主要工作及時間安排等。
3、啟動會及標準宣貫
組織實施測量管理體系啟動及標準宣貫會議,參會人員包括管理者代表,體系建立歸口部門領導,體系涵蓋范圍內相關單位/部門領導及計量人員等,必要時可邀請認證機構領導及咨詢老師等,會議時由管理者代表介紹企業建立測量管理體系的必要性及作用,明確建立體系的歸口管理部門、相關職責分配及要求等,然后由咨詢老師對參會全員進行測量管理體系標準內容的宣貫,通過啟動會及標準宣貫,加強各相關部門及領導對企業建立測量管理體系的重視,確保后續推行工作的順利開展。
4、文件編制及運行
啟動會及標準宣貫后,邀請咨詢老師指導編制測量管理體系文件,文件包括測量管理體系質量目標文件、測量管理手冊、程序文件及作業指導文件等,編制測量管理手冊及程序文件時,體系歸口管理部門可以組織相關單位/部門人員,采取集中編制的形式,以便于文件編制過程中相互溝通,結合企業實際情況,保證文件的適用性和有效性。
標準中要求制定體系質量目標,由于初次制定無相關歷史數據及經驗等原因,可參考咨詢老師的建議及企業自身特點,組織評審制定測量管理體系質量目標項目及目標值,初次制定目標可將目標值設立稍微低些,后期根據目標完成情況再進行調整。
體系文件編制完成批準后下發正式運行,相關單位/部門按照文件要求執行并輸出相關記錄,文件運行過程中,企業體系建立歸口管理部門應加強對相關單位/部門的指導并及時解決文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必要時邀請咨詢老師協助指導解決相關問題。
5、內審員培訓
在測量管理體系文件編制或運行階段,企業與認證機構溝通確定內審員培訓時間安排并統計企業內參加內審員培訓人員,根據確定的時間安排,由認證機構咨詢老師進行培訓并考試,考試通過后頒發內審員資格證書。
企業內審員數量一般能夠滿足企業開展測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的需要即可,也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內審員數量。
6、內部審核
由于企業第一次實施測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人員經驗少,技能相對較低,必要時可以邀請咨詢老師進行參與指導,做好充分策劃對有效實施內部審核是非常重要的,內審時間選擇要合理,一般選擇在體系文件運行3個月以后,內審范圍要涵蓋企業體系范圍內所有的相關單位或部門,審核要素也要覆蓋所有標準條款,選擇有內審員資質且技能水平較高的人員擔任審核組長或審核員,審核分組時要體現出審核獨立性的原則,審核時長及具體日程安排上也要充分考慮,合理制定。內審計劃經管理者代表批準后下發至相關單位及部門,提前做好相關準備。
內部審核過程中應充分暴露問題,對問題做好詳細記錄,確定不符合項和觀察項并編制不符合項報告和觀察項報告。
現場審核完成后,體系歸口管理部門應編制內部審核報告并上報管理者代表批準后下發各相關單位/部門。
問題責任單位/部門對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制定糾正及糾正措施并實施整改,體系歸口部門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跟蹤驗證,確保整改效果的有效性。
7、管理評審
測量管理體系標準中明確規定“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按照計劃的時間間隔系統地評審測量管理體系,以確保其持續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適宜性”。實施管理評審的目的是系統地評價體系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適宜性,從而確定改進方向并實施改進。
充分性是指體系適應內外環境變化的能力;充分性是指體系滿足市場、顧客潛在和未來的需要和期望的足夠的能力,也可以是體系各過程的充分展開;有效性是指體系運行的結果達到所設定的質量目標的程度,同時也要考慮運行的結果與所花費的資源之間的關系,確保體系的經濟性。
實施管理評審需要策劃充分,評審以會議形式進行,企業的最高管理者組織并參加,管理評審的輸入一定要充分全面,應包括測量管理體系目標和文件的適用性及目標的完成情況,內部審核結果及不符合整改情況及效果,顧客反饋,滿意度測量結果等內容,通過會議中對體系的評價,確定體系的改進方向及資源需求等,由企業最高管理者做出決定措施并提出相關要求。依據管理評審會議決定,各相關單位/部門制定對策并實施改進,體系歸口管理部門對改進情況及效果實施跟蹤驗證,確保管理評審改進的有效性。
8、認證審核
管理評審實施完成后,企業可向認證機構提交認證申請及企業的測量管理手冊及程序文件等體系文件,文件審核通過后與認證機構溝通確定現場審核時間,可將認證機構提供的現場審核計劃進行轉化,增加相關內容及要求并下發至各相關單位/部門,各相關單位/部門及時整理匯總迎審資料,主要包括測量管理體系質量目標、內部審核、滿意度調查、管理評審及體系運行的其他相關記錄等資料,同時重點對內部審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排查,發現類似問題及時整改。
在外審老師現場審核的過程中,要詳細記錄外審老師提出的問題及建議等,以便于問題的整改及后續體系的持續改進。針對認證審核開具的問題項,應深入進行原因分析,制定糾正及糾正措施并在整改期限要求內完成整改。
9、持續改進
認證審核通過后,結合審核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系統全面的改進,同時加強企業測量管理體系質量目標、內部審核、滿意度調查、管理評審及監督審核等工作,確保體系更加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
三、結束語
中圖分類號:E232.5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China,and the urg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Through a specific example,disclosedalarge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and puts forward detailed improvement suggestion。 A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China,hope our country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early,mak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become a power sour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Environmental accountingstatistics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1 環境會計的涵義和目標及研究必要性
1.1環境會計的涵義
環境會計是運用會計學的理論和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計量手段和屬性對各會計主體的環境管理系統以及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一門新型學科。
1.2環境會計的目標
基本目標:宏觀上,用會計來計量、反映和控制社會環境資源,改善社會的環境與資源問題,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最優化。微觀上,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和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具體目標:進行相應的會計核算,對自然資源的價值、自然資源的耗費、環境保護的支出、改善資源環境所帶來的收益等進行確認和計量,為政府環保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投資者以及社會公眾提供企業環境目標、環境政策和規劃等有關資料。提供環境會計信息的最終目標是控制與協調經濟效益與環境資源的關系,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最優化,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
1.3環境會計研究必要性
1.3.1環境污染的現狀提出的迫切要求
人類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環境資源慣用粗放式、掠奪式的手段進行開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衡,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環境的污染導致的環境問題有:全球性變暖、臭氧層遭到破壞、酸雨的產生、淡水資源的危機、資源能源短缺、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化銳減、垃圾成災等等。目前,各國都采取了保護自然,改善環境的舉措,工業和綠色運動正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運行。
1.3.2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
我國一直沿用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對自然資源進行的是掠奪式開發,導致上述環境污染的問題。國家已經頒布了許多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并一再強調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現代化建設的成敗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使得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企業重視,普通民眾對于改善生態環境的呼吁聲越來越高,思想觀念的轉變推動了許多學科向環境領域滲透,出現了“環境經濟學”、“環境管理學”、“環境法學”等一系列的交叉性學科,人們在發現傳統會計的局限性的基礎上提出了環境會計學。因此,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也要求盡快加強環境會計建設。
1.3.3建立環境會計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需要
環境會計的研究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但國際上研究成果的大量發表則集中于20世紀90年代。特別是1998年,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工作組第15次會議為代表。該次會議通過了目前國際上第一份關于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系統而完成的指南。隨后,美國、日本及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的會計理論體系得到了較全面發展。國際環境會計的發展促使我國建立環境會計。
許多發達國家已通過政府行為,要求企業反映生產經營對環境的影響,將環境因素納入會計核算的范圍。其中,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荷蘭、澳大利亞、挪威等發達國家,都由政府明確要求環境負債、環境成本、環境信息的披露。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會有更多的外資企業到我國投資,我國到國外投資的企業也會越來越多。為了使企業披露的會計信息相互更具有可比性,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以適應國際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國際會計一體化。
由于許多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問題一些跨國公司,不斷把那些污染嚴重和破壞、掠奪自然資源的生產項目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由于我國沒有相關環境會計準則,所以就很難衡量外國投資機構對我國環境的破壞程度,以及確定為保護環境而應采取的措施。這些都迫切要求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高度重視實施環境會計,以便在國際貿易中維護自身權益,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1.3.4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
1.4.4.1企業客觀存在的環境活動和環境管理
企業的生產經營都處在一定的環境中,企業平時會產生大量的環境活動,需要企業進行環境管理。目前,大部分企業編制環境報告書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監管部門的要求,而不是處于自發、自愿的進行環境信息的披露。目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對企業的一些基本要求有: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污染物總量考核、限期整改制度、排污收費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及排污申報登記與排污許可證制度。
1.4.4.2建立環境會計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
環境會計可以使企業管理者更準確地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作出更加科學的決策。企業與環境有關的活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會改變企業的經營成果及財務風險。主要有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其中,資產負債表項目因企業生產造成環境污染導致資產的損害,使資產的市場價格低于其賬面價值。比如,依據當前“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排污費的繳納就是對企業資產損害的直接體現。利潤表中,由于設備環保整改的投入、新建環保設施的支出等,可能由于環境成本的降低得到政府補貼、抵免企業所得稅等收益,這就是環境保護對企業利潤的直接影響等。
1.4.4.3建立環境會計為了滿足企業外部有關各方對環境信息的需要
對于政府管理機關來說,通過企業環境會計信息了解企業對環境的污染和環保投入方面產生的成績。比如稅務機關通過對企業環保投入的了解,可對其符合規定的環保設施抵免企業所得稅。或通過企業繳納排污費,對企業一定程度上進行經濟扶持等。
投資者往往對于資金的安全和收益的考慮,他們不希望被投資企業存在過高的環境方面的風險。他們從環境會計的核算和披露中得到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環境信息,以對這種投資風險作出客觀評價。目前,筆者所在企業已對相關方提出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公眾越來越關注生活環境,他們通過走訪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等渠道,了解自己生活環境的真實情況。而污染排物排放的企業也更希望與社會公眾友好、和諧相處。
1.4.4.4增強企業適應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環境壁壘開始顯現。環境壁壘的設置,使我國企業產品在走向世界市場時收到種種限制。每年,環境壁壘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高達幾百億元。企業的社會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購買者決定購買的因素之一。為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在國際貿易中消除壁壘,企業有必要做好環境保護。
2我國環境會計發展的現狀及主要問題
我國對環境會計的介紹與認識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而且主要集中在介紹、借鑒、繼承與局部創新的基礎上,尚未形成系統地、完整地理論。
我國企業目前環境信息的披露主要集中在污染較強的重污染企業,如采掘、造紙、電力、鋼鐵等企業。而其他與環境聯系較少的行業,披露環境信息的企業所占比重較低。但是目前,我國沒有一個對環境信息披露內容的統一規定。
我國企業環境信息主要集中在排污費的繳納、綠化、環保技改項目、環保設施的投入、稅收優惠、政府財政補貼、環境體系認證等方面,對于與環境相關的資產、負債和收益,我國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單獨設立相應的會計科目、建立獨立的會計賬戶在報表中進行反映。
目前我國企業進行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為董事會報告及報表附注的形式,企業很少采用其他形式對環境信息進行披露。但是近年來,出現了像寶鋼這樣的企業,會以年度“社會責任書”的形式進行環境信息的披露,但缺陷是其內容中體現了環保做出的工作及環境成本,較完善的環境會計報告尚未形成。
我國目前對環境信息披露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全面、不完善,對于企業來說缺乏約束性,造成個別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主動進行環境信息披露,但環境意識整體來說有待提高。
盡管目前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并不成熟,但是國外環境會計的理論成果可供我們借鑒,國外環境會計應用經驗的參考,會使我們少走彎路。環境會計的發展,會促使企業更注重環境保護工作,環境保護的發展會要求環境會計越來越完善,兩者相輔相成。
3我國環境會計的實例分析
某企業屬國內大型生產企業,2009年對環境相關成本及效益進行初步統計,詳細資料參見表一。
表一2009年××企業環境信息表
填報單位:××××部單位:萬元
序號 項目 費用
1 排污費 740.15
2 體系審核費 0
3 環境監測費 8.89
4 環保設施運行費 11230.59
5 環保設施折舊費 6658
6 環保人工費 50.49
7 有害物質運輸費 89.43
8 綠化費 64.32
9 固廢處置費 57.38
由于當地政府對環保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公司對環境保護相關信息的披露要求也逐步提高,財務部門開始重視環境會計統計工作,到2010年完善了企業環境信息表。增加的主要內容有新、改、擴建項目的環保投入、環境研發費、以及其他,其他包含道路環境衛生、灑水、花木租賃等項目。同時,積極研究政府環保政策,環保設施的大量投入,符合抵免所得稅政策的環保設施得到政府補貼431萬元。同時,因企業建立了完善的污水治理設施,對用于生產的自來水,得到免征噸水1.8元的污水處理費優惠。某項環保設施的投入也得到20萬元的政府補貼。
故公司財務在2010年完善了企業信息表,參見表二。
表二 2010年××企業環境信息表
填報單位:××××部 單位:萬元
序號 項目 費用
1 排污費 1510
2 體系審核費 100
3 環境監測費 15
4 環保設施運行費 25430
5 環保設施折舊費 12003
6 環保人工費 105
7 有害物質運輸費 181.5
8 綠化費 132
9 固廢處置費 105.8
10 新、改、擴建項目環保投入 587
11 環境研發費 0
12 其他(道路保潔等) 38.4
13 環境保護設備抵免企業所得稅 431
14 免征企業污水處理費 78
15 環保設施投入所獲政府補貼 20
可見,環境會計的統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業考慮環境效益,從享受政府補貼上得到一定實惠。同時,企業的社會形象也在公眾心目中有所改善。但筆者認為,上述反映企業環境信息仍存在不足。不足之處如下:
(1)環保設施運行費用應分為兩塊內容:一是環保設施投入運行所耗費的電費、水費等資源,一是應包含環保設施維運費用,如維運協力單位承包費、水處理藥劑費、更換環保設施備件費用、為改善環境污染等突發性環境費用。
(2)應增加可回收物資、工業垃圾的銷售收益,生產產生的廢渣等銷售收入。
(3)應增加環境活動、環境宣傳的費用支出項。
(4)應通過排污費用攤入各廠的生產成本中,通過“誰污染、誰治理、誰付費”的原則,倒逼企業的生產分廠采取自主管理,努力采取環保控制措施,降低產品成本。
(5)因采取節能、節水等節能減排措施,產生其他可計量的經濟效益。
(6)逐步完善間接環境收益或無形環境效益的統計模式。
(7)增加政府罰沒款等款項的支出項。
(8)增加因政府環保認可度所獲貸款利息降低的效益。
筆者認為環境會計的完善,仍需要會計和環保人員結合的不斷摸索和努力。
4我國環境會計的未來發展前景
筆者認為,盡管我國環境會計還處在初步摸索階段,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會計行業的不斷細化,其他國家環境會計理念的滲透,我國環境會計會發展一套適宜我國國情的核算模式,相關的政策、法規更加完善,環境會計審計行業的發展,也會促使企業自覺遵守政策、法規,挖掘企業內在節能減排潛力。
使得企業環境信息的全面、客觀的披露,促使企業作出科學環境管理決策,做好環境資源的控制,確保企業資源合理化的利用,減少資源浪費,降低企業能源消耗成本。政府則通過各重點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進而社會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最優,經濟、社會和環境和諧統一發展。
5主要政策建議及研究結論
加大環境的執法力度,提高環境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和約束力,迫使企業認識到環境問題對企業經營帶來的隱藏風險,使企業關心環境保護,接受綠色經營理念,引導企業自主進行環境保護工作和環境信息的披露。
發揮公眾的監督作用,通過社會輿論界的壓力,迫使企業在改善環境方面做出努力,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實現綠色經營,環境會計的實務操作也為期不遠了。
發展、完善環境審計事業,通過對環境政策、環境活動、生產經營及其他正常本職活動的環境影響、環保機構的經濟性、效率和效果進行審查和監控,以發現所存在的環境問題和違反環境法規的風險。環境會計進行審計鑒定,做出環境審計報告,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推進環境會計發展。
加強環境會計的理論研究,培養環境會計的專業人員。環境會計是會計學和環境科學交叉滲透而形成的新興應用性學科。發展環境會計需我國有關研究機構,綜合各方面的知識對環境會計理論、自然資源成本、環境影響成本、企業清潔生產、產品市場規律、傳統會計理論等問題進行研究探討、研究環境會計理論的綜合應用。培養環境會計的綜合性人才,加強在校大學生和職業學校學生對環境會計知識的了解。加強在職會計人員關于環境會計的理論培訓工作,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加快環境會計實踐的早日實現。
綜上所述,盡管環境會計的發展在我國還處在摸索階段,但我國實行環境會計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完善環境會計的統計模式是關鍵,制度的約束是環境會計發展的保障。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制度的不斷完善,理論的不斷進步,我國的環境會計研究和實務必將穩步前進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俊芝,陸寶群.FDI對我國出口增長以及出口商品結構影響的實證分析[J].市場經緯MARKET,2008,(2):38-40.
二、主要問題
全區霍亂防制工作開展不平衡,有的腹瀉病門診流于形式,未歸口診治;少數醫療機構腹瀉病門診設施或藥械不全,綜合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設置難以到位;采樣對象針對性不強或用藥前采樣;醫療衛生人員霍亂防治知識不熟悉等。
三、防制目標
我區霍亂的防制目標是實現“三不”,即不發生霍亂死亡病例,不出現疫情擴散導致的二代病例,不發生中、高強度流行;全區霍亂的年發病率控制在1/10萬以下。
四、對策措施
霍亂防制是全區重大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重點,必須以健康教育、業務培訓為先導,以《傳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為武器,切實加強疫情監測、疫點疫區處理和飲水飲食衛生管理,全面落實各項綜合性防制措施。
(一)霍亂防制準備工作
1.健全組織。各醫療衛生單位要迅速恢復并及時調整充實霍亂防治領導小組,各醫療機構要成立霍亂病人搶救治療小組、疫情處置小組,各衛生所要成立霍亂疫點疫區處理小組。各小組成員必須熟悉業務,增強工作責任心,以適應迅速救治病人和撲滅疫情的需要。
2.強化培訓。各醫療衛生單位要組織衛生管理人員、防疫人員、檢驗人員和臨床醫護人員等進行霍亂防治知識和技能的專項培訓,層層統一思想,提高整體水平。培訓應側重在提高防制工作的質量上,一是對防制工作本身進行培訓,明確工作任務,規范各方面工作要求;二是強化具體業務人員如腹瀉病門診、內科門(急)診醫務人員、疫情處置人員、采樣檢索人員的培訓,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應對處置能力;三是加強鄉村醫生、個體診所、廠校醫務室醫生的培訓,規范社區診療。2013年,衛生部重新修訂了《霍亂防治手冊》(第6版),各單位要對其中所更新的霍亂防治技術內容和工作要求,進行全面培訓。
各醫療衛生單位務必于3月底前組織一次霍亂防治業務集中培訓,鄉村醫生、個體診所、廠校醫務室醫生的培訓工作由各衛生所統一組織。培訓結束后,各醫療單位將院內培訓人數、考試人數納入培訓小結報給當地衛生所,衛生所將轄區內各醫療單位培訓情況連同鄉村醫生、個體診所、廠校醫務室醫生培訓情況及本所人員培訓情況收集匯總后于4月10日前電子版報區疾控中心,區人民醫院、中醫院霍亂防治專題培訓情況直接報送區疾控中心。
3.藥械準備。各醫療單位要配備必要的搶救治療藥品、器械及病床等,搶救治療藥械兩套,放在區統一制作發放的霍亂搶救藥箱中。各醫療單位、衛生所要配備足量的消毒殺蟲藥品,包括飲水消毒藥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藥物、快速滅蛆滅蠅藥物等,放置在專用消毒藥箱中,具體要求參照附表。搶救、消毒藥械應專人管理,及時補充更新。
4.開設腹瀉病門診。全區各級醫療機構在4-10月開設腹瀉病門診,4月1日起正常工作,根據防治形勢需要或上級要求,適當延遲關閉時間。省腹瀉病監測哨點醫療機構全年開設腹瀉病門診。
腹瀉病門診要嚴格按照《省醫療機構腸道門診設置規范(試行)》要求設置,基本要求為:①房屋設施:一級醫院(包括各級醫院分院)腹瀉病門診可固定內科門診兼室,二級醫院應專辟獨立小區,綜合醫院納入感染性疾病科,規范設置,業務用房齊全。醫院有醒目的導引標志,腹瀉病診室門口有醒目的標志,兼室的要另設腹瀉病診治專桌并有標牌。設置紗門紗窗、洗手池(非接觸式水龍頭)、紫外線燈(最好為動態消毒機)、采樣用屏風、診療桌椅、診療床、便器、醫療廢除物收集箱、垃圾桶、腹瀉病觀察室。②資料藥械:腹瀉病人登記薄、采樣管或消毒棉簽、保菌液、增菌液(放冰箱冷藏)、標簽、送檢單、洗手消毒藥品、搶救消毒藥箱等,霍亂防治領導小組、搶救治療小組、疫情處置小組及腹瀉病門診工作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制板放大上墻。③醫務人員:至少有1名相對固定的臨床醫生和1名兼職護士、檢驗人員,熟悉霍亂的臨床特征、流行病學、防治對策及報告處置程序的基本內容,熟練掌握霍亂的救治、消毒隔離、采樣檢測等方法。
腹瀉病門診開診期間,要嚴格執行醫院消毒技術規范,按照腹瀉病門診消毒工作要求,做好日常清潔消毒工作,醫療廢棄物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處理,消毒處理記錄齊全,嚴防發生院內感染,導致疫情傳播。
(二)流行季節防制措施
1.廣泛健康教育。各醫療衛生單位要通過廣播、板報、宣傳欄、有線電視等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腸道傳染病防制知識,做到“高密度、大容量、廣覆蓋”,并突出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不生食海(水)產品、食物制作加工要生熟分開、飯前便后洗手和有瀉早治、無病早防以及流行期間不舉辦大規模聚餐等內容,提高群眾自我保健意識和防病能力,把住“病從口入”關。
2.強化疫情監測。各醫療單位要對所有前來就診的腹瀉病人進行詳細登記,對重點人群采樣檢索,以早期發現病人為目的,確保檢索率達到規定的要求。
(1)規范腹瀉病人登記。加強腹瀉病例歸口管理,各醫療單位應采取預診辦法,保證腹瀉病人到腹瀉病門診就治,減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發生。腹瀉病門診開診期間,除晚間急診和腹瀉病門診外,其它門診不得診治、登記腹瀉病人。腹瀉病門診醫生必須對所有就診的腹瀉病人,詳細詢問病史、流行病學史、聚餐史并進行必要的生命體征測量,在全區統一印制的新腹瀉病人登記簿上專冊規范登記,字跡清楚、項目齊全。對外地病例,住址要進行雙登記。各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要將所有就診的腹瀉病人在綜合信息登記簿中規范登記。每鎮每月腹瀉病人登記數不少于該鎮總人口的5/萬,每醫院每月腹瀉病人登記數不少于服務人口的3/萬。
(2)切實做好病原檢索工作。每個腹瀉病門診及社區衛生服務站必須配備適量的采樣瓶及采樣管或采樣棉簽,對疑似病人、重點人群中的腹瀉病人(包括飲服行業、流動人口及來自疫區、有聚餐史、有流行病學史的腹瀉病人)等對象采集糞便或/和嘔吐物等標本進行檢索。盡量在抗菌素使用前采集糞便標本,確保疫情及時暴露。每醫院每月檢索數不少于服務人口的1.5/萬,在此基礎上,各醫療單位檢索率不得低于腹瀉病人總數的20%,各鎮每月檢索率不得低于腹瀉病人總數的15%,流行季節(4-10月)檢索總數不少于轄區年末總人口的1‰。每社區衛生服務站5-8月份以上述重點人群為主,每月于用藥前采樣送檢1份,遇到霍亂疑似病人必須立即采樣送檢。
檢索要求:各醫療單位、各社區衛生服務站采集的腹瀉病人糞便或/和嘔吐物一律用堿性蛋白胨水保存,醫療單位由本院檢驗人員免費采用金標法作初篩或及時送區疾控中心檢驗科(為切實提高霍亂疫情發現及時性和敏感性,各醫療單位要盡量使用金標法初篩),社區衛生服務站及時送當地衛生院免費采用金標法作初篩。初篩陽性標本立即送區疾控中心進一步作常規細菌培養,分離的細菌經區疾控中心鑒定確認后方可確診為霍亂病人。初篩陰性標本不再作常規細菌培養。對疑似病人(無痛性水樣便或米泔水樣便)在進行金標篩檢同時,必須立即送區疾控中心作常規細菌培養。所有病人便樣要同時進行O1群和O139群的病原檢測。對臨床癥狀典型和/或金標篩檢陽性的,初次細菌培養陰性時需進行二次及以上的增菌培養。各單位金標法初篩情況要詳細登記,記錄完整真實,并建立出入庫專帳,做到帳劑一致。
各醫療單位及各社區衛生服務站每旬末將本旬就診的腹瀉病人數、送檢數、自檢數、疑似病人數向衛生所報告,并詳細登記備查。衛生所匯總后每旬逢“1”向區疾控中心報告鎮級及村級上一旬數據。區人民醫院、中醫院于每旬逢“1”向區疾控中心報告,區疾控中心匯總后每旬逢“2”向市疾控中心報告。
3.嚴格疫情報告制度。區疾控中心及各醫療衛生單位必須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疫情報告及時暢通。一旦發生霍亂疑似或臨床診斷病例,基層醫療單位應立即以最快方式向區疾控中心報告;如發現聚餐者中出現3例及以上腹瀉病人時,應及時向區疾控中心報告;各個體診所、廠校醫務室要增強霍亂疫情的敏感性,發現可疑病例或腹瀉病例明顯增多時要及時向當地衛生所、區疾控中心報告,以便迅速組織專業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控制可能發生的霍亂疫情。確診病例必須由區疾控中心進行確認和報告,霍亂確診病例同時要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報告。
4.規范社區診療工作。各社區衛生服務站要進一步規范對腹瀉病人的診療工作,做到“五要”。一要詢問有無聚餐史或流行病學接觸史;二要與霍亂進行鑒別診斷;三要發現霍亂疑似病人立即電話報告疫情并護送至鎮醫院;四要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糞便標本;五要告知病人注意隨訪,并對重癥腹瀉病人于2小時內進行回訪。
5.開展腹瀉病監測。根據省統一部署,我區今年繼續開展省腹瀉病綜合監測工作,區人民醫院、區二院、金西衛生院、西亭衛生院以及金西三姓街村拖橋社區衛生服務站、金樂油榨村社區衛生服務站、西亭草廟村周橋社區衛生服務站等7家單位作為省腹瀉病監測哨點醫療機構,要嚴格按照監測工作方案要求,做好腹瀉病登記、旬報及標本采集送檢工作,確保工作質量。
6.實施外環境監測。根據市霍亂防治工作要求和本區霍亂流行形勢,于4-10月份選擇有代表性的點,開展環境水體、海(水)產品及食品霍亂病原監測工作,重點關注近幾年霍亂多發地區,規范采樣方法,提高檢測能力,以及時發現疫情線索。
7.加強流動人口衛生管理。流動人口是霍亂的高發人群,同時也是造成霍亂擴散蔓延的重要因素,必須加強衛生管理。各地應建立健全流動人口衛生管理機制,改善流動人口聚集地、居住地的衛生條件。招用流動人口較多的單位、工地以及船只集中的港口、碼頭、船閘等場所,應健全衛生設施,改善飲水及飲食衛生條件,并設立專職或兼職衛生員,以便及早發現和治療腹瀉病人。
8.強化法制觀念,加強飲用水飲食衛生管理,大力開展以“三管一滅”為重點的愛國衛生運動。要依法強化集中式供水的衛生管理,尤其要強化對鎮自來水廠和自備供水系統的監督監測,保證供給安全衛生的飲用水;分散式給水應落實飲用水消毒措施。要認真貫徹《食品安全法》,強化食品安全衛生管理,尤其要加強個體飲食攤點、建筑工地、廠校集體食堂的食品衛生管理工作;各衛生所、各社區衛生服務站要做好農村民間廚師的培訓和管理,加強農村家宴聚餐的衛生監督指導,嚴防霍亂食源型傳播和食物中毒的發生。要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衛生,加強糞便管理,減少蚊蠅滋生,尤其要加強農村的管糞改廁,積極推進醫療機構的污水處理,減少對水源的污染。同時要密切注意災害性氣候預報,提前做好有關抗災防病工作應急準備。
(三)疫情發生后的對策措施
1.強化控制措施,全力撲滅疫情。霍亂疫情處理要從疑似病人抓起。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一旦發現臨床癥狀較為典型的疑似病人,在組織力量搶救治療的同時,迅速按確診病人的要求規范處理,確保用藥前采樣送檢,并立即報告區疾控中心。各社區衛生服務站及各類診所一旦發現霍亂疑似病人,除不得擅自截留外,還應及時護送至就近醫院隔離救治。要迅速成立現場處理組,明確流行病學調查組、實驗室檢測組、醫療救治組和后勤保障組等職責,制定現場調查處置方案,落實各項調查處理措施。要及時劃定疫點、疫區,嚴格隔離治療傳染源,重癥病人可在就地搶救治療的同時,報請上級醫療機構會診,確保霍亂病人就診后不死亡。
要強化疫點疫區處理的各項措施,及時撲滅疫情,減少續發病例的發生。疫點內要認真開展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在疫點所在村民小組或相當于1個村民小組范圍,開展每天1次為期1周的滅蠅滅蛆和井水消毒工作,做好記錄。及時追蹤調查密切接觸者和共同聚餐人員,實施醫學觀察、衛生宣教和開展糞檢霍亂弧菌等工作。一旦接觸者出現腹瀉等相關癥狀或糞檢檢出霍亂弧菌,應盡快予以核實診斷和實施隔離治療。對糞檢陰性且無腹瀉等相關癥狀者無需采取服藥措施。同時還應對疫區內人群進行適當的衛生管理,迅速組織人員以鎮為單位(重點是疫點周圍的若干村)開展為期1周的主動查治腹瀉病人工作,鎮衛生所必須組織鄉村醫生分片包干,主動上門調查,發現腹瀉病人,立即給予霍亂敏感藥物(氟哌酸等)進行消菌治療,18周歲以下兒童青少年服用痢特靈或黃連素,查治結果要有記錄,力爭將病人治愈在到腹瀉病門診就治之前。疫區內要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加強飲用水衛生、飲食衛生、糞便管理,改善環境衛生等。同時,要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提示的線索,積極開展傳染源追溯和外環境檢索工作,采集不同水源水20份以上及可疑食品和接觸者糞便標本進行霍亂弧菌檢索。凡發現因聚餐或水污染引起的霍亂暴發疫情,應全面登記暴露人群,盡快采樣及進行服藥消菌治療,對可疑食物或水源應盡可能采樣檢測。一旦發現對疑似病人不報告、不采樣送檢、不進行疫點處理的單位和個人,將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規定進行處理。
2.加強指導檢查,及時總結評價。發生霍亂疫情后,區疾控中心要及時派人趕赴疫點,指導疫情處置工作。對于疫情發生較為嚴重的地區,區將派出工作組或醫療隊,協助當地做好病人的搶救治療和撲滅疫情工作。要與當地醫療衛生單位一起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查明傳播途徑和流行因素,采取針對性的防制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擴散蔓延。疫情解除后,要及時總結經驗,對防制措施的效果進行評價。
3.進一步強化飲用水及飲食衛生管理,控制暴發疫情的發生。在流行高峰季節,要進一步強化對集中式供水單位的衛生監督和管理,在高發地區可對分散式給水開展飲用水消毒,要加大食品衛生監督力度,增加監測頻次,控制水型和食物型暴發疫情的發生。對于不執行有關規定,造成水型或食物型霍亂暴發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嚴肅依法查處。
五、成效評估
根據防制工作目標及工作要求,對全年霍亂預防控制工作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具體包括:
(一)控制指標
即實現“三不”目標,全區霍亂的年發病率控制在1/10萬以下。
(二)工作指標
落實霍亂防制對策措施,主要考核指標包括:
1.加強領導:有組織、有計劃、有部署、有檢查。
2.準備工作:開展業務培訓;相關設備、器材、藥品充足。
3.腹瀉病門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設的腹瀉病門診應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離要求;及時開診并正常使用,登記報告及時、準確,其它門診日志上不得登記腹瀉病;醫療機構檢索數大于登記數的20%,各鎮區檢索數大于登記數的15%、總人口數的1‰;能及時發現和成功搶救治療病人。
4.疫情報告和處理:疫情報告及時、準確、規范,及時率100%;突發事件應急響應及時、準確;疫情處理從疑似病人抓起,現場處理各部門職責明確;疫點、疫區劃定明確;傳染源有效隔離治療率100%;疫點內人群和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和實施醫學觀察率100%,預防服藥消菌治療率達100%;標本采集、送檢規范,檢驗方法符合要求;消殺滅方法正確,規范;在疫區內,主動查治腹瀉病人,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發放相關宣傳資料,同時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疫情和處理情況;根據控制效果調整控制措施;疫情結束后及時進行資料整理、總結分析和評估;疫情處理過程中相關數據資料要及時整理、歸檔,做到記錄完整、規范。
5.業務資料:有關霍亂防制工作的報表、霍亂病人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表、初次報告、進程報告、結案報告要填寫完整,規定時限及時上報。年底完成工作總結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