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5 02:08: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村級脫貧攻堅匯報材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 整改情況
1、責任落實不到位。縣直部門在履行部門脫貧攻堅職責和包村幫扶責任上落實不力,幫扶聯系人責任心不強、幫扶措施不多、成效不明顯。座談訪談中,縣直相關部門(如縣人杜局、縣衛計委等)負責同志既不熟悉脫貧攻堅政策,也不了解自身脫貧攻堅職責和工作進展,更不知曉幫扶責任落實情況。訪談9位幫扶聯系人,均不熟悉脫貧攻堅政策,也不了解幫扶貧因戶的家庭狀況,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的幫扶措施。針對此問題,我鎮舉一反三,加大對各部門負責人、幫扶責任人、扶貧專干的業務培訓,利用鎮每月工作例會,幫扶人大會、專干例會等時機加強對政策的宣傳和指導,同時,加強對幫扶干部的管理,每月進行督查,對履職不力的人員進行通報批評。
2、政策落實不到位。由于責任落實不到位,沒有全面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導致部分貧困戶未能享受相應政策,貧困戶危房改造項目竣工后一直未驗收也未撥付補助資全(如施官鎮成山村某戶)等問題,健康脫貧方面存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次數少、簽約無日期、無簽名等現象,存在走過場、走形式現象。針對此類問題,我鎮加強對十大工程的監督管理,加強與各部門的之間的溝通,疏通渠道,確保各項政策落實精準,截止目前,我鎮未發現有危房沒有驗收的情況,家庭簽約醫生也全部按照要求簽訂完成。
3、扶貧資金使用不精準。沒有聚焦貧困村和貧圓戶、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需求安排和使用扶貧資全。加之項目后續管理缺失,導致資金使用的經濟效益和脫貧效益較低。2017年安排扶貧資金400萬元入展桃豐合作社、百思德農業發展公司,按8%的年收益,作為施官鎮張儲村等8個非貧困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這種做法違反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的相關規定。施官鎮龍山村特色產業項目投資72萬元扶貧資全建設大棚,因管理不到位造成在2018年初的雪災中受損嚴重,致使項目無收益。以此為鑒,我鎮及時梳理了相關項目材料,嚴格按照上級文件要求規范項目程序,有效提高和規范了扶貧項目安排及資金使用嚴謹度。
4、基層基礎工作不扎實,部分基層干部對扶貧業務和脫貧攻堅政策不熟悉,村級扶貧專干“不專業”,難以有效推進各項脫貧攻堅工作。訪談的5位村支書、5位扶貧專干、3位第一書記,僅有1名扶貧專干能夠正確回答問題,其他人對脫貧攻堅政策及本村扶貧工作均不熟悉。村級檔案原始資料不完善,邏輯性錯誤較多。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數據與貧困戶實際情況不一致,數據質量不高。針對此項問題,我鎮加強了對專干的業務培訓和指導,利用每周例會的時機對專干進行業務知識培訓,加強具體工作的知道,讓每個專干都能盡快做到熟知本村脫貧攻堅工作;同時,加強了對村級檔案資料的整建工作,按照縣級要求對村級檔案資料進行規范化整理;針對國辦數據質量不高的問題,我鎮安排信息管理員集中輔導各村扶貧專干利用一周時間對全鎮數據進行了再次核查修正,有效提升了國辦數據質量。
二、下一步打算
1、舉一反三,全面自查其他方面的典型問題和薄弱環節,不斷提升脫貧攻堅工作質量和成效,進一步鞏固大排查整改成果。
2、進一步加強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就業扶貧工作指導,加強對扶貧專干及幫扶人的業務知識培訓,進一步完善檔案資料,提升基層基礎工作精準度。
二、扶貧手冊填寫方面:我鎮專門召開了由村兩委成員全員參加的培訓會,鎮扶貧工作站專門印制了填寫模板、填寫注意事項、填寫范本一一發放到人,并把各村連續兩天集中在鎮里集中培訓,工作站人員分組全程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實行村村驗,戶戶過,努力做到系統、手冊信息相一致。針對區扶貧局針對系統中存在問題的多次通報,我們認真核對,立行立改,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通報中我鎮存在的各種問題,我們已全部修正完畢,并再次安排工作站人員分組分村對系統信息進行比對,力爭信息零錯誤。
三、村戶扶貧資料完善情況:前期我們扶貧工作站利用近20天的時間逐村逐戶進行檢查指導,從墻上資料張貼是否完備、信息填寫是否規范、享受政策是否全面、袋內資料是否齊全、政策知曉是否熟悉、戶家是否滿意、資料信息是否一致等方面進行了全片檢查,發現問題立即督促整改。為使此項工作有始有終,我鎮前不久把每周一、周二定為扶貧工作日,每周一周二除突發事件外,我鎮的全體村組干部、包村干部、包村班子成員全部走村入戶,宣講政策、完善資料、落實政策、整改提升,切實提升我鎮脫貧攻堅質量,確保在省檢、國檢以及市區考核中位居前列。當前,我們再次組織幫扶人員進村入戶,填寫貧困戶登記表,開展問卷調查,確保登記表、扶貧手冊、墻上資料、國辦系統四方面信息一致,數據統一。當前我們正在把最新收集上來的數據與國辦系統一一比對,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四、輿論宣傳方面:多渠道多途徑大力宣傳脫貧攻堅工作,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通過懸掛橫幅、涂刷墻字、電視宣傳、村級廣播、制作噴繪、發放材料等方面大力宣傳扶貧工作。截至目前,全鎮各村居共懸掛橫幅120條,涂刷標語墻字500多處,制作噴繪300多副,電視媒體在黃金時段滾動宣傳扶貧各項政策,村級廣播更是全天候播放脫貧攻堅相關內容,發放紙質材料一萬余份。幫扶人更是經常性入戶宣講,耐心解讀。目前在我們符離鎮目之所及,皆是脫貧攻堅;耳之所聞也是扶貧立志。扶貧攻堅,婦孺皆知;脫貧致富,全員參與。
五、政策落實情況:
1.2017年產業扶貧實施情況。 2017年共安排產業資金到戶543戶,到戶資金472.54萬元,其中442戶產業扶貧資金入股特色種植養殖基地,83戶資金直接到戶;扶持產業扶貧基地4個,帶動貧戶就業230人;20個村居全部建成光伏電站,村集體經濟收入確保不低于6萬元;享受光伏到戶資金197戶,產業扶貧率為22.2 % 。
2.健康脫貧政策落實情況。健康脫貧,應享盡享,“351、190”政策的實施使得貧困戶就醫支出,微乎其微。16年底至17年8月11日止,我鎮共有15166人享受新農合報銷868.235萬元、大病保險報銷42.92萬元、民政救助96.94萬元、政府兜底146.萬元、“180”補償11.90萬元,健康脫貧率100%。
3.教育扶貧實施情況。主動與教體局、中心校聯系,安排村組干部入戶核實核準貧困戶子女就學信息,查看打款情況。截止到8月11日,共有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階段553名享受教育扶持資金23.2875萬元,58名大學生每人3000元的雨露計劃資金扶持。安排村組干部、轄區學校上門宣傳教育資助政策,幫助貧困戶申請相關助學金、大學生路費資助、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雨露計劃、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生各種補助等,確保不讓一戶因學致貧。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按照會議安排,我就水利扶貧專項工作情況作如下匯報:
一、目標任務
1、2019年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2019年著力解決16個鄉49個村2184戶13218人(其中貧困人口630戶3254人)的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總投資為3560.28萬元。其中中央補助336萬元,省級補助資金153萬元,縣級自籌3071.28萬元,目前到位資金2195萬元。
2、設置“村內水利工程巡管員”公益性崗位:在全縣行政村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遴選1名貧困人口,全縣共計聘請146名貧困人員承擔已建成公益性水利工程巡管員。投入資金91.2萬元,全部為省級資金。
3實施綜合治理4.49公里。提升推進貧困地區防洪抗旱體系建設,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總投資2079萬元(中央資金1654萬元,省級資金425萬元)
二、工作開展情況
1是如期開展安全飲水項目。已經完成所有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的前期工作,并與4月初在縣政務中心實施了對2019年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超百萬標段的公招工作。4月22日完成非貧困村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超百萬標段的公招工作。截止4月22日,全縣2019年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涉及的49個村中已經開工建設26個村。完成麻日下依、大蓋湯孔、繞魯壯巴、繞魯俄日、沙堆科查村等5個村的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并交付當地村“兩委”會使用。實現331名貧困人口飲水安全鞏固提升。
2是強化對“公益性”崗位的監管,根據一個脫貧攻堅收支臺賬結算周期,水利局已經與2018年9月在全縣范圍內聘請146名貧困人口為“村級水利工程巡管員”開展各項工作,已經支付2018年第四季度工資。
3是加綜合治理工作。根據前期工作安排,綜合治理工作已經完成施工招標,待公示期結束,就可以進場施工。
4是進一步加強對項目的監管。通過實地考察等形式,多次到施工現場進行監督,指派一名副局長全程跟蹤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多次深入施工現場開展監督檢查工作,在此基礎上還指派技術人員一對一的對應每一項飲水工程,一方面在技術上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工程質量上起到監督。
三、存在問題
1、工程在實施過程中變數大。在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時,隨意變更水源點,導致部分村組的水源點距離村莊太遠,再加上所布設飲水管道的需要經過巖石層,開挖難度大,達不到標準,進度緩慢。
2、建成飲水工程后期管護不到位。有的村民覺得飲水工程建設是水利局的事情,那么管護也是水利局的事情,因此放松了對已建水利工程的管護,出現了冬季斷水的現象。
3、部分村民缺乏大局觀念。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在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過程中表現出不支持,不主動的態度,缺乏大局觀念,只顧眼前利益,導致在施工過程中不能如期施工。
4、公益性崗位人員社保卡收集緩慢,目前還有部分鄉鎮沒有收齊社保卡,這個我們及時支付公益性崗位工資帶來了一定難度。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目前岑鞏縣幫扶榕江縣工作隊崇義分隊現有隊員4人(其中一人抽調到榕江縣脫貧攻堅指揮部)。
二、工作開展
(一)基礎信息戶戶見
共檢查11個村,1077戶4331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038戶(已脫貧戶905戶,未脫貧129戶,返貧戶4戶),非貧困戶39戶(非貧特困供養4戶,大病戶9戶,低保戶11戶,重殘戶15戶);存在問題305條;涉及全鄉所有村,其中崇義村25戶、歸里村33戶、純厚村24戶、宰寡村26戶、敦仁村6戶、富有村28戶、普安村22戶、上咸村26戶、下咸村46戶、九崴村38戶、大塘村31戶。
截止目前,全鄉應整改銷號222戶,已整改銷號220戶剩余2戶未整改銷號,整改完成率為99.10%。(僅剩普安村1戶2個問題未整改,整改完成率為88.89%;其他均已整改完成率為100%。)
(二)州級督戰檢查
檢查戶數共計491戶,存在問題326戶,涉及全鄉所有11個村,截止目前,整改銷號326戶,整改完成率為100%。
(三)檔案信息戶戶見
共完成11個行政村農戶檔案資料整理指導工作,共走訪1077戶4331人,其中貧困戶1038戶4249人,非貧困戶39戶82人,反饋問題2821條。目前已經整改銷號2719條,剩余102條尚未整改。整改完成率為96.38%。
一戶一檔核查共1373戶,反饋問題1568條,目前已經整改銷號1521條,剩余47條尚未整改。問題主要體現為:一是:貴州省貧困戶登記表未填完善。二是:貧困戶收入調查表簽字時間不符,簽字不規范。三是:走訪記錄過于單一簡短。
入戶檔案核查共1373戶,反饋問題864條,目前已經整改銷號831條,剩余33條尚未整改。問題主要體現為:一是:貧困戶信息表未更新,數據與國辦不一致。二是:致貧原因不精準。三是:缺技術致貧家庭未有培訓相關證書。
四卡合一檔核查共1373戶,反饋問題306條,目前已經整改銷號289條,剩余17條尚未整改。問題主要體現為:一是:政策享受明白卡農戶享受的項目對應欄未勾選。二是:享受危改的易搬戶同時勾選對應政策欄。三是:收支明白卡收入與國辦數據不一致。
民情檔案核查共142戶,反饋問題230條,目前已經整改銷號223條,剩余7條尚未整改。問題主要體現為:一是:收入證明收集不規范。二是:材料單一印證不力。三是:十二類重點臺賬非貧困戶材料收集不全。
(四)縣級交叉檢查
縣級第二輪交叉檢查涉及兩個村:普安村、下咸村;存在問題共計32戶:其中普安村13戶,下咸村19戶。存在初判疑似問題(包括其他問題)28戶,其中普安村11戶,下咸村17戶;定性問題4戶,涉及普安村2戶、下咸村2戶。針對存在問題,相關印證材料已經第一時間反饋到縣級交叉檢查組,截止目前,整改銷號32戶,整改完成率為100%。 縣級第三輪交叉檢查涉及三個村:大塘村、富有村、宰寡村;存在問題共計52戶:其中大塘村13戶,富有村23戶、宰寡村16戶。針對存在問題,相關印證材料已經第一時間反饋到縣級交叉檢查組,截止目前,整改銷號52戶,整改完成率為100%。
(五)迎檢指揮體系培訓
針對崇義鄉迎檢經驗缺乏,迎檢指揮體系不健全,岑鞏幫扶隊崇義分隊對全鄉11個行政村進行培訓指導,建立村級迎檢方案,培訓各村網格員、向導員、翻譯員等20余次;根據崇義鄉各村綜合迎檢能力實際情況,派出幫扶隊員鄧金淸同志入駐宰寡村、歸里村,負責建立起兩村的迎檢體系,完善村級陣地建設,協同指揮兩村指揮所的系列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六)組織感恩教育,同吃“連心飯”,提升群眾認可度。
岑鞏縣幫扶隊崇義分隊協同崇義鄉到11個村組織召開黨員大會、群眾感恩院壩會等共30場,針對部分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惠民政策知曉差、自我發展意識差、社會評價形象差等現實問題,鄉黨委緊緊圍繞“過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要求,宣講黨的政策、宣講脫貧經歷,談變化、說感受、頌黨恩,匯聚脫貧攻堅、感恩奮進的強大正能量。以基層群眾為服務對象,充分發揮“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作用,引導轄區內的黨員積極發揮帶頭作用。開展典型示范激勵人,鄉黨委政府充分利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身邊的人,深入各村廣泛開展宣講活動,同時,各村利用同吃“連心飯”的活動還廣泛開展“環境衛生戶”、“最美保潔員”、“最美護路員”、“最美護林員”、“最美兒媳婦”等評比活動,大力營造學習先進、爭當榜樣的濃厚氛圍,進一步彰顯了先進典型的集群效應,提升了群眾認可度。
三、存在問題分析
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全體幫扶隊員配合督戰組進村入戶查找問題,指出問題解決建議,督促各村嚴格按照脫貧退出標準開展工作。但是從各級各部門的檢查、抽查結果來看,各村存在問題依然較多,整改銷號后又出現反彈,沒有肅清問題根源,解決徹底。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學習意識不強。針對各項檢查提出的問題,只是提出一起整改一起,沒有做到舉一反三,工作開展沒有創造性,致使工作掛末爬行,甚至在后期檢查中發現多個定性問題,導致全鄉工作陷入被動。
(二)不重視內業檔案,存在僥幸心理。各村對檔案工作不重視,整理工作停留在表面,實際工作開展進度緩慢,針對檔案普查結果反饋的整改嚴重滯后,甚至在迎檢期間檔案材料仍然存在大量問題,導致檢查組通過檔案材料直接發現問題后向被檢查戶進行詳細追問核實,最后將多條問題帶出村直接上報,加重了鄉級迎接檢查的負擔。
(三)“明白人”不“明白”,培訓力度需加強。在檢查過程中,多數農戶對享受政策說不清、道不明,對識別、退出年度不清楚,干部在走訪過程中沒有強化對農戶的宣傳與培訓,導致工作成效不理想。
四、下一步打算
(一)強化各村對迎檢工作特別是迎檢接待及向導反饋問題的培訓,為迎接檢查做好充足準備。
(二)圍繞脫貧退出標準,繼續鞏固基礎信息核實工作,壓實網格員職責,穩固基礎信息精準摸排成果,及時更新排查數據,做好人口自然增減備案,嚴防戶內漏人。
退役軍人服務工作匯報材料
尊敬的各位領導:
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和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關心指導下,我們認真做好退役軍人服務工作,調整充實了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退役軍人服務站,配齊了服務站工作人員2名,具體負責抓退役軍人管理服務工作。15個村均成立了村級退役軍人服務站,明確了1名站長和1名專職工作人員。我鎮現有退役軍人271人,其中重點優撫對象140人,參戰11人,復員軍人4人,烈士遺屬3人。
我鎮成立工作組開展退役軍人(軍屬)信息采集工作,采集人數325人,采集覆蓋率達100%,審核通過率達100%。認真開展退役軍人下訪活動,每月至少一次走訪退役軍人。黨政班子成員帶頭開展“八一”、春節期間退役軍人(軍屬)走訪慰問活動,2019年“八一”期間,慰問了140名優撫對象,發放慰問金2.8萬元;2020年春節期間,慰問了15名現役軍人家屬,發放慰問金3000元,為在部隊立功受獎的2名現役軍人開展送喜報活動,發放慰問金500元。
為充分發揮退役軍人的先鋒模范作用,我們積極號召19名退役軍人組成了一支應急分隊,參與疫情防控、防火演練、地質災害演練等應急工作。在脫貧攻堅關鍵期,應急分隊又成立了“愛心之家”公益團體,應急分隊成員自行捐款為2戶貧困戶家庭的2名學生分別按每人每月350元、300元的標準進行資助,直到學業完成。
XXXX村位于XXX鄉政府東南方向,距縣城 XX公里;幅員約XX平方公里,最高海拔XX米,最低海拔XX米,相對高差XX米。全村共有耕地XX畝,水田XX畝,退耕還林XX畝,主要經濟收入靠農作物種植。全村轄XX個村民組,共XX戶、XX人,其中勞動力XX人;貧困戶數XX戶,貧困人數XX人。
二、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
(一)村七有建設:
一是產業發展:目前我村產業主要是發展種植和養殖,已有的產業有以三大養豬大戶為基點構建的生豬標準化養殖園區、以32口魚塘串聯的淡水魚養殖休閑帶、以及15畝大棚蔬菜示范種植片、百畝馬鈴薯種植示范基地、羊肚菌種植示范點等,并成立了生豬養殖合作社、養魚專業合作社、綠色蔬菜種植合作社、社等。2017年,全村發展了大棚蔬菜產業園區一個,發展蔬菜大棚XX余畝,采取“黨支部+專業合作社+公司+貧困戶+農戶”的新型管理經營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每畝土地以XX元的價格租賃給有資質的農業種植公司,與承包商簽訂合同,并收到前期租金XX萬元,周邊貧困群眾全部參與土地流轉,現在已向農戶發放土地租金共計XX萬余元。村黨支部成員積極做好生產發動、土地流轉、矛盾糾紛協調等服務工作,努力實現了三個好:一是確保貧困群眾土地流轉,實現利益好;二是支部參與確保園區所需用工全部使用本村貧困戶及非貧困戶,讓貧困群眾就在家門口打工,實現機會好;三是由園區專業技術人員免費向貧困群眾提供種植培訓,提高本村貧困群眾的技能,實現技術好。二是硬化路情況。XXXX村村級硬化路XX公里,已于2016年11月完工,大坡鄉通鄉公路從我村經過,經過多方努力,我村已完成征地協調工作,目前項目進展順利,已完成XX工程量,使XX組受益全覆蓋。二是村活動場所建設:村活動場所修建共投入項目資金XX萬元,占地X平方米左右,經鄉黨委和村兩委共同規劃、統一標準,結合實際情況將文化室、民俗文化壩子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實現多功能為一體的村級便民服務活動場所,確保更高效服務群眾。文化室面積30平方米,配備種植、養殖、健康、衛生等相關圖書3000余冊,打造了民俗文化壩子,安裝了體育設施和健身器材,豐富了全村群眾的文化生活。同時修建廁所和廚房等基本設施,已于2017年3月投入使用。三是互聯網情況:XXX鄉XXXX村五個組已覆蓋無線4G網絡,XX組部分地段信號不佳。四是“一村一幼”情況:XXXX村依托XXX鄉中心校,沒有單獨成立一村一幼,幼兒教育點設立在中心校,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無輟學學生。目前共有學生28人,教師3人。五是衛生室建設情況:擁有鄉衛生院1所,醫療條件較好,目前已完成貧困戶健康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
(二)貧困戶脫貧奔康:
一、基本村情
大江村位于良上鎮東南部,距離良上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國土面積有3.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有376畝,林地面積有5843畝,覆蓋率為95%,荒山荒坡有6.2萬畝,海拔為822米,大江村轄3個自然寨,6個村民組,大江村156戶568人。是一個以苗、侗少數民族為主的行政村。該村村級組織健全,共有村干2人,黨員21人。
二、貧困戶基本情況
大江村156戶568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7戶258人,貧困發生率45%;非貧困戶87戶310人。2014至2017年共脫貧47戶198人,2018年脫貧16戶52人,未脫貧4戶8人。2018年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4%。
該村享受低保12戶37人、特困戶5戶5人、殘疾人戶14戶16人、重病戶4戶4人、慢性病戶31戶32人。
三、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加強村指揮所組織建設。為了解決之前因人員配置、資金困難、網格員年紀大等原因造成的工作涉后、工作不實、工作效果不好等問題。2018年11月22日全縣脫貧攻堅會議過后。根據會議精神,大江村指揮所在楊萬元主任的領導下,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指揮體系。成立大江村3人指揮小組。具體負責村脫貧攻堅工作的上級精神傳達、村工作的安排、部署、協調、調度、研判、解決疑難問題和困難等工作。二是成立村脫貧攻堅工作辦公室。主要負責上傳下達、調度、綜合協調、材料匯總等相關工作。三是明確人員職責、進行合理分工。形成了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步驟的格局,做到層層抓落實。四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從日常上下班紀律、會議紀律、請銷假制度、工作程序等各方面加強了管理機制的建設。五是加強團隊意識建設。一從干部的思想根源上開展干部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教育工作,因為只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接下來的各項工作才能推進。我們從,明確“為什么來扶貧、怎樣開展扶貧、要達到怎樣的效果”,明白“我們是自愿來這里吃苦、自愿在這里工作,是沒有誰逼我們來的”,接受“為黨、為政府、為群眾工作,也是為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存、自己的未來發展”在工作的思想,希望通過做這些思想意識的工作,讓我們干部發自內心的愿意克服各方面的困難去搞好落實。二從發揚擔當精神、吃苦精神、互幫互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著力轉變工作作風。做到5個方面。一領導帶頭。根據組織安排,交通局副局長楊紅負責交通局全面工作。得到通知后,在楊萬元副主任的帶領下,立刻到大江村深入村、組、農戶家中了解工作開展情況、充分聽取意見建議、梳理存在困難問題、及時進行調度研判、及時與鎮指揮部相關領導對接、及時解決疑難問題,有針對性地作出了統籌安排部署。二村干負責,挑起了基層工作帶頭人的擔子。三干部擔當。從2018年11月23日開始,在不影響局機關工作的情況下,交通局全局上下與村指揮所的同仁一起,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四臨聘人員履職。聘請的同志,克服工資報酬較低,工作任務繁重,工作時間長等困難與大家一起攻堅克難。五網格員工作得到提高。六是加大資金投入。2018年,在單位資金十分緊缺的情況下,投入幫扶資金4萬多元,幫扶干部自己出資幫扶資金萬余元,用于村各項脫貧攻堅工作。七是增配人員。綜合交通局局機關及村指揮所的實際困難,結合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能力傾向、性格取向、年齡問題等因素,聘請了2個工作人員負責協助村指揮所工作。七是加強溝通協調,爭取領導支持、村兩委及干部職工、群眾配合。八是適時安排學習培訓,提升工作組人員的應知應會應落實水平。
(二)準確摸清底數。圍繞家庭收入、人口動態、就學就醫、住房保障、生產生活等方面開展深入細致的入戶調查,分別建立貧困人員數據庫、非貧困戶人口信息數據庫、脫貧人口數據庫、建立低保、五保、貧困學生、非貧困學生、輟學學生、重病、殘疾、危改、易搬、房屋提升、三改一化、透風漏雨等工作情況臺賬,完善貧困戶和非貧困戶檔案。掌握各項數據,分析貧困戶具體情況,繼續完善貧困戶一戶一策的脫貧攻堅方案。
(三)嚴格工作程序。貧困戶進入和退出以及各項政策實施
都有嚴格的程序,我們在尊重群眾意愿、深入調查研究、充分聽取意見之下,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嚴格按照工作程序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確保實現該脫貧的脫貧,該幫扶的幫扶,該鞏固成效的鞏固成效。
(四)“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工作。
1、“一達標、兩不愁”工作
按照脫貧政策,通過增加農戶家庭收入,確保我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標準線以上,收入不斷增長,確保了吃穿不愁。一是抓實就業脫貧增收。我村在外務工人員149人,在家勞動力292人,參加培訓58人。對已在外具有穩定務工收入的貧困戶,積極聯系了解其就業、收入狀況,鼓勵其通過學習培訓、工作確保收入穩定并有所提升;對在家的勞動力,整合縣內就業培訓資源,開展崗前培訓,推薦就業崗位,增加其就業收入。二是推進產業增收。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我村成立了1個農村專業合作社(大江村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村民入股方式發展養蜂400箱。覆蓋貧困戶86戶,群眾26戶。一戶一股100至2000元不等,已入股股金129500萬余元。2018年實現分紅160000元。有養殖大戶2戶。三是發展水稻、紅苕、辣椒、西紅柿、綠色蔬菜等,豐富種養殖業發展。
2、“三保障”工作。
一是住房保障工作。①易地扶貧搬遷情況。共計29戶。2016年12戶、2017年6戶,已入住。2018年14戶,12戶入住,2戶還未落實房源。②危房改造28戶,已入住。③“三改一化”61戶(其中:改廚36戶、改廁49戶、改圈21戶、庭院硬化38戶);④透風漏雨25戶;⑤危舊房屋拆除整治27個。⑥無房戶3戶,已落實安全住房,收集印證材料。網格員對群眾自己施工的項目完成了驗收和請款報賬工作,但由于施工方實施的項目價格未定以及雪凝天氣等原因,現網格員正在與施工方核實工程量。通過開展這些工作,保障了農戶住房安全,優化了農戶生活環境,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二是教育保障。我村有在校學生112人,建檔立卡貧困學生53人。貧困家庭學生全部享受資助,未發生因貧失學輟學現象。三是醫療保障。全村參合568人。貧困人口100%參合,住院報銷達到90%。杜絕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確保群眾看得起病、就得起醫。
(五)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及人居環境優化工作
一是聯戶路建設1661米;二是通組路6公里; 三是安裝太陽能路燈290盞;四是修建垃圾池6個;五是建設公廁1個。利用護林人員、專崗人員對本組本寨環境衛生進行清理;細化村規民約,制定環境優化方案,開展衛生評比活動,激勵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幫扶單位縣交通局積極資助村環境衛生優化經費,交通局全體干部每月進寨入戶開展清理整治環境衛生活動,優化了人居環境。
(六)宣傳教育工作。一是通過召開群眾會、小組會、院壩會、談心談話等形式,開展政策宣講活動;二是通過村組干部、網格員、幫扶干部入戶宣傳,讓群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從“爭搶貧困戶”到“不愿當貧困戶”的轉變。三是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讓群眾感黨恩、感父母恩、感夫妻恩、感兒女恩、感干部恩等,學會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從而接受政府給的,理解政府沒給的,提高群眾滿意度。
四、存在問題和困難
雖然近期做了大量工作,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指揮所層面。村指揮所統籌能力需繼續提升。工作機制及干部管理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大。干部思想、工作能力需繼續提升。人員、經費投入繼續保持并加大。
(二)群眾工作層面。部分群眾對政策不了解、不理解、不接受。部分群眾存在“等靠要”思想需要解決。部分群眾良好生活習慣(如衛生習慣等)需要培養形成。個別群眾自身處理問題及解決自身困難的能力不夠強,遇事容易激動、容易采取激進的方式,從而導致矛盾的發生情況需要解決,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部分群眾不懂感恩的情況需要落實。
(三)基礎工作層面。基礎數據還需核實、基礎材料還需完善、各項工作進度須加快,需落實。
(四)具體問題和困難。
一是存在透風漏雨、三改一化項目超面積建設資金問題。
二是項目建設工程價格標準未定的問題。
三是還有一些特別困難的貧困戶生活必須品配送的資金問題。
針對這三個困難。因我局經費有限,幫扶干部負擔較重,希望上級幫助解決。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強指揮所的統籌能力,發揮干部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升干部隊伍工作能力。通過加強組織建設、落實各項工作制度、加強團隊建設等工作,定期開展學習培訓,并通過評比、考試等方式,從而提升干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落實脫貧攻堅各項任務的能力。確保學習出成效,工作出實績。
(二)進一步加強基礎信息的核實,下大力氣規范和完善資料檔案。切實抓好一戶一檔、一戶一袋、民情檔案、異搬、危改、三改一化、透風漏雨、脫貧程序、各種臺賬等檔案資料的完善歸檔,確保基礎數據、基礎信息資料準確完整。
(一)全面安排部署。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先破后立、循序漸進的原則,形成了一系列較為成熟且便于操作執行的配套措施、工作方案、規章制度,深入推進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向縱深發展。制定印發了《天祝縣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點》《天祝縣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方案》《天祝縣2020年村莊清潔行動工作方案》《天祝縣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獎補資金分配方案》等一系列專項行動方案。
(二)廣泛宣傳發動。今年以來,通過村莊廣播、微信、短信、標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宣傳“廁所革命”、“垃圾革命”、“風貌革命”和疫病疫情防控的有關內容,倡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持集中整治和日常清掃相結合,累計開展宣傳198場次,發放宣傳材料18000余份,累計發動群眾參與20000余人次。通過宣傳,農牧民群眾對疫情防控和環境保護有了深刻認識,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大幅提升。
(三)持續加大資金投入。縣財政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經費納入年度預算,持續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投入,2020年,按照“大干多支持,小干少支持”的原則,縣財政以獎代補分配落實獎補資金2000萬元,同時落實村莊清潔行動省市獎補資金326.4萬元,切實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群眾滿意的成效。
(四)完善農村公益設施共管共享機制。組建理事會174個,并制定理事會章程等相關制度。按照“誰所有、誰管護”的原則,對行政村內產權歸村集體所有的公益性設施進行全面登記,建立村級公益性設施臺帳,落實管護責任。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6321名,其中保潔人員2852名,實現行政村保潔隊伍全覆蓋。對專項基金實行鄉管村用、專賬管理,健全完善管護基金管理使用辦法,確保基金合理安全使用,落實省、市、縣級配套資金376萬元。
(五)明確整治內容。以開展“四個歸整”、推進“五項清理”、實施“六化治理”為主要內容,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截至目前,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5000余噸,清理亂搭亂建,依法拆除爛房爛墻爛圈、廢棄廠房棚舍等4000余處,整齊堆放秸稈、柴草、農機具等生產生活資料1900余處,完成通道綠化120.5公里、義務植樹102萬株。回收廢舊農膜700余噸,回收率達69%;有效利用畜禽糞污88.05萬噸,資源化利用率達85%;秸稈綜合利用17萬噸,利用率達85%。創建“清潔村莊”86個。
(六)推進農村廁所革命。2020年,全縣計劃改廁1286座,衛生旱廁實驗示范300座,制定印發了《天祝縣2020年農村“廁所革命”行動實施方案》,《天祝縣2020年農村衛生旱廁試驗示范項目實施方案》,截至目前,累計發動群眾1690人參與,落實市級財政第一批獎補資金已下達6.6萬元,完成衛生農廁新建改建931座,在天堂鎮、哈溪鎮等5個鄉鎮完成衛生旱廁試驗示范212座。
存在的問題: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欠帳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依然艱巨。二是廣大農民的主體作用發揮還不明顯,參與環境整治的主動性不足,積極性不高,“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的行動自覺還沒有形成。
下一步,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力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一是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宣傳“垃圾革命”“廁所革命”“風貌革命”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一步增強農牧民群眾參與村莊清潔行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必要性。
一、迎接后評估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二臺鎮查漏補缺再核實、落實政策再夯實,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扎實做好防返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一)梯度管理、補齊短板,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持事前預防和事后幫扶相結合,精準施策、對癥施策,持續做好“三類戶”幫扶工作。一是制定方案。制定了《二臺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回頭看”工作方案”》,先后2次召開黨委擴大會明確18類問題責任領導,4次召開鎮村干部碰頭會全面梳理排查問題,深入查漏補缺,目前發現的4類4條問題均已整改到位。二是梯度管理。堅持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全覆蓋、無死角排查,形成橫行到邊、縱向到底的“大監測”格局。對全鎮29個村11029戶依據返貧致貧風險程度劃定了4類監測等級,實行分層分級、梯度漸進式幫扶。全鎮29個村設立了193名防返貧監測員,實時掌握包聯監測對象動態,及時上報、隨時處理。三是立體防御。根據常態化監測數據和信息,建立《防返貧重點監測對象臺賬》、《低收入群體臺賬》、《穩定脫貧戶臺賬》、《一般農戶臺賬》、《預警信息核查臺賬》5本臺賬,“海陸空”立體掌握全鎮防貧對象狀況,做到數據清晰。四是全時段跟蹤。針對縣級各部門每月反饋的預警人員信息及時進行集中走訪,經過村級入戶核實情況,鎮防貧監測工作站進行綜合評估認定,進行適時跟蹤,全鎮累計摸排199人次。同時,對邊緣易致貧戶、脫貧監測戶實行月走訪,對低收入戶進行季度走訪,對穩定脫貧戶半年走訪,對一般農戶實行年走訪,通過普遍排查分類查找致貧、返貧風險點,主動掌握全鎮動態數據。
2021年,全鎮現有重點防貧對象89戶144人,其中邊緣易致貧戶40戶71人,脫貧不穩定戶49戶73人。目前,除1戶2人(一卜樹村的閆萬寶)外,已全部消除風險。
(二)動態跟進、精準保障,持續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水平。全鎮以動態跟進為主線,聚焦新問題、關注新短板、落實新舉措,確保脫貧攻堅成果穩定不反彈。一是教育保障。今年以來,對2886名適齡人口進行了全面摸排,未發現失學輟學現象。全面落實學前教育資助、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營養餐改善計劃”、高中教育“三免一助”、家庭教育困難大學新生入學資助等各項教育扶貧政策。目前建檔立卡學生243人全部享受“兩免一補”、“三免一助”, 48人享受“雨露計劃”(每學期1500元)。二是醫療保障。全鎮脫貧人口4399人,低保戶2819人,邊緣戶73人全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100%;對建檔立卡患者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并實行一站式服務(即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報銷);開展家庭簽約服務,共簽約11065人;辦理慢病證1014人(其中建檔立卡人口564人);對監測戶實行代繳醫保,對邊緣戶報銷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出院后費用政策內超過一萬給予30%的醫療救助,如:一卜樹村邊緣戶閆偉(患有骨肉瘤),一共花費49萬,醫院報銷20萬,防貧保險報銷10萬,醫療救助1.2萬元。三是住房安全保障。從2013年至今,全鎮共計實施危房改造 783戶,其中新建496戶,維修287戶。建立了住房安全月排查機制,對全鎮7042戶戶籍人口進行安全住房摸排,2021年根據排查情況確定危房改造戶44戶,其中5戶維修、39戶新建,現已全部完工。同時對全鎮19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全部進行了核驗。建設互助幸福院。投資318萬元,在原敬老院院內建設互助幸福院,共建設配備有電采暖炕、可洗澡衛生間、廚房以及有線電視網的房屋42間,現在已有39戶47人老人入住。通過以上措施,有效化解了精準扶貧中的養老難題,徹底解決了全鎮“留守”、“獨居”、“空巢”老人問題。四是飲水安全保障。向縣水務局申請資金115萬元,對全鎮34個自然村閥門井實施維修,徹底解決因閥門年久失修跑水、漏水等導致吃水不暢問題。全鎮20個村除淖海營廟灘房保留一處集中供水點外,其余村均實現自來水入戶。2021年在防貧監測走訪同時對農戶安全飲水情況進行全覆蓋摸排,共計摸排2333戶,未發現安全飲水問題。同時制定了飲水安全抽查制度,每季度抽取7-8個村,每村抽取3-5戶,檢查水質、水量、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確保供水安全。五是社會保障。全鎮60歲以下社保繳費4049人,60周歲及以上1,840人享受了養老保險。全鎮共有雙女戶 96人,其中達到60周歲共有 33人,每人每年補助960元,共計補助31680元。共辦理獨生子女證290個,享受18周歲以下每人每月10元獨生子女獎勵有290人,其中男性149人,女性141人,累計發放獎勵3.24萬元;享受60周歲每人每月960元獨生子女獎勵共有 560人,其中男性 250人,女性 310人,累計發放獎勵 53.76萬元;2021年新辦理7個獨生子女證。獨生子女死亡、傷殘特扶共有14人,其中獨生子女死亡的8人,每人每年11530元,共計發放家庭困難補貼9.22萬元;獨生子女傷殘的6人,每人每年9000元,共計發放家庭困難補貼5.4萬元。全鎮共有手術后遺癥 17人,每人每年4200元,共計發放 7.14萬元。全鎮20個村4087戶按照每畝95.16元標準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737.37萬元,全鎮15個村休耕種草37431畝,每畝補貼160元,共計補貼598.9萬元。六是兜底保障。把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農村低保對象1624戶2199人,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A類戶387元,B類戶270元,截至到目前共發放低保金478.48萬元、物價補貼5.6萬元。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共764人,其中一級殘92人、二級殘267人、三級殘200人、四級殘205人;享受殘疾人生活補貼471人(必須有低保才可以享受),每人每月補助66元,共計發放補助31086元;享受殘疾人護理補貼281人(必須一、二殘才可以享受),每人每月補助60元,共計發放補助16860元。享受分散特困供養74人,發放特困供養金29.99萬元,特困供養護理補貼10.97萬元。同時對家庭特別困難和突患大病人員,根據不同貧困程度對全鎮124人實施臨時救助,人均享受2000元,其中10000元以上8戶,特別是對2個嚴重困難戶,每戶救助23760元。
(三)統一標準、規范管理,扎實做好檔案資料整理工作。二臺鎮把扶貧檔案整理作為扶貧工作質量提升的總抓手,進行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管理。一是成立專門工作隊伍。成立以扶貧辦成員為骨干的檔案整理專班,對照檔案管理的標準化要求,12次召開小組會提前研究,歸納注意事項22條,并對包村干部、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開展了3次系統性培訓。二是細化分類規范平衡點。從精準識別、精準施策,再到精準脫貧等材料,全鎮1916戶建檔立卡戶逐戶核對,1916冊逐冊分類整理,查漏補缺,做到檔案標識明確、內容詳實。同時,建立業務交流群,專班巡回發現的6個共性問題及時推送,分享好的工作方法11條,避免了返工。三是數字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全部檔案目錄電子數據庫,通過計算機可以隨時進行檔案檢索、查閱,極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全鎮20個村高質量完成了43類臺賬,并做到了月月更新。
(四)適時推送、多方幫扶,確保有勞動能力人員穩崗就業。適時進行崗位推送,對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的,邀請張家口志誠職業培訓學校教授到安置區提供免費的面點、烹飪、電工、護理技能等培訓。通過為期14天100課時的教學,培訓專業人才200余人。為73名外出務工人員發放了交通補貼70800元。持續發揮公益崗位作用,將弱勞動能力人員,特別是“三類戶”吸納到公益崗位中,目前全鎮公益崗位789個,其中護林員124人,巡河員5人,衛生保潔員555人,代辦員79人,監督員巡邏員26,實現人均年收入4800元。對無勞動能力903戶建檔立戶,通過實施光伏特困救助,戶均增收1000-5000元。2021年16至60周歲脫貧勞動力就業1064人,其中縣內就業955,市內就業25,跨市就業11,跨省就業73。同時,全鎮75戶148人脫貧不穩定戶,36戶36人安排了保潔員、沙場看護員等公益崗位,為34戶37人免費辦理了門診特殊病證,對收入偏低的1戶1人實施臨時救助660元,35戶實施特困救助82600元,對符合條件的39戶53人辦理了低保。對全鎮邊緣戶22戶42人,4戶4人安排了保潔員、水管員等公益崗位,安排13戶特困救助32800元,為9戶9人免費辦理了門診特殊病證,對收入偏低的任旺1戶2人實施臨時救助660元,對符合條件的13戶16人辦理了低保,并繳納了養老保險。
二、 今年的亮點工作
始終把產業就業作為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通過“特色種植+扶貧工廠+畜牧養殖+光伏基地+公益崗位”模式,打造“五位一體”增收體系。
(一)特色農業促增收。特色西瓜園區引領西紅柿、芝櫻花和藜麥種植基地發展。一是特色西瓜產業園區。申請東西部協作資金2180萬元,建設占地1250畝的2個特色西瓜產業園區,建設每個占地0.43畝標準化大棚共2000個,種植甜蜜蜜麒麟西瓜。園區按照“雙輪并行驅動”的模式通過租金、基金實現增收。其中租地資金51萬元,覆蓋建檔立卡戶179戶。大棚租金155萬元設立扶貧基金用于全鎮扶貧事業。全鎮每年利用該項資金可設置公益崗位320個,其中安置區設置30個,戶均增收4800元;園區每年提供就業崗位200多個,人均月增收3000-4500元。二是西紅柿基地。以特色西瓜園區為中心,輻射在落花營、盤城房兩個深度貧困村建立投資150萬元的特色西紅柿種植基地,建設大棚40個。基地按照“兩資金一分紅”進行收益分配。兩資金:①土地租金。村集體流轉村民土地建設大棚,向農民支付土地租賃費,平均每畝每年240元,共流轉土地70畝,租金16.8萬元(共覆蓋貧困戶29戶,戶均年增收5800元)。②打工薪金。村合作社在大棚西瓜種植經營管理過程中,優先選擇貧困人口就業。種植季內,每個村大棚基地可安排5-6個長期工崗位,工作時間約5個月,按照每人每月3000元的薪酬標準,實現人均增收15000元。在整個種植、收獲期間,可雇傭臨時工約1000人次,按照每人每天100-150元的薪酬標準,工作時間約40天,就業薪金每人可達到6000元。一分紅:每個大棚平均收獲西紅7000斤,按照平均每斤2.5元計算,40個大棚共可獲利70萬元,除去每年的土地租賃費16.8萬元,剩余53.2萬元。該筆資金由村委會設立扶貧基金,統籌用于公益崗位薪酬、孝善基金、道德銀行等,惠及更多貧困人口。
(二)扶貧車間帶增收。配套產業園區帶動增收,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一是服裝加工微工廠。申請扶貧資金320萬元,在安置區內建設占地2600平米,年生產量4萬件。目前有員工16名,其中貧困人口3名,非貧困殘疾人4名;以加工河北港口集團職工服裝和全縣中小學校服為主。微工廠通過租金、股金、薪金“三駕馬車”帶動增收。每年按照總投資320萬元的7%給付租金,每年租金22.4萬元;以港口集團捐贈的38萬元資金入股港會服裝有限公司,每年按不低于10%的比例(即3.8萬元)進行分紅;優先新區貧困人口就業,月工資最低2500元。為了更好帶動弱勞動能力搬遷群眾實現就業增收,租金和股金26.2萬元首先用于安置區內設置的40個保潔員、巡邏員、樓長等公益崗位薪金;其次配置10萬元開設道德銀行和愛心超市,其余部分用于重病重殘等邊緣戶和脫貧監測戶的臨時救助。二是燕麥加工廠。引進張家口易素燕麥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設占地20畝的易素燕麥加工廠,新建燕麥原料初加工、燕麥胚芽米、即食燕麥片3條生產線,為園區內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50個。同時與貧困戶簽訂種植協議,消化本地1萬畝的燕麥原產品。三是手工藝制造基地。河北港口集團捐建,投資500萬元,建設1500平米的三層手工藝制作基地,引進祥源和灌裝扶貧車間精細化灌裝大米、谷子等農產品,引進張垣大嫂服務集團,建設手工草編工藝品制作、皮雕皮畫、衛生紙分裝銷售,全部運營可吸納安置區內建檔立卡戶及殘疾人就業,預計提供就業崗位80個,年產值預估151萬元,實現了“車間建在家門口,勤勞致富靠雙手”。
(三)畜牧養殖保增收。依托中糧生豬養殖、中合三農肉牛養殖、伊利奶牛養殖,打造畜牧養殖中心,預計提供就業崗位80個,人均月增收4500元。同時,與中糧生豬養殖、中合三農肉牛養殖、伊利奶牛養殖簽訂框架協議,通過“代養、托養”方式實現生豬、肉牛、奶牛價值提升,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同時,積極引導貧困戶通過金融扶貧解決發展生產資金不足的問題,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目前全鎮共有25戶申請了扶貧小額貸款用于養牛、養羊,共計發放貸款80.7萬元,進一步提升了貧困戶的防貧能力。
(四)光伏產業穩增收。依托柔性直流電站引進華源多能互補、東旭光發電、綠巨人微電網等光伏產業項目促進增收。一是做大土地流轉。目前全鎮已流轉未利用土地4萬畝,每畝100元/年,實現一次性租賃25年,總租金1億元,人均一次性增收6000元。二是帶動周邊就業。通過房屋租賃、勞務輸出,吸納就業1000余人次,人均增收9000元。三是村級光伏電站穩定增收。全鎮11個貧困村全部建立并投入使用光伏電站,按照鄉鎮統籌各村級收益資金40%,村級統籌本村電站收益資金60%模式,按照村委會議定、村級評議、鄉鎮審核、縣級備案的程序進行分配。截至目前,共計支出380萬元,其中設置保潔員、巡邏員等公益崗606個,發放工資123.8 萬元;對無勞動能力903戶特困救助215.2萬元;村級公益事業勞務用工18.4萬元;其他支出22.6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經過前期大范圍宣傳、細致推廣,但群眾對小額信貸的認識度不高,思想上總存在謹慎態度,同時由于經濟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低,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通過申請貸款發展生產的意愿不夠積極。
四、下一步計劃
下一步,我鎮將以省市縣各級會議精神為指導,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對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后評估”要求,從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鞏固成效4個方面對標對表,全面開展“查問題、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行動,確保扶貧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一、農村公路建設完成的主要任務:
1、自然村通水泥路:2018年,上級下達我縣自然村通水泥路目標考核任務22公里,預計12月底完成路面建設23.046公里,提前實施合格里程30公里,共計完成53.046公里(其中貧困村項目21.572公里),完成比例為241%。
2、窄路加寬:2018年上級下達我縣農村公路窄路加寬計劃10.923公里,民生考核目標任務7公里,截今為止,已完成17.036公里(其中貧困村項目1.794公里),完成目標考核比例為243%。
3、危橋改造:完成農村公路危橋改造3座,分別是店門鎮的攔河壩橋、開云鎮的浪蕩鋪橋、東湖鎮的連心橋,共計58延米,完成總投資178萬元。
4、安保工程:2018年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設計劃50公里,隱患里程30公里(其中貧困村項目9.2公里),計劃投資333萬元。目前已完成已全部開工建設,預計年底將全部完工。
5、農村公路養護情況:(1)繼續抓好日常養護工作,按照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原則,實行專業養護和農民承包養護相結合,全面推行日常養護承包到人的養護辦法,促進農村公路養護大提質。(2)做好養護示范鄉鎮的建設。全年示范鄉鎮為永和鄉,該鄉在路面保潔、水系整治、安保設施維護、橋涵檢查、綠化管養等日常養護工作中,及時處治公路災害,實施水毀恢復重建,開展了公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全鄉示范路總里程為42.111公里,縣道6.279公里,鄉道28.341公里,村道7.491公里,很好的為全縣農村公路養護工作做出了表率作用。
二、取得的成效
1、改善了貧困地區的出行條件。通過實施多項交通扶貧工程建設,有效地改善了貧困地區的交通條件。貧困地區之所以貧困,原因之一就是地域偏僻,交通閉塞,交通運輸生產力落后,影響和制約了經濟發展,而通過道路改造工程的建設,暢通了貧困村向外的出行條件,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加快了貧困地區的資源開發。貧困地區一方面交通設施、經濟基礎薄弱,另一方面農副產品、旅游產業、自然資源又十分豐富,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交通問題解決了,內在的潛力就可以迅速變成現實生產力和經濟效益。
3、加快了貧困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通過交通扶貧工程的建設,暢通了交通運輸通道,使貧困地區的產品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為農產品外銷創造了良好條件,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發展和農民的脫貧致富。
三、下一步計劃
1、積極爭取交通扶貧項目。根據省廳每年的交通建設計劃,結合我市貧困縣的實際情況,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加大對我市交通扶貧扶持力度。
2、搞好規劃設計,保證工程質量。道路交通規劃中既要兼顧貧困地區的出行需要,又要考慮與國、省道的連接和路網結構的完善,做到規劃設計一條,建成一條,致富一條,確保工程建設效果。
3、全方位開展交通扶貧。充分利用交通扶貧法規政策,扶持貧困地區發展運力,使農民出行方便,物資流通快捷,進一步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
XX縣交通運輸和旅游局
2018年X月X日
2018年交通扶貧工作總結
2018年,我局認真落實中央、自治區和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交通扶貧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交通工程項目實施,多措并舉改善群眾出行條件,傾力幫扶群眾增收,交通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交通扶貧工作完成情況
今年,全市交通重點公路項目13個770公里,即高速公路2條62公里,普通國省道改造提升5條117公里,經濟干線公路5條191公里,修建農村公路400公里,總投資88.33億元,年度計劃完成24.88億元。截至目前,實際完成投資27.7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12%。
(一)公路重點項目扎實推進。一是高速公路。即S25線涇河源至雙疙瘩梁段高速公路14公里。目前,路基、橋涵主體基本完成,正在防護、排水、隧道等工程施工,約完成總體工程量的60%;S60線西吉至老君坡段高速公路48公里。目前正在土方路基、橋涵及隧道施工,約完成總體工程量的35%。二是普通國省道改造提升。即G327溝圈至彭陽段二級公路23公里、G566線興隆至玉橋段二級公路13公里、S203線固原至張易段二級公路30公里等3個項目,分別于4月份、5月份和10月份建成通車。G309線廟灣至硝口段一級公路8公里、G341線寨科至潘家堡段二級公路43公里等2個項目。目前,正在路基、路面、橋涵等施工,分別完成總體工程量的70%和50%左右。三是旅游環線公路。3個紅色旅游公路項目:市區至六盤山景區三級公路50公里屬續建項目,因受林評影響,今年7月份復工建設,目前正在路面及排水等附屬設施施工,完成整體工程量的80%;涇源經興盛至涇河源三級公路21公里,6月初建成通車;隆德經好水至興隆二級公路34公里,目前施工圖已批復,正在招投標及土地、林評等專項報批工作。2個地方全額籌資建設的項目:劉高莊經紅河至楊坪段三級公路70公里,目前正在路基、橋涵施工,完成總體工程量50%;固原市區環線快速通道項目,包括東環路南延伸段道路工程二級公路5.3公里和S203線固原機場至上海路改擴建工程一級公路8.1公里兩部分,今年10月開工建設,目前正在征地拆遷、樹木移植及各種管線改移工作。四是銀昆高速。按照建設基本程序,G85線銀昆高速公路項目的各項前期工作也正在扎實推進,目前,項目已經自治區發改委核準建設,環評、土地、林評等大部分專項審批已基本完成,正在初步設計階段,爭取明年開工建設。
(二)農村公路建設推進順利。我們按照脫貧攻堅對交通基礎設施的要求,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整合資金加大投入,下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今年,全市新改建農村公路400公里,總投資5.38億元,其中,車購稅補助建設345公里,中央預算內資金補助建設55公里。截止11月中旬,400公里已全部完工。另外,全市各縣(區)還在年度計劃外整合其他涉農資金修建農村公路及村組巷道689公里(其中砂礫公路53公里),總投資3.98億元,目前已全部完成。積極督促各縣(區)做好“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工作,2018年,在成功申報原州區為第一批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之后,又成功申報彭陽縣、隆德縣為自治區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同時,彭陽縣被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農牧廳、扶貧開發辦公室聯合推薦為第二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三)行政村通客車率穩步提升。緊緊圍繞扶貧工作行政村通客車目標,按照“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客車”要求,采取冷熱線路合理搭配、開通“周末班”、“趕集班”等方式,多措并舉提高農村客運通車率,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目前,全市823個行政村,通客車789個,未通客車34個(其中21個未通,13個通后停運),行政村通客車率96%。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所有行政村通客車。加大場站設施建設力度,完善班線網絡,全市農村客運招呼站586個,客運經營業戶34戶,客運車輛4934輛,開通班車客運線路681條,日運行班次1497班,基本上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縣(區)為次中心,鄉(鎮)村為基礎的點線相連、輻射到面的道路旅客運輸網絡體系。
(四)定點扶貧工作成效明顯。持續深入推進幫扶村的脫貧工作,落實進村入戶相關制度。千方百計在產業增收上想辦法、出大力。在廣泛深入調研基礎上,與自治區農投集團一起為馬建鄉張灣村確立養牛產業幫扶,與西吉縣人民政府簽訂扶貧協作戰略框架,明確了農投集團為每戶建檔立卡每年按照2頭牛補貼8000元、市交通運輸局每年為每頭扶貧牛犢補貼100元的標準進行產業補貼,計劃三年投入扶貧資金277萬元,撬動農戶自籌400萬元、地方財政產業補貼67萬元,配套每畝飼草料種植40元補貼,扶持發展肉牛養殖產業。力爭到2020年底,在全村形成“家家種草、戶戶養殖,小規模、大群體”的產業扶貧新格局,使貧困戶通過發展特色養殖產業走上脫貧致富之路。今年,全村已通過在甘肅張掖集中采購或自發采購純種西門塔兒扶貧牛83頭,就近采購秦川牛等品種牛34頭,已累計完成產業投入資金132.5萬元、爭取補貼扶貧資金46萬余元,使58戶貧困戶直接或間接受益。積極走“金融脫貧+產業扶貧”的路子,成功引進石嘴山銀行為全村27戶貧困戶發放金融扶貧貸款135萬元。對全村積極繳納醫療保險的910名群眾進行獎勵,開展普惠性健康體檢1次,聯系公益機構發放凈水器100臺、母親郵包150件,慰問困難群眾發放面粉2.4噸、棉大衣120件。幫助貧困戶解決61件突出問題、辦理140件實事。積極開展“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活動,先后舉辦“轉作風,促脫貧”主題黨日、種植養殖技術培訓、布病傳染病健康防治等講習活動,調動和激發了群眾脫貧攻堅的積極性和內生動力。
二、主要措施
(一)抓摸底,掌握底數心中明。根據全區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安排部署,今年3月,我局會同各縣(區)交通運輸局對全市自然村(組)通公路情況進行了全面的摸底調查。經摸底,全市62個鄉鎮823個行政村4284個自然村(組)中,通硬化路3053個、未通硬化路1231個,分別占所有自然村的71.2%和28.8%。全市所有自然村(組)通硬化路,需建設村組巷道4168公里。通過摸底,搞清了自然村(組)通硬化路現狀,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各縣(區)對各自轄區內的通客車情況也進行逐一摸排,找準不通客車行政村的主要原因所在,為因地制宜解決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客車問題提供了基本依據。
(二)抓規劃,項目實施有遵循。在制定出臺《固原市交通運輸“十三五”規劃》、《固原市交通扶貧專項規劃》、《固原市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將農村公路發展寫入《固原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年-2022年)》,讓農村公路納入政府基礎設施建設“總盤子”。根據各縣(區)發展實際,結合《寧夏回自治區農村“組組通”硬化路五年實施方案(2018年-2022年)》總體安排,采取梯次推進計劃,讓各縣(區)每年交通扶貧項目實施思路清楚,有章可循。2020年底前,重點解決脫貧銷號村和深度貧困村所轄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問題,貧困村所有具備條件的自然村(組)全部通硬化路,涇源縣、隆德縣所有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到2022年底,實現全市所有具備條件的自然村(組)通硬化路。
(三)抓整合,凝聚力量破難題。2016年,市交通運輸局在調研的基礎上,向市委、政府建議,整合各類道路建設方面的扶貧資金,由交通部門牽頭,統一規劃實施,其它部門做好配合。2017年,大部分縣(區)通過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凝聚力量解決偏遠住戶出行難,既杜絕了重復建設、低標準建設,又提升了農村公路質量。2018年,全市各縣(區)在年度建設農村公路400里計劃的基礎上,繼續加大資金整合力度,修建農村公路及村組巷道689公里(其中砂礫公路53公里),項目總投資3.98億元。通過大力實施通村入組的農村公路建設,全市的農村公路建設總里程迅速增加,路網結構中的“毛細血管”得到迅速擴張,部分偏遠山區出行條件得到大力改善,老百姓“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四)抓短板,因地制宜促提高。按照脫貧攻堅任務對交通扶貧的要求,行政村通硬化路已實現目標,但行政村通客車還有一定差距。為縮短差距、彌足短板,我們堅持“以城帶鄉、以干帶支”的思路,通過對道路通行條件、村組人口分布、農民出行訴求、客流市場需求等情況開展調查,在此基礎上,采取“四個一批”實施“一村一策”,因地制宜保障群眾出行。即:鞏固完善一批,優化農村客運線網,通過采取冷熱線路合理搭配,對已開通的通村客車實行規范化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對達到報廢年限或者達不到安全技術標準的通村客車進行報廢更新;延伸串聯一批,將現有部分農村客運線路向前延伸,向未通客車的村組延伸,讓一班車、一條線串聯更多村;電話預約一批,對居住人口分散、客源少的行政村,以村委會為依托建立聯絡員,采取電話、微信等方式,收集村民出行信息,做好與客運班車對接;集中開通一批,在集市日、節假日、周末學生放學等客運需求量大的時機,加大車輛投入,開通“周末班”、“趕集班”,保障群眾出行需求。2018年,全市新增通客車建制村26個,未通客車的行政村減少到34個。
(五)抓落實,夯實責任求作為。我們把扶貧工作作為第一要務,堅持主要領導重點抓、分管領導親自抓,細化任務分工,對人對表落實。組成工作組,建立一季一督查機制,先后三次到各縣(區)進行檢查調研,針對問題弱項,研究措施辦法。市交通工程質量監督局,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和質量監督責任制,對重點項目、重點工作予以監督。派駐幫扶村的第一書記能夠嚴格落實規定,堅持住村入戶,掌握底數清楚,工作作風扎實,工作亮點突出,深受群眾好評。各縣(區)交通運輸局面對繁重的建設任務和人民群眾的殷切期望,能夠顧大局、能吃苦,敢擔當、求作為,為交通扶貧工作做出了貢獻。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自然村(村)道路建設任務重。當前,各縣(區)正在實施通硬化路的自然村,居住分散,山大溝深、比較偏遠,道路過往村莊多,涉及縱坡大。各縣(區)雖然整合了一部分涉農資金,但由于國家對自然村通硬化路資金補貼政策還不明確,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設資金缺口較大,部分群眾期望值高。
二是部分項目征地拆遷難度大。因農村公路涉及村莊、住戶多,征地拆遷補償資金有限,有些項目的拆遷戶宅基地報批程序繁雜,群眾阻工現象時有發生,征地拆遷協調難度大。加之大部分公路項目,既是交通走廊,也是水利、林業、天然氣、強弱電等各種桿(管)線走廊,涉及產權管理單位多,協調改移難度大,給項目順利推進造成很大影響。
三是地方砂石材料短缺影響工程進度。目前,固原境內幾乎所有砂石料廠關停,導致項目所需地方砂石材料無處可取。今年公路項目建設砂石料主要從中衛、太陽山等地運輸,運距大幅度增加導致砂石材料價格增高,施工企業積極性不高,對項目正常推進影響很大。
四是項目建設資金籌措困難。全市還有5個180公里亞行貸款項目,公路等級全是三級及以上技術標準,項目總投資10億元,由于地方財政困難,配套資金無法落實,項目推進十分困難。
五是部分行政村通客車波動大。近兩年受私家車增多、移民搬遷、人口流動和燃油補貼標準降低等因素影響,農村客運經濟效益普遍下降,經營者積極性不高,部分行政村通客車后又停運,波動較大。
四、下一步打算
(一)全面排查,做好今年工作梳理。對照市委、政府《2018年脫貧攻堅任務清單》要求,對照所列重點項目、任務分工,逐項進行認真梳理,找準工作薄弱環節,協調破解工作中的難題。督促各縣區交通部門與國土、林業、建環、水務等部門加強對接,切實做好部分項目手續審批辦理、砂石用料供給、征地拆遷等環節,確保項目順利進行。
(二)積極作為,抓好明年項目謀劃。2019年,全市計劃交通重點項目共13個830公里,即高速公路項目2條62公里,普通國省道改造提升項目5條150公里,經濟干線公路項目5條118公里,農村公路項目500公里,項目總投資81.2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9億元。同時,全力推進G85線銀昆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力爭2019年年內開工建設。
(三)緊盯目標,鞏固扶貧發展成果。我們將緊盯交通扶貧通路通客車目標,在大力實施自然村通硬化路的同時,督促部分縣(區)對還未通客車的行政村進行排查分析,制定可行措施,不斷推進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客車。同時,對已經出列的貧困村實施“回頭看”,確保所有通硬化路的行政村道路暢通,力爭隆涇彭三縣摘帽通路通客車指標符合國家驗收標準。
(四)及時溝通,為交通扶貧做好服務。積極發揮好協調統籌、承上啟下作用,加強與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各縣(區)交通運輸局的溝通對接,切實把已經謀劃好的項目靠實落地,緊抓項目前期工作不放松,為來年開工建設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堅持務實的工作作風,配強幫扶人員,盡好幫扶責任,把交通扶貧工作推向深入,為全市脫貧攻堅和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
交通運輸局2018年精準扶貧工作總結報告
今年以來,我局駐村工作隊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政府精準扶貧工作部署,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密切干群關系,在義勒力特鎮東包嘎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實效。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工作任務
為切實抓好精準扶貧,我局加強組織領導,學習精準扶貧系列文件精神,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主要工作來抓,學習市委、政府下發的有關文件,明確工作任務。
二、依靠基層組織,扎實開展工作
工作隊堅持工作日吃住在村,通過召開黨員大會、村民大會、入戶座談等形式宣講惠農政策。在進村入戶活動中,工作隊始終以宣傳政策、走訪民情為工作中心,逐戶走訪農戶,深入地里田間,與農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勞動,宣傳惠農政策、了解民情、民意,提高貧困戶政策知曉率和群眾滿意度。
三、強化工作措施,抓好扶貧工作
1、貧困戶動態調整。在市扶貧辦統一安排下,綜合考慮衡量農戶產業、住房、因學、因病、因災等影響家庭開支的重要因素的基礎上,以數據比對、民主評議、規范程序、群眾認定為準,對我村貧困戶進行動態調整。東包嘎查原有貧困戶31戶74人,此次動態調整中穩定脫貧1戶4人,自然減少2戶6人。
2、規范貧困戶檔案。前期動態調整工作完成后,我們進行了貧困戶的明白卡、幫扶手冊更新和檔案重新整理工作。
3、貧困戶脫貧驗收。貧困人口退出以戶為單位,以該戶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3400元/人/年。重點突出“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有保障)。經過動員部署、民主評議、村核查和鄉鎮普查,最終確定李剛鎖1戶4人為東包嘎查2018年穩定脫貧對象,并將《貧困戶脫貧名單公示》在村內公示及上報。
四、推動項目建設,實施產業扶貧
烏蘭浩特市交通局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在盟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東包扶貧大橋420延長米投資2700萬元已竣工通車;東包嘎查賽馬場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項目二期工程籌備中;為壯大集體經濟,東包魚塘項目穩步推進中。
五、強化駐村紀律,改進工作作風
市交通運輸局駐村工作隊嚴格執行市委、政府關于駐村扶貧工作要求,駐村工作隊吃住在村,落實駐村扶貧責任和扶貧措施,切實做好精準扶貧各項工作。要求工作隊成員民情民意在一線掌握、黨的政策在一線落實、干部作風在一線轉變、科學發展在一線體現,切實深入農村密切聯系群眾。同時,幫扶責任人每月兩次進村入戶、調查摸底,做到“四個一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