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件匯總十篇

時間:2022-04-02 11:05: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語文課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語文課件

篇(1)

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制作課件后,就讓學生沿著他們預先設定的模式、線索和思路進行限制性的學習,并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去想象和思考。此法極大程度地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過度使用信息量

計算機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儲存大量的信息。有的小學語文教師為充分體現計算機的這項功能,在制作課件時,會羅列大量的與教材內容有關聯的信息,這些種類繁多、琳瑯滿目的信息就會令學生應接不暇,進而會影響他們對所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3.注重技術,過于花哨

單就目前的課件制作形式來看,有些教師往往矯正過度,反而又步入了另外一個極端。他們使用大量的音響、圖片、動畫等,使所制作的課件背景錯綜復雜或按鈕奇形怪狀等,這種喧賓奪主、畫蛇添足的制作方式,不僅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還降低了他們對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的關注程度,進而就會影響到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課件制作和應用的對策

1.注重提高自身的課件制作能力

教師在公開的語文課上,所使用的教學課件多數是由計算機教師幫助制作的,導致課件不能充分體現教材的特點。另外,還有一部分教師本身課件制作能力就不強,在平時也不注重素材的準備和積累,進而就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平時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計算機水平,同時還要注重制作課件所需素材的積累,并積極地和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吸取好的經驗教訓,如此才能使自己具備較強的課件制作能力,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2.注重文本語言

語言文字是小學語文的重要表現形式。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對語言教材進行充分的認知和掌握。長此以往,就會培養他們養成樂于學習的好習慣。雖然語言文字的表達呆板、單調,卻蘊含著無窮的寓意和魅力,這些效果無論哪種媒體都無法完成。可以這樣說,學生只有對文本語言有足夠的感受和領悟能力,才能有效地汲取藝術的營養。

3.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做語文學習中的主人。其中,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活躍教學的氣氛,教師能夠要求學生走到講臺的前面,借助電子筆來標注知識,以此體現學生所體會與理解的文本,這有利于學生對學習的成果進行展示,充分地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應用課件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將歌謠、游戲、動畫、視頻等拖出,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秋天的雨》的過程中,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為學生呈現Flas,且配上音樂,進而創設快樂和輕松的學習氣氛。如此,學生結合文字與畫面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紛紛地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感受,實現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篇(2)

1.1 對齊文字,裝點門面

課件內容主要是通過計算機大屏幕展現出來的,學生接受課件信息主要是通過視覺感受,所以課件內容要符合小學生的視覺心理。教師在設計課件時只是將語文教材中的大量文字搬到大屏幕上,做成“復制課本”的課件,看起來有很大的內容量,但是有價值的信息很少。學生面對大量的文字很容易感到疲勞,沒有發揮課件的價值。

1.2 無的放矢使用課件,忽視效果

使用課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優化教學結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胡亂地使用課件,違背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1.3 采用滿堂灌輸,全程解說課件進行教學

新時期出現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夠豐富教學形式和教學資源,但是有部分教師便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件的播放能夠代替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將上課的內容全部放在課件中,在課堂上通過圖片、解說、錄像等方式將教學內容展現出來,或者是教師對著課件進行教學,將課件中的內容復述出來。課件在教學中只是輔助工具,不是教學主題,使用課件進行教學時也要和學生實現互動。

1.4 照搬使用他人語文課件,盲目使用

有些教師認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便在教學中搬用他人的課件進行教學。使用他人的課件總是在跟隨他人的思路進行教學,無法施展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思路。自己有些方面的思路和他人課件中的進程思路、表達方式、教學技巧相差較遠,再加上教學對象存在差異性,課件中的弊端很容易暴露出來。所以教師照搬使用他人的課件效果往往不佳。

2 巧用語文課件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2.1 巧用語文課件,明確學生課堂地位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比較重視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沒有意識到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氛圍顯得十分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也不高。

教師要明確學生才是教學中的主體,并合理地使用課件去引導學生接受和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掌握情況,在課件的設計和選擇上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憶江南》課件的設計上,要考慮自己教學對象是小學生,所以在背景的選擇上盡量選擇符合小孩子心理特點的亮色,每一章幻燈片不要出現過多的文字,課件內容量上也在學生的接受范圍之內。正確的使用課件能夠讓學生更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提升教學有效性。

2.2 巧用語文課件,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用課件就是為了讓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更加貼近,適度使用,適時使用,尋求到好的契機,才能發揮好的效果。這也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之前,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了解,防止課件中形式內容過多,引發學生抵觸心理。課件設計上要有適當的趣味性和生動性,防止內容過度枯燥,但是趣味性和生動性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在學習中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比如,在課程《飛奪瀘定橋》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解文中描寫出來的奮不顧身的場景,教師在課件中可以加入關于奪橋這一部分的影視資料,讓學生在槍炮聲中感受的勇敢,然后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截取幾位奪橋的動作,讓學生對文章表現出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

2.3 巧用語文課件,豐富學生想象力

想象力一般比知識更加重要,豐富的想象力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創造插上翅膀。所以教師可以利用語文課件,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空間,發揮想象力。

教師首先需要豐富學生的表象,利用課件很快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積極投身到實踐活動當中,從而在學生的腦海中積累相關表象;其次就是教師要挖掘教材中具有創造性的內容,作為訓練學生想象力的材料。

我們依舊以《飛奪瀘定橋》為例,生活在城市的學生可能很難聯想到瀘定橋的險峻,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文章中描寫的畫面,在課件中可以穿插與瀘定橋相關的畫面,再結合文中的相關詞句,如“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像蕩秋千似的”、“震耳欲聾”等詞句,讓學生邊看圖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情境,在想象中理解,在理解中加深體驗。

2.4 巧用語文課件,促使教師和學生建立良好的課堂互動關系

在教學中,教師應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感受,巧妙應用課件,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知道學生的喜好和對知識了解的程度,使學生能夠更好、更快的學習,也使教師能和學生建立起朋友般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以課件作為基礎,師生共同討論,讓學生積極反映在課件教學中出現的疑問,教師再從中獲得經驗總結。因此,師生互動后的課件應用,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篇(3)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媒體被應用到教育中來,課堂教學也因多媒體的介入而豐富多彩起來.帶有視頻的課件形象、直觀、生動,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件中的視頻作為教學資源,在網絡上可以找到一些現成的,但教師如果想在視頻中融入自己的設計內容,或者說將一些教學資源整合到一起,那就需要對資源進行再編輯,Premiere軟件是編輯視頻的一款理想軟件.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件;視頻;非線性編輯;Premiere

中圖分類號:G40-0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2-0272-02

引言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思維不完善,又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在接受新知識時很難理解一些抽象的內容,例如,小學語文《趙洲橋》一課,文中關于橋的描述文字是很抽象的,學生除了要解讀生字的含義,還要在頭腦中形成橋的影像,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教師光憑語言講授是很難達到教學目標的,如果通過播放相應視頻來呈現生動的情景畫面,再加上一些聲音和文字,就會使知識形象化,更有利于小學生的理解,這也符合了小學生直觀的認知水平,也會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所以,帶有視頻的課件在教學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更能提高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環節中,要深入鉆研教材,豐富教學資源,最重要的是能夠將這些有用資源按照自己的設計思想有效地整合到教學課件中,而Premiere軟件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1 Premiere軟件的一些相關知識

1.1 非線性編輯技術

非線性編輯技術是相對線性編輯而言的,線性編輯是指按照攝像機拍攝的畫面順序原封不動的將視頻進行編輯,而非線性編輯是指可以利用非線性編輯軟件對畫面進行任意順序的組接,可以實現交叉或者跳躍式編輯,同時,編輯過程中還能加入諸多的處理效果,例如特技、字幕制作等.非線性編輯技術是影像編輯常用技術,也常常應用于教育教學中的視頻制作上.非線性編輯的軟件有很多,Premiere就是非線性編輯的軟件之一,作為教育工作者,只要會用Premiere軟件制作簡單的視頻就可以讓自己的課件豐富起來.

Premiere是Adobe公司出品的一款用于進行影視后期編輯的軟件,由于Premiere并不需要特殊的硬件支持,所以,它是數字視頻領域普及程度最高的編輯軟件之一.很多對視頻感興趣的人在電腦里都裝了這一款軟件.

1.2 非線性編輯的工作流程

以Premiere軟件為例,非線性編輯的工作流程,主要分成如下4個步驟:

(1)收集素材

教學課件中的素材大致分為視頻、圖片與聲音,制作課件所用素材可以從網上下載共享資源,也可以親自拍攝視頻或錄音,如果對于畫面的質量要求不高,用高像素的手機就能完成視頻的拍攝.如果想使視頻畫面質量高一些,家庭用的照相機或者攝像機也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

不管是下載還是自制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存到電腦磁盤上后,要檢查其格式是否能被Premiere軟件所接受,現在比較常用的視頻格式有:MPEG、MOV、AVI、WMV、flv、MP4等;常用的音頻格式有MP3、WMA等,在導入素材時,一旦發生格式不匹配,可以用格式轉換的軟件(例如格式工廠)先將其格式進行轉換再存儲.收集好的素材要與新建立的Premiere節目文件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中,這樣,才能保證已經導入Premiere中的視頻素材可以正常顯示.

(2)導入素材

Premiere的默認操作界面主要分為項目窗口、素材窗口、監視器窗口、時間線窗口、信息與特效窗口及工具面板等,在菜單欄列有九個常用的菜單.

準備好素材之后,打開Premiere軟件,在文件菜單中選擇導入命令,導入制件視頻所需要的素材,在Premiere項目窗口中可以將素材進行分類管理,便于我們編輯使用.

(3)編輯

具體編輯時,可以將視頻與音頻素材拖放到相應軌道上,Premiere軟件可以將視頻與音頻進行合成或者分離,還可以利用剃刀工具對視頻或者音頻進行截取,將不需要部分清除掉,再將有用部分按照設計進行組接.

編輯還包括特技處理和字幕制作,特技處理包括轉場特效,這些特效可以產生令人震撼的畫面效果,而非線性編輯軟件功能的強弱,往往也是體現在這方面.字幕是視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針對一些抽象的視頻畫面,加上相應的字幕或者解說,可以幫助觀眾增加對畫面的理解.利用Premiere制作字幕很方便,并且還有大量的模板可供選擇,用Photoshop軟件所做的各種字體字幕也可以導入到Premiere中與畫面進行合成.

(4)輸出

節目編輯完成后,可以按需求輸出不同格式的視頻、音頻或圖片.

2 利用Premiere軟件制作教學視頻的案例

在課件制作中,涉及到的動態影像素材,如果直接應用很難盡人意,而用非線性編輯軟件加工處理后所生成的視頻動畫,就能按我們制作課件的需求達到演示作用,能使一些抽象的東西形象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講解的內容,同時還能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秋天的圖畫》,因為在城市長大的學生很少有機會在秋天季節去農村的田地,對秋天的理解僅限于周圍環境的信息加工,所以秋天中的農村是什么樣的?孩子們對秋天的認識十分模糊,所以,要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秋天的特點,應該注重實踐教學,教師可以在秋天季節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去認識秋天.如果沒有條件進行實踐活動,老師可以利用premiere軟件制作視頻課件,讓城里的孩子們對農村的秋天了解的更多.

教師可以利用攝像機或者照相機,在秋天季節拍攝一些農村風光與農民秋收的視頻素材,用premiere進行簡單的編輯,配上音樂和字幕,一幅幅秋天的畫面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學得更直接,更容易,也更有興趣了.用premiere軟件制作《秋天的圖畫》這一課文視頻的大致過程如下:

2.1 設計課件腳本,準備素材

教學課件的質量高低與前期設計密切相關,對整個課件的制作有了統籌安排之后,收集素材才會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收集素材,節省準備時間與精力.

用攝像機或者照相機錄制視頻,錄制視頻時要注意景別和角度的選取.

除了準備視頻素材外,還要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片和音頻素材.

2.2 導入素材,進行編輯

按照課件腳本的設計,將準備好的素材導入到新建的premiere節目中,方法:新建一節目,在其“文件”菜單中選擇“導入”命令,導入我們需要的素材.如果素材很多,應在項目窗口中建立多個文件夾,將視頻、音頻和圖片分類管理.

按照腳本的設計思路,將素材按順序拖入到相應的軌道上,素材的截取可以利用“剃刀”工具來完成,利用“選擇”工具將不需要的部分清除掉,再將有用的部分按順序組接到一起,在premiere軟件中可以隨意改變素材的位置.部分截圖如下:

premiere軟件優勢之一是可以實現素材的合成,premiere軟件有若干個視頻軌道和音頻軌道,可以將多重軌道上的視頻和音頻素材進行合成,圖片素材是放在視頻軌道上的.優勢之二是可以為素材加特技效果,其中包括轉場特效,即素材之間的切換效果,實現上一素材消失與下一素材進入的完美過渡;還可以對素材本身進行特技處理,例如素材的淡入淡出效果與素材的顏色與亮度處理等,利用premiere軟件的特技功能,還可以使靜止的圖片運動起來;如果對素材的景別不滿意,可以通過放大或者縮小畫面比例來改變景別,這些特技效果大大增加了視頻畫面的質量.

視頻制作中要重視開頭與結尾的處理,有一個好的開頭,才能引起觀眾的觀看欲望,好的結尾則會讓觀眾意猶未盡,截圖3是開頭的一個畫面,截圖4是結尾的一個畫面,開頭與結尾做到了首尾相互呼應,即收獲之時還要孕育希望.

編輯完成后,在監視器窗口播放整個視頻,反復修改直至滿意為止.

2.3 輸出視頻

選擇文件菜單的“輸出”命令,在設置窗口選擇我們需要的視頻格式輸出視頻.制件出的視頻可以單獨作為課件使用,也可以插入到教學課件中使用.

3 小結

在制作課件時,我們習慣到網上去查找資源,但有時候,一些素材很難找到,或者找到的素材也不太適合我們所需,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如拿起自己的攝像機或照相機,親自去拍攝一些鏡頭,因為這些素材來自于身邊熟悉的生活,所以內容更加鮮活,再利用Premiere Pro軟件進行恰當處理,一定能很好地滿足我們的教育教學所需.帶有視頻的課件更生動感人,比那些空洞的說教或呆板的素材所實現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在課件制作中,能夠恰當利用Premiere軟件進行視頻制作,獲得成功的案例還有很多.本文通過闡述Premiere軟件的一些相關知識及Premiere在小學語文視頻課件中的應用,倡導小學語文教師嘗試用premiere制作課件中的視頻,通過形象、生動、直觀的畫面,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只要我們堅持從藝術和技術相結合的新視角掌握Premiere制作技巧,就一定能開發出更多優秀的課件,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婷婷,張璐.Adobe Premiere Pro 2.0影視編輯標準教程[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4-5.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9-64.

篇(4)

語音學習屬于小學語文進行學習的主要基礎,只有語音學習好了,才能夠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真正的領悟學習中的內涵和人物,可以說這對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在小學的階段積極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怎么樣合理有效地進行小學的語文教學,已經成為了當前廣大一線教師需要重視的一個主要問題。

一、巧用多媒體課件,營造寬松學習氛圍

在進行語文教學等相關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小學生經常會對自己比較有興趣的事物傾注非常多的興趣,對自己不樂于接受的事物會產生一種濃重的叛逆的心理。我們教師就應該針對于學生本身愛玩的天性,把教學與玩樂之間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給學生塑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幫助他們在進行玩樂的時候滲透語文知識。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課件,能夠營造出一種比較寬松的學習氣氛。多媒體課件給學生締造了圖畫和音樂以及聲音融為一體的新的世界,突破了以往課堂上的局限,可以給他們從當前的課堂里,去理解到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在對新課進行引導的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去對有關的視頻動畫進行播放,學生自身的情緒就能夠處在一種亢奮的狀態,自然的就會進入到語文課文學習的狀態中。比如在對《黃果樹瀑布》這一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我主要是使用多媒體的課件,先對瀑布流水的聲音進行播放,然后讓學生去猜測這種聲音是何種場景,這個時候學生就能夠說出是雨滴,而有的學生則說是城市河流,還有的學生提出是瀑布;而我卻持續地播放流水的聲音,使得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運用當前所擁有的詞匯完成描述,學生就會產生壯觀和轟鳴以及宏偉等相關的詞語;最后在音樂背景的襯托下,我把黃果樹瀑布的圖畫,運用多媒體課件去進行播出,學生當時就能夠體會到瀑布自身壯觀以及宏偉的感覺,在視覺以及聽覺強大的震撼下,對黃果樹瀑布自然的就會產生一種非常自豪的心理,且記憶猶新。這樣在對課文進行學習的時候,學習效率就會獲得很好的提升。

二、巧用多媒體課件,簡化難點知識教學

小學生剛剛對語文知識有所接觸,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很多阻礙。多媒體課件能夠對語文中的知識難點加以化解,使得學生在進行直觀體驗的過程中,能夠順理成章地對文章的含義加深理解。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課件還能夠提升學生自身在學習上的欲望,使他們可以主動地對難點知識加以攻克,從而得到語文知識的提高。比如我在對《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進行學習的時候,文章里產生了很多的新接觸的生詞,我這個時候就能夠合理的使用多媒體的課件,運用猜字謎的方式,讓學生去對老師提出的字謎中的內容去對這些生字生詞的含義和讀音進行猜測,這種方式能夠使得學生在對生字和生詞進行熟練的掌握,閱讀課文的時候就不會碰到很多的阻礙,因此其在進行理解的時候也會相對要容易一些。在對《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進行學習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理解并且真切的認識到與百姓親得好似一家人的感情,教師就應該在課件上為學生播放以往進行挖井的相關視頻,使得學生可以真切的體會到過去打井的場景,從而對由衷的抒發出強烈的敬畏之情。

三、巧用多媒體課件,增強學生寫作能力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學生的寫作一直都是教師比較操心的環節,因為小學生自身在語言上還欠缺一定的語言組織力,所以無法準確的對其所看到的有趣的事物加以表達,這在進行習作的過程中就會遇到障礙,長久下去就會產生抗拒習作的心理。因此教師就應該多多的使用教學課件,讓學生多多的去感知,使畫面與聲音能夠刺激學生在感官上的體會,真正的令他們的心靈中的情感找到表達的出口,產生寫作上的靈感和欲望。比如在對《我的媽媽》這篇作文進行習作的時候,我們可以先選擇從多媒體上去進行關于寫我的母親等課文的賞析,然后再放一些例如世上只有媽媽好等音樂作品,使得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媽媽偉大而無私的愛。這種使用課件教學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的想象力被勾起,使其領悟到在生活里母親疼愛我們的方方面面,讓習作真正的有材料可寫。

四、巧用課件強化課堂師生的互動力度

在當前課程改革之后的小學語文課堂中,語文的課件已經成為了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聯系溝通的主要橋梁。教師只有適當的使用教學的課件,才能夠使得課件真正的為自己的教學服務。很多教師太過頻繁的運用課件,會使得課件變成教學上的主體,學生和教師的角色不能夠被明確。合理的使用課件,就是要積極的突破以往進行教學上對課件進行使用的方式,不再單一的去進行課件的播放,而是積極的運用課件去對師生之間的交流進行強化。將課件作為主要的一種輔助工具,來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才能夠使得小學的語文課堂更加的活潑,更使得課堂的教學效果獲得很好的提升。

例如我在對《揠苗助長》這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就使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個相關的動畫,以此去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動畫觀看的時候,能夠針對其中的相關情節去和小學生完成討論。在不同的故事環節中,對不同的問題進行探討,把師生之間的互動貫穿在課堂活動中的多個環節,從而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激烈氛圍,令小學的語文教學活動變成師生針對語文知識進行溝通的場地,從而推進小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的提升和進步。

總之,要想提升小學生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就應該注重多媒體課件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獲得更大提升。建設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獲得信息技術上的支持。當前的教師需要擁有把計算機技術和教學活動相互連接起來的能力,按照小學生自身的需求和成長特點,去對小學的語文課件進行考量。推進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季海燕.巧妙滲透,激趣拼讀,感悟運用:淺談小學英語語音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1,(09).

[2]陳啟春.正確使用課堂教學用語,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03).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實驗小學) 語音學習屬于小學語文進行學習的主要基礎,只有語音學習好了,才能夠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真正的領悟學習中的內涵和人物,可以說這對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在小學的階段積極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怎么樣合理有效地進行小學的語文教學,已經成為了當前廣大一線教師需要重視的一個主要問題。

一、巧用多媒體課件,營造寬松學習氛圍

在進行語文教學等相關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小學生經常會對自己比較有興趣的事物傾注非常多的興趣,對自己不樂于接受的事物會產生一種濃重的叛逆的心理。我們教師就應該針對于學生本身愛玩的天性,把教學與玩樂之間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給學生塑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幫助他們在進行玩樂的時候滲透語文知識。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課件,能夠營造出一種比較寬松的學習氣氛。多媒體課件給學生締造了圖畫和音樂以及聲音融為一體的新的世界,突破了以往課堂上的局限,可以給他們從當前的課堂里,去理解到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在對新課進行引導的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去對有關的視頻動畫進行播放,學生自身的情緒就能夠處在一種亢奮的狀態,自然的就會進入到語文課文學習的狀態中。比如在對《黃果樹瀑布》這一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我主要是使用多媒體的課件,先對瀑布流水的聲音進行播放,然后讓學生去猜測這種聲音是何種場景,這個時候學生就能夠說出是雨滴,而有的學生則說是城市河流,還有的學生提出是瀑布;而我卻持續地播放流水的聲音,使得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運用當前所擁有的詞匯完成描述,學生就會產生壯觀和轟鳴以及宏偉等相關的詞語;最后在音樂背景的襯托下,我把黃果樹瀑布的圖畫,運用多媒體課件去進行播出,學生當時就能夠體會到瀑布自身壯觀以及宏偉的感覺,在視覺以及聽覺強大的震撼下,對黃果樹瀑布自然的就會產生一種非常自豪的心理,且記憶猶新。這樣在對課文進行學習的時候,學習效率就會獲得很好的提升。

二、巧用多媒體課件,簡化難點知識教學

小學生剛剛對語文知識有所接觸,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很多阻礙。多媒體課件能夠對語文中的知識難點加以化解,使得學生在進行直觀體驗的過程中,能夠順理成章地對文章的含義加深理解。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課件還能夠提升學生自身在學習上的欲望,使他們可以主動地對難點知識加以攻克,從而得到語文知識的提高。比如我在對《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進行學習的時候,文章里產生了很多的新接觸的生詞,我這個時候就能夠合理的使用多媒體的課件,運用猜字謎的方式,讓學生去對老師提出的字謎中的內容去對這些生字生詞的含義和讀音進行猜測,這種方式能夠使得學生在對生字和生詞進行熟練的掌握,閱讀課文的時候就不會碰到很多的阻礙,因此其在進行理解的時候也會相對要容易一些。在對《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進行學習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理解并且真切的認識到與百姓親得好似一家人的感情,教師就應該在課件上為學生播放以往進行挖井的相關視頻,使得學生可以真切的體會到過去打井的場景,從而對由衷的抒發出強烈的敬畏之情。

三、巧用多媒體課件,增強學生寫作能力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學生的寫作一直都是教師比較操心的環節,因為小學生自身在語言上還欠缺一定的語言組織力,所以無法準確的對其所看到的有趣的事物加以表達,這在進行習作的過程中就會遇到障礙,長久下去就會產生抗拒習作的心理。因此教師就應該多多的使用教學課件,讓學生多多的去感知,使畫面與聲音能夠刺激學生在感官上的體會,真正的令他們的心靈中的情感找到表達的出口,產生寫作上的靈感和欲望。比如在對《我的媽媽》這篇作文進行習作的時候,我們可以先選擇從多媒體上去進行關于寫我的母親等課文的賞析,然后再放一些例如世上只有媽媽好等音樂作品,使得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媽媽偉大而無私的愛。這種使用課件教學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的想象力被勾起,使其領悟到在生活里母親疼愛我們的方方面面,讓習作真正的有材料可寫。

四、巧用課件強化課堂師生的互動力度

在當前課程改革之后的小學語文課堂中,語文的課件已經成為了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聯系溝通的主要橋梁。教師只有適當的使用教學的課件,才能夠使得課件真正的為自己的教學服務。很多教師太過頻繁的運用課件,會使得課件變成教學上的主體,學生和教師的角色不能夠被明確。合理的使用課件,就是要積極的突破以往進行教學上對課件進行使用的方式,不再單一的去進行課件的播放,而是積極的運用課件去對師生之間的交流進行強化。將課件作為主要的一種輔助工具,來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才能夠使得小學的語文課堂更加的活潑,更使得課堂的教學效果獲得很好的提升。

例如我在對《揠苗助長》這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就使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個相關的動畫,以此去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動畫觀看的時候,能夠針對其中的相關情節去和小學生完成討論。在不同的故事環節中,對不同的問題進行探討,把師生之間的互動貫穿在課堂活動中的多個環節,從而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激烈氛圍,令小學的語文教學活動變成師生針對語文知識進行溝通的場地,從而推進小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的提升和進步。

總之,要想提升小學生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就應該注重多媒體課件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獲得更大提升。建設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獲得信息技術上的支持。當前的教師需要擁有把計算機技術和教學活動相互連接起來的能力,按照小學生自身的需求和成長特點,去對小學的語文課件進行考量。推進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

篇(5)

好的導入就代表著一個良好的開端,它不但能夠開啟想象的空間,而且還可以在以后的學習中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更是溝通教學目標與實際的橋梁。利用圖文導入,對學生或者老師都是一個新鮮的挑戰,圖片是一把萬能的鑰匙,它能夠輕易地震撼人的心靈,直擊心底。學生可以感受圖文那種強大的震撼力,感受圖片直觀、形象、生動的體現以及文本中文字所蘊含的強大的、旺盛的生命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的出現,無疑使得圖文導入更加的具體生動,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也會使得課堂的氣氛越來越活躍,效率越來越高。因此,利用圖文導入的方式開始一堂新的語文課時,不但為老師的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方式,同時也借助于生動的導入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講解《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大自然的優雅、魅力通過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圖文形式了解平時所看不到的大自然景象,另外對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進行著重地分析,配以特色的圖片,可以將自然的端莊、靈活、俏皮等特點牢牢的刻在學生心中,從而也就促使學生想要迫切的了解自然,那么對課文的學習也會更加耐心專注,課堂的學習效率也會越來越高。

二、借助音樂導入,渲染氣氛

音樂對人類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它可以幫助人類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緩解壓力,一些舒緩的歌曲還可以使人身心放松、心情愉悅,一些勁爆的舞曲可以幫助人環節壓力、振奮精神。所以將音樂用于小學語文課堂導入中,必定會帶來不同凡響的效果。

將與課文相配的音樂制作于語文的多媒體課件中,這樣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就會為本堂課所要講的內容奠定一定的基礎、渲染出文章中所要蘊含的氛圍,使得學生很快進入狀態。無論是現在的流行樂、鄉村音樂亦或是其他的音樂種類,都需要老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與耐心,去尋找與所講課文相匹配的音樂。例如在講解《林沖棒大洪教頭》時,我們都知道這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的一個故事,主要講108條好漢鋤奸懲惡的故事,所以就誕生了《好漢歌》,若將《好漢歌》加入到課件中,進行這節課的導入工作,首先聽到這首歌孩子們就知道這是講的《水滸傳》中的故事,其次這首歌也給要講的內容渲染一種正義的氣氛,這絕對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三、視頻導入,引人入勝

視頻顯然是結合了圖文與音節而制成的,使得課堂不僅做到真正的有聲有色,而且更加有情有意,視頻元素的加入,使得語文課件不再直白空洞而是變得欲語還休、引人入勝。那么,很顯然,將與課文相適配的視頻文件加入到語文課件中,可以很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同時也會使得文章更加引人入勝,讓學生究根尋底。

然而在尋找與課文相適應的視頻文件時,老師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視頻的安全性,不能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困擾或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等等。另外,由于小學生所掌握的生字量并不是很豐富,所以利用視頻導入課堂的形式也會緩解學生這方面的壓力,將枯燥無味的課文轉換為生動有力的音像,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猶如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課本,打開學生智慧的大門、踏上求知的旅途。如老師講解《嫦娥奔月》這堂課時,其實小學生對于嫦娥已經是非常熟悉了,都知道那只是一個神話傳說,并不知一個真實存在的故事,老師可以將嫦娥奔月的動畫片插入課件中,用于導入這堂課,將畫面直接、形象的出現于學生眼中,在嫦娥真正開始奔月的那一刻,學生就會猶如身臨其境,仿佛真正地看到嫦娥在奔向月球一樣,這對學生帶來的視覺與心靈上的沖擊都是巨大的,會讓他們產生繼續了解下去的興趣與信心。

篇(6)

新的課程標準下要求教師必須改變舊有的教學模式,將以教師為主體轉化為以學生為主體,使一切教學活動圍繞學生進行開展,從學生出發,切實為學生著想,讓學生由之前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并逐漸培養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使他們能獨立面對問題,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并非教師的地位降低了,相反,教師更應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來應對學生各種不同的問題,以能讓學生及時消除學習中的各種疑問。同時,教師還應具有宏觀調控課堂的能力,敏銳地覺察學生的各種情緒,對學生有針對性地展開教育,尤其是對于學習主動性不高,或者學習成績較為落后的學生,更應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自己即是課堂的主人翁,自己可以借助自身的能力,促進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另外,以學生為主體還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對于學生的各種愿望盡量滿足,以讓學生在一種更加親切的學習氛圍中,不斷培養自身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語文課堂整體教學效益的不斷提升。

二、加強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滲透

語文課是一門更需要通過學生的深入體驗來提高教學水平的課程,應在語文課文學習中,通過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課文,并把握課文的主旨和精髓,尤其是對于一些散文和記敘文體裁的課文,通過情感滲透,可以培養學生的感受力,并提高學生對課文更深層次的把握。比如,在教學朱自清的兩篇散文《背影》和《荷塘月色》時,就可以很好地借助情感滲透,通過讓學生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情感體驗,來實現對課文全面深入有效的理解。講解《背影》一課時,可在課文的每個段落,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充分體現“我”和父親之間深深的情感。如,在描寫父親買桔子的段落時,可主要通過讓學生體會描寫父親一連串動作的詞語,如“蹣跚地走”“慢慢探身”“穿過鐵道”“爬上月臺”,特別是寫爬上月臺的詞語“兩手攀著”“兩腳上縮”“身子向左微傾”來感受父親對“我”深深的愛。在學習全文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通過體會“我”四次流淚所蘊含的思想情感來感受“我”對父親深深的理解和感動之情。如,第一次流淚:“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這是傷心的眼淚;第二次流淚:“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現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了下來。”這是感動的眼淚;第三次流淚:“等他的背影混入到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這是離別的眼淚;第四次流淚:“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這是思念的眼淚。講解《荷塘月色》一文時,應讓學生從文章的整體上進行把握,通過將文章開始的“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與文章核心段落對荷塘月色的詩意描繪結合起來進行體驗,感受到文章所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相融合的一種情感,重點應讓學生把握住“淡淡的”這種情感基調。可見,在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體裁適時運用情感滲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完成對課堂知識的領會,這對語文課堂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三、合理分配教與學的時間,實現教學相長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時間比例上應該合適,以使40分鐘的課堂時間能得以高效利用。首先,“教”的時間應合適,教師應在課前通過認真備課,使課堂的講解時間盡量充實飽滿,避免題外話過多,或者詳略不當,浪費時間且起不到有利效果。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盡量使得教學內容凝練化、緊湊化,不可將授課戰線拉得過長。應根據學生年齡段特點,來掌握學生注意力時間的長度,并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容易產生疲勞狀況的時間段,安排一些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比如,由教師主導的即興課堂提問搶答、教師即興課本情景再現等和由學生主導的課本情景即興演繹、課本內容即興問答競賽等,通過這些有效的方式,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且能使得“教”的時間更高效。其次,每節課應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時間,一般以5-15分鐘為宜,通過學生自己對已授課堂知識的復習,進行自主消化吸收,并能就重難點部分向老師進行提問,盡量讓知識當堂充分消化,避免為學生的后續學習留下“后遺癥”。學生在“學”時,教師應給予合理的指導,切忌讓學生過于自由,使得實際學習效果差強人意,起不到“學”的應有作用,浪費了課堂時間,降低了語文課堂效率。

四、采用有趣的教學形式以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首先,可根據教學情況,多嘗試情境教學。情境教學可以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在進行語文授課時,可設置一定的情境,通過讓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等方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并能對課文的重難點部分進行更充分的理解。比如,在教學魯迅小說《孔乙己》時,可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孔乙己四次出場的情景,通過學生的表演充分展示咸亨酒店這個濃縮了舊中國黑暗現實的典型環境的象征意義,充分展現孔乙己這個舊知識分子典型形象的性格特征,充分表現各種人物之間的矛盾關系,充分理解“笑”中所蘊含的悲劇內容。其次,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問題展開語文教學,通過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整節課的授課效果。比如,在教學《偉大的悲劇》時,可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文中所寫的“悲劇”具體指什么?為什么以失敗告終的悲劇也會是偉大的?同樣的悲劇在人類社會中還有哪些?以問題為線索展開教學,教學中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理解斯科特一行在悲劇命運中所展現出來的無私的愛,強大的集體主義精神,堅毅、執著、為事業而獻身的英雄氣概和誠信、令人敬佩的紳士風度,充分理解人類在探索自然、社會和人生發展的歷程中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巨大代價。這樣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還能保證整節課的課堂效率。再次,應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要求,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通過制作語文課件,或讓學生觀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等方式,讓學生在更直觀的教學活動中,更高效地進行學習。語文作為一門涵括了很多故事、圖畫的課程,如果能借助多媒體展開更加生動有趣的教學,能更恰當地詮釋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另外,還可以借助網絡上豐富的資源,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查找與教學相關知識的方式,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最終利于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五、采用分層次教學法

分層次教學法是從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出發,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教學的一種教育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分層教學,可以使教學活動兼顧到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并能更有針對性地通過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考核目標等方式,讓每一個學生均能在適合自己學習能力的范圍內,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的學習價值,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以課文《背影》為例,對于較高層次的學生,除了讓他們能深刻體會課文的情感外,還應讓他們熟悉朱自清的其他文章,以及其他作者的表達類似情感的文章;中層學生應讓他們充分把握課文情感,并能自己獨立體驗一至兩篇類似情感的文章;較低層次的學生則應通過學習,能正確體會課文中的父子情。分層次教學法可以最大可能地挖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力。進行分層教學,切不可使所劃分層次出現封閉性,而應隨時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升級獎勵,以鼓勵學生積極爭取進步;對于已經處于最高層次的學生,則應促使他們相互之間展開良性競爭,還可通過“一對一”結對子的方式,讓較高層次的學生對較低層次的學生進行幫助,促使學生語文整體成績不斷趨向平衡化,并不斷獲得整體提高。

新課標下建構高效語文課堂教學應轉變舊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通過構建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合理分配教與學的時間比例、采用有效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采用分層次教學法,以及重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等方式,不斷促進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以及語文學科教學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志勇.優化教學過程 拓展教學形式——淺談新課標下建構高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下),2011,(01).

[2]唐德應.淺談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9,(05).

篇(7)

二、巧妙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求知欲,思維能力,有利于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揚民主精神,融洽師生關系,教師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教師把信任留給學生,把溫暖送給學生,形成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悅的氛圍,創設活潑、輕松、有趣、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主動參與學習。語文教師應要盡可能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的落后狀況,多利用現代教具。如小黑板、掛圖、投影儀、錄音機等,這樣既可節約板書,有關內容簡介等課堂教學時間,又可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學生立體思維。學生感知課文不是孤立地進行,總是跟課文相關背景知識相聯系,背景知識越清楚,對課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這就是感知的選擇性。在于運用音樂、圖畫、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加深學生對情境的內心體驗,采用這種感情強化刺激手段,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8)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屢次減負下,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呢?

一、課程改革的副作用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了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國家設置了三級課程管理,在一線教師不很科學的解讀下,名目繁多的課程讓人眼花繚亂。師生忙得團團轉,卻不明確到底在干什么,為了什么。教師、家長心中所謂的“主科”學習得不到時間保證,只好大量布置家庭作業。如此,學生不堪重負。

二、家庭教育的急迫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家長的教育觀念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考好成績,找好工作。于是,家長們對送孩子上輔導班、特長班,買復習題的行為趨之若鶩。忙了一天的孩子回家做復習題,累了一周的學生,周末上特長班。這樣的家庭教育急迫之下,孩子們的課業負擔豈能不重?

三、教師的考核機制不配合

素質教育滿校園,不再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要看學生的成長發展。現在的期末測評試卷上不準出現成績,不準向學生公布成績,但教師期末的考核中仍要看學生的學習成績,以成績論“英雄”。只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的教師考核,又怎能不讓師生埋首于過重的課業中呢?

四、課堂效率的低下

減輕學生負擔是一個熱門話題,但其根本原因之一是課堂教學的無趣和低效。只有教師認真備課、上課,認真鉆研教材,課堂學習效果好,學生的問題就少,作業就少。相應地,師生的負擔就輕。反之,教師忽略了課堂教學,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批改作業、課外輔導和應付考試上,學生的課業負擔苦不堪言。

1.學校語文教學要大膽改革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不是學好教材中的課文就能行的,語文課堂的學習無非是以課文為例教會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培養正確的語文思維習慣,為學生的終身閱讀能力奠基。所以,我想學校的語文教學要大膽改革。教材內容要選擇性、創造性地使用。再者,語文作業的大膽革新,教師都反映語文作業類型多,不僅學生寫得累,老師批閱得也累。在教學中,我進行了這樣的嘗試:主題式、活動式日記提供了學生寫的素材,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孩子們樂寫,也就不覺得苦了。每學期規定的八篇習作,我不再讓學生抄到作文本上,而是注重習作的體驗過程,最后編輯整理成主題作文集。每次學生都要求我讀他們的日記、習作,他們望著我的時候,不僅是他們,對于我也是一種教學的享受。

2.轉變教學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轉變教師教學思想是“減負”的根本。有的教師一聽說要“減負增效”認為這是矛盾之想,其實不然,教師的職責不是把課本上的知識重復講出來,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要我們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確立自己正確的教育思想,減負增效是可以實現的。

教師在課堂上要徹底摒棄對好學生褒獎有加、對后進生橫眉豎眼的做法,而應俯下身子,與學生平等對話,營造一個和諧、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從教師的評價中體會到尊重、信任、理解和關愛,受到激勵、鼓舞,點燃智慧的火花,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我們不可否認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學生的個體差異主要表現為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也就是我們要“因材施教”,給學生不同的學習目標,以不同的學習標準評價學生。

在閱讀積累的評價中,組長不但要背得流利,還要背得有感情。需要幫助的學生能背過便可以通過,如果背得好,那就可以得到獎勵了。

4.提升家長的教育理念

篇(9)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是學校根據自己的語文教育思想、為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以學校語文教師為主體進行的適合學校具體特點和條件的語文課程開發策略與過程。 

關于“校本語文課程開發”,目前學術界有不同的理解與看法,但不管是理解為“校本的語文課程開發”,還是“校本語文課程的開發”,都是基于學校,為了學校,屬于學校的,其前提、目的、主體、要求都是一樣的,都以學校的語文教育思想為開發前提,開發目的都是為了滿足學生的語文學習發展需要,開發主體都是語文教師,都要求開發策略與過程適合學校具體特點和條件。 

學校文化是經過長期發展歷史積淀而形成的全校師生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有機體。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思想,為滿足學校的實際發展需要,自主理性地形成、改造和重組學校文化的系列活動。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與學校文化建設,可能同步發展,也可能各有先后甚至發生沖突;要實現校本語文課程開發與學校文化建設良性持續的互動,必須先理清校本語文課程開發與學校文化建設的相互關系。 

一、校本語文課程開發影響學校文化建設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除了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和教師的專業發展之外,同時還能豐富學校文化建設的內容,提升學校文化建設的特點與品質,影響學校特色的形成或重建。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是一個持續而動態的課程改進的過程,其過程涉及文化的選擇、產生、沖突和發展演變等,其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影響,可能是積極正面的,也可能是消極負面的;可能是顯性的,也可能是隱性的。具體體現在校本語文課程的開發結果、開發過程和開發策略可能或強化、或修正、或促進、或阻礙學校文化建設。 

1. 開發結果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影響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從其開發結果來看,是國家課程的合理有效補充,是將進入學生學習層面的學校課程;學校課程不單是學校文化的載體,更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在滿足學生語文學習發展需要的同時,其開發結果從學生層面來看,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課程選擇,豐富了學生的課程內容,客觀上或多或少地影響學生對課程和課程文化的理解;從教師層面來看,豐富了教師的課程文化成果,體現了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課程文化自覺,開發結果的優劣還會影響教師的開發熱情和信心,從而影響學校課程文化建設的進程;從學校層面來看,既豐富了學校文化建設的數量,反映了學校的課程領導水平與課程價值取向,體現了學校課程文化建設的水平,又影響了學校文化建設的組成,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學校文化建設的品質。 

2. 開發過程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影響 

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和作用,在于“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從其開發目的和過程來看,是為了提高學校語文課程對時代、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語文發展需要;是有目的的教育行為,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是有目的有選擇性地傳播文化的教育行為,是一個文化傳承、生成、改造、重組的過程,是具體的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部分。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過程,是在師生對語文課程的理解和共同解釋下完成的,其開發過程是一種文化選擇和重組(課程內容)、文化傳遞(課程實施)、文化反思和引領(課程評價)的過程,體現了一定的價值取向與方式方法,從量上會影響學校課程文化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從質上會影響學校文化建設的發展進程,影響學校文化建設的深度與廣度。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教師擁有了課程的自主權和創造權,開發的起點與終點均為滿足學生的語文發展需要,體現出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的主體意識,有助于推動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文化建設。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過程中,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統一整合,豐富了學校課程的內容與形式,有助于促進學校形成共建、共享、共進的課程文化。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基于師生對話、學校與學生對話,其開發過程有助于促進教與學和諧統一的教學文化的構建;基于問題,其開發過程有助于促進基于問題的教學文化的彰顯;基于教學反思,其開發過程有助于促進反思性教學文化的形成。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過程,客觀上加強了師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與互動,有助于促進學校形成民主、平等、互動、共進的教學文化,形成民主、平等、自主、合作的教師文化和學生文化。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過程中,對主流文化與亞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本土文化與外域文化、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的選擇、批評與吸收,有助于促進學校文化的多元共生,豐富學校文化建設的內涵,提升學校文化建設的品質。 

3. 開發策略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影響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策略需思考的問題有,到底要開發什么樣的課程,該怎么開發,為什么要開發,目前討論較多的問題有以下兩個。 

一是校本語文課程開發一定要建立在學校的辦學思想之上嗎?選擇要,那就意味著學校需先有自己明確的辦學思想和學校文化;校本語文課程開發選擇這一策略,不管是客觀上還是主觀上都對學校文化建設起著催生倒逼的影響。選擇不要,那就意味著先有校本語文課程開發,然后讓其開發內容和過程推動學校文化的選擇與創生。 

二是校本語文課程開發到底該“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選擇“自上而下”,從學校范圍來看那就要求學校要有課程開發的總體規劃、指導思想和價值追求等,也就是要先有自己明確的辦學思想和學校文化,然后再進行校本語文課程開發;選擇“自下而上”,從學校范圍來看那就是先進行校本語文課程的獨立開發,然后在學校層面對其進行審視、評價和取舍等,進而影響學校課程開發的總體規劃、指導思想和價值追求等。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不管采用哪種策略,與學校辦學思想和學校文化都關系密切,對學校文化建設必然產生或催生倒逼或選擇創生的影響;都從客觀上促進學校課程文化由控制、剛性走向開放、彈性與個性,促進學校文化建設多元化、個性化。 

二、學校既有文化對校本語文課程開發的影響 

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念,每一種文化作為一個價值體系,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取向,學校文化的價值取向往往決定著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品格,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學校文化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追求,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選擇。 

學校文化制約和影響教育活動的整個過程,學校文化建設制約和影響校本語文課程開發的目的、內容、方式方法、質量水平等,可能有正面的影響(就是推動),也可能有負面的影響(就是阻礙)。可以想象,學校文化如若缺乏科學和民主精神,校本語文課程的開發勢必難以科學合理和豐富多樣。 

學校文化建設制約和影響校本語文課程開發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物質文化建設制約和影響校本語文課程開發技術和手段;二是制度文化建設制約和影響校本語文課程開發的進程和質量;三是精神文化建設為校本語文課程開發提供精神文化信息,影響校本語文課程開發的方向、質量和特色。 

三、校本語文課程開發與學校文化建設應融通統一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要理性對待學校文化建設,自覺接受積極影響,抵御消極影響,力爭與學校文化建設融通,實現和諧統一發展。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只有扎根學校文化,自覺傳承與弘揚學校優秀文化傳統,才能健康持續地發展;學校文化建設也應該以校本課程開發為抓手,與校本課程開發共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學校的發展和學校特色的形成。要實現校本語文課程開發與學校文化建設的融通統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結合。 

1. 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融入校本語文課程開發 

“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學校要開發出適合本校的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校的優秀文化傳統,并將其融入校本語文課程開發,其開發的結果才能具有適用性和針對性,也才有可能創造出學校特色。 

在將學校優秀文化傳統融入校本語文課程開發的同時,還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力爭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學校特色的校本語文課程。 

杭州高級中學和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在進行校本語文課程開發時,注重梳理挖掘本校的優秀文化傳統,并自覺地將其納入校本語文課程,分別開發出了《杭高名人傳》《解讀北大名人》等校本語文課程,既有實用性和針對性,又有助于師生對學校實現文化認同,強化學校文化建設,凸顯學校特色。 

2. 校本語文課程開發關注學校特色的形成和鞏固 

高品質富有特色的校本語文課程開發,其開發實踐過程和結果倒逼不少學校開始重新審視和認真提煉與自身發展密切相關的學校文化,努力形成自己的辦學思想。校本語文課程開發對學校辦學思想和辦學特色的影響,不應僅停留在自發層面,而應具有自覺意識。 

上海市提出,學校至少要有一個適應學生發展需要的、富有特色的課程或項目,繼而形成相應的特色課程群,形成面向全體學生、層次遞進的特色課程體系,從而創建“特色普通高中”;廣州市也提出,以特色課程建設為突破口,通過特色課程建設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引導普通高中成為特色學校,并在實踐中探索以學校的特色發展引導學校開展學校文化建設。 

篇(10)

1.語文教學的性質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我們在學習文章時對文章的品評是很重要的。以往的教學模式,只要是設計問題就必然讓我們的文章失去美感,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開展各類語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發地品評文章,完成活動要求。

2.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以往我們無論如何利用設計問題或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能力的這一目的時,感覺學習的面都很窄,只有個別學生在參與,學習主動性不夠,沒有任何能力的提高,收到的是高時間量的付出、低效或無效的課堂教學效果,聽了許多節語文課都是這種感覺。如果讓語文活動成為課堂的主要形式,那么收到的效果就會有所不同。這樣,每一堂課的語文活動都能起到鍛煉學生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的作用。

3.學生的天性也希望能夠在愉快中學習。

過去的教學模式無論怎么變學生都不太喜歡,因為它畢竟是在剖析文章,是理性的解讀。但如果是語文活動就會有所不同,我想這樣的活動學生一定都樂于參與。既然參與了,那么不知不覺中他們的語文素養一定會有所提高。

教師對于設計語文活動的把握一定會比設計有預設性的問題要靈活機動得多,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還有,學生也可以參與到設計活動中來,學習主動性會更高。

其次,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到底是什么呢?

我認為是諸如演講、導游、故事比賽、朗讀比賽、表演課本劇、賽詩會、游戲、書法品評、習作品評、名人訪談等等活動。有人會說:“我們平時也在用這些方法。”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過去我們只是偶爾用或很短的幾分鐘用,現在我們卻是用它來代替了整堂課的教學。以《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為例,在教學課文時,第一課時的閱讀過程我們可以用寫悼詞紀念總理為活動的開端,讓學生扮演不同身份的人來向總理告別。再請學生朗讀課文,不需要過多的講解,學生已經能夠體會到人們的心情、課文的內容了。再談談作者哪里寫得好,學生是能夠說出來的,因為他們有心理上的體驗。

我們不是一直在說好的文章能讓讀者的心理產生共鳴嗎?我們的設計就是為學生搭建一個能夠產生共鳴的平臺,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有所收獲。 第二課時的識字教學可以開一個書法品評會。

不難想象,這樣的活動無論是在讀文還是學文,也包括認字、書寫、寫作方面,學生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日積月累,語文素養一定會有極大的提高。

再次,如何來開展語文活動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實踐:

在教學一年級語文時,我上過一堂“趣味識字課”,方法是讓學生在他們精心布置的教室中找自己想學的字來學習,學生找了將近120個字,除了過去認識的大約還有七八十個是生僻的字。然后我讓學生畫蘋果,把自己認識的字畫出來,學生特別高興。接下來我又讓學生根據字義做動作讓大家猜(當然這個活動要先在小組里表演,這樣準備才充分),結果學生很快就認識了這些字,而且還會輕松地組詞呢!最重要的是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還有一堂識字課,在學完詞語后我讓學生編故事,學生興趣也很濃。

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材《雨鈴鐺》一課時,我開展的活動是詩歌朗誦會,學生有感情,有動作,背得還相當熟練呢!詩歌的意境美全展現了出來,又有什么必要再分析呢?結尾的時候讓學生續寫詩歌,一年級的孩子同樣寫得很棒。這不是語文素養是什么呢?

有人會認為那都是識字、詩歌等簡單內容的教學,我們的習作、閱讀是沒有辦法進行活動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在學習老舍的《草原》一課時,我讓學生當導游,雖然倉促,效果不盡如人意,但草原的幾個特點學生還是找到了,而且,文章寫得好的部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也用上了,能寫出導游詞,難道不是學生的進步嗎?《一夜的工作》,我們開展的活動是評價,結果越評到最后學生越感動。《小抄寫員》這一課,我們可以讓學生講故事,這樣,敘利奧的心理活動、品質不是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嗎?而且最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抓住重點,對縮寫文章還很有幫助呢!聲情并茂的口語表達能力不也同樣是一種語文素養嗎?

上一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下一篇: 二年級期末考試卷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免费 | 免费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播放6 | 好吊妞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免费中文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午夜欧美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