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6 02:19: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二年級上冊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學過程:
一、學聲部
1.
復習母雞下蛋的叫聲(咯咯咯咯噠)
2.
教師模仿3遍母雞叫聲,學生聽便哪一遍的音高是低的?
3.
師生一起模仿母雞叫聲
4.
教師跟伴奏音樂《母雞叫咯咯》進行模仿,生聽
5.
師生一起跟伴奏音樂模仿(此環節攝入音樂知識、音樂情感素養,聲音的強弱、情緒的表現)
(1)
用最小的聲音演唱
(2)
放大一點聲音
(3)
用輕巧活潑的聲音
(4)
高興、興奮的聲音
二、學習歌曲
(一)聆聽律動
1.
揭示課題
雞媽媽下蛋的心情和你們剛才的心情是一樣特別高興的,作曲家將母雞下蛋的情景編成了一首歌,名字叫做《母雞叫咯咯》
2.
聆聽、律動
4遍動作,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律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律動技能及表現力,不同的律動動作培養了學生的專注力,在音樂背景下進行律動,配合音樂的節拍和節奏
,增強了學生聆聽音樂的節奏感,在聆聽中律動,使學生在無形中感知音樂節奏特點和旋律特點,使學生在無形中熟知音樂)
2遍音樂請個別學生上臺表現(對于大方、表現力強的學生來說,給與了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和舞臺,對于內向的學生來說,培養他們的表現力和自信心的好機會)
(二)演唱
1.學唱歌曲
(1)師生接唱,糾正問題
(2)師生互換接唱,糾正問題
(3)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4)藏歌詞,調皮的歌詞藏起來了,你能把它唱出來嗎?(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前期學生已經將歌曲全部學會,此環節學生的興趣非常高,學生演唱也會非常有成就感)
(5)小指揮家環節教師指揮、變化學生指揮(此環節學生積極性很高,在教師的不同變化中學生積極性得到保持,并且達到了再次復習歌曲的目的。學生在指揮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學會了指揮的技能,并且是激發學生表現力和自信心的好途徑)
2.加入二聲部
仔細聽,老師加入了什么?
(1)
聽教師二聲部(咯咯咯咯噠)加入到音樂原唱中,仔細聽教師于歌曲的配合,仔細聽都加在哪里?
(2)
大家一起來唱二聲部
(3)
老師來唱歌詞,學生唱二聲部
(4)
分組唱,一組唱歌詞,一組唱二聲部(引導學生相互聆聽,聲音的融合)(培養學生的配合力)
三、欣賞《我的小雞》
1.
問:雞媽媽眼中的小雞是怎樣的?
教學目標:
1.大膽嘗試用手指印畫,通過欣賞、觀察范畫作品,引導學生用手指印作畫,并能夠在指印上做出各種創意的聯想。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感受手指印畫的樂趣。
3.嘗試進行手指印畫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體驗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利用手指印畫大膽地創造出各種形象,并添畫組合成有趣的圖形。
教學難點:
感受手指變化后印畫所帶來的趣味性指印的聯想和畫面內容的組合等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教學準備:
課件、范畫、顏料、調色盤、水彩筆、圖畫紙、指紋紙、濕紙巾等。
教學過程:
一、兒歌導入
以《手指歌》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師:(出示課件)小小手,真能干,十個指頭本領大。蘸蘸顏料印一印,添添畫畫真有趣。
同學們從兒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十個手指頭也有秘密,大家看一看,發現了什么?
那么手指蘸上顏色印出指紋,我們可以讓它變成什么呢?
二、出示范例,引導學生欣賞
出示課題《小小手》,課件展示范例,了解指紋添畫的奇妙之處。
三、結合兒歌,示范指紋添畫的畫法,學生體驗。
1.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我是怎么讓指紋大變身的。
2.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示范指紋畫的畫法。
兒歌:小小手,真能干,十個指頭本領大。蘸蘸顏料印一印,擦干手指換顏色,然后拿筆畫一畫,馬上變成桃子,,色彩干凈又美麗。
3.(出示課件)你能把這個指紋變成什么?讓學生試一試,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四、操作實踐,體驗創作的樂趣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的表現真棒,你們的手指印會怎么變呢,老師很期待看到你們的成果,用添加的方法,把你印出來的手指印也來變一變吧。
1.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開始創作(配樂)
2.學生們自由創作,教師巡回指導,疏通難點。
五、展評添作、體驗成功
1.展示作品,貼在板上展示給大家,看一看、評一評,選一選誰的作品畫面最漂亮、誰的想法最有趣、誰的顏色最鮮艷……
教學內容:課本P3頁
教學目標:1.信息收集
2.圖式
3.教學建模:加與減
【教學重點】
能使用線段圖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數據,看懂線段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出示:小貓撈魚圖
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信息收集)
你想解決些什么問題呢?
二、信息的處理
建立加或減的數學模式
1.魚缸里原來有幾條魚?
建立圖式:
撈出(
)條
魚缸里還有(
)條
魚缸里原來有幾條?
建模:撈出的條數+魚缸里還有的條數=魚缸里原有的條數
算式:
答:
2.現在,桶里的魚多還是魚缸里的魚多?多多少?
建立圖式:桶里有(
)條
魚缸里比桶里多多少條?
魚缸里有(
)條
3.你有更好的方法嗎?(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列舉另外幾種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另一幅小鳥圖
說說圖意,列式解答。
2.看圖式解答:
⑴紅花有38朵
黃花有?朵
一共有60朵
⑵小丁養了24只白鴿
小巧比小丁多養9只
小巧一共養了?只白鴿
3.講故事,提問題并列式解答
二⑴班種16盆花
二⑵班種24盆花
4.自編題自解答
小結
第二課時
巧算
教學內容:課本P4-5頁
教學目標:1.能力培養:反向變化、同向變化
2.巧算
3.培養學生靈活分解和運用計算規則來解題的能力,也就是計
算策略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出示3組加法口算題,比一比哪組算得快,你有什么好辦法?
小結規律:一個加數增加一,一個加數減少一,和不變。
2、出示3組減法口算題。(方法同上)
小結規律:被減數與減數同時增加與同時減少一,差不變。
一、創設情景
昨天我們只游玩了一座美麗的海島,你們想不想繼續游玩下去嗎?
小巧和小亞開著游艇已經來到了另一座海島旁,可是他們必須解答出下列一組題,才能登上岸。
26+18=
25+19=
24+20=
這三題有什么關系?
練一練:69+16=(70)+(
)=
29+33=
45+48=(
)+50=
54+28=
38+17=(
)+(
)=
47+16=
小結:將一個加數變成整十數就容易了。
小巧和小亞順利地過了關,上了岸。我們再來看一看,小胖和小丁丁碰到了什么問題?原來他們要完成這樣一組題目:
82-67=
83-68=
84-69=
85-70=
小朋友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小組討論,你發現了什么?
練一練:61-23=(
)
60-22
59-21
58-20=(
)
小結:將減數變成整十數就容易了。
三、游戲練習(快樂3級跳)
73-19=(74)-(20)=
73-19=(
)-(
)=
73-19=(
)-(
)=
73-19=(
)-(
)=
73-19=(
)-(
)=
85-47=
71-34=
76-49=
52-23=
67-28=
83-65=
四、總結
做加法時,將一個加數變成整十數就容易了。做減法時,將減數變成整十數就容易了。
第三課時
方框里填幾
教學內容:課本P6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利用圖式與加減之間的逆運算來解方程。
2.培養學生多元思維、一題多解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用逆運算來解方程(不出現“方程”的名詞)
教學準備:小圓片、課件(小青蟲吃樹葉,樹葉上有算式)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填一填
直接出示34、22.56三個數字在左邊,右邊是空格填空,鼓勵學生用圖式來解。
34
22
56
34、22.56、
+=
+=
-=
-=
二、小青蟲吃樹葉
用課件引入:出示一張樹葉,上面有完整的算式,一條小青蟲爬過來吃掉了算式中的一個數,要求小朋友把它補上去。請線段圖幫忙:
44
62
44+=62
缺數分三種情況:⑴缺一個加數
⑵缺減數
⑶缺被減數
一次引入一種情況,分別從每一種情況中導出一個圖式,將帶的等式解出。
學生也可以直接由加減之間的關系求出里的數字。-b=c,=b+c
三、鞏固練習
讓學生獨立地在沒有輔助工具的幫助下完成。
+11=34
53-=27
-42=16
19+=46
88-=53
-29=43
四、總結
長樂一小二年級4班
畢華琳
教材分析
“分物游戲”是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起始課,教材主旨是讓學生通過“分桃子”“分蘿卜”“分骨頭”等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義,為學法,體會和理解除法的意義打下基礎。由于二年級學生年紀小,動手操作能力低,小組合作意識不強,對于“平均分”的概念很模糊,很難在實際操作中活動中,一下子把物體平均分好,所以教材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的層次性,在“分桃子”活動中,通知兩只猴子分4個桃子,每只猴子分2個,讓學生體會到,每只猴子分到的同樣多,這樣分就是“平均分”;在”分蘿卜”活動中,通過“一根一根地分”、“2根2根的分”…
…讓學生體會到同一份物體,分的方法是多樣的,只要按照相同的個數,一個或幾個按順序去分,最后每人分得的數量是相同的;在分骨頭的活動中,通知3只小狗分15根骨頭,讓學生理解“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求其中的每份是多少”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在“想一想,說一說”活動中,讓學生根據前面分的過程,把分法有條理地說出來,旨在讓學生懂得為了在分的時候不出錯,要一邊分一邊作好記錄,從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情分析:通過前面有關乘法知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義,會用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這些都為本單元知識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
過程與方法: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用圖示(連一連,圈一圈,畫一畫)或語言表達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與同學討論、交流平均分物的過程,體會平均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通過“分一分”活動,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會將物體平均分。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分法的多樣性。
教具準備:課件、猴子圖片,桃子圖片、兔子圖片、蘿卜圖片、圖形若干。
學具準備:圓形20個、三角形3個。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總課時:1
本課時:1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準備好了嗎?我們去參加小熊的生日會吧。看看還有誰到場了(小猴、小兔、小狗)。
小熊很熱情的為他的伙伴準備了許多食物,可是這時他正皺著眉頭發愁呢!原來小熊在為怎么分食物而煩惱呢!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小熊分一分食物嗎?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好奇、好新、好動,創設故事性的情景,可是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好奇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用生動的故事情景去吸引學生,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實踐操作,體會平均分。
1.
分桃子。
猴子兄弟來了,小熊細心地為他們準備了4個桃子。
你準備分幾份?(2份)為什么?(因為有兩只猴子)
可以怎么分呢,誰來說一說?(指名反饋)
你覺得哪次分的公平?為什么?(因為這樣兩只猴子分的同樣多)(教師板書:同樣多)
小猴也覺得小朋友分的很公平,高興地開始享受它們的美食去了。
(設計意圖:通過用圖片分一分,促進學生操作能力的發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通過學生的回答讓學生體會“同樣多”“一樣多”。)
2.
分蘿卜。
這時,3只小兔也來了,看看小熊為他們準備了什么?(蘿卜)
你從圖中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3只小兔,12根蘿卜)
你們可以公平地把這些蘿卜分給這3只小兔嗎?
請你用三角形代表3只小兔,用12個圓片代表蘿卜,分的時候把你的過程擺出來,也就是讓同學們一看就知道你每次給小兔分了幾個,分了幾次?
(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指名板演)
(指名板演的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描述:第一次給每只小兔分了幾根蘿卜,第二次呢?)
他分的公平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還可以怎么分?(指名板演)
不管分幾次,每次給三只小兔分一根,每只小兔分到的都是4根蘿卜。
總結:每只小兔分的一樣多,每只小猴分的同樣多,在數學里我們把這種分發叫做平均分。(教師板書:平均分)
小兔也很滿意大家分的結果。
(設計意圖:體會分法的多樣性,在已有的經驗上再次體驗提升,學生不但進一步理解了“平均分”的意義,還懂得了分發的多樣性。)
3.分骨頭
可愛的小狗在一邊等不及了,小熊為他們準備了15根蘿卜。
請你把這15根蘿卜平均分給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幾根?
“平均分給三只小狗”什么意思?(就是每只小狗分到的同樣多)
用三角形代表小狗,用圓片代表骨頭,動手分一分吧。
請你分完之后把你的分法講給你的同桌聽。
(指名板演)
還有其他方法嗎?老師也想讓你上來擺一擺,但是現在我有一個問題,如果老師讓你上來擺,這位同學的就沒有了,老師特別想把這位同學的保留下來,怎么辦?(那這個方法畫下來)老師用圓代表小狗,那可不可以用三角形?用小豎線代表骨頭。(教師一邊描述一邊講學生的方法在黑板上畫出來)
用這種方法把你剛才分的過程畫出來。(教師巡視,找不一樣的方法2~3個)
生1解釋自己的方法。
(教師展示生2的方法)你們能看懂他的方法嗎?那我請一名同學來解釋一下。(請另一名學生描述)他描述的和你想的一樣嗎?
小結:我們用平均分的方法幫小熊給小猴、小兔和小狗分到了美食,雖然我們分的方法不一樣,但是最后的結構小動物們都很滿意,因為每個小動物分到的數量都是一樣的。
三.
鞏固練習。
1.你們會判斷平均分了嗎?那老師要考考你們。
(課件出示三幅圖,學生判斷是不是平均分,怎樣移一移就是平均分了?)
2.分桔子
小朋友們今天可幫了小熊大忙了,他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桔子。數一數吧。(教師強調按順序數)
你可不可以把這18個桔子平均分呢?用18個圓片代替桔子,把它們平均分成幾堆都可以,把你分的結果記錄下來(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
老師現在把這4種方法放在一起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變化?
教師總結:分的堆數越多,每堆分到的桔子數越少。
四.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通過“分一分”的活性你學到了什么?生活中有許多要用平均分解決的問題,請你找找下節課分享給大家。
板書設計:
平均分
同樣多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能用輕快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學飛》。
2、通過聽賞、演唱、表演、創編等活動,能隨樂進行歌舞表演,感受音樂的美好,表達音
樂內容。
3、通過歌舞表演,提高綜合表演能力,培養與他人的合作精神。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重、難點:
1、能用輕快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學飛》。
2、能用不同的聲音、表情、動作來表現老麻雀和小麻雀的不同神態表情。
教學構思:
以聽、說、唱、圖片等形式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
一、律動和發聲練習
二、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聽,是誰發出的叫聲?(出示小鳥鳴叫聲)
師:看,你們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嗎?(評價語:會觀察,會思考的孩子)
師:原來是雀媽媽帶著小麻雀在草地上學飛呢。(出示課題:學飛)你們知道麻雀是怎么飛的嗎?今天老師來演一演雀媽媽是怎么飛的。(邊唱邊演)今天我們就隨雀媽媽學飛吧!
三、聽賞
師:安靜聽并思考,歌曲為我們講訴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復述)根據音樂故事我們可以把歌曲分為兩個部分。
四、起飛的動作
1、師:有誰來模仿一下小麻雀起飛的樣子?
帶動作讀歌詞;講解八分休止符(休止符的運用恰當的表現了小麻雀開始學飛時的小心翼翼的感覺);完整跟讀。
五、學飛的技能
師:起飛的動作大家學得有模有樣啦,現在雀媽媽想帶著小雀到山的那邊玩兒,看看山那邊的世界,可是山那么高,那么陡,要怎樣才能飛到山那邊呢?現在雀媽媽告訴我們一個秘訣(出示后半部分歌詞)
觀察老師的肢體動作第一遍老師帶讀;再次糾正節奏;(引導雀媽媽的神情與動作);
觀察老師的肢體動作第一遍老師帶讀;再次糾正節奏;(引導雀寶寶的神情與動作);
創編中心詞;雀寶寶:來!雀媽媽:對!
分角色讀歌詞;
師:雀媽媽教了雀寶寶幾個動作?(生
:三個)
六、歌曲學唱
師:雀媽媽為了讓雀寶寶飛的更好,把學飛的秘訣編成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聽的時候看課本,注意歌曲的演唱順序。
1、聽錄音
2、師范唱小聲跟唱
3、完整唱后糾正不對的地方
4、分角色演唱
七、完整表演
1、隨樂表演
2、個別表演
八、小結
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健全。因為這節是講述活動,特別針對學生講述時語言拖沓、抓不住重點這一問題,我覺得讓學生學會按一定的語序結構來講述看到的內容的確很有必要,同時也可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因此,我選擇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1、欣賞動畫,理解動畫內容,嘗試按一定的語序結構講述動畫內容。
2、通過觀察,想象動畫中角色的心理,并愿意用語言加以描述。
教學重難點
能積極參與講述活動,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動畫片、圖片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1、師:小朋友,你們喜不喜歡看動畫片?想看嗎?
學生:想看
2、師:請小朋友安靜地看動畫片,找一找:里面有誰,有誰,還有誰?(鴨媽媽、小鴨、貓)
3、師點擊播放動畫,學生欣賞。
4、師提問,找一找:動畫里有誰?(學生回答出一個,教師就出示相應的圖片。)
學生:動畫里有小鴨子、貓和母鴨
師:哦,承博源看得真仔細,把動畫里的三個小動物都說出來了。她剛才說到母鴨,小朋友有沒有更好聽的話啊?
陳瀅:我覺得是鴨媽媽
師:好聽嗎?那我們就說鴨媽媽好嗎?
5、師:誰來連起來說一說,動畫里有誰?有誰?還有誰?(學生說,師指圖片)
學生:動畫里有鴨媽媽、鴨寶寶和貓
師:真好!說得真完整。
6、師: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7、學生齊說:動畫里有鴨媽媽、小鴨、貓
二:分段欣賞,引導講述。
(一)師:剛才動畫片里鴨媽媽、小鴨和貓之間發生了有趣的故事,想不想再看一遍?那我們來看第一段。
看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故事里有誰?在干什么?后來怎么樣了?
1、師點擊播
放放動畫,邊提問:在什么地方?有誰?在干什么?后來怎么樣了?
2、師:誰來說一說,這一段講了一件什么事?其他小朋友做小評委,聽聽他有沒有把動畫片里放的講出來?(學生說出其中的情節和人物,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在什么地方?有誰?在干什么?后來……)
學生:鴨媽媽在河邊生了一個蛋,準備下河游泳,后來貓來偷蛋。
3、師:這位小朋友講得真棒!我們把掌聲送給他。趙老師聽到他講到了這件事情發生在什么地方?(出示池塘圖片),講到了故事里有誰?(鴨媽媽),講到了鴨媽媽在干什么?(鴨蛋),還講到了后來貓把蛋怎么樣了?對,偷走了。(貓)真不錯。
4、師:其他小朋友看著小圖片,也來試著講一講這一段故事,好嗎?好,開始吧。(學生講,師個別傾聽)
5、師:誰來講給大家聽?
學生:(邊說邊指圖)鴨媽媽在河邊生了一個蛋,準備下河游泳,后來貓來偷蛋。
師:恩,他講得真好,他講到了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有誰?在干什么?后來怎么樣?用一兩句話就把這段故事講出來了,讓人家一聽就明白,真了不起。
6、師:畫面上有一個動作:師示范偷蛋。你們有沒有看見?貓是怎么走過去的?怎么樣撥開草叢?抓了蛋轉身就跑?怎么樣跑的?有多快?
學生:貓輕輕地走到草叢后面,輕輕地撥開草,抓了蛋很快很快的跑。(學生邊說邊配動作)
7、師:我們一起再把這一段故事講一講,把貓偷蛋講得精彩一點。
學生齊講:鴨媽媽在河邊生了一個蛋,準備下河游泳,后來貓來偷蛋,它輕輕地走到草叢后面,輕輕地撥開草,抓了蛋很快很快的跑。
師:真棒!看來我們小朋友都會講了。
(二)師:貓偷到蛋之后,還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對嗎?想不想往下看?
學生:想
1、師:那我們來看第二段,看看:貓逃到了哪里?它在干什么?后來怎么樣了?
(
師播放,學生觀看。師在適當地方加以提示)
2、師:誰來用剛才的方法,把這一段故事講一講,讓人一聽就明白?
學生:貓逃到家里準備吃小鴨,后來鴨子逃到老鼠洞里去了
3、師:這位小朋友講得真清楚,她也講到了在什么地方?誰在干什么?最后怎么樣?(邊說邊出示小圖片)
4、師:小朋友向她學一學一起來講一講。
學生齊講:貓逃到家里準備吃小鴨,后來鴨子逃到老鼠洞里去了
5、師:哎!趙老師有一個問題解決不了,小朋友愿不愿意來幫助趙老師啊?
學生:愿意
6、師:請小朋友猜一猜:貓打開蛋發現是小鴨子,你覺得貓會對小鴨子說什么?(出示圖片時師做驚訝狀)
學生:我剛好肚子餓了,我要吃了你
7、師:當小鴨子聽說貓要吃它,它又會怎么說呢?跟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學生討論,師個別詢問)
學生:你如果把我吃了,我媽媽會找你的,你也會死的
師:這只小鴨子真聰明,講得真好。
8、師:老師要請小朋友上來表演貓和小鴨的對話。
學生表演:貓:“我剛好肚子餓了,我要吃了你”
小鴨:“你如果把我吃了,我媽媽會找你的,你也會死的”
師:表演的真不錯。
三:完整欣賞動畫,講述故事
師:這個貓和小鴨的故事有趣嗎?想不想再看一遍了?這次看的時候要仔細地觀察一下里面貓的動作和表情,想想貓和小鴨之間會說些什么?
1、師點擊完整播放動畫。
2、師: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把這個故事完整的來講一講。(教師個別詢問)
3、師:誰來把你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其他小朋友安靜傾聽)
1.使學生學會用“幾時幾分”的知識分析生活中相關聯事件發生的時間。
2.學會用排除推理解決問題。
3.感受時間就在身邊,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能合理推測事件發生的時間。
教學難點
在實際生活中合理安排時間。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根據“小公雞和小豬的故事”寫時間:出示鐘面①早晨,小公雞喊小豬:“嗨,快起床吧。”小豬說:“再睡一會。”出示鐘面②上午,小公雞問:“我們一起去上學吧。”小豬說:“再玩一會吧。”出示鐘面③中午,小公雞說:“我們一起去教室做作業吧。”小豬嘟著嘴說:“再玩一會吧。”出示鐘面④下午,小公雞說:“我們一起去勞動吧。”小豬說:“再玩一會吧。”出示鐘面⑤晚上,小公雞進入了甜蜜的夢鄉,而小豬卻還在忙著趕作業呢!
(1)學生認真的看鐘面上的時間,寫一寫。
(2)師:同學們,你們說小公雞和小豬誰做得好呢?師:小公雞每天都按時起床、學習、勞動和休息,養成了非常好的生活習慣。
(3)匯報,引出:時間是有先后順序的,集體訂正。
二、合作探究
1.通過直觀,引出“時刻”概念。
上課五分鐘后,鬧鐘突然響了(老師事前撥好的),再讓學生觀察。這時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指出的位置是八點三十五分。(板書:鬧鐘響
8:35)
師:8:30和8:35我們是怎樣知道的?(是從鬧鐘鐘面上看來的)這些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指的時間告訴我們一天當中某一特定的“時刻”(板書)。如上課時,時針分針指到8:30,8:30是上課的時刻;鬧鐘響時,時針分針指到8:35,8:35是響鈴的時刻。我們平常說的六點起床,十一點三十分放學,晚上七點看電視“新聞聯播”,六點、十一點三十分、七點指的都是時刻,它表示的是時針、分針所指的某一個位置的時候。
讓學生說出幾個學習、生活中常用到的“時刻”。
2.教學“經過時間”。
(1)引進“經過時間”。
師:從上課開始到鬧鐘響鈴,即從8:30到8:35,中間經過了幾分鐘?你是怎樣知道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用鐘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時針、分針撥到8:30,然后把分針慢慢撥到8:35上,使學生看出兩個時刻之間間隔是5分鐘。
師:我們平常說的課間休息10分鐘,爸爸每天工作8小時,都是時針、分針運行時經過的時間。
(2)感受時間。
①3分鐘有多久?
師:我們來體會一下,3分鐘有多久。現在我發給大家每人一張要求寫出得數的口算卡片。(8:40老師宣布“開始算”,3分鐘后,老師宣布“停止算”。問幾個同學,各做了多少道口算題)
師:老師宣布“開始算”時是8:40,“停止算”時是8:43,中間經過了3分鐘時間,就是說剛才做作業用去了3分鐘時間。
師:3分鐘時間雖短,但同學們口算了不少題,說明只要抓緊時間,時間短也能做許多事情。
②10分鐘有多久?(10分鐘就是課間休息那么長短的一段時間。)
③師:老師在“經過時間”的兩個圖里都標有一個“箭頭”,你們能體會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嗎?
生:“箭頭”表示方向,從8:30到8:35,從8:40到8:43。
師:對,“箭頭”表示方向。這個“箭頭”一直往前去,還表示時間是一去不回的。
你想,今天上午的8:43過去了,再來的8:43是晚上的8:43,明天的8:43;今天是×月×日,明天可是×月的×日了。所以我們要愛惜時間,不要讓它白白地過去了。
3.“時刻”與“經過時間”。
師:“時刻”與“經過時間”的意義不同在哪里?鐘表上的時針、分針所指的每一位置,表達的是某一個時刻。前一個時刻到后一個時刻之差就是所經過的時間。時刻好比一條直線上的點,時間好比兩點間線段的長(教師邊講邊畫圖)。
師:還要注意的是,“時刻”表達成幾點幾分或幾時幾分,時間(經過時間)說成幾小時幾分。
4.教學例3。
讀題目,提取題目中的信息,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指名匯報。
怎樣解答?學生討論解答的方法。
學生匯報,并說明解決思路。
你解答得正確嗎?
在書中學會檢驗的方法。
三、鞏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94~95頁練十三的4~7題。
四、歸納新知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時刻”與“經過時間”,初步掌握了計算兩個時刻之間經過時間的方法。這節課是8:30上課,現在下課鈴響了,請大家看鬧鐘上的時刻(9:10),這節課上了多少時間(40分鐘)。在40分鐘時間里,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希望同學們上好每節課,珍惜每個40分鐘。
五、板書設計
認識時間(2)
9:00
―9:15
―10:30
做完作業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自主探索連減和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的過程。
2.掌握連減和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混合運算。
3.在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創新意識。增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連減和算式中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先算花了多少錢”的兩個分步算式改寫成一個綜合算式,并認識小括號的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復習引入
教師帶領學生復習前面學過了加減混合運算和連加的計算。
40+16+20
80-75+30
指名說出上面兩道題的計算過程,并引導學生回憶連加和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從而引出新課。
【講授】探索新知
(一)連減計算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提問: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指名學生回答。
2.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教師巡視,指導分步的同學列成連減算式,留意先算花了多少錢的方法。并提示:看看這道題還有其他的算法嗎?做完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3.匯報交流連減算式的計算方法。
師:剛才老師看到我們每一個同學都開動腦筋,想出了不同的解題方法。誰來給大家講講,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生:100-56-29
=44-29
=15(元)
(學生說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師:這是一個什么算式?這個算式,我們是按什么順序算的?
小結:計算連減也要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師:剛才,我們用脫式計算的連減算式,我還看到了別的算法,你來說說還可以怎樣算?
生:我是用豎式算的。
師:我們一起看看。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1
-
5
9
4
4
-
2
9
1
5
師:計算連減也可以用連續豎式來算。
(二)認識小括號
1.師:剛才,我們都是用連減的方法算出了小華還剩多少錢。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可以先用買鞋花的56元加上買書包花的29元,算出一共花了多少錢?再用小華帶的100元減去85元,就是還剩的錢。
教師隨生答板書:56+29=85(元),100-85=15(元)
師:誰也是這樣想的?你再來說說。
2.師:看來,我們先算花去的錢,再從100元里一次減去花去的錢就是剩下的錢。那,你能把這兩個算式合起來,寫成一個算式嗎?試著在本上寫寫。
學生寫綜合算式,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寫成100-56+29的學生。
師:誰來說說你寫的算式?
生:100-56+29
師:他是這樣把兩個算式寫在一起的。你們同意嗎?
生:這樣寫就是100元減買鞋的56元,再加上買書包的29元,應該是減去29元。
生:這樣列式要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結果是73元,不對。
生:這樣列式的運算順序就和分步的想法不一樣了。
師:有道理。誰還想說?
生:這樣列式,就不能先算花了多少錢了!
3.師:大家還是想先算56+29,那……怎么就能先算了?我們能不能創造一個符號把先算的部分表示出來?好,請同學們動腦想一想,動手畫一畫。
學生創造符號,教師巡視,找到幾種不同的符號,準備展示。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創造出了好幾種符號,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看,這位同學畫了一條橫線表示先算;瞧,他把先算的部分圈起來了……咦?這是一個什么符號?(先展示學生個性化的創造,最后展示小括號。)
生:小括號。
師追問:你怎么知道這個符號叫小括號?
生:我媽媽告訴我的。(書上看到的。)
師:我發現,咱們班的同學真會動腦筋,創造出了這么多種不同的符號。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用自己喜歡的符號來表示,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生:誰跟誰的都不一樣,弄不清是什么意思。
師:是啊,所以在數學上我們使用統一的符號——小括號。
4.師:(指:100-56+29)誰能給這個算式加上小括號?
師:這個有小括號的算式怎么讀呢?
學生試讀。
師追問:100減去的是什么?你能讀出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嗎?
生:100減去56與29的和。
同桌兩人互相讀一讀,再指名學生讀帶小括號的算式,并總結:在一個算式中,如果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讓學生自己將這道題的計算過程補充完成。
指名說計算過程,教師隨之板書,指出寫脫式時后算的部分要按順序抄下來。
總結:計算還剩多少錢,我們想到了幾種不同的方法?可以連續減去買鞋和書包的錢,也可以先算一共花了多少錢。
5.師:剛才,我們像數學家一樣創造符號,并且認識了神奇的小括號。你知道它是怎么發明的嗎?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數學故事。
(錄音: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叫小括號,又叫圓括號,是公元17世紀由荷蘭人吉拉特首先使用的。在采用小括號以前,人們要用很復雜的文字來說明運算順序。后來,人們曾使用過括線“
”。例如60減35與12的和,在35+12上面畫一條橫線,表示要先算35+12。
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師: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小結:計算時,我們一定要注意觀察算式,如果是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就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如果有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練習】嘗試計算
說一說,先算什么,再計算。
①74-30-18
③74-30+18
②74-(30-18)
④74-(30+18)
先觀察上下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弄清運算順序再計算。
學生完成后指名匯報計算過程,并引導學生從數字、運算符號、計算結果中比較不同。
【練習】鞏固練習
1.出示教材練一練第2題。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重點交流運算順序及結果。
2.出示教材練一練第1題。請學生讀清要求后,再列式計算。集體訂正時,請學生先說一說用100元買了哪兩種商品,再說列式和結果。
3.數學沖浪:
下面算式中是否要加小括號才能使算式成立?如果要,怎樣加?
67-20+25=22
18+47-35=30
87-50-21=16
55-63-43=35
小結:我們要根據需要添加小括號,改變原來算式的運算順序
【練習】暢談收獲
師: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1.
引導學生探索、實踐“10的乘法”的形成過程,理解10的乘法含義,培養他們的探究和推算能力。
2.
熟練計算10的乘法,牢固掌握:一個數與10相乘,積就是在這個數的末尾添一個0。
3.
學會計算“乘加”與“乘減”的式題。
4.
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10的乘法意義,熟練進行10的乘法運算。
【教學難點】
理解10的乘法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鋪墊基礎
1.
讀讀、寫寫
10+10+10+10+10=(
),乘法算式是:
3個10也可以說(
)是(
)的(
)倍。
2.
找規律填數
5、10、(
)、20、(
)
10、20、(
)、40、50、(
)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
看數射線,填一填(看媒體)
(1)小兔子一次跳幾格?
(2)幾個幾?跳到幾?
(3)試一試:畫弧線、寫出幾個幾,填數。
2.
擺牙簽,說一說(看實物投影)
(1)10根一捆,擺1捆,可以說:1個10或10的1倍
1×10=10
10×1=10
……
師:一捆也不放,可以怎樣表示?
(2)同桌試一試,說一說。
(3)填一填。
3.
觀察等式,議一議
(1)看一看:觀察左邊一列算式有什么特點?右邊一列算式有這樣的特點嗎?
(2)比一比:觀察左右兩邊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板書:交換因數,結果相同。(讀一讀)
(3)想一想:一個數與10相乘,在算法上有什么特點?你用什么方法記住10的乘法?
口答:12×10=?
4.
練一練,算一算
卡片搶答:
4×10=
10×6=
2×10=
10×10=
0×10=
10×3=
7×10=
10×9
=
三、實踐體驗,自建模型
1.
看圖編題,算一算
(1)從圖上你看到什么信息?編一道數學題?
可能有兩種情況:
①
求一共有幾支?
②
分顏色,求各種顏色的筆各有幾支?
(2)滲透驗證的思想:藍筆+紅筆+黃筆+綠筆=一共=10×10
2.
獨立解題
(1)加強審題指導:有什么已經知道的條件?求什么?讀題。
(2)加強解題的格式指導:單位名稱、答句。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
看誰算得又快又對。
2.
先讀再算。
(1)怎樣計算:
8×10+7=(
)
8×10-7=(
)
讀一讀:8乘10再加7,8乘10再減7,也可以讀:8個10多7,8個10少7。
(2)算一算
3.
結合實際情況運用。
師:結合我們班的實際情況老師編了一道題,誰會解?
二(3)班有四組學生,其中3組,每組10人,還有一組有8人,一共有幾人?
列式:3×10+8=38(人)
答:一共有38人。
4.
動腦筋:誰可以結合今天學習的知識,算一算:
8×5=?,16×5=?
以下是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題。(25分) 再也見不到父親了!我羨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親一般年紀的老人…… 母親病故,父親不到四十歲。怕我們姐弟受氣,沒有續弦。我記不得母親的音 容,懂事起就在父親下,父親也是母親。抱我串門,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親摟著我入睡。父親盼我長大,問我長大干什么?我說:“我長大當官,掙老鼻子老鼻子錢,給爹打酒喝!”父親高興地從頭撫摸到我腳趾。父親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們常挨餓,我們每天像小鳥一樣等著父親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門檻上,透過被雨淋壞的門紙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爺,別下雨,包子饅頭孝給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親濕淋淋回來。 父親說我孝順,我自己也以為孝順。 我長大了,結了婚,有一雙兒女。漸漸我和父親沒話說了,父親把 給了他的孫子孫女。春天缺菜,頓頓捧著咸菜醬碗,父親就去釣魚,有就揣張煎餅,沒有就餓著,一釣一天。看著孫子孫女圍看魚盆歡喜的樣子,父親就捋著胡須很開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親焦急地坐在我身旁,這時,只有這時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親在我家不多,加起來也就一年。這年父親80歲,耳不聾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閑著也悶人,不如掙個酒錢,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廠打更。愈近年關,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頓,夜里還要喝幾口。不久,父親中風了。 人老了就怕得這病。我連夜乘車買搶救藥,也曾給上海一位醫生去信,他用手筆楷書回了信。他的母親也得過腦血栓,經他穴位按摩,終于站立起來,87歲還能上街買菜。他告訴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試著給父親按摩過幾次,開頭幾天父親不斷:“疼死我了!“疼有什么辦法呢?誰讓你喝那么多酒!”父親不再,不認識似地看我,然后轉過頭去。 1985年暑期,我離開故鄉,調到150公里外的林區。行前我去看望父親。那天很熱,滿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攤前猶豫片刻,終于空著手進了哥家。父親瘦得只剩下一把骨頭,話也說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給父親喂水,父親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這是我最后一次見父親!我就這樣最后一次見父親! 半個月后,我像平常那樣,備完課回到單身宿舍躺下了。噱嚨中突然聽到一聲“崇昌——”,那聲音、那語調分明是父親!我激靈坐起,夜靜靜的,沒有任何響動。一看表,剛好10點。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發的電報:父親昨晚七點去世了! 我趕回縣城,跪在父親靈前,我托起父親癱瘓的左臂,把手貼在我的臉上…… 不少人都說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為是。在父親最需要的時候,我既沒有在衣食住行上盡人子之責,也沒有從精神上贍養父親,讓他帶著缺憾走了! 我永遠不能原諒自己!16、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文中相應的橫線上。( )(3分)A.慈祥 B.慈善 C.慈愛 D.慈悲17、作者說“父親也是母親,”第2段中哪些語句體現了這一點?(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夜靜靜的,沒有任何響動。”而“我”卻分明聽到父親的呼喚,這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一種心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不少人說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為是。”請舉出文中的兩個事例概括說明“孝子”的表現。(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章結尾處寫到:“我永遠不能原諒自己!”說說作者不能原諒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本文與朱自清《背影》很相似,在內容上它們同是寫 ,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背影》處處緊扣父親的背影,寫出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而本文則側重寫 。體現了父恩難忘。(6分)
答案1.D 2.D 3.C 4.A 5.A 6.D 7.D9.司機的行為可以理解,因為當今社會誣陷好人的事情時有發生,司機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或:司機的行為不正確,因為人要常存善念,司機在救助他人之前,不應先考慮自己的利益,而應以救人為先,急人之所急。10.范愛農(1分)《范愛農》追敘了作者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 活片段(1分),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1分),表現了作者對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1分)12.“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阿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樣寫的作用是:既表達了父愛的深沉,又表達了兒子對父親的關注。13.三次對話都很簡短,但都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無限關切和愛。 14.第一次看見父親爬月臺那老態龍鐘的樣子,“我'無限激動,流淚了。第二次父親的背影混入來往的人里看不見了,“我’’深感父愛的深沉,又不知何時再能見面,眼淚又來了。 15.略16.C 17.抱我串門,背我看病,摟我入睡。 18.對父親的牽掛和思念。19.連夜給父親買搶救藥,寫信求藥方,為父親按摩,“我”在奔喪中的表現。 20.作者不能原諒自己的原因是沒有在衣食住行上盡人子之責,沒有從精神上贍養父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一種內疚、遺憾的感情。 21.回憶父親的往事 “我”孝行不孝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