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6 08:02: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軍事理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088-01
高校國防教育的途徑主要是學生軍事技能訓練(軍訓)、軍事理論課教學、學校組織的各種國防教育活動、軍事教師組建或學生自己組建(教師義務指導)的軍事協會等。在這些國防教育活動中,多數都是學生被動地接受國防教育知識,也就是所謂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聽、記、背,沒有主動地去學習,也就談不上對國防知識感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沒有興趣,學生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聽、記、背,考試結束后,學生了解的國防知識很快就忘記了,失去了開展國防教育的意義。
一 傳統考核方式的問題
1.考題保密工作難以保障
在傳統的軍事理論課考試過程中,無論是開卷或閉卷,每次考試僅能考查高校軍事理論課中的少部分內容,學生總是想方設法了解考試內容,考題的保密工作很難完全做到,因為考題在到達學生考試之前,必經的途徑有三部分:出題、印刷、保管,如果其中某個環節出現紕漏,就可能出現漏題,保密工作很難做到位,對大多數學生也不公平。
2.考題過易或過難的現象時有出現
由于出題教師的不同,教師觀點、分析的角度不同,致使每年考題難易程度不同。考題較易,學生很容易取得好成績;考題較難往往會造成大部分學生不及格的現象。對全體的學生很難做到公平合理。
3.個別考題出現差錯影響全局
由于以往的考試全校學生考試時使用一套考卷,每次命題教師和主審教師都是謹慎再謹慎,小心再小心,但往往還會出現錯字或答案不準確的現象,對軍事理論課的考試造成不良影響。
二 “機考”的實行
1.“機考”的優勢
當今時代是網絡時代,計算機已相當普及,學生對計算機的使用熟練程度超出了教師的想象,因此學生在“機考”時操作不成問題。每年考試結束,軍事理論課考卷的批閱是每名軍事理論課教師的難題。由于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師較少,每人至少要批閱1000份以上的試卷,工作量極大。“機考”解決了軍事理論課教師閱卷多的難題,杜絕了人為操縱考分的現象。在以往的考試中,由于一個考場使用的考卷相同,杜絕抄襲現象十分困難,機考隨機抽取試卷,也杜絕了抄襲現象。
2.機考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國防知識
第一,明確考試方式。在授課之初,教師明確告知學生考核方式,并明確指出每個學生的考核試卷都是隨機在軍事理論課試題庫中抽取,很難出現在一個考場考卷內容相同的現象,學生想去抄取其他人的情況基本不存在,消除學生作弊的僥幸心理,促使他們不得不主動學習。
第二,明確考試內容。在授課開始之前,將試題庫公布在學校網站上,但不要有答案,學生要想獲得好成績,必須主動學習國防知識,做出標準答案,也能及時發現試題中出現的問題。
第三,確定試題庫試題的數量。試題庫考題數量的確定和每套試卷試題的比例為20∶1,即如果要出一套60道題的考卷,那么題庫要出1200道題,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第四,考題的范圍。試題庫的試題有60%在軍事理論課本和理論課堂上能找到答案,其余40%的內容在教材和課堂講授的內容中沒有,學生要想找到答案必須去查找相應的國防內容,主動去學習,通過一定的時間,培養出學生了解國防知識的興趣。
3.“機考”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
第一,存在的問題。一是由于軍事理論考試是面向全校學生考試,每次考試需要大量的微機和監考人員,學校存在微機數量不足的情況。二是機考成績作為學生軍事理論總分,會出現軍事理論課上課人數銳減的情況。
第二,解決對策。分批次安排學生考試,解決微機數量不足和監考教師不足的問題。
“機考”的分數不能作為學生軍事理論課的總分,否則很可能會打亂正常的軍事理論教學,應將平時出勤分數和平時表現以及機考成績相加作為軍事理論總分,同時再出臺一些獎勵和加分制度,以促進國防教育的開展。
參考文獻
[1]何政泉等.大學生軍事課考核評價模式變革——兼談西南石油大學軍事課的考核方式改革[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一、以學科建設為支撐,推動課程建設發展
高校國防與軍事理論課程建設與學科建設的相關性很強,二者相互支撐,互為作用,學科建設為課程建設提供理論支持;課程建設為學科建設提供教學實踐推力。因此,吉首大學非常重視軍事學科對軍事教育課程的促進作用,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了學科建設。
(一)重視軍事學術研究
高校國防教育的基礎是課程建設,發展前景是學科建設,而科研水平是學科發展的根本保障。科研是支持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科建設的支撐。吉首大學軍事教研室在加強課程建設的同時,下大力進行軍事學術研究。專兼職教師科研氛圍逐漸形成,2011年專職教師申報的《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師隊伍研究》等課題全部獲得了湖南省教育規劃課題,3人申報獲得立項,全面展示了專職教師的科研實力。近5年來,老師們加強教學科研,在國家級核心期刊和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9部。軍事科研成果豐碩,有力的支撐了學科發展,同時也為課程建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
(二)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軍事教師隊伍,是搞好高校國防與軍事教育工作和軍事學科建設的關鍵。軍事教學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教學內容豐富,涉及政治、外交、軍事、歷史等多學科知識體系,對教師綜合素養要求高。吉首大學為了提高專兼職教師教學水平,軍事教研室采取了“走出去”“請進來”“互相評”“專家評”和“以老帶新”等措施,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同時,教研室每年選派一些教師參加教育部、省教育廳的教師業務培訓,更新專兼職教師知識結構,提高專兼職老師的教學藝術和水平。
學校軍事研究室自2005年成立以來,按規定和需要配備了4名專職軍事教員,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學校高度重視軍事課隊伍建設,確定了“保證質量,優化結構,注重素質”的建設思路。目前,吉首大學軍事學科帶頭人同時擔任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專家、教育部普通高校軍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和省教育廳軍事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他的帶領下,吉首大學已經培養一批具有熱愛專業、結構合理、精干高效、素質優良的國防和軍事教育師資隊伍,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同時,學校根據軍事理論課教學的需要,還特聘了國防科技大學、湖南省軍區和吉首軍分區專家學者及機關干部7人為兼職軍事教員。
(三)加強學科基地建設
基地是學科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平臺,基地建設效果影響著學科發展是否具有良好的研究環境和條件。由于吉首大學國防和軍事課程建設成績顯著,經湖南省教育廳批準,2013年7月,湖南省高校軍事訓練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在學校掛牌成立,同時基地還獲得了軍事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資格。學校以基地的建設為契機,不斷豐富和提高國防和軍事教育理論研究內容和訓練水平,加強碩士點建設,不斷提升學科內涵,取得了一批既有基礎理論,又具備實踐指導的科研成果,全面推進學科發展。基地運轉一年多來,工作進展順利,各項科研工作有序推進。在學校黨政領導的重視下,首屆軍事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已于2014年9月順利入學。吉首大學軍事教育訓練學碩士點是我國非軍事院校首家培養軍事教育訓練專門人才的大學,它將對我國非軍事院校國防和軍事教育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對我校軍事學科而言更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和深刻的發展影響。
二、確立課程建設中心地位,實施全面深化改革
課程建設是將學科專業取得的學術成就轉化為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載體,是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最基本、最關鍵的因素和環節,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因此,要抓好國防與軍事教育教學質量,必須以課程建設為中心。
(一)與時俱進,更新內容
每門學科課程往往具有封閉性,尤其是國防教育課程,內容更容易陳舊。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國際戰略格局的逐漸變化,以及由于高校素質教育的迫切要求,軍事理論教學的地位與價值逐漸為教育行政部門、高等院校所認可。從國防教育課程的發展趨向看,已從過去強調國家需求與社會需要,到現在同時也重視了學生的個體發展,這體現出高校國防教育課程的指導思想在發生著變化。故我們注重對原有課程及時整合,重新選擇內容,轉變教學觀念,加強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時,在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也注重內容國際化,課程內容和設置重視全球性構思,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我們通過課程內容的不斷更新與優化,將這一門在地方高校屬于邊緣課程的國防軍事課建成了深受廣大學生喜歡的課程。
(二)整體規劃,保證課時
把國防與軍事理論課作為高等學校的公共基礎必修課納入教學計劃是十分必要的,這既有助于提升國防教育在高等學校教育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有助于全校統一軍事理論教學的課時、內容和標準,促進軍事理論課教學工作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確保軍事理論課教學的質量。吉首大學根據國防和軍事教育課程建設要求,將軍事技能訓練和國防軍事理論教學納入學校教學管理體系。2006年以來,學校始終按規定將軍事理論課列入整體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納入必修課和學分管理保證了軍事理論課24個課時2個學分,從而確保了軍事理論教學課的質量和效果。現在軍事理論教學在學校已走上常態化教學和規范化管理,為大學生樹立國家觀念和國防意識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通過幾年的努力,學校分別于2006年12月、2011年12月先后兩次順利通過湖南省高等學校軍事教學評價,并獲得“軍事教學優秀學校”榮譽稱號。
軍事技能訓練是軍事教學的重要環節,吉首大學由于地處偏遠,駐軍較少,自1998年下半年開始成為湖南省軍訓“以老訓新”試點高校以來,一直進行實踐摸索,歷經了15年的“以老訓新”歷程,鍛煉了廣大學生的軍事技能水平和組織能力,現在“以老訓新”已成為一項成熟的軍訓模式,湖南省許多高校也以此開始了“以老訓新”工作,成為全省軍事技能訓練的開拓者。
(三)建設精品,形成特色
摘 要:黨的十八屆三種全會強調深化國防教育改革,大學生軍事理論課作為高校進行國防理論教育的重要途徑,改革勢在必行。筆者通過研究和實踐,將研討式教學法引入大學生軍事理論課課堂,設計了研討實施步驟,提出了研討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總結了應用研討式教學法實施教改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 :軍事理論課;教學改革;研討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8-0222-03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要“深化國防教育改革”,這對提升全民國防教育工作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作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國防后備力量的戰略高地,更加要在國防教育改革浪潮中首當其沖,大膽創新,推進高校國防教育乃至全民國防教育的不斷發展。《大學生軍事理論課》是高校國防教育課程中重要的理論組成部分,但是,通過綜合各種調查及文獻資料來看,大部分高校的《大學生軍事理論課》均面臨著教師授課形式單一,課堂沉悶,授課效果不佳的問題。《大學生軍事理論課》亟待改革,該課程的的課程改革路徑與授課質量,將直接影響高校國防教育的實效。筆者認為,要改變高校軍事理論課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研討式教學法是值得嘗試的教學改革方法之一。
1 研討式教學法概述
研討式教學法源起于早期的德國大學,到我國之后由湖南師范大學的郭漢民教授對其進行大膽的教改實踐,最后歸納改進為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研討式五步式教學法,本文采用郭漢民教授的定義及方法。郭漢民教授認為,研討式教學法就是將“‘討論’與‘研究’組合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具體開展五個程序即教師示范與布置任務-學生查找資料、撰寫講稿-學生參與講課、師生共同討論-教學總結、評價的教學方法,它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課的方法,而是貫穿于一門課程始終的方法”。研討式五步教學法是一種以生為本,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新的教學模式,它將指導學生研究與討論交流置于中心環節,將課堂教學,學術研究,討論交流有機結合起來,成功地改變了傳統的注入式教學,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重視治學方法的傳授,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重視師生互動,重視教學效果的多元評價,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2 研討式教學法在《大學生軍事理論課》中的運用
運用研討式教學法的核心是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引導他們參與到課堂之中,讓學生在研究問題的科研實踐中學會學習,收獲知識,提高能力。根據郭漢民教授提出的研討式五步教學法,結合授課實踐,筆者在《大學生軍事理論課》課堂上運用研討式教學法時,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第一步:理論導論,小組分配
運用研討式教學法的第一步是要對學生進行理論導論。大學生軍事理論課的授課對象為每年的大一新生,絕大部分新生在上課之前對該課程了解甚少,并且他們在高中階段極少接觸到研討式教學法。因此,在授課的前2-3周,教師應該進行理論導論,主要是介紹開設該課程的意義,課程的主要內容,授課安排以及研討式教學法的實施辦法等。有些學生剛開始對陌生的,聽起來高大上的研討式教學法有點排斥或者覺得摸不著頭腦,通過這個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有個基本了解,給予學生一個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期。同時,教師還需對班級學生作一個前期調查,可以通過調查問卷、個別訪談、座談會等渠道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對課程的重視程度、是否有與課程相關的興趣愛好等基本情況。教師在掌握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之后再進行班級分組。鑒于作為公共選修課的軍事理論課無法實行小班授課制、課程內容較多,課時安排不充足等原因,小組人數控制在8-12人較為合理。分組太細,教師無法一一指導,可能還會導致課程內容講不完的問題;分組太粗,學生的參與度不高,研討效果不佳。除了人數控制之外,分組時應采取學生自愿拼組,教師合理調配的原則,主要是由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行結合成小組,教師再根據人數、學生素質、性格等因素對各組進行微調。班級各組較均衡合理的搭配、小組內部分工明確,氣氛和諧融洽是保證研討式教學法順利進行的前提。
第二步:指導選題、獨立探索
在分組準備之后,教師需要對各組進行指導選題,指導選題的依據來源有三方面:第一是2007年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第二是教學所采用的軍事理論課教材;第三是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興趣點,學生認為的難點、重點等。教師依據以上三點設置不同備選選題,選題應盡量做到既緊密聯系教學內容,又能結合學生的興趣點,以提問、論點、關鍵性主題等多種形式展現出來,以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生選擇之后可以在研究過程中對選題略加修改補充。
各組學生圍繞選定的題目獨立探索,這個過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通過圖書文獻、電子文獻、報刊雜志、網絡資源等多渠道收集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有效的分析整理、歸納提煉,為論證主題準備相關材料。
第三步:小組交流、教師指導
在這個過程中各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大量收集相關信息資料,再通過定期舉行小組研討、頭腦風暴法等方式交流溝通,最終凝聚所有成員的智慧,以論文、演講提綱、PPT等形式呈現各組的研討成果。小組研討能夠拓展課堂之外的知識獲取通道,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鍛煉學生運用所學新知識重新分析、思考生成解決問題辦法的能力,研討過程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小組成果的質量。教師在這個階段扮演指導者或者良師益友的角色,要適時地給予學生指導,比如學生在制作課件或撰寫演講稿時教師可以給予指導或提供修改意見,一方面可以為學生解決一些研討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他們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建立更深厚的師生情誼。
第四步:小組展示,大班講評
部分學者認為小組展示與大班講評是兩個環節,但是筆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是將兩者放在同一個時間段進行的,因此在步驟設計時也對兩者進行了合并。每個小組推選一位組員上臺展示各組的研討成果,每人講述的時間約12-15分鐘,講完可由師生對主題進行提問,師生一起評議,最后由教師做講評綜述。講評綜述需指出學生研討課題的核心要素,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問題進行反思;對于學生的偏頗觀點及時予以糾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認識和觀點;提出相應優化建議,便于學生在下一次研討課程中改進;最后還要對研討主題進行升華,強化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提高他們的國防意識。
第五步:反思總結、評價反饋
這一過程既針對學生,又針對教師,各小組學生要在大班講評之后整理綜合師生們的意見,對各組的研討成果進行最后修改定稿,再次提交修改后的成果。同時學生還應對研討式教學效果予以評價,對研討過程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向教師匯報。教師首先要對所有學生在研討式教學過程各階段的表現予以客觀評價,并將評價成績記入學生該課程的總成績中;其次要對研討教學法的實施過程進行反思,發現不足之處,撰寫教學筆記,總結經驗,以期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
3 運用研討式教學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運用研討式教學法有效提升了大學生軍事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但是也呈現了一些問題,例如教師課前準備工作不充分,研討主題制定不完備,主題不夠有吸引力,研討過程開展不順暢;學生出于對軍事理論課不太重視,或者對研討活動缺乏經驗等原因,研討總體參與度不高等。
因此在運用研討式教學法時應著重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3.1 教師應充分做好課前準備,確保研討過程順利開展
郭漢民教授曾說過在研討式教學法中“教師從臺上走到了臺下,從獨唱演員變成了導演;學生從消極的聽眾變成了積極的演員,從臺下走到臺上。教師在研討式教學過程中變身為“導演”的角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及前期準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討前期,教師必須要從課程內容和相關知識體系中抽絲剝繭,提煉出兼顧廣度與深度,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需求,有研討價值又有吸引力的研討主題供學生選擇。與此同時,教師還需對研討主題的子課題,即與主題相關的知識點和問題提前了解熟悉,這是一個需要在課外花費相當時間和精力的準備工作。教師只有將這個準備工作做充分,才能在研討過程中順利扮演指導者的角色,給予學生正確引導,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
3.2 學生應提高重視程度,做到全員參與研討
研討式教學法實施過程中一個較普遍的問題是,研討小組分工不明確,真正參與研討過程的學生并不多,有很多同學在各小組掛名,但沒做什么實質性工作,能力也沒有得到提升。因此,作為學生首先應該提高對軍事理論課及研討式教學方法的重視,積極參與到研討式教學過程中來。在小組研討中明確組員分工,避免出現能者多勞,甚至組長一人包干的情況。各小組也須在成果展示中將小組分工及分工完成情展示出來,既是對各小組成員工作情況實施監督,又能為教師對學生做出公正的評價提供客觀依據。
4 研討式教學法在軍事理論課中運用的積極意義
通過實踐經驗總結,研討式教學法對《大學生軍事理論課》授課效果產生的正向影響,大部分老師和學生都對該方法表示支持,其積極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4.1 改善師生關系,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研討式教學法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張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索,研討合作,解決問題,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由“主主”變為“主客”的合作關系。研討式教學成果展示階段,師生之間的角色互換,學生站上講臺積極表達,教師走下講臺變身聽眾,建立了師生之間和諧融洽的新型關系,進一步促進了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4.2 活躍課堂氣氛,提升了授課效果
研討式教學法使得向來沉悶的軍事理論課“一言堂”變成了“眾言堂”,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師生融合為一體共同討論、研究、評議研討主題,營造了能夠平等交流的課堂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發揮出學生的創造性,豐富了教學形式,拓寬了國防教育的渠道,還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提升了軍事理論課的授課效果。
4.3 摒棄知識灌輸,全面培養學生能力
研討式教學法能夠摒棄了傳統課堂里知識灌輸的模式,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第一,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面對選定的小組研討主題,學生必須從相關的理論知識出發,帶著問題去查找資料,對資料進行分析思考,討論和研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或者論證主題的思路和方法,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活學活用能力。第二,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溝通協作能力。研討活動是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的,研討過程中不僅是組員與組員之間要溝通,組員與老師之間,各小組之間都需要溝通協調,這些都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協調能力。第三,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研討式教學法采取的是點撥式的教育方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尋,鼓勵學生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無形之中就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4.4 促進教學相長,創造師生“雙贏”效果
對于教師而言,一方面,研討式教學法對教師備課質量的要求和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要高于一般的教學法。為了研討過程的順利開展,教師需要對課程相關領域的知識做相當扎實的準備工作,這有利于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研討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對于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靈活應變能力等等都是全方位的鍛煉。對于學生而言,通過研討,他們可以從教師那里獲取相關的理論知識,了解和掌握學術研究辦法,教師也可以從學生們的身上汲取到新鮮的血液,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促進課程內容的更新完善,課程方法的改進等等,最終創造師生“雙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漢民。探討研討式教學的若干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2)。
(2)曾憲皆。試析郭漢民教授的研討式五步教學法[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5):121.
(3)朱承,劉聆,王新峰,黃金才,劉忠。研討式課程改進型“五步”教學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9):61.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8-0018-02
一、國防教育的重要意義
振興國防,教育為本。目前,高校是培養國家高級專業人才的搖籃,大學生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和國家安全的保衛者,大學生的自身國防素質水平,國防意識狀態,將直接影響我國國防事業的發展,關系到國家的振興。而大學生作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知識的群體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成熟時期,這一階段具有較高的可塑性,如果對他們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國防教育,將有利于他們提高國防觀念,樹立正確的國防意識,促建愛國精神的培養。同時,高校應具有開展國防教育的條件,而大學的國防教育能夠搞好,就能夠達到為全民國防教育的發展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
二、獨立學院國防教育當前面對的問題
自1985年開展學生軍訓試點工作以來,經過20多年的實踐和探索,高校國防教育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但面臨市場經濟、信息化等新的形勢,獨立學院國防教育還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獨立學院作為高校中的一個特殊個體,其國防教育存在的問題也具有其特殊性和時代性。
1.獨立學院本身存在的特殊性。獨立學院是高校變革下產生的新生產物,屬于自負盈虧、自籌資金型,這樣就導致在硬件方面的投資不夠,條件不能完全達到教學要求。獨立學院國防教育工作的歸口單位沒有加以明確是造成現行國防教育體制比較混亂的直接原因。不少獨立院校根據要求設置了軍事教研室,但師資是遠遠不足的。但是還是有很多獨立學院沒有設立軍事教研室等專門的職能部門,有的學院雖有,卻有名無實,最多也是上上理論課,過于空泛,教學管理上也有很多問題。獨立學院對于學生的人生安全承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責任,而新生軍訓的時間都是在9月份得時候進行。重慶的九月是天氣比較炎熱的時候,獨立學院怕學生出安全意外,對于軍訓一般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未達到真正的軍事化管理。
2.獨立學院對國防教育的重視度不夠、師資力量薄弱。國防教育是一項多領域的交叉學科,需要科學系統的理論支撐。獨立學院對于學生的國防教育只是基于軍訓層面,較少開展其他形式的國防教育。現在國家提出的預征入伍工作,使獨立學院的國防教育有了一個新的形式,但學生的積極性相對較小。就現在獨立學院的師資而言,大多是思想政治專業老師擔任國防課程,專業不對口、教師知識體系相對單一,缺乏實踐經驗,對我國國防政策了解不夠全面,不具備完整的國防知識體系。難以形成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國防教育研究也難以形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3.學生憂患意識不足,國防責任意識淡薄。獨立學院的學生家庭條件及學習成績兩極分化較大,大多是在家里嬌生慣養了的,憂患意識薄弱。學生自身素質也較差。大多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不強,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認為,戰爭只是發展中國家才有的事情離我們很遙遠;還有的學生覺得,現在學的軍事理論課,內容比較寬泛、不生動,大學沒有必要學習。還有的學生對于加強國防建設意識開始淡化,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對建設國防的責任意識逐漸模糊。
4.教師教學手段單一、教育措施不夠完善。①教學手段單一,未達到教學效果,目前,高校國防教育的教學手法和手段一般采用的是理論知識的面授和新生的入學軍訓來完成。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也選擇在學校進行軍事訓練,這樣學生軍訓就達不到實際訓練的效果,也沒有在部隊訓練的氛圍,導致整個軍訓非常的形式化,未達到真正的軍事訓練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照本宣科或是放幾盤錄像的互動教學形式幾乎沒有,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提不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模擬實驗室、遠程教育技術的應用比較落后,很難滿足學生對國防軍事理論學習的需要。另外學生沒有真正把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條件和實習基地,使得教學缺乏生機和動力。②教育硬件不足,未達到實際要求標準,如今大學年年擴招,學生軍訓的保障難度加大。有的學校進行軍事技能訓練的場地不足,在進行軍事訓練時擁擠在體育場或者校園的馬路上,出現隊伍無法展開,常規項目難以進行的情況。有些高校只是簡單的采用組織新生軍訓的方式,未開展組建國防社團,開展戰爭游戲或請英雄模范人物演講等寓教于樂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這樣一來,原本對學生制定的國防教育計劃就無法實施,學生實際訓練時間、科目無法達到教學大綱提出的要求。規范化、高質量的教學活動是提高高校國防教育的前提,但當前全國高校普遍存在國防教育教材不規范、不統一的問題也極大地限制了獨立學院國防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解決問題的措施
1.加強師資力量建設。首先建立一支思想穩定、業務精通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是高校國防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獨立學院應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將國防教育能力發展作為重點,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大力建設一支教師數量充足、教學水平高、人才知識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國防建設隊伍。可以采取從部隊院校引進畢業生做專職教師,或邀請軍事專家、國防教育教授做兼職教師,邀請英雄模范人物,軍隊干部等人員來學校作國防教育的講座等方式來加強獨立學院的師資力量建設。
2.形成特有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是高校整個環境的有機構成部分,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在校園里面張貼國防知識、學生預征入伍的好處,國家的國防政策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國防知識,逐漸樹立國防意識。同時還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風氣,紀律性加強,誘發出熱愛學習的動力。可以把國防教育貫穿于多姿多彩的校園活動中。
3.加強相關法規建設。獨立學院國防教育工作要上臺階,就必須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這就要求必須有法律作為保障,要進一步明確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對國防教育的開展進行進一步的指導,并作為評估高校的一個體系,促進高校領導的重視。
獨立學院國防教育的發展要以健全的法律法規為保障,高校領導的足夠重視為依靠,強有力的師資隊伍為依托,著力提高學生的國防安全意識。以促進高校國防教育的發展為契機,為實施全民國防教育打好奠基,大力推進全民國防教育上臺階,上水平。
參考文獻:
[1]徐敏.我國大學生國防教學的問題與思考[J].成功(教育),2009,(8).
[2]楊勇.對當前高校國防教育中存在若干問題的思考[J].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
作者簡介:關高峰(1979-),男,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作者簡介:李詩珍(1966-),通訊作者,女,湖北荊州人,博士,長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1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產品的流動需要“更快、更強、更好”。而競爭日益激烈,企業不得不面臨成本控制的問題,高效率、低成本、合理化的物流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顯,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物流管理是一個綜合性強、操作性強的學科,學科的特色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夯實專業基礎知識,強化實踐教學,培養高素質的物流管理人才,是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迫切要求。
長江大學于2005年開設了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培養定位是為社會輸送物流業、商品流通業、生產制造業的應用型和復合型物流管理人才。長江大學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學、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以長江大學為例,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方案進行研究。
2物流管理應用型本科的特點
物流管理專業的應用性人才是指能將物流管理專業知識應用于物流社會實踐的專門人才類型。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與研究型大學相比,其培養的人才具備更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與高職院校相比,其培養的人才具有更為寬廣的理論基礎和可供廣泛遷移的知識平臺[1]。應用型高校區別于研究型高校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其具有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建立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來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培養物流管理應用能力為主線,以“應用”為主旨來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是物流管理應用型本科的顯著特點,也是培養物流管理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有效途徑。
3實踐教學模式
目前,雖然各類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不盡相同,側重點各異,但實踐教學的具體形式大同小異,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模式。
3.1傳統實驗室模式
培養實用性人才的關鍵環節就是實驗。為了培養學生在物流工作中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國內高校紛紛建立了物流實驗室。國內物流實驗室大致可為三種類型:一是以物流軟件建立模擬實驗的物流實驗室;二是以物流軟件建立模擬平臺,并配以部分硬件設施的物流實驗室;三是以自動化設備建立實驗活動的物流實驗室[2]。實驗室將物流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理論,在實踐中發展理論。如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和吉林大學軍需科技學院等院校建立起的物流實驗室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2校外實踐基地模式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指相對穩定的且具有一定規模的供學生參加教學實習的場所。它為學生完成實習、專業技能訓練和第二課堂活動等實踐教學提供相應的條件和必要的服務。通過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接受實訓或實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企業實際物流業務相聯系,而且可以增加學生對企業、企業物流和社會的了解,同時也可以促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
3.3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
創新能力是創業者應具備的重要品質,創業本身就可視作創新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創業和持業的過程中,創新是企業發展進步的主要動力源泉[3]。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加強:
(1)職業資格證。實踐表明,用人單位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除了對畢業證書、英語及計算機能力的要求外,也非常關注畢業生是否獲取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對于獲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不僅容易得到工作,而且起薪標準也相對會高于無證書的畢業生[4]。物流管理專業方向的學生在校時可以取得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下列職業資格證書之一:物流師、物流采購管理師、物流配送管理師、物流倉儲管理師、國際貿易貨運師、人力資源管理師等。
(2)設計大賽。物流設計大賽作為一個全國高校大學生廣泛參與的課外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確定參賽主題,收集、分析、整理資料,完善論點到設計數學模型,優化系統設計和撰寫研究報告,都由學生自發組織團隊共同完成,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學校的實驗室、圖書館、電腦室等教育教學資源都得到充分利用,不僅讓學生在參加設計大賽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鍛煉了創新能力,還使學生更加了解社會和企業,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每個大學生在比賽中都充分展示了自我,發掘了自身的長處和彌補不足。總之,物流設計大賽是一個提高學生自我意識和綜合素質的實戰平臺。
(3)項目驅動學習。項目驅動學習方法,是通過具體項目的教學和學習,使學生不僅專注于物流管理專業的中心原則和概念,同時也使學生融入有意義的項目任務,使學生積極地進行學習、獨立地完成知識架構和能力訓練。比如為企業設計第三方物流解決方案,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設計多種方案和方法來完成項目,并進行比較和討論得到最優選擇。同時,在項目驅動過程中不僅培養學生的各種調查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意志力。總之,項目驅動學習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規劃能力、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和團隊精神,有利于學生畢業時實現“零距離”上崗[5]。
4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4.1構建思路
(1)建立校企聯席會議制度,按社會需求設置實踐課程。定期召開校企合作聯席會議,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經常性聽取行業企業的意見。通過聯席會,協調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培訓及兼職教師聘任、實習基地建設、學生實訓實習與就業等工作。雙方通過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和合作辦學協議等來鞏固雙方的合作關系,確保實踐教學課程按社會需求設置,提高學生快速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
(2)加強實驗室建設,高效提升學生應用能力。長江大學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從1989年建立以來一直不斷強化建設和改革創新。近年來,學校累計投入546萬元用于中心的建設,配置了比較先進的計算機和網絡設備,購置了一批先進實驗教學軟件,有效地改善了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條件。在實驗教學中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探索新的實驗教學方法和實驗室管理體制。由于資金方面的限制,目前在實驗室中完成的實驗主要以物流軟件為主,如企業物流系統模擬實驗、供應鏈管理實驗等。此外,現代物流綜合實驗室已納入中央財政資金資助計劃,正在籌建之中,預計明年可以投入使用。
(3)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快速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應用型本科培養是一個非常注重實踐的教育活動。創業實踐活動是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提高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舉辦各種創業策劃大賽,鼓勵學生從事創業實踐活動,幫助大學生選擇合適的創業項目,指導學生準備商業計劃,使創業項目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讓學生能體驗到創業實踐過程的樂趣,使其具備攻堅克難的創業精神,使他們在潛意識中形成創業意識。項目經費常通過學校資助、學生自籌、企業贊助等多種形式獲得。
4.2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在充分認識實踐教學在物流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要性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特性,長江大學對物流管理實踐教學的組成部分進行了系統的調整,構建了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新的構架體系,如圖1所示。
(1)基礎知識學習。圍繞長江大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首先要夯實物流管理專業基礎知識,才能開展好實踐教學。依據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定位和培養目標,確定了由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與專業方向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后三種類型的課程中均不同程度安排有相應的實驗上機或實地參觀。推行“2長1短”學年教學的學期制,即將每個學年劃分為3個學期,即2個長學期和1個短學期,長學期大約為18周,短學期3-5周不等。長學期主要安排必修課和部分選修課,學生按照本專業通用標準進行理論課程和相關實踐課程的學習;短學期主要安排學生在學校或到企業進行學習實訓,學生按照企業對人才要求的標準進行不同層次的實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并重,課堂教學與生產實際密切結合,使學生感受到所學理論是活生生的理論,所獲取能力是實際有用的能力。
(2)專業素質提升。這一階段的實踐教學主要是專業技能的訓練,從而使學生的專業素質得到提升。一部分課程在實驗室完成,如企業物流模擬實驗、供應鏈管理實驗等,另一部分則在校外實習基地完成,如物流認識實習、畢業實習等,通過實習達到加深學生對相應原理的理解和應用的目的。目前,長江大學先后與成都威諾電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江漢油田供應處、河南油田供應處、荊州郵政物流局、兩湖綠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荊鵬軟件集團有限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共建校外實習基地6個,基本滿足物流管理專業各類實踐教學的需要。長江大學從大二開始就選派教學及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和聘請企業技術人員作為學生的專業導師,采取“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指導學生的學習與實踐,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通過大學生創新課題研究、校企合作等各類項目的引導,培養實用的物流管理人才。